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关于茶艺的问题范文

关于茶艺的问题精选(九篇)

关于茶艺的问题

第1篇:关于茶艺的问题范文

关键词:流程拆分 科学管理 合理配置

A公司是中国国内首家以文化为主导,集艺术展览、茶艺展示于一体的专业公司。公司发展至今,已经为国内外诸多著名的艺术家出版、发行作品集、在海内外举办展览,均获成功。A公司在故宫博物院、中国美术馆等文化馆内向海内外人事传播茶文化。同时与北京、上海、广东、浙江、江苏等地的三十多家五星级宾馆、品牌酒店合作,以精堪的茶艺、良好的形象,服务大众,受到广大消费者与合作伙伴的好评。在国家上上下下倡导“文化强国”的大背景下,市场前景也是相当乐观的。

但是,目前A公司面临着茶艺师短缺、服务质量屡遭投诉等令管理层头痛的问题,笔者经过半个多月的现场观察与调查研究,运用科学管理办法,合理配置资源,有效地解决了三大难题。

1.A公司茶艺服务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

1.1茶艺服务的现状

针对单桌客人的服务流程:问茶备茶上茶巡茶加茶水……收洗茶盘。

当然还有其他的零碎活,比如:清洁茶台、收送点茶单、烧茶水等等。

针对不同的服务环节,A公司规定了相应的服务用语;针对不同的茶,A公司也制定了相应的操作标准,并且有专业的地区经理现场跟进服务质量,以确保A公司的茶品质。

1.2茶艺师短缺问题

茶艺师几乎都是来自专业茶艺学校。他们年轻、好学、多思,融合出了A公司独特的文化品质。此外,A公司还定期对茶艺师进行茶艺表演、茶叶审评、团队管理等专业培训,从多方面提高茶艺师素质。

然而,也正是由于A公司的茶艺师90%以上依赖于茶艺学校的应届毕业生,所以每年的2月份至6月份,茶艺师短缺严重。因为每年的年底年初总有一部分茶艺师流失,而预约的应届毕业生因为没毕业,也来不了,可谓是青黄不接。每逢这段时期的部门会议上,总经理总是板着脸,问责区域经理们营业额不达标,区域经理们埋怨人力资源部不给力,人力资源部经理和招聘主管抱着脑袋,绷紧神经喊招聘压力巨大。

1.3现场服务的质量问题

在现场,每个茶艺师的工作内容都是相同的,现场服务流程的每个环节他们都得顾及,而且分片区服务,按每个片区的区域大小安排人数,1-5个人一个片区。

由于每天不同的时段、每年不同的季节,客人偏好的的片区是不一样的,也没有什么规律可循,所以现场服务的质量不尽如人意,主要表现在:客人多的片区,茶艺师忙不过来,服务不及时,客人不满,甚至投诉;客人少的片区,茶艺师与店方员工闲谈,有时谈的尽兴还忘了给客人加茶水,客人也表示不满。

在茶艺师短缺的时期,服务质量尤其受到质疑,进而累及营业额明显下降。为此,公司管理层忧心忡忡,部门会议乌云盖顶:如何稳定茶艺师队伍,及时招聘到合适的人员?如何改善服务质量?如何提升公司整体业绩?――这是目前摆在公司管理层面前的三大难题。

2.一举三得之计

2.1解决问题的原理

用人是一种管理艺术,笔者提出的一举三得之计就是运用科学管理办法,拆分服务流程,用好人才,合理配置资源。也就是让服务流程的每一个环节专业化、标准化,把合适的人放在合适的岗位上,或将一定的任务交给合适的人才去完成。

2.2解决问题的具体方法

流程拆分,让合适的人处在合适的岗位上!

首先,且看下表:

由表中可以看出:服务流程的不同环节对服务内容的质量要求是不一样的!不同的茶艺师,特质有差异,综合素质有差距。如果让不同特质、不同综合素质的茶艺师从事完全相同的工作,服务质量当然差异很大。

由于不同的服务环节对服务内容的质量要求不同,所以,笔者解决问题的思路是:针对不同的服务环节,招聘、选拔合适的茶艺工作人员,把原来的“茶艺师”岗位根据服务流程拆分为三个――“实习茶艺师”、“茶艺师”、“高级茶艺师”。

加茶水、收洗茶具等的工作,没有接受过专业茶艺培训的实习生也可以做,或者稍加培训再上岗,所以,实习茶艺师完全可以到社会上去招聘相对廉价的剩余劳动力,不一定非得到专业的茶艺学校去招聘。

从茶艺学校招聘来的毕业生可以直接上岗“茶艺师”。同时,对于那些潜质不错的实习茶艺师,公司可以对其进行循序渐进的培训,使其不断进步,经过相关部门的的考核后晋级到茶艺师,甚至是高级茶艺师。所以茶艺师也完全可以由公司内部培养。

各方面都表现出色的茶艺师,可以经过考核晋级为高级茶艺师,或者转为茶艺培训师。高级茶艺师是公司的招牌、骨干,为了留住这些优秀人才,公司要制定与之配套的工资、福利等激励对策,最大限度地发挥他们的业务能力,提高公司形象和业绩。

2.3效果

经过以上岗位拆分,让合适的人处在合适的岗位上,摒弃分片区的服务方式,可以很好地解决A公司以下三大难题:

一是缓解人力资源部的压力。从社会上招聘实习生,进而培养成为茶艺师、高级茶艺师,大大降低了对专业茶艺学校的依赖,青黄不接的时期将一去不复返。此外,岗位的拆分,也便于人力资源部对茶艺工作人员培训、考核。

二是提高服务质量。因为每一个服务环节,都配备了相应质量要求的工作人员;同时每个工作人员不受片区限制,跑全场,这样既充分发挥了每个工作人员的能力,也不再有闲人聊天的情况出现,还更加方便了现场所有茶艺工作人员熟悉客人,服务质量当然会提高。

三是大大提高业绩。有了稳定的团队,有了更高质量的服务,必然会带来好的业绩,公司管理层的忧心解除了,部门会议上的乌云也就可以消散了。

3.结论

对服务流程进行拆分,让合适的人处在合适的岗位上,其实就是运用了20世纪初就已经产生的科学管理理论,用科学方法确定从事工作的最佳方式;用当今人力资源管理的术语就是“用人之长、人尽其才、人适其所”――这无疑是解决目前A公司三大难题的一个好办法。

第2篇:关于茶艺的问题范文

关键词:茶叶视阈;高校学前教育专业;课程建设;思考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学前教育事业已得到国家与社会的重视,社会需求也越来越广泛,因此作为幼儿园教师的主要培养基地———高校,必须将高质量的幼儿教师人才培养作为首要目标。2012年教育部明了《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以下简称《专业标准》)提出了幼儿园教师培养的基本要求与目标,学前教育专业课程设置要求等成为了现阶段幼儿园教师培养的重要依据。但当前不少高校学前教育专业并未严格按照《专业标准》的指导要求组织课程教学,导致存在专业课程内容重叠、公共基础课程设置不科学、艺术类课程不完善等等问题。开设茶文化公共课,以及茶艺表演必修课,构建合理的课程体系,旨在培养高质量的幼儿教师队伍,促进我国学前教育事业的可持续发展,同时也为传承、发展民族文化传统贡献力量。

