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矿用人车安全要求范文

矿用人车安全要求精选(九篇)

矿用人车安全要求

第1篇:矿用人车安全要求范文

【关键词】斜井运输;跑车事故;分析;预防措施

1.前言

斜井提升是矿山常用的提升方式。斜井运输工作方式是:井底重车由井底把钩工挂至牵引钢丝绳上,通过井上下的信号联络,开动绞车将井下的矿物运至地面,同时把井口的车辆放至井底。另外还有一种是斜井单绳提升,即井底重车提升到地面后,摘勾;再挂上空车,下放到井底。斜井提升具有设备简单、投资少、见效快等优点。

由于斜井提升中频繁摘挂钩,再加上钢丝绳容易磨损和断裂,因此容易发生跑车事故。其后果较为严重,不仅造成设备损毁,而且导致人员伤亡,生产停顿。据不完全统计,斜井跑车事故占机电事故的30%,90%以上的会造成人员伤亡。所以对斜井跑车事故原因进行分析,提出防范措施显得尤为重要。

引起斜井跑车事故发生的几种典型案例:

案例一、2007年4月16日,云南省罗平县某矿,主斜井掘进时,井口挂钩工没有挂绳就直接把矿车从平车场推入斜井,造成跑车事故,掘进作业人员没有进入躲避硐室,造成4人死亡。

案例二、2006年3月11日,宜宾市某矿新掘人行斜井发生断绳跑车事故,造成3人死亡。

案例三、2012年4月12日,云南省宣威市某矿,未挂钩直接把重车从平巷推入斜巷,造成跑车,下部人员无法躲避,造成1人死亡。

案例四、2006年3月22日,吉林某矿,11名矿工乘坐的矿车,因挂在最后一节装满木料的矿车过重,中途连接处的插销突然脱落,高速行驶的矿车将乘坐的11人甩出车外,6人遇难,5人重伤。

案例五、2003年3月4日,张家口某矿,绞车司机放飞车,制动失灵,发生跑车事故,造成7人死亡,7人受伤。

案例六、2004年4月20日,赣州市某矿,斜井提升到上部车场时,由于操作工过早拔掉插销造成跑车,工作面人员来不及进入躲避硐室,造成1人死亡。

案例七、2004年10月17日,广东韶关市某矿,4名矿工未打上井电铃信号,就沿着斜井上走,此时下放装煤的3节矿车,在20米处插销脱落发生跑车,前两节矿车飞驰而下,在50米处撞到了正在往上走的矿工,造成3人死亡,1人重伤。

通过案例分析,引起斜井跑车事故的原因主要有:

第一、连接装置脱落发生跑车。运行前未检查安全装置;未使用不能自行脱落的连接装置;连接装置变形未作更换;轨道铺设不符合质量标准,运行时跳动使矿车掉道或连接装置磨损、变形,导致插销断裂或脱落;安全设施不到位,斜井未设“一坡三档”,未设常闭式防跑车装置;安全管理混乱,各种安全制度、责任制不健全,“矿车载人、人货混载”;未执行“行车不行人,行人不行车”的制度;无专用人车,未设断绳保险装置等。

第二、斜井施工未及时支护、砌筑挡墙,未设置坚固的遮挡,绞车工操作失误,矿车掉道后牵引;提升车辆未按要求使用跟车棒;未设置防跑车、防过卷装置和躲避硐;超挂、超载;未建立钢丝绳定期检查、实验制度,其安全系数、规格不符合规程要求;未按规程规定上油防锈、实验和更换钢丝绳;钢丝绳托辊失灵或安设不齐全等。

第三、职工安全意识差,违章在斜井内行走;绞车工没有特种作业操作资格证,摘挂钩人员未经培训上岗,技术不熟练,刹车过猛、超速,不按规程操作,过早摘钩、未挂好下放;安全设施设计不规范;提升绞车无深度指示器,矿车运行无指示,上下无双回路信号;绞车运行时,斜井内人员为撤离到安全地点;安全管理混乱。

防止跑车事故应遵从两条原则,一是防止跑车事故发生;二是一旦发生跑车后,要避免事故扩大,尤其是避免人员伤害。按照这两条原则,结合案例原因分析,主要预防措施如下:

(1)斜井上部和中间车场,应装设阻车器或挡车栏,当车辆通过时打开,通过后关闭。下部及中间车场须设躲避硐。

(2)斜井提升时必须按要求使用跟车棒。

(3)斜井上部车场尽可能的设置为甩车场。

(4)严禁过早摘钩或不挂好钩放车。

(5)井口要设置阻车器,并且要经常清理,确保正常使用。

(6)斜井掘进,必须按要求施工躲避硐室,运输时人员必须进入躲避硐室。

(7)钢丝绳和矿车的连接,以及矿车之间的连接都要使用不能自行脱落的连接装置。倾角超过12度时,应加装保险绳。

(8)斜井必须按规定装设一坡三挡并正确使用。

(9)严格执行斜井行车不行人、行人不行车制度,禁止人员在运输道上行走;斜井运输时,严禁蹬钩。

(10)运送物料时,每次开车前,跟车工应对运输设备、连接装置进行检查,确认无误后方可发出开车信号。每次挂钩后,必须认真检查牵引车数和链钩、链环是否符合规定,不合规定者禁用。

(11)轨道要符合质量标准,并要及时清理,以防矿车掉道或运行时跳动。

(12)加强钢丝绳的检查和维护,防止断绳跑车事故的发生。在平车场下放时,不要松绳过多,以避免车辆在突然下坡时造成对钢丝绳的冲击破坏。

(13)加强矿车的检查与维护,发现底盘有开焊和裂纹时,停止使用。三链环与插销等联接装置要符合要求,不合格的不得使用,发现变形要及时更换。严禁用其他物品代替连接装置。

(14)经常检查提升绞车制动系统,确保处于良好状态。牵引钢绳必须定期检查更换,小绞车压柱必须牢固可靠,信号装置齐全、灵敏。

(15)把钩工要经过安全技术培训,考试合格后才能上岗。要严格按操作规程作业,每次开车前,必须认真检查牵引矿车数、钩头及各车连接和装载情况,装载物体不能超载、超高、超宽,确认无误,才能发出开车信号。

(16)绞车司机、挂钩信号都必须由培训合格者持证上岗。

(17)严禁不带电放车。车辆运行要平稳,严禁速度过快或过猛刹车。

2.结束语

斜井跑车事故虽然极易发生,但可以得到有效的控制,矿山企业要根据矿山实际情况,完善安全设施;制定出一系列切实可靠的岗位责任制、安全管理制度和安全操作规程。同时矿山企业必须强化安全生产教育培训,坚决杜绝“三违”现象,提高从业人员的安全意识和自我防范能力,以提高斜井提升的可靠性。

【参考文献】

[1]古惠田,权耀庭等.煤矿职工安全手册.徐州: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2005.

[2]煤矿安全规程.北京:煤炭工业出版社,2010.

