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java职业教育培训范文

java职业教育培训精选(九篇)

java职业教育培训

第1篇:java职业教育培训范文

关键词:Java开发人才 高职院校

一、JAVA技术人才的需求现状

随着Internet技术的快速发展,Java成为互联网的标准编程模式以及分布式企业级应用的事实标准。以Java2平台为核心的J2EE、J2SE和J2ME三大平台,在世界上形成了一股巨大的Java应用浪潮。据全球市场调查分析显示:目前已经有25亿部电子设备采用Java技术,Java智能卡发行量已经达到10亿张;采用Java技术的手机达7亿多部;7亿台PC机应用了Java技术;140家电信运营商支持Java技术。

Java技术应用的广泛,使得软件产业对Java技术人才的需求也变得越来越大。2006年根据文华学院与上海信息服务人才培训中心联合进行的一项调查统计,仅上海地区,各级水平的Java技术人才缺口就达到18―20万人,以此推断,全国Java技术人才的缺口应该在60万人左右。[1][2]

事实上,近几年随着Java应用的扩展,国家为加快软件人才,尤其是“软件蓝领”的培养,2003年教育部在批准清华大学等35所本科院校试办软件学院的基础上,又发文试办了35所示范性软件职业技术学院。目前,除了示范性软件职业技术院校培养的软件人才外,在全国1047所高职(专科)院校中80%以上的学校都开办了计算机专业。

然而,虽然Java人才的薪水较高,但目前对该类人才需求旺盛的IT企业却很难招聘到合格的Java人员。每年全国高校毕业的计算机专业学生有数十万之多,但却难以满足软件产业的直接需要。一方面IT企业招不到合格的Java开发人员,另一方面高校计算机专业毕业学生无法正常就业,在供求表面“平衡”的情况下,却出现了实际供求不平衡的尴尬局面。

二、需求现状产生的原因

出现上述供求不平衡的最根本原因就是国内计算机专业的毕业生在读期间没有掌握实用的技能与经验,距离企业的实际用人需求有较大的差距。

当前,大学的学科教育仍然以基本概念和原理的教学为主。尽管高校已经意识到Java的就业前景,开设了各种关于Java的应用课程,但概念原理式的教学方式使得学生最多只能算是了解了Java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术。然而作为软件产业,它需要的是直接面对问题、解决问题的技能。它与传统的大学教育有一个根本的矛盾:前者需要的是应用技术型人才,但是后者产生的人才以研究型为主。作为Java软件技术开发人员,他需要做到根据企业需求进行相应的开发,除了了解Java语言的基础知识外,更重要的是要具有相应领域的开发能力,包括图形界面的开发、Web组件的开发、移动应用的开发以及Web服务的开发等。一个Java程序员至少要具备以上四项能力中的一项,才可能满足企业对人才的需求。

然而,大学生走出校门进入软件企业后需要经过较长时间训练和企业再学习才能成为成熟的软件人才,这无法满足中小企业的招人就用的实际需求。

针对这种情况,高职院校提出了培养“软件蓝领”的方略,但在实际培养过程中仍然存在着各种问题。如培养方式很模糊,并没有形成定位准确、以技术应用为主导、面向市场的软件人才培养模式,在实际培养过程中出现了两种倾向:一是盲目向本科看齐,套用传统学术教育的培养模式,致使培养出来的软件人才有理论、无实践,不具备技术应用能力;另一种倾向是不考虑教育的层次性、滞后性,不分辨市场需求的真实性、饱和度,盲目跟进市场。[4]

此外,培养课程的设置、教学方法多年来并无过多变化,学科体系的烙印仍然明显,过分重视学生的基础知识,只强调遵循知识系统上的衔接性。虽然采取了模块式教学,但其模块也只是将不同的课拼凑在一起;在教学方法方面,虽然基本上采用了理论与上机实践相结合的授课方法,但仍然是以书本知识的讲授为主,对学生职业技能以及动手能力方面的培养相对不足。

三、高职院校应如何应对

面对如此尴尬的局面,高等职业技术院校究竟该采取何种正确合适的策略来培养学生才能更适合社会的需要?

1. 提高软件专业人才培养标准

大学的学科教育难以解决软件产业的成熟软件人才的培养,其根本出路就是建立直接面向软件产业的职业教育体制,解决软件产业的不同层次的软件人才培养。只有对软件产业的成熟软件人才进行分层和定位,才能发挥高等职业技术院校和软件学院的各自优势,制定相应的培养标准。

我国目前的高等职业技术院校定位在专科层次,担当软件产业的底层人才的培养,主要是软件编程工程师、软件测试工程师、文档编写工程师等软件产业生产第一线的技术型和技能型人才,以培养计算机软件领域的“蓝领”人才为目标,将人才规格定位为掌握常用软件应用开发技巧,了解软件项目开发的基本流程,能够从事计算机初级编码、程序调试、软件技术服务和销售的专业人员。

(1)软件编程工程师

软件编程工程师就是根据软件设计师的设计思想和系统架构,熟练地使用某种编程语言的编程技巧和细微技术来实现设计要求,注重的是编程能力的训练,除了修完教学计划规定的课程外,还需获得著名的开发工具厂商的认证和程序员资格考试,争取在校内完成人才规格的培养。

(2)软件测试工程师

软件测试工程师是按照软件设计师的功能设计要求,采用相应的软件测试方法来验证软件编程工程师的实现是否达到了设计要求,注重的是测试方法和测试技能的训练,很多组织软件测试的费用占到了整个软件开发费用的30%到50%,高质量的软件和软件测试密不可分。

(3)文档编写工程师

文档编写工程师根据软件设计师的功能设计和编程工程师的功能实现制作最终用户支持文档,包括用户使用手册、帮助文本和说明等。

从以上的分析可以看出,高等职业技术院校软件专业所培养的人才是软件产业的底层人才,都和软件项目的实施角色有关,因此在培养方向上,应该重点偏向软件项目所涉及的中底层技术领域,提供正确的技术导向,重视面向管理的软件工程教育。

2.设计合理的教学计划

为了适应软件产业的需要,在教学计划的制定和课程设置上应紧密配合,完全打破学科教育体制,采用项目培训模式,提供相应的专题,让知识点融于专题当中,具有针对性地学一点,提高一步。

为培养新形势下的软件产业人才,一般高职院校软件专业的教学计划按照理论、实践连个方面进行课程组合:

(1)加强理论知识的设置。设置“Java面向对象程序设计、网页制作、JSP、SQL server、J2EE企业级应用开发-web service&EJB、J2EE框架技术开发-Struts&JSF”。

(2)开设实训课程。

结合两条主线的共同需要,对专业教学计划进行大胆的改进和论证,删除或压缩学科性强的理论课程,设置“数据库开发技术、现代软件工程与UML应用技术、软件质量保证与测试、软件文档写作、软件项目管理与配置管理”等课程,让课程主线更加清晰,各课程的教学内容要点以软件产业的底层软件人才培养标准来设定。

3.实行先进的教学方法

在设计了合理的教学计划后,需要进行有针对性的先进的教学方法的设计,如项目教学法。这种教学法通过师生共同实施一个完整的“项目”工作来完成。

在软件产业的职业教育中,项目是指一个具体的具有实际应用的软件项目。针对一个学期的课程组设计一个综合项目,知识点包含每个课程的主要知识点,再对每个课程分解出分项目,让知识点融于项目之中。根据项目制定每个课程的授课计划,为了使之协调,就要让各个课程教学之间互通交流,避免传统的教学中一个学期的各个课程的教学互不相干、互不影响,各个学期之间的课程没有系统性。

采用项目实战教学法,在每个教学单元的教学需要转变教师和学生的角色和观念,教师先做项目经理(Project Manager),然后才是教师;学生先当项目成员(A member of team),再做学生。[3]

(1)在一个单元的开始,项目经理介绍本单元要完成的任务(task),对任务进行分解,对一些关键问题和难点做出说明,讲解任务涉及的知识要点,示范演示操作流程;

(2)规定时间,对项目成员作出规范要求,组织和协调成员积极动手、勤于思维,经过高强度的教学,项目成员之间会参差不齐,反映出各种问题、疑惑和不理解;

