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红酒的历史文化起源范文

红酒的历史文化起源精选(九篇)

红酒的历史文化起源

第1篇:红酒的历史文化起源范文

1875年,清黟人余干臣效仿闽红在今安徽东至县创出祁红,祁红漂洋过海,远渡英伦,深受宠爱。从此祁红又多了两个称谓——“祁门香”和“群芳最”。

since1875,是一种对传统的追溯和对历史的缅怀,祁门红茶这个老品牌对传统情有独钟,一百多年来祁红的生产工艺一直秉承传统,以确保现在的“祁门香”不失当年丰韵。然而正是这样一个秉承传统,认同金牌品质的老品牌,由于不善于进行品牌营销而在茶叶市场纷杂的今天不得不孤芳自赏,甚至将走向死亡。当年红极一时的安徽祁门茶厂如今红茶却不是主打产品,而改为生产同出皖南一脉的黄山毛峰。

since,不是万能

今天,和祁门红茶一样,很多历史品牌或老字号喜欢用since标榜自身根正苗红,或者是某个产品的先导。老品牌厚积而薄发,无时不以文化内涵和一贯品质吸引消费者眼球,如今就连刊物也开始尽可能的追溯历史,甚至觉得只要自身历史悠久必定胜人一筹。创刊于1904年的《今日东方》杂志,在那个年代叫《新东方》,那时的新东方受时代影响,一直是进步思想的代言词,今天的媒体市场竞争趋于白炽,《今日东方》能否沿革风范而胜出值得商榷。

since不是万能,它只是对历史的一种记载,是一种秉执。since要在今日大放光彩只有超越since本身。在封建社会及生产力欠发达阶段,since是对品质最好的承诺,在那个时代,商人们信奉的是童叟无欺,货不二价,这奠定了老字号的信誉。生产力匮乏,信誉和质量最能笼络人心,甚至可以让品牌悬挂在某种高度。

有高度的品牌如今却多是高高挂起,市场因子的变化所必须的品牌策略调整被忘却,老字号迷信since是万能,于是冬天早早的来临。

since,不仅仅是历史

现在的市场,要求品牌要不断的超越自我,老字号虽然有固若金汤的品质和优渥的历史文化内涵,加上广泛的认知所造就的人脉,按说应该不会走向衰落,但放眼如今寡存的老字号品牌,无不似风雨飘摇,市场竞争力极度孱弱。

历史是一种资源,这种无法复制的资源养育着众多的老字号,给了它们独特的销售主张,众多光环于一身的老字号总是透支历史资源,而在品牌营销上忽略了加入新的细胞,让很多消费者一提起老字号就有一种文物的感觉,这直接杀伤了老字号所原本具有的非凡的亲和力。一个品牌只有不断的演绎新内涵,甚至是紧随时代的内涵,它才能最大限度博得认同,从而能够在市场竞争中屹立潮头。

祁门红茶一百多年来总是吃老本,无论是作为品牌外象的包装和品牌传播的广告,都是落人千丈的。普通铁盒加塑料袋无法让人追溯当年英女皇对它的盛赞,不注重营销策划和品牌包装的祁红在上世纪90年代后就开始走下坡路,甚至连台湾统一搞出了“祁门红茶”饮料也无动于衷。哀默大于心死,祁红注定只是茶文化中的一颗流星。

since,是超越历史

1903年,青岛啤酒问世。百岁高龄的青岛啤酒和哈尔滨啤酒才有资格贯以since,青岛啤酒一度曾是茅台酒般的“政治明星”,曾几何时,与青岛啤酒亲密接触是一件足以令人自豪的事。再看看今天,大众青岛啤酒诞生,青岛啤酒运用起了市场细分法则,好似孙悟空分身一般,高档啤酒,中档啤酒,低档啤酒,散装啤酒,无处不见青岛啤酒身影。

如果说100年前的青岛啤酒是创新,是国人尝试接受西方文化和消费的里程碑,如果说建国后的青岛啤酒是尊贵,是一种可望不可及的享受,那么,现在的青岛啤酒就仅剩堕落了。

当然,作为商家利润最大化是永恒追求,但如果它是建立在牺牲品牌内涵和品牌价值的基础上,那么纵使一时衣钵满盆,最终还是会走向死亡。

和祁红一样,青啤没有超越历史,甚至在历史的长河中坠落。从一种文化融合的里程碑到尊贵非凡,从尊贵非凡到大众路线,从大众路线到凡夫俗子,青啤百年品牌的张力殆尽。青啤单一品牌参与市场细分是极端错误的,当年彭作义还在之时,青啤四处扩张,欲收拾旧山河,然而寡头、大鳄济济之今日,老字号品牌脱离了经济实力和品牌运作能力,惟一能做的就是在风中摇摆。

