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本人综合素质小结范文

本人综合素质小结精选(九篇)

本人综合素质小结

第1篇:本人综合素质小结范文

关键词:德育;素质评价;原则

在经济日益发展和科技快速进步的今天,社会对人才的素质要求越来越高。因此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不仅是时代的需要,更是形势的需要,德育是素质教育的灵魂,在育人过程起着导向和保证作用。我在落实德育序列化教育,构建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方面进行了研究和探讨。

1、目的及意义

1.1开展中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是搞好德育工作的重要环节。目的在于构建和完善学校德育目标体系。并为全面了解和检验学校德育工作的实际效果,更好地组织开展德育序列化工作,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提供了科学的管理方法。

1.2开展中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具有导向动能和珍断功能。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导向功能表现在可以指导学校德育工作,也可以指导学生的思想行为朝着社会所期望的方向发展。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诊断功能表现在它可以鉴别学生思想、行为的优劣,让学生不时了解自身的优缺点促进学生的自我认识、自我教育,自我控制。帮助学生逐步养成良好的思想品质。

1.3开展中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为进一步检验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教育学生提供科学的依据。

2、综合素质评价制定的依据

2.1理论依据

人的个体心理主要有两个方面,即“需要”和“激励”,“需要”是马斯洛的学说,共有五个方面,“激励”有两种:一是行为激励,二是认和激励,我的依据是美国赫茨格的狭义激励论。激励分三个方面:目标激励、榜样激励、感情激励。感情激励是在特定的环境下,创造一种气氛,使人情感及内心世界变化,这个综合素质评价就是遵循这三个方面制定的。

2.2内容依据

中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内容主要依据中学生德育课程标准、中小学生守则和规范及相关内容进行制定的。

3、遵循原则

3.1以人为本的原则。

3.2科学性的原则。

3.3导向性原则。

3.4学校、家庭齐抓共管原则。

3.5自评和他评相结合的原则。

3.6语言激励与量化考核相结合的原则。

4、综合素质评价的内容

中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分五个方面:社会公德、文明礼貌、学习习惯、个性心理和遵纪守法,五个方面共24项,内容分年级体现了科学性、层次性和连续性,评价手册除了学生自评互评以外,还有家长助评。体现了学校、家庭共同教育学生的思想。

5、实践与探索

在教学资料上,我看到了襄樊市樊城区教委选了三所代表性的学校进行试验,一所是松鹤小学、一所是牛首镇竹条一中、一所是樊城区最好的中学三十五中。从试验到现在将近两年的时间,而这次试验得到了良好的效果。

松鹤小学,两周一次小班会,班会上,学生分成若干小组,由小组长主持,学生首先自评,然后学生互评,现量化,每次班会老师订出一个主题。竹条一中每次评价后评选出进步最快的学生然后把对学生的评价反馈给家长,三十五中评价出星级学生(分五种一、学习进步最快,二、品德进步最好,三、是最有创意,四、劳动最积极分子,五、综合素质最优。)实施评价方案后,他们不仅认真的做自我批评而且认真的帮助别人。这为他们在以后的工作、生活中奠定了一个良好的基础。

6、一些感受

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一项政策,是全面反映中小学生的发展状况,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举措,也是衡量学生是否达到毕业标准的重要依据。中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工作的开展,将极大提高学生的公民道德素质,提高学生的学习态度和能力,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实践和探究能力,提升运动与健康品位,审美与表现能力!

7、综合素质评价的内容与实施

素质教育是立足于人的生命整体,面向不同的有差异的学生,开发人的多种潜能,要坚持综合的、全面的、经常的评价。

7.1中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基本内容

我认为把综合素质评价的主要内容确定为学生的基础性发展目标,并与学科学习目标分离,最后确定“道德品质、公民素养、交流与合作、审美与表现、研究性学习能力和运动与健康”6个维度,“文明礼貌、自尊自信、团队精神、审美情趣、良好体质”等18个要素。

7.1综合素质评价的实施

学生和教师是综合素质评价的主体,除研究性学习能力外,每项均进行学生自评、同学互评、教师评价。

8、综合素质评价的意义

综合素质评价能否扎实有效开展,关键在于对其价值的认识,我认为综合素质评价的价值不仅仅局限于学生的毕业与开学,而在于它能促进学生发展,促进教师发展,促进学校办学水平的提高,应追求“高附加值”的学生综合素质评价。

8.1综合素质评价能深化办学理念,形成稳定和谐的评价文化

8.2综合素质评价促进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与校本课程的有机结合,使评价的价值进一步得以延伸。

8.3综合素质评价为学生可持续发展奠定了人格与学力基础

9、综合素质评价的深化思考

综合素质评价伴随新课程改革而产生,它也必将随着新课程的不断完善而完善,经历几年的综合素质评价,看到了评价改革对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导向作用,显现了评价改革对课程改革的支撑作用和对素质教育全面实施的助推力,也引发了我对综合素质评价的进一步思考。

