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基坑工程安全监理要点范文

基坑工程安全监理要点精选(九篇)

基坑工程安全监理要点

第1篇:基坑工程安全监理要点范文

关键词:深基坑;开挖;监理

前言

近几年来,伴随着城市建设的快速发展,高层及超高层建筑的大量涌现,大开挖深基坑工程越来越普遍,已成为建设工程中所占投资较大、施工难度与风险较高的工程。深基坑施工一般具有以下特点:基坑面积普遍较大,开挖深度较深:工程地质条件和水文地质条件比较复杂;地处城市的工程项目施工场地狭小,基坑周边紧靠相邻建筑物;基坑支护施工中采用的施工工艺种类较多等。此外,在深基坑土方开挖阶段,往往有支护、降水、土方、工程桩的施工和基坑监测、桩的试验检测等多家单位同时作业,存在大量的施工安全、质量及协调问题,稍有不慎,就有可能发生如流砂、管涌、渗漏、支护支撑体系受损、基坑周围发生不均匀沉降,甚至基坑整体失稳的事故,对相邻建筑物、道路、管网等造成危害,影响地下室及主体工程的土建施工,给工程建设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

1深基坑支护施工中存在的问题

1.1现场监理专业技术力量不足,监管力度不够

目前工程监理行业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监理费偏低,监理人员待遇不高,抑制了高水平人才的进入。除少数规模大、实力强且注重专业配置的监理公司外,大多数监理公司很少配备地质及岩土工程方面的专业人员。因此在实际施工监理中,现场监理人员对专业技术问题了解不深或缺少实践经验,对工程勘察、基坑支护设计、施工方案中存在的问题和施工过程中出现的工程地质、水文地质等方面的异常现象,不能及时发现、做出判断和处理,也不能提出有针对性和预见性的技术措施,对施工单位的监管力度就难以到位。

1.2建设单位的重视程度往往不够

由于建设单位往往把工程管理的重点安排在主体施工阶段,大多缺乏深基坑工程的实践经验,缺少相应的专业人员,对深基坑支护与开挖,工程施工阶段的复杂性及涉及工程安全的风险性、重要性认识不足,重视不够,片面强调前期的施工进度,力求尽快开始主体工程的施工。还有一些建设单位,片面追求经济利益,认为基坑支护是临时性结构,投资太多是得不偿失,在确定基坑支护方案和施工招标时,一味压低工程造价,从而给施工留下重大的安全、质量隐患。

1.3自己设计、自己施工、施工单位唱主角

由于基坑支护是临时性结构,涉及工程地质、水文地质、岩土工程等复杂的专业技术问题,具有较大的风险性,许多建筑设计院不愿承担此项设计。不少基坑支护工程实际上就变成了“自己设计、自己施工、施工单位唱主角”的局面。而随着建筑市场竞争的激烈,致使施工单位为追求自身的经济利益,往往在施工安全措施、施工质量等方面打折扣、做手脚,不严格按方案施工,各施工单位之间不协作配合,忽视单项工程的特殊性,冒险作业等等。这些都是导致基坑事故屡屡发生的主要原因。

1.4其它存在的问题

深基坑支护与开挖阶段存在的其它主要问题还有:①工程勘察、基坑支护设计的质量不能完全保证;②相关标准、技术规范的建立、完善与控制不到位。如要求超过5m的深基坑施工方案都要报专家审批,但许多单位图进度、图省事,往往不进行申报等等。在此不做赘述。

2施工监理控制要点

2.1施工准备阶段

(1)要熟悉和掌握有关国家、行业和地方的相关标准、规范以及设计文件,针对工程特点编写监理规划、监理细则,用于指导项目监理的工作。

(2)重视对工程勘察报告的审查。审查报告的内容是否符合规范要求,含水层与隔水层的分布、岩性以及水位、水头等。

(3)重视对基坑支护设计图纸及施工方案的审查。审查的主要内容有:基坑围护结构及支撑体系、基坑降水与止水帷幕选取的形式(方法)是否可靠、合理,基坑平面尺寸能否满足地下室施工的空间要求等。有的工程就是因为基坑预留尺寸过小,而对地下室外墙的支模、防水、回填等施工造成很大的困难。另外,检查止水帷幕墙体是否达到含水层底板以下l~2m,这也是很重要的。

(4)重视基坑开挖专项施工方案专家论证,只有专家论证通过后方可进行施工,根据《建筑施工企业安全生产管理机构设置及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配备办法》和《危险性较大工程安全专项施工方案编制及专家论证审查办法》规定:开挖深度超过5m(含5m)或地下室三层以上(含三层),或深度虽未超过5m(含5m),但地质条件和周围环境及地下管线极其复杂的工程。

(5)重视对基坑开挖施工方案及基坑监测方案的审查。审查的主要方面有:基坑开挖是否遵循“分层、分区(分块、分段)对称均衡开挖,先撑后挖”的原则,基坑监测的项目、测点布置、观测方法、观测频率和临界状态报警值、监测结果处理及反馈等是否符合基坑工程的安全等级要求和现场的具体特点。

2.2施工阶段

深基坑支护施工中采用的施工工艺种类繁多,监理应当掌握各种施工工艺的技术特点及有关规范要求,加强对隐蔽工程的验收,对灌注混凝土、深层搅拌、高压旋喷注浆等重要的施工工序要实施旁站监理。这里根据该大厦施工采用的钻孔灌注桩锚支护形式为例叙述监理要点如下:

2.2.1钻孔灌注桩施工监理

支护桩不同于基础桩,主要承受侧向压力,所以重点应控制支护桩的桩长、桩径、混凝土强度、混凝土浇注及钢筋笼的制安施工。主要步骤有:开孔前检查孔位及钻杆垂直度是否合乎设计要求,终孔后设立停止点,检查孔深、孔径、泥浆的各项指标是否满足设计要求;在钢筋吊放前,要检查钢筋笼的直径、长度、配筋、箍筋间距及焊接质量情况,特别要注意每次混凝土注浆导管的起拔高度,严防桩夹泥形成断桩。

2.2.2锚杆施工质量监理

开孔前检查锚杆的孔位及锚杆钻孔机的倾斜度是否符合设计要求;终孔后检查孔深,丈量拟插入的锚杆长度、直径及焊接制作情况是否满足设计规范要求,最后检查注浆导管的安放是否合格;对锚孔注浆实行旁站监理。检查注浆水灰比、注浆压力及注浆量是否达到设计要求,一般要求采取二次注浆法来保证注浆量:同时,还要对水泥进行总量控制,即进场水泥量等于施工方上报的注浆水泥用量。当锚固体的强度达到后要进行张拉试验,检查锚杆的施工质量。

2.2.3基坑坡面混凝土喷射施工质量的监理

基坑坡面土体采用土钉挂网喷射厚70~100mmC10素混凝土,以防土体崩解。在施工前重点检查混凝土的配合比是否合理,挂网土钉的长度要达到设计要求。为了控制喷浆厚度,我们要求施工单位在坑壁上布上钢筋标高棒。

2.2.4降水井施工质量的监理控制

降水井要重点控制井深、井径及井管滤料、粘土球的质量,过滤钢丝网、过滤布要绑扎紧后才能下井。成井后要进行试抽水,出水量及含砂量要满足设计要求。

2.2.5对降水运行的控制

降水的目的是降低承压水位和水压力,保证基坑开挖和基础承台施工得以顺利进行。为防止降水过大会对邻近建筑物产生不利影响,对降水流量及时间要严格掌握。该大厦基坑东、南、西侧紧邻建筑物15m左右,特别是南侧的三层购物商场为天然基础,距基坑边仅10m,一旦降水过大必然会引起该楼的沉降。为了保障基坑的安全施工,又不影响建筑物过大沉降(设计容许值3cm),建议控制水量适当,允许在弱水压条件下施工,维持水位在承台底以下不涌砂灌水即可,同时加大位移的监测密度,减短监测周期,用沉降位移量的大小及时调整抽水井启动的数量。

2.2.6基坑开挖监理

开挖前要认真审核土方开挖方案中的开挖方式、开挖顺序、运输线路、分层厚度、分段长度以及材料堆放位置、基坑排水措施是否正确合理。在软土地区的土方开挖基坑内土面高度应保持均匀,高差不宜超过1m。对于边坡脚的基础承台开挖应采取跳挖的方式,土方开挖的进度要与支护施工同步,支护好一层并达到一定的强度才能进行下一层的开挖。基坑周边严禁堆放重物。开挖前基坑沉降、水平位移监测点必须布置好并完成初始读数。土方开挖一定要遵循信息法施工的原则,要善于利用监测成果随时调整支护手段和土方开挖的进程。机械开挖时要有专人指挥。为了确保基坑内的桩体不受破坏,坑底要留30cm以上的土采用人工开挖,对于超灌或桩顶超过设计标高的桩间土宜用小铲机开挖,避免机铲碰桩头。土方开挖必须要有应急处理措施和充足的抢险预备材料,并24h有人值班巡视,一旦有险情发生能够立即处理排除。

2.2.7重视基坑监测的监管工作

一般在基坑工程发生重大事故前或多或少都有预兆。因此,督促基坑监测单位进行连续监测并及时提交监测报告,以便就基坑(变形)位移、沉降过大、地下水位异常等征兆及时采取措施,从而避免基坑重大事故的发生。

