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荷花淀读后感范文

荷花淀读后感精选(九篇)

荷花淀读后感

第1篇:荷花淀读后感范文

关于《荷花淀》读后感优秀范文   在《荷花淀》轻柔的、乳白色的月光下,身体羸弱的革命知识分子孙犁,讲述的是一个极可怕的故事,一个轻生死的故事。临走时,水生最后交代女人的话是:不要叫敌人汉奸捉活大的。捉住了要和他拼命l。这是要女人去死。而女人也似乎坚决顺从。对他和对她来说,死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这并不是我的杜撰,小说的结尾,四个女人去找男人不果,返乡路上碰上了鬼子,她们想到的也是死:假如敌人追上了,就跳到水里去死吧。

  对死亡的轻蔑,给这篇小说的人物,立下了一个巨大的标杆,后来者几乎无法超越。

  因此,对家庭的抛弃,跟对死亡的蔑视,紧密地联系到一起。

  关于《荷花淀》读后感优秀范文

  《荷花淀》是最能代表孙犁小说风格的优秀短篇小说。孙犁是一位以写冀中农村人民抗日斗争而著名的小说家。他的作品具有浓郁的冀中平原的泥土气息,在艺术上,独有一种清新、真挚、自然而又明丽的风格,其作品素有“诗体小说”的称誉。

  《荷花淀》讲述的是冀中白洋淀地区人民群众积极投身抗日的故事。

  在作品中,作者成功地塑造了以水生嫂为代表的农村妇女的群像。这些妇女勤劳、朴实、善良,识大体、顾大局,是在特定的战争年代成长起来的一代新人。

  水生嫂是作品着墨最多的妇女典型。她勤劳、能干,编苇席,一会儿“就编成了一大片”;她贤慧、温柔,敬重老人,疼爱孩子,体贴丈夫,在她身上有着我国劳动妇女的传统美德。水生嫂虽然爱丈夫、爱家庭,眼光却不狭隘,她能识大体、顾大局,懂得如何处理爱国与爱家的关系。当她知道丈夫报名参了军,虽然也心疼丈夫,依恋不舍,但她还是很快欣然同意,并为丈夫准备好了行装。

  白洋淀的妇女不仅是勤劳、能干、识大体的,也是多情的、乐观的、坚强的。男人们参军才走几天,水生嫂和几个青年妇女便找借口去探望他们,她们对自己的丈夫有着深切真挚的爱。当然,她们又是乐观的。在没有见到自己的亲人时,她们虽然最初“有点失望,也有些伤心”,但她们“永远朝着愉快的事情想”,“不久,她们就又说笑起来了”。这些情感丰富,爱说爱笑的女人们在遇到敌船时,虽然也心跳,但却不胆怯,不手软,她们机智地将船往荷花淀里摇,并下定决心,“假如敌人追上了”,决不投降,“就跳到水里去死”,表现出了坚定沉着和视死如归的精神。回村后,这些经受了战争洗礼的妇女们的精神境界有了新的飞跃,她们很快也学会了射击,拿起了枪杆子,成立了一支自己的队伍,“冬天,打冰夹鱼的时候,她们一个个登在流星一样的冰船上,来回警戒。敌人围剿那百顷大苇塘的时候,她们配合子弟兵作战,出入在那芦苇的海里”。

  水生嫂等妇女们的成长,从一个侧面表现出了冀中人民在民族自卫战争中的巨大变化。作者通过塑造以水生嫂为代表的妇女群像,歌颂了冀中地区抗日军民在党的领导下英勇抗战的革命斗志以及爱国主义精神。

  关于《荷花淀》读后感优秀范文

  《荷花淀》是孙犁在抗日时期写的小说诗化的文章。孙犁在新时期文学创作中,都是极具鲜明个性的存在。明明描写抗日战争,却甚少描述战势的硝烟,而多在描绘冀中白洋淀一带水乡农民的斗争生活。这一首清新优美的抒情诗令我尤为喜欢。

  《荷花淀》突出描写了一个女性人物——水生嫂。

  开篇描绘了夏夜里水生嫂在院中编白洋淀席的静谧场景。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夜晚的静,更突出了水生嫂的心灵手巧、勤劳等特征。“她像坐在一片洁白地雪地上,也像坐在一片洁白的云彩上。”这句话,运用了两处比喻,表现了水生嫂能干,也表现了水生嫂是一位普通的心灵纯洁的农村勤劳的妇女。

  “但是大门还没关,丈夫还没回来。”说明了水生嫂每天都会给水生留门,表现了水生夫妻关系的亲密。同时也为下文水生说明天去大部队埋下伏笔。在水生回来后,没有苛责,而是站起来要去端饭,也说明了夫妻俩的信任和恩爱。在后来听到水生要去大部队。“女人的手指震动了一下,想是叫苇眉子划破了手”侧面描写了水生嫂听到消息后,又惊又喜的心理。惊在水生明天就要去出生入死了,时间那么急,任务又那么重,水生嫂对水生的担心和心疼,喜在水生要为国家、民族的崛起而奋斗,作为妻子也为他感到自豪。“你总是很积极的”同样也是这个意思。

  在水生等青年人走后没几天,几个妇人便偷坐一只小船上,去找自己的丈夫。快到晌午,“风从南面吹过来,从稻秧苇尖上吹过来。水面没有一只船,水像无边的跳荡的水银。”这句话写了凉

