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关于描写秋天的成语范文

关于描写秋天的成语精选(九篇)

关于描写秋天的成语

第1篇:关于描写秋天的成语范文

关键词:思维导图;习作教学;写作灵感

在教学实践中,我尝试用思维导图来指导学生作文,它能让孩子们迅速地理清思路,抓住写作要点和方向,达到快速构思和快速写作的目的。

一、思维导图能“无中生有”,让学生找到写作灵感

下面一段文字是一个二年级孩子的习作《美丽的秋天》:

秋天真美啊,美得就像一幅图画。我喜欢美丽的秋天。

对于一个低年级的孩子,有这样的表达,按理应该是很不错的,她不仅写出了秋天的美,还表达了自己的真情实感。然而,这段话基本上是概括性语言,缺乏描述性语言,秋天有多美,却没有具体体现。怎样才能让他们通过文字来表达秋天的美呢?

孩子们都喜欢亲近大自然,秋天对他们来说触手可及,头脑里有丰富的表象,但他们缺乏正确的思维方式,不能把他们眼中所见、心中所想通过语言表达出来。在他们心目中,秋天的田野、果园、树林、动物、天空……这些事物都太熟悉了,可是怎样把头脑里的这些信息调动起来,付诸文字,这就需要思维导图的引导。我问学生:“你能把美丽的秋天画出来吗?”她眨巴着眼睛,点点头说:“能。”很快,她用不同颜色的水彩笔描绘了一幅秋天的画卷:田野里有金黄的稻子、火红的高粱;果园里有红彤彤的柿子,还有红红的苹果;树林里,有黄黄的树叶;天空蓝蓝的,不时有一群大雁飞过……

接着我指导她对这幅画的内容进行了增删,顺序进行了调整,然后问她:“现在你能看着自己画的图,按照图上的顺序把这段话修改得更好吗?”此时,孩子眼中闪烁着光彩,自信满满地回答我:“能!”不一会儿,《美丽的秋天》的修改稿诞生了:

秋天真美啊!田野里,一望无际的稻田像金色的海洋,红红的高粱像燃烧的火把。果园里,有黄澄澄的梨、红彤彤的柿子。红红的柿子多像一个个小灯笼啊。树林里,树叶黄了,一片片树叶从树上落下来,就像一只只蝴蝶在风中飞舞。天空蓝蓝的,一群大雁飞过,它们的队伍多整齐啊!秋天真美啊!我爱美丽的秋天!

修改稿的文字简直就是一幅绝妙的风景画:田野、果园、山林、落叶、蓝天、白云……特别是小作者运用比拟的修辞手法刻画,色彩搭配上以火红、金黄为主,寥寥数笔的描述,充满了强烈的画面感和意境美,表达了对秋天的喜爱之情和对丰收景象的由衷赞美。

二、思维导图的发散特性,能帮助学生联想出更多的细节

低年级的孩子在习作时,往往过多使用概括性言语,缺少细节的描绘,使文字干瘪无味。如果用思维导图,通过思维绘画这个像游戏一样的环节将要写的内容画出来,就能解决这个问题了。在画画的过程中,孩子们通过不断想象、揣摩、增删每个细节,写作时再把图像转换为语言文字,就不会缺失细节刻画了。

下面是一个二年级孩子写的《去游泳》:

今天,下小雨。我和爸爸去游泳,我玩得很_心,我说:“下次还来。”

显然,游泳是学生亲自经历过的,他的头脑里一定有相关的趣事和细节,但这段文字却写得如此粗略,没有相关的细节刻画。怎样让学生把自己经历的细节表现出来呢?我让他把去游泳这件事情用简单的图标和色彩,把印象深的地方画下来,再用曲线连起来,把画出来的内容按照事情的先后顺序标记一下,尝试着以画写作思维导图的办法来指引他写作。图画好之后,再让他把图上的内容一一叙述出来,形成文字。

下面是修改后的习作:

今天,天下起了小雨,但是天气还是很闷热,我和爸爸去江边游泳,游着游着出太阳了,金黄的太阳向我们眯眯笑,水变得更蓝了。江边还有很多游泳的人,就像大锅里下饺子一样。爸爸教我学习游泳,我学得很认真。虽然我呛了几口水,但有爸爸在,我一点不害怕,还是继续学游泳。爸爸夸我真勇敢。我要早点学会游泳,就可以像爸爸那样到深水区游泳了。

这段文字比起前一段,不仅仅是字数的增加,在文章的表达技巧上也有大大的提升。小作者通过画一个简单的写作思维导图,写出了一段更生动的话,而且自然地运用了环境衬托描写、动态描写、场面描写、拟人、比喻修辞手法、直接抒情、语气描写和语言描写等写作技法,把自己先前写的一段话修改得更具体、更能抒发心中的感受。可见,写作思维导图可以引发对最初、最真切感受的回忆和思考,让事情的经过、情感、思绪毫无保留地、快捷地通过图画的形式直观地记下来,让思想的火花一旦闪现,就立即得到捕捉,并不断生发下去,丰富文章的细节。

思维是作文过程的核心,只有抓住思维这一条主轴,作文才能有深度、有广度。用思维导图指导作文教学,充分利用思维导图的发散性、条理性、创新性、趣味性、直观性等特点,开启大脑的无限潜能,就能写出内容更丰富、思想更有深度的好文章。当然,思维导图的神奇魔力远不止这些,在今后的语文教学中,我会继续探索,让思维导图更好地运用于教学实践。

参考文献:

