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陈景润的小故事范文

陈景润的小故事精选(九篇)

陈景润的小故事

第1篇:陈景润的小故事范文

1991年10月1日,陈景润携夫人由昆,应邀回福州参加福建师大附中建校110周年校庆。10月2日傍晚,陈景润和学部委员王仁、高由禧等知名校友代表,应福建省委领导的盛情邀请,到风光秀丽的西湖宾馆参加晚宴。省委领导非常关心陈景润的健康,他们已经和福建中医学院商谈过给陈景润治疗的问题。国际问题研究所研究员薛谋洪校友提出:“福建中医学院表示,如果陈景润同志愿意留在福建治病,将尽最大的努力。”

此时的陈景润,病情比较严重,讲话没有声音,吃饭很困难,眼睛不易睁开,手脚都在发抖,生活已是不能自理。福建中医学院成立了以俞院跃为负责人的专家医疗小组,从福州各个医院,精选了最好的医生、护士,成立了一个精干的医疗班子。为了便于治疗,他们把陈景润安排在福建中医学院培训中心209号房。这里四周鸟语花香,一条潺潺的水渠从房前流过,环境舒适、优美。刚住进来的陈景润恰似回到久别的家中,他的情绪很好,对恢复健康充满了信心。他爱吃故乡的丝面、扁肉。道地的福州口味,使他胃口大开。人们以欣喜的心情迎接这个远方游子的归来。

医疗方案是经过精心设计的。著名的针灸专家陈以权教授亲自为陈景润进行针灸。这是中医传统中的瑰宝。他针对陈景润血脉不畅经络不通的病情,反复研究每一个进针的穴位,一根根银针扎下去,已是长期失去感觉的部位,渐渐地产生神奇的感应。

“麻吗?胀吗?有通电的感觉吗?”陈教授细心地观察陈景润的反应。

陈景润点点头,脸上漾起欣喜的笑容。

神针产生奇效,第二天,陈景润讲话就能发出声音,手脚也不那么抖了,他全身感到从未有过的舒坦。

声名远播的贝永顺医生是推拿方面的专家,他为陈景润进行推拿。一招一式,看似平常无奇,但内行人就可以明白:贝医生那双大手,曾经唤回了多少人美好的青春,甚至生命。陈景润沉疴太久、太深,非要有移动泰山的沉雄之功,才能创造出奇迹。

不得不赞叹福建中医学院专家们的非凡的回天之术,经过很短时间的治疗,陈景润的病情明显好转。他的虚汗少了,眼睛睁开了,吃东西也顺当多了。担任护理工作的是全省著名的第二医院的护士们,白衣天使犹如春风,给陈景润带来了春光明媚的花季。

事情的发展往往就是这样不尽人意。假如陈景润在福建中医学院继续治疗下去,或许会产生真正的“奇迹”。他是个很守纪律的人,正当他多年的沉疴出现逐渐解除的可喜情况时,北京传来消息,有一个重要会议请他回京去参加。医疗小组曾经挽留他,但看到陈景润那种焦急的样子,只好同意他暂时回到北京。

陈景润对自己的健康向来是不大注意的,短暂时间的好转,给他造成了一个错觉,以为没什么事了,回到北京后,很快陷入繁忙的事务和数学研究之中。一次不慎,摔了一跤。这一跤摔得太惨了,把胯骨跌碎了。陈景润的健康受到无法弥补的严重伤害。

第2篇:陈景润的小故事范文

今天,老师带着我们读了《明星上的一粒微尘》,使我深有感触,明白了一个道理:人要勇于向大人物挑战,每个人也要正视自己的错误,勇于改正,并且不要盲从,迷信大人物。要尊重科学。

这篇文章的主要内容是:在召开数学研究会时,数学家华罗庚收到一位教师——陈景润的来信,信里陈景润指出了华罗庚的计算错误。而华罗庚虚心接受并改正了错误的事。这篇短文既赞扬了陈景润,也赞扬了华罗庚。陈景润不盲从、不迷信,他相信科学,实事求是。华罗庚能够正视自己的不足,并改正了缺点。真是两个品德高尚的人。

亚里斯多德也与华罗庚一样敢于正视缺点,尊重科学。那时,亚里斯多德是古希腊的哲学家,人们都非常崇敬他,迷信他,就认为他说的话一定是对的。可是伽俐略就在他写的一本书上发现了错误,并勇敢的向亚里士多德指出了错误:两个铁球,一个重一个轻,一定有一个先落地。可是伽俐略就认为是两个铁球同时落地。由于人们迷信亚里士多德就对伽俐略说“你真不知好歹!”而伽俐略却坚信自己的看法并宣布,他将在比萨斜塔做实验来证实自己的说法。当天,有许多人都去看他出洋相,人们更是讥讽、嘲笑他。实验开始了,只见伽俐略将一大一小两个铁球同时从高空扔下,惊人的一幕发生了!两个铁球同时落地。人们都惊呆了!伽俐略的实践证实了真理,他成功了。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人要敢于正视自己的缺点。不要迷信大人物,不能盲目的相信书本。

第3篇:陈景润的小故事范文

又过了一个多月,陈景润还是没有来。根据以往的经验,大凡国内来人,到了美国东部的,哪怕只有几天时间也会来一趟纽约,因为,它毕竟是世界最大的城市之一嘛!但是,陈景润偏偏是个例外。

我正苦于见不着他,一个星期天,两个搞数学的华侨朋友来找我,约我一起去普大访访陈景润,照他们的话说,“去碰碰运气”。

普林斯顿大学是仅次于哈佛大学的美国第二所最古老的大学,已有两百多年的历史。两百多年来,普大造就了不少优秀人才,特别是在数学物理方面。由于它的名气,吸引了不少世界有名的学者来此教学、研究,有的甚至长期定居。今年举世纪念诞辰百年的大科学家爱因斯坦就在这里度过了他一生中最后二十几年。这样一所跻身于世界前列的高等学府邀请吴文俊、陈景润来讲学,也算得上中国学术界的光荣了。

到了普大,我们找到了一位和吴文俊、陈景润有点工作关系的朋友。这一天,阳光特别好,是纽约一带难得的好天气。据说,这位朋友已说服了陈景润,让他出来晒晒太阳,顺便照两张相。“这可不容易”,这位朋友得意地说。我们几位也不禁庆幸自己的运气。

