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大豆的种植与管理技术范文

大豆的种植与管理技术精选(九篇)

大豆的种植与管理技术

第1篇:大豆的种植与管理技术范文

关键词:黑龙江省;大豆;生产影响因素

中图分类号:s56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2064(2017)02-0208-01

1 影响大豆生产的主要因素

1.1 生产成本较高

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不断加强,人们对于生产生活的需求不断增加。人们在保证温饱的同时更需要保证营养的供应,大豆作为高蛋白质作物是人们在生活中不可或缺的能源物质。大豆的需求在不断增加,但是由于我国大豆品种研发较晚,很多技术还不成熟,许多优质品种需要依靠进口维持,这样增加了大豆的成本,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黑龙江省大豆生产水平。在大豆种植过程中许多农民由于不懂得合理使用化肥和灌溉,导致了过量的施肥费用、灌溉费用、劳动费用的产生。由于种植方法和灌溉方法不当,导致种植大豆的成本逐渐上升,为种植带来了严重的经济影响。人们还要承受除了人为因素外的自然因素对于收成的影响,这些都是造成大豆生产成本较高的原因。

1.2 技术水平不高

针对我国目前的大豆生产水平来看,科学技术水平还有待提高。想要生产出饱满且颗粒大的大豆种子就必须提高生产技术水平,提高机械化操作水平。黑龙江省大豆种植过程中,对于大豆的生产很重要的影响因素就是对种子的加工处理不够到位,在大豆播种前清选种子可以提高豆种的播种品质,清选过的均匀整齐的种子,比不加清选的种子生育良好,田间保苗率高,出苗整齐。我国还缺乏根瘤菌接种技术,种子消毒,种子包衣等方法来保证大豆的生产不受影响。大豆是一种耗水作物,在其生长发育过程中,需要非常充足的水分以满足其生长需要。而分析我国黑龙江省大豆种植基地的情况,由于基地的工作人员缺乏对于大豆相关知识的必要了解,导致对于大豆灌溉的不充分、不及时,从而影响大豆的高效生产。

1.3 缺乏经营管理

在大豆的生产种植过程中,由于许多负责监管种植项目的工作人员对于大豆性质的不了解以及缺乏一定的经营管理能力,导致对于大豆的种植过程中没有严格把关,最后影响整个大豆的产量和质量。如果监管种植的工作人员只是每天按例去农田走形式,并没有认真执行对大豆种植的监督管理工作,不了解大豆的生长走势,没有及时控制大豆不正常的生长趋势,长此以往大豆的生产质量会受损,种植人员也会产生怠惰心理,从而导致不能高效、高质地保证大豆生产任务,影响大豆的生产,从而降低人们的生活质量,影响人们的幸福指数。对于影响大豆的生产因素来说,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大豆产业链条的不完善。对于黑江省来说,目前的产业链条处于松散状态,不利于大规模的工业化出口生产,从而影响大豆的生产质量和数量不能满足人们的需求。

2 针对大豆生产的解决措施及预测

2.1 提高技术化水平

分析比较我国目前的大豆生产条件可知,就黑龙江省的大豆种植来说,非常重要的就是提高对于种子的预处理技术水平。在我国东北地区的很多大豆生产基地,由于专业人员缺少有关大豆的专业知识培训,导致产量和质量无法得到保障。可以通过加强对于种子的预处理操作大大增加大豆的产量以满足人们的生产生活的需求。种子的预处理操作包括清选种子,通过对豆种进行预清、精选分级、药物处理、包装运输等工作,在一定程度上保证出苗率和整齐度还可以减少播种量,提高种子质量,还便于机械化播种作业,对增产有很大作用。此外,可以通过根瘤菌接种的方法来对种子进行预处理操作,有利于大豆的进一步生长发育。种子消毒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保证大豆根腐病的发生频率减少,用50%多菌灵拌种,用药量为种子重的0.3%,或用多福合剂拌种,可以显著降低根腐病发病率,从而保证大豆的高产不受影响。为使大豆的生产不受影响,还可以通过种子包衣的方法来有效地防治大豆苗期病虫害,同时能及时补给一些微肥,特别是含有一些外源激素,能促进幼苗生长,幼苗油绿不发黄,保证大豆的显著增产。通过以上对于种子的预处理操作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大豆种植技术化水平从而提高大豆生产质量。

2.2 加强经营管理

由于对大豆的种植过程中的监管不到位,导致大豆在生长过程中出现倒伏以及生长迟缓等现象时没有及时发现,从而严重影响大豆生产质量和数量。因此,我们必须加强对于大豆种植过程中的经营管理并完善链条体系。在大豆生产的每个环节都严格把关和监控,争取保质保量地完成生产任务,满足人们对于大豆的生活需求。对于负责管理大豆生产的工作人员来说,也必须加强对于大豆方面知识的了解,合理安排每个工作人员的具体职位,让人力物力在最大程度上发挥到其应有的价值。在完善产业链条体系方面,需要管理人员尽快确立长期、稳定的经销渠道并保证大豆的生产质量不受影响,明确大豆在市场当中的需求,做到有的放矢的进行供应与销售,做好对于大豆产业的宣传与包装,将正面效应与广告效应相结合发挥到最大,从而刺激人们的消费心理,带动大豆行业的稳定发展,全面将产业做大做好并推向市场。

2.3 大力发展非转基因大豆

调查显示,人们对于转基因食品的信任度不高,普遍愿意选择非转基因食品。即便没有明确的案例证明转基因食品会对人们的身体健康造成影响,但还是有人们出于对未来身体健康的角度对转基因食品表示担忧。研究表明,黑龙江省的非转基因大豆产量较高,具有很好的优势,可以通过加强对于黑龙江大豆的种植管理来提高大豆产量,以提高黑龙江省在全国以及全世界的知名度。现在人们普遍比较认可非转基因食品,应当抓住机会,大力发展非转基因大豆的种植技术,以提高国际知名度和影响力。通过黑龙江省非转基因大豆的种植生产,可以带动东北地区的经济发展,提高农民收入,极大满足人们对于生产生活的需求,从而提高人们的幸福指数。

第2篇:大豆的种植与管理技术范文

关键词:大豆机械化 种植模式 播种机械 发展方向

黑龙江省大豆的机械化种植模式是本省农业机械化发展的一个典型代表。例如,农垦北安分局垦区从种到收的全程机械化栽培管理,其良种加工、土地整备、播种、田间管理、收获、产后加工等生产各个结构环节都相对完善,为大豆的现代化高产提供了条件。

