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呼吸系统疾病患儿的护理范文

呼吸系统疾病患儿的护理精选(九篇)

呼吸系统疾病患儿的护理

第1篇:呼吸系统疾病患儿的护理范文

[关键词]儿科;呼吸系统;反复感染;治疗效果

呼吸系统疾病是儿童的常见病与多发病,由于儿童免疫力较弱,尚未形成全面的免疫系统,所以在天气突变或换季时都很容易出现呼吸系统感染的情况。反复性呼吸系统感染不仅给患儿家长带来了苦恼,同时还可能影响儿童的正常发育及身心健康。此时,医院及儿童家长必须充分重视呼吸系统感染疾病的危害,对患者采用合理有效的治疗方法,以期减少反复感染给儿童带来的影响,并逐渐探索出提高儿童免疫力的有效途径。

1、儿科呼吸系统反复感染治疗情况概述

每年冬春之交、秋冬之交都是儿科呼吸道疾病的高发时期,也是医院儿科工作的高峰期。自2014年1月至2015年6月,前往我院儿科就诊的患者共有720名,其中因呼吸系统反复感染而入院的患者共有102名。这些患儿在入院接受治疗之前均伴有不同程度的咳嗽、呼吸困难、气短、喘息等现象,在肺部检查中出现阴影或纹理增强。从统计数据上看,这102名患者的年龄从8个月到9岁不等,平均年龄仅为4.2岁,患者中男性患儿为52人,女性患儿为50人。患者病程在4个月到18个月不等,平均病程为11个月,在此期间,每位患儿都出现了不同次数的呼吸道反复感染现象,平均感染次数为6次。

根据患儿的身体精神状态及病情发展阶段,医院将其划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对照组的患者采用呼吸道反复感染的常规治疗手段,如药物治疗、吸氧、雾化等,由专业医护人员对患者进行随时监控护理,对出现病情反复或呼吸困难等症状的患者,需要给予其平缓、间断式的吸氧治疗,以此来缓解他们的症状。对观察组的患儿,除了采用必要的治疗方式外还加用一种有效的治疗药物,用药过程中,应结合患者的身体情况及病情发展对用药量及用药周期进行调整,并随时观察患儿是否出现不良治疗反应。

2、治疗方法及治疗效果观察

从治疗方法上看,针对儿科呼吸系统反复感染病情所采用的治疗方法主要分为两大类,其一是以缓解病情,帮助患儿度过发病周期的临床型治疗,其二是以提高患者免疫力为主的治疗方案。在药敏实验过程中,医护人员会根据患者的病情发展状况及实验结果进行治疗方案调整,将一些抗生素类药物加入到雾化治疗环节中,以此实现控制感染症状,缓解患儿痛苦,提高患者免疫力。

在治疗工作开展期间,医护人员要根据患者肺部的听诊情况及其肺部拍片的情况来确定下一步的治疗方向及用药选择情况。在治疗效果的评判方面,医护人员可以在患儿肺部听诊声音转为正常,呼吸困难、气短等症状消失,精神状态及血液检查恢复正常的情况下对患者进行停药。在用药疗程结束后,若患儿在半年时间内没有再次出现呼吸道感染等情况,则可以判定这阶段的治疗收到了显著效果,若患儿在停药后的半年时间内呼吸系统感染情况明显减少,免疫力有所改善和提高,但有偶发性呼吸道问题出现,则可以判定治疗产生了一定的效果,但还需要长期持续用药及定期复查检查,以此来保证患者的身心恢复情况正常。

在治疗效果观察期内,医院医护人员必须充分考虑季节及时间方面的因素,在儿童呼吸道疾病的高发期及易感期加强对患儿的监控及患儿家属的协调。对于实验组的患儿,医生还要综合考虑他们的用药情况及药物效果,观察药物使用可能造成的不良反应及耐药性问题,尽量采用间断性用药与小剂量用药,因为这能在一定程度上减少药物可能给年龄太小的患儿造成的影响,同时也能让治疗的结果更加明显,对比性更突出。

3、治疗效果讨论

引发呼吸道疾病的因素较为复杂多样,结合儿童的身心特点及身体发展情况,医院可以将儿科呼吸系统反复感染类疾病的成因归为儿童呼吸道相对狭窄、免疫系统发育不完善、对多数细菌病毒缺乏抗体与抵抗力、体内微量元素不足或身体素质较差等原因。

在治疗和观察的过程中,医护人员必须充分重视呼吸系统反复感染可能造成的危害,向患儿家长普及一些疾病的常识性知识,引导他们学会关注患儿疾病发展,及时采用针对性的治疗方案与应急措施,缓解患儿可能出现的呼吸困难等症状。另外,医护人员还要充分考虑疾病给患者造成的身心影响及其反复发作给患儿造成的免疫力损害与身体健康隐患。对于那些患病原因不明,出现反复感染等情况的患儿,医生在临床治疗活动中应采用针对性治疗方案,尽量采用相对温和且效果明显的方案进行治疗,并减少抗生素的使用,避免患儿产生耐药性或产生用药不良反应。

在对比治疗实验中,我们还能发现,虽然患儿呼吸系统感染的反复出现与外界环境及细菌病毒感染有密切联系,但究其根因却是与儿童免疫力不高有关。因此,治疗活动应从单一性用药向免疫力调节方向进行调整,逐步减少抗生素在疾病治疗环节中的比重,给予幼儿以恢复自身免疫力和提高抵抗力的可能。此时,匹多莫德颗粒在辅助治疗中收获了较好的效果,其对控制感染的发展与蔓延,缓解感染症状,缩短患儿入院治疗周期都有明显疗效。这种情况下,医生可以让患儿在出院后继续适量服用该药物,以此来保证他们的身体健康与正常发育。

4、小结

减少儿童呼吸系统疾病反复感染出现的概率,缓解患儿的发病症状,使其获得较好的免疫力及环境适应力是儿科医生亟需面对和解决的问题。当下,必须适时改变现有的治疗方案,将提升免疫力放在相对重要的位置上,减少抗生素在治疗环节中的使用,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改善呼吸系统疾病频发的现状。

[参考文献]

[1]张丽琴. 儿科呼吸系统反复感染34例治疗体会[J].临床医药实践,2014,23(9):711-712.

第2篇:呼吸系统疾病患儿的护理范文

方法:选取90例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患儿,随机分成两组,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45例。对实验组患儿进行包括舒适护理在内的常规临床护理,对照组患儿进行除舒适护理外的常规护理。观察记录患儿症状消失情况、并发症情况和患者满意度,对比观察两组患儿康复情况,分析舒适护理对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影响。

结果:实验组患儿比对照组患儿症状消失快,康复快,并发症少,患者满意度高。

体会:对于患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儿童进行一定的舒适护理,有助于患儿病情的康复,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关键词:舒适护理 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 体会

Doi:10.3969/j.issn.1671-8801.2013.08.345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3)08-0303-02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是呼吸系统疾病中常见的一种疾病,传染性也比较强。儿童由于抵抗力较弱,患上此病的概率较大。早期有效的治疗固然对疾病有良好的作用,但是由于儿童不像其他人一样肯积极配合治疗,临床上常收不到良好的治疗效果,舒适的护理能够使患儿积极的配合治疗,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选取90例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患儿进行对比观察,然后分析舒适护理对患儿康复的影响。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90例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儿,其中男55例,女45例,年龄在3-12岁之间。在家长的同意下将患儿随机的分成两个组,实验组和对照组,各45例,两组患儿在性别、年龄和病情上无显著差异。

1.2 方法。

1.2.1 治疗方法。根据患儿发病原因和症状对患儿进行一定的对症和对因治疗。病毒性感染的患儿采用中药抗病毒口服溶液和黄连素治疗,效果不显著时加用丙种球蛋白和干扰素等增强机体的免疫力。对高热患儿及时进行一定的物理降温和药物降温,必要时给予一定的镇静类药物以免引起惊厥。对于鼻塞、流涕患儿可以用0.5%的麻黄素液滴鼻,咽痛患儿可以含服西瓜霜、金嗓子或泡服胖大海治疗。在用药过程中要严格审查对抗生素的使用,一般情况下无须对患儿使用抗生素,以免发生菌群失调引发更严重的感染。

1.2.2 护理方法。

两组均进行的护理:

(1)健康教育:对家长和患儿讲诉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预防知识和注意事项,使他们懂得应对技巧,能更好的配合治疗和护理。对反复发生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患儿要加强体育锻炼,嘱咐家长对孩子适时的更换衣服,避免过冷或过热,对孩子一旦发现有上呼吸道感染情况,要及早的隔离,另外要预防营养不良、贫血等各种慢性病的发生。

(2)高热的护理:观察记录患儿体温变化情况,对体温持续超过38℃的患儿进行一定的降温治疗,具体方法有:物理降温,选患儿额部、颈部、腋下或腹股沟部放置冰袋或用乙醇擦拭降温;药物降温,口服退热剂或用安乃近溶液滴鼻。在患儿高热过程中注意要摄入充足的水分,保证患儿体内水、电解质的平衡。

(3)保证患儿水、电解质的平衡:鼓励患儿多饮水,给予营养成分较高且容易消化的食物,如果患儿拒绝饮水或饮食,可通过输液疗法给予补充一定的液体和营养。

实验组患儿另行护理:

对实验组患儿设立特殊巡护,巡护责任包括:保持患儿室内空气清新,注意通风,根据患儿需求更改室内温度和湿度,以减少对呼吸道的刺激,减轻呼吸道症状;对于鼻塞、流涕患儿,及时清除鼻腔分泌物并用0.5%的麻黄素溶液滴鼻,每次2-3滴,每天1-3次,对哺乳期患儿在哺乳前15min滴鼻,保持鼻腔通畅,以免影响哺乳;对于咽部充血、水肿的患儿,及时给予雾化吸入或润喉类药物含服,发现患儿咽部化脓时,要及时上报给主治大夫,进行及时的消炎治疗,以免影响患儿饮食;对以上护理措施合理安排时间,尽量做到集中完成,保证患儿充足的睡眠时间。