从普大校园坐车几分钟就到了研究院。在一大片草坪上,散布着一些两层楼的淡黄色建筑物,这就是研究院为各国学者准备的宿舍。我们的汽车在一座小楼前停下来,还没有下车,吴文俊夫妇就热情地迎上来了。可是,我们的陈景润呢?可别变卦了,我们心里都嘀咕着。几分钟以后,陈景润终于出现了——就是徐迟同志描写的那个瘦小的、心不在焉的陈景润。只不过今天穿了一身西装,没有打领带,衬衣领子皱得很厉害。他仿佛刚从另一个星球回到地面,脑子里还想着别的事情,双手却热情地和我们握着手,不停地说着“欢迎,欢迎”。我握着他的双手,望着他那瘦小的面孔,心里不由升起一种崇敬之情。“在纽约的同志们都欢迎你去啊!”我对他说,并把除夕之夜等他的事讲了。他显然有些歉意,连声说着:“哎呀,实在没有时间,没有时间。”说着,他就建议了:“还是到办公室去看看吧。”

他指的是研究院。从住处到研究院还有一段距离,我们沿着草坪间的一条小道走去。我注意到其中有一段叫“爱因斯坦小道”。周围

的许多东西都和爱因斯坦有关系,研究院的大楼就是一九三年爱因斯坦在这里时建起来的。这是一座钟塔式的仿古建筑物,四层红楼,楼前是一大片草坪,草坪的尽头是一人工湖,湖的对岸有一大片树林。一到红楼前,我们都被眼前的景色迷住了。我似乎有些诗兴大发,对着陈景润说,“你看,春天一来,那片树林就会变成一片绿云;那一湾湖水,划划船该多有意思……”陈景润睁大了眼睛,若有所思地说“啊,是有一大片树林,对,还有水……”他仿佛是第一次来到这里,象有了一个重大的发现一样,看到了红楼前的树林和湖水。“经常到湖边散步吗?”我问他。“还没有去过哩”,他漫不经心地答道。我们在草坪上刚呆了不到十分钟,照了两张相,陈景润就有些呆不下去了。不知是惦记他那一堆演算纸呢,还是觉得只有办公室才是他尽主人之情的最好地方,他又向我们建议了:“到办公室看看去吧。”我们跟着他,上了三楼,走进了他做研究工作的办公室。

这是一间很大的房间,但里面却是空空荡荡的:一张桌子,上面堆满了书籍、演算纸和放着一架小计算机,还有两把椅子,其他什么都没有。看来,这间房子的有效使用面积依然只有他那著名的“六平方米”!这才是陈景润真正的世界。到了这里,他的话似乎马上多起来了,给我们讲了许多到美国以后的情况。“这里做研究的条件很好,书很多,就是一条不好,请客吃饭太多。”他眼里闪着调皮的光,逗趣地说:“国内会多,这里吃饭多。”(写到这里,想起了一位同志给我讲的陈景润有一次去做客时发生的笑话,我考虑了半天,觉得还是不写出来为好。当年爱因斯坦出席正式晚宴的时候,可以忘记穿袜子,我们的大数学家一时疏忽又有什么奇怪呢?我决定保守这个秘密。)我们的对话一直进行了下去。“你从早到晚一直呆在这里吗?”“是的’从早上七点到晚上七点。”“中午吃饭呢?听说研究院大楼里就有一个很好的饭厅。”说到这里,陈景润放低了声音,似乎要透露一个重大的秘密:“这里吃饭贵极了,一顿饭就要花好几个美元,我中午就在房里吃开水下面包、饼干。”我这才注意到,桌子边的塑料字纸箱里放着没吃完的半袋饼干——哎,我们不拘小节的大数学家又把字纸箱当成食品箱了!听他这么一说,我不禁有些心疼,就对他说:“你中午还是应该吃点热饭热菜。”“不要紧,习惯了。”他愉快地笑了,象孩子一样的诚实。

陈景润一进了办公室,似乎就再也记不起出去了。看看他略微苍白的面容,看看窗外温暖的阳光,我建议了:“还是出去散散步吧。”我们这才走出了红楼,沿着老路,朝住处走去。走在路上,陈景润突然认真地问我:“华主席、邓付主席的身体好吧!”我一下怔住了,他大概忘记我是常驻国外的,离开祖国的时间比他长多了。我没有多给他解释,同样认真地回答道:“他们身体都很好。”回答的口气就好象我刚从两位领导同志身边来一样。他高兴起来了,给我谈起五届人大时见到华主席、邓付主席的情景来,他的眼里闪着幸福的光彩。只有这时,我才感到他从那个数学王国里走了出来,完全没有那种心不在焉的神情,而是十分富于感情的。

回到住处后,好客的吴文俊夫妇立即沏好了茶,端出水果招待大家。我们刚把茶端上,还没有来得及喝一口,陈景润站起来了,走到每一个客人面前,伸出双手,告辞了。我握着他的手,热情地、几乎有些恳求地说:“陈景润同志,请你一定来纽约。”我象对每一个初来纽约的同志,背诵似地说:“纽约有三大名景:自由神,这是纽约的门户;帝国大厦,这是……”我发现他根本没有在听,又心不在焉了。但对我的要求,他到底还是答应了:“好,我一定来,一定来!”我马上又加了一句,想把此事敲定:“一言为定,我们代表团派车来接你。”“好,好。”他走出了几步,突然又走了回来,十分认真地说:“千万不要派车,这太浪费汽油了,我坐公共汽车去。”我不禁苦笑了,从普林斯顿到纽约,他一定以为象是从中关村进城一样了……

我目送着他那瘦小的身影,沿着爱因斯坦小道,径直向研究院的红楼走去……是啊,今

第4篇:陈景润的小故事范文

故事主题

在爱情、家庭、工作严重失衡的状况下,唯有善良、真诚和不离不弃的爱,才能带你找到幸福和新的平衡。因为,真爱就在身边!

