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对心理健康课的建议范文

对心理健康课的建议精选(九篇)

对心理健康课的建议

第1篇:对心理健康课的建议范文

关键词:高职高专 心理健康教育 调研 现状 对策 建议

abstract:the article discussed the status quo and problems existed in mental health education in yunna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and gave some suggestions on ways to improve the job.

keywords: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mental health education investigation status quo strategies suggestions

1.云南高职高专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总体情况

为全面了解云南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现状,促进我省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发展,云南省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建设与评估研究课题组认真编制包括领导管理、队伍建设、配套设施、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开设、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开展等多方面内容的调查问卷,在云南各高职院校中开展了相关调研,2009年9月,课题组召开会议,对回收的调查问卷进行了认真的分析研究,全面的了解到云南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总体情况。

总的来说,绝大多数高职院校都对心理健康教育比较重视,设置了专业机构、解决了必须的工作场地,有一定的经费投入,为高校心理健康工作的顺利开展创造了基本的条件,多数学校都通过开设课程、举办讲座、运用网络、组织各种活动等渠道积极开展一些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的工作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取得很大的成效。但由于各学校领导对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重视程度不同,导致各学校在机构设置,师资队伍建设,办公设施的配置、经费的投入等方面存在较大差距,反映出实际工作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2.云南高职高专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2.1 机构设置不规范,经费投入普遍不足。

调查中我们发现,机构设置不规范和经费不足的情况严重影响和制约了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有效开展,多数高职院校虽然都建立了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机构,但机构设置不规范,有的是独立机构,有的归属学生处,有的隶属社科部,有的归属不明确,有工作任务临时抓差;多数高职院校虽然都建立了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机构,但并未已把心理健康教育纳入学校工作计划,没有设立学校心理健康工作领导小组召开专门会议研究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专项经费没有纳入学校议事日程,导致工作条件,硬件配置非常有限,心理健康教育的服务设施建设有待进一步加强。

2.2 专业队伍缺口较大,师资队伍素质需要进一步提高。

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具有很强的专业性,需要一支既具有扎实的专业理论基础、熟练的专业技能和丰富的实际经验,同时有适宜的心理品质——真诚、善良、热情、乐观、自信、坚忍、耐心、宽容、助人、责任感和探索人生的兴趣的高素质的专业队伍。调研中我们看到,目前我省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专职教师队伍数量严重不足,只有12.5%的学校专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师生比达到上级要求,41.7%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是由兼职人员完成,专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中62.5%每年只能接受10学时以上的专业学习培训,可见心理健康教育专业队伍缺口较大,师资队伍学习培训需要进一步加强,专业队伍素质需要进一步提高。

2.3 课堂主渠道作用发挥有限,课程建设需要进一步加强和完善。

课堂教学是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重要渠道,目前我省大部分高职院校都开设了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但开课形式呈现多样化特点,既有必修课程,也有选修课程和专题讲座,教材使用和课时上也存在较大差异,具体情况见下表。

总体上看,目前各学校没有形成主体课程、兴趣课程、选修课程相结合的课程群,影响了课堂教学主体作用的发挥,课程建设需要进一步加强和完善。

2.4 科研工作重视不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渠道需要进一步拓展。

心理健康教育科研的开展是促进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重要途径之一。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高职院校普遍对心理健康教育科研工作重视不够,缺乏科研的氛围,科研能力、科研成果质量和数量非常有限,科研工作现状与本课院校差距很大。调查显示,58.3%的学校没有把心理健康课题研究作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途径和方法,专业人员科研能力亟待提高。

3.云南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进一步发展的对策和建议

3.1 研究制定云南省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建设与评估体系。

为了进一步推动云南省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充分发挥心理健康教育在大学生素质教育中的作用,研究制定云南省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建设与评估体系势在必行,只有把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纳入对学校的年度目标责任制的考核中,同时建立奖优罚劣的配套制度,心理健康教育的各项工作才会落到实处,才有制度的保障,云南省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才会更加规范、更加稳步快速健康的发展。

3.2 加快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专业化进程。

高职高专心理健康教育起步晚,基础比较薄弱,与已有二十多年发展历程的本科院校心理健康教育相比差距很大。目前云南一些高职高专学校没有专门的心理健康教育机构,没有专业专职人员,没有专项经费,没有工作场地和必要的条件,工作流于形式,满足于完成上级检查,其工作水平远不能适应和满足广大学生日益多样化、个性化的需求,要促进云南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必然选择是走专业化之路,这是进一步规范高职高专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需要,是满足高职高专学生健康成才需要的现实要求,也是进一步提高从业教师工作能力和水平的实际需要。

3.3 构建心理健康教育的“5555”服务机制。

建立起“5555”工作模式,进一步规范和完善高职院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机制,,形成课内与课外、教育与指导、咨询与自助相结合的心理健康工作机制,使学生的心理问题能够及早预防、及早发现、及时疏导、有效干预、快速控制。具体为:五级塔形工作模式,依次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指导委员会、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中心、院系心理健康教育分中心、班级心理健康委员、宿舍心理健康观察员。五级目标体系,依次为:良好的心理素质的培养、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困扰疏导、心理障碍咨询、心理危机干预。五级心理危机干预预警机制,依次为:寝室—班级—院系心理健康教育分中心—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指导委员会。五位一体工作方式,依次为:课堂教学、宣传教育、咨询辅导、治疗控制、危机干预。

3.4 加强专业队伍建设。

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是一项专业化很强的工作,素质优秀、数量足够、成员稳定的专业队伍是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专业化发展的前提条件。按照要求,从业人员需要具备必要的心理学知识,掌握一定的心理辅导、心理治疗的基本技巧和方法,能运用一些基本的心理测量工具,但目前云南省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许多是由不同专业背景的教师兼任,专职专业人员数量与上级文件要求的师生比差距很大,从业人员专业学习提高的机会也很少。因此加强相关制度建设,把好心理健康教育专业人员的入口关、使用关、提高关,按照素质高、业务精、师德好的要求加大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师师资队伍的培养、培训工作力度,努力建设一支专兼结合、相对稳定的专业队伍,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3.5 加强课程体系的建设。

课堂教学是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工作渠道,它可以通过普及大学生心理健康知识,让学生调动自身的心理机能进行自我疏导、自我教育,从而克服心理障碍、改善心理行为,提升心理品质,因此,课堂教学是帮助大学生形成良好心理品质的重要途径。目前云省高职院校中只有37.5%的学校以必修课的方式开设了心理健康教育的课程,在教材的使用,课时的安排上缺乏统一规划,没有形成包主干课程和兴趣课程相结合的课程群。加强课程体系的建设,丰富心理健康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利用案例教学,通过各种体验活动、行为训练的形式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充分发挥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在传授心理健康知识,提升学生心理素质方面的作用意义重大。

3.6 加强科研工作,拓宽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渠道。

目前云南省高职院中58.3%的学校没有把心理健康课题研究作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途径和方法,普遍存在科研学术氛围不浓的情况,各级有关部门和学校领导要高度重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科研工作,要把对高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列入科研计划中,加大支持力度,采取各种办法激励学校从事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人员申报各种级别的科研课题,探索日常教育与管理的新思路、总结好的经验,对高职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和心理素质发展的规律进行系统研究,把科研、教研和实际工作有机的结合起来,以科研和教研促进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水平的提高。

参考文献

[1] 王建中.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专业化研究,北京航天航空大学出版社,2004年

[2] 樊富珉.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清华大学出版社,2002年

[3] 王建中、金宏章.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新进展,吉林人民出版社,2007年

第2篇:对心理健康课的建议范文

刘利民在讲话中指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是提高中小学生心理素质、促进其身心健康和谐发展的教育,是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中小学德育工作、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开展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促进学生身心和谐全面健康发展,对于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服务的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推动教育事业科学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影响。

刘利民强调,新修订的《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根据当前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在全面总结各地各校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对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提出了工作目标和任务要求。在今后一段时期内,新修订的《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将成为我们开展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行动指南,各地各校要认真地学习好、领会好、落实好。

刘利民要求,各级教育部门要从制度建设、课程建设、经费保障、心理辅导辅导室建设和教师队伍建设等关键问题入手,印发专门的心理健康教育指导性文件,指导学校开展好心理健康教育。他要求,各地中小学校和广大教师也要根据新修订的《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的有关要求,树立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教育理念,关注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把心理健康教育贯穿于教育教学全过程。

新印发的《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2012年修订)》(以下简称“指导纲要”)提出了“全面推进、突出重点、分类指导、协调发展”的十六字工作方针,要求各地注重学生心理和谐健康,加强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全面普及、巩固和深化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根据不同年龄阶段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分小学低年级、中年级、高年级以及初中、高中五个阶段,分别规定了具体教育内容。指导纲要要求,各地和学校要通过多种途径和方式,结合教育教学实际,保证心理健康教育时间,课时可在地方课程或学校课程中安排。指导纲要还要求,各地各校要制订规划,逐步配齐心理健康教育专职教师,每所学校至少配备一名专职或兼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并逐步增大专职人员配比。

福建省、福建省厦门市、湖北省武汉市、山西省晋中市、重庆市沙坪坝区、浙江省湖州市吴兴区、北京市第十九中学、山东省济南市第九中学等8个单位在会上作了交流发言。

第3篇:对心理健康课的建议范文

[关键词]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宏观问题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2684(2008)12-0010-03

从以人为本、构建和谐社会,倡导人的全面发展的要求来看,心理健康教育其实应该是一门与其他人文、科学教育等同等重要的基础性教育。一个心理不健康、甚至心理变态的人,掌握科学技术比无知更可怕。从现实来讲,在中小学校中鼓励、支持大力发展心理健康教育专业师资是一种明智、务实的举措,大力加强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和开展工作,是真正对国家、对民族、对孩子负责任的表现。

