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新教师个人发展规划范文

新教师个人发展规划精选(九篇)

新教师个人发展规划

第1篇:新教师个人发展规划范文

大家好!

我很高兴有这样一个机会代表景小的青年教师们在这里和大家做这样一次主题交流。我先简单地作一下自我介绍。我是05年9月加入到景小的教师队伍中来的,算起来,参加工作也已经2年多了,从一名初出茅庐的新教师到迅速成长为能够基本胜任教师岗位的青年教师,我想说,我是幸运的。从最初景小构建新三年发展规划之日起,我便在学校领导和老师们的帮助指导下迅速找准自己的定位,结合学校的新三年发展目标,制订了教师个人自主发展三年规划。时至今日,已是规划制订的第三年了,下面,我想结合学校发展规划及个人规划的制订和实施情况,谈谈自己的体会。

(对制定三年规划重要性的认识)

古有云:“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做任何事情,只有在做之前有一个明确的目的和方向,才能在开展的时候比较顺利地进行。就好比上一堂哪怕是再普通不过的家常课,作为老师,也应该从教学目标入手,在此基础上选择合适的教学手段和方式,才能有效地开展教学工作。当今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将教师的专业发展问题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教师的培训、学习,显得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重要。因此,作为一名教师,对自己的职业要有一个适时而合理的规划,使自己在进行教育事业时有一个明确的方向来前进和发展,才能跟上时展的步伐。对于像我这样的青年教师而言,教龄不长,教学经验不足是我们的弱势,但同时,思维活跃、易于接受新事物、勇于尝试是我们的优势。那么,如何在有限的时间里扬长避短,发挥我们最大的优势呢?很显然,一份合理而适切的职业规划显得尤为重要。

(如何结合学校新三年发展目标,制订个人发展规划)

05年开学初,华师大支持景小合作办学项目工作正式启动。在此契机下,校长室统一要求每一位老师都要紧紧围绕学校的新三年发展目标,制订教师个人自主发展三年规划。这对于那时刚踏上教育工作岗位的我而言,是一次机遇,更是一次不小的挑战。学校领导对我们青年教师的师资培训和专业化发展尤为关注。通过一系列校本培训课程的开发和实践,让我们迅速适应教师岗位。紧接着,又聘请华师大教管系的郭继东教授来为我们作“教师专业发展——今天的要求”、“如何制订教师自主发展三年规划”“学校新三年发展规划若干”“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师专业成长”等讲座,从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高度为我们青年教师制订个人发展规划指名了方向。于是,我认真学习了景小新三年发展规划的相关文件,围绕景小三年发展的总目标,即“用三年时间(2005.9~2008.8),使我校在学校管理、队伍建设、课堂教学、教育科研等学校内涵发展方面有显著提升,成为地区有影响的、有综合竞争力的一流的新型学校,力争区办学水平督导评估为a等。”相应地制订个人发展总目标。即:提高自身师德修养,不断学习,在教育教学中紧跟课改新理念,积极探索课堂教学新思路,不断创新教学模式,提高教育科研能力,成为一名既“专业化”又“个性化”的老师。随后,我在认真思考各个基础性指标的前提下,分别从师德修养、教育教学、教育科研、信息技术信用和发展特色等方面制订了相应的发展性指标,包括每一年所要达成的目标和相关的措施。如果说学校的新三年发展规划为教师制订自主发展三年规划指名了方向,那么反之,教师的自主发展规划也应能够体现学校的新三年发展目标,这样才能加速教师的专业化成长,提高学校的综合竞争力。

(在教育教学实践中,不断执行和调整个人自主发展规划)

第2篇:新教师个人发展规划范文

(1)对职业发展认同度高。高职教师是一个高素质阶层,他们具有很强的成就欲望和明确的职业价值观,注重自身的价值实现和未来发展,他们对新事物、新理论的接受能力强,视野开阔,思维敏捷,有强烈的求知欲和浓厚的学习兴趣,使得他们对自身的职业发展有很高的认同。

(2)各阶段发展规划差异性大。在各阶段高职教师生涯规划的重点不一样:适应期的规划的重点是如何“站上讲台”;发展期的规划的重点是如何“站稳讲台”;创造期的规划的重点是如何“站好讲台”。

(3)学科专业发展凸显重要。随着高职教育改革的深入,高职教师的学科专业发展更强调职业道德和职业精神培养,强化专业技能职业化,要求高职教师更关注市场变化,专业技能要同步于现行的技术工艺,更加注重实际操作能力。

二、高职教师职业发展现状

(1)自主性有限。多数高职教师反映,个人职业发展的主动权有限,尤其是青年教师,对学校的发展规划、专业的发展脉络等都不十分了解,个人规划无从下手。即使有了规划,如果得不到学校和政策的支持,发展空间和机会也不多。

(2)处于被动性。高职教育快速发展,使教师承担的教学科研任务日益繁重,很多高职院校重视科研,从政策导向上将职称晋升、津贴待遇等与科研挂钩,使得教师在这方面投入大量时间,而忽视了职业教育理念、专业知识发展、教研教改等,主客观上都阻碍了个人的职业发展,使其处于被动状态。

(3)具有偏差性。随着高职院校招生规模的扩大,高职教师为了适应学校的专业结构调整和新专业教学需要,必须承担多学科的教学任务,无法就某一个专业深入钻研,忽视了专业能力的深入发展,使得教师的职业生发展出现偏差。

三、职业生涯规划对于高职教师职业发展的重要性

(1)能促进教师专业结构不断更新。高职教育既有高等教育属性,又有职业教育属性,因此高职教师素质的构成更具复杂性,除了必须掌握专业理论知识体系、教育教学方法外,还必须有实践经验,能为学生进行示范讲解。每位教师都有自身的个性特征和潜在的能力,通过职业生涯规划,教师能够认清自身的优势,树立正确的专业发展目标和理想,明确学科专业的优劣势,有效地发挥专长,不断地对专业发展进行纠正和更新。

(2)能帮助教师找准发展方向。一些年轻教师的知识面广、观念新、可塑性强,有上进心,学习工作热情高。但在面对矛盾和困惑时容易产生消极想法,在学校发展、专业发展和个人发展上不会权衡利弊,分不清主次。这就需要引入职业生涯规划,通过规划,教师可以发掘自我的潜能,理清各个阶段重点发展目标,找准发展方向,可以有计划地下企业锻炼,掌握前沿的工艺技能和实操能力。

(3)能有效地解决高职教师的“高原现象”。“高原现象”是指教师在职业生涯发展的某一阶段,由于一些主客观因素而产生发展停滞或倒退的现象。解决此问题的出路之一就是要加强教师职业生涯的管理与计划。教师从职业生涯规划中可以更加清晰客观地评价自身的性格、兴趣、优势、不足,结合学校的发展规划,确定职业发展的方向、目标,制订行动计划,不断调整自己的职业发展目标,使自己能在职业的不同阶段对职业保持新鲜感与活力。

