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形象礼仪的重要性范文

形象礼仪的重要性精选(九篇)

形象礼仪的重要性

第1篇:形象礼仪的重要性范文

【关键词】秘书礼仪 秘书工作 特点

我国是一个具有五千年灿烂文化的文明古国,具有悠久历史和文明传统,一向以“礼仪之邦”而闻名于世。讲究礼仪规范一直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在很多时候,甚至成为了衡量教化程度高低的重要依据。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改革开放的逐渐深入和对外交往的增多,各种各样的社会交往日益频繁,礼仪变得越来越重要,越来越受到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等各类社会组织的重视。对于担负联系内外、沟通左右职责的秘书人员来说,除了掌握基本秘书专业知识、拥有一定的工作能力之外,更应具备适当得体的秘书礼仪,能够在各种不同的场合下按照礼仪规范行事。遵守秘书礼仪规范,有利于塑造秘书人员良好的个人形象,更有利于凸显独特的企业氛围和企业文化,从而使企业组织和自己在交往中各受欢迎,占据有利的社会竞争位置。因此,秘书人员有必要熟练的掌握礼仪知识,并自觉地把它运用到工作之中。

一、秘书礼仪的含义

礼仪是指人们在社会、道德、习俗、宗教等方面所认同和遵守的行为规范或准则。礼仪的形成受到历史传统、风俗习惯、、时代潮流等因素的影响,以建立和协调人际关系为目的,是文明程度和道德修养的一种外在表现形式。

具体到秘书礼仪,是指秘书在工作和社会活动中,为了塑造个人和组织的良好形象而应当遵循的对交往对象表示的尊敬与友好的规范或程序,是秘书人员在秘书工作中需要遵守的礼仪规范,它体现了秘书人员自身的文化素养、精神风貌和工作态度。秘书礼仪是秘书日常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秘书礼仪所涉及的范围较广,办公礼仪规范、接待礼仪规范、外事礼仪规范、社交礼仪规范、形象礼仪规范等等。这些礼仪工作在秘书的实际工作中发挥着各自不同的重要作用,哪个方面都不可偏废。

二、秘书礼仪的特点

(一)等级性

秘书礼仪的等级性表现在对不同身份、地位的人士礼宾待遇的不同。在官方交往中,要确定官方礼宾次序,而确定官方礼宾次序的主要依据是担任公职或社会地位的高低。这种礼宾次序是现代社会正常交往秩序的表现,反映了各种人员的社会身份和角色规范。

除此之外,等级性在社会交往中还表现为双向对等性,即在不同地区、不同组织的交往中,双方人员在身份和社会地位上要相近,业务性质要相似,以此来表示对对方的尊重。双方的交往还应当是一种尊重互换、情感互动的过程,在礼节上要有来有往、相互对等。

(二)差异性

秘书礼仪作为一种约定俗成的行为规范,受到时间、地点和环境的约束,同一礼仪会因时间、地点或对象的变化而有所不同。

这种差异性首先表现为民族差异性。不同民族由于形成条件、历史因素、民族性格、风俗习惯、地域差异、等多方面的影响,各自具有不同的礼仪道德风范。秘书人员在从事秘书礼仪工作的时候,一定要关注民族差异性的存在,甚至需要了解不同民族在礼仪方面的要求和禁忌,这样在能够避免在工作中出现不礼貌的行为,从而为组织工作带来不必要的影响。其次表现为个性差异。每个人因其地位、性格、资质、受教育程度等因素的不同,在使用同样的礼仪时会表现出不同的形式和特点。这就要求秘书人员在进行礼仪工作的时候,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针对具体情况展开工作。

(三)时代性

秘书礼仪的时代性表现在其时代变异性。它会随着社会的进步而不断发展、丰富和完善。不同时期的秘书礼仪具有不同的时代特点,总是体现着时代要求和时代精神,因而会随着时展而产生差异。

秘书人员一直处于对外交流工作的最前沿,因而一直被称为“企业的形象”。从某种程度上来讲,秘书的礼仪是否规范反映着企业水平的高低。所以,秘书应该关注秘书礼仪的变化,不要以为礼仪是一成不变的,可以完全照搬以往的经验与做法,要做到与时俱进,适应时代需要,反映时代精神,具备时代特征。

(四)传承性

秘书礼仪具有历史传承的特点,它伴随着秘书工作的产生而存在,随着秘书工作的演变而变化。

随着社会历史的发展,秘书礼仪的内容和形式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同时,对秘书人员的礼仪素质和礼仪能力的要求也相应的发生了变化。但是,无论这种变化多么广泛,多么深刻,礼仪工作始终是秘书工作的主要内容之一。

(五)规范性

礼仪是人们在长期交往的过程中逐渐演变、约定俗成、自觉遵守的规范。同样,秘书礼仪也具有这样的特点。

这种规范性虽然并不具备强制性的标准,但是却是收到人们广泛认可的,需要秘书人员自觉遵守的,如果不遵守秘书礼仪规范,就有可能造成工作上的被动,甚至影响到组织机构的形象。

三、秘书礼仪的作用

(一)有助于提高个人职业素养

秘书人员的素质就是秘书人员个人的修养和个人的表现。教养体现于细节,细节展示素质。通过学礼仪、讲礼仪,会使人树立起正确的价值观,自觉调整站位,跳出自我的小圈子;以他人为先,以社会为上,从国家和社会的大局考虑问题;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高尚情怀净化灵魂;以“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恭敬谦让精神规范自己的言行举止,从而使自己的思想素质提升到一个新的层次。

(二)有助于塑造良好的公众形象

公众形象是十分重要的,它的形成大多数是通过礼仪来传递的,并且直接影响着交往双方能否融洽相处以及交际的成败。不仅如此,一个个体或一个单位,想要扩大知名度、提升美誉度就要在社会公众面前树立最佳形象,而与社会公众交往的秘书礼仪形象是获得成功的有效途径。所以,秘书人员时刻注重礼仪,既是个人和组织良好素质的体现,也是树立和巩固良好形象的需要。

(三)有利于传递信息,展示个人价值

良好的秘书礼仪可以更好地向对方展示自己和组织的长处和优势。所以在商务活动中,恰当的礼仪可以获得对方的好感、信任,进而推动事业的发展。只有组织不断发展进步,不断取得工作突破,作为组织一员的秘书人员,才能在工作中获得认可,提升个人水平,展示个人价值。

由于秘书的工作性质所致,秘书人员在组织机构中的地位比较特殊,一方面在组织机构内部起到练习和沟通的作用,另一方面又起着对外宣传组织机构文化和展示组织机构形象的窗口作用。而这些功能都需要经过秘书人员的具体行动、言谈举止体现出来,在举手投足之间会作为一种潜在的信息传递给对方,影响其他人对秘书人员所在的组织机构的评价,而在这些评判之间,能否遵守礼仪,能否按照礼仪规范行事无疑是重要的评判标准。因此,对于秘书人员来说,遵守礼仪规范有着特别的意义。

参考文献

[1]葛红岩,陈晓岚,钱立静.新编秘书实务[M].2007.

[2]王育,林力.秘书实务(第二版)[M].2007.

[3]生素巧,程萍.秘书礼仪与职业形象设计[M].2012.

第2篇:形象礼仪的重要性范文

【关键词】党政干部,政务礼仪重要性

中图分类号:C2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随着现代社会的进一步发展,政务活动不断开放,政务往来的日趋增多,对党政干部政务礼仪素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所谓政务礼仪,是指党和国家各级机关、包括群众组织、工作人员在工作场合所应该恪守的有关人际交往的行为规范与准则。现在,党和国家各级机关、各级群众组织的工作人员都纳入公务员管理范畴。因此,政务礼仪从适用对象角度来讲又叫公务员礼仪。

开远团市委曾在在行政中心举行乡村旅游青年志愿者讲解员系统培训之政务礼仪知识培训。此次培训以“礼仪是一种资本”为题,讲述了礼仪的作用。通过培训,参训讲解员深刻了解到良好的礼仪不仅能内强个人素质,外塑单位形象,更是推动开远快速发展的强大动力。

一、党政干部政务礼仪现状

目前党员队伍特别是基层党政干部队伍中礼仪风范不容乐观,或多或少存在着一些直接影响自身形象,妨碍工作效率的问题。主要表现在:党政干部服饰礼仪存在不协调,有的党政干部在服饰穿着方面不注意场合,缺乏规范性、严肃性;有的穿着太随意,与职业角色要求不相适应,尤其是有的女干部上班穿着太艳、太露,缺乏职业女性应有的衣着形象修养。党政干部之间交往礼仪存在不协调,如接送讲排场,摆阔气,搞声势,有的官员下基层不是轻车简从,而是热衷于迎来送往;下级人员对上级阿谀奉承,溜须拍马。党政干部礼仪不佳形成的种种状态,不仅使一些党政干部本人陷入被动的工作境地,同时也使党和政府的社会形象受到一定程度的损害。因为党和政府的社会形象由一个个共产党员的个体形象体现出来的,哪怕是少数共产党员,他们礼仪不佳、形象不正,都会对党和政府的形象产生损害。