第2篇:关于描写秋天的成语范文

1、春秋笔法:指寓褒贬于曲折的文笔之中。

2、料峭春寒:料峭:微寒。描写初春的寒冷。

3、春寒料峭:料峭:微寒。描写初春的寒冷。

4、桃李春风:描写学生受到良师的谆谆教诲。

5、不知春秋:不知道当前是什么季节或局面。

6、杏花春雨:初春杏花遍地、细雨润泽的景象。

7、枯树逢春:已枯之树又重获生机。喻绝境逢生。

8、一室生春:整个房间里充满了愉快欢乐的气氛。

9、春露秋霜:描写恩泽与威严。也用在怀念先人。

10、有脚阳春:承春:指春天。旧时称赞好官的话。

11、寒木春华:寒木不凋,春华吐艳。描写各具特色。

12、春去秋来:春天过去,秋天到来。描写时光流逝。

13、笔底春风:描写绘画、诗文生动,如春风来到笔下。

14、绿暗红稀:描写暮春时绿廕幽暗、红花凋谢的景象。

15、秋月春花:春天的花朵,秋天的月亮。泛指春秋美景。

16、春花秋月:春天的花朵,秋天的月亮。泛指春秋美景。

17、傍柳随花:春天依倚花草柳树而游乐的情调。描写狎妓。

18、春光明媚:明媚:美好,可爱。描写春天的景物鲜明可爱。

19、百草权舆:权舆:草木萌芽状态。指花草萌芽,春天到来。

20、满面春风:描写人喜悦舒畅的表情。描写和蔼愉快的面容。

21、春秋无义战:春秋时代没有正义的战争。也泛指非正义战争。

22、万紫千红:描写百花齐放,色彩艳丽。也描写事物丰富多彩。

23、回春妙手:妙手回春。喻人医术高明,能使垂危的人恢复健康。

24、漏泄春光:①透露春天的信息。②指密传消息或泄露男女私情。

25、春诵夏弦:指应按季节采取不同的学习方式。后泛指读书学习。

26、满园春*:整个园子里一片春天的景色。描写欣欣向荣的景象。

27、触手生春:一动手就转成了春天,富有生机。描写技术高明神奇。

28、腊尽春回:腊:指腊月,即农历十二月。腊月过去,春天又来了。

29、春风和气:春天和煦的春风吹拂着人们。描写对人态度和蔼可亲。

30、春*撩人:撩:撩拔,挑逗、招惹。春天的景色引起人们的兴致。

31、春*满园:园内到处都是春天美丽的景色。描写欣欣向荣的景象。

32、春蚓秋蛇:描写字写得不好,弯弯曲曲,象蚯蚓和蛇爬行的痕迹。

33、春兰秋菊:春天的兰花,秋天的菊花。描写各有值得称道的地方。

34、春秋鼎盛:春秋:指年龄;鼎盛:正当旺盛之时。描写正当壮年。

35、枯枝再春:枯死的树木又恢复了生命力。描写历经挫折又获得生机。

36、春笋怒发:春天的竹笋迅速茂盛地生长。描写好事层出不穷地产生。

37、春蛙秋蝉:春天蛙叫,秋天蝉鸣。描写喧闹夸张、空洞无物的言谈。

38、春蚕抽丝:蚕:昆虫名;抽:拔出。描写人的思绪、言谈牵扯无尽。

39、一场春梦:描写过去的一切转眼成空。也描写不切实际的想法落了空。

40、春梦一场:描写过去的一切转眼成空。也描写不切实际的想法落了空。

41、半晴半阴:又晴又阴,阴晴不定。描写春天至初夏季节阴晴不定的天气。

42、春风风人:和煦的春风吹拂着人们。描写及时给人以良好的教育和帮助。

43、春冰虎尾:踩着老虎尾巴,走在春天将解冻的冰上。描写处境非常危险。

44、春梦无痕:描写世事变幻,如春夜的梦境一样容易消逝,不留一点痕迹。

45、虎尾春冰:踩着老虎尾巴,走在春天将解冻的冰上。描写处境非常危险。

46、春困秋乏:困:困倦;乏:疲劳。春秋季节天气容易使人感到困倦疲乏。

47、绿草如茵:绿油油的草好象似地上铺的褥子。常指可供临时休憩的草地。

48、桃红柳绿:桃花嫣红,柳枝碧绿。描写花木繁盛、绚丽多彩的春天景色。

49、妙手回春:回春:使春天重返,描写将快死的人救活。指医生医术高明。

50、春回大地:好象春天又回到大地。描写严寒已过,温暖和生机又来到人间。

51、春风一度:度:次,回。描写领略一番美妙的生活情趣。亦借指男女合欢。

52、春蚕自缚:缚:缠束,捆绑。像春天的蚕作茧那样,自己把自己缠束起来。

53、春深似海:春天美丽的景色像大海一样深广。描写到处充满了明媚的春光。

54、春回大地:好像春天又回到大地。描写严寒已过,温暖和生机又来到人间。

55、春风满面:春风:指笑容。描写人喜悦舒畅的表情。描写和霭愉快的面容。

56、春秋之义:春秋时代通行的义法,即以王命为重,处理好上下、大小的关系。

57、如坐春风:象坐在春风中间。描写同品德高尚且有学识的人相处并受到熏陶。

58、春风雨露:像春天的风和雨滴露水那样滋润着万物的生长。旧常用以描写恩泽。

59、春暖花开:春天气候温暖,百花盛开,景色优美。描写游览、观赏的大好时机。

60、口角春风:原指言语评论如春风之能生长万物。后描写替人吹嘘或替人说好话。。

61、五彩缤纷:五彩:各种颜色;缤纷:繁多交错的样子。指颜色繁多,非常好看。

62、春花秋实:春天开花,秋天结果。描写人的文采和德行。现也描写学习有成果。

63、春宵苦短:为春天的夜晚太短而苦恼。描写人处在欢乐之中,觉得时间过得很快。

64、春风雨露:像春天的和风和雨滴露水那样滋润着万物的生长。旧常用以描写恩泽。

65、春风夏雨:春风和煦,夏雨滋润,足以养育万物。常描写及时给人以教益和帮助。

66、绿肥红瘦:绿肥:绿叶茂盛,红瘦:花渐凋谢。描写暮春时节花稀而叶盛的景象。

67、春风化雨:化:化生和养育。指适宜于草木生长的风雨。描写良好的薰陶和教育。

68、春意盎然:春意:春天的气象。盎然:丰满、浓厚的样子。描写春天的气氛很浓。

第3篇:关于描写秋天的成语范文

一、关于景物描写

一切景语皆情语。情与景是诗歌创作的两个要素,情因景生,景以情合,二者紧密联系,密不可分,只有二者相互融合才能产生美妙的诗歌意境。

古人写诗往往“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关注景物描写,要求我们能用自己的语言把诗歌中的意象、所营造的意境描绘出来,展现诗中画面;或者立足诗歌意象(景物)描写,调动生活经验和阅读积累,广泛展开联想和想象,在脑海中复活诗歌意境,让静态诗意转化成动态图景,像放电影一样从脑海中闪过。

描绘画面要注意两点:一是要抓住景物特征,用优美语言再现诗歌意境;二是用自己的语言进行描绘,切忌直接引用。

比如,阅读李白的《秋登宣城谢朓北楼》

江城如画里,山晚望晴空。两水夹明镜,双桥落彩虹。

人烟寒橘柚,秋色老梧桐。谁念北楼上,临风怀谢公。

(1)这首诗中,最能体现秋天特点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2)“两水夹明镜,双桥落彩虹”最能体现江城的美,请说说这两句诗好在何处。

第(1)题考查对景物描写特点的理解,诗的第五、六两句在随意点染中勾勒出一个深秋的轮廓,深深地透露出季节和环境的气氛。不仅写秋景,而且写出了秋意。

第(2)题考查对佳句的赏析。解答这种题目应该从句式、修辞的角度加以评析。表述的格式一般是“……”运用了“……” 修辞手法,接着讲清它的表达效果。如:“两水夹明镜,双桥落彩虹”构成对偶,句式工整;以“明镜”喻“两水”,写出秋水的清澈、晶莹;以“彩虹”喻“双桥”,写出双桥之美。一个“夹”字,写出二溪合流绕城的情景:双桥好似彩虹,这“彩虹”的影子落入了“明镜”之中;一个“落”字,将天上与水中联系起来。

