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股骨颈术后康复训练范文

股骨颈术后康复训练精选(九篇)

股骨颈术后康复训练

第1篇:股骨颈术后康复训练范文

关键词:老年;股骨颈骨折;负重;步行

股骨颈骨折是指股骨头下端至股骨颈基底部之间的骨折,常见于老年人,且女性多于男性。由于老年人骨质疏松,且易合并各种基础疾病,所以本病病程较长,关节功能恢复较慢,严重影响老年人生活质量。国外相关研究表明股骨颈术后患者在能耐受的情况下进行早期适当的下肢负重训练是安全的[1]。而国内相关方面的研究较少。老年股骨颈骨折术后患者,由于术后长时间的肢体制动,加之自身机体功能差,较晚负重和步行,可能引起诸多并发症的产生,如下肢静脉血栓、压疮等,严重者可引起肺部感染,威胁生命,影响生活质量。本文对我院60例股骨颈术后患者行早期负重和步行训练,取得较好疗效,具体结果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对象为2015年1月~2016年1月收治于我院的120例股骨颈术后患者,将其分为早期负重步行组(干预组)和非早期负重(对照组),每组60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骨折移位类型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1.2标准

1.2.1纳入标准 患者年龄>65岁;术后患者髋部骨性结构力学稳定(主要根据手术方式、术后影像及手术医生的判断);骨折前能够自动步行或借助外物帮助下步行;无认知障碍。

1.2.2排除标准 存在身体其他部位的骨折;存在其他如转移性癌、Paget骨病等原因引起的骨折;不能配合治疗者;患者较为严重的心、肝、肾病。

1.3方法

1.3.1对照组 行常规合理及康复训练,术后6 h指导患者进行积极功能训练内容包括踝、趾关节主动屈伸训练、上肢肌力训练、臂肌、肱四头肌、髋膝关节屈伸、高抬腿锻炼等训练促进血液循环,预防静脉血栓;挺胸训练、缩唇呼吸、及吹气球训练等促进排痰;翻身练习以预防压疮;术后90 d开始在专业人员指导下行负重及步行训练。

1.3.2干预组 在对照组常规护理及基础康复训练基础上,术后第一天即开始负重和步行训练。具体内容为在在治疗师的指导下首先练习起床和坐椅子,并在保护措施下借助步行器负重步行练习。负重量控制在可耐受范围内,步行距离控制在5 m内。术后2~5 d,逐渐增加步行距离,距离控制在6~10 m为宜。术后1 w可在治疗师或家属保护下借助拐杖进行上下楼梯练习。此时禁止患者自行练习,避免摔倒。训练时间在30 min/d左右。后期可根据患者自身状况及X光片复查结果决定训练时间及强度。嘱患者家属协助患者在出院后继续坚持训练避免摔倒医师定期随访并指导训练。

1.4观察指标 包括平均住院时间、术后负重训练时间、并发症发生率、FRS评分[2]等。随访频率1次/月,电话随访为1次/15 d。

1.5数据整理与分析 所有数据均应用SPSS 20.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计数资料、两组有效率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

2 结果

2.1两组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及股骨头坏死发生率的比较 干预组有2例出现并发症(尿路感染1例,肺炎1例),发生率为3.3%,对照组9例出现并发症(下肢静脉血栓3例,尿路感染2例,肺炎1例,压疮3例),发生率15%,两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2两组髋关节FRS评分比较 在术后第3个月,髋关节FRS评分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术后第12个月时,两组髋关节功能无差异性,见表3。

3 讨论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增加,股骨颈骨折率明显增加。老年人多有骨质疏松,骨密度减低,发生骨折后多愈合缓慢,加之术后长期卧床,常引起肌肉萎缩、关节活动受限、心肺功能下降等。术后早期功能锻炼可有效防止关节僵硬,肌肉萎缩,促进血液循环,尽快恢复患肢功能,预防并发症的发生[3]。有关研究显示,对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实施6个月的家庭康复干预措施,可显著提高患者髋关节评分[4]。可见对患者进行早期康复训练不仅能提高恢复水平,也能促进患者的参与度,积极配合康复的信心。从本次研究可以看出,早期负重步行训练可缩短住院时间、减少并发症的发生,这与国外学者Barrone等的研究是一致的[5]。从本次研究对住院时间和并发症的统计可以发现,负重步行组与非负重组有明显差异。正是因为早期的负重和步行训练大大促进了身体的新陈代谢,减少了便秘、静脉血栓、关节僵硬、压疮、肺炎等形成的机会,同时住院时间的减少降低了住院的费用,减轻了患者的经济负担。

本次临床观察发现,早期负重和步行训练并未增加股骨头坏死率和骨折不愈合的几率,与对照组比较,并无显著差异。国内研究者通过临床研究发现,股骨头坏死的发生与早晚负重并无必然关系[6]。而Koval[7]等研究者也通过实验证明,髋部骨折术后立即负重活动是安全的。因此我们可以认为早期的负重和步行训练不会增加股骨头坏死率和骨折不愈合率。

本次临床观察还提示,早期负重和步行训练对髋关节的功能恢复有着重要的意义。对于髋关节功能的评估,我们采用了FRS恢复量表,该表针对性强,实用价值高。在术后早期(3个月)负重和步行训练对髋关节的功能恢复疗效显著,差异有统计意义。而随着时间延长,12个月时,两组评分不具有可比性。髋关节主要起行走及负重功能,在术后早期对患者实施负重步行训练能防止肌肉萎缩,增加肌肉耐力及力量,为髋关节提供支持。同时通过定期随访,能够了解患者康复状态,为患者提供最新康复信息,及时解答患者在康复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保证了正确的功能锻炼,提高患者的依从性,促进恢复。

综上所述,通过术后早期的负重和步行训练,可以使患者尽早下地活动,避免了并发症的发生。但应注意的是在患者应在医护人员或家属的保护下进行训练,避免发生跌倒,保证患者的安全,避免过度训练。所以早期的负重和步行训练,值得临床推广及应用。

参考文献:

[1]Mammel JA,Haugen JL.Weight bearing orders after hip fracture surgery:a quality assurance project[J].J Prthop Nurs,2008,90:1495-1498.

[2].张世民,袁峰,俞光荣.老年髋部骨折的功能恢复测评量表[J].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05,10:1525-1527.

[3]何碧波,励莲.循证护理在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中应用的效果评价[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2,28(2):42.

[4].张蔚然,李洪,黄颖森,等.家庭干预对于老年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康复效果的影响[J].护理学杂志,2008,23(6):61-62.

[5].Barrone A,Giusti A,Pizzonia M,et al.Factors associated with an immediate weight-bearing and ambulation program for older adults after hip fracture repair[J].Arch Phys Rehabil,2009,90:1495-1498.