(3)留出一定的时间,项目经理的角色变化为教师,统一解决学生的问题,对各种现象理清思路,进行总结,归纳出任务的知识内容,让学生带着问题思考,在问题解决之后对知识的理解会更为深刻。

然后,教师对下一单元的任务提出要求,提示需要准备的知识点和参考资料,充分挖掘学生的潜力,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搜集资料,主动学习,应对下一单元的高强度训练。

由此可见,担当这一任务的教师必须具有资深的软件项目开发经验,同时又要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也就是双师型的教师。

在一个学期的课程组之间,在担任课程组的教师中选定一个总负责,协调课程组的授课计划,把握课程之间的项目,综合利用课程间的知识体系。这样就完全改观了传统课程教学割裂的现象,改变了过去学生不了解所学课程具体用途的弊端。

通过以上的教学实践,与传统教学法培养的同期学生相比,改革后培养的学生在综合能力、实践和应用能力、职业素质等方面都明显高于传统教学法培养的学生,大部分的学生可达到软件人才较高质量的标准。

总之,以就业为向导,推进面向知识、能力、素质的培养模式,是软件专业技术人才教育改革的新尝试,其目的就是为了在严峻的就业形势下,软件专业技术人才能够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要。

参考文献:

[1]桑红石,沈绪榜.Java硬件实现技术现状及发展.计算机科学,2001年04期.

[2]单文仁.Java在我国的应用现状和发展趋势科技成果纵横.2007年02期.

第2篇:java职业教育培训范文

关键词:高职教育;软件技术专业;建设

软件行业的更新换代非常快,软件专业的教学也要紧跟软件行业的更新步伐。对于高职院校来说,成功的专业建设能够让学生的专业素质符合社会的需要,对于促进学生就业是有很大作用的。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积极的吸取社会上的优秀培养经验,将学生的计算机专业能力作为培养中心,更好的研究出适合学生的教学模式。

一、确定培养计划

高职软件专业应该将社会的具体需求作为专业学习方向,将就业作为培养的最终目的。随着近些年的计算机专业学生的就业情况不够明朗,但是在这个科技高速发展的社会,社会对计算机专业人才的需求量是非常大的。通过这样的反差可以知道大学在计算机专业的培养上存在很多问题,首先学习的内容与社会的实际需求不和,其次学生的动手能力存在问题。高职学校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的实践能力能够符合社会的需求,一旦高职生开始工作便能立刻与社会完美结合,所以才要去高职院校应将就业作为培养的最终目的。要想达到这个目标,高职院校在教学中就要将企业的人才培养结合到教学中来。通过学习-研究-企业实践这一学习模式,让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的时候能够及时的运用,利用企业的实际项目对学生进行实训,让学生亲自参与到软件开发的整个过程中。让学生在校学习期间就有很多的软件开发经验,同时也注意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让学生在企业中能够成为一个综合素质都很不错。通过校-企结合的培养模式让学生的专业知识基础好,职业技能又能优秀,既能够在小组中顺利的进行开发合作,又可以适应大型开发团队中开发模式,使学生成为一个技能强硬、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通过专业培养,让学生在毕业后能够从事更多的计算机行业,例如软件的开发、测试、销售等工作,同时也可以从事系统运维、网站建设等技术型的工作。

二、改善专业设置

在高职院校中,要将教学的重心从原来的只注重学生对书本知识的学习改善为将教学重心放在培养学生的实际工作实践能力以及职业素质上。原来的教学专业教学模式已经不能满足社会的需要,高职院校要改良教学方案,做出符合高职特色的专业培养计划。在软件专业课程上的安排要与传统的教学分隔开来,力求创新,制定适合的高职教学计划。[1]

(一)根据社会需求设立课程

在大部分学校,软件专业的核心课程基本都是《数据结构》和《操作系统》等专业课程,这些虽然作为计算机行业的基础,但是对于软件岗位上的具体需求来说,这些并不是特别重要的内容。高职教育既然是以就业为主,那么就该设置真正岗位需求技能的专业知识课程。不同的高职院校可以选择不同的技术作为该专业的核心课程,但是一定要有侧重的技术专业。例如一些院校可以选择《JAVA程序设计》、《C语言程序设计》以及《SQLServer数据库》作为主要的学习科目,java、sql数据库、C语言都是计算机行业中广泛使用的编程语言,对于要深入学习java语言的学生,学校还可以开设JSP技术、J2EE等技术让学生更加深入的学习实际Java的应用技术。

(二)灵活设立专业基础课

高职院校的培养重心是就业,但是这也需要学生能够有一定的专业基础知识,毕竟高职教育与中职教育不同,中职教育的只注重技能培养,高职教育要几注重培养还要注重素质培养,同时还要培养学生基础知识,让学生能够从技能型人才转向更高的领域。这些也就是数据结构等课程设立的原因。但是过多的开设基础课程会导致原本固定的课程数目中技能型的课程所占的比例就会相应减小,所以合理的设置基础课程也应该归于新的培养方案中。例如可以将C语言、数据结构这两项基础知识合并起来进行教学。将这两门学科中的主要知识取出教学,对于特别基础的课程可以选择适当的讲解。这样既能节约课程时间又能让学生学到应该学习的基础知识。

(三)教学内容的改善

高职院校在设置软件技术专业课程的时候要注意这些课程之间存在的关系,课程之间所包含的知识要有一定相关性。不能这个学期只注重学习Java,下个学期只注重学习C语言,然后另外学期又只注重学习android,这样设置课程会导致学习刚对一门技术有了一个大致的了解就又要去学习与这完全不相干的知识,软件专业所需要学习的知识本来就很多,学生要一边学习新知识又要自行自学原来的知识,这样也许会导致学生时间分配不均,最后导致两头都学不好的现象。这里就以C语言以及java举例,要学习Java技术首先要学习C语言技术,Java语言中的许多知识都是来自C语言,按顺序学习完这两门课程首先会让学习的难度有所降低,同时学生又可以决定自己可以专攻哪门技术。C语言技术的内容非常多,倘若决定专攻C语言,那么可以选择继续学习C语言课程。决定学习java课程,那么学生就可以选择数据库操作课程、网络编程课程、线程异常等的课程。

三、利用实训培养实践技能

高职院校可以与企业合作,可在校内建立实训培训,准备固定的培训设备、场地。让企业将一些实际的开发项目带至校内,通过企业专业的培训,让学生在校内就能够获得职业技术的培训以及实践机会。同时企业还要注重对学生职业素质的培养,让校内的实训环境就是一个小型的企业工作环境。同时在校内建立实训基地完成培训后,还要在校外建立实训的基地,让学生顶岗实习,这样对于学生就业技能的培养是非常重要的。[2]

四、小结

高职院校应将社会、行业需求放在首位,保持高职院校教学的特点,这样才能让高职教育得到更好的发展,同时也能为社会提供更多优秀的技能型人才。

参考文献:

[1]魏会生.高职教育软件技术专业的建设与研究[J].咸宁学院学报,2010(12).

第3篇:java职业教育培训范文

关键词:精品课程;工学结合;任务驱动教学法;项目实训教学法

中图分类号:TP312.2-4

精品课程建设是郑州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教学改革和教学质量工程的重要内容之一。Java程序设计是我院信息工程系计算机相关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重点培养学生Java方向程序设计能力,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该课程的知识教育目标是使学生能够熟练使用JDK(Java开发工具包),Eclipse,UltraEdit等常用编辑工具来开发Java程序;能力教育目标是培养学生运用面向对象的思想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思想教育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爱岗敬业的职业素养。

1 精品课程建设基础

1.1 硬件基础

学院有先进的网络教学环境和充足的实践教学条件,Java程序设计的教学环境是我院多媒体中心,该中心下设30个多媒体教室。课程全面应用多媒体方式授课,学生可以利用移动存储设备下载教学资源。在网上为学生提供授课计划、教学大纲、实训大纲、实验指导书、课件、学习指南、上机习题与指导、模拟测试题、学习参考书目录等网络学习资源。另外,教师利用电子邮件、QQ进行答疑,探讨师生共同关心的问题,了解学生的学习和其它方面的动态,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进度。