二、关于思想感情

把握作品的思想感情有两点,一是知人论诗,即了解诗人的身世经历,这主要靠平时的积累。学生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要用心聆听老师的介绍,同时自己也要主动查阅有关作家、作品的背景资料。二是根据诗歌情境氛围的特点来分析诗人或诗中主人公的思想感情。一般可表述为:欣喜,欢快,激动,悲愤,哀伤,忧国忧民,坚守节操,赞美之情,仰慕之情,惜别之情,依恋之情,豪迈之情,闲适恬淡之情,政治失意、抑郁不得志,等等。

还以上面的《秋登宣城谢朓北楼》为例,问:说说尾联流露出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此题考查对这首诗表达的思想感情的理解。值得注意的是“谁念”两个字。“怀谢公”的“怀”是李白自指,“谁念”的“念”是指别人。两句的意思,是慨叹自己“临风怀谢公”的心情没有谁能够理解。这就不是一般的怀古了。李白在长安为权贵所排挤、弃官而去之后,政治上一直处于失意之中,过着飘荡四方的流浪生活。其中的抑郁和感伤,特别是秋风萧瑟的时节,他那寂寞的心情是可以想象的。此题参考答案:“诗人政治失意的苦闷与寂寞之情。诗人找不到出路,只得寄情山水,缅怀古人,这种复杂的情感却无人理解。”

三、关于艺术手法

明确诗词的艺术手法有助于理解诗词的思想感情,这对我们提高欣赏品味和审美情趣都有重要意义。

近年来,诗词鉴赏题涉及的艺术手法主要有以下几种:(1)动静互衬法。如:“万籁此俱寂”与“但余钟磬音”是否矛盾?(2)虚实结合技巧。如:谈谈“琴瑟友之”与“钟鼓乐之”的艺术效果。(3)情景交融运用。如:陶渊明的《饮酒》在艺术上情、景、理三者浑然交融,就这点作简要的分析。(4)言有尽而意无穷(含蓄空白技巧)。如:谈谈“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的艺术效果。(5)用典。如:“亲射虎,看孙郎”的典故是怎么回事,作者在这里用这个典故有什么作用?(6)想象。如:谈谈“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的艺术效果。

艺术手法当然不止这些,还有象征、衬托、对比等,它们也不是单一的、孤立的,而是有交叉、有融合的,在复习备考时,我们有必要对各种艺术手法及其表达效果做到心中有数。做到这一点,我们面对各种题型的诗词赏析都可以应付自如了。

另外,解答时使用一些术语也是必不可少的。如,分析诗句作用:深化意境、升华主旨、意境幽远、耐人寻味等;分析诗歌语言特色:清新隽永、委婉含蓄、朴实无华、华美绮丽、明白晓畅、简练生动、雄浑豪放等。

如道潜的《秋江》:

赤叶枫林落酒旗,白沙洲渚阳已微。

数声柔橹苍茫外,何处江村人夜归?

问题:试从“实”与“虚”的角度对这首诗进行赏析。

这首诗前三句为“实”写,末句为“虚”写。前两句从视觉角度写绚烂的秋江暮景;第三句从听觉角度写苍茫中的柔橹声声,以上三句似画境,胜乐声,但句句写“实”。结句冷然一问,却是凭空想象,是虚笔,但从景联想到人,由实而虚,却使意境更悠远空灵。

当然,鉴赏古诗词的方法、角度多种多样,但都需要我们用心灵去感悟。下面就用赵健峰诗作《用心感悟》的最后几句作为文章的结尾吧。

用心感悟每一个难忘的瞬间,

让美丽的眼睛伴着发现;

第4篇:关于描写秋天的成语范文

关键词:《红楼梦》;细节;描写

中图分类号:I207.41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026X(2013)12-0000-01

一、导言

《红楼梦》是我国古代最伟大的长篇小说,是举世公认的世界文学名著,全书以贾宝玉、林黛玉的爱情悲剧为主线,通过贾府兴衰历史的叙述,揭露了封建家族的荒淫腐败。《红楼梦》是一本艺术结晶的大作品,它内容丰富,包罗万象,被誉为中国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鲁迅评价其特色是在极平凡的日常生活中,极自然的细腻描写中,揭示出极丰富深刻的思想内容,极感人肺腑的故事情节。本研究将对《红楼梦》的细节描写进行全面和系统的分析,以期探究其巨大的文学价值。

二、人物细节描写

人物细节描写包括人物语言描写和人物的行为和神态细节描写。在人物的语言细节描写中,曹雪芹无论写人物语言还是叙述人的语言,在细节真实性的处理上,都显示出了他高超地驾驭语言的能力。《红楼梦》的语言朴素自然,明快流畅,含蓄深厚。“言为心声”,这通身的气派,竟不像老祖宗的外孙女儿,竟是个嫡系的孙女,怨不得老祖宗天天口头心头一时不忘,这样的话,只有凤辣子才能道出来,她表面上是称赞了林黛玉的风姿,实际上却是在奉承贾母,又不忘安慰迎春等那些嫡亲的孙女儿众姐妹。短短几句话,作者活脱脱地勾画出凤姐的世故、乖巧、聪明。

另外,曹雪芹对人物行为和神态的也进行了细致描写,通过这些描写揭示人物的深层心理,刻画人物性格,使得人物形象更加丰满,增加了人物形象的立体感、真实感和艺术典型的丰富性。如作者写黛玉和史湘云的睡态:只见姊妹两个尚卧在衾内,那黛玉严严密密裹着一幅杏子红绫被,安稳而和睦。湘云却一把青丝,托于枕畔;一幅桃红绸被,只齐胸盖着那弯雪白的膀子,撂在被外,上面明显着两个金镯子。不同的睡态,表现了两个迥然不同的性格:黛玉的处事精密、小心谨慎;湘云生性豪放、不拘小节。而第六十二回“憨湘云醉眠芍药圃”,更是把史湘云那洒脱的性格表现得更是淋漓尽致。喝醉酒的湘云卧于山石僻处一个石凳子上,业经香梦沉酣,四面芍药花飞了一身,衣襟上红香散乱。手中的扇子在地下,也半被落花埋了,一群蜜蜂蝴蝶闹嚷嚷的围着,又用鲛帕包了一包芍药花瓣枕着。众人看了,又是爱,又是笑,忙上来推唤搀扶。湘云口内犹作睡语说酒令,嘟嘟嚷嚷说:“泉香酒冽,醉扶归―宜会亲友。”读者读到此,谁能不被眼前的美景所打动、所陶醉呢?