二、党政干部政务礼仪缺乏的原因

事实证明,党政干部礼仪风范和形象并非细枝末节而是至关重要的问题。探究造成这种素质缺陷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三点。

党政干部缺乏对礼仪原则的基本理解,主观上放松了对自己承担社会角色的要求。

党政干部缺乏对礼仪规范的基本认识,片面地视其为旧传统。而否定其文明内涵。

礼仪基本知识的传授与礼仪训练的严重不足,客观上制约了良好礼仪风范的形成与培养。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党政干部对外交往活动日益增多,各地政府招商引资、某项工程莫基或竣工,某一项科研成果获得成功,党庆、国庆、校庆等等大多要举行隆重的仪式。在日常人际交往过程中,礼仪也无处不在。党政干部的言行举止、衣着服饰、待人接物的方式等等,对于树立“党的形象”、“政府形象”,提高本地区、本单位的“知名度”是非常关键的。因此对于党政干部来说,礼仪修养是新时期党政干部必备的素质。

三、提高政务礼仪的途径

要尊重人。礼者,敬也,礼仪的核心就是尊重别人,只有在公务交往中,尊重他人,才能得到别人的尊重。而现在我们的部分党政干部总有一种天然的优越感,缺乏尊重别人的意识,尤其是在面对普通群众时,常以居高临下的态度与之讲话,给国家政府机关在民众中造成了很不好的影响。党政领导干部心理必须明白,尊重别人就是尊重自己,如果不能真正的尊重被人,也无法换来别人对自己的真正尊重,因此,领导干部在自身的政务互动中应始终贯穿“敬人”的态度。

要自律。自律是礼仪的基础和出发点,党政干部不仅要学习礼仪,更要以礼仪规范自己的人际交往。礼仪不是一种客套、一种工作,而是我们自我意识的道德追求,自我素质的自然流露以及自我修养的自觉行为。一方面,要不断提高自我约束、自我克制能力。另一方面,要慎独。即要做到人在一个样,人不在一个样;人前一个样,人后一个样,不能领导在时一个样,领导不在一个样。

积极参加社交实践活动,逐步提高礼仪修养。现代政府机关党政干部的外事活动越来越多,人际交往越来越广泛,仅仅从理论上弄清礼仪的含义和内容,而不在实践中运用是远远不够的,礼仪修养关键在于实践。修养修养,既要修炼又要培养,离开实践,修养就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在培养礼仪修养时,要以主动积极的态度,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将自己学到的礼貌礼节知识积极地应用于社会生活时空的各个方面。

用礼要适度。孔子说过礼不只是一些一种外在形式,更多的是体现对人的种尊重与关怀,因此,用礼时要适度适合才好,任何事都不能过头,礼也一样,要因人、因事、因地不同而做出不同的应对,也就是说领导干部要有分寸感,礼仪工作做得不够或过头都不行。我们的一些党政干部为了显示对领导的重视和热情,恨不得二十四小时陪同,这很可能打扰领导的私人空间,因此,做得过多也不见得会令人满意。

要遵时守约。中国传统文化提倡做人与人际交往要以信为本,一诺千金。政务活动中应按时履约,遵守时间,信守诺言,无论什么理由,不遵时守约都是不礼貌的。

党政干部学好政务礼仪的好处

学习政务礼仪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要求。我们国家正处在改革开放的历史时代,在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过程中,加强精神文建设是十分重要的。礼仪看起来是日常生活和工作中极为普通的细小的事情,但它却代表着一种深刻的道德力量能够弘扬正气,增强凝聚力,陶冶情操,净化心灵。

政务礼仪能够体现出领导干部的教养,塑造良好政府形象。一个人的是否有教养,主要通过它的言行举止是否符合礼仪来判定。因此一个人有无礼仪意识,在工作中是否讲礼仪,成为了判定一个人有无教养、素质高低的重要载体。作为一名政府工作人员,你的形象代表着政府形象,你在平常的政务活动中通过讲究礼仪,可以为政府在公众心目中塑造出良好的社会形象,提升政府在公众中的美誉度,有利于政府行为的顺利实施。因此,党政干部在听取人民群众来访时,要认真、耐心倾听他们的问题,解释他们不了解、不清楚的情况,这都体现着党政干部的道德修养。

协调沟通。政务礼仪的主要功能是对政务活动中人际关系进行协调沟通,使社会、组织团体、个人相互之间的关系得到协调一致的同步发展。在政务交往中,讲礼仪可以使彼此间的感情得到沟通,从而使政务交往获得成功。同时,还有助于形成互相尊重友好合作的人际关系。

第3篇:形象礼仪的重要性范文

关键词:幼师生;幼儿教师;礼仪培养

在幼师生的日常教学中对于礼仪教育方面的教育是必须的。对于幼师来说,较强的礼仪意识以及良好的礼仪习惯来自于对学生的礼仪教育。这也真正的体现了对幼师生礼仪培养的必要性。本文通过对日常幼师生礼仪培养的教学实际情况的具体描述,具体分析幼师生的礼仪教育。

1幼师礼仪教育的主要内容

幼儿教师职业礼仪的包含的基本内容非常丰富,其中包括对教师的职业形象、仪态、仪容仪表、表情、举止和办公室等多个方面的具体的要求。在实施幼师生的礼仪教育的过程中,要将现在学生的身份考虑在内,全面的将幼师的职业礼仪的几大基本内容综合实施。一方面,要掌握个人礼仪和校园礼仪的有关知识,在仪容和仪态方面要做到和幼师的身份相符合,做到仪容仪表整洁大方,仪态自然。另一方面,幼师生还要对公共社交礼仪有一定的了解,公共社交礼仪包含了社会的各个方面,不管是在家庭、公共场所、商场、餐厅、还是在医院等,都需要有公共社交礼仪知识的指导。

2幼师生在礼仪方面存在的问题

2.1个人礼仪缺乏审美情趣

根据幼师生的身份特点,适当的衣着打扮反映了幼师生在个人礼仪方面良好的审美情趣。在现实生活中,由于在个人礼仪方面缺乏审美情趣从而引起衣着打扮不适当的情况比比皆是。一些幼师追求潮流具有盲目性,过分的张扬自己的个性。在发型方面,有的将头发烫成“爆炸式”,或者有的染成黄色。在穿着方面,服装往往过分的紧身、短小、透明或者是暴露。浓妆艳抹,配饰挂满全身,毫不符合幼儿教师的形象。

2.2行为举止不得体

主要表现在涵养和风度的缺乏。身体仪态东倒西歪,站没站相,主要表现为倚靠墙壁或者是抖动腿脚;坐没坐相,坐姿不文明。此外,走路的仪态也不文明。

2.3语言谈吐不当

主要表现为缺少文明礼貌和交谈技巧。具体表现为礼貌用缺乏,缺乏文明礼貌,长幼不分,在和教师说话时言语随便等。因此,较强幼师的礼仪教育有利于提高幼师生的综合素质。

3幼师礼仪教育的方法探索

3.1开设专门的礼仪课程

开设专门的礼仪课程有利于幼师生的礼仪教育的专业集中。因此,我校积极开展礼仪教育的教学实践。通过礼仪教材的编写、礼仪课程的设置等措施,我校积极的开展了对幼师的礼仪教育。在实施了一学期的礼仪教育课程后,教学实践表明礼仪教育课程的开设是十分必要并且及时的。通过礼仪教育的开设,树立了幼师生的礼仪观念,增强了遵守礼仪的意识,提高了幼师生学习礼仪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对于学生来说,礼仪教育使他们认识到了身上的不足,并且深深地被礼仪教育的实用性和生活性所吸引,深深地感受到礼仪教育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因此,礼仪教育的课程开设为学生的“知礼”、“用礼”奠定了基础。

3.2注重知识的学以致用

知识的学以致用是对课堂上礼仪知识传授的重要补充。这就充分要求幼师生充分发挥礼仪的实用性,将所学到的礼仪知识运用到实际的生活中,来不断的完善自己的行为准则和规范。因此,对于礼仪习惯的培养是礼仪培养的重要手段。培养礼仪习惯的方法可以多种多样。一方面,可以在培养过程中形成有效的监督机制,保证礼仪教育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另一方面,还可以充分的调动学校的资源通过VCR等多种形式及时地纠正学生的不良礼仪习惯,保证在生活中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养成良好的“守礼”意识。