第3篇:新教师个人发展规划范文

论文摘要: 师资培养是教师职业发展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高职院校作为教育行业中一个特殊的群体,在师资培养过程中有着不同于普通院校的特点。本文从高职教师存在的问题入手,分析了高职教师职业发展的目标内涵及职业发展规划的重要性,并从教育发展规划、职业能力发展规划、终身学习发展规划三方面阐述了高职校职业发展规划管理对教师职业生涯规划的引导作用。

教育部在《关于进一步完善职业教育教师培养培训制度的意见》(教职成[2011]16号)文中指出必须把完善教师培养培训制度作为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全面推进和落实职业教育教师继续教育工作,适应职业教育改革创新的需要,建设一支素质优良、专兼结合的高素质专业化的“双师型”教师队伍。职教师资队伍建设是职业教育发展的决定性因素,然而长期以来职业教师师资队伍建设中依然存在着许多问题,这些问题直接制约着职业教育的发展,本文试从高职教师职业发展规划中师资培养的角度谈谈教师的职业发展。

一、高职教师普遍存在问题

职业教育有别于普通院校教育的重要标志是其具有鲜明的行业特色,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具有全面素质和综合职业能力的,在生产、服务、技术和管理第一线工作的中等应用型专门人才和劳动者。这就要求学校在传授基础理论知识的同时,高度重视实践、操作、应用技能的培养,这一培养目标决定了职业学校教师要具有“双师素质”能力,即除了要具有系统的相关学科理论知识、教育教学理论和教学能力之外,还要具备一定的职业实践能力和职业岗位素养,而这正是在大部分职业院校教师普遍存在的问题。以我校某系为例,38名专业教师中直接来源于大学毕业生的教师33人,占专业教师总数的86.8%,只有13.2%的教师来源于企业,而绝大部分的专业教师都没有接受过正规、系统的培训,这显然是制约职业教育发展的一大原因,因此如何更快更有效地促进职校教师职业发展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二、高职教师职业发展的目标内涵

由高职院校培养目标决定,教育部在《高职高专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方案》中也明确了“双师素质”教师的要求,因此高职教师职业发展应当从“双师素质”角度出发,既要包括学科技能专业性,又要包括教育教学专业性,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内容:

1.思想品德素质与职业道德素质的完善。教师必须有高尚的思想品德素质和崇高的职业道德情操和人格,只有如此才能形成执著的事业心、顽强的工作精神、科学的治学态度和良好的协作关系,才能真正做到“学高为师,身正为范”。

2.科技人文知识与专业知识的融合更新。教师必须全面掌握专业知识及人文教育知识,走综合发展的道路,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成为全面发展的教育者。

3.实践能力与研究创新能力的提升。高职院校对人才培养的特殊要求,使教师除了传授专业基本知识理论外,更重视学生职业适应能力、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因此,高职教师要向既能讲授理论知识又能训练操作的“双师型”方向发展。

三、高职教师职业发展规划的重要性

教师职业生涯是与教师本人在学校教书育人等一系列活动相关联的职业经历的模式,它包含两重含义:

一是自我职业生涯规划管理,是指教师本人为自己的职业生涯发展而实施的管理,它是以实现个人发展的成就最大化为目的的,通过对个人兴趣、能力和个人发展目标的有效管理实现个人的发展愿望。

二是组织职业生涯规划管理,是指组织针对个人和组织发展需要所实施的职业生涯管理,组织从本组织成员个人的职业生涯发展需求出发,有意识地将之与组织的人力资源需求和规划相联系、相协调、相匹配,为成员职业上提供不断成长和发展的机会,帮助、支持成员职业生涯发展所实施的各种政策措施和活动,以最大限度地调动成员的工作积极性,在实现成员个人的职业生涯目标的同时实现组织的目标和可持续发展。

我校江苏省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研究课题《高职校教师职业生涯规划管理研究》课题组曾对江苏省33所五年制高等职业学校的职业生涯规划情况进行调查,结果显示33所学校中75.8%的学校曾经要求教师进行职业生涯规划,但是仅有9.1%的学校对一些关键性的岗位人员有针对性地制定了职业发展规划方案。同时通过对江苏省五年制高职校的130名教师进行教师职业生涯规划问卷调查数据分析显示,在118张有效卷中认为学校提供关于教师职业发展信息的占37.3%;学校对青年教师有一套有效的指导措施的占33.1%;学校对教师的专业技能培训提供机会的占31.3%。从数据分析中可以看出,虽然大部分学校均对教师做了职业生涯规划的要求,但是能够根据高职校发展和学校人才需求制订相应职业发展规划,并对教师进行倾向性引导培训的并不占多数。

高职教育的特点决定了他对“双师素质”教师的需求,如果仅凭教师一己之力在个人职业生涯规划中摸爬滚打,势必造成教师对职业规划的盲目性和所取得职业目标满意度的低水平。因此高职校管理部门根据学校发展和人力资源规划的需要,在学校中制订与教师职业生涯规划相适应的职业发展规划,以引导教师主动进行职业生涯管理,使自我职业生涯规划管理和组织生涯规划管理和谐发展,将会更有效地推进学校师资培养的建设,推进“双师素质”教师队伍的建设,推进学校更好更快地发展。

四、高职院校职业发展规划

职业教育教师既面临着一般教师的专业成长任务,又有着特殊的专业成长轨迹,从高职教师普遍存在的问题角度出发进行高职校职业发展规划,应当在职校教师的教育性、职业性和学术性三方面出发进行规划。

(一)教育教学发展规划

教育教学能力包含教师的基本素养、学科知识背景、对学科知识结构的认知、对学生认知发展的认知、学科教学的各项能力等五项内容。在教师发展初级阶段,尤其对青年教师要加强教师岗前培训工作,目的是让年轻教师学习教育教学基本理念、了解教师的职业特点和要求,掌握教育规律,提高教师基本素养,为在实际工作中更好地履行教师职责打下基础。学校要建立相应的岗前培训机制,使青年教师有培训渠道;要建立考核激励机制,使青年教师在培训过程中有压力、有动力,以激励青年教师努力提高教学水平的自觉性。

我校从2008年开始进行教师职业生涯规划引导,尤其对青年教师的成长制定了完善的培训培养和考核管理办法,使青年教师在相关机制的引导下很快地完成从职业准备期到职业适应期的转变。

职业学校的教育特点与普通学校的教育特点有着明显的区别,职业教学是在教学过程中传授一个职业,教师在学习传统的教育方法理论的同时也要进行《职业教学论》和《职业科学》两门职业教育关键学科的学习。学校在进行职业发展规划管理时要将这两门学科的学习纳入教师职业生涯学习内容进行培训。

(二)职业能力发展规划

《国家教育事业十二五规划》明确了职业教育对建设“双师素质”教师队伍的要求,职教师资的职业能力培养对职教教师的成长起着极为关键的作用,它包括教师对职业活动的了解,对职业活动涉及的知识和技能的掌握等,学校在进行教师职业能力发展规划时应突出培养教师职业技术科学知识和职业实践能力。