三、情节细节描写

《红楼梦》的情节寓于细节之内,抽去了细节,不仅影响作品的形象生动,而且连情节本身也不复存在了。《红楼梦》原名《石头记》,文中屡次提到的一块重要的玉,贾宝玉的出生、摔玉、丢玉情节都是围绕着玉这一细节而展开。女娲炼五彩石补天,有块顽石,因无才补天而随神瑛侍者入世,幻化为贾宝玉落胎时口衔的美玉,上有“通灵宝玉” 四字。林黛玉和贾宝玉第一次见面时,贾宝玉项上金螭璎珞,又有一根五色丝绦,系着一块美玉。黛玉一见,便吃一大惊,心下想道:“好生奇怪,倒像在那里见过一般,何等眼熟。”到如此,宝玉看完林黛玉,因笑道:“这个妹妹我曾见过的。”贾母笑道:“可又是胡说,你又何曾见过他?”宝玉笑道:“虽然未曾见过他,然我看着面善,心里就算是旧相识,今日只作远别重逢,亦未为不可。”这奇异的互相厮认,作者为读者渲染了三生石畔还泪宿债的神秘色彩。当宝玉问起黛玉“可也有玉没有?”当他得知这么一个神仙似的妹妹也没有,便摘下那玉,狠命摔去。“摔玉”是《红楼梦》第三回的高潮,在宝玉看来,神仙也似的黛玉应该有“通灵宝玉”,竟然没有。于是他顿时痴病发作,把自己与生俱来的“宝玉”狠命摔去,不要这“劳什子”。玉是天命的象征,黛玉因宝玉摔玉而不安,伤感得淌眼抹泪,这是以泪酬报、灌溉之情的开始。

四、环境细节描写

细节的真实同样是现实主义创作中塑造典型环境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红楼梦》中,有多处细腻的环境描写,这些描写,不仅起着烘托气氛,营造氛围的作用,更展现了当时的社会背景与人物的思想性格。作者写潇湘馆的竹十分突出。竹的外形,竹的神韵,无一不与林黛玉相互交融。竹成了林黛玉绝妙的象征。宝玉吟“秀玉初成实,堪宜待凤凰”,表明潇湘馆中的的翠竹,可以引来至贵至洁的凤凰,喻指黛玉高雅秀洁的个性吸引着宝玉的爱恋之情。“竿竿青欲滴,个个绿生凉”,也就是说黛玉象青翠欲滴的竹竿般,有着修长纤巧的体态;又似津津生凉的竹叶般,有着清丽高雅的风尚。而竹挺拔、有节,又蕴含着林黛玉的叛逆性格。“斑竹一枝千滴泪”,这里的竹较好地映衬着号称“潇湘妃子”的林黛玉对爱情的执着与以泪洗面的悲剧命运。在“秋霖脉脉且阴的沉黑”的黄昏,黛玉病卧在床,听那雨滴竹梢之声,更觉凄凉。黛玉心有所感,写下《秋窗风雨夕》词:“谁家秋院无风入?何处秋窗无雨声。罗衾不奈秋风力,残漏声催秋雨急。连宵脉脉复飕飕,灯前似伴离人泣。寒烟小院转萧条,疏竹虚窗时滴沥。不知风雨几时休,已教泪洒窗纱湿。”窗外之竹受秋风秋雨吹打,窗内主人受封建礼教的摧残,,“连宵脉脉复飕飕”。雨滴竹梢,似黛玉心在哭泣。此时,这千百竿翠竹遮映的潇湘馆,也形成了一个充满哀怨、郁闷气氛的情景,传达出生离死别的凄惨气息。所有这些,无一不暗示着黛玉生命的秋天已经到来。

五、结论

在《红楼梦》中,曹雪芹在人物形象、情节、环境等方面,为读者精心勾画出了许多典型而生动的细节。这些细节描写相辅相成,使得人物形象更加丰满独特,情节更加流动感人,环境更加独具神韵。正是这些许许多多五彩缤纷的细节,成就了《红楼梦》这部文学巨著。而抽去这些细节描写,《红楼梦》的思想内涵和艺术价值必将黯然失色。

参考文献

[1]曹雪芹.红楼梦[M].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2005.

第5篇:关于描写秋天的成语范文

关键词 诗歌 内容 形式 写作思维训练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Focus on the Content and also the Form

――Talking about Ancient Poems' Creative Thinking Training of Writing

ZHENG Weiyuan

(Zhejiang Ninghai Taoyuan Middle School, Ningbo, Zhejiang 315600)

Abstract Poetic language concise, rhythmic and beautiful, content rich, especially ancient poetry has always been loved by the people. Therefore, ancient poetry the students an excellent carrier of creative writing, thinking training. The article discussed about this.

Key words poem; content; form; thinking training of writing

著名语文教学专家于漪老师指出 :“学语文就是学做人。伴随语言文字的读、写、听、说训练,渗透着认知教育、情感教育和人格教育。语言文字不是单纯的符号系统,而是一个民族认识世界、阐释世界的意义体系和价值体系,它与深厚的民族文化联系在一起。”――这就是语文学科的人文性,不认清这种人文性,“只片面强调语文的工具性,用解剖刀对文章肢解,留在学生脑海的只能是鸡零狗碎的符号。”而这样做的后果是“把学生的思维捆绑住了,把活生生的学生变成为‘机器人’,把学生的个性、灵气都给打掉了。”

我们是诗歌的国度。诗歌是文学皇冠上的明珠,是灿烂的中华民族文化。诗歌以其语言的凝练,韵律的优美,内容的丰润和情感的喷发而为人们津津乐道。尤其是古诗词,更有那节奏之美,形式之美,语言之美和情感之美,闪耀着诗人创造性思维的光辉,历来为人们喜闻乐见。因此,古诗词也是对学生进行创造性写作思维训练的绝佳载体。

重内容就是重视诗词内容理解和主题感悟的基础上,通过教师创造性的教学设计,根据学情找准激发学生创造性写作的切入点,做到读写有机结合,从而培养学生创造性写作思维。

[课例一]《归园田居》

(1)揭题导入。说说你印象中的陶渊明的形象。你能用一个词概括陶渊明的形象吗?(真)(2)解题。你能说说题目的意思吗?你从“归”字体会到什么?(3)读出诗韵。教师范读――学生自由读――教师指导朗诵――齐读。(4)读懂诗意,体会诗境。你能根据注解读懂这首诗吗?自己试一试,说说诗意。(5)读写结合。

读了“带月荷锄归”,你脑海中浮现出一幅怎样的画面呢?请闭上眼睛冥想3分钟,然后来描述这幅画面。

(提示:可以用上“傍晚……忽闻……只见……原来……”把月夜归耕图描写下来)