1高校学前教育专业课程建设存在的问题

1.1专业课程内容重叠

针对高校学前教育专业课程内容重叠问题,针对学者已经做过详细调查研究,2014年俞裕芝等人对新进幼儿教师工作适应性调查中显示:学前教育专业知识内容较为混乱,整体呈现出弱分类和弱框架现象。弱分类是指专业课程之间知识的重合度高,弱框架是指老师决定授课内容,这一现象使得课程内容和课程本应传递的知识存在很大的差异。[1]学者们的研究是一方面,另一方面我们从学前教育专业书中也可以看出课程知识之间存在重叠的现象,《学前心理学》《学前教育学》以及《幼儿园游戏》有相同也有不同的地方,如果不重视各专业知识的整合,高度关联的知识内容将不利于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知识体系的形成与完善,势必会影响新教师,在授课中很难将自己的知识与实践相结合。[2]理论与实践的脱节,对于刚入职的幼儿教师而言,这样现象容易影响其对工作的适应性以及能力的发展,只能照本宣科,照葫芦画瓢,不利于幼儿思维能力的发展。

1.2公共基础课程设置不科学

我国高校公共基础课程都是由教务处统一安排设置,本科、专科院校基本上会开设思政类、计算机、大学英语、大学语文、军事理论与训练等公共课程,明显缺少人文社科类、自然科学类的课程,而教育部《专业标准》明确提出幼师要具备一定的“通识性知识,”这就要求幼师要了解、掌握一定的自然科学和人文社会科学知识,才能在教学中不至于照本宣科,积极地发挥能动性增加课程的知识容量。[3]自然科学是研究自然界与人各种现象的学科,观察与逻辑推理是自然科学基础,幼儿具备自然科学知识可以指导幼儿开展探究活动,激发幼儿的科学意识与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开拓幼儿视野。人文科学知识是研究社会现象与发展的一门学科,其涉及文艺学、哲学、宗教学等等,具备一定基础的人文科学知识的教师可以帮助幼儿全面发展思维能力,丰富幼儿的情感,培养幼儿爱学习的习惯。

1.3艺术类课程设置仍需改进

艺术类课程是学前教育专业必修课程,其中包括音乐、舞蹈、美术、钢琴、视唱练耳等等,较为系统地即从理论层面到技巧层面学习这些艺术课程,不但能提升艺术技法,而且也突出了学生内在艺术修养与人文底蕴的培养。但当前高校艺术类课程教师绝大多数是艺术院校的兼职教师,这些教师教学中普遍存在重技法轻人文素养的倾向。音乐、舞蹈等技法类的学习固然重要,但艺术所蕴藏情感、人文精神关乎教师道德修养以及思想自由的精神、独立的人格,以及正确的审美价值观,是感悟美、鉴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4]这些能力的缺失对于一个幼儿园教师来说是一个致命的不足。针对上述分析高校学前教育课程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笔者认为可以尝试将茶文化融入高校学前教育课程中,理由有二,一是茶文化是一种综合性文化,既涉及人文社会科学内容如茶文化产生、发生以及内容,茶道精神发展等等,又涉及自然科学领域的知识,茶叶生产、制作等等,拓宽教师的知识视野;二是茶文化与音乐、舞蹈、美术等等其他艺术门类相融合,既具有茶文化本身博大精深的内涵意蕴,又蕴藏着各艺术门类自身的审美趣味,培养教师的审美观。

2茶叶视阈下探索高校学前教育专业课程建设

近些年,茶文化在社会大众生活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无论是城市茶馆还是乡村茶文化产业旅游都为大众提供悠闲、娱乐、释放压力、放松心灵的场所。不少学者也在积极倡导将茶文化融入学前教育、小学教育中,一方面在于通过茶文化培养学生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另一方面也是传承、发展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方式。本文重点在于谈论如何茶文化视角从构建高校学前教育专业课程,解决当前学前教育课程存在的主要问题。

2.1开设茶文化相关内容的公共课

我国是种茶大国,几千年年来的种茶历史不仅养育了一方村民,培育闻名于全世界的茶叶品牌,而且孕育出中华民族文化之瑰宝———茶文化,一种综合性的文化类型,在儒道释三家哲学思想的相互影响、相互融合之中,形成博大精深、千姿百态的文化形态。可以说,茶文化包含雅俗共赏的文化意境,“琴棋书画诗酒茶”成为历代文人雅士附庸风雅的人生乐趣,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亦是寻常百姓生活中必不可少的日常用品之一。那么如何开设公开课呢?笔者认为应该分层次进行授课,一方面以茶文化内容介绍为重点,即一种通识性的知识介绍,旨在让学生们了解茶文化基础知识;另一方面以茶道、茶艺为重点,这一方面可以适当地结合学前教育的艺术类课程进行展开,其实如有可能,这一方面可以拓展成为学前教育的必修课之一。关于茶文化通识性知识的学习,囊括了与茶相关的所有内容的发展形态,如茶叶、茶馆、茶文化等发展史,茶道、茶艺、茶礼俗、茶诗歌、茶舞蹈等内容的介绍[5]。其实,笔者一直认为不仅仅是学前教育专业应考虑开设茶文化方面的公共课,国家教育部应该将茶文化课程与大学英语、计算机、政治等一起纳入必修公共课之行列,或者融合到大学语文教材,这是退而求其次的做法。因此,茶文化包含着道家淡泊、宁静、与自然和谐统一的自然朴素精神追求,表达了道家“朴素而天人莫能与之争美”、“贵天法真”的审美理想,也蕴藏着儒家中和之美的思想内涵与佛教内省顿悟、净化心灵的修身养性之道,这些思想对于有利于抵制享乐主义、拜金主义对大学生精神的腐蚀,提升大学生的思想道德与人文素养。

2.2茶艺融于学前教育艺术类课程中

如前所述,大学生艺术类课程教育过于注重技巧训练,忽视了艺术人文精神的熏陶与审美趣味的培养,因此,建议将茶道、茶艺融入学前教育艺术类课程中。茶艺、茶道是中国茶文化的精神核心,茶道是茶为载体的生活礼仪文化,也是一种修身养性的方式,即在烹茶的过程中学习礼法、增进友情、培养审美情操、陶冶性情,也是儒道提倡的“内省修行”思想,中国有句古话:“世人若解茶之道,不羡仙人做茶人,”古往今来、古今中外,文人雅士无不爱茶,茶圣陆羽,诗僧皎然、坡、王安石等等都留下许多赞美茶的诗歌。高校学前教育专业开设“茶艺表演”课程,通过老师们课堂讲授、现场示范、学生训练主要环节,让学生了解茶艺蕴藏的茶文化内容以及高雅的精神文化,掌握基本茶法、各类茶艺演示,并可以艺术化、科学性展现茶叶泡饮过程,获得美的精神体验。[6]与此同时,在美术、音乐、舞蹈等课程的学习中,适当地融入茶舞蹈、茶戏曲、茶美术等内容,通过这样的课程学习在提高学生艺术技巧的同时,也丰富了学生的内在底蕴,激发学生的创新力。与西方开放性的文化相比,中国文化具有内向闭合性的特征,但这一文化形式不太符合儿童思维发展,因此,老师们在实践教学中要发挥想象力与创造力,了解茶艺表演、采茶歌、采茶舞等形式与内容后,可以将其改编成幼儿喜欢动画游戏形式,激发幼儿学习的兴趣。随着我国二胎政策的放开以及教育理念的提升,社会上对幼儿教师的需求将越来越大,要求也会越来越高。那么幼儿教师培养的重担则落到高校的肩上,高校教师队伍的建立,学前教育课程的建设等事关学前教育人才的培养。因此,本文首先分析高校学前教育课程设置存在的主要问题,针对这些问题,笔者提出从茶文化角度构建学前教育课程建设的方案,并从茶文化公共课与艺术类专业课角度详细给出建议,旨在为社会培养一批人文底蕴深厚、专业素养高且具有创新精神的综合性人才,进而为祖国下一代培养优秀人才奠定基础,促进我国学前教育事业的可持续发展,也为传统文化在当代的传承、发展提供一个有力契机。

参考文献

[1]俞裕芝,李召存.学前教育专业师范生入职适应研究基于学前教育专业知识性质的视角[J].幼儿教育:教育科学,2014(11):14-15.