2.3施工监理协调工作

在深基坑开挖阶段,监理的协调工作涉及到支护(支撑)、挖土、监测、降水、凿桩头(工程桩)、桩检测、地下室土建等多家施工(检测)单位的多项施工作业。合理安排和调整各家施工(检测)单位的进场时间、施工进度与节奏,做好施工作业的组织协调,对保证基坑工程及施工的安全与质量至关重要。在施工过程中,监理应注意以下事项:

(1)在止水帷幕、支护桩、工程桩施工完成后,基坑的钢筋混凝土(水平)支撑体系应安排尽早施工。为保证基坑钢筋混凝土支撑体系不被运土重载车辆压坏,凡通过支撑处的临时道路可用型钢与钢板搭设临时栈桥架空通过。

(2)遇到支撑梁下方有废桩(属旧建筑物)的情况时,一定要事先将废桩顶自梁底向下凿200~30Omm,以防止在支护梁浇注混凝土时,废桩与支护梁结在一起,到挖土时可能导致处理困难,影响安全施工。

(3)在挖土施工中,监理要督促施工单位及时除去支撑梁下悬空的粘挂物(石块、混凝土等),及时清理支护桩之间的桩间土,以确保坑内施工人员的安全。

(4)挖土施工的收尾阶段往往具有很大的危险性,挖掘机近坑边作业以及最后用吊车将挖掘机吊出坑外时,极易发生倾覆事故,施工单位事先一定要采取防范措施。

(5)在进行塔吊安装、钢材进场等作业时,由于基坑边要承受较大堆载,监理要及时通知施工(监测)单位进行基坑跟踪监测。发现异常情况,立即停止作业。

2.4有关施工监理的对策

(1)加强与建设单位的沟通,使其认识到深基坑支护与开挖施工阶段的重要性、复杂性,以及基坑工程合理投资与盲目冒险之间的巨大利害关系。

(2)在重要的设计、施工方案审查时,为弥补监理单位技术力量不足,建议采用专家论证的方式,集思广益,确保风险降低到最小。

(3)建议建设单位在进行施工招标时,对带有深基坑支护开挖的工程尽量减少单独发包工程的数量,最好采用总承包的工程管理模式,让支护、止水、降水、挖土、监测等由总承包统一管理,以便减少施工协调的难度,有利于保证工程的安全、质量与进度。

第2篇:基坑工程安全监理要点范文

关键词:深基坑支护工程;监理控制;问题;要点

建筑行业作为社会建设与国民经济发展的支柱性产业,为了实现自身的可持续发展,不断创新发展方式,随之出现了一大批高层建筑,当今在各大城市高层建筑已成为标志性地物。而高层建筑的出现使社会更广泛的关注其基础稳定性,深基坑支护工程是提升深基坑稳定性与安全性的有效手段,关系支护施工的效果,而且具有专业性强、复杂性高的特点,所以必须利用监理控制工作做好全方位的保护工作。因此,必须解决当前监理控制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抓住工作的要点,提升监理控制工作的质量。

1案例分析

某市在市中心建设商务写字楼,建筑总高度266m,基坑深度较深、规模较大,规格为120m×70m,基坑总周长为400m,并带有地下三层建筑,基坑最深处达到24m。考虑到地质、水文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在施工过程中必须通过支护工程提升基坑的承载能力与稳定性。但是工程所在地区施工可操作范围较小,情况也相对复杂,必须进行全方位的监理与控制才能有效降低施工中不稳定因素与不安全因素造成的影响。

2深基坑支护工程监理控制存在的问题

鉴于深基坑支护施工过程中经常出现安全事故,而且此次案例工程的施工情况相对复杂,在施工过程中进行了监理控制,通过对整个监理控制过程的总结,发现其中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一是,监理控制内容过于粗矿,相关细则并不完善。根据我国建筑工程相关规定进行监理控制规定编写,保障工程设计方案、施工方案、技术方案满足国家要求,并根据施工现场情况,完善规定内容,提高监理控制的针对性,如果深基坑深度超过5m,必须要求施工单位聘请专家对深基坑支护施工方案进行现场论证,并对监理控制提出指导性意见[1]。但是从目前监理控制的实际情况来看,施工单位出现不申报施工方案的情况,导致施工方案的可操作性无法得到客观评估,以此为依据编写的监理控制方案必然存在不完善之处,从而无法发挥出作用,极有可能对工程施工带来其它负面影响。二是,监理单位监督控制意识不强。深基坑支护施工是临时结构,其具有不稳定性以及危险性,但是通过综合考量现场施工条件制定的支护施工方案,具有较强的适应性,所以监理单位主观忽视了其存在的风险性,只从工艺或施工信息上进行控制,并不能全方位了解施工中存在的隐患,从而导致安全问题以及质量问题仍频繁发生。三是,监理控制工作的专业性有待提升。监理控制工作并不单纯的是根据各项要求规范施工行为、施工工艺,监理人员必须对现场地质、岩土工程等专业性知识有所了解,能够从问题本质上进行监督与控制,规避问题与风险的出现。但是目前深基坑支护施工中缺乏这样专业性的人才,在对施工现场并未进行全面了解情况下展开工作,出现问题后也无法第一时间做出准确判断,反而会影响施工质量[2]。

3深基坑支护工程监理控制方法与工作要点

3.1监理控制方法

为了保障工程的质量与安全,在监理控制过程中必须掌握专业、科学的方法,能够根据工程的特点逐步开展控制工作。首先,监理人员必须全面了解、掌握国家相关法律规定与技术标准,对施工方案进行严格审查,分析施工方案的合理性以及可行性,并结合工程特点与监理经验,明确施工工作的重点与难点,并将此作为工程的关键点,制定针对性监理控制方案。其次,必须熟悉设计方案以及工程情况的相关信息,合理进行施工工艺安排,构建全方位的质量审核、安全检测体系,保障施工的安全、顺利进行。最后,完成一项施工项目后,必须进行认真的质量检测与复查,形成记录报告,从而保障整个工程的建设与施工都有完整的施工信息,一旦出现问题,可以找到可靠的依据进行处理[3]。

3.2监理控制工作要点

一是,做好支护体系施工过程监理控制,重点在于要求施工单位根据施工设计内容按照工序展开具体的施工,工序不得随意更改;如需调整,需要重新验证工序的可行性。此外,还要根据施工技术要求与标准规范施工人员的行为,避免人为因素对施工质量产生的影响。二是,做好锚杆施工监理控制,重点在于锚杆凿孔位置控制、角度控制,避免在凿孔后出现地下水水位回升的情况,这种情况极易造成基坑稳定性受损。所以,在施工现场必须组织有相关资质的检测单位实时进行监测,与施工人员一起监督施工情况,并观测施工后基坑的变化情况[4]。此外,注浆施工也是控制的关键点,必须保障其压力控制在合理范围内,而且必须保障锚索自由端套入进塑料管内,根据设计方案中的要求进行预应力张拉,注浆最好一天内完成,完成后要立即进行开展养护工作。三是,做好基坑变形监理控制,重点在于根据设计要求以及预期施工效果进行施工后基坑情况的监测,根据监测关键点反应的情况及时做好预防方案。变形监测是控制深基坑稳定性与安全性的关键,一旦基坑出现变形整个工程的质量、进度、成本都会受到影响,所以在施工过程中,应在施工现场建立监测站,专门针对变形监测,全面了解坑顶水平位移情况与沉降情况。尤其是在施工地质条件相对复杂的地区,必须科学布置监测位置,保障原始数据的代表性,能够及时对变形情况进行处理。同时,监测频率也要做好控制,在深基坑支护施工过程中,监测最好每天进行,最长间隔时间不能超过48小时,完成基坑开挖后,最长间隔时间不能超过120小时,每次检测后都要进行完整的记录,这样可以通过记录内容及时发现基坑存在的异常,从而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处理,避免基坑变形影响整个工程的进行[5]。四是,做好工程验收监理控制,当前深基坑支护施工中涉及到多种方法与多种工艺,不同的方法以及不同的工艺对质量有着不同的要求,所以,验收环节,监理人员要根据施工方案中支护方法、支护结构的情况制定全方位的验收体系。例如,案例工程采用土钉墙支护方式,要通过抗拔力实验,检测灌注水泥浆料强度以及完整性,从而有效保障工程质量。

第3篇:基坑工程安全监理要点范文

关键词:地铁;深基坑施工;变形监测

中图分类号:TU9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8937(2014)32-0172-01

地铁车站的深基坑施工和普通建筑工程的深基坑施工有很大的差别,在进行地铁车站的深基坑施工时,由于其地质条件十分复杂,加上地铁车站位于人群和建筑比较集中的区域,导致地铁深基坑开挖的环境也十分复杂,其施工对周围建筑的影响也比较大,因此,在进行地铁深基坑施工时,必须加强施工过程的变形监测,这样不仅能保证施工的顺利进行,还能有效地提高施工质量。下面结合工程实例,分析地铁深基坑施工的变形监测。

1 工程概况

某地铁车站采用明挖法进行施工,基坑长为311.0 m,围护结构为“钻孔灌注桩+钢支撑结构”,基坑设计深度为18.4 m,标准段宽度为23 m,钻孔灌注桩为1 000 mm×2 000 mm,竖向设置3道钢支撑,地铁车站主体基坑结构板位于粉质粘土层,底板处于层间潜水1.1~2.6 m的位置。