第2篇:矿用人车安全要求范文

安防始终是采矿生产高效进行的先决条件,尤其对于煤矿生产这种危险因素较多,技术要求较为复杂的采矿工程。作为煤矿企业管理者而言,在工程开工之前认识的安全生产管理的重要性才能提高生产效率完成企业盈利目标。这是因为煤矿开采由于都是在井下作业存在诸多不确定的安全因素,一旦安全因素累积导致煤矿安全事故将对煤矿本身和采矿人员产生毁灭性打击,人财两空。新中国成立以来煤矿事故的发生通常很重要的原因都是由于煤矿工程施工本身的安全属性缺失,安全隐患频现所导致。一方面是由于安全技术达不到,另一方面也是领导安全思想意识不到位所导致。在当前市场化经济体制和人性化的管理下,煤矿企业在采矿施工过程中必须做到保证煤矿施工工程安全属性要求,只有从煤矿工程施工的源头进行安全控制,才能最大限度的确保企业效益保证企业健康发展。

2煤矿井巷工程施工不安全技术因素及对策

煤矿井巷工程是煤矿施工工程中的主要部分,通常也是不安全因素出现的高发工程。一旦井巷工程设计施工不合理,后期生产过程中就很容易发生安全事故。就目前技术而言,煤矿井巷施工中主要存在弯道曲率半径、中部车场、车场弯道等不安全因素。下面文章将进行重点讨论分析。

2.1弯道井巷曲率半径

煤矿井巷工程中所采用的弯道曲率半径的合理性与否通常对煤矿施工工程的安全属性密切相关。煤矿井巷工程中所采用的电机车重要为7t自粘式电机车,在采矿井巷中采用该种类电机车进行运输时,巷道的曲率半径有两种常用的半径参数选择:12m和15m。其次,煤矿企业有时也会采用其他电机车进行煤矿运输施工,此时巷道的曲率半径通常选择为9m。但是,煤矿井巷工程中有时会采用过大的巷道曲率,例如采用曲率半径为6m,此时,由于曲率过大,在施工时容易导致若采用曲率半径为6m时,容易导致耙矸机绳索所受应力增大,在使用中很快磨损严重,此时,若煤矿企业的管理缺失疏于更换,绳索在一定的磨损累积后很容易断裂导致伤人后果。由于曲率半径过大,煤矿井巷工程中巷道迎头爆破产生的石块难以耙到底,会导致巷道坡度过大。较大的坡度会给煤矿生产运输带来困难,并有一定的安全隐患。总之,在煤矿井巷施工中应该尽量考虑以下两种曲率半径:12m或者15m。合理的井巷曲率半径可以才能确保煤矿生产的安全性。

2.2中部车场起坡方式

煤矿采区中部车场设计目前主要有两种方式:其一为单道起坡;其二为双道起坡。这两种设计方法有很大的区别。单道起坡的中部车场拔口的工程量将相对双道起坡小,可以节省一副弹簧道岔,施工较为方便。而双道起坡中部车场拔口工程量相对较大,必须使用一副弹簧道岔和一副固定道岔。由于单道起坡的中部车场拔口的工程量小,很多煤矿企业出于节省时间或节省施工成本等考虑在中部车场设计时通常采用单道起坡的方式。但是单道起坡的设计方式通常存在着一定的安全隐患。例如在空重车以及材料车下放时,由于是单道起坡,为了保证空车能够顺利的通过道岔,打点挂钩人员必须要立于道岔处对空重车或材料车进行人工助推,这种操作方式具有一定的危险性。通常由于一时疏忽就容易给打点挂钩人员造成伤害。因此,在煤矿采区中部车场设计中,企业不能光为了节省时间或节省施工成本造成井巷施工安全问题。要尽量使用较为安全的双道起坡的方式。因为双道起坡的设计方式虽然施工量较大,但是很容易保证空车能够顺利的通过道岔,不需要打点挂钩人员进行人工助推,减少打点挂钩人员工作的危险性,也确保空车及其他材料车顺利运行。

2.3车场设计方位的考虑

在煤矿采区车场方位设计中,为了保证车场位置的安全性,企业要对矿区进行合理的勘察,根据煤矿的运输计划经过精确全面的考察得出设计方案。在设计时,需要对其上部及下部的方位、运输大巷的方位都进行详细的计算,全面考虑。但是在实际的施工过程中有部分企业常常考虑了采区上部,疏于采区下部的考虑,导致采区下部的车场往往处于弯道处。当车场处于弯道处时,司机和打点钩人员由于视野受限制,很容易造成司机和打点钩人员忽略信号的变化,直接导致双方信息沟通受阻,发生运输事故。因此,下部车场设计应当尽量采用直线布置的方式让司机和打点钩人员可以顺畅的沟通,保证煤矿采区施工作业环境的安全性。

3结束语

第3篇:矿用人车安全要求范文

关键词:煤矿 机电 运输事故 防治

据我国煤矿事故统计数据显示,煤矿机电事故占煤矿事故的20%~30%处于各类事故中的第四位,因此认真探讨煤矿机电事故发生原因,积极寻找应对措施,不断提高煤矿机电管理水平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1.2012年全国煤矿事故分析

根据统计结果显示,2012年发生的煤矿事故不但包含年生产能力小的煤矿,而且还包括国营大型煤矿。这些事故主要集中在矿车脱轨、瓦斯突出、瓦斯爆炸等方面夺取上百矿工的生命,给社会以及矿工家庭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2012年煤矿事故中矿工死亡人数超过10人的企业有13家,特别是四川省攀枝花市西区正金工贸公司肖家湾煤矿事故最为严重共造成45人死亡,54人受伤。尽管国家比较重视煤矿安全生产工作并出台了一系列措施,但是煤矿事故仍时有发生,因此,为降低煤矿事故造成的损失煤矿开采企业应将煤矿事故防范作为头等大事来抓,尤其是对于比较容易防范的煤矿机电及运输事故,煤矿开采企业应积极寻找应对措施加以防范。

2.煤矿机及运输事故应对措施

2.1.加强煤矿机电常规管理水平

煤矿行业机械化生产进程不断加快,给煤矿机电运输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煤矿生产企业应将煤矿机电及运输管理工作放在应有的高度,认真贯彻和执行安全生产政策和方针,杜绝重大煤矿机电事故发生,营造安全的煤矿生产氛围,为此应切实落实以下几方面工作:

2.1.1.建立健全相关制度

用制度规范和约束生产流程和行为是一项行之有效的方法,为此煤矿生产企业应结合实际情况制定煤矿机电使用及运输的各项制度,例如,建立健全机电设备管理制度、设备定期检查制度、设备包机制度等,以此保证煤矿企业科学、合理的使用煤矿机电设备从事生产活动。另外,还应建立煤矿机电设备台账管理制度,认真保管煤矿机电各类技术性能档案。

2.1.2.规范机电设备使用

煤矿企业使用机电设备时应按照“谁使用、谁负责”原则认真执行,尤其对于一些重要的机电设备应实行持证上岗制度,保证责任落实到人。针对多班制机电设备,操作人员交班时应按照交班规程进行,做好交班技术交底工作,并详细记录交班时机电设备运行情况。

2.1.3.保证机电设备安装验收质量

煤矿开采企业改造机电设备时,应由经验丰富的技术人员按照安装说明进行安装,并做好安装过程中各个环节的监督管理工作。同时,安装结束后应由专家团队组成验收小组,对机电设备安装质量进行验收以此及时发现安装不合格情况。另外,为保证机电设备安装验收管理工作的高效开展,煤矿开采企业应根据机电设备特点制定科学、合理的验收制度,并落实到实际验收工作中,尽最大限度排除安装过程中存在的安全隐患。

