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山洪灾害防治范文

山洪灾害防治精选(九篇)

山洪灾害防治

第1篇:山洪灾害防治范文

关键词:山洪灾害;山洪成因;山洪防治

中图分类号:X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2374(2012)23-0159-02

沙井子灌区是一个大型的平原型灌区,位于阿克苏河流域中下游,拥有近100万亩的灌溉面积。该地区在欧亚大陆腹地之中,受到山脉和沙漠的影响,形成了典型大陆性气候。该气候下农业灌区为纯灌溉型。本地区汛期常发生暴雨灾害性天气,山洪、山前洪水较多,由此引发洪水灾害,使当地的经济增长和社会可持续发展受到严重阻碍。近几年,沙井子灌区的山洪地质灾害概率呈现逐步加大的迹象,由此,必须对本地区山洪灾害的成因进行深入分析,并积极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

1 山洪灾害的成因分析

山洪灾害同气象条件、地形地貌、人为因素都有很大的关系。对于沙井子灌区而言,突发性局地暴雨是山洪灾害形成的主要因素,形成暴雨的原因也是形成洪水灾害的主要原因,加上地形地貌、人为因素的影响,对山洪灾害的形成更起到了促成的作用。

1.1 山洪灾害发生的直接原因——降水

沙井子灌区所处位置属于高原大陆性气候区,降水比较集中,并且分布不均匀,而且降水集中在7~9月,这一时期的降水量可占到全年平均降水的80%。形成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首先是高原槽和西北气流的影响,加上沙井子灌区的地形条件比较复杂,在沙井子灌区的北部山区易形成暴雨。暴雨持续时间短、雨量大、降水不容易下渗,因而汇聚到一起,形成洪流。其次,夏秋之交容易出现连阴雨天气,连阴雨天历时长,没有地表径流,但却有十分充足的时间形成达到一定厚度的饱和土层,若此时发生较大强度的降雨,就非常容易发生山洪灾害。

1.2 山洪灾害发生的基础因素——地势

沙井子灌区地势北高南低,由北向南缓慢倾斜,北部依傍的天山支脉哈拉铁克山最高海拔2278米,南部灌区地势较平坦且低,相对高差悬殊。由于地形的高差较大,气候的垂直变化比较显著,有很大的水平差异,气象灾害多种多样。地形地貌使洪水势能强大,促使降雨所产生的径流直接顺坡而下,汇集到沟谷,快速形成洪峰,诱发山洪灾害。

1.3 山洪灾害发生的加剧因素——地层岩性

地质构造决定了灌区的地层岩性与地形地貌,而地层岩性对山洪的形成与发展产生了直接的影响。沙井子灌区的地质构造主要为石炭系灰岩、泥灰岩、二迭系灰岩、砂岩、页岩,还有第四系的松散沉积层、冲洪积砂卵石、黄土状亚砂土。这些岩层受河流的下切作用,形成峡谷,遇到强降水的冲刷以及长期的水土流失的影响,导致地层的褶皱发育比较普遍,地层平均倾斜30°左右,更容易加剧山洪灾害。

1.4 山洪的特点和危害

山洪的发生具有明显的特征,首先是季节性,一般在汛期发生较为频繁;其次是具有突发性,其水流速度快且水量集中,水流中时常夹杂着碎石泥沙;再次是具有群发性,一般来说,一个地方山洪发生之后会导致其连带地方山洪的爆发,因为水流的冲击力大,地质结构复杂,最后,其带来的冲击力极大、破坏性极强,它不仅会对其周围房屋建筑和桥梁公路等造成破坏,也会对人们的生命带来很大的威胁,同时,山洪灾害对植被和农田造成严重破坏,对国家经济社会所带来的损失是无比巨大的。

2 山洪灾害的防治措施

根据沙井子灌区地形地质条件、暴雨特点、经济状况、交通和通信条件、人员分布等实际情况,防治山洪灾害可以采取工程措施和非工程措施相结合的方法进行。由于防洪工程措施在全国各地都有比较成熟的做法,在沙井子灌区可以结合实际引入先进的工程经验,本文不再赘述,着重分析一下非工程的山洪防治措施。

2.1 强化灾害防治意识

要加大对山洪灾害防灾、避灾常识的宣传力度,强化全民的防灾、避灾意识。由于沙井子灌区人口比较密集、居民文化程度不高,对于山洪灾害的防范意识也比较淡薄,要降低山洪灾害造成的损失,必须提高居民山洪灾害防御意识,树立牢固的山洪灾害防御思想,对电视、广播媒体加以充分利用,并结合采用宣传册、广告牌等宣传措施,真正实现山洪灾害防御思想深入人心。

2.2 评估灾害区段级别

在沙井子灌区由防汛指挥部牵头,组织气象、水利、国土等部门对沙井子灌区内遭灾严重的地段和区域进行全面的、深入的调查研究,依据不同的遭灾区域地理、水文、地势、局域气象以及居住人口等因素,对其成灾的几率和遭灾可能性进行分析,实行山洪灾害的风险评估,根据评估结果划分分级的警戒区段,在特级、Ⅰ、Ⅱ级警戒区划界立标,并对其建设、生产和居住进行严格控制。

2.3 健全政策法规体系

由于当地居民很难明白山洪灾害的发生与人为因素有着密切的关系,没有因为山洪灾害频发而放弃对环境的破坏,所以要在根本上扼制居民破坏环境的行为,必要时可通过政策和法律手段加以强制。因此,必须对相关法律法规加以健全和完善,尤其要保证山洪灾害的重点防治区段内的移民搬迁、退耕还林、环境保护等政策、法规能够严格执行。

2.4 完善灾情防治机制

气象部门应当加强区段内的强降水监测工作,保证气象灾害的预警信息能够及时传递。加强气象部门同国土、水利部门的会商联动,利用电视、广播、电话、短信及电子显示屏等媒介,使气象灾害的预警信息以及可能出现的山洪灾害信息传递到乡镇与气象信息员的手中。险情来临或者山洪初发的时候,监测责任人或者先发现的村民要立即通过预先设定的鸣锣、电话通知、村村通喇叭、拉响警报器等信号,迅速报警,并同时报告给当地的政府与防汛部门,方便政府与防汛部门向下游更大的范围立即施放警报、通讯报警、广播通知等,迅速组织抢险救援工作。

3 结语

通过上述分析表明,沙井子灌区特殊的地形地貌、气候原因等是形成山洪灾害的重要原因,山洪发生具有突发性和群发性,且跟随季节而变化,破坏力极强。而局部强降水是山洪暴发的关键性因素。其中,地形地貌与地层岩性是客观条件,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是不可控因素。而局部强降水受人为因素影响较小,主要也取决于客观的气象条件与地势特征,通过人为活动短期内难以施加干预。

因此,在沙井子灌区的山洪灾害防治的问题上,应当加大对人为因素的管控力度,通过对“人”的因素的管理,促进对环境因素的优化,以期改善自然环境,减少山洪灾害发生的几率。在施行长期防护措施的同时,注重短期措施的有效性、反应灵敏性,实现对山洪灾害的有效防治。

参考文献

[1] 甘肃省山洪灾害防治规划编写组.甘肃省山洪灾害防治规划报告[R].2005.

[2] 李万寿.湟水水系古今述略[M].南京:河海大学出版社,2009.

[3] 张世才.祁连山区域山洪灾害综合防治措施[J].甘肃水利水电技术,2007,(4).

