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丝网印刷方法范文

丝网印刷方法精选(九篇)

丝网印刷方法

第1篇:丝网印刷方法范文

关键词:丝网;平面设计;艺术感

中图分类号:TS871.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29-0130-02

一、丝网印刷的起源

丝网印刷最早起源于中国,距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了。早在中国古代的秦汉时期就出现了夹缬印花方法。到东汉时期夹缬蜡染方法已经普遍流行,而且印制产品的水平也有提高。至隋代大业年间,人们开始用绷有绢网的框子进行印花,使夹缬印花工艺发展为丝网印花。据史书记载,唐朝时宫廷里穿着的精美服饰就有用这种方法印制的。到了宋代丝网印刷又有了发展,并改进了原来使用的油性涂料,开始在染料里加入淀粉类的胶粉,使其成为浆料进行丝网印刷,使丝网印刷产品的色彩更加绚丽。唐代丝网印刷技术传到日本,宋代又传入欧洲。几千年来,丝网印刷技术不断发展完善,如今已成为人类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这都是中国早期伟大发明为我们留下的财富,同时我们也要转变观念,力求将我国现代丝网印刷与现代平面设计尽早同国际接轨。

二、丝网印刷技术的程序

丝网印刷属于孔版的一种,丝网印刷最大的优点就是适应性极强,除了水和空气以外,对材料和形状基本没有要求,任何材料都可充当承印物。丝网印刷通俗的讲就是一个漏板印刷,所有的颜色都是从上面镂空的图形漏下去到承印物上的,所以在很久以前叫漏板印刷,而不叫丝网印刷。换句话说就是利用油墨渗透过印版来进行印刷的一种技术。

三、丝网印刷的工具和材料

丝网印刷基本的设备:网框,感光机,烘干箱,刮墨刀,手工丝印台,高压水枪,晾画架等。下面就丝网印刷过程中所需要的工具和材料进行介绍,使大家对于丝网印刷有比较全面的认识。

1.胶片。胶片是用来感光的材料,而胶片上的图形便是设计者在电脑软件里制作好的完整图形,将这些图形按颜色一一分版,然后每个颜色的图形分一个版,并打印黑白稿来进行感光,所有要印刷的图形都要根据自己对图形需要的完整程度来用黑色进行填充,填充越完整,感光后所呈现出来的图形就越完整。所以打印出完整的覆盖率高的胶片很重要,如果图形部分的油墨不够,会影响感光的效果,使图形不完整。

2.网框。丝网印刷作品与网框的质量也有一定的关系,如果网框质量不好,用两三次可能就松了,网框是扩展和固定丝网的一种支架,与丝网一起构成网版,是印版的版基。为保证丝网印刷的质量,对网框的性能要求极高,网框要很紧,当然也不能超过丝网的承受力,网框松了容易脱落;丝网绷得越紧,储存的动力就越大。为了防止网框变形,尽量选择金属网框,这样可以避免网框受潮而变形,也可以避免降低印刷质量。

3.网距。丝网印版与承印物之间留的间隙即网距,网距在一定程度上影响误差,网距越大,丝网被拉伸得越长,张力越大,印迹的误差也就越大,若单从印刷精度考虑,网距越小越好。但网距过小又会降低丝网的回弹力,影响图像的清晰度,为了得到高质量的清晰的图像,通常手工印刷的时候,都会在网框上面垫一个小东西,让网框与承印物之间有一定的距离。

4.网目。丝网是通过网目来控制清晰度的,印刷时,油墨是通过丝网与丝网之间构成的均匀网孔漏印到承印物上面的,网孔越多,图像越精美细腻。丝网的网目与照片的像素是一个概念,像素越高,图片就越清晰,但是在丝网中,网目越高,对我们的要求就越高,因为网目越高,那么网目就越小越密集,印得就越清晰,但是也越容易堵版,印刷也越有难度,印刷时滴墨就会越困难,所以我们上丝网课一般用200~250目就可以,并且250目的网也是最实用的,如果想印一些特别精细的东西,就需要300目,丝网的最高目数就是350目,也就达到了最清晰的状态。

5.绷网。绷网过程中,绷网张力要适当,丝网绷得太紧,丝网就会失去弹性,甚至导致丝网变形,从而在印刷过程中影响要印的图像;丝网绷得太松,张力不足,丝网松软,印刷时会产生卷网,回弹力差。网框和丝网容易受到温度、湿度等因素的影响而变形,所以绷好的网最好在一天后使用。

6.感光胶。感光胶是在网框洗净且烘干后,在网框上匀速刷的,刷好以后在35°~40°的烘干机烘干,然后便可以感光,但是感光胶不能见自然光、日光灯,在感光房里面要用黄色的漫射光,否则,感光胶就会失去作用。

7.感光台。在感光过程中,多少会损失一些东西,可以根据你对图形的要求,如果想要图形保留得越完整,感光时间就要越短,但是图形也相对来说生硬一些,如果想要图形更自然,更能体现手工丝网的特性,感光时间就可以稍微长一点。过度曝光会使感光胶胶膜产生硬化,图形部分缺失不完整,网框不易冲洗,需要重新制版。

8.刮板。刮板是印刷中刮颜料的工具,如果想让油墨顺利通过网目,就要给它施加适当的力量,但是力量太大又不均匀的话,会使承印物上面图形的颜色深浅不一,力量太小的话,颜料又会不饱满,使图形看上去轻飘飘的,没有重量感。

9.烘干机。烘干机是用来烘网框的,网框买回来的时候要洗净烘干,刷完感光胶以后也要烘干才能感光。在丝网印刷中,要求网版烘干的温度不宜过高,一般为40°~50°,烘干时间为40~60分钟。保证丝网在烘干时不变形,不收缩,始终保持其热稳定性。

10.手工丝印台。手工丝印台是丝网印刷的最主要工具之一,在所有的丝网印刷过程中,丝印台使用得最多,在丝印台上要把网框放上,还要用刮板刮颜料到承印物上面。

11.颜料。颜料是手工丝网印刷中必不可少的材料,颜料又有很多种,常用的颜料是水彩,透叠性好,但是也很贵,学生上课通常都用水粉或丙烯来代替,但是水粉和丙烯最大的缺点是不通透,而且干得很快,容易堵版。

12.承印物。丝网印刷承印物非常广泛,基本上除了水和空气意外,所有的东西都可以被用来印刷,承印物的关键在于无论设计作品多么精彩,只有在油墨被印到承印物的时候,才能真正体现出设计的创造性。

四、丝网制作时的意外所造成的艺术感

在现在的很多设计大赛中,主办方也开始不收电子稿,而是要收原稿,所以很多人都在用丝网来做,因为丝网的塑造能力要比胶板灵活得多。我想主办方要求收原稿,大概也是因为大家在丝网制作时出现的意外所带来的不同的艺术感吧!在丝网制作过程中,最终出来的成品和最初的原图可能不尽相同,因为在手工印刷过程中太容易出现意外了,比如在刮板刮颜料的时候,可能力度不一样,出来的颜色就深浅不一,反而给了创作者不同的视觉感受而得以保留;或者在感光的过程中,图形元素保留得不够完整,打破了印刷作品原有的规整和局限,让最终作品看起来更有艺术感;又或者在印刷到不同承印物上时,由于承印物凹凸不平,导致印上去的颜色有一些偏差,或是对版过程中有一点点不准,这些都可能让最终呈现出来的作品增加艺术感,毕竟世上没有相同的两片叶子,当然,同一张原图,通过丝网的印刷,也不可能有两张一模一样的作品。在印刷中,可变性很大,通过这些小意外也往往主宰着创作者作品的方向,因为这些意外或许带给我们的艺术感更强烈,更容易发出创作者内心的声音。

五、小结

丝网印刷最早起源于中国,历史悠久,且伴随着绘画一直延续至今。丝网印刷程序也繁多,但是对材料基本没什么限制,除了水和空气以外,任何材料、任何形状的承印物都可印刷,并且不受印刷面积大小的限制,最大的优点就是适应性极强。在学校,基本都是学习手工丝网印刷,通过手工丝网印刷,我们可以了解印刷原理,掌握印刷流程,亲身感受印刷操作。同时,丝网印刷的优势也非常明显,不仅不受材料限制,而且在印刷过程中出现的意外往往还会带给我们意想不到的惊喜,这也是丝网印刷近年来越来越受欢迎的一个重要原因。丝网分两个方向,一种是纯商业的路线,这种路线当然也不能用手工,都是用机器自动印刷,商业路线跟胶板印刷印刷一样还是要出菲林,通过电子分色来出菲林,然后进行颜色叠印。另一种就是艺术品,最常见的就是丝网版画,丝网版画就是要用纯手工艺,那么对于颜色的要求,很多时候都是个人审美的体现,比如我们在学校上丝网课,做的就是偏向于个人化的东西,因为学校不提供大型的机器来印,所以就纯粹靠个人的手工来做,当然,我们学校更注重手工,这样使我们对丝网艺术的特点把握得更快一些,对我们做设计也是相当有帮助的。

在印刷中,同一张原图,通过丝网的印刷,得到的是给人不同感受的作品,或是像胶版印刷一样数字化的机械化的东西,又或是与众不同的,充满艺术感的艺术作品,这都取决于创作者的取舍。在印刷中,作品的可变性很大,一些小意外往往主宰着创作者作品的方向,因为这些意外或许带给我们的艺术感更强的东西,更容易发出创作者内心的声音。由于不存在的东西渴望存在,它们不时会创造出比存在本身更强烈的存在感。所以也借此论文抛砖引玉,希望能让更多的人关注丝网印刷,让更多的制作者重视丝网制作时的意外带来的艺术感。

参考文献:

[1]郭婧儒.丝网印刷在艺术设计应用中的优势[D].河北师范大学,2013,(3):10-11,5.

第2篇:丝网印刷方法范文

Zhai Wenwen

(Shaanxi Polytechnic Institute,Xianyang 712000,China)

摘要: 本文从丝网印刷的发展脉络入手,在与其他印刷方式的比较中,对其涵义、内容题材、造型、表现形式及工艺技术的应用等进行条理化分析。旨在对丝网印刷的艺术表现进行探究。通过论述,进一步加强丝网技术无论是在艺术实践中还是在社会生活中的应用,增强丝网印刷的艺术表现的价值,使古老的丝网印刷技术散发出新的生机,为我国国民经济和文化的发展,提供有益的参考并发挥积极的作用。

Abstract: Starting from the development context of screen printing, this article analyzed the application of its meaning, content, theme, style, forms and the technology by comparing with other printing methods, aiming at studying the artistic expression of screen printing. Through discussion, it further enhanced the application of screen technology in art practice or the social life, and enhanced the its value of artistic expression, to make the old screen-printing technology disseminate new life, provide useful reference for our national economy and cultural development and play an active role.