党和国家对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不是现在十分重视,而是从很早就开始重视。不仅在有关文件中提出开展和加强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要求,还专门制定了相关的指导纲要和目标计划。一些先进省市,如北京、上海、浙江、江苏等地在这方面工作已经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但从全国范围来看,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仍然存在一些问题需要我们认真对待、分析,并尽快给予合理解决。

一、对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若干宏观问题的思考

(一)心理健康教育在一些地区尚未受到足够的重视

在一些地区,心理健康教育仍然被视为学校教育工作中可有可无的内容。这其中的原因可能包括对心理健康教育的认识不够,经济条件以及师资条件的限制等,但笔者认为最根本的原因还是在于地方政府和教育部门的教育指导思想存在偏差。尽管新一轮基础教育改革已经开展了多年,但是各地教育行政部门和政府对中小学校的评价标准仍然是以考试分数和升学率为主。事实证明,这种评价体系已经成为制约和阻碍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顺利开展的重要因素。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就是要促进每个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关注学生的全面成长,这与新课程的教育理念完全一致。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开展得好不仅不会影响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且一定会促进学生的学习进步。

如果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地位和意义继续被学科教育、应试教育以及对升学的片面追求所掩埋,这对于青少年的健康发展将是非常悲哀和危险的。

(二)国家新课程标准对心理健康教育的定位值得商榷

在现行的基础教育课程设置方案中,有三门课程的标准或指导纲要都把心理健康教育纳入其范围之中。如初中《思想品德》的课程目标中明确将“形成自我调适、自我控制的能力,能够理智地调控自己的情绪”和“了解青少年的身心发展特征和促进身心健康发展的途径,认识个体发展与社会环境的关系”等作为能力和知识目标;在《体育与健康》的课程标准中,关于课程价值的论述中第2条是:“提高心理健康水平。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在和谐、平等、友爱的运动环境中感受到集体的温暖和情感的愉悦;在经历挫折和克服困难的过程中,提高抗挫折能力和情绪调节能力,培养坚强的意志品质;在不断体验进步或成功的过程中,增强自尊心和自信心,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形成积极向上、乐观开朗的生活态度。”第3条是“增强社会适应能力。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理解个人健康与群体健康的密切关系,建立起对自我、群体和社会的责任感;形成现代社会所必需的合作与竞争意识,学会尊重和关心他人,培养良好的体育道德和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爱国主义精神,学会获取现代社会中体育与健康知识的方法”;在《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纲要》中,明确将“学生个人或群体的心理健康活动”纳入到综合实践活动的非指定领域内容之中。

显然,上述三个学科课程标准存在着相互重叠现象,不知道这种重叠是否有意为之。但是可以肯定的是,试图仅仅通过在《思想品德》、《体育与健康》、《综合实践活动》或其他学科课程教学活动中的渗透式教育来解决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是不科学和不可取的。

首先,课程改革实践几年来,中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仍然出现不断。甚至由于家庭、社会等各方面的复杂原因,因心理健康缺陷而造成的自杀、犯罪等极端行为大幅增加。这说明仅仅通过把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在其他课程之中来解决需要专业技术和知识来支撑的心理健康教育是达不到目的的。

其次,这种课程设置及其标准的建立说明心理健康教育的专业性、重要性、紧迫性还没有被充分认识。其实,很多极端的行为在发生之前都是可以通过干预来进行阻止和缓解的。当然,这需要有专业知识和技术的人来完成,如果能够成功干预一次,就能挽救一个甚至几个生命。当代心理科学的发展非常迅速,心理科学已经和教育学并列为一级学科。在高校有心理学系,甚至心理学院,在民间有心理学会、心理卫生学会等。这些都说明了心理科学正在迅速发展,而且人们普遍都更加重视心理问题。我们已经有一个心理健康教育的指导纲要,还需要一个心理健康教育的专业课程设置。

(三)现有师资队伍缺乏专业培训和指导,专业师资在职称评定上存在困难

应该说近几年我国一些地方心理健康教育师资的配备和建设工作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学校的重视和学生的认可。但总体而言,目前的心理健康教育师资还存在诸多问题。

首先,师资队伍没有得到应有的地位和待遇。心理健康教育的专业性和重要性不用赘述,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配备自然应该得到重视和加强。但是目前,我国绝大部分地区对于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职称评定系列认定还是空白。有的把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列为思想品德学科职称系列,有的则将其列为体育与健康系列。笔者认为这些处理办法欠妥,因为这种处理方式仿佛是无奈之举,也带有很大的随意性,对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没有给予足够的尊重,而且使这些教师在职称评定过程中处于不利地位。

其次,师资队伍的培训和管理工作不到位。由于专业师资队伍没有相应的职称评定系列,师资队伍的流动性较大等原因,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师资队伍的培训和管理工作存在较大难度。我国大陆地区浙江、天津等省市在这方面工作做得较好,对学校心理健康教师实行“先培训后上岗”,并要通过相应考核“持证上岗”的制度,为提高心理健康教育的质量提供了保证。此外,由于缺乏相应的管理和指导机构,有些地方的教师经常会有“孤独感”和“找不到组织”等感觉。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也因此不能形成规模和实现正规化。而成立由专家和领导组成的各级心理健康教育指导委员会,应该是加强心理健康教育管理,促进心理健康教育常态化和正规化的有效途径。

二、对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建议

(一)贯彻新课改理念,把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纳入到学校的评估体系中去

在当前正在深入开展的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我们强调课程要促进每个学生身心健康发展。而且,新课程中的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就,还要关注学

生作为人的全面成长。心理健康教育的宗旨同这些教育理念和目标不谋而合,也是实现上述教育目标,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的有效途径。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也是深入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必然要求。

教育部在2002颁布的《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中也明确指出:“各地教育行政部门要把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纳入到对学校督导评估之中,加强对教师和咨询人员的管理,建立相应的规章制度。”为此,教育行政部门应新重新制定或完善学校的评价指标体系,把学校教师和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和状况作为一项重要评价指标纳入到新的学校评价体系中去。

(二)加强师资培训,建设专业队伍,建立全员参与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

鉴于我国当前在心理健康教育师资以及教师编制等方面的实际情况,各地应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积极开展工作。建议各地在加强教师全员培训的同时,努力建设一支专业师资队伍。对于条件较差的地区,应该安排兼职老师参加心理健康教育师资的培训,经过培训后的兼职老师才能上岗。对于条件较好的地区,应在建设专业师资队伍的同时,加强对解决专业师资职称评定等相关问题的研究,并力争有所突破,为全国其他省市作示范,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整体推进作出贡献。

各地学校可以逐步建立起以专家和校长为领导,以思想品德课和思想政治课教师、班主任和团队(专职共青团、少先队)干部为主体、专兼职心理辅导教师为骨干,全体教师共同参与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模式。对班主任及科任教师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培训将是今后相当一段时间内的重要工作。培训内容包括心理健康的知识、指导思想和方法等方面,同时可与师德教育结合起来。重要的是,学校对每个教师都应提出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要求,使教师具有关心学生心理健康的意识,创设和构建一个心理健康教育的良好环境,使学校的每一位教师都成为学生的心理保健医生。

(三)因地制宜,灵活运用,多渠道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和途径是多种多样的,而不是拘泥于某种特定的形式。各地、各校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灵活运用,多渠道、多方面开展心理健康教育,重在实效。

建议有条件的地区可以开设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根据学生的不同年龄特点,有针对性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比如,小学的心理健康教育可以游戏和活动为主,初中可以活动和体验为主,高中可以体验和调适兼顾,但要始终贯穿一条活动主线,突出实践性和活动性;同时强调对不同年龄特征的学生,心理健康的内容应有所侧重。当然,可以采取多种途径和方法来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如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还要利用班主任工作、学校、班级或团队活动和校园文化活动,有意识地开展一些有利于培养学生心理素质的活动。除此之外,还要与学校外部的心理健康教育环境相结合,做到学校、家庭和社会齐抓共管。

在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学生是主体,教师是主体,家长也是主体。积极开通学校与家庭同步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渠道,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途径。在学校开展的家长学校课堂中,要把对孩子的心理和发展教育作为一项主要内容来抓。学校要指导家长了解和掌握儿童心理发展的特点和规律,改进教育方法,并促进家长自身养成良好的心理素质,营造和谐的家庭教育环境,帮助孩子健康、快乐地成长。

另外,从接受心理健康教育的对象的多少来看,心理健康教育又可分为面向全体学生和面向个别学生两种。面向全体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可以采取开设心理健康讲座、建立心理档案、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即利用学科知识点、涉及点、接触点、联系点等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在各种集体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中渗透等形式;面向个别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可以采取个别心理咨询、心理辅导、网络指导、行为矫正等方式。

(四)统筹管理,科学规划,建立心理健康教育支持保障体系

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具有很强的系统性,只要我们在工作中统筹规划好,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就一定能够成为促进学校教育教学质量提升的“助推剂”,成为连接学校、家长和学生的“纽带”,为基础教育作出应有的贡献。为实现这一目标,我们应统筹管理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建立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支持保障体系。笔者认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支持保障体系主要包含“一个基础”和“三个面向”。

“一个基础”即以行政管理和专业指导为基础,通过政策支持和教研活动,提高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管理和评价水平,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营造良好的运作和发展环境。

“三个面向”是指心理健康教育专业师资的功能应体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面向学生。主要是指针对学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包括心理咨询、辅导和治疗等,解决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

