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中考科学生物知识点范文

中考科学生物知识点精选(九篇)

中考科学生物知识点

第1篇:中考科学生物知识点范文

【关键词】初中物理 初中学生 物理学习 学习习惯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7.07.093

现代教学对提升课堂教学质量及提升学生学习的有效性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因此,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一方面要能够有效的对学生进行物理知识点的讲解,另一方面还要通过多种途径帮助学生更加有效的进行知识点的学习。培养学生良好的学科学习习惯,是一个能够帮助学生更加有效的进行物理知识点学习的重要途径。本文就如何培养学生学生良好的物理学科学习习惯展开论述。

一、教师积极主动的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为了在初中阶段有效培养学生良好的物理学科学习习惯,要求教师有较强的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意识。由于初中阶段学生刚刚接触到物理学科学习,因此,对如何有效的进行物理学科学习知之甚少,这就需要教师对学生进行有效引导。

而就目前初中物理教师培养学生良好的物理学习习惯的意识与能力来看,还需进一步提升。部分教师对通过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来达到更好的帮助学生进行物理学科学习的重要性并没有深刻的认识,因此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难以积极主动的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部分教师可能已经意识到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的重要性,但是却在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能力方面存在一定的欠缺,进而也影响了学生良好物理学科学习习惯的培养。鉴于此,在新时期的教学中,初中物理教师一定要进一步提升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意识与能力,使学生在初中阶段就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二、培养学生进行课前预习的好习惯

预习是学生学习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对学生更加有效的进行学科学习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初中为物理教师在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的过程中,也要对培养学生良好的预习习惯引起重视。本人作为一名初中物理教师,在实际的教学中发现,随着现代教学的发展,不仅教师能够更好的认识到预习对学生学习的重要性,学生也能够更加有效的认识到预习的重要性,值得教师安慰的是不少学生都能够积极主动的进行预习。然而在对学生的预习情况进行调查研究中发现,还存在一些问题影响了学生预习的有效性,其中一个较为突出的问题就是学生的预习不得法。

预习虽然是学生在教师讲解新课之前进行的一种提前学习行为,但是为了达到良好的学习目的,也需要教师掌握有效的方法与技巧,这样才能收到好的效果。而学生一旦没有掌握有效的预习方法与技巧,即使学生投入较多的时间进行预习,也难以收到良好的预习习惯,因此,为了培养学生良好的预习习惯,需要教师引导学生掌握有效的预习方法与技巧。例如:教师要引导学生在预习的过程中积极进行思考,在预习过程中如果遇到难以解决的问题不要“钻牛角尖”等,这些对提升学生预习的有效性都有很大帮助。

三、培养学生积极思考的好习惯

思考在学生学习物理学科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教师在培养学生良好的物理学科学习习惯的过程中,要培养学生良好的思考习惯。然而在实际的教学中我们不难发现,教师培养学生良好的思考习惯,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初中阶段的学生一方面在学习的过程中进行思考的意识还不强,另一方面,物理作为一门新的学科,学生对该如何有效进行思考还没有深入的把握。这就需要在教学的过程中对学生进行有效引导。

本人在实际的教学中也积极的培养学生在物理学科学习过程中进行思考的好习惯,本人主要通过以下两种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思考习惯。途径一,采用启发式教学法。为了培养学生在物理学科学习过程中良好的思考习惯,教师首先应该在授课的过程中下工夫,采取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在获取知识点的过程中就有效进行思考。途径二,本人在教学的过程中有效进行问题的设置,结合知识点设置一些供学生思考的内容,进而使学生更好的认识到思考的重要性,并养成良好的思考习惯。当然,有助于教师培养学生良好思考习惯的环节还有很多,教师要将对学生良好思考习惯的培养渗透到实际的教学中去,这样学生才能更加有效的进行思考。

四、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点解决生活问题的好习惯

古人就提出“学以致用”的教育理念,可见学生对知识点的有效应用,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物理作为一门理论性与实践性都很强的学科,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更要注重培养学生有效应用知识点的能力,引导学生运用学习的知识点,去解释一些生活中的现象。当然,对于初中学生而言,教师要想培养学生运用学习的物理知识点解释生活中问题的好习惯,教师可以从以下几个环节入手。

首先,教师要在课堂教学环节下工夫。教师在对学生进行知识点讲解的过程中,要能够与实际生活结合起来,这样能够使学生在知识点学习之处,就能够很好的感受到物理知识点的作用,也能够掌握该如何实现二者的结合。其次,教师还要为学生提供实践的机会。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可以有意识的为学生提供一些生活中的案例,让学生运用学习的理论知识点进行分析,进而达到提升学生运用学习的知识点解决生活中的问题的能力的目的。最后,教师还要鼓励学生思考生活。毕竟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能够为学生提供的案例是有限的,生活才是个大舞台,教师要鼓励学生思考生活,并积极的运用学习的知识点去解释生活中多种不同的现象。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运用学习的知识点解释生活中的问题的习惯才能逐步养成。