[2]张晓梅,,王晖,刘大鹏.高校学前教育专业课程设置改革的困境与超越——基于《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5(11):87-90.

[3]霍巧莲.基于职业能力培养的高校学前教育专业课程构建思考[J].教育与职业,2013(18):103-105.

[4]胡知凡,包雪鸣.教师艺术素养导论[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18.

[5]郭威,陈力群,孙云.高职院校茶文化专业建设初探———以福建艺术职业学院为例[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15(7):49-53.

第3篇:关于茶艺的问题范文

【关键词】商洛;茶文化;旅游

近年来,商洛茶文化旅游得到了巨大的发展。但茶文化旅游在发展当中也不可避免的出现了一些问题,例如,茶叶生产者对茶文化认识不足、缺乏资金的投入、茶文化旅游方式单一等问题。但问题的提出也能更好的帮助商洛茶文化旅游新型活动的开展。茶文化旅游作为一种比较传统的旅游方式,也面临着许多新兴产业的挑战。因此,商洛茶文化旅游必须开发设计出新鲜的元素来吸引游客的到来与驻足。

1 商洛茶文化旅游的问题分析

1.1 茶叶生产者对茶文化旅游认识不足

虽然商洛种植茶树的历史已达上千年,但是商洛市在发展茶文化的旅游中也遇到了一些问题。譬如说,在发展过程中对茶文化旅游认识不足。在发展过程中,商洛市茶文化旅游主要是重“茶”轻“游”。在经营过程中,茶叶生产者只是注重茶产量和茶品种的开发,未注重茶文化旅游的长远发展以及发展机制。文化旅游说到底是一种长远的旅游方式,应该制定长远的发展计划、完善机制,寻找亮点,吸引游客,在其以后的发展中会起到积极的作用。

1.2 缺乏资金投入

茶文化旅游的开展,需要资金的大力支撑。商洛市对于产茶、制茶、加工工艺等方面的技术一直处于较落后的状态,并且至今商洛市采用的都是最传统的工艺方法,在品种的开发研制力度方面还须大力投入。据2011年数据显示茶叶精加工厂有11家,加工生产能力在每年100吨的只有4家,可见在茶叶生产与技艺方面急需提高。此外由于缺乏资金的投入,商洛市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也比较落后。例如:交通、住宿、旅游景区建设、餐饮、服务质量方面有所欠缺。而上述的落后都会进一步导致商洛市茶文化旅游活动与旅游者对于茶文化旅游参与方式与次数的减少,直接会影响到商洛市茶文化旅游的发展。

1.3 茶文化旅游方式单一

茶文化旅游是一种比较传统的旅游活动,已经存在约上千年的历史。商洛市在发展茶文化旅游活动的过程中,采取的还是之前较原始的旅游方式。通过,采茶、炒茶、举办茶文化节等方式开展自己的茶文化旅游活动。在发展茶文化旅游的过程中,不能离开当地的地理环境,而把茶文化旅游单独提出来。而商洛市在发展的过程中就把二者分开来了,造成了现在的茶文化旅游方式单一。

2 商洛茶文化旅游发展对策

2.1 利用培训班的开展提高茶叶生产者对茶文化旅游认识

通过培训班的培训提高对茶文化旅游的认识。茶叶生产者通过培训班老师系统的学习、培训,加强茶叶生产者对其的认识。重点侧重在茶叶生产者对旅游方面的认识。培训班只是一种手段来辅助茶叶生茶者更好的了解对茶文化旅游的认识,主要还是要靠茶叶生产者通过自主学习加强对茶文化旅游的认识,茶叶生产者可以通过网络平台、书籍翻阅的方式,增强茶文化相关知识和有关的旅游知识,提高自身的文化修养内涵与认识。

2.2 加大招商引资的力度

企业的发展运营,离不开资金的投入。商洛市本身的经济发展并不是很好,仅靠商洛自身的来支撑茶文化旅游是一件极具难度的事情。因此,商洛本市需加大招商引资的力度。商洛市也要扩大招商引资的渠道。可以整体招商,也可以通过分项目招商,可以独资,也可以以合资的形式;可以通过租赁,也可以通过承包的方式,还可以通过市场机制加大招商引资的力度,只要是有利于商洛市茶文化旅游发展的形式,都可以采纳。

2.3 多种参与方式并存、激发游客兴趣

在旅游活动过程中,旅游方式的多样化对于旅游者有极大的吸引力,也可激发出游客的兴趣。旅游方式的参与必须依据当地的资源分布情况和游客需求状况相关,结合当地的风俗民俗,发掘出特色的一些旅游方式。可根据周围的地理风景状况分布,举办与周围风景有关的主题型的旅游活动、茶文化节,发挥出其社会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

2.3.1采茶

采茶本来是南方汉族茶农的一种生产活动,随着传统文化的发展与冲击,采茶逐渐形成了一种汉族的民间歌舞。采茶是进行饮茶、泡茶的前提。这是一项要求采茶者格外小心、谨慎的生产活动,需要手巧的人来完成。为了提高旅游者在旅途中的兴趣,采茶这一步骤现在可通过旅游者亲自来完成,让旅游者通过亲身的体验来感受劳动者的不易,并且在采茶的过程中了解到中国的传统文化,感受以前采茶人为中国创造的宝贵财富,重现昔日情景。

2.3.2茶品茗

据研究表明,茶叶当中所含有的咖啡因、儿茶素等成分,具有降低人体中的胆固醇、三酰甘油的效果,可明显降低血脂,清除已分解进入血管壁内的脂肪,还有预防心肌梗塞、脑血管梗阻的作用。所以,商洛市也积极开办了茶文化节邀请四面八方的游客品茶,这种文化交流活动让更多的人认识到茶对人体的益处。

2.3.3茶饮食

根据史料记载,吃茶法距今已有三千多年的历史了。而现如今将茶掺杂在其他食物中则是对古代吃茶法的延伸,现在称为茶食。旅游是食、住、行、游、购、娱的过程,吃排在第一位,则说明饮食的重要性,以茶作为食材,能够很好的避免浪费茶叶中对人体有益的成分,达到食补和医疗的双重效果。例如,商洛市推出的抹茶麻薯、五香茶蛋、清蒸茶鲫鱼等都是不错的茶制饮食。在茶文化旅游的发展过程中,茶饮食的形式与种类也应该呈现出百花齐放的格局,进行一些创新。例如,可以加大对茶饮食新菜品的开发,商洛版的“满汉全席”―全茶宴、商洛版的“佛跳墙”―茶膳,以达到食补与医疗的双重效果。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对养生的重视甚于从前。茶火锅、西餐茶宴等形式。

2.3.4茶表演

茶表演的方式多不胜数。其中,最基础最核心的方式就属茶艺表演。茶艺表演是在茶艺的基础上延伸而来的,是对茶叶冲泡形象的深刻展示。茶艺表演的开展可以加深旅游者对茶文化的深刻认识,而且旅游者可亲自进行茶艺表演。茶艺表演只是吸引游客的一种方式,也可通过举办茶情景剧表演、茶歌茶舞、茶字画书画展、茶俗等方式来吸引旅游者,激发旅游者的兴趣。

参考文献:

[1]辛锦锋,王丽娟,宋立忠.谈企业如何实施品牌战略[J]1009-2243(2007):03-0200-01

[2]李盼.茶文化的内涵[J]中国茶文化,2013(13)