3.3增强幼师生礼仪观念和能力

幼师生礼仪观念和能力的增强和提高须借助于各种形式活动的开展。礼仪知识竞赛、演讲比赛等活动形式都是普及礼仪知识的有效形式。学生们根据社会中存在的不良现象编写的小品等,运用批判的眼光,进行自我教育,取得了不错的效果。再有,礼仪观摩的活动有利于增强幼师生的礼仪观念。观摩活动的形式可以多种多样,比如参加升旗仪式等。

3.4建立礼仪小组

建立礼仪小组,使礼仪教育的影响在幼师生中逐步扩大。礼仪小组的组织成员通过开展相关的礼仪活动加深对礼仪知识的学习、吸收,礼仪小组还可以为学校的各种活动提供礼仪服务,使礼仪知识影响更多的学生。

3.5加强锻炼和考核

加强对幼师生在礼仪表现方面的锻炼和考核。幼师生实习的目的是了解幼儿园的教学常规以及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加强对幼师生礼仪文化的锻炼可以使其明白只有知礼、懂礼、守礼,才能在幼儿以及家长面前树立良好的幼师形象,以自身的礼仪素养影响幼儿的成长。

4结束语

对幼师生的礼仪培养有着重要的意义,因为幼儿教师的礼仪将会对学生形成直接影响。本文对加强幼师生礼仪教育的重要性及措施提出了一些建议和意见,旨在通过礼仪教育的加强,促进幼教事业的良性发展。

参考文献

[1]张琰.贫困地区幼儿文明礼仪培养方法的探索[J].考试周刊,2012(72):192-193.

[2]马瑾.家庭中生活礼仪培养的策略[J].幼儿教学研究,2009(7):56-57.

[3]邱红燕.区域游戏背景下中大班幼儿同伴交往礼仪培养的实践与探索[J].思想理论教育,2009(4):22-28.

第4篇:形象礼仪的重要性范文

学习文明礼仪心得体会1   孔子云:“礼之用,和为贵”。讲礼仪是为了实现社会交往各方的互相尊重,从而达到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和谐。和谐离不开礼仪,讲礼仪是求和谐的基础工程,礼仪国税是和谐国税建设的重要内容。正在全国开展的“做文明有礼的中国人”活动,最好的切入点就是学礼仪、懂礼仪、讲礼仪。

  礼仪是个人身心和谐的“净化器”。人自身的和谐,主要是指身心要健康,心灵要纯洁、人格要高尚。礼仪,自古以来都是作为对人进行德育教育、人格完善的一种重要手段。“不学礼,无以立”,说明一个人只有学习礼仪,才可能使其思想感情潜移默化,形成高尚的道德品质,才能在社会上立足成业。《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把“明礼诚信”列为基本的道德规范,把“文明礼貌”列为社会公德的主要内容,充分地说明了“明礼”在现代社会道德建设中的重要地位。

  礼仪是人与人和谐相处的“润滑剂”。在现实社会中,实现人与人的和谐是一个十分复杂的问题。平时讲礼仪讲文明,是实现人与人和谐的重要途径。众所周知,礼仪是人际交往的“润滑剂”,是情感沟通的桥梁,是化解矛盾、增强感情的催化剂。讲礼仪可以促进人际交往,营造和谐友善的社会环境,使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更趋融洽,使人们的生活环境更为宽松,使人们的交往气氛更加愉悦,做到非礼勿视,非礼勿动,从而在全社会形成顾大局、讲谦让、和为贵的风气,达到化解矛盾、消除隔阂、平息事态、减少纠纷的目的,创造一个文明友好、安全平安、舒心放心的社会环境。

  礼仪是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的“天平”。人与自然要和谐,就是要从维护社会、经济、自然系统的整体利益出发,尊重自然、保护自然,促进经济社会、自然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加强礼仪修养,可以丰富人的内涵,增加人的含金量,提高文明素质,使人们明确哪些该做哪些能做,哪些不该做哪些不许做,自己在心中架起一个是非的“天平”,从而增强自律意识,自觉遵守法律法规,严格规范自己的一言一行,养成良好的文明习惯,做到自我要求,自我约束,自我控制,自我对照,自我检查。

  个人礼仪由文明的行为标准真正成为个人的自觉、自然的行为的过程是一个渐变的过程。文明行为的形成,需要养成习惯;良好习惯的养成,则需要平时细节的自我修养。礼仪体现细节,细节体现素质,细节重在修养。俗话说“礼仪三百,威仪三千”,说明礼仪名目之多,五彩缤纷。学礼仪用礼仪,一时一事不难,难的是持之以恒,点滴培养,久而久之,习惯成自然。加强礼仪修养,动心、动情、动手是关键,好心态、站好位、把好度是难点。

  一是保持好心态。“行为心表、言为心声”是众所周知的。从礼仪的内涵看,个人礼仪是社会个体的生活行为规范与待人处世的准则,是个人道德品质、文化素养、教养良知等精神内涵的外在表现;礼仪要以社会主义公德为基础,只有内心具备了高尚的道德情操,才能“知书达礼”,正如孔子所说“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从礼仪的内在结构看,它包括“礼”与“仪”两个方面,“礼”是精神内核,是思想基础;“仪”是行为表现,是外在形式,两者之间是内容与形式的关系,内容是根本性的,是起决定作用的,形式是内容的外在表现,起配合作用。讲礼仪首先是要“明礼”,就是有一个好的思想基础,保持一个好的交往心态,始终保持“守法”之礼,“善良”之礼,“诚信”之礼,“和谐”之礼,防止交往中的自私性、功利性和庸俗性,严禁交往中只讲“仪”、不讲“礼”的现象,克服不符合“礼”的越轨现象和违背“礼”的违规行为,切实做到“诚于中而形于非”,把礼与节、礼与貌、礼与义、礼与仪有机统一起来。

  二是注意站好位。在现实生活中,每个人总处在一定的位置,遵循与各自身份相符合的礼仪规范,要根据交际的需要、对象、环境、时间、地点的变化等扮演与自己的身份与地位相适应的角色,并随时随地注意角色的调整与转换。“入乡随俗”、“客随主便”、“女士优先”等礼仪正是体现“正确定位角色”之精神。在工作中要注意上级与下级关系,正职与副职的关系,本单位与外单位关系,国内与国外关系;在生活中要注意长辈与晚辈的关系,生疏与亲熟关系,男性与女性关系,只有记住“角色”,才能演好“角色”;只有站好位置,才能有为有位,在社会大舞台中占有属于自己的一席之地。

  三是注意把好度。礼仪是人际交往中适用的一种艺术,最讲究的就是适度。要求人们在运用礼仪时,必须注意技巧及其规范,把握分寸,认真得体。古人云“礼仪使人们接近,礼仪使人们疏远”,在陌生人初次见面时,礼仪可以表现为有教养,可以展示内在气质和人格魁力,但不分场合、亲疏,乱用礼仪,反而会弄巧成拙,令人难于相处。应用礼仪就要和谐适度,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因人因事地恰当处理。比如,我们对外服务要笑脸相迎,要用微笑比较恰当,就不能用狂笑;我们接待客人要热情好客,要敬酒但不能酗酒;同事之间要讲究随和谦让,小事不计较,但大事不能没有原则;朋友之间要互相关心互相帮助,积善成德,但不能超越法规的界限。

  学习文明礼仪心得体会2

  人际交往中,社交礼仪已经成为必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社交礼仪教育有利于我们与他人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构成和谐的心理氛围,促进我们的身心健康。礼仪不仅仅能够有效地展现一个人的教养、风度和魅力,还体现出一个人对社会的认知水准、个人学识、修养和价值。随着社会的进步,礼仪在生活、工作中的重要作用已经被越来越多的人认同。礼仪已经成为提高个人素质和宣传单位形象的重要条件。众所周知“不学礼,无以立”。要从狭小封闭的环境中走出来,除了应具备一些必备的专业技能外,还务必了解如何与人相处的社交礼仪。礼仪的学习能够帮忙你顺利地走向社会,走向世界,走向未来,能够更好地树立起自身的形象,在与人交往中给人留下彬彬有礼、温文尔雅的完美印象。