学生月夜归耕图描写片断:

(1)羞涩的月亮戴着一顶可爱的睡帽出来了,零零碎碎的星星早已在幽蓝深邃的天空玩耍,一条蜿蜒曲折的小路伸向看不见尽头的田野。嘘!听,不远处似乎有人在向这儿走来。“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道狭草木长,衣沾不足惜。”伴随着优美的语句,只见陶渊明扛着锄头,穿着一身布满补丁的衣服,穿着一双草鞋,饶有兴致地边走边吟。(骆晨霞)

(2)金黄的月亮在夜空中睡着,星星一闪一闪发着光。曲折的小路直通向农庄,路很狭窄,但路两旁的植物长得郁郁葱葱,十分茂盛。“咯噔咯噔”,是一串听起来好像很轻快的脚步声。谁来了?哦,那是陶渊明。他脸色红润,虽然脸上布满深刻的皱纹,但他似乎感到很快乐,一副年轻的样子。他笑着走着,衣襟在风中摇曳,肩扛锄头,一颠一颠的。因为喜悦,他不禁吟出:“……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冯嘉玮)

教师在学生理解诗意的基础上,通过画面想象――月下归耕图,抓住月下景色和陶渊明的人物描写,在情节空白处做文章,又有方法的指导,找准创造性写作训练点,让学生插上想象的翅膀,从而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

我们还可以在思维发散处对学生进行创造性写作训练,通过画面想象,角度变换和多元开放的方式进行练笔。《归园田居》可以设计陶渊明月下归耕遇到不同人的情景写下来。比如分别遇到中学生、记者和县长等,先演一演,再写一写。让学生在画面想象中,在角色变换中,在时空穿越里体会陶渊明的高尚情操,培养学生的直觉思维和形象思维。特别是直觉思维往往被忽视,大家都把它归到“第六感觉”,总觉得很不靠谱。其实思维没有高低之分,又是直觉思维往往因其判断迅速,有时一语中的,不但在现实生活有其地位,甚至令我们课堂生辉。同样是《归园田居》,在介绍陶渊明时,有少数同学认为陶渊明傻,放着好好的县令不当,甘愿回家当农民。可以适时安排学生辩一辩――陶渊明到底傻不傻?理不辩不明。然后安排学生描写陶渊明退隐的心理。

[课例二]秋之旅――《天净沙・秋思》(潘天寿中学韩智丹)

(1)导入。如果我们用几个简单的词描写秋天,频率最高的会是哪些呢?

(2)感悟眼中之景。①学生大声,自由朗读这首散曲,要求:找出韵脚,押韵来读。② 要想懂得,首先要找出作者抓住了哪几组景物来描写秋天。③分四个小组,每小组负责讨论交流一幅画面,抓住每幅画面的关键性的修饰词,展开丰富的想象,品味秋韵。(教师巡视适时指导)

(3)描写心中之境。①此时此刻,我们每个人都是700年前的马致远,漂泊在这条苍凉的古道上,将这首散曲扩写成写景散文(200字以内,适当运用板书中的写景方法),借秋景抒愁情。(板书:借景抒情)②学生创作,师巡视,分层次适时给予点评指导。③展示学生课堂习作(附件),点评。(对板书中的写景方法进一步点拨)④师小结:相信在同学们涌动的文字间,马致远的愁情已有人解。在这一堂课上,同学们就如同一片片静美的秋叶,轻拂着韩老师,在秋韵中慢步,让乡愁在我们的心间流淌。⑤散曲在古代就是唱出来的,让我们再次聆听这首由今人填词的歌曲《天净沙秋思》

学生习作:

我骑着瘦小的老马,漂泊在这苍凉的古道上,秋风迎面而来,使我不寒而栗。环顾四周,几根干枯的藤仍缠绕老树,叶子已全凋零,却只剩一条小溪仍在不知疲倦地流着,一片萧瑟之意。在这枯黄中,夕阳掩映着几只乌鸦成了秋意中的焦点,照射在无人的小桥上,几处人家的炊烟袅袅升起……

我感到了极大的悲痛,紧握缰绳,叹息道:“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薛斌航

《天净沙秋思》作为一首只有28字,却脍炙人口的元曲小令,被誉为“秋思之祖”,它留给后人的不仅是那份难解的乡愁,更渗透着在写景造境中不漏声色的为情铺垫渲染之功,这也正是学生可以从经典中习得的技法。在教学定位上,采用“诗歌欣赏加劲产生扩写欲望” 的策略,让学生在欣赏这首小令的过程中逐步感受到它的层次美,体会到写景要注意远近、主次、动静、色彩的层次。这样,在欣赏诗歌中进行写景指导 ,激发学生的写作冲动进而走进抒情主体写出“愁”就成了学习本文的最主要的教学目标。韩老师是个有心人,于情景交融处设练。在深入理解小令意境的基础上,通过联想、想象、直观透视、时空整合等,培养学生形象思维和直觉思维。

第6篇:关于描写秋天的成语范文

关键词:情景教学法;初中语文写作;写作动机

中图分类号:G633.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7)02-0047

一、前言

在初中语文写作教学中,部分教师都采用传统模式进行教学。在写作教学过程中,教师每次布置任务,一提到写作,学生的条件反射便是把教师给的写作模板记下来,长期这样,学生就不会主动了解写作的含义。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在课堂上只是一律地给学生灌输知识,忽略对知识分析讲解,也忽视了教师与学生的情感交流,使学生在学习中难以产生情感共鸣。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投入感情,这样的教学情感也不会自己通过外在的形式表现出来。而且在初中教学中,大部分都是依靠参考书进行教学,明显缺乏对教学的热爱,缺乏对学生教学的情感投入与交流。所以,要提高初中生的写作水平,首先要了解学生所处的阶段,利用情景教学刺激学生的感官意识,使他们产生写作兴趣,从被动变为主动。

二、在初中语文写作教学中情景教学应用的策略

1. 让学生投入到角色扮演中

在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首先可以选择一些课文让学生扮演,虽然不能让每个学生都投入到角色中,但是能集中他们的注意力。因为有的学生在扮演的时候,很多学生会积极地观看,这样的情景再现可以冲击他们的感官意识。例如,可以从《背影》这篇文章进行角色扮演,学生可以通过人物形象、心理进行揣摩。这篇文章比较贴近生活,通过角色的扮演,学生可以更深地体会到那一份亲情,可以更好地理解文章的中心思想。这样的人物扮演能让学生对文章的印象更加深刻,让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课堂上。

《背影》这篇散文的特点是抓住人物形象的特征“背影”命题立意,组织材料,在叙事中抒发父子深情。文章记写了作者家庭的不幸和当时的灰暗世态,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在此,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在现实生活中与父亲之间最难忘的事情,也可以引入一些作者当时所处的历史,扩大学生的知识范围。在角色扮演中能让学生更深地体会到那份浓重的亲情和对历史的认识。