青岛啤酒在市场的残酷逼迫下,终于将多年的青啤风格摔碎,这和奔驰改产拖拉机是没有任何分别的,青啤忽略了品牌内涵的一致性,使得自身的品牌价值受到重创,它的扩张路也由此变得艰险。

since,是与众不同

法国路易拉图酒坊(Maison Louis Latour) 雄霸法国布根地酒业超二百年,路易拉图家族,不但是声名显赫的美酒出口商,更是法国歌德区域最大的葡萄酒园主之一。

该酒庄出产品皆为一级或特级葡萄酒。 由于路易拉图酒坊只在收成好的年份,才会考虑酿制及销售葡萄酒,借此保障葡萄酒的高贵品质,所其酿制的各类名酒,虽价格惊人却往往有价无市。

LATOUR名字不仅是全世界知名的品牌而且是最具有地位的,同时也是年代最为久远的酒坊,这历史可回朔到 200 多年前的 1768 年。

since1768,体现在路易拉图酒坊自始以来,一直坚守他的传统和品质,却也勇于革新和创造。 其成功的一致品牌策略和对酿造工艺的秉承,使该家族的葡萄园版图不断扩大,产品超凡脱俗,向全世界的葡萄酒爱好者,提供各种尊贵的布根地红、白酒。

法国路易拉图酒坊的先知卓见及推陈出新,往往留给世人一个接着一个的惊叹号!这样的一个品牌since策略,使得路易拉图酒坊之美酒与其他品牌成功区分而盛誉久长,倍受赞誉.

since,不该是昨日黄花

不久前,老字号北京王麻子剪刀厂破产,而同为老字号的杭州张小泉却生机勃勃,两者的差异就在于品牌策略上。

王麻子多年来仰仗老字号威力,在卖方市场阶段日子过得还算凑合,因此也懒得去在经营上伤脑筋,其剪刀、菜刀多年来外型既无改观,也未有进行品牌美化,除了锋利以外,王麻子菜刀、剪刀都是输给竞争对手的。除了北京的大爷、老大妈偶尔买几把外就很少有人问津了,王麻子品牌若干年一陈不变直到死亡。

张小泉,不仅爱惜老字号的声誉,而且尽量将器物外型做到和品牌内涵一样吻合,张小泉不断的超越历史,从宣传到包装,从质量到口碑,张小泉售卖的不仅仅是锋利,张小泉在新市场环境中也获得了成功。

第2篇:红酒的历史文化起源范文

中国是一个以农业为主的国家,因此一切政治、经济活动都以农业发展为立足点。而中国的酒,绝大多数是以粮食酿造的,酒紧紧依附于农业,成为农业经济的一部分。粮食生产的丰歉是酒业兴衰的晴雨表,各朝代统治者根据粮食的收成情况,通过酒禁或开禁,来调节酒的生产,从而确保民食。因而中国白酒的酿造源远流长,白酒的酿造工艺流传至今。由于我国从古至今的地理隔离、南北差异,各个地区的气候环境、地质参差不齐,造就了白酒酿造的诸多名地。但是按照历史和遗址可考的,应该是以下四个地方:

茅台镇:中国第一酒镇

茅台酒独产于中国的贵州省仁怀市茅台镇,是与苏格兰威士忌、法国科涅克白兰地齐名的三大蒸馏名酒之一,是大曲酱香型白酒的鼻祖,也是中国的国酒,拥有悠久的历史。

茅台镇位于仁怀市赤水河畔,群山环峙,形势险要,是川黔水陆交通的咽喉要地。地处贵州高原西北部,大类山脉西段北侧,北靠历史名城遵义,南临川南。在郁郁葱葱的河滨地带,现建有“红军烈士陵园”和“红军渡河纪念碑”。 赤水河航运贯穿全境,仁蔺、茅丹、茅习、遵茅公路汇聚于此,是连接茅台镇、川黔的重要枢纽和连接历史名城遵义和部级风景区赤水的通道。茅台镇历来是黔北名镇,古有“川盐走贵州,秦商聚茅台”的繁华写照;域内白酒业兴盛,当地生产的“茅台酒”,历史悠久,18世纪中叶即有酒坊20家。见于文献记载的“茅台春”与“茅台烧春”。1915年茅台酒在巴拿马万国博览会上荣获金奖,从此茅台镇誉满全球,到20世纪初已跻身世界名酒之林。

