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团队人文建设范文

团队人文建设精选(九篇)

团队人文建设

第1篇:团队人文建设范文

不管一个什么样的企业若发生优秀员工流失都是一件让人心痛的、惋惜的事情,通过对这些离职员工的跟踪调查得知,很多的员工离职是由于不适应导致的,究竟如何在最短的时间内让新员工适应公司并留住潜力员工呢?以下内容将给出答案。

相关人物

新员工、培训师

事件描述

本人所在的公司是一个大型的呼叫中心产业基地,目前业务模式以接、打电话为主,基地长期需要大量的员工,这里的员工每天与电话相伴,并且每天都要接受无数次的被拒绝,在老员工的心里每天90%以上的被拒绝已经是家常便饭了,而对于新员工来说这就是“严重的打击!并且无法接受!”此时,若没有及时进行了解、关怀,直接导致的就是——人才流失!

通过对流失率的统计得知,新入职的员工在前五个工作日的流失率为53%,而这些离职员工其中84.4%是入职前两天离职,也就是说新员工入职前两天是离职率居高不下的关键所在,如何才能快速有效的解决,面对这一棘手问题,本人展开了行动——人文关怀计划。

为了收集离职的真实原因,我亲自打电话给离职人员了解情况,我得到的除了“家里有事、回家继续考学历、家长不同意离家远的工作”等虚谎理由以外,就是“觉得这份工作不适合我、我不适应”这些不适应有来自于工作,也有来自于生活。可能这些对很多人来说都是一些微不足道的小事情,可是我们要换位思考,刚来公司一两天的新员工,面对公司里的所有东西、事情都是陌生的,包括回寝室,要是没有人带领可能不知道该如何坐车,该怎样走,这些每一个小事情都会成为他们目前的挑战,这时就要求我们及时去发现员工所遇的困难并且去解决。

一般情况下,新员工进入公司后的适应期在一个星期左右,因此,我在后续每一批新员工入职的前一个星期里加入了人文关怀。具体措施如下:

1.将处于入职第一个星期的员工于每天午饭后在培训室里集合,我们一起交流生活中、工作中的问题。由于新员工在前期培训结束后会进入不同的项目团队培训各自的项目内容而分开,在每天中午交谈时大家可以重新相聚,在很多事情上可以产生共鸣,快速进入团队合作状态,增加归属感。这个环节需要注意的是,在交谈时培训师要与员工们围坐在一起,这样可以使大家最大限度地看到每个人的表情,及时做出反馈。切忌,不可像以往培训一样站在前面面对员工交谈。

2.让新员工养成在刚入职的一个星期内每天写纸条的习惯,可以将这一整天遇到困惑的事情写下了,因为每天中午的交谈只能知道员工上午的情况,而下午的情况无法及时、全面、准确的获得,因此,每天的纸条可在距下班还有一个小时的时间点收取。若通过纸条上的内容得知有员工需要及时的疏导,可以利用这一个小时的时间与其谈心,解决他们的问题,以确保第二天能够继续以饱满的精神来工作。

3.将入职第二天的员工集合,在培训室共同看心灵成长类的影片,然后让大家一一分享,这可以使员工在以后的工作中更好的调整自己的心态。这个环节需注意的是,要让分享的员工站在前面面对大家说出自己的体会,因为在分享时很容易说出自己今后努力的方向,这样大家可以监督分享者今后的行为,若有偏离可以及时提醒。

4.在分享完毕以后,可以找一位曾经跟他们一样从基层做起并且通过自己的努力得以提升的员工分享他们的工作经验与心得,这可以让新员工看到眼前真实的例子,能够切身感受到自己在公司的未来发展空间,更加坚定自己内心的那份信念。

第2篇:团队人文建设范文

[关键词]:新时期团队文化建设实践与探索

中图分类号:P285文献标识码: A

近年来,邵伯船闸积极探索、大胆实践,把团队文化建设作为推动船闸又好又快发展的重要载体,坚持以文化促管理,从文化现象的梳理研究到船闸的精神和核心价值观,从文化理念的融合到文化建设长效机制的出台落实,形成了具有鲜明时代特征和丰富内涵的团队文化,促进了团队文化品质的不断提升,走出了一条稳人心、聚人力、促发展的文化兴闸之路。下面,笔者就做好新时期船闸团队文化建设谈几点感受和认识。

1团队文化建设的途径与措施

1.1以团队精神凝聚职工思想。始终用团队精神来引导员工为单位建设创业发展,特别是组织开展了新时期的团队精神大讨论活动,最终提炼出 “和谐、奉献、创新、超越”团队精神。开展了团队精神学习宣讲活动,举办了团队精神专题讲座,促进员工充分了解和掌握新时期团队精神的内涵,凝聚了职工的思想,推动了船闸新一轮的进步与发展。

1.2以阵地建设促进团队活动。先后建立了文化学习室、计算机应用学习室、百部爱国影片教育室、邵伯船闸发展史教育室和职工文体中心等一系列文化阵地,整建了职工安全创建文化长廊和廉政文化长廊,使团队活动得到有效开展。

1.3以文体活动增强团队意识。文体活动是职工最乐于接受的一种形式,也是最能增强团队意识的一种有效途径。深入开展形式多样的文体活动,建立了歌咏队、篮球队、乒乓球队等文体活动队,通过开展歌咏比赛、篮球比赛等,促进了员工精神文化生活。组织创作了《满江红、邵闸》、《邵闸赋》两首诗词和一批书画作品,建设职工书画展览室,并组织员工进行参观,丰富了职工团队文化生活。

1.4以文明创建培育团队风气。文明创建是加强团队文化建设的重要载体,也是培育一支风气正、素质高的员工队伍的重要途径。以创建全国文明单位为目标,启动实施人文素质提升工程,采用成立学习兴趣小组、开展业务技能培训等方法和手段,为员工搭建学习平台和岗位成才平台。以“三创联动”为新载体,深入开展创建学习型单位、学习型党支部、学习型党员干部“三创”活动,并坚持落实开展党风廉政教育、先进人物学习教育以及文明礼仪学习教育等,积极开展为职工、为船员“送温暖”等服务活动,努力在团队中树立知荣辱、讲正气、促和谐的良好风气。

1.5以制度建设打造团队规范。制度建设是团队文化建设的重要部分,也是员工在学习、工作、生活中的一种行为准则,在提升团队规范水平和执行力方面起到关键性作用。每年都把制度的修订完善和创新作为对团队管理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进行规范和指导,推出了《重点工作实行项目管理实施方案》、《股级以上干部联系一线班组工作制度》等新制度,为团队规范化建设与管理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发起开展了“工作规范推进年”活动,在大力开展学习制度的同时掀起岗位工作标准建设的高潮,使员工有了新的共同遵守的办事程序和行为标准。

2团队文化建设的认识与思考

2.1团队文化建设应重在实践。团队文化是实实在在的,它是船闸管理思想的实践,是员工的行为准则、工作作风,是在工作实践中所共同锻造出的精神状态和价值信条。可以说,团队文化的实质不看如何诠释,而在于身体力行的实践。因此,团队文化建设必须突出实践性,要紧密结合船闸建设发展的实际,研究发展中的干部职工思维方式、文化心态、价值取向、道德水准的新趋势、新情况、新问题,研究船闸在新时期团队文化理念、管理模式、管理思想、目标决策的转变,能够解决自身最迫切需要解决的思想和观念问题。

2.2团队文化建设应突出个性。团队文化建设必须突出个性、切合实际,不同单位间的团队文化没有最好、最标准的,只有最适合自身需要的团队文化。因此,我们在团队文化建设中应不拘泥于形式、套路,特别要注重针对性、时效性、实用性,注重制定符合船闸自身特点、符合船闸工作实际的团队文化建设方案,使团队文化建设真正内化于心、固化于制、外化于行,真正发挥团队文化在船闸建设管理中的作用,不断增强单位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2.3团队文化建设应与时俱进。团队文化建设是一项持续的系统工程,必须动态地与船闸的发展相适应,不断与时俱进,它是船闸发展水平提升的精髓。只有团队文化内化为船闸日常管理工作的一部分,作为船闸的常规运行机制,并随着船闸发展而适时调整应对,其价值才会更好地体现出来,才能使团队文化保持旺盛的生命力。

3新时期团队文化建设的方向与重点

3.1要充分认识和高度重视新时期团队文化在船闸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团队文化作为一种高层次的管理手段,其在船闸管理中的作用是毋庸置疑的。可以说,有什么样的团队文化就会有什么样的团队目标、行为准则和制度规范。因此,只有充分认识和高度重视团队文化在船闸管理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把它作为“一把手工程”来抓,树立“抓团队文化就是抓生产力、抓效益”的思想,党政工团齐抓共管,才能有效地推进团队文化建设。