2 统计分析方法

记录患儿康复时间和有无并发症情况。患者满意度调查分非常满意、满意、一般、差四种情况。在患儿康复后同时以调查问卷的形式对患儿和其家长调查,并对结果统计分析。

3 结果

对两组患儿康复情况、并发症情况和满意度进行记录,结果分别见表1、2。

实验组患儿在治疗过程中均无并发症出现,对照组患儿在治疗过程中,有2例出现支气管炎,1例出现肺炎,3例并发症患儿再次经过积极治疗和包括舒适护理在内的护理措施后,全部康复。

从上面两个表格可以看出,实验组的患儿满意度和康复情况比对照组收到了更好的效果,舒适的护理不仅加快了疾病的康复,也收到了患者满意的好评。

4 体会

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是生活中常见疾病,简称上感,由于儿童的呼吸系统和免疫系统发育还不完善,经常在儿童群体中广泛流行,症状有轻有重,如果不进行早期有效的治疗,很容易导致其他并发症的发生。上呼吸道主要是指鼻、鼻咽部和咽部,因此大多数患儿的临床症状中有鼻塞、咽痒和咽部充血、化脓,这些症状严重影响了患儿的生活质量,导致哭闹不止和不配合治疗的现象。现在家长和患儿对医院的要求不断提高,没有舒适的环境和良好的护理措施,一般赢不到患儿和家长的积极配合。上呼吸道感染的儿童如果不经过早期有效的控制病情,很容易使病情发展,导致气管、支气管感染和肺炎的发生,还有可能导致其他严重并发症。良好的护理能够使患儿积极配合治疗,使疾病早日治愈,减少了疾病迁延导致的并发症的发生,也能使患儿和家长更加了解上呼吸道感染的知识。因此加强医院护理队伍的建设,使护士的临床技能和综合素质得以提高,培养她们对患者良好的态度和护理水平,积极有效的对不同的疾病进行有针对性的护理,对疾病的治愈有积极的影响,对医院工作效益也有很好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贾丽红.60例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护理分析[J].求医问药:下半月刊,2011,9(7):152-152

[2] 刘迎春.3150例儿童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护理体会[J].吉林医学,2011,32(6):1221-1221

第3篇:呼吸系统疾病患儿的护理范文

【关键词】 护理干预; 双人固定雾化吸入法; 依从性

中图分类号 R473.72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6)11-0070-03

【Abstract】 Objective:To explore the infants and parents compliance of comprehensive nursing intervention in the treatment of atomization inhalation for infants and young children.Method:In our hospital pediatric outpatient,100 cases of infant inhalation were selected,according to age and personality traits on inhalation therapy of knowledge education,strict observation condition,completed the communication between nurses and patients,helped children with effective expectoration drainage after treatment,guided the parents in the process of treatment with skill,eliminated the influence therapeutic effect for children not cooperation.Result:95% of the children were cured and had good compliance.Conclusion:According to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different age stages of infants and young children and their parents psychology,to give the comprehensive nursing intervention,is better to observe condition and improve the nursing safety,to reduce the potential risk by other treatments,raise compliance of children with atomization inhalation of adherence.

【Key words】 Nursing intervention; Double fixed atomization inhalation method; Compliance

First-author’s address:The Fourth People’s Hospital of Longgang District in Shenzhen City,Shenzhen 518114,China

doi:10.14033/ki.cfmr.2016.11.039

随着环境气候变化,城市空气质量降低,婴幼儿免疫力下降,各种疾病感染发生率增加,尤其是呼吸道感染。雾化吸入是儿科门诊治疗婴幼儿呼吸道感染的一种常用治疗手段。常用的有超声雾化吸入、简易雾化罐雾化吸入等。笔者所在医院儿科门诊使用的是压缩空气式雾化吸入器,具有操作简便、用药量少、副作用小、起效快等优点;现已成为婴幼儿呼吸系统感染的最常用的给药方式之一。药物通过雾化吸入在呼吸道内直达病灶形成较高的药物浓度,达到湿化气道、解痉、消炎、化痰止咳作用[1]。婴幼儿处于生理、心理发育期,其认知和自控能力差,对雾化吸入治疗有抵触,甚至导致雾化吸入无法进行,影响雾化吸入疗效,也就是临床上常影响治疗效果的不依从性。因此,为了增加患儿和家长对雾化吸入的依从性,笔者所在医院儿科门诊于2014年1-5月通过对100例呼吸道感染、在治疗前即表现出哭闹等不合作行为的婴幼儿进行雾化吸入治疗,采用在吸入疗法相关知识宣教的基础上进行综合护理干预,配合玩具、夸奖鼓励性语言等,有效克服雾化吸入疗法的不依从性,从而增加了患儿及家长对雾化吸入的依从性,现报到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笔者所在医院儿科门诊100例需进行雾化吸入的婴幼儿,年龄2个月~3岁,男60例,女40例。其中咽炎20例,支气管炎30例,哮喘10例,支气管肺炎25例,扁桃体炎15例。全部患儿均符合呼吸系统疾病的诊断标准。排除有先天性心脏病、结核感染、支气管异物、营养不良等疾病患儿[2]。

1.2 方法

1.2.1 雾化前 给予常规雾化吸入治疗知识的宣教,让家长明确雾化吸入的优越性和必要性,消除因患儿哭闹而对治疗效果的顾虑;使其对治疗充满信心。在一定程度上患儿雾化吸入依从性的好坏与家长的支持和配合密切相关。指导家长雾化前安抚好患儿,并一起观看治疗中患儿的配合情况。雾化吸入治疗应在饭前或空腹时进行,防止因药物刺激而引起的恶心、呕吐,并且有利于痰液的排出[3]。清理呼吸道分泌物,避免雾化面罩紧贴患儿面部以免增加其抵触情绪,面罩距离面部以不超过1 cm为宜,观察病情。如出现面色改变、刺激性干咳、呼吸困难等,立即停止吸入,休息10 min后,再次吸入[4]。

1.2.2 雾化过程中 护士在旁陪护,用亲切、温柔语言和肢体动作,对患儿实施良好护患沟通;体现对患儿的爱护和尊重,使患儿对护士产生亲近和信任感,从而拉近护患之间的距离,增进感情。消除患儿的恐惧、焦虑心理,提高雾化吸入疗法依从性。

1.2.3 雾化吸入完毕后 要及时协助患儿清水漱口、洗脸,防止药物经口腔黏膜与颜面部皮肤等吸收而引发不良反应[5]。减少药物对皮肤的刺激及降低口咽部真菌感染。对不能正确漱口者可以喝温开水代替,尽量清除咽喉部药物沉积,减少副作用的发生[6]。示范、指导家长正确拍背,促进患儿排痰,必要时吸痰。

1.2.4 双人固定 对雾化吸入治疗有抵触情绪、不合作患儿建议双人固定。(1)适应于1岁以内婴儿,家长取坐位,将患儿以斜坐位抱于怀中,患儿一侧上肢夹于家长腋下,家长环抱患儿的手固定患儿另一上肢,同时将其双下肢夹于家长双下肢,另一手拿玩具哄逗患儿,或讲故事、唱儿歌使其情绪放松。另一人一手向前托住患儿枕部,另一手持药杯面罩轻罩患儿口鼻,药杯与地面垂直,使药液被充分震荡变成雾化微粒,随着呼吸而进入患儿呼吸道。严密观察患儿反应、面色、呼吸、等情况。(2)适应于1岁以上婴幼儿,家长同样取坐位,将患儿以坐位背靠家长胸部抱于怀中,家长双上肢分别将患儿双上肢固定于患儿身体两侧,双下肢夹住患儿双下肢,另一人一手置于患儿额部,将头部固定于家长胸前,另一手持药杯面罩轻罩患儿口鼻,保持药杯与地面垂直,同时用温和鼓励性语言鼓励、分散患儿注意力;治疗结束后,对患儿的表现给予肯定和赞许。同时,严密观察病情变化。

2 结果

95例患儿顺利完成雾化吸入治疗,再次患上呼吸道感染时均依从雾化吸入,依从性好。本科护理人员在雾化吸入过程中专人守护,随时巡视呼吸、咳嗽、喘息等情况;若患儿出现剧咳、缺氧症状时立即停止雾化吸入,给予拍背、吸氧等对症处理。严密观察病情,本组病例无呕吐、窒息、呼吸困难等不良现象。

3 护理体会

3.1 环境

保持治疗环境卫生、安静、宽敞,定时开窗通风,保持空气清新。室内湿式清扫,温度以20 ℃~22 ℃,相对湿度55%~65%为宜。定时用紫外线进行空气消毒。避免患儿接触潜在性的过敏原,以免加重病情。

3.2 认知的干预

护理人员在操作前应针对家长的文化程度和患儿病情的不同,向家长讲解疾病及药物相关知识以及雾化吸入的作用机制和重要性,提高家长的认知度,消除顾虑,以取得信任和配合。

3.3 行为的干预

雾化吸入过程中,雾化器内的药液不宜长时间吸入,以10~15 min为宜,因吸入时间过长可导致湿化过度,使痰液生成过多,严重者甚至出现肺水肿[7]。雾化时,取直立坐位,借助重力作用使雾滴沉降到终末支气管及肺泡[8]。避免震荡雾化器内的药液,以免起泡沫,造成气雾量减少而延长雾化时间,增加患儿抵触情绪。尽量选择患儿安静的状态进行雾化吸入,指导深呼吸,频率不可过快,避免因患儿哭闹吸气短促,使雾化微粒难以进入呼吸道深部而影响治疗效果[9]。