五、培养学生建立学科知识框架的好习惯

第2篇:中考科学生物知识点范文

【关键词】夯实基础能力培养提高成绩赢在高考

一、必须强化基础知识训练,夯实基础,构建学科主干知识网络体系

高考着重考查各学科的主干知识,注重揭示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熟练掌握生物学科主干知识是进行第二轮热点专题复习和高考最终取得好成绩的基础。但是在教学实践过程中,经过习题练习分析,发现90%以上的学生在做综合题时,知识点答不准确,原因是基础知识不扎实,没形成主干知识网络体系,这就说明了能否答好综合题,基础知识的构建是关键。如复结高考考查知识点、尤其是重点考查知识点、常考点系统编选试题,分档检验,在查缺补漏的同时客观评价学习效果,有利于及时了解掌握运用程度。还要让学生运用分析综合和归纳法去弄清这些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不仅如此,还要引导学生发散性思维方法去联系其它知识点,如DNA重组技术的基本工具和基因工程的基本操作程序知识内容学习,结合历史了解DNA发展过程,可以预期随着时间的推移在能源、农业、食品生产、工业化学和药品制造等方面都将会取得巨大的成果。

可见,在今天强调综合能力测试的情况下,理清生物学科知识的纵横网络结构,优化单科知识的综合是实现跨学科知识综合的首要条件。因此,首先要依据《考试说明》和教学经验梳理出主干知识,对主干知识要过好五关:一是记忆关:记忆是必要的,有时还需要强迫自己背诵。二是理解关:理解了的知识才能更深刻的认识,我们才能懂得各概念、观点、方法的真正内涵,做到"知其然并知其所以然"。三是内化关:即要求我们把知识与现实的事物了联结起来,在具体的实践中印证、思考、内化,把知识真正变为自己掌握的知识;四是联结关:把各相关的知识联结成一个知识结构体系,在脑子里种上"知识树",充分揭示各知识间的内在联系,从而提升整体的认知水平和智慧。五是陈述关:不翻开书本,在一定情境下把基础知识如实准确地"复印""整合"出来。

二、联系实际,能力培养,多种途径提升学生的能力

知识是能力的基础,能力的提升有利于知识的更深理解。理综高考生物注重活学活用,考查的范围不在于知识的多少,而在于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由知识到能力的提升在备考之时尤为重要,高考能力的要求是系列的能力组合,其核心能力主要有三种:

1.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生物教学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我们的课堂教学只有紧密联系生活实际,让生物课走进生活,联系实际,提高学习兴趣,切忌满天撒网。

2.获取和整理信息的能力。高考理综设置的生物,信息呈现出既明显又隐含,解题的过程实际上是以基础知识为指导,利用、组合信息用以解决问题的过程,因此,我们要从题目提供的信息中进行有效的发掘、获取、加工、整合,从而寻求解答的思路和答案。

3.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高考答案最忌"两张皮"现象,如在讲遗传时,学习生物的性状和相对性状,就布置学生回家观察自己和父母有哪些地方像,哪些地方不像,完成课本上的调查表,然后课堂上教师再针对学生的调查,组织学生讨论、比较、总结,得出性状和相对性状的概念就显得轻松自如,这样学生学习起来就比较主动,自然对生物学科就产生了兴趣,在实际分析中深化理论理解,又从实际题中概括出理论。在复习训练中,不要失去每次锻炼提升能力的机会,把自己练习的答案和参考答案、老师提供的答案进行比较对照,找出不同点,分析各自合理之处,明确答案要点取舍。

三、强化解题规范,提升答题能力

从以往的情况来看,学生由于平时答题习惯差,解题不规范,因此在高考中失分也不少。因此,在平时练习中要中强化以下几点:1.解题程序规范化。先审题,仔细看,才下笔进行生物常识的学科语言进行表述。2.答案结构逻辑化。学会多角度、多层次分析解答问题。根据题意,联系现实社会实际提供了素材争取加分。

四、多方收集资料,分析命题方向

第3篇:中考科学生物知识点范文

关键词:食品工程专业;考核方式;知识网络

大学教育不同于基础教育,应该更加面向社会需求,尤其是对于工科专业,更应偏向于实用性知识的需求。食品工程是国家轻工业的重要组成部分,相比于发达国家,我国食品工业的工业化程度还不高,当其中非常重要的一方面原因就是缺少食品工程的技术人才。

一、食品工程专业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

人才教育,尤其是高校教育,人才的培养要以社会的需要为导向,才能使其具有较高的社会竞争力[1]。

(一)重知识识记,轻技能应用

无论是课堂的教学过程,还是考试的内容,目前教学的重点还是集中在书本知识的重复、讲解和考察。但是这种教学及考核方式无法促进学生的知识形成内化的技能。在简单粗暴的考试模式下,为了方便公平的评分,学校主要针对知识点来进行设分,在这种考核方式下,学生在学习中就会重点识记一个个孤立的知识点,而不会也没有时间去思考知识点背后的逻辑。即便是对技能要求较高的实验课程,在教学中也是按照实验指导按部就班地完成,实验课上学生对于实验原理与操作技能的认识不够深刻,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的技能不能得到锻炼。

(二)多纵向知识总结,缺横向知识梳理

由于不同科目是由不同教师进行执教,因此教师的教学总结往往是以自己的教学科目为单位进行总结和深化的,这种方式不利于学生对学科之间的知识进行有效的知识网络联系,缺少学科间知识的融会贯通。其实所有的知识应该是一张完整的大网,在某一学科中以结论出现的一个知识点可能在另一个学科中的原理,如食品营养学中有一个知识点:碳水化合物的存在有助于避免酮症的发生。而实际其背后的原理蕴藏在生物化学中三羧酸循环的部分。

(三)考试内容过于基础,缺乏思考能力考核

根据教学评估的要求,考试的评分标准需要具体而准确,这其实是为了保证教学质量而设置的,但实际上这种评估标准却限制了对学生思考能力和创新能力的考察[2]。创造力的结果一定是百花齐放的,很难用一个准确而具体的评分标准来评定,如结课论文、学科设计等考核方式,教师很难预估出种种可能并做出具体详细的评分标准,因此许多高校都要求必须要以考试的方法结课,根据考试课程的重点知识点掌握情况给分,那么学生在备考过程只能着眼于知识点的记忆,不会更多的关注对于知识的思考及应用[3-4]。