第2篇:股骨颈术后康复训练范文

关键词:老年;股骨颈骨折;持续性护理;功能锻炼护嘱单

股骨颈骨折是老年人常见的骨折之一,随着人口老年化、人类平均寿命的延长,其发生率呈明显增高趋势[1],是导致老年人行动障碍、明显降低患者生活质量的重要原因之一。目前临床上对老年人股骨颈骨折多倾向于手术治疗,术后康复功能锻炼对恢复髋关节功能、提高老年患者的生活质量非常重要。本文分析了2009年9月~2013年12月我院采用持续性护理模式,指导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术后康复功能锻炼的护理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09年9月~2013年12月接受手术治疗的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92例,年龄≥60岁。将以上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47例和对照组45例。观察组男20例,女27例,年龄60~89岁,平均(72.8±9.2)岁;受伤原因:自己跌倒34例,他人撞倒7例,车祸6例;手术方式:内固定8例,全髋置换15例,半髋置换24例;合并有糖尿病5例,合并有高血压7例。对照组男18例,女27例,年龄60~87岁,平均(71.9±8.8)岁;受伤原因:自己跌倒29例,他人撞倒9例,车祸7例;手术方式:内同定7例,全髋置换15例,半髋置换23例;合并有糖尿病6例,合并有高血压8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受伤原因、手术方式、合并疾病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给予骨科常规护理方法:对患者进行常规健康教育,出院后进行门诊随访。观察组采用指导患者术后康复功能锻炼为中心的持续性护理方案。具体措施如下:①在患者入院后进行宣教,与患者进行充分沟通,向患者讲述功能锻炼的目的和方法,针对患者病情制定个体化的功能锻炼方案,增强患者的信心。②术后根据患者具体临床情况,在无痛的状况下进行循序渐进、主动功能锻炼和被动功能锻炼相结合的功能锻炼。指导患者术后尽早进行功能训练,早期主要是进行股四头肌、臀大肌、髂腰肌等肌肉的等长收缩训练;后期主要是进行髋外展、仰卧位直腿抬高运动等肌肉的等张收缩训练以及关节活动范围训练,并逐步进行负重与行走训练。③责任护士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并结合医生的意见开出功能锻炼护嘱单,将锻炼方法具体化,锻炼量量化,住院期间护士每日督促并评价患者功能锻炼护嘱单执行情况及锻炼后的反应,以便及时调整锻炼方法及锻炼量。④出院时除发放髋关节术后的出院指导,还要给患者详细制定出院后的锻炼计划,指导患者每日的锻炼方法及锻炼量,并请家属督促执行情况。⑤对患者定期进行随访,每周护士上门回访1次,术后1个月后每周电话回访1次,1w上门回访1次,3个月后2w电话回访1次,每月上门回访1次至术后6个月。指导并评价患者及家属遵医嘱进行康复训练的情况,解答并指导患者在康复训练中遇到的问题。

1.3 观察指标 术后6个月对患者髋关节功能进行评价,采用Harris髋关节评分法:包括疼痛程度44分、步态11分、功能(走楼梯4分、使用交通工具1分、坐5分、穿鞋袜4分,共14分)、行走辅助器11分、行走距离11分、是否有畸形4分和活动度5分,共100分,分为优90~100 分,良80~89 分,可70~79分,差70分以下。优良率=(优+良)/观察人数×100%。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17.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采用?字2检验,P

2结果

两组患者术后6个月Harris髋关节评分结果比较见表l。

3讨论

老年人骨质疏松、骨小梁萎缩,轻微间接外力作用即可造成股骨颈骨折。如果跌倒时大粗隆部先着地,直接暴力作用在大粗隆部,也可导致老年股骨颈骨折[2]。目前临床上对老年人股骨颈骨折多倾向于手术治疗。由于老年人体质弱,创伤及手术卧床给患者带来许多不良影响,而且由于股骨颈的解剖特点,供血相对不足,骨折愈合缓慢,术后长时间卧床及制动,易发生肌肉萎缩、关节僵硬、强直、韧带挛缩等并发症[3]。为恢复下肢肌力,有效促进髋关节功能恢复,术后以康复功能锻炼为中心的持续性护理指导显得尤为重要。而老年人记忆力下降,学习新事物的能力降低,喜欢根据老经验办事。在临床中常有一部分老年人因害怕疼痛,担心切口裂开,担心再次跌倒,不配合锻炼;还有一部分老人则很要强,超负荷锻炼。针对上述情况及老年人的特点,通过功能锻炼护嘱单,将锻炼方法具体化,锻炼量量化,运用多种健康教育形式对患者进行持续性护理干预,可以有效的帮助老年患者正确应对术后康复过程中出现的各种困难,促进血肿和渗出物吸收,防止关节粘连僵直,恢复正常的关节活动,预防肌肉萎缩,强化肌肉力量,预防和减少各类并发症,尽快恢复肢体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4]。

在本研究中,在患者入院后即对患者进行健康宣教,针对患者病情制定个体化的功能锻炼方案,通过功能锻炼护嘱单使患者及家属了解锻炼的重要性与方法。术后指导患者进行循序渐进、主动功能锻炼和被动功能锻炼相结合的康复功能锻炼。并在患者出院后实施定期随访、指导的持续性护理方法,了解并评价患者的康复情况,解答患者康复锻炼中遇到的问题,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指导。本文研究结果显示:对照组髋关节功能恢复优良率为66.7%,观察组髋关节功能恢复优良率为87.2%,与对照组相比显著增高(P

本研究所实施的持续性护理方案是院内、院外持续进行的护理干预,以康复功能锻炼为中心。实施该方案,手术前护理人员应耐心与患者进行沟通,对患者进行病情解释,向患者讲解术后进行功能锻炼的必要性及方法,以消除或减轻患者的焦虑、紧张情绪,消除对功能锻炼的惧怕心理,增强患者早日康复的信心,从而更为有效地改善治疗依从性,进一步促进老年患者积极参与康复功能锻炼[5]。术后康复功能锻炼应遵循循序渐进、主动锻炼和被动锻炼相结合的原则,避免引起患者的厌烦、恐惧情绪,以保证功能锻炼的持续进行。制定出院后康复锻炼计划,出院后严格执行随访制度,定期对患者进行康复训练指导,保证患者出院后继续进行持续性康复功能锻炼,尽早恢复肢体功能。

因此,我们认为:对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进行持续性的护理干预有利于帮助患者术后进行康复功能锻炼,促进髋关节功能恢复和日常生活能力的恢复,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参考文献:

[1]KANIS JA,JOHNELLO,LAETCD,et, al.International variations in hip fracture probabilities: implications for risk assessment[J].J Bone Miner Res,2002,17(7):1237-1244.

[2]骆文瑶.老年股骨颈骨折的护理体会[J].中华现代临床医学杂志,2008,6(5):67-68.

[3]成东莹.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的围手术期整体护理[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2,28(24):46-48.

第3篇:股骨颈术后康复训练范文

关键词 髋关节置换术 髋关节脱位 康复护理

AbstractObjective:To discuss the perioperative rehabilitation procedure for abductor dysfunction patients to prevent posteroperative dislocation after hip arthroplasty.Methods:The control group is a total of 32 patients with hip-abductor dysfunction who received conventional rehabilitation nursing from Jan 2005 to December 2006.The experimental group is a total of 35 patients with the same kind of case received targeted rehabilitation procedure perioperatively from Jan 2007 to December 2009.The rate of dislocation and the improvement of muscle force were examined after operation.Results:Patients in the experimental group got lower dislocation rate and stronger muscle force than those of control group (P<0.05).Conclusion:The muscular imbalance of hip joint due to the weakless of abductor is one of the important factors for the dislocation after hip replacement.Perioperative abduction training is effective for enhancing abductor force and preventing postoperative dislocation.

Key WordsHip replacement;Dislocation of hip joint;Rehabilitation

随着中国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快,由于各种原因导致老年性股骨颈骨折的发生率逐年增加。老年性股骨颈骨折可致髋关节疼痛、活动障碍不能行走,使患者的活动能力和生活能力明显降低,部分患者因为长期卧床产生严重的并发症,甚至危及生命。髋关节置换术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重要方法,能有效改善患者骨折后的生活质量。置换术后髋关节脱位是其严重并发症之一,术后脱位将导致手术失败,增加患者痛苦。有报道神经系统疾患等合并有髋外展肌功能障碍又是导致髋关节置换术后脱位的重要原因之一[1]。通过对老年性股骨颈骨折合并外展肌功能障碍的患者在围手术期进行科学、有计划的康复护理,能改善外展肌肌力,有效预防术后脱位的发生。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2005年1月~2006年12月存在髋外展肌功能障碍行髋关节置换术的32例患者设定为对照组,2007年1月~2009年12月同类病例35例患者设定为实验组。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见表1。