由于我国对职教师资培养的制度的暂时不够完善,我们无法完全借鉴德国职教教师的定期企业顶岗制度,以全面获取本专业范围内的实践知识和技能,了解企业内部问题和社会状况。但是学校在进行师资培养时应加强学校和企业之间的紧密联系,深化校企合作关系,重视对教师职业实践能力的培养,加强教师对行业的指导作用,建立职教教师的企业实践制度,将企业顶岗制度化。

我校在教师职业能力的培养过程中非常重视教师的企业顶岗制度,近几年一直采取“请近来,走出去”的教师培养方式,对专业教师进行企业文化、生产流程、工艺路线、岗位人员职责和需求等进行培训,同时将教师派到企业进行岗位顶岗,与企业亲密接触,采用“培训归来话感受”的方式让大家共同分享所获取的企业文化、实践知识等内容。通过这些对教师的培训培养方法让职教教师逐步向“双师素质”转换。

(三)终身学习发展规划

对教师终身学习发展规划的制定也是对教师学术性的培养,职教教师要树立终身学习、全面学习观念,才能成为一名全面发展的教育者。广博的文化底蕴、深厚的学科基础、基于实践的科研能力是一名教师在个人职业生涯发展中不断取得进步的重要基础,终身学习发展规划是教师职业生涯规划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也是学校职业发展规划的基础。

五、结语

师资培养是高职教师职业生涯规划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对高职校师资培养的研究有助于激励教师潜在的寻求发展欲望,使教师自我职业生涯规划发展有依托,有助于推进学校人力资源层次提升,加强高职校“双师素质”教师队伍的建设,促进学校做到“职得其人,人尽其才”。

参考文献

[1]蒋旋新.高职院校教师专业发展的思考与展望,职教论坛,2006,VOL20.

[2]王维婷.五年制高职校教师职业生涯与专业发展联动的调研报告,江苏教育,2012(06).

第4篇:新教师个人发展规划范文

【关键词】新型城镇化 高职教育 城镇规划专业 人才培养模式 改革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6)12C-0112-03

在传统城镇化发展进入瓶颈期的严峻现实下,我国城镇化转型发展的内在需求也愈发强烈。为继续深入扎实有序地推进城镇化,我国城镇化发展进入以提升质量为主的新型发展阶段即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发展阶段,并将成为发展的新常态,这就对高职城镇规划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提出了新的改革要求。

一、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城镇规划发展的新形势

在新型城镇化的背景下,城镇规划普遍呈现出新的发展形势:一是产城融合。在扎实农业现代化的基础上,运用“信息化”这一新动力改善城镇空间布局,推进城镇规划与城镇特色产业发展良性互动。二是以人为本。在规划中强调产业转移与人口集聚相统一,人口集聚与公共服务布局相统一,促进城镇化进程与公共服务全覆盖有序推进。三是区域发展。城镇群的“联合式发展”将成为当前城镇化的新趋势,城镇规划应科学协调促进城市与城市、城市与村镇的统筹发展。四是村镇崛起。构建村镇特色产业,提升村镇生活质量,发挥村镇发展在城乡一体化中的重要作用,使小城镇规划成为优化城镇结构的主攻方向。

二、新型城镇化对高职城镇规划专业人才培养提出的新要求

新型城镇化发展的背景下,我国城镇规划所涉及的工作内容在不断地扩展延伸,为规划建设服务的专业技术技能人才需求量不断增加,对城镇规划专业人才培养规格有了更高的要求,高职城镇规划人才培养模式改革面临新的挑战。为此,应修订人才培养方案,重构科学合理的课程体系,科学组织课程内容,创新多元化教学方法,实现适应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的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一)专业建设与改革融入新理念。新型城镇化中提出建设绿色城镇、智慧城镇、人文城镇等新要求,使城镇规划专业在传统的学科教育中还需融合环境资源、信息技术、历史文化等综合知识,使学生在掌握规划技术技能的同时还能兼备一定的节能设计、网络数据等现代化实用技术,以适应未来城镇规划建设的新需求。同时,城镇规划专业改革建设还应紧扣实现城镇发展的新“四化”要求―― 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构建相关课程体系,让学生能准确理解城镇规划与新“四化”的重要关系,把握规划在新型城镇化进程中对产城协调发展的综合调控功能,推进城镇的新“四化”进程。

(二)加强人才的社会政治素质培养。新型城镇化赋予了城镇规划新的时代内涵―― 公共政策性,使得城镇规划从业人员不仅应掌握相应的专业技能,还应学会从社会公平和行政管理等新角度思考规划问题,这就要求城镇规划学科在人才培养中强化学生的社会政治素质,避免培养出规划实践项目中无法适应政治决策研判的纯技术人才。

(三)适应地域性城镇发展特征的“订单式”人才培养目标。随着区域协调、城镇群发展成为新一轮城镇化的主要模式,高职城镇规划的人才输出更应面向区域,聚焦中小城市与小城,培养适应地域性城镇社会经济特征与地域行业特征的基层管理型人才与高技能应用型人才。以开展多面深层的走访调查为基础,了解地区规划管理相关部门及企业的现状、发展目标、岗位能力内涵和人才需求等状况,建立适应行业发展与专业结构动态调整机制,明确高职城镇规划专业教育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与教学目标指向,推进“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

三、高职城镇规划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方向

高职城镇规划专业为适应新型城镇化发展,迫切需要对其人才培养模式进行相应的改革,以培养适应新“四化”要求,服务城镇规划、建设、管理一线的高技术技能型人才为根本任务,形成“能力本位,工学结合,校企合作,持续发展”的专业建设理念。同时,拓展校企合作、实体服务社会的广度和深度,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研结合发展道路,构建具有特色的学习领域课程体系和质量评价体系,强化技能培养、拓展职业培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增强社会服务能力。

(一)“一接轨、两融合”的人才培养模式转型。在新型城镇化背景下,高职城镇规划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转型将以培养学生职业能力为核心的“一接轨、两融合”(学校与社会接轨、专业与职业融合、学校与企业融合)工学结合的方式为主。人才培养目标、层次与社会接轨;人才专业能力与岗位职业需求深度融合;人才培养过程与企业发展创新融合,因材施教共建实践课程体系,实施技能型人才培养。

首先,教师队伍建设机制常态化。通过外引内培、自主提升等形式打造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双师型”专业教学团队。以培养高水平“双师”素质专任教师队伍和专业带头人为重点,与企业共同打造专兼结合的“双师”素质教学团队;建立稳定的兼职教师资源库,聘请企业行业技术专家、能工巧匠为兼职教师,逐步加大兼职教师的比例,逐步形成实践技能课程主要由具有高技能水平的兼职教师担任的机制;以引进高学历的年轻教师为补充,为教师提供入企工作机会,增强实践能力,打造以年富力强的中青年教师为主的结构合理、有丰富的理论与实践经验、爱岗敬业的专业教学团队。同时,建立和完善专业教师评聘与评价制度,将教师的社会服务能力纳入聘用和绩效考核,加强引导“双师型”专业教师队伍的建设方向。