2 地铁车站深基坑变形监测特点

地铁车站深基坑变形监测对时间的时效性有很高的要求,在进行地铁深基坑变形监测时,采用的监测设备及监测方法必须满足各种恶劣天气条件及夜间操作等环境的要求。在进行地铁深基坑变形监测时,采用的监测设备要有很高的精度,确保监测误差,从而保证监测数据能满足施工的要求。一般情况下,地铁车站深基坑变形监测只需要将相对变化值测量出来即可,不需要将绝对值测量出来,如在进行基坑边壁变形监测时,将边壁相对于基准位置的位移量测量出来即可。

3 深基坑变形监测的作用及基本要求

3.1 深基坑变形监测的作用

在进行地铁深基坑施工时,由于地质条件、施工环境都很复杂,施工人员很难凭借工程经验准确的预测、判定基坑的变形情况,这就需要利用现场变形监测来定量基坑的变形情况。深基坑变形监测的作用有以下几点:

①动态反映深基坑变形情况。在进行地铁车站深基坑施工时,受各种因素的影响,基坑的开挖及周围建筑都会处于不稳定状态,并且变化没有规律,因此,需要通过现场变形监测仪器测得的数据信息,动态的反映深基坑变形情况,从而保证施工的顺利进行。

②掌握变形大小。根基监测仪器测得的数据信息,能科学、合理的评价基坑开挖对周围建筑的影响及基坑变形量的大小,这样施工单位就能根据变形情况对施工过程进行科学的组织、安排。

③及时发现安全隐患。造成基坑安全事故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是施工单位没有认识到基坑变形监测的重要性,没有对基坑变形进行监测,因此,在深基坑施工过程中,对深基坑变形进行监测,通过分析变形监测数据,预测基坑变形的发展趋势,从而发现存在的安全隐患,并及时制定合理的处理措施,从而为施工安全提供保障。

3.2 深基坑变形监测的要求

在进行地铁车站深基坑施工变形监测前,施工单位要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合理的监测计划,同时要严格的按照相关规定进行操作,制定的监测计划要包括使用的监测仪器、监测方法、监测点设置、监测精度、监测周期等内容。在进行变形监测过程中,监测人员要注意对监测仪器的日常维护、保养,从而保证监测仪器的精准度,确保监测数据的可靠性。由于地铁车站深基坑施工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因此,在进行施工时要及时进行变形监测,及时发现隐患,并制定合理的处理方案,确保施工的安全进行。在进行地铁车站深基坑施工变形监测过程中,监测人员要使用专用的表格将各种原始数据记录下来,并当作原始资料进行保存,从而为以后的计算、审核提供依据。监测人员要及时反馈、处理每次监测活动的监测数据,对监测得出的各种误差问题进行认真的统计、校验,从而保证监测数据的准确性;施工单位要根据监测得出的数据,对基坑支护工程及周围建筑的变形情况进行分析,预测工程可能发生的变形情况,并制定相应的处理措施,从而保证施工的顺利进行。

4 深基坑变形监测的主要内容及方法

4.1 坑底土体隆起变形监测

在进行土方开挖时,垂直方向的土体荷载会发生变化,坑底土体的原始应力平衡会受到破坏,发生坑底土体隆起的现象。刚开始开挖时,坑底土体隆起现象比较明显,随着开挖的深入及加固,坑底土体隆起现象会得到一定的控制,但坑体围护墙会随着土体的回弹逐渐抬高。坑底土体隆起虽然不会对围护墙内向移动造成影响,但当基坑开挖到一定深度时,就需要对围护墙的内向移动情况进行监测。

一般情况下,采用精密水准仪、木质钢瓦标尺进行坑底土体隆起变形监测,监测精度要求要根据工程的实际情况确定。为保证监测数据的准确性,要在不同时间段内对同一个监测点进行多次监测,然后对观测数据进行分析处理,计算出实际的变形情况。

4.2 围护墙体变形监测

围护墙体变形可以分为水平方向变形和垂直方向变形两种情况,其中水平方向的变形是由于基坑开挖深度的不断增加,外侧土体的内向压力会作用在围护墙体上,引起围护墙体向内位移。由于外侧土体的向内压力分布不均匀,靠近坑体上部的位置,其压力比较大,墙体的变形相对比较大,而接近坑底的压力比较小,其墙体的变形相对比较小。围护墙体变形对施工安全有很大的影响,因此,要密切监测围护墙体变形情况,加固好围护墙,从而保证基坑的开挖安全。

一般情况下,常采用基准线法、极坐标法、导线法、小角度法等进行围护墙体变形监测,在进行围护墙体变形监测时,要在围护墙上均匀的布置多个监测点,对监测点进行周期性监测,并对监测数据进行认真的分析处理,从而及时掌握围护墙体的变形情况。

4.3 墙后土体沉降监测

由于地铁车站的位置比较深,地质条件比较复杂,当深基坑开挖到一定深度时,土体会从基坑流向基坑内部及坑底,引起围护墙后土体沉降,因此,在施工过程中,还需要对墙后土体沉降量进行监测。一般情况下,常采用精密水准仪、木质钢瓦标尺进行墙后土体沉降监测。

5 结 语

地铁车站深基坑施工环境比较复杂,在施工过程中,经常会发生各种突发问题,对施工的顺利进行造成很大的影响,因此,在进行地铁车站深基坑施工时,必须制定合理的变形监测方案,并采取合理的措施,有效地提高监测精度,从而为施工的顺利进行提供保障。

参考文献:

[1] 施志业.某地铁车站深基坑变形监测分析[J].浙江建筑,2013,(7).

[2] 万钟.地铁深基坑支护结构变形监测分析及应用[J].四川建材,2013,(3).

[3] 余新梅.论述地铁车站深基坑施工中的变形监测[J].山西建筑,2013,(11).

[4] 姜安龙,樊俊锋.南昌地铁车站深基坑围护结构变形监测分析[J].南昌航空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4).

第4篇:基坑工程安全监理要点范文

关键词:地铁车站;深基坑;监理

Abstract:Taking Water-Proof Concrete's Crack Control of Xi'an subway 2nd Line's main Structure as an example,this paper analysed the reasons of the main structural crack of subway, and put forward comprehensive preventive measures from material lection, concrete mixture rate, structure design and construction technique, so as to solve the crack in concrete structure and guarantees the using life of concrete structure.

Key words:Subway;Water-Proof Concrete;control

地铁施工是个高风险行业,如何确保安全施工是监理的重要职责。实践说明,通过监理企业的强化管理和施工企业实施各种安全管理措施,能够确保工程建设的安全性。现将地铁车站深基坑施工中安全监理控制过程的一些做法和体会奉上,供各位同仁探讨。

我单位共监理三个车站,主体均为明挖二层岛式车站,双柱三跨箱型框架结构,设计埋深均为16m左右。进场后监理人员首先熟悉图纸,分析危险源,针对危险源编制了监理规划和监理细则,并组织实施。截止目前车站均已顺利封顶,无安全事故发生。回顾在基坑施工过程中的监理工作,其中开挖、降水、支撑是决定基坑施工成败的关键工序,是深基坑工程的主要危险源,现场监理人员应高度关注,具体如下:

1 基坑开挖过程的控制要点:

(1)基坑开挖必须按设计要求分段开挖。每段开挖完成后尽快支撑。

(2)车站端头井的开挖,应首先撑好标准段内的2根对撑,再挖斜撑范围内的土方,最后挖除坑内的其余土方。对长度大于20m的斜撑,应先挖中间再挖两端。

(3)基坑开挖过程中严禁超挖,分层开挖的每一层开挖面标高不得低于该层支撑的底面或设计基坑底标高。

(4)基坑纵向放坡不得大于安全坡度,并进行必要的人工修坡。应对暴露时间较长或可能受暴雨冲刷的纵坡采用坡面保护措施,严防纵向滑坡。

(5)开挖过程中应及时封堵或疏导墙体上的渗漏点。

(6)坑底开挖与底板施工。

a.设计坑底标高以上30cm的土方,应采用人工开挖。

b.坑底应设集水坑,以及时排除坑底积水。

c.在开挖到底后,必须在设计规定时间内浇筑混凝土垫层。

d.必须在设计规定的时间内浇筑钢筋混凝土底板。

2 支撑安装和制作要点

(1)在开挖每一层的每小段的过程中,当开挖出一道支撑的位置时,即在支撑两端墙面上测定出该道支撑两端与或围檩的接触点,以保证支撑与墙面垂直且位置准确。在地面上要有专人负责检查和及时提供开挖面上所需要的支撑及其配件,支撑在使用前应进行试装配。

(2)支撑就位后应及时准确施加预应力。所施加的支撑预应力的大小应按设计图纸确定,每根支撑施加的预应力值要记录备查。

(3)为防止支撑施加预应力后和围檩不能均匀接触而导致偏心受压,首次施加预应力后立即在空隙处以速凝的细石混凝土填实。

(4)预应力复加。

a.在第一次加预应力后12小时内观测预应力损失及桩顶水平位移,并复加预应力至设计值;

b.当昼夜温差过大导致支撑预应力损失时,应立即在当天低温时段复加预应力至设计值;

c.桩顶水位移速率超过警戒值时,可适量增加支撑轴力以控制变形,但复加后的支撑轴力必须满足设计安全度要求。

3 测量监控要点

(1)开挖前审查施工单位作出系统的监测方案,包括监测项目、测点布置、监测方法、监控报警值、监测频率、报告制度等要满足设计基坑变形控制的要求。

(2)施工过程中应检查并复测施工单位建立的监测网,对施工全过程实施监测,确保安全。监测项目一般应有:桩顶位移、基坑周边房层和管线、坑外地表沉降、坑底隆起、支撑轴力等。

