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运球转身范文

运球转身精选(九篇)

第1篇:运球转身范文

关键词:铅球运动员;旋转式推铅球;身体条件;协调

中图分类号:G824.11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3612(2008)02-0288-02

当今推铅球技术是背向滑步推铅球技术与旋转推铅球技术并存争雄的时期。世界上许多高水平男子铅球运动员已成功使用旋转推铅球技术,且成绩显赫,世界纪录已达到23.12 m,由美国运动员巴恩斯采用旋转式技术创造。我国男子铅球运动水平很低,从未进入过世界大赛的决赛圈。在九运会进入男子铅球决赛的运动员中无一人采用旋转推铅球,十运会决赛中仅有一人采用旋转推铅球。旋转推铅球适合不同身材的运动员,可以发挥我国运动员动作协调、灵活、速度快等特长,从而提高成绩。

1研究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中外部分高水平男子铅球运动员,中国运动员成绩在(17.32±2.2)m之间,外国运动员成绩在18.08~23.12 m之间。

1.2研究方法

1.2.1文献资料调研法查阅近年来国内外相关资料30余篇,详细了解推铅球项目技术、训练与成绩进展情况。

1.2.2录像分析法通过电视和录像观察九运会,十运会,2002年亚运会,2000年奥运会,2004年奥运会的田径比赛和2001年世锦赛,2003年世锦赛,2005年世锦赛,对进入决赛的男子铅球运动所使用的技术进行统计和分析。

1.2.3理论分析针对有关文献的研究数据,结合运动生物力学等知识进行理论分析。

2分析与讨论

2.1旋转推铅球技术所取得的成绩目前,背向旋转式推铅球技术被世界上许多高水平男子铅球运动员成功使用。自上世纪60年代,捷克、日本就有人在训练中尝试使用旋转推铅球技术。到1995年世界锦标赛,1996年奥运会,男子铅球比赛有近一半的选手使用旋转推铅球技术。旋转推铅球技术已经被世界上许多优秀男子运动员成功采用,且成绩显赫(表1)。

具有代表性的人物,如前苏联运动员巴雷什尼科夫,美国运动员费迪南德、巴恩斯、内尔森等人均用旋转技术并创造过优异成绩。目前男子铅球世界纪录是23.12 m,由美国运动员巴恩斯在1990年采用旋转式技术创造的。

2.2旋转推铅球技术的优越性各种推铅球技术都是为了在规则允许的范围内将铅球推得更远。从目前掌握的资料看,旋转式可以比原地推远2~4 m,乌克兰田径协会教练科维可夫曾经讲到:“我在1972-1993年间教旋转式推铅球技术……我的绝大部分队员采用旋转式推铅球都能比原地推远3.5 m左右”[1]。许多男子铅球运动员由背向滑步技术改为旋转投技术之后,成绩得到了大幅度的提高。乌克兰著名教练员施斯迪尤克说:“我的队员帕夫柳克(18.90 m),耶里谢约夫(20.10 m),希伦科(18.08 m)和金兹申科(19.50 m),都是从滑步技术改成旋转推铅球的,并在很短时间内提高成绩1 m以上。”[1]芬兰著名投掷教练员帕罗堪加斯曾经讲到:“我建议采用滑步技术的铅球运动员不妨也来尝试旋转技术,如果有勇气改变技术的话,将会带来提高成绩的更好机会。”例如芬兰铅球选手哈瓦利1995年开始练习旋转推铅球,就大幅度的提高了成绩(21.50 m)[2]。美国著名铅球运动员隆・贝克曾说到:“为什么我能参加1992年奥运会,运用旋转技术是一个重要原因。我铅球项目旋转投最好成绩约21 m,采用旋转推技术奇迹般的提高成绩,而滑步推最好成绩为18.6~18.9 m[2]。”这方面还有许多典型的例子(表2)。

旋转推铅球技术具备以下优点:动作自然、连贯、舒展;加速路线长;转动惯量大可以快速将球推出,右臂、右肩用力程度较小;推球前身体最大程度扭紧,便于发挥躯干力量等[3]。使用旋转技术,其助跑速度可达到4 m/s左右。电子计算机根据现有人体各项参数以及生物力学原理特征推断出,旋转式可将铅球推到26.82 m[4]。俄罗斯著名投掷教练依尤诺夫认为:“所有类型的铅球运动员都可以采用旋转推铅球技术,我认为它比滑步技术通用性更强。进一步说,它也能使中等身高的运动员(男子1.80~1.90 m,女子1.65~1.70 m)达到以较高成绩[1]。”乌克兰著名教练员科维可夫认为:“(旋转推铅球适合于)肌肉系统发达的运动员,但是身高和体重的范围比较大,那些身体高大和中等身材的运动员都能成为冠军和纪录保持者[1]。” 旋转推铅球技术可以弥补我国运动员在身高、体重、力量等方面的不足,以扬长避短。

2.3技术水平制约我国男子铅球运动成绩我国男子推铅球项目水平很低,男子铅球全国纪录为20.15 m,由山西选手张奇于2005年创造。我国男子铅球运动至今无人达到过世界田径大赛决赛的及格标准,原因不是中国运动员身体素质水平太低。从表3[3]可以看出,我国男子铅球运动员身体素质指标和世界级男子铅球运动员相比,无明显差距,但专项成绩差距太大,因此应该从技术层面来找原因。

我国男子铅球原来在亚洲还有一定优势,1998年曼谷亚运会刘昊曾以19.26 m的成绩夺取金牌。现在亚洲各国(如印度、卡塔尔)进步神速,而中国却停滞不前。2002年釜山亚运会中国彻底放弃男子铅球项目,未派运动员参加该项目比赛。印度目前已有几名男选手突破20 m大关。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他们请来美国投掷教练,大部分高水平男运动员已成功采用旋转式推铅球,技术获得长足进步。我国男子推铅球项目面临的形势很严峻,别人在进步,而我们却停滞不前,差距越来越大。改进技术,采用旋转式推铅球技术已经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

2.4我国男运动员采用旋转推铅球技术的可行性我国男子铅球运动员与欧美运动员比较,身体条件不占优势,身材相对矮小,力量稍差,但也有自己的长处,就是动作协调灵活,速度快,平衡感好。旋转式推铅球很适合我国大多数男运动员采用。采用旋转推铅球技术是不同身材的运动员都可以取得高水平成绩的技术(表4) 。

在这方面最典型的例子是亚当・尼尔森。他身高只有1.83 m,体重109 kg,在铅球比赛的巨人们中间是一位小个子运动员。但是他的旋转推铅球技术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原地推铅球最好成绩只达到17.37 m,而旋转式技术可以投到22.51 m,比原地投远5 m左右。在2006年4月23日结束的全国田径大奖赛(重庆站)的比赛中,在参赛的15名男子铅球运动员中,有3名运动员采用旋转式推铅球技术,其中有2人进入了决赛。说明了旋转式推铅球技术的可行性。

3结论与建议

采用旋转式推铅球技术,可以弥补我国运动员身高、体重、力量等方面的不足,发挥我国运动员动作协调、灵活、速度快等特长,从而提高成绩。这里提倡和鼓励中国男子铅球运动员学习和使用旋转式推铅球并不排斥背向滑步技术。应根据运动员本人特点和技术风格,采用适合自己的技术。

参考文献:

[1] 张英波,编译.投掷名家论旋转推铅球[J].田径,2000(3-5).