  风和水,用一阵风使周围的景都动了起来,生动形象地为下文女人们朝着愉快地事情想,变得快乐起来埋下伏笔。又“水面没有一只船”,说明有大事即将来临,之后,日本船只发现了她们,女人们想:假如敌人追上来,就跳进水里去死吧!表现了这群农村妇女宁死不屈、视死如归的精神。

第2篇:荷花淀读后感范文

〔中图分类号〕 G63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4)16―0097―01

一、浓郁的人性美、人情美的抒情

对人性美的执着,使孙犁把带着生命的温暖的笔端,伸向纯情而微妙,或率真而无邪的心灵。《荷花淀》中妻子送郎上战场的一幕为人所熟知,听到丈夫述说第一个报名参军,正在织席的妻子似被苇眉子划破了手,在嘴里吮了一下,低下头:“你总是很积极。”在别人也许是慷慨悲歌的场面,在这里都化为似水柔情,言外之意甚多。

对“人情美”的展示,是孙犁小说的一贯追求。《荷花淀》通过白洋淀妇女由送夫参军到自觉组织起一支战斗队伍的细致描绘,满腔热情地歌颂了中国农村劳动妇女的美丽心灵。 开头写淡淡的月光,朦胧的夜雾,修长的苇眉子,银白的荷叶荷花香。作者之所以不怕费笔墨地勾画出白洋淀的湖光山色,风姿秀态,其目的正是为了抒发劳动人民世世代代勤奋劳动,创造了美好家园的自豪情怀,以及改造家乡的乡情乡爱,正是白洋淀人民的人情美。

二、独特的艺术笔调

《荷花淀》虽是以抗战生活为题材,但却不以金戈铁马的厮杀,尖锐激烈的冲突,曲折惊险的情节取胜。而往往是以一条简单的情节线索串联起几个重要场景,在五千多字的篇幅中,用来写伏击的只有十分之一的文字,重要笔墨都用来写夫妻话别,探夫遇敌,见到丈夫等场景,用饱含诗情而又灵巧轻捷的笔触加以精雕细琢,如夫妻话别,写的是水生他们报名参军抗日,而作者没将笔墨放到水生他们如何报名的场面上,却通过水生嫂得知丈夫已报名参军时,在内心激烈的矛盾中,做出了自己的抉择――“你走我不拦你”来表示支持丈夫参加大部队,因为水生嫂毕竟不是那种心胸狭小,只知道恋个人和家庭小天地的旧式妇女,而是在党所领导的抗日民主根据地里觉醒成长起来的一代新型妇女的典型,她知道丈夫为什么当兵,为谁打仗。因此,她深明大义,在民族灾难深重的时刻,毅然决然挑起了家庭和生产两副重担,让丈夫安心打仗。当水生嘱咐她“不要让敌人汉奸捉活的,捉住了要和他们拼命”一句,水生嫂什么也没说,只是“嗯”“嗯”流着泪答应了他。毋庸多言,谁都可以体会到其中人物该含着多么丰富的内心世界和奔涌着怎么样起伏的情感波涛啊!也写出了抗战时期,根据地人民尤其是青年妇女们在艰苦环境中所特有的乐观、健康、纯洁的品性。

三、孙犁善于用白描手法,将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完美结合起来

孙犁不止一次地说过,他很喜欢普希金、果戈理、契诃夫、高尔基作品,他说喜欢他们作品里那股浪漫气息,诗一样的调子和对美的追求。在其作品中正好有这样的体现:皎洁的明月,干净的农家小院,编席的农家妇女,展现在我们眼前的是一幅幅饱含诗情画意的风景画。小说开头描画的明月,清风,荷叶荷花香……这是一幅月下劳作图。景色迷人,人更迷人;景衬托了勤奋劳作的人,人美化了弥漫着荷花的景;有情有景,情景交融,令人陶醉其间。“那一望无边挤得密密层层的大荷叶迎着阳光舒展开,就像铜墙铁壁一样。粉色荷花箭高高地挺出,是监视白洋淀的哨兵吧!”这又是一幅日照荷花图。阳光给了荷叶力量,荷叶迎着阳光“舒展”;荷花箭则骄傲地“挺”出来,成了“哨兵”。这些描写,怎么能与反映残酷的战争年代,白洋淀地区人民的抗日战争生活联系起来呢?因为我们丝毫看不到残垣断壁,闻不到硝烟味,听不到声嘶力竭的声音。我们看到的是明月、湖水、荷花,闻到的是荷花的芬香,泥土的气息,听到的是哗哗的水声,清脆的笑声。我们的女主人公坐在这样美丽的画中,愈见其心灵手巧,勤劳能干,其劳动生活也不似平常那般枯燥。而以一种诗意般的描写将劳动的愉快表现得含蓄、优美,一切都是那么清晰、明朗、美丽,读后感觉仿佛置身于神话世界。这是一幅白描的画。但画中分明有诗,一首不露痕迹的“抒情诗”,显得那么浪漫。

第3篇:荷花淀读后感范文

关键词:语言特色;散文;孙犁《荷花淀》

一、散文诗化的语言

孙犁的语言十分有特色,以他为首的“荷花淀派”的主要特色就是语言充满浪漫主义气息和乐观精神,清新朴素,描写逼真,抒情味浓,富有诗情画意。在孙犁的《荷花淀》中这种清丽的笔法也是有大量运用的。这篇小说语言最突出之处是具有散文诗似的特点。