Java程序设计的实训环境是我院计算机实训中心,现有22个实训室,近1500台机器,实训室设备先进、功能齐全、管理严格规范,每个实训室自成局域网并接入了互联网。实训室均安装了JDK(java开发工具包)、MyEclipse、Tomcat、SQLsever及全国高等院校计算机等级考试模拟软件,能够保证人均一台机器,学校实训室在课余及周末时间为学生开放,方便学生的上机实习。

此外,学院与郑州东隅电子科技有限公司、郑州华创科技有限公司、郑州亚讯科技信息有限公司签订协议,确立为我系的校外实训实习基地。

1.2 软件基础

该课程教师队伍共10人,其中专职教师8人,兼职教师2人,师生比1:45,是一支师资配置合理,执教能力强、教学效果好的教学队伍。以中青年教师为主,副高以上职称占15%,研究生以上学历占20%,“双师型”教师占80%。

教学团队中有毕业于郑州大学、西南大学、上海师范大学、河南科技学院等各个高校的教师,教师知识结构合理,年龄结构合理。课程建设小组具有在省、市级课题研究等方面的经历,并且获取省级和市级的奖项若干。课程建设小组成员组成结构和科研条件均具备了相应的研究条件。

学院每年都积极选派教师到企业学习。特别注重加强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结合,提升课程教学水平和质量,从而逐步形成人员精干、教学水平高、教学效果好的师资队伍。

2 精品课程建设内容

2.1 课程建设目标

Java程序设计是我院信息工程系计算机相关专业(计算机应用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物联网)的一门非常重要的专业核心课程。该课程以C语言程序设计为先导课程,将会对JSP动态网页编程课程的学习有着重要的影响。本课程在教学培养方案中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本课程的目的是通过对Java程序设计的学习,使学生具备高级技能专门人才所必须的计算机程序设计能力,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为进一步应用面向对象程序设计的方来进行项目开发打下基础。具体的培养学生具有理解和应用软件开发规范、软件开发流程的能力;学会将实际问题转化成计算机语言表达模型的能力;会用计算机处理问题的思维方法阅读和编写程序的能力;具有进一步学习其他语言的能力;具有软件开发团队协作的能力。

2.2 课程建设内容

Java程序设计精品课程建设主要包括课程体系、教学手段的改革、教学方法的改进、考试方法的变革和教材建设。我们以现代化教学手段为依托,充分利用多功能教室、多媒体教室、校园网等教学手段。实行启发式、研讨式、项目驱动式等多种教学方法,形成一套能够使抽象内容具体化、专业知识通俗化的课程教学模式。通过精品课程建设,课程建设小组逐步落实Java程序设计成绩评定方法,学生期末综合考评分为理论考评和实践考评两大部分各占总成绩的50%,理论考评中平时成绩占30%,期末考试成绩占70%。实践考评中实验报告占30%,实践操作占70%。考试内容包括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真正反映教师的教学水平。

3 课程特色与创新

在Java程序设计教学中,我们必须突出高职高专院校的教育特色,采用先进的教育理念,把现代教育思想和课程的具体内容相结合,改革传统的教学手段和方法,形成自己特色鲜明的工学结合的教学模式。

3.1 工学结合教学模式

我们确立以“就业为导向、能力为核心”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以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有针对性采取工学交替、校企合作、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课程教学模式。此模式在做中学、做中教。特别突出以生产性实训为特征的实践教学模式。在实训环节上,每届学生都安排了三个企业真实项目实训和半年的顶岗实习,让学生直接参与到项目开发中去,亲身体验职场的工作氛围,熟悉面向对象编程的思想,为将来的就业打下坚实的基础。

3.2 教学方法

项目实训教学法强调的是真实体验,以项目的完成结果检验和总结学习过程。项目实训采用项目调研、开发、测试、验收等教学流程,使学生带着真实的目的在探索中学习,让学生获得亲身参与的体验、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任务驱动教学法强调的是“以任务为主线、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 通过精选案例、明确任务,以任务带动理论知识点的学习,真正做到了讲练有机融合。通过在实践中的学习,可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创造力。

情景教学法是以案例或情景为载体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性学习,以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主要针对企业的工作场景和实际的工作流程,进行项目分析和任务分解,重现在企业中进行项目开发的任务环境。学生在实际操作的过程中模拟项目组中的各种角色,使用真实的企业项目、企业工作流程,协同完成项目,体验和掌握各种角色的工作技能和工作经验。

3.3 特色教材建设

教材是培养人才最关键、最直接的因素。所以说教材建设是精品课程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Java是1995年Sun公司开发的面向对象的编程语言,它凭借平台无关性这一强大优势己经成为Internet应用的主要开发语言。从目前情况来看,Java教材出版的不少,但是很少有以工作任务为主的适合高职教育的教材,大多数都是以讲Java 基本知识为主,枯燥的理论使学生很难学以致用。因此,我们对课程内容进行了彻底的整合,采取用什么讲什么,用多少讲多少的原则,将那些直接支撑专业技术的知识从系统中提取出来,打造直接服务于岗位技术的知识链,建设符合高职院校特色的精品教材。在学院的大力支持下,我们课程组通过长期扎实的自我建设,强化了课程体系,完善了教材内容等方面的建设。

4 结束语

Java程序设计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专业核心课程。我们通过不断转变教学理念、更新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手段、完善教学方法,已基本构建起比较完善的教学体系,形成了较鲜明的特色。综上所述,该课程建设指导思想明确,拥有教学与科研相长的师资队伍,教育教学思想与时俱进,教学模式多样化,教学手段现代化,在计算机编程教育领域起着良好的示范作用。

参考文献:

[1]王小芬,马玉芳.《大学计算机应用基础》精品课程建设[J].计算机光盘软件与应用,2013,4.

第4篇:java职业教育培训范文

关键词:Java Web;课程体系;教学实施;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6)34-0146-03

Abstract: Java Web development is the core professional training skills in the software specialty of higher vocational, but there are still some gap between the skill of students and enterprise needs.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main problems of Java Web development course, combining with the enterprise demand, design the construction of curriculum system, and guided by the CDIO mode, this paper expounds the concrete teaching.

Key words: Java Web; curriculumn system; teaching implement; teaching reform

1概述

JavaZ言从问世以来,一直是软件企业开发的首选编程语言,随着Internet技术的发展和在各个领域日益广泛的应用,Java Web人才的需求日益增加。很多高职院校的软件专业为了适应社会人才需求,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都开设了Java Web相关的系列课程。但从对企业的走访调查得知,由于教学内容体系安排的不合理,学生实践能力不强等因素,高职院校输送的学生和企业需求之间还存在一定的差距。针对这种问题,我院软件专业对Java Web课程体系进行了重新构建,并以CDIO教学模式为指导原则,在课程组织、教学组织、教学手段、考核方式等方面做了进一步的改进,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2当前Java Web开发课程教学普遍存在的问题

Java Web技术发展很快,涉及知识内容广,并且实践性强,对授课教师要求高。因此,目前的Java Web开发课程教学普遍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1-2]:

1) 课程体系结构不合理,缺乏顶层设计。Java Web技术发展日新月异,很多院校虽然开设了Java Web相关的系列课程,但对课程体系结构缺乏顶层的设计,一方面造成授课内容不太合理,与企业实际需求不相符合。另一方面,Java Web相关系列课程的教学通常由不同的授课教师担当,而由于缺乏顶层设计,课程之间缺乏横向联系,每位教师在讲授相关课程的时候,自己制定大纲和教学内容,容易造成课程之间的知识点存在断裂或重复现象。

2) 实践教学机械化。在实际教学中,虽然相关课程的实践课时都达到了50%以上,但实践教学的过程一般都是由教师先对案例进行讲解演示,再让学生模仿训练,本质上还是采用填鸭式的教学方式,因此无法真正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并且,课堂学时毕竟有限,高职学生的学习特点使得课堂效率低下,这就造成了学生实践训练和知识讲解之间的矛盾。随着教学的推进,学生逐渐失去学习兴趣,后面的实践训练只能是敷衍了事。