2.2.注重煤矿机电细节管理

煤矿机电事故发生与使用技术有着密切联系,为此煤矿开采企业应做好煤矿机电设备的技术管理,重点注意以下几方面内容的落实:综合煤矿实际情况和机电设备特点进行科学的规划设计,在煤矿机电设备安全工作的基础上,提高使用便利程度,尤其设计弯道半径时应符合安装工艺要求;注重煤矿机电设备的安全设施安装,针对高度、片口半径等参数应准确把握,保证满足安装设计目标要求,以达到降低机电设备安全事故损失的目的;定期检查煤矿机电设备运行状况,并做好详细的记录,特别对于易发生事故的环节应增加检查次数。同时还应对轨距进行测量,评估钢轨磨损状况,对磨损严重的钢轨应及时上报相关部门进行更换。另外,还应检查钢丝绳状况,确保其磨损程度在允许范围内,并认真检查插销、连环等连接位置保证连接位置固定牢固,以此将安全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

2.3.注重常见事故的防范

2.3.1.矿井平巷运输事故防范措施

首先,使用电机车辆前按照检查标准认真检查机电的撒沙系统并听从号令发车;其次;除调车外其他机车应在前牵引行驶,禁止顶车行驶。另外,如两列机车同向运行,两车之间至少应保持100m的距离。严格控制机车行驶速度,一般不应超过4m/s,制动距离应控制在20m以内;最后,机车行驶至风门、交叉口、弯道等位置时应减慢速度并在40m外应响铃提示。

2.3.2.斜巷运输事故防范措施

运输开始前应给把钩工留充足的时间,使其按照标准要求摘掉挂钩;认真检查牵引车数量确保其符合规定要求,并检查各车之间的连接情况,当这些工作检查完毕未发现异常才可发出放车信号;另外,如果道倾角超过12°应安装保险绳;斜巷的自动防跑车装置应按照规定时间认真检查,以确保其具有良好放跑车性能。

2.3.3.胶带运输事故防范措施

首先,在合适位置安装防滑保护、防撕裂、放跑偏装置,以提高胶带工作时的安全性;其次,及时清理胶带滚筒上的杂物并根据实际需要调整胶带长度,使托辊滚筒轴线与机架中心保持垂直状态;最后,运输机巷道两侧应预留足够的距离,使碹墙与支柱之间保持0.5m的间隔距离,行人侧的宽度应大于0.8m。

2.3.4.注重特殊工种管理和培训

煤矿机电设备对操作人员的技术水平要求较高,尤其是重点环节应由取得资质的人员进行操作。加强工种管理,禁止使用临时工并且未经允许不同工种不得随意调换工作岗位。另外,为提高各工种安全意识,煤矿开采企业应定期举行安全培训活动,使其正确认识安全生产的重要性,并掌握一般事故处理技巧,以降低事故的发生造成的经济损失。

3.总结

煤矿机电运输设备在提高煤矿业生产效率,保证煤矿开采安全生产方面扮演着重要角色,为此煤矿生产企业应加强对煤矿机电运输常见故障的研究,进而制定行之有效的策略,进一步提高煤矿开采安全系数。

参考文献:

[1] 郭华. 煤矿机电运输事故的防治措施分析[J]. 科技与企业. 2013(14)

[2] 杨波,惠磊磊. 煤矿机电运输事故产生的原因与控制措施分析[J]. 内蒙古煤炭经济. 2013(06)

第4篇:矿用人车安全要求范文

关键词:汽动 翻车机 阻车器

1、矿北立井概况

孙村煤矿是一个开采百年的老矿,生产环节多,运输系统复杂,已有—75m、—210m、—400m、—600m、—800m和—1100m6个开采水平。目前生产能力130吨万左右。北立井位于新泰开发区,高位翻车机在北立井矿区内,主要担负着矿井—800水平、—1100水平矸石的卸载任务,每天排矸石能力450车左右,由于原高位翻车机内阻为钢板爪式结构,安装在翻车机出车侧一端,推车机向翻车机内推车时,阻车器易挤撞矿车车厢前端,经常造成矿车车体变形、破洞,影响矿车进出翻车机,不能正常排矸影响矿车使用寿命、影响矿井生产 ,也不利于提升安全,因此必须对北立井地面高位翻车机进行改造。

1.1国内矿用阻车器分类特性

目前国内常用的矿用阻车器可分为:手动阻轮式阻车器、高端阻车器、简易阻车器。

1.1.1手动阻轮式阻车器,其铰点多,机构复杂,成本高,对操作环境要求也较高。

1.1.2高端阻车器,如红外检测元件测速、电磁式传感器防跑车检测、电磁传感与时间继电器速度检测等,其成本高、可靠性低,且结构复杂,维修困难,阻车效果不理想。

1.1.3简易阻车器,如脚踏式阻车器,靠人工来完成,其操作劳动强度大且性能不可靠。

2、方案设计

经过对矿北立井翻车机现场调研,并经过多次模拟实验,重新制作安装阻车器,决定阻车器采用汽动控制,并且阻爪直接阻挡矿车轮对,减少了对矿车的损坏,初步提出方案设计。

2.1改造原则

2.1.1、将原有的出车侧阻车器拆除,新阻车器安装在翻车机底部。

2.1.2、阻爪由钢板结构改为卡轨式阻爪,直接阻挡矿车轮对。

2.1.3、将汽阀安装在翻车机操作室内,实现远距离汽动控制。

2.1.4、阻爪和汽缸安装位置便于现有的监控器监控。

2.2系统组成

系统由阻爪、连杆、能量弹簧、钢丝绳、钢丝绳、汽缸、联接汽线、轨道、操作阀等组成如图1所示(阻车器示意图)。

3、高位翻车机工作原理

阻车器主要构件由一个汽缸、阻车器,汽缸靠风力来实现阻车器前进或后退。汽缸、连杆、风管,汽缸通过风能使连杆往复运动,阻车器阻爪固定轴上与能量弹簧和钢丝绳相联,钢丝绳、弹簧、阻车器等装置固定在翻车机上,随高位翻车机上下运动。汽缸固定在高位翻车机铁架不动。当汽缸作往复运动,连杆推动轴作旋转运动,打开阻车器。其高位翻车机阻车器的工作原理:进车前,开动汽缸推动阻爪关闭阻车器,并有弹簧拉紧阻爪,以防翻笼翻转过程中打开。车辆推入后,发送提升信号,翻笼上提,阻爪与汽缸推杆脱开。翻车完毕,罐笼落下到位后,阻爪上的操纵杆落入汽缸推杆上的圆环内,开动汽缸打开阻车器,用推车机将空车皮推出后,再关闭阻爪把重载车挡住。

4、翻车机阻车器的特点

4.1动作灵活,工作稳定可靠,维修方便,操作程序简单。

4.2实现了远程控制,减少了操作程序,提高了工作效率,保证了安全生产。

4.3结构简单,材料、配件、设备易选购,易于制造加工。

5、现场使用效果

该系统自安装使用以来,阻车器操作灵敏,运行平稳,安全可靠,开程符合要求,事故率大大减少,保障了矿车完好使用,确保了矿井提升安全,提高了运输效率,达到翻车机阻车器的方案设计要求,国家已授权实用新型专利。