其次,校企共建人才培养机制成熟化。依托行业优势,加强校企合作,促进校企共建人才培养机制成熟化。学校主动邀请行业专家和企业技术能手,共同制定“订单式”人才培养目标,以就业岗位能力需求为导向,着眼于培养具较高知识和职业能力,从事中小城镇规划编制、管理和中小型民用建筑设计工作的高端技能型人才,并探索将企业人才职业资格标准融入教学内容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中,探索建立人才共育、过程共管、成果共享、责任共担的合作机制,实现共赢。

(二)课程体系的重构优化。在对地域相关行业企业进行深入调研的基础上,分析规划设计师、规划管理人员、房地产工作人员的职业岗位和典型工作任务,总结城镇规划专业课程体系,考虑该专业人才应具备的专业知识、职业能力、素质结构,构建与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相适应、突出职业岗位能力训练和职业素质培养的课程体系。从职业岗位需求出发,将人才培养定位为助理设计师(设计员)、测量员、施工员、资料员和预算员等,通过公共基础领域、专业技能学习领域、拓展学习领域、进修学习、课外教育等相应地获取知识,完成包括基础学习、单项技能学习、综合技能学习及应用技能学习等技能培养。针对相应的知识和技能要求,开发和设置相应的课程,学生通过系统的学习达到能力培养目标。

积极与行业企业合作,构建基于城镇规划工作过程的“三个要求,四个领域,四项技能”一体化的课程体系,建设3门工学结合的优质核心课程,进行特色教材编写工作,适应能力培养和教学实践要求。

(三)教学与实践的互动拓展。按照城镇规划专业课程体系中基础学习领域、单项技能学习领域、综合技能学习领域和实习实践学习领域等四个领域的教学目标,建立基于工作过程的“工学结合”“任务驱动”“做学合一”的教学模式,按照“打好基础,强化实践,突出创新"的原则更新实践教学内容,配套形成“四层次、不间断”的实践教学课程体系,即对应构建了基础实训课、专业实训课、综合实训课、毕业实习实训课等四个实践教学环节。该实践课程体系经过多年的实训实践和毕业生服务社会的工作实践,与企业共同研究,不断优化形成,满足城镇规划专业职业岗位的要求。

在课堂教学之外,继续推行校企合作、任务驱动、项目过程导向、工学结合的“教学做合一,理实一体”等教学方法与模式改革,加大实践性教学环节改革的力度,探索建立“核心技术课程一体化”特色的“设计工厂”教学模式,在任务驱动下,强调以技术应用能力培养为中心,以核心技术综合应用能力培养为重点,通过课堂与实训室、工作室、设计院等多渠道方式,促使学生通过参加生产、服务、管理,获得职业经验和提高专业技术应用能力,为毕业生顶岗实习、零距离就业和增强学生就业竞争力打下坚实基础。同时,探索灵活多样的课内外考评机制,着重考核学生的实践能力。

(四)加强师生社会服务意识。依托行业,进一步挖掘潜力,发挥教师专业优势,主动联系、积极带头,组织学生参与社会公益规划建设项目,开展服务地域工业化、城镇化建设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与技术咨询服务工作,实现师生专业能力的提升与行业服务意识、责任意识的增强。

新型城镇化发展背景下城镇规划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必须进行改革与创新,以培养出适应新型城镇化建设发展趋势的优秀人才,尤其是高职学生培养更应满足人才素质能力与行业的技术特点和技术水平相适应,紧密结合行业技术发展和进步,使培B目标要更好地体现行业的新技术、新工艺、现行规范与标准,切实提升学生的职业技能以适应社会需求,增强就业竞争能力。

【参考文献】

[1]张洪波,姜云,王宝君,等.新时期城乡规划专业特色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途径[J].高等建筑教育,2016(2)

[2]朱琳.地方高校城乡规划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5(47)

[3]白立敏,孙瑞丰,王一.城乡规划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教学探索[J].城市地理,2016(4)

[4]田鹏.城市规划专业技能型人才的培养模式研究[J].时代教育,2015(3)

【基金项目】广西高等教育改革项目“县域经济和新型城镇化发展下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实践――以高职城镇规划专业为例”(2014JGA341)

第5篇:新教师个人发展规划范文

一、青年教师职业发展规划的重要意义

(一)职业发展规划的含义

职业发展规划,就是对职业生涯乃至人生进行持续的系统的计划的过程,是指个人发展与组织发展相结合,在对个人和内外环境因素进行测定、分析、总结的基础上,结合时代特点,确定一个人的事业发展目标,并选择实现这一事业目标的职业,编制相应的工作、教育和培训行动的计划,对每一步骤的时间、项目和措施作出合理的安排。

(二)青年教师职业发展规划的重要意义

青年教师由于其年龄、心理和经历特征,职业理想的不成熟性,职业发展方向和目标定位上的茫然与盲从,影响了他们进入职业发展期良好心理状况的形成。 因此,制定职业发展规划,有助于青年教师确立发展目标,适应未来的竞争与社会需求;有助于解决教师的职业倦怠;能够最大限度地挖掘青年教师潜能;能够更好地促进青年教师成才,有利于高校持续发展,更好地服务于社会,从而满足青年教师自身发展需求,实现终身教育目标。

二、高职院校青年英语教师职业发展规划的新思考

为了适应新形势下的职业教育,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高职院校青年英语教师在做职业发展规划时,要认真思考,与时俱进,把以下几个方面融入到教学、科研、技能、专业知识等职业规划的内容中。

(一)人才培养模式创新

人才培养模式,实际上就是人才的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以及实现这些培养目标的方法或手段。要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就必须改革现行的教学模式,改革教育教学理念。党中央、国务院《决定》的出台为我们指出了方向,那就是推行项目教学、案例教学、工作过程导向教学等教学模式,加大实习实训在教学中的比重,坚持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强化教学、学习、实训相融合的教育教学活动。因此,青年英语教师在设计职业发展规划时,要认真思考如何把教育学、心理学、人才学、创造学、教育技术等有关学科的理论有机结合起来,推行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并重,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职业教育与终身学习对接,强化职业教育的技术技能积累作用。

(二)健全课程衔接体系

为了适应经济发展、产业升级和技术进步需要,健全课程衔接体系尤其重要。课程衔接是课程组织的一部分,也是课程设计的重要过程。课程衔接是连接各种不同的课程内容或学习经验,使它们之间相互发挥累积的最大效果以达成课程目标。因此,青年英语教师在设计职业发展规划时,要参照《决定》的相关内容,认真思考如何推进英语专业设置、专业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相衔接,推进高等职业教育培养目标、英语专业设置、教学过程等方面的衔接,从而形成对接紧密、特色鲜明、动态调整的职业教育课程体系。