(一)散文诗化语言的绘画美

“月亮升起来,院子里凉爽得很,干净得很,白天破好的苇眉子潮润润的,正好编席。女人坐在小院当中,手指上缠绞着柔滑修长的苇眉子。苇眉子又薄又细,在她怀里跳跃着。”《荷花淀》的开头就是这样优美的语言,细腻地描写了当时环境的恬静舒适。“不久,她的身子下面就编成了一大片。她像坐在一片洁白的雪地上,也像坐在一片洁白的云彩上。她有时望望淀里,淀里也是一片银白世界。水面笼起一层薄薄透明的雾,风吹过来,带着新鲜的荷叶荷花香。”这里运用比喻和巧妙的联想生动形象地描写出一副女人在劳作时候闲适的景象。“月亮,云,女人”都是诗人们惯用的物象,而生动的修饰词及词语的巧妙组合,更是让这种诗意的氛围得以进一步的升华和丰富。诗情画意的景物描绘,将读者带入绝美的境界。内容上保留了有诗意的散文性细节,又有散文的外观,不像诗歌那样分行和押韵,但不乏内在的音乐美和节奏感,所以是一种散文诗样的语言,有很浓的抒情味道。

(二)散文诗化语言的典雅美

1.散文诗化语言的典雅美体现在运用了多种修辞手法

“她们奔着那不知道有几亩大小的荷花淀去,那一望无边际的密密层层的大荷叶,迎着阳光舒展开,就像铜墙铁壁一样。粉色荷花箭高高地挺出来,是监视白洋淀的哨兵吧!”这里也用了散文中常用的象征手法,白洋淀里每一个人每一个植物都是昂首挺立着,这些充满生命力的荷花也象征着铮铮的民族气节。“不久,她的身子下面就编成了一大片。她像坐在一片洁白的雪地上,也像坐在一片洁白的云彩上。她有时望望淀里,淀里也是一片银白世界。水面笼起一层薄薄透明的雾,风吹过来,带着新鲜的荷叶荷花香。”这里运用比喻和巧妙的联想生动形象地描写出一副女人在劳作时候闲适的景象。

2.散文诗化语言的典雅美还体现在锤炼动词

“她们轻轻划着船,船两边的水哗,哗,哗。顺手从水里捞上一棵菱角来,菱角还很嫩很小,乳白色。顺手又丢到水里去。”这里用到“划”“捞”“丢”“浮”几个动词,十分生动地将女人们在淀上欢快地划着船,又十分俏皮地玩菱角的画面表现出来。

二、富有生活气息、真实质朴的语言

“现在你知道他们到了哪里?”“管他哩,也许跑到天边上去了!”她们都抬起头往远处看了看。“哎呀!那边过来一只船。”

《荷花淀》的对话中包含着很多的语气词,如“哩”和“哎呀”使文章显得十分有生活气息,对话真实贴近生活,也凸显出白洋淀人们的质朴可爱。“你有什么话嘱咐我吧!”“没有什么话了,我走了,你要不断进步,识字,生产。”“嗯。”“什么事也不要落在别人后面!”“嗯,还有什么?”“不要叫敌人汉奸捉活的。捉住了要和他拼命。”水生在离家前与自己的妻子这样嘱咐道。这几句对话乍看上去很奇怪但是细想却觉得再合适不过,那时国家危亡,自己的家乡也是受到战争威胁的,每个人心中都有要为国报仇雪恨的热血,“明天我就到大部队上去”“今天县委召集我们开会。假若敌人再在同口安上据点,那和端村就成了一条线,淀里的斗争形势就变了。会上决定成立一个地区队。我第一个举手报了名的。”女人低着头说:“你总是很积极的。”水生就是这样一个有满腔抱负的青年,他以国家为重,所以他在与妻子道别时自是不会提起风花雪月,而是一直嘱咐妻子也要不断地进步。这也与当时大环境下年轻人舍小我为大我的精神符合,是十分真实的体现。

第4篇:荷花淀读后感范文

“苇眉子”——

月亮升起来,院子里凉爽得很,干净得很,白天破好的苇眉子潮润润的,正好编席。女人坐在小院当中,手指上缠绞着柔滑修长的苇眉子。苇眉子又薄又细,在她怀里跳跃着。

“苇眉子”与水生嫂连在一起。修长的“苇眉子”在水生嫂的手指上“缠绞”着,又薄又细,在怀里跳跃着。“苇眉子”是水生嫂劳动的对象,衬托出了她的勤快、利落,有着好手艺。

“菱角”——

她们轻轻划着船,船两边的水哗,哗,哗。顺手从水里捞上一棵菱角来,菱角还很嫩很小,乳白色。顺手又丢到水里去。那棵菱角就又安安稳稳浮在水面上生长去了。

“四处野鸭和菱藕,秋收满畔稻谷香”,又嫩又小的菱角,在妇女们信手的一“捞”一“丢”中,流露出她们心中对美丽富庶的家乡热爱与自豪。“安安稳稳浮在水面上生长”的“乳白色”的菱角和下面要提到的“像哨兵一样高高挺立”的“粉色荷花箭”相映成趣,构成了白洋淀上一道美丽和谐的风景。

荷叶与荷花箭——

水面笼起一层薄薄透明的雾,风吹过来,带着新鲜的荷叶荷花香。

她们奔着那不知道有几亩大小的荷花淀去,那一望无边际的密密层层的大荷叶,迎着阳光舒展开,就像铜墙铁壁一样。粉色荷花箭高高地挺出来,是监视白洋淀的哨兵吧!