第2篇:运球转身范文

联系到太极拳,用形象一点的话来说,我们练拳时,太极就像公园里水面上的游乐大气球,这球在人的重力作用下有一部分沉入水面以下,人在里面运动时必须把重心放低,要有力在脚下的感觉,即重心线深入到地下。(从这个角度来想“力要入地三尺”就不难理解了。)同时这重心线必须与水面垂直,只有这样人才不至于摔倒。所以当我们练太极拳起势时必须“气沉丹田、虚领顶劲”,要想象丹田内有一个小球在不断地向外扩张——“腹内松静气腾然”,这张力不以身体为界,球可以大到上天入地。这只想象之球越大,你运动的气场就越大,动作就越大气,肢体的延伸性也越好。丹田就是这个球的圆心,它控制着这个太极球的旋转、移动、开合、弹跳,是太极运动的发动机。身体的重心线就是这个球与地面垂直的中轴线。当你沉肩坠肘、胯根后缩、尾闾前收、腰部稍稍前塌下沉时,就是把头顶、胸口、腰、胯、尾闾这些点都归笼到重心线上,保证了重心线的垂直;在虚领顶劲、含胸拔背、命门后撑、裆部撑圆时,又保证了张力与压缩力的平衡,就像把球的中轴线用线拉紧了,给球上所有的弧拉上了一根弓弦,使所有的弧都变成了既有张力又有压缩力的弓,所以身上处处有反弹力——“处处是手”。当压力大时,身体收缩,这是“静之则合”,即为“阴动”;当张力大时则“动之为开”,即为“阳动”;当压力与张力相等时,就处于静止状态。压力和张力是互相依存的关系,亦即“阴即是阳,阳即是阴,阴阳互为根”。这种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对抗,在整个太极拳运动中始终保持在有意无意之间,不能太过关注用力。我们知道瘪的球是无法滚动和有弹性的,而我们练功的目的就是要使人体这个太极像打足气的皮球,要有足够的坚韧度和反弹力,在技击对抗中既能利用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来打击对方,又能做到轻灵圆活,让对方捉摸不透。

既然太极是球,那么我们能不能从球的力学原理上来研究一下呢?

众所周知,球的运动不外乎旋转和弹跳。

旋转运动有三种。一种旋转运动是直径固定,切面围着直径作360°旋转——“静止转”。例如我们的身体就是一个纵切面,它可以围着重心线作陀螺转。还有一种旋转运动是直径横切面上的线、点围着面上的圆心作360°平面旋转,就像我们的手臂作立圆、平圆、斜圆旋转。这种旋转可以改变力的方向。第三种旋转运动是球上线、点围着球的圆心作三维立体旋转——“滚动转”,就像我们的腿作摆腿、跨步、移动重心等动作。

弹跳也有两种。一种弹跳是球在静止状态中受到外力挤压时,外力减小时会马上恢复原状,对外产生一种反弹力,就像我们在打拳中利用身体的开合来发力击打。另一种弹跳是球在运动状态中,当受到外力拍打时外力越大就会弹跳得越高,就像打拳中的转身弹跳。但是这个挤压和拍打要产生反弹力,还必须满足两个条件:一是这个力的方向必须是正对着圆心的,二是球的后面必须有抵挡,否则球不是滚走就是飞走,就如我们做马步、弓步、虚步时,实腿的作用是保持重心与地面垂直,虚腿的作用一方面是保持身体的稳定,另一方面是为了使力传递到地面可以产生反作用力。

我们利用球的力学原理,来分析一下太极拳运动的基本动作——捋、挤、按、采、肘、靠、进、退、顾、盼、定。其中和“捋”是以手的前后立圆下摆弧为主,“挤”和“按”是以手的前后立圆上弓弧为主,再加上身体的开合、旋转及重心的移动来完成的。如揽雀尾这个动作,在两手相合作抱拳状时,同时要转动身弓瞄准目标固定重心,此时“钟摆”出现,然后出脚,即“跨步重心定”;当脚踏稳时,此时重心线前移,即“定步重心移”(其实“钟摆”与“重心线”一直存在着,只是我们只关注运动着的线段而已),同时一手前另一手下按,不但手势要圆,而且的走势——下摆弧也要圆;当两手后捋重心后移时,同时要旋转身体,改变来力方向使对方失重——“引进落空”;当对方警觉后退时,我再一次旋转身体改变力的方向,利用张力搭手前挤,此时力在手背,这是“黏随不丢”;当其再次进攻时,我利用压缩力双手引进,这是“不顶”,同时又一次微微转腰改变方向,随即全身相合,双手掌根下按,利用腰腿的反弹力迅速前攻,使其弹出。“采”和则主要以手的侧向斜面摆动为主,辅以身体的开合、旋转及重心的移动来完成。“肘”和“靠”主要是肘和肩的斜线动作近身击打,同样要配合身体的开合和旋转。“进”和“退”是以腿为半径前后摆动来移动重心,同时还要辅以身和手的开合旋转来共同完成。“顾”和“盼”是以身体的左右旋转为主,还要辅以身手的开合和移动重心来完成。“定”是以保持重心的垂直稳定为主,但还是要辅以身体的开合拧转、手脚的平衡动作来完成。以上一切动作的共同点是必须保持重心线与地面垂直。因此在太极拳运动中利用圆的力学原理不是单一的,而是综合的,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只是侧重点不同罢了。从这个角度,我初步理解了魏树人老师的“八八六十四种内劲混合演练”的实质内涵。

第3篇:运球转身范文

1.研究方法

通过查阅资料和临场观察,结合在日常教学、训练、比赛中的心得体会,我对争夺篮板球的能力做了初步探讨。

2.讨论和分析

2.1正确判断篮板球的落点是拼抢篮板球的首要因素

判断篮板球的落点是指在篮球比赛中,运动员根据投篮者出手动作和球的飞行路线,对球以后的状态所作的预测和选择的思维过程。在比赛双方激烈拼抢篮板球时,经常有五六名队员参与其中,如果及时作出正确的判断,就会提前抢占有利的位置,获得更多抢获球的机会。

良好的观察是迅速作出正确判断的前提。运动员在防守无球队员时都应密切注意持球者的一举一动,尤其是投篮动作。根据投篮者的出手动作和球的飞行路线预测球以后的状态,一般来说,球的飞行弧度大,篮板球落在内线的较多;球的飞行弧度小,则球反弹出去的较多。

熟悉篮板球的反弹规律有助于运动员在拼抢篮板球时判断更准确。一般来说,投篮反弹出去的球较多;内线篮下投篮不中的则以滚动、震颤出来落在内线为主。就整个篮板球反弹落点范围和区域而言,主要集中在附近。有人通过调查统计发现篮板球的反弹有以下规律:第一,两侧15°区域投篮不中时,球的反弹落点区域约有65%在对面15°区域或反弹回来。其中反弹到对面的明显多于同侧。第二,两侧45°区域投篮不中时,球的反弹方向落点区域约有63%在两侧45°区域,这两个区域是发现篮板球最多的地方。第三,中间60°区域投篮未中时,球的反弹方向落点区域约有63%在中间60°区域。掌握了篮板球的反弹规律,就能使运动员在抢篮板球时判断得更准确。