(3)监测项目在基坑开挖前应测得初始值。

(4)变形速率围扩结构一般一级控制在

(5)对关键部位和变化较大的测点要绘制变化曲线表。

(6)每天都有日报表及时指导施工,每周监理单位要作与工况相应的分析报告,并与业主测量队或第三方监测数据汇总。当出现报警值(速率或累计值)要组织分析,提出对策意见。

(7)测量监理工程师及时收集、分析监测信息,当数据出现异常,总监要组织专题分析会,动态的优化施工参数,甚至施工方案,达到信息化施工的目的。

(8)注意基坑开挖后盾构端头加固旋喷桩对基坑变形影响,如有变化加大监测频率。

4 降水控制要点

4.1钻孔作业

(1)检查钻机是否按井点位置就位,位置偏差不大于10cm。

(2)检查承包商钻孔施工记录和成孔质量,垂直偏差应控制在1%以内,成孔深度应比设计深度深0.5m以上。确认后方可同意承包商进行下道工序施工。

4.2井管制作与安装

(1)检查井管是否符合设计要求的尺寸,检查无砂管质量。

(2)应用吊车将井管垂直放进井内,井管应位于井孔中央,包扎滤网要严密,管顶应高出地面0.5m左右。

(3)检查滤料的填充:井管下入井后,应及时向井管与孔壁之间填充砾石滤料,滤料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填充滤料要连续均匀,不得冲击井管。

(4)井的封口检查:滤料从孔底填至距井口1m时,上部采用不含砂石的粘土分层填充并夯实。

4.3水泵安装及抽水试验

(1)检查洗井工作:沉渣是否全部清除,是否抽出清水,要求井洗至达到抽出清水为止。

(2)抽水设备可根据井深和排水量选择,检查抽水设备是否满足出水量要求,是否有足够的扬程。

(3)下放水泵前,应对水泵各控制系统作全面系统检查,电缆线不得有破损现象。

(4)水泵安装必须备双电源,同时必须自备功率匹配的发电机,防止抽水过程中停电或发生其他故障影响抽水。

(5)抽水设备安装好后,应进行抽水试验,并做好抽水压力、水位、抽水量记录。

(6)检查承包商单井试抽水泵工作压力、抽水量、水位记录,核查抽水量及水位下降值是否与设计相符,巡查是否含沙量过高,如出砂量过高,应停泵检查,防止抽空引起地面沉降。

4.4降水井检验

(1)抽水试验稳定标准

a.出水量、水位没有持续上升或下降的变化趋势。b.抽水井动水位波动值不超过水位降深1%,空压机抽水水位波动值不超过10~20cm。c.出水量波动值不超过正常出水量的5%。

(2)降水井系统检查

a.当各个井点安装完毕,应进行整体试抽水,以检查水、电、管网系统是否达到要求。b.承包商要安排专人值班负责抽水,保证降水连续进行;同时做好水位观测记录,每天报送监理复查,及时分析降水效果,确保达到基坑降水的预期目的。

第5篇:基坑工程安全监理要点范文

关键词:深基坑工程;监理要点;安全监理措施;应急方案

中图分类号: U41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高层建筑数量日益增加,许多建筑的空间开始向地下开发,基坑开挖深度越来越深,对深基坑工程施工技术和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深基坑工程是高层建筑重要的施工项目,主要包括停车场。设备间和地下室等项目建设。但深基坑是一项危险性极大的工程,特别是在台风、雨季较多的沿海地区。因此,在工程施工过程中,不仅要保证工程支护结构的质量安全,而且要控制支护结构及其周围土体的变化,确保周边环境、建筑物及地下管道不受工程施工的影响。如何确保深基坑支护结构的安全也就成为了监理人员面临的难题之一。本文通过分析深基坑工程安全监理措施,提出有效的应急救援方案,希望对工程监理工作有所帮助。

1 工程专项施工方案的编制概况

首先,要健全危险性较大工程安全专项施工方案编制工作。建筑工程所在的水文地质状况各不相同,基坑支护就不同,施工企业应根据工程地质条件,合理编制方案,在开挖基坑时才能正确指导现场的施工。

某项目4#、5#基坑项目情况,施工单位编制了此项目的基坑支护专项施工方案。基坑采用排桩加预应力锚杆单层支点支护体系,围护桩采用直径800冲孔灌注桩,围护桩间土防护采用砖砌支档处理办法的支护方式。因本基坑坑底最深处为13m,因此要求施工单位编制基坑支护专项施工方案,由施工单位施工技术负责人审定签章,并请不少于5人的专家组对本专项施工方案进行论证审查,根据专家论证方案完善施工方案,交由总监理工程师审查后实施。

2 基坑工程的监理监测要求

基坑工程的监测管理基坑监测是基坑开挖及地下工程施工过程中,对基坑岩土性状、支护结构变形和周围环境条件的变化进行监测和分析,并将其结果及时反馈。该道路景观改造项目的监测作业任务包括如下:①围护结构顶部(支护桩)水平位移监测。②土体侧向变形(测斜管)。③坡顶地面沉降监测。④围护桩身钢筋应力变形监测。⑤邻近建筑物沉降监测。

根据监测方案的要求,监理部要求监测单位的监测数据应每周向监理部以书面形式汇报一次。如果出现特殊情况,应每天报送一次。在雨季的情况下,应加强薄弱环节和主要管线及建筑物等项目的测量频率,加强不利区域的监测,保证整个工程始终处于监控状态。最后从基坑监测监理过程观察,监测单位均按要求对监测内容,监测频率,按监理要求进行监测,保证了基坑监测数据的准确性,连续性和可控性。

3 安全监理措施

根据监理的道路景观改造项目4#、5#基坑项目情况,和各专业监理工程师讨论制定了基坑支护项目的监理实施细则,严防基坑事故的产生。质量安全监理工作应达到事前控制,事中控制,事后控制三个步骤连续到位。

3.1 事前控制,对施工程序的执行进行严格监管

基坑工程是一项风险性工程,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基坑工程的施工既要保证整个支护结构在施工过程中的安全,又要控制支护结构及其周围土体的变形,保证周围环境(相邻建筑物及地下公共设施等)的安全。基坑工程参与各方有建设单位(业主)、施工总包单位、勘察设计单位、基坑围护设计单位、基坑围护施工单位、土方开挖单位、降水单位、基坑监测单位、监理单位等,专业分包方有建设方指定分包,使总承包方难以管理进而疏于管理。基坑工程是临时性工程,作为工地总监,要求监理工程师严防死钉,充分认识基坑开挖中的各种风险,协助业主进行现场协调,严格进行基坑工程监督管理。

监理组在施工前严格审核分包单位资质及基坑围护、降水等专项施工方案;要求施工方必须待坑安全性、基坑围护设计及施工方案等专家评审意见(论证通过)出来,并按专家论证补充意见完善专项施工方案后方可落实围护施工方案。本工程场地内因拆迁开挖,建筑垃圾较多,且场地内有一定的起伏,根据勘察揭示,局部有4.0m左右的厚填土,主要为素填土及建筑垃圾,较松散,对打桩施工和基坑围护施工有一定影响;施工前监理和施工方一起进一步查明围护边界范围不良地质条件和地下障碍物分布情况,审核、督促施工方制定并落实清理力案,确保围护墙施工质量。

工程基坑周边大部分区段围墙距离基坑很近,局部区域冲孔桩已贴近围墙,包括北侧直接搭建在围墙上的简易房屋;在土方开挖期间,围墙出现裂缝,监理督促施工单位及时拆除砖砌围墙,改用轻质围挡,避免倒塌伤人。西邻建筑干休所的早期建筑,基础为天然地基,对基坑施工反应较为敏感。监理和施工方一起一一排摸,其中干休所4号楼为3层砖混结构,基础很差,将其作为监测重点,基坑施工前对其结构质量,原有裂缝、沉降、倾斜等情况作详细调查、取证,以免日后发生矛盾或纠纷,影响工程进度。在4,5号楼基坑开挖时,4号楼均出现新增较大裂缝现象,督促施工方及时主动与对方沟通,及时修补。