作者写薄薄透明的雾中荷叶荷花,在风吹过后,带来阵阵香味,渲染了一种清新宁静的气氛,烘托了水生嫂勤劳淳朴、温顺善良的形象。

而荷叶“像铜墙铁壁”,“粉色荷花箭高高地挺出来,是监视白洋淀的哨兵”的描写,逼真、形象、传神,充满寓意。突出了水乡游击战场的特点,而且写出了荷花淀儿女同仇敌忾的心理和克敌制胜的信心,洋溢着歌颂人民战争的思想感情。这里是借物写人。

“船”——

幸亏是这些青年妇女,白洋淀长大的,她们摇的小船飞快。小船活像离开了水皮的一条打跳的梭鱼。她们从小跟这小船打交道,驶起来,就像织布穿梭,缝衣透针一般快。假如敌人追上了,就跳到水里去死吧!

她们向荷花淀里摇,最后,努力的一摇,小船窜进了荷花淀。

这一年秋季,她们学会了射击。冬天,打冰夹鱼的时候,她们一个个登在流星一样的冰船上,来回警戒。

这里借“船”渲染了荷花淀的妇女们遇敌的紧张,写出了她们虽紧张,心却不乱,协力同心,将船摇得飞快,充满了战斗的激情,写出了她们划船本领的高超以及自组队伍后的飒爽英姿。

“船”在《荷花淀》中还有暗示的作用,如:水面没有一只船,水像无边的跳荡的水银。“水面没有一只船”,暗示白洋淀斗争形势紧张,暗示了敌船将要出现,惊心动魄的一幕将要出现。

“野鸭”——

几只野鸭扑楞楞飞起,尖声惊叫,掠着水面飞走了。就在她们的耳边响起一排枪!

小船窜进了荷花淀。几只野鸭惊叫飞起,这一方面是衬托妇女们心情的慌急与动作的迅速,更重要的是暗写部队静伏,连野鸭都未惊动,说明他们是一支纪律严明的部队,从而为伏击战的胜利埋下了伏笔。

综上所述,“苇眉子”“菱角”“荷叶”“荷花箭”“船”“野鸭”等,在小说中都是细物,但却对人物刻画和主题表达起着重要的作用。

第5篇:荷花淀读后感范文

[内容]

            教材分析

        一、主题

    主题思想是文艺作品通过描绘现实生活和塑造艺术形象所揭示出来的问题,表现出来的中心思想。人教版《自学辅导》书指出,《荷花淀》“表现了根据地人民的爱国主义精神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我们认为这个主题太笼统、不确切。主题常通过题材、情节或人物等表现出来。分析和发掘主题必须从具体作品入手。就《荷花淀》而言,情节始终围绕妇女展开。全篇有八个人物,妇女就占五个;男人中的父亲和小队长仅为四处对话描写,着墨极少。因此,作品主题的归结应以妇女为中心,即“重在讴歌冀中根据地妇女识大体、爱祖国的高贵品质和大无畏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正如孙犁所言:妇女“使我衷心敬佩到五体投地的程度”,“所以常常以崇拜的心情写到她们。”至于读者,“对这篇小说发生了喜爱的心”,那是因为他们看到“妇女们的抗日情绪也如此令人鼓舞”。

    以妇女为中心总结主题思想,从文学鉴赏的角度讲叫“紧扣作品”;另一方面,以妇女为中心,较之以男人为中心,主题更为深刻,更具时代性,更能使作品透露出一股清新,更能激动千万名读者,因为“全国妇女起来之日,就是中国革命胜利之时”。(毛泽东语)

        二、人物

    这部作品的主要人物是妇女,又以水生嫂为核心。她热爱劳动,有娴熟的劳动技能;她体贴丈夫,温柔细心;她开明稳重,刚毅勇敢;她关心国家兴亡,最终投身抗日洪流。她不愧为我国现代文学史上具有独特魅力的典型人物。她与鲁迅笔下的祥林嫂性格有相同之处:热爱劳动,勇于反抗;但又有很大不同:乐观开朗,积极向上。加之生活在抗日根据地,这使她与祥林嫂的命运大相径庭。与赵树理笔下的小芹相比,虽然生活在同一时代的同一环境,但水生嫂已不再是为争取个人婚姻自主抗争,而是跻身抗日的行伍,勇敢地肩负起民族存亡的重荷。即使在孙犁同类题材的作品中,她也堪称典型。至于文中另外的四位妇女,她们的性格也各具特点,这集中反映在“寻夫”部分的对话描写上。

    居于次要地位的男人系列,也有主次之分。水生居主导地位。他与父亲有相同之处:思想豁达开通。大敌当前,没有过多地“惦记”家事,而以国事为重,毅然决然地去干“光荣事情”;他又有别于小队长:幽默感不强。但内心深处却非常热爱自己的妻儿老小,荷花淀中即使责怪了妻子,也要“把(内装饼干的)纸盒顺手丢在女人们船上”。