2.2抢位挡人技术是拼抢篮板球的关键

2.2.1抢位挡人是指防守队员的争夺篮板球前通过自己的观察和判断,以合理的行动迅速抢占有利于自己抢球的位置,并用身体阻止对手超越自己向篮下区域移动的一种手段。抢篮板球需要空间优势,特别是现代篮球运动向高度发展更说明了这一点。但是,不抢占有利位置或失去有利位置就没有空间优势。而一旦占据有利位置,就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弥补其他方面的不足。以身高为例,在比赛中人们经常看到比较小的运动员因抢占有利位置而获得篮板球的现象,但一些身高虽占有优势或弹跳力强的队员却因未能抢占有利位置而失去许多抢获球的机会。

2.2.2抢位挡人的技术分析。抢位挡人技术的四个环节是:观察、拦阻、转身、挡人,其中转身又可分为:前转身、后转身和面向抢位挡人。

2.2.2.1观察。抢后场篮板球前,防守者要按个人防守规范要求始终保持“人于兼顾”的位置,使自己及时看到攻方队员出手投篮。

2.2.2.2拦阻。对方投篮出手后,防守队员要运用快速的动作靠近对手,面对面就地阻截,防止对手向篮下冲抢。同时也要注意:攻方投篮后,球在空中有一段短暂的运行时间,此时,防守者切忌过早向篮下撤步、转身,以免给对方造成冲抢篮板球的机会,此时最好是侧对对方或用手触摸他。

2.2.2.3转身。①前转身:这种方法由于进攻者前冲,守者前转,攻守之间几乎没有缓冲余地。因此,要求转身动作必须快而有力,以便超前阻断对手向篮下冲抢的路线。②后转身:这种方法由于对手前冲地段留有余地,便于守方及时判断和选择抢拉角度。因此,挡人的效果比较好,也易避免犯规。③面向抢位挡人:即面对面阻挡进攻队员。这是一种应急的挡人方法。它一般只能用在紧逼或来不及转身的时候,但有时也专门用来对付重点对手。

2.2.2.4挡人。这是转身的目的和结束动作。在转身面向篮板球落位的同时,要用一定的潜在身高的背部迎接对手企图向篮下快速移动时的冲撞,以达到保护自己的有利位置,挡住进攻者冲抢篮板球或破坏其起跳的目的。

2.2.3抢位挡人的原则。(1)人人参与的原则。目前,据统计得出:如果有一个防守队员在抢后场篮板球前抢位挡人,该队即有30%的获球机会;如果有两个队员则将提高到60%;三个队员以上则为80%的获球机会。(2)顶抢结合的原则。在比赛中,不论是个人或集体配合抢防守篮板球,一般都应先顶挡后抢球。不抢位或过早转身、回头,都有可能丢失属于自己的位置优势。集体配合防守篮板球要根据不同防守位置和情况,或顶或抢。一般是对距离较远的攻方队员可采取先观察再顶挡,以缓解篮下同伴拼抢的压力;而对在近篮下活动的内线队员,则要以顶为主,顶抢结合,增加本球队抢获球的次数。

观察、拦阻、转身和挡人动作虽是挡人技术中四个各不相同的动作环节,但其又是一个互相联系、相辅相成的整体。只有熟练全面地掌握,才能在比赛中及时灵活地运用好。

第4篇:运球转身范文

关键词: 网球运动 非持拍手技术 要领 作用

网球(tennis)是一项优美而激烈的运动,长期坚持网球活动,青年人能够保持青春活力和健美的形态,老年人能保持旺盛的精力、推迟衰老。网球最早在欧洲流行,尔后在美国普及并形成高潮,网球是隔网的对抗项目,没有身体接触,安全、文雅,很快在全世界范围内发展起来,成为一项深受人们喜爱的球类运动。19世纪后期网球传入我国。解放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网球运动得到了迅速的发展,涌现出大量的教学书籍[1-3]和研究论文[4-7],为初学网球者提供了很好的学习资料。

在网球教学和训练中,人们对握拍、引拍、击球点、重心、脚步移动等都特别重视,我们在网球场上经常可以听到教练员提醒学员“早引拍”、“侧身转肩”等指令,然而对非持拍手技术动作的要求不够明确,往往一带而过。事实上,许多业余网球爱好者或学员之所以击球不稳,发力不畅,其重要原因之一就是非持拍手动作不自然或不规范。相反,那些击球稳定有力、动作优美舒畅的职业网球选手在击球的同时,一般都是有节奏、流畅地运用了非持拍手而充分发挥了其技术作用。因此,正确地认识非持拍手的作用,并将其技术要领融汇贯穿于网球教学的过程,必将迅速提高教学质量,使学生能更快、更全面地掌握网球技术。

一、非持拍手技术基本概念

在网球比赛中,经常看到众多的球员打法各异,就正手击球而言,不外乎东方式击球和西方式击球两种。由于日常生活习惯和身体的运动生理特点等因素,很多初学网球的学员常常选择由东方式正手击球开始学习网球。东方式击球是采用正手握拍,其左手即非持拍手[1、6]。无论是东方式和西方式击球,如果说运动员的正手是用右(左)手握拍完成击球动作,那么他的左(右)侧手和手臂包括肩部皆称为非持拍手。进而言之,所谓非持拍手技术,指的是在击球过程中非持拍手应完成的一系列规范动作和技术要求。

二、非持拍手的作用和技术要领

1.帮助维持良好的身体平衡

众所周知,身体的平衡在现代网球运动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良好的身体平衡是稳定而有力地击打来球的保证,同时也是快速回位、迅速。在整个击球过程中,非持拍手的合理位置和运动轨迹可以使身体保持平衡。

保持身体平衡和肩膀水平位置,是底线击球的基本条件[1]。有些学员容易犯的错误有:身体后倾,击完球后退,左肩高而右肩低,经常把球打飞等,这都是没有利用非持拍手调整身体平衡的结果,因此也就很难打出稳定的正手击球。

解决上述问题的方法有两点:一是在正手击球时,左臂要自然放松,抬起置于身体的侧前方,随挥动动作完成时位于身体同侧;二是单手抽球和削球时的瞬间,非持拍手要同时向后、向上随挥,直至让身体呈飞鸟状[1]。

另外,发球时抛球手的动作对击球方向和球速都有影响。对于发球来说,抛球无疑是关键,例如,达文波特在发球时,每次抛球都很自如,发过网的球几乎都能达到理想的区域。但初学者往往左手抛球后习惯过早地落下,肩膀也会不知不觉地打开了,这导致身体随挥时丧失了平衡,发球就失去了有效攻击性。因此,发球时要求左手抛球后应留在原位,直到击球前瞬间才向下落,并迅速收于体前卷曲在腹前,手臂抱着身体,以求最大限度地缓冲身体的前冲力,维持良好的身体姿态,随挥时将感觉到更平衡,发球质量便能得到改善。

同样,如果在击球后能够保持身体有良好的平衡,则能为击球后的回位赢得更多的时间,让每一拍击球间的衔接更为紧凑合理,可以打出稳定的正手击球。

2.帮助预测来球的距离和判断击球点的位置

将球准确有力地打向对方场地,准确的击球点是基础。

在正手击球引拍时,教练员应着重指出非持拍手的动作要领,使学生注意发挥非持拍手的作用。特别是在东方式正手击球的教学过程中,因为大多数初学者都是从东方式正手击球开始学习网球的[1、3、6]。在教学中经常会遇到这样的问题,即学生在徒手挥拍这一教学环节中,一般能达到基本要求,但是在击打反弹球时由于还没有形成良好的球感,往往因为找不到合理的击球点而又急着要将球打过球网,慌乱中忽视了击球的技术环节,于是很容易造成击球的动作变形,以致击球失误。这时教练员应该及时提醒学生,要求其非持拍手向前或向侧前方伸出,指向来球的方向,用来判断、预测球与身体的距离远近,从而决定何时向前挥拍击球。