2. 利用多媒体教学

随着社会的进步,现在的教学条件得到提高,运用多媒体教学已经很普遍。教师在初中写作教学过程中,可以利用多媒体把有关课文中出现的景物、风景或者相关视频进行播放,生动逼真的画面,这种情景教学可以更好地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很快就融入到学习氛围中。这时,教师就可以让学生进行讨论,用自己的想法描述自己看到的画面,这样学生才能更深地体会课文所表达的韵味。例如,人教版七年级的《紫藤萝瀑布》,作者所说的“只见一片辉煌的淡紫色”如果在课堂上教师只是用传统的教学方式进行教学,学生也不会集中注意力听课,也不知道紫藤萝的模样。如果教师将紫藤萝的图片播放出来,就会吸引学生的目光,学生也能体会到作者所描述的壮观景象。当学生写作时也可以模仿课文,对美景生动地加以描述,改变以往的口语化作文,教师也可以顺利地完成教学目标。

3. 让学生到场景相似的环境中体验

学生只有具备开阔的思维和丰富的想象力,才能更顺利地写完作文。为了拓展学生的思维,教师可以开展课外活动,让学生更进一步体验到课文所描述的内容,大自然也能使人心情舒畅,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得到提高。让学生亲身体验到课文描述的鼍爸校不仅激发了他们的想象力,而且也提高了他们对景色的描写能力。实践是巩固知识的一种方式,语文与生活息息相关,语文课本中所出现的课文,描绘的情景无处不是来源于生活,只要将其与生活联想在一起,就能体会到其中的乐趣,并且能使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所表达的内容。在展开体验活动时,可以找出课本上出现的物品,运用学到的知识进行生动的描述,这样能更好地提高语言表达能力,也更好地将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并且巩固了知识,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在完成课堂教学后利用业余时间带学生到与课文场景相似的环境体验,过后让学生结合课文,结合当天看到的景物写作文。例如,初中人教版中《秋天》这篇课文描写的秋景,秋天每个人都知道,但是学生如果不切身体验和细心观察周边的秋天景象,是无法领悟到作者所表达的意境。教师可以让学生脑海中所知道的秋景描绘出来,当他们遇到类似的写作题材才能更顺利地完成。这样的学习方法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写作兴趣,也让他们的生活更加富有诗意,使学生不会再排斥写作,不会把写作仅仅当作一项任务来完成,而是积极主动地写,因此才能全面提高他们的写作水平。

4. 用音乐渲染气氛

轻缓的音乐可以使人心情放松,保持心情舒畅才能做好事情。初中语文课文中有很多古诗词,教师如果一味地让学生朗读或者背诵,学生很难接受教师传达的知识。教师在教学诗歌过程中可以选择适合的背景音乐让学生一起朗诵,然后选择一些学生上台做朗诵表演,这样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也能让他们更加注重创造精神和集体精神。例如,教师在教学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时可以用轻缓的音乐做背景,让学生集体跟着节奏朗读。这首诗作者描绘深秋晚景,在写法上运用了寓情于景的手法,以乐景写哀情,通过对比,衬托出游子的孤独凄凉以及对家乡亲人的思念。抒发了作者羁旅异乡的惆怅之情。通过这样的教学方法,才能让学生更深地体会到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第7篇:关于描写秋天的成语范文

【理解画线句子在文中的含义】

这类题型要求说明画线的重要语句的意思,即作者通过画线语句表达了什么样的想法。

答题时必须结合上下文来理解。因为作者的思想是连贯的,某个重要语句的意思往往能在它前后的语句篇章中找到充分的解释,上下文一结合就很容易整理出作者的想法。当然,有时候仅靠上下文是不够的,还需要结合文章的时代背景、主题等来理解句子的含义。

【试题之中看运用】 浙江省金丽衢十二校2013届高三第二次联考语文卷《秋雨》

⑧殊不知,雨既是属于春夏的,也是属于秋甚至属于冬的。秋雨的特点,不只在于它的凉,还在于它的绵,它的柔,它的韧,跟“春雨贵如油”一样,说“秋雨贵如油”,当秋“乃发生”,“润物细无声”,是“喜雨”,也丝毫不过分。至少农民会由衷渴望,喜滋滋称快庆幸的。

……

⑩秋雨也不是夏雨的没正邪――有时凶猛暴戾,有时干打雷不下雨,沥涝、干旱都具有极大的伤害性、毁灭性。秋雨总是那么神清气定,从容平静,有条不紊,不急不躁,不张不扬,任花开花落、云卷云舒,应节而降,恰到好处,仿佛醇醪,仿佛甘霖。

???苍天有情有眼有心有数,秋雨是它的天使。细腻温情地送走酷热的夏,含情脉脉地迎迓着冷峻的冬。能说它不为承前启后而深谋远虑、大度从容?没有宽阔诚挚的胸怀,没有充沛的储备,怎会这么晶莹剔透、清幽隽雅、飘飘洒洒、淋漓酣畅地下得这样匀实,这样耐心,这样慷慨呢?

12. 理解文中画线句的含义。

(1) 雨既是属于春夏的,也是属于秋甚至属于冬的。

(2) 能说它不为承前启后而深谋远虑、大度从容?

【参考答案】 (1) 秋雨、冬雨也像春雨、夏雨一样有各自的可贵之处,表达了作者对秋雨的喜爱之情。

(2) 秋雨送走了夏季,迎来了冬季,让一年四季顺利地过渡,因此说它为承前启后而深谋远虑;秋雨神清气定,从容平静,飘飘洒洒,淋漓酣畅,耐心而慷慨,所以说它大度从容。

【解析】 第一个句子是段落⑧的总起句,后面的内容解释了秋雨的特点,也解释了雨属于春夏秋冬的原因。

第二个句子在段落???中是一个承上启下的句子,句子前面的内容阐述了秋雨如何“承前启后”,后面的内容解释了它的“大度从容”。把握住了句子在语段中的结构特点,再联系它前后的语句篇章的含义,回答起来应该不是很难。

【理解画线句子在文中的作用】

这类题型要求分析重要语句在体现思想内容和架设文章结构两方面的作用。答题时要从这两个角度入手,不能只想到思想内容,也不能只想到结构。

从思想内容入手,可以联系句意,点明句子突出或强调了上下文的什么内容;也可以点明句子揭示了什么样的段意;还可以联系文章中心与作者的情感态度,谈句子的作用。

从结构入手,就要看句子所处的位置。

位于文章开头的往往点明主旨,领起下文或为下文作铺垫。

位于文章中间的或起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或起衬托作用――为彰显叙述主体而谈及其他事物,这些“其他事物”就有衬托作用;或渲染烘托气氛――为突出主体而对环境等加以描写,营造气氛。