        三、结构

    《荷花淀》以丈夫参军打仗为线索,精心组织了“送夫”“寻夫”“奇遇”“学夫”等情节。作者以空行为标志,把它们分成了三大段。作为“诗体小说”,每一部分又被安排成三层,呈现出诗歌艺术所追求的“建筑美”。人教版《自学辅导》书提供的“段落提纲”把第三部分划分为四层,第一层从“她们向荷花淀里摇”至“啊,原来是他们”,层意为“化险为夷”。我们认为不妥。这一层最好与第二层合并,至“不久就消失在中午水面上的烟波里”,层意为“漂亮的伏击”。原因有三:

    第一,从内容上看,当“耳边响起一排枪声”时,妇女们并不知道是自己的队伍向倭寇开枪,还以为是“陷在敌人的埋伏里了”,便“一齐翻身跳到水里去”。这时,正值战斗开始。第三自然段战士们“正在聚精会神瞄着敌人射击”,战斗还在继续,至“战利品全装在他们的小船上”,小船“箭一样飞去”,战斗才结束,才“化险为夷”。这几个自然段为一个有机整体,即“漂亮的伏击”,不可随意分割。

    第二,从形式上看,转折连词“但是”也说明一、二层联系十分紧密,不可分割。

    第三,将一、二层合在一起,层意侧重于赞颂妇女配合部队打仗,否则,“伏击不会这么彻底”,(区小队长语)文章仍以妇女为中心。这种划分方法才能准确体现作者的思想脉络,精确反映小说的主题。

        四、语言

    孙犁先生主张,文学语言应该“明朗而有含蓄,流畅而有余韵,于细腻之中,注意调节。每一句的组织,无文法的疏略,每一段的组织,无浪费或枝蔓。可以说字字锤炼,句句经营”。他不仅这样要求别人,还自觉地在创作中实践着自己的理想。《荷花淀》便是典范。

    这部作品语言朴素自然、清新洗炼,显示出作者已熟练地掌握了一种充满诗情画意又精细传神的高超的白描手法,并能以此充分表现人物的时代气质。根据本单元的教学要求,本课语言学习的重点应集中在三个方面:①简洁传神的对话描写;②诗味盎然的环境描写;③准确生动的遣词造句。

            教学设计

    从“教材分析”中可以看出,《荷花淀》教学内容非常丰富,它理应成为我们传授知识和培养能力的重要依托。本着培养合格小学教师的目的,根据中师文选《大纲》的要求和本单元的训练重点,遵照中等师范学校“大信息、全方位、多媒体、高效益”的课堂教学要求,我们集认知、技能、情感性目标为一体,为本课拟定了五个教学目标。下面简单介绍这些目标及其教学方法。

    目标一:找出文中的对话描写,说明它们表现了人物怎样的思想感情,并通过分角色朗读准确表达其中蕴蓄的丰富内涵。

    这是本课的教学重难点。我们采用“领悟式学法”——教师精讲“夫妻夜谈”,让学生领悟并总结分析人物对话的方法:1.熟读全文,结合上下文分析;2.抓重点词。如两处“笑”和“小声”,单音节词“谢”和“嗯”等;3.注意句中状语。如“总是”“呆呆”等;4.与他与对比。紧接着,让学生练习“试法”:以组为单位分析讨论第二部分的“商议探夫”。最后布置学生课后独立分析第三部分的对话,并仿写一则人物对话片断。

    由悟法、试法到用法,由阅读理解到尝试写作,并注意从课内向课外延伸,最终彻底攻破教学重难点。

    目标二:找出环境描写的语段并说明其积极作用。

    这是本课教学的次重点,旨在让学生学习体会孙犁先生“诗体小说”的语言特色和乐观向上的创作风格。环境描写的作用在《祝福》中已经做了介绍,本课应有所提高。我们先让学生归纳总结其积极作用——为情节的展开设下伏笔;缓和紧张气氛;表现乐观情趣。然后请个别同学当堂指出每一处的具体作用,最后指导大家有感情地朗读、背诵“月下编席”和“阳光下的淀上风光”,加深理解,培养语感。

第6篇:荷花淀读后感范文

关键词:高中语文 课堂教学 策略

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根据所授教材内容特点,结合学生的知识,能力基础,采用适当的方式,让学生对语文产生兴趣,学生想学,甚至主动去学,从而收到极佳的课堂教学效益。

一、培养学习兴趣

我们要培养学生语文学习的兴趣。这个培养过程,古人分为三个阶段:知之、好之、乐之。先说“知之”:走进语文,不抵触,不反感,不因对以前的老师、教材和考试的印象而迁怒语文;能如此,方可初尝语文的甘霖。再说“好之”:日日操习,用心投入,不懈怠,不放弃,不因外界干扰、其他学科和考试分数而离开语文;能如此,方可欣赏语文的漫天红霞。后说“乐之”:处处留心,养成习惯,言谈举止,一笑一颦,莫非语文;能如此,方可进入语文的神仙洞天!