第4篇:关于茶艺的问题范文

[关键词]《阳羡茗壶系》;打身筒;供春;时大彬

一、关于紫砂器起始问题

饮茶的历史源远流长,紫砂器作为一种茶具其历史就需要认真的考证和科学的研究。宜兴紫砂传说起源可上溯到春秋时代的越国大夫范蠡,传说已有2400多年的历史,但故事不足取,只是美好的传说而己。紫砂器物是和中国人的饮茶习惯密不可分,成书于唐光启二年的《桂苑笔耕集》,作者崔致远:“然后入居青琐,坐演紫泥……”。宋代也有不少诗句是关于茶具的,如北宋梅尧臣:“紫泥新品泛春华”、“雪贮双砂罂”,欧阳修:“喜共紫瓯吟且酌”,字里行间的“紫泥”、“砂罂”、“紫瓯”等等是否是紫砂器,就得打~个问号。唐宋是否就有紫砂器还有待考古发现,过早的做结论至少是没有物证基础。最早提到紫砂壶的茶书是明万历年的《茶疏》,文中“往时龚春茶壶,近日时彬所制,大为时人宝惜。”可见,当时的紫砂器虽然不为文人所偏好,但已经基本成型。中国人饮茶的方法到了明代不再冲点、煎煮,而是开始沏泡。金沙古井出土的提梁壶与吴经墓葬出土壶,也证明了明武宗时期紫砂壶至少进入到了实用茶具范畴之列,但是金沙提梁壶和吴经壶鼓腹平底等特点,应该属于煮水壶,而不是直接泡茶使用。

二、紫砂器成型工艺起源探究

《阳羡茗壶系》中所描写的金沙寺僧“捏筑为胎,规而圆之,踵传口柄盖,附陶家穴烧成,人遂传用”是否是明代的广泛采用的紫砂陶艺还不能确定,其时代也正是制壶技术的初始过程,不具备标准性。紫砂壶的传统手工成型技法主要有“拍泥片”、“打身筒”、“镶身筒”等方法,归结起来主要是:拍实泥片、围镶泥片、拍打成型等手法,这种方法可以看到在明代吴经墓出土的紫砂壶中也有痕迹表现出来,紫砂壶在其初始阶段就具有显著独特的制作工艺,这种沿袭至今的方法是如何而起源?分析原因有二:其一,是和紫砂本身的材料特性有关,紫砂其特殊的孔目结构和收缩比率使得这种成型方法更具有适应性;其二,前文中的论述标明,紫砂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是直接放在火上烧水、煮茶的器具,我们可以看到王问的《煮茶图》中的煮茶铫子明显是金属器物造型。紫砂的拍泥片镶接工艺与金属制品的成型工艺有着惊人的相识之处,我们是否可以这样推测:紫砂器是在学习了金属成型工艺后慢慢演化而来。当然随着饮茶方式的改变,紫砂壶演变成了直接冲泡的饮茶器具,然而其沿革下来的制作工艺由于对紫砂材料的适应而保留了下来,并在后世发扬光大。

三、关于古代名家紫砂器的问题

若以明正德年间作为紫砂开始成壶的大致年代,则在这500年间名家辈出,不断有精品传世。明朝中后期的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使得当时的商品经济进入了繁荣时期,落款的紫砂艺人作品也在这一时期开始出现。(1)供春之迷。《茶疏》描述对供春姓名的考证就非常不一,资料记载供春是继承了“金沙寺僧”制壶之法,供春是第一位明确记载的制壶名家,考古发现对此记载还不能完全证实。关于供春制壶方法,《阳羡茗壶系》中写道:“茶匙穴中,指掠内外,指螺文隐起可按,胎必累按,故腹半尚现节腠,以辩真伪。”说明制作工艺相对原始,用茶匙挖,用手指捏,“茶匙穴中”、“指掠内外”。现珍藏于中国历史博物馆的供春壶是否为供春原作还存在很大的疑问。金沙寺僧、供春、供春壶、以及其故事完全有可能是后人的托古之词。(2)大彬之疑。明代晚期的紫砂陶艺家时大彬,名声远播,备受推崇,“近日时彬所制,大为时人宝惜”。上世纪六十年代以来先后考古出土了一些带有大彬款的紫砂器物,有些是晚明官员墓葬;民间收藏品市场也时有落大彬款的同时代器物出现。这些紫砂器是否就是时大彬作品还有待进一步考证,起码在制作质量上是参差不齐的,一个成熟的制壶名家作品质量跨越如此之大,是不能不提出疑问的。(3)曼生之问。进入清代以后,紫砂陶艺步入了辉煌的历史时期,陈鸣远、陈鸿寿等紫砂陶艺家是这一时期的代表人物。清中期的陈鸿寿相对于清初的陈鸣远是基本可以考证的,陈鸿寿“曼生壶”知名度为最,也是真品、仿品鱼龙混杂,而且情况随着考证的展开更加复杂化。上海博物馆藏一件刻有“曼公督造茗壶弟四千六百十四为泉清玩”文字的紫砂壶,这么大的作品数量是难以想象的,说明清代就有不少仿作,而且很多是当时的其他陶艺家仿做的高水平作品。

参考文献

第5篇:关于茶艺的问题范文

[关键词]信阳;茶艺师培训;现状;对策

[DOI]1013939/jcnkizgsc201625049

茶艺师是指具有一定的茶叶专业知识,并具有较高茶叶泡制表演技术的人员。随着茶行业的蓬勃发展,以及人们追求丰富文化生活需求的提升,茶艺师的地位和需求量得到大幅度提高,茶艺师逐渐成为一个具有广阔前景的新兴而时尚的职业。

1信阳茶艺师培训市场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信阳的茶文化历史悠久,具有2000多年的种茶历史,信阳毛尖素来以“细、圆、光、直、多白毫、香高、味浓、色绿”的独特风格而享誉中外,早在1915年巴拿马万国博览会上就荣获金奖,1959年被誉为中国十大名茶之一,但在茶艺师培训方面的普及度和推广度却不能够与信阳悠久的茶文化相匹配,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起步较晚。信阳正式开设茶艺师资格考试始于2007年,当时仅有一家机构――原信阳农业高等学校(现信阳农林学院)组织中级茶艺师资格考试,且仅限于本校茶学专业学生参加考试。二是培训人员少。目前市场上参加茶艺师培训的学生和学员来自不同的社会群体,年龄不一、职业不同。大致上可以划分为两类:一类是“职业需求型”,他们多来自茶行业的销售、服务和管理领域,既有茶艺师持证上岗职业门槛的要求,也有专业知识与技能提高的需求;另一类是“兴趣爱好型”,他们对茶学、茶艺感兴趣,希望通过专业机构的培训,增加知识,提高素养,缴纳几百到上万元不等的学费参加培训。但目前信阳参加茶艺师培训的社会学员较少,培训规模也小;现有的茶艺师培训以中级茶艺师为主,高级茶艺师较少;现有的培训机构主要是以公办院校办学为主,其规模和知名度仍在不断提高中,且目前尚未开展针对社会学员的茶艺师培训。三是经信阳市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局批准的职业技能鉴定机构中仅有1家(信阳农林学院茶学院)能够进行中级茶艺师、高级茶艺师的职业资格评定。

2信阳茶艺师培训市场发展对策研究

21大力弘扬信阳茶文化

信阳地区产茶历史悠久,据史料考证,陆羽在《茶经》中评价信阳茶为淮南地区数一数二的好茶;北宋时茶叶的集散地十三茶场,信阳就占有其三:光山、商城、子安。以信阳茶为载体的信阳茶文化,千百年来始终根植于茶区人民心中,融入普通百姓的精神世界,在日常饮茶习俗中得到充分体现。据《重修信阳志》记载,信阳古风,除夕祭祖要“并陈果实酒茗”并“祀土地神、灶神、中溜神、门神、行神、井神”。茶的地位与酒并论,成为敬神祭祖的必备物品。据《茶德》载:“以茶利礼仁,以茶表敬意,……,以茶可行道,以茶可雅志。”足见信阳茶区,以茶忠君、敬父母早有传统,且已融入寻常百姓日常生活当中。