3.2 事中控制,加强巡视,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进行协调

4号楼基坑西北角挖至底部时,基坑西北角旁边所设监测点垂直沉降和水平位移变形值明显变大(第78次),监理随即签发监理联系单,要求增大监测频率,上、下午都须监测;2010年5月8日(第90次)J12监测点出现异常突变情况,1d水平位移达到30mm,累计位移达到40mm;垂直沉降14mm,累计25mm;J13监测点1d水平位移达到4mm,累计位移达到21mm;坑外路面与围墙出现较大裂缝,局部支护有渗水、漏水现象。监理立即要求总包按专项施工方案启动应急预案;停止邻近区域土方开挖;此区域基坑外侧严禁车辆行驶;拆除开裂围墙;监理同时报告业主,请设计到现场召开专题会议;会议决定:鉴于J12变形较大,累计达到50mm(第96次),基坑开挖后,基坑外土体有裂缝,支护结构变形已经较大,并且每日还有约3mm的日变化量,应该引起各相关方的重视。加大监测次数,监测__数据及时上报有关各方,发现问题及时商议解决;此区域施工完成前,现场随时准备好各项应急抢险措施;继续实施总包采取的应急措施,并且采取以下措施:加快底板施工速度,尽快浇筑已开挖至底的地下车库底板;对围护桩壁进行加固;如基坑变形得不到有效控制,基坑外挖土卸载,回填至基坑内侧。会后,总包制定了围护桩壁加固方案,相关方会签后即实施;经过各项措施的落实,控制了坑底、坑壁渗水等现象发生。至2010年5月15日(第102次),J12监测点1d水平位移0,累计位移达到50mm;垂直沉降0,累计30mm;J13监测点1d水平位移0,累计位移达到25mm;垂直沉降0,累计25mm;基坑位移监测点已趋于稳定。监理组总结经验认为4号楼基坑东侧与总院相邻,边上有一条排水沟,土壤含水量高,基坑易渗水,使位移和沉降值连续报警,只要各方重视,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就可避免事故发生。

3.3 事后控制

(1)基坑开挖完成经验收合格后,督促施工单位及时进行地下结构施工和基坑回填工作,避免基坑长期暴露。

第6篇:基坑工程安全监理要点范文

【关键词】超高层建筑;基坑支护监理;监理质量控制

随着人口的不断增长、土地日益紧缺以及建筑工程技术水平的提高,多高层建筑越来越多,同时也出现了不少超高层建筑。1909年,世界第一座超高层建筑——位于纽约的大都会人寿保险公司大楼竣工,从此以后,在世界范围内便拉开了超高层建筑的序幕,但是由于超高层建筑对地理环境、建筑水平、材料、人力等各方面的要求都很高,所以相对来讲,超高层建筑仍不多见,但是由于亚洲人口的压力较大、土地资源紧缺较为严重以及文化观念影响,所以相对其他地区,亚洲的超高层建筑较多,如上海环球金融中心101层,高达492米。

1、超高层建筑基坑支护监理及质量控制要点

超高层建筑的定义是楼层数多于40层,高度高于100米的建筑,包括住宅以及商业建筑等。在超高超层建筑中,由于其本身的特点,对各个方面的要求都很高,即使是类似于基坑支护这样的临时结构也不能马虎,必须保证基坑支护的安全。但是由于超高层建筑是一项耗资巨大的工程,所以更应该尽量减少不必要的花费。基坑支护作为临时结构,其投资如果过大就会造成浪费,但是若因为其是临时工程,就忽视其安全性,又会造成各项隐患,有可能给工程带来更大的损失。所以在超高层建筑基坑支护监理质量控制中,既要选择科学的支护结构,进行科学的支护技术管理,又要在保证其安全性的前提下尽可能的降低其成本。

超高层建筑基坑支护监理主要是指对超高层建筑建设中的基坑支护工程进行组织、协调、控制、监督,使基坑支护工程有条理、协调有序的进行。超高层建筑基坑支护监理控制包括三个方面:质量控制、投资控制以及进度控制。本文主要介绍超高层建筑基坑支护监理中的质量控制。

在超高层建筑基坑支护监理中,影响其质量控制的因素主要有五种,即:人力因素、机械因素、材料因素、方法因素、环境因素。人力因素主要是指管理人员与作业人员的个体素质,个体素质主要包括工作能力、职业道德、专业水平、个人信仰、道德素质、法律观念、身体素质等方面。机械因素主要是指工程施工过程中能够实用的机械设备,包括机械设备的完整无损、合理安装、正常运行、正确使用等。材料因素主要包括工程所需要的物质基础。方法因素是指工程施工所选用的方案,主要包括工艺流程、组织管理方法、检测方法、施工设计、技术方法、施工工序等。环境因素主要包括地理环境、气候环境、经济社会条件、政治环境等。

2、超高层建筑基坑支护监理的质量控制过程

超高层建筑基坑支护监理的质量控制过程中,每个环节都应该考虑影响质量控制的五项因素。

2.1 超高层建筑基坑支护监理施工前的准备控制过程

超高层建筑基坑支护监理施工前的准备控制过程主要包括:选择正确的的支护类型、设计合理的基坑支护结构、编制监理的质量控制说明书、明确编制监理的质量控制流程、材料采购等。

编制监理的质量控制说明书:即将监理的每一个环节都作出书面说明,详细的规定每一个施工步骤。

明确编制监理的质量控制流程:即按照质量控制说明书,要求每一个员工对于属于自己的本职工作有一个全面的认识,在工作过程中,要严格按照流程做事。

材料采购:材料的采购人员以及监理人员一定要注意材料的来源,对采购的材料进行严格的质量把关。

2.2 超高层建筑基坑支护施工中监理的质量控制过程

超高层建筑基坑支护施工中监理的质量控制过程主要包括材料的存储以及运入现场;技术管理环节;施工流程监理;协调各环节有序运行。

材料的存储以及运入现场:材料的储存过程中要防止材料变质,运入现场过程中要防止材料的损坏。

3、超高层建筑基坑支护监理的质量控制要点及体会

结合影响监理质量控制的五项因素,超高层建筑基坑支护监理的质量控制要点主要包括:保证超高层建筑规划中基坑支护的质量安全、降低超高层建筑规划中基坑支护监理质量控制的成本。

3.1 保证超高层建筑规划中基坑支护的质量安全

保证超高层建筑规划中基坑支护的安全包括选择正确的支护类型、保证基坑支护设计合理、确保中施工所用材料质量达标、确保技术管理环节完善、保证施工严格按照预定的正确程序进行、确保各环节协调有序进行等。

选择正确的支护类型:由于超高层建筑一般是在城市中心及其周围建造,超高层建筑的周围分布着线缆、管道、多高层建筑、马路等等设施。所以在选择基坑支护类型时,应该选择支护稳定,相对振动较小的支护结构,以减少对周围工程设施造成影响。

保证基坑支护设计合理:基坑支护设计也要根据超高层建筑周围的环境进行严谨合理的设计,减少工程对周围设施的影响。

确保中施工所用材料质量达标:材料的质量决定着工程的质量,如果材料本身质量不达标,工程的质量也一定存在问题。所以一定要确保材料的质量达标。对材料质量的监理包括施工前的采购质量控制、材料的储存、运入现场,直到材料运用到建造建筑中之前,都要确保材料的质量达标。

确保技术管理环节完善:技术管理环节是很重要的一个环节,技术管理主要是对方法因素、机械因素、人力因素的管理,一定要提高人力的技术与管理水平,保证机械设施的完备性以及技术方法的先进性。

保证施工严格按照预定的正确程序进行:这是保证施工按照预设的工艺流程、施工程序进行,保证施工过程中没有偷工减料的行为。

确保各环节协调有序进行:协调好施工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使基坑支护工程流畅协调和谐的运行。

3.2 降低超高层建筑规划中基坑支护监理质量控制的成本

降低超高层建筑规划中基坑支护监理质量控制的成本,在保证基坑支护质量的基础上,尽量减少不必要的支出。节省成本的方法有多种:比如基坑开挖之后,根据基坑深度以及周围土质状况,在保证基坑支护质量的基础上,选择最简洁的支护结构。

4、结论

本文主要根据影响监理质量控制的五项因素及控制过程,分析总结了超高层建筑基坑支护监理的质量控制要点及体会,即在保证超高层建筑规划中基坑支护的质量安全基础上,降低超高层建筑规划中基坑支护的成本。

参考文献:

[1]肖涛.填海区超高层建筑深基坑支护工程监测的方案设计[J].科技创业,2011,16:140-142

[2]蒋炳亮.钢筋工程施工监理质量控制[J].建设监理,2008,34(10):234-235

第7篇:基坑工程安全监理要点范文

关键词:基坑 监测 安全

随着我国经济高速发展,高层建筑大量涌现,深基坑工程越来越多,深基坑在开挖和暴露期间的安全,对确保整个工程顺利施工和邻近建(构)筑物及市政设施(道路、各种管线等)的正常使用和安全至关重要。基坑变形监测已成为工程建设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

一 基坑变形监测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理论、经验和监测相结合是指导基坑工程的设计和施工的正确途经,对于复杂的大中型工程或环境要求严格的项目,往往难从以前的经验中得到借鉴,也难以从理论上找到定量分析、预测的方法,这就必定要依赖于施工过程中的现场监测。开展基坑变形监测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几个方面。

(1)掌握基坑变形程度 根据监测得到的数据,可以及时了解基坑及周边建筑物和设施在施工过程中所受的影响及影响程度,发生的变形及变形程度,为施工单位提供变形系统资料,方便施工单位安排施工方案和进度。

(2)提供实时动态信息 基坑开挖过程中,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基坑和周边建筑物和设施一直处于不稳定状态,并且其变化和变形无规律可循,这就必须靠施工现场的监测数据来了解基坑的实时变化,为施工单位提供动态的监测数据,方便施工单位安排施工方案和进度。

(3)发现和预报险情,根据很多已发生的基坑安全事故的工程分析、统计可知,几乎所有事故的发生都是由于施工单位对基坑施工过程中的监测工作的不重视,从而造成较严重的工程事故,甚至造成人员伤亡事故。分析研究监测数据,可及时发现和预报险情及险情的发展程度,为设计方改进设计方案和施工方采取安全补救措施提供可靠依据。