1.黑龙江大豆生产状况

黑龙江省是我国大豆的主产区,其大豆播种面积和产量均约占全国总产量的三分之一。其中,具有大面积、大生产、大机械化的黑龙江农垦大豆面积占全国大豆种植面积的十分之一,年播种面积在1000万亩左右。目前,垦区机械总动力已达455.4万千瓦,其中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大马力拖拉机、联合收割机分别占12%和43%,农用飞机25架,在大豆生产上综合机械化程度达95%以上。黑龙江农垦在大豆生产上已具备了全程机械化、规模化、优质化、均质化、特色化和产业化生产能力,在耕作、栽培、施肥、植保、产品开发与加工等方面的技术水平已接近世界先进水平。

2.黑龙江大豆机械化种植模式

2.1典型种植模式总述

与机械化相配套的栽培模式正在黑龙江垦区形成。按照生态与环境条件的不同,主要采取以大豆“深窄密”“大垄密”为主体的窄行密植栽培技术和抗干旱、抗低温的大豆行间覆膜等技术而形成了中国大豆机械化持续发展的技术体系。机械化生产栽培大豆的特点要从三个方面来理解。一是品种、二是生态或环境条件、三是栽培技术与栽培措施。栽培技术实际上包含了栽培模式与栽培措施。

“深窄密”机械化大豆高产栽培技术是现在黑龙江省大豆种植推行最广、经济效益最高的典型大豆种植模式。其是在吸收、消化、利用、提高国外大豆窄行密植技术的基础上,以矮秆品种为突破口,吸收垦区“三垄”栽培技术的精华——深松与分层施肥而逐步形成的新的大豆栽培技术。此栽培技术是以矮秆品种为基础,以气吸式播种机或精良点播机为载体,结合“深”即深松、深施肥与分层施肥;“窄”即窄行缩小行距;“密”即增加密度,保持群体匀度的综合配套技术。

2.2备耕、播种机械化操作

采用全方位深松机或用大犁改装的深松机,要求打破犁底层。保证土壤的松度、深浅状况的一致,以利于大豆发芽、生长。机械种衣剂拌种,进行包衣处理。

播种方式可分为二种,一是土壤较好条件下,可采取平播。二是在低洼地可采取大垄窄行密植(深窄密)。机械播种的技术措施有“垄三”栽培技术、窄行密植栽培技术和行间复膜栽培技术。机械化的操作一次可完成施肥,覆膜、播种、镇压等多项作业。

2.3田间管理、收获机械化

田间管理主要是进行除草、杀虫的工作。黑龙江省农垦地区,多为大面积的农田。所以进行此类工作人工操作已远不能达到快速高效的目的。化学药剂的机械化喷洒包括多种方式,多数为拖拉机牵引带动喷粉、喷雾机械的作业,某些地区还采用飞机喷洒药剂。

3.播种环节中大豆播种机的使用

3.1播种机具的类型

大豆精量播种技术在目前黑龙江垦区使用最为广泛,它是实现大豆植株分布均匀、克服缺苗断空、合理密植、提高产量的重要技术措施。绝大多数地方都已采用机械精量播种,其能做到开沟、下种、施肥、覆土、镇压连续作业,不但加快了播种进度,缩短了播期,还能保证播种质量。

大豆精密播种机是主要机具类型。以精确的播种量、株行距和深度进行作业的播种机。具有节省种子、免除出苗后的间苗作业、苗距整齐的优点。一般在穴播机各类排种器的基础上改进而成。也有事先将单粒种子按一定间距固定的纸带播种,或使种子垂直回转运动的环形橡胶或塑料制种带孔排人种沟。

此外,还有播种耕作机、平播覆膜播种机、精密平播机等类型。

3.2农艺要求

使用大豆精量播种时,应注意因地制宜,选择合适的宜播期,以当地日平均气温稳定通过5℃的80%保证率之日期作为当地始播期为宜。调整适宜的播种密度,播种时行内的播种粒距要保证均匀一致。

东北土壤条件较好,播种方式可采取平播。平播行距30-35cm,双条精量点播,即行距平均为15-17.5cm,株距为11cm。播深3-5cm。播深和行距保持一致,种子播在湿土中,覆盖良好,并予以适当镇压。

3.3大豆精密播种机的使用方法

作机手须经过机械播种基本知识和机械操作、调整、修理等专业技术培训,应熟练掌握工作原理、调整使用方法和一般故障的排除。播种前应进行试播作业,根据作业地块的实际情况及农艺要求对排种器、开沟器、排肥机构、覆土机构以及播种量等按《使用说明书》进行调整。作业时,应边走边缓缓摇动摇把将机具落下,结合离合器使播种机处于工作状态。

控制机组行走速度为5km/h-7km/h。垄播时应沿垄向往复式作业,平播时应进行直线往复式作业,不准转圈播种。作业到最后如垄数或地宽不足以进行机械作业时,应更换机型作业或进行人工补种。作业时须经常查看排种和排肥情况,工作一个班次后应检查排种盘有无堵塞现象,清除排种器内一切杂物。

4.大豆机械化种植的发展前景

第3篇:大豆的种植与管理技术范文

关键词:大豆;种植技术;病虫害防治

中图分类号:S565.1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74/nyyjs.20170432145

作为一种重要的粮食作物,大豆在我国农业生产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大豆在我国各地均具有很强的种植适应性,有助于带动区域农业发展,增加农业产业经济效益,但是随着国外大豆的大量引入,我国大豆种植产业的整体形势不容乐观[1]。为了增加大豆种植产量,必须要加强大豆种植技术及其病虫害防治工作。本次研究探讨了大豆综合防治技术和病虫害防治技术在大豆种植中的应用效益,现报告如下。

1 资料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本地某大豆种植农场为研究对象,取其中同等类型的2块田地分别作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13.3m2,2组种植田地在土质类型、种植历史等一般资料方面不存在显著差异,具有可比性。

1.2 种植方法

对照组田地采用常规大豆种植技术,具体就是按照以往农场种植用户的大豆种植经验来进行播种、施肥、浇水和病虫害防治等基本种植工作;试验组田地采用综合大豆种植技术,观察2组大豆的种植情况。就综合大豆种植技术的具体内容而言,其主要包括如下几个方面:

合理选择大豆品种。大豆品种选择的合理性是确保大豆种植质量的重要因素,否则无论采用何种类型的种植技术或者病虫害防治技术,实际的种植效益也不是非常理想。因此,在本次研究中,需要结合实际的大豆种植情况来合理选择大豆种植品种,具体就是要在充分考虑农场种植所在地种植环境的基础上,结合当地病虫害的易况以及往年大豆种植工作情况来选择合适的大豆品种,确保其可以顺应当地的气候、地理以及土肥情况,且尽量具有抵抗常见病虫害的能力。但是为了确保研究的科学性和合理性,本次研究中2组所选的大豆种植品种保持一致。

合理进行大豆栽培管理工作。在栽培大豆的时候,必须要合理选择栽培管理方法,具体就是要结合大豆种植所在地的实际土壤情况和气候情况等综合情况来合理选择大豆播种的时间,且在每次播种前后均需要合理应用除草剂;要对播种深度进行合理控制,避免除草剂对大豆种子产生不利影响;在不同阶段的大豆植株生长过程中,需要根据不同阶段的生长环节按科学、合理的肥料方案来施用,确保大豆植株可以实现健康成长。

合理进行病虫害防治工作。除了需要采用抗虫大豆品种外,还需要根据实际的大豆病虫害类型来给予针对性治疗。要注意科学使用除草剂,一般不可仅仅运用乙草胺和都尔,其实际的效果不是非常理想,但是如果采用2种及以上药剂,那么可以在其中混入富克可湿性粉剂或者豆磺隆可湿性粉剂,借助人工背负式喷雾器来进行适当喷撒,一般喷洒用量要控制在300L/hm2,且拖拉机喷雾器的喷雾量不可低于200L/hm2。

统一收集清理病残大豆植株。针对那些存在病虫害的大豆植株,需要在每次大豆收割完毕之后进行统一清理,统一收集和损毁这些患有病虫害大豆植株的枝叶和植株,避免这些植株内部的病虫害菌体会对后续的大豆种植产生不利影响,诱发病虫害的大规模爆发问题。

1.3 评价指标

本次研究中大豆种植的评价指标主要包括大豆产量、病虫害发生率、水肥以及人力成本等。

2 结果

相较于对照组,试验组中大豆产量更多,提高比例高达35%;试验组大豆种植过程中的疾病发生概率比较低,水肥以及人力成本等费用相对较低,具有很强的经济效益。

3 结论

3.1 大豆种植技术要点

除了上述几个方面的大豆种植技术之外,为了增强大豆种植的经济效益,还必须要注意做好如下几个方面的工作来全面提升大豆种植的经济效益。

合理进行轮作种植。大量研究表明,轮作种植方式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抑制那些经常爆发的病虫害疫情,避免它们出现恶化或者爆发问题,改善种植土地的土壤环境,所以要根据实际的情况来采取3a轮作或者5a轮作来避免大规模爆的发病虫害问题,确保大豆的产量。但是在实际的轮作过程中,需要考虑到使土壤进行适当修正来提升其利用率,降低大豆病虫害发病机制[2]。

土壤管理。除了霜霉病、灰斑病等具有较强传播能力的疾病之外,大多数病虫害均可以借助倒茬或者轮作来得到控制,但是为了进一步控制病虫害,还需要加强土壤管理,借助清除植物残体或者翻地等方式来破坏病原越冬环境,还要确保施工所用有机肥料的腐熟性,以便可以将其中的病原体和病虫虫态进行有效控制,减少病虫害的传播。

合理选择大豆种植技术。通常而言,大豆种植技术主要包括垄体分层技术和窄行密植技术。其中的垄体分层种植技术是当前大豆种植中常用的一种大豆种植技术其主要是在垄体下方部位处来进行浇水和施肥,借助机械设备来合理控制大豆种植密度,规范实际的操作技术,以便达到提升大豆种植效益的目的。该项种植技术在实际的应用过程中要同样注意合理选择大豆品种,比如我国黑龙江地区要尽量采用具有抗病性的高品质种子;要合理选择土壤深层输送形式来增强化肥利用率,增加种植土壤的肥效;在大豆播种的过程中,为了确保大豆种子成活率和出芽率,需要采用机械播种方式,且需要尽量在秋季时期将土壤进行疏松处理,结合土壤特性来施用微肥和钾肥等有机肥料,加快大豆的生长[3]。

窄行密植技术。该种方法在增加大豆种植效益方面同样具有重要意义,但是该种种植方法主要适用于矮苗大豆品种种植,不适于高品种植株的生长;在种植过程中要确保种子播种深度的一致性,否则很容易对大豆的发芽率和产量产生不利影响;需要科学配置磷肥和钾肥等来使肥力达到最大化,确保大豆可以顺利生长。

3.2 常见病虫害防治措施

在大豆种植的过程中,病虫害问题是限制其正常生长的重要因素,否则很容易因病虫害而影响大豆正常生长,甚至会造成减产或者绝产现象。因此,考虑到本次研究所在地大豆种植中的常见病虫害主要包括二条叶甲、蚜虫、食心虫、根蛆和霉霜病等。其中的大豆霉霜病会对大豆的幼苗生长情况等产生不利影响,致使大豆叶片出现褐绿色斑块或者黄绿色小点,尤其多发于雨季;大豆蚜虫主要以大豆叶片汁液为主要食物,会使大豆叶片出现卷曲问题,影响大豆实际产量;根蛆会影响大豆植株生长质量,且幼虫的啃食排泄物会腐烂植物根部,致使植株出现枯死问题。因此,在实际的病虫害防治过程中,需要结合实际的病虫害类型来合理采用物理、化学等病虫害防治措施。实际上,大豆菌核病、灰斑病、菌核病和根腐病等均是常见的疾病,尤其是根腐病更是容易使大豆茎基部出现病害,甚至会使植株枯死。但具体的防治方法也比较多,如可以采用质量分数为75%的百菌清可湿性粉剂,浇灌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100倍液,或者统一销毁患病的植株,并在附近撒生石灰后M行深埋处理,还要注意选择抗菌大豆品种,加强轮作执行力度。

在大豆种植过程中引入综合大豆种植技术和病虫害防治技术,有助于增加大豆种植产量,减少病虫害发生概率,增加大豆种植的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江治良,余建忠,张薇,等.浅谈大豆种植及病虫害防治技术[J].农业与技术,2016(09):96-97.