关键词: 丝网印刷 生命力 应用 传承

Key words: screen printing; vitality; applications; heritage

中图分类号:TS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1)21-0311-02

0引言

丝网印刷是一门既古老而又年轻的工艺技术,起源于中国,发展于西方,其作为一种艺术表现形式,充分体现了艺术、生活相互交织与和谐共处的理念。

丝网印刷即用丝网作基材,借助阴、阳型版的一种孔版印刷技术。日常生活中的印染面料、背包图案、壁纸、T恤图形设计及各种产品上面的标志等等,大多都是通过丝网印刷得以最终体现。

1丝网印刷的旺盛生命力

丝网印刷在现代生活中应用是非常广泛的。人们不禁要问,为什么1700多年前的技术在今天依然具有如此旺盛的生命力?

从直接的角度看,视觉是最主要的感受、拥有、享受生活的方式;从间接的角度看,则是唯一的感受、拥有、享受生活的方式。人类对视觉文化需求的最深层的原因,主要是由视觉感受在人类生活中的基础地位和重要作用所决定的。

具体地说丝网印刷主要应用在下述几方面:①纸类印刷:美术印刷――广告、画刊、日历、灯笼纸等。②建材印刷――墙纸,壁纸、塑料印刷。③木制品印刷:工艺品――漆器、木制工艺品、玩具。④金属制品印刷金属筒、金属器皿、金属制品。⑤玻璃、陶瓷制品印刷。

2丝网印刷在文化艺术领域的广泛应用

2.1 丝网印刷在企业文化领域中的应用由于时代与科学技术的进步,人们思想得以解放,社会大众审美意识的提高,加上丝网印刷技术的广泛运用与传播,60年代摇滚乐和嬉皮运动的兴起,使T恤衫成了当时最流行的服饰。在这个时期,T恤衫又多了一个属性:就是胸前印制许多标语与图形,表达人们的心声与姿态。有些精明的商人发现了它的广告与明星效应,因此很多厂商开始大量生产T恤衫时纷纷在胸前印上一些宣传标语与图形。所以,60年代T恤上文字和图形,大都跟音乐有关系。

在当代T恤DIY个性表达的快速传递由于丝网印刷有其他印刷方式无法比拟的优点,如其速度快,形式多,个性化,互动性强等。这也为各种文化潮流的传播带来了新的延伸。

新技术(电脑与数码技术)的提高,新材料的出现,新工艺的探索,使得丝网印刷的成本降低,制作简易,方便快捷,不再是那么的繁复,丝网的体恤DIY制作可以被常人所掌握。受众可根据自己的喜好,通过丝网印刷制作个性化的T恤,这样减少和避免了工业时代大机器生产带来的无数次尴尬的“撞衫”。

2.2 丝网印刷在家居软装饰中的应用丝网印刷在家居软装饰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其中波普风格的家居环境就是其中最典型的一例。家中波普风是大胆热情女性的最爱,其前卫的设计往往并不复杂,有时候也许简单得出人意料。

波普艺术的表现方式瓦解了现代主义的紧张感和严肃感,为享乐主义敞开了后门。因此,各种奇怪的、特殊的产品造型、表面装饰、图案设计都使得新时代的人们大吃一惊、眼前一亮。

但是对于任何一种风格来说,它的回潮不是全部照搬以往的内容与形式。波普风格的再次流行,是顺应这个时期家居文化的需要,不再拘泥于形式上的内容,而是把实用的元素揉和了进来。

2.2.1 在家具装饰中的应用与以前的波普家具相比,现代家具在设计上收敛了很多,毕竟真正能打入市场的都是那些将艺术与实用相结合的设计。波普家具的设计大都带有一种玩世不恭的气息,以高度娱乐、戏谑、玩笑的艺术表现手法,与传统的家具设计相比有完全不同的效果,它打破了功能主义设计观念的束缚,强调物品的装饰性,利用丝网印刷的艺术表现形式,大胆使用鲜艳颜色,展现出与功能主义完全不同的设计新观念,特别受到一些开放青年们的喜爱。要使家居环境更具波普风格,不仅可以在家具上下功夫,还可以在装饰品上做文章。波普风格装饰品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利用丝网印刷快捷方便的特性,在最短的时间内将居住空间改头换面,达到标新立异的视觉效果。

2.2.2 在玻璃装饰中的应用玻璃具有平整透明,能遮挡风雨,容易擦洗等优点而广泛应用。近年来,为了满足人们的生活和审美需要,在玻璃上美化的艺术表现形式和手法也越来越多的采用丝网印刷,曲尽其妙、巧夺天工,它可以很好地将玻璃的实用性与艺术性结合。在一起,为人室内环境创造色泽斑斓装饰效果。因此,不仅在门窗、水杯、茶几、电视柜等物品广泛应用,还在墙体、墙面装饰中大量应用。

2.2.3 个性陶瓷制品,打造清爽家居现代陶瓷与生活、时尚的紧密关系被人们越发重视,它结合丝网印刷的艺术表现形式和手法进步,使陶瓷变得更加美观和时尚,已经超越了最初的卫生概念,使得消费者有了更多的选择余地。如:通过丝网印刷印制各色图案的卫浴产品、时尚典雅的陶瓷器皿等……哪怕只是几朵小花的点缀都会让稍显冷清的空间充满温情。

陶瓷器皿的表面装饰也已由传统的手绘和喷彩改为方便快捷,实用为上的丝网印刷与贴花纸转印。

丝网印刷的印花技术使得家居环境更加美观,此外丝网印刷艺术在壁纸印制中充分运用。可以说丝网印刷可以融入到家居生活的每一个角落,丝网印刷在家居软环境的艺术表现方面有着巨大的市场发展潜力。

2.2.4现代印染技术与传统文化的传承传统图案是人类感知自然世界中的各种物象,并形成各种图形。丝网印刷的图形具有其特定表达的含义,如生命之树纹样主要以树为蓝本,或单独表现,或与动物、人物相结合,装饰感很强,在全世界不同地域,不同宗教、不同的文化圈有着不同意义。

①复古思潮的影响。借用中国传统装饰图案“借古喻今”。以现代服装面料、现代金属材料、现代日用器物造型作基础表现介质,附加以完整的传统装饰图案或重新构成的传统装饰图案,或淋漓尽致的、或“断章取义”的从不同角度去体现,远古文明与现代文明的和谐统一,古典式的中国人文思想与现代个性化思潮的相互交融,现代科学技术的产物(材料介质)与民族个性潜移默化。②在个性化思潮中的渗透。中华文明经历了上下五千年,形成了深厚的文化积淀。任何形式的中国现代文化理念与艺术表现语言都不能脱离其轨道,丝网印刷也是如此。上世纪九十年代兴起的T恤文化还是现在的涂鸦等,其表现语言在很大程度上借鉴传统书法的飘逸洒脱、绘画的泼墨豪情、诗词歌赋的节奏韵律等个性张扬的一面,最终得以通过丝网印刷技术在不同介质上体现出来。如火如荼的旅游产业更能体现个性化思潮,其中的旅游产品呈现在人们眼前的是地域风情,民族文化。等等这些都在打造“民族的即是世界的”这一更大的个性化思潮。

3结论

丝网印刷是一门既古老而又年轻的工艺技术。说其古老可以追溯到我国秦代,说其年轻,是由于其设备简单、技术易于掌握、操作方便,制版简易、成本低廉,印刷方式适应性强、快捷灵活多样,印刷色彩鲜艳、颜色饱和厚重,艺术效果强等特点,在历史的发展进程中紧密与变革中的社会思潮、科学技术的进步、艺术创作、生活生产等相互交织,共生存,共发展。因而有着旺盛的生命力。

然而在我国,丝网印刷一直未得到应有的重视,发展缓慢。即使作为艺术形式的丝网版画也直到上个世纪80年代初,随着改革开放的进程,丝网印刷技术才进入到美术院校。因而无论是在丝网印刷艺术表现上的研究,还是在丝网印刷与科学技术结合的探讨与尝试上都缺乏全面系统的研究、探索和挖掘。

丝网印刷的进步是随着社会思潮运动的发展与科学技术的进步而前行,它们是相辅相成的,相互制约相互促进,彼此不可或缺。因此,如果要想构建完整的丝网印刷理论体系。对于社会思潮运动、科学技术、艺术与美学、艺术与设计、材料学等方面的研究是必不可少的。但出于时间及资料有限等原因,本文还存在许多不足。同时,这些不足也是进一步研究工作的重点:

参考文献:

[1]贾静茹.实用丝网印刷技术[M].化学工业出版社,2007,(10).

[2]朱立德.论丝网印刷的现展途径[J].企业家天地,2007,(4).

[3]胡昌盛.中国丝网印刷的表现形式研究[J].企业技术开发,2009,(2).