3) 项目教学虚拟化。经过了多年的教学改革研究和探讨,教学过程中,案例教学法、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得到了普遍认可和应用。但是很多授课教师缺乏实践经验,实践项目没有经过顶层的科学设计,教师采用的教学案例都是虚拟化的项目案例,比如图书馆管理系统、学生选课系统等等,虽然项目比较贴近学生生活,容易理解,但这些虚拟项目主要存在两方面的弊端:一是功能过于单一,内容陈旧,只能起到说明知识点的作用,却与实际应用脱节,缺乏实战性,使得学生在真正面对一个综合项目的时候却感觉无从下手。二是由于每个项目功能单一,不能把一个完整的项目贯穿于整个课程的教学,和企业实际项目开发过程也不相符合,不利于培养学生形成从可行性分析、需求分析、系统设计、代码编写到测试的整个工程思想。

3 Java Web开发课程体系结构构建

Java Web开发设计内容较广,而当前很多高职院校只是开设了Java Web的基础课程,开发模式基本都是采用Sevlet+JSP+JavaBean的原始方式[3]。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软件技术专业走访了大量的软件企业,发现现在企业Java Web开发普遍采用SSH框架和SSM框架结构,在开发过程中,还要涉及HTML、CSS、JavaScript、jQuery、AJAX等页面相关技术。因此,学生要能胜任企业的Java Web开发,需要学习和掌握一系列的相关课程,比如Java程序设计、数据库技术、前台网页设计、Java Web开发技术、框架技术等。

基于这种情况,我院与企业共同构建了满足企业实际需要的Java Web相关的课程体系结构,并统一通过两个实践案例贯穿于整个课程体系当中,如1表所示:

课程体系围绕软件产品开发为主线[4-5],以每位同学都要参与几个项目开发为目的进行课程安排。在整个课程体系中,选取了开发的实际案例:人事管理系统和电子商务网站。在知识讲解阶段,将人事管理系统分解成不同的任务模块,引领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完成。在综合训练阶段,通过对电子商务网站用不同的方法进行实现和改造,让学生体会不同的实现方法应用于同一个项目中而带来的开发效率和实现效果方面的不同。

4 Java Web开发课程教学实施

4.1课程组织

课程组织方面,以前述设计的课程体系结构为指导原则,以Java Web应用开发、B/S应用开发实训、框架技术、综合项目实训为核心课程模块。特别是在B/S应用开发实训课程中,不仅综合应用前面所学的课程内容,更重要的是以DAO分层开发模式为基础,通过完成电子商务网站,让学生深刻认识JSP页面、Web层、业务逻辑层、数据访问层的工作流程和数据传输模式,并注意JSP表单元素、实体类属性、数据表字段之间的对应关系,在此基础上运用beanUtils、jdbcUtils等第三方框架结构,为引入后续的主流框架结构奠定良好的基础。在综合项目实训课程中,对前面实现的电子商务网站进行两次重构。第一次使用SSH整合框架进行重构,第二次使用SSM整合框架进行重构,并栏癜凑掌笠悼发模式完成实训,真正实现与企业所需开发人才的无缝对接。

4.2 教学组织

在教学组织方面,我们采用行动导向的教学模式[6],以小组模式为基础组织教学。在具体教学过程中,我们对学生进行分组,让每个学生充当企业中的真实角色,以一个职业人的身份,在真实的工作环境中,模拟软件企业工作模式,每位同学承担工作岗位相应的责任和任务。课堂教学也不再采用“教师演示讲解、学生模仿练习”的模式,每一次课堂教学,教师先演示项目,提出任务需求,进行必要的知识讲解,然后教师为学生发放项目任务书,再由组长带领小组成员分析项目任务,探讨实施方案,撰写任务计划,完成项目任务,并提交相关文档。在整个任务完成过程中,授课教师不断和学生交流,对于学生在完成任务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指导学生解决。这样,不仅能够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引导学生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并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研究新的实现方法,而且突破了传统的以学校和课堂为中心的封闭式教学组织形式,将实际生产与学习真正融合为一体,在掌握业务知识、培养技能的同时,培养敬业精神、团队意识和职业道德等综合素质,使师生在职业岗位中学习,在学习环境中工作。

4.3 教学手段

在教学手段应用上,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采取密切的产学结合方式,聘请企业兼职教师进行实践指导,并充分利用网络平台和网络教学资源。授课教师在课堂上通过多媒体教学的方式演示讲解,相关的项目任务探讨和知识扩展通过网络化平台进行。对于网络化平台,我们采用学校引入的摩课平台,相关的授课教案、课程案例、实训指导、授课视频等资源全程共享,学生的作业全部通过平台提交,并且通过教学平台的论文模块和学生实时交流,解决他们学习的相关问题。到目前为止,我们所有的课程都在摩课平台上线,所有的讲课视频和讲义文档及项目实训指导书都在平台共享。通过这样的方式,能够解决传统教学学生实践和教师知识讲解的课时平衡问题,使得课程的教学从课堂延伸到课后,对学生可持续学习的能力具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4.4 考核方式

以CDIO模式为指导原则,从学生的专业能力、社会能力培养的要求出发,建立基于教学全过程、以学生能力提升为导向的学习评价体系。具体包括过程性考核、综合素质评价和终结性考核。其中过程性考核占30%,综合素质评价占20%,终结性考核占50% 。

过程性考核:一方面通过课堂过程中学生的表现进行考核,另一方面通过学生在摩课平台提交的项目任务的完成情况进行考核。

综合素质评价:对学生在平时学习和实践中表现出来的职业能力素养进行评定,主要包括团队协作精神、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自学能力、学习工作态度等方面,并对这些方面制定出严格的考核评分标准。

终结性考核:在期末对学生进行包括笔试和上机考试的综合测试。其中笔试考查学生对Java Web相关课程基础知识的掌握和初步理解应用能力,该部分占终结性考核的60%;上机考试通过对实训案例完成的进行答辩检查或者进行现场商机考核,该部分占终结性考核的40%。

5结束语

在互联网+的时代,企业对Java Web人才的需求有愈演愈烈之势,作为高职院校软件技术专业,应该以这个机遇为契机,主动对接企业人才需求,从Java Web开发课程顶层体系结构设计出发,并进行科学的教学实施,为企业输送符合要求、可持续发展的Java Web开发人才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唐宝燕,冯娜.CDIO模式在高职软件技术专业教学改革中的应用[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3,8(2):406-407

[2] 刘向阳,朱根,王庆飞.《JavaWeb开发应用技术》课程教学改革探索[J].福建电脑,2013,29(3):77-78.

[3] 李俊青,桂占吉.Java Web课程资源建设与探索[J].计算机教育,2013(15):102-105.

[4] 郝丽波.基于项目驱动的《Java Web应用开发》课程设计[J].现代企业教育,2014(14):372-372

第5篇:java职业教育培训范文

关键词:Java;增量;项目教学法;软件工程

中图分类号:G7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9599 (2013) 01-0022-03

1 引言

计算机专业是一个应用性很强的专业,企业对计算机人才的需求呈层次化分布的特点[1],对于既有理论又有很好的实践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学生需求强烈,而独立学院人才培养重点是应用型本科人才,恰好满足企业的实际需求。

在计算机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课程体系中,Java程序设计占据非常重要的地位。目前Java程序设计的教学现状是:理论课程枯燥、难懂;实验课又不能很好地提高学生应用实践能力。如何让学生在尽量短的时间内提高Java编程水平,使学生有更多时间在本科阶段提高编程能力?笔者认为,Java课程的教学方法将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一般来说,Java课程的教学方法必须根据Java编程语言的特点和Java课程的教学时间来制定,然而无论是传统的Java语言教学模式还是现在的项目教学法,都没有全面地发挥上述两点在教学中的重要作用。

依托于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結合校企合作[2]的培养模式,应用型人才培养应该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以独特的教育思想和观念改革为先导,以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为核心,注重研究与工程实践相结合,达到预期教学效果。基于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在Java程序设计课程的教学上,从多角度、深层次分析,注重软件工程的开发思想,提出了一种一体化增量式Java项目教学法,该方法经过教学实践取得了不错的教学效果。