但是,如今的信阳已经很少见到如此茶风茶俗,以前的茶馆变成茶会所、茶餐厅,饮酒、打牌成为习以为常的聚会活动之一,喝茶、泡茶似乎已变味许多。年轻一代的信阳人接受的更多是咖啡、红酒、可乐、果汁、奶茶等饮品,对茶的认知程度很低,对饮茶、泡茶、喝茶的耐心缺失,这不仅是形式上的没落,更多的是意识上的淡化。因此,弘扬信阳地区茶风茶俗,让年青一代逐渐树立饮茶风尚,是目前推广信阳茶文化工作的当务之急。从政府层面,以信阳市茶叶办公室为政策实体,大力开展“全民饮茶日”的推广活动,同时深挖信阳古老的茶民俗,通过现代多元化的媒体和渠道向大众传播,从精神层面让新一代信阳人关注茶、了解茶文化;从企业层面,开展丰富多彩的茶文化、茶艺活动,树立信阳茶文化品牌,让茶更加深入人心。比如茶叶企业在春茶上市期间开展“信阳毛尖开放日”活动,带领年轻消费者参观茶园、茶叶加工厂,让更多年轻人了解茶叶产品的生产加工过程,从而重视饮茶;茶馆企业可开展带有信阳特色的信阳毛尖茶艺表演活动,优美的茶艺表演通过独具特色的茶艺解说词、信阳民俗曲调为背景的音乐,将更好地展现信阳茶文化的特色。

22开展特色茶事活动

近年来,信阳茶文化、茶事活动逐渐丰富起来,除了常规每年举办的信阳国际茶文化节、茶业博览会之外,信阳毛尖春茶开采活动、茶文化进校园、小学生茶艺表演比赛等活动也都如火如荼的开展起来,活动举办规模、频率和水平逐步提高,通过以茶为媒的各种茶文化活动的高水平展示,良好实现了信阳茶文化产业的升级发展。但目前信阳现有的茶事活动主要是经济发展层面通过茶叶带动农业、商业发展,茶叶和教育行业的结合只是最近几年刚刚兴起的活动,茶文化与民风民俗的融合、茶文化与具体艺术形态的结合等领域的茶事活动尚未开展。因此,开展更多以茶兴文、以茶育人、以茶入艺、以茶作礼等具有特色的茶事活动,让更多的年轻信阳人深刻感受到茶文化、茶艺的吸引力,推动茶叶与经济、文化、商业的共同繁荣发展。

23拓宽茶艺师培训渠道

目前信阳市茶艺师培训机构有两种,一种

是社会培训机构,主要针对社会人员开办;另一种是高等院校(以信阳农林学院为典型代表),主要针对在校学生开展茶艺师职业资格评定活动。但随着社会对茶艺师职业需求的增加,一方面,现有的茶艺师数量尤其是高级茶艺师数量远远不能满足茶叶企业、茶馆、茶会所、酒店、旅游企业的需求;另一方面,信阳现有的茶艺师社会培训机构数量较少,其培训内容、培训形式与社会需求的匹配程度也不高,企业的认可程度、学员的实际工作能力都有待提高。对于茶艺师培训行业,培训机构的资质、师资水平、教育经验等条件决定了茶艺师培训的效果。结合信阳市现有资源来看,整合信阳农林学院茶学院的教学资源匹配社会化学员的需要,将是解决目前信阳市茶艺师培训渠道问题的关键。高等院校开展茶艺师的培训工作,以多年的茶学专业教育为积淀、以双师双能的教师资源为主导、以职业素养和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为独特优势,可以有效保障茶艺师的培训水平;同时,这种结合将有利于学校教学资源的充分利用,大大拓宽了教师社会实践的渠道,提升了应用型本科教学团队服务社会的能力,更是高等院校服务社会重要功能的体现。

3结论

综上所述,信阳作为国内绿茶主要产区之一,茶叶产业发展迅猛,已逐渐成为信阳市支柱产业、特色产业之一。在经济繁荣带动下,信阳茶文化在近几年得到了快速的复苏发展,但是还是难以满足消费者日渐增加的实际需求。因此,加大弘扬茶文化的力度、开展丰富多彩的茶事活动、拓宽茶艺师培训渠道,进而促进茶艺从业人员专业素质的提升,从而推动信阳茶文化、茶产业的联动发展。

参考文献:

[1]杨月琴,王荣华茶艺师培训现状与对策研究[J].读书文摘,2015(12):87

[2]卢祺义上海茶艺培训工作的回顾和现状分析[J].农业考古,2005(2):78-81

[3]公刘子茶艺师职业培训之由来[J].中国茶叶,2012(7):32-33

[4]程善兰苏州茶艺师培训现状与对策研究[J].农业考古,2013(5):98-100

第6篇:关于茶艺的问题范文

关键词:剪纸艺术;茶叶包装;艺术特点;应用策略

1剪纸艺术的特点

根据考古资料显示,我国剪纸艺术可以上溯到北朝时期,从国内遗址出土的北朝“对猴团花剪纸”、“对马团花剪纸”都有着较高的剪纸技艺。之后,随着历史的前进,剪纸艺术在唐宋时期绽放光彩,并在明朝达到巅峰。剪纸艺术这种别具文化审美价值的民间艺术,其艺术特点主要包括以下方面:1.1构图特点剪纸艺术是对一张纸进行“镂空剪刻”的艺术形式,因而其构图特点就是采用平面构图方式。剪纸艺人在创作剪纸艺术作品时,主要通过将纸张剪裁成虚实相生的图案,向人们展示别样的画面。虽然是平面艺术,但是剪纸艺术却打破了平面纸张的局限,向人们展现出立体的美感。比如,著名的剪纸作品《凤凰戏牡丹》,左上角是略微张开双翼的凤凰,右下角是簇拥在一起的牡丹,整幅图呈现出凤凰栖于牡丹枝头的画面。显然,剪纸艺人通过自身的剪裁技艺打开了人们的想象空间,使人们感受到立体的、栩栩如生的美。1.2造型特点剪纸艺人通常会采用夸张的造型来塑造画面形象,这正是剪纸艺术的特点所在。事实上,看似夸张的造型却并不意味着“不真实”,这种夸张的艺术造型寄寓着剪纸艺人的内在情感,使剪纸艺术变得更加独特。由于剪纸艺术作品通常需要在一张完整的纸上完成,这就需要剪纸艺人通过变形夸张的方式将各种图案融进剪纸作品中。比如,崔野创作的《清明上河图》剪纸艺术作品,画面中的水面由看似支离破碎的“空白”构成,这种夸张的手法使我们可以隔着画面感受到水面的波光粼粼。1.3色彩特点常见的剪纸作品以红色为主,其次是彩色剪纸。彩色剪纸作品在剪裁前需要对纸张进行点染。传统的红色剪纸作品主要给人营造出一种欢庆、喜庆的氛围,而彩色的剪纸作品则是剪纸艺术走向多元化的一种表现。鲜艳明快的色彩特点使整个剪纸作品变得更加协调,更具有层次感。通常来说,剪纸艺人会首先确定剪纸主色调,然后根据色彩对比度运用其他颜色。需要注意的是,为了更好地突出形象的特点,应该减少同类色的使用,这样才可以使剪纸色彩的对比度更加明显。