  学习了礼仪知识后,我感受颇深、受益匪浅,更加深刻的懂得礼仪在生活中的重要性,更加清楚的明白礼仪的深邃内涵。对个人来说,礼仪是外部形象和内在素质的集中体现,礼仪既是尊重他人也是尊重自己的要求,在个人事业发展中也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适当的礼仪对内部能够融洽关系,对外界能够树立形象,营造和谐的工作和生活环境,它还能够提升人的涵养,增进彼此之间的了解沟通,在细微之处更显真情。礼仪在日常生活中无处不在,常常发生在我们身边的小事中,但又往往被我们所忽略。所以学习和运用礼仪要注重平时,注重细节,从小培养,构成良好习惯。讲礼貌、讲礼仪,需要的是人人从自我做起,从小事做起。具体说来要求个人要注重仪容仪表、待人接物、礼节等各个方面。礼仪贯穿于日常生活的点滴之中,穿衣、打招呼、递名片、入座、握手等司空见惯的行为也有很多的学问与规矩。生活中我们常常不经意间在一些平常的事情上做出的动作可能正是不贴合礼仪要求的,可能自己还不察觉,但往往正是这些被人们认为不足挂齿的小事却体现出了一个人的涵养来。

  “刘备三顾茅庐”的故事说明只有尊重别人,才能受到别人的尊重和信赖,在事业上才能获得成功。周总理一生鞠躬尽瘁,为了祖国贡献了毕生精力,但每次外出视察工作,离开当地时总是亲自和服务员、厨师、警卫员和医护人员等一一握手道谢。恰恰是这些看似平凡细微小事却折射出了他们光荣伟大的形象。

  现实中我们都渴望成功,都期盼自己能够事业有成,所以务必要学好并运用现代礼仪知识,来赢得人们的认同。学习和运用礼仪,能够规范地设计和维护个人形象,充分展示个人的良好素质与优雅风度,当我们都能够以礼待人时,人和人之间将变得更加和睦,生活将变得更加完美。学习和运用礼仪,向交往对象表达自己的尊重、敬佩、友好与友善,就能够增进人与人之间的了解与信任。如果每个人都能够正确地运用礼仪,必将促进社会交往进一步发展,进而造就营造和谐的人际关系。

  总之,礼仪是一张交际名片,能够帮忙我们规范言谈举止,教会我们待人接物,塑造良好形象,赢得社会尊重;礼仪能够帮忙我们架设友谊桥梁,通向成功之路。因此,注重礼仪是每个人立足社会,成就事业和打造完美人生的重要条件。

  学习文明礼仪心得体3

  近日,学校组织教师观看了《教师文明礼仪》专题片,针对当前的教育改革发展形势,对于广大教师来说具有不寻常的意义,看了之后,颇有感触。

  对广大教师学生来说,加强文明礼仪教育和培训,是素质教育的迫切需要。实施素质教育已经多年了,但对于广大师生来说,受传统观念和习惯的影响,师生在传统文明礼仪方面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存有许多不足。中国自古以来就是礼仪之邦,加强师生文明礼仪教育,既是对中国传统美德的继承和发扬,也是当前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全面提升公民文明素质的迫切需要。

  文明礼仪程度能反映出教育的整体质量。没有良好的家教,就不能培育出优良的品格,没有文明向上的社会风气和健康的育人环境,就很难培养出合格的符合未来需要的有用人才,没有教师的言传身教,学生的文明礼仪素养就得不到很好的训练。身教重于言教,教师的示范作用对学生的影响是深远的,良好的习惯影响学生的性格,而性格又往往影响着人一生的命运,教师在他的职业生涯中,将会对许多孩子的一生产生无数的影响。

第5篇:形象礼仪的重要性范文

[关键词]深层次礼仪 自向 他向 自重 形象意识

[中图分类号] K892.2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3)16-0155-03

一、深层次礼仪的内涵

礼仪指人们在社会交际活动中应该遵守的约定俗成表示尊敬的行为规范和准则。按通常的理解,礼仪一般是人们都能用眼光看到观察到的,比如一个人主动和他人打招呼,热络地跟人寒暄、客气,这都是讲礼仪的表现。实际上,在这样的情境里礼仪更多地体现为礼仪形式,即礼仪是通过形式表现出来的。深层次礼仪指什么?本文所谓“深层次礼仪”指的是更为成熟深厚的发自内心深处的礼仪行为,是融入个人修养之中,内外兼修、内外一体的完美圆融的礼仪表现,是透过礼仪的外在形式所体现出来礼仪的伦理内涵和人文内涵。深层次礼仪是潜藏在深处的礼仪核心和实质,是个人人格完善的一种综合表现。

探讨深层次礼仪必须要考察礼仪的起源。从人类学角度探讨礼仪的起源问题,可以得出一个明确的结论,即礼仪起源于人类早期社会生活中群体生活和交往的需要。原始社会时期,以狩猎为生的不同个人和族群在与他人发生联系时,首要的便是要表明自己的友善和对敌意的放弃,采用的方式包括放下武器或者保持距离,或者向对方摊开手掌表示自己手中没有暗器。社会学意义的礼仪起源于早期人类的祭祀行为。原始社会时期,由于人们不能认知自然界和社会中的许多现象和事物,于是便产生了恐惧和敬畏的心理。因此,希望通过祭献牺牲、膜拜和供奉神灵的方式获得宽宥和保护。原始社会中普遍存在的自然崇拜、图腾崇拜、神灵崇拜和英雄崇拜等,正是这种畏神、敬神、祈神心理的展现。礼仪习俗中积淀深远的人文内涵,原本来源于关乎人神关系和人类生存的重要思考。只不过延至今日,人们早已习而不察了。

通过上述这样一种简略的陈述,我们得出了这样一个结论:礼仪的起源表明,施行礼仪的动机是为了更好地处理好人神关系和人际关系,礼仪施行的受惠者是双向的而非单向的。明确这一点,对于我们正确地理解和学习礼仪,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深层次礼仪的范畴覆盖了通常人们所理解的礼仪的大部分范畴。本文主要以个人礼仪为例,结合个人礼仪的不同侧面来论述、探讨深层次礼仪问题。

二、礼仪的“自向”与“他向”

人为什么要与他人打交道?人与他人打交道的动机和目的是什么?应该采用什么样的方式与他人打交道?人与他人打交道首先是因为人是社会、群体的动物,人与他人打交道是为了证明自身的存在、获得他人的认可、帮助,人应该用符合礼仪的方式与他人打交道等。这些说法在今天是常识,多数人都不会反对。具体联系到个人礼仪,谈论和探讨礼仪与己与人的关系,其实问题依然复杂。

礼仪对己是一个自我完善的过程,是一个修身自炼的过程。人为什么要对人讲礼仪?讲礼仪首先是个人建立自我信心的需要。一个人如果没有见过世面,不懂得应该用什么样的方式跟人打交道建立关系,这个人肯定是缺乏自信,与人打交道时常常会是手足无措、慌乱无定的。但如果一个人对如何与人交往的礼仪比较熟悉,知道应该如何说话,行为举止怎样做才算得体,那么这个人的自信显然就会好很多。所以我们说讲礼仪首先是个人的内在要求,是于己有利的行为。关于自我的礼仪和人格完善,我们认为这其中存在一个“自向”和“他向”的问题。所谓“自向”,指的是上述所谈及个人自身的需求。所谓“他向”,指的是施行礼仪对他人的影响和效果。“自向”要求自我首先要善,自始至终坚持以礼待人,即具善心善意,摒恶心恶意,甚至于怀有“宁愿人负我恶我,我始终向善不恶意度人”的抱持。“他向”即是在人性假设问题上笃信并坚持人性本善,始终对人怀着善的期待,始终相信人能弃恶从善。在礼仪的“他向”行为中,相信人性本善与否至关重要。比如我们始终怀着善意与他人相处,但别人冷落你,不搭理你,甚至对你怀有很深的成见和误解,怎么办?其实很简单,我不管你怎么看我,我始终对你热情相向,我不用去猜度你为什么如此对待我,反正我始终以善意待你就行了。我们这个社会长期以来一直忽略了对于“善”的信念的坚守,不相信善力量是正能量,能够改变世界,这是很可悲的。传统儒家一直坚持人性本善,这其实是一种大智慧,否则,同为儒家的荀子所主张的人性本恶为何不被历朝历代所肯定、认可和推崇呢?