第2篇:山洪灾害防治范文

关键词:中小河流;气候;暴雨;灾害;防汛减灾

全球气候变化趋势

全球各国科学家上百年持续的观测和几十年艰辛的探索,为人类揭示了一个不争的事实:全球平均气温在过去100年中上升了0.74℃,而且这种变暖的趋势还在继续。关于全球气候变化一个重要的结论是:气候变化将会导致气候事件变率增加和极端天气发生的可能性增加,包括降水的变率增加,极端干旱、连续干旱以及强降水发生的频率增加。这就意味着洪涝、干旱、台风和山洪等灾害的发生频率和影响程度都将加大,对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将构成了更加严重的影响。全球气候变化是当今世界共同面临的重大课题。

1加强中小河流暴雨灾害防治的必要性

大江大河历来是我国防汛抗洪的重点,这一点是非常明确的。但是水灾发生几率更多的往往是中小河流和中小型水库。近年来我国防汛形势特点总的是大江大河在持续加大投入,建立水文遥测系统、提高堤坝防洪能力后水势平稳,一些地区遭受洪涝灾害,损失惨重,主要是中小河流、中小水库失事造成的。

中小河流洪涝灾害严重的主要原因:一是防洪标准低。绝大多数中小河流防洪标准都是3~5年一遇,遇到常见洪水就可能发生洪涝灾害。二是一些地区为了追求眼前的经济利益,盲目开发、乱采矿石、拦河设障、挤占河道,一旦发生洪水就会造成重大经济损失。三是中小河流流域面积小,汇流快,气象监测困难,水文观测站点缺少,防洪难度很大。四是中小河流地质地貌情况复杂,发生洪水时极易诱发山地灾害,造成人员伤亡。五是中小河流治理的资金投入不足。近年来国家增加了对水利的投入,但是这些资金主要用于大江大河和大湖的治理,中小河流的投入不足。

以上原因让我们清楚的看到,在国家对水利投入不断加大、大江大河御洪能力稳步提高的同时,加强对中小河流暴雨灾害防治是非常必要和迫在眉睫的。

2中小河流的暴雨灾害已经引起国家的重视

党中央国务院十分重视应对气候变化工作,党的十七大报告中首次对应对气候变化提出要求,即“加强应对气候变化能力建设,为保护全球气候做出新贡献”。对中小河流的治理,中央高度关注,2008年中央1号文件明确要求今年全国开展重点地区中小河流治理规划编制工作。水利部高度重视,将其列入了今年的重要工作内容,并在充分准备的基础上,9月份在湖南长沙全面布置了全国中小河流治理规划编制工作,中央编制近期(3年)治理项目规划,并争取在09年下半年实施。

3如何开展中小河流暴雨灾害防治工作

3.1暴雨灾害易发区的调查编制

要卓有成效的开展中小河流暴雨灾害防治工作,首先应对区域内的河流全面了解,这个了解不仅是根据历史资料来了解,更应该走下去了解,现时与历史相结合,深入调查中小河流暴雨灾害易发区并编制成册是开展这项工作的第一步。这步工作应涉及以下内容:对历史上发生过的洪水灾害进行分析研究,探讨洪水及洪水灾害的特性与成因;在实地调查、摸底的基础上,建立完善的躲灾和避灾预案;探讨建立快速、准确的降雨实时观测系统及洪水预报系统,研究建立区域暴雨与洪泛区灾害损失的相关关系实用模型;在走访、调查的基础上,总结探讨如何采取多种形式广泛动员和组织全民搞好避灾工作,探讨系统治理洪水灾害的措施和途径。这项工作应该以各省区的地级市水利部门为实施单位来完成。

3.2用非工程措施来防御洪水

从大江大河的防汛抗洪经验来看,洪水预警预报系统作为防汛抗洪的非工程措施,它的投资少、见效快,在防汛抗洪中所起的作用是巨大而不可替代的,因此在中小河流暴雨灾害易发区建立洪水预警预报系统是防治手段之一。随着无线电通信技术的发达,无线通信得到迅速推广普及,这为建设洪水预警预报系统提供了稳定而多样的信道。从目前的情况看,洪水预警预报系统的管理运行工作主要由水文部门完成,行政机关的领导干部和地方老百姓对系统知之甚少,因此,建立、健全上下联动、左右配合的洪水防御组织体系,是有效防御洪水的重要保障。各地重点突出乡(镇)及村组的组织建设、落实基层干部的防灾责任,主要从以下五个方面抓紧、抓实:首先,各洪水易发区都明确行政首长为洪水防御第一责任人,汛期发生较大降雨时主动向水文、气象、国土等部门了解本次降雨的范围、强度及是否引发灾害,所有乡、村干部都联系防范责任区;其次,落实干部防灾责任,重点是如何确保人员安全、组织群众和物资转移;第三,制定部门防灾职责,水利、水文、气象、国土、卫生、安全监督等部门都明确洪水防御职责;第四,把各级领导干部落实洪水防御工作的好坏纳入到干部考核范畴,作为干部考核、奖罚的一个重要依据;第五,建立责任追究制,用严格的责任追究保证各项职责落到实处。:

在建立洪水预警预报系统、落实防灾责任的同时,要建立完善的洪水防御预案。有效防御洪水,涉及到的工作多,一旦暴发洪水,要能够迅速组织各方面力量投入到抗灾中,必须要制定和落实完备的、操作性强的预案,包括水库调度预案、人员紧急转移预案、抢险预案、救灾预案等,其中最主要的是制定详细的、以避灾躲灾为目的的人员紧急安全转移、安置预案,涉及到洪水发生的条件、影响范围、安全区域的划分、人员紧急转移安置方案、预案启用条件及程序等各方面内容。预案一经制定,各地广为宣传,组织干部群众学习、熟悉,有些地方还有必要组织实践演习。这样当洪水来临时,各级责任人可迅速启动预案,有效组织抗灾工作,群众可以按照预案确定的转移路线紧急逃生,避免关键时刻打乱仗,减少灾害损失。

3.3用工程措施来防御洪水

中小河流洪水灾害频发的原因,除了天气因素外,另一个主要原因是人类活动的影响。由于环境保护意识的薄弱落后,很多企业及个人没有根据相关环保政策对自身活动后果影响行为做出相应的补救,造成流域植被破坏严重,水土流失引起河道淤积,同时由于不合理的采砂、采矿以及占河建房、向河道倾倒垃圾等侵占河道的违法行为,导致河道行洪能力日渐萎缩。对于这样的河流,应采取清淤疏浚、修建堤防等工程措施来防御洪水。清淤疏浚的目的是要还河流的天然河道,因此清淤的河段要尽可能的彻底且不让清淤出来的物质再回到河流中。经过清淤修堤的河道,要加强后续管理,避免“前人”清淤修堤之后“后人”跟着破坏。

4结语

江河治理是一项极为艰巨复杂的系统工程。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向现代化迈进的过程中,在大江大河治理取得一定成果的情况下,中小河流治理得到政府的重视,这是国家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促进经济社会稳定发展,促进生态环境日益改善的具体表现。作为老百姓应该懂得尊重自然,上下齐心,共同把生命之河治理好、守护好。

参考文献

第3篇:山洪灾害防治范文

关键词:山洪灾害;防治;非工程措施

Abstract: the mountain torrent disaster by rainfall, topography and geological conditions and the influence of the economic and social activities, the disaster has wide distribution, occurs frequently, sudden strong, foresee prevention difficulty and seasonally strong, regional obvious and run fast, destructive big wait for a characteristic, therefore in the mountain flood disasters prevention and control should be based on maximum reduce casualties for primary goal, in case first and prevention &treatment combination to the non-engineering measures is given priority to, the non-engineering measures and engineering measures, combining and through implementing personnel removal, strengthen ShanQiuOu management measures, efforts will disaster loss falls to the minimum.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reasons for the formation of mountain flood disasters in our country, and puts forward the prevention and control of mountain flood disasters of non-engineering measures, analysis lincang city in the mountain torrent disaster prevention project construction status of the non-engineering measures at or above the county level.