纳入标准:髋外展肌功能障碍合并股骨颈骨折患者。

排除标准:老年痴呆不合作者;拒绝康复护理者;小儿麻痹症患者;先天性髋关节脱位患者。

两组患者均采用后外侧入路、常规手术方法、由同一组医生操作。两组患者在年龄、所患疾病、患侧肌力等一般资料方面比较均无差异,具有可比性。

对照组实施常规的康复护理:术前常规心理护理、疼痛护理等,术后常规康复训练出现术后脱位再行外展肌肌力训练。

实验组在患者入院后通过对肌力的评估给予有计划的术前术后康复护理。

入院后肌力的评估:①肌力评估标准:根据Lovett肌力分级标准对患侧髋关节外展肌力进行评级:0级:不能触及肌肉的收缩;1级:可触及肌肉的收缩,但不能引起关节运动;2级:解除重力的影响,完成全关节活动范围的运动;3级:不施加阻力,能抗肢体重力,完成全关节活动范围的运动;4级:能抗重力及轻度阻力,完成全关节活动范围的运动;5级:能抗重力及最大阻力,完成全关节活动范围的运动[2]。②评估方法:让患者位于侧卧位,患侧在上,嘱患者行患侧下肢伸膝位直腿主动外展活动,评估其外展肌力。对于4级及以下肌力,除常规的股四头肌、小腿肌肌力训练外,必须进行外展肌力训练。

术前康复护理:①心理护理:髋关节置换术属于骨科较大的手术,良好的心理康复效果将决定肢体功能的康复,因此减轻或消除老年患者和家属的心理压力显得急迫而重要。护理人员在患者入院时热情接待,主动关心病人,打消恐惧心理,通过举例的方法、运用简单易懂的语言,耐心地向患者和家属讲解大量成功的病例、手术优点方法、术者的技术、疼痛护理以及向他们反复讲解术前康复的必要性以及对术后治疗效果的影响,让他们理解术前训练是进行手术的必要条件,对预防术后脱位的重要意义,从而使患者和家属能积极、主动地配合治疗和护理,在最短的时间内达到最大的康复效果。②外展肌训练方法:平卧位时患肢主动外展、侧卧位时患肢主动外展(侧卧为主),每日训练6次,每次30组,每组30~50次(根据患者身体情况可适当减量或加量)。目标:使患者外展肌力在术前提高一个级别,且至少达到3/6级以上。

术后康复训练:⑴心理护理:术后反复的疼痛刺激会导致其痛阈下降,对疼痛的耐受能力减低,即使康复训练中轻微的致痛因素也可能出现严重的疼痛反应,患者可出现抵触情绪。护理人员应主动与患者和家属沟通,强调早期进行功能锻炼的意义,术后3天内可采用自控式镇痛泵,对某些身体素质好又耐受力好的病人可采用口服或肌肉注射止疼药,以消除他们的恐惧和担忧,取得他们的合作,达到促进康复的目的。⑵冷疗:冷疗可以使毛细血管通透性改变,使局部渗出减少,从而减轻局部的出血水肿的发生,预防或减少黏连发生。并且局部低温可降低末梢神经和感受器的功能及肌肉的兴奋性,故有镇痛和解痉挛的作用,为进行早期活动关节、恢复髋关节功能创造良好的条件。密切注意伤口引流管的引流情况,根据肿胀程度及循环情况给予伤口周围冰敷治疗。一般在术后麻醉消失后开始,给予1~2天。具体方法:加压冰敷20分钟,间隔30分钟,保持局部温度10°~15°。⑶外展肌力训练:分4个阶段:①术后第1天:术后待麻醉消失后即行踝关节主动伸屈练习,股四头肌等长收缩运动,保持肌肉张力和髋、膝关节被动运动。髋关节屈曲应小于60°。暂不做髋关节外展肌肌力训练。双膝间夹梯形枕,患肢保持外展中立位,防过度内收或内旋。②术后2~14天:术后第2天开始可每日摇高床头45°~60°,患者处于半坐位,行呼吸功能训练(深呼吸、咳嗽、吹气球等),4~6次/日,每次20~30分钟。继续采用特殊训练方法改进外展肌肌力。方法:由医护人员轻轻扶住患足,平卧位或侧卧位时主动外展训练,较术前减少每组训练次数及每日组数,防止因过度疼痛造成患者抵触情绪,应循序渐进,活动范围从小到大。术后4~5天,根据患者情况可延长坐位时间,可扶床边坐位。患者由于卧床时间较长,下床时患者可能出现头晕、恶心、呕吐现象。应作下床前准备,继续外展肌肌力训练、其他肌力训练和床上辅助运动。术后6天开始,患者情况允许可扶助行器站立,适应后再行走。继续行外展肌肌力训练(站立位、侧卧位训练相结合)。可增加每日组数和每组训练次数达术前强度。③术后15天~1个月:继续肌力训练和辅助运动训练,加强外展肌肌力训练。逐项增加上下楼梯、穿鞋袜等日常生活训练。④术后1个月~0.5年:每月复查X光片了解术后假体情况,如果外展肌力低于4/6级,则继续以上康复训练。

效果观察:全部病例均获随访。对照组随访0.5~3年,实验组随访7个月~3年。对照组脱位3例,术前术后肌力无变化;实验组无脱位,术后肌力较术前肌力有明显提高,均达到3/6级或以上。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1.0统计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一般资料数据采用(X±S)表示,脱位率和术前术后肌力改善情况比较均采用X2>/sup>检验,(P<0.05)有统计学意义。

结 果

两组患者脱位发生率比较:实验组患者脱位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脱位率比较(%)

注:X2>/sup>3.435,P<0.05。

术前术后肌力改善情况比较:实验组术后肌力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改善情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讨 论

外展肌功能障碍致髋关节置换术后脱位的原因分析:髋关节置换术对于高龄股骨颈骨折患者是一种重要的治疗方法。在临床病例中,髋关节置换术后脱位有一定的发生率[3]。髋关节置换术后脱位的常见原因有:①髋关节外展肌功能障碍(神经系统疾患、外展肌力下降);②患者术后未严格遵医嘱康复训练,患肢过度屈髋、内收、内旋;③假置安放欠佳等[4,5]。合并有脑梗死、脑萎缩等神经系统疾病患者可能存在髋外展肌力下降,如不在术前进行针对性的检查,往往难以发现,而陈旧性股骨颈骨折患者是否存在外展肌力障碍因人而异,如果患者因疼痛导致活动量小、卧床时间长,则可能长期缺乏锻炼导致废用性外展肌萎缩。有报道外展肌力下降导致髋关节肌力不平衡是置换术后脱位的重要原因[6],由于股骨头需要适当的肌张力(外展与内收)来维持在臼窝内,如果高龄患者骨折后长期卧床或新鲜骨折合并有脑萎缩脑梗塞,则可导致患者髋关节周围肌肉萎缩,肌力减退,特别是外展肌肌力下降,进行髋关节置换术后不能维持正常的肌张力,从而打破了外展肌与内收肌之间的平衡,极易导致术后早期脱位[7]。

外展肌力障碍患者行科学积极的康复训练可有效的预防术后脱位:在本研究中,对照组患者是在髋关节置换术后发生脱位后再进行外展肌力训练,患者因疼痛剧烈、心理承受能力差、对治疗效果丧失信心等原因,遵医行为差,训练难度大,纠正脱位所需时间长,康复效果差。实验组病例从入院开始就对外展肌肌力进行评估,并根据评估结果有计划的实施外展肌肌力训练,使患者能积极主动的参与到治疗中,遵医行为好,训练效果明显,术前外展肌力均能提高并且达到3/6级以上,有效地预防了术后早期脱位[8]。术后通过科学的程序化的康复训练,实施个性化的特殊的外展肌肌力训练,循序渐进,活动由小到大,由少到多,能巩固外展肌力,增强髋关节周围肌肉张力,维持外展肌与内收肌张力的平衡,进一步防止髋关节脱位的发生。本研究结果表明,髋外展肌功能障碍患者在髋关节置换术前及术后进行外展肌力训练可以有效地预防术后脱位[9]。

综上所述,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髋关节置换术后脱位是一种严重的并发症,而髋外展肌功能障碍导致髋关节脱位是最常见的原因。本研究表明:髋外展肌功能障碍患者髋关节置换术后脱位应重在预防,通过对患者术前正确的评估肌力,有针对性的对髋外展肌功能障碍患者术前术后行康复训练以改善外展肌肌力,有效的保障了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肢体外展功能的恢复,减少了术后脱位的发生率,减少了患者的痛苦,效果满意。

参考文献

1 黄炎,孔荣.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脱位的原因分析和防治对策[J].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09,3(5):333-335.