二、创设情境,以境致趣

现代课堂教学可采用多种手段创设教学情境,让学生在此情此境下受到感染熏陶,以境来达到激趣的目的。具体可以采用多媒体手段。笔者曾执教市级赛课《荷花淀》,利用多媒体展示出美丽的荷花,美丽的荷花淀。并以之贯穿教学的始终。让学生因美而产生学习兴趣,因美而震撼心灵:荷花的美就是家乡的美,就是祖国的美。丈夫们有如此美丽的祖国,有如此美丽的家乡,而如此美丽的家乡却正在遭受日本侵略鬼子的蹂躏,为了美丽的家乡,为了美丽的祖国,荷花淀的普通人民甚至女人逐渐成长为坚强的抗战游击队员。进而学生便不难理解荷花淀人如荷花一样的美好品质了。他们善良纯朴,他们热爱生活,他们向往和平……也理解了反侵略、保家卫国的小说的重大主题,以及充满诗情画意的小说的艺术描绘。

教学情境的创设还可以利用教师精美的语言,借助美术手段等多种方法达成。

三、利用朗读,以读促趣

语文教学的重要手段是读。课堂上恰当运用读的方式教学会大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样以《荷花淀》课堂教学为例,在品味“夫妻话别”段中人物的性格,思想感情的时候,我让学生分角色朗读:男同学读水生的语言,女同学读水生嫂的话,教师旁白。声情并茂的朗读,把人物性格演泽得淋漓尽致:学生沉浸其中,课堂气氛活了,学生理解加深了,学生兴趣味浓了……

当然,读的方式很多,还可以有诵读,表演读等等。

四、灵活处理教材内容,激活课程资源,让学生爱学

1、用活教材资源,使学生在“开放,有序的语文课程”中驰骋

针对学生的基础,以及学生的发展方向和学习需求等实情,灵活处理教材,发挥教材本身的吸引力,“拓展学习内容的广度和深度”。既注重语文运用,又重视语文与生活的关系,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在《胡同文化》的教学中,在理解“胡同建筑”方正,网络,四和院的特点之后,才能体会到北京市民胡同文化“封闭”,“忍”的精义。正是有了“胡同文化”的这一内涵,才能体会作者对于传统的“胡同文化”复杂的思想感情,品出“再见吧,北京胡同”所蕴涵着的汪曾祺特有的感情。学生习得了分析问题的方法,让学生到现实生活中去寻找当地的建筑,生活习惯等等所包孕的传统文化内涵,给学生提供研究的课题:茶馆文化、饮食文化、农家乐文化……让语文课堂教学延伸到课外,延伸到生活中。还可开办学生喜欢的讲座,举办学生喜爱了的语文课堂活动诸如课本剧表演,诗歌朗诵,演讲比赛,辩论会等,学生驰骋于开放的语文教学中,享受语文带来的快乐。

2、灵活处理教材内容,使学生在不断思维中轻松地提高语文素养

用活教材内容,关键在于教师,教师应与时俱进,不断学习,提高自己驾驭教材的能力。教学《促织》分析到文章结尾时,一位学生提出一个问题:“老师,我认为文章结局太圆满,削弱了鞭策的力度,是个败笔,应该删去。”问题一出,课堂热闹了,我将同学分组讨论,几分钟后,一个或稚嫩或成熟的闪烁着思维火花的看法登场了。有人认为“魂化促织”,尔后“裘马过世家”是不可能的,是用荒唐写社会黑暗。但马上有人站起来反对这个结局有因果报应的思想,是宿命论的体现。又有人认为,作者只是心有美好的愿望而已。给小人物一个美好结局何尝不可,任何中国古典文学总是喜剧多过悲剧,即便是悲剧,也往往是悲极转喜,如《窦娥冤》尚可昭雪,《梁祝》不也化蝶双双飞了吗?一个同学补充:“现实生活中找不到人生存的空间,只好把愿望寄托于虚幻的东西上。”“是啊,貌似喜剧的结局,难道不是人生悲剧,社会悲剧,时代悲剧吗?”……

3、灵活处理教材内容,让学生享受思维的乐趣,创造的乐趣,在不断思维中提高语文素养

如果我们语文老师去想方设法地、千方百计地设计、上好每一堂课,力争将自己的课新颖、精巧地设计而上出特色,牢牢地吸引学生的目光和注意力,将语文课堂演绎成七彩的“人生殿堂”和“知识的迷宫”,使学生陶醉在你的彩虹似的、绚烂多姿的语言艺术和课堂设计里而乐不思“蜀”、乐不思归、乐而忘忧。这样的语文课,谁又能否认它是最有趣、最富魅力的语文课呢?

第7篇:荷花淀读后感范文

一、分析人物形象,抓住人物个性化的语言去深入体会

1.分角色朗读或轮读

诵读出人物语言的个性化,感知人物形象。

小说情节包括三个场面描写:夫妻话别、寻夫遇敌、助夫杀敌。三个场面描写中都有大量的个性化对话。教学中笔者采用小组分角色朗读或轮读的方式,活跃课堂气氛,给学生充分地展示自我的机会。学生表现踊跃,积极参与,热情高涨。如一场面中的夫妻话别,二场面中的商量探夫、寻夫未遇,三场面中伏击战后的对话都读得有声有色。

2.小组探讨

挖掘语言中包含的不同情感,感受人物语言的个性化,进而理解人物形象。

如分析“夫妻话别”时,主要抓住其中水生嫂的话来探讨。设计如下问题:

(1)“怎么了,你?”

这句话的语序与正常语序有什么不同,采用这种语序传达出人物内心怎样的感情?

(2)“你总是很积极的。”

句中包含了哪些复杂的情感?

(3)“你走,我不拦你。家里怎么办?”

能否把句中的句号改成逗号,二者的表达效果有什么不同?

(4)“你明白家里的难处就好了。”

可以看出水生嫂对丈夫的情感要求如何?说这话的时候“女人的鼻子里有些酸,但并没有哭。”由此可以看出水生嫂是一个怎样的人?