3.4 详细向家长讲解双人固定的方法

护理人员演示正确雾化吸入方法,对在治疗前即表现哭闹等依从性差的患儿实施双人固定法,指导家长正确掌握双人固定的方法及技巧,降低患儿雾化吸入的不依从性,提高治疗效果。

3.5 做好消毒隔离预防交叉感染

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操作前后均要做好手卫生消毒,雾化器应一人一用一消毒,用后浸泡于84消毒液中30 min,再用蒸馏水冲洗干净残留的消毒液,并存放于专用盒内备用,以保持清洁干燥,防止交叉感染。

3.6 做好健康宣教

由于气候变化及环境因素,加上小儿呼吸道解剖生理特征:小儿鼻腔黏膜柔嫩,血管丰富,又比成人短。呼吸道的免疫功能较低,因此婴幼儿呼吸道感染发病率升高。所以要注意环境卫生,室内空气要流通,气候变化注意增减衣服,避免受凉,适当运动,进行一些力所能及的户外活动,增强免疫力,减少发病率。

4 讨论

近年来由于环境污染,空气质量差,婴幼儿患呼吸道感染及其他疾病概率上升,严重影响婴幼儿的生长发育和身心健康[10]。呼吸系统具有开放性、吸收性、表面作用受体及血液丰富等生理特点,因此,吸入药物直接作用于发生炎症痉挛的气道,可直接发挥其抗炎、解痉、平喘等作用[11]。由于传统观念的影响及部分家长对雾化吸入治疗机制认识不足,认为只有输液、服药才对疾病有效[12],所以全身用药治疗现象占很大比例。由于婴幼儿各个器官功能尚未发育成熟,其患病有一定的特殊性,务必以安全有效的治疗方式为主要原则。因此,应向家长详细介绍雾化吸入治疗的目的、方法及其在治疗疾病中的作用,提高家长对疾病及治疗方法的认识,以耐心、科学的态度配合治疗[13]。

雾化吸入治疗已成为呼吸道感染患者一种常用的治疗手段,它使药物直达病变部位,给药用量小,剂量为其他给药途径的1/10左右,药物毒副作用明显减少,提高了用药安全性[14-15]。但是,由于家长对疾病、药物知识认知不足,加上患儿自控和认知能力差,对雾化吸入有抵触;甚至拒绝雾化吸入的行为,很大程度影响婴幼儿雾化吸入的依从性,从而影响了临床的治疗效果。

为了使患儿能更好地适应雾化吸入治疗,笔者所在科护理人员以熟练操作技能、和蔼可亲的态度接待患儿,使患儿有受爱护和尊重的感觉,消除患儿的陌生感,增加了患儿对护士的亲近与信任[16]。对雾化吸入治疗不合作、有抵触情绪的患儿,护理人员根据其年龄、心理、生理特点,采用语言和非语言沟通技巧,缩短与患儿的距离,增进感情,消除恐惧感,使患儿易于接受。治疗结束后给予患儿肯定和赞许,提高了婴幼儿对雾化吸入治疗的依从性。

反复患呼吸系统感染的婴幼儿其护理工作也很关键,加强家长疾病的防治宣传教育,尽可能减少疾病的发生率。呼吸道感染健康教育中运用健康教育的倾向、促成、强化因素,采取各种形式健康教育方式,对家长和患儿进行及时、有效的健康教育,促使遵医行为产生,能明显降低患儿发病率,减少住院次数,改善患儿及家长的生活质量[17]。

双人固定雾化吸入法促进家长及患儿对雾化吸入治疗的依从性,减少和避免各种不良因素,提高婴幼儿雾化吸入的效果。也是护理人员为促进患儿康复而采取的一种护理措施。因吸入疗法是目前治疗呼吸道感染的最佳手段之一,其操作的正确与否直接影响治疗效果,在临床实践的过程中要针对相关医护人员做好系列的培训工作,从而进一步规范其具体的治疗和护理程序[18]。在雾化吸入过程中,护士与患儿及家长做好充分的护患沟通、细心护理、严密观察、及时发现安全隐患。使家长接受并配合治疗,减少患儿不良情绪和不适应行为,保证雾化吸入的治疗效果。

总之,无论哪种形式的雾化吸入给药,都是将治疗药物有效地分解为小分子颗粒,更有利于药物附着于气道黏膜表面,充分发挥药效及局部浓度[19]。临床上对婴幼儿呼吸系统感染实施雾化吸入治疗的实践过程中,常面临不依从性因素而影响治疗效果,如何克服治疗过程中的不依从性,顺利完成治疗,达到预期的效果,是医患双方所共同关心的问题。在传统常规的临床治疗措施的基础上,提高护理人员吸入治疗相关知识,对护士进行雾化原理、选择吸入器、雾化效果的评估、不良反应、注意事项等相关知识培训。降低雾化吸入不良事件,消除安全隐患。提高家长对相关疾病、药物及雾化吸入治疗的认知度,争取获得最大程度的支持与配合,使其从依赖性治疗转为自觉参与及自我维护治疗,达到提高婴幼儿雾化吸入依从性的目的,从而提高治疗效果。综合护理干预在婴幼儿雾化吸入治疗中克服了治疗过程中存在的不依从性,使雾化吸入依从性差及不合作的婴幼儿顺利完成治疗,达到预期的效果。其方法简单易行,护士及家属都易于掌握,值得在临床广泛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赵桂芹,吴海霞.雾化吸入治疗以咳喘为主要症状的呼吸系统疾病疗效观察[J].中华现代儿科学杂志,2005,2(2):114.

[2]姜燕.沙丁胺醇联合异丙托溴铵雾化吸入治疗小儿毛细支气管炎的临床研究[J].中国医学创新,2012,9(30):110.

[3]李克芬.小儿喘息性支气管炎的雾化吸入治疗疗效观察及护理措施[J].中国医学创新,2012,9(32):139.

[4]李红芹,蔡虎英,严缨.护理干预对患儿氧气雾化吸入依从性影响[J].国际护理杂志,2010,29(9):1366.

[5]刘琳琅.布地奈德雾化吸入治疗儿童哮喘急性发作的疗效观察[J].中外医学研究,2015,13(1):39.

[6]成秀玲.雾化吸入布地奈得治疗儿童哮喘84例的疗效观察及护理[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09,5(18):34,36.

[7]程世晴.实用临床护理“三基”操作篇[M].南京:东南大学电子音像出版社,2008:46.

[8]宋云霞,卢璐,向红军.普米克令舒与万托林雾化吸入治疗毛细支气管炎的护理体会[J].中国医学创新,2010,7(32):114.

[9]肖春霞.小儿雾化吸入治疗护理[J].当代护士(专科版),2012,25(4):67.

[10]陆卫民,赵雪频,孙海英.护理干预对雾化吸入治疗小儿哮喘疗效及依从性的影响[J].中国基层医药,2013,20(1):144.

[11]任畅,霍晓露.布地奈德和异丙托溴铵氧驱动雾化吸入治疗毛细支气管炎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医学创新,2013,10(19):51.

[12]刘力行,郑菊映.持续护理干预对雾化吸入治疗小儿哮喘过程[J].现代临床医学生物工程学杂志,2005,11(4):359-360.

[13]沈桂荣,燕海东,邢海云,等.急性喉炎雾化吸入患儿依从性差的原因分析与对策[J].齐鲁护理杂志,2006,12(10A):1959.

[14]胡亚美,江载芳.实用儿科学[M].第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637-638.

[15]吴瑞萍,胡亚美.实用儿科学[M].第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6:676.

[16]陈红梅.沟通技巧在儿科病房中的应用[J].护理实践与研究,2007,4(1):66-67.

[17]王生琴,周冬梅.健康教育在反复呼吸道感染患儿中的应用[J].中国医学创新,2009,6(33):152.

[18]唐昌奎,王洪宇.沙丁胺醇超声雾化吸入在小儿哮喘急性发作中的疗效[J].中外医学研究,2015,13(14):9.

第4篇:呼吸系统疾病患儿的护理范文

【关键词】 护理干预; 妊娠期高血压; 子宫

妊娠期高血压是妊娠期妇女的特有疾病,一般发生在妊娠20周以后,患者主要表现为高血压、蛋白尿、水肿、头痛、眼花等症状,是围产期母婴死亡的主要原因[1,2]。本研究对我院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进行术中的护理干预,对预防母体的出血和新生儿的呼吸窘迫等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临床资料

选取我院2011年3月至2012年12月因分娩住院的患者90例,患者均符合妊娠期高血压的诊断标准,还伴有轻度的蛋白尿或水肿,血压均大于140/90mmHg。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45例,年龄22~44岁,平均年龄(28.3±4.2)岁;孕期为27~39周,平均(31.5±3.4)周;初产妇26例,经产妇19例。对照组45例,年龄为21~43岁,平均年龄为(27.6±4.1)岁;孕期为26~39周,平均为(31.2±3.1)周;初产妇为27例,经产妇为18例。两组患者年龄、孕周、职业、文化程度、临床症状及血压值无显著性差异,P>0.05,资料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的护理方法进行术前、术中以及术后的护理。

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对患者进行术中护理的干预,由巡回护士完成。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2.1术中母体的护理孕妇在手术过程中,由巡回护士在配合医生操作时要注意麻醉的量以及注射的速度[3]。操作过程中严密观察患者血压、呼吸频率、幅度以及血氧饱和度,一旦出现呛咳或呼吸抑制,应立即提醒操作医师和麻醉医师。出现呛咳,可适当追加麻醉剂剂量;出现呼吸抑制时,应立即停用拔出胃镜暂停检查,协助做好抢救工作[4]。