第3篇:丝网印刷方法范文

版画是印刷术发展过程中的一个副产物。印刷是纯粹的复制技术,在历史上,版画摆脱了复制功能才被承认为独立的版画艺术。丝网印刷作为一种印刷方式,历史非常悠久,但作为一种艺术形式却很短。丝网版画20世纪初始于美国,经过许多画家的实践探索,二次世界大战后又进入欧洲,逐渐为公众所接受,并得以跻身于版画艺术之列,与木版、铜版、石版并称为四大版种。中国的丝网版画起步于上个世纪70年代末,它嫁接西方的创作版画,于本土传统和现实生活的土壤中成长起来。在几代艺术家的共同努力下,丝网版画体系逐渐完善、丝网版画队伍日益成长和壮大。作为只有二三十年历史的版种已逐渐被大众喜爱,且被众多的艺术家认为是富有创新和充满生机的艺术表现形式。随着人们生活水平和文化素质的逐渐提高,丝网版画艺术品将以它独特的优势逐渐成为繁荣大众文化的重要形式之一。但是与其他版画种类相比,丝网版画无论是在教学上还是在创作上,都处于相对落后的位置。正如齐凤阁所说,我国的丝网版画正处在发展进程中的“平原阶段”。

丝印版画和传统的版种相比有着明显的区别,需要创作者在把握传统版画造型的基础上,加入新的表现语言和创作元素,给作品注入新的生命力。它的科技含量是其他版种无法比拟的,它以广泛性、包容性、灵变性实现了其他版种无法实现的构想,极大地开拓了版画新的视觉范围和表达语言。要使丝网版画艺术出现新的辉煌不仅需要在创作过程中能推陈出新,丝印版画也需要能结合当今科学技术大胆创新。

2、丝网印刷与丝印版画

原始人在岩石上拓印的图形和斐尼基岛上的土著利用植物叶茎漏印图形的方式被认为是网印技术的最古老的形式。然而几千年来这种印刷形式一直停留在利用镂空图形漏印的原始阶段。一直到日本人发明了利用发丝等纤维物质解决图形分割的搭桥技术,才使得孔版技术的表现力得到了划时代的进展。较其他印刷相比,丝网印刷适应较大幅面的图形印刷,不受承印物大小的限制;印刷油墨较厚,色彩鲜艳、覆盖力较强;可在柔软、曲折、粗糙、易碎和各种成型物上印刷。在过去的一个世纪里,丝网印刷从手工操作发展到成熟的工业化程度,其应用领域也十分广泛,例如大型广告、陶瓷图案、电子线路板、光盘印刷,防伪印刷等等。随着大工业的飞速发展,各种印刷机械的产生,丝网印的低成本高效率以及宽泛的材料使用和制版方式,使其成为一种版画家族中最具活力、最为丰富、适用范围最为广泛,也最有市场的艺术形式,而这一切都不能不归功于科学技术的发展与进步。

丝网印刷术与丝网版画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前者指的是技术,后者指的是艺术。技术与艺术相比较,技术的目的性应用性更强,艺术的目的就是其本身,是反映着创作者的一种精神指向,是创作者对艺术的理解和对生活的感受。丝网印刷从开始的绷网、刮胶到感光制版、印刷,是一个技术性很强的过程。丝网版画要求创作者既要熟练掌握印制技术,更需要探讨艺术创造规律与技术的融合,充分体现丝网版画语言的特殊性。丝网版画的制版印刷过程,也就是艺术再创造的过程,因此丝网印刷只有在版画艺术创作中才能拓展它技术的空间。反之丝网印刷材料和设备的发展,有助于提高艺术家对多种技法和材料的驾驭拓展能力。从而形成更多更丰富的创作风格,太大的推动我国丝印版画的发展。

3,当代科技对丝网版画的推动

丝印版画是现代工业的产物。近几年日新月异的网印技术和器材,不但为丝网版画专业人员带来了新的创作契机,更吸引了其他门类艺术家的关注和参与,为丝网版画提供了更大的发展可能和实验研究空间。作为是绘画领域里重要的画种之一,丝网版画是以版材作为媒介物制作出来绘画作品,它是美术与印刷术相结合的产物。目前,高品质水性油墨的引入使丝网版画摆托了以往油性油墨气味大、清洗不变、有害健康的诸多问题;计算机技术已经广泛应用于印刷各环节;现代感光材料的应用使制版技术实现了一次飞跃,让艺术家们可以制作出更精美的作品。总之,丝网版画的发展不仅需要创作者们的灵感,更需要优质的材料与先进的制版印刷的技术和机器设备。

3,1造纸术

丝印版画中用到的承印物基本都是纸材,纸材品质的高低直接影响了作品的艺术水平,好的纸材能够提升作品的品味和质量,性能优良的纸张,能完整地完成油墨转移,使图文清晰、饱满地再现于纸张上,从而获得令人满意的复制效果。纸张的平滑度、吸墨性、表面强度、含水率、酸碱度、白度和不透明度等特性指标都会对印刷品的性能产生一定影响。例如,纸张平滑度:它决定了在压印瞬间,纸张表面与着墨的印版或橡皮布表面接触的程度,是影响油墨转移是否全面,图文是否清晰的重要因素。纸张的油墨吸收性能是影响印刷品质量的重要的印刷适性指标。纸张的白度越高,其表面越能使油墨色彩的特性准确表现出来。白色纸张可真实、客观地反映出印刷品彩色画面的全部色彩,提高文字墨迹的反差,使复制品色彩鲜艳、层次丰富、反差鲜明。而表而强度差的纸张,当印刷过程中油墨施于纸及纸板表面的外向强力大于纸及纸板的内聚力时,则会出现起毛、掉粉、起鼓等现象。丝网版画创作者可以根据自己的创作意图和画面要求选择各种的性能纸张,或利用纸张性能进行个性化的刨作制作。

3,2纳米技术

纳米(nm)如同厘米、分米和米一样,是度量长度的单位,一纳米等于十亿分之一米。纳米科技就是一门以0.1至100纳米这样的尺度为研究对象的前沿科学,它的最终目标是直接以原子或分子来构造具有特定功能的产品。

自从1994年美国的马萨诸赛州XMX公司成功申请了用于制造油墨用的纳米级均匀微粒原料的专利后,纳米技术在油墨领域掀起波澜。将纳米颗粒添加进油墨中去,或者将制造油墨的原材料(如树脂、颜料、填料等)制成纳米级大小,这样就生产出来了纳米油墨。在丝网版画中用到的油墨一般都需要较高的品质,纳米油墨无论是在附着力还是色彩饱和度都大大的优干传统油墨。用于丝网版画的传统油墨颜料颗粒大,与纸的表面附着力差,容易使纸产生褶皱和断裂。许多普通油墨在制造过程中都需要添加表面活性剂来降低连接料的表面张力,使得整个体系的亲和性增加。而纳米颗粒本身就具有很好的表面润湿性,它们吸附在油暴中颜料颗粒的表面,使得油墨的亲油以及润湿性提高,并让油墨的固、液结构达到稳定,所以,添加了纳米颗粒的油墨都能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其印刷适性。纳米Ti02是永久性的紫外线吸收剂,将它加入到树脂油墨中,紫外线的透过率显著降低。这种油墨用在丝网版画中可以保护画质,防止面质老化。另外,纳米Ti02的光学效应随粮径而变化,尤其是金红石型Ti02具有随角异色效应,即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可以看到不同的颜色。如果将它与闪光铝粉或云母珠光颜料并用时可产生多色效应,使丝网版画画面色彩斑斓。纳米Si02比表面积大,表面上带有一些不同键合状态的羟基,这些羟基可使邻近的Si02颗粒间相互作用而形成氢键。在剪切力下氢键被破坏,粘度下降,剪切力消除,氢键又重新形 成,这样就使其具有良好的触变性能,应用在油墨中大大改善油墨的流变性及悬浮稳定性等。另外,有的纳米颗粒(如含“-N=N-”基团的纳米颗粒)具有发光基团,可以自己发光,经几分钟光照就可以在黑暗中发光12小时以上,无毒、无害、稳定、耐候,可以用于防伪油墨。将纳米技术和防伪技术相结合研制开发的纳米防伪印刷油墨不仅具有良好的印刷效果,而且可使防伪效果和防伪性能进一步改善。艺术家们可以利用它来进行创作或设计签名,已达到防伪的目的。在艺术创作中,纳米化油墨能够更好地表达出创作者预计要印的各种颜色和特殊效果以及丰富的层次,为丝网版画艺术家创造了一个下净、便利、舒适、安全的创作环境。

另外,纳米技术在造纸术中也有突出的作用。例如,木材加工到纳米级后,木材的内部结构被破坏,纤维素、半纤维素和木素等组分可以用机械方法进行分离,大大提高制浆率。同时,也降低了造纸工业由于化学分离所造成的环境污染和能源浪费;纳米Si02的加入可以改善纸浆的流变性能;钛白是最好的白色颜料,造纸时纳米Ti02可以作为优良的增白剂来应用;纳米CaC03是一种良好的填料,用它代替木桨和其它填料,可改善纸张的光泽度、致密度等;而纳米硅溶胶可以增强纸张的抗拉伸、耐摩擦等力学性能。目前,一种新型纳米防水纸研制成功,它通过在普通纸表面制备纳米结构层,使普通纸除保持纸张原有的书写、复印功能外,还具有超级疏水性和防潮性能。这种纸张应用到丝网版画中,将的到一幅防水防潮的版画作品,有利于它的保存。

总之,在纳米技术突飞猛进的今天,它必将为丝网版画开辟一片新的天地。

3,3制版技术

现代丝网版画一般使用的是光化学制版。光化学制版形成的版膜适应不同种类油墨的性能要求;具有相当的耐印力,能承受刮墨版的相当次数的刮压;与丝网的结合能力好,印刷时不产生脱膜故障;易剥离,利于丝网版材的再生使用。早期用重铬酸镶和明胶或聚乙烯醇混合制感光版,造成严重环境污染,影响人的身体健康,被勒令停止使用,探索不得不停止,制约了丝网版画的进一步发展。后来,无污染重氮感光胶的研制成功,使得丝网版画在中国的“生命”得以延续。与传统的手工雕制版相比,丝网感光制版大大提高了制版效率,降低了出错风险、制版周期和制版成本,使丝网版画迈向了现代化科学技术的新领域。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前行,目前已经出现了许多新型的制版技术:(1)计算机直接制版技术(cTP):它可以分为喷墨CTP和激光曝光CTP。①喷墨CTP通过喷射不透明油墨到涂好感光板的网版上,用“墨点”代替胶片上的网点部分,然后用紫外光进行晒版,显影后“墨点”覆盖的感光胶因未见光不发生固化,从而可以被冲掉,露出网孔。喷墨CTP的优点是可以对网版全面曝光而不必担心图像损失细节,但关键问题是油墨必须有足够的密度以阻挡全面曝光时的紫外光。②激光曝光CTP:将数字信号发送到激光控制系统,过计算机控制激光曝光器在网版上成像,见光部分交联硬化,然后显影,制成丝网版。这种系统相当于把网版当作胶片,用激光产生的光束直接进行曝光。与喷墨类CTP相比,该系统用激光代替油墨,不需要后面的晒版步骤。(2)激光烧蚀网印直接制版:先在金属丝上涂好丝网感光胶并使之干燥,再在网版上覆盖一个金属图像罩,用二氧化碳或氩激光烧穿感光层,从而让丝网版上的图文网孔通透。(3)模板直接成像制版:在网版涂上一种化学涂层,用计算机在已喷涂好化学涂层的模版上根据原稿图像扫描,之后用水冲掉化学涂层即可成像。