9.1寻找综合素质评价价值的平衡,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育”“许”统一

9.2探索综合素质评价触角的延伸,构建综合素质评价的系统工程

9.3走出综合素质评价的两难境地,促进评价过程与结果的统一

目前,综合素质评价结果在学生的毕业和升学中要么“硬挂钩”,要么“软挂钩”,“硬挂钩”导致评价仍然是选拔适合教育的学生的工具,为高一级学校选拔服务,不如不改;“软挂钩”导致走过场,起不到评价与考试导向素质教育的作用。如何走出这种两难境地,必须建立健全和完善综合素质评价的保障机制和结果运用的执行体系。一是学校要树立正确的评价考核观念;二是要建立教师和学生参加综合素质评价的培训机制,实现公平、公正;三是要加强社会舆论导向和宣传工作,促进家庭和社会评价观念的转变,为学生综合素质评价营造良好氛围;四是要建立责任追究与处罚制度,完善学生申诉制度,确保评价结果的客观公正;合理利用评价结果。

参考文献:

[1] 浦卫忠《中国古代蒙学教育》.中国城市出版社.1996年4月第一版;

[2] 刘林平《爱的误区》.中国人事出版社.1997年10月第一版;

第2篇:本人综合素质小结范文

【关键词】人力资本理论 中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 推进策略

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推进,综合素质评价在引领学生全面发展、优化学校整体工作、促进人才培养方式转变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这已成为人们的共识。但纵观近年来我国各地综合素质评价的开展情况便不难发现,除个别地区走在前列外,大多数探索者依然对如何推进中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感到困惑与茫然。

为切实发挥综合素质评价的导向作用,不少地区都尝试着将评价结果与学生的毕业或升学联系起来。他们认为,如果评价结果不影响学生的毕业或升学,就很难引起学校、教师、学生及学生家长的足够重视,使综合素质评价沦为“花架子”。但另一方面,在评价的客观性和有效性尚未得到充分保证,相关制度也远不够健全的情况下,盲目将综合素质评价结果与学生的毕业或升学“挂钩”,又很容易受到人们的质疑,甚至引发一系列的社会问题。当然,我们不能一直纠结于要不要“挂钩”、是“软挂钩”还是“硬挂钩”等问题,而应该从其他角度来探索新的推进策略。

2007年,教育部基础教育质量监测中心在北京成立。随后,各省、市、区也纷纷成立了相关的评测机构。2010年,沈阳市教育研究院教育评价与质量监测中心成立。随着具体工作的逐年开展,我们惊喜地发现,教育质量监测与综合素质评价存在诸多异曲同工之处,二者的有效融合无疑有助于中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开展与推进。

一、中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与教育质量监测融合的可行性分析

首先,它们都是为了克服“唯成绩论”而提出的。20世纪末期,我国基础教育领域片面追求升学率的趋势愈演愈烈,应试教育带给广大中小学生的不良影响日渐凸显。在这一背景下,素质教育的概念应运而生,综合素质评价也随之进入人们的视野。同时,由于缺乏全面、科学的教育监测与评估,我国基础教育领域又长期存在着单纯以中高考成绩来衡量地方“教育政绩”的倾向,那些原本只能承担选拔的高利害考试被异化为当地教育质量的“晴雨表”,严重影响了基础教育的健康发展。因此,近年来我国非常重视基础教育质量监测工作,期望借此能够正确、宏观地把握全国中小学生的教育质量状况。

其次,它们都是以“诊断指导促发展”为核心目标的。在人力资本理论视角下,进行综合素质评价,就是要客观地诊断出中小学生在学术能力及非学术能力方面的发展情况,了解其优势与不足,并通过有针对性地帮助和指导,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健康成长。其核心价值取向在于引导、促发展。而目前我国正在进行的基础教育质量监测,也是以获取数据信息,对教育教学现状作出诊断,进而提供改进策略和决策依据为目的的。

另外,它们都以中小学生的综合素质为核心内容。尽管我国不同时期、不同地域的综合素质评价内容略有差异,但近年来,人们大多以《教育部关于积极推进中小学评价与考试制度改革的通知》为依据,来展开各自的研究与实践。通知规定,以促进学生发展为目标的评价体系应包括两方面内容:一是学科学习,即考查学生是否达到各学科课程标准所列出的学习目标;二是基础性发展,包括道德品质、公民素养、学习能力、交流与合作能力、运动与健康、审美与表现六大维度。而据报道,“中国近几年积极加强基础教育质量监测工作,监测的内容包括学生的思想品德和公民素养、身体和心理健康水平、学业水平和学习素养、艺术素养等六个方面,这不同于常规的学业成绩考试,监测的是学生全面素质状况。”二者的内容一致性可见一斑。略有不同的是,除学生综合素质这一核心内容外,教育质量监测还涉及其相关影响因素。

当然,教育质量监测与综合素质评价也存在一定的差异,这主要体现在二者现阶段的操作方式上。据了解,目前我国中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大多以档案袋或评分表为工具,通过学生、同伴、家长、教师打分或写评语来得到评价结果;而教育质量监测大多以试题、问卷或量表为工具,通过施测收集数据和分析数据来获得监测结果。因此,加强中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与教育质量监测的融合,找准二者的结合点很是关键。

二、中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与教育质量监测融合的实践探索

第3篇:本人综合素质小结范文

今年是我县实施与新课程配套的初中毕业考试的第二年,为了做好20*年初中毕业生综合素质评价工作,根据*市教育局(金市教基[20*]5号)文件精神,特提出如下工作意见:

一、指导思想

初中毕业生综合素质评价是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重要举措,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同时要为高中阶段学校招生改革提供条件。