二是面向学校教师。教师也是人,也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根据有关调查报告,目前我国中小学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不容乐观。我们要对教师的心理健康问题给予更多的关注,不仅是因为关爱教师队伍,也因为教师的心理健康问题会直接对学生的心理发展产生影响。心理健康教育专业教师可以为学校教师在教学中遇到的有关学生的教育及心理问题提供咨询和建议服务,同时也要积极开展针对学校教师团体的心理咨询和疏导工作,并定期开展专题性的拓展训练等。

第4篇:对心理健康课的建议范文

一、政治思想方面

认真加强思想政治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政治理论水平。在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教育活动中。坚持认真研读与其相关的图书、有关学习资料和各级党报党刊,始终做到从思想上行动上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通过院里的统一学习和自主学习,使自己对党的各项理论、路线、方针、政策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对当今国内国际形势和发展趋势有了更为理性的分析。从而丰富了自己依法办事等方面的知识,增强了自己实践“三个代表”、“两个务必”、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等重要理论的自觉性,同时也提高了自己在新世纪、新形势下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的能力。

我个人在廉洁自律方面,能严格按照中央和省、市委的规定办事,对党中央和省、市委有关党风廉政建设工作的要求和各项规定,能严格执行。

二、业务工作方面

2009年工作思路:以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为重点,全力推进我市中小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以班主任岗位大练兵活动为主线,深入开展德育主题实践活动课大赛、班主任育人风格展示、班主任专业技能大赛等活动,努力提升全市班主任队伍的整体素质和育人能力;以德育实践活动为载体,构建生活化德育体系。在大德育观的指导下,主要完成的具体工作有:

(一)加强规范化心理辅导室建设,注重专业培训,全面推进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2009年,德育教研部通过*市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网页建设,各区、县(市)心理健康教育研究网建设和各学校规范化心理辅导室建设,聘请专家对全市中小学校专兼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培训,送教下乡等活动,全力推进了我市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一是在3月初建设完成了“*市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网页”。该网页由最新动态、理论文献、辅导中心、心育名校、名师风采、学生园地、互动交流七大板块组成。制定了《*市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网页运行分工方案》,将网页运行工作做了具体的分工。省市新闻媒体、*市电视台新闻联播对此事进行了报道。该网页的建立为学生、家长、教师提供了学习、掌握心理健康知识的途径,创设了总结推广心理健康教育实验学校的经验和典型心理健康教育案例的渠道,对引领全市中小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开展具有重要意义。

二是建设完成了*市心理健康教育研究网。研究网内共90所成员学校,形成覆盖八区十县的心理健康教育研究网络,引领区域内各中小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同时还举行了*市中小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论坛,一中、三中、四中、六十中、九十九中、*中学、*小学七所学校校长做了论坛发言。

三是12月的全市心理辅导室建设检查。按照省、市规范化心理辅导室建设标准的要求,截止到2009年哈市共建设完成了70所规范化中小学校心理辅导室。12月份我们对各区、县(市)规范化心理辅导室申报学校进行了检查验收,确定了全市首批70所规范化心理辅导室。

四是聘请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部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咨询委员会副主任郑日昌、北京市心理卫生协会学校心理卫生委员会秘书长、心理学博士刘视湘到我市对八区、十县(市)近500名专兼职心理健康教师进行培训。

五是召开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会议,总结交流经验。

7月在香坊区第15职业中学召开心理健康教育现场会,研讨、总结心理健康教育实验学校的研究成果,为全市中小学校提供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经验。

11月召开了“*市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哈一中现场会”。总结和推广了哈一中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经验。哈一中心育工作经验对其他学校心育工作以很好的示范和启示,对心育工作进一步提高了认识,即领导要重视,定位要准确,形成完善的目标体系、内容体系、管理体系和途径体系;构建团队,齐抓共管,形成校长负责、政教处直接领导,各职能部门密切配合的领导机制,建立以心理教师为指导,以班主任为主力军,以科任教师为辅的心育网络;大力投入,完善设施,规范辅导室建设,完善其功能;以人为本,面向全体,教育内容和活动方式适合学生主体。新晚报等媒体对会议及哈一中的心育工作予以报道。

六是对来自四川的小学生的心理危机干预。5月27日至6月24日,由德育教研部组织牵头,委托黑龙江大学应用心理学系对6名灾区小学生进行了五周的心理救援。这是我们以自己的方式给予灾区中小学生的支持。此次活动由省心理学会、*教育局、*教育研究院、黑龙江大学教育学院联合主办。得到了来自省心理学会、*教育局、*教育研究院、黑龙江大学教育学院、道里进修学校德育部、基层学校各方面的大力支持。通过对6名孩子的心理救助,使孩子们初步摆脱创伤带来的痛苦,能够正确认知和面对创伤。一些心理教师、班主任也在学生心理救助理论和实践经验上受益非浅。

七是送教下乡。6月18日组织哈市心理健康教育骨干教师到宾县“送教下乡”。宾县教育局、教师进修学校、德育部全体成员和各中小学主管德育工作领导及骨干教师代表参加了当天的活动。*市六十中孙林莉、新阳路小学刘芳、*小学周志东三位老师上了三节示范引领课。我部教研员与参加活动的教师就日常心理健康教育教学中遇到的疑难问题对话交流,有效地指导了教师的教学,对提高宾县教师心理健康教育理论和实践技能起到引领辐射作用。

八是采取走访、召开座谈会及调查问卷的形式,对全市各区、县(市)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基本情况进行了分析研究。

最后特别值得一提的是,2009年10月27—29日,教育部组织召开“全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交流研讨会”,我们推荐了*小学刘会校长作为*市中小学唯一的代表参加了会议。会上刘会校长介绍了我市及*小学心育工作概况,反映了*市心育工作开展的历程,反响强烈,赢得与会者一致好评。生活报等省内媒体予以报道,获得社会赞誉。

(二)深入开展班主任岗位大练兵活动,努力提升班主任队伍整体素质

为落实《*市教师岗位大练兵活动实施方案》的要求,全面提高我市中小学班主任队伍的整体素质和业务能力,我们制定并下发了《*市中小学班主任岗位大练兵比武展示活动方案》。依据方案要求我们在全市和各区县(市)两个层面三个阶段分别进行了班主任岗位大练兵比武展示活动。

一是督促各区县(市)组织开展班主任专业技能大赛、优秀班主任论坛、班级文化展示、学生社团建设评比、班主任育人风格展示等活动。班主任岗位练兵活动分三个层面:以案例、教育叙事为切入点,提升年轻班主任工作素养;以德育实践活动为载体,提高全体班主任综合育人能力;以开展班主任育人风格为示范引领,促进班主任专业化发展。

二是深化德育主题实践活动,积极开展第六届德育实践活动课大赛。在各区县(市)开展第六届德育实践活动课大赛期间,设区域赛课专场,我们德育教研部联合区县(市)教师进修学校进行考核、验收、评比,并作为班主任岗位练兵比武展示活动的重要内容之一。各区县能积极贯彻落实,工作卓有成效,几乎全部设立了赛课专场,且精心筹划,准备充分。我们检查、指导、服务到位,工作不流于形式。在进一步推动德育实践活动课大赛健康发展的同时,也是对广大班主任的一次又一次的有效培训,提升了广大班主任与人理念,发展了广大班主任的育人技能。其别值得称道的有道里、南岗、香坊、平房、尚志、五常、宾县、依兰、等区县,领导重视,教师参与积极,切实推进了班主任岗位练兵工作的开展。

11月28日,我们在*市第二职业中学举行了由南岗区筹备的市级德育实践活动课展示活动,这是全市班主任岗位大练兵展评活动的重要内容之一,旨在总结、交流经验,进一步提高认识,扎实推进班主任岗位大练兵活动,提高班主任队伍的岗位育人能力。会上南岗区就德育实践活动课开展情况做了很好的总结和经验介绍,南岗区通过开展课题研究,探索出了“生态体验式”德育实践活动课的途径和模式。同时将班主任德育实践活动课设计与操作技能的培养与班主任基本功训练相结合,与班主任岗位大练兵活动相结合,形成了具有学校特色和班主任个人特色的德育工作思路,提升了班主任育人能力,形成了符合新课程教育理念的育人风格。南岗经验对于各区县开展好德育实践活动课,深化班主任岗位大练兵活动具有很好的启发和借鉴意义。会上冯院长和省教育学院张晓明院长做了重要讲话,就德育实践活动课的德育理念和功能给予高度评价,并就今后德育实践活动和班主任岗位大练兵工作的开展做了重要指导和部署。南岗现场会使与会者对德育实践活动课加深了认识,达成了共识,在班主任岗位大练兵活动的实质、原则、方式方法等方面有了进一步认识和思考。会后,黑龙江晨报对会议及*市德育实践活动课开展情况予以报道。

道里区德育部正在积极筹备市级的班主任育人风格特色展示活动会议,会议预计09年4月上旬召开,相信此次会议对全市班主任岗位大练兵活动特别是班主任育人风格会起到一个很好的展示和促进作用。

(三)其它特色工作

一是联合视导。上半年我们会同培训、干训、科研、规划等部门联合视导了道里安阳小学、康富小学、工程小学;道外34中学、团结小学;南岗文林小学、团结小学;香坊*小学、民生路小学;平房99中学;松北130中学。本部门单独对共同体学校红阳小学、安静小学、阳明小学、60中学、33中学,以及阿城、五常、宾县进修学校进行了视导,详细了解了学校德育常规工作、课程德育、德育评价、新课程改革工作、班主任培训情况。调研中了解到各学校德育发展取得了一定成绩,基本能坚持“德育为首,育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德育工作在学校工作中占有重要地位,大部分学校将心理健康教育按规定纳入课表,设立心理辅导室,有专、兼职心理教师,注重校园文化建设,各校基本每学期都组织学生开展主题德育实践活动,学校注重各学科的德育渗透。同时也发现了问题并提出了相应解决对策。