3.2要正确认识和把握团队文化的深刻内涵。团队文化作为一种管理范畴的文化,具有时代性和先进性。正确认识和把握团队文化的深刻内涵,对推进团队文化建设,提升单位综合管理水平,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说到底,团队文化是被员工所接受并共同遵循的、具有先进性和价值观的行为规范。我们的团队文化能否为干部职工所接受并共同遵循,是团队文化建设的关键。因此,必须采取多种形式加强团队文化理念的宣传灌输,使之逐步深入到干部职工头脑中,成为他们自觉遵循的行为规范,努力营造一个人人关心团队文化建设、人人重视团队文化建设、人人参与团队文化建设的浓厚氛围。

3.3要注重联系船闸管理实际提出推进团队文化建设的目标和思路。团队文化既然是一种管理手段,就必须融入到安全生产、廉政行风、文明服务等管理的全过程,融入到单位各股室、各班组、各岗位上。推进团队文化建设,必须有一个明确的目标、思路和要求,这一目标、思路和要求,既符合上级提出的团队文化建设要求,又符合新形势下船闸管理发展的实际,要有计划,有步骤,逐步深入,不断完善。

3.4要结合船闸的特点推进团队文化建设。每个单位都在自觉或不自觉地培育自己的团队文化,但要形成优秀的、有个性的团队文化,必须体现出本行业、本单位的特色。因此,要结合船闸自身的特点进行合理的扬弃和大胆的创新,从团队文化的各个层面作全面、科学的规划,突出团队文化的个性和可操作性,构筑起一整套有行业、船闸特色的文化体系。就邵伯船闸来说,要继续创建具有特色的团队文化,必须注重团队文化理念的整合、提炼与创新,把责任意识、使命意识、竞争意识、创新意识等思想文化意识融入团队文化建设之中。尤其是要在理念创新、管理创新等方面上下功夫。以安全保畅、行风廉洁、服务优质以及敬业爱岗、遵纪守法等工作为重点,展开深层次的探讨、研究,落实制订出一套标准明确、操作规范以及促进各项管理工作有新提高、职工精神面貌和行为方式有新变化的团队文化建设管理模式,真正达到推进船闸又好又快发展的目的。

3.5要通过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推进团队文化建设。在新的形势和任务下,单位发展面临许多新情况、新问题,顺利地解决这些问题,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卓有成效的思想政治工作。如我们在确立新观念、出台新制度、推行新措施时,都需要深入细致的思想政治工作来统一员工的思想和行动,从而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促进和保证各项工作的顺利实施。因此,只有把思想政治工作做好了,才能保证团队文化建设的发展方向,为团队文化建设提供支持和经验。这就要求在继承和发扬优良传统的基础上,必须在思想政治工作的内容、形式、方法、手段、机制等方面上下功夫,以提供良好的团队文化环境。

第3篇:团队人文建设范文

主题词:企业文化团队建设探讨内容摘要:1.企业在宏观上可行的团队建设架构。2.结合企业实际灵活运用员工团队建设方式。3.与其他企业文化要素配合加强员工团队建设。4.员工团队建设中重视不同人员的特点。5.员工团队建设必须紧扣业务工作。6.员工团队建设中警惕不良文化的侵袭。7.对优秀员工团队建设者和领导者的基本要求。8.理顺内部关系,增强团队合力。浅谈员工团队建设目前,国内外强势企业纷纷把加强员工团队建设当作企业文化的一个重要内容,简言之,员工团队就是企业为达成发展愿景,以共同价值观念和行为准则凝聚在一起的企业员工协作组织。在日前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情况下,加强企业文化建设,打造过硬员工团队,对于企业大力拓展市场空间,增强核心竞争力,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由于团队建设是一个富有时代特色的新课题,因此本文只是做一尝试性探讨。一、企业在宏观上可行的团队建设架构企业的行业不依、类型不同,加之大小有别,所以在团队建设的架构上应有所区别。在大企业中,根据企业各专业化公司的行业共性与各自特性,企业团队建设必须是一个多层团队系统,但层次太多又会显得过于松散,所以以不超过三层为宜。三层团队能将企业上下凝聚在一起,它精干地将整个企业建立在高层团队、流程团队及行动团队的三级架构基础上。每级团队都承担不同的角色和职责,相应的,针对每个团队建有不同的评估标准。这个多层团队系统,企业总部作为指挥机关,掌握全局性的产业发展思路、勾勒发展愿景,向局属各单位下达经营业绩指标,处在核心、中枢位置,是高层团队。企业这一高层团队的下一层是以不同专业特点下属单位为代表的负责经营的团队,在这里就是战略流程团队。他们的工作是经营管理各自的企业,作为闯市场的主体以缩短团队当前业绩与可达业绩之间的差距。第三层是行动团队,隶属在第二层之下。负责完成具体的生产任务,它往往是基层车间或基层队站。行动团队是最基层的一个群体,这种团队快捷高效,如今在全球顶级企业中极为盛行。多层团队系统的设置遵循一条指导原则:企业架构的设计应确保企业的各个部门对全局都能心知肚明,并为企业的整体目标各尽其力。三个不同层面的团队在管理上各司其职,分别偏重于高层管理,策略及流程控制,以及以具体行动贯彻执行。这种划分旨在将高层的任务目标,细化成企业经营中至为关键的业绩差距,并最终付诸行动。二、洋为中用、古为今用,结合企业实际灵活运用员工团队建设方式在员工团队建设的内容和形式上,既要继承中国优秀的民族文化传统(如集体主义思想),又要适应经济全球化新形势,大胆借鉴国外团队建设的经验。近20多年来,企业文化在国内外著名企业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如美国的IBM公司、微软公司,日本的松下公司、丰田公司,都以优秀的企业文化而著称。作为企业文化的一部分,它们的员工团队建设也体现着不同的特点。在欧美知名企业,在团队建设中重视发掘个人潜能,重视员工个性化发展,允许员工“张扬自我”。在企业文化发祥地的日本,企业员工团队建设则比较强调对员工思想行为的规范和约束,重视整个团队的凝聚力。而像海尔、联想等中国的一批现代企业的文化既带有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鲜明烙印,又大胆借鉴、吸收了西方文化的精华,达到了中西合璧、优势互补,提高了企业的市场竞争力。有鉴于此,企业在员工团队建设中,科研院所等技术知识密集的部门应更强调激发个人潜能,基层队站等劳动密集型的部门应更强调约束与规范。三、与其他企业文化要素配合加强员工团队建设员工团队建设作为企业文化的一部分,与企业文化中的其他部分相辅相成,企业文化中一些要素对团队建设、团队精神的形成必不可少。首先是CI。近年来,企业整体形象设计—CI大行其道,源于企业家们经营理念的深化。CI给企业带来的是鲜明的品牌、统一的标示、整洁的场所、文明的举止、周到的服务和一致的风格。一个好的CI设计,可以使外界对企业的形象识别更加容易,通过视觉冲击强化人的记忆,是企业宝贵的无形资产;其次是企业精神和经营理念。按照科学规范的操作流程和方法,提炼出企业精神和经营理念是符合企业当前实际的价值要素,是企业的宗旨、员工的共同信念和信仰,它规定着全体员工的共同一致的方向和行为准则,它指导着团队整体的活动和形象,是为企业实现宗旨和目标服务的。上述两点对外标志着企业的形象和地位,对内则会使整个团队极大地增强认同感、使命感和责任感,从而化为团队不竭的前进动力。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实现员工价值和企业价值的共同增长,以合力提高企业的长期经营业绩和知名度、美誉度。企业在CI、企业精神、经营理念方面的设计提炼,以局为单位进行还是局属各单位分别进行,以及怎样进行,不在本文讨论之列,这里只谈它们与员工团队建设相辅相成、互为依存的关系。四、员工团队建设中重视不同人员的特点团队建设中应重视团队人员特点。比如,企业各级机关人员相对于一般操作员工素质要高。但在数量上可能比普通员工要少,个人素质高,独立思维能力强,信息渠道多,容易造成各自为政,各唱各的调,各拉各的套的局面。普通生产人员则一般是人数众多,但在创造性工作,推动管理创新、技术创新方面的能力要弱一些。因此在建设高素质团队中要重视不同人员特点,有的放矢开展管理教育、使用培训,灵活的方式可以不拘一格。这一点在团队建设上应引起充分重视并予以正确处理。五、员工团队建设必须紧扣业务工作企业的追求目标是利润最大化,其实现途径是把自己的产品或劳务卖出去,这就要求产品或劳务必须有较强的市场竞争力,或者说是具有较高的质量和信誉。这也是团队建设的目的所在。团队建设、团队精神只有与企业核心业务如生产、营销、服务等结合在一起,寓于业务工作之中,从业务工作中建设,在业务工作中展现,才能有更大、更强的活力,才能更有利于企业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六、员工团队建设中警惕不良文化的侵袭建设团队要反对不良文化的侵袭,这里主要是指背后的小报告等非正式信息。管理层(者)与团队成员之间健康的信息沟通有助于管理层(者)更好地指导团队成员的行动,消除误解。不管是

第4篇:团队人文建设范文

企业文化 团队 建设 探讨

内容摘要:

1.企业在宏观上可行的团队建设架构。

2.结合企业实际灵活运用员工团队建设方式。

3.与其他企业文化要素配合加强员工团队建设。

4.员工团队建设中重视不同人员的特点。

5.员工团队建设必须紧扣业务工作。

6.员工团队建设中警惕不良文化的侵袭。

7.对优秀员工团队建设者和领导者的基本要求。

8.理顺内部关系,增强团队合力。

浅谈员工团队建设

目前,国内外强势企业纷纷把加强员工团队建设当作企业文化的一个重要内容,简言之,员工团队就是企业为达成发展愿景,以共同价值观念和行为准则凝聚在一起的企业员工协作组织。在日前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情况下,加强企业文化建设,打造过硬员工团队,对于企业大力拓展市场空间,增强核心竞争力,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由于团队建设是一个富有时代特色的新课题,因此本文只是做一尝试性探讨。

一、企业在宏观上可行的团队建设架构

企业的行业不依、类型不同,加之大小有别,所以在团队建设的架构上应有所区别。在大企业中,根据企业各专业化公司的行业共性与各自特性,企业团队建设必须是一个多层团队系统,但层次太多又会显得过于松散,所以以不超过三层为宜。三层团队能将企业上下凝聚在一起,它精干地将整个企业建立在高层团队、流程团队及行动团队的三级架构基础上。每级团队都承担不同的角色和职责,相应的,针对每个团队建有不同的评估标准。

这个多层团队系统,企业总部作为指挥机关,掌握全局性的产业发展思路、勾勒发展愿景,向局属各单位下达经营业绩指标,处在核心、中枢位置,是高层团队。

企业这一高层团队的下一层是以不同专业特点下属单位为代表的负责经营的团队,在这里就是战略流程团队。他们的工作是经营管理各自的企业,作为闯市场的主体以缩短团队当前业绩与可达业绩之间的差距。

第三层是行动团队,隶属在第二层之下。负责完成具体的生产任务,它往往是基层车间或基层队站。行动团队是最基层的一个群体,这种团队快捷高效,如今在全球顶级企业中极为盛行。

多层团队系统的设置遵循一条指导原则:企业架构的设计应确保企业的各个部门对全局都能心知肚明,并为企业的整体目标各尽其力。三个不同层面的团队在管理上各司其职,分别偏重于高层管理,策略及流程控制,以及以具体行动贯彻执行。这种划分旨在将高层的任务目标,细化成企业经营中至为关键的业绩差距,并最终付诸行动。

二、洋为中用、古为今用,结合企业实际灵活运用员工团队建设方式

在员工团队建设的内容和形式上,既要继承中国优秀的民族文化传统(如集体主义思想),又要适应经济全球化新形势,大胆借鉴国外团队建设的经验。近20多年来,企业文化在国内外著名企业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如美国的ibm公司、微软公司,日本的松下公司、丰田公司,都以优秀的企业文化而著称。作为企业文化的一部分,它们的员工团队建设也体现着不同的特点。在欧美知名企业,在团队建设中重视发掘个人潜能,重视员工个性化发展,允许员工“张扬自我”。在企业文化发祥地的日本,企业员工团队建设则比较强调对员工思想行为的规范和约束,重视整个团队的凝聚力。而像海尔、联想等中国的一批现代企业的文化既带有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鲜明烙印,又大胆借鉴、吸收了西方文化的精华,达到了中西合璧、优势互补,提高了企业的市场竞争力。有鉴于此,企业在员工团队建设中,科研院所等技术知识密集的部门应更强调激发个人潜能,基层队站等劳动密集型的部门应更强调约束与规范。

三、与其他企业文化要素配合加强员工团队建设

员工团队建设作为企业文化的一部分,与企业文化中的其他部分相辅相成,企业文化中一些要素对团队建设、团队精神的形成必不可少。首先是ci。近年来,企业整体形象设计—ci大行其道,源于企业家们经营理念的深化。ci给企业带来的是鲜明的品牌、统一的标示、整洁的场所、文明的举止、周到的服务和一致的风格。一个好的ci设计,可以使外界对企业的形象识别更加容易,通过视觉冲击强化人的记忆,是企业宝贵的无形资产;其次是企业精神和经营理念。按照科学规范的操作流程和方法,提炼出企业精神和经营理念是符合企业当前实际的价值要素,是企业的宗旨、员工的共同信念和信仰,它规定着全体员工的共同一致的方向和行为准则,它指导着团队整体的活动和形象,是为企业实现宗旨和目标服务的。

上述两点对外标志着企业的形象和地位,对内则会使整个团队极大地增强认同感、使命感和责任感,从而化为团队不竭的前进动力。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实现员工价值和企业价值的共同增长,以合力提高企业的长期经营业绩和知名度、美誉度。企业在ci、企业精神、经营理念方面的设计提炼,以局为单位进行还是局属各单位分别进行,以及怎样进行,不在本文讨论之列,这里只谈它们与员工团队建设相辅相成、互为依存的关系。

四、员工团队建设中重视不同人员的特点

团队建设中应重视团队人员特点。比如,企业各级机关人员相对于一般操作员工素质要高。但在数量上可能比普通员工要少,个人素质高,独立思维能力强,信息渠道多,容易造成各自为政,各唱各的调,各拉各的套的局面。普通生产人员则一般是人数众多,但在创造性工作,推动管理创新、技术创新方面的能力要弱一些。因此在建设高素质团队中要重视不同人员特点,有的放矢开展管理教育、使用培训,灵活的方式可以不拘一格。这一点在团队建设上应引起充分重视并予以正确处理。

五、员工团队建设必须紧扣业务工作

企业的追求目标是利润最大化,其实现途径是把自己的产品或劳务卖出去,这就要求产品或劳务必须有较强的市场竞争力,或者说是具有较高的质量和信誉。这也是团队建设的目的所在。团队建设、团队精神只有与企业核心业务如生产、营销、服务等结合在一起,寓于业务工作之中,从业务工作中建设,在业务工作中展现,才能有更大、更强的活力,才能更有利于企业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六、员工团队建设中警惕不良文化的侵袭

建设团队要反对不良文化的侵袭,这里主要是指背后的小报告等非正式信息。管理层(者)与团队成员之间健康的信息沟通有助于管理层(者)更好地指导团队成员的行动,消除误解。

不管是公有企业、私有企业或混合所有制企业,其企业管理者的家人亲戚、同学朋友,是经营者了解下情的一大“渠道”,其基础缘于信任,这本身无可厚非。但要警惕并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老板是想用“自己人”做事,倒被“自己人”利用老板做了自己想做不能做、想做做不成的事,最终影响老板的视听。因为他会以自己的好坏标准评判他人,甚至以谗言排挤人。当然不是所有的“自己人”都这样,但员工团队特别是机关团队建设必须正确处理与解决这一不良文化,警惕小报告对团结与信任的冲击——因为团队的基础是团结。

七、对优秀员工团队建设者和领导者的基本要求

优秀员工团队的建设者和领导者处于团队的核心地位,是团队精神形成的倡导者和推动者。根据企业的情况,他应具备以下素质:

对企业精神、经营理念以及生产经营知识的深刻理解和掌握。企业精神是一种经营理念。业务知识、管理技能对企业的经营必不可少。管理者只有对两者都理解熟知和掌握才能成为优秀团队的建设者和领导者。

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爱护人,是成为优秀员工团队建设者和领导者的基础。员工团队,无疑是要用共同的价值观和行业准则去统一每一个员工。因此,尊重、理解、关心所有员工对一个优秀的团队建设者和领导者必不可少。

较强的语言、文字表达能力对于成为优秀的团队建设者和领导者至关重要。 沟通思想、交流信息、布置工作,都需要较强的口头和书面表达能力,建设员工团队,培育团队精神,这一点至关重要。

率先垂范必须做到。“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员工团队的建设者和领导者只有要求别人的自己先做到,在思想意识和工作行为上起到模范带头作用,才能更好地带动整个团队。

八、理顺内部关系,增强团队合力

团队合力是团队精神形成的基础。只有理顺内部关系,才能做到分工明确,职责分明,各尽其能,上情下达,下情上达,和谐协调,以促进整个团队思想上的认同和行动上的一致。

理顺内部关系一是各尽其职,各尽其能。在理解组织目标的基础上,尽个人的最大努力履行自己的岗位职责,完成分内工作任务,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充分发挥大家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有利的事情争着干,无利的事情“踢皮球”,见成绩就揽,有问题就推,肯定是岗位分工不合理或是职责不明确所致。

第5篇:团队人文建设范文

我国基层群众文化团队的建设,具有多样性的特点,在组织与管理上较为松散,这对促进群众的文化生活具有积极的作用,但是在管理与建设上,却带来了重重困难,加强群众文化团队的建设与活动管理,是目前群众文化建设的首要任务之一。

【关键词】

基层;群众;文化;团队;建设;组织;管理;活动

1前言

我国群众文化建设,是我国民众的精神食粮,更是我国精神文明的基础与组成,是宏扬民族精神的重要载体,群众文化团队的成立与发展,对我国的文化建设有着划时代的意义。对此,要加强群众文化团队活动的开展,这是一项利国利民的大事。在和谐的社会主义国家,对群众文化团队起着领导与指导作用的,主要是各个地区的文化馆和文化站,这是各个地区文化活动的中心,是各个地区辅导文艺的专业部门,对传播社会主义文明起着重要的作用。