二、组织机构

为确保我县20*年初中毕业生综合素质评价工作顺利进行,决定成立武义县20*年初中毕业生综合素质评价工作领导小组,对全县初中综合素质评价工作进行指导、监督和协调,组织有关人员对各校获得“A”等级的学生进行审核认定。

组长:高江洪

副组长:傅伟徐正跃潘泉清

成员:朱鸿飞方育荷方志明

为确保工作顺利进行,各初中都应建立综合评价工作委员会,负责本校的综合素质评价工作。同时,各初中每个毕业班要建立综合素质测评工作小组,负责学生自评、同学互评工作。

三、评价内容

综合素质评价以教育部提出的基础性发展目标为基本依据,根据学生的平时表现,活动记录、学习作品、特长潜能、奖惩情况等,全面、客观、公正地反映学生的道德品质与公民素养、探究与实践、劳动与技能、审美与表现等方面的总体发展水平。

四、评价原则

1、坚持过程与结果相结合的原则,学校应充分发挥“学生成长记录册”的作用,全程、全面记录、反映学生在初中阶段各方面的成长状况。

2、坚持公开、公正、公平的原则,评价的内容、标准、方法、程序等应事先向学生公布,评价结果应告知学生本人及其家长,其中各类获得“A”等级学生名单必须在校内公示。对评价结果有异议,学校应及时进行调查、核实、处理。

五、评价办法

综合素质评价的结果由“综合评语”和“评定等第”两种呈现方式。

1、综合评语:综合评语(模块一)主要对学生的道德品质、公民素养、情感态度、合作精神、日常表现等方面进行定性描述,并为后续的针对性教育提出建议。

综合评语应当结合“学生成长记录册”反映的情况,由初三班主任撰写,学校领导审核。

2、评定等第:主要对能体现学生素质发展水平的部分项目进行定量测评。测评项目分为三个模块:

模块二:探究与实践(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地方课程、学校课程、学科竞赛、创造发明等);

模块三:劳动与技能(劳动技术教育、信息技术教育、实验操作等);

模块四:审美与表现(音乐与美术课程、艺术特长等)。

综合素质模块二至模块四的评定结果以等第方式呈现,一般分为A、P、E三等(分别代表优良、合格、待合格)。P、E等均由学生所在学校确定,A等由学校列出名单上报武义县教育局,由县教育局组织专门人员通过一定的程序进行审核与认定,以确保其公正性和权威性。各校对E等第要严格控制。

综合素质等第认定的结果是衡量学生是否达到毕业标准的重要条件,同时作为高中招生录取的前置条件。

综合素质评价具体实施请参照附件《*市20*年初中毕业生综合素质评价实施办法》。

六、评价程序

1、学生自评:学生根据学校提供的评价细则,自我评定。

2、同学互评:由班级综合素质测评工作小组认定。

3、学校评定:根据学生自评、同学互评,综合“学生成长记录册”内容、举证材料,在广泛听取教师、学生家长意见的基础上,由学校综合素质评价工作委员会确定学生等第。

4、反馈公示:学校综合素质评价工作委员会以反馈意见表的形式,将评定结果与学生家长见面,学校设立公示栏,对“A”等的学生予以公示,同时学校设立意见箱,接受举报,公示时间一般为5天。

5、结果确认:各初中将各类获“A”等第的学生情况,送交县教育局综合素质领导小组审核确认后,填写《综合素质评价结果汇总表》一式两份,一份学校存档,一份送交县招生办。

第4篇:本人综合素质小结范文

[关键字] 中小学综合素质 评价方法 改进

一、中小学实行综合素质评价的意义

随着社会的进步与改革开放的不断进行,教育这一决定国民素质的领域也不可避免的要进行改革。在大众观念的转变下,改革考试制度以及人才选拔方式已经成为社会共识。而在中小学实行综合素质评价正顺应了这一需要,实行综合素质评价有如下几个意义:

1、推动素质教育的进行,使学生全面发展

以往的教育往往只是重视学生的学习能力的培养,而对于其他能力的培养很欠缺,在实行综合素质评价后,可以推动素质教育的进行,不仅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也培养了学生其他能力如德智体美等,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2、推动教学改革的进行

在未实行综合素质评价时,学校往往只注重学生的成绩,故走向了应试教育的道路。彼时,学习教育的重点在如何提高学生的应试能力上,只注重最后的考试成绩,以成绩论英雄造成了学生发展的不全面。而在实行综合素质评价后,教师对进行评价的方式变多,于是学校不再只注重学生的成绩,不再以成绩作为评断学生的唯一标准,所以在评价的多元化下必然要进行教学改革。

3、变更原有考试制度,完善人才培养制度

以往的考试制度以理论为主,应用为次。在实行综合素质评价后,相应的考试制度也发生了变化,从原来的注重理论以书本为主转变为应用、理论不分主次。并且由于评价制度的转变,原有以成绩论英雄的时代已经过去,成绩虽然重要但已经不是最主要的评价条件,而是综合学生的其他能力进行综合评价。

4、培养诚信意识,优化社会风气

应试制度下,人们只注重结果不注重过程所以导致了测试时不诚信事件的时有发生。而实行综合素质评价,学生的能力和素质都得到了提升,并且使其具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这样在一定程度减少了不诚信事件的发生,间接的优化了社会风气。