2当前茶叶包装的存在的误区

茶是现代人生活中必不可少的饮品,人们在忙碌一天后通过饮茶可以舒缓疲劳,放松身心。好的茶叶包装在很大程度上帮助茶叶脱颖而出,成功吸引购买者的注意,由此看来茶企在销售茶叶时还需要重视茶叶的包装问题。纵观现代茶叶市场,形形的茶叶产品充斥着人们的眼球,但是购买者却无法决定该选择哪种茶叶。茶叶包装的“雷同化”远远超出人们的意料,摸清茶叶包装的问题可以帮助茶企更好地改进包装设计,更好地吸引消费者的视线。以下仅就茶叶包装存在的误区进行具体分析:2.1图案雷同,缺少吸引力市面上许多茶叶包装通常围绕着“茶壶”、“茶叶”、“茶水”、“采茶园”等主题,图案样式单一乏味,很难吸引消费者的注意力。举例来说,大岙茗茶的包装袋上印有采茶人在茶园采茶的图案;大围山深馨茶包装袋以一片绿油油的茶园作为背景,同时印有茶壶和茶水的图案;周巷凤凰春剑茶的包装图案也是茶园风光;四川古蔺建新茶的包装袋图案也是“茶园+茶杯”的设计模式。这类例子数不胜数,可想而知,消费者在购买过程中可能会轻易“过滤”掉这些茶叶产品。图案的雷同当然不只表现在以上这些方面,很多茶企为了节约设计成本,就从市面上找来两种茶叶包装,并对其进行“拼接”处理,导致自身的茶叶包装看上去不伦不类,最后也终将淹没在茶叶市场的洪流之中。2.2立意不足,缺乏品牌观念近年来,国内企业逐渐意识到“品牌”的重要性,如何在产品包装设计中植入品牌理念是企业值得思考的问题。对于我国茶企来讲,同样如此。很多茶企将自己定位为“生产茶叶、销售茶叶”的企业,忽视了茶叶自身的文化价值和历史积淀,这从市面上的茶叶包装就不难发现。很多茶叶包装设计人员往往存在“投机取巧”的嫌疑,“XX茶”、“XX茶叶”、“XX茗茶”、“XX高级茶”等文字在茶叶袋上较为常见。很多设计人员打着“去繁就简”的名号直接省去图案部分的设计,并使用Photoshop软件将“XX茶”等文字直接改成艺术字体,这种设计方式很显然缺少立意。茶企未在包装设计中融入自身的品牌理念,而且也没有意识到茶叶包装与消费者“二次购买”之间的关系,最终导致茶叶产品缺乏稳定的消费者群体,这对企业自身的发展也是不利的。2.3包装材料不可降解,易造成污染现代大部分茶叶包装或多或少存在着“过度包装”的问题,比如一些高端茶叶产品通常会使用金属盒和金属罐等进行包装,这种包装方式虽然外表光鲜亮丽,但是却容易造成环境污染问题。当然,最为普通大众所熟知的茶叶包装袋采用的是不可降解的材质,与可降解的材料相比,不可降解的材料成本更低,所以也是一般茶叶企业经常使用的包装袋材料,但是,由此造成的环境问题却是不可预计的。比如,云雾碧螺春绿茶的包装袋就使用了聚乙烯材料,事实上这种材料的透光性欠佳,同时还有可能对环境造成不可逆的影响。

3剪纸艺术在茶叶包装中的应用策略

剪纸艺术是我国民间不可多得的一种艺术形式,将其运用到当前的茶叶包装中可以使剪纸艺术与传统茶文化碰撞出不一般的火花。剪纸作品所采用的纸张一般是由木材和稻草等制成的,是一种绿色的、环境友好型的材料。使用剪纸材料对茶叶产品进行包装可以有效减少普通PE材料或者金属材料对环境造成的破坏,同时也将在一定程度上促进我国剪纸艺术和茶文化的传承与传播。以下就剪纸艺术在茶叶包装中的具体应用策略提出几点建议:3.1剪纸图案在茶叶包装中,常见的剪纸图案主要包括窗花、瑞兽、牡丹等。在使用剪纸图案时,应该注意三大原则。首先,剪纸图案应该尽量与茶叶相结合,起到烘托作用。市面上有些茶包装上的剪纸图案只是普通的镂空窗花,导致很多消费者第一眼并未在大脑中将其与茶叶产品挂钩,从而影响了产品自身的销售情况。其次,剪纸图案应该具有充分发挥剪纸艺术的层次感,这也在无形中增加了剪纸图案本身的吸引力。再次,剪纸图案还应该适当采用“留白”处理,也就是说,剪纸图案不用将整个包装纸占得满满当当,而应该给文字和品牌名称等内容留出足够的空白处。基于以上三种原则,设计者可以在包装纸的中部或者左右侧进行剪纸图案设计,并采用茶馆场景、茶馆窗花、茶壶、茶杯、茶叶等图案进行设计,力求给消费者营造出一种饮茶的意境,使消费者感受到产品本身的美感。3.2剪纸文字剪纸文字的设计当然也是不可缺少的,设计者在设计时应该注意这样三个方面。第一,剪纸文字应该与图案相结合,剪纸文字的造型不能太过突兀,而应该与剪纸图案一起构成一张完整的画面,而这也正是设计的协调性所在。比如说,在茶叶包装设计中,可以采用“图案包围文字”、“文字包围图案”、“图案和文字相夹杂”的方式进行设计。第二,剪纸文字应该有内涵,尽量与我国古代思想相结合,这也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茶叶产品的附加值。比如说,设计者可以利用“清敬和美”的茶文化思想进行设计,使读者感受到茶文化的魅力之处;当然,设计者也可以根据消费者的消费需求加入诸如“寿比南山”、“天人合一”、“中国味道”、“天然有机”等字眼,使消费者感受到别样的人文关怀。第三,剪纸文字的设计应该在保持独特性的基础上能够被普通消费者识别。一些茶叶包装上的剪纸文字采用草书等字体进行剪裁,导致消费者不能认出包装上的文字,这就使产品与消费者之间拉开了距离。设计者有必要注意这一问题,不管采用艺术字体还是传统字体,都要具有可识别性。3.3剪纸色彩剪纸色彩主要包括白青黑红黄这五种颜色,在运用这些色彩时设计者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剪纸色彩应该与图案文字的设计相匹配。花红柳绿,青山绿水,大自然有着自身独特的颜色,设计者在设计时也应该从这些方面出发,切不可违背色彩的运用原则。其次,剪纸色彩的使用应该从色彩心理学的角度出发,比如说红色代表喜庆,绿色代表自然健康,白色代表纯净无暇,不同的颜色都有其独特的意味,设计者应该加以注意。再次,剪纸色彩的过渡应该尽可能自然,应该不破坏色彩的对比度。很多颜色应该尽可能分开使用,比如说“红配绿”这种现象应该尽可能避免。当然,剪纸色彩还应该根据特定的场景和情形进行使用,比如说春节、国庆节等节假日销售的高端茶叶礼盒,就可以以大红色为主色调进行设计。

参考文献

[1]俞大丽,曹治.试论剪纸艺术元素在包装设计中的运用[J].南昌航空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10(4):112-115.

[2]常航胜.试论本土民间工艺对包装设计的影响———以民间剪纸艺术为例[J].现代装饰(理论),2015(3):89-89.

[3]张本伟.中国传统文化与包装设计———论中国传统文化在现代包装设计中的运用[J].魅力中国,2010(19):171-172.

[4]杨萍.传统元素与包装设计———论传统元素在现代包装设计中的运用[J].大众文艺(理论),2009(17):108-108.