好酒离不开好山好水,茅台镇地处大娄山脉的一处低洼地带的马鞍山斜坡上,地理地貌独特,为河谷地带,风景秀丽,依山傍水。酒的好坏与水有直接的关系,茅台镇的地层由沉积岩组成,为紫红色砾岩、细砂岩夹红色含砾土岩,具有良好的渗水性,地面水和地下水通过两岸红层渗入赤水河,溶解了红层中多种对人体有益的微量元素,又经过层层渗透过滤,变得纯净澄澈,清甜可口,源源不断地渗进赤水河。赤水河水源从未受到污染,是酿造酱香酒的宝贵水源。由于茅台镇地处河谷,风速小,冬暖、夏热、少雨、少风的特殊小气候十分有利于酿造茅台酒微生物的栖息和繁殖。加之平均海拔高度880米,年平均气温16.3摄氏度,年日照时数1400小时,无霜期311天,年降雨量800—1000毫米;这些优越的自然条件为酿造、存贮优质的白酒提供了良好的保障。茅台镇集厚重的古盐文化、灿烂的长征文化和神秘的酒文化于一体,被誉为“中国第一酒镇”,是茅台酒的故乡。

泸州市:中国最著名酒城

泸州,古称“江阳”,别称“酒城”,位于中国四川省东南部,属成都地区。长江和沱江两江交汇处,为四川出海南通道和长江上游重要港口,地处中国白酒金三角核心,是中国著名的酒城。

自古川酒名气大,泸州是著名的中国国家历史文化名城,自西汉置郡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凭两江舟楫之利,历史上泸州就自然形成川、滇、黔、渝结合部的物资集散地和川南经济文化中心;宋、明时期泸州即成为与成、渝鼎足而三的全国性商业城市和全国33个商业都会之一。新中国成立后,泸州曾是川南人民行署公署(省级)所在地,1983年被国务院批准为省辖市。泸州是中国著名的酒城,是中国唯一拥有两个国家名酒的地区,闻名遐尔的名酒泸州老窖和郎酒均出自于此。白酒年产量从2000年以来一直保持在10万吨以上,全国最主要的白酒生产基地之一,酿酒更是该市的支柱产业。

泸州物华天宝、土地肥沃,盛产水稻、小麦、糯高粱等粮食作物及甘美的泉水,为酿酒业的发展提供了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全市属亚热带湿润气候区,南部山区立体气候明显。气温较高,日照充足,雨量充沛,四季分明,无霜期长,温、光、水同季,季风气候明显,春秋季暖和,夏季炎热,冬季不太冷。年平均气温17.5─18.0℃,年际之间的变化为16.8─18.6℃,高低年间相差值为1.8℃;泸州市无霜期长在300天以上, 降雪甚少,个别年份终年无霜雪,适宜作物生长期长。长江自西向东横贯境内,沱江、永宁河、赤水河、濑溪河、龙溪河等交织成网。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丰富发达的水系,理想的气候环境,形成了泸州酒酿造的独特工艺,并不断随着时代变迁而发展。泸酒的酿造技艺经过岁月的锤炼,已经达到炉火纯青的地步。特别是作为中国浓香型酒的发源地,泸州老窖池以四百年的悠久历史被国务院批准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独享“中国第一窖”之美誉。

杏花村——中华白酒第一村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唐人杜牧的诗句,如今还在我们耳边萦绕,朗朗上口,也不禁勾起了杏花村白酒酿造的起源。

杏花村酿酒始于北魏,已有一千五百多年历史。历代文人墨客,题诗刻碑,盛赞佳酿。神化传说中的“醉仙居”酒店,最为人乐道。有位仙翁老道,衣着褴褛,三次饮酒,不付分文,巧吐芳香,清水成酒,变古井为神井。杏花村北依文水,南靠汾阳,自然环境好,交通很方便。改革以来,汾阳市政府为扩大杏花村在国内外的知名度,为使名特酒(汾酒、竹叶青) 更具吸引力,下工夫致力于四业(服务业、餐饮业、娱乐业、旅游业)建设,成效显著。拥有全国唯一一座独立的汾酒博物馆,藏有中外各界名人的书画作品3000余幅,并兴建了“酒都碑廊”。根据历代酒文化书籍的记载研究,古代汾酒酿造需要杏仁,唐代由于酿酒需要,汾州酒坊广载杏树,所以杏花村名约定俗成。杏花村之名起源于唐宋时期,与古汾酒工艺有关,千百年来从未更易。杏花村地区的古代环境与今日大不相同.古杏花村位置在郭栅镇北,其地理区位是符合酿酒卫生的。酿酒需要清洁的水源,而古杏花村地区地势北高南低,地处山前冲积扇地带,地下水资源丰富,完全吻合酿造条件。据古碑文记载,古井上有一亭,名申明亭,井水“味如醴,甘馨清洌”,取水酿酒,馥郁芬芳,为汾酒和竹叶青酒的水源。

如今杏花村,厂景如画,酒如泉涌。名酒汾酒、竹叶青、白玉汾、玫瑰汾、国藏汾酒、青花瓷汾酒、中华汾酒等都已打入国内外市场,成为酒中佳品。2007年,杏花村汾酒酿造工艺被列为第一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2008年,在钓鱼台国宾馆举行的“中华名酒第一村”的品牌发展论坛上,汾阳杏花村被组委会授予了“中华白酒第一村”的称号。