二、综合评价方法

虽然当期国内学者对于怎样进行综合评价并没有一个明确的定论,但是不可否认的是综合素质是针对之前教育片面的追求升学率以及片面的追求学生成绩而提出的。由于传统的笔试测试不能很好的测试学生的发展部分,如学生的表达能力、学生是否具有批判性思考的能力、学生的合作与沟通能力、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学生的实践能力,而综合素质评价则贯穿于学生的整个教育过程,综合素质评价是一个过程评价。所以综合素质评价比笔试测试的成绩更能反映一个学生的发展状况。

当前综合素质的评价方法主要有档案袋评价以及表现性评价。其中,档案袋评价是综合素质评价的基本方法,用以评定其的成长、努力、进步。档案袋按不同的功能分为n堂型、展示型、文件型、评价型、理想型五种。

第二种评价方法,表现性评价。这种方法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在世界范围内普及,但是在国内该方法不如档案袋评价普遍。简单来说就是“为测量学习者运用先前所获得的知识解决新异问题或完成特定任务能力的一系列尝试,具体来说就是运用真实的生活或模拟的评价练习来引发最初的反应,由高水平评价者按照一定标准进行直接地观察、评判,其形式主要包括建构式反应题、书面报告、作文、演说、操作、实验、资料收集、作品展示。”当然,在不同的标准下,表现性评价也可以分为不同的类型,如将其普遍的分为限制性表现性评价方式和扩展性表现性评价方式。

虽然综合素质评价的方法多种多样但是以上两种方法最为普遍。所以,以此分析具有代表性。

三、综合素质评价方法所存在的不足以及如何改进

无论任何方法都有不足之处。对于综合素质评价方法也不例外,其主要不足有以下几点。(1)线性化操作造成了执行的僵化,造成了新的形式主义。由于评价方法具有很强的理论性,而且我国自二十一世纪初才引入,教师的观念跟不上这一新体制的实行,并且操作繁琐,以上原因造成了线性化的操作最终形成新的形式主义。(2)西学中用,水土不服。由于这些理论基本上是由国外向国内进行普及,所以这些理论不可避免的会不适应中国实际情况,而由于不加以改进生搬硬套最后导致了这些理论的应用与实际是脱节的。(3)可信度不高。由于教师时间、精力的问题,大部分评价并不全面,有的甚至是片面的。由于在综合素质评价中,评价方法越多则结果越全面越可信,所以,这些不全面的评价的可信度是不高的。

对此有以下改进方式。首先,针对执行僵硬的情况,可以适当降低其理论性,或者对教师进行集中培训以使其了解该如何去执行评价机制,并且加强监管机制避免因为教师的懈怠和应付心理使该评价体系变成新的“形式主义”。其次,对这些方法进行改造以适应我国的实际情况,降低其“水土不服”的情况。最后,增强教师意识、转变教师观念,并且引入多元化的评价方法,最后使教师明白只有全面地对学生进行评价得到的结果才是可信的,才是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的。

四、总结

在中小学实行综合素质评价有助于学生的全面地发展,有助于素质教育的实行,有助于进行教学改革,有助于构建科学的人才培养机制。但是,由于综合素质评价方法基本由国外首先实行,引入中国的时间较晚。因此在执行中不可避免的会产生这样那样的问题,但是相信随着社会的发展以及人们观念的转变再加上教育改革的不断进行,适合我国社会的中小学综合素质评价体系一定会得到建立和完善。

五、参考文献

[1]靳玉乐,孟宪云. 中小学综合素质评价的方法及其改进[J]. 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01:142-147.

第5篇:本人综合素质小结范文

一、建立和健全组织机构

1、建立机构,各负其责

首先,县教育局成立了黎川县初中学生综合素质评定领导小组,负责制定综合素质评定方案,指导评定工作、监控评定过程,具体工作由教研室负责;各中学成立了学生综合素质评定委员会,其成员由校长、教导主任、政教主任、教师及家长代表组成;初中毕业班级成立初中学生综合素质评定工作小组,由班主任、任课教师组成;此外,为保持工作的连续性,初中非毕业班级也成立了相关工作小组,对七、八年级学生的综合素质进行评定。

2、深入学校,加强指导

成立县评定工作领导小组后不久,接到部分学校反映,说学生综合素质评定工作难度大,头绪纷繁,不知从何入手,要求局里加大指导力度。经过多方征询意见,为更好地指导学校的评定工作,我们又成立了以初中教研员为主的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指导评定组。要求教研员由只研究学业评价扩展到研究学生综合素质评价,还要求他们深入学校积极同学校沟通,共同研究探讨,指导各校做好学生综合素质评定工作,并以此作为校本教研的一项重要内容。指导评定组成立后,由于有了初中教研员的共同参与,各校的学生综合素质评定工作效率明显提高。

二、确定综合素质评定内容,制定评定等级标准

1、确定评定内容,制定等级标准

根据教育部《关于推进中小学评估与考试制度改革的通知》精神,结合我县实际,确定评定内容为道德品质、公民素养、学习态度与能力、交流与合作、运动与健康、审美与表现六个维度。每个维度的评定以A(优)、B(良)、C(及格)、D(不及格)呈现。确定等级为A的学生,控制在本校初中毕业生总数的25%―30%;B等级控制在总人数的50%―60%;C等级不设比例;D等级严格控制在学生总数的2%以下。