(三)“双师型”教师

“双师型”教师是高职教育教师队伍建设的特色和重点,大力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是提高高职教育质量必不可少的因素。“双师型”教师是指具有专业知识且获得高等教育法规定的教师资格,同时还具备相应的社会实践经验的专业应用能力。《决定》中强调了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完善教师资格标准,实施教师专业标准等相关内容,因此,青年英语教师在设计职业发展规划时,要认真思考如何取得国家承认的于本专业实际工作相关的专业技术职称,取得国家承认的于本专业实际工作相关的各级专业技能考评员资格,取得行业特许的执业证书,取得教育部组织的教师专业技能培训并获得相关合格证书等。比如,作为商务英语教师,必须熟练掌握听、说、读、写、译等英语基础知识和较强的语言应用能力,同时还应掌握现代国际商务基础理论,熟悉国际贸易惯例和法则,考取“剑桥商务英语证书”、“外贸业务员资格证书”、“国际商务单证员资格证书”等相关证书。

(四)现代信息技术应用能力

第6篇:新教师个人发展规划范文

关键词:高校教师;人力资源管理;职业生涯规划

在现代社会里,随着职业竞争的加剧,高校教师职业生涯规划显得越来越重要。在教师个人管理自己的职业生涯时,高校教师职业生涯规划对于教师有帮助,有助于教师个人的成长与发展;在教师个人的职业生涯阶段中,有利于改善教师与高校组织的匹配过程;有利于教师培训观念的形成;有利于教师高效率地从事教学科研工作,并保持职业生涯的动力。

一、职业生涯规划的内涵

职业生涯是一个包括一个人的过去、现在和未来职业的动态的发展过程,这个发展过程还包括了个人对职业生涯发展的见解和期望。而职业生涯规划是指包括了个人确立职业目标,选择职业道路,教育培训及发展计划等内容的一套方案,可见,职业生涯规划是个人职业生涯目标实现的行动指南,个人在制定职业生涯规划必须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与外界的相关因素。

二、职业生涯规划的重要意义

1.有助于个人确定职业发展的目标及方向

职业生涯规划的制定需要结合个人的实际情况,因此,在制定职业生涯过程中,对于个人自我认识、自我剖析也是有帮助的,有助于个人发现自己的潜能与不足,确定自己未来职业发展的方向,为实现职业理想而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

2.有助于激发个人潜能,抓住工作重点

人的潜能是不可估量的,有待于我们去充分挖掘,要想在职业生涯中不断提升自己,必须学会自我发现潜能与自我挖掘潜能。通过职业生涯规划可以排除日常繁杂琐碎的事务的干扰,使人抓住工作重点,从而专注于工作重点,努力提高工作效果。

3.有助于个人明确工作目标,提高个人工作积极性。

职业生涯规划有助于个人明确工作目标,进而朝着工作目标而不懈努力,工作目标的实现会给个人带来成就感,这种成就感将成为个人今后工作的动力,全面调动个人工作的积极性,使其在工作中不断进取,活跃自己的思维、提升自己的工作能力。

三、高校教师职业生涯的规律及特点

1.高校教师职业生涯的无限性

高校教师一般都拥有较高的学历,本身都接受过良好的教育,掌握丰富的知识,具有较高的专业水平和较强的学习能力。伯林纳将教师教学专长发展划分成五阶段,由其提出的五阶段理论可知,职业成熟不会是绝对的,但职业发展却可以是绝对的,教师职业生涯的空间是无限的。在教师职业生涯中,教师由不成熟到相对成熟,由新手转型为专家,这是教师成长与提升的一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又要不断重复着确立职业目标、采取行动、实行职业目标的这一发展过程。向专家型教师发展既是高校教师实行职业生涯规划的目标,也是他们实现个人价值的方向。

2.高校教师职业生涯的阶段性

高校教师职业的发展具有阶段性,其职业特征、职业需求和发展任务在每个年龄阶段和专业发展阶段都会有不同的表现。费斯勒将教师职业发展分为职前教育阶段、引导阶段、能力建立阶段、热心成长阶段、生涯挫折阶段、稳定和停滞阶段、生涯低落阶段、生涯退出阶段这八个阶段,由其提出的这个八阶段理论可知,职前的高校教育并不是在培养一名成熟的教师,纯粹只是授予教师任职资格。所以,在组织师资培训过程中,高校应根据教师成长的各个阶段特点分别确定培训目标、内容和任务。

3高校教师职业生涯规划通过教育实践来完成

高校教师的教育实践是教师发展成长的动力,其包含教师的内在条件和需求、外部影响和条件、主体的能动认识与选择。学者特拉弗斯提到,实践环境是教师角色的最终塑造的平台。技术性知识和实践性知识是教师发展的重要因素,不过,一般而言,教师发展将作为教师发展主体的自身实践活动作为根本动力往往是被普遍接受的。教师只有经历观摩、领悟、反思、反复实践的整个过程才能实现自我发展,获得进步。总之,高校教师的发展成长过程是动态的,具有可变性与循环性,通过教育实践来完成。

四、高校教师职业生涯规划的步骤

1. 自我识别与测评定位

高校教师职业生涯规划的前提工作是自我识别与测评定位,因此,为了更好地规划未来职业生涯,应该做好自我识别与测评定位工作。确保制定的职业规划的科学性,职业规划应包括各方面的科学测评,如兴趣、个性、特长、价值观、气质、智商及情商等。

2. 职业环境分析

职业环境包括教师所在学校、院系及教研室工作环境。为了确定本人能否适应岗位环境,高校教师应对这些职业环境进行评估并分析出其特点,预测其未来发展与变化的趋势,从而进行自我调整,以便对新的环境要求作出应对。

3. 明确职业生涯目标

行政管理路线和专业技术路线是高校教师的两个基本发展路径,个人选择自己的发展方向应根据自己的专长和兴趣。向教学和科研方向发展属于专业技术路线,向行政管理和教学方面发展属于行政管理路线。职业生涯规划以目标抉择为核心,高校教师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和学校的要求来确定职业生涯目标,将最终目标分解成多个小目标,进而一一实现。

4. 制定职业生涯的实施策略与计划

确定好的职业生涯发展目标的实现有赖于完备的行动方案的支持。为了不断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和科研水平,高校教师可以参加相应的科研培训、各类交流会、教学研讨、阶段性进修等。

5. 职业生涯的评估和反馈

外界情况是可变的、难以预测的,因此,制定好的职业生涯规划难免会有与现实情况不符的地方,在现代职业领域更是如此。为此,应从教师工作量及科研成果、任职情况等方面对高校教师的工作进行全面的考核,将评估与反馈相结合,确保产生科学有效的结果。

五、高校教师职业生涯规划具体实施的策略

1. 加强对教师的培训,帮其打好发展基础

刚进入高校的教师精力充沛、思想活跃,具有较强的学习能力,对于出现的新鲜事物具有较强的适应能力,不过,他们的工作经验不足,心理承受能力与自我调节能力较差。为此,应加强对青年教师的培训,使其对自己的工作有更深的认识,真正了解其工作的性质与特点,掌握教学和科研的技巧以及基础理论知识,了解学校规章制度,为其今后的发展打好基础。