徐水县——中国北方千年酒乡

保定徐水,这里西靠太行山,东临白洋淀。气候宜人,四季分明,水质甘美,是酿造优质白酒得天独厚的好地方。

徐水文化底蕴丰厚,古迹遗存众多。传说昔日黄帝在此大宴官兵用的就是此地美酒。

近年来,在南庄头遗址、瀑河遗址、韩家营一区遗址、遂城古城遗址、防陵墓群、大马各庄汉墓等考古发掘中,先后出土了古代陶器、青铜器、青铜鼎、铜镜、刀币和象牙化石标本等大量珍贵文物。其中,1981年7月,防陵墓群出土的一对汉代铜马,是我国目前出土的最大铜马,堪称汉代文物中的精品,为研究当时的雕塑艺术及铸造工艺提供了珍贵的实物资料。轩辕黄帝釜山合符示信、燕士田光义荐荆轲刺秦、西晋名士刘伶访友张华酒醉三年、宋将杨延昭武遂冰城之役,都在这块土地上发生演义,历代传载。

第3篇:红酒的历史文化起源范文

而中国的白酒文化与国学文化一脉相承。国学博大精深,其中很多文化理念、哲学思想、人文精神对白酒文化都有启示。比如红星二锅头,立足于京味文化,不断利用长城、故宫、烤鸭等北京所特属的具象进行文化粘附,从而让自己也成为京味文化最具代表性的一分子; “女儿红”是中国极具发展潜力的千年历史文化品牌,女儿红白酒凭借其美妙的传说、动人的故事和千年的文化,自然受到了新人们的关注,加之其喜庆的包装和上好的品质,所以女儿红白酒一进入婚庆市场就倍受青睐。而上世纪80年代末,酒鬼酒能从偏僻的湘西横空出世,就是凭着神秘而炫烂的湘楚文化的丰厚滋养。

对于今天的中国白酒,如何针对自己的文化打造令消费者着迷的、独具个性的品牌,进而丰富并创新白酒文化内涵,推动中国白酒可持续发展动力成为迫不及待的事。文化孕育品牌的力量,品牌借助文化将更加灿烂“诱人”。

文化不能编造,品牌要靠累积

白酒不单单是物质的还是文化的,如果抽掉文化内涵,就不会有受消费者喜爱的白酒。以酒文化为基础,赋予一个品牌独特的,个性价值的品牌文化想象力,是决定一个文化酒品牌能否“卖出不同”的关键所在。因历史的沿袭和产业的传承,注定了白酒业在建立品牌和品牌竞争力方面,有别于其它行业,即需要根植于中国五千年浩瀚酒文化的土壤中,塑造个性化品牌和品牌竞争力,其中文化是不可缺少的核心品牌要素之一。

文化是品牌面向消费者的最核心的精神层面的诉求,彰显的是品牌独具的价值观、审美观以及一种生活方式,白酒在品牌传播和传承过程中,或多或少会将历史文化拿来做铺垫,实际存在或有历史渊源的传奇故事固然必不可少的。但不管如何,没有历史没必要编造历史,没有故事没必要编个故事。似乎只要“酝酿”出历史故事,高山流水、举杯邀月的中国画意境就会在消费者的脑海中晕染开来,编造杜撰之风盛行,好象卖酒就不愁了。其实不然,品牌需要时间累积的,而要甄别文化内涵的优劣,不能瞎编乱造,才是对品牌的最好保持。况且,品牌的提炼是以消费者为导向的,结合文化的历史,而非针对于品牌的历史。

有文化底蕴,以文化营销为基础,以系统性品牌传播为保障,以不同方法和思维,就会把白酒卖出不同品牌价值和市场效应来。象“宋河酒”,以道家文化为依托,迎合建设和谐社会的新文化趋势,主张“分享”与“共赢”,提出了新的文化主张—“赢文化”,旨在追求巅峰品质和市场成功的同时,着眼于实现厂家、商家、消费者三者的“共赢”,是达到多赢后的文化品牌的积淀。

文化嫁接“时尚” 品牌插上翅膀

而长时间以来,中国白酒文化更多时候还是和传统的因素关联在一起,这导致白酒品牌文化内涵潜力不足,无法对新的消费人群形成吸引力,白酒行业如何顺应消费者组成结构以及心理需求的变化,抓住新型消费者,在未来几年中,在与洋酒拼抢市场的过程中,时尚化的作用不可忽视。目前许多中国白酒所诉求的文化在当下的国际交流中并不是强势文化,而是非主流文化,没有文化共鸣,白酒品牌自然也激不起更多消费需求。