6、效益分析

6.1、改造使用后,减少了矿车损坏,延长了矿车的使用寿命,每年少投入矿车50辆,每辆按0.49万元计算,则年节资:50×0.49=24.5万元。

6.2减少专职维修人员1名,可节省维修工费用 50 元/日,每年可节省约1.75万元。共节约资金:24.5+1.75=26.25万元。

6.3安全效益:结构合理,灵敏度高,安全可靠。减少了维修人员,减少维修费用,保证了矸石的及时卸载。提高了轨道运输效率,提高了掘进进尺,保证了正常的生产接续,达到了高产、高效的目的。

第5篇:矿用人车安全要求范文

新《煤矿安全规程》(以下简称新《规程》)修订历时两年,经历了10余次的大规模修改,较好地反映了露天煤矿安全生产的客观规律,强化了有关法律、法规在煤矿安全生产工作中的重要作用。新《规程》露天煤矿编是露天煤矿安全生产、职工人身安全和防止煤矿事故的有力保障,也是各级监察监管人员和广大职工必须遵守的行为准则,对规范煤矿安全生产、提升安全保障水平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主要变化

新《规程》对露天煤矿部分修改106条,删除53条,拆分、合并40条,新增19条,由原来的8章204条修订为9章127条,条款数降低37.7%,字数降低27.7%。具体内容由原来的“露天部分”改为“露天煤矿”,按工艺环节将“采剥”章节拆分为“钻孔爆破”和“采装”两章,丰富了设备检修的内容,压缩了铁道工艺相关的运输部分和电力牵引等内容。

根据露天煤矿生产工艺特点及相关方的安全管理要求,以钻孔爆破、采装、运输、排土、边坡、防治水和防灭火、电气、设备检修为主要内容,围绕安全构建了较为系统的管理与监督制度。第一章“一般规定”明确了多工种多设备联合作业、人员及设备安全、安全标识、采场建筑、特殊天气、高处作业等规定;第二章“钻孔爆破”明确了钻孔和爆破作业的设计、钻孔、装药、爆破等规定;第三章“采装”明确了单斗挖掘机采装、破碎、轮斗挖掘机采装和拉斗铲作业等规定;第四章“运输”明确了铁路、公路、带式输送机运输等规定;第五章“排土”明确了排土场的位置选择和各类设备排弃作业等规定;第六章“边坡”明确了边坡稳定性分析评价及安全措施、排土场和最终边坡管理等规定;第七章“防治水和防灭火”明确了防治水的治理和安全措施、地面和采场内防灭火措施等规定;第八章“电气”明确了变电所(站)和配电设备,架空输电线和电缆,电气设备保护、操作、维护和调整,爆炸物品库和炸药加工区安全配电,照明与通信等规定;第九章“设备检修”明确了检修作业、吊装作业、高处作业等规定。其中主要的变化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联合作业安全方面

露天煤矿生产现场多设备、多工种交叉作业较多,联合作业包括:采装设备在采装过程中与轮式推土机、履带推土机、平路机交叉作业,运输过程中与平路机、履带推土机的交叉作业,排土过程中与排土设备的交叉作业,采装运输过程中与破碎设备的交叉作业等,种类较多,但其发生的频率有所不同,要求程度也不同。针对联合作业,在一般规定中进行了明确规定,即“多工种、多设备联合作业时,必须制定安全措施,并符合相关技术标准”。

爆破安全方面

爆破作业危险性大,安全要求高,在钻孔、爆破前的工作程序规定为“露天煤矿钻孔、爆破作业必须编制钻孔、爆破设计及安全技术措施,并经矿总工程师批准。钻孔、爆破作业必须按设计进行。爆破前应当绘制爆破警戒范围图,并实地标出警戒点的位置”。明确了钻孔、爆破作业前必须有设计、安全技术措施,指定了审批责任人,强调了警戒范围绘制和实地标注。

同时,新增了关于爆破后检查的规定。

公路运输安全方面

公路运输中的交通安全是露天煤矿安全管理的重点和难点,道路上移动的设备种类多、数量大,随着采场的推进,道路经常变更,坡道、弯道、交叉路口多,尤其是大型卡车运输作业时,车体宽,操作盲区大,导致安全隐患多。新《规程》明确规定,“特殊路况(修路、弯道、单行道等)下,任何车辆都不得超车;除正在维护道路的设备和应急救援车辆外,各种车辆应为矿用卡车让行”。更为全面地说明了超车、让行的条件。

矿用卡车在行驶过程中出现故障是较为常见的现象,但若不能及时采取正确的安全措施,可能导致次生事故。新《规程》对此给予了明确规定,即“矿用卡车在运输道路上出现故障且无法行走时,必须开启全部制动和警示灯,并采取防止溜车的安全措施;同时必须在车体前后30 m外设置醒目的安全警示标志,并采取防护措施”。

排土挡墙安全方面

在间断工艺中,运输卡车沿排土台阶边缘排弃时,容易发生卡车下陷、滑落坡面的事故,因此制作连续、标准的安全挡墙尤为重要。随着卡车的大型化,轮胎直径也大幅增大,但机械地执行轮胎直径的2/5高度的挡墙,造成成本大幅增加、效率低下等不合理现象。应当规定一个保证安全且符合生产实际的合理挡墙高度。因此,新《规程》明确了矿用卡车排土场及排弃作业应当遵守的规定:“排土场卸载区,必须有连续的安全挡墙,车型小于240 t时安全挡墙高度不得低于轮胎直径的0.4倍,车型大于240 t时安全挡墙高度不得低于轮胎直径的0.35倍。不同车型在同一地点排土时,必须按最大车型的要求修筑安全挡墙,特殊情况下必须制定安全措施”。

这个数据主要依据国内露天煤矿的经验数据得出,当车型240 t以上时,按照安全挡墙高度到达轮胎直径的0.35倍计算,挡墙高度最低1.56 m、挡墙底部宽度最窄3 m,卡车无法越过,故确定为0.35倍。

边坡安全方面

边坡安全是露天煤矿安全生产的基本条件,为了及时掌握露天煤矿端帮、排土场边坡的稳定状态,新《规程》明确规定了需要定期对采场、排土场进行边坡稳定性分析和评价,一般随着采场和排土场的发展,应当每年至少进行1次边坡稳定性分析和评价。

电气安全方面

露天煤矿采场停送电作业非常频繁,按照一般电气作业停送电工作票的要求,将造成效率低下,严重影响生产进度的结果。随着现代科技手段的发展,无线通信系统的应用,在采取安全措施后完全能很好地实施停送电作业。因此,新增了采场内(变电站、所及以下)配电线路的停送电作业要求,并进行了各种情况的细化,即规定:一是计划停送电严格执行工作票、操作票制度;二是非计划停送电,应当经调度同意后执行,并双方做好停送电记录;三是事故停电,执行先停电,后履行停电手续,采取安全措施做好记录;四是严禁约时停送电。

同时,明确定义了计划停送电、非计划停送电、事故停电及约时停送电的具体内容,使停送电工作有据可依,在保证供电安全的前提下提高生产效率。

对露天煤矿企业的影响

对安全生产起到保障作用

新《规程》对露天煤矿安全生产具有权威的法制约束力,同时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是煤矿实现安全生产的有力保障。认真贯彻执行新《规程》,是当前煤矿安全生产的一项重要基础性工作,广大煤矿管理人员、岗位员工都要认真学规程、用规程、守规程。