2、细化指标,便于操作

确定六个维度的评定内容后,我们发现不少评定内容显得较空泛,线条过粗,操作困难。为此,经反复斟酌,将各项指标分解细化,使之便于操作,又更显客观公正。

三、评定过程,注重“细”、“实”

1、评价学生,全面客观

为了更加全面客观地反映学生的综合素质,我们认为,评价学生要从其整体表现入手,要以发展的眼光来评价学生的综合素质。为此,我们规定评价工作每学年举行一次,七、八年级于6月底完成,九年级于4月底完成,九年级在进行综合评定时,既要参考七、八年级的评定结果,更要重视学生九年级的素质发展状况。

2、成长依据,认真收集

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结果包括综合评语、综合表现记录、综合等级三个方面,而学生综合表现记录最好的反映方式是成长记录袋。因为建立成长记录袋可以通过大量材料的收集和学生本人对材料的反省,客观而形象地反映出学生的进步、成就及存在的问题,以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提高学生自我评价、自我反省的能力。为此,我们为每个学生统一制作了一个成长记录袋,并对成长记录袋收集的内容作如下要求。

成长记录袋收集的内容一定要典型、客观、真实、适量。主要包括:a、关键性考试和测验成绩;b、表现性作业(制作、作品、表演、研究报告等);c、综合实践活动记录,如参加社区服务、社区实践、研究性学习等情况记录及有效资料;d、获奖记录与特长,即学生在校内外所获得的各级各类奖励。e、学生综合素质评价记录。除学生的学业成绩评价外,还应有个人描述,即学生的自我评价描述及教师、同学、家长等的评语。

成长记录袋的材料提供方式有以下几种:一是个人提供,二是班级提供,三是家长提供。但学生本人应是选定自己成长记录袋内容的一个主要决策者,教师、同学、家长可以开放性参与。

3、评定过程,稳妥有序

为了使综合素质评定工作稳妥有序进行,我们对评定程序和方式作了如下规定:首先组织学生自评;再组织学生互评;然后由班级评定小组评定每个学生的等级;最后由学校综合素质评定委员会审核。并要求学校必须将学生评定结果在校内公示一周,再报县教育局备案。

四、评定结果及运用

关于综合素质评定结果的作用,我县在《方案》中明确规定:一、作为差额投档的前提条件,即综合素质评定等级达到B等级以上的考生方可向重点高中投档,达到C等级以上者方可向重点建设高中和一般高中投档;二、综合素质评定等级的高低作为择优录取的一个条件,即当考生学业考试等级相同时,谁的综合素质等级高就优先录取谁。

五、体会与思考

1、在新课程标准中,人文、素养、能力价值取向、情感态度和合作等要求已喻示了中考方向。因此,将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纳入中考改革内容顺应了这一改革方向,同时也将课程改革内容从课堂扩展到社会生活中,进一步深化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

2、由于在综合素质评定中引入了家庭和社会的评价,使教师得以更多地更准确地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这对学校今后如何确立新的育人观念也是一种有益的启示。

第6篇:本人综合素质小结范文

一、学校领导高度重视

1、成立组织机构,制定工作计划。学校领导对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工作非常重视,早在本届学生还在高一时,就分别成立了学校新课程实施委员会和学校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工作组,加强对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工作的领导。

2、工作主动行动早。

本届学生在高一学年结束时,学校就根据上级文件要求,拟定工作计划,组织学生进行了一次评定,这为今年高三的评定练了兵,积累了经验。(高二学年也准备了评价资料进行评定,由于省里的软件升级,最后评定没有完成。)

去年底,我们得到高三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工作要在今年3月5号完成的消息,之后,即着手作了一些准备工作。新学期一开学,学校就召开评价领导小组成员会议,讨论高三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方案,印发评价方案。2月12号,市教育局基教科召开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会议后,学校根据市教育局文件要求,对学校先期制定的评价方案和细则作了修改,并再次召开了评价领导小组成员和高三班主任会议,对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工作作了安排。布置高三班主任带领学生学习《安徽省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内容与评价标准》,学生书写评价三年的学结,填写《安徽省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报告手册》。

二、落实方案,根据工作流程开展工作

学校制定了《铜陵市第九中学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实施细则》和《铜陵市第九中学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工作补充通知》,并将两个工作文件发到了领导小组成员和班主任手上,要求评价工作按照通知中的日程安排进行。

我校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工作流程是:组织培训----实证材料的验证----学生信息的输入----评价----评价结果审核----评价结果上报。

1、组织培训:学校在2月10号、16号召开了两次综合素质评价领导小组成员会议、三次高三各班主任会议,进行工作布置及进行培训;各班主任分别召开本班学生和学生家长会议,就本次评价的有关内容对学生、家长进行培训和宣传。评价监察小组公示学校具体实施程序和细则,使每位参加评价的学生、家长、教师了解评价的意义、内容、评价的标准、评价的方式、评价的程序和要求。

2、实证材料的验证:2月19号,各班级开会进行学生总结交流,展示学生根据评价标准收集的实证材料,在全班同学无异议的情况下,班级评价小组对实证性材料进行了确认签字。

3、学生信息的输入:2月20号,各班学生将实证性材料录入计算机。(在学生进行实证性材料录入前,计算机老师(鲁大志)已经将评价软件安装好,软件运行和机房里一切都正常,学生的基本信息都准确无误的输入。)学生输入实证材料后,班主任再次根据文件要求对实证材料进行审核,学校评价领导小组成员监督审核工作,并进行抽查,确认班主任的审核过程。