故事梗概

罗燕平的好朋友兼下属陆青青以旁观者和见证人的身份为我们讲述这个故事:年轻的农村姑娘罗燕平与男闺蜜马小风、死党陆青青一起进城后,邂逅富商杨林并与之相爱结婚,不料杨林遇难。从此与继女杨小润、马小风、杨小润姥姥罗二婶等人斗智斗勇、相爱相杀,并努力追求和收获新爱情。角度新颖,喜感十足。

主要人物设置

罗燕平:女1号,22岁。漂亮、乐观、坚强。从单纯的农家女进城成功升级为一个好后妈,一个经商能手。杨小润的后妈、闺蜜、情敌。杨小润和马小风的斗嘴时常让她烦恼不已。但这两个人的存在,又让她心里感到非常踏实和幸福。

杨小润:女2号,12岁~22岁。青春叛逆、时尚新潮,以被抛弃的可怜女孩自居,实际上骨子里倔强、可爱。心里认可小妈罗燕平,但表现常常言不由衷。

马小风:男,长相喜庆,心地善良,说话诙谐,看起来不着调,其实是个默默承担的男人。最大爱好是对罗燕平的相亲对象进行心理分析和维妙维肖的模仿。

陆青青:故事旁观者。于私,是罗燕平闺蜜;于公,是罗燕平公司得力左右手。

市场定位与观众分析

作为娱乐功能的电视剧,第一要求就是大众化和好看,因此本剧定位是以娱乐为主的通俗剧,同时尽量潜移默化地体现文艺的教化功能。

以吸引全社会18~35岁年轻女性和渐渐长大的00后观众眼球为主,同时兼顾以大妈群体为主的其他情感剧、伦理剧和轻喜剧拥趸。

故事特色

这是一部典型的现代都市剧,一反过去悲情、沉重的伦理叙事基调,以轻松、幽默的方式讲述新时代的家庭情感故事。该剧以年轻小妈罗燕平的亲情、爱情为主线,并经由冷静“第三者”的视角,讲述了她周旋在继女杨小润、男闺蜜马小风等人之间,在三个性格迥异的上一代人尽情“压迫”下,亲身经历各种“相亲大战”和情感危机,最终在身边找到爱情归属和事业平衡的故事,集中展现了小妈与继女、个人与社会等各种矛盾冲突,是一部兼顾爱情、亲情和事业的伦理轻喜剧。也是编剧基于对时代、生活的观察认识,对传统创作思路的一次勇敢挑战。

人物可看性

在现代社会中,生活时尚、观念新潮的85后、90后迅速成长为家庭和社会的中坚力量,主导着这个时代的消费、情感和文化传承,而迅速崛起的00后孩子普遍具有以“自我”为中心,聪明、理解力强,情窦初开、鬼点子层出不穷等群体特点,积极渗透和参与到成人的情感世界。对成年人尤其重组家庭中的家长来说,无疑多了很多难以逾越的障碍和挑战,在这个时候,爱与忍耐、理解和宽容显得尤为重要。本剧以这两个截然不同群体的爱情、亲情、伦理为出发点,试图从人性的角度,将他们的纠结、情感与梦想等一一剖析,不慌不忙地把他们的矛盾推向极致,引导观众在轻喜之余,对情感和生活进行反思,具有很强的趣味性。

拍摄可操作性

本剧为现代都市剧,以现有的家庭、学校、街道、酒店等为主场景,与古装剧、战争剧等相比,无须订制专门服装,拍摄成本相对较小。同时适合商场、医院、酒店、旅游景点以及车辆、手机、服装、珠宝等各类商品进行广告植入。

同类电视剧对比分析

以往的继母后妈题材,多以伦理和苦情为主,难逃传统生活经验和固有影视理论的窠臼。但随着时代的发展变化,互联网遍地开花,各种信息得到广泛传播,人们的情感生活观念,尤其是85后、90后还有00后,看待、处理问题的态度、角度和方式方法都与以往的人不一样了,对电视剧也提出了更高的娱乐要求。

每个年代的娱乐文化都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作为大众娱乐艺术的电视剧,理应符合、紧跟和引领时代潮流,积极传达具有“正效应”的情感生活理念。本剧独辟蹊径,以旁观者和见证者的角度讲述了年轻新潮的小妈罗燕苹在丈夫遇难后与刁钻聪明、情窦初开的继女斗智斗勇、相爱相杀,并努力追求和收获新爱情的故事。让观众在幽默轻喜的戏剧氛围中感受女主人公情感、命运的跌宕起伏,同时引起对生活和社会的反思。总之,这是一部充满积极正能量的影视作品。

本剧创意构思之初,对20年来同类题材电视剧,从叙事和矛盾冲突角度进行了详细的类比分析,并在创作时进行借鉴、规避和创新。

同类电视剧列举如下:

1. 2014年《后妈的春天》又名《娘亲》,40集,是由陈朱煌编剧,陈朱煌等导演,李彩桦、贺刚、黑子、小刘佳、俞小凡等主演的民国情感年代戏。故事发生在上个世纪20年代,主人公春云(李彩桦饰)冲破重重阻力嫁给心上人却突遭爱人去世的变故,但她却怀着仁慈善良之心,不屈抗争,把孩子们教育养大。

2. 2012年《后妈当家》又名《别样幸福》,34集,是由王志军编剧,萧锋导演,方青卓、毕彦君等主演的家庭伦理剧。讲述了张家小院中后妈李桂香与后老伴的子女、媳妇之间化积怨为和谐的情感纠葛,展示了普通百姓喜怒哀乐的现实生活。

3. 2008年《继母后妈》30集,是由李青编剧,杨晶、郭勇执导,谢兰、王新军、丁柳元、陈锐等主演的家庭伦理剧。该剧由兄妹两个家庭继母的善恶对比出发,讲述再婚家庭中的矛盾纠葛与悲欢离合的故事。

4. 2006年《春天后母心》50集,是由边立民编剧,陈路导演,刘雪华、施羽等主演的民国家庭苦情剧。该剧故事来源于澳大利亚悉尼一个华裔政府官员的真实经历,讲述一个女人在兵荒马乱的年代,照顾一个痴傻的老人,抚养五个不同血缘关系的孩子长大成人的故事。

5. 1996年《后妈》16集,是由符季君编剧,杨晶执导,耐安、孙敬季等主演的亲情伦理剧。该剧讲述女保姆公芳草升级成为大刚的后妈,两人渐渐接受对方的故事。

编剧介绍

宋晓冰,本科,中文系。

中广联电视剧编剧工作委员会,会员。

北京文锦艺术创作有限公司,创始人。

博览群书,对文字有异乎寻常的敏感。热爱文字工作,做过教师、开过书店,编辑过杂志和图书,2004年触电编剧行业。目前对电影、电视剧、网络剧等均有染指,类型不拘,属于创意型编剧。主要作品有:

25集电视连续剧《我为你哭泣》编剧

20集儿童电视剧《少年萌侦探》编剧

电影《流浪汪星人》编剧

第5篇:陈景润的小故事范文

——读《论语》有感

孔子,众所周知,这位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这位集华夏上古文化之大成,被誉为“天纵之圣”的传奇人物。他的伦理道德思想,不仅影响了中国人,更影响全人类。而孔子的代表作《论语》,更是他儒家思想的精髓。

《论语》,这本启迪人们智慧的书籍;书中的每一句话,都精辟到位,见解独特,充分的表现了孔老夫子的思想——礼,智,仁,义,信。让人回味无穷。每每诵读,都好像看见了这位聪明绝顶,睿智无比的伟大人物。

很多人认为,文言文是枯燥的,常常让人读得头昏脑涨,但是论语却不同。它深奥却简单,简单也深奥,里面各种大道理,小认识,都是智慧的结晶,让人受益匪浅。这也是我喜爱《论语》的原因。

《论语》中,我最喜欢的,就是孔子说过的一句话——譬如为山,未成一篑,止,吾止也;譬如平地,虽覆一篑,进,吾往也。

这句话就是说,譬如用土堆山,只差一筐土就完成了,这时停下来,那是我自己要停下来的;又譬如在平地上用土堆山,虽然只倒下一筐,这时继续前进,那却是我自己要向前的。

在我第一次读这句话的时候,并不是太理解,但在读了第二次第三次甚至更多次之后,对这句话的感受与见解就越发深刻。

孔子用堆土成山这一形象的比喻,易懂却深刻,让人有更具体的认识与了解。

古今中外,纵观无数名家伟人,他们各自坚持不懈的事迹,都印证和践行了孔子的这句话。

就比如中国着名的数学家“陈景润”,他的一生有许多成就,都是因为他持之以恒的不懈精神。而这曾是一个举世震惊的奇迹——这位只屈居于六平方米小屋的数学家,借一盏昏暗的煤油灯,伏在床板上,用一支笔,耗去了六麻袋的草稿纸,攻克了世界着名数学难题“哥德巴赫猜想”中的“1+2”,创造了距摘取这颗数论皇冠上的明珠“1+1”只有一步之遥的辉煌。为证明“哥德巴赫猜想”,摘取这颗世界瞩目的数学明珠,陈景润以惊人的毅力,在数学领域里艰苦卓绝地跋涉。辛勤的汗水换来了丰硕的成果。1965年,陈景润终于找到了一条简单的证明“哥德巴赫猜想”的道路,当他的成果发表后,立刻轰动世界。在他不懈努力的几十年里,他都没有放弃,终于取得巨大成就。

而此时的陈景润在国内外都享有很高的声誉,然而他毫不自满,他说:“在科学的道路上我只是翻过了一个小山包,真正高峰还没有攀上去,还要继续努力。”

不止是陈景润拥有这样的精神,还有许多人们也是如此,就像爱迪生,这个人尽皆知的“发明大王”。

爱迪生发明电灯的故事想必人人都知道,他和一个精选的助手苦心孤诣地研究了近十年的时间,经历了许许多多的艰辛与失败,一会儿他以为走到目的地了,但一会儿又知道错了。但爱迪生从来没有动摇过,而再重新开始。大约经过五万次的试验,写成试验笔记一百五十多本,方才达到目的。五万次的试验,十年之久的时间,这是要多么惊人的毅力才可以坚持下来。爱迪生的锲而不舍,不得不让人佩服啊!

不论做什么,都要持之以恒;即使你做得不好,但只要你坚持下来了,你就要比那些做得再好却半途而废的人要好得多。

只有坚持下来的,才会取得巨大的成就。信念与毅力,是支持你坚持不懈的筹码;只有怀着远大的志向,坚持下来,才得以成功。

第6篇:陈景润的小故事范文

关键词:清;宫廷玉器;乾隆;林尔嘉

玉,石之美者。自古以来,中国人就对玉情有独钟,不吝赞美之词,如“宁为玉碎,不为瓦全”、“化干戈为玉帛”、“冰清玉洁”、“温润如玉”的君子风度等等。玉凝聚天地之气,山川之灵,历尽沧桑而光彩不改,如同天地之精灵散发着独特的光彩。

清代是中国玉器生产的一个高峰期,雕工细致,生动传神,名品大量出现。至乾隆时期,玉料充足,再加上皇帝对玉器非常喜爱,使得这一时期宫廷玉器的质量很高,用玉量之大、工艺之高超、题材之广泛,是中国古代玉器史上前所未有的。[1]厦门市博物馆就收藏着一批珍贵的清代宫廷玉器,它们采用优质和田玉制作而成,色泽洁白温润,雕琢精细,体现出清中期琢玉的时代风格和精湛技艺。

清代玉器种类繁多,陈设玉是其中重要的一类,它集历代之大成,创造了绚丽多姿、新颖别致的独特造型。[2]如,这件清乾隆白玉御题薄意山水带盖贯耳扁瓶(图一),就是其中的佼佼者。它通高20厘米,口径6.1厘米,底径7.1厘米,由新疆和田玉雕刻而成,下部有一角褐色俏色。瓶身为扁圆形,带盖。颈部附有双贯耳,上面雕刻有云雷纹,变体夔龙纹。玉瓶的口沿、颈部和底部,装饰回纹和绳纹,瓶的腹部两面均有浅浮雕人物山水图案,表现的是西湖著名的景色。一面为西湖十景之“曲院风荷”。画面中莲叶田田,菡萏妖娆,亭台楼阁峙立于山水之间,两位雅士在庭院里品茶观景,整幅画面充满诗情画意。画上方是乾隆皇帝恭录前人古诗的御题:“几个田田漾细风,乍看绿叶想花红。昆明湖上浮轻舫,六月风光讶许同。”玉瓶的另一面,雕刻的是西湖十景之“柳岸闻莺”。图中柳色葱茏,莺声婉转,亭台楼阁掩映于山间,石梯沿着山路盘旋,两位书生正在依依惜别,船家在一旁等着客人上船。此图上方也阴刻乾隆皇帝题写的诗句:“尽有宫商石与金,栗留谁似独情深,戴家只在润州表,可识清波门外林。”诗、图之间以一圈变形回纹隔开,西湖美景配上乾隆御咏的诗词,俨然是一幅意境幽雅的中国文人画,使整件瓶子增辉不少。这件白玉御题薄意山水贯耳扁瓶,采用薄意雕刻技法,雕工精致细腻。所谓薄意,是介于雕刻与绘画之间的独特艺术。它是从浮雕技术中衍化而来的,比浅浮雕还要浅,因雕刻层薄而且富有画意,而称之为薄意。这件瓶子抛光技术也十分讲究,瓶面上有一种玻璃的光泽,看不出雕琢的痕迹,堪称清宫玉器中的珍品。