二、食品工程专业课程教学策略

知识不应该简单的储存,而应该去运用[5]。教师在教学中不应该仅仅是教给学生知识点,更应该引导学生学会思考。

(一)弱化知识识记,引导学生思考

授课方法要从传授知识的授课方式向引导思考的授课方式来转变,课堂中可以采用问题引导式的授课方式。如食品营养学这门课程,进行营养配餐的计算是这门课的难点和重点,一般的授课方式按照教材安排顺序讲授,如果使用问题引导式的授课可以在一开始引入一个问题“我们为什么要吃食物”,学生思考后给出答案“为了获得能量和微量元素”,再引入第二个问题“什么食物可以提供能量”,这时学生会回答出碳水化合物、蛋白质和脂肪等,教师引入第三个问题“哪些食物含有碳水化合物”,在学生进行回答后,教学然后以“摄入的米饭、馒头可以百分百转化为能量吗”等一系列问题引导学生的进一步思考,使学生可以举一反三,以碳水化合物的计算为例,学生就可以依次推导出蛋白质、脂肪的摄入量。而关于蛋白质效价等知识性的内容不用特意地记忆,多计算几次完全可以掌握。

(二)变革考核方式,重视能力培养

传统的考试方式重点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点的识记,但大学教育所要达到的目标远不止于此,更重要的是要考查学生在基础知识点之上的总结、运用和拔高。现在有些高校采用“一纸开卷”的考试模式,即开卷考试,学生可以带入考场一张A4纸记载的内容,并且这张纸上的内容必须是手写,而不能是打印的。这样的考试形式目的就是将学生从繁重的知识记忆中解脱出来,有时间有能力对所学知识进行总结和拔高,这种考核方式更着重对学生思维方式、创新能力的考察,更有利于引导学生思考,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三)注意总结归纳,形成知识网络

学科之间是融会贯通的,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当注意引导学生进行学科之间的联系,这样才能激发学生去探索更多的“为什么”,更有利于学科的拓展和延伸。如食品营养学课程中有一个知识点“碳水化合物有助于减少酮症的发生”,实际上这个知识点是一个很好的与生物化学学科建立知识网的知识点,教师在讲授的过程中应该指明酮症的发生是由于脂肪酸不完全氧化而产生的代谢疾病,而避免酮症的发生,脂肪酸必须完全氧化,脂肪酸完全氧化的唯一途径就是生物化学课程中学到的三羧酸循环,没有了碳水化合物三羧酸循环就不能进行,故而没有碳水化合物,脂肪酸不能完全氧化,就会产生酮症。这样不仅学生容易理解这个知识点,并且将营养学与生物化学建立了联系,如果学生在之后遇到关于代谢的问题,会有意识地去生物化学等代谢相关的学科去寻找答案,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有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四)促进知识内化,培养学生技能

俗话讲“知识就是力量”,其实还少说了一个中间阶段———应用知识。知识本身的力量只有在应用的过程中才能显现出来,而应用知识的过程就是技能。高等教育不仅要教会学生知识,更要引导学生去应用这些知识。如在食品感官评定这门课程中,有两个知识:第一,各感官相互作用,视觉会影响味觉的形成;第二,中性灯光可以减少对食品颜色的影响,而红色灯光可以掩蔽食品颜色的差异。在教授的过程中不能仅仅介绍这两个关于感官评定的知识点,更要注意的是创设情境,让学生学会应用这两个知识点,如教师可以提问“如果我们品评薯条,不希望看到的油炸色泽影响薯条脆性的评价,这时候评价台上应该选择什么样的灯光?”,这时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不同反应来选择教授的方式,如果学生给出了正确答案,教师可以让学生讲出理由,如果学生没有给出正确答案,教师可以递进式地提出问题,如“不想颜色影响口感应该怎么做?”“怎么可以掩蔽样品的颜色?”等,通过提问,不断向答案铺出台阶,这样学生才会消除逻辑断层,学会使用知识,最终形成专业技能。另外,对于实验课,教师应该改变原有的按照实验指导按部就班的教学模式,确立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模式,以实验目的为导向,引导学生一步步制定出实验方案,在实践中提高学生的思考能力,通过专业科研训练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第4篇:中考科学生物知识点范文

高三生物总复习教学策略在高三生物学总复习过程中,我们要以“3+理科综合”高考命题为指导思想,来制定切实可行的复习计划,采取行之有效的复习方法,才能取得理想的复习效果。为此,根据自己多年的教学实践以及结合现实高考的实际情况来谈谈自己的体会,仅供参考。

一、我们要认真研究《教学大纲》和理科综合《考试说明》,做到整体把握

因为《教学大纲》和理科综合《考试说明》是高中生物学教学和高考命题的依据,所以我们在高考生物学科总复习过程中,就要明确它们和课本之间的关系,才能准确把握好复习内容和方向。为此要把握好生物学高考命题思路是“遵纲不循本”,就是知识点的考察遵循“双纲”的规定和不超出课本知识的范围,可是能力水平的考察可以超出课本知识具体体现的层次水平。所以,我们在单元课题的复习中,要重视引导学生抓住主干知识,找出基本知识点和考点,强化知识重点,重视联系实际,关注知识热点。力求做到:知识点、能力点、教育点、应用点和考查点心中有数。