对降低成本增效起到促进作用

新《规程》中部分条款的规定,更趋科学、合理,符合露天煤矿生产实际。以主排水泵站电源设置为例,原《规程》规定“有淹没危险的主排水泵站的电源线路必须设两回路,当一回路停电时,另一回路的供电能力应能承担最大排水负荷”。在实际运用过程中发现,双回路线路的利用率非常低,且增加移设工作量和成本负担。新《规程》将其修改为“采场内的主排水泵站必须设置备用电源,当供电线路发生故障时,备用电源必须能担负最大排水负荷”,通过设置单回路供电线路,配备“备用电源”的方法更趋合理,且能够大幅降低工作量,节约生产成本。

体现出新工艺技术的特点

随着露天煤矿开采技术的发展,铁道工艺逐步退出工艺系统,单斗挖掘机―自移式破碎机半连续工艺、拉斗铲无运输倒堆工艺和抛掷爆破技术已经在我国露天煤矿开采行业占据了重要的位置,具有能耗低、效率高等特点,具备了推广应用的条件。在《规程》修订时,尽可能地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方法,引领技术进步和科技创新,除铁道工艺仅保持较少篇幅外,增加了新工艺的相关安全规定,不仅体现了规程的前瞻性和实用性,也对露天煤矿工艺选择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企业对标整改

煤矿企业要组织开展新《规程》的宣贯培训工作,要严格执行新《规程》的各项规定和要求,认真对照新《规程》的新规定、新要求,梳理完善本单位的责任制和规章制度,完善生产安全系统和设施,落实安全技术措施,加大隐患排查治理力度,有效防范和遏制煤矿重特大事故,保障煤矿工人的人身安全,促进煤炭工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重点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

一是全面梳理煤矿自行制定的安全、技术、操作规程,严格按照新《规程》的相关规定及时修订、完善。

第6篇:矿用人车安全要求范文

关键词:矿井 运输事故 预防

1 运输事故类型

在煤矿生产事故中,矿井运输事故仅次于顶板事故而居第二位,这主要是人员违章及运输作业环节安全防护措施不完善和安全保护设施有缺陷造成的。

矿井发生的运输事故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

①立井提升事故。

②带式输送机运输。

③刮板输送机伤人事故。

④倾斜井巷运输事故。

⑤机车行车运输伤亡事故。

⑥架空乘人装置(猴车)运输事故。

⑦单轨吊机车运输事故。

2 运输事故危险性分析

提升运输系统中危险和危害因素较多,可能造成断绳、罐、箕斗、过卷、人员及物体坠落、物体打击、火灾、机械伤害、断带、断绳、飞车、倒车、触电、矿车掉道、跑车、人员违章伤亡、机车掉道、机车追尾、机车蹭帮、钢丝绳掉绳、抱索器脱落、吊座翻翘、单轨吊车坠车等危险,可能造成生产事故。

运输事故类型及危险分析如下:

3 减少运输事故预防措施

对预防各类提升运输的发生要采取全面的、经常性的、制度化的隐患排查和治理,消除危险和危害因素,避免事故发生。

①健全运输管理机构,加强运输管理力量,严格落实管理责任。

②严把设计和技术管理关,从源头消除运输隐患。新设计的运输系统必须采用单轨吊、无轨胶轮车等先进的新型辅助运输方式,取消绞车、地轨、矿车等落后的辅助运输方式,实现辅助运输系统安全高效。

③规范辅助运输技术管理,提高技术管理水平。规范运输作业规程、措施编制管理程序,提高作业规程的编制质量,力求“先进、科学、合理”有预见性、针对性,适合施工现场的操作。

④强化现场管理,提高现场质量标准化,并提高各级管理人员上岗质量,落实对作业地点、场所、系统的走动式管理,实施区域图点数管理法进行管控。区域图点数管理法是通过明确重点检查地点、区域和检查次数,提高管理人员责任意识,增强隐患整改闭合的快捷性。点:检查地点区域,确定井下现场安全监督管理的重点,实现安全管理无遗漏、无盲点。数:检查次数,规定生产部室管理人员月度到井下各检查地点的检查次数,实现现场安全监督管理精准化。

⑤加强安全检查监督,构建隐患市场化机制,推进五级隐患排查。加强矿井运输的监督和管理,是控制运输事故的重要手段。要把动态检查和静态检查达标相结合,日常的检查和重点检查相结合,建立矿井安全运输长效机制,形成一整套的安全运输责任体系,明确每位职工的岗位责任制,特别是管理人员的安全责任制,在实际工作中是否真正得到落实,坚决执行依法治矿,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坚决克服那些有令不行、有禁不止的现象,事故发生后,既要严格追究事故责任人的直接责任,又要追究有关领导的管理责任。

构建隐患市场化机制,以“BMS隐患流程本”为载体,实施隐患排查、出售、整改、闭合。对出售的隐患实行交现金制度,同时建立稳定的买卖市场秩序,对买卖中存在的问题依据“处罚复议制度”解决、落实,保证隐患买卖市场公平交易。

⑥加强安全教育和培训。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安全第一”的指导思想,把提高全体职工的安全意识作为首要大事来抓。同时,必须加强对特殊作业工种人员的安全教育培训、复审换证工作,必须持证上岗,对未经培训和培训不合格的人员,不得从事特殊岗位操作。

⑦依靠科技进步,提升装备升级。坚持提升装备保安全、提升科技促效益的思路,实施科技兴安、科技兴矿战略,加速矿井科技列装水平和能力,持续引进机械化、信息化、自动化程度高的生产装备投入使用,为矿井的安全高效生产提供可靠保证。

⑧实施行为管控,全面推行安全确认。规范安全确认行为,全面推行安全开工确认(对各系统、岗位开工前进行安全确认,汇报调度室、安监处,准予开工后挂牌运行设备)、安全操作确认(要求各岗位有牌板有内容,进行引领提示)和安全工序确认(要求有记录有程序,达到循环闭合)。

⑨加强运输设备管理,完善设备监测监控方式。运输设备和设施的选型有运输管理部门和机电部门负责,选用的设备、设施必须是国家或本公司定点厂生产的,煤安标志等证照齐全,性能先进的合格品。

新购置和经大修后的设备和设施,投入使用前由运输和机电管理部门进行验收,合格后方准投入使用。

设备和设施安装前,安装单位要提出安装申请和计划,编制施工规程并经运输、机电等管理部门审查会签后,方可进行安装施工。安装必须严格按设计和作业规程,设备说明书的要求进行。

斜巷提升系统必须按照《煤矿安全规程》规定完善防跑车和跑车防护装置、行车声光报警信号等安全设施。斜井提升安全设施不完善的地点,禁止使用绞车。新系统必须首先完善各类安全设施,经运输管理部门验收合格,出具验收证明后,机电部门方可批准绞车接火申请,由安装单位完善绞车供电系统,由主管部门对绞车验收合格,并发放“准用证”后,方可正常提升。

运输系统投入运输前,必须经由运输副总组织相关单位验收,并出具验收报告,确认合格后方准投入使用。

运输设备(包括各类小绞车等)计划性检修必须严格按检修周期进行,人行车每年进行一次大修,各类小绞车更换使用地点安装前必须进行检修合格,检修后要填写好检修记录。

严格执行运输设备“准用证制度”。

定期组织设备测试、性能检查,保证设备完好,定期试验各种保护,做到各类保护灵敏可靠。

4 应用效果

通过对矿井运输事故类型及危险性分析,提出了多项综合性预防措施,并严格执行《新矿集团煤矿安全风险预控管理》和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下发的《煤矿安全质量标准化基本要求及评分办法》规定,取得了显著效果,使煤矿运输事故的发生得到了有效抑制,同时也提高了煤矿的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郑传启.运输事故率上升原因剖析[J].煤矿现代化,2003(02).