位于文章末尾的或总结上文;或呼应上文,使文章结构完整;或点明主旨,升华感情,深化主题;或借助有象征意义的景物含蓄地表达主旨。

【试题之中看运用】 诸暨中学2013届高三期中考语文卷《月,阙也》

①“月,阙也。”这是一本两千年前的文学专著的解释。阙,就是“缺”的意思。那解释使我着迷。曾国藩把自己的住所题作“求阙斋”,求缺?为什么?为什么不求完美?那斋名也使我着迷。“阙”有什么好呢?“阙”简直有点像古中国性格中的一部分,我渐渐爱上了阙的境界。

……

11. 文章开头两次提到“使我着迷”,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参考答案】 ①设置悬念,别开生面,耐人寻味,引人思考。②这两句话开门见山地写出了自己对“缺”的着迷,为下文抒发对缺月的喜爱作铺垫,奠定了感情基调。

【解析】 这道题是从结构和内容两个角度入手来答题的典型例子。从结构看,在段落中间的这两个句子可以设置悬念,让人想知道作者为什么着迷,同时铺垫了下文;从思想内容看,这与作者对缺月喜爱的态度有关。

【赏析文中的画线句子】

这类题型要求在理解句意的基础上,点明画线句通过什么表现手法展示了怎样的思想内容。

表现手法包括修辞手法、描法、抒情方式。思想内容指句子或语段包含的作者的思想、态度、情感。

答题时,首先要搞清楚句子所在语段是议论、描写还是抒情语段。因为不同的情感态度会通过不同的描法、抒情方式传递出来。

然后,在搞清楚句意的基础上,观察画线句子是否运用了某种修辞手法。如果运用了,还要分析修辞的表达效果。

【试题之中看运用】 2013年高考语文浙江卷《牛铃叮当》

⑤水牛天生就能游泳,还是长距离泅渡的高手。水浅处水牛游得很慢,一边游还一边不忘啃食水中的荷叶、蒿草和野生水稻;一旦游到水深处,它便变得特别快捷,一边用力划动四肢,一边高高抬起头角,“嗯呀――嗯呀”十分得意地叫唤不停。夏天,水牛成了我和一班好伙伴最好的“游泳老师”。跟着水牛学游泳,我们先是用柳条鞭子将水牛赶至河里,双手死死拽住牛尾巴,待水牛飞速抢渡时,再使劲用双脚拍击水面。不消两日,我们便掌握了“牛刨”“蛙泳”等全套的游泳本领。

……

12. 赏析段落⑤中的画线句。

【参考答案】 ①通过动作(“划动”“抬起”等)描写和神态(“得意地叫唤”)描写,以及在水浅处、水深处不同游泳姿态的对照描写,形象地刻画了水牛善于游泳的习性和生命的灵性。②通过动作(“赶”“拽住”“拍击”等)描写,生动表现了“我们”自由嬉戏的天性以及与水牛的亲密关系。

【解析】 这道题是这类题型的典型。这两个画线句子都属于描写性语段,前一个语段描写的对象为“水牛”,后一个句子写的是“我们”与“水牛”的关系,鲜明的动作与神态反映出了描写对象的特点。

【谈谈你对画线句子的看法】

这类题型要求结合你对文章中心和作者情感态度的理解,说明重要语句表达的意思。答题时需从文章整体出发。

这类题型考查的语句往往是起总领作用的起始句、起总结作用的收束句或起承前启后作用的过渡句,这些句子或概括段落大意,或揭示文章主旨、论点,或内涵丰富、寓意深刻。因而答题时需从文章整体出发,分析句子表达的意思、作者的情感态度,一般不用赏析表现手法。这与“理解画线句子在文中的含义”有所不同,后者只需从画线句子前后的语篇出发,理解句意。

答题时注意以下三点,能帮助你理解句意:(1) 留心句中修饰性的词语,分析句子的结构;(2) 联系文章展现的时代背景、作者的创作意图以及作品的语言风格,领悟句子的含义;(3) 联系上下文中与画线句有关的句子,结合段意和全篇中心理解把握。

【试题之中看运用】 杭州市2013届高三第一次教学质量检测语文卷《月光满地》

……

⑦一个人,要深入月光,首先要有一种心境成为月光,才能感受月光,月光需要人的配合与栽种,才能长出更为繁茂甘甜的如水似银的月光。只是现代人无法深入到月光的内部。

⑧何处才能找到我幼时的月光?

15. 作者认为“只是现代人无法深入到月光的内部”,请就此谈谈你的看法。

【参考答案】 由于现代人面对嘈杂而浮华的社会环境,生活中充塞着无边的琐屑、烦恼和不安,缺失了洁净、平和、明亮的心境,因而无法深入到月亮的内部,享受月光般的生活。

【解析】 要回答这道题,不能只局限于本段落,而要结合段意和全篇中心来理解把握。就这一点而言,这一题的难度就比较大了。它要求同学们必须先读懂文章的主旨大意――作者由去公园赏月回忆起童年的月光,童年与现在对比,反映出作者对快节奏的社会环境以及人们的生活的反思。若不把握文章主旨用意,则只能隔靴搔痒,答不到点子上。

现代文中常见的表现手法

修辞手法:

比喻、拟人、夸张、对比、排比……

描法:

神态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

第8篇:关于描写秋天的成语范文

学习重点:反复吟诵,感悟诗句的含义,体味诗歌的意境美。

学习难点:揣摩、品味重点语句,理解诗歌的深层含义。

学习方法:反复朗读,想象诗中描绘的意境。

学习流程:

一、自主学习

1.说一说自己眼中的“秋”――你是独特的!

(提示:可以采用“在我的眼中,秋是_______________ ”的形式;也可以运用词语或者短句,最好能用修辞表述。)

2.搜集作者的相关材料,准备交流――你是充实的!

3.根据拼音写出词语或者按字注音――你的字是最美的!

qī_____息 乌jiù_____ 梦mèi_______ 清liè_________

丁丁__________ 青鳊________鱼 枯涸______寥_______阔

4.释义(至少选用三个词编写一段话,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你是善于思考的!

丁丁 肥硕 栖息 寥阔 枯涸 清冽 梦寐

二、初读感知

读“秋”――你的感情很丰富!

指导:①听读诗歌。②朗读:要注意朗读的节奏、重音,要有感情等。

(提示:朗读的时候,其他学生想象优美的画面,在头脑中再现课文中的艺术形象,并创造新的形象。)

三、自主探究

品“秋”――你有很强的创新能力和独到的见解!