Keywords: mountain torrent disaster; Control; Non-engineering measures

中图分类号: X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104(2012)

一、引 言

山洪灾害是指由于降雨在山丘区引发的洪水灾害及由山洪诱发的泥石流、滑坡等对国民经济和人民生命财产造成损失的灾害。根据山洪形成原因可分为暴雨山洪、融雪山洪、冰川山洪等。我国山洪主要是由暴雨引起,故这里所讨论为暴雨山洪。

山洪灾害防治是一个世界性难题。日本、美国和欧洲一些发达国家对山洪灾害问题的研究起步较早。相对西方发达国家,我国的山洪灾害研究起步较晚,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央政府加大了对山洪灾害研究与防治工作的投入。经过近几年的研究探索及示范,逐步探索出了一套具有中国特色的山洪灾害防治方法体系。全国山洪灾害防治县级非工程措施项目建设工作于2010年11月全面启动,计划用3年时间初步完成《全国山洪灾害防治规划》确定的1836个县级行政区山洪灾害防治非工程措施体系建设。截至目前,临沧市涉及该项目的有:临翔、镇康、云县、凤庆、沧源、耿马等6区县,其中临翔区作为试点县已完成项目建设,其余5县将在2012年度完成县级行政区山洪灾害防治非工程措施体系建设并投入使用。

二、山洪灾害的形成原因

(一)降雨因素

降雨是诱发山洪灾害的直接因素和激发条件。降雨量大, 多数情况下意味着降雨强度高、激发力强, 在一定的下垫面条件下, 易产生溪河洪水灾害、泥石流和滑坡灾害。降雨强度大, 降雨迅速汇聚成地表径流引发溪河洪水, 而泥石流的发生与前1小时的降雨强度关系十分密切。降雨历时长, 产生的径流量就大, 雨水对土体、岩体的侵蚀作用就强, 山洪、泥石流、滑坡就比较严重。

(二)地形地质因素

不利的地形地质条件是山洪灾害发生的重要因素。山丘区地质构造复杂, 断裂发育, 以纵向构造和歹字形构造最为突出, 对泥石流的形成和活动起着控制作用。软硬相间岩石分布区更容易风化, 侵蚀也更强烈,特别有利于泥石流和滑坡的发育, 云南是我国泥石流、滑坡灾害的易发区之一。

(三)经济社会因素

由于受人多地少和水土资源的制约, 为了发展经济, 山丘区资源开发和建设活动频繁, 人类活动对地表环境产生了剧烈扰动, 导致或加剧了山洪灾害。山丘区居民房屋选址多在河滩地、岸边等地段, 或削坡建房, 一遇山洪、泥石流暴发或发生滑坡, 极易造成人员和财产损失。

三、山洪灾害防治工作中的非工程措施

(一)加强防灾知识的宣传培训

山洪灾害的广泛性和严重性决定了防御工作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 全社会都有责任和义务参与和承担防灾工作。规划要求在全社会加强山洪灾害风险宣传培训, 增强群众防灾、避灾意识和自防自救能力, 使山洪灾害防治成为山丘区各级政府、人民群众的自觉行为。

(二)建设监测预警系统

监测预警系统监测实时的降雨和洪水过程、监视山洪灾害发生征兆, 预测山洪灾害的发生, 并及时预警信息, 这是减少或避免山洪灾害导致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的最有效措施。监测系统包括气象、水文、滑坡、泥石流等专业监测与群测群防相结合的监测系统。

(三)落实责任制并编制山洪灾害防御预案

建立山洪灾害防御责任制体系,编制切实可行的预案, 建立由各级政府部门负责的群测群防组织体系, 在有山洪发生征兆和初发时就能做到快速、准确地通知可能受灾群众, 并按照预案确定的路线和方法及时转移,最大限度地减少人员伤亡。

第4篇:山洪灾害防治范文

关键词:地质灾害气候

Abstract: In this paper, according to the China Meteorological Administration, "flash floods geological disaster prevention meteorological support engineering construction guidance program in conjunction with local business layout, system functions and related equipment technical indicators and give full consideration to the actual development needs of the future business of the unit.

Keywords: geological disasters, climate

中图分类号:P42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码:

随着恶劣天气的增加,我县受沂蒙山区特有地形地貌和气候特征的影响,气象灾害的突发性、异常性、不可预见性日益突出,导致山洪地质灾害发生的可能性增加。山洪地质灾害防御区域的党政部门和民众迫切需要第一时间获取气象灾害预警信息,以便争取宝贵时间采取防范措施,最大限度降低人民生命财产损失。目前防治区内由于缺乏必备的预警信息手段,现有的气象灾害预警信息网络覆盖范围有限,部门间短时临近预警应急联动机制尚需完善,基层气象防灾减灾应急预案体系尚需健全。所以应尽快强化气象灾害监测、预警、预报能力建设,健全气象灾害应急体系和气象灾害联防协防机制,增强防灾减灾能力,减少气象灾害造成的社会经济损失的要求十分迫切。

沂水县气象局根据中国气象局《山洪地质灾害防治气象保障工程建设指导方案》中的相关内容,结合本地当前业务布局、系统功能及相关设备技术指标,充分考虑未来本单位业务实际发展需求。力争用五年时间内建立和完善山洪重点防治区域自动雨量站、数据处理中心、预警系统、预报服务系统、综合气象业务平台。来实现该区域由气象要素暴雨等诱发山洪地质灾害能够及时准确的监测和数据快速收集处理,提高流域灾害性、突发性天气的监测能力;通过预报业务平台和预警服务系统的建设,提升省级和县级台站的流域灾害性天气预报精细化、短时临近暴雨预报预警能力和预警信息的直通能力,将预警信息直接发送到相关决策部门和受影响人群当中。增强防御洪涝和山洪地质灾害的能力,完善防灾减灾长效机制,确保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为社会经济发展提供保障。

第5篇:山洪灾害防治范文

【关键词】山洪灾害;监测预警系统;应用

中图分类号:B845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彭阳县位于宁夏东南部,属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总土地面积2528.65km2,总人口26.5万人。境内海拔在1248─2418m之间,年平均气温7.4―8.5℃,年降水量350─550mm,但在区域、时间上分布不均,在区域上主要是南多北少,时间上主要集中在6-9月份,约占全年总降雨量的61%-70%,并多以暴雨形式出现,极易形成洪涝灾害。全县有地质灾害险点78处,涉及12个乡镇50个行政村2678人,其重险点19处。有记载造成较大损失的就达70多次,1996年7月27日,彭阳两日降雨量达到135毫米,黑牛沟山体滑坡,造成25人死亡。近年来,范围不等、程度不同的山洪灾害每年都有发生,对当地经济发展造成严重损失。

一. 系统的建设原则

彭阳县山洪灾害防治县级非工程措施监测及预警系统,按照水利部“统一技术标准、统一运行环境、统一安全保障、统一数据中心和统一门户”的要求,结合山洪灾害防治县级非工程措施项目和中小河流治理项目,统一规划,统筹安排、整体推进。实施中根据项目的特点将任务进行分解,其中群测群防体系和预警系统设备安装项目由彭阳县水务局负责实施;采集站点、信息汇集平台、软件部分及预警系统由水利厅信息办结合信息化建设统一实施。项目按照基本建设程序,严格执行“四制”管理。项目建成了覆盖山洪灾害防治区水雨情监测站网、监测预警平台、软件以及县、乡(镇)、村三级防御预案,形成了“横向到边、纵向到底,不留死角、无缝覆盖”的山洪灾害防御体系,提高山洪灾害防治区全民防灾避灾意识,有效避免群死群伤事件的发生。

二.系统的主要构成

彭阳县山洪灾害防治非工程措施监测及预警系统主要包括在彭阳县水务局及彭阳县境内相关乡、镇、村建设安装的信息采集系统、信息汇集平台、软件部分、预警系统、群测群防、气象部分及山洪灾害普查危险区划定七项内容构成。

1.信息采集系统。建自动遥测雨量站35处,自动遥测水位站10处,简易雨量站27处,人工水位站2处,视频监测站4处;

2.信息汇集平台。设立机房和视频会商室,配套服务器、交换机、路由器、计算机、摄像机等设备。配套视频会议系统1套,IP语音电话系统30套,1台47寸液晶电视、1台80寸液晶显示屏;

3.软件部分。开发并集成县级山洪灾害监测预警软件系统1套,数据中心数据库1套,三维GIS平台软件1套, Orcale 11g 数据库软件1套, 1:5万DEM数据及矢量图层拟采用数字宁夏平台数据,实现资源共享;