二是与市委宣传部、市教育局联合举办了“学习贯彻十七大精神,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研讨班”。邀请了原首都师范大学教授、现东方道德研究所所长王殿卿教授做了《中华传统美德》讲座,市委讲师团副团长艾立华做了十七大报告辅导,南岗区介绍了部级重点课题“生态体验德育课题”的经验,风华中学介绍了养成教育经验。

三是由市妇联、市教育研究院主办,我们与儿少中心联合承办了“迎奥运、迎大冬、放飞梦想”道德实践图片成果展活动。全市中小学校的3000多名少年儿童参加了活动。市委副书记王颖同志为成果展揭幕,我院党委副书记王晓波同志出席会议,并同少年儿童一起度过快乐祥和的节日。此次展出的17所中小学校的主题教育活动成果,从不同侧面全面展示了我市广大少年儿童快乐学习、健康成长和喜迎奥运、大冬的良好精神风貌。

四是7月6日至7月21日对*市贫困地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师进行40课时的免费培训。

五是组织协调*市第一中学、49中学和*小学参电视访谈活动。国家教育行政学院中国教育干部培训网、中国电视师范学院决定联合中国教育电视台[第二套节目(cetv-2)]共同组织实施“学校特色经验访谈”大型系列活动。10月我们组织*市第一中学、49中学和*小学参与了访谈活动。哈市第一中学做了心理健康教育特色经验介绍,49中、*小学做了校园文化建设特色经验介绍,该节目寒假期间将在中国教育电视台第二套节目播出。通过此次活动,三所学校可以同时享有卫星电视、网络、报纸等多种媒体形式全方位的展示,更多的教育同仁将分享哈市德育工作成功经验,增进大众对我市德育工作改革、发展的了解与认同。此次活动适时总结教育改革中的创新理念、管理经验、发展模式对于更好地把握教育规律,发掘与提升教育创新的价值具有深远意义。

六是召开了全市教研员工作会议。为落实市教育局和院里关于开展课程改革五年回顾及班主任岗位大练兵活动,我们召开了全市德育教研工作例会。会上听取了各区县(市)德育教研工作汇报,布置落实市教研院关于开展课程改革五年回顾及班主任岗位大练兵展示活动有关事宜,并就全市德育工作广泛开展沟通和交流,讨论和反思,规划和展望,对全市德育工作的开展起到了统一思想、提高认识、调动热情、端正态度的作用。

七是在省级大赛中取得的成绩

11月20日—28日,在黑龙江省首届心理学科uc说课大赛活动中,由于我们前期培训得力、组织到位,赛课教师准备充分,我市31位赛课教师取得骄人的成绩,全省一共33人获特等奖,我市有12人获得特等奖。这是我们一直以来有效开展工作,不断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的结果。

在11月3日结束的全省首届中小学班主任专业能力展示与研讨活动中,3人荣获综合能力展示特等奖,1人获“班会课说课”单项能力展示特等奖。还有16人荣获综合能力展示一等奖。这次活动展示了*市班主任教师的精神风貌,也充分反映了我市中小学班主任岗位练兵的初步成果。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和不足

第5篇:对心理健康课的建议范文

[关键词]大学生 心理健康教育 课程实效性 实践课

[作者简介]张艳萍(1979- ),女,四川遂宁人,四川外语学院社会科学部,讲师,主要从事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教学心理研究;朱琦(1978- ),女,重庆人,四川外语学院,副教授,硕士,主要从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和道德教育的教学和研究工作。(重庆 400031)

[中图分类号]G64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3)09-0118-03

一、前言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高校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促进大学生健康成长、健全人格发展具有重要作用。目前我国大多数高校都不同程度开展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咨询工作,在意识层面上已经重视该门课程。经过理论研究者和一线工作者共同努力,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在教育理念、教育模式上均进行了革新,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心理健康教育缺乏针对性、实践性和实效性的问题始终不能得到很好的解决。

在我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经过任课教师多年来的教学努力已经得到了广大学生的认可与好评,在增强教学实效性方面也不断地进行探索,但总感觉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效果不够理想,教师的构想与学生的实际接受度之间存在一定的差距。因此,为了进一步使课程从学生层面更具实效性,我们在期末对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学生对该门课程满意度很高,但也表达出更高的期望,并且从学习者的角度提出了许多有价值的建议。将问卷调查结果加以整理有助于完善今后的教学。

二、研究方法

采用开放式问卷,用随堂调查的方式随机选择几个班级中的部分学生展开调查,获得有效问卷296份。调查内容涉及:(1)本期教学中你最喜欢的章节是什么?为什么?(2)你不喜欢的章节有哪些?为什么?(3)在本期教学中,你感到满意的是什么?(4)在本期教学中,你感到不满意的是什么?(5)为了使这门课程更能学以致用,你有哪些建议?

三、结果与分析

(一)喜欢与不喜欢章节调查

学生对本门课程的大部分章节都表示了满意。分析认为,“情绪与情绪管理”这一章的内容除了介绍情绪的产生与意义,以及最新的研究成果,而且结合学生在生活中常遇到的情景进行了分析,并运用角色扮演进行了调控情绪的训练。“人际交往”一章大部分内容非常贴近学生生活实际,通过介绍大学生阶段的心理发展特点,学生知道了这个阶段自己与他人的心理需求,能够更好地理解人际冲突出现的原因,加上人际技能训练也是直接针对学生常见的人际问题的,便于理论用于实践。在课前的访谈中我们就了解到,很多学生学习这门课程的原因都希望增强对自我的了解,以及能够更好地调节情绪,并希望在这个课堂上学习如何管理日常的人际关系、如何更好地与同学合作等。因此,对这两个章节的内容表现出了明显的偏爱。相反的,“发展简史与流派”这一章的内容偏理论性,且多是基础性知识,与实际结合较少,学生听课时虽然能够投入,但是课后印象不深刻,运用起来困难。

(二)满意与不满意调查

总体上,学生的满意度较高,突出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学生对教师的教学态度、教学水平、教学风格、个人素质等给予了肯定;二是对案例教学、实践课等形式的肯定。不满意的表现在:教学内容上,觉得总体上内容偏少、知识系统性不够、课后延伸较少、部分内容与实际联系不够紧密等;教学方式上,主要提到的是觉得参与性不够,缺乏实践。

值得注意的是,在统计中,学生满意和不满意存在一个共同的影响因子,那就是教学方式,尤其表现在对参与性的评价上。表示满意的学生说获得了实践机会,能够充分参与课堂;表示不满的同学则表示,课堂上参与性不够,影响学习兴趣。

对于这样的调查结果,我们认为,首先,学生有极强的自主心理,强烈希望能够参与到课堂中来。这是一个好现象,要善加利用。其次,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看似矛盾的结果呢?虽然我们已尽量提供机会让学生参与课堂,但由于是上大课,得到实践机会的仍然是少数。

(三)学生意见与建议

根据国家下发的关于高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文件精神,“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应遵循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的原则。因为这门课课程本身就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强调学习之后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因此课程的实效性至关重要。本次调查针对这个问题征求了学生的意见,建议多集中在教学手段上,除了对案例教学的认可,还提出了一些新颖的意见,比如建立班级博客、增强及时的心理动态互动等。有的学生提出希望在课堂授课外开展更多的实践活动,如组建心理剧团定期进行心理剧目的演出和赏析,加强对现实问题的了解与体悟,将所学理论与实际更好地结合。

四、结论与反思

(一)教学内容应兼具普及性、系统性、实用性

第6篇:对心理健康课的建议范文

摘 要 当前,广东省中学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改革正处在全面推进的拐点时期。本文以684名中学生为被试对象,就中学生对目前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的相关问题进行了调查,并在调查的基础上作了分析,提出了对症的建议,试图为进一步推进中学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改革与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 体育与健康 课程教学 调查 中学

一、问题的提出

迈入21世纪的学校体育面临新的形势,既有难得的机遇,又有严峻的挑战。当前,我省中学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改革正处在全面推进的拐点时期。那么,作为学习主人的中学生如何看待目前教改中的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他们对学校体育教学改革与发展的一些重大问题有何看法?体育贯彻落实“健康第一”思想和素质教育下一步该怎么走?带着这些问题,我们以中学生为调查对象进行了相应的调查,以便为进一步推进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提供参考。

二、对象与方法

本研究主要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并辅之文献资料和访谈法。问卷调查从2008年3月开始,以我市5县1区在校中学生为调查对象,采用分层随机抽取的办法,每县(区)分别抽取1间乡镇中学和1间县城中学作为参与的调查学校,再按年级分别抽取1个教学班为调查对象。共发放问卷700份,回收有效的问卷684份(初中360份、高中324份),回收率是97.7%。在此基础上,我们对获得的大量数据进行了分析和研究。以下是得出的初步统计结果与分析。

三、结果与分析

(一)对当前体育与健康教学指导思想的认识

统计结果显示:有89.5%的调查对象根本不知道(甚至没听说过)体育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至于素质教育,绝大多数(90.7%)的调查对象表示知道,但对其含义、实质以及实施的目标、内容有86.3%的学生表示不了解或不清楚。此两项调查初、高中学生之间的看法基本一致,无明显的差异。可见,直至今天,当前最重要的“健康第一”思想和素质教育观还远没有为广大的学生所了解、接受,又何来学生积极主动的配合和支持呢?学生端正的教育思想和现代教育理念是贯彻落实“健康第一”思想、实施素质教育的起点,也是关键。这颇让人深思,让人警醒:树立现代教育观念,我们要走的路还很长。针对学生对教学指导思想认识的不足,有85.1%的调查对象认为“学校加大宣传力度,开展‘健康第一’思想和素质教育观的研究和讨论,以及教师结合学科教学向学生讲授相关思想知识”非常必要,但对“开设专门的现代教育思想与观念课”的支持率只有36.3%。