2群众文化团队活动的意义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的提高,与此同时,人们对精神生活的需求,也在明显提高。文化团队建设成为社区与街道人们活动的主要形式,群众文化团队成为满足民众心理需求的主要形式,是提升民众幸福指数的一项重要内容。一是开展群众文化活动是民众精神生活的迫切需求,不仅能够给群众带来精神享受,更能丰富信息交流,能够传播先进的思想与文化,并能够摒弃旧思想,使新思潮不断涌进,这即是社会发展需求,也是时展的必然。二是我国群众文化活动成为党的方针政策的宣传窗口,民众可以通过文化活动,掌握更多的讯息,对党的方针政策能够及时领会,如今群众文化活动已不仅仅局限于娱乐表演,而是具有一定的科技信息、经贸信息等,这些也是群众所关心与重视的。三是群众文化活动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载体,对促进我国的和谐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群众开展文化活动,即可以弘扬民族文化,也可以发挥民俗、民风特点,群众通过文化活动,增强了党的凝聚力与向心力,促进了和谐社会的发展,对促进社会的繁荣富强具有重要意义。

3群众文化团队在建设中面临的问题

一是由于群众文化团队属于自发形成的民间团体,具有分散性,所以师资培训成为制约团队发展的一个首要问题。团队成员大多为社区非文化艺术专业人才,均缺乏专业的指导。二是群众文化团队的人员组成较为复杂,类型呈现多样化,各级管理部门的辅助力量严重不足,无法有效引导或培育团队有目的发展,团队中人员组成复杂,难以管理,甚至无人管理,也无章可循,并未建立起相应的管理机制与登记造册机制,没有激劢机制与评价机制的存在,缺乏专业化的活动场所,种种原因,均导致了群众文化团队的管理水平难于提高。三是群众文化团队的建设资金投入不足,收入单一,依靠政府投入,使群众文化团化的活动场地受到限制,道具缺乏,经验严重不足,从而导致群众文化团队在发展上寸步难行。

4加强群众文化团队建设与活动管理措施

4.1明确群众文化团队地位

我国的社区团队,在管理上实行了统筹管理与分级管理的三级管理模式,这三级分别为区、街道、社区,不同级别的团队由不同级别管理部门进行管理。对于目前我国群众文化团队的老地位,不同管理部门应当加大重视力度,制定相应的规章制度进行有效的管理与扶持。明确群众文化团队的功能、性质与作用,并明确群众文化团队的经费源,创造有利于团队活动的条件,明确责权利,并制定相应的激劢机制与管理制度,对优秀团队给予相应的表彰与奖励,并将主要负责人员纳入到志愿者行列,以利于对团队的培训与管理。

4.2加大投入

由于群众文化团队的主要经济来源,依靠政府投入,给政府造成较大压力的同时,也使自身经费不足。所以应当使团队经济来源向多元化方向发展,通过多方融资或者是集资的形式,拓宽经济来源渠道,摆脱依靠政府资金投入,动员一切可以利用的力量,来改善资金不足的问题。要鼓励优秀群众文化团队人员,参与到管理当中,使资金使用透明化、公开化,接受全体成员及广大人民群众的监良性发展的目的。

4.3建立健全管理机制

一是改变群众文化团队一盘散沙的局面,促进群众文化团队的管理与建设,这是群众文化团队发展的前提条件。建立起统筹管理机制,面对我国目前不断兴起的群众文化团队,要加强法律法规的管理条例的制定与执行,通过法律制度约束管理,促进群众文化团队的活动能够开展起来。群众文化团队数量的快速增长,给各地的文化管理部门造成了较大的压力,并给各地的文化部门在管理上带来了一定的难度。但是,对于关系民众精神生活的群众文化团队,有必要建立起完善的管理机制,重视起团队的建设,加强团队活动的管理,从而提高群众文化团队的管理水平力度。二是建立起激劢机制,以促进群众文化团队的发展,要针对不同的群众文化团队,制定相应的管理制度,并制定相应的评价与激劢机制,合理安排群众文化团体活动时间,并分配群众进行文娱演出,并择优进行奖励,使群众文化团队成为一支为人民、为社区、为大众服务的一个民间团体。三是健全监督管理体制,动员群众参与到管理中来,将文化团队的建设任务,作为文化部门的一项考核业绩,从而增强人民群众的归属感与责任感,切实提高群众文化团体的活动与管理,推动群众文化团休的可持续发展。

4.4加强社会资源的整合

群众文化团体,吸收广大民众不断的加入,对各种类型相同的不同团体进行有效的资源整合,加强对团体活动的指导,并提高文化团体的专业技术水平。群众文化团体在活动中,可以借助公共设施合理利用资源,例如各单位的文体设施;还可以根据各群众文化团体的特色,聘请专业人士对广大团体成员进行专业知识培训,进一步提高群众文化团队的活动质量与活动水平。

4.5加强群众文化团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群众文化团体之间应当建立起合作的桥梁,互通有无,共同促进发展。例如可以建立起群众文化团体网站,通过网站宣传文化团队活动,并建立起特色群众文化团体,建立起完善的档案,发挥本地区文化特色,挖掘本地民俗与本地区文化,为宏扬这国的文化遗产做出积极贡献。团队应当设立起宣传专栏,促进团体之间成员的交流与协作,搭建起有利平台,利于多团队之间成员的合作与交流。对于特别优秀的团体成员,鼓励其走出去,积极与更加优秀的团队成员之间交流协作。

5结语

群众文化团队,是建立在社区里的民间组织,文化团体的发展,一方面代表了我国经济发展现状,也表明了我国民众在物质基础之上,对精神生活的追求,不断提高。为了促进群众文化团队的不断发展,文化管理部门应当发挥出自身的指导职能,通过多渠道获取多方面的支持,扩大群众文化团队的资金来源,这对促进我国群众文化团队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作者:梁韵丝 单位:佛山市南海区狮山文化站

参考文献:

第6篇:团队人文建设范文

[关键词]“双一流”建设;高校;学院管理;团队建设

doi:10.3969/j.issn.1673 - 0194.2017.08.135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194(2017)08-0-02

一流的大学必然要有一流的学科,而众多世界一流的学科组合才能支撑起世界一流大学的脊梁。一流学科的建设离不开一流学院管理团队的建设。管理团队的视野和眼界、能力和魄力,决定了学科建设的方向与速度。因此,在“双一流”建设大潮的推动下,高校学院管理团队的建设面临着重大的机遇和挑战,只有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建设超一流的学院管理团队,才能促使学院层面的管理水平跃上新台阶,完善学院内部治理,实现一流学科建设的目标。目前,高校对如何引进一流人才,建设一流学科,给予了空前的重视。但从“双一流”建设的视角看,高校学院层面的管理团队建设尚未引起足够的、应有的重视,也没有相应的建设措施。多数高校学院管理团队还难以适应“双一流”建设的要求,因此,如何优化建设高校学院管理团队,已成为当前重要的课题。

1 学院管理团队在“双一流”建设中的地位

一流学科建设是“双一流”建设的重要内涵,学科是大学的“骨架”,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必须以建设一流学科为基础。但高校建设一流学科,必须以超一流的学院管理作为强有力的支撑,这是建设一流学科和一流大学的必要条件。管理团队的价值观、执行力、创新能力等是保障一流学科建设顺利推进的关键因素。一流学科建设与一流管理团队建设犹如鹰之双翼,缺一不可,必须同步建设。所谓同步建设就是将一流学科建设与一流管理团队建设视为一个有机整体,考虑与一流学科建设相应的、配套的管理团队建设思路和措施。“双一流”建设目标宏大、任务艰巨,尤其是一流学科建设,如果没有卓越的学院管理团队作支撑,创新管理模式,营造卓越的学术氛围,就很难建设一流学科。

2 当前学院管理团队建设存在的问题

2.1 学院管理团队建设思维亟待更新

长期以来,学院管理团队被认为是承担一般的行政性、事务性工作,所发挥的功能仅仅属于辅范畴,与教学、科研岗位相比处于从属地位,团队成员缺少实现自我价值的成就感和对所从事职业的自豪感。学院管理团队建设思维落后,缺乏超前意识,没有对团队成员的管理水平、业务素质、年龄构成给予应有的重视。学院管理团队建设直接关系到学院层面的人才培养能力和质量,关系到学院的科研能力和水平,关系到学科建设的成败,因此,学院管理团队建设思维亟待更新。

2.2 学院管理团队建设水平相对落后

许多学院管理团队年龄、职称和学历结构不够合理,缺少专门的管理人才。兼职人员多,专职人员少,低学历的多,高学历的少,导致团队的管理能力和效率低下。缺乏引进一流管理人才的意识和机制。年龄一般都比较大,工作活力和创新能力均不够。学历学位和职称层次普遍偏低,研究生学历或硕士学位者所占比例偏低,与一流学科建设的需求极不相称。