4.预警系统:配套1条20MSDH专线,短信预警设备1套、1套电话传真预警设备、13台传真机、乡级、村级无线广播90套、电动防空警报器12套、12台5kw汽油发电机,手摇警报器82套,铜锣232套,

5.群测群防:编制县级山洪灾害防御预案1套,12套乡(镇)山洪灾害防御预案、82套村、大中型企事业单位预案,发放宣传册、明白卡3.2万份,制作光盘61套,警示牌、宣传牌290块,开展山洪灾害防御知识培训844人次。

6.气象部分:配套6要素气象站设备3套,建设及3台台式计算机、1台传真机、1台激光打印机的购置安装及前期站资料共享升级改造;

7.山洪灾害普查及危险区划定:对彭阳县进行普查,划定危险区82个,涉及全县12个乡镇82个行政村232个自然村。危险区内有住户10466户,房屋17332间,人口总数46978人,确定预警指标。

三.系统运行情况

根据项目监测站点建设性质和专业技术力量等因素,自治区水利厅等部门联合印发《宁夏山洪灾害防治县级非工程措施项目建设管理暂行办法》,明确自动雨量站、自动水位站、视频监测站的运行维护管理由自治区水文局负责;简易雨量站、人工水位站、会商设备、网络硬件设备及软件、预警设备的运行管理维护由彭阳县水务局负责;气象部分建设内容由固原市气象局负责。

为检验各系统的运行情况,2013年3月29日,彭阳县县防汛抗旱指挥部彭阳县组织武装、公安、农牧、水利、交通、卫生等22个单位及320名群众,在彭阳县红河乡红河村组织开展了山洪灾害应急演练,演练指挥部设在彭阳县水务局视频会商室,指挥部下设监测、信息、转移、调度、保障和应急抢险6个小组。同时在红河乡红河村设立临时指挥部。演练活动以红河乡红河村灾害险点为情景,虚拟该险点发生连续强降雨造成山洪险情,监测人员将测报的降雨、水情以电话等方式传递给村预警人员,由村预警人员立即将信息报临时指挥部,临时指挥部通过电话、短信等方式将信息上报到彭阳县指挥部和山洪灾害预警平台。县指挥部通过监测预警平台获得的水雨情信息,同时根据监测报告和气象部门提供的降雨资料,综合分析、会商后,确定预警级别及预警范围,然后预警。预警产生后,通过预警平台向相关人员预警信息,并宣布启动相应级别的应急响应和应急预案。村预警人员通过手摇报警器、喇叭和锣鼓预警信息,组织群众撤离、抢修道路、搬运物资、救治伤员、安置灾民、开展疫病预防,整个演练过程持续1个多小时,山洪灾害监测预警各系统得到全面检验。

2013年7月7日20时至15日14时,彭阳县境内普降中到大雨,降雨量均超过140mm,白阳镇24小时降雨量达到134.5mm。灾情严重,县防汛指挥部启动了防汛三级应急预案,通过山洪灾害预警信息平台,及时预警信息,提醒相关人员加强防范。同时加强水库运行调度,将防汛物资装车,抢险队伍和抢险机具随时待命出发。由于预警信息及时,未发生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四.存在问题

一是后期维护资金缺乏,难以保证各设备的正常运行;二是乡村管理使用人员年不固定,文化程度不高,接受新技术的能力较弱,操作不规范,设备的维护与应用跟不上,造成设备不能正常工作。

第6篇:山洪灾害防治范文

关键词:山洪灾害;风险评估;风险区划;GIS技术;易损性指标

中图分类号:S157.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1-5485(2015)12-0041-05

1研究背景

我国是一个多山的国家,山丘区面积约占全国陆地面积的2/3。复杂的地形地质条件、暴雨多发的气候特征、密集的人口分布和人类活动的影响,导致山洪灾害发生频繁。据《全国山洪灾害防治规划报告》数据统计,我国山丘区流域面积在100km2以上的山溪河流约5万条,其中70%因受降雨、地形及人类活动影响会发生山洪灾害[1]。由于山洪灾害的发生具有突发性强、来势猛、时间短等一系列特点,且其造成的危害对人们的生命财产影响巨大[2],因此,关于山洪灾害的研究早在20世纪初就已经开始了。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发展,山洪灾害的研究已经涉及成因、空间分布特征、灾害损失评估、风险评价与制图等各方面[3-11]。风险评估与管理逐渐也成为国际上倡导和推广的减灾防灾有效途径之一[12]。目前,山洪灾情评估工作得到了来自地学工作者、工程专家和各级政府部门的高度重视,并逐渐成为国际性的研究项目。特别是在山洪风险评估方面的表现尤为突出[7-11]。但是,这些评价工作的对象往往是泥石流、滑坡或单纯的溪河洪水等单一灾种,评价单元基本以行政区域为单元,缺乏流域系统性、灾害种类完整性,评价指标选择也无可比性[2-6]。其次,目前对大尺度范围上的山洪灾害区划成果,多为如何防治山洪灾害的目的进行的,是一种黑箱模型,未完整给出各山洪沟的危险性、易损性和风险等级水平,因而无法准确判断不同区域的山洪风险等级。因此,本文将借鉴全国山洪灾害防治规划中对山洪灾害的定义,将由降雨在山丘区引发的洪水及由山洪诱发的泥石流、滑坡等对国民经济和人民生命财产造成损失的灾害统一纳入研究范围[1]。以小流域为评价单元,开展四川省山洪灾害风险评估研究,以期为四川省山洪灾害管理及防治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2研究方法与数据来源

2.1研究方法

本研究对风险评估的方法,仍借鉴联合国有关自然灾害风险的定义,即风险是危险性与易损性的乘积。其中危险性是灾害的自然属性,易损性则是灾害的社会属性。风险分析在危险性和经济社会易损性分析的叠加基础上完成。因此,本研究的内容主要包括危险性分析、易损性分析以及二者叠加基础上的风险分析。最后,在风险分析的结果基础上,采用一定的区划原则和方法,结合全国山洪灾害防治规划中的一级区划和二级区划,对四川省山洪灾害风险进行更进一步的三级分区,形成风险区划图。由于在进行危险性和易损性分析时,选取的指标较多,各个指标在危险性和易损性大小中的贡献不同,为定量评价各指标在其中的权重,本研究选用层次分析法进行分析。其基本原理为:首先建立山洪灾害危险性、易损性分析评价指标体系,每一层都有1个或2个评价因素对应上层目标层,根据这些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因素按照它们之间的隶属关系排成3层评价结构体系;然后,根据专家经验针对某一个指标相对于另一个指标的重要程度进行打分,打分后即建立判别矩阵。根据山洪灾害的成因和特点,结合目前现有数据情况,本研究选取的危险性和易损性评价指标体系见表1和表2。在进行山洪灾害危险性和易损性的评价时,为了将不同的指标体系组合后用一个统一的量化标准对其等级进行划分,首先根据已有数据的分布区间按照StandardDeviation分类方法,对危险性和易损性水平进行划分,根据实际需要,共划分为5个等级,各个等级的指标范围见表1和表2。

2.2数据来源

四川省山洪历史灾害资料来自四川省山洪灾害防治分区项目调查数据。该数据以小流域为单元,其面积界定为<200km2[1]的小流域共计2471条(近50a来发生过山洪灾害的小流域)。部分县域,小流域单元数据是由国家气象局与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建设项目———系统科学数据共享平台提供;四川省内及周边82个站点年雨量数据来自中国气象局数据库;DEM(90m)数据来自SRTM;土地利用数据来自中国科学院资源环境科学数据中心;岩性数据来自中国地质调查局的1∶250万中国数字地质图;基础土壤数据来自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的1∶100万中国土壤属性数据库。