二 基坑变形监测措施实施的过程和具体的方案

基坑监测的项目主要包括基坑的围护结构、相关的自然环境、施工工况、地下水情况、基坑底部及周围土体、周围的建(构)筑物、周边的地下管线及地下设施等。但监测的重点主要是基坑开挖空期间基坑围护结构的稳定性,基坑周边的地面及建筑物的沉降、地下管线变形程度等,在监测工作内容的安排和实际监测过程中,根据工程的不同,应抓住重点,紧紧围绕确保基坑和周边建筑物的安全这一目的展开。

1 监测点的布置及仪器的埋设

监测点的布置范围为基坑降水及土体开挖的影响区域,略大于两倍的基坑深度,且布设合理才能经济有效。在确定测点布设前,必须知道基坑位置的地质情况和基坑的围护设计方案,再根据以往的经验和理论的预测来考虑测点的布设范围和密度。

原则上,能预埋的监测点应在工程开工前埋设完成,并保证有一定的稳定期,在工程正式开工前,各项静态的初始值应测取完毕。沉降、位移的观测点应直接安装在被监测的物体上。

测斜管(测地下土体、围护结构的侧向位移)的安装,应根据地质情况,埋设在那些比较容易引起塌方的部位(基坑周边的中部、阳角处),一般沿平行于围护结构方向按 20~30m 的间距布设;围护桩体测斜管的安装一般应在围护桩浇灌时放入;而地下土体测斜管的埋设分以下四步骤进行:①在预定的测斜管埋设位置钻孔。根据基坑的开挖总深度,确定测斜管孔深,即假定基底标高以下某一位置处支护结构后的土体侧向位移为零,并以此作为侧向位移的基准。②将测斜管底部装上底盖,逐节组装,并放大钻孔内。安装测斜管时,随时检查其内部的一对导槽,使其始终分别与坑壁走向垂直或平行。管内注入清水,沉管到孔底时,即向测斜管与孔壁之间的空隙内由下而上逐段用砂填实,固定测斜管。③测斜管固定完毕后,用清水将测斜管内冲洗干净,将探头模型放入测斜管内,沿导槽上下滑行一遍,以检查导槽是否畅通无阻,滚轮是否有滑出导槽的现象。由于测斜仪的探头十分昂贵,在未确认测斜管导槽畅通时,不允许放入探头。④测量测斜管管口坐标及高程,做出醒目标志,以利保护管口。现场测量前务必按孔位布置图编制完整的钻孔列表,以与测量结果对应。

基坑在开挖前其基坑所在位置必须降水,而基坑所在位置地下水位降低以后,势必引起周围地下水向基坑所在位置汇流,地下水的流动是引起塌方的主要因素,所以地下水的观测是保证基坑安全的重要内容,水位观测管的埋设应根据水文地质资料,在含水量大和渗水性强的部位,在紧靠基坑的外边,按 20~30m 的间距沿基坑边埋设,埋设方法与地下土体测斜管的埋设相同。分层沉降管的埋设也与地下土体测斜管的埋设相同。埋设时须注意波纹管的铜环不要被破坏;在一般情况下,铜环每一米放一个比较适宜,基坑内也可以用分层沉降管来监测基坑底部的回弹,当然基坑的回弹也可用比较精密的水准测量法解决。

2 监测频率的确定与调整

基坑工程监测频率应以能反映监测项目的重要变化过程,而以不遗漏其变化时刻为原则。基坑水平位移观测,基坑开挖前必须测取其初始值。基坑开挖过程中的观测,可根据不同工程机动调整,做出监测方案。开挖过程中监测间隔时间要短,开挖后放开间隔时间,中间遇到外界条件变化时可增加监测。

基坑垂直位移、基坑土移、地下水位监测周期可与水平位移监测同步进行。

基坑周边建筑物的沉降监测周期可根据基坑开挖的位置与进度进行观测,如果出现水平位移和沉降异常时应增加监测次数,开挖完成后逐渐延长观测周期。

基坑冠梁如果出现裂缝时,根据具体情况对裂缝进行观测,首先对裂缝出现的时间进行编号,在每条裂缝的最宽处和未端布设两组观测标志,采用收敛计观测,裂缝观测的周期视其变化速度而定。

3 施工期间的巡查

基坑施工期间,每天应有监测经验的专人巡查,同时还应该与施工单位沟通,加强对监测点的保护,万一破坏,应及时采取补救措施,确保监测工作正常进行。

三 基坑监测数据获取方法

基坑施工对周围环境的影响范围为坑深的3~4 倍,因此,沉降监测所选的后视点应选在施工的影响范围之外,且后视点不应少于 2 点。沉降监测的仪器应选用精密的水准仪,按二等精密水准观测方法施测,地下管线、地下设施、地面建筑都应在基坑开工前测取初始值。在开工期间,应根据需要不断测取数据,从几天观测一次到一天观测几次都可以,每次的观测值与初始值比较即为累计量,与前次的观测数据比较即为每次变量。

位移观测的方法一般最常用的方法准直线法或小三角法观测。同样测站点应选在基坑的施工影响范围之外,外方向的选用应不少于 3 点,每次观测都必须定向,为防止测站点被破坏应在安全地段再设一点作为保护点,以便在必要时作恢复测点之用。初次观测时应同时测取测站到各点的距离,有了距离就可以算出各测点的秒差,以后各次的观测只要测出每个测点的角度变化就可以推算出各测点的位移量。观测次数和报警值与沉降监测相同。

地下水位、分层沉降的观测,首次必须测取水位管口和分层沉管管口的标高,从而可测得地下水位和各土层的初始标高。在以后的工程进展中,可按需要的周期和频率,测得地下水位和每层土层的标高的每次变化量。地下水位和各土层沉降的报警值,应由设计人员根据地质水文条件来确定。

测斜管管口必须每次用经纬仪器测取位移量,再用测斜仪测取地下土体的侧向位移量,再与管口位移量比较即可得出地下土体的绝对位移量。位移方向一般应取直接的或经换算过的垂直基坑边方向上的分量,应力、水压力、土压力的变量的报警值由设计人员确定。

监测数据必须写在为该项目专门设计的表格上。所有监测的内容都必须写明:初始值,本次变化量、累计变化量,工程结束后,应对监测数据,尤其对报警值的出现,进行分析,绘制曲线图,并编写工作报告。因此记录好基坑工程中的重大事件是监测人员必不可少的工作。

四 监控报警值勤的确定原则

1 满足设计计算的要求,不能大于设计值;

2满足监测对象的安全要求,达到保护的目的;

3对于相同条件的保护对象,应该结合周围环境的要求和具体的施工情况综合确定;

4满足现行的相关规范、规程的要求

5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综合考虑工程质量和经济等因素,减少不必要的资金投入。

五 基坑监测报告内容

1工程概况;

2监测依据和监测项目及各测点的平面和立面布置图;

3采用的仪器设备和监测方法;

4监测频率和监测报报警值;

5监测数据处理方法和监测结果过程曲线;

6监测结果结论与建议。

六 基坑监测中应注意的问题

1在观测过程中,观测自始至终要遵循“五定”原则,所谓“五定”原则,即通常所说的点位要稳定;所用仪器设备要稳定;观测人员要稳定;观测时的环境条件基本要一致;观测路线和方法要固定,以上措施在客观上尽量减少观测误差的不稳定性,使所测的结果具有统一的趋向性,保证各次复测结果与首次观测结果有可比性,使所观测的数据客观真实。

2从观测人员上讲,仪器、设备的操作方法与观测程序要熟悉、正确。在首次观测前要对所用的仪器的各项指标进行检测校正,必要时经计量单位预以鉴定。连续使用 3~6个月重新对所用仪器、设备进行校检。在观测过程中操作人员要互相配合,工作协调一致,认真细致,做到步步有校核。

七 结束语

当前,基坑监测与基坑设计、施工同被列为基坑工程质量保证的三大基本要素,并且《建筑基坑工程监测技术规范》(GB 50497-2009)强制规定:开挖深度大于 5m 或小于 5m 但现场地质情况和周边环境较复杂基坑工程以及需要监测的基坑工程应实施基坑工程监测。基坑工程发生重大事故前都会有相应的预兆,笔者认为准确有效的监测及报警,完全能将这些基坑事故消灭在萌芽阶段,达到确保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目的。

参考文献

第8篇:基坑工程安全监理要点范文

关键词:基坑工程;安全管理;问题;解决策略

中图分类号:TV551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基坑工程具有隐蔽性、复杂性的特点,并且会受到周围环境以及水文条件的影响。如果深基坑发生事故,不仅会带来重大的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也会对周围环境及邻近建筑物构成潜在的安全威胁。因此,必须严格对待深基坑工程中可能遇到的安全问题,并做好相关的预防措施,从而保证建设工程的安全顺利完成。

1.深基坑工程技术的特点

1.1深基坑工程技术的综合性较强

深基坑工程技术包括岩土分析,结构建设等过程,知识面较广,涉及工程地质,结构力学,环境工程等多门学科,是一门综合性极强的技术。前期设计和施工需要考虑多方面学科因素,涉及范围广,程度深,需要各专业领域配合完成。