通过这几个问题的设计,让我们更深入探究理解话语中的深层意蕴。①“怎么了,你?”采用主谓倒装的语序体现了妻子对丈夫关心的急切。②“你总是很积极的。”“很积极”前加上“总是”感受到妻子赞美之外的些许埋怨。③“你走,我不拦你。家里怎么办?”一个句号的运用,体现了妻子的鲜明立场,对丈夫的支持;面对大事的识大体、明大义。“家里怎么办?”又让我们感受到一个妻子要挑起全家重担内心的艰难、委屈。④“你明白家里的难处就好了。”可以看出,原来妻子寻求的只是丈夫的理解,说这话之前的表情、动作又分明告诉我们这是一个坚强的妻子,已做好了独自承担家庭责任的准备。

通过问题的深入探讨,句中的深层意蕴理解透了,人物形象的理解也就不言而喻了。这是一个贤惠、勤劳的妻子,她温柔,体贴,识大体,明大义。

二、分析人物形象,抓住小说中的传神细节去深入体会

1.圈点讨论,明确本部分中的传神细节

以“夫妻话别”这一场面为例,实施过程如下:

(1)丈夫回来后,妻子“站起来要去端饭。”

(2)得知参军消息后,水生嫂的“手震动了一下,想是叫苇眉子划破了手,她把手指放在嘴里吮了一下。”

(3)临别嘱咐,听了水生那句重要的话“不要叫敌人汉奸捉活的,捉住了要和他们拼命。”后,“女人流着眼泪答应了他。”

2.联系小说情节,分析这些传神细节的表现效果

学生讨论后一致认为,细节一:妻子习惯性的动作反映出妻子的温柔贤惠;细节二:感受到了妻子内心的震动,对丈夫情感的不舍,对丈夫可能遭遇不测的担心,可爱的家乡必须保护,可恨的鬼子必须消灭,这种不舍、担心、爱恨交织的情感,使得编席高手一时不能自持,让苇眉子划破了手。但她又不能让丈夫看出她的软弱,于是用“吮”手指这个动作来掩饰自己;细节三则表现了妻子对丈夫情感的矢志不渝,在家庭荣辱、民族大义面前的正义凛然、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坚贞不屈的性格特点,读来令人动容。

几处细节描写把一个集传统妻子的温柔体贴、勤劳善良和现代妇女的深明大义的水生嫂表现得立体鲜活,形象丰满。

三、分析人物形象,抓住小说中的环境描写去深入体会

1.找出环境描写句,诵读感受其诗意美

文章1~3段的环境描写句,通过美的意象给我们描绘出诗一般的白洋淀风景,这里有皎洁的月亮、干净的院落、凉爽的夏风、洁白的云彩、新鲜的荷香,使人们心旷神怡;也给我们展示出了当地人民的富足快乐的生活之美。

2.探讨环境描写对人物形象的表现作用

可设计问题如下:白洋淀的景物很美,人怎么样?景物对人物表现有什么作用?景美人更美。从而理解环境描写对烘托人物形象的作用。

第8篇:荷花淀读后感范文

摘要:时代又呼唤着人文精神,对学生进行理想、志趣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对学生进行心理素质教育,培养学生执着勇敢、自尊自重、自强不息的精神及乐观的人生态度。创设情感课堂气氛,用高度的热情激发感染学生,以情育人。

关键词:课标 人文 情感 创设气氛 共鸣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然而,现行语文教学中,有些学校和教师,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功利性影响,片面强调语文工具性一面,忽视人文性一面,致使受教育者往往出现意志薄弱、心胸狭窄、自私自我、交流困难等人格缺陷。而时代又呼唤着人文精神,针对这一矛盾,语文教学怎样才能走出困境呢?

我采取的办法是自始至终用情感教学,在学生学得语文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对语文课的兴趣,进而培养人文精神。具体做法如下:

1 充分挖掘教材潜在的情感因素

语文教材中许多选文洋溢着人文情调,蕴涵着丰富的情感,需要教师引导学生感悟。我们在教学中,只要有意识地挖掘其情感因素,就可以收到寓“教”于“乐”,达到以情动人,培养人文精神的教学效果。

1.1 对学生进行理想、志趣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在当今日益物欲化了的环境中,青少年极易迷失自己,追求物质享受,失去高尚志趣。我们引导学生透过作品看作者,如鲁迅的小说《故乡》、《阿Q正传》、《药》、《一件小事》、《孔乙己》无不贯穿着他对国家、民族、人民命运的关注。鲁迅一生是为国家民族命运奋斗的一生,他抛弃了个人际遇与恩怨,将自己人生与社会相连,他的人生观、价值观是崇高的、伟大的。象《荷塘月色》表达的洁身自好,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尚情操,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以天下为己任的价值取向……都在昭示学生壮丽的人生应与集体、国家、社会相连。

这些优秀文学作品常常彰显作者或主人公的价值观、人生观,我们通过引导学生阅读,不仅使他们了解时代,解读作者,更重要的是让学生从作品及作者身上汲取精神养料,扩大自己的人生境界,培养崇高的人生观、价值观。