3山洪灾害风险评估与区划

3.1危险性指标体系及评估

根据危险性各评价指标及对各指标数值的综合统计分析,结合专家的经验判断,参与者均为全国山洪灾害防治规划中承担相应数据资料分析的专家(共3位),各位专家根据经验判断各级指标间的相对重要性,然后利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出危险性各指标的权重值,如表3所示。结合ArcGIS的空间分析计算,将各指标危险性分级图转换为栅格格式(见图1(a)至图1(e)),结合上表给出的每个指标所确定的综合权重值,利用ArcGIS的栅格叠加计算功能,可得到山洪灾害危险性图(见图1(f))。具体计算方法为:山洪灾害危险性=0.041×最大24h暴雨极值+0.021×最大24h暴雨极值变差系数+0.207×最大1h暴雨极值+0.105×最大1h时暴雨极值变差系数+0.035×地形坡度+0.04×地形起伏度+0.091×小流域主沟比降+0.19×河网缓冲区+0.071×历史灾害缓冲区。

3.2易损性指标体系及评估危险性

根据易损性评价指标体系,依据层次分析法计算了四川省山洪灾害易损性指标的权重值(见表4)。在ArcGIS中,将各指标分级图转换为栅格格式(见图2(a)至图2(c)),结合表4给出每个指标所确定的综合权重值,利用ArcGIS的栅格叠加计算功能,可得到山洪灾害易损性成果图(见图2(d))。具体计算方法即为山洪灾害易损性=0.18×沟道两侧范围人口数量+0.42×沟道两侧范围人口密度+0.18×地均GDP+0.12×人均住房数量+0.06×历史灾害死亡人数+0.04×历史灾害冲毁房屋数。

3.3山洪风险评估

根据山洪风险度R等于危险度H乘以易损度V的定义,利用ArcGIS的空间分析叠加功能,可以计算山洪灾害的风险度图。在处理数据时,首先将危险性分级图和易损性分级图进行归一化取值(0~1)见表5,然后进行栅格相乘计算,即可得到四川省山洪灾害的风险图,其取值范围为0~1之间。根据山洪灾害风险区等级划分标准进行分级,可得到四川省山洪灾害风险分级图,如图3所示。

3.4山洪风险区划

根据山洪灾害风险分级结果,结合全国山洪灾害防治规划中的一、二级防治分区范围,采用基于空间邻接系数的聚类分析方法,对风险分级结果中的最小单元进行逐级向上合并,根据主导因素与综合因素相结合、区域单元内部相对一致、以人为本的经济社会分析等山洪灾害区划原则,划分出全国山洪灾害风险区划单元。以四川省山洪灾害风险等级为基础进行最小单元聚类,在ArcGIS中叠加全国山洪灾害防治二级区划(四川省境内)成果,同时根据四川省自然条件和山洪灾害防治现状,将四川省境内的西南地区细分为3个三级区(图4所示Ⅰ-8-3,Ⅰ-8-1,Ⅰ-8-2),原二级区划中的藏南地区、藏北地区、秦巴山地区由于面积不大,山洪灾害现状和自然条件比较一致,因此不做进一步划分(如图4所示的Ⅲ-1,Ⅲ-2和I-4)。因此,四川省山洪灾害风险区划共涉及6个区划单元,如图4所示。在完成风险性等级划分图和区划图以后,以各风险区划单元为单位,统计各三级区内风险度等级分布特征。表6为四川省各风险区划单元内风险度等级面积统计,表7为四川省各风险区风险等级比例统计。从表7中可见,四川盆地及周边为山洪灾害中高风险区,为四川省山洪灾害重点防治地区。其它地区山洪灾害风险等级较低,在进行山洪灾害防治时,应以防治措施为主,同时加强灾害监测的预警预报。

4结论

(1)整个四川省的山洪灾害风险等级水平处于较高水平,特别是四川盆地及周边地区是山洪灾害的高风险值地区,中风险区等级以上的面积占到了整个四川盆地及周边总面积的近80%,这一区域也是四川省人口、经济密度最大的区域,因此山洪灾害防治任务艰巨。其次,秦巴山地区是四川省山洪灾害次严重地区,中风险区等级以上的面积占到了整个四川省秦巴山地区总面积的18%。其它几个三级区域山洪灾害风险水平不高,大多处于低风险和较低风险水平,山洪灾害防治应以防治措施为主,同时加强灾害监测的预警预报。(2)由于山洪灾害的成因机理十分复杂,特别是溪河洪水及其诱发的滑坡、泥石流灾害成因更为复杂,在进行山洪灾害危险性、易损性评估时,评价指标体系应在深入研究成因机理的基础上进行选取,但限于目前研究成果和资料的可获取性限制,本研究风险评估结果的准确性仍有待验证。

参考文献:

[1]长江水利委员会.全国山洪灾害防治规划报告[R].武汉:长江水利委员会,2005.(ChangjiangWaterRe-sourcesCommission.TheMountainTorrentDisasterPre-ventionandControloftheNationalPlanningReport[R].Wuhan:ChangjiangWaterResourcesCommission,2005.(inChinese))

[2]唐川,师玉娥.城市山洪灾害多目标评估方法探讨[J].地理科学进展,2006,25(4):13-21.(TANGChuan,SHIYu-e.Multi-ObjectiveEvaluationMethodofMountainTorrentDisasterinUrbanArea[J].ProgressinGeography,2006,25(4):13-21.(inChinese)

[3]石凝.闽江流域灾害性洪水形成机理分析[J].水文,2001,21(3):30-33.(SHINing.FloodingDisas-terMechanismofMinjiangRiverWatershed[J].Hydrol-ogy,2001,21(3):30-33.(inChinese))

[4]谢洪,陈杰,马东涛.2002年6月陕西佛坪山洪灾害成因及特征[J].灾害学,2002,17(4):42-47.(XIEHong,CHENJie,MADong-tao.MountainTorrentDisasterCausesandCharacteristicsofFoping,ShaanxiProvinceinJune,2002[J].Journalofcatastrophology,2002,17(4):42-47.(inChinese))

[5]韦方强,崔鹏,钟敦伦.泥石流预报分类及其研究现状和发展方向[J].自然灾害学报,2004,13(5):10-15.(WEIFang-qiang,CUIPeng,ZHONGDun-lun.ClassificationofDebrisFlowForecastandItsPresentSta-tusandDevelopmentinReseach[J].JournalofNaturalDisasters,2004,13(5):10-15.(inChinese))

[6]许有鹏,于瑞宏,马宗伟.长江中下游洪水灾害成因及洪水特征模拟分析[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05,14(5):638-644.(XUYou-peng,YURui-hong,MAZong-wei.CauseofFloodDisastersandFloodCharacter-isticSimulationAnalysisoftheMiddleandLowerRea-chesoftheYangtzeRiver[J].ResourcesandEnviron-mentintheYangtzeBasin,2005,14(5):638-644.(inChinese))

[7]张春山,李国俊,张业成,等.黄河上游地区崩塌、滑坡、泥石流地质灾害区域危险性评价[J].地质力学学报,2003,9(2):143-153.(ZHANGChun-shan,LIGuo-jun,ZHANGYe-cheng,etal.Collapse,LandslideandDebrisFlowandGeologicalDisastersRiskAssess-mentofUpstreamoftheYellowRiver[J].JournalofGe-omechanics,2003,9(2):143-153.(inChinese))

[8]赵士鹏.中国山洪灾害的整体特征及其危险度区划的初步研究[J].自然灾害学报,1996,5(3):93-99.(ZHAOShi-peng.AnElementaryStudyonWholeChar-acteristicsofMountainTorrentsDisasterSysteminChinaandItsHazardRegionalization[J].JournalofNaturalDisasters,1996,5(3):93-99.(inChinese))

[9]钟敦伦,谢洪,韦方强.长江上游泥石流危险度区划研究[J].山地研究,1994,2(2):65-70(ZHONGDun-lun,XIEHong,WEIFang-qiang.HazardRegionalizationofDebrisFlowintheUpstreamofYangtzeRiver[J].JournalofMountainResearch,1994,2(2):65-70(inChinese))