二、我们要认真分析近年来的生物学高考试卷,做到心中有数

我们通过认真分析近年来的生物学高考试卷可知,生物学高考的测试目标保持着相对稳定性和连续性,考试的内容,题型、题量和整体难度基本上不变,考试热点的重视率较高,同类试题或相近试题半年出现,系列练习中的传统试题也不回避。所以,认真分析近年的生物学高考试卷既有助于把握复习备考的方向,又有利于收集高考训练的基本素材,揭示生物学高考命题的新走势,及时地调整复习计划和策略。

三、我们还要通过正确渠道搜集高考信息,做到准确无误

我们要重视从各类正规渠道获得准确可信的高考信息,广泛搜集高考研究的信息,及时总结实践经验,参与同行的交流与研讨,从而提高高考复习的质量。把握好高考的脉络。

四、我们还要扎扎实实地搞好复习,狠抓基础知识和能力训练

众所周知,高中《生物》课本中概念性和命题性知识多,学科间渗透性知识,学科内新知识和实践性知识少,教学中需要我们教师扩展和引申的知识面宽,需要引导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空间大,所以,课堂上教师照本宣传是难以达到预期复习目的的。在一些单元教学过程中,即使教师讲得透切,学生听得很清晰,可是,由于知识学习与能力训练缺乏有机的结合,学生仍存在着听得懂、忘得快、或者记得住、做题时用不上的现象。

当前,高考命题改革的趋势是,稳中求变,新中求活。高考试题特点是;全、小、精和洁;考知识中要狠抓基础知识和能力训练,特别是在能力训练中我要求学生解答问题时要达到常见的试题不出错,不常见的试题努力做,认真反思,减少失误。

五、我们还要根据学生实际具体情况来制定周密的切实可行的复习计划

1.分章复习阶段

复习最初将高中《生物》课本逐章逐节的系统复习。引导学生弄懂基本概念和原理,明确相关知识点之间的联系,使学生对基本概念和原理均达到“领会”和“应用”的层次水平。在此阶段的复习中,要重视检测学生对重点知识的理解能力,进一步培养学生综合能力。这个阶段要注意引导学生将主要精力放在对基本概念和原理的领会和应用上。

2.考题复习阶段

该阶段的复习任务是加强学科内容综合,使知识系统化。这个阶段的复习时在分享复习的前提下引导学生对知识进化归类和重新组合,从而达到熟练掌握知识的程度。在该阶段复习过程中,我们依据高中生物学的主干知识提出,物质代谢和能量代谢、细胞分裂与生殖、生命活动的调节,环境与生物,污染与健康、现代生物技术、生物实验、遗传学中的概率统计、图表和曲线图几个专题,通过每个专题的讲解,测试和讲评,学生对重点知识进一步加深了了解,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从而为进一步培养学生综合应用能力打下基础。

3.学科间综合和模拟测试阶段

这个阶段复习任务是我们要引导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以适应高考中综合应用的能力的试题。

高考中的理科综合主要是生物学、物理学和化学3科知识的综合,所以,复习时我们教师有必要提示学生注意生物学与物理学和化学之间存在的知识交叉点。一般来说,生物学与化学知识相联系的内容有;细胞的元素组成、植物体内科循环元素和不可循环元素、无机离子和化合物,糖类和脂肪、蛋白质、活性肤、抗原和抗体、化学因素与基因突变等。

生物学与物理学知识相联系的内容有;显微镜结构及成像原理、物质的扩散与渗透原理、叶绿体色素的吸收光谱、光能转换化学能的过程、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物理因素与人工诱变、失重或超重条件对植物生长素分布的影响、噪音和超声波与环境污染及能量守恒和物质不灭定律等。

在这个阶段还要安排适量的综合训练或模拟测试。综合训练或模拟测试的题量不宜过多,以覆盖主干知识要点和练活学生思维为宜。学生要规定时间内完成综合训练或模拟测试题,但教师不可不进行全面审阅,由学生自查后提出质疑性问题,然后教师根绝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讲评。通过这种适量的综合训练或模拟测试过程,学生的理解能力和技巧都得到了提高,也有利于培养他们应考的良好心理素质。

4.查漏补缺阶段

此阶段主要任务是帮助学生查漏补缺和适应高考环境。在这个阶段,认真分析近年来高考试题发展方向,结合大多数学生的薄弱环节,找适宜高考冲刺的练习题,试卷格式、题型、题量、难易程度均与高考试题相近,要求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使学生发现自己的不足,适应高考环境。在此基础上,同学间通过交流彼此的感受取得经验或教训,从而使学生对高考做好充分的准备。

第5篇:中考科学生物知识点范文

2012年全国新课标卷理综生物试题,在题型、题量、赋分、考查方式上仍保留2011年的基本模式,重点考查同学们对高中生物学科主干知识(代谢、调节、遗传、生态)的理解和把握。没有偏题和怪题,难度适中。试题主要呈现出以下特点:

1. 着眼教材,注重知识的广度

试题涉及的知识点分布广,知识考查细腻。如40题第(1)题限制酶切割DNA分子后产生的片段末端类型,第(3)题基因工程中使用的DNA连接酶种类等问题的答案皆在教材的相关段落中。

2. 题目新颖、简洁,综合性加强

试题设计新颖巧妙。如32题,通过设计实验证明鹿群同性聚群现象的“鹿角效应”假说。又如31题以常染色体上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为出发点,结合基因突变,考查遗传规律和生物变异,综合性较强。