在胎儿未娩出之前,注意观察患者的出血情况,准备配好的血液,做好预防大出血的准备。另外术中要抽取患者的血液进行即可的检查化验,若出现血凝不正常,立即静脉推注抗凝药物,观察患者的凝血情况。

1.2.2对婴儿的护理①胎儿娩出后,立即进行吸痰,对于孕周不足的婴儿给予吸氧以及适当的心电监护;②脐带的处理,防止感染的发生;③保温护理;④在不同时间段给患儿进行Apgar评分。

1.3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母婴结局情况。

Apgar评分[5],即阿氏评分、新生儿评分,是孩子出生后立即检查其身体状况的标准评估方法。在孩子出生后,根据皮肤颜色、心搏速率、呼吸、肌张力及运动、反射五项体征进行评分。满10分者为正常新生儿,评分7分以下的新生儿考虑患有轻度窒息,评分在4分以下考虑患有重度窒息。1.4统计学指标

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18.0软件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值±标准差(±s)表示,组间进行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设定显著性差异为P

2结果

2.1两组母体情况的比较

观察组患者在术中进行护理干预后,大大减少了患者出血的发生,也降低了患者血液循环的障碍的发生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3讨论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是妊娠特有的疾病,一般好发于妊娠20周以后[6],孕产妇特别是初产妇由于精神过分紧张或受刺激致使中枢神经系统功能紊乱等因素常导致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在我国发病率为9. 4%,国外报道为7%~12%[7,8]。妊娠期高血压患者临床发病率高,病情发展快,对孕产妇危害大,容易引起的流产、早产以及羊水的破裂、胎儿宫内窒息等,严重影响母婴的健康,因此应受到人们的重视。

李秋丽等[9]对63例妊娠期高血压患者进行心理护理干预,发现明显改善了患者的焦虑和抑郁情绪,降低了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了临床治疗效果。何燕妃[10]通过对60例妊娠期高血压患者进行综合护理干预,发现患者的血压、蛋白尿等症状明显改善,且大大提高了妊娠的结局。这些研究表明,护理在妊娠期高血压起着不可缺少的作用。

本研究就妊娠高血压患者剖腹产手术时进行术中护理干预,主要通过巡回护士对母亲的护理和婴儿出生后护理。结果发现,观察组患者大出血、血液循环障碍及其它的并发症明显低于对照组,且患儿发生呼吸窘迫综合征有3例,发生率为6.67%,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1例,24.44%。新生儿也未出现缺氧情况、呼吸道感染情况及其它并发症情况;而对照组新生儿缺氧5例,呼吸道感染4例,其它并发症7例。两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另本研究对患者的生殖系统进行检查发现,干预的患者子宫恢复较好,无阴道炎症及宫颈糜烂发生,且患者妊娠后宫缩恢复正常,性生活都较为满意。与对照组相比效果显著。

本研究还对新生儿出生后1min和5min Apgar评分,结果发现观察组在婴儿出生后及时给药吸痰、吸氧、保温等措施,婴儿在5min后Apgar评分总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综上所述,术中进行护理干预,大大减少了妊娠期高血压患者的出血情况,降低了新生儿呼吸窘迫的发生率,且新生儿评分得到提高[16],值得临床推荐。

参考文献

[1]贺金瑞,朱慧芳,刘志民,等.妊娠高血压疾病的发展现状.河北医药,2010,32 ( 22) : 3215.

[2],许建娟.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危险因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中国妇幼保健, 2011(16):4675-4677.

[3]Zandstra M,Stekkinger E,van der Vlugt MJ, et al. Cardiac diastolic dysfunction and metabolic syndrome in young women after placental syndrome. Obstet Gynecol,2010,115(1):101.

[4]Prakash J,Vohra R,Pandey LK,et al. Spectrum of kidney diseases inpatients with preeclampsia-eclampsia. J Assoc Physicians India,2010(58):543.

[5]姚秀华,温岩,孙晓峰.妊娠高血压疾病并发HELLP综合征32例临床分析.中国妇幼保健,2010,25(18):2491.

[6]刘允英.453 例剖宫产围手术期临床护理. 中国现代医生,2009,47(29):78-80.

[7]李秋丽.心理干预对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妊娠结局的影响.陕西医学杂志, 2011, 40(10):1424.

[8]王丽.剖宫产围手术期护理体会.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1,5(18):99-100.

[9]何燕妃.综合护理干预对妊娠期高血压患者的疗效观察.中国初级卫生保健, 2012, 26(12):110-111.

[10]韩桂凤.妊娠高血压疾病患者的临床护理干预方法与效果分析.中国保健营养, 2013, 23(1):279-280.

[11]张维萍.妊娠高血压疾病患者的临床护理干预分析. 吉林医学,2012,33(23):5093-5094.

[12]刘广仙.妊娠高血压综合征的临床护理对策分析.中外医疗,2012(17):146-148.

[13]高春风.52例妊娠高血压疾病死亡原因分析.中国妇幼保健,2009,24(6):866.

[14]关树敏, 董树美, 杨冬梅.硫酸镁治疗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护理.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0,4(14):220.

第5篇:呼吸系统疾病患儿的护理范文

[关键词]综合护理管理胎儿新生儿;消化系统疾病;围术期

[中图分类号] R248.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7)02(a)-0177-05

[Abstract]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applicationeffect of comprehensive nursing managementin fetuses and neonates with digestive system diseases during perioperative period.Methods From July 2015 to November 2016,a total of 164 neonates with digestive diseases in our hospital were evenly divided into control group and experimental group according to the order of admission,with 82 cases in each group.In the control group,postoperative routine nursing was used,while in the experimental group,they were given the comprehensive nursing management of seamless connection of fetus and neonate with maternal and fetal specialties including pregnancy care,prenatalintervention,neonatal nursing during birth,nursing before and after neonatal surgery,and follow-up visits.The surgical effect,average hospital stay,average hospitalization cost and family satisfaction were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Results In the experimental group,the cure rate and satisfaction by pediatric patient′s families which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 (P

[Key words]Comprehensive nursing management in fetus and neonate;Digestive system diseases;Perioperative period

胎盒律儿医学是医学界正在快速发展的新兴学科,它涵盖范围广,沿着产科-围生医学-母胎医学-胎儿医学-新生儿医学(新生儿外科)的路径发展。胎儿新生儿消化系统疾病是胎儿在胚胎发育过程中导致的发育缺陷[1],种类繁多,表现各异,近年来发病率不断上升,严重影响新生儿生存质量,对患儿家庭造成不容无视的心理负担,一成不变的“引产”模式已明显不适应当前的需求,外科手术治疗是最有效的治疗措施。新生儿各个系统发育尚未完善,病情严重程度与表现往往不统一[2-3],且手术耐受力低,严重影响手术的预后及恢复,因此,早期诊断、合理治疗、做好胎儿新生儿围术期综合护理是改善预后、降低死亡率的关键[3]。本课题主要研究对患有消化系统疾病的胎儿新生儿围术期进行综合护理管理,在分娩前进行综合干预,在新生儿期进行外科干预,实施具有妇幼专科特色的无缝衔接的综合护理与管理,效果良好,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7月~2016年11月收治的消化系统疾病的新生儿164例,符合《新生儿外科学》诊断标准,医院伦理委员会经讨论后同意开展此研究,所有患儿家属均知情同意。按照入院的先后顺序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儿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即将患儿依次编号为1、2、3......164号,奇数分到实验组,偶数分到对照组中。实验组患儿82例,其中男性47例,女性38例;平均日龄(7.3±3.3)d;孕妇分娩时平均孕龄(37.0±2.3)周;身长(46.0±5.6)cm;平均体重(3212.99±218.87)g。对照组患儿82例,其中男性43例,女性39例;平均日龄(7.1±3.5)d;孕妇分娩时平均孕龄(38.0±1.5)周;身长(48.0±4.6)cm;平均体重(3224.67±204.85)g。两组患儿胎龄、性别、身长、体重、病情、家长文化程度和家庭经济情况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给予围术期常规护理如保暖,加强营养、伤口护理、并发症的观察等。实验组实施具有妇幼专科特色的胎儿-新生儿无缝隙衔接围术期综合护理管理,内容包括积极做好孕期管理、产前干预管理、产时新生儿护理、术前护理、术后护理、出院随访与追踪等一系列流程化的护理管理,具体方法如下。

1.2.1孕期管理 按常规开展孕期检查至分娩,行超声检查时详细检查胎儿全身发育情况及密切随访,重点监测腹围和胎儿羊水情况,羊水增多是诊断胎儿消化道疾病的重要特征。胎儿消化道疾病约30%有遗传学问题,必要时产前作相关遗传学分析,排除染色体异常。

1.2.2产前干预管理 所有胎儿出现消化道梗阻情况时,都将会出现羊水增多,同时产生一系列胎儿宫内发育障碍的不良后果,因此积极诊断并治疗胎儿宫内发育迟缓非常重要;若羊水多至孕妇自身难以承受时,可予抽羊水减压缓解症状。

1.2.3产时护理管理 消化系统疾病新生儿出生时根据羊水增多情况采取积极地护理干预措施;在出生尚未呼吸和断脐之前,将口腔和气道内的羊水尽量吸净,减少和避免吸入性肺炎的发生;根据病情需要,适时行胃肠减压。