2.3 学院管理团队业务能力不强

学院管理团队涉及的工作范围比较宽泛,比如学校公文收发、学院党政发文、人事、设备、实验室、会议室、统计、报表、卫生以及防火等管理工作,许多业务都需要边学习、边实践、边总结才能做好。由于缺少培训机会,团队成员的视野不够宽阔,其业务素质亟待提高。

3 加强学院管理团队建设的途径

如何做好高校学院办公室的团队建设,笔者提出了以下几点建议。

3.1 转变观念,优化团队结构

学院管理团队的人员来源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兼职人员,比如学术带头人兼职学院领导者;二是专职人员,比如办公室人员、教学秘书等承担事务性工作的成员,很少有专门通晓高等教育管理规律的管理人员。如何做到团队成员在年龄、学历、能力等方面达到最优组合,业务各有侧重,是一个必须考虑的因素。因此,在管理人才的引进方面,可以适当借鉴教师队伍建设过程中施行的、类似的人才引进计划,以工作岗位的不同需求,确定引进、吸收不同层次的管理人才,充分注意管理团队的均衡发展。并将不适合从事学院管理工作的人员调配出去,逐渐优化团队结构。通过打造一支品德高尚、业务精湛的一流管理团队,让他们成长为学院发展的中坚力量,为一流学科建设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3.2 强化培训,提升成员素质

学院管理团队所承担的业务具有综合性、服务性、协调性和时效性等特点,在“双一流”建设的背景下,需要管理者具备面向全球、面向未来的宏大视野,以国际视野审视学院的管理目标,创新管理方式。学院管理成员要具有过硬的业务本领和管理方法,才能适应这一需要。为此,高校要积极创造培训条件,采用灵活的学习形式,使其学习国际先进的管理思想和管理动态,并进行多方面的技能训练,使团队成员不仅在专业知识方面得到提升,在个人素质、服务意识、计算机使用能力、交流沟通能力等方面也能得到全面提升。

3.3 拓展空间,调动积极性

学院管理团队所从事的管理工作是学院教学和科研得以运转的保证,要使学院健康、有序、和谐发展,在充分理解、认可他们辛劳和付出的同时,高校也要为团队成员的长远发展提供晋升渠道、预留发展空间。一方面要在评定职称、津贴分配等激励方面通盘考虑,解决团队成员待遇失衡的问题,从而稳定团队。另一方面要引入激励机制,在选拔领导干部时,要给予团队成员新的发展机遇,充分调动管理团队的积极性。

3.4 激发潜能,优化考评体系

高校要建立F队业绩与个人绩效相衔接的考评体系,褒奖先进,鞭策后进,彰显成功之处,改进落后之处,为实现团队下一个目标做好准备。一年一度的考评结果要实现精神激励与物质奖励相结合,与职务晋升、酬金分配、评选先进等方面进行衔接,促使团队成员积极上进、锐意创新,逐渐形成一个自我激励、激发潜能的良性循环机制。

4 结 语

一流学科的建设对高校学院管理团队的建设也提出了新的要求,也使学院管理团队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为此,高校必须以国际化、全球化的视角重新审视学院管理团队的建设,构建一流管理体系,提高学院管理水平,推动一流学科建设目标早日实现。

主要参考文献

[1]庞钊B.“双一流”院校建设下教学管理人员素质的提升[J].西部素质教育,2016(24).

第7篇:团队人文建设范文

关键词:高校教学团队 教学团队 团队建设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3973(2012)002-143-02

1 高校教学团队的内涵

教育部在2007年开始启动了高校本科教学“质量工程”,许多高校也纷纷开展教学质量年活动。这些工程与活动中一个重要方面就是进行教学团队建设和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其中明确提出,要重点遴选和建设一批教学质量高、结构合理的教学团队,建立有效的团队合作机制,促进教学研讨和教学经验交流,开发教学资源,推进教学工作的老中青相结合,发扬传、帮、带作用,加强青年教师培养。这表明,加强教学团队建设,将成为我国改革高等学校教学、提高本科生教育质量的一个重要方向,得到提倡。

团队最早出现在企业组织活动中,后来移植到高等院校中。但是不同学者对于团队的界定不尽相同。最早在1933年,美国学者乔恩・卡曾巴赫和史密斯提出了一个代表性的概念界定。他们认为,团队是由共同愿景,有共同目标的少数个体出于互补的需要,共同承担某些责任而组成的群体 。因此,高校教学团队显然也可以由此而得到界定:高等院校教学团队就是以人才培养、教书育人为根本目标的,为了完成某个教学和学术任务而明确协同合作,承担相应责任的少数教师个体为了知识互补而组成的团体组织 。

一般来说,高校的高水平教学团队具有如下一些明确的特点:(1)有共同的目的。共同的目的促使了这些具有互补技能的人才走到一起,激发了这些人未来的走向和创造力。(2)知识互补与共享。高校教学团队成员的专业方向不尽相同,知识背景也有明显差异,但是在共同目标的感召下,这些成员之间知识将出现明显的共享、交叉和互补。(3)协同合作。高校教学团队中梯度较为明显,每个成员自身的职责划分较为明确,责任也能够合理分配,一般需要共同的努力才能够达成目标。(4)沟通机制。高水平的教学团队都有较完善的沟通机制,成员之间畅所欲言,在教学和学术感召下能够化解个体误解,达成最终的一致。(5)领导有力。高水平的教学团队之所以成功还在于有力的领导水平,出色的团队教学和学术带头人作为领军人物,能够明确团队价值观和发展战略,协调团队成员的行为,带领团队成员不断前进。正是因为如此,高水平教学团队的绩效才会产生乘数效应。

要求高等学校建立教学团队并非偶然,而是出于高等学校组织特点、科学技术发展趋势的要求,出于提高高等学校教学效果和质量、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需要,具有积极的意义。

2 影响高校教学团队建设的主要因素

2.1 认知观念的局限

教学团队这一组织形式是20世纪70年代从美国高校中开始出现的。我国高校在上个世纪90年代后期才进行了一定程度、一定层面的尝试性推广和实践。2007年,我国教育部才真正开始推动高校教学团队的建设。因此,对于高校教学团队的认知,国内学术界还存在较多争议,存在着观念上的局限性。如有的学者认为当前高校教学团队建设已经基本完成,能够满足当前高等教育发展的需要,能够承担提升高校本科教学质量的任务,对高校教学团队建设的长期性认识不足,没有认识到高校教学团队建设是一项周期较长的任务,是随着高等教育理论和实践发展而发展,也是随着教学改革的理论与实践变化而变化的。有些学者认为,高校教学团队实际上就是教研室的变形,实际上,教研室是传统的教学组织形式,教学团队比教研室更能够促进教师跨专业、跨学科成长,教学团队核心人才能够更快速得以成长;同时,教学团队能够克服教研室的科层化管理弊端,通过资源共享,来激发教师的创新积极性。因此,教育管理层面的重视和认识不足是导致当前高校教学团队资源匮乏的重要原因之一。

2.2 外部环境的制约

从前文数据我们可以看到,欠发达地区的部级教学团队建设与发达地区的教学团队建设存在明显差异,这主要受到外部环境的制约。具体表现为在资源投入层面的巨大差异。教学团队建设的必要资源投入,不仅仅包括硬件设施、物质资源的投入,还包括领导人的先进理念和开放意识。发达地区由于经济较为发达,物质条件较为充沛,加上这些地区高校领导人大多处于改革开发的前沿地区,思维较为创新和开放,能够接受新生事物;这些地区也能够吸引大批优秀人才,从而促进高校教学团队的良性循环发展。欠发达地区的高校则因为当地经济条件限制,资金等物质条件较为匮乏,加上教学团队的对外交流较少,创新思维不足,固步自封较为明显,加上教育信息获取不足,文化建设薄弱,优秀人才难以产生归属感,大量核心教师流失。这些都直接影响了欠发达地区的教学团队建设,长期来看,如不采取有力措施,两者的差距将进一步加大。

2.3 学科特性的差异

由于不同学科自身特点不尽相同,导致不同学科的教学团队的发展也呈现不同特点。理工科的教学团队相对来说发展较为清晰,对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材建设定位较为准确,教师教学经验也较为丰富;但是由于文科类教学内容主观性较强,教师教学容易受其自身知识结构的影响。因此,教学团队中文科类教学团队成员间的沟通比理工科教学团队成员之间的沟通困难,难以达成一致性的观点,从而影响到教学团队的整体绩效。同时,文科类教学团队的建设周期往往超过理工科教学团队的建设周期,教学成效往往不容易在短期内显现出来,这与文科和理工科的学科特点有关系。因此,部分高校往往由于学校自身特点和功利性观念的引导下,过于关注理工科教学团队建设,而忽视了文科类教学团队的建设,在资源等方面过于倾向理工科教学团队,最终导致高校教学团队发展不平衡,影响了高校教学整体水平的提升。