2 柴轶劬.康复医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8.

3 周传友,尚希福.全髋关节置换术后脱位原因研究进展[J].国际骨科学杂志,2010,5(3):169-170.

4 覃荣周,李东,程松苗,刘建钊.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原因分析[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6(2):103-105.

5 李自强,苏佳灿,张春才.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早期康复训练及功能评价[J].中国临床康复,2004,6(17):3238-3239.

6 游辉,钱锐,陈荣春.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功能康复疗效分析[J].南医学院学报,2005,10(5):687.

7 王慧玲,张晓萍,付艳.髋关节置换术后脱位的原因分析及对策[J].中华护理杂志,2003,6(9):685-687.

8 宁宁,裴福兴,向方会.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的康复训练[J].医药杂志,1999,1:99.

9 宁宁.骨科康复护理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5,3:1.

表1 患者一般资料比较(例)

注:以上数据经X2>/sup>检验,(P>0.05)。

第4篇:股骨颈术后康复训练范文

【关键词】护理干预 股骨颈骨折 疼痛

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5-0515(2012)2-141-02

股骨颈骨折患者一般都是中老年人,它的发生主要与中老年人的骨折疏松有关,多数人是由于走路滑倒等间接暴力导致股骨颈发生骨折,受伤后患者会感觉髋部疼痛,下肢缩短畸形不能活动,针对此类骨折一般可以采取非手术治疗和手术治疗两种方式,但是非手术治疗治疗住院时间长,老年人易因长时间卧床而并发肺炎、褥疮、泌尿系感染、心血管疾病等并发症,这些并发症是造成老年骸部骨折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所以近年来,对老年人髓部骨折的治疗越来越倾向于手术治疗,但有文献报道,25%-75%老年髓部骨折病人在术后4个月到1年髓关节功能及日常活动能力不能恢复到骨折前水平,为此,本文试图探讨有效的护理干预对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术后恢复能力的效果。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筛选我院2008年1月至2011年5月期间接受外科手术治疗后的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68例,帅选原则要符合以下要求:(1)年龄大于60岁;(2)非由由骨髓炎或骨肿瘤导致的病理性骨折;(3)无认知障碍;(4)骨折前没有丧失负重及行走能力。将68例患者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人数分别为34人,并且分别安排在不同病房,两个病房医生定期轮转,病房护士人数及职称构成比完全一致,病房护士学历构成比无统计学差异。

1.2 方法

(1)对照组患者接受骨科病房常规护理,包括围手术期常规护理,患肢注意事项及入院时、手术前、出院前健康宣教等。干预组患者在接受常规护理外,还要进行功能锻炼为主,支持性心理干预为辅的额外护理干预,其中功能锻炼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第一,肌力训练:早期主要是肌肉等长收缩训练,包括股四头肌、骼腰肌、臀大肌等等长收缩;后期主要是肌肉等张训练,包括髓外展训练、仰卧位直腿抬高运动。骸关节的稳定性不仅取决于其骨性结构的稳定性,还与关节囊韧带及髓周各组肌群的力量密切相关;第二,关节活动范围训练:包括除患肢以外的各关节活动、仰卧位屈髓屈膝运动;第三,负重与行走训练:包括利用健肢及双手提拉行站立训练、站立位平衡训练、助行器步行训练、单拐步行训练、全负重步行训练;第四:生活自理能力训练:包括卧-坐-站位转移训练、上下楼梯训练、日常穿裤穿鞋袜、如厕等动作训练。根据这些内容制定出一套完整的功能锻炼方案。心理干预包括:告诉患者功能锻炼对术后康复的重要意义、倾听患者住院期间的困难、了解患者情绪、及时给予鼓励和支持等等。

(2)对对照组患者和干预组患者在出院后3个月内进行随访。

(3)随访调查事项包括:疼痛、功能两个方面。在疼痛这一项目中,根据患者疼痛程度划分为剧烈、中度、轻度、弱、无;功能根据患者的行走能力和生活能力进行打分(采用百分制原则,各占50分),行走能力主要是指步态(10分)、行走辅助器的运用(20分)和行走距离(20分);生活能力包括上下楼梯(10分)、交通运用(10分)、坐(10分)、吃饭(10分)和穿鞋袜能力(10分)5项,根据这些指标进行打分,其中90分以上代表优,70-90之间代表良,70以下代表差。

1.3 统计方法

对回收的研究资料进行检查与核对后,用SPSS13.0建立数据库,进行统计与分析。

2 结果统计

2.1 疼痛结果统计

表1 疼痛结果统计表

注:x2 =12.30, p

通过表1可以发现,p值小于0.05说明该项统计具有统计学意义,也直接的说明了护理干预在减轻患者术后疼痛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

2.2 功能结果统计

表2 功能结果统计表

注:x2=8.62,p

通过表2可以发现,p值小于0.05说明该项统计具有统计学意义,同时也说明了,护理干预在恢复患者术后功能方面具有积极的作用。

3 讨论

本次研究结果表明,对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住院期间及出院后3个月实施以功能锻炼和心理支持为核心的持续性护理干预后,干预组在出院后3个月时,患者疼痛感会减轻,并且功能性恢复较好,说明以功能锻炼和心理支持为核心的持续性护理干预可有效促进患者股骨颈骨折愈合。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大多伴有骨密度降低,骨质疏松,骨折后愈合缓慢,如果术后长期卧床、制动会导致肌力下降、肌肉萎缩、关节活动受限、性低血压、心肺功能低下等。而术后立即开展的以功能锻炼和心理支持为核心的持续性护理干预可有效帮助老年患者正确应对术后康复过程中呈现的各种困难;促进血肿和渗出物吸收;防止关节粘连僵直,恢复正常的关节活动;预防肌肉萎缩,强化肌肉力量;尽快恢复肢体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参考文献

第5篇:股骨颈术后康复训练范文

【关键词】 老年患者;股骨颈骨折;踝上骨牵引术;临床护理

股骨颈骨折是老年人常见骨折类型, 由于其生理特殊性, 股骨颈解剖部位及血液供应之间关系较为复杂, 因此手术治疗后患者治愈时间较长, 需要长期静养[1]。患者多伴随焦虑、烦闷等负面情绪, 同时长期卧床极易导致患者出现系列并发症, 因此在治疗期间给予全面的心理及生理护理有着重要的意义[2], 作者将本院收治的80例老年股骨颈骨折行踝上骨牵引术患者护理体会进行总结, 具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本院自2012年2月~2014年2月收治的80例老年股骨颈骨折行踝上骨牵引术患者, 男50例, 女30例, 年龄60~86岁, 平均年龄(72.32±5.22)岁, 患者入院后均经X线诊断, 确诊为单侧股骨颈骨折, 受伤原因:左股骨颈骨折51例, 右股骨颈骨折29例, 患者均伴随下肢疼痛、缩短畸形等症状, 患者均接受股骨颈骨折行踝上骨牵引术治疗, 牵引时间为30~60 d, 同时对患者进行中西医治疗, 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参考组, 各为40例, 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给予参考组患者常规骨科护理, 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采用优质护理干预, 具体操作如下。

1. 2. 1 心理护理 患者遭受意外伤害, 无心理准备, 而骨折导致患者活动受限, 长期卧床, 患者可出现焦虑、孤独等负面情绪, 医护人员要针对患者心理状况给予相应的护理干预, 安抚其情绪, 同时告知其绝对卧床及休息的重要性;在患者病房内配备电视、收音机、书籍等, 使其能够获得外界信息, 减少孤立感;教育患者家属加强对患者的看护, 关心爱护患者, 避免其出现被抛弃感。