这几种制版方法都将作为以后的发展方向,将计算机制版技术应用于丝网版画,能够有效提高作品的美感和精细度,为丝网版画带来新的发展动力。

3,4数码技术

制作一幅丝网版画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包括主题的确定、材料收集、图像处理、黑稿输出的前期工作以及感光成像、套色印刷等一系列后期制作工作,而现代数码技术几乎贯穿整个前期过程。目前,大幅面数码印刷技术得到了显著的发展。该技术所具有的快捷有效的编排、高品质的成像技术、色彩的一致性和更短周期等优势,已转化成了相对于传统印刷更高的效率和利润。计算机图像处理的功能不仅在美术设计领域举足轻重,而且在纯绘画领域也大显身手。目前,结合数码技术的技法,已应用在版画的诸版种里。在丝网版画的创作中,前期的图像处理阶段可以采用电脑有的放矢的进行。数字图片最大的优势是人们能够通过计算机用图像处理软件对图片进行编辑,编辑的手段多样而全面,省时省力而且节省了空间,这是传统的暗房处理所望尘莫及的。它既可以模拟传统暗房中所有的特殊加工技巧又拥有许多自己独有的手段,例如,可以轻松而准确的调节色相,亮度。饱和度等,还可以通过滤镜功能得到一些特殊的效果。对于另外,如前所述,随着电脑数字处理技术的不断成熟,网版印刷制版技术发生了一场重大的技术革命,这便是计算机直按制版法――CTP。这种制版方法制作的模版,不变形、对位准,印刷精度高,是今后发展的方向。数码技术带给丝网版画技术方面的优势的同时,也改变着丝网版画艺术创作的方方面面。

4、结论与展望

第4篇:丝网印刷方法范文

关键词:现代印刷术;版画艺术;影响;启示

所有技术的发展过程,都能够体现出它的延续性以及继承,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先进的、新颖的工艺技术都可以基于落后的、陈旧的工艺技术,不断发展。

一 现代印刷术的发展

我国现代印刷技术的发展过程中,有过照相铜版印刷以及铅字印刷的印刷术,它属于凸版印刷术;用照相凹版以及雕刻凹版印刷的印刷术,它属于凹版印刷术;用石版、间接印刷、照相平板进行的平版印刷技术;以及借助于照相制版技术来进行镂印的印刷术,它属于孔板的印刷术。和以上提到的这些印刷技术相对应的是版画的不同种类,不同的印刷技术使得版画艺术进行创作的空间大大延伸,也给版画艺术工作人员带来了更多的使用手段。印刷属于机械复制类型的技术,而艺术需要表现出人们心灵的感受活动,通过版画艺术良好地结合了这两者之间的关系。现代印刷技术开始在电子自动化方面大力应用,这同传统的使用手工操作进行的印刷技术不同,但现代印刷技术在印刷、间接性、复数性,以及制版这些方面的基本特征同版画的相同。为此,可以说,现代印刷技术在不断的发展过程中,版画艺术也出现了很多新颖的研究主题。现代的时代不断发展,在进行版画方面的艺术创作时,不管是表现技法,还是表现精神,都会受到技术观念以及科学观念方面的深深影响。新颖的科学技术衍生出新颖的印刷手段,为此,版画艺术画家需要不断融合新颖的印刷技术,使之能够成为新颖的版画语言,借助于现代化的材料发展以及技术发展,缩短版画艺术同现代印刷技术之间的距离。

二 印刷术在质材上对版画的影响

版画质材性很强,不同的版画种类都对应着不同的技术手段以及质材要求,同时使用不一样的质材使用,就会产生不一样的版画画面效果,质材的每一次创造革新,也能给版画画面带来新颖的视觉艺术享受。现在的印刷材料一天一天变的广泛,凸版画使用的材料也有了多样化的发展,例如,麻胶版、实物版、塑料版以及剪切版等等这些材料让版画的风格变的异彩纷呈,同时也能够融合别的印刷方式。例如,美国的版画艺术大师休波顿借助于一种很薄很柔软的橡胶模板来当成凸版画的版材,然后把照相复制完成的图像移转到印版的表面,最后进行雕刻。通过这种方法,成功地对照相蚀刻的凸版技术进行了改造,能够给人们带来当代的视觉感受。现代印刷方式不单单给凸版画带来材料技术方面的革新,表现出来的图式也能够给凸版画的工作人员带去启示。版画工作人员深入研究凸版画的语言,会有现代电子电分印刷的因素影响,例如,在王华祥的《绿色背景》版画中,人们采用了近距离写实的方法,表现出客观形象的效果,让彩色版画朝着写实、具象方面发展,王华祥创作的肖像类版画十分相似于现代的彩色印刷品,现代高清晰度的印刷成果给其带来启示,让抽象性的技术语言成功地表达出近距离来。《平原上的舞蹈》这幅彩色木刻由张敏杰创作而出,他借助于现代的新颖印刷形式以及动画摄影技术,连续递进人物的动作,传达给别人生命的动力。以上所说的版画家成功地运用了现代印刷成果,站在社会学的立场上理解现代印刷技术的意义。为此,我们也需要靠这些印刷原理以及现代印刷技术成果,匹配起自身观念精神和版画视觉语言。

三 印刷术给丝网版画带来的启示

丝网版画同现代印刷术的联系最为紧密,丝网版画比其他的版画类型更加全面地吸收了现代印刷术精华。现代工业丝网印刷术的广泛应用,让丝网版画得到很大发展。古代的漏孔版应用具备了简单粗糙的图案,随着丝网印刷术不断发展,现代的丝网版画慢慢符合了现代人们在艺术审美上的要求,成为设计艺术以及造型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在60年代盛行的波普艺术里,丝网版画得到了空前的发展,景观艺术大师安迪尔的带领,现代版画慢慢被人们广泛接受。安迪尔一些作品就是进行物象上的简单重复,例如《玛丽莲梦露》,把美国明星照片当底片,同时使用黑白照片、彩色照片拼贴而成,用写实主义的具象艺术,丰富地表现丝网印刷技术。丝网版画在印刷方式也具有其他版画类型不具有的优势,丝网版画能够在凹面的实物表面印制,也能够在凸面的实物表面印制,能够完成简单图形的印刷,也能够完成精密的四色印刷,完全达到了现代艺术在艺术审美上的要求。丝网印刷让丝网版画人员不断运用新科技、新成果,这样一来,也加快了艺术性应用与技术性应用相互结合的步伐。

四 版画的未来发展启示

版画来源于印刷技术里的图像,由于文化传播上的需求,版画同印刷文字被人们广泛使用,版画技术也是绘画对印刷术的巧妙借用,由科技进步、造型艺术的紧密联系,加上机器制作、图像文本的改变,让人们的视觉文化也有了根本性的巨大转变,普通的百姓慢慢得到视觉文化产品,版画艺术同视觉经验、其他视觉文化快速发展。为此,可以说科技的进步过程也是版画艺术的进步过程,版画拓展空间也变的越来越大,有更多创造的可能性。

五 总结

基于工艺社会环境,我们需要掌握现代的文化核心,充满挑战传统版画的意识。艺术跟随着时代,一个时代匹配一种艺术。伴随科技飞速发展,印刷技术也会出现巨大革新,有更新颖技术手段,版画艺术也会随之演进、探索出新的创造可能性。

参考文献

[1] 胡建清.浅析黑白木刻版画的艺术处理[J]. 湖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04).

[2] 李雨晨.女性美与自然美的结合——景德镇当代女性陶艺家创作中的“生态女性主义视角”解读[J]. 沧桑,2011,(01).

[3] 金晖.传统文化资源在当代艺术创作中的价值与利用[J]. 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02).

第5篇:丝网印刷方法范文

关键词:低温;浮雕;亮金;花纸;技术研究。

1 研发背景

随着花纸的种类越来越丰富,花纸的应用行业也越来越广泛,功能越来越多样化,也为我们的生活带来了精妙绝伦的艺术珍品。但企业原来的低温亮金花纸的表面是平面的,印制的图案没有在平面上凸出,缺乏立体效果。传统的浮雕图案实现的方法是在玻璃、陶瓷等物件上进行雕刻,或者是在表面上描上立体图案,经过高温烧制而成。传统方法使用的昂贵重金属,成本高;另外制作过程使用有毒有害的有机溶剂,对操作人员有健康伤害,并且污染环境;采用高温烧制的办法对某些不耐高温物件不适用,运用范围窄。

2 研究内容

设计思路是通过优化和改进低温亮金花纸印刷工艺,加厚丝网印刷模版设计和制作,以及开发适合浮雕花纸的触变性油墨,成功研发出低温浮雕亮金花纸产品,同时采用节能减排、低碳经济的设计理念。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研发:

2.1 低温浮雕花纸印刷技术路线研发:在原有低温亮金花纸生产技术的基础上,重新优化和设计制作工艺,突破浮雕亮金花纸生产技术难题,实现项目产品的批量化生产。

2.2 研究丝网版结构参数对印刷油墨厚度的关系,优化丝网版结构参数,确保在保证印刷精度的同时,增加印刷油墨厚度。

2.3 研究采用控制涂刷感光胶的方法调整丝网版厚度的技术工艺,实现不同浮雕图案厚度的需要。

2.4 研发低温浮雕亮金花纸专用油墨。研究触变剂对改善油墨的流变性能的影响;研究界面活性单体对UV固化速度和耐摩擦能力的影响;研究界面增强剂对油墨层间粘合力的影响。

2.5 UV固化技术对环保、节能影响。

3 研发过程

3.1 大量收集国内、国外浮雕亮金花纸的图片、应用、技术、外观、样品信息以及国内技术查新报告。经综合研究、分析后,对各类浮雕亮金花纸的制造工艺和使用方法进行详细的分析研究,找出需改进的缺陷结构部分并设计研发措施及方法。

3.2 集中并分类各种措施及方法,排除在成本、功能相互矛盾,在现有条件下不可能实现或实现成本较高的措施及方法,优选出有比较优势的方法和思路。

3.3 按照优选出的设计方安案及措施,采购设备和原材料,从原材料进行把关,选择不含重金属、增塑剂的基础油墨等无毒无害材料。

3.4 设计与优化低温浮雕亮金花纸生产工艺路线:在公司现有技术基础上,设计和优化低温浮雕亮金花纸印刷工艺,实现低温浮雕亮金花纸的生产,同时达到节能、环保和生产高效率。

3.5 研究对油墨层厚度即图案厚度的影响因素,综合各种因素确定参数。

3.6 加厚丝网印刷模版设计和制作。传统的丝网印刷模板不能满足低温浮雕亮金花纸的生产。通过在丝网版两表面多次涂刷、干燥专用的感光胶,达到设计需要的厚度。不同颜色和不同层的分图案需要设计不同厚度的丝网版。

3.7 开发适合浮雕花纸的触变性油墨。调整浮雕亮金光亮油墨配方,添加适量的触变剂达到适合浮雕亮金花纸生产,添加特定的颜料,进一步增加在光照下的浮雕、立体视觉效果。