2.4 教学个体自主性的影响

教学团队中教师的组成较为复杂,其专业、学历、知识结构、认知、性格特点等不尽相同。尽管团队成员对团队文化认同,也能够积极工作,但是由于其实质上的独立性也很容易成为教学团队建设的阻碍,教学团队规范的落实贯彻容易受到教师个人个性的影响。大学本身就是崇尚学术自治、教学自由的场所,因此,教师个人的个性自由,教学方法、教学风格、教学手段、教学内容处理等都会由于教师个人的特点而产生明显变化。同时,高校受到社会、经济、文化的影响,科学技术出现不断融合的趋势,教学过程变得愈加复杂,许多教学任务往往需要许多教师合作教学才能完成,教师合作必不可少。因此,教学个性自由在教学团队建设中如果不加以合理引导,将成为影响教学改革、难以统一认识的重要原因之一。

3 我国高校教学团队建设的对策

3.1 更新教学团队建设理念,树立以人为本的工作理念

由于我国对“以人为本”思想的大力倡导,因此高校在进行日常教学管理活动时也应该借鉴这种“以人为本”的意识。学者们已经分别从“以人为本”思想的出现、发展、高校教学管理的未来前景、高校整体管理体系等角度阐述了“以人为本”思想对于高校教育教学管理的价值和意义。“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要从整体上进行培养,使之成为高校的一种组织管理文化为高校每个成员所共同遵循。管理者面对的管理对象是不断变换的,有管理者内部上下级之间的管理、也有行政人员对学术人员的管理、还有教师对学生的管理,在每一个管理过程中都要充分尊重每一个被管理者的观点、想法和意志,使管理过程成为一个和谐的交流沟通过程。这种管理观念要从高级管理者开始自上而下,形成一个完整的管理体系。

3.2 建立健全教学团队管理制度,营造良好的制度环境

教学团队的高效运作,支持其发展的相关政策、机制、制度、规定等相关条件必不可少,高校在扶持教学团队运作的过程中,其主体地位具有独特性。从目前实践情况来看,高校教学团队中能够保持高水平运作的不多,教师之间缺乏合作共享,不能够发挥出高校教学团队应该发挥的作用,这主要还是由于高校在教学团队运作过程中主体缺失,高校缺少对教学团队运作能够起到促进和提升作用的制度环境。改善和营造高校教学团队的制度环境,是保证高校教学团队正常运行,提升本科教育教学质量,激励教师参与教学改革,充分发挥教学团队示范作用的前提条件。

由于当前我国许多高校内部的管理结构仍然停留在传统的科层结构中,人治模式较为明显,权力的分配较为失衡,资源配置优化机制较为薄弱,学术自治一直未能展开,学术组织难以真正实现独立运作。这种科层化的组织结构能够有效制定决策,提高战略执行的一致性,但是不利于激发基层组织的积极性,削弱了教学和学术组织的创新意识。因此,必须对我国高校内部权力及资源配置模式进行有效变革,将行政权力与学术权力有效区分开来,尊重教师主体地位,对教学团队的自主管理要进一步在制度上加以明确和支持,对教学活动方式、方法、手段、内容要做出明确安排,赋予教学团队更多的自力,并给予一定的资源配合。高校高层管理者要从高校战略的高度出发,转变行政职能,变革工作理念,从管理者转变为服务者,为教学团队的建设提供引导和支持,为教学团队的成长提供宽松和适宜的制度环境。

3.3 注重教学团队的队伍建设,合理把握学术梯队的结构

在教学团队人才的选拔和培养上,要根据高校自身的学科、专业、课程建设的实际需要,建立整体学科水平较高、学术布局合理、知识结构互补、学术水平梯度明显以及年龄等各方面层次清晰、结构合理的学术梯队,通过合理调整教学团队成员的职称、学历、年龄、专业、知识和学缘结构,充分形成能够合力工作、团结一致的团队精神,最大可能地利用教学团队成员的积极性、创新性和工作潜力。

同时,还要积极处理好教学团队中老、中、青教师的彼此关系。通过对学术梯度中不同经验的教师合理配置,搞好不同年龄、层次教师的团结合作关系。在教学团队这个大群体中,团结所有的团队成员来攻克教学和科研难关,通过分享彼此经验提高教学水平。一方面,青年教师可以通过向老教师学习,来尽快获得教学和科研能力的提高;老教师也可以从与青年教师的交流中获得一些新的教学和科研理念,充实自己的知识结构。同时,学术带头人和骨干教师在教学团队中、在学术梯队中还要起到带头和示范作用,以身作则,提高教学团队的整体实力。

参考文献:

[1] 臧兴兵,娄星.略论本科教学团队建设[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7,(7).

[2] 张虹波,赵晓宁.科研群体与科研团队模式探讨[J].科技・人才・市场,2003,(5).

[3] 万文涛,周丽华.科研团队的生成探究[J].中国高教研究,2006,(11).

第8篇:团队人文建设范文

一、公益型科研机构团队建设取得的初步成效

公益型科研机构是我国科研事业发展的中坚力量,对于提高我国的综合国力、发展公共事业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近年来,公益型科研机构逐步认识到进行团队建设的重要性,并采取一定的措施,使科研水平得到了进一步提高,科研成果不断增多。

(一)团队建设深入人心。团队建设最初,人们对团队的了解还很浅显,大部分人认为,一群人就是一个团队。经过多年的探索,人们逐渐意识到对于重大科学研究项目,仅靠单个人的力量进行研究远远不够,而许多人一哄而上也是不可取的。于是,团队建设问题逐渐被提出来,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探索团队建设的途径。目前,几乎所有的公益型科研机构都将科研团队建设作为事业发展的重中之重,几乎每一个科研项目周围都有一个团队的支撑,几乎人人都可以加入团队。

(二)团队成员层次不断提高。通过积极建设科研团队,一批高学历、高职称、富有协作精神的中青年专家逐渐充实到科研团队中,团队的人才结构得到优化。以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为例,1998年全院硕士研究生以上学历人员只有73人,占职工总数的19%;到2006年底,全院硕士研究生以上学历人员已达166人,占职工总数的57%,其中具有博士学位的人员有84人,占职工总数的29%。1998年高级职称人员155人、占专业技术人员总数的42%,到2006年高级职称人员达277人,占专业技术人员总数的48%,可以说是稳步上升。特别是近几年,专业技术人员逐渐年轻化,45岁以下具有研究员资格的人员由2001年的8人、占研究员总数的27%,提高到2006年的36人、占研究员总数的72%。大批年轻干部的加入并担当重任,为团队建设增添了新的活力。

(三)团队的科研能力显著增长。经过多年努力,团队建设所带来的科研能力的提高也有目共睹。由汤姆森科技信息集团出版的《科学引文索引》(SCI)历来被公认为最权威的科技文献检索工具。1981年我国SCI论文数为1650篇,占0.38%;2003年SCI收录了40000多篇中国论文,占5.7%。20多年间我国的科技产出增长了20倍。以中国科学院为例,1998年发表SCI论文3277篇、被引用频次7534次,到2004年发表SCI论文9500篇、被引用频次24746次。

(四)团队建设逐步规范。社会各界对于团队建设的开展都给予了一定关注,为鼓励团队建设向着更好的方向发展,各部门先后制定了一些办法和措施,激励团队建设逐步完善。2001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设立了“创新研究群体科学基金”,资助国内以优秀中青年科学家为学术带头人和骨干的研究群体,围绕某一重要研究方向在国内进行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并制定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创新研究群体科学基金试行办法》。气象部门在科研团队的组建和发展方面也在不断探索,2003年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提出,在每年的年度考核中开始试行对科研团队进行整体考核,为科研团队建设、发展提出了较为具体的要求。

二、团队建设存在的问题

随着团队建设的逐渐深入,公益型科研机构团队建设逐渐显现出一定的优势,科研团队逐渐成为科研机构进行科学研究的重要形式。虽然团队建设已取得一定成效,但仍在很多方面存在一些问题:

(一)创新型科研团队的参与度不够高。科研团队建设虽然已经逐渐深入人心,但从实际情况来看参与度仍不够高。部分研究人员出于各种原因不愿意加入到团队当中,而是选择独立申请和承担科研课题的研究工作。这一类人员在公益型科研机构中普遍存在。另外,参加科研团队的研究人员大部分只在一个团队中从事科研工作,参与范围较窄。参加团队的部分研究人员也只是听从上级领导指派工作,主动参与意识较弱。

(二)团队成员结构不够合理。近年来,团队建设不断发展,各个科研机构在人才培养和引进方面做了不少工作,也取得了一定成绩。但是团队并不是许多高级人才聚在一起便称之为团队,而是需要成员的知识层次、结构相配合,成员分别担任不同的角色,肩负不同的工作,来共同完成一项系统的任务。目前,团队成员结构不合理的表现,其一是高级人才扎堆,但缺乏真正的团队领军人才;其二是忽视团队成员知识结构和专长的相互配合,科研机构过分注重引进高层次人才,但忽视对现有人员进行合理配置。

(三)制度建设滞后。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对于团队建设也是如此,只有建立起完善的制度加以保障,团队建设才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公益型科研机构团队建设虽然已建立了部分制度,但都属刚刚起步,许多制度还不完善,对于团队激励、考核、运行等方面的规范还有很多工作要做。