2. 以工作分析为基础,优化岗位设置

从高校的基本岗位设置来看,高校教师包括科研型教师和教学型教师。高校中主要负责科学研究及项目课题申报的人员基础理论知识属于科研型教师,主要负责教学工作的是教学型教师,而教学管理与行政服务工作则由行政管理人员负责,高校工作人员中大部分都是教学型教师。在设置任何岗位之前都要进行工作分析,根据各个人员的特点给其安排合适的岗位,这样既能促进工作效率的提高,又有利于教师的职业发展

3.针对性地提供培训及咨询

高校应根据实际需要,针对目前工作岗位需要扩充的新知识和新技能、职称的提升、短期目标的制定等内容给教师提供培训及咨询。保证培训与咨询的多元化,为教师的个人发展和职业追求的实现创造条件。

4.完善薪酬管理制度,建立公平的绩效评估体系

职业生涯规划的进行离不开绩效评估,教师将绩效考核结果作为其职业发展依据。可见,建立公平的知识型教师绩效评估体制是尤为重要的。绩效评估不能盲目进行,评估工作以“德、能、勤、绩”为考核因素,以教师的“德和绩”为重点,既要有专家进行评估,也要有学生参与评估,只要这样,才能起到良好的督促效果,使教师在关注教学科研的工作量的同时,还能保障质量。此外,薪酬管理体系的建立对于考评高校教师的职业生涯规划也是比较重要的。应确保建立的薪酬管理体系的科学性,意在充分调动教师积极性,兼顾教师的工作数量和质量的考核。

5.建立教师成长档案,完善绩效反馈制度

高校应及时记录教师的阶段性成果及其获得的奖励、近期接受的培训等情况,为教师建立成长档案,从而使教师受到自己的成长的鼓舞,坚定未来发展的方向与决心。学校资源的重要组成成分是教师信息反馈结果,反馈结果可以反映出教师工作的主要问题,学校可以据此调整解决方案,为教师创造公平的竞争平台,促进教师的职业发展。

6.健全激励机制,引导教师职业生涯规划

高校教师从事教学和研究,这一职业具有很强的学术性,因此,教师需要不断丰富自己的知识,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从而适应社会和学科的发展。为此,高校应建立科学合理的激励机制,以教师职业生涯规划为导向,大力开展继续教育,为教师学习创造更加良好的条件,支持教师的发展。此外,还应及时调整岗位设置,可以实行工作轮换制度,这样可以给予教师更多的锻炼机会,以教师的个人发展带动高校整个师资队伍的壮大。

六、结语

目前,教师成了高校组织的重要组成资源。教师制定职业生涯规划应围绕高校组织的发展,使教师保持对事业的热情,并在不断的自我锻炼与能力提升中促进职业发展,实现职业目标,从而推动高校组织的而发展。

参考文献:

[1] 汪霞. 关于高校教师职业生涯规划的思考[J]. 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0

第7篇:新教师个人发展规划范文

关键词:高校;工会;职业发展;职业生涯规划

中图分类号:D412.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9-9166(2009)026(C)-0091-02

职业生涯规划(Occupational Career Planning)又称职业生涯设计,是指个人和组织相结合,在对一个人职业生涯的主客观条件进行测定、分析、总结研究的基础上,对自己的兴趣、爱好、能力、特长、经历及不足等各方面进行综合分析与权衡,结合时代特点,根据自己的职业倾向,确定其最佳的职业奋斗目标,并为实现这一目标做出行之有效的计划安排。教师职业生涯的发展如何,决定了教师的生命质量和教育质量。因此,要关注教师的职业生涯发展,由学校和教师共同制定适合教师特点的个性化的职业生涯规划,最大限度地挖掘自身潜能,更好地创造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而作为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教职工自愿结合的工人阶级的群众组织,高校工会必然是推动教师职业生涯发展的一支重要力量。

一、教师职业生涯规划的概念

对职业生涯的研究始于20世纪60年代,90年代从欧美传入我国。最早对职业生涯进行系统研究的是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施恩(Edgar shein)教授。据美国组织行为专家道格拉斯霍尔(Donglas T.Hall)的观点,职业生涯是指一个人一生中所有与工作相联系的行为与活动以及相关的态度、价值观等连续性变化经历的过程包括客观和主观两个方面。他把人的职业分为外职业与内职业。表示职业生涯的客观特征的是“外职业生涯”,指一个人在工作时期进行的各种活动和行为的连续体(一般是具体的,包括职位、工作内容、工作环境、收人、工作地点等,侧重于职业过程的外在标记)。表示职业生涯的主观特征的是“内职业生涯”,涉及个人的价值观、态度、需要、动机、气质、能力、发展趋势等(包括观念、掌握新知识、提高心理素质、处理人际关系、职业成果和荣誉感、自我实现等,侧重于职业生涯发展过程中的内心体验和感受)。教师的职业生涯规划,就是根据教师的个体情况和所处的环境,结合教师与学校发展的双重需要,对决定教师职业生涯的因素进行分析,进而确定事业发展目标,并设计相应的行动计划的活动过程。教师职业生涯的发展并不是直线、匀速的,而是一个成长、低潮与更新相互交替的过程。教师的职业生涯规划是教师职业生涯管理的核心,教师职业生涯管理能够把教师个人与学校的发展目标有机地结合起来,对教师职业生涯进行有效的规划,是实现教师职业生涯发展与学校发展双赢的重要手段。

二、目前高校教师职业发展的现状

近几年充实到高校中的教师,大多都具有硕士或硕士以上学历,拥有扎实的理论知识和技能。高校教师队伍年轻化、学历化趋势显而易见。笔者近期对某高校500名教师发放了《教师职业生涯规划调查问卷》,结果显示:3.9%的教师“对自己目前的职业发展状况很满意”,49.4%的教师认为“自己目前的职业发展状况很一般”;74.1%的教师认为“职业生涯规划很重要”,29.9%的教师“已认真规划自己未来5-10年的职业生涯,且目标明确”,63%的教师“简单考虑过自己未来5-10年的职业生涯,但目标不太明确”,3.3%的教师“还不确定今后的职业发展道路”;在对“影响实现职业生涯规划的主要因素”选择中,“个人没有明确目标”的占18.2%,认为“工作任务繁重,无暇顾及自身发展”的占52.1%,认为“缺少发展机会和空间”的占48.7%,认为“学校缺乏相应的政策支持”的占33.8%;最近5年,53.3%的教师没有提高业务能力的学习或进修机会,44.8%的教师没有参加过同行业学术会议或对口管理部门交流;在职业生涯方面最需要的支持是:64.3%的教师希望“有学习、进修更新知识的机会”,42.2%的教师希望“提高待遇”;32.5%的教师希望“拥有良好的学术氛围和校风”。由此可见,高校教师对自己目前的职业发展状况不是很满意,对自己的职业发展、职业目标还不明确;工作任务繁重、心理压力大、物质待遇低、缺乏学习和进修机会已经成为制约高校教师自身成长和职业发展的“瓶颈”。他们对职业生涯规划的需求越来越迫切。职业生涯规划有助于教师明确发展方向,提高工作热情和积极性;帮助教师实现自我价值,提高高校的向心力和凝聚力,增加教师的归属感;增进学校管理者与教职工之间的沟通,营造民主、自由的工作氛围和宽松、和谐的人际环境,使每一位教师都能感受到学校的关心和爱护;提升教师综合素质,增强职业竞争力。只有进行有效的教师职业生涯规划,高校和教师个人才能在未来的激烈竞争中保持健康的发展。