4 研发的生产技术工艺

泸州金鑫科技有限公司低温浮雕亮金花纸生产工艺技术依次包括如下步骤:(1)绘制图案与分色:根据客户要求或产品要求利用电脑设计绘制图案,并将图案分解成不同颜色的分图案,为下一步制作相应的网版做好准备。(2)制作菲林片:根据步骤(1)制作的不同颜色的分图案,按照同一颜色制作同一菲林片的方法,分别制作菲林片。(3)制作图案模具加厚丝网版母版:将水溶性感光胶和光引发剂混合物均匀涂抹在0.1-0.5mm厚的印刷丝网版上,可多次涂抹直到将丝网孔全部堵上并要求厚度均匀,根据设计的立体效果要求,制作不同厚度的丝网模版,具体制作方法见本小节3所述。(4)预制作分图案模具网版:根据步骤(2)不同颜色的图案制作的菲林片,按照同一颜色制作同一印刷丝网版的方法制作相应的图案模具网版,具体方法是将(2)中的菲林片粘贴在(3)母版上。(5)曝光:将(4)置于密闭曝光室内,按一定的距离、时间曝光,被光照射的地方的感光胶发生交联,而被菲林片遮挡的部分未发生交联反应。(6)冲洗:将(5)中的菲林片去掉,在高压水的作用下,将未发生反应部分(不同颜色的分图案)的感光胶冲洗掉,形成丝网通孔。(7)印刷浮雕亮金底油:将制作好的丝印网版安装在全自动印刷机生产设备上,在丝印网版下方铺设好空白水转印纸;启动开始按钮,刮板运动将浮雕亮金底油通过通孔将油墨印刷堆积在空白水转印纸上,形成浮雕亮金底油墨层。(8)干燥浮雕亮金底油墨:将步骤(7)的半成品输入UV光固化装置进行快速干燥固化,达到预定的曝光时间后,取出半成品冷却。(9)检测与卷曲:检查样品是否达到质量要求,并将干燥好的印有浮雕亮金底油的半成品恒温恒湿放置一段时间。(10)重新多次印刷:将印有浮雕亮金底油的半成品重新放入印刷装置,根据需要套上相同的模具网版重新涂刷相同的油墨,或者换上另外制作的分图案模具网版,重新印刷、干燥直到水转印纸上出现完整清晰的预先设计的浮雕图案。(11)转印浮雕亮金:根据不同颜色的亮金图案的需要,按照同一颜色印刷在一次的方法,将电化铝箔或者烫金纸箔分别转印在步骤(10)干燥后的亮金底油上。(12)干燥浮雕亮金膜:每次转印亮金膜后,干燥浮雕亮金膜。(13)上保护光油:完成全部图案印刷后,涂一层烫金面油为保护光油;干燥保护光油。(14)上一层可撕封面胶膜。(15)干燥可撕封面胶膜。(16)检验。(17)包装入库。

目前,在国内尚未发现采取本项目所述的低温浮雕亮金花纸环保绿色生产工艺,本项目属于原创性发明。

结束语

该项目通过立体光亮油墨改性、加厚丝网模板、UV固化技术的应用,自主研发了用于图案粘贴的低温浮雕亮金花纸生产工艺等技术研究,实现了低温浮雕亮金花纸的规模化生产,其核心技术获得发明专利1项、实用新型专利2项。

2016年3月29日,由科学技术部西南信息中心查新中心(国家一级科技查新咨询单位)出具的查新报告(报告编号:J201606012336)结论为:见有浮雕盖金瓷花纸的制造方法的文献报道,但综合本项目所述主要技术特征的低温浮雕亮金花纸的研究与应用,在所检文献以及时限范围内,国内未见文献报道。

2016年7月25日“低温浮雕亮金花纸的研究与应用”项目通过了四川省科技成果鉴定,鉴定结论确认该技术为国内领先。

参考文献

[1]潮州市西湖瓷花纸有限公司[一种浮雕盖金瓷花纸的印制方法]

(CN200610035827.1).

[2]吴为传.在陶瓷釉面上产生凹凸浮雕的方法及其所使用的花纸涂料.(CN03114204.4).

[3]王振华,李文金,蓝华成,李林鑫.低温亮金花纸研发与生产设备改进[J].科技资讯,Science & Technolgy information,2015,13(4),96.

[4]闻华明.低温酒瓶水转印花纸UV油墨印刷工艺[J].丝网印刷,

Screen Printing,2031,(3),38-39.

[5]祥和彩瓷制造(上海)有限公司.一种低温陶瓷花纸.(CN2009101944

第6篇:丝网印刷方法范文

印刷工艺

印刷方法有多种,方法不同,操作也不同,印成的效果各异。传统的印刷方法主要可分为:胶版印刷、凸版印刷、凹版印刷及丝网印刷四大类。

胶版印刷是平版印刷中的一种,采用预涂感光版(PS版),印版上的图文先印在中间载体(橡皮布滚筒)上,再转印到承印物上的间接印刷方式,是目前最为普遍应用的印刷方式。优点是制版工作简便,成本低廉,套色装版准确,印刷版复制容易,印刷品色调柔和,可以承印大数量印刷。缺点是因印刷时水胶的影响,色调再现力减低,鲜艳度缺乏,版面油墨稀薄,表现力不够。主要应用范围包括海报、报纸、包装、书刊、杂志、宣传单、挂历及其他大量的彩色印刷。凸版印刷的原理就像盖章一样,有文字与图像的部分向上凸起,没有图像的部分凹进,然后将凸起的部分上色后直接印在纸上,由于印刷时的压力较大,所以印刷轮廓清晰、笔触有力、墨色鲜艳。但凸版印刷的制版比较难,上色时油墨的均匀度也难以把握。而且随着印刷次数的增加,版面也会不断磨损,使印刷数量受到很大的限制。凡是印刷品的纸背有轻微印痕凸起,线条或网点边缘部分整齐,并且印墨在中心部分显得浅淡的,就是凸版印刷品。

凹版印刷与凸版印刷原理相反。文字与图像凹于版面之下,凹下去的部分携带油墨,因而印刷的线条有凸出感,还有墨色厚实、层次丰富、色彩表现力强等优点。在各种印刷方式中,印刷质量是最好的。钞票、证券、股票、邮票、高质量画报等均采用凹版印刷。凹版印刷印版寿命长,适合大批大量印刷。但凹版印刷的制版时间长,工艺复杂,所以印刷成本很高。

丝网印刷也称孔版印刷,将图案与文字的部分镂空,再用刮板刮压,使油墨透过镂空部分的丝孔印在承印物上。丝网印刷的优点是几乎可以应用在所有的承印材料上,如纸张、木料、金属、塑料、布料、玻璃等。也可以用在不规则形状的容器如桶、瓶、盒子、箱子等。丝网印刷还可以采用任何印刷油墨。缺点是尺寸大、数量多的印件不适合丝印,也不能印制高品质的印刷品。

印刷纸张

我们常用的纸张类型有胶版纸、铜版纸、书写纸、白卡纸、白板纸、无碳纸等。最初制造胶版纸这种纸张是美国道林公司,所以也称“道林纸”。无光泽,适合印刷文字,单色图,除非特别需要,不适合印刷彩色图片。铜版纸表面光泽好,适合印刷彩色。彩色印刷最常用的纸张,如单页、画册、海报等。主要可分为单面铜版纸、双面铜版纸、无光泽铜版纸(哑光)。白卡纸以漂白化学浆为原料,特点是白度较高,纸面平整、坚挺厚实。如果不上色,称白卡纸;如果上色,依色泽叫作色卡纸。但同等克重跟纸板比挺度和厚度较差。主要用于印刷名片、证书、请柬、封皮、台历以及明信片等。白板纸以漂白化学浆作为纸板的表层和底层,而以机械浆为原料构成中间层,三层结构,其特点是在同等克重的条件下,厚度高,硬度好。白板纸分为灰底白板纸、白底白板纸,一般用于商品包装,如制作香烟、化妆品、药品、食品、文具等商品的外包装盒。白板纸可分250g、300g、350g、400g、450g等各种规格。无碳纸有直接复写功能,有正度和大度的规格,分上、中、下纸,上、中、下纸不能调换或翻用,纸价不同,有7种颜色,常用于联单、表格。

通常情况下印刷品的色彩都是用CMYK4种油墨通过4次套色印刷完成的,但是有些时候也会用到专色。四色印刷一般指采用青、洋红、黄和黑墨来印刷彩色原稿。专色印刷是指采用青、洋红、黄、黑四色墨以外的其他颜色油墨来印刷原稿。专色是专门的油墨,一次印刷到位。同一印刷品中可使用多种专色。有的产品就必须采用四色印刷,如照片、美术作品等就必须采用四色印刷(或四色以上)。而一些四色印刷所印不出来的颜色就要用专色,如金属色(金、银色)、高亮色、荧光色、珍珠色、光油等。在颜色少的情况下,用专色能节省印刷工序和成本,如印刷大面积底色。有时一个产品也可同时使用四色印刷和专色印刷,比如某个印刷品的画面中背景是照片,文字要用到专色,则照片部分就可以采用四色印刷,而文字部分可采用专色印刷。注意由于色数增加,会导致胶片、印版都要增加,所以最终印刷品的成本也会增加。

印后加工

在印刷后期加工方面,表现方式也多种多样,压痕就是将纸通过挤压,在纸张上形成线痕,以便纸能够按照预定位置进行弯折成型。折纸意思是是从印刷机上下来的都是大幅面纸张,都需要经过手工或折页机折页才能成为书帖。然后将折好的书帖撞齐并捆扎装订成书。书贴是将印刷好的页张,折成数折后,成为多张页的一沓称为一个书贴。模切是用做好的刀具对印刷品进行特殊形状的裁切,将印刷品切成所需形状。

上光是在印刷品表面加(或喷、印)一层无色透明涂料,固化后起保护及增加印刷品光泽的作用,这种加工工艺称为上光,这种透明的油墨叫光油。上光质量好,稳定性好,可以避免覆膜工艺经常出现的缺陷,如翘边、起泡、起皱、脱层等现象。一般书籍封面、插图、挂历、商标装潢等印品的表面都可以进行上光处理。上光应用最多的是局部上光。