传统消费者可能注重历史的认同感,而对年轻消费者,必须与他们同呼吸共欢乐,与他们共鸣同舞,而不是让他们回忆。从白酒产品、白酒品牌到饮酒文化都要变,要年轻化、时尚化,通过白酒“硬件与软件”的巧妙结合提升,让中国白酒也能打上时尚的“烙印”。

白酒文化要实现时尚化,专业人士分析需要从多个角度下功夫,比如在口感上,可以考虑多种口味如果味白酒等,降低酒精度,利用丰富的口感对目标消费群进行细分。在形象上,要做时尚化的考虑。另一个是包装,可以考虑增加包装材质、形状以及色彩、图案等的时尚感。最重要的或许还属宣传推广上,广告、海报、宣传语的制作方面,都可以诉求时尚。而在营销模式方面,应该从一味的依靠促销中跳出来,用“引领潮流”、“关注生活”等主题文化,通过向终端灌输新的消费观念和思维方式,进行品牌的宣传。

这些年,中国白酒界所做的一些探索和改革,就体现了时代特征。白酒降度,一改高度酒的辛辣火爆;勾兑技术的广泛应用,使白酒香味更加协调;新型白酒的出现,使白酒风味多元化。这些做法都是使白酒适应现代人生活方式的一种有益的探索。

真正的酒,既是历史也是现代的,既是时尚也是文化的。白酒从来就是一种情感化产品,白酒文化必须与时俱进、注入时尚化元素、吸引更多青年人,白酒消费需要跨越断层。只有这样,中国白酒文化才能健康发展,中国白酒品牌才能插上腾飞的翅膀。

文化风格定位,品牌熟于沟通

中国白酒的品牌建设主要依托三点:历史荣耀、销量支持、大众媒体的广告投放。却忽视了从消费者层面对品牌文化的挖掘和提炼,中国白酒依然在依靠产品的历史荣耀和独特香型维系消费者忠诚。中国白酒除了在产品和历史上的优势外,在品牌传播上缺乏独特的文化素求,大家都讲历史,讲同样的历史,品牌毫无个性可言。白酒文化与时代息息相关,在创新时我们要体现时代特征,注入时代元素,特别是在国际交往日益密切,全球化大市场逐渐形成的时候,我们在白酒品牌传播时要使定位文化风格。

洋酒深谙品牌传播之道,洋酒在中国市场上的成就很大程度上来源于他们坚持不断的品牌塑造与传播。在烈性洋酒中,芝华士的时尚\皇家礼炮的个性\Johnnie Walker的前卫\伏特加的叛逆等等,几乎每个品牌都有自己独特的目标消费群定位,只是因为同是高端定位,消费群不可避免的存在交叉和重叠,但绝不会出现同一家公司同一类型产品消费群体相重叠的情况。洋酒企业借助广告和推广传达独特的文化和生活方式,消费者很容易找到切合心境并引发共鸣的产品。

而在独特文化定位和引进和吸收国外酒文化时,保持中华民族酒文化的独立性,才能不迷失自我。结合白酒这一特定形式,用辩证的眼光剔除糟粕,吸取精华,做到洋为中用,文化创新后才与洋酒品牌展开全面竞争。中国白酒虽也有部分企业希望从文化的角度另辟奚径建立竞争壁垒,但往往停留在品牌名和推广说辞等表面工夫上,没有下沉到实际的营销推广和终端建设层面。缺乏与目标消费着在情感上的交流和沟通,中国白酒企业仅仅依靠历史和产品维系起来的消费者忠诚其实很脆弱,产品会过时,但只有风格和文化才能经久不衰。所以,从长期看,中国白酒企业只有加大对文化的挖掘和提炼,通过消费者心理研究加强与目标消费者的交流和沟通,将品牌作为一个系统的旷日持久的工程来做,只有这样中国白酒企业才能实现可持续的健康发展。   文化臻于郅治,品牌现实超越

白酒文化是继承传统的文化,是激励创新的文化,是引领新知的文化。文化是一个大概念,可供品牌发挥的空间极其广泛。事实正是如此,文化、创新力将决定中国“白酒大国”的兴衰交替,也将决定这个行业的前途命运。面对葡萄酒、啤酒、洋酒等其他酒种的巨大冲击,白酒的市场领地正在不断地缩减。在白酒所代表的传统消费方式与快节奏的现代生活方式之间,至今没有找到恰当的结合点。“我们为什么喝白酒?”,“白酒能否喝出健康来?”,“白酒如何国际化?”等等,一系列诘问与审思,正在考量中国白酒。作为优秀的民族传统产业瑰宝,白酒需要对新型创新文化的规划和打造,为之打造一种全新的产业、产品和文化价值观,构筑一种客观、公正、良好的白酒社会评价氛围与公众认知标准。