三、高校工会组织的性质和职能

高校工会是党委领导下的教职工自愿结合的群众组织,是党联系教职工的桥梁和纽带,在围绕学校建设目标,协调各方利益关系,促进依法治校和学校民主政治建设,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提高教职工综合素质等方面,发挥着凝聚、教育、组织和维护教职工权益的作用。高校工会的职能主要包括:维护职能。积极维护教职工的合法权益,为广大教职工办实事,促进学校树立良好的正气,形成良好的工作氛围,增强凝聚力,体现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建设职能。引导和带领教职工积极投入到学校改革与发展各项事业中,大力开展师德师风建设,努力培养“四有”新人,促进职工爱岗敬业,钻研业务,形成良好的校风学风,保证教学、科研工作的顺利进行。参与职能。在依法治校的基础上,大力推进民主办学。鼓励教职工积极参与学校管理,保证教职工的主人翁地位,实现领导决策科学化、民主化。教育职能。通过举办知识竞赛、演讲比赛以及丰富多彩的文艺、体育活动,在教职工中积极开展爱国主义教育、职业道德教育,陶冶情操,开阔眼界,全面提高教职工的素质。

四、高校工会推动教师职业生涯规划的策略

第8篇:新教师个人发展规划范文

前不久,教育部下发了《国家教育事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以下简称“教育‘十二五’规划”)。 “十二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是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也是贯彻落实教育规划纲要的关键五年。推进“十二五”教育事业优先发展、科学发展,加快人力资源强国建设步伐,为经济转型和产业升级提供智力支撑和人才支持,对于实现《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以下简称“教育规划纲要”)和国家“十二五”规划纲要目标任务,具有重要意义。为贯彻落实教育规划纲要和国家“十二五”规划纲要,教育“十二五”规划在编制过程中,着重体现了两个方面的基本定位:一是国家“十二五”规划的子规划与支撑规划;二是教育规划纲要的启动计划和行动计划。

教育“十二五”规划的核心是两个词:一是“服务”,二是“落实”。服务就是突出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改善民生和人的全面发展服务;落实就是要把教育规划纲要提出的总体目标和战略任务落到实处。为此,教育“十二五”规划编制做到了“两个同步”:一是与国家总体规划和重大专项规划编制同步;二是与教育规划纲要贯彻实施同步。

“十二五”时期是贯彻落实教育规划纲要的关键五年。在指导思想上,教育“十二五”规划按照教育规划纲要提出的“优先发展、育人为本、改革创新、促进公平、提高质量”的工作方针,提出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适应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要求、创新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为主线,坚持尊重规律、科学发展和依法治教,推动教育事业在新的起点上实现科学发展,服务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人的全面发展。同时,规划突出强调了要为全面实现教育规划纲要目标任务奠定三个方面的基础。一是制度基础。教育规划纲要将改革放在突出位置,提出了六大改革举措,并明确提出组织开展十大改革试点项目。教育体制改革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教育“十二五”规划提出要更新教育观念,把推动改革创新、完善重大制度作为战略重点,以教育体制改革试点为抓手,以人才培养体制改革为核心,创新国家教育制度,努力为实现教育规划纲要目标奠定制度基础。二是人才基础。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教育“十二五”规划把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摆在突出重要位置,提出以农村教师队伍建设为重点,坚持人才兴教战略,推进教师制度改革,建设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为实现教育强国目标奠定人才基础。三是条件基础。促进教育公平、提高教育质量,深化人才培养体制改革,离不开办学条件保障。教育规划纲要后,十大教育发展重大项目相继启动实施。教育“十二五”规划明确提出了要以落实重大工程项目作为战略抓手,加大教育投入,改善各级各类学校办学条件,大力推进学校标准化、信息化和现代化建设,为“十二五”教育改革发展提供坚实的条件保障和物质基础。

教育“十二五”规划明确了“十二五”时期教育改革发展的总目标:全面提高教育服务现代化建设和人的全面发展的能力,为实现教育规划纲要提出的到2020年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基本形成学习型社会,进入人力资源强国行列目标奠定坚实基础。同时,按照总体目标的要求,提出了四个方面的分目标:教育事业发展目标、教育体系和制度建设目标、教育支撑经济发展和科技创新目标、教育服务社会和文化建设目标。四个方面的目标,是有机统一的整体,是对教育规划纲要提出的目标任务的进一步细化、实化和量化,充分体现了为规划纲要目标任务奠定基础的这一战略定位。

教育“十二五”规划是指导“十二五”时期教育改革发展的纲领性文件。对于广大教育工作者来说,确保教育“十二五”规划的贯彻落实,是顺利实现国家“十二五”规划纲要和教育规划纲要目标任务的关键。认真贯彻落实教育“十二五”规划,一要落实责任分工。各相关单位、部门要对教育“十二五”规划提出的目标任务进行分解,明确责任分工,制定实施方案,对“十二五”教育改革发展的重点任务,制定时间表、路线图。二要完善规划考核评估机制。目前,国家发改委正在牵头研究制定国家“十二五”规划纲要实施考核评价办法,对国家“十二五”规划纲要确定的主要指标进行考核和评价。近期教育部也将组织力量研究制定教育“十二五”规划监测与评估指标体系,对各地教育“十二五”规划执行情况进行考核评估,作为对省级教育行政部门考核评价的重要依据。三要加强宣传引导与舆论监督。要定期教育改革发展动态,及时总结和推广各地在规划实施过程中取得的先进经验。同时,扩大全社会对规划实施情况的知情权,主动接受家长、社会、媒体参与规划实施的监督。

第9篇:新教师个人发展规划范文

一、注重教师的培训工作,加强骨干教师的选拔。

“国运兴衰,系于教育。教育成败,系于教师”教师是教育教学活动中最关键的因素,也是教育战线的一线战斗员。教师素质的高低是直接阻碍教育的发展。因此学校要抓好教师的培训工作,要明确培训目的与任务,制定可行的培训计划,增加校本培训力度,让新课程的理念渗透到教师的教学上。加强骨干教师的选拔的工作,创造各种学习机会,争取培训名额,努力让他们成为学科带头人。发挥他们的示范作用,带动整个教师的积极性和教育教学的能力,形成校领导、骨干教师、教师、学生共建的新课程文化的良好氛围。

二、注重教研工作效率。加强教学资源共享。

新课改是一个创新过程,学校教研应建立一个制度完善的科研领导机构,与实际教学相结合的工作机制,因地制宜,因材施教的发挥教研的领导作用,提高教研的工作效率。加强教学资源共享,鼓励让教师在教学经验上的交流。并积累、分析、研究、总结经验。让可行的理论进行升华,应用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并从中摸索新的教学方法。