4、评价:2月24号,学生第二次上机进行互评。由于计算机内存小,五十多人同时进行评价时,系统反应非常慢,我们五个班学生,互评进行了两天半。学生互评结束后,教师对学生进行评价。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花费了较多的时间,第一是机子慢,半天只评价一个班;第二是等在外校借读的学生回来评价,他们不来评价教师评价不了,等了一个上午;第三是我们分三年评价的,每评完一年再进行系统切换,这些都耽搁了我们的时间。教师评价完成后,班主任给每位学生写评语,合成评价等级数据。各班评价结果出来后,学校评价小组成员对各班评价结果进行审核,校长最后审核,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3月2号上午,学校接到上级通知,要求把高中分三年评价的改为高三一年进行,把前两年的实证性材料都纳入到高三一年来。这把我们前面分三年评价的工作否定了,我们又通知班主任对部分学生的实证性材料进行集中,修改评价结果,录入、审核,忙了一天多,好在我们学校优秀学生并不多。

5、评价结果审核:3月4号,学校将高三五个班级公民道德素养方面评为优秀或有其他基础性发展目标评定等级为a的学生名单在全校张榜公示,接受学生的质询并给予答复。评价的结果请学生签字并书面通知学生家长,如有异议,及时向学校反映,学校给予解释、处理。学校留存学生和家长签字的评价结果纸质材料,以便日后备查。

6、评价结果上报:3月5号,填写两份纸质高三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结果,班主任、教务主任、校长在这两份结果上签名,一份盖学校公章后上报市教育局,一份学校保存。鲁大志老师负责通过网上向省教育厅报电子结果。

三、体会与思考

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实施,是高中新课改推进的配套措施,这项工作的开展,必将极大地推动高中新课改工作。在此之前,很多人都对高中新课改不以为然,也没有感受到新课改与过去有多大的不同(除教材外)。综合素质评价工作使教师、学生对新课改有了感性的认识,也触动了一些学生和学生家长,他们了解到,如果光有文化课的优势,其他维度考核达不到优秀或a等,想上理想中的大学,也是很困难的。同时,这个考核,也使学校的管理获得了一个有力的抓手,它使学生重视学校班级、教师、各部门的考核,注重学生之间的团结,参加集体活动,爱护公物,遵守课堂纪律,接受老师的教育。

要搞好综合素质评价工作,我感觉要做好这样几个方面的工作:

1、学校要完善一些制度,如:学生在校日常行为规范、各种奖励和处罚制度、各种活动开展和评奖制度、班级考勤制度、学分认定制度及公示制度等。

2、各部门、班主任落实工作责任制,按时收集学生活动的实证性材料,班主任要每个月利用一个班会课时间,组织班级学生进行材料整理和自评,每学年组织学生进行一次综合素质评价。各部门定期对获奖或受罚的学生、获得学分的学生进行通报,发文通知。

3、班主任要记录学生请假、迟到、旷课的情况,并定期在班级公布,并通知学生家长。学科教师要记录学生课堂学习表现、作业上交数量及质量、考试成绩情况,为学生学分评定和综合素质评价提供根据。

第7篇:本人综合素质小结范文

【关键词】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 区域教育生态 构建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11-0197-01

叶圣陶先生曾说:“教育是农业而不是工业。”它是一个慢的过程。而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是对学生的学习成绩、思想品德、潜能发展、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全面重视并促进其发展的评价,这正是教育农业性质的体现。

一、实施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背景意义

1.教育发展的必然规律

当下,教育面临两项新的使命――如何适应当前并促进未来社会的发展?教育本身如何贯穿未来社会的要求,从而培养适应未来社会要求的人。[1]可以说,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是完成这两项新使命的基本前提。从教育生态层面看,用什么样的评价体系评价学生,直接影响教育的基本目的――培养什么样的人才。

2.新课改的必然要求

“要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且要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和需求”[2];教育部《关于积极推进中小学评价与考试制度改革的通知》明确提出了评价的基础性发展目标[3];教育部全面启动“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改革”,在全国推行中小学“绿色评价指标体系”,评价在教育教学中的杠杆作用正日益凸显。

3.解决问题的现实需要

以往学校所使用的评价,是自发性的、非系统的,忽视了学生的思想品德、创新实践能力、身体心理发展等重要内容,背离了当前教育变革的形势。

基于以上几方面的综合考量,经过反复调研论证、试运行评估,淄川区立足区域和学段实际,提出并推行了构建“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初中生学习兴趣指数评价、高中生学习能力评价”一体化分段式评价机制,凸出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并以此为抓手,为学生的终生发展奠基。

二、实施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策略与路径

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改革的目标是构建起科学合理的新的评价体系,形成完整的认知链条和实践操作模式。区教研室采取区域推进策略,在全区着力抓好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改革,构建起了科学全面的具有地区特色的“五个五”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一是制定涵盖“思想品德与公民素养、身体与心理健康、学业水平与学习素养、实践能力与创新意识、艺术素养”五个维度的评价方案;二是建立“区县、学校、教师、学科、年级”五个层面的评价标准;三是确立“区县、学校、教师、家长、学生”五个方面的多元化评价主体;四是做好评价与课程建设、课堂教学改革、课题研究、教师发展、学生成长五方面的科学化、系统化结合;五是建立包括城区学校、城郊中心小学、城郊非中心小学、农村中心小学、农村非中心小学五种类型的学校动态分类评价体系,增强评价的实效性,促进教育的均衡内涵发展。