2 影响Java教学方法的因素

2.1 Java语言的特点

Java程序设计语言是一种可以编写跨平台应用软件的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语言,具有卓越的通用性、高效性、平台移植性和安全性。其广泛应用于个人PC、数据中心、游戏控制台、科学超级计算机、移动电话和互联网,同时拥有全球最大的开发者专业社群。自SunMicrosystems公司于1995年5月推出以来,Java程序设计语言是当今最具代表性的面向对象编程语言之一,也是实际软件项目开发中所使用的主流编程语言之一。在全球云计算和移动互联网产业蓬勃发展的环境下,Java更具备了显著优势和广阔前景。Java语言主要具有以下几个特点:(1)Java语言的语法比较简单,并且Java的基本语法是建立在C语言语法之上,比如数据类型、控制语句、数组和函数等都与C语言基本相同。(2)Java语法中没有指针,与C语言相比,不需要程序员管理内存,程序员不需要担心内存的回收问题,也不需要担心由此引起的程序调试问题,程序员只需要集中实现事务处理的过程。(3)JavaJDKAPI提供了丰富的编程接口,编程人员很容易写出功能丰富、界面绚丽、贴近生活使用的软件。与C语言相比,使用Java语言用更少的时间就可以实现更多的功能,编程效率更高。(4)Java的学习资料非常丰富,由于Java的例子程序更加唾手可得,编程人员可以更容易参考到例子代码或者已经实现的软件源码,从而更容易理解Java学习的用途,树立语言学习的目标。

2.2 Java课程的教学

在应用型本科生的课程体系中,Java课程的教学一般安排在编程基础(如C高级程序设计)之后。也就是说,在学习Java课程之前,学生已经了解甚至掌握除面向对象之外的Java基本语法。所以,在Java课程的教学中应该加以利用学生已有的最基本的程序设计能力。

中山大学南方学院Java课程的教学一般由三部分组成:理论、实验和实训,其中理论和实验课程在同一个学期中完成,Java实训课程在下一个学期完成。笔者查阅了大量的Java程序设计理论、实验和实训相关的参考书,发现几乎所有的教材都没有综合利用Java程序设计理论、实验和实训间的内在关系,所以,间接导致了学生Java编程能力不能得到提高。除此之外,在计算机相关专业后续的课程中都会以Java作为编程基础,例如数据库应用、JSP和Web编程技术等课程。图1简单列出了Java程序设计课程与其它课程的联系,不难发现Java课程在计算机教学中的重要地位。

图3所示的一体化增量式Java项目教学法有三条主线贯穿Java教学始终:(1)第一条主线是图最上面一行的“按软件工程增量开发模式进行项目组织”。分理论学习、实验和实训过程,要求在每一个项目中增量应用一部分高级编程知识的同时掌握一部分Java基本语法。(2)第2条主线是图中间的由浅入深、由简到繁的项目驱动的Java知识教学过程。Java高级编程技术中的GUI编程、网络通信、多线程和数据库编程依次以分项目的方式完成,在每个分项目完成的过程中根据项目需求讲解不同的Java知识点。在项目的实施过程中要求学生主动查API和资料。分项目的选取以贴近学生生活、功能有趣为准,如聊天工具、小游戏等等。此主线与第1条和第3条主线按照学生的学习速度保持同步,既符合了学生学习的规律,又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3)第3条主线为图中最下面一行,在不同学期要求学生学习不同的知识、锻炼不同的能力。在第2学期,大部分同学都要通过单独完成项目掌握基本的Java编程技术,但由于学生的性格和特质不同,Java知识的掌握程度不同,在第3学期的综合项目中,要求学生分组完成一个大中型项目,每个小组尽量由不同性格不同特长的学生组成,在小组内分担几个不同角色,如项目负责人(项目经理)、数据库开发人员、软件开发人员、测试员等。通过人员分工合作,可以着重锻炼不同特长学生不同的能力。

5 总结

本文在对应用型人才培养探讨的基础上,重点对实践性强的Java程序设计课程进行了详细分析,提出了一种校企合作下的一体化增量式Java项目教学法。该方法已经在中山大学南方学院的Java程序设计课程中采用,经过09级和08级计算机专业两届学生共200多人的实践证明,采用图3所示的基于软件工程的一体化增量式Java项目教学方法能够很好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并达到了很好的学习效果,培养锻炼不同特长学生的不同能力,尤其是学生能够很好地适应企业需求,达到用人单位的认可。

参考文献:

[1]李晓明,陈平等.关于计算机人才需求的调研报告[J].计算机教育,2004(08):11-18.

[2]李仁璞,邹海林等.基于校企合作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机制探索[J].计算机教育,2011(20):26-28.

[3]崔亚楠.独立学院Java课程教学“策略”探索[J].中国科技信息,2011(16).

[4]符茜.独立学院大学生发展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0.

第6篇:java职业教育培训范文

关键词:互联网+;软件工程;人才培养;课程体系;三位一体

中图分类号:TP3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7)01-0154-03

Abstract:In addition, the existing dislocation of professional ability and job ability in the talent development efforts of software engineering in colleges, it proposes software engineering curriculum based on Java technology oriented by Internet+ and the education of enterprise and innovation, and the students focus on two key abilities of practical and skillful software personnel. In the process of curriculum provision construction,it puts forward a "trinity mode", that is the combination of simulation corporations teaching, week enterprise project training and training model of software studio. The practices have shown that model is effective.

Key words:Internet +; software engineering; talent development; curriculum; trinity

1 引言

伴随着“互联网+”的提出,软件产业成为了关系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全局的基础性、战略性、先导性行业,软件技术应用已经深入到各行各业之中,国内每年对互联网软件人才的需求量巨大。通过调研目前软件从业人员的人才结构,发现既缺乏复合型的高级软件项目管理和技术人才,更缺乏技能型和应用型的“软件蓝领”,对于具有实际操作能力和软件开发经验的软件人才需求旺盛。发展和创新“互联网+”新业态下的高职软件技术专业,并建立适应“互联网+”的软件专业课程体系,大力倡导“创新创业”、“众创”对软件技术专业实践教学的改革作用,让软件技术专业在人才培养上形成新突破。

2 互联网软件专业课程体系

为了适应互联网+、移动互联网的人才培养需求[1,2],需要形成以职业岗位能力为主线构建课程体系和进行n程开发的人才培养模式[3],我院软件技术专业构建了“一条教学主线,两个关键职业能力”的软件专业课程体系,建立的基于Java技术支撑下的互联网软件专业人才培养课程体系如图1所示。

“一条教学主线”即围绕Java技术设置课程体系。Java技术问世以来,其独有的开放性、跨平台性、开发周期短和面向网络的交互性应用使其迅速发展成为全球第一大“互联网+”软件开发平台,其人才需求旺盛。然而,企业却很难招聘到合适的Java人才,往往还需要进行大量的内部培训。“一条Java教学主线”的课程设置,让学生在有限的专业学习时间内,达到“专业”、“精通”、“前沿”的技能培养目标,具备直接上岗的职业能力,体现了应用型、技能型、贴近生产实际的人才培养的特点。

“两个关键职业能力”即“Web网站开发能力”和“Android手机应用开发能力”。这两个核心能力是目前互联网+新形势下的软件产业最重要的岗位能力需求。以关键核心职业能力为培养目标,突破了传统教学模式下培养软件开发工程师、软件测试工程师和软件维护工程师的人才培养定位,解决了毕业生专业能力和岗位能力的“错位”现象。通过解析这两个岗位的专业知识、实践技能和职业素质要求,构建了适应Java人才培养的课程体系。

3 软件实训教学体系构建

虽然软件专业的大部分专业课程已经实现了“教、学、做”一体化,并且实训课时比例超过总课时的一半,普遍应用了“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方法。然而目前的软件实训教学更多地还是依赖于某门课程的实训设置,对学生的职业能力定位和技能实践培养仍显相对不足。为了适应“互联网+”和创新创业教育的新形势,本文构建了“三位一体”的软件实训教学体系。

3.1 模拟公司制项目实训教学

模拟公司制教学是在在课堂教学中引入职业领域工作过程,以项目教学为核心,通过学生组建的若干模拟公司,在模拟真实企业环境下,进行综合项目实训,并将模拟公司制分为初级模拟、中级模拟、高级模拟和完全模拟四个层次[4]。针对软件专业的学习特点,我们需要将“任务驱动”与“模拟公司制的项目驱动”教学法进行有机整合,设计出一条满足不同职业能力和课程教学的融合式模拟公司制实训教学模式。