1. 2. 2 术后护理 ①患者术后采用75%酒精对针眼进行消毒, 每天对肢体长度进行测量, 并对牵引重量进行调整, 具体根据患者实际情况调整;牵引早期对患者皮肤情况进行观察, 维持患者功能;注意骨折部位的防寒, 避免受凉对血液循环的影响。②牵引时需要保证肢体与牵引绳保持在同一条线上, 严禁去掉或改变重物, 避免无效牵引及过度牵引。③在石膏干之前严禁搬动患者, 避免石膏变形现象的发生, 同时注意石膏固定的松紧度, 避免对肢体肌肉神经的压迫, 避免骨筋膜室综合征。④加强对并发症的护理, 加强对患肢温度及颜色、足背血管充盈度、动脉搏动、剧烈疼痛、肢体肿胀度等进行观察, 对于出现的异常及时发现并进行有效的处理。⑤保持患者皮肤、床单清洁, 勤换内衣, 每日用当归红花液对足跟、肩胛骨及骶尾骨等部位进行选择;定期改变, 避免对同一部位的压力过大, 在改变时避免拖拽。⑥患者术后卧床时间较长, 饮食及大小便等均在床上进行, 因此术后应对患者进行必要的早期功能训练、生活训练及呼吸功能训练等。

1. 2. 3 术后2~3周后根据患者骨折康复情况进行活动训练, 3~4次/d, 维持10~20下/次, 严禁操之过急, 以患者不感到疲劳、疼痛等为宜;在骨痂形成后, 将夹板、石膏等解除, 同时配合中药熏洗理疗进行锻炼。患者在负重训练时需要借助双拐等, 患者先学习站立, 之后逐渐过度到自己行走;患者休息时抬高患者患肢, 促进患肢血液回流。

1. 3 观察指标 对两组患者骨折愈合时间进行观察统计, 记录患者治疗期间并发症发生情况并进行相应的处理。 给患者或其家属发放护理满意度调查表。并发症发生率=并发症例数/组总例数×100%, 满意率=满意例数/组总例数×100%。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处理, 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P

2 结果

2. 1 观察组骨折临床愈合时间为(2.36±0.55)个月, 参考组骨折临床愈合时间为(4.21±0.71)个月, 数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 2 观察组患者康复期间未出现并发症, 参考组康复期间出现6例下肢静脉血栓、2例褥疮, 并发症发生率为20.0%, 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股骨颈骨折可发生于各年龄段, 主要发生在股骨颈基部及股骨头以下间, 其中50岁以上老年人较为常见[3]。老年人伴随骨质疏松, 因此即使受到轻微外伤, 患者亦可出现股骨颈骨折, 治疗不及时可导致患者出现残疾及死亡等。发生股骨颈骨折后老年患者生活质量明显下降, 患肢出现肿胀、疼痛、畸形等症状, 同时伴随功能障碍等, 术后患者需要长期卧床, 生活自理能力较大程度丧失, 导致患者出现较大的心理负担[4]。踝上骨牵引术是老年股骨颈骨折常用的手术方式, 临床治疗效果较高, 在治疗同时给予有效的护理干预对于患者的康复有着重要的作用。本次研究中, 给予患者心理护理, 针对患者出现的焦虑、恐惧等情绪进行有效安抚, 结果显示, 观察组对护理满意度明显大于参考组(P

参考文献

[1] 张伟.绝经后股骨颈骨折股骨头骨铁含量、血清铁蛋白与骨密度相关性研究.中华骨科杂志, 2014,34(1):39.

[2] 陈力.股骨颈骨折患者围手术期医院感染的心理干预.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2013,32(20):4936.

[3] 张长青.股骨颈骨折不连接治疗.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3, 45(5):673.

第6篇:股骨颈术后康复训练范文

关键词:优质护理;股骨颈骨折术后;临床效果

股骨颈骨折是一种比较常见的创伤性疾病,多发于老年患者,且女性高于男性[1]。由于自身的身体协调功能比较差,骨质相对来说比较疏松,在骨折之后,愈合比较缓慢,加上长期卧床,更会引起肺炎、尿路系统感染等一系列的并发症。为了探讨优质护理的应用效果,本文特选取58例股骨颈骨折术后患者作为此次研究对象,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自2012年12月~2014年1月以来收治的58例股骨颈骨折术后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男性患者30例,女性患者28例;年龄(52~79)岁,平均(65.5±13.5)岁;骨折部位:18例头颈型,26例头下型,14例颈型;合并症:23例高血压,20例心血管,15例糖尿病,其中部分患者合并两种以上疾病。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各29例,两组患者的基本资料经过比较,其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

1.2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为患者提供一个安静、舒适的治疗环境,对患者的生命体征进行监测,给予合理的用药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优质护理,其护理方法如下:

1.2.1心理护理 患者入院后积极了解其生活背景,对患者心理状况进行评估,给予针对性的心理护理措施,为患者讲述疾病相关知识,消除患者忧虑、抑郁等不良心理,让患者逐渐找回生活的自信感;

1.2.2牵引护理 患者多采用皮牵引,将患肢放入一定位置,牵引的重量应符合患者体重、骨折实际情况,密切关注患者患肢皮肤血循环状况,对其科学调整牵引,防止无效牵引或者过渡牵引。

1.2.3饮食护理 实施饮食指导,对患者及家属讲述合理饮食的重要性,指导患者多食用瘦肉、鱼类、豆制品等蛋白质含量高的食物,保证日常营养供给充足;控制碳水化合物的摄入,合并有糖尿病的患者密切观察患者体内血糖水平,预防低血糖的发生;多食用香菇、山楂等具有降脂作用的食物,减少动物脂肪的摄入,增加不饱和脂肪酸的摄入;控制食盐及食物性胆固醇的摄入量。

1.2.4并发症预防骨折患者长期卧床,常导致一些并发症,如:压疮、肺炎、脑血管意外或者血管栓塞等。应做好并发症预防工作。鼓励患者早期活动及功能锻炼,促进患者血液循环。同时也可通过药物扩张等,来修复破损毛细血管,促进血液供应。鼓励患者多喝水,预防便秘等。

1.2.5康复训练 患者住院期间,应该指导患者进行正确的功能锻炼,对于手术之后那些害怕疼痛不想进行活动的患者,要加强对患者的耐心讲解力度,根据病情协助患者在病床上活动,2~3次/d;同时还应该鼓励患者自主活动上肢,促进全身的恢复,比如手术1w可以协助患者进行肌肉锻炼,10~20min/d,锻炼1次/3h。

1.4统计学分析 本次所有研究数据均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17.0处理,两组患者Barthel指数评定采用均数表示,用t检验,当P

2结果

观察组护理后的Barthel指数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13.236,P

3讨论

对股骨颈骨折术后患者进行全面的优质护理,对于防止并发症、提高手术的成功率、促进患者的术后恢复具有重要意义。①护理人员要加强对患者的基础护理,帮助患者调整心态,正确面对疾病,培养健康的心态,积极配合治疗,取得家属和患者的信任。②在手术后要注意疼痛以及并发症的护理,加强患者对食物纤维的摄入,避免患者因为长期卧床导致褥疮的发生。③对于股骨颈骨折术后的康复训练也很重要,不仅能够帮助患者尽快恢复健康、避免各种并发症的出现,更能提高手术的治愈率。对患者进行正确的训练指导[2],可以有助于缩短病程的恢复期,更能够避免患者因为错误的锻炼手段,导致二次伤害。

综上所述,加强对于股骨颈骨折术后患者的优质护理,在临床上具有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第7篇:股骨颈术后康复训练范文

[关键词] 骨质疏松性股骨颈骨折;运动干预;关节功能;心理弹性;日常生活能力

[中图分类号] R683.4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3-9701(2017)14-0089-04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s of exercise intervention on joint function, psychological elasticity and daily living ability in the female patients with osteoporotic femoral neck fractures. Methods 68 female patients with osteoporotic femoral neck fractures who were treated in our hospital from May 2014 to April 2016 were collected. The clinical intervention method was reviewed and 35 patients were assigned into the control group who were given conventional intervention, and 33 patients were assigned into the observation group who were given exercise intervention. The intervention was from the time when the patients took off-bed activity until the day of discharge. Before and after the intervention, Harris score and Salvati-Wilso score were used to evaluate the hip function of the two groups; the CD-RISC score was used to evaluate the psychological elasticity of the two groups; the ability of daily living of the two groups was evaluated by the score of daily living ability(ADL). Results Before the intervention, there was no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hip joint function, psychological elasticity and daily living ability between the two groups(P>0.05). After the intervention, the Harris score and Salvati-Wilso score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high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 In CD-RISC score,the scores of toughness, strength, and optimism were high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ADL score was high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P