3. 强化对生物学科素养的考查

今年生物试题对生物学科素养的考查处处体现。如31题不仅考查对基因分离定律和生物变异的分析应用能力,同时还以亲代和子代的基因型和表现型的推导为情景考查了假说-演绎的方法。第6、32题在考查知识、能力、方法的同时还考查了关注社会、生态保护的学科理念,32题第(3)小题以“鹿角效应”假说为情景,考查同学们的分析、设计能力等。39题第(2)(3)小题考查实验观察、问题探究的方法。

4. 选考题目难度不大、选考题中考了必修

两道选考题都比较简单,重点考查选修教材中的原始知识,同时穿插一些必修内容进行考查。如39题第(2)题的自变量和因变量的判断在必修一P79中涉及,第40题第(4)关于反转录作用的模板和产物在必修二P69中涉及。

二、对今后生物学科学习和备考建议

今年试题加大了教材基础知识考查的广度,试题更加侧重对同学们获取信息能力和综合运用能力的考查。这些都为我们今后生物学科的学习和备考指明了方向。

1. 强化对核心概念的理解

从答卷中可以看到,很多都是因为没能正确地记忆、理解这些基本知识,常常把一些基本概念、生物学基本术语写错或写成错别字,导致不必要的失分。新课程更加强化了对核心知识的理解,同学们不仅要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要不断回顾教材,提升对核心知识形成过程的理解。

2. 注重学科内知识间的有机整合

今年生物高考试题中,学科内的综合加强,既有高中生物必修教材各章节之间的综合,如选择题第(1)小题,也有选修与必修之间的综合,如选考题第39题,还有高中生物与初中生物的综合,如第29题。备考中要以核心知识为载体,进行学科内知识间的有机整合。

3. 重视获取和处理信息能力的培养

从近几年理综生物试题来看,图表与新信息题呈现的比例在逐年增多。因此,我们要有意识多做些这方面的题,强化学科能力、知识迁移能力、分析与综合能力等。

第6篇:中考科学生物知识点范文

关键词:高考复习思维能力 科学素质

理综考试越来越重视考查学生运用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较好地体现了由知识立意向能力立意转变的高考命题原则,因此在高考复习中,我们要注重提高复习效率,在学习生物高考大纲的基础上,突出能力的培养,在选择题目时,立意于能力,注重学生对知识分析和运用,但又不忽略基础知识的复习,始终以培养学生思维能力为出发点,改变教法,消除以满堂灌、简单地重复知识来扼杀学生的思维能力和以题海战术来泯灭学生的思维分析能力的传统复习方法,重视学生能力的培养,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

1.立足教材,加强“双基”,加强练习、复习和测试的针对。从河北省去年生物科试卷分析中,可以看到考生中存在的问题突出表现在两个方面:其一是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不扎实,一些与教材内容紧密相关的基础题得分率不高;其二是在遇到以能力考核为立意的某些试题时,适应性差,无从人手,以致答卷中失误频频。因此,我们必须针对学生的学习实际;针对生物教学的现状;针对高考试题的难度系数、命题思路和所要求的解题方,来加强备考练习、复习和测试。高考试题正在从题海型向能力型、创新型转变,如果复习备考没有很强的针对性,则只能是事倍功半,使学生劳而少益、负担过重。每一年新的高考试题,我们总会看到不少题目似曾相识而又不落窠臼。试题可以经过变形、分解、重组和综合。变形主要是指部分变换试题情境;重组可以是因果关系的倒置,或者与试题情境交叉;分解则是大知识点下的小知识点的再分类;综合则是跨章节,甚至是跨学科的相关知识点的融汇、串联。例如,染色体这一知识点就可以在细胞分裂、受精作用、生殖方式、遗传规律、性别决定、伴性遗传、变异类型、多倍体等多个知识点中串联并重组、变形出许多试题。所以,教师在备考指导工作中必须注意试题的积累、变形、重组和分解、综合,举一反三,注意命题立意的高层次性,命题材料的多元化,命题思维的独创性。这样可以使学生在复习练习中获益良多,而不应让学生沉溺于无穷无尽的题海之中。

2.强化生物科学能力的培养,重视实验过程和原理分析,全面提高学生的科学素质。能力考查的要求会逐步提高,要求具备的能力范围也会越来越广。实验能力的考查应重视实验过程中的现象观察和实验原理的分析、实验设计和实验结果评价。依靠教师在黑板上“讲实验”,学生“背实验”这一错误的做法,是不可能在生物高考中获得良好成绩的。就以去年某省高考生物试题第43题为例,“观察唾液淀粉酶对淀粉的消化作用”是许多学生熟悉的一个实验。但试题换了一个角度,从“验证pH对唾液淀粉酶活性的影响”这一实验考查学生对教材中原有实验的理解,能否通过对实验过程现象的观察,选择正确的方式表示或解释有关实验结果。在(1)小题中,当学生面对“实验过程中为什么要选择37aC恒温”这一问题时,回答相当不理想。在随机抽样的1890份试卷中,绝大多数学生能够回答出37qC是唾液淀粉酶起催化作用的适宜温度这一结论,但其中仅有11份试卷的回答中能考虑到只有在恒温的条件下,才能排除温度因素对结果的干扰,其比例不足1%。这说明实验试题不单注重考查学生的相关知识,更注重考查学生是否曾亲自操作和观察过有关实验的全过程,是否真正弄清了实验设计的科学原理。同时反映了目前生物教学中对加强实验教学以培养学生科学思维方法方面存在的缺陷。应该说,在生物教学中渗透并逐步实施科学方法的教育,目前已成为广大的生物学教育工作者的共识,这一点在教学中必须注意到。在43题的第(2)小题中,将淀粉水解并滴加碘液后的溶液呈现橙黄色,很多学生不理解。因为教材中“观察唾液淀粉酶对淀粉的消化作用”中是以滴加碘液来验证淀粉水解的情况的。平常教学中更多强调的是滴加碘液后观察是“变色或不变色”或“是变蓝紫色或不变蓝紫色”。而对由于淀粉完全水解而使碘液原有的“橙黄色”呈现出来,学生不能理解就毫不奇怪了。从这个结果中也可以看到学生是否亲自做过这一实验并认真地进行过观察。这也是目前生物实验教学中重识记、重结果、轻观察、轻过程这一现象的反映。