第4篇:大豆的种植与管理技术范文

玉米间套种是粮食增长的一项重要举措,这项措施既可以提高土地利用率,增加复种指数,减少经济作物行间的杂草,同时又可以将玉米桔杆还田,培肥地力。在降低劳动强度的同时,还能提高综合生产效益。为了推动玉米产业的发展需求,加速农业产业的振兴与发展,提高玉米综合生产能力,增加玉米产业的综合效益,经过多年的生产与实践,农民已尝到了玉米套种芸豆的甜头,得到了经济实惠。下面谈谈白芸豆同玉米套种栽培的技术要点。

白芸豆在植物学上属豆科芸豆属,与菜豆有较近的亲缘关系,因此,种植白芸豆要与豆角或其它芸豆间隔一定的距离。白芸豆生育期在100天以内,因此有效积温在2200~2400℃之间,无霜期在105~125天的区域都可种植。

以下是白芸豆同玉米套种栽培的技术要点:

1、 种子选择:

白芸豆(中白)纯度97%,芽率95%以上;

2、 整地:

深翻。整平耙细。起垄;

3、 施肥:

按种植玉米一样施肥,一般亩施二铵12公斤,尿素8公斤。或亩施玉米专用肥25公斤;钾肥5公斤做底肥或采用45%三元素复合肥15公斤,在生育期内,玉米追施尿素;

4、 播种:

先种玉米,播种密度为株距50,待田间玉米长出3―4片叶时,一般5月27―28日,播种白芸豆,可以用人工刨埯,一个人刨埯,一个人撒种埋坑。每2穴玉米中间行播2穴白芸豆,每穴播3-4粒。一般白芸豆亩用种3公斤左右;

5、 田间管理:

同玉米一块进行铲趟,玉米追肥时白芸豆不用追肥。如前茬比较荒,化学除草在玉米播种后,苗前,用乙草胺进行土壤处理;

6、 采摘:

白芸豆一生可摘3至4次,第一次采摘在处暑节气过后(8月25日左右),田间白芸豆下部豆角干熟即可采摘。第二次在中部豆荚干熟即可采摘,第三次在玉米收获前采摘。采摘后,晾干脱皮,可用四轮碾压,也可以人工砸,按要求筛选装袋。玉米种植每18垄,串种(白沙克)6垄,用于通风和运采摘豆荚行车。待白沙克成熟收获后,正好是要到采摘白豆季节;

套种一般亩产白芸豆130公斤左右,能较清种玉米多收入。玉米种最好是选用“克单8号”种子,也可选用“海育4”玉米种子。克单8号种子的特征特性是:? 生育日数96天左右,需活动积温2200℃。株高240-270厘米,穗位高90厘米,果穗长锥型,穗长26厘米,穗粗4.5-5.2厘米,粒行数14-16行,籽粒偏硬粒型,红轴,百粒重29.4-35.7克,蛋白质含量11.08%,淀粉70.19%,脂肪3.89%,赖氨酸0.23%,中抗大斑病,抗丝黑穗病。

同时要注意以下几个宏观问题,首先是各级相关部门的领导,要进一步提高对推广发展粮经间作套种高效种植模式的认识,要把推广发展粮经间作套种高效种植模式作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发展现代农业的重要内容抓紧抓好,抓出成效。其次,加大对粮经间作套种高效种植模式的研究开发力度。粮经间作套种高效种植模式的研发关键是把现有的农业实用技术优化组合组装配套。近年来示范推广的粮经间作套种高效种植模式大多数是广大农民、专业户能人在实践中摸索出来的,有一定的局限性,因此各级农技部门和科研单位要安排专业技术人员和专项经费,进行粮经间作套种高效种植模式的研究开发。最后,强化推广发展粮经间作套种高效种植模式的配套服务工作。一些效益好的粮经间作套种高效种植模式,难以形成较大规模的区域优势产业,一个主要的原因就是配套服务跟不上,比如产前信息服务、市场预测,产中的技术培训、技术指导和产后的流通销售、加工增值等。

第5篇:大豆的种植与管理技术范文

关键词:菜豆;温室;栽培技术;商丘地区

中图分类号 S6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7)13-0061-02

菜豆深受南北方消费者的喜爱,可谓蔬菜中的珍品。随着日光温室蔬菜栽培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以及栽培品种的不断丰富,日光温室菜豆栽培呈现出逐年扩大的趋势,但栽培产量普遍存在不高不稳的问题。为此,商丘市蔬菜研究所结合商丘菜豆生产实际,从品种选择、温湿度调控、肥水管理、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平衡调控等多个方面总结了菜豆日光温室高产高效栽培技术,以期为菜豆日光温室高产栽培和品种优化提供参考依据,为农户保护地菜豆高产稳产提供技术支持。

1 整地施肥

每hm2撒施充分腐熟的优质有机肥37500~52500kg,氮磷钾复合肥225~375kg。结合施肥深耕整地,耕深20~25cm,旋耕2遍,将肥料与土壤充分混匀后做畦。畦南北延长,平畦栽培时畦宽1.2~1.4cm;起垄栽培时按大小行起垄,大垄宽70cm,小垄宽50cm。起垄栽培的优点是有利于提高低温,促进菜豆出苗。

2 播种育苗

播种前要进行精细选种,选择表面光滑、籽粒饱满的种子,并剔除烂种、杂种和虫蛀的种子。选种后在阳光下晾晒1~2d,提高种子内酶的活性,促进发芽整齐。播种前,用1%的福尔马林溶液浸种20min预防炭疽病,用种子质量0.3%的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进行药剂拌种防治枯萎病,用种子质量0.3%的95%敌克松原粉拌种防治细菌性疫病。

菜豆播种以直播为主。矮生菜豆因生育进程快,苗龄短,植株直立矮小,多进行密植。日光温室由于施肥较足,且光照不如露地强等因素,种植密度低于露地栽培。每穴种植3~4株,穴距20~23cm,每hm2栽植22万~31万株。栽植方法为在畦面上按计划行距开播种穴或定植穴,直接播种或将幼苗定植于穴内。为实现温室菜豆一播全苗,播前沧愕姿、足墒播种是关键。

如果前茬作物收获较晚而下茬菜豆又需提前上市,此时可采取育苗移栽的办法。具体做法为:用营养钵育苗床进行育苗,这样可以培育较大的壮苗,但移植苗的妙龄不能太长,以免根系较大造成损伤,可在4~5片真叶展开后进行定植[1]。营养钵装满营养土后,每播点播3~4粒种子,播种完毕后将营养钵整齐地摆放在育苗床内,在床面均匀覆盖一层厚1.5cm左右的湿润细土,上覆一层薄膜进行保温保湿。苗床内温度白天控制在20~25℃,夜间控制在15~18℃。播种20~25d,植株会长出第2片复叶,此时即可定植。定植前5~7d需进行低温炼苗,以提高移栽成活率。进行穴栽时封土高度以与苗坨上面齐平为宜。菜豆易受枯萎病等土传病害危害,所以定植前需要药液灌穴,可用70%的恶霉灵可湿性粉剂3000~4000倍液,每穴灌药水80~100mL,定植后封穴。