路径一:评估指导,引领学校实施自主评价

2012年起,试运行评估方案制定。2013年,重点实验并进行了针对性的修订。目前,评估方案已在全区铺展,全区总共55所小学已全部实施了评估,每学期现场测评学生13255人次,发放学生问卷2475余份,访谈1200余人次,组织学科教学效益、素质检测7200余人次……真正做到了学校、学科、学生评估的全覆盖。

同时,教研室还引领学校制定彰显自身定位,体现自身特色的评估方案、标准和方式,实行自我评估,激发学校的内在发展力。昆仑中心小学、鲁泰洪山小学都依托活动,创设了独具特色的学校评价模式,引导学生快乐成长。

在此基础上,教研室充分发挥评价的诊断、反馈、引导、激励功能,依据评估数据反馈改进教学,促进学生的素养提升和个性化发展。

路径二:将评价与课程建设有机结合,建设素养课程

课程是教育内涵发展的核心,在操作层面,教研室将评价与课程建设有机结合,出现了“探索家乡”“快乐123”“和雅课程”“创意DIY课程”等基于课程标准和核心素养的校本课程,构建起了与育人目标一致的课程及其评价体系,有意识地通过课堂教学改革来培养学生核心素养。

路径三:将评价与课堂改革紧密结合,打造素养课堂

为给评价改革提供鲜明的课堂样本,我们抓实课堂教学,打造了“一校一模、一科多模、一模多法”的课堂教学管理范式,构建起了基于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素养课堂”,涌现出了“快乐课堂”“‘生’‘动’课堂”等课堂模式。农村小学罗村中心校探索出了“三主四环”课堂教学模式,创设了“学、教、互教互学”的课堂生态环境,为全市中小学开展新合作教育改革实验树立了标杆。

路径四:将评价与分类评价结合,助力教育内涵发展

淄川区创新工作思路,探索建立质量分类评价机制,出台《关于建立教学质量相对分类评价体系推进教育均衡发展的实施意见》,将55所小学分成城区学校、城郊中心小学、城郊非中心小学、农村中心小学、农村非中心小学五类,构建区域联动机制,建立“城乡研究共同体”“农村学校学习共同体”;明确考核评价指标,严格进行考核奖惩,实施动态评价,激发每一所学校的发展潜能,促进了城乡教科研的同步发展。

三、实施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取得的成效

实施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有效克服了单一的‘考试成绩论英雄’的弊端,更关注学生个体进步和发展潜能,学生的梯度发展、全面发展得到了真正落实。

泰戈尔说过:“不是槌的打击,而是水的载歌载舞,使鹅卵石臻于完善。”相信在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不断推行下,学生定将绽放出属于他们的精彩!

参考文献

[1] 李广对.《生态的教育与教育的生态》[N].《光明日报》,2016.2.16

第8篇:本人综合素质小结范文

关键词:综合测评;素质教育;系统化

素质教育是指,依据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以全面提高全体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以尊重学生主体性和主动精神,注重开发人的智慧潜能,注重形成人的健全个性为根本特征的教育。

实施素质教育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需要。它体现了基础教育的性质、宗旨与任务。提倡素质教育,有利于遏制目前基础教育中存在着的“应试教育”和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倾向,有助于把全面发展教育落到实处。从教育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和面向未来的要求看,素质教育势在必行。随着越来越多的大学生走入市场,企业在需要大量优秀人才的同时,对选用人才方面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特别是用人的综合素质。如何对大学生综合素质进行有效的、合理性的、科学的评价,这是企业在用人评定中颇为关注的一项重要指标,也是高校在培养人才方面需要研究的问题。

一、目前现状

目前江西财经大学会计学院本科学生综合素质测评体系的各个阶段均为人为操作,包括原始数据的人为收集,活动登记卡的人为记录和数据的手工汇总,存在着可操纵性和不可避免的工作失误,不能够客观、公正地反映大学生的综合素质。而最终的结果呈现也仅限于分数的大小显现,缺乏直观性的图表对比,使得学生及家长不能很便捷清晰地得出关于该学生综合素质方面的结论。

我们的大学生综合素质测评体系网站针对现有的综合素质评价体系存在的问题,对于大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进行了全新的系统化研究,建立一个健全的综合测评网站,用科学合理的方法来评价大学生的素质水平,才能真正将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落实到高等学校教育教学改革的实际中,提高人才质量。并且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激发学生对多种素质和能力的培养,真正改变以学习成绩代表综合素质的现象。

二、建立体系作用

当前,全面提升在校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符合社会发展需求的高素质人才越来越被各高校重视。在推进大学生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必须深化对构建学院级大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重要性的认识。作为学生教育管理一线的院,必须综合分析本校各职能部门对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各项措施,结合学院实际,制订可操作性、针对性、实效性强的评价体系和实施办法,从而实现校院两级评价体系的有机统一,最大限度地激励大学生自觉提高自身综合素质。

从江西财经大学会计学院角度,通过对现有的本科学生综合素质测评体系的改进,实现从数据采集到结果呈现的系统一体化,减轻学生干部的工作压力,克服获得数据不全面和人工操作失误性的弊端。并且能在一定程度上激发本院学生对于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和各方面的综合素质提升的培养。