从本质上建立对礼仪的正确理解是实施礼仪行为的基础,缺了这个基础,个人的行为可能就常常是无法控制的,没有根本的价值观和理念来支撑的,是即时的、短视的,带有功利色彩的。举例说,我为什么要对他人怀有善意啊,对方算计我怎么办?如果对人缺乏防范之心,做人肯定是要吃亏的。这些延自祖训的东西不能说没有一点道理,因为历来的现实就是这样用事实来教育人的,生活中你如果不这样做,很有可能你就只能一直扮演冤大头的角色。然而这里的问题是,为什么我们不重新问一问,这样做这样看待真的正确吗?我们所生存的这个社会需不需要来一次改变,把类似的问题来一个真正的正本清源,回到事情本来就应该单纯的源头上去呢?在世界范围,许多外国人都觉得中国人太聪明了,和中国人合作让人不放心。其实不是太聪明,而可能是太过狡诈,充斥内心的复杂东西太多。而这些东西毫无疑问是应该清除的,或者说是需要我们今天努力克服的,是到了应该将被污染的人心导引回洁净一面的时候了。慈善、诚实、和谐是普世价值的要素之一,显而易见的道理,深层次礼仪的根同样应该扎在普世价值的土壤上。

三、自觉实施礼仪,悦纳他人

在个人的礼仪行为中如何体现出礼仪的深层次,最明显的表现应该是自重与尊重他人。这里的自重指个人自身行为得体,有分寸,讲规矩,不越矩,不超出常规。拿个人的举止行为来说,我们一般所熟悉的说法是“站有站相,坐有坐相,走有走样”,但这个仅只是粗线条的要求,细部的东西其实才是最应该注意的。比如就“站”来说,就有距离适度的问题,以及站的时候是身体积极适度地朝向对方一些,还是呈防卫性地略微后避一些的问题。坐的问题也同样,是大大咧咧的满坐仰坐,还是有分寸地坐椅子的三分之二,又或者是小心翼翼地只坐椅子的三分之一,以及坐下之后是否将双腿不停地晃动。礼仪是人际相处的剂,个人的行为得体能使彼此相处更加和谐惬意,彼此更愿意持久相处。如果相处的一方是粗俗无礼的人,那么有教养懂礼貌的一方是不愿意跟你多打交道、长期相处的,除非他别无选择。

个人礼仪中的“自重”要求可以与儒家要求以“慎独”对待自己等同。即自我要对礼仪有发自内心的要求,不可随意放松自己,宽纵自己。比如在社交场合,如果吃饭时喝了酒,要注意不要满嘴酒气地近距离和不喝酒的人聊天;饭后如果有应酬,跳跳舞什么的,千万不要在满嘴酒气的状况下搂着女士跳舞,那样很容易手脚动作过分,逾规矩。礼仪是教养的外在表现,当礼仪与教养相联系,礼仪就必定不是单一体现出来的,而是全方位综合体现出来的。对于个人来说,礼仪的内在意识树立起来之后,个人的外在表现,就应该无时无处无不体现出良好的礼仪修为。这里我们先不说正面的行为,我们来看看有哪些行为是有损良好教养的行为。常看到有人在饭店吃饭喝酒大声吵闹旁若无人,想抽烟就抽烟,也不管旁边是否有孕妇、小孩。时时处处看到排队时总有人插队加塞儿,又或者在地铁、公交车上抢座、抢道,在旅游景点占据拍照点拍个没完不让人等。这些现象均是缺乏教养的体现。良好教养的人际出发点是为他人着想,方便他人、不扰邻是原则。这方面我们很多人的行为真的是差距较大,甚至可以说是乏善可陈,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当一个人的礼仪行为上升到教养的地步,可以说这个人的礼仪修为就达到一个相对圆融完善的境界了。因为教养是一种自然而然地流露,是深层次内在所决定的外向流露,而并不是为着什么目的而刻意做出来的外显行为。

尊重他人的基本出发点是把人当成好人看,不预设前提地给他人涂上负面颜色。这里我们提出人际交往中要学会“悦纳他人”的问题。所谓悦纳他人,由字面含义可知指的是我们要怀着喜悦和高兴的心情接纳交往对象。首先是内心真诚地不预设前提地和对方交往,并将这种喜悦在脸上表达出来,让交往对象明确感受到这种悦纳。其次是要能包容对方,不要求对方必得与自己同步,在交往时即刻就表现出与自己同步的“悦纳”。在当今之世,证明自身的友善可能需要一个延时等待的过程,这个实在没办法。尽管如此,我们还得始终抱持这种悦纳的胸襟和心态。因为这是人们消除彼此戒心、降低各自防范之心所必须付出的艰苦努力,是根治社会人际异化乱象的必由之途。

四、具备形象意识,对己负责

礼仪既然是一种教养,那么礼仪肯定就是一种自觉自为的行动,深层次礼仪的内涵也毫无疑问地应该触及这个层面。如何做到自觉自为?这里我们提出一个许多人均有共识的问题――具备自我形象意识。所谓自我形象意识,指的是个人随时随地均要意识到保持自我形象的必要性,并且说话做事有分寸,不逾规矩,防止因失礼行为导致形象受损。同时,个人对自我形象的认知还应该延伸到自己所在的单位、集体、部门,即个人还应该意识到我不仅仅只是我自己,我还是单位、集体、部门形象的一种体现。只有这样,个人的礼仪自觉才会有定力、有推力,个人才会不管有没有人认识自己、审视着自己,都始终做到知礼懂礼,用礼,不失礼。

关于自我的形象意识,还有两层含义需要我们每个人明确,这两层含义即是:第一,形象是需要塑造的,要通过不断努力塑造积极正面、健康友善的自我形象;第二,形象是需要持续保持的,不能是有事时我们需要刻意地去塑造形象,无事时就形象不形象放一边,不管不顾由它去。深层次礼仪要求的形象意识通俗地讲就是要顾及脸面,首先是自己的脸面,其次是单位、集体、部门的脸面。这里绝不是面子不面子的问题,这里的问题是要求个人要有所担当,首先是对自己有担当,对自己负责;其次是对单位、集体、部门有担当,对单位负责,对部门负责。也正因为有如此种种复杂的缘由,人们才把礼仪定义为规范、准则,所以我们才强调礼仪其实也是一种决定着人们如何行动的观念和伦理。

礼仪不是小儿科,礼仪本来就是复杂的。深层次礼仪要求我们透过现象看本质,将深层次礼仪付诸实现是我们唤醒人性之暖、人情之美的有效手段之一。

[ 参 考 文 献 ]

[1] 彭林.中华传统礼仪概要[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第6篇:形象礼仪的重要性范文

[关键词] 高职院校 礼仪教育 就业竞争力

所谓礼仪,可分为“礼”“仪”二字加以解读。“礼”,尊敬、崇敬;“仪”则包括容貌举止、理解等含义,是“礼”的外在形式。礼仪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不学礼,无以立”,“人无礼则不生”等都是古代学者关于礼仪教育的论述。而现阶段高职教育在培养高素质应用型技术人才的过程中,在就业导向的教育理念上出现了些许偏差,即重专业素质教育,忽略了礼仪教育的教育思路削弱了高职生的就业竞争力。笔者以为,高职教育的本质特征在于,其培养目标是劳动一线的中基层管理、技术骨干,是成功适应社会、富有拼搏精神的新时代社会主义建设生力军。礼仪教育作为个人价值实现、事业成功的“软保障”,如何将礼仪教育与培养切实融入就业指导工作中去,为学生职业道路开辟良好开端,是新时期高职院校的重要教育工作之一。

一、从就业视角看高职礼仪教育的重要意义

人才竞争是21世纪世界各国综合国力竞争的核心内容。而高职院校作为科教兴国的重要人才培养基地,积极推进素质教育建设,培养适应市场经济需要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使其当前的首要任务。礼仪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就业竞争力的有力手段,主要包含以下几点作用。

其一,礼仪教育是规范高职生日常礼仪的重要工具。作为公众认可的普遍行为规范,礼仪在支配、控制人际交往活动的同时,也成为对他人第一印象的主要衡量、判断手段。良好的礼仪规范更易赢得他人的好感和尊重。

其二,礼仪教育是推进高职生“准社会化”进程,提高其人际关系协调能力及社会心理承受力的重要形式。如培根所言,礼仪是“永久的推荐书”,是人际关系的“剂”,有助于形成更为和谐融洽的人际关系,进而塑造个体独立人格,满足学生从“依赖于人”逐步向“独立于人”的心理成长需要,提升自信自尊,最大限度地避免或有效排遣不良情绪。

其三,礼仪教育有助于提升高职生素质修养,道德自觉意识以及自我锻炼、改造礼仪品质。礼仪是道德素养的外化表现形式,高职生以得体的言谈举止、平和的心态、艺术地事物处理方式迈入职场,是赢得领导与同事广泛认可、获取长远发展机遇的重要手段。