玉山子也是陈设玉的一个种类。它是一种圆雕景观,以自然景致为本,并融汇了中国传统绘画艺术风格的立体浮雕玉作。玉山子盛行于乾隆时期,从取景、布局、到层次排列都表现和渗透着绘画的章法,受清代画风影响很大,并多以山水人物、历史故事为题材。布局讲究均衡、稳重,层林叠起,意境清淡、高远,力求古朴、庄重。[3]比如这件青玉浮雕《老子出关》山子(图二),正面深处雕刻着松间岩壁中有一巍峨城门,城门外老子骑在牛上,一个书童傍着牛而行,有一吏在松树下作拱手恭迎状。背面浮雕苍松劲挺,泉瀑飞泻,雌雄二鹿嬉戏其间。传说老子见周朝衰落,决意退隐,就骑牛出关离去。当时,守函谷关的关令尹喜善观天象、博学多识,他看到东方紫气氤氲,推测将有圣人到来,便出关相迎。不久,骑着牛的老子果然出现了,并应尹喜的请求,著书五千余言,言道德之意,这就是千古永存的《道德经》,而这个故事因此在民间成为吉祥的象征。此件山子,青白玉玉质温润,雕工精湛,工料俱佳,是清中期玉山子中的佳品。再如这件青白玉透雕长眉罗汉山子(图三),正面雕刻了一个长眉罗汉,盘腿抱膝,坐于松树下,正在打瞌睡。罗汉边上有一塔,塔上阴刻佛本生故事诗文一首。背面浮雕阶梯山石与两棵桂树。长眉罗汉真名阿氏多,得佛陀度化后,勤修苦学,不久就修成了阿罗汉果,称长眉罗汉,也被称为长眉大仙,是十八罗汉中的第十五位。阿氏多是梵文无比端正的音译,寓意除妖降魔,驱邪镇恶。[4]此件玉山子采用高浮雕和透雕工艺琢制而成,罗汉神态自然,衣褶飘逸,体现出工匠高超的雕刻工艺。

除了巧夺天工的陈设玉器之外,厦博也收藏着许多观赏性与实用性兼得的玉器。玉质的文具一向是文房用品中的佼佼者,主要包括文房用具、印章印盒、棋子、案头小摆件等,不仅作为用具,也视作文房清玩,有很高的欣赏价值。人们认为,时时把玩摩挲那些温润洁白的玉器,可以修身养性、陶冶情操。清代以来,文玩玉的种类日益丰富,造型也更加奇巧瑰丽。比如馆藏这件水青白玉透雕双螭四系椭圆水盂(图四),它呈扁椭圆形,下承四板形矮足,在腹部处对称高浮雕螭龙一对。螭龙是传说中龙之九子的二子,是一种没有角的龙。龙纹本来就是中华民族的图腾和象征,乾隆皇帝又对螭龙情有独钟,曾将螭译为“喜”,因此,在宫廷的许多器物上,采用螭作为装饰图案。受此影响,螭纹大行其道。此件青白玉水盂质地纯净、器形小巧玲珑、雕工细腻,是清中期玉雕作品中难得的珍品。又如这件青玉笔杆,顶端呈圆球形,中间为圆柱状,长柄下端被做成花瓣状,中有圆洞,用以套装笔毛,活像一枝花蕾,独具特色。笔杆玉质莹润、坚硬,做工精细,通体磨光透亮。

其实,每一件文物背后,都有着许多不为人知的故事。这批珍贵的玉器原属清代宫廷,为何会被厦门市博物馆收藏呢?这就要从它们后来的主人林尔嘉说起。林尔嘉(1874-1951)是中国台湾的富商,他所在的林氏家族,是当时闽台地区颇有影响力的名门望族。板桥林家崛起于清代中叶,林家人为了谋生从福建漳州来到台湾板桥,历经三代人的经营,成为台湾五大家族之首。林家热心公益事业,积极建设,扶危济困,对板桥和台湾的建设都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受到清政府的多次嘉奖和赏赐。林尔嘉的父亲林维源就曾出钱、出家丁,帮助台湾巡抚刘铭传修建铁路。甲午中日战争后,林维源带领家人来到厦门,林尔嘉随父回乡,定居厦门的鼓浪屿。光绪末年,林尔嘉听说清政府计划重整海军,非常高兴,决定捐赠200万两白银用于海军建设,还亲笔写下对联“四塞河山归版籍,中原父老望旌旗”,盼望台湾早日回归祖国。林尔嘉的这一举动,受到人们的称赞。清政府不但对其加官进爵,慈禧太后还决定对他进行赏赐。她得知林尔嘉喜欢收藏玉器,于是让人挑选了一些宫中的藏玉,分批赏赐给他。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林尔嘉回到台湾,临行前他将一部分慈禧太后赏赐的玉器留在了鼓浪屿。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林尔嘉裔孙林慰祯代表家族将林尔嘉留在鼓浪屿的大量书画、玉器等藏品捐献给了厦门市政府,这批玉器从此被厦门市博物馆收藏,成为珍贵的藏品。

正如孔子所言“君子比德于玉”,前朝今世,这些玉雕珍品,都充盈着迷人的文化魅力。它们不仅让后人欣赏到乾隆时期宫廷玉器的精美绝伦,更让人了解到林尔嘉以及林氏家族对海峡两岸所做出的贡献,为他们拳拳的爱国之心而深深赞叹!