第7篇:矿用人车安全要求范文

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采煤业也逐渐发展起来,并为国家经济的发展和地区的繁荣做出了巨大的贡献。煤矿开采是危险系数极高的工作,并且由于施工的环境较为特殊,容易受到各种不安全因素的影响,导致安全事故频发。随着人们对施工安全管理的日益关注和重视,研究煤矿开采的特点,对影响安全生产的不安全因素进行分析,并寻求行之有效的解决措施势在必行。文章对此进行了深入细致的分析和探讨,以期为相关人士提供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

煤矿;采矿工程;不安全技术因素

煤矿开采的施工环境较为恶劣,危险性极大,因此很容易引发安全事故,导致人员伤亡,并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对以往的安全事故进行分析可知,很多安全事故都是人为因素导致的,如不合理的施工方式,这些都是可以采取措施避免的。为了提高采煤工程的质量,获得更高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必须以安全生产为前提,消除施工过程中的不安全技术因素。分析和研究采煤工程的特点,使操作流程更加科学化、规范化,确保采煤工程顺利、安全进行。

1采区井巷工程施工存在的不安全技术因素

1.1单道起坡

进行工程设计的前提是满足工程的实际需求,采矿工程也同样如此。在设计采区中部车场时,起坡轨的设计是关键环节,应根据巷道的特点采取相应的措施来建设。通常来讲,起坡方式主要有两种,即双道和单道起坡。双道起坡相对复杂,所需工程量较多,需要设置弹簧道岔和固定道岔等,对于施工的要求比较严格。与双道起坡相比,单道起坡所需工程量较少,施工也较为简单,是目前采矿井巷工程施工的首选方式,并且所需成本较低。然而,单道起坡方式却存在不安全的因素,在下放材料车和空重车的过程中,空重车很容易进入中部车场,通常情况下,需要采取助推的方式解决,对于挂钩人员的安全造成威胁,因此而引发的事故也不在少数,必须采取有效措施加以解决和避免。在设计采区中部车场时,可以选用双道起坡的方式,虽然施工较为复杂,增加了一定的工程量,所需资金也较多,然而却使得材料车和空重车运行的安全性和有效性获得很大的提升,消除不安全技术因素,确保施工的安全。

1.2曲率半径

在采煤井巷的施工中,为了满足七吨架线式防爆电机车运输的需要,在设计巷道曲率半径时,通常设计为15米或者12米的曲率半径。然而这样的曲率半径对于其他的运输方式却并不适用,无法满足施工的要求,因此选择曲率半径9米为宜。在实际的采煤工程中,6米的曲率半径在采煤井巷中应用得十分广泛,然而却导致巷道拐弯处变大。由于拐弯处变大,加剧了耙矸机钢丝的磨损,埋下安全隐患,钢丝随时可能断裂而对工作人员造成伤害。同时,井巷的曲率半径如果过大,会导致矸石耙不到底,进而使得巷道的坡度加大,不利于工程的运输。应在分析采矿工程的具体情况的基础上,对采矿井曲率半径进行科学合理的设计,曲率半径则选择12米或者9米为宜。

1.3弯曲巷道

通常情况下,运输大巷方位和采区上山方位是技术人员设计车场时的重点,通过深入的研究和分析而制定出设计方案,对于下部车场的设计则较为简单,通常将其设计在弯曲巷道部位。因为巷道存在弯曲,影响电机车司机的视线,使视野盲区增大。信号挂钩人员和司机之间的信息交流严重受到影响,无法及时发现周边和前方的警示信号。通过事故数据分析可知,由于弯曲巷道而导致的安全事故也不在少数,交流的不及时埋下了严重的安全隐患。因此,下部车场的设计也不能忽视,提高设计的合理性,将车场设计在直线的部位,防止对司机的视野范围造成影响,有效地防止了安全事故的发生。

2开拓井巷工程施工存在的不安全技术因素

下部车场轨道安全间隙过小,在开拓井巷的施工中较为普遍,也成为导致施工不安全的因素之一。在巷道设计的过程中,如果没能准确了解和掌握有关巷道的所有信息,就会使巷道的设计高度过低,影响施工安全。此外,巷道腰线的设定也是需要注意的一个方面。以上提及的都是开拓井巷工程施工中可能存在的潜在威胁,应对这些环节进行研究和分析,以寻求合理的措施,提高施工安全。

2.1下部车场轨道间的安全间隙过小

下部车场的间隙通常规定为1.3米,然而很大一部分矿井的安全间隙仅有1.2米。采矿工程的工作强度大、任务重,工作环境较为复杂,在车辆运输任务增加的情况下,加之材料车的宽度过宽,以及运输车出现变形,极易导致双轨发生挤碰,对工作人员的人身安全造成极大的威胁。因此,为了使运输工作能够安全顺利地进行,降低事故发生的几率,对于超宽运输车可能通过的情况,在设计下部车场的过程中必须充分地加以考虑,适当增加双轨的间隙,通常以1.4米为宜。

2.2巷道高度过低

砌碹支护开拓作业是巷道掘进施工中应用得较为广泛的一种作业方式,对于巷道墙的高度也有一定的要求,通常墙的高度为1.2米左右。然而有些采矿企业却没有按照规定的高度设置巷道,大断面积的巷道墙高无法满足施工要求,仅为1.1米左右。这样的巷道墙高不仅不符合施工的安全标准,同时还不利于架线施工,很容易导致安全事故的发生。在开拓巷道的施工中,应根据工程的具体情况,充分考虑工程的特点,以及是否有较为特殊的施工要求,科学合理地确定巷道墙高,从而确保施工的安全。

2.3巷道腰线设计不合理

井下巷道施工的施工环境较为复杂,需要采取一定的措施控制施工的质量。对于巷道的掘进方向,主要通过中线来加以指导和控制,需设置三个或者四个中线点,位置选在棚梁上或者巷道顶板处。采用偏中线或正中的形式来表示。同时,对于掘进迎头尺寸的确定,可以通过使用激光光束来实现。以上是中线的作用,而对于坡度和标高的控制,则主要通过腰线来实现。在施工中,使用测量仪器,每隔30~50米设置一个中腰线。而腰线所在的位置是否合理,则需要使用施工工具,如水平尺等,将其延伸到掘进迎头的位置进行探测即可。掘进的正确性还受到煤层厚度的影响,如果煤层较厚,则需要将巷道分层。巷道压力随之增加,开采难度也会相应地降低。支架在过大的压力作用下,逐渐发生变形,进而影响到设置的中线点,无法保证中线点位于同一水平线,对巷道的施工质量也造成影响。还要注意的是,地质和地形等因素,都会在巷道的施工中产生较大的影响,施工方位也会因此而发生改变。将拐弯处的转角、曲线巷道半径转化为弦线或者切线是提高施工质量,确保施工安全的有效途径。