为了保证教学进程和增强学习信心,在进一步加强球感训练的同时,教练员还应帮助学生在短时间内找到合理的击球点的位置。在教学中对学生非持拍手技术规范的强化要求无疑是一个非常好的选择。

如前所述,发球是抛球手在抛球后直到击球前一瞬间才开始下落,抛球手臂在空中停留的作用之一就是帮助目测来球的距离和准确判断击球点的位置。在一般情况下,抛球手手指尖上方就是击球点。在学习高压发球技术时,要求学生非持拍手向上伸出指球的目的,也是为了帮助对击球点的判断[5]。

3.有助于充分地转肩

网球场上经常听到教练员在提示学员“侧身”、“转肩”等,正反手击球无论是采用关闭式站位或是开放式站位,对现代网球而言,“侧身”、“转肩”都是为更好地完成向前挥拍而做的准备动作,同时也是为尽量避免运动损伤的发生。

击球的力量来源于下肢积极蹬地的反作用力,依次经过其膝、髋、肩、手臂最后作用到球上,这是合理有效地利用力与反作用力,以及力的依次传导的自然结果。击球时要依靠身体重心前后、左右移动时产生的惯性来对抗来球,而侧身、转肩的目的就是要给向前挥拍加长工作距离,完成超越器械,使击球更有力、更轻松。然而,在教学实践中,常见到有的学生过多地依靠手臂的力量去击球,其动作表象就是肩没有转到一个合理的角度,肩轴和球网的角度太小,于是使击球前应储备的势能打了折扣。有的学生为了将球打快打深,甚至还利用曲肘的力量来击球,其实,在持拍手前摆和击球的瞬间,肘关节的角度应保持相对的恒定(≈100°)[3]。反复多次地利用曲伸肘关节的力量来发力对抗来球和过多地利用手臂的力量击球效果不佳不言而喻,而且可能造成运动损伤。

对于很多业余网球爱好者,尤其是初学者而言,对击球动作合理性的把握是相当有限的,这就需要教练员及时给予正确的指导。在两人对打和多球练习中,学生注重的是尽量把每个球打过网且不出界,或是尽量把球打深打快,而很少注意到自己是否在击球前很好地完成侧身、转肩等重要环节。这样的情景我们在训练中并不少见。但这样经过反复的练习,一个不合理的技术动作很可能就这样被定型了,以后再想纠正就不那么容易了,如果出现了运动损伤就更加得不偿失了。因此,回球的质量固然重要,但击球动作的合理性、科学性更重要。这就要需要教练员在第一时间发现问题,并及时给予学生正确的指导。

怎样才能更好地完成转肩动作呢?方法并不难,只需要求在击球前多留意非持拍手的正确位置即可。根据握拍方式和脚下站位方式,引拍时要求学生非持拍手向来球方向伸出指球,或左右手像被手铐铐上一样同时向后引拍等都是不错的方法。特别是西方式击球时,左手的首要作用就是转动肩膀,其次才是保持身体的平衡和帮助判断球的位置。所以,西方式击球时左手要求靠近右手。有些职业球员的西方式击球,左手很靠近右手,好像戴手铐一样,以此保证能更充分地转动肩膀,从而在击球时增加肩膀的回转力量[1]。单反手击球时,非持拍手在引拍阶段应积极主动向后拉拍,其目的也是为了帮助快速、充分地转肩引拍,为回击来球争取理想的击球点赢得时间,尤其是在回击对方快速来球时其作用更为明显。

4.帮助加快击球时拍头的速度

现代网球要求拍头击中球的一瞬间的速度应该是最快的,因为此时拍头速度的大小决定了击球力量和球旋转速度的大小。向前挥拍是一个超越器械的鞭打动作,躯干快速有力的转动对击球手臂的滞后运动极为重要[5]。在挥拍前摆早期可拉伸肩部肌肉储存弹性势能,为把储存的势能最大化地传送到球上,除了做到充分转肩之后的有力蹬伸、重心由左脚到右脚转移的流畅之外,关键是向击球方向转髋、转体、转肩。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常观察到学生虽经过充分准备,在有力蹬转、挥拍后,拍头的鞭打效果却不尽人意,问题就出现在非持拍手这侧肩的转动时机上。在向前挥拍时,非持拍手这侧肩如果过早回撤,持拍手这侧肩所储存的势能就被过早地释放了,不能最大限度地作用在球上。因此,在用力蹬转的同时,要求学生的非持拍手同侧的肩要沿着挥拍击球方向保持一定时间后再完成转动,这样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

同样,发球也会出现类似肩的转动时机问题。抛球手臂过早下落和肩部过早转动打开,会让挥拍前所储存的能量不能最大限度地传递到拍头上,降低了击球时拍头的速度,发球也就失去了有效的威力[4]。

观察优秀运动员在正手击球时,可以发现他们的非持拍手在完成击球后都是很自然地曲肘于同侧身旁和肩上,例如莫里克的开放式正拍技术精湛至极,妥善利用的非持拍手技术也功不可没。而许多初学者此时非持拍手往往交叉于身前,有的伸肘置于体后。这种不规范的动作对击球的效果都有不小的影响,都会减缓拍头的速度。

在网球挥拍击球过程中,髋和躯干有力转动时,手臂动作的变化也应有相同的作用。前面曾提到,持拍手的肘关节在击球过程中有相当一段时间应该保持在一个相对恒定的角度,这样改变转动半径的任务就交给了非持拍手臂。快速曲肘使转动半径突然变小,转动速度也跟着迅速加快,这时产生的角动量也增大,把它作用在球上,击球的力量和球的旋转的转速就能达到预期的效果。

5.帮助双手反拍击球更加稳定有力

对许多人来说,很快掌握双手反拍是一件极具挑战的事情,但如果多注意你的非持拍手的话,你会有一个飞速提高。多数人都认为持拍手更为重要,但实则不然。虽然你的右手更有力,但如果对右手依赖过多,回球的质量却会大打折扣。其实对双手反拍而言,左右手在前挥击球时所发挥的作用和用力比例各有不同。

现代网球双手反手握拍主要有三种握法,第一种即左手东方式右手东方式;第二种是左手东方式右手大陆式;第三种是左手西方式右手大陆式。三种握拍方式各有特点。第一种较多见、较传统,适合交有力量的男子(以阿加西为代表)。第三种以女子较为多见,是比较现代的握拍方法(小威和莎拉波娃为代表)。第二种相对中性(以休伊特为代表)。双手反拍击球以左手用力为主(以右手持拍为例),左手主要起向前推的作用,右手起向上拉的作用。第一种握拍方式,左右手的用力比例是左手占60%。右手占40%;第二种握拍方式,左右手的用力比例是左手占70%,右手占30%;第三种握拍方式,左右手的用力比例是左手占80%,右手占20%。

因此,在教学和训练中,教练员根据学生的特点和习惯,帮助他们选择合适的握拍方法,让学生明确持拍手和非持拍手在击球时的作用和用力的比例,勤加练习,会让学生拥有一个出色的双手反拍技术。