覆膜是指用覆膜机在印刷品的表面覆盖一层透明塑料薄膜。覆过膜的印刷品,表面会更加平滑、光亮、耐污、耐水、耐磨、耐折,书刊封面的色彩更加鲜艳夺目、不易被损坏,既保护了印刷品的外观,又提高了使用寿命。根据薄膜材料的不同分为光膜、哑膜两种。利用凸模板(阳模板)通过压力作用,将印刷品表面压印成具有立体感的浮雕状的图案。配合烫金、局部UV等工艺,效果更佳。UV是Ultra Violet(即紫外线)的缩写,专指一系列可以在紫外线灯照射下固化的特种油墨,比如磨砂油墨、彩砂油墨、皱纹油墨、冰花油墨、珠光油墨、镭射油墨等。

烫印学名电化铝烫印,是一种不用油墨的特种印刷工艺,它是借助压力和温度,运用烫印机,使印刷品和烫印箔互相受压,将金属箔或颜料箔转印到被烫印刷品的表面。烫印的效果呈现出强烈的金属光泽,光亮程度大大超过了印专色金和专色银,色彩鲜艳夺目,显得富丽堂皇、精致高雅,广泛地应用于精美的包装装潢商标、挂历和书刊封面等印刷品上。

裱糊是两张以上的纸粘在一起,如信封、手提袋、包装盒、精装书封皮等会用到。

第7篇:丝网印刷方法范文

【关键词】导电油墨;绝缘油墨;线路板

中图分类号:TG113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一、背景技术

随着触控技术的不断完善和更新,触摸屏越来越被用户所喜爱,其中导电油墨和绝缘油墨是形成触控线路的主要组成材料。导电油墨(electrically conductive printing ink)是用导电材料(金、银、铜和碳)分散在连结料中制成的糊状油墨,俗称糊剂油墨,具有一定程度导电性质,可作为印刷导电点或导电线路之用。绝缘油墨(insulated ink)主要用于在印刷电路上印刷过桥绝缘层、蚀铜线路板上印刷隔层、印刷线路印刷点状式隔层,其印刷方式与导电油墨基本相同。导电油墨一般与绝缘油墨配合使用,主要适用于薄膜开关、触摸屏、PC 键盘、柔性线路、RFID 天线、印刷电路等电子工业领域。

二、技术内容

此种导电、绝缘油墨线路板加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开料下料堆垛打销钻孔化镀刷板化镀外层前处理外层贴膜外层曝光外层显影图形电镀脱膜蚀刻外层AOI浮石粉刷板丝印阻焊丝印曝光丝印显影固化UV 固化外层粗化绝缘油墨外层粗化2导电油墨喷纯锡成型电测目检;

上述绝缘油墨和导电油墨印刷工艺方法如下:

1.印刷用钢丝网版的准备:使用不锈钢钢丝网版自行绷网,并使用设计好的胶片曝光、显影,形成印刷图形;

2.待加工的线路板首先进行表面活化处理,即外层粗化处理,并在处理后4 小时内完成绝缘油墨印刷;

3.使用辊式清洁机对线路板进行除尘和抗静电处理;

4.在CCD 定位全自动网印机上使用对应的钢丝网版进行绝缘油墨印刷,确认对位测试靶标的对位状况,并在印刷后对绝缘油墨的湿膜厚度使用层厚测试仪进行测试,要求湿膜厚度50±10um;

5.在线路板印刷绝缘油墨后的60 分钟内使用烘道进行红外线烘干,并对绝缘油墨的湿膜厚度使用层厚测试仪进行测试,要求干膜厚度20±5um;

6.再次对线路板进行表面活化处理,即外层粗化处理,并在处理后6 小时内完成导电油墨印刷;

7.在CCD 定位全自动网印机上使用对应的钢丝网版进行导电油墨印刷,确认对位测试靶标的对位状况,并在印刷后对导电油墨的湿膜厚度使用层厚测试仪进行测试,要求湿膜厚度50±10um;

8.在线路板印刷导电油墨后的60 分钟内使用烘道进行烘干,并对导电油墨的干膜厚度使用层厚测试仪进行测试,要求干膜厚度20±5um。

三、附图说明

图1 是本技术线路板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 是本技术对位检查靶标示意图;

图3 是本技术方阻值测试靶标示意图;

图4 是本技术寿命测试库方示意图。

图中:1 为线路板,2 为方向孔,3 为对位检查靶标,3a 为对位靶环,3b 为油墨对位图形,3c 为对位间隙,4 为方阻值测试靶标,4a 为测试铜盘,4b 为阻焊油墨,4c 为阻焊空区,4d 为导电方阻测试区,5为寿命测试库方,5a 为库方定位孔,5b 为电压测试盘,5c 为铜层承接线路,5d 为导电寿命测试区,6 为库方铣路径。

测试步骤如下:

1.使用寿命测试仪对线路板的方阻值测试靶标进行方阻值的测试,一般的,要求方阻值25≤欧姆(导电油墨面积10mm×10mm,厚度25±5um);

2.使用寿命测试仪对线路板的导电油墨寿命测试库方进行耐磨次数寿命测试,一般的,要求耐磨次数>30,000 次,最高可达到180,000 次,并且,寿命测试的标准为:摩擦后允许最大电压降落UV=300mV。

图1 是本技术线路板整体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线路板1 上设计有方向孔2 用于确定自动丝印机印刷加工时的放板方向,在两个长边分别设计有两个对位检查靶标3 用于绝缘油墨和导电油墨印刷后的对位状况检查,在两个短边分别设计有一个方阻值测试靶标4 用于线路板首件板烘干后的方阻值测试,在两个长边上分别设计有一个寿命测试库方5 用于导电油墨的耐摩擦性寿命测试,其中,寿命测试库方5 需要在成型工序加工时按照库方铣路径6 的位置提前从线路板1 上铣下来用于寿命测试;图2 是本技术对位检查靶标示意图,图2-1 的对位图形印刷油墨后成为图2-2,图中对位靶环3a 为正方形环状铜层,通过目视或用放大镜检查其与油墨对位图形3b 之间所保留的对位间隙3c 的大小来判断油墨印刷的对位效果;图3 是本技术方阻值测试靶标示意图,首先在测试铜盘4a 上印刷阻焊油墨4b,经过曝光、显影后形成阻焊空区4c,然后在阻焊空区4c 的范围内,并在测试铜盘4a 上印刷导电油墨,形成导电方阻测试区4d,其中有效测试区域的尺寸为10mm×10mm,如图3-1、3-2、3-3 所示,测试时,使用电表测量两个测试铜盘4a 之间的电阻值即为导电油墨的方阻值;图4 是本技术寿命测试库方示意图,图4-1 和4-2 是寿命测试库方在线路板L1 面的设计图形,库方定位孔5a 用于寿命测试库方5 在寿命测试仪上的锁紧固定,电压测试盘5b作为耐摩擦性实验结束后进行电压测试的通电介质,导电寿命测试区5d 印刷在铜层承接线路5c 上,用于耐摩擦性实验和电压测试;其中,不同的铜层承接线路5c 和导电寿命测试区尺寸会直接影响测试结果的准确性,因此需要予以严格控制,图4-3 是寿命测试库方在线路板Ln 面的设计图形,仅用于连接通电的作用。

四、结论

第8篇:丝网印刷方法范文

内容摘要 从媒介革命的视野出发,网络文学并不是通俗文学的“网络版”,而是一种新媒介文学形态。它颠覆的不是印刷文明下的雅俗秩序,而是建构这一秩序的印刷文明本身。在媒介革命来临之际,要使人类文明得到良性继承,需要深通旧媒介“语法”的文化精英们以艺术家的警觉去了解新媒介的“语法”,从而获得引渡文明的能力——这正是时代对文化精英们提出的挑战和要求。具体到网络文学研究领域,我们不能再扮演“超然”的裁决者和教授者的角色,而是要“深深卷入”,从“象牙塔”转入“控制塔”,通过进入网络文学生产机制,从而发挥影响力。

关键词 网络文学 传统文学 媒介变革 介入

作 者 邵燕君,北京大学中文系副教授、博士。(北京100871)

基金项目 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网络文学的经典化与‘主流文学’的重建研究”(14BZW150)

据最新数据统计,2014年底中国网络文学用户已达到2.93亿。几年前,业内人士估计,网络文学与以期刊文学为代表的“主流文学”的实力对比,已经是作者百倍之,读者千倍之。如今看来已不止如此。十几年来,网络文学之所以获得如此迅猛的发展,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媒介革命的力量。从媒介革命的视野出发,网络文学并不是通俗文学的“网络版”,而是一种新媒介文学形态。它颠覆的不是印刷文明下的雅俗秩序,而是建构这一秩序的印刷文明本身。面对媒介的千年之变,作为受印刷文明哺育长大、内怀精英立场的学院派研究者,我们该如何调整自己的文化占位和研究方法?如何从媒介革命的角度为网络文学定位?如何从一个更广大的文学史脉络中,重估网络文学的价值?如何在骤然降临的“媒介打击”中,率先警觉并自觉地承担起“文明引渡者”的使命?这些都是时代向我们提出的严峻命题。

如何定义“网络文学”

网络文学已经发展了近20年,对于究竟什么是“网络文学”,学术界一直没有一个权威且普遍使用的定义。笔者一直主张,对于网络文学的概念,宜窄不宜宽。如果我们不设定严格的边界,将一切在网络中传播的文学都划进“网络文学”的范畴(有学者甚至提出应包括古典文学的电子版),这个概念就将失去效力。

作为一个文学概念,“网络文学”的区分属性是“网络”,正是“网络”这种媒介属性使“网络文学”与其他媒介文学分别开来。从媒介属性的角度上看,我们今天一般意义上的文学,实际上是“纸质文学”(甚至是更狭义的“印刷文学”)。我们之所以不称“纸质文学”“印刷文学”而直接称“文学”,是因为自印刷文明以来,印刷媒介就是“主流媒介”。我们经常会对“主流媒介”习焉不察,就像鱼儿只有上了岸才会发现水。同样,我们也容易把“印刷文学”的“文学性”想象成“永恒的文学性”,将其文学标准认定是天经地义的“神圣法则”。所以,我们今天要定义“网络文学”,要建立一套适合“网络文学”的评价体系。其前提是,我们必须有意识地跳出哺育我们长大的印刷文明的局限,从人类文明发展的大局观去考察文学与媒介的关系。

从媒介属性出发,我们对“网络文学”定义的重心就要落在“网络性”上。要问什么是“网络文学”,首先要考察的就是,相对于伴随工业革命兴起的“印刷文学”,由电子革命、网络革命催生的“网络文学”,在“生产一传播一评价”等模式上有什么根本性的变化。