上述问题的存在已经影响了公益型科研机构团队建设的发展。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有来自观念认识层面的,也有体制问题,团队所在的科研机构在科研团队建设过程中应找准位置。

三、构建公益型科研机构团队若干问题思考

通过分析可以看出,构建科研团队,必须注重人员组成结构,注重制度建设,同时要充分发挥科研机构在思想认识方面的教育引导作用,有效地调动团队成员的积极性,协调好团队内部的关系,促进科研团队的健康发展。

(一)转变观念,加强团队意识。首先,科研机构要意识到科研团队建设的重要性,并负责加强成员思想认识,使科研团队建设真正深入人心;其次,培养团结协作、共同奋战的氛围,提高成员的道德品质修养,在政策上加以引导,在团队运行中,注意对工作任务合理分解,做到人尽其才,改变过去那种“关起门来搞研究”的单干户局面,形成协作―交流―发展的格局。要树立“以团队为家”的意识,团队成员相处和谐,团队才能成为和谐团队,才会有不竭的生命力。

(二)注重人才梯队建设。一个团队的领军人物对于团队的建设发展是至关重要的,选好团队带头人,团队才能朝着既定目标顺利开展工作。加强对科研领军人才的培养和引进,应成为科研机构建设科研团队的重要环节。对领军人物的培养,重点挑选一些有发展潜力、年富力强、富有创新精神和协作精神的优秀科研骨干,鼓励他们勇挑重担,在实践中不断磨炼,逐渐成长为团队带头人。在一些急需发展的学科领域,可有重点的引进部分领军人才,从而带领团队顺利完成科研任务。

要组成科研团队,需要搭配一个结构合理的人才梯队。选好领军人物之后,就可以根据工作任务的要求,以科研项目为依托,选择相关知识领域的科研骨干来组队。这其中应注意成员之间的学历、职称以及年龄搭配,同时要注意培养团队成员的创新意识。只有团队成员创新能力增强,科研团队才会富有生机和活力,团队才会不断进步,才能更好地完成科研工作任务,不断出成果、出人才。

(三)完善科研团队有关制度建设

第一,建立科研团队考核机制。公益型科研机构一般都实行年度考核制,对于科研项目会进行中期评估和结题验收。而对于科研团队的考核,应结合科研项目的进展情况,制定考核评价的标准和尺度。如,团队发表文章的数量和质量、获得科技奖励情况、工作任务完成情况等,使团队的考核既不流于形式,又不影响团队的积极性。如果单纯的以每年发表文章的数量和获奖情况为指标,而不考虑科研成果的周期性和阶段性,很容易导致科研团队为了完成一时的指标任务而荒废了真正的科学研究,使科研团队达不到应有的目的。

第二,建立科研团队激励制度。激励与考核是密不可分的孪生兄弟,如果有完善的科研团队考核机制,那么激励制度的产生就有据可依、顺理成章了。合理的团队激励制度能有效地激发团队成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从而使团队运转顺利,工作快速推进。根据科研团队的特点,可对科研成果进行适当奖励,可以从科研水平、科研项目完成情况、科研成果转化情况以及对社会生产和人民生活带来的影响等多个方面对科研团队进行评估,并制定相应的奖励办法。

第9篇:团队人文建设范文

一、近年来,兵团文明生态小康连队创建工作在改进中加强、在开拓中前进。取得了新进展、新成就

在中央和兵团党委的正确领导下,兵团各师各单位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兵团党委各项工作部署,紧紧围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屯垦戍边新型团场这一目标,深入推进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做了大量扎实有效、富有创新的工作,兵团文明生态小康连队建设工作呈现出积极、健康、向上的发展态势,在推动团场经济发展,提高职工素质,加强民族团结,维护社会稳定,服务职工群众,提高社会文明程度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一)各级高度重视,兵团文明生态小康连队建设的位置进一步突出。各师普遍制订规划,将文明生态小康连队建设纳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屯垦戍边新型团场的奋斗目标,纳入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布局,纳入领导干部目标责任制进行安排部署,同时作为考核团场、连队领导班子政绩的一项重要内容。实践证明,只要各级领导用心抓好这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民心工程,文明生态小康连队创建工作就会有无限的生命力。

(二)加大文化设施建设的力度,基层宣传文化阵地建设进一步加强。重点抓了团场宣传文化中心、连队宣传文化站建设,这一批宣传文化设施建成对基层文明生态小康连队创建工作发挥了积极作用。在中央文明办支持下,累计投资3462.5万元,建成团场文化中心30个,连队文化站25个。兵团党委为基层办实事,两年来,建成综合活动室600个,投资4000万元。加强了兵团屯垦戍边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建设,已命名23个教育基地,为广大青少年进行革命传统教育提供了场所。同时,各师也整合资源,加大投入。

(三)加强综合整治,文明生态环境得到进一步改善。创建文明生态小康连队是稳定职工队伍的一项重要因素,是各’级党委义不容辞的重要责任。一些师、团把环境综合整治、生态建设及环境保护当作巩固创建成果、造福职工群众的生态工程、固边工程、惠民工程来抓,不断优化连队生态环境,给职工群众创造了一个优美舒适绿色的生产生活环境。

(四)积极开展主题实践活动,职工群众综合素质进一步提高。各单位各部门通过文艺演出、知识竞赛、读书征文、道德模范评选、巡回演讲等各种形式,积极倡导社会主义荣辱观和公民基本道德规范,在团场连队营造了“知荣辱、讲文明、树新风”的浓厚氛围。年初,兵团文明办举办了一期“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文明生态小康连队建设”大型电视访谈节目,邀请首批兵团级文明生态小康连队所在团场的主要领导,介绍创建工作做法和经验,探索发展规律,现身说法,典型引路。并把访谈节目制作成光碟,分发到各师,以此推动文明生态小康连队建设,取得很好的社会效果。各师团场、连队广泛开展“弘扬培育兵团精神,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主题教育活动,开展职工素质教育和培训工作,大力普及科学文化知识,提高职工群众文明素质。

总体来看,各师制订规划,加大投入,改善生活、生产、生态环境,取得阶段性成果,特别是在道路建设、生态环境、危旧住房改造和宣传文化阵地建设等方面,取得可喜的变化,涌现出一批工作扎实、成效显著、“三个文明”建设协调发展的先进连队。在这次会议上命名表彰了15个兵团级文明生态小康连队,这些连队创造出许多好的经验,值得在全兵团推广,学习借鉴。主要有以下特点:一是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科学发展是解决团场所有问题的关键。文明生态小康连队建设必须紧紧围绕科学发展这个中心,服务于团场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把各项工作融入团场科学发展的各个环节,各个方面。只有这样,文明生态小康连队建设才能得到党委行政的支持,受到职工群众的真诚拥护。二是以人为本,多办实事。职工群众作为文明生态小康连队建设的主体,既是工作的推动者,也是成果的享有者。要充分相信群众,依靠群众,把工作的出发点放在满足职工需求、提高职工素质上,放在多办职工既得实惠又受教育的实事上。只有这样,文明生态小康连队建设才能深深地根植于群众之中,激发群众参与的热情。三是齐抓共管,形成合力。要坚持党委统一领导,党政群齐抓共管,文明委组织协调,有关部门各负其责,全社会积极参与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搞好文明生态小康连队建设,必须形成全社会共同关心、各方面大力支持的良好局面。只有这样,才能确保文明生态小康连队建设扎实推进。四是科学规划,稳步推进。创建文明生态小康连队是一项长期、复杂的系统工程,不能一蹴而就。为确保创建活动深入持久健康地开展下去,必须建立健全一套长效的建设管理机制,制定一个符合本地实际的科学的创建规划,并分步实施,重点突破,稳步推进。

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也应该清醒地看到,文明生态小康连队建设处于起步阶段,面临不少亟待解决的问题。主要表现在:片面追求经济发展,忽视创建工作,存在“一手硬,一手软”的问题;部分领导干部和职工群众的环境意识、文明生态意识还有待进一步增强,在净化、绿化、美化方面还存在差距;有的单位团、连两级领导不同程度的存在畏难情绪,工作缺乏主动性和创新性,“等、靠、要”的思想比较严重;评上兵团级文明生态小康连队的单位,大都处于初级阶段,创建水平有待提高。诸如此类的问题,都需要我们去认真面对和解决。

二、认清形势,提高认识,进一步增强做好新形势下文明生态小康连队创建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从兵团来看,团场人口占全兵团总人口的72.8%,南北疆经济发展不平衡。构建和谐社会,不仅要加强城市精神文明建设,而且要加大团场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的力度。没有团场的文明进步,就没有整个兵团的文明进步;没有团场的和谐发展,就没有整个兵团的和谐发展。

(一)落实科学发展观,对文明生态小康连队创建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兵团党委决定在兵团各级党组织和全体党员干部中,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认真开展“四抓四看”活动。其目的是党员干部要受教育、科学发展要上水平、职工群众要得实惠。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要充分认识开展“四抓四看”活动对于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提高各级领导班子领导科学发展的能力和水平,强化党员领导干部宗旨意识,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加强党的建设的重要意义。要正确认识和处理文明生态小康连队建设与经济社会发展