【参考文献】

[1]张斌.走近清玉[J].鉴赏家,2012(09)

[2]常素霞.河北省博物馆藏清代玉器赏析[J].文物春秋,1994(04)

第7篇:陈景润的小故事范文

傍晚的光潮给了西天的云母屏一个慈吻,在海天相接的地方,海浪拍击着海岸,隆隆的声音响彻了整个海滨,我沉醉在这静谧的时光,心灵渐渐地被这样的天色深深地酝酿了。我的身子变得柔软起来,我感到眼前朦胧的一片,似乎是一片仙境,云雾缭绕,在我的视线里忽然飞过一位仙人,她唱着一首宛转悠扬的清歌,那歌声真美,淡淡的。我起身走在沙滩上,放眼望去是一望无际的,那海上的船儿在波光艳影里闪耀,只轻轻地,那船就飘飘悠悠的消失了。我被眼前的幻景深深地感染了,忙于往前走去。

在这样美丽的海边,散步可见是一种享受,更是一种感情的升华。不用想太多的生活琐事,也不用去为繁重的学业而感到焦虑,既然身临于此处,就要放松全身,露出灿烂的笑靥,在这美丽的海滨滩上做着属于自己的梦。梦是有的,那么美,那么动人。我走在海滩的东面,太阳还没有下山,只露出半个头。我轻轻拾起一片贝壳,把那贝壳用力地扳开,里面却一无所有,我为此思绪万千,原来生命是如此的短暂。贝壳的“生命”在海里遨游了那么长时间,而贝壳里的生命却消失得无影无踪,这两者的差别,真正使我们明白生命一去不复返,要懂得珍惜。所谓珍惜不是迷茫的虚度人生,而是在漫长的人生道路上艰苦地奋斗,尝遍百苦,取其一甜。生命是那么的宝贵却又那么的微弱,在他年落英缤纷之时,生命焕发最后的英姿。黄昏的光潮渐渐的变暗了,气温骤降,我披着一件父亲的棉衣继续往东面走去。那边有微弱的光,很不寻常,走进前一看原来是理想之光。

所谓理想,就是自己所热爱的事业。成功的人不断最求理想,并未理想坚持不懈的奋斗,不管遇到任何困难,他们都绝不退缩,这一点是值得我们学习的。像数学家陈景润,他的故事想必大家都知道。陈景润出生在一个贫穷的人家里,但他并不为贫穷而放弃学习,相反的是,他非常爱学习,尤其是最喜欢数学,小时候的他数学成绩不怎么突出,直到他青年时受到了一次影响他一生的讲话,那就是沈元教授说的那句话:“自然科学的皇后是数学,自然科学的皇冠是数论,而哥德巴赫猜想就是这皇冠上的明珠。”这句话在那时激励着陈景润,他暗下决心一定要证明出这道世界难题——哥德巴赫猜想。从此他与人交往的时间少了,无论生活中的琐事他都放在一边,把所有的精力都花在了研究数学上,这为他后来做出的巨大贡献奠定了雄厚的基础。他奋斗吃苦,一天工作十二个小时以上,吃的是窝头,那种精神常人无法比拟,这才有了邓小平说的那句话:“中国要是有一千个陈景润,那可不得了了。”这句话让我们深深的体会到陈景润为理想奋斗的崇高精神。也让我们这代人明白只要坚持不懈的为理想奋斗,就能收获意想不到的果实。然而现代的社会科技变得发达了起来,人们的生活也相应的变得富足起来,升学率成为了困扰这代学生的严重问题,在屡次的的高考可以看出,失败落榜的人都露出一脸沮丧的表情走出了考场,那种神情似乎已经达到悲观的程度,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中国的教育体系就是以应试教育为根本的,分数在现在的学业竞争中取代了一切,这往往给那些偏科生造成了巨大的压力。我国的教育制度从古到今都没有多大的变化,但有一点值得肯定的,现在只有掌握了国家科学文化知识,才能在未来崭新的远景上标新立异。我们要克服种种苦难,为理想树立风帆,直至它驶向成功的彼岸。在现代化的社会中,生命与理想占主导地位,唯有珍惜才会有收获。

傍晚海滩的景色让我如痴如醉,也让我的心绪随风飘远,带着些思考在这样静谧的海滨滩上散步,微风总是淡淡的,在我的耳边呼呼作响,告诉我这源自一种对生活的热爱,也源自一种梦幻。海滨滩上的梦幻旅程,淡淡的,清幽的,酝酿了我的心……

浙江衢州衢江区横路初中初一:秦算益

第8篇:陈景润的小故事范文

2.井残雪

3.田野傅菲

4.裁缝的请求李威

5.稻草人·薄菏田渭北

6.铁门上的栀子花袁家勇

7.别出心裁写冬柳——陆龟蒙《冬柳》赏析姚晓明

8.山雀和熊格林

9.词语都是有生命力的菜九段

10.赵奢救韩叶兰

11.Acicadalearnedtofly郭玉芝

12.迷失的痛苦,会成为亲切的怀恋林紫

13.钟楼下的迷失林紫

14.爱的感动——读《感谢有你》刘伟林

15.路彭漱玉

16.和太阳赛跑艾君梅

17.挑战爸爸左越

18.斗狗张妍玲

19.我爱水泥厂杨建华

20.集体舞比赛邓宇涵

21.响沙弯之旅方涛

22.漂流夏小学生之友(高) 雪婷

23.我家的小黑狗曾婷

24.我为什么爱撒谎?

25.平平坐公交陈文润

1.暖暖的星星索——题儿童长篇散文集《暖暖的星星索》宋晓杰

2.别让孩子的快乐输在起跑线上侯文咏

3.感谢困难林清玄

4.哭泣的松香黄文军

5.午门御道的故事刘殿学

6.麻雀成了飞行冠军贺维芳

7.寂历秋江渔火稀——汤显祖《江宿》赏析姚晓明

8.三只小鸟格林

9.还有什么不会智慧起来呢菜九段

10.信息动态

11.给文章取个好题目庄大伟

12.卑微与高尚——读《补胎老人》刘伟林

13.鲜红的五星红旗赵菊香

14.太阳的歌曹灵知

15.我爱家乡的甜柚李彪齐

16.家乡的小河王若涵

17.迷人的江岭风光胡珊霞

18.难忘的中秋夜饶紫荆

19.又到中秋危悦洋

20.请为我的努力鼓掌刘雨欣

21.乌龟曹嘉昌

22.感悟落叶程宇鹏

23.良师益友王畅

1.种下一首诗就是我们的一生娜仁琪琪格

2.种一株快乐的树尤今

3.美丽的心林清玄

4.花儿你努力地开喻虹

5.小学生之友(高) 香汤不过夜王斌

6.神秘老人戏张良刘殿学

7.诗如清新山水图——王维《山居秋暝》赏析姚晓明

8.会唱歌的白骨格林

9.《库库拉的故事》(五)相遇异域飞船菜九段

10.史记人物传·之四礼贤下士的孟尝君叶兰

11.David'sDay王昌兰hHTTp://

12.DoYouKnowWhentoUseTheseNumbers?王昌兰

13.翻牌子的故事——再谈以情动人刘保法

14.那只松鼠刘保法

15.一座布满美好记忆的山——读《祖父家的山》刘伟林

16.游东山岭朱玮鸣

17.我的同学李宏昌

18.同学们都笑了齐蒙

19.难忘的"谢谢"刘忻予

20.一件小事王锦标

21.节约用水衷雅琴

22.生命的意义胡骏飞

23.猫李玥

24.狼和鹿邹琦

25.飞鞋曹恒奕

26.无意中发现了大人的"秘密"怎么办?