三、结语

在国内各种网球教学中,尚未见到明确统一的非持拍手技术的规范和要求。笔者根据运动技术训练学的基本理论,结合在教学实践中总结出的经验,对非持拍手技术在现代网球运动中的作用和规范作如下小结。

1.非持拍手技术在网球教学、训练中不容忽视。

2.非持拍手技术在网球运动中的作用归纳起来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保持良好的身体平衡,帮助充分地转肩和保持肩膀的水平;二是预测来球与身体的距离,帮助判断准确的击球位置。

良好的身体平衡是稳、准、深击打来球的保证,也是快速回位完成下一拍攻防转换衔接的关键。侧身和充分转肩则可储存能量、延长向前挥拍的工作距离、加快拍头速度、增大击球力量和球的旋转,提高击球的有效性。

准确预测来球与身体的距离,可帮助决定向前挥拍击球的时间、判断击球的位置、增加击打不同速度和旋转的回球的稳定性。

3.非持拍手技术规范和要求

在教学和训练中,对学生非持拍手的运动轨迹、最后的结束位置和左肩转动时机都应有严格的要求。

(1)自然放松抬起置于身体的侧前方。

(2)以身体躯干为纵轴转动,随挥动作完成时置于身体左侧,而不能在体前双手交叉或直臂置于体后。

(3)击球时左肩不应过早回撤,应在右手向前挥拍的同时。

参考文献:

[1]汪俊著.网球全程点拨[M].人民体育出版社,2000:57-69.

[2]宋强主编.网球发球技术图解[M].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3.7:91-106.

[3]孙卫星编著.现代网球技术教学法[M].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7.10:50-53.

[4][美]胡安・努诺兹编译.长号・用抛球手抱住自己.网球.《网球》杂志社,2005.9:80.

[5][美]翠茜奥斯汀编译.彭俊.完美高压・网球.《网球》杂志社,2005.9:87-89.

第5篇:运球转身范文

2、前者转身幅度大,更加流畅、速度快,但是做动作的过程中一旦碰到对方球员,你很容易就会失去球权;后者转身幅度小,主要是靠背身单打的时候推撞对方,然后再以变线的突然性将对方过掉。

3、建议是根据球员的位置选择不同的转身方式,譬如机动性强的控卫、得分后卫、小前锋可以选择旋转右摇杆的转身,而后者则是由大前锋、中锋来使用,效果会更佳。

4、转身是非常好用的短距离过人伎俩,因此你要好好学习,摸熟每一次转身的角度以及转身后往哪个方向切入才是最好的选择。

5、胯下运球的操作非常容易,就是在非持球手和球员背后点右摇杆,只需要留意球员的持球手然后拨动右摇杆即可。

6、胯下运球多数是用作左右变向横移,虽然胯下运球不具备向前冲的趋势,但左右晃动能够令到对方防守失位。

第6篇:运球转身范文

当然对于强体力的对抗运动,不科学的使用技术,合理的运用身体,在力的相互作用下,必将对身体造成意想不到的伤害,甚至是无法挽回的结局。那么,在篮球运动中如何技术战术,如何运用身体,如何减少对自身和他人伤害呢?这里,仅从篮球基本技术中谈谈对力的合理运用。

篮球技术是有一定标准规格要求的一个或一系列动作,是魏更好的实现其本质目的而设计的。其每个动作都是人体各关节的运动动作按一定顺序组合进行的运动,是一负责的动作结合为基础的不固定动作,具有较大的变化性和个体差异性。篮球场上,为了更好地实现这一目的,需要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动作方法(技术)。这些方法是人们在长期的篮球实践中总结出来的、符合人体运动力学科学及篮球实际特点的动作规格或运动形式。而在这些具体的方法或活动形式中,豆油各自的关键环节(要点)来构成具体方法或动作规格的核心,为同学们、参与者提供指导、借鉴和参考。

1移动步法

站立姿势:怎样才能在球场上跑得快,停的稳,这要学会篮球场上专门的脚步移动,一种能随时启动又不感觉很累的站立姿势。两脚自然开立,脚跟稍虚,屈膝降低重心上体稍前倾,肘关节微微弯曲,随时准备向各个方向启动。

转身:通过转身可以摆脱防守队员,获得传、运、投的机会,也能在掩护和抢板式抢占有利位置。一脚向中枢脚脚尖方向跨出步法叫钱转身;一脚向中枢脚脚跟方向跨出的步法叫后转身,利用其摆脱防守对原始必需紧贴防守队员。在这两个动作中同时控制好重心,克服离心力的反作用。

跨步:跨步是一种气势步法,发力时果断有力,分交叉跨步和同侧跨步,也是原地做假动作引诱防守队员逝去防守位置和重心的步法。

滑步,后撤步:这是防守中常用的步法之一。

2传、接球

传、接球时实现战术组织配合的纽带,它把5名队员连成一个整体,充分发挥集体的力量,体现篮球运动的特点。巧妙准确的传去,能打乱防御部署,创造更多、更好的投篮机会;稳定牢靠合理的街球,能弥补传球的不足,从而协调连贯地完成传、突、投篮等动作。

传球又持球和传球两个动作组成,持球时,双手自然分开,拇指相对成“八”字阵,用拇指根部以上部位握住球两侧后方。传球时全身协调用力,最后通过伸臂、抖腕和手指用力拨球将球传出,使球后旋。常用传球放给由双手胸前传球、双手低手传球、单手肩上传球、单手胸前传球、单手体侧传球。传球的种类有反弹球、直线传球和高抛球等。一定在这些过程中的发力。

接好球是传球的保证。接球时眼睛要注视来球,手臂迎球伸出,手指自然分开,当手指触球后,手臂屈肘后引,缓冲来球的力量,两首握球,保持身体平衡。常用方法有双手胸前接球,双手接反弹球,单手接球等。

3投篮

要想练好投篮必需有正确的投篮方法、恰当的瞄准点、合适的飞行路线和球的旋转,并且全身要协调用力。准确的投篮不但有利于个人技术的发挥,也为篮下内线队员的进攻和灵活地运用战术创造良好的条件。不管是原地投篮,还是行进间投篮,普遍的(右手为例),五指自然分开,手心空出,屈肘持球于右肩上,左手扶住球的左侧,两脚开立,右脚稍前,重心落在两脚上。投篮出手时,下肢蹬地发力,右臂抬肘伸臂,手腕前屈,食指、中指用力拨球,使球后旋转(有利于确保运行方向和提高进球机率),身体随投篮动作向前上方伸展。投篮动作多样,这里就不一一列举。

总之,上述运动过程,包含了力矩与篮球的旋转、摩擦力与篮球的转动、动量定理与传接球、伯鲁利原理与弧线球、速度,加速度与攻防等。篮球运动的产生和发展都是和力学。运动学紧密相连,恰当的运用物理知识知识,对爱好篮球的青少年一定大有裨益。参考文献

第7篇:运球转身范文

关键词:排球;队员;灵敏素质

随着现代排球运动训练手段的日趋科学化,在提高专项技术水平的同时,人们已经开始高度重视发展排球运动员的各项素质,特别是灵敏素质。文章从不同的角度对排球运动员运动训练中的灵敏素质的训练内容和方法进行了阐述,以期为专业排球运动员身体灵敏素质训练提供参考,增进其排球运动水平。