1.2.4术前护理 ①常规准备:做好交叉配血、皮肤试验、术前各项常规检查、留置尿管、应特别注意手术区的皮肤准备、新生儿皮肤娇嫩,应一丝不苟地做好皮肤护理,必要时留置胃管行胃肠减压。②术前禁食,既可避免患儿术中发生误吸,也确保手术顺利进行。③口腔护理:一般术前3 d予以生理盐水清洁口腔,保持口腔卫生,预防“新生儿鹅口疮”。④保暖:因新生儿皮下脂肪薄,且多为棕色脂肪,如保暖不够易合并感染时而发生新生儿硬肿症。将新生儿放置在辐射保暖操作台,依据其体重、日龄动态调节床温。⑤气道护理:保持呼吸道通畅,根据患儿病情取侧卧位,头偏向一侧;定时翻身拍背,及时清除口、鼻腔分泌物。对有呼吸困难及呼吸衰竭者,应第一时间予以气管插管行机械通气[4]。

1.2.5术后基础护理 ①加强体温管理,做好保暖:保暖是新生儿护理的重点之一。我院所有新生儿手术后都采用国产的暖箱,设置为皮肤温度控制模式,将温度传感线贴于腹壁,设置皮肤温度为36.5℃,且每日擦拭暖箱,水槽内的蒸馏水每日定时更换。患儿为便于观察呼吸和循环情况。②生命体征的监护:术后给予心电监护和血氧饱和度监测,并合理设置监护仪的各项预警值,如有异常及时调整并记录,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理。③严密细致的专人护理:因术后易发生呕吐,有引起误吸窒息的危险,术后未清醒前均由专人护理。术后更应加强口腔护理,以免黏稠的分泌物阻塞呼吸道。保持胃肠减压通畅,在减压过程中应详细准确记录出入量,以便报告医生及时调整治疗补液方案[5]。

1.2.6 麻醉恢复期护理 ①患儿在转回病房过程中有发生呼吸道阻塞的危险,手术室护士应协同麻醉医生严密观察患儿,应取侧卧位转送,转运途中给予吸氧和心电监护[6]。患儿安全返病房后,给予吸氧,注意给氧的浓度及流量,进行血氧饱和度监护,避免发生氧中毒。苏醒期给予患儿头部侧卧位,预防呕吐、舌后坠引起窒息;并在床旁备吸引器、气管插管及气管切开包以备急用。②加强呼吸道管理,保持呼吸道通畅。气管插管者易滑脱,应妥善固定好,插管的深度做好标记。如有黏痰时,选择粗细适宜的吸痰管轻柔的旋转式吸痰,掌握好插入深度和吸痰压力,避免损伤黏膜,减轻患儿的痛苦。③病室内每日两次通风,利用空气消毒机定期消毒空气,注意设置好消毒时间[7]。④胸部物理治疗:术后2~4 h翻身1次、叩背,用空心拳轻叩,自腰部开始由下往上,由外到内,稍有震动感为宜。痰液黏稠者遵医嘱每日两次雾化吸人。⑤新生儿呼吸窘迫征(RDS)的观察及处理:个别新生儿术后如出现、呼吸困难、面色发绀,并进行性加重,胸片提示,肺透明膜病变。立即气管插管注入猪肺磷脂注射液180 mg,并行复苏囊加压通气,固尔苏使用结束后拔出气管导管,行无创辅助通气5 d后改为鼻导管吸氧。使用肺表面活性物质(PS)时首先要将药物预热至37℃,注入药物可用针管从导管壁扎入一边缓慢向气管内注入PS,一边复苏囊通气,有效地防止药物喷出。⑥呼吸暂停的观察及护理:当出现呼吸暂停时给与物理刺激,如托背及弹足底,若症状未见好转,气囊加压通气,压力为1.5~2.0 kPa为宜。按医嘱使用枸橼酸咖啡因,临床效果较好,注意观察是否有不良反应。呼吸暂停严重时可用无创辅助通气及气管插管呼吸机辅助通气[8-9]。

1.2.7 严密细致的病情观察 观察胃肠功能恢复情况:保持胃肠减压,确保胃管通畅,记录胃液的颜色、量及性质;观察有无腹胀和呕吐,记录排气排便的时间,以便及时拔出胃管,进食进水[10]。

1.2.8 加强伤口护理,防止伤口感染 ①新生儿手术后,应根据具体手术方式采取不同的舒适,如手术后一般采用截石位。“主张轻柔护理”减轻疼痛。我科统一使用“鸟巢”式护理,用全棉的儿童大浴巾对折一次,滚筒式卷好做成长条状,四周用胶布贴紧将新生儿环绕成圈,形似让其舒适的躺卧,头颈部自然伸展,避免头低位,在暖箱外使用遮光布,建立一个类似子宫的环境,促进安全感,对患儿给予温柔的触摸,减少啼哭。室内光线适宜,可降低视网膜病变的机会;减少噪音、器械操作音,避免突发高频声音,对各种仪器设备报警声应及时关掉快速理;避免在室内放音乐,这对急性期患儿不利,因可增加颅内压,使SaO2下降,刺激屏气发生不利于康复。②保持伤口清洁,及时更换伤口敷料,因新生儿自控能力弱,敷料可用橡皮膏封闭固定,外加绷带包扎或于敷料外面包裹一层塑料薄膜,也可用约束带固定手脚,可防患儿自行将敷料撕脱或被大小便污染。观察伤口有无化脓、红肿等情况,预防伤口感染等情况。若敷料一旦被污染,应及时更换;伤口如有异常及时处理,防止感染,伤口疼痛剧烈影响患儿休息时,应增加抚触,安抚患儿情绪,必要时给予药物镇静[11-12]。

1.2.9各种引流管的护理 妥善固定各种引流管,避免扭曲、受压,防止滑脱,必要时将患儿双手约束。注意观察各种引流液的量、性状、颜色等,发现异常情况及时报告医生并给予处理。

1.2.10营养支持与管理 术后患儿极易发生营养不良、低蛋白血症等。应采用肠内营养和肠外营养给予营养支持。早期以静脉途径为主,但肠外营养液也不可少。如静脉给药则使用微量输液泵匀速输入,输注营养液时,一般需20 h>时间≥16 h[13-14]。

1.2.11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PICC)的维护 新生儿术后由于静脉输入营养时间长,我科多采用PICC置管,既方便又安全。但需细致护理:①因新生儿使用的PICC导管管腔小,严禁输血及血液制品。②置管后第1个24 h更换敷料,卷边、松脱情况下要及时更换,其它情况可1周更换1次。肝素帽每周更换1次。③PICC导管每8小时脉冲式正压封管1次,且不能回抽回血。④静脉营养液需肝素化,每100毫升液体加肝素50 U,能有效的防止堵管。⑤注意泵入速度,不能

1.2.12皮肤护理 新生儿因皮肤娇嫩,应给予细致的皮肤护理,操作中做到“有爱心、耐心、细心和精心”,尤要做好臀部护理,避免红臀。对于手术后患儿,主张不包尿布,将其打开垫于臀部下,患儿每次大便后,先予盐水冲洗,后给予安多福消毒,并给予红外线照射15 min/次。

1.2.13院感控制 新生儿外科病房医疗护理相关感染发生率较高,应加强病房环境消毒隔离,做好院感防护,医护人员和操作的器械应重点防控,尤要重视洗手和无菌操作,消毒洗手液和听诊器均专人专用,采用特制工作服,以便有效降低感染率,降低新生儿病死率[16]。

1.2.14并发症的观察与护理 做好肺炎、术后腹胀、切口裂开等并发症的观察和对症护理。对新生儿食道闭锁患儿因术后易并发吻合口瘘及胸腔漏气等,术后认真观察并记录胸腔闭式引流液和呼吸音的情况,若引流出鲜红色黏稠液体、患儿出现呼吸困难及发绀等症状,则警惕出现并发症,及时报告医生做好对症处理。

1.2.15 新生儿黄疸的护理 应密切观察患儿,监测胆红素值,早期抚触对预防新生儿黄疸效果明显。若出现黄疸应积极治疗,预防并发症。

1.2.16出院宣教和随访管理 我院小儿外科将患儿信息纳入高危儿管理系统,为患儿建立个人档案,并建立电话随访制度。患儿出院前,由护士指导家长日常生活护理及早期干预方法;出院后由专人负责定期电话跟踪随访及督促回院检耍一般患儿出院后随母亲42 d回院复查,以后每月回访1次,6个月以后改为每2个月回访1次,至患儿满1周岁或各项发育指标达正常为止。对肛肠畸形的患儿术后回访尤为重要,因大部门需第二次成形或人工等手术。个别疾病需要长期的随访。

1.3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儿手术疗效、平均住院时间、平均住院费用及家属满意度。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1.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

2结果

实验组治愈率为90.24%,平均住院时间为(23.05±0.92)d,平均住院费用为(10 690±826)元,家属满意度为95.12%,各项指标数值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讨论

3.1胎儿新生儿消化系统疾病围术期的无缝隙综合护理管理模式

经过20多年的发展,此种综合护理管理模式在国外已逐渐成熟,美国费城儿童医院的胎儿医学多中心团队、欧洲的Nicoladis等开展了成熟的该学科研究[17],但国内此方面的研究较晚,目前尚未规范、完善,它需要多学科配合和护理循证论证。首先孕期B超检查时要能对合并消化系统疾病的胎儿进行筛查;其次孕期每次产检时需要密切监护羊水及胎儿发育情况,能早期正确诊断、治疗胎儿发育迟缓等,必要时作相关遗传学分析,排除染色体异常;再者分娩时给予及时护理干预,如吸净羊水、及早禁食、胃肠减压等;最后充分的术前准备、最佳手术时间的选择和围术期综合护理是确保手术成功的关键。我院是肇庆市唯一一所三级妇幼保健院,产科年门诊人次10万,年分娩量近5000人次,并与广东省妇幼保健院合作开展此项目,对患有消化系统疾病的胎儿新生儿实施综合护理管理,实现了胎儿―新生儿无缝隙衔接,是独具妇幼保健专科特色的创新性护理管理模式。