3采掘面工程施工存在的不安全技术因素

急倾斜煤层主斜坡的坡度如果设计得过小,就会对采掘面工程施工造成一定的影响。此外,分斜坡开口和切眼的问题,以及反眼坡度过大、改造眼拐弯过多都会影响到采矿工程的施工安全,必须采取有效的措施加以解决。

3.1急倾斜煤层主斜坡坡度过小

设计采矿井巷采掘面时,为确保施工的安全,应对工程的实际情况,以及内在和外在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和论证,从而有效控制急倾斜煤层主斜坡坡度的大小,使之满足施工的要求。虽然对于作为参考的倾斜角度有着明确的规定,然而在实际的施工中,各种各样的施工问题仍会不断涌现,即使在自身重力的作用下,煤炭也不会出现下降的现象,主斜坡坡度无法满足施工要求,导致工作效率也随之降低。

3.2切眼口及分斜坡开口

设计矿井采掘面的切眼开口时,必须沿着煤层正倾斜的方向设计,并且要保证一定的长度,否则就会出现煤柱垮塌的现象。为了确保施工安全和施工质量,必须严格遵守相关的规范和标准,严谨设计,充分考虑各种影响因素,使设计变得更为合理。

3.3反眼双向施工

从布置在巷道底层的煤层底板来看,如果采用反眼双向施工的方式,经常会因为放炮震动而对反眼头煤柱造成影响,甚至会因为空顶过大的原因,最终导致垮帮问题的出现,无法进行正常的维护工作。在对采掘面进行此项施工后,往往会在本区段回采完成后,无法保住煤柱,在二段回采过程中将会出现窜矸问题,进而会对工程的正常开采造成负面影响。因此,为保证工程的顺利施工,确保煤柱不会受到损伤,在反眼头施工时,应该选择单向施工的方式,以此种方式来保证回采与正规推采都能够顺利进行。

4提高采矿工程安全性的改进策略

4.1井巷工程施工

在对中部车场进行设计时,为确保设计和施工的正常进行,施工的方式应选择为单道起坡,不仅可以防止空车在道岔行驶过程中倒掉,还能够缩减施工所需的费用,在确保工作人员安全,体现施工安全性的同时,也提高了工程的经济性。对于巷道的曲率半径,应将其控制在12米左右,设计人员需要全面分析矿井的实际情况,确保采矿工程的顺利进行。在设计下部车场时,则应将其设计在直线巷道中,防止弯曲巷道对电机车视野造成的影响。

4.2开拓巷道施工

在对下部车场轨道进行施工时,应加强对双轨安全间隙的控制,为避免受运输车重量过大或者是运料车过宽等因素影响,造成双轨挤压而产生安全事故,应该将双轨间隙控制在1.3m以上,大概1.4m左右为佳。另外,采矿巷道施工中一项重要的安全措施就是保证用电安全,为了确保线路的架设高度达到安全标准,必须要确保巷道墙高能够满足施工要求。另外,应该加强对中线以及腰线的控制,保证掘进工作面的正常。

4.3采矿工作面施工

采矿工作面的安全技术措施,需要结合当前采矿工程中存在的不安全因素进行分析,在全面了解矿井工程的实际情况后,以满足工程正常施工为根本目的,采取最有效的施工技术。例如针对三角带煤柱垮帮事故,在施工中应严格按照规定对切眼的开口进行操作,保证施工中切眼开口长度、方向以及各项参数都能够符合施工要求。

5结束语

受煤矿施工环境的影响,经常会因为不安全技术因素而导致工程无法正常进行,为保证工程的顺利施工,必须对采矿工程中存在的不安全技术因素进行分析,并结合工程实际情况确定最有效的施工技术方式,将不符合生产规范的工程进行规范化管理,确保煤矿生产的安全性与有效性。

作者:全永峰 单位:神华神东煤炭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参考文献

[1]黄启林.采矿工程施工中几个不安全技术因素及对策[J].能源与环境,2010(4):48-49.

[2]乔玉柱.采矿工程施工中不安全技术因素及对策探讨[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6(1).

[3]李进海,肖志超,魏咸坤.煤矿工程采矿技术与施工安全研究[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4(9).

[4]悦智宇.采矿工程施工中不安全技术因素及解决对策[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15(32).

第8篇:矿用人车安全要求范文

1采矿区井巷设计中的不安全因素及解决对策。

在采矿区中部车场设计中,通常采用单道起坡和双道起坡两种方法,单道起坡工程量小,能够节省弹簧道岔,从而节省施工材料和成本。因此,很多采矿人员为了追求更大的利润喜欢采用单道起坡,使打点挂钩人员因为材料车和空重车下放而被打伤,造成事故。而双道起坡虽然在操作过程中需要运用一个弹簧道岔和弹簧固定道岔,需要更多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但对于开采量比较大的作业区,更能保证采矿作业的安全性,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安全隐患。为了保证采矿人员的安全和提高采矿效率,应在中部车场设计中采用双道起坡。在采矿井巷施工中,出现安全事故的几率和曲率半径设计有关,曲率偏大或偏小都会影响工程的安全运作,如曲率偏大就会造成坡度太大,威胁采矿人员的人身安全;曲率偏小,就会严重地磨损钢丝,最后形成安全事故。所以,在具体的施工过程中,曲率半径设计要符合实际情况,这样才能减少事故的发生,进而保证施工安全。而设计人员在进行弯道井巷曲率设计时往往重视上坡曲率半径设计而忽视下坡曲率半径设计,造成机车人员视野受到一定的限制,从而产生安全事故。所以在设计弯道曲率时要同时考虑上坡曲率半径设计和下坡时视野问题。另外,设计人员在弯道井巷曲率设计中还经常没有根据运输设备的载重能力计算出合适的弯道曲率,造成曲率过大或过小,曲率过大时,拐弯就会比较急,很容易碰到天花板,使碎石脱落,曲率过小,就会严重地磨损运输设备的钢丝,使钢丝断裂,为了避免这些安全隐患,就必须充分考虑运输设备的载重能力,设计出合理的弯道井巷曲率,降低安全事故的发生。

2井巷施工中的不安全因素及解决对策。

在井巷施工中,巷道的高度合适与否对采矿安全有重要影响,一般要求在具体的施工过程中,采用高度大于1.2m的半圆拱面结构,这样安全生产才有保证。但很多施工企业巷道的高度并没有达到1.2m也照样正常采矿,容易导致巷道作业中架设的电线出现问题,影响正常的巷道照明,致使机械没有办法正常工作,容易出现安全事故。所以,在进行巷道设计时,高度应达到或大于1.2m。另外,施工单位往往采用1.2m左右的双轨距离,而安全的下部车场运输双轨距离应大于1.3m,会因为双轨距离较小而造成机电车运输矿物时两车相撞,甚至导致电路短路,挤伤人员。所以,在设计下部车场距离时一定要大于1.3m,这样采矿人员和采矿设备的安全才能得到有效保证。