[Key words] Osteoporotic femoral neck fractures; Exercise intervention; Joint function; Psychological elasticity; Ability of daily living

老年女性绝经后雌激素水平降低、骨钙代谢障碍,骨质疏松发生率迅速上升,同时骨质疏松性骨折发生率也倍增[1]。股骨颈骨折是临床最为常见的骨质疏松性骨折类型,多于外力作用后出现,患者具体表现为剧烈疼痛、患肢活动障碍等,需早期采取积极的干预手段,避免患者生活质量下降。骨质疏松性骨折的出现与中老年女性运动锻炼不足密切相关,经系统手术治疗后,早期恢复适当强度的运动有助于肢体功能康复。由于女性心理韧性不足、对疼痛的恐惧等因素,大部分女性患者股骨颈骨折后运动锻炼不足,这也成为此类患者远期康复质量存在缺陷的重要因素之一。传统临床干预对骨折患者的术后运动方案并未作出特殊规定,对抗拒下床运动的患者也无相关应对措施,多停留在工作人员叮嘱、患者自愿执行的状态,部分患者因惧怕疼痛而减少运动康复甚至放弃术后康复训练,导致肢体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均大幅丧失、生活质量下降[2-3]。较多研究指出运动干预有助于提升骨质疏松患者的骨矿密度,但是目前关于运动干预在骨质疏松后骨折患者康复中的作用研究开展不多。本次研究将运动干预应用于骨质疏松性股骨颈骨折女性中,从髋关节功能、心理弹性、日常生活能力三方面进行阐述,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4年5月~2016年4月间在本院接受治疗的骨质疏松性股骨颈骨折女性68例作为研究对象,患者本人签署知情同意书。回顾临床干预方法,入M患者被分为接受常规干预的对照组35例、接受运动干预的观察组33例。对照组年龄53~71岁,平均(64.38±7.03)岁,体重47~73kg,平均(57.39±9.12)kg,骨折位置:左侧股骨颈16例、右侧股骨颈19例;观察组年龄52~73岁,平均(65.11±7.65)岁,体重46~74kg,平均(58.65±9.87)kg,骨折位置:左侧股骨颈15例、右侧股骨颈18例。两组患者的年龄、体重、骨折位置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获本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入选及排除标准

入选标准:①经骨密度仪检查确诊中重度骨质疏松;②既往无股骨颈骨折;③无糖皮质激素服用史;④入院前情绪状态在正常范围内;⑤全程参与治疗及相关评估,临床数据完整。排除标准:①病理性骨折;②伴心肝肾功能中重度不全;③伴风湿性关节炎、关节积液等导致的下肢功能障碍;④认知功能正常,可以进行基础交流。

1.3 干预方法

两组患者均接受骨科常规干预,包括住院注意事项宣教、术前准备、术后镇痛、出院宣教等。对照组患者仅向患者发放康复锻炼宣传手册、嘱患者多下地走动,无其他对应措施。

观察组患者在以上常规干预基础上,接受针对性运动干预,具体如下:①运动计划制定:患者术后可以开始下床活动后,根据其骨密度值、每日饮食、年龄等基础情况,制定运动时间、强度、频率。运动时的适宜脉率=170-年龄(周岁),故实际运动时调整患者脉率为适宜脉率的85%左右,单次运动持续时间在20~30 min为宜,运动频率3次/周[4]。②运动实施:术后2~3 d,在行走辅助器帮助下嘱患者开始下床行走,注意单次时间不能过长,以患者不感到疲惫为宜,行走训练每日执行、至少坚持3个月。术后早期行走训练时注意患者情绪状态,在患者感到疼痛不适或者疲乏时,及时进行休息并了解其心理状态,与患者进行互动及沟通,鼓励其坚持运动并激发其主动康复的积极性,避免高频率行走锻炼造成患者的厌倦情绪,以“循序渐进、持之以恒”为主要原则。除常规行走训练以外,在与患者本人及家属的沟通中了解患者的日常运动喜好,包括太极、舞剑、健身操等,在患者可以完成基础行走时鼓励其开展以上感兴趣项目,但是项目必须单一,至少坚持6个月(出院后持续进行)。运动宜在餐后60~90 min进行,早期应在家属陪同下开展,单次持续时间不可太长,确保患者的安全性、避免受伤[5,6]。③抗拒运动患者的处理:在术后康复训练中,对个别强烈拒绝运动的患者,工作人员增加与其进行“一对一”面谈的频率,注意沟通时的语气及表情,向患者反复强调适当运动锻炼对疾病康复的重要性,鼓励患者从可以坚持的小负荷运动开始,逐步提升运动量并形成正反馈诱发患者对运动锻炼的主动性[7,8]。工作人员嘱家属在院外加强对患者的关注及关心,增加情感交流及陪同时间,尤其在术后早期,避免患者因自卑等负面情绪而影响正常运动锻炼计划。上述干预从患者下床活动时开始、持续至出院当日,出院后可以电话随访等形式了解并指导患者运动。

1.4 观察指标

1.4.1 髋关节功能 干预前、干预后(出院前),采用Harris评分、Salvati-Wilso评分评估两组患者的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总分100分,分值越高、髋关节功能越好;Salvati-Wilso评分总分40分,分值越高、髋关节功能越好。

1.4.2 心理弹性 干预前、干预后(出院前),采用心理弹性评分(CD-RISC)评估两组患者的心理弹性情况,包括坚韧、力量、乐观3个维度,采用0~4分的5级评分制,分值越高、心理弹性越好。

1.4.3 日常生活能力 干预前、干预后(出院前),采用日常生活能力评分(ADL)评估两组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ADL总分100分,分值越高、日常生活能力越强。

1.5 统计学方法

文中数据经专人录入软件SPSS21.0并进行统计,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干预前后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干预后组间比较采用成组t检验,P

2 结果

2.1 两组干预前后髋关节功能评分比较

干预前,两组患者的Harris评分、Salvati-Wilso评分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患者的Harris评分、Salvati-Wilso评分值均高于干预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2.2 两组干预前后心理弹性评分值比较

干预前,两组患者CD-RISC评分中坚韧、力量、乐观评分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患者坚韧、力量、乐观评分值均高于干预前,组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3 两组干预前后日常生活能力比较

干预前,两组患者的ADL评分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患者的ADL评分值均高于干预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中老年女性骨量年下降速度约为0.38%,绝经后骨量丢失率更是上升至2%~4%,发生骨质疏松及骨折的概率显著增加。骨质疏松的主要临床表现为全身疼痛,随着骨密度下降、外力所致骨折发生率逐步递增,其中股骨颈骨折是最多见的骨质疏松性骨折类型,经髋关节置换术治疗后绝大多数患者可重获行走能力,但是具体肢体功能的康复与自身康复训练执行力度关系密切。传统干预中患者术后运动锻炼以自愿为原则,虽口头嘱咐患者早期下床锻炼,但对于拒绝执行的患者无针对性应对措施,造成部分执行力较差的患者极少进行术后锻炼,这也导致同类骨折患者的术后肢体功能恢复程度参差不齐的主要原因之一。运动干预被认为是优化骨质疏松患者病情、提升骨质疏松骨折患者肢体功能的可靠手段,已经在动物实验中被证实:积极运动锻炼可增强骨质疏松小鼠骨密度、有效康复性运动可加速骨质疏松性骨折大鼠的骨折端愈合。目前临床实践中对于骨质疏松性骨折术后运动锻炼的关注度不足,相关临床研究开展也较少。本次研究将常规干预、运动干预均应用于本院骨质疏松性股骨颈骨折患者的术后康复中,以期明确运动干预的应用价值。

[9] 包勤文,晨,申潇竹,等.运动疗法对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预防骨质疏松的作用[J].现代预防医学,2014,41(19):3551-3554.

[10] Fletcher JA.Canadian academy of sport and exercise medicine position statement:Osteoporosis and exercise[J].Clin J Sport Med,2013,23(5):333-328.