而白酒最终的竞争优势是品牌,品牌是最后的尚方宝剑,而打造和支撑品牌最终脱颖而出的是创新力——即人的思想。一切独有的资源优势,都必须在人文的创造延续下,得以发扬光大,否则,优势资源什么也不是。应根据品牌的联想、与生俱来的个性和气质、消费者认同、社会价值、长期战略等因素进行提炼。在保持中国白酒文化独立性的基础上引进外来文化。

第4篇:红酒的历史文化起源范文

关键词:川酒文化;旅游产业;区域合作

1川酒文化旅游产业区域合作发展的背景及现实意义

从政策层面来看,国务院出台《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强发展旅游业意见重点工作分工方案》与《关于加强发展旅游业的意见》两个文件,旅游业被多个省市区确定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在四川,政府积极响应号召,大力发展旅游,并有致力于建设四川旅游环线的格局。从旅游市场发展趋势看,小众旅游兴起,消费者追求个性化、差异化、新颖化的旅游形式,传统的观光型旅游逐渐向文化型旅游转变,同时探寻文化的参与性、体验性、内涵性。从四川现有的酒文化资源来看,资源丰富且内涵深刻,包括以原料种植、酿酒技术、酒俗酒礼等为标志的特色酒文化模式;以酒文化与地方民俗文化、民族文化、红色文化等相结合形成的次区域酒文化品牌;以“酒圣节”“酒博会”“老窖封藏大典”等集营销、文化、旅游为一体的新型酒文化产业等。然而,各区域酒文化旅游资源尚处于散碎状态,资源开发同质化和浪费等问题严重。而今又正处旅游发展的大好时机,若将川酒文化融入旅游开发中,以区域合作进行统筹规划和资源整合,将实现文化业和旅游业的共同繁荣。

2川酒旅游产业区域合作发展的文化基础

2.1物质文化川酒物质文化是指与川酒生产与营销、消费活动相关联的物质设施体现出来的文化成分。如名酒名镇、酿酒遗址、酒文化博物馆等。(1)名酒名镇。四川地方政府和知名白酒企业积极推动构建产城结合的文化区域。以“六朵金花”为核心,将一批各具特色、凝聚白酒文化的历史名城古镇打造成承载名酒文化的白酒名城名镇。以川南民居建筑风格和泸州老窖文化为特色的泸州老窖•黄舣镇;如以典型农耕文化为特色的五粮液历史文化街区;以宫廷酒文化和盛唐建筑为特色的剑南春•剑南镇;以赤水河红军文化和自然生态风光为特色的郎酒•二郎国际白酒名镇;以川西民居风格的酒馆酒亭、老街老巷为特色的水井坊•水井坊街区。此外,还有沱牌诗酒文化名镇、江口醇•小角楼•江口镇、文君庄园等。(2)酿酒遗址。四川古老酿酒遗址与出土古旧文化遗存丰富,是宝贵的文化财富,具有较高人文观赏价值。如泸州老窖1573国宝窖池群是中国建造年代最久的古窖池群;水井坊遗址的史学价值可媲美“秦始皇兵马俑”;剑南春的“天益老号”是始于南齐时期的古老的酿酒作坊;五粮液老窖池遗址是我国现存保存完好的地穴式曲酒发酵窖池群之一,是中国历史酿酒工艺和传统的重要实物遗存,具有独特的历史人文价值;沱牌镇的“泰安作坊”被称为“中国酒文化的活文物”。(3)酒文化博物馆。五粮液集团早在1984年建造的花园般的规模宏大的“十里酒城”,成为四川的一大人文旅游胜景。成都水井坊博物馆将实际生产过程和展示陈列完美融为一体。泸州老窖博物馆陈列着出土文物展览、传统酿制技艺展示、泸州老窖现展史展览等。剑南春酒史博物馆主要收藏和展示与剑南春有关的文献资料和历史文物,具有较高历史、科学、艺术价值。2.2非物质文化。川酒非物质文化体现在与川酒相关的精神、行为、人物文化等方面。如悠久的历史、生产技术和工艺流程、礼俗习惯等。(1)源远流长的酿酒历史。川酒可考历史至少可追溯到三千多年前传说中的古蜀国蚕丛、鱼凫时代。在广汉三星堆古蜀都遗址,发现了大量的酒器。从这些酿酒器皿所采用的高颈罐特点来看,此时蜀人酿酒技术已达到相当高的水平。秦汉时期,蜀郡壬褒在其《僮约》中规定其家僮“欲饮美酒,才得沾唇渍口,不得倾杯覆斗。”在东汉画像砖上出现的制酒图证明蒸馏酒也已问世。在西汉,已有批发酒的商铺和零售的小店,如“文君当垆”。明代,川酒仍保持名酒众多的特色,清代,川酒酿造工艺走向成熟。到近代,川酒发展迅猛,成为中国白酒的主要产区。(2)独具特色的酿制技艺。川酒传统酿造技艺是养窖、制曲、发酵、勾调及陈酿等几大技艺系统的集合体,在这几个环节上,泸州老窖、郎酒、五粮液、剑南春等各具特点。以窖池发酵的方法追溯到何时尚无定论,具有相对较长酿造历史的窖池多为浓香型白酒的泥窖窖池。如泸州老窖1573国宝窖池群。川酒传统制曲技艺分为大曲曲药与小曲曲药制作技艺。传统发酵主要是含淀粉原料在微生物及酶复合作用下转变为乙醇的重要工艺环节,主要分为浓香与酱香两种,而酿造过程中的勾调是一门极具个性的传统技艺。川酒传统陈酿技艺中尤以郎酒、泸州老窖的利用恒温恒湿的天然溶洞、山洞储酒较为典型。(3)丰富多彩的民俗文化。清香醇厚的川酒浸润于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并深入到生产、习俗、礼仪等诸多领域,形成丰富多样的酒俗、酒礼、酒歌、酒词、酒诗等民俗内容。一是节日饮酒习俗。川酒是四川人品格精神、礼仪智慧的载体、巴蜀文明的符号。四川人喜欢饮酒,一年四季无时不酒,在重大节日更是必饮。如除夕夜喝“团年酒”,全家聚餐并向长辈敬“辞岁酒”。正月里喝“春酒”,合家欢庆,祈福美好生活。中秋节喝“团圆酒”或“桂花酒”。而清明节、端午节、重阳节这些传统节日皆有饮酒活动。二是少数民俗饮酒习俗。四川是一个多民族聚居地,境内有傈僳族、苗、羌、藏、彝等少数民族,各民族在生产生活过程中创造出形式多样的酒种,其饮酒习俗也非常特别。如傈僳族人早晨起来就要从酒坛舀上一碗酒,再炸一点玉米花下酒,就算吃过早餐。彝族饮酒时先把酒倒进大碗里,且男女老少皆能饮酒,大家依次轮流喝,称作“转转酒”。青稞酒算是藏族最具代表性的民族酒。从傈僳族的“早餐酒”到彝家的“转转酒”,从土家族的“咂酒”到羌族的“顺酒”、苗族的“拦路酒”等,展现着川酒丰富多彩的饮酒习俗文化。