第7篇:山洪灾害防治范文

关键词:山洪灾害 措施 实施方案

中图分类号:TV12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地形地貌、地质结构

巴彦县地处松嫩平原与小兴安岭西南麓接壤的平缓地带,小兴安岭余脉以马蹄形坐落在县境东南部。地势起伏多岗坡地,少陵河、漂河中下游、泥河沿岸及松花江一级阶地较为平坦。整个地势是东高、西低、北岗、南平,中部多丘陵。海拔110—564.3米。根据地貌特征,全县分为6个类型区:1、低山丘陵残山区;2、低山丘陵边缘坡岗地;3、波状缓坡漫岗地;4、松花江阶地(或平原);5、河谷滩地(河套地);6、沟谷滩地(甸子地)。

巴彦地层除低山丘陵残山有中生界、古生界地层披露外,绝大多数被新生代第四系地层所覆盖,组成物质基本是第四纪洪积松散堆积物,覆土为0-80米不等。

东部的低山丘陵和西南部的残山地带,多数是深成酸性花岗岩等侵入岩类出露。亦有地质年代较老的地层出露,其中分布在骆驼砬子山、大顶山一带为古生代二迭系下统土门岭组:分布在青顶子山、双鸭山、少陵山、大顶山一带为古生工二迭系穆棱组和宁远村组,分布在大顶山等地的为中生代白垩系下统陶朱淇河组和泉头组等,除个别的陡峭的外,基本上埋藏于第四纪垩沉积物残积物下,土层较薄,一般在1米以内。

灾害损失及山洪灾害成因

我县历史山洪灾害情况,山洪灾害类型及易发区及典型山洪灾害。我县山洪灾害的主要类型为暴雨洪水,一般由较大强度的降雨而形成的洪水,一旦爆发山洪,当地群众的生命财产将受到严重威胁。几年来,虽然没有山洪爆发,但是受山水冲刷和侵蚀,土地流失相当严重。造成我县山洪灾害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一是我县的降雨量集中,主要在6 一8 月份,并且雨量大;二是近年来采石、采沙、烧窑取土、伐木等建设与生产活动,对土地植被造成了严重的破坏;三是化肥、农药对植被破坏相当严重。

我县历史山洪灾害情况,山洪灾害类型及易发区及典型山洪灾害。我县山洪灾害的主要类型为暴雨洪水,一般由较大强度的降雨而形成的洪水,一旦爆发山洪,当地群众的生命财产将受到严重威胁。几年来,虽然没有山洪爆发,但是受山水冲刷和侵蚀,土地流失相当严重。造成我县山洪灾害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一是我县的降雨量集中,主要在6 一8 月份,并且雨量大;二是近年来采石、采沙、烧窑取土、伐木等建设与生产活动,对土地植被造成了严重的破坏;三是化肥、农药对植被破坏相当严重。

灾害损失

山洪灾害的成因和特点

黑龙江省山洪灾害致灾的主要原因分析如下:

(1)高强度暴雨高强度降雨是暴发山洪灾害的直接原因。特殊的地形地势是诱发山洪灾害的基础。在高山、丘陵、岗地和平原等多种地貌聚集地区,地势水平梯度的变化具有明显的陡坡。特别是山地面积较大的地区,高低起伏较大,坡陡谷深,地表切割作用强烈,部分土壤自身抗蚀能力弱,有利于产汇流。产生的洪水流速大,涨势猛,冲刷严重,破坏性大。黑龙江省在国内虽属少雨省份,但却常发生局部暴雨或大暴雨。就局部暴雨而言,有的暴雨极值已接近国内及世界最高值。 年 月日站日雨量达220.7mm,其中30min降雨量为100mm,接近国内最高值。

(2)复杂的地质结构复杂的地质构造是发生山洪灾害的重要因素。山丘区抗蚀性较弱的土壤,土层薄,蓄水能力差,汇流时间短,受地形、水流切割作用明显,特别是岩石受到强烈的风化后,表面岩层破碎,抗冲能力极差,易形成较大冲击力的地表径流,导致山洪暴发。山区地形对于其上空的降雨云系,既可促其发展,也可促使其逐渐消失淡化。当一个降水系统移近山区时,如山体坡面与云团的走向正交,可促使云团沿坡面抬升,使尚未形成致雨的云团,加速向致雨趋势转化,迎风坡还可导致雨强的加大和暴雨持续时间的加长。

(3)不合理的人类活动良好的地面植被可起到固土保水作用,对于山洪灾害的防治具有重要意义,减缓降水入渗和流水对地面的冲蚀,减少山洪的发生与危害,反之则会加剧。不合理的人类活动是加剧山洪灾害的重要原因。频繁的人类活动加剧了对自然的破坏和索取,植被破坏加剧了洪灾的发生,加重了水土流失,使水库淤积,库容减少,也使下游河道淤积抬升,降低了调洪和排洪能力;缩窄河道,改河造地等人类的生产活动加剧了山洪灾害,增加了险情。例如:毁林开荒、采矿、修路等不合理的开发利用,造成了严重的水土流失,淤积了河道,影响了河道行洪能力,加剧了山洪灾害发生的频率和损失的严重性。

存在问题

一是由于受地形、地貌影响,以及长期以来重用轻养,植被草场严重退缩,水土流失在区内程度不同的发生,流域上游山区,降水丰沛,土地条件差,植物种类单纯,极易形成暴雨径流,造成坡面冲沟,地表径流带泥土随水入河,由于治理资金投入不足,治理方式单一,不能很好地发挥整体效益。

二是防洪设施少,缺少整体堤防工程规划设计,防洪能力低,防御大洪水能力差。

三是防洪意识差,防洪标准低。现有的工程设施老化失修严重,且防洪投入资金整体规模偏小,投资严重不足,筹措渠道窄。

四是防洪工程大部分都是“”、“”期间的产物,防洪标准低、工程不配套,主要建筑物破损严重。虽然这些年来我们对部分工程进行了整修加固,防洪能力有所提高,但这些防洪工程的根本状况没有改变,抵御大洪水能力相对不强。

编制依据

(1)《黑龙江省山洪灾害防治规划》

(2)《山洪灾害防御预案编制大纲》

(3)《山洪灾害防治县级非工程措施建设实施方案编制大纲》

(4)《山洪灾害防治县级监测预警系统建设技术要求》

(5)其它相关标准、规程、规范、管理办法建设目标与任务

山洪灾害防治非工程措施建设,主要包括山洪灾害普查、危险区的划定、临界雨量和水位等预警指标的确定、监测预警系统建设、责任制组织体系建立、防御预案编制和完善以及宣传培训演练等。

预警指标的确定

根据历史降雨及山洪灾害情况,结合地形、地貌、植被、土壤类型等,确定每个小流域或乡村各级临界雨量、水位等预警指标,并在实际运用中修订完善。

水雨情监测

通过建设实用、可靠的水雨情监测系统,扩大山洪灾害易发区水雨情收集的信息量,提高水雨情信息的收集时效,为山洪灾害的预报预警、做好防灾减灾工作提供准确的基本信息。其设计的主要内容包含水雨情监测站网布设、信息采集、信息传输通信组网、设备设施配置等。设计的主要原则如下:

第8篇:山洪灾害防治范文

关键词:山洪灾害 预警系统

中图分类号:TV87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泰安市岱岳区位于鲁中山区中部,介于北纬35°55'36〃~36°28'36〃、东经116°50'30〃~117°28'28〃之间。东部与莱芜市接壤,东南以徂徕山为界与新泰市为邻,南隔汶河与宁阳县相望,西部与肥城市相连,北面与长清县、章丘市搭界。南北长68公里,东西宽56公里,总面积1750平方公里,辖16个乡镇、2个街道办事处,107万人口。由于独特的地理位置和复杂的气候条件,决定了岱岳区属山洪灾害易发地区,加之经济发展相对落后,现有的防御手段欠缺,预警预报设施不全,工程措施标准低,在岱岳区的山区发生了多起山洪灾害,对当地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带来了巨大损失。