半个世纪前就提出“互联网”“地球村”等概念而被誉为“先知”的媒介理论家麦克卢汉认为,电子传播最大的特点在于它的“同步性”。电力的速度彻底取消了空间的差距,凡是电力所达的范围内,信息可以同步到达。当“序列性”让步于“同步性”,机械文明时代靠道路和轮子进行的信息传递方式就被改变了,从而改变了由于信息不均衡造成的“中心一边缘”文化结构。而网络革命进一步打破了印刷文明的生产和交流模式——在以往的模式里,作者和读者被隔绝在各自封闭的时空里,作者孤独地写作,反复地修改,然后以一个封闭完整的作品呈现给读者;读者再在另一个时空“解码”,努力去揣摩作者的意图,并为自己的“误读”而惭愧。这样的一种媒介模式必然导致作者中心、精英主义、专业主义、个人主义。电子媒介打破了时空问隔,把人们的各种感官再次解放出来,人们也从孤独的状态被解放出来,在“地球村”的愿景上重新“部落化”。而且,人们在印刷时代被压抑的参与感,也被全方位地调动起来,置于突出位置。这就意味着,电子时代人类的艺术方式是感性的、“部落化”的、渴望“被卷入”的。约翰·费斯克等人的“粉丝文化”理论进一步提升了受众在整个文化生产活动中的地位和作用,强调粉丝既是生产者,又是消费者,具有强大的“生产力”和“参与性”。

从媒介革命的视野来定义“网络文学”,我们看到,以“网络性”为核心属性,“网络文学”就不是泛指一切在网络上传播的文学,而是专指在网络上生产的文学。严格说来,一部作品如果是作者在封闭的环境下独立完成的,即使是在网络上首发,甚至用“更文”的形式连载,也不是“纯正”的“网络文学”。对于一部“纯正”的网络文学来说,网络不仅是一个传播平台,而是一个生产空间。

以目前网络文学中最占主导的类型小说为例,一般来讲,网络作家在“开文”以前,只有少量存稿和一个细纲。这并非是由于“大神”们急于赚钱来不及写完,而是在写作的过程中(通常两年左右),“大神”们必须和自己的粉丝们“在一起”——一起经历金融风暴,一起忍受地震雪灾,传同一批段子,吸同一种雾霾——种种社会风潮、时代情绪都会时时影响着作品“胚胎”的生长,待到它“长大成人”,可能已经突破了作者预先的设定。并非印刷时代的作家不能与读者“共情”,那时的读者也有渠道与作者沟通(比如那些“如雪片一般飞向编辑部”的“读者来信”),但网络为这种交流提供了“即时互动”“多点对多点”(即粉丝之间的互动)的平台。网络文学生产机制也为读者参与提供了制度通道:读者既可以在书评区写长评、发技术帖、剧透、吐槽,也可以通过点击、收藏(取消收藏)、订阅(弃文)、投票(推荐篇、月票)、打赏、催更等方式,表达自己的好恶。在一种健康运转的商业机制里,“有爱”和“有钱”是并存的,“有爱”可以通过“有钱”的方式表达出来,也可以通过各种“无偿劳动”的方式表达出来(比如为“大神”写评论、做宣传视频、经营贴吧,乃至写“同人小说”等),这些“无偿劳动”也同样会有助于作者获得经济收入。这就是所谓的“粉丝经济”。网络文学是根植于“粉丝经济”的,“大神”再有个性也不可能一意孤行,而“背对读者写作”也从来不是网络作家的信条。正是粉丝的“参与性”和“生产性”决定了“网络文学”必须是在网络空间中生产出来的,因为只有在生产的过程中,粉丝的意见和意愿才会内在地构造于作品的肌理之中。

这样一种开放性的创作方式,在某种程度上是一种集体创作。在麦克卢汉看来,这是一种“重新部落化”。在亨利-詹金斯等粉丝文化研究者看来,这是一种对前印刷文明,甚至前文字文明的人类古老艺术(神话、传说、史诗)生产方式的回复,一种基于“整体智慧”的“集体创作”,“我通常是把参与文化看作是民俗文化逻辑在大众文化内容领域的应用。这些粉丝的作品可以看作是有关文化英雄的民歌和传说的对等物”。当然,这是一种“螺旋式的上升”。

中国由于彻底进入印刷时代的时间较晚,所以,对这种“集体创作”的方式并不陌生。我们的四大名著中的三部(《水浒传》《三国演义》《西游记》)都是“世代积累型”作品,有数百年的“集体创作”历史,而它们之所以在明朝中叶集中被文人整理成书,正是印刷业发展和市民社会成熟的结果。图书业的进一步发展催生了《金瓶梅》《红楼梦》这样的由文人独立创作完成的小说,而直到清末,中国古典小说都保持着“章回体”,保持着“看官”“且听下回分解”等口头文学的遗风。中国小说写作真正进入“印刷时代”是在五四“新文学”运动之后,由作家个人创作的长篇、中篇、短篇小说形式,是从西方舶来的。而网络文学兴起后,“新文学”传统基本被绕过去,网络们直承中国古典小说写作传统,重新面对“看官”,这不仅是出于一种文化上的亲缘性,也出于生产机制上的相通性。试想,如果《红楼梦》的写作是在今天的网络环境中进行,“增删五次”可能是在“更文”的过程中完成的,也可能是完结后的再修改,而曹雪芹的“高参”将不仅是脂砚斋这样几个身边的朋友,而是一个“粉丝团”,自然,这应该是一个相当高端、小众精英的“粉丝团”。如果这样,曹雪芹可能不致穷困潦倒,而《红楼梦》也未必能达到如此完美精致的境界。在孤独中反复打磨,以求完美精致,一朝付梓,洛阳纸贵——这应该是一种典型的与印刷出版机制相连的创作心理。正如“文字转译”的迫不得已成就了文学“通感”的艺术,印刷出版机制的限制也成就了经典作品的完整性和完美性。但“背对读者”“为后世写作”则是一种典型的现代性神话,与对作品完整性和完满性的追求相连的是对不朽的追求,也是一种带有基督教神学色彩的现代主义信仰。在前现代和后现代,人们重视的是作品在当下流行,代代流传是不期然的结果。印刷文明的终结,应该也是“作者神话”的终结。

网络时代的“文学移民”

虽然从“网络性”的角度去界定网络文学的概念,这样一种定义方法目前仍然没有在学术界获得普遍认可,但似乎也没有太大的论辩必要。因为,媒介变革发展的速度太快。转眼之间,网络就成了“主流媒介”。这就意味着,“网络文学”的概念将逐渐消失,而“纸质文学”的概念会经常被人们提及。我们要讨论的不再是总体的“网络文学”,而是“网络类型小说”“直播贴”“微小说”“轻小说”等种种具体的、新生的网络文学形态。在网络时代,纸将是一种十分昂贵的介质,“纸质文学”如果不是作为一种“博物馆艺术”被收藏的话,也将作为一种极高雅的小众艺术而存在。今天的“纸质文学”,无论是“主流的”还是“非主流的”,“大众的”还是“小众的”,都要实现“网络移民”。

目前,包括《文艺报》《人民文学》等“党报…‘国刊”在内的文学期刊和文学评论报刊,都在纷纷以建APP客户端(如《人民文学》的“醒客”)、网络版或微信公众号的形式登陆网络。素有“文青基地”之称的“豆瓣阅读”,也自2014年起连续举办了两届“中篇小说”大赛。一些具有某种“纯文学”追求倾向的APP客户端也相继出现,如“一个”“果核小说”“汤圆创作”等,这里的作品都追求“小而美”“多样化”,很多是几千字的短篇小说或散文、诗歌。这些都对于丰富网络文学形态以及网络时代的“文学移民”进行了有益探索。

谈到网络时代的“文学移民”,这一“移民”概念,绝不是“纸质文学”的数字化,而是“文学性”的网络重生。如果我们把“文学性”比喻成精灵的话,它从竹简、从绢帛、从羊皮书、从手抄本、从印刷书籍,乃至从电脑或手机屏幕上转出来,面目肯定是不一样的。“内容一经媒介变化,必然发生变化”,这正是麦克卢汉那句名言“媒介即信息”的核心要义。

网络文学形态的变化,最直观的是表现在体裁和体量上,自文字发明以来,文学流行体裁的长度一直是和媒介相关的,介质越便宜,篇幅越长。直到印刷时代,长篇小说才成为文学的主导体裁,而中篇、短篇小说的形成,与期刊杂志的印张数量和编排方式直接相关。到了网络时代,介质终于取消了容量限制,就像电力的速度终于取消了距离一样。于是,作品的篇幅与媒介无关,只与读者的阅读时间有关。

这也就解释了为什么网络小说最流行的形态是“超长篇”和“微小说”。因为,网络阅读主要花费的是读者的零碎时间,但又需要提供一种长期陪伴。目前大多数网文都有几百万字,连载时间在两年左右。表面上看,这是商业机制的利益驱动(如最早成功实行VIP制度的起点中文网一般规定前20万字免费,以后按千字收费,网站、作家分成。单本连载总字数基本上都要达到300万字左右才比较划算),但这个商业机制是建立在与读者长期磨合达成契约的基础之上,本质上满足的是消费者的需求。对于大多数粉丝读者来说,在万千网文中,找到一部情投意合的作品并不容易,需要一定的前期投入(比如需要进入故事设定、熟悉人物关系等)。20万字的免费阅读实际上就是让读者进行选择,一旦花钱订阅,就像开启一段婚姻,只要质量还行,就希望它尽量地长。而且,在阅读过程中,作者、粉丝之间的互动越来越频繁,日久生情,习惯成自然。自从《福尔摩斯》问世以来,广受欢迎的通俗文艺作品都是欲罢不能,如日本动漫《海贼王》已经连载十几年,凝聚两代粉丝,结束已经是一种痛苦。

不过,篇幅长其实也不是无限度的。优秀的作品并不是靠注水拉长,而是把故事的各条线索、众多人物的面相都充分打开。目前网文的平均长度是金庸小说、《红楼梦》等传统长篇的几倍,但如果把这些经典长篇中的皱褶全部打开,也可以扩充到几百万字。网络技术突破了纸版的限制,使作者可以充分地表达,使读者获得充分满足。在网络阅读中,留白是会挨骂的。读者希望作者挖尽量多、尽量大的“坑”,然后一一填满,不能留一点遗憾。而跟“超长篇”相应的是“微阅读”和“轻阅读”,通常一次三四千字的更新,只需要几分钟就“刷”完。对于大多数“上瘾”的粉丝读者而言,非但不是一种负担,而是一种“刚需”。