首先,选取真实企业项目,依据典型工作岗位的核心能力需求,设计学习领域,分解项目内容,构建项目教学工作任务。其次,在专业教学的第二三学期,学生最先接触的是职业基础能力课程,例如《Java程序设计》、《网页设计基础》、《网络数据库》等,教学方法亦采用任务驱动教学,并在课程期末最后几周进行项目课程设计,由于这些开发项目不涉及到其他课程,适合采用初级软件项目模拟公司制教学。再次,对三四学期中的《JSP》、《SSH》、《Ajax技术》、《Android程序设计》等职业核心能力课程,这些课程的教学项目具有交叉性和综合性的特点,适合采用中级软件项目模拟公司制教学,其项目教学过程模拟企业实际生产经营活动,开发的项目是具有一定应用价值。最后,在四五学期中,对于《开源项目实战》、《安卓项目实战》、《微信开发》等以单个大型真实项目开发驱动课程学习和考核[5],并基于项目情节理解、需求分析、方案设计、关键技术实现、项目开发和集成、项目测试部署、项目演示和评价的全生命周期项目开发,完全模拟企业项目过程。在完全项目模拟教学中,由于一个大型项目通常是由多个核心职业能力构成,对应具有关联关系的两到三门课程,因此会横向联合两到三门课程共同进行项目开发,最终以该大型项目作为这几门课程的共同考核目标。通过融合式的模拟公司制教学,让学生既掌握了职业基础能力,同时也递进式培养核心职业能力,并极大锻炼了实际项目开发能力。

3.2 企业项目整周实训

校企合作联合培养适合一线企业的应用型软件人才是职业教育的目标,而企业项目整周实训就是这条培养道路上的一个重要的晋级模式[6]。与课堂实训的最大不同之处是,学生要入住企业的软件园,采取半封闭式软件教学与开发模式,实训周期为两到四个星期左右,实训导师为企业一线技术人员。由企业挑选本公司真实开发项目,分解关键开发技术,制定整周项目开发计划。项目的完成严格参照企业项目开发管理流程,一般分若干小组完成,每小组 3~5人,要高低搭配,由项目组长明确每个小组成员任务分工和进行具体项目管理。

学生需要针对项目需求确定开发目标,制定开发时间表和任务完成计划表。整个开发过程以学生自主开发为主,企业导师和校内导师指导为辅。针对自主开发容易脱离教师监督,出现部分学生由于自觉性差,导致整个小组项目停滞不前的情况,进一步采取如下措施:包括设置和管理好项目和数据库开题汇报、中期检查、项目答辩等几个重要时间节点;针对制定的开发时间表,填写工作日志;与项目组长及时联络沟通,检查和督促项目进度;小组记录项目中存在的问题,设置问题反馈和问题解决预案,以利于导师进行相应辅导。通过整周半封闭式的校企合作项目实训和结题验收,导师们按照每个小组的表现进行综合评价,激励了同学们的学习兴趣,学生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得到有效提升,更符合企业对于人才的要求。

3.3 软件工作室创新培养模式

软件开发工作室使学生和教师拥有了能自主使用的软件开发场所,其设备按照企业的软硬件需求进行配置,包括高性能开发服务器和计算机、网络路由设备、多媒体设备和丰富的软件资源。工作室布局按照企业的一般工作场景进行布置,可以完成项目讨论调研、项目开发、项目测试和项目部署等活动。

在工作室内进行企业项目开发,施行完全的特长生导师制管理模式[7]:指在专职教师、兼职教师和企业专家中选拔理论扎实、有专业特长、具备因材施教教学能力和良好师德的人员担任特L生导师,从入学学习半年以上的学生中选拔心理素质好、动手能力强、主动学习和具有创新思维的同学。每个项目由一名导师作为项目主管,指导3-4名具有扎实职业技能的同学,承担导师的科研项目、技术创新项目、企业技术服务、学科竞赛项目和创新创业项目孵化等。基于软件工作室的特长生导师制,是充分激发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重要途径和实现项目孵化的关键场所,并依托“互联网+创客教育”培养模式[8],构建高校创新创业新生态,进一步挖掘学生的职业潜能,并减少创新创业中可能出现的问题,最终实现软件技术与互联网时代创业教育的无缝对接。

4 结束语

目前的高职教育软件专业人才培养,应从专业能力培养过渡到和软件项目实施角色有关的职业能力培养上,创新工学结合下的人才培养模式,提升互联网+导向下学生的核心竞争力和多渠道就业能力。

参考文献:

[1] 戴浩. 高等职业教育校企协同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探讨[J]. 软件,2014,35(3): 210-213.

[2] 汤丽娟. 高职软件专业人才培养的探索与实践[J]. 湖南邮电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13(1): 72-74

[3] 孙卫平, 龚小勇, 吕红, 冉学农, 包华林. “四轮驱动"人才培养新模式的构建[J]. 江苏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9,3(24): 54-57.

[4] 孙继红. 基于模拟公司制的高职软件专业实践教学研究[J]. 电脑编程技巧与维护, 2014(16): 155-157.

[5] 陈小波, 夏晋祥, 唐高华. 基于项目驱动的软件人才培养模式初探[J]. 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3(6): 18-23.

[6] 马德粮. 关于整周实训教学模式改革的探索[J]. 职业教育研究,2010(7):113-114.

第7篇:java职业教育培训范文

【关键词】java程序设计;现状分析;建议

JAVA语言作为当今最流行的网络编辑语言,具有独立于平台、安全系数高等特点,不仅适合于开发应用软件还可以进行Web应用开发,已经成为当今网络时代重要的程序设计语言之一。随着科技的进步,信息化社会的到来,社会对编程人员的需求也逐步增加。对于计算机专业及软件开发等相关专业的学生来说,熟练掌握java技术显得越来越重要。高职院校为了适应社会的需要,培养应用型人才,积极开设了软件设计和计算机应用相关的课程,目的是为了培养出优秀的高技术应用型人才。大多的高职院校计算机等相关的专业都开设了java程序设计课程,针对高职院校学生的自身特点,要求学生必须牢固掌握java程序设计的基础知识,更要进一步的具备初步的编程能力,从而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以便能够将学习的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真正做到学以致用。目前,高职院校在教授java程序设计课程时,由于没有充分把握高职院校学生的自身特点,再加上在教学内容及教学方法和手段上存在着一定的缺陷,导致java课程的引入没有起到预期的效果,学生能够真正将学习的理论知识跟实践相结合的能力仍有待进一步提高。

一、高职院校的java教学现状分析

1.高职院校学生自身特点分析

众所周知,高职院校的生源大多都是那些因为高考成绩稍微低一些的学生,或是中专生等等,大都存在着学习基础薄弱、自主学习能力较弱、自我约束克制能力较差的特点。高职院校学生的英语和数学基础较为薄弱,对一些程序的代码和算法,不能够很好的理解。因此,在面临不熟悉的稍有点难度的java语言的学习时,往往比较困惑,没有一个正确的心态对待,学习时觉得有难度就会轻易放弃,导致失去了学习的兴趣,从而出现厌学情绪。还有一部分学生在上课时认真听讲,基本上能够理解教师讲授的知识点,但是真正需要自己动手去编写程序时就往往会出现无从下手、茫然不知所措的情况,或是出现程序错误的现象,这些问题的出现主要是由于学生缺乏将学习的理论知识转化为运用到实践中去的能力,对于上课时学习的理论知识,好像是听懂了,但没有及时的自己动手去做,这就使得理论和实践相脱节,出现了上述的问题。

2.高职院校java教学内容分析

高职院校java的教学内容选择上比较呆板,虽然针对学生基础较差的特点选取了较为简单的教材,但是没有能够做到真正的因材施教。选用的教材大多就是高职高专安排的教材,对概念的阐述比较抽象复杂,在案例的选取上也存在着一些不足,理论性过强缺乏趣味性,根本不能引起学生的兴趣。由于教授的知识比较枯燥,学生在课堂上对理论知识的吸收往往比较少,导致在机房时不能够很好的运用教师讲授过的知识,这样在机房的实际操作能力也会受到影响。在实训的项目上往往是比较单一,只是侧重语法规则和数学算法,离我们现实生活比较远,实行的实训题目比较枯燥,不能引起学生的注意。在学习java时学生之前都学过了C语言,由于个体的差异,学习和掌握C语言的能力也有所不同,在java语言的学习时教师往往会跟C语言进行比较,这时一些学习程度较差的同学就明显感觉到吃力,不能够很好的理解讲授的知识。在教学的内容上还存在着学生在学习java程序设计上还仅仅停留在一些编程的实例上,不能够灵活的运用所学知识,自己动手编程的能力较差。