1.2深基坑工程技术与其他因素有很大的关联性

深基坑技术不仅仅考虑建设范围本身的施工条件、工程地质等,更需要考虑的是周边的建筑物、环境、地下管线等因素。牵一发而动全身,其他因素条件直接影响深基坑的建设。

1.3深基坑工程有较强的时空效应

时空效应是指当基坑开挖后,上方的土方被挖掉,基地土方被卸荷,使其产生了应力释放,从而导致地基土方变形隆起。所以在基坑设计中要充分考虑基坑工程的时空效应,特别是一些复杂土质,如软粘土的时空效应。

1.4基坑的支撑体系复杂

随着城市建筑的高层化,基坑的深度也越来越大。基坑的开挖长度和宽度有可能达到数百米,基坑的复杂程度直接影响着支撑体系的难度。

1.5基坑的施工难度大

首先基坑的施工要考虑土层的位移沉降对周边建筑,环境和地下管线的影响。其次基坑工程的施工周期都比较长,降雨,废物堆放等问题对基坑的稳定性有着直接的影响。最后,基坑工程师一项复杂的工程,施工过程需要打桩、挖土、浇灌等工序的相互制约和影响,增加了相关协调工作的难度。

2.深基坑工程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

2.1地勘单位岩土工程勘察报告质量不高,勘察报告的准确性是保证设计质量的首要前提。目前,许多地勘单位及其人员素质较低,并不重视基坑环境地质的勘察,对深基坑工程的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勘察存在深度不够、精度不高、结论不准等问题,有的直接套用基础工程勘察的成果,有的甚至借用周边工程的地质及水文报告,这无疑都给支护设计及基坑施工带来严重安全隐患。

2.2在深基坑的设计方案中,由于设计单位缺乏合理的设计,使得设计方案质量较低、支护方案不严谨,从而造成后期的安全问题。当前,一些设计人员由于设计经验不足、设计方法相对滞后等,严重制约了深基坑支护的设计的合理性。

此外,在设计计算中,以强度和稳定性为主,经常将变形控制忽略,降低了设计质量。这些都给支护设计方案留下重大安全隐患,难以保证基坑工程安全。

2.3监测单位整体监测实力不足。基坑工程事故与基坑监测不力紧密相连。目前,监测人员大多既不具备必要的专业知识,又缺乏大量现场施工经验,无力对基坑监测过程做综合性分析评价;监测人员责任心不够,安全意识淡薄,使监测质量降低,监测数据不真实;建设单位不重视施工监测,没有委托专门机构对基坑工程实施现场第三方监测,或虽设置一些监测点,但忽视坑边住宅的检测,造成监测数据短缺或不全面,数据分析处理不力,从而造成工程事故。

3.深基坑施工安全管理措施

3.1编制深基坑工程专项施工方案

施工单位应当根据勘察报告、设计文件及周围环境资料结合工程实际编制深基坑工程专项施工方案,附具安全验算结果,根据专家组的论证审查报告完善施工方案,并经施工单位的总工程师、总监理工程师和建设单位项目负责人签字后方可组织实施。

深基坑工程专项施工方案设计应满足下列要求:应有针对危险源及其特征和安全等级的具体安全技术应对措施,应按照消除、隔离、减弱危险源的顺序选择基坑工程安全技术措施,应采用有可靠依据和科学的分析方法确定安全技术方案的可靠性和可行性,应根据工程施工特点提出安全技术方案实施过程中的控制原则、明确重点监控部位和最低监控指标要求。

深基坑工程开挖前,应当按照专项施工方案要求,对有关措施进行全面检查,确保毗邻构(建)筑物、地下管线等重要部位的专项防护措施落实到位,杜绝在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下盲目施工、违章作业。深基坑工程施工完成后,应组织相关单位进行验收,对基坑开挖与支护工程的稳定性、时效性等方面出具书面意见,并报主管部门备案,合格后方可进行下道工序作业。深基坑工程应当在基坑围护结构有效时限内和主体结构满足抗浮要求时,及时进行基坑回填,不能长时间暴露。

3.2控制基坑勘察、设计质量

如果遇到工程中基坑开挖面积特别大的,并且基坑附近存在着需要保护的对象时,就现行的基坑设计规范应该比外勘探点的布置范围要小。与此同时,在建设工程中,我们需要对基坑附近需要保护对象的结构类型、基础形式、运营状况和周边土体变形的允许值进行查明。

如果场地上存在着复杂的地层时,如溶岩层、软弱土层等,应当对勘探点进行加密而且对其工程特性进行严格的查明。对于软土层而言,不仅可以采用常规的原位实验方法和测试方法,还可以采用大型直剪实验和三轴实验等,从而获得更为精准的岩土参数。当我们在对支护结构进行选型时,要对各种支护结构的适用范围给予注意,并就相关的技术规范进行严格的选型。在深基坑的设计阶段,我们应考虑到对基坑支护结构和附近的环境做一下安全评估,从而通过变形计算分析来判断它的安全状态,最终提出相应的保护措施。

3.3加强深基坑施工技术管理

深基坑工程的技术管理支护结构设计本着“安全可靠,经济合理”的原则,选定合适的支护结构,按《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120--2012)计算确定;为防止降水产生不均匀沉降、开裂、倒塌,应采取竖向止水帷幕、回灌沟、回灌井等措施保证周边环境的安全,当基坑下土层内存在承压水时,需进行坑底突涌验算,若验算不足则应根据承压水层情况采取周边竖向止水帷幕、坑底水平止水帷幕、坑内减压降水措施及其组合,保证基坑的整体稳定性;基坑开挖应按支护结构设计规定的施工顺序和开挖深度分层开挖;基坑周边搭设的防护栏杆,从选材、搭设方式及牢固程度应符合《建筑施工高处作业安全技术规范》的规定。

3.4深基坑工程的监测

深基坑工程的监测应当有建设单位委托有资质的单位承担监测任务,监测时间从基坑开挖前的准备工作开始,直至基坑土方回填完毕。监测范围包括构(建)筑物基坑及基坑邻近的构(建)筑物、道路、地下设施、地下管线、岩土体及地下水体等周边环境。如遇台风、大雨及地下水位涨落大、地质情况复杂等情况应当安排值班,加强对深基坑和周边环境的沉降、变形、地下水位的观察,有异常情况及时报告,并采取有效措施消除事故隐患。

结束语

基坑工程的建设深度与面积在不断的增加,这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施工的难度。所以,在施工的过程中,要做好基坑的勘察和设计工作,严格施工技术,加强施工的安全管理,从而保证工程能够顺利的进行。

参考文献:

[1]黄伟.浅析深基坑工程施工安全管理要点[J].建筑设计管理,2014,05:81-83.

第9篇:基坑工程安全监理要点范文

关键词:安全生产管理,危险源,坍塌事故,预防措施

0引言

近年来,随着大中城市用地日趋紧张、经济与技术的快速发展,为在有限的用地上实现更大的价值,建筑结构不断的向纵深方向发展,10年之间国内大中城市的高层、超高层、摩天大楼如雨后春笋拔地而起,与此同时高层、超高层建筑物深基坑施工安全问题愈发引起人们的关注。建设部对近年来的事故进行统计中显示,基坑坍塌事故已成为继高处坠落、物体打击、触电和机具伤害后的第五大伤害,而且塌陷事故造成的人员伤亡排在第一位[1]。究其主要原因在于深基坑支护工程设计不合理,施工不得当,管理不完善等多个方面。文中参照《中国核建安全生产标准化评审标准》《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价表》,对深基坑工程重大危险源进行识别,重点对深基坑工程易发且影响严重的坍塌事故进行分析,在原因分析的基础上,提出合理有效的措施预防事故发生。

1深基坑工程危险源识别

深基坑工程作为建筑工程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在危险源辨识方面与普通的建筑工程及隧道工程存在一定的差别。文中通过参照《中国核建安全生产标准化评审标准》《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价表》将深基坑工程主要危险源及事故分析列举以下几个方面。

1.1安全用电

未严格按照建设工程施工现场供用电安全规范进行实施,从而产生无编制临时用电施工组织设计或未审批、不按临时用电施工组织设计进行实施、未逐级设置漏电保护装置、未执行“一机、一闸、一漏、一箱”规定、未采用三相五线制等危险源。基坑支护作为现场施工最前期的工程,受限于现场用电环境,往往存在安全用电不规范的问题,特别是当遇冬雨季施工时,更易发生触电、火灾等事故。

1.2临边防护

随着基坑开挖深度的增加,基坑周边的临边防护未及时搭设或搭设不规范,易造成人员高处坠落及高空坠物打击等危险;基坑支护周边挡水及排水措施未实施或实施不到位,极易造成边坡坍塌事故发生。

1.3机械设备的使用

基坑支护工程常用机械设备包括空气压缩机、混凝土喷射机、锚杆钻机、注浆泵、旋喷桩桩机、砂浆搅拌机、混凝土搅拌机、钢筋调直机、钢筋截断机、电焊机、张拉设备、降水设备等,设备使用未按照安全操作规程进行操作、施工人员个人防护不到位等,易造成机械伤害、触电、火灾等事故发生。