3.2综合护理管理在胎儿新生儿消化系统疾病围术期的应用对提高出生人口素质具有重要意义

随着全面两孩政策的实施,高龄孕产妇居多,妊娠及分娩的风险增加,各种先天性出生缺陷的风险也相应增加,对各种胎儿新生儿消化系统疾病围术期采用综合护理管理可以积极做好出生缺陷防控任务,降低严重消化系统疾病新生儿的出生率,减少不必要的引产,从而提高出生人口素质。

3.3综合护理管理在胎儿新生儿消化系统疾病围术期的应用可有效提高治愈率、提升家属满意度

胎儿新生儿消化系统疾病围术期的无缝隙综合护理管理可提高治愈,确保手术成功及改善预后,缩短平均住院天数,降低住院费用,减轻家属负担,提升家属满意度具有重要的意义。综合护理管理在胎儿新生儿消化系统疾病围术期的应用可以降低新生儿死亡率、致残率、从而提高新生儿生存质量。综合护理管理在胎儿新生儿消化系统疾病术期的应用可促进产科、新生儿科、小儿外科护理发展及学术交流[18]。

综合护理管理模式可促进护理人员对胎儿新生儿消化系统疾病围术期护理理念的转变,实施规范化综合护理管理护理,可减少术后并发症,从整体上提高产科、新生儿科、小儿外科护理水平,确保新生儿术后恢复,从而减轻家庭和社会的负担,达到患儿家属满意、社会满意的双赢局面;并对全市规范胎儿新生儿消化系统疾病围术期护理管理有广阔的推广和应用价值。

综上所述,对消化系统疾病的胎儿新生儿围术期实施无缝隙综合护理管理,是独具妇幼保健特色的创新性护理管理模式,可促进产科、新生儿科、小儿外科护理发展及学术交流。在目前全面两孩政策实施后,积极做好出生缺陷防控任务,减少不必要的引产,提高消化系统疾病新生旱拇婊盥剩减少并发症,降低住院费用,减轻家庭和社会的负担,提高出生人口素质和新生儿生存质量,从而减轻家庭和社会的负担,达到患儿家属满意、社会满意的双赢局面。

[参考文献]

[1]俞钢.临床胎儿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6:234-244.

[2]高丽丽,李娜,刘旭明,等.新生儿肠造口的护理研究进展[J].生物技术世界,2016,5(3):171-173.

[3]马红彩. 新生儿先天性肥厚型幽门狭窄的围手术期护理[J].实用医学杂志,2013,29(12):2039-2040.

[4]高洁.新生儿先天性消化道畸形围手术期的护理[J].中国实用医药,2016,10(28):185-186.

[5]刘笑容,腹腔镜下治疗新生儿十二指肠梗阻的围手术期护理[J].继续医学教育,2015,29(10):110-111.

[6]郑丽丽,诸纪华,钟菊红,新生儿先天性十二指肠闭锁10例的围手术期护理[J].护理与康复,2015,14(1):38-40.

[7]陈菊英.新生儿全麻术后苏醒期的监护[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09,15(11):105-106.

[8]杨春霞,孙丽荣.新生儿全麻术后苏醒期的观察与护理[J].大家健康杂志,2012,6(1):27.

[9]张红艳,任志东,马小香,等.30例新生儿小肠闭锁的术后护理[J].全科护理,2016,9(14):926-927.

[10]唐绪容,唐梅.新生儿先天性食道闭锁的围手术期护理[J].中国中医急症,2013,22(8):1441-1443.

[11]李素芳.新生儿先天性消化道畸形围手术期护理[J].淮海医药,2002,20(3):232-233.

[12]陈少春,唐吉荣.先天性肠闭锁及肠狭窄的新生儿围手术期的护理[J].现代护理杂志,2005,11(15):1209-1211.

[13]陈小莲,黄西妹.新生儿胃肠穿孔围手术期护理[J].南方护理学报,1996,3(3):26-27.

[14]贾爱玲,贾翠玲,杜美春.新生儿PICC导管的临床护理方法[J].中国实用医药,2016,11(18):266-267.

[15]阳朋辉,刘小容.新生儿肠闭锁的术前术后护理体会[J].当代护士,2016,(1):71-72.

[16]冯婕.新生儿先天性消化道畸形的护理[J].中国实用医药,2016,11(4):207-208.

[17]王靖燕,何秀云.新生儿外科无陪病房医疗护理相关感染研究[J].齐鲁护理杂志,2015,21(13):120-121.

第6篇:呼吸系统疾病患儿的护理范文

关键词:优质护理;小儿支气管肺炎;优点和缺点及应对措施;

[中图分类号]R563.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602(2015)04-0422-02

前言:随着社会科技与经济的发展,中国重工业迅速发展起来,带来了很丰厚的利益。但是,同时带来的则是环境的逐渐恶劣,对于免疫力还尚未发育完全的儿童来说,则是很不利的,倘若长时间呆在外面玩耍,他们很容易患上支气管肺炎,而且支气管肺炎还是一种很不容易治疗的小儿疾病,所以,医务人员则就开始想一些可以提高治疗效率的方法,也就是优质护理。本研究则是对优质护理对小儿支气管肺炎的治疗的一次验证。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医院儿科2013年8月至2014年8月期间120小儿支气管肺炎住院治疗的患儿,经临床症状、体征、胸部X线和实验室检查确诊。男性68例,女性52例,年龄1.1-12.5岁,平均4.9岁,病程2.2-16.5天,平均6.2天,其中轻度46例,中度42例,重度32例,所有患者均符合《诸福棠实用儿科学》支气管炎诊断标准,排除严重心肝肾疾病、先天性心脏病以及其它肺部疾病,随机将患儿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两组患儿性别、年龄、病程及病情均无统计学意义有可比性。

1.2方法

两组患儿入院后均给予抗感染$控制体温以及化痰止咳等对症治疗疾病,对照组采用医院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采用优质护理模式干预,整体性护理方案:心理护理,因胸腔镜手术是新型的治疗肺癌的手术方式,故患儿及家属对胸腔镜手术均存有顾虑。因此,对患儿及家属应积极进行心理疏导,讲解手术适应证,手术的优越性及术中,术后的注意事项及术后效果。常规护理组给予常规儿科肺炎护理措施,包括健康宣教、持续吸氧、清除呼吸道异物、输液护理和生命体征观察等措施。优质护理组给予儿科肺炎优质护理措施,包括改善呼吸功能、保持呼吸道通畅、维持体温正常和强化生命体征观察等优质护理措施。比较两组护理干预措施对改善肺功能和提高治疗效果的影响。

2.结果

经积极的治疗和护理干预后,常规护理组治愈19例,显效16例,

有效11例,无效14例;优质护理组治愈25例,显效17例,有效12例,无效5例。优质护理组总有效率9L53%明显高于常规护理组76.6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3.讨论

3.1优质护理的措施

优质护理模式的实施使护理人员能够有序的按照操作流程展开护理干预,提高护理人员的工作效率以及护理的安全性。在进行优质护理时,应采取半卧位或高枕卧位,可定时调整,嘱咐患儿家属定时指导患儿进行有效咳嗽,配合扣背辅助排痰,若病情许可,护理人员可进行引流;及时清除患儿呼吸道分泌物,若痰液黏稠,可使用超声雾化吸入,必要时给予负压吸痰,吸痰过程中注意力度适中,频率不宜过多和过慢,注意对呼吸道黏膜的保护;遵医嘱给予祛痰剂或平喘剂改善呼吸功能;根据患儿生活习惯和消化能力制定营养补给计划,选取营养丰富、易消化的流质或半流质食物进食,多饮水,保持少食多餐;对于不能进食患儿,可给予静脉输液补给营养,严格控制输液量和静脉滴注速度,必要情况下给予输液泵以保持液体均匀输入,降低心脏负担。同时严密监测患儿的生命体征各项指标变化,若患儿出现烦躁不安、呼吸急促、面色苍白以及心跳加速等心力衰竭症状,护理人员要及时通知医师给予氧气吸入,并放缓输液速度,给予患儿强心及利尿药物,降低患儿心脏负荷,若患者出现惊厥、昏迷以及呼吸不规律等症状,说明患儿颅内压升高,护理人员要及时通知医师给予抢救。

3.2临床效果

在实施有效的临床治疗中,护理干预对支气管肺炎患儿来说也至关重要。通过护理干预可有助于改善患儿症状、减少并发症、提高治疗效果。优质护理除了对患者实施基础护理干预外,还把常规护理内容和临床护理内容联系起来,既做到护理重点突出,又能全面提高护理服务质量。本研究中,观察组干预后的肺功能改善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干预后,提示优质护理服务在支气管肺炎患儿的护理干预中产生了积极有效的护理效果,有助于提高患儿的肺功能,观察组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提示优质护理可促进支气管肺炎患儿的恢复。

3.3增强生命体征观察

在积极对症治疗和护理干预基础上,若患儿腋温超过38.5℃,在颈部、腋下或腹股沟处,选用头部冷湿敷或头枕冰袋快速降温;或使用冷盐水灌肠。嘱咐患儿适量饮用温开水,保持体内水分充足,出汗后定时更换衣服、床单等贴身物品,保持皮肤清洁。若患儿烦躁不安、呼吸加快、心率增快、心音低钝和肝脏增大等表现,则提示心力衰竭,迅速给予吸氧和开放静脉通道,输注强心、利尿和镇静等急救药物;若患儿咳出粉红色泡沫样痰液,则提示肺水肿,迅速吸入20%-30%乙醇湿化的氧气,给予间歇吸入,相邻吸入间隔不宜超过20min;若患儿病情突然加重,体温持续下降或退而复升,呼吸困难等症状,则提示脓胸或脓气胸,应配合进行胸穿或胸腔闭式引流术。也就是说,改善呼吸功能、保持呼吸道通畅、维持体温正常和强化生命体征观察等优质护理措施能够显著改善小儿支气管肺炎肺功能,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值得临床护理继续研究和推广使用。