3 播种或定植后管理

3.1 发芽期管理 发芽期管理的重点是保证适宜的温度、一定的光照、足够的氧气和充足的水分[2]。菜豆发芽期适宜温度为20~25℃,最低温度不低于8℃,最高温不高于32℃;光照强度35~45klx,日照时长不低于8h;土壤湿度为田间最大持水量的60%~70%。从播种至基生叶片展开前,温室内10cm以内地温白天20~25℃,夜间20~15℃;棚内气温白天22~27℃,夜间18~13℃,最低温不低于10℃。为提高棚内温度,保温被要早揭晚盖,延长光照时间。中午前后如果温度过高可适当通风换气。出苗后要及时破膜领苗,以防高温烤苗。

3.2 幼苗期管理 幼苗期管理等的重点是控制土壤湿度,适时追肥,及时中耕划锄,培养健壮根系。中午前后适当增加防风时间以降低棚内温度和湿度,确保白天温度不高于28℃,湿度不高于75%;下午加盖保温被时以棚内温度20~21℃为宜,这样可以确保夜间10cm以内地温不低于15℃,保证花芽的正常分化。幼苗期要追施1次氮肥,每hm2追施尿素160kg,结合追肥浇1次水。此一时期要控制浇水量和浇水次数,在管理中做到“不浇花,浇荚”和“干花湿荚”[3],防止植株徒长并引起落花落荚。对于蔓生菜豆要及时搭架或吊架,即在距离地面1.5m的高度拉南北走向的铁丝,将绑住菜豆的尼龙绳系在铁丝上使菜豆保持直立状态。这一时期发生的主要病虫害为锈病、灰霉病、茶黄螨和豆蚜等,要时长进行田间查看,做到早发现早预防。

3.3 开花结荚期管理 此一时期的管理要点为肥水供应、光照和温度调节。当大部分坐住的嫩荚长度达到成熟荚的一半时,要结合浇水施肥,每hm2追施尿素170~230kg,磷酸二氢钾100~115kg。之后每3d采收1次,每次采收后追施氮磷钾水溶肥150~180kg,水溶肥随水冲施。冬季阴冷天气和阴天前不能施肥浇水,以减少病害发生。

3.4 落花落荚防治措施 菜豆花蕾数量较多,但坐荚率却不高,只有开花数的1/3左右,最高也只在1/2左右,而日光温室菜豆结荚率会更低。造成菜豆落花落荚的原因很多,且各因素间又相互影响,但主要为营养竞争、花器官发育不良、授粉受阻和受精受阻等几个方面因素。营养多极竞争是菜豆落花落荚的内在因素。菜豆花芽分化较早,花芽分化开始后就进入到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二者并进的阶段,二者对养分的竞争造成花芽败育,这是开花初期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之间养分竞争出现的落花落荚现象;开花结荚期,花序之间、花与荚之间、花与花之间同样存在着激烈的养分竞争,致使后期坐住的花荚因养分的供给不足造成脱落;另外,栽培管理方式和外界气候条件同样对落花落荚产生影响,种植密度过大、搭架不合理、气温过低过高、肥水供应不足、病虫危害和采收不及时等均能导致花荚在发育中途脱落。30℃以上的高温和10℃以下的低温直接影响花芽的正常分化,或者使花器发育不完全而出现败育,间接造成落花落荚。开花期如果土壤过于干燥,会造成花粉早衰,不能完成受精;土壤和空气湿度过大,花粉黏着不利于散粉,会出现授粉受精不良,最终造成落花落荚。

为防止落花落果,可采取以下措施:首先要选择坐荚率高、抗病性强和适应性强的品种,日光温室栽培菜豆品种宜选择自花授粉率高的白花品种;其次是将菜豆的生育期安排在其生长所需温度最适宜的月份,认为避开或减轻高温或低温胁迫,温室内温度白天20~25℃。当温度高于27℃时,可通过放风、加盖遮阳网和浇水等措施进行降温。下午覆盖保温被的时间以夜间温度维持在15~18℃,早晨最低温不低于13℃为宜;再次,合理肥水,氮磷钾肥配合施用,每次采摘之后要及时施肥浇水,保证养分供给和水分供应;在水分管理上要避免出现高湿或干旱的情况,温室内湿度过高时要进行通风排湿;最后,花期要用10~20mg/L的NAA喷洒花序,提高坐荚率。

4 适时采收

温室菜豆采收时间较露地长,一般在开花后10~15d开始采后嫩荚,之后每3d采收1次,结荚盛期每2d采收1次。

参考文献

[1]张力,付国,丁宝成,等.保护地菜豆无公害高产栽培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2012,16:93-94,96.

[2]李静安.保护地菜豆栽培技术[J].现代农业,2012(4):4-5.

第6篇:大豆的种植与管理技术范文

关键词:黑龙江省,大豆生产,影响因素

黑龙江省素来拥有“大豆之乡”的美誉,是我国重要的大豆进出口贸易基地和大豆种植基地之一,大豆产业也在黑龙江省各经济支柱产业中占有一席之地。现阶段,大豆已经被广泛应用到医疗科研,生物保健等众多领域,具有极其重要的食用和科研价值,所以我们要对影响大豆生长的因素进行深入的研究分析,让大豆种植业更快更好的发展,推动我国经济稳步提升。

1. 影响大豆生产的主要因素

1.1种植面积减少,产量不高

最近几年来,黑龙江省大豆种植面积呈下降趋势,根据数据显示,黑龙江大豆种植面积每年约6000万亩,占全国大豆种植面积约一半。可是2009年黑龙江大豆种植面积从6800万亩减少至6300万亩,2010年,大豆种植面积进一步减少,以减少两成计算,种植面积将减至5000万亩左右。2013年,大豆种植面积仅3644.7万亩,比上年减少351.0万亩,下降8.8%。大豆的种植面积大幅减少,产量也有所降低,导致农民对于大豆生产的意向减弱,投入有所保留,大豆产业发展缓慢。