指导:“品”就是从诗中找出自己喜爱的诗句,读一读,赏一赏。

自主探究:①品评、欣赏自己喜爱的诗句,然后美读。②从诗中哪些地方可以看出这是一幅乡村秋景图?③给自己最喜爱的一节诗命名。④诗歌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四、合作、交流、展示

赞“秋”――你的展示是最棒的!

指导:我们可以用哪些方式来赞美“秋”呢?例如:画画,展示秋的图片,用文字描述(散文或者优美的片断),背诵自己喜爱的有关赞美秋的古诗词,甚至还可以用歌声来唱秋。

①学生准备(可以小组合作完成,也可以独自完成)。②交流展示,欣赏评价。

五、课堂检测

(略)

六、自我评价

本节课我学会了

本节课我懂得了

还有哪些疑问?

七、写作演艺厅

从“春的畅想”、“夏雨”、“秋风” 、“冬雪”(也可以是一季中的任何一景)中选取你感兴趣的题目写一段200字左右的文字。要求:1.细致观察,抓住景物特征。2.用自己喜欢的符号,标注出运用的修辞、写作方法、好词好句等。

八、预习

1.熟读15课诗歌。2.搜集相关资料,完成15课的学案。

九、课堂检测

一、我努力、我积累、我快乐(必答题)――你能得三颗星!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肥硕( ) 栖息( ) 寥阔( )

枯涸( ) 清洌( ) 梦寐( )

2.全诗描绘了三幅图,请分别加以概括

第一幅图: 第二幅图: 第三幅图:

3.解释下面句中加线的词语

(1)用背篓来装竹篱间肥硕的瓜果。肥硕:___________

(2)秋天梦寐在牧羊女的眼里。 梦寐:___________

二、延伸拓展,开阔视野

1.下列关于课文的理解正确吗?如果不正确请改正――你很善于辨别!

“秋天栖息在农家里”、“秋天游戏在渔船上”、“秋天梦寐在牧羊女的眼里”三句互相对比,都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表现了诗人笔下秋天的沉积、荒凉的特点。

2.读艾青的诗《盼望》,回答问题(选答题)――你有一颗热爱生活的心!

对这首诗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诗人抓住轮船起锚出发和到港抛锚的两个瞬间场景,将现实生活中看得见的图景融入了对盼望的哲理思索,构成令人回味的意境。

B.两位海员不同的情趣,反映出他们不同的追求,暗示人们对待生活的不同态度。

第9篇:关于描写秋天的成语范文

岁落众芳歇,时当大火流。

霜威出塞早,云色渡河秋。

梦绕边城月,心飞故国楼。

思归若汾水,无日不悠悠。

【前言】

《太原早秋》是唐代诗人李白写于唐玄宗开元二十三年(公元735年)的一首五言律诗。诗歌通过对早秋自然环境的描写,表现了诗人羁旅他乡,时时刻刻不在思念着自己的家乡和亲人。

【注释】

太原:即并州,唐时隶河东道。

岁落:光阴逝去。众芳歇:花草已凋零。

大火:星名,二十八宿之一,即心宿。《诗经·七月》“七月流火”即指此星。这颗星每年夏历五月的黄昏出现于正南方,位置最高,六七月开始向下行,故称“流火”。时当大火流,即时当夏历七月之后。张衡《定情歌》:“大火流兮草虫鸣。”《图书编》:“大火,心星 也。以六月之昏,加于地之南,至七月之昏,则下而西流矣。”

塞:关塞,指长城。李白北游曾到雁门一带的关塞上。秋天了,他想到塞外,当早感霜威。

云色渡河秋:云彩飘过黄河,也呈现秋色。

故国:家乡。

汾水:汾河。黄河第二大支流,发源于山西宁武县管涔山,流经山西中部、南部入黄河。《唐六典注》:汾水出忻州,历太原、汾、晋、绛、蒲五州,入河。《太平寰宇记》:汾水,出静乐县北管涔山,东流入太原郡界。

【翻译】

秋色渐渐浓郁,花儿都在睡觉,秋燥如火。秋霜早早地从北方来到这里,北方的云也把秋色带过了汾河。夜夜秋梦都缠绕着边区太原上空的月亮,而心却随着月光回到了故乡的绮楼上,她的身傍。思念家乡的心就象这绵绵不断的汾河水,无时无刻不在悠悠地流向家乡。

【赏析】

作者虽心绪不高,而此诗格调自高,且带边塞诗之雄健,即所谓“健举之至,行气如虹”(《唐宋诗醇》)。后半反复写怀归之意,意重而不觉其重,语直而不觉其直,原因在于诗人措辞设喻之新奇巧妙。

首联“岁落众芳歇,时当大伙流”。“众芳歇”中“芳”指花,就是说很多的花儿已经凋落了。在自然界中,花草之类,逢春而荣,遇秋而衰,这是自然规律。“大火”指星名,二十八星宿之一,也就是“心宿星”,居于正南,“流”指向下行,这里点出了时至七月了。诗歌开头两句借自然景物含蓄地表明了诗歌所描写的季节——早秋。从律诗的结构来说,这一联是起。

接着进入颔联,承接首联的“早秋”。“霜威出塞早,云色渡河秋。” “威”就是威力、威风,在此指秋霜很浓。“出塞”、“渡河”是地域位置。“塞”指边塞。“河”指黄河。这两句直接描写了太原早秋的自然气候。特别要注意的是诗人为了更好地表现太原自然地理条件的特点,除了用词语描写外,诗人还运用了镶嵌的修辞手法,也就是在两句末镶嵌了“早”、“秋”两字,巧妙点题。所谓镶嵌的修辞手法,谭永祥教授在《汉语修辞美学》中说过:“将特定的字、词镶嵌在特定的文句中,以便收到多种表达效果,这种修辞手法叫‘镶嵌’。”同时又说:“将特定的字、词置于句首或句尾者叫‘镶’,置于句中者叫‘嵌’。”这种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不但具有突出和强调意义的作用,而且在是文章增强趣味性和视觉的感染性。在这首诗歌中,标题中“早秋”在诗句中得到形式和内容上的照应,而且把两句通过“早”和“秋”联系起来,不但强调了诗人所描绘的“早秋”景色特点,而且在形式上得到相照应,形成对偶,使之构成一个完整的整体。

进入颈联,在上面描写“早秋”的景色中,转入对家乡亲人的思念。“梦绕边城月,心飞故国楼”。“梦绕边城月”写的是梦境,含蓄地写出诗人正处在异域他乡。“心飞故国楼”写梦醒之后的状况。这两句的意思是说,我(诗人)虽身在异域他乡,做的梦也在边城月中萦绕,“月亮代表我的心”啊;可是当我梦醒之后,我“心飞故国楼”了。这里,一个“飞”字,表现出了诗人急于回到故乡的心情。这一联两句在形式上相对,意义上层层递进,表明了诗人对故乡及其亲人的思念之情。

相关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