1.4物质材料的采保

装卸水泥、粉煤灰、外加剂等粉状颗粒材料易造成粉尘吸入等职业病伤害;临近围墙超载堆放材料易造成物体本身坍塌及围墙坍塌事故;基坑周边材料堆放过多超载易造成边坡坍塌事故;临近电箱及用电设备堆放易燃材料易造成火灾事故。坍塌事故是深基坑支护工程高发性且一旦发生后果严重的事故,造成边坡坍塌事故危险源较多,对事故原因进行分析、对事故的预防处理措施是该类工程安全管理的重点工作。

2坍塌事故危险源的重点分析

深基坑坍塌事故的危险源较多,事故发生原因既有技术方面也有管理方面、既包括前期设计也包括后期施工[2],因此坍塌事故危险源的管理较为复杂,往往一处坍塌事故的发生与多处危险源相关,在此做重点分析。

2.1前期勘察、设计方面

主体建筑结构的地基勘察成果往往直接应用基坑支护设计,由于地基勘察设置勘探点布置密度较大,对基坑支护设计的合理性产生影响,特别是当浅层存在不良地质现象夹砂薄层或地下障碍物时,对基坑稳定性影响较大,是潜在的危险源;基坑支护设计有别于主体结构设计,基坑支护作为临时结构,地下室施工完成、回填土施工完毕后,支护结构不再发挥作用,因此从开发商到设计、施工单位本身对其重视程度不够,经费支持少、设计大胆、施工控制不严格,人主观意识上的忽视是造成基坑事故发生的危险源之一;同时基坑支护设计本身存在计算理论上的不足,如弹性模量、压缩模量、摩擦角、粘结力等计算参数的选择不当,采用静态土压力计算方法计算动态土压力结果,平面理论难以反应基坑空间效应的实际结果,特别是当基坑周边长度较大时,基坑变形中间大两端小[3](如图1所示)的实际结果更加明显,计算结果与实际结果不同也是造成基坑事故的危险源之一。

2.2施工工序方面

施工前的图纸是否经专家审核,施工组织设计是否完整、是否经审核,对危险性较大的基坑支护施工组织设计是否经专家审核,施工过程是否遵循“先撑后挖、分层开挖、分段开挖、严禁超挖”的工序,施工组织设计是否在施工过程得到落实,施工前是否对施工图进行会审,由于基坑变形不仅存在空间效应而且存在时间效应,基坑开挖完成后是否能及时封闭支护,这些都是重大的危险源。

2.3降水、排水方面

水是深基坑施工又一重要危险源。深基坑施工过程中,基坑开挖会破坏原有地下水的平衡,地下水通常会向基坑内流动而产生主动水压力,进而影响基坑的稳定状态,这里讲到的水分两种:地下水、地表水。地下水当未降至施工面以下一定高度,不仅会影响开挖、支护施工,而且上层覆土因开挖卸荷,土层在承压力浮托力的作用下易引起坑底隆起、管涌、流砂等灾害,严重威胁基坑的安全稳定。地表水一般分为明水和暗水,明水指施工现场内出现的地表水,如施工用水、雨水、生活用水等;暗水指基坑周边地面以下因管网渗漏、水管爆裂等产生的地表水。这两种情况一旦发现应及时处理,否则有可能造成坑壁坍塌,特别是因地下管网渗漏、爆管产生的地表水,会迅速破坏土体平衡,且因其隐蔽性,造成的后果更为严重。

2.4质量管理方面

由于管理人员质量意识不强,同时缺乏有效的质量管理体系,从而影响开挖、支护等工序的施工质量,造成安全事故。如:施工中改变设计方案,不按图、规范和设计要求施工;水泥、钢筋等原材料使用不合格,造成锚杆抗拔力不够、帷幕止水无效等;在锚喷支护中,随意减短锚杆长度;在注浆法施工过程中,注浆压力未达到设计要求,使锚杆抗拔力折减;护坡桩桩径不够或嵌固深度不够。有时施工单位片面的追求施工进度、提高经济效益,改变设计开挖工况及工序,使施工质量未能达到设计要求,从而严重影响基坑的稳定性。

2.5边坡周边荷载管理方面

基坑周边荷载对基坑稳定性的影响严重,因此在基坑支护设计时,要充分考虑基坑周边的恒载(如:临近的建筑物、构筑物、围墙、地下管道、临建设备等)和活载(如:交通荷载等)不利因素,但往往不考虑基坑周边的物料堆载,安全施工规范提出基坑周边1.5m范围内不允许堆放材料,而理论上基坑深2倍范围[4]内的坑边荷载对基坑安全都会产生影响(见图2),因此基坑支护施工过程中坑边材料堆放、土方堆放、一定范围内的交通荷载等,都是引起坍塌事故的重要危险源。

2.6监测管理方面

项目安全管理方面一直遵循“预防为主”的思想方针,基坑支护监测就是预防支护结构发生坍塌,将事故遏止在萌芽阶段的重要手段。支护结构设计时设计单位应对基坑监测提出明确要求,包括支护结构上部水平位移和垂直位移,基坑周边地面及坑底隆起、基坑周边建(构)筑物变形、基坑周边管网变形等监测点的项目、布置位置、数量给出设计说明,监测单位根据设计图纸及规范编制完成监测方案,报审报批方可后实施。监测单位依据监测方案中监测项目、方法、周期、报警值、监测点布置等进行有效监测。近年部分项目基坑监测因各方面的原因使监测流于形式,监测数据造假从而造成事故的发生。因此,信息化监测方案是否制定、监测方案是否合理、监测频次是否符合规范及方案要求、遇突况监测方案是否能及时调整、第三方对监测监管是否到位,监测数据能否及时正确分析都是影响基坑安全稳定的因素。

3针对危险源管理的措施及办法

通过对危险源的辨识,使工程管理人员认识到深基坑支护工程危险源的多样性与复杂性。针对该类工程安全用电、临边防护、机械设备使用、物质材料的采保方面的危险源的管理措施可参见相对成熟的安全施工规范[6]及安全操作规程;针对深基坑支护工程引起坍塌事故的危险源管理主要措施列举如下。

3.1技术措施

施工图纸须经专家审核通过、其中危险较大的基坑施工组织设计方案也须经专家审核通过,施工过程中发现明显存在设计错误的细节、部位及时与甲方、监理、设计方进行沟通,对施工图的正确性做到多层控制;土方开挖过程中,遇到土质有明显变化时,应停止开挖,对照勘察报告查找是否存在实际与报告不符合现像,并及时与勘察、设计单位沟通,提出合理的解决方案后再进行施工;基坑支护监测不仅是检验支护设计正确性和变形发展理论的手段,还是避免事故发生、及时指导正确施工的必要措施。基坑支护监测技术是指基坑在开挖支护施工过程中,使用设备、监测仪器和手段,依据基坑开挖卸荷影响区域的分布特点(见图3),对支护结构、周边建(构)筑物及地下管网的沉降、位移、倾斜、应力应变、开裂、基底隆起、地下水位变化等进行综合监测。通过对监测数据的整理对比分析,评价原设计成果及施工方案的合理性,并及时纠偏。同时可通过反算分析方法计算和修正岩土力学参数,预测下一阶段基坑变形走向,对施工期间进行设计优化和合理组织施工提供可靠的数据信息,当出现变形异常情况立即采取必要的措施,将安全问题抑制在萌芽状态,确保工程安全。

3.2管理措施

项目施工前保证项目领导班子组建完整、责权明确,对安全管理落实到人,做好安全教育、安全演练、危险源的辨识、安全事故应急处理制度、安全事故报告制度;施工质量方面,建立质量管理制度体系,严把材料关、验收关,做好过程控制,严禁材料以次充好、偷工减料现象发生;控制现场材料堆放,场地条件允许的情况下,2倍基坑深度范围内基坑周边不堆放材料,并采取合理措施限制坑边活荷载、车载荷载;当深基坑临近市区道路,对照基坑设计允许的荷载值,控制临近道路的行车距离及车辆荷载;做好基坑周边地表水的防水、排水措施,防止地表水对基坑边坡的破坏。通过相关图纸及勘测成果,熟悉地下管道的布置情况并经常性的监控,防止因基坑开挖造成管道破裂而引起渗水、坍塌事故发生。当基坑开挖区域内地下水位较高而影响到施工时,应先降水后开挖,保证地下水位在施工面以下最少0.5m的位置。

4结语

深基坑的开挖与支护结构是一个关于线性结构与非线性结构共同作用的结构与岩土系统工程,该专项工程危险源从设计、勘察之初到后期交付使用监测,涉及工程结构、建筑材料、施工工艺、工程地质、水文地质、监测管理和施工管理等多方面。每个方面都制约着整个深基坑施工过程,某个方面出问题就会造成严重后果发生群死群伤的安全生产事故,给人民群众带来重大的经济损失和不良的社会影响。参照《中国核建安全生产标准化评审标准》《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价表》对深基坑工程危险源的辨识与管理,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合理的预防措施,为今后的深基坑工程的设计、施工安全管理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

参考文献:

[1]毛兰美,张军民.深基坑工程施工安全管理工作探讨[J].建筑安全,2013(19):41-42.

[2]徐至钧,王曙光,陈静,等.减少深基坑支护事故发生的经验和措施[J].建筑技术,2011,42(3):253-259.

[3]郑刚,焦莹.深基坑工程设计理论与工程应用[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0.

[4]刘国彬,王卫东.基坑工程手册[M].第2版.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9.

[5]GB50497—2019,建筑基坑工程监测技术规范[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