从网络文学的生产机制出发,我们无法再用印刷时代的文学标准对其评价,必须建立起一套新的评论体系和评论话语。

比如,精简含蓄在“纸质文学”里是普遍的美学原则。在网络时代到来之前,我们很少将之与纸张的匮乏这一物质限制联系起来。同时,这一美学原则也与理性主义克制压抑的心理模式深切相关。读者习惯于在有节制的放纵中深切体味,在对有限文本的反复咀嚼中充分调动想象力而自我满足。而在网络时代,不但空间不限,而且同时是消费时代,快感原则至上,人们需要大量地、直接地、充分地被满足。所以,在网络写作中,人们可以容忍一定程度的“注水”,却不能容忍“太监”(即作品没写完,没有圆满收场)。任何“留白空缺…‘言有尽而意无穷”都会被视为“挖坑不填”的“不道德”行为,受众的想象力不再用于“创造性理解”,而是通过与作者及时互动等方式直接参与创作进程,或者干脆自己写“同人”。

相对于以“作家为中心”的“纸质文学”,以“粉丝为中心”的网络文学的首要价值是功能性(如“爽”“抚慰”“疗伤”“指南”),“审美性”是第二位的,所谓“言而无文,行之不远”。优秀的网络作家也追求主题深刻、文化丰厚、意境高远,但这一切必须以“爽”为前提。这也就意味着任何“引导”都必须以对快感机制的尊重为前提。

网络时代,精英何为

从媒介发展的历史趋势上看,每一次媒介革命都带来一次深刻的文化民主革命。进入到网络时代,由于媒介壁垒、教育壁垒的进一步被打破,创作、传播成本的大大降低,很多粉丝创作已经和专业创作在艺术水准上不相上下。原本属于粉丝爱好者业余创作的小圈子里的“窄播”文化,也可经常进入到“主流文化”的“广播”区域,“圈内资本”也可以和“官方资本”一样,成为可以转化为经济资本的象征资本。这就彻底打破了文化生产者与接受者之间的壁垒,也就彻底打破了印刷时代的工业文明体系下以“专业性”“知识产权”为核心的专家结构,文艺生产不再是少数天才的专利,而是一种人人可为之事,至少是一种大多数人可以广泛参与的“部落化生活”。那么,接下来,对我们每一个当代文学专业批评者来说,都将面临一个切身的问题:如果“作者中心论”的神话被解除了,“永恒的文学性”烟消云散了,文艺的生产和解渎都是以粉丝为中心的,我们这些被文化制度认定的“释经者”存在的合法性在哪里?神庙已倾,祭司何为?

这一问题确实足以构成当代文学职业批评者的生存焦虑,其实,在互联网时代,任何“专家”的生存合法性问题都已受到挑战。不过,不知是幸与不幸,作为文化研究者,我们似乎可以暂时放下这一生存焦虑——不是一时半会儿饭碗还不会被端掉,而是我们同时又猝不及防地被赋予了一项重要使命,这就是文学引渡的使命。

这一使命也是麦克卢汉在半个世纪之前就提出的。麦克卢汉的媒介理论常使人误解他在欢呼印刷文明的崩解。恰恰相反,他一再警戒媒介变革可能带来的文明中断。如16世纪古登堡印刷技术兴起时,当时注重口头传统的经院哲学家没有自觉应对印刷文明的挑战,很快被扫出历史舞台,随之而来的印刷术爆炸和扩张,令很多文化领域限于贫乏。“倘若具有复杂口头文化素养的经院哲学家们了解古登堡的印刷术,他们本来可以创造出书面教育和口头教育的新的综合,而不是无知地恭请并容许全然视觉形象的版面去接管教育事业。”

在媒介革命来临之际,要使人类文明得到良性继承,需要深通旧媒介“语法”的文化精英们以艺术家的警觉去了解新媒介的“语法”,从而获得引渡文明的能力——这正是时代对文化精英们提出的挑战和要求。具体到网络文学研究领域,我们不能再扮演“超然”的裁决者和教授者的角色,而是要“深深卷入”,从“象牙塔”转入“控制塔”,通过进入网络文学生产机制,从而发挥影响力。一方面,“学院派”研究者要调整自己的位置,以“学者粉丝”的身份“入场”;另一方面,要注重参考精英粉丝的评论,将“局内人”的常识和见识与专业批评的方法结合起来,并将一些约定俗成的网络概念和话语引入行文中,也就是在具体的作品解读和批评实践中,尝试建立适用于网络文学的评价标准和话语体系。这套批评话语应该是既能在世界范围内与前沿学者对话,也能在网络文学内部与作者和粉丝对话。研究成果发表的空间也不应只局限于学术期刊,而是应该进入网络生产场域,成为“意见领袖”,或对“意见领袖”产生影响。当务之急是总结研究网络文学发展十几年来的重要成果(包括优秀作品、生产机制、粉丝社群义化等),特别是对其中具有代表性、经典性的作品,做深入系统的研究,在此基础上建立起一套相对独立的网络文学评价体系和批评话语,并在一个广阔的文学史视野脉络里,确立网络文学的价值意义。在这一批评体系主导下推jl的“精英榜”,必然有别于商业机制主导的“商业榜”,同时也必然有别于“主流意识形态”主导的“官方榜”。学者们提出的具有精英指向的文学标准能够影响粉丝们的“辨别力”与区隔,那么就能真正“介入性”地影响网络文学的发展,并参与其经典传统的打造了。

刚刚过去的2014年对于网络文学发展而言是十分关键的一年。经过十几年的爆发,网络文学的发展格局在这一年发生了重大变化。声势浩大的“净网”行动和“资本”行动,让网络文学感受到前所未有的震动。至此,网络文学才真正从某种意义上的“化外之地”,成为了布尔迪厄所说的“文学场”,在这里,至少有三种核心力量在博弈——政治力量、经济力量、网络文学“自主力量”。当然,还有一种看不见的力量,就是媒介革命的力量。

在网络文学场域的几方博弈中,学院派研究者要坚定不移地站在网络文学“自主力量”这一方。媒介革命已经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地发生了,如何使印刷时代的文学星光继续在网络时代闪耀,如何将“网络文学”的“文学性”与“伟大的文学传统”连通,将粉丝们的爱与古往今来人们对文学、艺术的爱连通,让文学的精灵在我们的守望中重生——这是时代对当代文学研究者提m的特殊挑战,也是知识分子无可推脱的责任担当。

参考文献:

[1]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第35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2015.1.

[2][3][6][7]马歇尔·麦克卢汉,何道宽译.理解媒介——论人的延伸.南京:译林出版社,2011: 19-24、15 -18、92、85-86.

[4]约翰·费斯克.粉都的文化经济,粉丝文化读本,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

第9篇:丝网印刷方法范文

关键词:插画;丝网版画;形式;手法;艺术结合;新趣味

中图分类号:J2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3)21-0038-01

一、商业插画

商业插画属于平面设计的一个门类,它在经历了19世纪末至20世纪四十年代的“黄金时代”之后,在本世纪初迎来了又一次发展高峰。这次,是数字技术的应用给了商业插画新的活力,它使商业插画的内涵和外延都得到了扩展。在更深的层面上,文化变成了一种消费品,商业插画在现代这个消费社会中是作为流行文化的符号出现的,它成为了当代社会流行文化的重要表征。

二、艺术插画

艺术插画是艺术家凭借内心情感的释放而自由创作出的类似于艺术绘画的纯艺术品,没有任何的商业性。艺术插画的风格可以是多变的,且发挥自由,艺术家试图凭借其插画作品将人们带入艺术的殿堂。

插画目前主要依附于纸质媒体。一般是给杂志做封面或是给出版社做插图。但插画的商业应用范围应该更广,应与不同的产业相结合,最大限度地开发出插画的商业价值。

例如,波普艺术家安迪.沃霍尔擅长从过量的宣传文化中捕捉到流行符号,并对其借用和再创造来传达信息和吸引观众。他的作品以重复母题元素为主要风格,相同的元素在平面上的不断重复排列会产生视觉上的拓展延伸,在空间上的图底重叠会产生纵深感,从平面到空间处处传达着一种突出大众趣味的共性特征。在形式语言上,重复构成是他独特的表现风格,运用商业丝网印刷打破了一般人对"画家亲笔绘制才算艺术"的传统观念,并利用日益咄咄逼人的大众媒界作为载体逐渐消融了艺术与生活的界限;在内涵上,打破了艺术和日常生活的隔阂,以及一切传统的审美观念,对事物的存在不再做价值区别,作品不再是个性表现,而是体现广泛的人类生活,具有社会性和大众化特征。

19世纪,丝网印刷在美国开始大规模应用,从而推动了丝网印刷的飞速发展。丝网版画在商业广告宣传上的应用,使其印刷技术及优势得到了充分的展现,这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其见尤为显著。当时恰逢西方国家出现了商业连锁网,设想如果有50个连锁商业网点,需要同样规格的彩旗或橱窗装饰招贴画,采用传统的手工绘制,难以满足其需求量,采用其他印刷办法解决,数量又显得微不足道。这个时候,丝网印刷以它独特的方式,顺理成章地被商家认可和采用。

丝网版画在中国的问世与发展,使中国传统的版画语言变的更加丰富,更加具有现代审美的特征。比如,它在作品尺寸上,可以以超出其他版画种类的大副尺寸而获得醒目的视觉效果;它在色彩的运用上,能够借助丝网版印制技术达到尽情的表现,使色彩的魅力得以充分展示;它在造型和结构上,更为画家提供了自由表达的空间,使版画语言的“绘画性”得以淋漓尽致的体现。借助科学的印刷技术,丝网版画迅速走向丰富多样,对应现代社会条件下图像传播特征和视觉文化不断扩展的趋势,进入了社会审美的各个层面。

插画是需要载体的。商业插画可以与不同产业结合,开发出更多具有文化气息的周边衍生产品。“吉盟首饰插画珠宝”就在市场上获得成功,当时举办插画珠宝设计创意展主要目的之一就是想让企业认识到插画的商业潜力。插画珠宝就是一个很好的尝试。60年代美国第2代“图钉”设计的代表詹姆斯.迈克穆兰擅长把水彩技法和商业插画结合在一起,达到很好的艺术效果。同样丝网版画与插画结合也有无穷无尽的新趣味。商业插画用丝网印刷来表现可以借助摄影,喷绘写真,电脑组合来处理,同时也有很好的视觉效果,从绷网上版、镂刻制版或感光制版、调配印料到印刷,设备简单投资少,适当面广泛,操作灵活方便,收益大见效快,它可平面物上操作,也可以在球面物、曲面物上操作,还可以在凹凸面上操作。

精选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