3.注重对学生分析能力以及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培养。高考试题往往集新颖性、综合性、灵活性和运用性于一体,因此,必须注重学生分析问题能力的培养,注重养成学生对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和创新意识。生物学科又作为综合科目中的知识内容,对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培养更是刻不容缓。对生物学科内各知识块之间的融会贯通,对生物学知识与其他学科间的边缘接合点,都应该让学生明确并且掌握。要重视知识发生过程的教学和解决问题的创新意识的培养,生物科学素质和创新意识往往来自对科学知识发生过程的提炼。知识发生过程包括科学概念的形成过程,科学知识原理的建立过程,科学问题的解决过程,知识结构的构建过程。在很大程度上可以说教学过程就是知识发生过程的再现。例如,遗传学中染色体理论的建立过程;基因概念的发展过程:光合作用的发现过程;生态系统中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过程,等等。在这些重大的生物科学理论、概念的教学过程中,必须让学生树立正确的科学观点、科学方法,同时学习解决科学问题的思维和方法,这样才能真正地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质和创新意识。

第7篇:中考科学生物知识点范文

在新课改的背景要求下,江苏省物理高考的试题始终跟着考纲的重点走,不偏离考查范围和目的.在题目的解答中难易程度也比较适中,所以在题目的表述方面尽量做到了不拖沓、不繁杂、准确、一目了然的要求,前面的题目相对较容易解答,循序渐进,后面的题目则相对解答起来比较复杂,运用到的知识也更加广泛,答题步骤也相应的变多,使学生有一个逐渐适应的时间,在重点的把握上也比较容易抓住考查要点.这种不同层面问题知识点的设置能够对学生的专业知识进行一个综合的检验,发现考生的知识掌握情况的水平和能力的不同,将不同成绩段的学生明确的区分开来,容易辨别.

二、新课改背景下江苏物理高考试题对教学的要求

1.结合新课改背景进行教学研究,立足教材在物理试题的设置上首先应该结合课本知识进行立题,这是考试应该遵守的一个原则.从教材中发现知识点并且进行引申,将不同种类的知识点进行巧妙地组合设立综合型的能力考查题目,立足教材的实际内容把握出题方向和重点,避免出现脱离教学实际的偏题、怪题状况的发生.这就要求学生具备深厚的基础知识能力和技能,在复习过程中也不要偏离教材,以免知识点的繁杂造成学生的混乱,不利于物理学科学习的效果.在结合课本教学的基础上进行问题的创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索兴趣,培养学生对知识基础的不断发展和升华,不断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和动手能力,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和学生的科学层面的修养.比如在实验教学活动中,要积极鼓励学生操作动手,不能太依赖教师的指导,让学生自己思考,调动学生对物理学习的自觉性,在对实验的操作过程中真正理解《考试说明》中涉及的7个基本实验的含义和原理,加深学生对课本的理解.在实验过程中也要引导学生建立绿色环保的观念意识,结合课本理论知识提高实践操作能力,是新课程改革对学生全面发展的要求.

2.重视学习方法能力的训练优秀适宜的学习方法能够使学生对学科知识尽快地了解熟悉,对于物理课程中众多的概念和公式,不仅仅要熟练运用还应该了解为什么运用某个公式,了解公式背后的内涵有助于巩固知识,真正认识到物理教学内容的规律,触类旁通,不断提高学生的逻辑性和思维能力,在相关的知识点之间建立联系,为以后的物理学习打造一个坚实的基础.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高考物理试题体现了很强的分析性,建立了一个个比较新鲜的情境设置,解答的过程也相对比原来加大了一点难度,比如在实验知识的考查上,近几年重点考查将原有的实验原理和方法融入到不同的题型中去,知识样式有所改变,但是基本的知识点的范围没有变化,这就要求学生具备举一反三的能力,所以在教学中,教师应该重点强调实验的原理知识和操作方法,而不能将教学内容仅仅局限在一个实验的具体操作上,以此不断培养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

第8篇:中考科学生物知识点范文

关键词:高等教育;基础学科;大学物理;课程改革

中图分类号:G4

文I标识码:A

doi:10.19311/ki.16723198.2017.09.080

1引言

随着高等教育管理体制的不断改革,高等学校办学规模的不断扩大,毕业生就业制度和观念的变化,用人单位对毕业生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的要求不断提高,从而促使各高校都不断地积极采取措施,在重视知识传授的同时,把教育的中心转向学生能力的培养,希望能培养出基础知识过硬、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兼备的人才。

大学物理涵盖了各个专业领域的基础学科,并且与实际应用联系紧密,是整个高等教育创新体系中创新人才培养过程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学物理对学生基础知识的培养、综合素质的提高,对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创新能力的培养以及整个高等教育培养模式转换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2目前面临的问题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很多教师仅仅是采取将板书与ppt相结合的授课方式来提高学生的兴趣,虽然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也存在一定的问题。主要由以下几点:

(1)大学物理所讲知识与同学们所学的专业之间衔接不够紧密,从而使学生觉得大学物理的学习用途不大,学生的积极性不高。由此导致旷课、上课玩手机等现象较多。

(2)所用教材与大学自身所开设的专业背景严重脱节,教材所讲内容仅仅是大学物理所包含的基础知识,而这些基础知识在大学所开设的专业之间的实际应用却没有任何体现,也就是这些基础知识在学生专业知识学习之间的联系脱节严重。

(3)大学物理在一个学期内所学的知识点要比高中成倍增加且难度较大,虽然有教学大纲一个基本的标准,但是这种工科类的基础课程在很多高校都是要求统一考核且教考分离,然而不同的教师在对课本重难点的把握上存在一定的差别,这样便出现了统一的考核标准却没有统一的应考范围,从而导致很多高校大学物理的考试通过率较低。

在上述的背景和现实要求下,必须对大学物理的教学体系进行改革。

3改革的目的及措施

改革的最终目的就是要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需要将最新的教学方法反映到教学过程中去,使学生能够体会到大学物理在今后各自专业知识学习中的重要性,这就需要对大学物理基础知识的实用性上、与各个工科高校的专业背景的匹配性以及最终的考核形式上分别进行改革。

首先要对大学物理的所有知识点进行梳理,每一个知识点在不同的专业领域有不同的应用,我们把每个知识点的应用情况尽可能多的梳理出来,从而形成一个大学物理在各个专业应用情况的知识库,那么在针对不同专业的同学讲解时,我们可以提取与其专业相关的应用库,这样既涵盖了大学物理所有的知识点,又能够与不同的专业紧密贴合,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其次针对目前没有适合各个大学专业特点的大学物理教材,各个高校大学物理教研室要编写新的大学物理教材,该教材需要紧贴学校的专业特点,尽可能多的列举大学物理基础知识在各专业领域应用的具体实例,在讲解知识的同时,又能使学生感到这些基础知识对自己所学专业的帮助。

最后在知识点的考核形式上,仅仅只有统一的考核标准还是不够的,还必须有一个共同的参考范围,这样才能相得益彰,从而避免由于不同教师对重难点把握的偏差而导致同学们不知道该如何应考。例如,广西大学和贵州大学在大学物理教学过程中,同步给学生配发一个练习册,练习册的内容覆盖了所有的知识点,最终考核的知识点便在练习册之中,这样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有了统一参考标准,而学生则有了共同的练习范围。

综上所述,建立起大学物理基础理论在同学们今后专业知识学习之间的紧密衔接,提高同学们的学习积极性,并且编制属于高校自己的大学物理习题册,建立起备考和考核之间的统一标准,才是改善目前工科高校大学物理所面临的困境的一剂良药。

4改革所取得的效果作者所在的桂林电子科技大学物理教研室先后编写了桂林电子科技大学自己的大学物理教材,教材的各个章节紧贴学校所开设的专业背景;并且整理了一套习题册,习题册的习题数量较大,避免学生死记硬背,习题册的内容涵盖了教学大纲所要求的所有知识点,对于重点知识点与之相对应的习题的数量也相应增多。通过这一系列的改革,我校大学物理上册的通过率由原来的不足60%,提高到目前的80%左右,并且学生学习的兴趣有了明显的提高,因为自己编写的教材所列举的例子都是与学生专业十分贴近的,使同学们觉得学有所用,对自己专业知识的学习有很大的帮助,课堂的到课率和听讲的专心程度也有明显的提升。

5结束语

工科类基础课程的课堂教学是学生获取基础知识的重要途径,而基础知识的大量积累则是科研、技术研发的重要基石,学生的创新能力与思维的形成离不开大量基础知识的掌握。因此,高校对基础课程的改革不能仅仅是一个口号,更应该投入人力和财力的支持,真正的编制适合大学自身专业特点的基础课程,并且让所有的同学和教师在学习和教学过程中做到有章可循,只有这样工科类的基础课程才不会被作为“鸡肋”,而是整个大学课程中的一个不可或缺的、对学生的综合知识的掌握起到锦上添花作用的重要一部分。

参考文献

[1]吴金兰.工科大学物理教改的方向[J].新课程研究,2009,(6):6364.

[2]王新练,杜亚冰,董海鹏等.大学物理教学的困境与思考[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1(18):104107.

[3]刘翠红,蒋晖,王建永等.工科大学物理教改刍议[J].芜湖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4(13):6971.

第9篇:中考科学生物知识点范文

摘要:新课标要求教师不仅应该注重科学知识的传授,还应当注重技能的训练,让学生真正领会物理的意义。那么,应该,怎么样才能实现新课标的要求,提高高中物理的教学质量呢?