1.对排球灵敏素质训练的认识

1.1排球运动项目特点与灵敏素质的关系

灵敏素质是指在各种突然变换的条件下,运动员能够迅速、准确、协调地改变身体运动的空间位置和运动方向,以适应变化着的外环境的能力。专项灵敏素质的主要表现特征为:根据比赛临场及对手的情况,随时选择合理的位置,调整与改变自己的战术,并进行动作的快速转换;将各项技术巧妙地组合,利用时间差及机体的滞空、平衡能力,完成攻守技、战术的相互转换,争得比赛场上的主动权。

1.2灵敏素质训练的生物学原理

灵敏素质作为综合素质的体现,主要受到以下因素的影响:大脑皮层的灵活性,力量、速度、柔韧等诸因素的能力,观察力和反应速度,运动技能的数量和熟练程度。大脑皮层的灵活性主要指大脑皮层兴奋与抑制迅速而灵活的转化功能,因此灵敏素质训练应安排在训练课的前半部分,在运动员精力充沛、大脑皮层兴奋性比较高时进行。力量、速度、柔韧等素质的能力是保障灵敏动作完成的保障,灵敏素质训练要与身体各项素质协调发展。

2.排球灵敏素质训练的内容

排球运动员的身体灵敏素质训练包括基础灵敏素质训练和专项灵敏素质训练两个方面。基础身体素质是专项身体素质的基础,专项身体素质是提高运动成绩的关键。要反复练习各种训练内容,以在排球训练中对外界环境的变动及时而准确的转变动作以做出反应的能力。

3.排球灵敏素质训练的方法

灵敏是一种综合素质,是运动技能和各种素质在运动中的综合体现。排球运动击球速度快,对身体灵敏性要求很高,特别是下肢步伐。下面介绍基础和专项灵敏素质训练方法:

3.1基础灵敏素质训练的方法

3.1.1抛接排球练习

(1)将球向上抛起,即刻下蹲双手触地,再迅速站起用右手把球接住。(2在地上画一直径3米的圆圈,沿圆圈顺时针方向边跑边垫排球,再换方向逆时针做垫球跑。

3.1.2变向能力练习

(1)过人游戏练习:练习者两人对面站立,一方进攻,一方守攻。进攻方设法越过守方而不被防守方触击身体,防守方则伸开双臂拦阻对方,设法不让其越过横线,练习移动中闪躲防守方的变向能力。(2)抢球练习:练习者分为两个小组,一组传接排球,另一组则设法截夺排球,看哪方控球时间长。

3.2专项灵敏素质训练的方法

3.2.1上肢灵敏训练

手腕、前臂灵敏性训练(1)快速、变向用手接各种前半场小球练习。(2)快速左右前后一步腾空接球练习。(3)快速用手接上下左右和前后位置来球的练习。

手指灵敏性训练(1)抛球接球练习(2)持球绕环练习。

3.2.2下肢综合跑练习

(1)小步跑练习。(2)高抬腿跑练习。(3)后蹬跑练习。(4)左右向前,左右向后垫步跑练习。(5)左右侧身并步跳练习。

3.2.3髋部灵活性练习

(1)快速转体练习(2)前后交叉起跳转体练习,即连续的后场起跳击球动作练习。(3)原地转髋跳练习(4)高抬叉转髋练习(5)收腹跳练习(6)半蹲向前后左右转体垫步移动练习。

3.2.4综合灵敏跳绳训练

变换各种姿势进行跳绳练习的具体方法:(1)前后小交叉步,大跨步交叉跳绳练习。(2)高抬腿跳绳练习。(3)双脚前后左右跳绳练习。(4)起动步伐跳绳练习。(5)左右脚花样跳绳练习。(6)左右向外,向内转髋跳绳练习。采用以上动作时,可视具体情况,选择20、30分钟或1小时的持续时间,反复交替进行。

3.3排球专项灵敏素质的训练要求

(1)灵敏素质练习的负荷强度要大,练习安排应放在每次课的前半部分精力充沛、精神饱满时进行,以便提高练习效果,身体疲劳时不宜进行灵敏素质练习。(2)发展灵敏素质训练时,持续时间要短,练习的重复次数不宜过多,可多变化一些练习形式。(3)发展专项灵敏素质,特别要注意大力发展与灵敏相关的某些专项素质,如速度、柔韧、协调、弹跳等,为排球训练的专项化全面打好基础。

4.结论和建议

4.1结论

4.1.1灵敏素质是多种运动技能和身体素质在运动中的综合表现,是一项复杂的综合素质能力。

4.1.2排球灵敏素质训练的内容为基础灵敏素质和专项灵敏素质。基础身体素质是专项身体素质的基础,专项身体素质是提高运动成绩的关键。

4.1.3排球基础灵敏素质训练方法为变向能力练习和接抛排球的练习,通过让运动员随各种信号改变动作的训练,以提高其灵敏素质;排球专项灵敏素质训练方法分为上肢灵敏训练、下肢灵敏训练、髋部灵敏训练和综合灵敏训练,要反复练习各种训练内容,以在排球训练中对外界环境的变动及时而准确的转变动作以做出反应的能力。

4.2建议

4.2.1发展排球运动员的灵敏素质应从培养运动员视觉判断等各种能力入手,其中包括反应能力、平衡能力和节奏感等,因此在专项灵敏素质训练中应注重反应能力、平衡能力和脚步速度的训练与提高。

4.2.2高校排球运动员在运动中应加入灵敏素质训练,这样有利于提高掌握动作能力、平均移动速度以及反应能力。在训练过程中遵循循序渐进的规律,慢慢增加训练的量度,增进其排球运动水平。

参考文献:

[1] 卜小龙.浅析排球运动灵敏素质与感官训练[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09,(01).

[2] 杨国良.体育教育训练学[M].吉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0.11―12

[3] 于雅丽.影响排球运动员预料能力的因素[J]北京.吉林体育学报,2000.

[4] 田彦昭.浅析发展和提高灵敏素质及其训练[J].成功(教育),2007,(08).

[5] 罗晓.试析排球二传手的视野[J].体育科学研究,1997.3.

[6] 齐奇.身体素质之四.灵敏素质训练[J].足球世界,2005,(05)

[7] 祝蓓里,季浏.体育心理学[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32―40

[8] 刘淑慧.体育心理学[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45―55

[9] 王兴发.发展灵敏素质训练法[J].体育教育,2003,(02).

第8篇:运球转身范文

摘 要 持球突破技术在篮球技术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对篮球持球突破技术的动作、分类、运用的时机等方面进行分析,提出高校体育专业篮球专选学生持球突破技术动作的教学对策,为持球突破技术教学方法的不断改善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 篮球 持球突破技术 教学

持球突破技术是持球队员运用脚步动作和运球技术等相结合,快速超越对手的一项攻击性很强的技术。在篮球比赛中,持球队员合理运用持球突破技术,不仅能提高得分率,还可以鼓舞本队的士气,提高队伍的主动性和攻击力,形成突分配合、内外结合的打法,使技战术更加灵活。笔者针对篮球的持球突破技术进行分析,并对持球突破技术动作的教学提出建议与对策,希望学生更好的掌握动作并在比赛中巧妙的与投篮、传球、假动作等技术动作相结合,从而大大提高持球突破技术的攻击性。