1、基本情况

岱岳区的山洪灾害主要是山区河流引发的洪灾,山洪冲毁河堤,淹没农田和村庄,以及山区塘坝、小型水库漫堤,溃坝。防治区划定为一级危险区、二级危险区和安全区。一级危险区主要分布在黄前镇、下港乡以及化马湾乡、徂徕镇、房村镇等徂徕山山前和山后部分区域,等地,地形切割强烈,沟谷发育,区内地形陡峭,岩石风化破碎强烈,坡面岩土体结构松散,汇水面积较大,水土流失严重,形成崩塌、泥石流的条件校充分遇强降雨过程,易发生崩塌、泥石地质灾害,中低山丘陵区,为泥石流易发区。该区域内涉及5个乡镇,69个行政村(自然村)。1963年7月13日,徂徕山主峰太平顶一带2小时降雨200毫米,6公里长的山沟平均刷深5米多,深处大8米。冲垮谷坊250座,塘坝1座,蓄水25万立方的小水库1座。南坡沟谷黄石崖花园发生较大规模的泥石流,造成一家8口人丧生,沟下游茅茨村冲倒房屋820余间。2000年8月发生的大规模泥石流,导致下港乡和黄前镇10个村庄受灾,死亡19人,失踪2人,重伤2人,轻伤97人,冲毁道路196.1千米、桥梁254座、耕地7945亩,房屋倒塌1800多间,造成直接经济损失1.37亿元。二级危险区主要分布在道朗镇、夏张镇、范镇、角峪镇以及房村镇北部、良庄镇北部等地,该区地貌类型为低山丘陵,地形坡度较大,岩石风化较强烈,陡崖、陡坎等微地貌发育。在强降雨或地震过程中,易发生崩塌、滑坡地质灾害。该区域内涉及6个乡镇,90个行政村(自然村)。1994年6月29日,流域内降特大暴雨,降雨量达185毫米,道朗镇点雨量为300毫米,造成山洪暴发,水库、塘坝、河道、公路、通讯、照明严重损坏,冲垮河堤132公里,大口井107眼,桥涵117座,自来水工程9处,57座水库、塘坝不同程度的出现险情,沿河6600亩土地被冲毁,冲毁道路113公里,造成直接经济损失12000万元。2004年7月29日,流域内降特大暴雨,降雨量达185毫米,点雨量为小安门水库200毫米,造成山洪暴发,水库、塘坝、河道、公路、通讯、照明严重损坏,冲垮河堤15公里,桥涵8座,50座塘坝,沿河45亩土地被冲毁,冲毁道路3公里,造成直接经济损失300万元。

安全区主要分布在山前冲洪积平原,涉及山口镇等12个乡镇,面积约662平方公里。该区地形平坦,第四系分布广泛,地质灾害形成条件不充分,属地质灾害不易发区。2009年,经国务院同意,水利部、财政部等部门组织决定在岱岳区开展山洪灾害防治县级非工程措施建设。

2、山洪灾害预警系统建设内容

山洪灾害预警系统工程总投资491.11万元。建设16个自动监测站、60个简易监测站,共享水文、水利等部门30个已建自动监测站,新建2个6要素自动气象站,组成雨水情监测站网。建立5个中型水库的视频监控体系,架构集网络、数据库、地理信息技术于一体的监测预警平台。建设由5个无线预警发送站、42个无线预警接收站、37个人工预警站组成的群测群防预警机制与组织体系。

山洪灾害监测预警系统,可汇集省、市、县、镇(街道办)、村等各方面的山洪灾害防治相关信息,并根据山洪灾害监测信息、预测情况进行分析决策,生成预警信息,并及时将预警信息传递到山洪危险地区。围绕山洪灾害监测预警系统的各环节,分别建立相应的子体系,主要包括:山洪水雨情监测系统、山洪灾害监测预警平台、山洪灾害预警系统。下面对各子系统建设进行详细阐述。

2.1水雨情监测

通过建设实用、可靠的水雨情监测系统,扩大山洪灾害易发区水雨情收集的信息量,提高水雨情信息的收集时效,为山洪灾害的预报预警、做好防灾减灾工作提供准确的基本信息。水雨情监测系统以雨量监测为主,水位监测为辅,设计内容主要包含水雨情监测站网布设、信息采集、信息传输通信组网、设备设施配置等。

2.2监测预警平台

在岱岳区水利局利用通信、计算机网络、数据库等技术手段,建立区级防汛指挥部门山洪灾害防治信息汇集与预警平台,收集山洪灾害防治区水雨情数据信息以及其它部门的相关信息,提供信息查询、山洪预报决策和预警、数据备份和视频会议等服务。

2.3预警系统

岱岳区山洪预警系统的主要任务是将监测预警平台生成或收到的山洪预警信息及时到受威胁的区域。(必要时也可用于强风、寒流、霜冻、海潮等突发性灾害的预警)由基于平台的自动预警系统和群测群防预警系统组成。岱岳区预警预警信息分为从区级监测预警平台获取信息和群测群防获取信息两种途径。预警信息的主要由各级山洪灾害防御指挥部门或者群测群防监测点上的监测人员通过预警信息传输网络和其它方式完成。

3、山洪灾害防御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山洪灾害防御主要包括山洪灾害防御非工程措施和工程措施。近几年来,岱岳区水利、国土等部门在抓山洪灾害防御责任制落实,加强监测预报、预警和组织人员安置转移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但仍存在一些比较突出的问题和薄弱环节:

3.1防灾资金缺乏。

全区现有896座塘坝,多为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兴建,由于运行多年,现老化失修严重,工程面广量大,财政投入困难,防洪能力未得全面改善。

3.2防灾避灾难度大。

山洪灾害往往发生在偏远山区,群众居住分散,交通、通讯设施落后,很难及时将群众转移到安全处。

4、山洪灾害预警系统建设建议

当前,国家正在全面推进山洪灾害防治预警系统建设,这是造福人民的好事,结合岱岳区试点经验,就预警系统建设提出以下建议:

4.1出台防山洪灾害预警系统建设标准

国家应尽快出台防山洪灾害预警系统建设的标准,主要是涉及硬件设备的兼容标准、水、雨情监测站点的设置范围标准、信息处理速度标准、软件操作系统标准、硬件设备误差率标准、预警临界雨量标准、数据库结构标准、系统更新标准等,这样才能使山洪灾害防治工作步入规范化、信息化、科学化的科学发展之路。

4.2加大山洪灾害防治预警系统建设的投入

山洪灾害防治预警系统建设主要是利用计算机和通讯技术,同时又需要水利专业知识,应该说需要是复合型人才,但是,区以下这样的人才几乎没有,国家应该加大这样的人才培养,要充分利用现有的人才资源,加大培训力度,尽快建立山洪灾害防治工作需要的人才队伍。建议以省水利厅为单位,与高校联合对各山洪灾害防治区的工作人员进行培训,让他们尽快适应水利信息化工作,最大限度发挥系统优势。同时,国家要增加山洪灾害防治工作经费投入,各级财政要建立该项工作财政预算机制,确保该项工作正常开展。岱岳区属于全国试点县,首次仅对部分流域进行试点,没有进行全面覆盖,依然存在监测预警盲区,达不到山洪灾害防治效果。

第9篇:山洪灾害防治范文

关键词:防洪减灾;洪灾特性;防灾减灾对策

中图分类号:TV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常山县地处浙江西部丘陵山区,位于东经118°15’~118°45’,北纬的28°46’~29°13’。东接柯城区,南靠江山市,西邻江西省玉山县,西北与开化相接,东北角濒淳安。全县东西长46公里,南北斜线宽55.6公里,总面积1099.1平方公里,人口331621人。

由于区域地理位置和气候条件特殊,常山县山洪灾害发生频率高,损失严重。

1洪涝灾害特性

洪灾的时间分布不均。常山县洪灾在年内发生的时间多为4~10月,但主要集中于5~7月;局部小流域山洪灾害多发。洪涝灾害受灾范围与暴雨笼罩面积、暴雨中心、地势有关;洪灾出现快、抢险难度大。常山县的局部洪灾特点是暴雨洪水来势凶猛、历时短、洪灾出现快,基本无预见期可言。