(二)对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方法的看法和认识

调查表明:尽管近年来在体育教学领域涌现了许多新的教学模式与方法,但并没有从根本上动摇那种普遍存在的以教师讲述和学生被动接受为主的传统僵化的教学模式,这种状况与素质教育所急需的“教学合一”创新方法、提高信息能力的教学方法和心理思维、操作与实践紧密结合的教学方法等的要求差距更大,严重地制约和妨碍体育教学改革与发展。总体上,调查对象对体育教学方法是不满意的,评价比较低。其中对体育教师运用现代电教手段能力表示怀疑的比例达60.1%,这与大部分学校条件设施匮乏有关的同时我们教师此方面的素质也令人担忧。对教师仍主要采用单一的、传统的教学模式表示肯定的比例达到59.5%,但同时对教学模式多元化的倡议支持也只有70.4%,从某一方面反映出学生认知的不足。此外,调查对象对自主学习形式应为最主要的学习形式的支持率也只有69.4%,这与目前学生自身体育能力不足引起的自我忧虑不无关系。

(三)对教学内容的看法和认识

统计数据显示:有61.4%的调查对象认为目前体育教学内容与生活和社会现实脱节,很不乐意上“达标”或“竞技”型体育课的占74%,因为内容的关系厌恶体育课的占53.9%。可见,摒弃传统的以“达标”或“竞技”或“考试”为主线的内容,代之以健康为目标的内容,既是时展的需要,也是广大青少年学生的强烈要求。所以,有关的提议得到大多数的支持,如“应该多与周边社区联系、交流”的支持率为78.3%,支持开设体育与健康课的有81.6%,要求增加时代性、现实性内容的有82.1%,而支持在体育课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更高达87.7%。概而言之,体育教学内容一定要重视教育与教养结合,体育与卫生健康结合,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密切与现实生活、时代的联系和发展,适应学生的学力、学段、心理水平,注重基础性、综合性、体育精神与人文精神,开掘娱乐性、趣味性、健康性,激发学生对学习内容的浓厚兴趣,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四)对课堂教学管理的看法和认识

统计数字显示:有64.5%的调查对象认为“体育教师要转变传统的课堂管理观念”,认为“目前的管理是非人性化的而是以纪律、班规为本的”有61.3%。认可“管理上严厉的体育教师”的初、高中学生的比例分别为56.4%和40.5%,差异较大。不管是初、高中学生,大多数(85.4%)均对“用体罚、责骂、训斥等极端方法管理约束学生只会引起学生更强烈的反感,甚至对抗”持一致的肯定态度,但同时持“体罚、责骂、训斥违纪学生是无可厚非的”的观点出人预料地达到48.2%。在提议的几种管理方法中,调查对象最认可“教师在尊重学生自尊心的前提下批评说服违纪学生”,其次是“严与爱结合的教育管理”,认可的百分比分别是85.6%和79.9%。此外,高达86.2%的调查对象认为“加强师生间的情感沟通是教师管理好课堂秩序最重要的条件”。结果表明:传统的以恐吓型为主的管理模式是不能适应素质教育要求的,可以预计,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结合教学的过程目标及终极目标,注重情感管理,注重心理管理,提高体育课动态管理的能力与技巧,优化课堂秩序氛围,促进学生良好的学习行为与健康人格的形成,是素质课堂管理的出发点与归宿,意义重大。

(五)对学习评价的认识和看法

统计数据显示:有79.9%的调查对象认为“单纯用分数的多少来评价学生的体育学习是不合理的”,表示赞成改革目前的评价目的、内容、方法以及标准的有79.6%,而对“把体育技术的掌握与否列入学习评价是没有实际意义的”表示支持的只有34.5%,并且初、高中之间的差异大。

必须承认,直至今天体育学习评价仍深受“应试教育”的负面影响,从评价模式、评价目的、评价内容、评价方法、评价标准上均存在体制性的缺陷,制约素质教学的实施,损害学生的身心健康与发展,是教学改革与发展一个关键性突破口。综合调查的数据看到:大多数的调查对象对长期且片面地用考试(考核)分数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表示反对和不理解,转而支持与自身的身心健康与发展密切相关的素质列入学习评价体系,如:体育能力、身体素质、体质健康、心理素质及心理健康等,而且呼声很高,分别为84%、75.2%、80.9%、84.1%、85.3%,这恰恰与“健康第一”思想和素质教育的要求相符合,也与体育教学的整个评价标准要围绕着健康这个核心目标的提法相符合,反映出体育教学评价改革的大势所趋。

(六)对体育心理建设的看法与认识

从调查数据看:有76.3%的调查对象认为体育教师不重视学生的心理建设,而上体育课有紧张感、焦虑感以及胆怯、恐惧心理的学生比例分别为34.7%、33.0%和39.7%,这比例与近年来国内对学生心理问题所作调查结果相比还是高的,凸现学生心理问题的严峻性,充分显示了体育教学并没有很好地发挥其“心灵教育”的因应作用。但同时分别有76.4%、80.4%、74.2%、72.3%和69.9%的调查对象认为体育对情感情绪、意志品质、团队精神与竞争力、社会责任感与公德心以及健康人格等有培养、促进和提高的作用。这既矛盾又现实的数据说明:体育具有塑造人优良的心理品质,开掘心理潜能,完善个性,养育健康人格等的作用是毋庸置疑的,而学生心理问题的日趋严峻也是事实,尽管影响学生心理健康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但与体育这个最积极而又最容易调控的因素没有起到很好的作用有关系。因此,张扬体育的心理建设,不但是体育与健康课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之一,更是青少年学生自身健康与发展的迫切需要。

(七)关于生活体育与体育保健

统计数据显示:有55.9%的调查对象承认自己的健身知识、运动卫生知识比较贫乏,而心理卫生及心理保健知识比较贫乏的更在多数,占83.4%,初中生所占比例更大一些。同时,有76.0%的调查对象认为自己至少掌握一种以上的锻炼、健身方法,但懂得并会通过体育手段来宣泄、转移、化解各种压力的只有57.6%,尤其是“几乎不会运用体育健心处方进行针对性的心理自我调适与维护”的调查对象高达85.4%。此外,有71.1%的调查对象承认“我并没有养成坚持不懈的锻炼行为与习惯”。从上述数据的对比中证实:教师对体育终极目标与课程目标的理解以及在教学的具体操作上是有偏差的,与学生的反映吻合,表现在:重“竞技”“达标”轻健康素质,重技术能力轻保健知识与方法,重生理健康轻心理健康。这对学生健康成长和终身体育能力、体育习惯与意识的养成无疑是很不利的。

四、结论与建议

(一)结论

1.实施体育素质教学的成效明显,但教学思想、教学观念仍未能完全走出应试教育的束缚,实际的教学操作仍深受应试行为的困忧,推进素质教学的基础仍不牢固。

2.体育教学过程虽有所改善,但整体性矛盾未能得到根本解决。进一步整合素质教学目标、内容、模式、方法、管理、评价是当务之急。

3.在教学体制创新方面,只是初步形成了新体制的基本框架,距离真正的以健康为目标的素质教学制度还有相当的差距。

(二)建议

1.要深入学习和研究现代教育思想,真正理解和掌握“健康第一”思想和素质教育观念,精准把握其内涵,并基此宣传、推广、讨论,让广大学生也理解、接受、支持。

2.开展研究式教学,以学生为本,依托现代教育学、心理学、信息学、健康学与系统论、控制论等多种先进理论,坚持系统化实验的方法,对体育教学进行整体性实验研究,创造性地解决先进理论体系与实际操作之间的矛盾、问题。

3.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对体育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都要以“健康第一”思想和素质教育的要求进行思考、设计、操作、调控,以整体实施为主线,具体化、明确化相关策略。

4.务必抓好体育教师队伍的建设,强化教师自身的教育教学、教研、组织管理能力与品格情操素质,提高与时俱进的综合能力。

参考文献:

[1] 童宪明.体育创新教学浅论[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01(4).