3以川酒文化为基础的旅游产业区域合作发展策略

3.1凝心聚力,夯实川酒文化旅游产业区域合作基础。近年来,伴随国家区域合作战略的实施,区域合作态势突显。四川省各市州要紧抓历史机遇,力争形成川酒文化旅游产业区域联盟,在区域合作潮流下共谋川酒文化旅游产业发展,在合作中求同存异,凝聚共识,夯实区域合作基础。一方面,树立整体发展意识。长期以来,四川省各市州发展酒文化旅游都是以开发本地区的酒文化旅游为主。党的十七大明确提出“推动区域协调发展,优化国土开发格局”的目标要求,指出要“突破行政区划界限,形成联系紧密的经济圈”。且抱团发展的区域合作在资源配置方面优于单打独斗的区域竞争。因此,要在竞争中占据优势,必须树立整体发展意识,立足长远发展,实施区域合作战略。另一方面,要树立合作共赢意识。各市州的某些酒文化资源形式相似,如酒文化博物馆等,导致同质性竞争严重,规模效益难以突显,削弱川酒文化旅游产业的整体竞争力。此外,通过举办国际性川酒文化节,抱团寻找发展机遇。同时,在供给侧改革背景下,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各市州将酒文化旅游产业作为重要产业来抓,在川酒文化旅游产业区域合作中互惠共赢。3.2科学布局,合理规划川酒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格局。川酒文化旅游产业参差不齐,景点分布散乱,精品旅游线路尚未形成。要提高川酒文化旅游产业区域合作的整体竞争力,必须统一规划,科学布局。从目前各市州的酒文化旅游产业规划来看,鲜有考虑区域酒文化旅游产业的合作与整体发展。因此,以区域发展和扶贫攻坚为契机,在合作基础上统一规划、科学布局区域内的川酒文化旅游产业。以“六朵金花”所在城市为依托,加强重点景区规划,构建特色旅游组团,改善交通条件,建设精品旅游线路,促进区域川酒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此外,为保障合作规范有序,应积极成立川酒文化旅游产业区域合作规划小组,出台《川酒文化旅游产业区域合作发展规划》,从而使科学布局川酒文化旅游产业区域合作有据可依。3.3整合资源,打造川酒文化旅游产业品牌。打造川酒文化旅游产业品牌,必须充分发挥各市州酒文化旅游资源的独特性和互补性优势,为品牌产品统一进行形象塑造与宣传、营销推广与服务。一是产地资源整合。突破传统的白酒厂区参观的形式,通过新型城镇化、农业现代化、文化产业化相结合,整合区域诗词、书法、音乐、绘画、山水、民俗等,将“名节、名山、名水、名人、名景”作为名酒的品牌背书,向旅游者传递品牌。注重消费者感受,利用大型民族节庆活动推动品牌营销和造势。开发体验式酒文化旅游产品,让游客参与到制曲、烤酒等体验活动中,形成酒文化旅游产品体系,优化游客的消费体验。以酒街、酒镇、酒文化创意产业园区、酒庄等酒文化旅游新载体,各企业、各酒种、各市州共同塑造川酒文化旅游品牌形象。而品牌授权、平台搭建、资本注入、广告植入、营销捆绑、市场对接等运作方式也将不断在区域合作中进行资源整合。二是旅游线路整合。形成酒文化博物馆、自然风光、酒文化体验园、民俗文化等为一体的线路组合,提高文化整合度。以文化之旅、观光之旅、休闲社交之旅等为开发主线,形成自由的以酒文化为主,涵盖文化体验、节事活动、商务考察、养生度假等相组合的产品。同时,以酒文化之旅推动区域内交通、餐饮、娱乐、房地产等的发展,增加财政收入,促进经济的发展。3.4加强领导,理顺川酒文化旅游产业区域合作体制机制。实施川酒文化旅游产业区域合作是既复杂又庞大的工程,需多部门多主体同心协力精诚合作,倒逼体制机制的改革创新。强有力的领导核心,才能推动川酒文化旅游产业区域合作的落实。一是建立切实可行的决策机制。针对川酒文化精品旅游区、旅游线路的开发形式和发展规划,建立科学的论证、备案与审批制度,资源保护与合理利用并重,并提高开发使用的效率;二是完善川酒文化旅游产业区域合作的管理与协调机制。如成立川酒文化旅游产业区域合作工作小组,充分发挥优势互补、资源共享、政策互惠、信息互通、客源互送的作用,为川酒文化旅游产业区域合作搭建平台。此外,理顺政企合作机制。既要发挥政府的引导作用,也要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保证合作机制的合理运行。