[11] Park YJ,Kim KJ,Park KS.Femoral neck fracture in advanced ankylosing spondylitis[J].Arthritis Rheumatol,2015,67(10):2779.

[12] 孙玉敏,许晓琳,许金秀,等.葛根素对老年女性骨质疏松性骨折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股骨假体周围骨密度的影响[J].中国药房,2016,27(35):4944-4948.

[13] 徐瑞达,傅晓东,张玲,等.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骨量状况对内固定治疗效果的影响[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2015,35(12):1922-1925.

[14] 蔡真理.综合性护理干预对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术后治疗依从性、髋关节功能和并发症的影响[J].中国现代医生,2014,52(25):73-76.

[15] 王晓花,钟洁.创伤骨折患者心理弹性与情绪调节方式及人格的关系[J].现代医院,2015,15(10):76-79.

[16] 姚若松,蔡晓惠,蒋海鹰.社会支持、自尊对老年人心理弹性和健康的影响[J].心理学探新,2016,36(3):239-244.

[17] Zahn D,Duchstein P.Multi-scale modelling of deformation and fracture in a biomimetic apatite-protein composite:Molecular-Scale processes lead to resilience at the μm-scale[J]. PLoS One,2016,11(6):e0157241.

[18] 陈D,李建有.家庭康复教育对老年髋部骨折术后日常生活能力及患者功能的影响[J].中国现代医生,2015, 53(3):145-148.

[19] 蔡宇,周华军,韩红,等.中药熏洗联合微调式静态牵伸支具治疗肘关节骨折后功能障碍的临床研究[J].中国运动医学杂志,2016,35(9):849-852.

第8篇:股骨颈术后康复训练范文

[关键词] 股骨颈骨折;综合护理;并发症;髋关节功能;日常生活能力

[中图分类号] R473.6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3-9701(2014)09-0107-03

股骨颈骨折是骨科的常见病,好发于老年人,易引起患者行动障碍,需长时间卧床休息,易出现不同程度的抑郁、焦虑等负性情绪障碍,影响了患者的治疗依从性,易引起压疮、坠积性肺炎、下肢深静脉栓塞等并发症,严重时可危及生命[1,2]。近年来研究发现综合护理干预对改善老年股骨颈骨折的负性情绪障碍、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率、促进其早日康复具有一定的积极作用[3,4]。本研究观察了综合护理干预在老年股骨颈骨折中的应用及效果评价,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09年1月~2013年6月我院骨科住院手术治疗的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90例,均行手术治疗,且年龄>60岁。排除标准:既往有对侧髋部或下肢骨折手术史者;脑卒中偏瘫和帕金森病等影响活动的疾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常规护理组和综合护理组各45例。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和受伤类型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1.2 方法

两组患者均予以股骨颈骨折术后常规护理。综合护理组在此基础上予综合护理干预,干预时间均为两周。综合护理干预的具体内容包括:①术前心理干预及认知教育:与患者建立良好护患关系,采用积极心理疏导方式,改善其焦虑、内疚和急躁等不良情绪;并通过多种方式将疾病常规知识、手术方式及术后注意事项等告知患者及其家属,使其积极配合治疗;②术后康复训练:术后麻醉消退后可进行早期功能锻炼,包括踝关节的环转、背伸、足趾的屈伸运动;术后3~10 d为关节活动训练阶段,由被动运动逐渐过渡到主动运动,包括直腿抬高、屈膝屈髋和患肢外展,逐渐增大髋关节活动范围;术后10 d开始可下床扶拐不负重行走,并慢慢过渡到部分负重,直到完全负重。观察两组患者治疗期间并发症发生率和治疗后6个月髋关节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ADL)的变化。

1.3 观察指标

1.3.1 并发症 包括压疮、尿潴留、坠积性肺炎、泌尿系感染、便秘和下肢深静脉血栓等。

1.3.2 髋关节功能评估标准[5] 采用Harris髋关节评分评价两组患者的髋关节功能康复程度,总分100分,其中优良:>90分,较好:80~89分,尚可:70~79分,差:

1.3.3 ADL评分评估标准[6] 采用简易Barthel指数评定患者ADL,根据每个项目是否需帮助及其帮助程度分为0、5、10和15四个等级,总分为0~100分。

1.4 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17.0软件,计量资料结果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组间差异采用成组t检验,组内差异采用配对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期间并发症的发生率比较

干预两周内,综合护理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为17.78%,明显低于常规护理组的42.22%(χ2=6.76,P

2.2 两组干预后随访6个月髋关节功能和ADL评分比较

两组干预前髋关节功能和ADL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随访6个月,两组髋关节功能和ADL评分均较干预前明显上升(常规护理组干预前后t=2.35、3.09,P

表3 两组随访6个月髋关节功能评分和ADL评分的比较(x±s,分)

注:与常规护理组比较,*P

3讨论

股骨颈骨折是创伤骨科中很常见的疾病,在老年骨折中所占比例较大,这与老年骨质疏松引起骨质量下降有关。近年来随着人口的老龄化,股骨颈骨折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7]。手术治疗是股骨颈骨折主要治疗方法,但由于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机体功能退化,受术后长期卧床等因素影响,不但容易出现尿潴留、便秘、坠积性肺炎、泌尿系感染和下肢深静脉血栓等并发症,而且会影响患者髋关节功能康复及日常生活能力,对患者危害极大[8,9]。因此,如何尽快促进股骨颈骨折患者髋关节功能康复、降低其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患者日常生活能力是近年来研究的热点[10]。

近十年来有关护理干预对股骨颈骨折患者并发症和髋关节功能康复的积极改善作用进行了不少的深入探讨[4,11]。虞旭培等[11]研究发现综合护理干预可有效改善股骨颈骨折术后心理障碍,促进患者髋关节功能的恢复,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有利于患者的早日康复。王莉等[12,13]研究发现护理干预可明显改善老年股骨颈骨折手术患者的抑郁、焦虑等负性不良情绪,提高患者对疾病的认知,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促进患者术后恢复。本研究结果发现干预两周内,综合护理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常规护理组,提示综合护理干预可明显减少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同时研究还发现干预后随访6个月,综合护理组髋关节功能评分和ADL评分上升值明显高于常规护理组,提示综合护理干预可促进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髋关节功能的恢复,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从而改善其生活质量与预后。

总之,综合护理干预可明显减少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促进髋关节功能的恢复,提高日常生活能力,从而改善其生活质量及预后,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 Johnell O,Kanis JA. An estimate of the worldwide prevalence and disability associated with osteoporotic fractures[J]. Osteoporos Int,2006,17(12):1726-1733.

[2] Olofsson B, Stenvall M, Lundstrom M, et al. Mental status and surgical methods in patients with femoral neck fracture[J].Orthop Nurs, 2009,28(6):305-313.

[3] Bruggemann L,Nixon RD,Cavenett T. Predicting acute anxiety and depression following hip fracture[J]. J Behav Med,2007,30(2):97-105.

[4] 宋玉芝,董业利,鲁劲松,等. 临床护理路径对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心理状态的影响[J]. 护理杂志,2011, 28(8A):9-11.

[5] 吴海山,冯明光. 髋膝关节置换术后疗效评估体系[J]. 中华骨科杂志,2004,24(8):64-67.

[6] 赵慧杰,桂影,王太清. 加强护理干预对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临床康复的影响[J]. 中国老年学杂志,2013,33(5):1159-1160.

[7] Hagino T, Ochiai S, Wako M, et al. Comparison of the prognosis among different age groups in elderly patients with hip fracture[J]. Indian J Orthop,2008,42(1):29-32.

[8] 俞光荣,夏江. 股骨颈骨折的手术治疗策略[J]. 中华创伤骨科杂志,2011,13(7):601-606.

[9] 葛向煜,王君俏,刘邦忠,等. 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术后肢体功能恢复的康复护理研究进展[J]. 中华护理杂志,2008, 43(6):550-553.

[10] 郑艳,樊启宜. 护理干预在股骨颈骨折内固定术中的应用[J]. 国际护理学杂志,2011, 30(3 ):382-384.