27.孙悟空的悲伤陈文润

1.快乐心境(外一首)金本

2.文字的森林小学生之友(高) 残雪

3.锄草的孩子聂焱如

4.,说不完的梦境丁海霞

5.沙漠行者刘殿学

6.丢丢大侠刘斌

7.女巫们的水晶镇陈琪敬

8.寻兰记周莹

9.南门立本刘殿学

10.荧光闪闪的梦邱旭涛

11.炎炎夏日有清景——高骈《山亭夏日》赏析姚晓明

12.林中小屋格林

13.库库拉的故事(四)首航宙斯星菜九段

14.不一样的家长会豆豆姐姐

15.史记人物传·之三身残志坚的孙膑叶兰

16.猴子和富猫李荷卿

17.读英语吟古诗王新

18.生活有取之不尽的写作素材孙建平

19.生命永恒的话题——创作《花儿的吻》曾维惠

20.穿在水珠上的那根线——《小水珠的故事》解读牧斯

21.让事物形象鲜活起来郭爱香

22.给猪"减肥"张涣曦

23.我的爸爸卢义

24.我的朋友陈浩李多

25.我的"麻辣"同桌曹乐行

26.当小记者陈梦茜

27.故事接龙叶澄

28.打预防针符蔓慧

29.教室里飞进小蜜蜂谢佳龙

30.小学生之友(高) 捉螃蟹邹红红

31.储钱罐变了李哲宇

32.可爱的家乡雷翔皓

33.快乐的蒲公英廖文青

34."憨豆"和"跟屁虫"李霄凌

35.20年后我的家叶少聪

36.梦游"芭比王国"李妍嫔

37.我是否老是要"听话"?

第9篇:陈景润的小故事范文

在重庆保监局的会议大厅里,陈林忧心忡忡地四下张望,寻找安信保险公司的踪迹。搜寻的结果印证了他的不安:人群中没有安信公司。

这是2009年8月保监局的例行会议,所有公司都必须派人出席。今天看不到安信公司,只意味着一个结果:安信“死了”。

在重庆,安信是最早的、也是硕果仅存的“老三家”专业保险公司之一。在今天出席会议的众多同行里,也唯有安信称得上是陈林的“前辈”。安信之死,让陈林生出许多同病相怜的伤感,他忍不住怀疑,下一个倒下的,会不会是自己?

“死讯”频传

在保险行业,“烈士”的名单几乎每周都在更新。2009年一季度,全国市场上又有43家保险公司退出了市场,耳畔不断传来同行的“死讯”,陈林的心中不免动摇。

保险业的爆发性增长,是从2001年注册资本“门槛”降低到50万元开始的。当初,这被视为放开保险市场的重要信号,包括陈林在内,不少企业和个人,或是怀着进入金融业的想象,或是凭着丰富的客户资源,踩着50万元的门槛进入了这个市场。

然而,2009年10月1日正式实施的新《保险专业机构监管规定》,却将保险公司的最低注册资本,从人民币50万元提高到200万元,而且必须全部是现金。自2001年底开业以来,陈林的公司并没有赚到钱,这个时候要他再投入150万元用于增加注册资金,他心里是一百个的不情愿。但他又下不了退出的狠心,他决定再等等,再看看。

并不是所有人都有等的耐心,不少公司也因此选择了退出。在一季度退出市场的43家公司中,24家“主动解散”的公司大多都属此列。

但安信或许死得更为惨烈。安信老板费文戈说,公司死于自己“经营不善”。

20世纪90年代末,保险公司开始在尚显混乱的中国保险市场萌芽,逐步发展成为专业保险中介的主要形式,其业务为销售保险公司的产、寿险产品,利润则来自保险公司根据保费收入支付的手续费。

然而,经过十年发展,中国的保险业依然孱弱。截至2009年上半年,全国共有2493家专业保险中介机构,其中保险公司1852家,保险经纪公司362家,保险公估公司279家。保险公司共实现保费收入153.4亿元,仅占全国总保费收入的2.56%,其手续费收入也仅为20.05亿元。公司“饿死”的状况屡见不鲜。

凶器

同为保险公司老板,陈林相信,是畸形的市场“杀死”了安信,也正要“逼死”自己。而“杀人”的“凶器”,非高额回扣莫属。

与多数保险公司相同,汽车保险是陈林公司最重头的业务,也正是回扣最为泛滥的业务。由于公司利润完全依赖销售保险获得的手续费,一切市场费用均由自己承担,因此,客户回扣或“返点”增加,就会直接挤压利润。

业务员们无数次地抱怨,客户见面就问“返多少个点”。保险知识相对专业,客户更乐于直接比较返点的高低。返点过低,客户不买账;返点太高,公司又没利润。调整这个微妙的平衡,总要像走钢丝般战战兢兢。

陈林也曾想过改变。

2002年初春,刚当上老板的陈林来到重庆某资源型国企总经理办公室门前,心中的忐忑不亚于当初第一天上班。这间办公室里坐着的人,是陈林父亲的“老关系”,更是公司开业以来最重要的潜在客户。

凭着重重关系,他拿下这单业务本不成问题。但为了说服对方降低回扣比例,他做足了功课,甚至如何切入话题,如何分析利害,都已反复演练多次。

然而,当他跨进办公室的瞬间,还未及开口,那个老总先热情地大笑起来:“哪里还用你亲自跑一趟嘛?我都给下面的招呼了,价格啊返点啊不要太纠缠,直接就给你们公司做――你总不至于敲我的竹杠吧?”