3.高职院校java教学方式手段的分析

高职院校的教学方式手段比较单一,主要是以教师的讲授为主,以填鸭式教学,学生被动学习知识为主,根本不能达到良好的学习效果。由于扩招的规模逐年增大,学生的数量也越来也多,教师在上课时往往班里的学生比较多,根本不能照顾每一个学生的学习情况,在教授课程时也只是为了完成教学任务没有真正做到为了学生的学习而认真负责。在教学方法上,有些教师往往只是按部就班的按照章节进行讲授知识,而java程序设计课程每一节基本上都是记很多的语法细节,学生不能系统的掌握,处在被动学习的阶段,逐步的产生了厌学的情绪。

随着科技的进步,多媒体网络教学也逐步的走进校园,成为了教师上课必不可少的工具。在机房多媒体上课时,学生缺乏自我约束力,由于学生众多,教师不能够做到认真负责,导致很多学生根本就没有做到上课前预习以及下课后对教师教授的知识复习回顾,对教师布置的作业应付了事,这就造成了上机时没有理论知识做后盾,往往出现不知道如何下手,不知所措的情况。

二、高职院校java教学改革的建议

1.转变学生学习观念,端正学习态度

思想决定行动,当前要想真正解决高职院校学生学习存在的问题,必须要彻底转变学生思想,端正学习态度,只有学生自己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才能真正的做到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针对高职院校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差等特点,高职教师要对其严格要求,经常灌输掌握知识的重要性,讲授当前就业的形势,使学生真正的转变观念,增强自主学习能力。在对java程序的学习上,要敢于挑战,转变心态,加强对英语和数学的学习,有利于理解java语言,降低学习的难度。在课堂上要积极认真的听课,坚决杜绝上课纪律散漫、学习漫不经心、对教师布置的任务应付了事等现象。在上机时加强跟教师的沟通,形成互动,从而更好的达到学习效果。

2.深化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方法

高职院校在java语言教学的内容上,要针对高职院校学生自身的特点,选取教材上要难易程度适中,注重增加趣味性教学,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教师在教授java语言时要把基础知识讲清楚,讲透彻,使得学生真正掌握基础知识。在教学内容方面要增加案例教学,将抽象的知识具体化、生动化,教师在上课时可以打破教科书上章节的限制,选取较为简单适合学生接受的知识由浅入深的讲授。在教学方法上,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加强学生跟教师之间的互动,在上课时可以分成若干小组,教授知识时进行小组讨论,加强学生之间的感情和锻炼学生的合作团队意识,对所讲的知识要转化为一定的任务,启用任务驱动教学法,强调小组内的讨论,教师关注小组内的讨论情况,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必要时给予一定的提示,最后在各个小组阐述自己的观点及完成任务的情况,教师做最后的点评。把所要讲的知识以任务的模式教授给学生,有利于加强学生学习的印象,有利于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更好的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最终熟练的掌握知识和运用知识。

3.理论结合实践,注重培养学生实践能力

高职院校在教授java课程时要加大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真正做到学以致用,以便更好的适应社会的需要。Java程序设计不仅仅是掌握了理论知识就能熟练运用的学科,必须要大量的上机自己编写程序,才能把学习的知识熟练的运用到实践之中。教师在保证学生掌握理论知识的前提下,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增加学生动手锻炼自己的时间,在上机时保证做好沟通交流,真正做到保证每一个学生都能独立完成一项任务。开展阶段性项目实训,在阶段性的实训中由小组独立完成,教师积极及时解决学生遇到的问题。在学校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开展关于java程序设计的竞赛活动,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和自己动手实践的能力。在期末要开展综合项目实训(实训大都是课程设计,一般是选择信息管理系统),从而加强学生的实践能力,更好掌握知识,提高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钱银中.java程序设计案例教程[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8.

第8篇:java职业教育培训范文

关键词:实训项目;Java程序设计;实验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6)26-0181-02

1 课程教学现状分析

《Java程序设计》是我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一门重要的专业必修课,目前该课程以理论知识为主线进行教学,每一单元配备相应的实验环节,但实验之间缺少整体联系,独立性太强,学生上机实验时仅仅是将课本上的案例或是上课时所讲的例题在计算机上实现,没有从总体上融会贯通Java的整体内容,造成了学生理解的困难,达不到实践的目的,不能学以致用。

1.1 培养目标

《Java程序设计》旨在讲授Java语言的基本知识,使学生掌握常见开发工具,如JDK、Eclipse等的基本设置和使用,熟悉Java应用程序的开发与调试过程,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1.2 教学内容与基本要求

《Java程序设计》课程目前课时安排共56学时,理论部分占32学时,实验部分占24学时。根据理论内容总共为本门课程安排了11个实验,如表1所示:

1.3 现有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

目前我校在《Java程序设计》教学过程中是以Java语言为主,侧重于介绍概念、理论,由于Java程序是一门实践性强的课程,授课教师普遍感觉教学难度较大,学生理解困难,不能学以致用。目前《Java程序设计》在教学中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重理论,轻实践,专业培训单一,造成学生动手能力差。

(2)实验内容及实验方案陈旧、内容单一,缺乏连续性、系统性、实用性,影响专业理论与实践技能的不断深化与提高。

(3)实验评价体系设计不科学,缺乏详细的实训目标、任务和考核方式。

2 教学改革的探索

为了更深刻的理解课堂上讲授的理论知识,进一步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Java程序设计》将把实训与课程教材内容、实验内容相结合,全面采取“项目驱动”教学法,贯彻“精讲多练”的原则,理论课与实践课同步进行,“做中学”与“学中做”交替开展。

2.1 实训教学设计

《Java程序设计》的实训改革强调“边学边做,融理论于实践,从实践中获取知识”的教学思路,从实训内容、实训方式、考核方式三个方面进行改革的探索。主要内容如下:

1)整合教学内容

在“Java程序设计”中采用案例教学,在实践中学习知识,增强动手能力,充分体现“讲练结合,教学合一”的教学思想。

2)改革实验教学方法:采用启发式教学法和参与式教学法。

3)培养实践能力,改革实验内容。

4)改革实训考核方式。

2.2 实训项目设计

实训课可以分阶段分层次三步走,如表2所示:

1)基础验证型实训项目,主要是针对每一章的实验指导。

2)小型综合实训项目,学生从备选题目中选取题目,以小组的形式合作完成小项目。

3)综合创新型实训项目。

2.3 实训考核设计

课程的考试成绩由学习期间的各项成绩组成,包括平时表现成绩、实训成绩和期末考试成绩,最终成绩的构成如图1所示:

1)平时作业、考勤占总成绩的20%;

2)实训成绩占总成绩的40%;

根据实践活动的情况进行累计考核,着重考察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以及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考核通过成果展示、演讲等方式进行,考核点为:

①程序设计的可用性,实用性,通用性,可扩充性;

②学生的动手能力,创新精神;

③项目报告;

④演讲与展示水平。

考核方式为过程考核、成果展示、项目组互评、综合答辩相结合,如图2所示:

(3)期末理论考试成绩占总成绩的40%。

3 教学改革的实践

基于实训项目的JAVA程序设计实验教学模式改革在部分班级中开展试点改革,活跃了课堂气氛,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构建了校内实训的实践教学体系,以项目团队,角色扮演的形式共同完成实际项目的开发,学生项目实践能力显著提高。

参考文献:

[1] 马海峰,李军华. 高职“ 程序设计实训”课程教学改革探索[J]. 江苏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10(4).

[2] 陈红红.融入软件工程思想的C/C++实训教学模式[J].计算机教育,2011(17).