的关系,树立正确的政绩观。文明生态小康连队建设和经济社会的发展是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要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实现可持续发展。

近年来,兵团党委加大对团场的政策扶持力度,相继出台了“1+3”文件、“团场基本经营制度”等一系列政策,团场经济社会发展取得长足进步,职工收入实现较快增长。但也必须看到,团场的发展仍然处于艰难的爬坡和攻坚阶段,进一步促进团场发展,增加职工收入,还需要花更大力气,付出艰苦努力。在新形势下,必须进一步解放思想,深化改革,以思想的大解放促进兵团事业的大发展。要把发展作为屯垦戍边的第一要务,深入落实科学发展观。在兵团,第一位的仍然是坚定不移的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这既对兵团在西北地区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具有决定性意义。又是兵团真正发挥建设大军作用的直接要求和更好地发挥中流砥柱、铜墙铁壁作用的根本保证。要充分利用兵团现有的发展基础,充分发挥兵团优势,加快兵团农业产业化和新型工业化步伐,为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更好地发挥“三大作用”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因此,只有团场科学发展上水平、职工群众得实惠、生态环境更美好,才能推动文明生态小康连队建设。

(二)培养造就新型职工,对文明生态小康连队创建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职工是屯垦戍边新型团场建设的直接受益者,也是推进团场建设的主体。要教育党员干部,站在“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政治高度和稳定职工队伍的战略高度,把造福职工群众作为全部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着力增加职工收入、改善生产生活条件、保障职工各项权益,着力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广大职工群众的根本利益,为屯垦戍边事业培养造就一支高素质的职工队伍。实践证明,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能否保持一支结构合理、素质较高的职工队伍,决定着兵团事业的前途和命运。农业和团场现代化,需要造就千千万万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职工,这是把团场人口压力转化为人力资源优势的重要途径,也是建设屯垦戍边新型团场的关键所在。目前,兵团一线职工结构不同于上个世纪,需要充分发挥兵团组织化程度高、集团化特点明显的优势,利用兵团科普体系健全,“双基”通过国家验收的好条件,发扬重视思想政治工作和精神文明建设的好传统,始终寓教于文明生态小康连队创建活动之中,培养屯垦戍边新型团场建设的合格主体。

(三)促进场风文明,发展团场先进文化,对文明生态小康连队创建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先进文化是推动社会前进的动力,是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是培育民族精神,熔铸民族凝聚力的重要手段。大力发展团场文化事业是建设屯垦戍边新型团场的重要内容。热爱祖国,热爱兵团,积极向上,科学文明,团结友爱,是我们社会精神风貌的主流。但也要看到,不明是非、不知荣辱、不辨善恶、不分美丑的现象还不同程度地存在,一些领域诚信缺失,欺骗欺诈活动尚未得到有效遏制;一些地方封建迷信、和黄赌毒等社会丑恶现象沉渣泛起;一些地方利用宗教宣扬民族分裂思想,从事非法宗教活动的现象尚未杜绝。这些现象不仅严重败坏了社会风气,也阻碍着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在新形势下,随着经济的发展,富裕了的职工群众,对精神文化生活有更高的追求,他们求富、求知、求乐,参与意识显著增强。只有切实加强团场精神文明建设,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占领团场精神文化阵地,才能有效抵制落后文化和腐朽文化的影响,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只有切实加强文明生态小康连队建设,才能不断提高职工思想道德素质,满足职工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只有积极引导广大职工群众参与“知荣辱、讲文明、树新风”道德实践活动,大力倡导健康文明的社会主义新风尚,才能促进场风文明,营造有利于屯垦戍边新型团场建设的良好氛围。

(四)维护社会稳定,构建和谐兵团,对文明生态小康连队创建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建设和谐社会是全党全国的一项重要任务,当然也是兵团的一项重要任务。要充分发挥精神文明建设在统一思想、凝聚人心,理顺情绪、化解矛盾中的特殊作用,加大正面宣传教育和引导力度,提高职工群众维护社会稳定的思想政治觉悟。建设和谐兵团的重点在团场、难点在连队。创建文明生态小康连队,就是要整体推进基层连队的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建设,使连队在基础设施、经济效益、道德文化、生态环保、社会治安、社会保障及基层民主等方面协调发展、全面进步,使连队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使职工群众共享兵团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的丰硕成果,让群众在和谐优美的生产和生活环境里安居乐业。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人们对工作和生活环境的要求也会随之提高,只有按照兵团文明生态小康连队建设的标准,加强文明生态小康连队建设,才能不断改善职工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职工群众才能安居乐业,才能实现和谐兵团的目标。

三、深入学习贯彻兵团第六次党代会精神。扎实有效地推进文明生态小康连队创建工作

兵团第六次党代会提出了本世纪头20年和今后5年的奋斗目标,为我们展示了经济更加发展,基础更加扎实,民生更加改善,社会更加和谐的美好前景,指出了前进方向,增添了强大动力。我们要认真贯彻落实党代会精神,更加自觉地把文明生态小康连队建设工作融入兵团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建设发展的大格局中。加强组织领导,采取有力措施,确保文明生态小康连队建设的要求落到实处。

(一)深入开展以团场形势政策、“兵团精神”和思想道德建设为主要内容的教育活动,在统一思想、凝聚人心上下工夫。开展形势政策教育,引导职工群众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精神上来,不断增强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自觉性、坚定性,是文明生态小康连队建设的重要任务。通过深入细致的形势政策教育,帮助职工群众领会政策、掌握政策、运用政策,使广大职工群众正确认识眼前利益和长远利益的关系,正确认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内在规律,正确认识改革发展中出现的各种问题,积极引导职工拓宽视野、更新观念,明确方向、增强信心。要深入团场,进连入户,讲政策、问需要、算细账、解疑难,与职工群众面对面开展宣传教育。各级党委要把开展兵团精神主题教育活动作为贯穿文明生态小康连队建设的主线,使兵团精神深入人心,不断提高职工群众维护祖国统一,全面推进和谐兵团建设的政治觉悟,不断增强职工的向心力和凝聚力,进一步坚定扎根边疆,屯垦戍边的信念。要大力倡导和弘扬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要通过学习教育,形成和谐人际关系,提升场风文明程度。要结合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重大活动,宣传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进行革命、建设、改革的奋斗历程和辉煌业绩,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要开展以“共铸诚信”为重点的多种道德教育和实践活动,推出一批带领职工致富奔小康的先进典型,一批加强团场思想道德建设的先进经验,大力倡导基本

道德规范和社会主义义利观,促进团场形成团结互助、扶贫济困、平等友爱、融洽和谐的良好风尚。

(二)加强团场文化和生态文明建设,在满足职工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和树立文明新风上下工夫。大力发展团场文化事业,是实现农业和团场现代化的必然要求,也是建设屯垦戍边新型团场的重要内容。要以实现和保障职工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满足职工群众的基本文化需求为目标,健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切实加强团场和连队公共文化设施建设,优先安排关系职工切身利益的文化项目。建好、管好、用好团场和连队宣传文化中心(站)。要利用各种节庆、民族传统节日、农闲时间和团场集市,开展形式多样、内容健康、群众喜闻乐见、具有乡土气息的群众文体活动。要继续抓好“西新工程”、“电视进万家工程”、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万村书库”工程等,为职工群众提供更多更好的服务,确保先进文化占领团场思想文化阵地。社会风尚是一个时期社会风气、生活方式和环境氛围的综合反映,体现着人们的精神风貌和行为习惯,标志着社会文明进步的程度。改善连队环境面貌,是文明生态小康连队建设的基础性工作。要按照连容整洁的要求,着力改善连队的人居环境和生态环境,引导职工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要适应新型团场和小城镇建设的需要,大力加强连队道路、供排水、垃圾处理、通讯、电力、环卫等基础设施建设,推进连队改水改厕工程,完善社会服务体系。大力倡导文明新风,深入开展“婚育新风进万家”等宣传教育活动。引导职工崇尚科学,移风易俗,破除婚丧事大操大办,铺张浪费的陋习,形成科学健康的生活方式和文明向上的社会风尚。

(三)要持之以恒、细致具体,在狠抓落实上下工夫。加强文明生态小康连队建设,要有一个科学规划和明确目标。各师各单位要坚持从实际出发,结合兵团“十一五”规划和建设屯垦戍边新型团场的部署,按照“经济发展、生活富裕、场风文明、环境良好、管理民主”的总体要求,科学制定和完善团场文明生态小康连队建设的总体规划,分步实施,使文明生态小康连队建设进一步走上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的轨道。一个师一个团场,每年文明生态小康连队创建工作如何进行,达到什么程度,收到什么效果,都要有明确的规划和具体安排,规划一经确定,就要一以贯之地抓下去,要一件事情一件事情去落实,一个问题一个问题去解决,一个层面一个层面去拓展,直至目标实现,为把全兵团更多的连队建设成为与和谐社会相适应的文明生态小康连队而不懈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