三、建立监督与反馈的模块

本体系将从江西财经大学的角度,通过对现有的本科学生综合素质测评体系的修改,实现从数据采集到结果呈现的系统一体化。更为重要的是,它将会克服获得数据不全面和人工操作失误性的弊端。为了避免以往信息录入有误的现象,本体系也将设立监督与反馈的模块,通^此种方式,在确保信息正确的同时,也可使学生互相监督,更可培养其诚信的优良品质。

四、可行性分析

在支持政策上:据教育部《高等学校学生行为准则》、《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等文件精神;在经验方面上:结合江西某高校实际,在学校相关制度的基础上,自2014年8月21日起,会计学院已初步制定本科学生综合素质测评评价体系,对于大学生综合素质测评体系网站的建立,我们已经有了一个初步的评价体系框架且拥有一定的经验;在技术支持上:我们有往事易公司的技术支持;

五、特色与创新点

大学生综合测评体制网站体系的设计与建设能够给学生更为直观且贴心的数据反馈。课题所设计的综合测评体系系统将会在最大程度上把握好“互联网+”的时代特点,做好大数据分析。力求区别于传统测评方式,改变仅仅给出学生具体分数的局面,在此基础上给予学生一份具有针对性的个性化建议。在此建议中,秉着“客观、简便、价值”的原则,学生将会看到更为直观的相关图表,阶段性总结,自身成长,系统建议等内容。此外,借助这一测评系统,将达成学生、老师,社会三个维度的有机结合。促使学生更多地参与到各项活动中去,强化其学习外的创新,实践等综合能力。帮助学校更好得推进教育方面的改革,实现培养人才多元化培养的目标,更快完成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之间的联系与过渡。

六、项目意义

用科学合理的方法来评价大学生的素质水平,才能真正将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落实到高等学校教育教学改革的实际中,提高人才质量。并且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激发学生对多种素质和能力的培养,真正改变以学习成绩代表综合素质的现象。

在实践价值方面,本项目具有实用性和启发性,通过一小方面的研究可以触发更多方面的想法,将会引起更多的关注及研究。

参考文献

[1] 吴苏,史会丽,张可,张朋飞. 基于的高校学生综合素质测评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 2007(11).

第9篇:本人综合素质小结范文

【关键词】模糊数学,综合素质,评价

在学习中,我们常常会说到某个学生综合素质很优秀,而实际上“优秀”本身并不是一个明确的概念,无法清楚的划分出哪些学生“优秀”、哪些学生“不优秀”,它们之间没有明确的边界.例如,如果900分算优秀的话,那么899.9分算不算优秀呢?这是个很难精确回答的问题,即“优秀” 、“良好” 、“中等” 、“及格”和“差”都是模糊概念.同时,影响学生综合素质的因素甚多且相当复杂,各因素间的重要程度又不能很准确地确立起来.因此,如何对学生综合素质进行合理的评价,是一个急需解决的重要问题.本文将利用多层次模糊综合评判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

综合评判(或综合评价)又称多元决策,是系统工程的必要环节.中职学校学生素质的综合评价属于社会人文系统工程的范畴,是一种复杂的系统.其特点:一是存在许多相互影响的因素,各因素之间有的是并列关系,有的则是因果关系;二是随着系统复杂性的增加,描述系统的不确定性也增加,即模糊性增加.对复杂的社会人文系统要做出任何一个决策,都必须对多个相关因素综合考虑,这就是所谓的综合评价问题.由于系统的描述存在许多模糊性的概念,用模糊数学对人脑评价事物的思维过程进行模拟,从而形成模糊集合理论的综合评价方法.

1.多层次模糊综合评判数学模型

模糊综合评判的基本思想是利用模糊线性变换原理和最大隶属度原则,考虑与被评价事物相关的各个因素,对其做出合理的综合评判.下面先介绍一下本文将用到的综合评判类型及模型.

1.1.多层次模糊综合评判

当因素集U的元素较多时,每个因素的重要程度系数也就相应较小,这时系统中事物之间的优劣次序往往难以分开,从而得不到有意义的评判结果.对于这种情况,我们可把因素集U中的元素按某些属性分成几类(因素较少)作综合评判,然后对评判结果进行“类”元素的高层次的综合评判,具体方法如下:

2.中职学校学生应具备的素质指标体系

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促进学生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为学生树立明确的奋斗目标和努力方向,鼓励学生刻苦学习、勇于实践、全面提高自身素质,为社会用人单位选择毕业生提供学生素质状况的完整信息。“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中职学校的学生应具备的素质应该从这一高度来考察.

中职学生综合素质的5个方面,23项详细项目及权重如下:(1)思想道德素质16%,包括:参加政治活动、学风建设表现、日常文明言行、宿舍文明建设、遵守校纪校规、社会公益表现;(2)科技文化素质6%,包括:学术报告听讲、参加学生社团、参加文艺团体、文化艺术竞赛、科技竞赛成果、发表学术论文;(3)身体心理素质9%,包括:参加早操锻炼、身体健康状况、各类体育竞赛、心理适应能力、承受挫折能力;(4)能力水平9%,包括:表达能力、协作能力、实践能力、工作能力、创新能力、资信证书;(5)专业素质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