其四,礼仪教育是塑造高职生尤其是商科生良好职业形象的主要教育手段。

因此,及时加强高职礼仪教育,是在继续加强针对性技能教育、发掘个体功能性价值的同时,培养学生健全人格,并服务于高职生就业竞争力提升的有力教育手段。

二、现阶段高职毕业生礼仪修养水平分析

礼仪修养水平是衡量高职毕业生综合素质的重要标准,也是最为直接的标准。从整体上看,高职毕业生大多具备相应程度的礼仪素养,但礼仪失范现象仍然存在于部分毕业生中,礼仪教育仍有待改进。

从现阶段高职生、同时也是部分普通高校毕业生的礼仪失范现象来看,其礼仪修养存在与所受教育程度不对等的现象,具体表现在缺乏个人修养、道德规范失衡及生活细节等方面。如缺乏社会责任感,在公众场所喧哗等不文明行为。尽管此类现象属于个别情况,但作为教育者,应及时加以重视,根据礼仪失范成因采取相应对策。具体而言,高职生礼仪失范原因包含以下几点:一是外在环境因素影响,包括家庭教育偏失、欠缺礼仪基础以及社会氛围的负面影响;二是学生普遍存在接触迎合外来文化的现象,对礼仪的存在发展缺乏认知;三是包括高职院校在内的大多数高等教育机构未将礼仪教育提升至相应高度,缺乏重视甚至于未开设这一课程;四是学生内在心理的人格“单面化”趋势与礼仪规范的“多面性”产生冲突。

三、探索强化高职礼仪教育的有效途径

1.高职礼仪教育定位应凸显针对性

高职礼仪教育归属于高职课程体系,其角色、内容定位都应符合高职教育的职业导向性特征。从教学内容上可简略划分为基本常识礼仪、专业礼仪教育两部分。前者侧重于面向全体学生的普及礼仪教育,重点在于针对学生年龄、心理特征的差异,帮助其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及道德取向,循序渐进地对学生开展日常行为礼仪、社会礼仪教育;后者则指专业礼仪教育,在课程内容安排上突出职业礼仪技能培养、岗位可操作性特征,尤其是在服务行业的系统化礼仪教育中还应加入相应的地域礼仪文化特色、职业意识培养等内容。

2.高职礼仪教育的基本途径

其一,将礼仪教育纳入素质教育课程体系。现阶段礼仪课程通常被作为就业前的包装教育在毕业或实习前夕进行教授,难以达到预期素质培养目标。课堂教育作为系统规范化训练的有效途径,高职院校应将其作为习惯养成教育加以实施。从入学教育开始,将礼仪教育纳入规范化管理,结合日常校纪遵守、教室、宿舍文明规范,逐次培养其道德行为规范、举止仪态以致人际关系处理,实现学生礼仪素质的实质性提高,将德育教育落到实处。

其二,礼仪教育教学方式的多元化。礼仪课程并无甚深奥的理论内容,其主要特征表现为涉及面广、实用性强。将礼仪教育落到实处,在教学方式上要体现其实效性。在教学过程中可采用仪态模拟、情景模拟、角色模拟等教学形式,将知识讲授、模拟练习与具体的社交环境相联系,从标准礼仪规范的实践掌握着手,提高学生参与程度、发掘其社交潜能。此外,将礼仪教育与学生社团活动、社会实践有机结合,通过特定环境加以督促练习,使高职学生在长期的习惯保持中逐步养成得体大方的日常礼仪规范。

其三,校园文化渗透,隐性熏染。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将礼仪教育融入校园文化建设,是文化育人的有效形式,在潜移默化中渐次培养学生健康向上的道德情操与文化品格。一是要利用物质文化环境建设,以艺术长廊、院系板报等外在显性艺术形态陶冶学生情操;二是以校园网络传媒传播人文精神,促进学生礼仪自觉意识的形成;三是继续推广校园文化活动,将礼仪竞赛、人文素质讲座等主题活动融于学生业余生活。

四、结语

综上所述,礼仪素质作为高职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其步入社会、走向职场的外在个人素养表现。高职教育应对建立健全相应的礼仪教育体系,在培养学生过硬技能本领的同时,也将高职学生的礼仪素质培养落到实处,使学生真正做到内外兼修,提升就业竞争力,成为人才竞争中的强者。

参考文献:

[1]林丽楠.实施大学生礼仪教育的必要性与可行性[J].西南科技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1.

[2]程秋莹.关于高职院校开展礼仪教育的思考[J].教育与职业,2007,9.

第7篇:形象礼仪的重要性范文

公关礼仪的原则和作用

(一)公关礼仪的原则:(1)真诚守信真诚是被人们所最为崇尚的品德和态度,它是人们寻求合作最重要的框架和底线。与真诚相对应的就是守信,它是真诚的目标和归属。真诚守信上升为公关礼仪的内在品质可使公关礼仪活动表达出最令人心服的信息。(2)平等尊重公关具有民族区域性,面对不同的强势或非强势群体,公关礼仪都要做到平等相待、尊重有佳。这可以帮助组织树立起光辉的公众形象。(3)友善宽容友善是缩短距离的关键,宽容是比友善更崇高的精神品质,能够让人获得更多的朋友和支持。友善和宽容是公关礼仪的要义,也是文明风尚具体的突出表现。(4)自信自律自信是对组织的自信,对自我的自信。自律在于树立内心的道德信念和行为修养准则,时刻以维护组织形象、塑造组织形象为己任,时刻以坚持公关礼仪原则为信念。在自信和自律意识下能够对内对外展现出强有效的感染力和控制力。

(二)公关礼仪对社会组织的作用:(1)塑造组织的良好形象。公关礼仪具体可分为个人的礼仪表现,个人形象代表组织形象,个人形象塑造组织形象。(2)帮助组织开展社会交往。公关礼仪能够迅速地组织起有效的活动,而且容易被社会接受,它是社会交流的形式也可以是交流的内容。(3)提高组织的文明水平。组织上下人人懂礼,人人以礼相待,相互尊敬,相互容让,形成这样的组织文化,在这样的组织文化中自然能孕育出高水平文明的组织。(4)增强组织凝集力。公关礼仪本质的作用是能够统一人的心理。在组织中运用礼仪能够使成员感到关爱和温暖,能够增强成员对组织的信心。“礼”能够成为团结成员的纽带。(5)传递组织信息。仪式活动是公关礼仪的一部分,它能引起公众对组织及组织活动的关注,传递组织的理念,并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市场经济社会,公共关系在社会经济中发挥越来越活跃的作用,公共关系的价值受到政府部门和企业广泛的认可,中国公关业得到前所未有的发展,而且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与新闻媒体平台的不断拓展,公共关系环境随之不断演变。这些决定公关礼仪也必定随之丰富和发展。

公关礼仪的发展空间

(一)提高文明水平的要求。构建和谐社会是我国当前的努力目标。和谐社会要求人与人之间的和谐,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公关礼仪促进人与人的交流,改变交流方式,提高交流的效果。在构建和谐社会的大环境中,礼仪必将更为充分地体现到公关活动中。目前的公关礼仪主要存在与人与人之间,但已经正在向人与物的形式上延伸。由此可见,在大力倡导文明的氛围下,公关礼仪作为礼仪的一部分,其覆盖的范围将会不断扩大。

(二)弥补中外礼仪和习俗之间的差异。我国的对外开放程度在不断加深,国际间的交流也更加频繁和多样。更多的国家、地区和民族将不断地成为各类组织公关活动的对象。各类组织有可能采用地方习俗性的礼仪而非国际通用礼仪对特定的群体进行公关活动,因为这样做将使公关活动更具有针对性,从而更为有效。

(三)事物本身的发展变化为公关礼仪提供空间。随着新事物的不断出现和旧事物的不断消亡,生存空间和生存条件的变化必将使公众的视角和关注点发生转移。以前商品行业的公关活动将会继续蓬勃发展,而服务行业的公关活动作为更高级的公关活动,将会全力追赶并以最为新颖的方式超越商品行业类的公关活动,其内容与方式的丰富将成为必然。公关礼仪的丰富是礼仪活动范围层面上的扩展,并且主要体现了外界的客观决定。对于公关礼仪的发展,则更多的表现为对礼仪形式和礼仪观念的纵深发掘和强化,需要投入更多的主观因素。

公关礼仪的发展趋势

(一)从意识上看公关礼仪具有四大原则,发展公关礼仪则需要遵从这四大原则,以维护公关礼仪的职能和价值。随着社会文明的进步,我们更希望人类社会优秀价值观的弘扬能够为公关礼仪增加更为有益的思想观念。这样,公关礼仪才会取得更大的进步,也才会在公关活动中发挥更为有效的作用。