[2]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3] 季浏,胡增荦.体育教育展望[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第7篇:对心理健康课的建议范文

关键词:留守儿童 障碍 预防

当今,在经济建设的大潮中,由于一些家庭成员外出工作,大量留守儿童出现在农村中。由于这些孩子长期远离父母,缺乏正确的教育、督促、关爱等,容易产生一些性格缺陷和心理障碍,这一系列现象已十分普遍,并且逐渐变得严重起来,已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社会问题。所以,在小学生中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是教师不容忽视的问题,也是一项事关学生今后发展的重要任务。教师要重视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问题,在课堂上以及课外活动中,面向全体学生,预防为主,对表现出一定征兆的学生重点给予有效的心理辅导,使学生积极、乐观地面对生活、面对学习,从而获得全面的、健康的发展。这是我们和谐社会建设中一个非常紧迫而急待解决的问题,值得全社会的共同关注。家庭、学校和社会应重视和加强对“留守儿童”的心理教育,以确保他们的心理得到健康发展。

一些家长将孩子留给爷爷奶奶管教,而他们只顾打工挣钱,却忽视了孩子需要的关爱和教育。虽然家庭收入提高了,但家长忙于工作,忙于应酬,很少回家。而且家长自身变化很大,由于家庭环境比以前富裕了,他们也开始注重享受生活,也学会了吃喝享受。家长与孩子接触交流时间很少,渐渐地与孩子疏远了,孩子的教育被完全推给了学校和教师。殊不知,这样反而把孩子推得更远了。其实,作为教师,我能理解父母的想法和做法,但不赞同。对于这件事,我静下心来深思,造成这种家庭教育的缺失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深层原因。

第一,家庭是孩子成长的避风港,父母可以说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远离父母,缺少父母的关爱,缺乏家庭的温暖,孩子容易出现心理脆弱,性格懦弱、孤僻,没有安全感,不容易信任身边的人,与同学的交往存在障碍等。

第二,由于父母不在家,大多数“留守儿童”与祖父母或外祖父母一起生活。祖辈对孩子过于宠爱,因此一些孩子不可避免地变得傲慢、自大,以自我为中心,不听取他人的意见,缺乏约束。

针对这些问题,我思考了一些应对策略,给家长和教师提出一些建议,希望通过家校合作,能做大限度地避免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使他们健康地成长。

一、给家长的建议

建议一:制定策略,共同应对

如果孩子已经形成了不良的品质,想改也不是一天两天的事情,而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既然已经找到了原因,我们就应该制定合理的措施。比如孩子不爱写作业,家长可以陪伴在孩子身边,在孩子身边督促几天,慢慢培养孩子的学习习惯;孩子喜欢撒谎,家长就经常和教师沟通,弄清孩子学习生活的真实状况,减少孩子撒谎的机会;对于孩子乱花钱的问题,家长则要适可而止,正确引导。

建议二:恰当指导,正确引导

学习虽然是孩子自己的事,但是在孩子已经有了不良的学习习惯之后,我们作为家长还必须给孩子恰当的指导,帮助孩子树立信心,减少孩子学习路途上的障碍,既不能包办代替,又不能不闻不问。我们应先扶后放,帮助孩子一点一点地进步。青少年时期,正是学生的“过渡时期”,这时期他们的思维逐渐独立,批判性有了显著的发展,但也存在片面性和主观性,也容易产生心理问题。对于这种悄悄来到的变化,他们自身可能没有思想准备,这时家长应该做好应对措施,主动及时地采取相应教育措施,帮助他们渡过“过渡时期”“危险年龄”这一关。

二、给教师的建议

建议一:平等对待,一视同仁

因为缺乏家长的督促,所以一些留守儿童的成绩可能会落后,但是教师要对全体学生一视同仁,不能以考试成绩作为评价标准,更不能给留守儿童贴上“差生”的标签。对待这些学生,教师要创造一个良好的氛围,使他们在认可、赞扬和尊重中树立起自信。这样利用肯定性标签作正向的引导,激发了学生发展特长的积极性,引导学生建立自信,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

建议二:倾注真情,给予留守儿童更多的关爱

师爱是一种伟大而神奇的力量,它是儿童智力、道德、个性发展的风帆。教师对学生的爱,是打开学生心灵大门的钥匙,是促使他们健康成长的催化剂。留守儿童由于自身存在的问题,往往有自卑心理,如果教师让爱心像清泉一样浇灌留守儿童干涸的心田,就可以为“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撑起一片蓝天。

建议三:搭建平台,解开留守儿童的心结

为及时了解、排除留守儿童的心理障碍,教师可以在班级开设“悄悄话信箱”,建起“心灵的驿站”,帮助留守儿童解决无人倾诉、无处倾诉的问题,成为他们的良师益友。教师还可以定期举办心理健康教育讲座和关爱留守学生的主题班队会,为提高心理素养搭建良好的平台。

我深知,在小学生中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是十分重要且非常必要的。在今后的教育工作中,我将面向全体学生,与学生家长一起,对表现出一定征兆的学生重点给予有效的心理辅导,使学生积极、乐观地面对生活、面对学习,从而获得全面的、健康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陈家麟.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原理与操作.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1).

[2]张向葵.教育心理学.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03(10).

[3]杨红梅.提高心理辅导课活动有效性的建议[J].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06(11).

第8篇:对心理健康课的建议范文

作为教育部基础教育一司“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发展状况调查”的样本地区,内蒙古自治区在为“推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科学发展,摸清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基本状况,为教育决策提供科学依据的基础性工作”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为此,本刊记者采访了样本地区负责单位之一内蒙古自治区教育科学研究所刘彦泽所长。

〔关键词〕内蒙古自治区;心理健康教育机制;课题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2684(2009)05-0004-04

记者:刘所长您好。内蒙古自治区(下简称“自治区”)近年来在普及心理健康教育方面有很大进展,请您介绍一下自治区保障心理健康教育稳步开展的机制是什么。

刘彦泽:自治区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稳步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首先,抓好队伍建设。第一是抓心理健康教育教师队伍的培训工作。1.2006年,教育厅制定了《内蒙古自治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师资培训工作实施方案》,把心理健康教育培训列入教师继续教育计划;2.在假期开展师资培训,长期坚持对专兼职心理教师和班主任进行业务培训以及自身心理健康的培训;3.心理教育骨干教师由自治区教科所进行培训,全员培训由地区承担;4. 培训以学生心理健康课程内容为主;5.每年在东西部各召开一次教师培训大会。第二是建立视导队伍,加强对学校心理教育工作的督导。2009年,自治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中心将组织一支内蒙古心理健康教育视导工作队伍,对学校进行督导。这支队伍由大学、教育科学学院的专家学者、一线有经验的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热爱并充分认识心理健康教育重要性的行政领导组成。“视导”起两个作用:1.检查督促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检查、巡视、观看,此为“视”。2.对开展工作状况的督导,对具体人员的指导,此为“导”。

其次,制定工作标准。1.2005年,自治区出台了关于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示范学校督导评估的相关标准。四年来,一些学校在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方面取得了成绩,积累了经验。目前,我们正在准备修订评估标准并依此对学校进行评估,根据新的评估标准选拔先进学校,推出示范典型。2.我们准备出台一个规范体系,对自治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开展水平、工作模式、咨询辅导活动、心理咨询室建设等进行规范指导。

第三,做好三预工作,发挥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教师主力军作用。主要包括:1.以预防为主,夯实基础。比如将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列入地方课程要求;2.做好预警工作。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必须提升专业技能,这样才能做好学校预警工作;3.干预问题。制定危机干预措施。

记者:您在多种场合提到内蒙古自治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是通过课题引领开始的。请您谈谈自治区怎样通过课题研究推进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

刘彦泽:2003年,自治区召开了《内蒙古自治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论与实践研究》课题启动会,会议期间报告厅被挤得水泄不通。那时,我们第一次感觉到大家不是认为心理健康教育可有可无,而是对它如饥似渴。以课题启动会为标志,自治区开始了以学校为主体、个人积极参与的区域性推进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目前自治区心理健康教育课题总数已达到1700项,参与学校近千所。

我们倡导用课题研究引领工作,其理念是:教师一定要将阅读思考变成一种习惯,要以研究促工作。我们曾经策划出版了《内蒙古自治区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课题研究》,指导学校如何设计课题方案,如何开展课题研究,如何撰写课题报告等,引导学校以研究的态度、科研的方法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教师的成长过程应该是将阅读和思考变为一种习惯的过程。大阅读大进步,不思考不发展;教师做科研不寄予他们有多大的成果出版,他们能够做到把阅读思考当作习惯,把科研方式当作工作方式,我认为就达到了目的。

另外,我认为课题探究的意义还体现在,能引导教师积极探索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和方法。教师对学生要像医生对患者一样对症下药,要边治病、边研究,边工作、边服务。每一个学生都是一个鲜活的生命,不能用同一个“药方”治理一群人。如果我们的教师能在做好教学服务的同时,深入进行课题研究,那么我们的教学艺术就会逐渐提升,教师的专业声誉和地位也会随之提高,教师将具备教师和研究者的双重角色。到那时,教师队伍会越来越专业化,学生因此会得到专业的对待,教师专业的待遇也会因此获得,“教书匠”的称呼因此会消失,教师生涯也将获得真正意义上的专业发展。

这几年,我们将课题引领、课题指导、课题探究作为推进工作的重要方式,在不断夯实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基础的同时,培养、发展着一支数量结构合理,专业层次合理,地域分布合理的心理健康教育队伍。

记者:请您谈谈内蒙古自治区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建设方面做了哪些积极的探索,您怎样看待这项工作?

刘彦泽:一是加强课程建设。课程建设作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微观工作应该加以重视并落实。过去,自治区心理健康教育课作为校本课程一周有一课时,2009年秋季被列入地方课程后一周有两课时,我们要求学校必须执行。在下一步工作中,我们要进一步规范课堂教学,把地方课程落实好、执行好,发挥它的主渠道作用。我认为,课程建设做好,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80%就能基本做好。

二是上好课。指导教师怎样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课非常重要。上好心理健康教育课要把重点放在学生的体验上,以小故事、小活动、小案例等方式进入和展开。

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建设工作最大的瓶颈问题是如何考核。自治区制定了一些标准,主要用于考核教师和学校的行为,而不考核学生的行为。心理健康教育没法对学生考试。这些标准包括是不是真的开课,以什么方式开课,教师教学行为如何,学校怎样看待心理健康教育课等等。我们还在不断思考和完善这些标准,比如如何规定心理教师的工作量,如何规定课时,如何调整课程内容,以何种方式开课等这些刚性的内容。

记者:教育部基础教育一司王定华副司长曾指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存在“无人做,不愿做,不会做,不真做”的现象,您怎样看待和理解这些现象?