第7篇:关于茶艺的问题范文

关键词:南昌采茶戏;存在问题;继承与发展

        一、关于南昌采茶戏的介绍

        南昌采茶戏是流行于中国华东地区赣中的一个古老的剧种,是我国传统戏曲综合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传统唱腔属于民歌体,与曲牌体结构形式较为接近。戏曲素材主要来自于民间,当地的民歌,小调,灯彩音乐。南昌采茶戏的声腔系统是由灯歌小调、专戏专曲、采茶本调融合形成的,南昌采茶戏演唱的主要声腔有正调和杂调之分。正调包括下河调、本调、凡字调; 杂调有高腔、鱼鼓及民歌小调等。

        写农村、演农民是赣南采茶戏的传统,其中较有影响的南昌采茶戏分别是取材于南昌本地真实故事的的《鸣冤记》《花轿记》《南瓜记》《辜家记》,被合称为“南昌四大记”。

        二、南昌采茶戏发展现状和存在问题

        作为一个地方剧种,南昌采茶戏在全国的地方戏中虽然只是小有名气,而在南昌本地却是广为流传,被当地人民津津乐道的。由于它的故事情节就是来源于民间百姓生活,故事内容的生活化气息很浓、表演形式幽默诙谐、唱腔朗朗上口、身段载歌载舞,是南昌周边地区的观众最熟悉、最爱看、最亲切的家乡剧种。随着时间的推移,时代的变迁,经济的发展,观众对审美和艺术鉴赏能力的提高,南昌采茶戏逐渐经受着与流行和新潮流争舞台的考验,面临着一定程度上的市场危机,日渐淡出人们的视野。

        南昌采茶戏目前发展中的一些问题包括表现为以下三个方面:首先是缺乏年轻演员和剧团人才的引进。剧团最年轻的演员是1984年招的文艺学校的学生,二十多年来未引进各行专业人才。由于缺少新鲜血液的输入,剧团乃至整个剧种将有可能面临萎缩和停滞不前的威胁。二是经济的问题,剧团的专业人员报酬不高,剧团经济现状时有出现拮据的状况,设备陈旧、人员老化、人才短缺、作曲、舞美设计和道具制作等跟不上经济的发展和市场的变化。民营剧团剧目单调、新剧目的创作又受到资金的限制而略显粗糙,由于资金引起的人员和器材,道具到剧本的危机,影响了南昌采茶戏专业演出的市场效果和社会反响。最后是市场的问题,南昌采茶戏虽说有戏迷,有欣赏市场,但作为欣赏和观戏主体的农民由于农忙和生活不富裕的原因,演出价格提不上去,导致演出的经济效果并不乐观,市场难以继续扩大。

        三、南昌采茶戏的的未来发展

        在新时期,改革是使包括南昌采茶戏在内的所有大小剧种想巩固并不断发展的必由之路。 

改革要循序渐进,而不能一蹴而成。有继承有发展才不会与现实脱节。传承和振兴南昌采茶戏,需要戏曲艺术工作者及社会各界力量的大力支持与帮助。各级政府要加大政策资金扶持力度,要把采茶戏当做“文化名片”来打造,积极动员社会各界为振兴南昌采茶戏贡献力量。

       戏剧是一门综合性的艺术,它集剧本、导演、音乐、演员(不同行当)、乐队、舞台美术、灯光音响设计等为一体,只有在最完美的配合下,才能达到最完美的艺术境界,缺一不可;首先考虑的应是观众需求、观赏价值、艺术品位、社会效益。要追求艺术的真、善、美,以求达到寓教于乐的精神文化境界。其次是出戏、出人、出成效。在稳定的基础上,对传统剧目进行重新包装,融进现代人的审美意识,同时,创作出讴歌新时代文明、和谐、贴近社会的新作品,让它们被老戏迷以外的更多观众所接受中国的农村就是一块最大的市场,农民就是南昌采茶戏的忠实观众。综上,南昌采茶戏的未来发展主要是以以下三方面为主:

        1.重视人才的培养

        南昌采茶戏要发展,加强专业人才的培养是关键。要不断引进年轻的专业的戏曲工作者,给南昌采茶戏的发展注入新鲜血液,以更贴近农民生活和受众市场。加紧对南昌采茶戏这一独具地方特色的剧种的宣传和教育,以利于南昌采茶戏的未来发展。

        2.重视与其它产业的结合

        采茶戏剧团要重视并不断整理自己的传统剧目,传承一些相应的表演程式,发挥这个南昌采茶戏写现代农村、唱现代农民的剧种优势,体现剧种音乐特色,保留一些精彩唱段。同时南昌采茶戏将走出市场,并开拓新的市场,与其它产业向连接,包括将南昌采茶叶的振兴与赣南、赣中日益发展和昌盛的旅游业紧密联系起来,利用一切交通工具和各旅游景点,大力旋床南昌采茶戏等地方戏曲,以扩大剧种的影响力和培养新的观众群体。南昌采茶戏的未来发展之路,还要与大众传媒紧密结合,在计算机网络快速发展的信息时代,南昌采茶戏与报刊、广播、电视、网络节目广泛而紧密的结合,开辟戏曲类栏目,也是南昌采茶戏在新形势下振兴和改革的必有之路。

        3.重视巩固农民市场

        南昌采茶戏的未来发展,要在继承传统经典的基础上,不断发扬采茶戏的优势。要在不断巩固农民市场的前提下,开辟更多的观众。在表演艺术和音乐上,南昌采茶戏进行大胆的尝试和创新,把传统程式与现代艺术相结合,编排了现代剧目,免费送戏下乡,接农民进城看戏。采茶戏剧组与爱好采茶戏的个体经营者合作,把传统戏制作成光碟,投放市场,赢得市场氛围。通过赛事和媒体来加强宣传力度,建立激励机制,同时,南昌采茶戏剧团要多与其他地方的戏曲协会进行交流,通过举办专题戏曲会演、评演及各种赛事,有效的提高了南昌采茶戏的知名度以促进南昌采茶戏的不断发展和进步。

参考文献:

[1]中国戏曲志·江西卷中国.isbn中心出版.1998.10.月

第8篇:关于茶艺的问题范文

理想的茶艺馆可以是小型文化交流中心,以茶为媒介,提供幽雅、舒适的休闲场所。在这里人们可以聊天、洽谈,闲适的阅读,还可以下棋和听曲,举办各类会议或与茶相关的活动。茶艺馆通常布置讲究雅致,气氛悠闲,富于文化气息,凡是到茶艺馆来的人都可以感受到宁静、安逸的气氛,给紧张、烦躁的快节奏生活找到了躲避尘世烦恼的好地方。这样一来,茶馆经营的就不仅仅是喝茶消费,更经营了一种品茶的氛围和茶文化艺术,因此其利润率非常高。这对于许多手头握有资金,却又苦于找不到理想投资项目的人来说,无疑是一条极具吸引力的信息。于是开茶馆便成了眼下一种颇为时尚的涉足商海、投资经营的新方式,不管是内行的还是外行的,人们纷纷筹资开办茶馆,一时间,在全国各大城市,茶馆如雨后春笋般地冒了出来。

然而,事情并不尽如想象中的美好。经营茶馆利润固然丰厚,但这些利润只有通过充足的客源才能得以实观。实际情况是,有的茶馆门庭若市,有的却是门可罗雀。在目前北京的茶馆茶楼中,就至少有三分之二的茶馆过得并不轻松,有四分之一的茶馆甚至几乎已陷入难以为继的境地、随时面临着关门的可能。纵观这些经营成功与失败的茶馆,到底什么是制约它们发展的因素呢?这期我们就浅谈一下。

好酒也怕巷子深,开设一家茶馆,首先在选址上必须做足功课。有关专家曾经指出:找到一个理想的店面,你的开店事业也就等于成功了一半。把握“客流”就是把握“钱流”,在人流熙攘的地段开店成功的几率往往比普通地段高出许多。而且茶馆有着中国古老文化背景,和自然的亲切感。选址一定要考虑文化气息浓郁的地方,这里的人受教育程度高,稳定的经济收入也使他们有一定的消费能力,因此可以吸引一批固定的消费群。房价或租金往往和人气旺的地方成正比,商业中心、交通大道附近竞争尤为激烈,要分析自己的人力、财力、物力是否具备才能确定地点。交通的便利程度、附近的消费群体、包括店外的停车位都是必须考虑进去的。