2致灾因素分析

2.1气象因素

气象因素是致灾因素中最重要的因素,主要表现在暴雨强度大。常山县属亚热带季风区,气候温暖湿润,四季分明,降雨量充沛,多年平均降雨量为1760.5毫米,最大年降雨量2542.7毫米(1998年),最少年降雨量为1120毫米(1978年),每年4~10月都有可能发生灾害性暴雨,据统计,在1956~2011年56年中共发生洪涝灾害57次。

2.2水文因素

常山县处于亚热带季风区,汛期降雨容易达到蓄满产流。降雨历时短、蒸发损失少等因素,使得径流系数大、汇流快、产流多,容易形成山洪暴发,河水暴涨暴落。由于常山县河道坡降大,河流源短流急,洪峰到来时,水位高,峰量大,洪水过程尖瘦。来势凶猛。

2.3下垫面因素

下垫面条件对洪涝灾害的形成也有较大影响,有利的下垫面条件会减轻洪水灾害;恶劣的下垫面条件,则会加重洪灾。常山县的下垫面条件是不利的,甚至是恶劣的,主要表现在:一是河流源短,河床比降大,槽蓄能力低;二是地形地貌有利于洪水形成;三是水土流失影响。

3防洪减灾对策

根据常山县洪涝灾害特性和社会发展目标,防洪排涝减灾体系的建设,应依据钱塘江流域综合治理规划的指导思想,坚持蓄泄兼施、以泄为主的防洪方针,以现有防洪工程体系为基础,以现代先进的科学技术为支撑,以保障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为前提,兼顾水资源利用、生态环境综合需求,在建设高质量的工程体系的同时,强化非工程措施,不断提高对洪涝的控制水平,实现保障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综合目标。

3.1建设人水协调的防洪工程体系

(1)加快山塘水库除险加固、河道整治建设

常山县现有中小水库87座,山塘218座,大部份建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土坝,质量较差,虽通过近几年除险加固,但仍有部分没有加固,存在安全隐患不少,存在问题的山塘水库安全度汛是今后防汛工作的重点,要加强山塘水库除险加固力度,保障山塘水库安全。由于常山县兴建大型防洪水库受多方面条件制约,必须加强河道整治建设。注重融入生态、景观、文化等文明理念,河道整治应采取河道清淤,拓宽河道,改建和拆除阻水碍洪的桥梁、涵闸及清除违章建筑等工程措施。结合建设生态河、生态堤。目前,应继续抓好钱塘江治理工程常山港治理一期工程、中小河流治理工程、小流域堤防加固工程建设;同时,要建管并重,加强河道管理。严禁在河道管理范围内建设妨碍行洪的建筑物和从事影响河势稳定、危害河岸堤防安全和其他妨碍河道行洪的活动,严禁无节制的河道采砂。

(2)强化山塘水库等水利工程日常安全管理

突出抓好山塘水库等水利工程日常安全管理。强化水库山塘安全管理责任制,进一步落实政府、主管部门和管理单位的安全责任,加强安全监管,严格水库安全巡查管理制度和控制运用计划执行,对存在病险或正在除险加固的水库,采取降低水位甚至空库运行,确保险情及早发现和得到有效控制,杜绝垮坝失事。常山县拥有中小水库87座其中中型水库3座,总库容1.53亿m3,防洪库容为0.48亿m3。这些水库星罗棋布地分布在常山港小支流的上游,起到很好的蓄洪削峰作用。做好优化水库合理的调度,具有一定的蓄滞洪作用,充分发挥水库防洪作用。

(3)加强城市防洪排涝工程建设与管理

加强城市洪涝风险管理,加快城市防洪排涝泵站建设与管理。防止城市建设挤占河道水域,防止市政建设截断排水通道。要在现有城市排水系统的基础上,采取设置水闸、排涝站、排水渠等工程措施,逐一复核重要工程、地段和地下空间的防洪排涝能力,不能满足要求的必须限期解决;目前,要着力抓好桃园小区重点内涝点的整治,加快建设桃园排涝泵站。加强内河排涝泵站、城南排涝泵站、定阳排涝泵站的管理,要逐一落实排涝和排水河道清障清杂责任,确保排水排涝通畅,落实应急管理及抢险措施。

(4)积极治理水土流失

治理水土流失是防洪减灾的一项重要措施。今后应在重点治理容易造成河流、水库淤积和城市下水道堵塞的严重水土流失区的基础上,加强对采石场、砖厂的整治与管理。加强水土保持监管力度,建立健全水土保持监测制度,同时,要加大水土保持行政执法力度,对未经审批进行开发或未按水土保持方案实施的单位予以处罚,对重点水保项目进行跟踪检查,切实做到遏制新的人为水土流失。

3.2加强非工程措施建设

(1)不断加强群测群防体系建设,巩固基层防御体系成果

山洪地质灾害突发性强、成灾快、预测难的特点决定了其防御重心在基层,主要以乡、村、组、户为防御单位。这就要求必须狠抓基层防御组织体系建设,进一步健全完善灾害易发区乡镇、村组防灾组织体系,狠抓责任体系建设,将责任层层落实到最底层,使基层群测群防体系能迅速有效地发挥作用。

(2)完善水雨情信息监测、预警平台建设

准确及时的监测预警是做好防汛工作的前提和基础。加强气象水文、水情信息测报,不断提高监测预警水平,完善信息采集系统。全县建成59处水情自动遥测站,37处简易雨量观测站,基本达到每20平方公里分布有一处雨水情遥测站点,平均每个乡镇设3-4个自动测报站点;气象、水文部门要加强监测站点维护管理,保障暴雨与洪水测报迅速准确。常山县2010年建成了山洪灾害防治监测预警平台,具有基础信息查询、水雨情监测查询、气象信息服务、水情预报服务、预警服务、预警响应服务、系统管理等功能,操作简单,实用性强。

(3)加强宣传教育,增强全民防洪减灾意识

加强宣传培训工作,开展防洪法规和防御山洪灾害知识宣传教育是非工程措施的主要内容之一。针对广大干部群众防灾意识和防灾能力偏低的现实,宜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大力加强山洪灾害防御知识宣传;使各级领导、各级部门、广大人民群众认识洪涝灾害特点,了解防洪减灾的指导思想和对策,增强全体市民的水忧患意识和依法防洪的意识,进一步提高各级政府、领导干部依法行政、依法防洪的能力和水平,全面增强行政执法人员依法履行职责的综合素质和执法水平。普及防洪知识,提高市民抢险、应急避险和自防自救能力。

3.3加强应急预案体系建设提高应对突发事件能力

加强应急预案体系建设的初衷和目的是充分发挥其在应对突发事件过程中的“导航”作用,确保处置有力、有效开展,避免或降低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编制一套科学、实用的应急预案,是做好突发事件处置工作的基础。针对基层专业技术力量薄弱的实际,要指导乡镇、村制定详实周密、易于操作的预案。建立“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相互衔接”的应急预案体系。编制防御特大洪水预案,当发生超标准洪水时,要及时、全面掌握水情工情信息,充分发挥河道的泄洪作用、水库的调蓄作用和其他防洪工程的防洪作用,尽量控制洪水,确保重点地区的的防洪安全。防御特大洪水预案主要包括:建立抗灾指挥组织系统,制定防洪体系联合优化调度方案、防汛抢险方案,编制不同频率的洪水风险图,制定水文气象监测、预报和警报方案和通信保障方案,制定临灾时的减灾措施、实施防抗救行动计划,预案的起动条件的规定和灾害评估准备等。应急演练是提高处置突发事件能力的保障,注重应急演练实效。按照“平战结合(平时和临战)、城乡结合、干群结合”的思路,对所有编制的应急预案进行演练,进一步检验预案实用性、可操作性,提高干部群众防灾减灾意识和应急自救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