刘彦泽:要切实了解这些现象所产生的深层次问题。比如不愿做的问题。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因为不算工作量、没有待遇,就等于没有前途。如果有心理健康教育专业技术职称,有了待遇,教师就有了前途。不会做,是因为目前教师的技术水平难以服务于实际。心理健康教育是科学性、思想性、艺术性非常强的专业,需要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如果达不到就会出现不会做的现象。

自治区已考虑到了这些问题,已经陆续采取了一些措施。第一,我们于2006年5月已向相关部门提交了心理健康教育专业技术职称评定的申请报告;

第二,将要展开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师认证制度。这个工作存在一定困难,困难在于由谁来认证,有没有资格去认证,即所谓权威的问题。但是如果把这些事情弄清楚再去做,就耽误了工作的进行。因此,我认为教师已经做并且坚持做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就应该对他们进行认证。我们在解决发展中的很多问题时提倡在发展中解决,而不是不发展停下来解决。对于心理健康教育我们为什么不能在发展中解决?

第三,对于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待遇问题,我们想以教育厅的名义向各市区提建议。内容包括如何对待专兼职心理教师以及班主任额外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等,以便让这些人能静下心来好好工作。提倡奉献精神需要有个限度,否则到一定的时候自身发展就会枯竭;

第四,开展评选活动。2006年,自治区开展了首届心理健康教育优秀教师评选活动,共评出100名优秀教师,这些教师在后来的工作中起到了很好的示范作用。这次活动反响特别好。

记者: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杂志社正在配合教育部开展“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发展状况调查”,这次调查的样本地区有:内蒙古自治区、上海市、浙江省、安徽省、福建省和重庆市。您认为这项调查有何意义。

刘彦泽:通过调查可以达到三个“了解”:第一,可以了解各级各类的主管部门、执行层面对心理健康教育的认识程度及采取了哪些措施;对于没有开展工作的学校和地区能起到唤醒的作用。

第二,可以了解各层面在推进这项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以便决策者做出科学决策。我们经常谈到没有师资的问题,如果有师资是否就可以开展?音体美课有师资,有些学校、地区也没有开展。比如,学校设置了心理咨询室,但它是否达到科学意义上的咨询室标准?上级来检查时是咨询室,检查后就是校医室,检查完校医室就是活动室。这些是否简单地由应试问题造成,还是有真正深层次的问题?是否需要额外措施推进心理健康教育?这些问题希望能从调查中有所反映。

第三,可以听听一线教师的心声,他们希望政府、教育行政部门、服务机构、科研机构等在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提供什么支持。

很多工作之所以推进不下去,根本问题在于不了解这件事情是什么,为什么出台政策,怎样将政策与实际结合。我们很感谢杂志社让我们承担这样一个课题,有机会加入到这个调查研究中,我们会尽所有的力量完成,有可能还会在所选样本上再扩大一些用于研究。我们争取为基教一司的这项课题研究提供真实的数据、真实的情况,以便为下一步工作做好计划。这不仅仅是为这项工作,更是为上亿少年儿童的健康。这件事情大有可为,大有潜力。另外我们也想通过调研了解自治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现状,特别是了解自治区与其他兄弟省份相比的成绩和不足,起到激励鞭策的作用,推动自治区工作的开展。

记者:如果请专家指导地区工作,您希望请到什么样的专家?为什么?

刘彦泽:请专家指导工作分为两个方面:一是理论方面,需要请大学专家教授;二是实践方面,需要请科研部门的,甚至是一线有实践经验的教师。我希望请到能够指导心理健康教育实践工作的专家。比如华东师大的叶澜教授,她直扑在学校里面进行指导,在实践中进行指导,而不是在大会上空洞地侃侃而谈。我建议全国规模范围请专家指导的培训最好不要开展,因为它太难于把握,南方和北方的情况存在差异,以省市为单位各自开展培训比较理想。我经常收到各方面的培训函,培训费用一般都非常昂贵,而且这些培训大多以赢利为目的,以游山玩水为目的。在专家队伍里面,有的人用一个讲稿从这个会场到那个会场,可以讲五六年,令人反感。

教育部在2007年组建了“教育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专家指导委员会”①,这是件好事。我们希望委员会能实实在在做一些试点工作,通过积累经验,提升理论,带动地区发展。在组成上,我认为专家指导委员会成员不仅应该包括大学教授,而且还应包括教育行政部门的领导,因为很多措施能否转为现实需要行政领导决定,更应该吸纳一些有实践经验的专家。专家组成指导组,分管厅长、主管处长组成领导组,干事组成工作组,这样一种机制可以保证工作顺利开展。教育部基础教育一司此次建立“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发展状况调查”的课题组队伍就比较科学。我了解到,基教一司委托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杂志社陈虹同志作为课题负责人,课题组不仅仅是由杂志社的成员组成,而是组建了一支在司里领导直接领导下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课题研究队伍,即由司里分管司长和杂志社主编组成“领导小组”,聘请三位教育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专家委员会的委员组成“咨询专家组”,由各省教育行政部门分管厅长或副主任组成“调研领导组”、由各省直辖市长期坚持一线研究的心理健康教育专家组成“调研专家组”、由各省直辖市行政处室组成“调研协调组”、由基教一司确定的各样本省(直辖市、自治区)调研单位领导组成“调研单位领导小组”,还有调研单位具体负责人组成的“调研单位联络员组”。这样的组织结构,我认为是这项课题顺利进行的重要保障。

记者:您从事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已近十年,您是怎样认识当前心理健康教育这项事业的?

刘彦泽:首先,多年来老百姓都认为心理健康教育是好事,不只是我们从事这项工作的人这么认为。每年由于心理问题引发的可怕的事情时有发生,应该引起社会关注。这些警钟以流血,以牺牲来唤醒中国人,这就应了谭嗣同那句话“各国变法,无不从流血而成。今中国未闻有因变法而流血者,此国之所以不昌也。有之,请自嗣同始。”②我不希望看到越来越多由于心理健康教育没有做好而发生的悲剧出现。

其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存在认识落后的问题。部分教育工作者还是受限在目前的教育模式上,对教育功能理解有偏差,认为教育就是选拔,不从人的发展来思考。如果问心理健康教育如何发展,我想起的一句话“一拉二推三打”③。你不走“拉”着你走,你走得慢“推”着你走,你还不走“打”着你走。这里的“打”是指刚性制度的约束。从2003年开始推进工作到现在,我们这个落后地区的各个角落谈论心理健康教育的事情,大家都觉得很有必要。

第三,这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事业。即使有经费及各项保证,也需要时间。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育上不能急功近利。比如现在盲目扩招,用牧羊的方式搞教育;比如现在有人说“今天保证两名学生考上清华,明天他们跳楼不是我的事,至少我的任务完成了。”这些现象很让人心寒。

第四,我矢志不渝地坚持心理健康教育是一件公益事业。自治区将要出台的规范中要求,学校建心理咨询室必须是公益的,不能收取任何费用。要确实关注孩子,关心孩子。

记者:您认为心理健康教育事业的发展能为孩子的未来产生什么影响,起到什么作用。

刘彦泽:心理素质是最基础的素质,心理素质就像我们打的地基一样,上面可以不放石头,即使放石头也是稳的。地基不牢,挖多深都不行。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是通过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学生进行心理品质的提升的教育,是使学生认识自我,珍爱生活,欣赏生命的教育;是促进学生身心和谐发展,形成健全人格的教育。

记者:请您为我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寄语。

刘彦泽:让教师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智慧之火在这里点燃。

注释:

① 见本刊2008年2月上半月刊《教育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专家工作会议在京召开》。

② 梁启超.谭嗣同传.三联书店,1954.

第9篇:对心理健康课的建议范文

关键词:和谐社会;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措施和建议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是以心理学的理论和技术为主要依托,并结合学校日常教育,教学工作,根据学生生理、心理发展特点,有目的、有计划地培养(包自我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开发心理潜能,进行促进学生身心和谐发展和素质全面提高的教育活动。[2]发展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由之路。

1.近年来,我国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现状

1.1开展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和研究

一些省市的学校都开展陆续开展了一系列有关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践活动。内容与形式各具特色:开展学校心理咨询,建立学生心理档案,开设适合学生需要的心理学课程,组织心理健康教育专门活动等。[2]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涉及的理论问题主要有心理健康教育在现代学校教育中的地位,心理健康教育实施的原则和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等;联系实际开展的研究主要有关于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模式、途径与课程设计等问题;国家对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科学研究也给予了更多的关注。[2]

1.2开展和加强了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师资的培训和学术交流与研讨

解决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师资问题目前主要有两条途径:一是引进心理学或相关系科毕业生。二是对拟从事此项工作的教师进行短期培训。[2]另外为了加强学术交流与研讨,一些省市都相继成立了地区性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学术组织。1994年4月,由全国23个单位发起,在湖南岳阳市召开了“全国中小学心理辅导与教育学术研讨会”,并成立了全国的学校心理辅导与教育的联络组织——全国心理辅导与教育研究会,首次实现了国内各地区的联合。[2]

以上简要介绍了近年来我国(主要是大陆)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虽然从以上现状我们可以看到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它毕竟是一个新生的事物,在教育法规,教育目标,内容,教育方法,教育途径,教师对伍建设,教育评价等方面还存在着一些问题。

2.这些问题主要是

2.1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政策法规和教育规范问题

政策法规不完善存在于五个方面:1)办学没有制订有关经费政策,如各级心理教育指导中心缺乏相应的办公经费。2)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人员编制只有原则上的意见,未有政策性规定和很好的落实。3)教育部门未有设立相应的“心理教育”教师职称系列,没有相关的政策法规。4)如何合理客观地对教师工作进行评价,均没有政策规定,没有教学工作量就没有奖金,也影响评职称。5)许多地区的中小学校心理教育的开展仅凭教育行政部门,学校领导和教师的主观认识和意志支配,领导和教师重视的地区学校就开展的好,否则就开展得差。开不开展心理键康教育,开展到什么程度,班主任不懂或不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该负什么责任等等这些问题,均没有相关的政策规定。[1]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教育规范不完善体现在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有许多问题尚未界定和规范。例如:1)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的结构是什么?不同年龄的学生,心理健康的过程和衡量标准有何不同?教育要达到什么水平等。[1]2)教师水平规范,教师水平包括教师心理健康水平和教师心理健康教育的效果。[1]3)教育同步性问题没有规范好,学生心理教育如何与社会、家庭教育同步。