1.2技术水平有待提高

能否生产出质量高,产量大的大豆,种子起到的作用毋庸置疑,可是我们现在的科技水平还不够先进,对于种子的加工处理不够到位,导致大豆的抗倒伏性能,品种的多样化方面仍存在缺陷。而且,在大豆种植的过程中,我们的节水技术,种植经验也都有待提高。大豆是一种耗水作物,在大豆发育期内对于水分有较高要求,水分不足可能会对大豆的出苗,开花,生长发育造成严重影响。所以节水灌溉技术是保证大豆丰收的重点技术。而对于大豆的种植,一些农技人员的栽培技术知识也都很匮乏,对于合理的种植密度,如何浇水施肥等一些基本技术知识也不是很清晰,不更满足大豆高产高效栽培的需要。

1.3产业化链条不明确,缺乏管理

想要让大豆产业迅速发展,就要形成明确的大豆发展产业链条。现阶段我国东北地区的大豆产业仍呈松散状经营,农民进行个体化独立种植,然后各自寻求销售方式方法,无法达到高标准,大规模的进出口贸易要求。这种缺乏经营管理的运作模式,达不到一些检验的标准,包装宣传也过于简单,不光种植人员无法得到应有的经济效益,也严重影响了大豆生产行业的生产质量,浪费人力物力,不能达到大豆生产行高速有效运作的要求。

2. 针对大豆的生产进行分析建议

2.1提高对于大豆生产业的重视

大豆是中国进口量最大、用汇最多的农产品,大豆经济国际化和全球化已经不可逆转的大趋势,而且中国大豆的需求处于持续增长阶段,所以我们要提升中国大豆竞争力,降低对进口大豆的依赖,努力提高中国豆农收入,把大豆产业做大做强。

2.2配备专业的人员机械

积极研制具有精确排种器和施肥器的机械,可以实现精量播种、分层施肥、垄体分层深松等作业内容。采用大型农业机具,实行深松深翻,打破犁底层,实现耕喧作业,增加土壤通气透水性,促进大豆根系的生长,可以显著提高大豆的产量以及品质。同时要下放专业的技术人员对种植过程进行指导和帮助,让大豆种植过程更加专业高效,把知识与技术有机的结合在一起,与市场接轨。

2.3政府大力扶持帮助

政府部门要充分发挥对于大豆产业的扶持帮助作用,提高大豆生产补贴标准,针对大豆种植比较效益低而出现的弃种倾向,以大豆与玉米的比较效益差额为标准,提高大豆生产补贴标准。实行长期的大豆保护价收购政策,根据当年种植面积,产品质量,供需趋势确定收购价格,直接补贴农民,避免豆农利益受到损害。同时应该尽快建立中国自有的信息汇总及披露体系,及时、全面通报和分析国内市场状况和原料采购进度,为大豆生产者和消费企业提供及时准确的信息。

2.4建立完善的产业链条

从种植方面开始,建立完善的管理体系,让大豆生产的每一个环节都能够保质保量,让物力财力在有效的时间段内发挥出最大的效益,尽量减少生产种植过程中的无端耗费现象。同时,要建立长期的经销渠道,保证大豆的生产质量和销售方向,确立明确的市场定位,对大豆产业进行正面包装,达到有效的宣传推广作用。在提升大豆自身质量的同时,提高定位目标,把产业做大做好,真正的推向市场,获得效益。

3. 结语

虽然近年来大豆产业的发展趋势有所减缓,但是相信在政府的政策指引和大力扶持下,通过种植人员和技术人员的共同努力,大豆产业一定会在现有的基础上迅速壮大起来,提升自身质量标准,早日和世界接轨,为推动我国的经济发展做出卓越的贡献。

参考文献:

[1]李春杰,宋春雨等,黑土区坡耕地重茬大豆阻控技术研究,大豆科学,2010

第7篇:大豆的种植与管理技术范文

关键词:红豆杉;种植技术;推广

一、红豆杉概述

红豆杉属(Taxus)植物是一类起源古老的植物类群,属裸子植物红豆杉科。其化石在欧洲和东亚都有发现,在欧洲的株罗纪和渐新世至上新世地层中发现其化石,在亚洲则见于中新世至上新世地层。

红豆杉植物分布广泛,全世界约有11种,最北达北纬62°的斯堪的纳维亚(北欧),最南达南纬5°左右的苏拉威西(印度尼西亚)。中国有3个种2个变种,分布范围在海拔500―3400m左右。在国产的红豆杉属植物中,除南方红豆杉只分离出紫杉烷类化合物外,其余种类均含有紫杉醇。东北红豆杉分布于黑龙江、吉林、辽宁等地,植株多为灌木状或小乔木,分布星散,植物资源总量小。云南红豆杉主要分布云南西北部,多为乔木,分布区狭小,生长分散,天然资源量较少。红豆杉仅见于吉隆等地,乔木或灌木。红豆杉分布较广,产地为横断山区以东的四川、云南、贵州、陕西、湖北等地,可形成高大乔木,尤以四川分布较为集中,川西峡谷及盆州山地约40余县均有出产,资源蕴藏量相对较大。

红豆杉属于珍稀濒危植物,作为全球三大抗癌药物之一的紫杉醇主要从野生资源红豆杉树皮中分离提取,而且要30年以上的树龄的红豆杉才有开发价值。目前,国际上对其需求量还相当大,而从树皮中提取紫杉醇导致大量砍伐红豆杉大树,这对红豆杉属植物的物种保护和地区分布带来威胁,最终将破坏生态环境,造成野生资源的枯竭和物种的灭绝。从1993年以来,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在完成四川省科委“珍稀濒危资源植物的保护与开发”的重点项目过程中,在茂县生态站开展了红豆杉的栽培应用技术研究。

红豆杉是抗癌药物紫杉醇的原料植物。临床试验表明:紫杉醇对具有抗药性的卵巢癌、乳腺癌、非小细胞肺癌、头颈癌及黑色素瘤有突出疗效,1992年美国国家食品药品管理局(FDA)正式批准紫杉醇作为卵巢癌的法定药物。近年,又在头颈部和消化道系统癌症上开展研究应用。

二、红豆杉种植技术介绍

(一)红豆杉的种子繁殖技术

1、收集种子:9一10月采收红色果实,搓去红色假种皮和果肉,洗净,混湿沙贮藏。

2、破损种皮:种子后熟期较长,有休眠特性,在白然条件下需经二冬一夏方可萌发,即冬季置室外冷冻,夏季接受高温、雨淋,翌年秋播,如春播可于人冬后仍留室外土中冷冻,3月下旬至4月上旬移人暖房催芽后播种,播后20多天能出苗若能将种子用粗沙用鞋底在粗糙水泥地上进行反复磨擦,磨破其不显眼的坚韧种皮、磨薄其坚硬的种壳(勿磨烂种仁),就能使种子容易透水、透气,播种发芽较快)(3)变温处理:红豆杉种子有胚根、胚轴双休眠习性,胚根需通过1个月左右25℃以上高温阶段才能打破休眠,胚轴需在零下3℃一零下20℃条件下1个月左右才能解除休眠为了提早的加速种子萌发,只要将破损了种皮的红豆杉种子混上湿沙,置零下3℃以下的环境中冷冻25~40天,就可以解除其胚轴休眠,冬末或早春播种后,经过2个月左右遇上25℃以上的气温即能打破胚根休眠,种子就能萌芽出土(4)播种育苗:条播,出苗后要遮荫,幼苗怕日灼,荫棚的透光率15%一20%,并要勤除草,15~20天浇1次淡尿素水或清粪水提苗,1年后可露地移栽