其次就是茶馆的定位,这个因素非常关键。茶艺馆的定位就是根据茶艺市场的整体发展情况,针对消费者对茶艺的认识、理解、兴趣和偏好,确立具有鲜明个性特点的茶艺馆形象,以区别于其他经营者,从而使自己的茶艺馆在市场竞争中处于有利的位置。定位实际上是要解决为谁服务(即目标顾客),提供什么样的服务(服务内容、档次),以什么方式服务(服务手段、方法)等问题。顾客消费都有特定的兴趣和偏好,不同的人选择标准存在一定的差异,表现在对茶艺馆的选择上就有一定的倾向性。通过定位,确定目标顾客,明确他们选择茶艺馆的标准,就能增强经营管理的针对性,从而更好地吸引顾客,提高茶艺馆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第三就是装修。一般来说,茶馆的设计可以自己进行,也可以请专业的设计公司来进行。但每个茶艺馆要根据自身特点和不同的风格去进行装修。要充分体现定位的特色和要求。设计实际上是定位的具体化,要紧紧围绕定位来进行;要体现茶文化的精神和茶艺的要求,注意强调清新、自然的风格;要符合目标顾客的心理预期;要从整体上去考虑,使形式与功能以及各功能区域之间能相协调、相呼应;要考虑消费者的主观感受及适宜性,考虑消防安全、方便服务及管理等要求。

“硬件”设施完成之后,下面就得看看它的“软件”设施―服务了。茶艺馆都应该有着自己的服装,中式茶艺馆以传统的旗袍为主,有代表着喜庆祥和的红色,代表着纯朴整洁的白色,代表着亲切活泼的碎花等,日式茶馆当然是和服,部长一般都是黑色的西装。着装是给人的第一视觉冲击力,所以很重要,当然再配上自然的微笑,就更能给客人留下好印象。另外在馆内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给客人提供一些必要的小食品,如果有条件的话在用餐点儿可以给客人提供一些自制的快餐。但要注意,餐可以简单但要精致。

第9篇:关于茶艺的问题范文

关键词:紫砂;品茶;文化

中图分类号:J5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5)24-0035-01

宜兴紫砂陶器在国际上闻名以来将近有五百年的历史。紫砂陶在浩瀚的中华文物史上有着极为重要的地位,人们称为高超的艺术品。在明清两代,地处江南人文荟萃之地的宜兴,所生产的紫砂器,更充满着丰富的文化气质。其之所以成为名陶,实由于具有良好的实用性与独特的艺术性两大原因。

品茶是我国民间自古而来的雅事,自唐代以来,它已在日常生活“柴米油盐酱醋茶”中占有一席之地,并演绎成格调高雅的茶文化。泡茶需要茶具,因此起于宋代兴于明清时期的紫砂壶逐渐受人青睐,紫砂壶原产宜兴,属陶器,比之瓷器更具古风。它无釉饰、无彩绘,以手工捏制烧成,造型别致、古朴典雅是其艺术特色,而且具有良好的保味功能,适宜泡茶,香味醇郁。

宜兴紫砂壶的功能美,主要反映在三个方面,即使用功能,欣赏功能和价值功能。先说宜兴紫砂壶的使用功能,紫砂之所以在宋明成壶。主要是由于饮茶方式的改进,宁五朱权将传统的“饼茶”生产改成简化的“散茶”,也就使得长期以来的“煎煮法”变为“论饮法”,即冲泡饮用。在南宋期间,就在宜兴归迳等地大量生产了一种供韩世忠,梁红玉夫妇率部抗金行军打仗携水的长圆型“韩瓶”,那时虽然也用紫砂做实用器皿,但韩瓶没盖,没把,只在瓶颈缀以四个耳朵,以供携带。而且在真正意义上的泡茶,必须在传统的瓶罐上加盖,以增加水温并不使茶香散失,为了提取方便,加上了把,为使出水流畅,又延长了嘴,所以紫砂壶是随着沏茶的需要应运而生的!

用宜兴紫砂壶泡茶,能发真香。这香味且更佳美,这是由于紫砂泥内含石英,云母,方解石,橄榄石,赤铁矿和长石等有机体,其呈颗粒状双向气孔,在泡茶时,特殊因子激活茶酶,并起到虑静差水质的功能,透气不跑味,更能体现茶的原汁原味并提升其味觉和视觉。特别在泡饮“乌龙茶”和“普洱茶”时,更能起到独特的“焖虑静”功能,为世人所喜。同样的水同样的茶叶同样的茶艺师,从宜兴紫砂壶里流出来的茶水更清,更明,更香。故有谚云:“人间味玉安足取,不如阳羡源头一方土”。

紫砂壶作为日用品是人所共知的,但是它作为包含艺术要素的日用品,作为观赏对象,作为装饰艺术,甚至作为精神的象征物,其优势显得十分突出,它独特的艺术功能始终未被其它艺术所取代。那么,紫砂壶在何种意义上作为艺术和审美对象而存在呢?要回答这个问题,首先须回答:什么是艺术?这样的问题在一定的意义上类似于“什么是美”的问题,这问题看似简单,其实很难界定。我们可以说某个具体的作品具有艺术性,比如一个陶罐,一个瓷瓶,一尊陶塑,可以指出它的艺术性表现在哪些方面,以及它是如何表现的等。美学家李泽厚的看法是深刻的,他认为:“艺术作为各种艺术作品的总和,它不应看作只是各个个体的创作的堆积,它更是一个真实性的人类心理――情感本体的历史建造。如同物质的工具确证着人类曾经现实地生活过,而且也是后代物质生活的必要前提一样;艺术品也确证人类曾经精神地生活过,而且也是后代精神生活的基础或条件。艺术遗产已经积淀在人类的心理形式中,情感形式中。艺术品作为符号生产,其价值和意义即在这里。这个符号系统是人类心理情感的建构和确认。”联系到紫砂壶,它作为实用器物和工艺品,在历史发展的长河中,既是物质工具的遗存,又是记录着精神创造的特殊符号。

宜兴紫砂壶,用壶艺泰斗顾景舟的话来说,不但要用得舒服,还要看舒服,具有得天独厚的欣赏功能。宜兴紫砂壶主要有四个类别,即,光货讲究简洁,素面素心,主要用紫砂的砂质,砂粒,色块和线条,来反映紫砂的独特之气和天然之美,像明代的时大彬之三足柿圆壶“均用其朴实端庄的造型,明快流畅的线条,体现了宜兴紫砂无与伦比的材质美和工艺美。所谓花货也称象型皿,塑瓜得瓜,塑蛙得蛙,松竹梅兰,千姿百态。如清代项圣思所塑宜兴紫砂之“圣思陶杯”,即大亨之“八卦束竹壶”,蒋蓉大师之“青蛙莲子壶”及汪寅仙之“梅桩壶”等作品,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取大自然之象,成不朽之艺术瑰宝,真是鬼斧神工栩栩如生,让人惊为天籁之音。

中国的茶文化源远流长,对紫砂壶艺术的影响广泛而又深远,从而形成了东方独特的审美情趣,形成了中华民族独具特色的艺术语言。它既不是一般的形象艺术,也不是介于抽象与具象之间的艺术,紫砂壶的表现创造艺术是中华民族的特色,是中国人的智慧结晶,它体现了民族传统,世上只有一把紫砂壶,它的名字叫宜兴。

参考文献

[1]王树良,张玉花.中国工艺美术史[M].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10.

相关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