一、持球突破技术分析

(一)持球突破技术的动作环节分析

持球突破技术主要由熟练地支配球、假动作吸引,脚步动作、转体探肩、推放球加速五个环节组成。熟练地支配球是突破的基础,只有熟练的支配球、保护好球,才能保持与其他环节的合理结合;假动作吸引的目的是诱骗对手失去最佳防守位置,抓住时机及时突破,最常用的假动作包括向一侧突然移动的假动作、投篮的假动作、传球假动作三种;脚步动作指突破脚蹬地发力跨出的第一步要稍大,抢占有利的突破位置,跨出的脚要落在紧靠对手的侧面,脚尖指向突破方向,便于第二步蹬地加速突破防守;突破脚跨出的同时,上体前移同时转体探肩,占据有利位置,便于突破对手和保护球;在蹬跨、转体探肩的同时迅速向下推放球,后脚迅速蹬地发力加速超越对手。

(二)持球突破技术的动作方法分析

从持球突破的动作形式上分类,可以分为同侧步持球突破技术、交叉步持球突破技术、前转身持球突破技术和后转身持球突破技术。

1.同侧步持球突破技术

以左脚作为中枢脚为例,突破时,左脚内侧蹬地,右脚迅速向对手左侧方跨出一大步,同时向右侧转体探肩,重心前移,球移至右手并推放球于右脚斜前方,左脚迅速跨步抢位,加速超越对手。

2.交叉步持球突破技术

以右脚作为中枢脚为例,突破时,左脚前脚掌内侧用力蹬地,向右侧前方(对手左侧)跨出一大步,同时上体右转探肩保护球,球移至右手向斜前方推放球,右脚迅速蹬地跨步,加速超越对手。

3.前转身持球突破技术

前转身持球突破用在持球人背对防守者时,以左脚作为中枢脚为例,突破时,以左脚为轴,右脚前脚掌内侧用力蹬地,右脚带动身体前转身而向球篮方向跨步,右手运球后左脚蹬地向前跨出迅速突破对手。

4.后转身持球突破技术

以右脚作为中枢脚为例,突破时,左脚前脚掌内侧用力蹬地发力,左脚带动身体后转身,球移至右手向斜前方放球,右脚迅速蹬地,向前跨出突破对守。

(三)持球突破技术的动作方法选择分析

持球突破时要根据不同的防守情况选择恰当的突破方法。球员要在瞬间做出正确的判断并采用恰当的方法进行突破。持球突破方法的选择通常有三种情况:(1)若防守队员采用斜步防守,持球队员可运用交叉步突破或同侧步突破从防守队员的前脚外侧突破,也就是说突破防守队员的前脚。因为防守者必须前脚后撤一步才能继续保持防守位置,这就为突破赢得了时间。(2)若防守队员采用平步防守,持球队员可运用交叉步或同侧步从防守队员弱侧脚一侧进行突破,因为弱侧脚的脚步移动技术差更容易失去有利的防守位置,突破更容易成功。(3)如背对或侧对球篮接球后,可做后转身持球突破或前转身持球突破。在突破时,保持身体低重心并配合积极有力蹬地,有利于迅速起动。突破时跨出的第一步不宜过大,否则会影响前进速度。跨出的脚要尽量落在靠近防守队员的侧面,脚尖朝向突破方向,便于突破。同时,要用身体保护好球以达到突破的目的。突破时,与假动作相结合,使防守者失去重心或合理的防守位置,突破成功率会更高。因此,提高观察判断能力,根据防守者及场上的情况采取恰当的突破方法是保证突破成功的前提条件。

(四)持球突破技术的运用时机分析

1.防守队员失去重心、失去合理的防守位置时是持球突破的最佳时机

在篮球比赛中,一对一的情况下,让防守队员失去身体重心、失去合理的防守位置瞬间是持球突破的最佳时机。例如通过做投篮或传球的假动作,防守队员会上前干扰或跳起干扰投篮或传球,瞬间必然会失去重心或最佳的防守位置,持球队员可以利用时间差及时做持球突破。

2.在移动中接球突破是突破的好时机

在移动中接到同伴的传球,可以利用身体的惯性趁防守者立足未稳,快速突破,成功率很高。

3.持球队员可利用自己良好的身体素质及技能优势果断突破

在篮球比赛中,当出现一对一的情况时,若持球队员的身体素质、应变能力、突然启动能力、运球能力等优于防守队员时,要寻找最佳时机果断持球突破。

4.可以利用持球突破技术迫使对方改变防守部署

在篮球比赛中,双方都会根据场上的具体情况改变自己进攻或防守的阵型。进攻队可以运用持球突破技术来迫使对方改变防守战术为本队创造投篮得分的机会。例如,在防守扩的较大,攻方无法发挥中远距离投篮命中率高的优势,攻方持球队员可以果断的突破分球和突破上篮,逐渐将对手逼至篮下,迫使对方缩小防守范围,就为本队制造了更多的中远距离投篮的机会;当进攻队员有意识地加大中远距离投篮的次数,又迫使对方扩大防守范围,造成对方篮下限制区域空虚,可以将球转移到突破能力强的队员手中,寻找对方的薄弱环节大胆突破上篮得分。

5.充分利用规则,利用持球突破制造对方犯规

在比赛中,可以充分利用比赛规则,大胆突破对方主力队员,并造成犯规,不但获得罚球机会,还会使对方主力队员或对方累计犯规次数而给对方造成心理上的压力,可以通过以下两种情况进行大胆突破:(1)当防守队员个人犯规达到四次时,持球队员可以利用犯规四次的队员怕被罚下场而不敢严密防守的心理来大胆、果断的突破,制造得分机会。(2)当对方整队在一节比赛中犯规达五次时,利用犯规罚球的规则,持球队员利用防守方不敢严密防守的心理大胆寻求突破机会,提高持球突破的成功率。

二、持球突破技术的教学对策

(一)持球突破技术的教学建议

教师在篮球专选课的教学训练中,应注意以下几方面的问题:(1)良好的身体素质是球员发挥最佳持球突破技术的前提条件。在教学训练中要重视学生一般身体素质与专项身体素质的培养,努力提高学生的力量、速度、耐力、灵敏等身体素质条件。(2)在教学中不仅要教会学生判断持球突破运用的最佳时机,加强学生的突破意识,还要培养学生敢打敢拼、勇猛顽强的精神。(3)培养学生在运用持球突破技术中多运用假动作,并且假动作应形象、逼真,诱使对方身体移动而失去重心或防守位置,寻找最佳时机果断、快速的持球突破。(4)加强学生持球突破中快速变换动作的能力、把突破技术与其他技术进行组合训练,提高比赛中突破与投篮、突破与传球的结合运用能力。熟练的做到持球突破技术与其他技术的衔接,将持球突破技术在赛场上发挥到最高水平。(5)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左右两只脚都能作为中枢脚,熟练掌握持球突破的方法,并能及时合理的向不同方向突破,将自己持球突破的技术在赛场上运用自如。(6)在教学中,加强学生对蹬地、转体探肩、加速动作和推放球等技术结构的培养,各结构动作之间的必须要连贯、快速,还有各动作的发挥的先后性。(7)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对错误动作的及时纠正。例如突破时经常会犯身体重心较高或上下起伏的错误,突破时交叉步和顺步应用不合理,突破时侧身探肩不够,跨步较小,后蹬无力;跨步放脚不在防守者的侧面而是远离防守;中枢脚离地过早形成走步违例等等错误。教师需要在训练中及时发现和纠正错误,努力提高学生的持球突破技术。