三、注重班主任工作,加强三教的互补性。

班主任是学校核心部门的管理者。班主任的特殊地位要求班主任必须把指导全班学生的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作为自己的工作职责。因此学校的领导大力抓好班主任工作。善于调动班主任的积极性,提高机会增加培训力度。建立一个完整的制度,提高班主任的自身素质与责任感。努力创设班主任实现自我价值的平台,促进班主任的成长。加强三教的互补性,实现学校、家庭、社会教育的一体化。

① 学校教育应视当地的环境,经济发展和文化普及程度。结合地方的传统与优势。大力发展因地制宜、因材施教的教育模式,开发或选用合适的教育技能,做好学校教育。

② 有目的,有计划地作家访工作。通过形成密切与家长联系,指导家庭教育。

③ 理清社会与学生个体之间的关系。使个体逐步获得某些必要的社会行为准则和道德规范。促进个人与社会的良好教育关系。

四、注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加强学生的创新能力

新课程的要求注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让学生在多元化的教育教学中,按照新理念与新思路, 使学生发挥主体性,改变原有的单纯接受式的学习方法,尝试探究式的学习方法,提高学生的自主能力与创新意识。加强创新能力,让学生自主选择认知过程,培养学生的概括性、流畅性、严谨性。进一步鼓励学生在思维上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五、注重转变领导角色,加强合理使用人才资源

新课程是教师的角色由原来的知识传授者变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教学资源的开拓者、教学手段的创新者。因此学校领导应转变领导角色,克服官本位的思想深入教育教学的第一线直接获取第一手资料进行科学化管理。少一些指令性的东西,多一些指导。让教师在宽松的环境里。去学习和适应新课程改革的精髓,并渗透到教育教学上,鼓励教师发挥出创设性的。

思维,去符合教育自身发展的规律。 并应用到教师的教育教学中。加强合理使用人才资源。

校领导则给教师提出更高工作目标和工作要求。组织活动,换位思考、多启发多引导并合

理调动教师同时善于适当的减轻教师的压力,发挥出教师自我的特色,实现教师在多元

化教育教学模式的创新者。

不辱使命 引领教师专业发展

山西省永济中学 刘彦学

作为一名特级教师,有义务,有责任也必须有能力关注青年教师发展成长,因为教师是学校发展的主体力量,是学校联系学生的桥梁,在学校教育中,教育方针要靠教师去贯彻,教育思想要靠教师去传输,素质教育,课堂教学等一系列教育活动都必须依靠教师来完成,可见教师队伍的强弱对学校生存发展会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再者、教师是学生个人发展的领路人、导航灯、教师会有“以素质提高素质、以品德熏陶品德、以人才造就人才”的重大作用。

同时,社会在发展,人类在进步,知识时时都在翻天覆地的变化,谁不勤勉好学,与时俱进,势必会被历史淘汰,看来教师专业发展又有深厚的现实意义,这是教育教学取得成功的关键。

近年来,我主动要求参与学校教师专业发展工作,从策划到实施,从理念到实践,做了许多有益的探索,取得了一定成效,使得教师队伍各种素质明显提升。我认为要抓好教师专业发展,必须做好下列几件大事。

1.建立教师专业发展工作组,组织骨干人员负责指导制定实施方案,督导教师个人专业规划的实施进展,真正让规划变为行动,促进学校可持续发展。

2.工作组对已定教师专业发展规划不合规定者,将要求其重新修正。

3.对新分配大学生和从外校新调入教师组织学习,指导其按规范制定出教师个人专业发展规划。

4.假期教师培训时要安排教师专业发展、教师生涯设计的专题讲座,使所有教师明确教师专业发展规划的重要性。

5.规范教师专业发展规划,真正让规划人人关注,条条落实、起到提升教师素质、启迪教师创新意识,掌握科学教学方法,发挥学生自主作用,提高教学质量。

6.每学期结束,要求教师反思教学实践活动,总结经验,寻找差距,以利再战。

7.每学年根据教学实际组织一次经验交流表彰大会,由先进

年级、先进个人介绍个人专业发展规划典型范例,指导激励所有人员积极参与,长足进步。

8.教师专业发展要树立“五心”,过“五关”抓“五点”。

通过专业培训,要使每位教师树立“五心”。

①良心:要有教育良知,不误人子弟。

②实心:实实在在做人,认认真真学习,兢兢业业工作。

③爱心:爱岗、爱业、爱生、爱校。

④静心:不浮躁,坐好学,做研究性、哲学性教师。

⑤雄心:不言输,争第一。犯其至难,图其至远。

通过发展道路,要使所有教师顺利通过“五关”。

①思想品德关:爱岗敬业、尊重学生、自尊自爱、遵规守纪、

严谨从教、一心扑在教学上。

②教学技能关:厚积成雄,博览做精,夯实底功,与时俱进,

练就一身硬本领。

③教材教法关:吃透教材、深钻细研、把握尺寸,见贤思齐、

做受学生欢迎的好教师。

④教育管理关:以人为本、科学管理,发扬民主、爱生善诱,以管理促教学。

⑤教育科研关:潜心教改,致力教研、移植创新、从小做起,

树立科研也是生产力的观念。

教导处拟定教师典型成长路,抓紧“五点”。

①从教学模仿开始,集名师之经——成长的“着力点”。

听课、参观、拜师,上网不乏为好的举措。

②从读书开始,取他山之石——成长的“发展点”。

读好书,常读书,厚积薄发。

③从合作学习开始,大兴研究之风——成长的“契入点”。

同行互动,相辅相成,帮携成长。

④从教学反思开始,积优累经——成长的“充气点”。

多思考,常总结,日积月累,定会成功。

⑤从双研开始,让双研反哺教学——成长的“支撑点”。

教研、教科研是教育理念素养转化为教学行为的中介和桥梁,肯定是教学迈向现代化的原动力。

9.为规范教师专业发展规划,科研处拟定规划之大框架

①首先应该明确制定教师专业发展规划的重要意义,从内心认为应该认真制定,与个人生涯价值息息相关。

②要有个人奋斗目标,二年胜任,五年达优,八年成家,要有做骨干教师,研究型教师的雄心壮志。做学生、家长、社会自己满意的老师。

③要有基本技能、学术研究、创新发展诸方面实实在在指标体系。

④要有完成指标体系的具体得力措施

⑤应有自己实施过程的评价方案和阶段性总结,以完善自己的规划。

10.从08年秋季开始,我校荣幸承担山西省高中新课程改革实验,为此在教师专业规划中也需要突显如下几点:

①积极主动承担学科课改实验

②参与校本教材编写,了解社会需求,明确学生选向,做到要什么,学什么,就选编什么。

③主攻专业,兼学多样,要做一专多能的新型教师,不拘一格,培养各种有用人才。

11、教师专业发展通过三个途径、三样对话、达到三种成果。

专家引领:理论与实践对话,成长达标。

同伴互动:同行与同行对话,成才优秀。

自我反思:自己与自己对话,成器名家。

总之,采取各种措施,通过各种形式,真正让教师一专多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