1.2 对学生进行心理素质教育,培养学生执着勇敢、自尊自重、自强不息的精神及乐观的人生态度。

如屈原的《离骚》、陶渊明的《归田园居》、文天祥的《过零丁洋》及司马迁、曹雪芹等的作品多是人生遭到重太挫折、打击后的呕心沥血之作,或抒抑郁不平之气,或表矢志不渝的决心,体现了对理想的执着,不向环境和命运屈服、自尊自重、自强不息的精神。

1.3 对学生进行多种形式的美育渗透,陶冶其情操。 语文教材中文学作品集古今中外文学之精髓,以美的形式,善的内容,传达出作家健康高雅的审美情趣。教师应在实际教学中,充分利用教材,发掘其中的美育因素,引导学生观察美、感悟美、品位美,以情感“美”滋润学生心灵。例如《我的空中楼阁》所展示的自然美,《最后的常春藤叶》所展现的情感之美、静美、壮美,都会唤起读者沉睡的情感,起到很好的美育作用。

2 创设情感课堂气氛,用高度的热情激发感染学生,以情育人

2.1 注重诵读,以声传情,体验情感。

朗读是我国语文教学的一种传统方法,而叶老提倡的“美读”意即读出作品的兴味,传达出作者的感情,最终使学生与作者心灵相感相通。因此,朗读时要采用多种方式,指导学生掌握声音的速度,轻重韵律节奏;而更要强调的是这种“美读”使学生由声入手,以声传情,在音韵美的感受中受到点点滴滴的熏陶。根据课文不同体裁,不同特点,朗读也要“因材施教”。如《世间最美的坟墓》蕴涵着对托尔斯泰的思念追悼之情,在诵读时表现出沉痛、悲威、低回缠绵的情调,甚至热泪盈眶,使与课文相应的情感在教室里弥漫开来,那学生心灵必将得到陶冶而渐趋纯真。

2.2 以景触情,引入意境,引起情感共鸣。

所谓意境,是蕴涵着作者主观感情的艺术画面,是作者的精神境界和艺术境界的凝聚和升华,因此,教学中,利用直观图画,或多媒体手段,从已经昀讲授与鉴赏入手,引导学生感悟那种实实在在的美,将作品意境与现代学生情感体验沟通起来,能充分调动学生审美情感。例如:小说《荷花淀》主人公水生嫂就是在作者精心构置的特别意境中出场的:新荷幽香,月色茫茫,清雾袅袅,微风拂面,这样诗情画意的描写很快就使学生融情于景爱不释手了,但很少有人能体味出这景与景中人的关连之处,适时提问“你到过荷花淀吗?” “荷花淀有什么?”、“你家在哪里希望怎样?能用五彩笔描绘吗?”、引导学生去读、去领会,渐入佳境,接着用多媒体展示出荷花淀插图,使他们悟出景美人更美,水生嫂的宁静、勤劳、纯洁,不正如荷花一样美丽而宽广吗?意境美造就了形象美,而这个美的形象正凝聚了作者所歌颂赞叹的抗战中广大劳动妇女积极向上的情怀和高尚的爱国情操。教师只有在帮助学生全面真切地理解作品意境后,方能使他们与作品的作者情感共鸣,得到一种情感上的愉悦和满足,塑造学生的情感世界。

2.3 以言激情,以文激情,体会情感。

第9篇:荷花淀读后感范文

自从有了女儿Angel后,顿时改变了我原来的生活方式。多了一份责任,多了一份牵挂,多了一份疼爱,多了一份难以割舍。在伴随女儿的成长中,也有了更多的育儿感受。 我曾多方查看关于0-3岁的潜能教育问题,特别是有关经典诵读的话题。最初给女儿读《三字经》、背唐诗,是为了提高她的记忆能力,让她从小感受嘴型的变化,为今后的发音打基础。虽然是学理科的,可我始终对经典古文、诗词很感兴趣。我国博大精深的古典文粹,不仅能修身养性,更能提高自身的文学素养。

带着这种理念,女儿Angel一出生,我便坚持利用每次的哺乳时间给她背唐诗,念《三字经》及世界名著。由于自己对诗词的偏爱,图文并茂的《唐诗三百首》始终不离手。时间长了,最初的十几首唐诗连顺序我都记下了。婴儿的感知能力比我想像得高很多,没想到平时一次次的诵读会带给我如此的惊喜。惊奇大约在Angel一岁多时,我经常迎面抱着她背唐诗讲故事,一天我照例抱着Angel慢慢地自言自语“春眠不觉……”,这时我听到一个稚嫩的声音“晓”,我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继续念“处处闻啼……夜来风雨…”花落知多……”,我清晰地听到“鸟……声……少”。我按捺住激动的心情,接着我又说了十几首,An-gel正确地说出了每一句的后2个字。400多个日子的耕耘终于有了小小的收获,这让全家人兴奋不已。

自此,全家人再也不反对我的经典诵读教育方式了。女儿在慢慢长大,我陪着女儿也在不断地学习、进步,因为我要在教女儿前先背会每一首诗词,还要理解它的深刻含义,好在女儿的不断提问中一一解答。最初的背诵是机械的,而女儿现在已经对诗句的内容很有兴趣了,只要你说出诗词的名字,她便能熟练地背出70多首唐诗。

一次傍晚陪女儿到海淀公园,那天的天空格外晴好,夕阳西下,公园的湖水映在晚霞中。3岁多的女儿这时忽然自己吟诗一首:“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好美的诗句!女儿用带着稚嫩的声音诵读,更觉诗句的经典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