(二)持球突破技术的教学方法

对持球突破技术的教学,要遵循先练分解动作再练完整动作、先练原地动作再练行进间动作、先无人防守下练习到消极防守下练习再到积极防守下练习的原则。

1.无防守下的技术练习

(1)从“三威胁”姿势起,将完整动作分解为假动作、蹬地跨步转体探肩、放球、后脚蹬地加速运球超越对手等分解动作进行练习,熟练后再练习完整动作。使学生明确了解并熟练掌握动作技术的各个环节。

(2)无防守情况下学生同侧步和交叉步的动作练习。方法:每人一球,在原地持球练习完整的技术动作,要求熟练掌握持球突破的动作方法和技术要领。

(3)无防守情况下学生同侧步和交叉步的突破练习。方法:两人一组一个球,面对面站立,轮流做同侧步、交叉步的突破练习,要求:相互检查跨步、转体探肩是否正确,中枢脚是否移动等问题。

(4)无防守情况下学生接球急停后同侧步和交叉步的动作练习。方法:每人一球,向前上方抛球后,移动接球同时一步急停,做交叉步或同侧步持球突破动作。要求:一步急停停稳后,再做突破动作,避免脚步动作不清晰而产生带球走违例。

(5)无防守情况下学生持球突破上篮练习。方法:面向篮,从不同角度做持球突破上篮的动作练习。要求:持球突破动作准确,身体协调,动作连贯。

2.加防守下的练习

(1)一对一的接球急停突破练习。方法:2人一组一球,面对面站立距离3—4米,防守队员拿球,进攻队员跑步上前接球一步急停,做交叉步或同侧步持球突破防守队员,后两人互换。要求:动作准确、迅速,注意保护球。

(2)加防守情况下学生持球突破上篮练习。方法:面向篮从不同角度进行练习,学生成纵队每人一球,传球给防守者,快速跑上接回传球急停后做同侧步或交叉步持球突破的练习。要求:动作准确、快速、连贯。

(3)在对抗情况下持球突破练习。方法:在半场二对二、三对三攻守对抗中要求防守队员固定盯人,进攻队员练习持球突破技术。要求:结合假动作练习持球突破技术,并结合运用突破分球等进攻基础配合。

第9篇:运球转身范文

神奇的劈和楔

人们把刀、斧等切割工具的刃部叫作劈,而一头厚一头薄的斜面木料叫做楔。劈能轻而易举地劈开坚硬的物体,楔可使物体间接触得更紧密。古代有这样一个传说,明朝年间,苏州的虎丘寺塔因年久失修,塔身倾斜,有倒塌的危险。当时,有人建议用大木柱将其撑住,可这样又大煞风景。不久,有一位和尚把木楔一个一个地从塔身倾斜的一侧的砖缝里敲进去,结果扶正了塔身。(见图1)

因为楔的纵截面是一个三角形,使用它们的时候,在其背上加一个力,这个力产生的效果,就是楔(劈)的两个侧面形成两个推压物体的力,在力的作用下,楔把物体楔紧。设它们的纵截面是一等腰三角形,楔宽,它们的侧面长度是,如图所示。

由相似三角形可得,所以

若三角形的顶角为,则有,即,

综上所得:

由此可知,当一定时,越小,就越大,因此,越薄的楔就越容易钉进物体里。显然,和尚正是利用了质点力学中力的分解原理解决了生活中遇到的这一大难题。

什么是质点力学?在很多实际问题中,物体的形状和大小与所研究的问题无关或者所起的作用很小,我们就可以在尺度上把它看作一个几何点,而不必考虑它的形状和大小,它的质量可以认为就集中在这个点上,这种抽象化的模型,叫做“质点”。例如,研究行星绕太阳运动时,虽然行星本身很大,但是它的半径比起它绕太阳运动的轨道半径却小得多,因此我们在这些问题中就可以把行星看作质点。

足球中的“香蕉球”之迷

我们观看足球比赛时,时常见到罚前场直接任意球。这时候,通常是防守方五六个球员在球门前组成一道“人墙”,挡住进球路线。进攻方的主罚队员,起脚一记劲射,球绕过了“人墙”,眼看要偏离球门飞出,却又沿弧线拐过弯来直入球门,让守门员措手不及,眼睁睁地看着球进了大门。这就是令人叹为观止的“香蕉球”。

为什么足球会在空中沿弧线飞行呢?原来,罚“香蕉球”的时候,运动员并不是拔脚踢中足球的中心,而是稍稍偏向一侧,同时用脚背摩擦足球,使球在空气中前进的同时还不断地旋转。这时,一方面空气迎着球向后流动,另一方面,由于空气与球之间的摩擦,球周围的空气又会被带着一起旋转。这样,球一侧空气的流动速度加快,而另一侧空气的流动速度减慢。物理知识告诉我们:气体的流速越大,压强越小。由于足球两侧空气的流动速度不一样,它们对足球所产生的压强也不一样,于是,足球在空气压力的作用下,被迫向空气流速大的一侧转弯了。

具体而言,足球在行进过程中除向前运动外本身还有自身的自旋。假设空气不流动,足球向右运动,同时从上向下看还有绕竖直轴逆时针的方向自旋,如果以球为参照物,则空气相对球向左运动,同时,由于球的自旋,球表面粗糙,靠近球表面有一层空气被球带动而作同一方向的旋转,结果在球的左、右两侧的、两部分空气相对于球的运动速度不等,其中部分的速度大于部分的速度。(见图2)

据流体力学的伯努利方程

左右两侧处于同一高度:

由于,故得出

(见图3)

、两部分的压强不等使左、右两侧之间产生了压力差,形成了一个指向面的合力,才导致球的运动轨迹发生了偏转。假使合力产生了加速度,在时间内偏离原直线距离为,所以位移的大部分发生在后一段时间里,这就导致了我们视觉上总以为球是在球门前突然转弯飞入球门的。

足球转弯这一现象,就是流体力学原理的应用。物质的自然存在形式有三种:固体、液体和气体。后两种形式的物质又称流体。流体是没有固定形状、容易迁移和变形的物质,在静止状态只能承受压力而不能承受拉应力和剪应力。运动的流体存在微小拉应力和剪应力是由于流体的分子相对运动引起的,而不是可以人为施加的。流体可以发生形状和大小的变化,这一点和弹性体类似,但流体主要具备体积压缩弹性,例如用力推活塞一压缩密闭气缸中的气体,在撤消外力后,气体将恢复原状,将活塞推出。

有趣的陀螺

陀螺转而不倒,尽人皆知。大至宇宙苍穹、小至微观粒子,无不体现陀螺的奇异特性。玩过陀螺的人都知道,要让陀螺立起来,必须不断地用外力抽打,一旦失去外界力量的帮助,陀螺很快就会倒下来。陀螺在旋转的时候,不但围绕本身的轴线转动,而且还围绕一个垂直轴作锥形运动。也就是说,陀螺一面围绕本身的轴线作“自转”,一面围绕垂直轴作“公转”陀螺围绕自身轴线作“自转”运动速度的快慢,决定着陀螺摆动角的大小。转得越慢,摆动角越大,稳定性越差;转得越快,摆动角越小,因而稳定性也就越好。这和人们骑自行车的道理差不多。其中不同的是,一个是作直线运动,一个是作圆锥形的曲线运动。陀螺高速自转时,在重力偶作用下,不沿力偶方向翻倒,而绕道支点的垂直轴作圆锥运动的现象,就是陀螺原理。(见图4)

精选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