(二)从技术角度看发展公关礼仪表现为纵向的传承和横向的借鉴与融合。我国的公共关系在夏商时期萌芽,儒家学说的发展也将“仁爱”的精神赋予公共关系活动上,从而表现出我国传统的公关礼仪。遗憾的是,我国在近代和当代都不是世界范围内的发展中心,我国失掉了世界中心的位置,礼仪的方式也逐渐被西方礼仪所取代。我国自己的礼仪传承下来的是礼仪的精神和态度,以及我们东方人黄色面孔的庄重与微笑。不过对于未传承下来的礼仪方式也不必叹息,不必惋惜,在历史产生又在历史中淘汰是历史的规律。而且被淘汰的礼仪方式也的确很有必要,因为产生于封建社会的礼仪融入太多的封建思想,与当代社会格格不入。西方社会是几大古代文明的继承者,曾一直和东方的中国遥相呼应。经过中世纪的黑暗,最终迎来文艺复兴,并孕育了资本主义现代文明,产生了现代科技和文化,礼仪也相应形成自己的方式。在对待西方礼仪时我们要做到以下三点:

一是确认礼仪,明辨是非。礼仪是人们相互交往中形成的一种非固定的东西,不同的国家和民族对事物的认知不尽相同,这就形成了形式各异的风俗礼仪。同时又因为礼仪与道德相对应,与法律、真理和正义存在不相融的一面。所以对于礼仪的吸收切不能一味追求与他人相融而放弃对是非的判别,甚至置人格国格于不顾。因此确认礼仪的可采用性极为重要。

二是树立平等互利的观念。很多礼仪规范并不是出于让人舒适的目的而发展起来的,它的出现是为了维护人的形象和权利。在西方虽然社会阶层等级分明,但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却非常注重自己的人格和权利,他们信奉“天赋人权”,因此,在交流中不要因为自己处于优势地位就藐视他人,也不用因为他人比自己优越就屈膝相迎或感到卑微而难以融入其中。良好的礼仪要求在交往中建立平等互利的观念,做到人与人之间人格尊严上的平等,而且在原则和能力容许的范围内应以利他为主,也就是形成互利。

第8篇:形象礼仪的重要性范文

摘 要:对外汉语教学水平的提高依赖于高素质的教师队伍,高质量的汉语教材,高效率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高素质的教师队伍要求对外汉语教师应该具有合理的知识结构、优化的能力结构、以及良好的思想心理素质。但笔者认为,对外汉语教师除了应该具有合理的知识结构、优化的能力结构之外,还需要具备良好的教师课堂礼仪。

关键词:课堂礼仪个人形象礼仪教学体态礼仪教学语言礼仪师生关系礼仪

1、对外汉语教师课堂礼仪的主要方面

对外汉语教师与学生互动的主要场所是课堂,因而笔者的研究主要限于教师课堂礼仪的研究。教师课堂礼仪主要分为个人形象礼仪、教学体态礼仪、教学语言礼仪和师生关系礼仪四个方面。

1.1个人形象礼仪

教师的个人形象,也可以称为教师的仪容,不仅包括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还包括合理的生活习惯。教师的个人形象具有以下特点:

一、整洁性。保持全身的清洁和衣物的整洁是教师良好的个人形象的首要要求。整洁卫生的教师仪容既反映了教师积极向上的精神面貌,又在学生心目中树立健康的形象。个人卫生中很容易忽略眼角分泌物、鼻孔分泌物和耳朵的分泌物等分泌物的去除。另外,体味、口气、过浓香水也是令人反感的。教师应该养成平日不吃刺激性气味的食物,随身携带口气清新类产品,以及使用清新淡雅的香水的习惯。教师的着装应在服饰礼仪的基本原则——TPO原则[1]的基础之上扬长避短、展示个人魅力。

二、个性化。教师个人形象首先展示的是自我状态,进一步观察更能发现不同教师各异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日本学者大智浩把冷暖对比的作用以相对的语言表示为:冷色——阴影、透明、镇静的、稀薄的、淡的、远的、轻的、女性的、微弱的、湿的、理智的、圆滑、曲线形、缩小、流动、冷静、文雅、保守;暖色——阳光、不透明、刺激的、稠密、深的、近的、重的、男性的、强性的、干的、感情的、方角、直线型、扩大、稳定、热烈、活泼、开朗[2]。对外汉语教师面对的主要是成年第二语言学习者,所以对外汉语教师的个人形象应注重朴素典雅而不失个性。

1.2 教学体态礼仪

对外汉语教师的教学体态的礼仪包括目光、表情、手势、站姿和走姿等。

教师授课时目光柔和,与学生交流时以期待的目光注视着对方,注视的部位是两眼和嘴的三角区域。成年第二语言学习者的特点之一是较强的自主学习性。教师的鼓励目光有利于学生增强第二语言学习的信心,降低学习者操练的紧张程度,以达到教与学的良性循环。

教师的手势应该清楚,得体,随着课程内容进行。手势语主要有四种类型:形象手势(模拟状物)、象征手势(表示抽象意念)、情意手势(传递感情)和指示手势(指示具体对象)。身体和手势主要用于简单动词的讲授,例如:推、开、走等。除必要的板书外,教师在课堂站的位置应尽量在学生周围,与学生融为一体。教师不能固定在一个点上不动,应适当地移动位置,但也不能频繁走动。走动的主要目的是减轻视觉疲劳,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1.3 教学语言礼仪

对外汉语教师的语言礼仪总体的要求是:有幽默感,但避免语言低俗;语速正常,音量适中;按照学生的程度设定词汇难度;全中文的语言教学环境。幽默是一种智慧的体现,是在丰富的知识基础上上缓解课堂气氛的方法之一。教师在课堂还应该学会“自我解嘲”,在课堂操练中可以以老师的自身经历或者经验为例,甚至可以拿自身不足与相关知识点作对比。国内的对外汉语课堂一般是不同国籍的学生根据水平混编上课,但是学生的汉语水平接近,所以全中文的教学环境不仅有利于学生提高目的语的听力能力,更有利于学生尽快适应在目的语的外部环境。

1.4师生关系礼仪

师生关系礼仪主要包括师生交流礼仪,批改作业礼仪和考试讲评礼仪。

师生的交流礼仪分为课堂和课外两部分。课堂交流是教师针对全班同学的,不能偏向某一同学或某一国家的同学,主要方式是目光交流和语言交流;课外交流是教师针对某一学生进行的私下交流,主要方式有电话交流、短信交流、电子邮件交流、聊天工具交流等等。师生的语言交流应该双目注视学生,认真倾听学生说话,对于学生的语音和语序错误进行纠正。课外交流时,教师应该尊重和保护学生的隐私,对学生的学习、生活、交际等方面的问题给予正确的引导。

批改作业的礼仪分为两种,一种方法是教师批改时标注出正确答案,这主要适用于学生的初、中级阶段。初、中级阶段的学生拿到教师的批改作业后也应把错误部分至少重写一次,以加深正确的语用的印象。另一种是教师批改时只标注出错误的位置,不标注出正确答案,这主要适用于学生的高级阶段。高级阶段的学生自我修正的过程也是自我提高的过程。日常的作业批改注重的是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以及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批改时教师应该注重字迹清楚,仔细认真,标注日期,以作为学生期末总成绩的重要组成部分。

考试、讲评是教学评估的重要环节,对学生存在明显的激励和导向作用。试卷的批阅应该做到卷面清晰,不宜涂改,如果出现加分或者减分的现象务必在修改处签上姓名。学生试卷的发放则应该以尊重学生的隐私为前提,将试卷背面朝上放于学生课桌。试卷的讲评应该及时、有效。及时是指考试与讲评的时间间隔不宜过长,一般以1-3内为宜;有效是指讲评的内容不止是针对试卷的某一题目,更应该为学生增加相关的语言点的扩展和强化练习。

2、塑造良好的教师形象的重要性

个人形象礼仪、教学体态礼仪、教学语言礼仪和师生关系礼仪四个方面不仅展示了教师的个人修养,还传播了中华文化。

一方面,良好的教师形象展示了教师的个人修养,教师的行为举止、语言体态都对学生起着潜移默化的导向作用。教师的专业素养是良好的教师形象的前提,可以有效地展示一个人的教养、风度和魅力,更能体现一个人对他人和社会的认知水平和尊重程度。教师应该对传统文化礼仪进行深层次的认识和理解,自觉地把握礼仪的度,避免做出违背礼仪的事。