2.2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内容的衔接和教育方法问题

在教育的过程中,经常出现中学和小学,甚至大学心理健康教育内容重复,教育程度相近,教育形式雷同的问题。

由于应试教育的影响,很多学校老师讲授心理健康教育时,还是以说教、灌输的方法,甚至把心理健康教育当作心理学的知识来讲授,并举行考试,没有把它用来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和辅导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

很多学校的心理教育的途径只通过课堂,学校心理咨询中心形同虚设,更没有注重通过学生的课外实践活动来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只注重学生在校期间的活动,没有同家庭——社会形成三位一体的教育模式。

2.3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教师队伍建设和教育评估的问题

心理健康除了要有专职的教师和心理辅导员外,更要全校上下,从领导,行政人员,其它各学科的教师都要有心理健康教育的观念,知识,全校形成心理健康的氛围。但从目前来看,除了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师外,其它领导、教师都没有心理健康教育的理念,特别是其它各学科的教师,只专注本学科的教学,没有在学科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思想。

国家、学校只重视智育方面的评估,比如追求升学率和成绩,却没有落实加强心理健康教育的评估工作,导致心理健康教育不被重视,教育效果差。

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最重要的有以下几方面的原因:一,虽然国家现在号召应从应试教育转向素质教育,但很多学校的评优,教师工作的评比还是以学生的升学率、成绩来评定;二,国家虽强调要重视心理健康教育,但却没有明文规定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师(中小学)的编制和提高他们的待遇;三,人民大众甚至一些教育工作者对心理健康教育有误解,认为教育对象应是那些有心理疾病的人。综合以上原因,学校对心理健康教育还不够重视,实效性差,产生的问题也比较多。

3.构建和谐社会,必须搞好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笔者根据以上的问题和原因,有针对性地提出了七点措施建议

3.1落实加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政策法规

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尽快制定相关政策法规,学校也要创造条件,逐步解决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例如:1)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将心理健康教育费用纳入学校的教育经费计划,给予必要的经费支持。[1]2)中小学校要将心理健康教育人员编制纳入学校教师编制,切实解决心理教师的人员编制问题。[1]3)要开设心理专业职称系列,切实解决心理教师在职称评定中的归口问题。[1]4)心理教师的健康教育工作大多是课余课后的工作,因此,要考虑工作的特殊性,要制定相应的规定,将心理教育工作纳入教学工作量,切实解决咨询人员的工作量和奖金待遇问题。[1]5)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也要像其他文化课一样,有明文规定,一定要开展,不能可有可无,不能凭学校领导和老师的主观认识和意志支配,总之对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开展的程度,领导,老师在这项工作中应负的相关责任都要有相关的政策规定。

3.2要逐步完善学校心理健康的教育规范

要逐步完善的教育规范问题有:1)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的问题,例如上文提到的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的结构是什么?不同年龄的学生,心理健康的构成和衡量标准有何不同?教育要达到什么水平等。只有把这些问题规范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目标,内容及其工作评估才能有效地把握,才能做到科学性和规范性。2)要规范好教师心理健康水平问题和教师心理健康的问题,前者关系到能否具备教师资格问题,后者关系到教师是否具备教育能力问题,这两方面规范好才能有效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提高教育的效果。[1]3)要规范好教育同步性的问题。学校教育必须与家庭、社会同步,形成三位一体的教育模式。3.3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内容要进行有效地衔接

学校应该根据小学、中学、大学学生的心理特点,根据教育的规律,有针对性制定各个阶段教育的目标、内容,避免重复教育,也避免前一阶段的目标,内容制定不好,影响后一阶段的教育。总之,心理教育的目标和内容也要像其它的文化课一样进行有效衔接。

3.4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教育方法应避免简单的说教,而应采取多种形式,比如体验式的教学方法

首先应该明确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并不是用来传授心理学知识,并无考试目的。它的主要目的是来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的培养。在具体的教学上,不能通过简单地说教灌输,教学方法应根据教学的内容而设计,教学方法应多种多样。这里笔者着重介绍一种“体验式”教学方法,体验式的教学方法能增强学生的切身感受,“体验性教学是指教师依据内容而设计某些教学活动形式和活动环节,让学生在活动过程中得到体验感受,从而使学生获得身心收益。”[1]“体验感受”活动如设计得好,往往能起到讲授教学方法无法达到的效果。如培养学生的“意志力”,讲授教学很难培养,若设计跨越河岸,跳过山坎障碍等野外教学活动,让学生去实践体验,锻炼意志,教学效果将会更好。[1]另外还有角色扮演、小品表演等。

3.5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的教育途径应多种多样,增强实效性

目前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的教育途径大部分是以课堂教学为主,教育途径缺乏多样化和实效性。下面笔者简要介绍几种教育途径以及如何增强它的实效性:1)开展心理咨询,心理咨询不能形同虚设,而应真正起到咨询的效果,据笔者调查了解,很多同学由于各种原因不敢前去咨询,因此,咨询不能单采取面对面的咨询形式,而应采取多种形式,如通信咨询,电话咨询等。另外有条件的学校还应开设团体性咨询和各种心理辅导活动。2)网络辅导。很多学校都有自己的心理健康教育的网站,但网络都缺乏师生的互动交流。据笔者调查了解,很多学生都表示网站一般都是以学生单方面学习为主,而没有老师的参与,这样很难吸引他们去学习,他们在学习的过程中,有了问题也不能及时得到解答,学习效果差。因此,笔者建议心理健康教育网站应该要有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师参与,实现师生互动交流,这样才能有教育效果。比如应设有网络心理教育qq,网络心理信箱。心理教育的教师在网上跟学生沟通,及时了解学生的心理问题,及时对其进行辅导。另外,网络的心理健康教育不应只采取文字教育,还可以通过多种形式,比如有教育意义的电影,优美的音乐,游戏竟猜等吸引学生。3开展课外的体验式的实践活动。心理健康教育不能仅限于课堂的实践活动,要注重通过体验式的教学方法,来培养学生的心理素质。比如,中央电视台所举办的“长征”活动,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应该鼓励有条件的大学生参加此类活动。另外还可以组织参观养老院,孤儿院,博物馆,开展野外训练等来进行心理健康教育。4)开展讲座。目前学校一般是请专家,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师来开展讲座,讲授关于升学就业,心理疾病的预防等。笔者建议除了聘请专家,教师开展讲座外,还可聘请社会各行各业的人士,聘请“正面人物”,比如像张海迪;也可以聘请“反面人物”,但已改过错误的人,通过他们讲述他们自身的经历,来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因为这些普通人的生活最接近学生自己的生活,学生易受到感染,触动最深,体会最深。5)校园广播。一般学校的校园广播是在学生中午、晚上放学时播放,校园广播的听众是全校师生,因此影响力也较大。校园广播除了播放一些时事新闻,轻松的音乐外,在校园广播中也应该穿插着心理健康教育,可以分时间段地播放一些心理健康的常识,甚至对学生来信提出的困惑给予解答,这就需有校园广播站也要有心理健康教育的老师来指导、监督。6)校园环境。目前大部分学校环境建设只重视“硬件”措施,如教学楼建设,图书馆建设等,忽略了利用校园环境来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应利用校园环境来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比如设“校园心理墙报”,加强校园的绿化建设,让心理健康教育贯穿于校园的每一个角落。环境是一门隐性的教育课程,良好的育人环境,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是潜移默化的。7)各课教学要渗透着心理健康教育。其他文化课的老师应该有“心育”的理念,在授课时加入心理教育的导向。如语文课就包含许多情感教育的因素;体育课又可安排挫折教育,增加学生承受挫折的能力,锻炼意志力。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还有许多教育途径等着我们去探索,但有一点必须明确的是,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应该和家庭、社会同步,形成“三位一体”的教育模式。比如,学校应建立家长访问日,及时向家长了解学生的心理问题,向家长传授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社会应重视和支持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提供教育的场所、资金等。电视台应有意识地播放一些有心理健康教育意义的节目、影片等。

3.6要加强对学校的领导,行政人员,教师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培训

目前除了有心理健康教育毕业的老师外,其他教育工作者都是针对政策法规来对学生进行健康教育。因此他们中有部分人不懂心理健康教育,没有心理健康教育的观念,甚至本身的心理素质不高,所以有必要加强对全体教育工作者进行培训。通过培训,不仅提高了他们自身的心理素质,也使他们不同程度地掌握心理学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转变他们的观念,提高他们对心理健康教育重要性的认识,从而自觉地投入到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对于通过培训而获得证书同时也在实际工作中作出成绩的教育工作者,教育部门要提高他们的待遇。

3.7要大力加强作好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评估工作

通过对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评估,可以检验教育的效果,督促学校做好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对于评估效果好的学校,要给予精神上的鼓励和物质上的奖励;对于评估效果差的学校,要帮助其找出原因,搞好心理健康教育。

(注:除非有特别的说明,本文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包括小学、中学、大学)

参考文献:

[1]吴发科编著.《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实做与管理》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9.

[2]陈家著.《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原理与操作》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1.

[3]樊富珉编.《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清华大学出版社,2002,11.

[4]宋元林,陈春萍等著.《网络文化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湖南人民出版社,200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