3.4优质护理的作用

小儿支气管肺炎是临床小儿常见的下呼吸道疾病,因此,小儿非特异性免疫预防能力较差,受到细菌感染后,容易使细小的管腔被炎症反应分泌物$水肿以及肌肉收缩而发生梗塞,导致患儿呼吸困难和低氧血症,给患儿带来痛苦,在治疗小儿支气管肺炎时,不仅仅要及时有效的治疗,还要尽快降低疾病给患儿机体造成的不良影响,而在有效治疗的基础上,护理干预对小儿支气管肺炎治疗也起着十分重要作用。

第7篇:呼吸系统疾病患儿的护理范文

【关键词】小儿肺炎;临床护理

小儿肺炎是指各种不同病原体及其他因素所引起的肺部炎症。肺炎是婴幼儿时期的常见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也是婴儿时期主要死亡原因。常伴有发热、咳嗽、气促、呼吸困难和肺部固定湿罗音。由于患儿年龄幼小,加之病情相对较重,因此在临床护理中对小儿肺炎需要制定一套具体有效、切实可行的护理模式。优质护理是以患者为中心,以促进患者健康为目的,充分考虑患者生理、心理、社会等各个因素,为患者提供全面的、系统化的护理服务。结合患儿采用儿科常规护理方法,包括入院指导,饮食护理,基础护理等常规护理方法。本文提出以下护理意见。

一,优质的病室环境与吸氧护理

护理人员应为患儿提供安静、整洁的病室环境,定时开窗通风换气,以保持室内空气新鲜流通。保持床单干净整洁,避免碎屑、杂物等刺激患儿皮肤。肺炎患儿常会出现缺氧症状,一般给予鼻导管吸氧,氧流量控制在0.5~1L/min。对于缺氧严重的患儿,可给予面罩吸氧,氧流量控制在2~4L/min。对于有气促、发绀症状的患儿应及早给予用氧治疗,以改善缺氧症状。吸氧过程中,护理人员应告知家属及患儿氧疗注意事项,不要自行调节氧流量以及自行停氧。患儿氧疗时护理人员应经常检查鼻导管是否通畅,同时密切监测患儿的呼吸、心率、血压等生命体征,并观察患儿缺氧症状缓解情况,如有异常应及时告知医生。

二,保持呼吸道通畅

肺炎患儿由于分泌物过多,容易出现呼吸道阻塞,严重时甚至危及生命,因此护理人员应保持患儿呼吸道通畅。如患儿分泌物过多,应及时清理呼吸道,给予患儿合适的,以有利于患儿呼吸和痰液的排出。指导患儿进行有效的咳嗽,以促使痰液的排出。如果病情允许可为患儿进行引流,并结合拍背,通过重力和震动的作用使痰液排出。对于痰液粘稠的患儿,应给予雾化吸入,以稀释粘痰。必要时为患儿进行吸痰术,由于患儿年龄小,呼吸道黏膜尚未发育好,吸痰时要特别注意动作轻柔,以免损伤呼吸道黏膜。

护士帮助患儿取舒适的并经常更换,热情指导和鼓励患儿进行有效的咳嗽,定时翻身拍背,帮助痰液排出,防止坠积性肺炎.方法是五指并拢,稍向内合掌,由下向上、由外向内的轻拍背部,边拍边鼓励患儿咳嗽,根据病情或病变部位可进行引流。及时清除口鼻分泌物,分泌物豁稠者应用超声雾化或蒸汽吸入;分泌物过多影响呼吸时,应用吸引器吸痰。遵医嘱给予祛痰剂、平喘药剂。及时补充营养和水分,给予易消化、营养丰富的流质、半流质饮食,多饮水,要少量多餐,避免过泡影响呼吸。喂哺时要耐心,防止呛咳。重症不能进食时,给予静脉输液,输液时应严格控制输液量及滴注速度,最好使用输液泵,以免加重心脏负担,诱发心力衰竭。根据个体情况,遵医嘱使用抗生素治疗肺部炎症、改善患儿通气,密切观察药物的疗效及不良反应。

三,饮食护理与心理护理

患儿常伴有胃肠功能紊乱,会阻碍营养物质的吸收,因此护理人员给予患者饮食护理,以保障营养物质的供应。护理人员应为患儿提供高热量,高蛋白质、高维生素易消化饮食,以供给机体足够的营养物质,利于疾病的恢复。指导患儿少食多餐,避免油炸易产气的食物,以免引起腹胀从而影响患儿呼吸。对于进食困难的患儿,可根据医嘱给予静脉营养和鼻饲,鼓励患儿多饮水。

患儿由于年龄幼小,所患疾病病情相对严重,常会出现哭闹、排斥治疗等行为,护理人员应加强对患儿的心理护理。护理人员应亲切、耐心的与患儿交流,争取患儿的配合,可以通过拥抱、抚摸的方式给患儿安慰,消除患儿的恐惧心理。还可以通过奖励的方式积极诱导患儿配合治疗,协助患儿勇敢的面对疾病。

四,发热处理

保持患儿居室空气清新,定时通风换气,开窗时要注意关门,避免对流风。室温最好维持在18-22℃,保持适当湿度,一般以50%一60%为宜,以防干燥空气吸入气管,痰液不容易咳出。冬天可使用超声加湿器或在暖气上放水槽、湿布等,或在火炉上放一水壶,将盖打开,让水汽自然蒸发。患儿衣服,被子均不宜大厚,内衣要宽松,被褥轻暖,过热反而会使患儿烦躁而诱发气喘,加重呼吸困难。尽量减少患儿活动,患儿静坐时,可将患儿抱起或用枕头等物将背垫高,呈半躺半坐位,经常变换,可增加肺通气,减少肺淤血,促进痰液排出。对呛奶的患儿,进食部分母乳后让患儿体息一下再喂,或用小勺慢慢喂入。1岁以上的患儿,应吃粥、面片、蛋羹等易消化、富有营养食物。由于患儿食欲不好,因此母乳及汤水进的就少,加之发热和气喘,加重身体水分的消耗,因此应当注意勤喂水,补充不足。体温增高者要密切监测体温变化,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对发热患儿应按医师要求给予药物降温,要给患儿多喝水,以助其出汗退热。还可采用物理降温法,如乙醇擦浴,冷水袋敷前额等。对营养不良、体弱的患儿,不宜乙醇擦浴,可选择用温水擦浴降温等。

五、密切观察病情

由于患儿可能会并发心力衰竭、颅内高压和消化道出血,严重时可危及患儿生命,因此护理人员应加强护理查房和巡视,密切观察患儿的病情变化。如果患儿有烦躁不安、面色发白、呼吸和心率加快等症状时,应警惕患儿可能有发生心力衰竭的危险,护理人员应减慢输液速度,立刻告知医生,采取有效措施抢救。如果患儿出现烦躁、嗜睡、昏迷等意识改变,同时伴有瞳孔和肌张力的改变时,应考虑患儿可能并发颅内高压,及时告知医生,并配合抢救。同时密切观察患儿有无呕吐、腹胀及呕吐物和粪便的颜色,以便早期发现胃肠出血的症状,并给予及时处理。

结语

对于小儿肺炎,由于患儿年龄幼小加之病情一般较重,家长十分重视患儿的健康恢复状况,且由于各种原因儿科易出现医患和护患纠纷。因此,临床护理中有必要为小儿肺炎制定一套合理有效、操作性强的护理模式。小儿肺炎采用优质护理模式可提高患儿治疗效果,同时提高患儿家属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通过提高疗效和家属满意度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改善医患、护患关系,有助于医院环境的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第8篇:呼吸系统疾病患儿的护理范文

[关键词]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护理;效果

[中图分类号] R473.76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3)09(c)-0095-02

咽喉炎、支气管炎、鼻窦炎以及中耳炎等是常见的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疾病,在儿童中的发病率较高,是儿科临床中的常见多发疾病[1]。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大多由病毒感染引起,具有一定的传染性,若不能及时控制,会导致患者出现严重的并发症,尤其是对于儿童患者,会造成较为严重的影响[2-3]。为了探讨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临床护理措施,本研究对本院收治的100例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本院2010年1月~2012年1月收治的100例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者,按照随机分组原则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观察组中,男24例,女26例;年龄2~41岁,平均21.5岁。对照组中,男32例,女18例;年龄2~50岁,平均26岁。所有患者均确诊为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发病时间2~10 d。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情等一般资料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两组患者均采用对因治疗及对症治疗的方法进行治疗,如给予利巴韦林等进行抗病毒治疗。

1.3 护理方法

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如保持病房内环境卫生,定时开窗,保证通风,维持适宜的温度和湿度;叮嘱患者多进行卧床休息,进行必要的隔离,减少细菌传染及传播;保证病房环境整洁、安静;提醒患者遵医嘱用药,并使患者保持乐观情绪;根据气温变化提醒患者添加衣物等。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进行以下护理干预。

1.3.1 采取针对性护理 根据患者临床症状表现的不同,制订针对性的对症护理措施。对于鼻塞、通气不畅的患者,及时清除鼻腔分泌物,采用麻黄碱进行滴鼻,减少鼻塞;对于高烧患者,采用药物退热与物理退热相结合的方法进行退热,特别是对于儿童患者,避免高烧引起其他并发症状;对于咽部不适的患者,加强咽部护理,给予雾化吸入治疗后采用润喉含片治疗[4]。尽量在一定时间内集中完成护理,减少对患者的打扰,保证其足够的休息时间。