陈林顿时语塞。

这次拜访的结果是,陈林拿下了业务,但回扣还是“行价”――这样的故事后来又多次上演。

陈林也偶有成功的时候,例如,一个从小玩到大的铁哥们是另一家国企老总。冲着陈林的面子,他同意降低返点,只要求“保证优质服务,价格不掺水”。但当他把业务交给下面的经办人员时,立马传出了“某总这次买保险多花了钱,肯定吃了不少回扣”的谣言。保险行业的回扣早已臭名昭著,瓜田李下,反而给铁哥们惹了一身臊。

这些业务在账面上给陈林贡献了不菲的收入,但扣除回扣,利润就变得非常微薄。同时,为了维持客户关系,隐性成本还不可避免。国企领导众多,今天请李总吃个饭,明天请王总唱个歌,一年下来,不仅花费大量精力,到底是赚是赔,已经也说不清了。

无奈之下,陈林只好退出对国企大客户的争夺,公司的保费年收入也从2002年的近2000万元,滑落到目前的500万元左右。这是维持较高利润率的代价,因为在回扣面前,保费规模未必能体现利润。从2000万元到500万元,算上精力上的投入,实际利润的减少“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超轻量级vs超重量级

回扣泛滥,只是保险业畸形发展的表象。它压缩了公司的利润,改变了行业竞争方式,却无法解释公司普遍亏损的事实。完全不对等的竞争对手,才是保险业深陷困境的根源。

陈林的公司,是一家只有10多个员工的小公司,但他在市场上的对手,却主要是他的上家――保险公司。这些对手包括中国人保、平安保险、中国人寿……他们要么是巨型央企,要么是已上市的世界500强企业,陈林拿什么和他们竞争?

和陈林的公司相比,保险公司一个地区动辄数百人的销售团队可谓“巨无霸”,其自行开辟市场的冲劲极强。而陈林卖着保险公司的产品,拿着保险公司的手续费,还得和保险公司抢业务。记得有一次,陈林给某保险公司报单后,该公司的业务员第二天就出现在了客户身边……有了这样的经历,陈林更不敢轻信保险公司了。只要保险合同没签完,就绝不透露客户信息。

更令陈林头疼的是“飞单”。一些急于冲击保费规模的保险公司,往往会拿出更高的佣金,利诱公司的业务员绕过公司,把保单直接交到了保险公司。最严重的时候,陈林一年就查实了近十次飞单,实际数量更是无法统计。而他既不能和保险公司翻脸,也很难用解雇威慑手上有保单的业务员,自己只能哑巴吃黄连。

至于那些以往业绩出色的业务员,如今无一不是在保险公司高就,听着他们辞职时或真或假的歉意,陈林只能默默接受现实。

老客户续缴保费更是一场残酷的战争。客户与保险公司签订了合同,续费时很可能与保险公司直接接触。只要一接触,保险公司多半会千方百计地挖走客户。在客户眼中,保险公司显然比公司更具公信力,而且,也许还能给出更低的折扣。

事实上,中国的保险制度,完全移植自欧美、日本等国成熟的保险市场体系:高度分工,保险公司单纯负责保险产品开发和理赔等,销售主要通过保险人、保险公司、保险经纪公司等中介完成。

然而,由于历史和现实原因,中国的保险公司一直保持着庞大的销售团队,某大型国有保险公司一位省级负责人甚至放言:“要让全省千分之一的人成为我们的业务员!”在这一背景下,保险公司与公司两个完全不在同一量级上的对手“打架”,变得不可避免。

此外,陈林还面临着银行、邮局、汽车4S店等兼业的竞争。例如,陈林买车的那家4S店就要求,所有按揭贷款车辆必须在店里购买保险。每次去修车,看着4S店近乎“强卖”的销售模式,陈林既愤怒,又羡慕。

相比专业公司,兼业机构在渠道和成本上优势巨大,市场表现也颇为不俗。2009年上半年,全国已有保险兼业机构137067家,实现保费收入2439.61亿元,实现手续费收入117.27亿元,均远超专业保险公司。

活法

“未经改装的新车、好车,不建议客户保车辆自燃保险;出行范围大、驾驶人员多的车辆,建议肇事险保额不低于20万元人民币……”“脚勤一点,嘴甜一点。客户市内出险,业务员必须第一时间抵达现场,协助客户取证、理赔……”

这些细致得有些琐碎的要求,是陈林制作的《业务员手册》上的条款,也是他在生存压力下的妥协和坚持。他定下规矩:回扣不能过分,不与竞争对手拼回扣,打造服务上的核心竞争力――这本该是保险业的常识,如今却让他成了异类。

放弃了国企这个看似慷慨的大金主,陈林把业务重心集中到了民营企业和个人客户,原因很简单:单纯可控。

“我总不至于为了一个人的业务三天两头请他吃饭吧?何况客户也忙,只要不出事,一年内几乎没有别的成本。”陈林青睐民营企业的原因与此类似:民营企业是老板自己的,没人会关心老板是否私吞了回扣。对企业客户,陈林还经常代企业组织安全培训等活动,培训对象既可能是公司高层,也包括车队的普通驾驶员。

此外,2年以上驾龄、家庭汽车保有量在2辆及以上的客户成了公司的重点客户。这部分人对价格敏感度较低,事业、生活比较充实,事故率低,是公司最优质的客户。

尽管作出了诸多调整,陈林的公司目前依然处于微亏之中。“我做了十几年保险,的确喜欢这个行业,又有别的生意,那边盈利比较稳定,一年一两万倒也亏得起。”但他的主要精力早已不在公司上,始终看不到未来的曙光,他也说不清这种亏本的“兴趣”还能坚持多久。

在重庆众多保险公司中,也不乏几个盈利的特例。润通保险公司,则是其中的佼佼者。但说起润通,业内人士往往撇撇嘴:“他们后台硬嘛。”润通公司最大的股东是重庆交运集团,这使得他们在公交客运保险领域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

润通总经理许锦国坦诚,有股东背景的保费收入占了公司收入的绝大部分。尽管她一再强调,公司在积极的介入完全竞争的市场,但没有大股东支持,润通并不比其他公司拥有更多筹码。强大的股东背景,是重庆乃至全国少数盈利的公司的主要共性。

早产儿?误产儿?

在一些人眼中,中国的保险业是一个先天不足的早产儿:没有与之配套的市场分工,与保险公司间的激烈竞争极大地伤害了这个年轻的行业。而随着更适应此模式的外资保险公司不断涌入中国市场,保险行业的“冰封期”有望逐步终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