关键词:高中物理;教学质量;高

物理学是一本应用十分广泛的基础学科,对社会和经济的发展具有极大的推动力。但是,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大部分教学却觉得物理难教,而大部分学生也觉得物理难学。本为根据对高中物理教学现状的思考,对如何提高高中物理教学质量提出了几点看法。

一、高中物理教学容易出现的问题

1、 大量灌输理论知识

我们当前的高中物理教学普遍存在着这样一个问题,就是大量灌输理论知识,教师在课堂上重视理论内容的讲授,却往往忽略了给予学生思考的时间。这个问题的产生主要是由于激烈的高考竞争:由于高考的压力,高中学生的课程安排非常紧,科目多,物理上课的时间就有限,每个物理老师都想利用有限的时间给学生讲授最多的知识点和考点,让学生能够学到更多有用的东西。

然而,很多物理教师却没有思考过这个问题,即老师的大量灌输与学生的接受吸收究竟能不能成正比?事实上,教师短时间内的大量灌输并没有让学生理解得更多,反而使很多同学出现“无法消化吸收”的现象,最后导致知识点混淆的问题。这种教师盲目地向学生灌输大量的知识的现状就是影响高中物理学习的重要因素。

2、忽视实验教学

物理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学科,物理中的大多数研究成果都已实验为基础,在物理教学中开展实验教学,有助于让学生通过动手实践更好更快地掌握原理和现象。然而,忽视实验教学却是我国目前物理教学存在的问题。

由于高考的压力,许多物理教师为了节省时间,往往缩短实验教学的时间,因为实验课的增多必然会使理论课的时间减少,在少之甚少的实验课中,大部分老师还着重于对实验所涉及的理论知识的讲解和复习,只给予学生一点点纯粹实验的时间。忽视实验教学,让学生缺乏动手实践的机会,只会影响学生对知识的掌握。

此外,很多学校缺乏实验场地和实验设备,并不能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参与实验,接触实验,这非常打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二、如何提高高中物理的教学质量

1、夯实学生的基础知识

只有夯实基础,才能更好地理解重点和难点,才能将物理知识学得更好。教师应当采取各种措施,为学生打好扎实的基础知识。

首先,教师应当注重学生对概念的了理解。概念是物理学科中最基本的知识,物理学科的每一章节,每一知识点,都离不开概念。很多学生不注重概念的理解,只注重自己做题的能力,这其实只会对他们的物理学习带来阻碍。只有准确地了解每个物理概念的定义、单位、标矢量、物理意义及其内涵和外延,只有对物理概念进行反复的思考,才能避免死记硬背,真正地掌握物理概念,为进一步的学习打好理论基础。例如,教师在讲解楞次定律的时候,就应当引导学生对“阻碍”一词进行思考,只有通过举例、分析等方法引导学生归纳出“增反减同、来拒去留”等规律,才能让学生在以后做题时能够快速、准确地判断出感应电流的方向。

其次,还应当注重规律的学习。在物理学规律的学习中,教师不仅要给学生讲授规律的内容、规律的使用条件和适用范围等内容,还应当引导学生去探寻规律的来源,让学生知道规律是如何得出的。规律的学习中最重要的是注重规律的使用条件和适用范围,例如,应用动能定理解题时要选择大地为参考系来计算动能和功,机械能够守恒定律的适用条件是只有重力或者弹簧弹力做功。

无论是概念、规律还是试验方法,教材中都有详细的论述,因此,教师应当要求学生精细阅读教材,加深对概念、规律、实验原理的理解,整体把握知识,掌握基础。

2、 加强物理实验教学

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指出:“高中物理课程要让学生体验探究过程,了解科学研究方法。”物理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学科,以实验为基础。因此,物理教学的目的不能仅限于让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和技能,还应该加强实验教学,让学生亲历科学探究过程,了解科学探究的意义,掌握科学探究的方法,并在科学探究的过程中产生科学探究的兴趣与求知欲,提高学生科学探究的能力。

物理中的每一个概念或规律机会都有一个小实验,这个实验能够帮助学生理解掌握知识。如果离开这个小实验,抽象的物理会变得难以理解,教师枯燥的讲解也会使学生乏味,只有加强实验教学,特别是课本上的实验,不仅要进行演示,还应当让每一个学生参与,只有这样,才能满足学生对物理实验的心理需求,激发学生对物理学习的兴趣。同时,实验教学还能够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学生的亲历参与也能帮助学生验证物理规律,让学生进一步领会物理意义,帮助学生进行物理学习。例如,教师在讲授“液体沸点与气压大小变化的关系”时,可以在实验前让学生先对结果进行猜想,在提出观察目的,让学生观察实验过程和实验结果,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最后,教师在逐步解剖实验,让学生真正领会知识,提高物理能力。

3、 利用信息技术整合教学

随着社会和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信息技术被广泛应用于教学之中,成为一种新兴的教学工具。在高中物理教学中,教师也可以借助这一新兴教学方式,实现信息技术与物理学科课程的整合,更好地开展物理教学,提高物理教学质量。

首先,教师要对信息技术与学科的整合进行学习,教师要认识到教科书不再是唯一能够获取知识的资源,要转变教学观念、教学模式与教学方式。其次,教师还要提高自己信息技术的理论与技术,懂得利用信息技术区开发学习资源,懂得利用网络信息,懂得在网络环境下学习新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懂得利用信息技术让学生参与开放式学习和互动式学习,真正把信息技术变成提高物理教学质量的平台。

信息技术作为一种可以终身受用的认知工具,应当在高中物理教学中被广泛应用。教师只有提高自己使用信息技术、整合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知识和技能,才能帮助学生提高学习知识和技能的能力,提高高中物理的教学质量。

现存的物理教学中存在着很多问题,作为高中物理教师,我们应当对物理教学现状进行思考,针对问题采取措施,夯实学生的基础知识、加强物理实验教学,利用信息技术整合教学,让学生真正掌握物理知识和物理技能,提高物理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黄典型.教学设计与其能力的培养[J].漳州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1997(04)

[2]夏琦.寓创新能力培养于物理教学中[J].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4(04)

相关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