(二)红豆杉扦插繁殖技术

1、收集插条:在春夏之交的5一6月,从4龄以上的母树上剪取当年生嫩枝作插条。

2、插条处理:剪取长巧厘米以上的枝条作插穗,除去下部叶子,将枝条基部环剥出05一l厘米的伤口,特伤口周边处有瘤状物形成后,再把枝条从环剥处下部剪下,基端置100ppm吸噪乙酸或苯乙酸中浸泡3小时,或用200ppmABT2号生根粉溶液浸泡8一10小时。

3、扦插方法:将处理过的插穗插于备好的苗床上或蛙石加风化沙(1:l)锯木基质上,扦插深度3一5厘米,株行距8一10厘米。插后浇透水,并用塑膜拱罩保湿,起初每天喷水2次,2周后每天1次。荫蔽同种子育苗。插后45~50天生根,精心管理,成苗率可达90%以上。

(三)幼苗管理与出圃造林

1、幼苗越冬管理:幼苗怕霜冻,冬季须拱棚保温护苗,塑膜上加盖草帘更好。

2、幼苗移栽炼苗:播种苗或扦插苗经培育1年后,均应移栽炼苗,按株行距25~30厘米把苗移栽到露地苗麻上,搭1。5米高的六阴四阳的遮荫棚,常浇水,见苗退黄时追施淡尿素水或清淡粪水,培育壮苗。

3、出圃造林:经炼苗1年的红豆杉苗,苗高40一60厘米时可出造林。冬末早春栽培好,定植株行距1。6米×2米。栽培5年可全株卖给制药厂,1株价植80~100元。

三、红豆杉种植技术的利用和推广

综上所述,无论是播种,还是扦插,夏天都要搭棚遮阴,透光率在20%左右即可。冬天都要设拱棚盖塑料薄膜和草帘,保证安全越冬。小苗在苗床精心培养2~3年,即可进行大垄移植,垄宽50cm,株行距25~30cm,栽植深度以原土痕为准,栽后及时浇水划锄、保墒,5月上旬结合浇水追肥1次,培养3~5年后即可采收枝叶,以后可每年采叶。

利用种子繁育的有性系优势,可采取下列程序加以利用和推广:(1)选拔优良单株;(2)采种育苗;(3)子代测定(家系比较选择);(4)种子生产试验:选择有一定种子生产能力的植株;(5)家系适应性试验(区域性试验);(6)建立种子园;(7)繁育推广。

参考文献:

[1]李金平. 南方红豆杉生态特性及栽培技术[J]. 中南林业调查规划, 2002,(02) .

第8篇:大豆的种植与管理技术范文

大豆是我国主要的经济作物,是人类食物蛋白质的重要来源之一,是优质蛋白质饲料原料,也是重要的养地作物。东北地区是大豆的主产区,随着气候变化异常情况的加剧,大豆种植田间管理等工作需要更加细化,本文就大豆的高产栽培技术做了简单介绍。

关键词:

种植;田间管理;收获

1种植技术

1.1种子的选择与处理

应因地制宜选择适合当地地理条件的高产、优质、抗逆品种,同时也要考虑市场需求。播种前要对种子进行包衣处理,这样可以增强种子的抗逆性,减少地下害虫的为害,操作过程中要避免种衣剂与金属的接触。

1.2适期播种

气温稳定在10℃以上为大豆的适宜播种期,如果过早播种会因气温过低而延长种子的发芽时间,容易出现烂种现象,不利于播种后一次性拿全苗;播种过晚会缩短大豆生长期,从而影响收获产量。播种的时候要求大田的土壤不能过干,否则会影响出苗。种植密度可以根据土壤肥力来确定,肥力低的地块可以适当稀植,每亩可以达到1.5万株,如果地块的肥力较高可以适当密植,1.2万株每亩即可。

2田间管理

2.1移苗补栽

幼苗长出后如果发现有缺苗的地块一定要及时进行移苗补栽,为了保证补栽后的成活率,一定要注意土壤的湿度,同时要适当追施苗肥,促进苗齐。缺苗严重的时候可以选择直接补种。

2.2间苗、定苗

间苗,定苗是确保大豆质量的关键环节,通过间苗淘汰不健壮的幼苗或者是有病虫的植株,同时可以降低留苗密度,从而提高生长后期的通风透光程度,确保植株健康生长。间苗一般是在幼苗2片单叶平展的时候进行,定苗是在幼苗的第1片复叶完全展开时进行。

2.3适当追肥

初花期是大豆植株的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同时进行的阶段,此时对营养的要求比较高,根系的根瘤菌固定后释放的氮素已经不能满足整个植株生长发育对氮素的需求,因此需要追施氮素来促进器官的发育和大豆幼荚的生长。此时追肥可以选择阴雨天气进行亩施尿素5~7公斤。如果大田的植株生长过旺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适当减少施肥量或者不施。大豆根瘤菌固氮酶的形成需要微量元素钼,因此,在进入结荚期可以叶面喷施浓度为0.05%~0.1%的钼酸铵溶液,用量为每亩50公斤,此时也可以配施磷酸二氢钾150克/亩和尿素100克/亩,不要一次性完成,应每隔7天1次,连续3次,可以有效增加大豆的产量。大豆初花至结荚鼓粒期是水分需求量较大的时期,如果遇到天气干旱一定要增加浇水量,防止干旱影响大豆产量。

2.4病虫草害的防治

2.4.1化学除草

在大豆播种后到发芽前这个阶段内可以对土壤进行封闭除草,每亩选用有效成分为异丙甲草胺的72%都尔乳油100~120毫升对水30公斤喷雾;可在幼苗1~3片复叶生长期,此时大田的各类杂草都处于3~5叶期,每亩选用浓度为10.8%的高效吡氟氯禾灵40~60毫升对水50公斤喷雾。为确保除草效果,一定要严格按照除草剂使用说明准量用药、对水。