二、采矿和挖掘工作中的不安全因素及解决对策

1采矿工作面中存在的不安全因素及解决对策。

在具体的采矿过程中,巷道通常是位于矿层的底板,而施工一般采用反眼头双向施工,这种方法在进行爆破时容易使反眼柱受到多重震动,造成较大面积的空顶出现坍塌,增加维护的难度,因此,如果在实际的施工中如果采用反眼头双向施工,采矿人员一定要特别小心谨慎地进行操作,保证自己的人身安全。而设计工作面的切眼时,其方向和矿层正倾斜方向不一致,造成在实际的施工过程中,特别是切眼施工中,三角区域垮塌。因此,在设计工作面的切眼时应保持和矿层的正倾斜方向一致,也就是沿着矿层的正倾斜方,这样防止在切眼施工中三角带矿柱出现垮塌事故。另外,在实际的施工过程中,设计急倾斜层坡度往往会达不到23度的安全倾斜标准,造成安全隐患。因此,在设计急倾斜层坡度时一定要达到23度的倾斜标准,为回采过程保驾护航,保证采矿人员的生命安全。

2挖掘工作面施工中存在的不安全因素及解决对策。

挖掘工作面施工中存在的不安全因素主要包括:改造眼坡度不合理和选择的运输巷道拔口位置不合适两个方面。我们知道,即使是在采矿区域,采矿层也是有限的,并不是所有的地方都是,所以如果要想充分利用矿产资源,就必须合理地改造矿井中的眼,需要注意的是,在改造矿井中眼的实际过程中,一定要根据地下岩石结构和矿洞的具体承受能力等多种因素,经过认真研究之后进行综合性的改造,坚决避免因为追求最大化的经济利益而盲目进行改造,进而提高采矿人员的生命安全和减少财产的损失,具体来说就是,改造矿井中的眼一般控制在25&以下,才能有效保证生产的安全性。针对运输巷道拔口位置不合适的问题要选择最合适的拔口位置。通常情况下,内开石门矿层两边开口是在其中,而石门恰巧通过矿层,这时应该将运输巷道设计为正反拔口两个,这样两个运输巷道距离刚好可以错开,进而有效防止安全事故的发生。

三、结语

第9篇:矿用人车安全要求范文

关键词:自动化 窄轨 车辆 弯道 调车 设计 应用

矿井窄轨车辆运输是煤矿生产过程中非常重要和不可缺少的环节,而窄轨车辆调车系统在窄轨车辆运输占据重要地位,主要是完成不同运输环节以及不同运输设备之间的连接或转运,保证运输工作的连继性、可靠性,其系统的性能也直接关系到矿井的生产能力,地位尤为重要。因此,高效、安全、可靠的轨道辅助运输技术与装备的应用,已成为矿井生产现代化、自动化、信息化的一个重要标志。

白坪煤业公司优化车场设计,利用无极绳绞车工作原理,自主设计、研发、安装使用的无极绳式液压窄轨车辆弯道调车系统自试验投用一年来,取得了明显的安全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

一、窄轨调车系统现状及原因分析

矿井窄轨车辆调车系统传统采用多个小绞车或电瓶车牵引或两者混合使用调车,每次调车需要摘挂连接装置、保险绳、阻车器、道岔等多个运输环节,每次操作人员不得少于3~5名,且电机车电瓶每班必须充电,每次调车时工作人员都要拉动绞车钢丝绳到调车位置,反复摘挂连环,工人劳动强度大。由于弯道曲率半径下,小绞车或电机车只能低速运行,因此造成系统调车时间长,调车系统不能与翻车机、给煤机、推车机等运输环节进行有效匹配,各自独立,造成环节多,同时各运输单元在运行过程中存在诸多不安全因素,严重制约矿井运输效率及安全生产。因此,急需一种新型的能实现自动化、信息化调车的调车系统,从而降低工人劳动,减少运输环节,为矿井安全生产提供可靠保证。

该矿三平台副井口原双码道运输,由9个弯道与11个直道、10组道岔等组合的环形车场,直线车场短,条件复杂。见附(图1)

由于车场的布置带有弯道、曲率半径小、坡度大,电机车只能低速运行。所以,要想解决因矿井矿井排矸率低而影响矿井正常生产和接替的紧张局面,就必须提高矿车周转率。因此,急需一种新型的弯道调车设备来解决该矿车场调车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1.每班副井提升碴车最多需270辆,实际规定不少于220辆;地面电机车运送矿车最多180辆,翻矸机翻矿车最多300辆,统计数据显示,实际每天最多翻矸石车498辆,严重制约矿井排矸能力及提升能力,造成矿车周转率低。

2.空车、碴车、料车进出道相互交错,空重1吨矿车与材料车、设备车等集中运行时经常出现堵车、塞车现象,经常出现矿车积压占道情况,影响副井提升、地面排矸及矿车周转率。

3.地面环形车场线路短容车少,没有专用空车存放车场,造成空车供应不及时。同时车场手动道岔10组;弯道9个、曲率半径最小6m、局部路段坡度约6°,造成机车运行速度低,调车难度大,操作中存在诸多不安全因素。

4.地面排矸期间,必须有1辆电机车占道顶车,影响机车及矿车运行效率。

5.车场有2台JD-11.4型调度绞车与2台8吨电机车6小时不间断运行,每次先拉矸石车,然后再进行异轨道顶车,将矿车运送至翻矸石房,在用小绞车牵引空矿车,人员反复来回拖拉空绳,存在摘挂钩时间长,矿车反复过道岔、人员反复扳道岔,同时存在在如溜车、断绳等诸多部不安全因素,人员劳动强度大,作业不安全。

6.作业时,需电机车司机2名,跟车工2名,小绞车司机1名,电机车2辆,调度绞车 2台,链环24套。同时备用电机车1台,备用电瓶2块。

7.辅助调车设备速度单一,数量多,环节多,推车时没有缓冲,不能与立井提升、翻矸机实现同步运行。

8.调车系统不能实现弯直道长距离车场的调车及自动化调车功能;

二、实施方案

系统的工艺布置

1.设计的技术要求

1.1采用先进而且应用成熟的技术。

1.2设备、设施安全可靠。

1.3能实现自动化、信息化连续作业。

1.4能实现弯道调车功能。

1.5能实现超长车场的调车(80~150m)。

1.6尽量减少改造量,不影响排矸运料。

1.7优化车场设计,实现专用空重车道及自动化调车。

2.系统设计

利用现有空间、条件,优化车场设计附(图2),延长轨道线路长度86米,可容纳1吨矿车32辆,实现运碴、运料、空车专用道,利用十字道岔解决交叉难题,专道专用且特殊情况下能相互交叉使用,充分利用有限空间,达到最佳利用状态,确保车辆高效运行。

主弯道调车机机械部分采用无极绳绞车牵引方式,其拉紧方式采用弹簧拉紧,其基础要求很小,土建工程量小,设备安装快捷方便。根据现场实际情况,驱动部分采用液压或电机驱动。液压传动设备运行平稳,冲击载荷小,可避免矿车掉道所引起的故障,具有过载保护功能,避免对设备及电机的损坏。弯道调车机控制系统和液压系统相互配合,采用机电液一体化的自动化控制技术,维护方便,操作简单。设计的出碴专用道内安装漏泄通讯系统和视频监视系统,操作司机能动态对车辆、行人、设备进行动态监控,时时处处与井口把钩工、翻车机司机保持对话、打点联系,漏泄通讯系统设计有应急功能,特殊情况可远距离实现调车机断电停车附。总之,改进后调车车场劳动条件和工作环境大大改善,调车作业基本实现自动化、信息化,工作效率大大提高,安全生产有了可靠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