第9篇:java职业教育培训范文

摘要:对独立学院“Java程序设计”的课程特点进行了分析。通过对独立学院Java语言教学改革的思路和方法的探讨,设计了适用于独立学院的Java语言教学模式及相关教学内容。从课堂教学、课程考核和课后教辅等方面阐述了Java语言教学改革的实施,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改善教学效果的措施。

关键词:Java程序设计;独立学院;教学改革;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3044(2012)08-1886-02

Research on Java Language Teaching Reformation and Practice of Independent College

ZHANG Yin-qiong,DAI Xiao-peng

(College of Information Science Technology, Hunan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Changsha 410128, China)

Abstract:Analyzed "Java program design" course features of independent college, designed Java language teaching model and related teaching content that applicable to independent college through discussing teaching reformation ideas and methods for independent college, described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Java language teaching reformation from three aspects ,the classroom teaching, curriculum evaluation and after-class tutors , and then proposed the measures for improving the teaching effect.

Key words:Java programming design; independent college; teaching reformation; teaching model

随着企业对软件人才能力需求的加剧,高校人才培养模式与企业人才需求不对称的矛盾日益突出。为了提高独立院校信息工程专业学生的专业技术能力、行业通用能力和核心竞争能,学院的人才培养模式逐渐由研究型人才的培养转换为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由于Java语言本身所具备的跨平台、多线程、垃圾收集等优点,以及基于J2EE的企业级应用的大规模开发和基于J2ME的嵌入式应用程序的开发,Java语言已经成为企业开发的主流程序设计语言之一。Java程序设计作为是独立学院信息工程相关专业的必修课,为学生提供了实践学习的平台,为培养企业应用型人才奠定了基础。但由于教学管理和教学条件的限制,目前的教学仍是“以课堂为中心,以教师讲授为中心”的传统模式,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学生创新实践的能力。本文对独立学院Java语言教学改革进行了探讨,并结合笔者的教学实践提出了改进教学方法的措施。

1独立学院Java语言教学现状

1.1课程设置不够合理,教学管理滞后

国内大多数高校的信息工程相关专业都开设了《Java程序设计》课程,学习周期为一个学期,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Java课程设计的学习周期仅为2~3周。而部分独立院校为了给学生提供更多的课外实习机会,将校内学习压缩成3年完成,更是将Java课程设计的课时缩减为1周。有限的学时导致教师教学任务繁重,章节内容不能完全细化,很多知识在课堂讲授并演示后部分学生仍然一知半解。有限的实训导致学生无法用现有的知识完成复杂的课程设计解题,只能“以教师为主体,以书本为参考”设计较为简单的程序。而面临巨大就业压力的学生们,为了提高自己的竞争力,不惜花大量的金钱去培训机构进行培训。当课堂教学和课外实训矛盾冲突时,独立学院的教学管理也没能找到合适的平衡点。教学管理方法的滞后导致学生到课率低,学习效果差。如何让我们的教学适应企业对人才的需求是我们急需解决的问题。

1.2学生水平参差不齐,学习积极性差

独立学院的学生相对一本、二本院校的学生而言基础稍差,两级分化更为严重。部分学生程序设计语言基础较差,学习主动性欠缺,缺乏学习的毅力,学习效率低,学习效果较差。独立学院依托母体高校的培养模式及Java课程教学计划的制定,没有充分发挥独立学院学生敢于创新的特点,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独立学院Java语言教学改革探讨

2.1改革教学方法

综合采用启发式讲授、研讨法、项目驱动教学法等多种教学方法,使学生在掌握基础理论的基础上能具有较强的动手能力。在理论课堂教学时,利用“项目驱动教学法”提出问题,让学生能直观地理解所学知识能解决的相关问题。同时采用“启发式讲授法”指导学生从浅入深,由易到难,逐步发现问题解决的办法。例如,在讲授Java的多线程时,笔者首先给出了一个简单的多线程火车售票程序,以此程序为基础,给学生讲解了多线程的创建及控制线程的相关函数。实例的启发使学生非常直观地学习到Java多线程的作用,给学生留下深刻印象。在学生具备了多线程的基础之后,笔者再通过启发式的教学,引导学生循序渐进地对原有的多线程火车售票程序进行完善。在教学实践的过程中,培养了学生的思维创造能力及理论知识的运用能力,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对于较为复杂的Java程序设计命题,教师还可以适当地开设研讨课。在师生之间的讨论过程中,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积极思考,找到最佳的解题途径,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这种研讨的方式不仅可以让教师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还能依据学生的信息反馈来改进课堂教学。

2.2合理调整教学内容

国外的Java课程教学周期一般为一年,课程设置也分为Java程序设计基础知识与Java程序设计高级部分[1]。而国内大多数高校的Java课程教学周期仅为一个学期,课时相当有限。如何在有限的课时内圆满的完成Java课程教学,教学内容的选取尤为重要。教学内容的选取应充分考虑知识的难易度与实用性、所选项目的规模及趣味性。

考虑到授课课时的局限性以及独立学院学生专业基础相对薄弱,《Java程序设计》课程教学除了采用教材与教学参考用书同时使用的形式。笔者根据本院信息工程专业学生的特点编写了《Java程序设计教学辅导(内部使用)》及相关实验讲义《Java程序设计实验指导(内部使用)》。以上资料与课堂教学知识点紧密结合,并总结和分析了课堂知识的重难点。而课程设计教学内容的选择遵循理论与实践结合、经典内容与前沿技术结合、课程内容精简与知识背景广博相结合的原则。

2.3分组教学,因材施教

由于理论教学环境的局限性,无法针对每个学生的特点有的放矢,在实践教学环境中应对此做有效的弥补。在实践教学时,应根据学生所掌握的知识背景,因材施教,分组教学。项目创新实践以小组为单位,结合学生研究能力、研究兴趣,支持学生从已有知识出发,加入对旧知识的新理解;此外,教师给予方向性指导,给出阶段性的提问,并引导学生关注Java程序设计领域前沿的、富有争议性的问题。在小组成员互相协作的学习环境中,不仅培养了学生的专业技能,更加培养了学生的项目分工和合作能力,为将来的项目研发打下扎实的基础。

1)校企结合,改革课程教学模式:由于大多数独立学院Java语言教学的专业教师缺乏大型项目的研发经验,通过带学生到企业见习及邀请企业研发人员讲座的形式,能够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项目开发流程及企业对程序设计人员的需求方向。笔者针对本院信息工程专业的《Java程序设计》实践课程,采用了邀请企业研发人员协助培训的方式,教学效果提高明显。

2)加强课后教辅,改革课程考核方式:课时的局限性导致学生无法仅靠课堂教学解决学习过程中的各种疑问。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保证教学效果,课后教辅工作至关重要。因此,笔者在教学实践中为学生提供了各种教辅平台。一方面为学生建立了《Java程序设计》课程的网络教学平台,为学生及时更新教学课件、实验例程、实验指导书等各种教辅资料。另一方面,为学生建立《Java程序设计》网络交流平台,学生可以通过该平台相互讨论并将自己遇到的问题和教学建议反馈给老师。各种教辅平台的搭建促使学生更愿意主动学习与思考问题,提高了学生独立分析问题的能力,加强了学生与教师之间的沟通。

为适应独立学院从“研究型人才”培养到“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转变,在教学实践中应适当改革Java课程的考核方式。改变传统的纯理论考试的考核方式,根据学生的课程学习情况对学生进行分阶段评分。课程考核按照平时成绩占40%,考试成绩占60%。平时成绩根据学生的Java认识水平和研发能力、团队协作精神、解决问题的创造力和探索精神等方面进行的综合评价。考试成绩包括卷面考试成绩和课程设计的答辩成绩。

3总结

“项目驱动”教学法及校企结合的理念引入Java语言教学中,有利于传统教学模式向“以学生为主体,以项目为主线,以教师为主导”的应用型教学模式的转变。在专业技术能力方面,通过加入项目实训促使学生通过阶段目标的实现提高自身Java语言编写程序的熟练度和规范性;在行业通用能力方面,通过对项目的讲评和实际训练,使学生熟悉软件的开发过程,增加对各种软件开发模型的理解,掌握Java语言面向对象的编程思想及C/S、B/S程序结构的开发技术;在核心竞争能力方面,通过协作开发项目训练,培养学生良好的软件职业素养。在Java语言教学的创新实践过程中,使学生由被动学习转向主动学习,为学生提供发现、研究和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缩短了学生未来适应实际工作的时间,并为学生未来的行业发展提供宝贵的可借鉴经验。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