2.4.2防治病害

大豆在幼苗阶段非常容易发生立枯病、猝倒病和枯萎病。因此在播种前可以选择浓度为70%的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克用2公斤的水进行搅拌溶解用于拌种,种子量为100公斤,此种方法可以有效减少病害的初次侵染,同时还能对苗期病害有较好的防治效果;在大豆的幼苗真叶期,可以选用浓度为50%托布津或70%的多菌灵可湿性粉剂喷雾防治病害,用量为每亩l00克对水50公斤;大豆盛花期喷施托布津可湿性粉剂,可以有效防治霜霉病和炭疽病的发生。

2.4.3科学治虫

大豆的盛花到结荚鼓粒阶段,非常容易受到蚜虫、豆荚螟、棉铃虫、造桥虫、斜纹夜蛾等害虫的为害,而且这些害虫在田间都是混合发生,世代重叠,为害相对比较严重,有很强的抗药性,一旦发现要及时防治。如果发现田间是有低龄幼虫啃食的网状和锯齿状叶片出现,说明虫害已经开始为害,可选用1.8%阿维菌素100毫升/亩,或10%吡虫啉10~20克/亩,或25%吡蚜酮50克/亩对水50公斤喷雾,防治效果相对比较好。

3适时收获

由于大豆成熟时豆荚很容易崩裂,如果收获不及时会导致炸荚,许多豆子直接落入大田土壤中很难收集,从而影响大豆的产量,因此大豆的适时收获非常重要。生产上建议当大豆的茎秆多数呈现出棕黄色,中间有部分植株的茎秆开始变为棕黄色,一半以上的豆叶已经开始发黄脱落,豆荚的颜色开始呈现出固有颜色时是最佳的收获时期。

作者:王艳梅 毕淑红 刘广晶 单位:榆树市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

参考文献

[1]程建娣,查长久,刘成刚.大豆高产栽培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2008,(07).

[2]张玲.大豆高产栽培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2010,(15).

[3]滑端超,杜亚君,厉广辉.山东省夏大豆高产优质无公害栽培技术[J].山东农业科学,2011,(06).

[4]舒伍星.春大豆高产栽培新技术[J].农村百事通,2000,(03).

第9篇:大豆的种植与管理技术范文

一、合理轮作倒茬

东北地区有效积温较低的大豆集中产区,应大力推行大豆与玉米、小麦、马铃薯隔年轮作,实行大豆与玉米隔年种植或一年大豆、两年玉米的轮作方式,实行土地用养结合,促进各作物均衡增产和耕地的永续利用。

搞好播前种子处理:一是播前晒种。晒种一般能使发芽率提高13%左右,提早出苗2~3天。二是药剂拌种或种子包衣。温度低或遇干旱时,种子在土壤中萌发时间长,易遭受病虫害,可用大豆种衣剂按药种比1∶75~100防治。防治大豆根腐病可用种子量0.5%的50%多福合剂或种子量0.3%的50%多菌灵拌种。虫害严重的地块要选用既含杀菌又含杀虫剂的包衣种子,未经包衣种子,需用35%甲基硫环磷乳油拌种,以防治地下害虫。拌种剂可添加钼酸铵,以提高大豆出苗率和固氮能力。

二、种植方法

1、品种选择与处理选用增产潜力大、内在及外观品质好的优质大豆品种,如合丰35、绥农14、黑农33等,要求种子发芽率90%以上,纯度98%以上。进行种子播前精选,剔除病种及杂质等,同时根据不同土壤环境与病虫害情况,选用合适的种衣剂包衣,有的也可用微肥、菌肥、ABT生根粉等拌种,增强种子活力。

2、合理耕作整地与轮作。大豆种植应坚持合理轮作,在东北可与玉米、小麦等轮作,减少重茬、迎茬面积,同时尽量秸秆还田,以培肥地力。整地以深松为原则,东北大豆主产区采用深松旋耕机进行深松耙茬,增强土壤通透性与抗旱耐涝能力,一般耕翻深度20厘米左右。垄作大豆整地要与起垄相结合,做到垄体垄沟深松。

3、机械化精量播种。东北大豆产区4月下旬到5月上旬开始播种,地膜大豆可适当提前播种。东北地区利用大豆播种机进行等距精量点播,使植株分布均匀,播种深度3~5厘米。垄作大豆采取窄行密植技术,一般60厘米小垄种2行,90~105厘米大垄种4行,小行距12厘米左右,亩密度加大到2.5万~3万株,增产15%~20%。

4、测土配方科学施肥。实行测土配方施肥与分层施肥相结合的科学施肥方法,根据不同土壤肥力情况和当地自然气候条件,经过化验与计算,确定化肥施用时间与用量。一般采取分由钍,即底肥施在垄下16~18厘米处,用量约占总施肥量的60%左右;种肥施在种下4厘米处,用量约占总施肥量的40%;另外,在始花期至终花期可根据长势进行叶面喷施。这样就满足了大豆在不同生育期对肥料的需求,提高了肥料利用率。

5、进行科学田间管理。重点是防治大豆病虫害,防治原则: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方针,加强农业防治、生物防治、物理防治和化学防治的协调与配套,严格控制化学农药施用量。主要有孢囊线虫、根腐病、灰斑病、大豆食心虫、蚜虫等。蚜虫采取熏蒸防治方法,减少农药使用量。根腐病、孢囊线虫等可根据土壤条件因地制宜地采用种衣剂包衣、选用50%福美双或50%多福合剂按种子量的0.4%拌种等办法。大豆田间杂草很多,要筛选出低毒、高效、低残留的化学除草剂进行化学除草,尽量控制施用量。播种前或出苗前结合中耕进行一次土壤化学封闭除草,结荚期再喷一次除草剂,在开花末期至结荚期可根据大豆长势喷施化学调控剂,保证大豆高产。

三、注意事项

1、品种选择要适当。良种与良法结合才能获得高产,必须选择产量潜力大的优良大豆品种。窄行密植技术应采用矮秆、半矮秆的耐密品种,不宜选择生育期过长,植株过高的品种,保证在种植密度增加情况下获得高产。

2、保证播种质量 播种不宜过深,也不应太浅,且做到深浅一致,否则都将影响种子发芽及植株的整齐度。

3、注意平衡施肥 分层施肥时,应注意氮、磷、钾肥的施用比例以及不同生育阶段大豆对肥料的不同需求,同时注重硼肥、锌肥等微量元素的合理搭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