[11] 虞旭培,李雄峰,陆晨. 综合护理干预对老年股骨颈骨折术后患者关节功能及心理康复的影响[J]. 中国现代医生,2012,50(35):108-109,111.

[12] 王莉. 护理干预对老年股骨颈骨折手术患者的影响[J]. 中国现代医生, 2010,48(7):50-51.

第9篇:股骨颈术后康复训练范文

关键词:骨瓣移植;股骨颈骨折;护理

股骨颈骨折是老年人常见病,随着现代化工具的运用,交通事故及意外事件的增多,本病的发生率越来越高,而且趋向年轻化。由于年轻人骨骼最为致密,造成骨折的暴力必然很大,因此损伤更为严重。年轻人股骨颈骨折有以下特点:①骨密度正常;②创伤机制多为高能量暴力;③骨折不愈合率及股骨头缺血坏死率均高于老年人股骨颈骨折;④股骨头缺血坏死改变后多伴有明显症状;⑤人工关节置换效果不佳。股骨颈骨折后股骨头是否成活取决于两个因素:①残留的血供系统是否足够营养股骨头;②能否在股骨头晚期塌陷之前重建股骨头血供[1]。老年患股骨颈骨折者可行假体置换手术治疗,对青壮年患者则不宜,治疗较困难。旋髂深动脉是髂骨主要供血来源之一。带旋髂深血管蒂的髂骨瓣局部转移可用于修复股骨上段骨缺损、股骨颈骨折不连接、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等[2]。由于旋髂深血管的口径较粗,解剖恒定,血管解剖较容易,以旋髂深血管为蒂,髂骨瓣移植修复股骨颈骨折,不需吻合血管,方法简单安全。陕西省凤翔县医院骨科自2005年以来采用带旋髂深血管髂骨移植空心加压螺钉内固定治疗青壮年股骨颈骨折得到较好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9例,其中男5例,女4例,年龄36~49岁,平均42.1岁。按解剖部位分:头下型2例,经颈型5例,基底型2例。骨折均愈合,愈合时间为3~6个月;按Hams评分标准,优6例,良2例,可1例,差0例,优良率为88.8%,无断钉及螺钉松动者。认为旋髂深血管蒂髂骨瓣植骨空心加压螺钉内固定是治疗青壮年股骨颈骨折的有效方法之一。

2 术前护理

2.1  心理护理:由于意外受伤、住院后环境陌生、担心手术能否成功、怕导致日后残疾形成,患者表现为紧张、恐惧、忧虑、焦急。护理人员应从入院开始全面了解患者的情况、做好入院宣教,适时地满足患者的需要,介绍手术的操作方法、如何配合麻醉、术后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和预防方法。使患者及家属对手术有所了解,减轻手术前的恐惧及紧张情绪,保持或形成他们的乐观情绪,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缓解心理压力积极配合治疗。从而达到缩短病程,促进康复的目的。

2.2  术前准备:做好各项术前检查工作、药物过敏试验、训练床上使用便器、严格备皮、患者清洁、必要时备血。术前12小时禁食,6小时禁饮,并准备一只矫形鞋。

3 术后护理

严密观察患者全身情况及生命体征变化,手术后去枕平卧6 h头偏向一侧,禁食6 h后鼓励患者早期进食易消化食物。3 d后进高钙、高维生素、高蛋白、高热量饮食。多食富含纤维类食物及蔬菜,使植入的髂骨瓣组织得到充分的营养。

因血管蒂穿过腹股沟区的皮下肌肉隧道而达股骨颈前方,应避免用手或物压迫腹股沟区。保持患肢轻度屈髋,两大腿间放一软枕,穿矫形鞋外展20°~30°中立位制动防外旋内收,注意患肢血液循环、足趾有无麻木、皮肤紫绀、切口渗血及切口引流情况。妥善固定引流管及引流袋,引流袋位置不可高于切口。防止引流管受压、扭曲、脱出,保持引流管通畅。准确记录引流液的色泽、性状及引流量,及时处理保持在做各种操作和治疗时,将整个关节托起,不可单纯牵拉抬动患肢。为患者放置便器时切忌抬臀过高,防止脱臼。女患者常规留置导尿管5~7 d。

术后2~3 d后可拔管。注意因疼痛引发紧张、焦虑,易导致机体发生生理变化而诱发血管痉挛,影响移植骨瓣血供,应适当镇痛。护理中与患者多沟通,多倾听,给患者以安全感,充分发挥心理镇痛的作用[3]。带血管蒂的骨膜移植术后,无法观察血液供应情况,故预防性用药尤为重要。例如解痉抗凝药物的应用,可扩张血管,防止血管痉挛及血栓形成。最大限度消除影响血液供应的不利因素,保证手术成功。

4 并发症的预防

4.1  预防压疮:保持床铺平整、干燥、清洁无渣屑。做50 cm×50 cm两个厚棉垫,每2小时交替垫在骶尾部,勤用温水擦浴,并用50%乙醇按摩骶尾部,以促进局部血液循环,保持臀部干燥涂搽爽身粉。患者大便时,由2名护士协助进行,一名摆放便器,必要时在便盆边缘上垫以软纸或布垫;另一名抬高患肢及臀部,动作应轻稳,防止擦伤皮肤,并保证术后髋关节正确位置。改善局部营养状况,还应增加患者全身营养,增强抵抗力,预防压疮的发生。

4.2  防止坠积性肺炎:鼓励患者加强主动和被动活动,鼓励咳嗽和深呼吸,注意排痰,做深呼吸运动,增加肺活量。选择带拉环的功能床,指导患者双手拉吊环,将上身抬起,轻轻叩击背部,助于痰液咯出。保持病室适宜的温、湿度,防止肺部感染。

4.3  预防泌尿系统感染:督促患者多饮水,保持会阴部清洁卫生。对安放尿管者,注意无菌操作,防止泌尿系感染。术后应尽早拔除尿管。留置导尿期间每天用碘伏棉球消毒尿道口2次。翻身时保持尿管处于低位,防止逆行感染及尿液污染伤口。

4.4  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术后可小剂量阿司匹林口服,加强抗凝作用。早期鼓励患者适当的运动踝关节及足趾,做股四头肌等长收缩锻炼,促进患肢血液循环,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及维持肌肉张力。避免在下肢同一静脉反复穿刺。

5 功能锻炼

术后生命体征平稳即可教会患者行肌肉收缩训练,先做健侧练习,再移向患侧。促进静脉回流,减轻水肿,以可耐受为度。疼痛缓解后协助患者进行小范围髋、膝、踝关节屈伸。2 d后协助患者下肢直蹬或纵行叩击,防止卧床而引起的骨质废用性萎缩。8~14 d时仰卧位屈髋屈伸运动,侧卧位外展运动,一手托患者臀部,一手托膝部,将患肢与躯体同时转入侧卧[4]。术后4周进行半卧位及坐位练习,8周后持双拐下床。教会患者正确的下床方法,将身体先移至健侧床边,让健侧先离开病床,由他人协助抬起上身及患肢离床,然后再扶拐站起来。进行患肢免负重锻炼时,先让患者在床边站立数分钟适应后再迈步,以免发生体位性虚脱。

6 结果

本组9例患者住院时间18~26 d,住院期间无并发症发生,康复出院。术后随访6个月,术后3个月内每半个月访视1次。骨折均愈合,无股骨头坏死发生,髋关节活动好,无髋内外翻畸形,气候变化时偶有关节疼痛。

7 出院指导

出院后增加髋关节与膝关节的运动,动作要轻,幅度不宜大,避免引起明显疼痛。术后第2个月可进行双小腿下垂的坐姿练习。术后第3~4个月逐步增加下肢内收,外展的主动运动,并行股四头肌的抗阻力练习。不坐低蹬、不患侧卧、不下蹲、不盘腿,定期复查X线。如发现股骨头变形、塌陷及骨密度增大等现象,推迟肢体负重时间,行局部按摩理疗,以免股骨头坏死发生。

8 参考文献

[1] 荣国威,王承武.骨折[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891.

[2] 杜  克,王守志.骨科护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5:424.

精选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