另一方面,良好的教师形象还传播了中华文化。中华文明的礼仪文化规范是中华特有的文明象征,是中华民族美德的体现,是中华儿女智慧的结晶。培养良好的礼仪行为习惯,是以大处着眼,小处着手,寓礼仪于行为之中。平时严格要求自己,身体力行,坚持不懈,习惯成自然,逐渐树立良好的礼仪形象。

塑造良好的教师形象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首先,尊重和平等对外学生是塑造良好的教师形象的前提条件。教师的课堂礼仪不仅体现了教师对自身的尊重,还体现了教师对学生的尊重。在对外汉语课堂,教师应该尊重学生的个人观点和个人隐私。课堂句子操练时,学生会用所操练的句型表达个人观点,即使教师不同意学生的观点,也应该采取尊重的态度,不纠正学生的观点。除了尊重学生外,公平、公正地对待每一个学生也是每一位对外汉语教师都应该做到的。对待来自不同国家的学生应该一视同仁,没有好学生和坏学生之分,教师不应该只重视学生的分数,更应该重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语言交际能力。

其次,培养跨文化交际意识和跨文化交际能力是塑造良好教师形象的必要条件。对外汉语教师是通过汉语传播使更多的第二语言学习者以汉语为媒介了解中国的历史、文化、政策,经济等方面的信息。除了教授语言知识外,教师应该积极塑造国家和民族的形象,扩大中国语言文化的影响,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忽视中国社会的现存问题,比如独生子女政策问题,性教育问题,素质教育问题等等。教师在培养跨文化能力的过程中可以采用对话式交际模式[3]。它是是双方的异同都被承认并受到尊重的过程,是在融合的过程中保存自己的个性和特点的交际模式。师生双方保持积极的,富有创造性的交往动力加深不同文化间的交流。

再次,较好的思想心理素质包括高度的教育责任心,健康的心态,以及求真务实的态度。任何教学的成功都需要老师和同学的配合与合作。如果教师没有亲和力、感染力和凝聚力,就很难建立良好、和谐的师生关系。教师是汉语教授的主体,既承担着语言知识的教学任务又肩负着汉语传播的历史使命。教师需要不断检讨和反思自己的教学,不断改进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无论学生来自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教师的个人心态一定要健康,不能出现国籍歧视、种族歧视、个人歧视等现象。

第9篇:形象礼仪的重要性范文

关键词:护生;礼仪修养;教育

社会的快速发展和文明程度的不断提高,要求护生不仅要“知书”,还要“达礼”。许多护生之所以礼仪失范与不懂礼仪知识有着很大的关系,很多情况下“无礼”是由“无知”引起的,好的礼仪修养的养成需要“懂礼”。因此,要通过开展礼仪教育和教学来丰富学生的礼仪知识、规范其言谈举止[1]。

近年来,我们学校在讲授基础护理操作技术的过程中,注重将护理礼仪与基础护理技术两门课程互相贯穿融合,将职业礼仪要求贯穿于基础护理技术操作中。学习重点从仪表仪容、言谈沟通、行为举止三方面入手,在传授知识、培养护生操作能力的同时,不断加强其礼仪修养,收到了潜移默化的良好效果。

一.加强护生的职业思想教育

为进一步提升护理队伍的整体素质,提高护理服务质量,在全院范围内开展了以“建设护理文化、塑造天使形象、我与集团同发展”为主题的大讨论,要求全体护生积极参与。通过讨论,使护生们清楚地认识到:医院要发展,必须搞好服务,更新服务观念,同患者建立一种主动合作型护患关系;护生要想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真正成为护理队伍的后备生力军,必须全面提高综合素质,尤其是职业服务技能。只有为患者提供优质的服务,赢得患者的信任和支持,才能为医院和自我的发展提供更大的空间。

二.加强服务礼仪的规范化培训

1 护理职业的崇高性决定了护士必须是一个人性丰满的人,护生在校期间既要学好护理学相关知识,又要积累丰富的人文科学底蕴。基于此确立了“内炼修养,外树形象”的主旨,确定了开展礼仪培训的内容、步骤及实施方法。

2 规范礼仪对接待门诊、急诊、住院、出院等不同阶段患者时的服务礼仪进行了规范,包括基本礼貌用语、电话礼仪、操作处置礼仪、与患者交谈时的礼仪、与医院内人员交际礼仪及交接班礼仪等,具体到坐、立、行、走、持物等行为的规范化培训。

3 对护生实施了临床前的集中理论学习、实际工作中的具体实践及实践后的综合考核验收三个阶段的培训,帮助护生学会怎样提高自身的人格、气质、修养,怎样利用人文精神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护理水平来解除患者的痛苦,成为名副其实的白衣天使。

4加强培训的督导和激励为确保护理服务礼仪能够准确、恰当地运用到对患者的护理工作中,培训组织将服务礼仪作为护生实习阶段考核项目之一,深入临床积极督导,每月不定期检查和走访患者,对护生的礼仪服务效果进行考评,及时给予反馈指导。同时制定详细的评选条件、评选方法和奖励办法。此举激发了护生的学习热情和参与意识,有力促进了护理工作质量的提高和服务态度的改善,提高了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率。

三. 护生的礼仪培训需进一步完善

以理论学习为基础,以规范化培训为起点,以持续督导为手段,制定标准,认真组织实施,重在作风养成,形成具有特色的护理服务文化氛围,是加强护生服务礼仪规范并在临床工作中广泛推广的关键所在,也是为护理事业培养高品质护理人才的有力保证[3]

为了将来做一名优秀的护理工作者,护生在学习护理礼仪过程中要注意一下几点;

1. 仪表仪容

在人际交往中,每个人的仪表仪容会引起交往对象的特别关注。由于护士是个有着其特殊要求的职业,要使服务对象达到最佳的身心状态,良好的仪表仪容礼仪是不可缺少的。在仪表礼仪当中,仪容是重中之重,礼仪对个人仪容的首要要求就是仪容美,它包括仪容的自然美、修饰美和内在美。而护士上岗时仪容要求着装整齐,发不过肩,统一头饰,淡妆上岗,微笑服务也是其基本的要求[2]。

2.言谈沟通

(1)护士的语言行为人与人交往之间约有35%运用语言性沟通技巧,因为它能清楚地将信息传递给对方。有效的沟通是建立在护士对病人真诚相助的态度和彼此能懂的言语上,护士应评估病人的教育程度及理解力,与便选择合适的语言表达。

(2)语言的规范性语言要言谨、高尚,符合伦理道德。言语要清晰、温和、措词要准确,语调要适中,交代护理意图要简洁,通俗易懂。

(3)语言的情感性语言是沟通护患之间感情的“桥梁”,护士一进入工作环境,就进入了护士角色。护士应热情对待病人,将对病人的爱心,同情心和真诚相助的情感融化在语言中。如晨间护理时,护士应微笑进病房向病人说声“早上好”,我打开窗户交换一下空气好吗?或针对不同情况如您昨晚睡得好吗?这些都是护患之间一种情感的交流。总之“良言一句三分暖,恶语伤人七分寒”。

(4)语言的保密性护患之间应建立在真诚的基础上。护士要实事求是地向病人解释病情和治疗情况,因为病人有权利知道。护士可视不同对象不同对待,有的可直言,有的必须委婉、含蓄。对危重病人尽量减少他们的精神压力。特别要注意,护士必须尊重病人的隐私权,对病人的隐私如生理缺陷、精神病、性病等要保密,病人不愿陈述的问题不要追问。

3.行为举止

举止是人们在活动或交往过程中所表现出的各种姿态,又称肢体语言。行为举止得体与否,直接反映出人的内在素养。要做到坐有坐姿,站有站姿,使用合理的肢体语言,并使护生养成挺胸抬头、身材挺拔、举止有度的良好行为习惯,做到文明、优雅、敬人。英国哲学家培根说:“在美的方面,相貌的美,高于色泽的美,而秀雅合适的动作美又高于相貌美。”可见行为举止的培养在礼仪中的重要性。

4.加强学习

学习护士服务礼仪书籍,应用比武手法作为激励手段为使护理服务理念贯穿临床护理工作,进一步将护理服务礼仪根深蒂固,有计划、有目的地推广学习,更进一步地完善护理工作。通过学习护士服务礼仪专业书籍,如:“护理规范用语与实践”、“临床护理礼仪”等,进行分科分组学习,科室建立服务礼仪督导员,进行监督指导。护理管理者组织比武考核,用情景剧与考核并存的形式对各科进行评比,优胜者进行公示并给予奖励;建立科室护理礼仪规范化画册,将优胜者美丽微笑、优雅形象进行展开学习,用激励手段激发护士对护士礼仪的认识,更进一步的完善护理行为。

相关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