1.3.2 饮食指导 指导患者多进食高热量、高蛋白、易消化、富含维生素的易消化食物,禁食油腻、刺激性食物,戒烟戒酒,保证充足饮水。

1.3.3 发热护理 多数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者会表现出高烧的症状,需要保证其绝对静卧休息,采用头部冷敷、温水擦浴等方法进行物理降温,若效果仍不理想,需遵医嘱给予降温药物治疗;有些患者额头及腋窝等处温度较高,但手脚冰凉,特别是符合此症状的儿童患者,容易并发高热惊厥,需要引起重视;在降温过程中,应随时观察患者体温,降温速度不易过快,注意观察激惹及惊厥现象;对于出现体温骤降、面色苍白、大汗淋漓以及四肢厥冷的患者,应及时报告医生进行处理;对于婴幼儿,体温尽量维持在38℃以下,以避免惊厥的发生[5]。

1.3.4 并发症护理 注意观察患者皮疹、口腔黏膜、神经系统症状表现,辨别咳嗽的性质,及早发现猩红热及麻疹等急性传染性疾病;出汗较多的患者会出现一定程度的皮肤瘙痒症状,因此需要及时更换床单及衣物,保证干燥整洁,避免皮肤感染;对婴幼儿做好安全防护,指导患儿家属对其进行合理喂养并及时预防接种,修剪患儿指甲以防止因抓破皮肤而导致感染。

1.3.5 加强健康教育 向患者讲解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发病机制、影响因素、临床表现和主要的治疗方法,使患者了解其病因、预防措施及自我护理方法;解答患者疑问,消除其焦虑、紧张心理,树立治愈疾病的自信心,从而使患者主动配合治疗,促进康复[6]。

2 结果

观察组患者治愈50例,治愈率为100.0%,未出现并发症;对照组治愈40例,治愈率为80.0%,出现并发症4例,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是呼吸系统的常见、多发疾病,四季均可发病,主要集中在鼻、鼻咽及咽部,大多为细菌或病毒感染所致,具有一定的传染性[7]。上呼吸道是整个呼吸系统的门户,加强上呼吸道感染的治疗及护理,对于降低整个呼吸系统的发病率和病死率具有重要意义[8]。本次研究中,观察组患者在采取对因治疗和对症治疗的基础上,从用药、饮食、发热、并发症及健康教育等方面加强护理,取得了满意的临床效果,表明整体、针对性护理对于提高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治愈率具有重要作用,值得加强应用。

[参考文献]

[1] 马淑玲.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者的内科护理[J].中外健康文摘,2011, 8(23):354-355.

[2] 贾拉弟.老年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者的内科护理探讨[J]. 北方药学,2012,9(9):124,39.

[3] 王丽娟.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者的内科护理[J].中外健康文摘,2011, 8(13):294-295.

[4] 范兵玉.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防治与护理[J].求医问药(学术版),2011,9(8):142-143.

[5] 丁续荣,孙学平,牟淑玲.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护理心得[J].中外健康文摘,2011,8(33):244-245.

[6] 张丽华.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儿的护理研究[J].中国保健营养(下旬刊),2012,22(9):3331-3332.

[7] 赵延玲.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临床护理与分析[J].中国保健营养(下旬刊),2012,22(5):1025-1026.

第9篇:呼吸系统疾病患儿的护理范文

【关键词】惊厥;临床分析;治疗

【中图分类号】R729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4949(2013)07-133-02

惊厥是6岁以下小儿常见急症之一,是中枢神经系统疾病或功能失常的一种临床表现,惊厥的发生,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暂时性脑功能损害所致,主要表现为大脑功能暂时紊乱,如阵发性四肢和面部肌肉抽动,多半为眼角上翻、凝视或斜视,神志不清,有时口吐白沫或嘴角抽动,呼吸暂停,面色青紫,有时反复发作,甚至呈持续状态,由于儿童的神经系统发育未成熟,兴奋容易扩散,故容易发生惊厥,可导致新生儿死亡或留有神经系统后遗症,若不及时采取止痉措施,可危及生命。

因此,一旦发现惊厥需紧急寻找病因,及时合理的处理是改善预后的关键。若不及时诊断及恰当地处理,可能给小儿发育中的大脑或其他脏器的功能造成不可逆损害,导致严重后果,故应争取时间,及时止痉,并及早查明惊厥病因,对因治疗,防止再发,以免造成缺氧性脑损害和后遗症。

1惊厥的分类

惊厥有热惊厥(又称为感染性惊厥)和无热惊厥两种。

热惊厥:①高热惊厥:发病年龄主要为6个月~3岁的婴幼儿,多为上呼吸道感染引起。②中枢神经系统感染:如:乙型脑炎、病毒性脑炎等引起的惊厥,常表现为反复多次发作,每次发作时间长,呈持续状态,惊厥后神志极不佳,有高热、嗜睡、谵妄、昏迷。

无热惊厥:①婴儿手足搐搦症。②新生儿颅内出血、脑肿瘤、脑寄生虫病、脑发育不全、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后遗症、癫痫。③新生儿破伤风:于出生后4―7天发生惊厥。④其他:如低血糖、急性中毒或过敏等,均可引起惊厥。

2病因

高热惊厥好发于婴幼儿期,究其原因可能与以下因素有关,小儿中枢神经系统正在发育中,小儿的皮层功能尚未发育成熟,抑制过程较差,兴奋过程占优势且易泛化,尤其是神经传导分化不全和神经髓鞘分化差,冲动易泛化,导致大脑神经细胞群突然大量异常放电而出现高热惊厥 。小儿血脑屏障发育不全,再加上机体免疫功能尚未成熟易导致婴幼儿易患中枢神经系统感染和感染性疾病而出现高热惊厥。小儿围生期窒息、脑发育畸形、围生期产伤、先天性代谢异常等特有疾病对患儿脑组织造成损害,也易导致患儿出现高热惊厥。

临床上,可致小儿惊厥的病因较多,但大体可分为感染性疾病和非感染性疾病两大类。

感染性疾病多为发热惊厥,可分为颅内和颅外感染性疾病两大类。颅内感染性疾病,如各种细菌性脑膜炎、脑脓肿、结核;颅外感染性疾病如呼吸道感染,泌尿道感染也可导致惊厥的发生。

非感染性疾病所致的惊厥多为无热惊厥。常见颅内非感染性疾病如癫痢、颅脑创伤、中枢神经畸形等。颅外非感染性疾病如有机毒物、农药中毒等;缺氧、低血糖、VitA、D中毒等。

3新生儿惊厥的急救和治疗

3.1降低发作时脑耗痒量: 惊厥时脑的耗氧量较正常时增加5倍,并可能影响换气,加重低氧血症和高碳酸血症,使颅内压升高,因此治疗上最重要的一个环节就是有效止痉。大量研究证实,苯巴比妥有保护神经作用,可降低脑代谢率,使脑氧耗量减少50%,减少脑血流和细胞内外水肿,降低颅内压,抗痉挛及镇静效果良好,还能清除由于脑缺氧缺血时产生的大量自由基,减轻脑损害,为新生儿惊厥止痉的首选药物。

3.2纠正脑水肿: 尽快明确病因,采取对症治疗,及时发现和纠正脑水肿,防止发生脑疝和呼吸衰竭,惊厥治疗的目的不仅是降低新生儿病死率,更重要的是减少存活者神经系统后遗症的发生率,所以对新生儿惊厥应迅速进行病因诊断,尽可能给予特殊治疗,这种处理比解痉治疗重要得多。

3.3针刺止痉: 惊厥发作时情况十分危急,抢救必须迅速及时,立即针刺人中、合谷、百会、涌泉、内关等穴。若在2―3min内不能止痉者,应及时选用止痉药物控制惊厥。

3.4止痉药物的应用: 止痉药物应选择副作用少而显效快的药物。

3.5加强呼吸道管理: 惊厥发作时要注意保持患儿呼吸道通畅,要立即使患儿平卧,头偏向一侧,以免呕吐物吸入,造成吸入性脑炎。解开领扣及腰带,使呼吸运动不受限制,及时清除口腔内的分泌物,在保证呼吸道通畅的情况下,给氧气吸入,以改善机体低氧状态,减轻低氧性脑损害。

3.6护理调护

3.6.1密切观察病情变化: 注意患儿意识、前囟张力.瞳孔大小、对光反射情况,惊厥发生的次数及持续时间,定时测量体温、脉搏、呼吸、血压、尿量、大便次数,并做详细记录,以便为诊断、治疗和制定护理计划提供可靠依据。

3.6.2重视出院指导,做好出院后的护理: 高热惊厥和癫痫患儿有反复发作的特点,所以出院指导十分重要,患儿出院时我们给予护嘱。癫痫患儿要严格按医嘱所说的剂量、时间及用法服用抗癫痫药。定期复诊,禁止突然停药,以免诱发癫痫持续状态,一旦发病要及时就诊。有高热惊厥史的患儿,家长要细心观察孩子。体温在38.5℃以上时,应给予退热处理,发生惊厥时。针刺或按压人中及时就诊。

4患儿预后评价标准

有以下三种情况之一者,即可判定为预后较差:

4.1患儿在首次出现高热惊厥后1年内复发在3次以下。

4.2患儿转为癫痫, 高热惊厥患儿连续2次无热惊厥发作或1次无热惊厥发作伴脑电图癫痫样放电。

4.3患儿出现脑损伤表现――脑瘫、智力障碍、癫痫行为异常之一者。

参考文献

[1]阮珊三.新生儿惊厥100例分析[J].安微医科大学学报,1999,34(4):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