4结语

综上所述,川酒文化旅游产业区域合作发展,有利于酒文化资源的共享和区域内资源优化配置,促进技术、人才的沟通和交流。通过开展川酒文化旅游区域合作可以吸引大量资本(人才资本、资金资本和建设物资等)的集中投入,提高酒文化旅游地区资源的配置效率,调整酒业的产业结构,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潜移默化中实现酒文化的传承和创新,形成文化的影响力和竞争力,以此提高四川名酒产地的城市竞争力。

作者:牟红 单位:泸州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许雪.泸州酒文化旅游开发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14.

[2]冯健,陈文.川酒传统酿造中的文化遗产因素分析[J].中华文化论坛,2009(1).

[3]牟红.川酒文化概述[J].酒城教育.2016(4).

第5篇:红酒的历史文化起源范文

驾车路线:西长安街:玉泉路口向北2公里

阜石路:二环阜成门、三环航天桥、四环定慧桥向西到阜玉路口右转

旱河路:向南到阜玉路口掉头

时间安排:上午9点出发,10点左右即到美丽的龙徽葡萄酒博物馆。

长假第一天,当然要休整一天,卸下工作的劳碌和疲惫。从第二天开始,愉快的酒庄游正式启动。此行第一站,龙徽葡萄酒博物馆。

北京首家葡萄酒博物馆――龙徽葡萄酒博物馆于2006年6月26日开馆。这座博物馆由北京百年葡萄酒老企业“北京龙徽酿酒有限公司”投资建设,坐落在龙徽公司拥有近百年历史的地下酒窖上,是北京市唯一一家讲述北京葡萄酒百年文化及历史发展的博物馆。

龙徽葡萄酒博物馆从历史沿革、葡萄酒生产、储存以及葡萄酒文化等角度全面清晰地介绍了北京地区葡萄酒产业从20世纪初至今,在生产工艺、研发技术、瓶储窖藏、品牌建设及文化传播方面的历史沿革及其对推动中国葡萄酒业的发展所做出的贡献。

龙徽葡萄酒博物馆是一座古朴典雅的明清风格建筑,分地上地下两部分。地上部分是北京葡萄酒百年发展的历史沿革和葡萄酒文化培训教室,地下部分则是龙徽的地下酒窖、酒池和储酒长廊。

博物馆七大看点

百年铜狮

进入龙徽葡萄酒博物馆的历史展厅,首先映入眼帘的就是一对有百年历史的铜狮。这是上义洋酒厂时期的守护铜狮。20世纪70年代被文物贩子盗窃,在被运送出境时被海关截获,重新回到龙徽公司,成为龙徽博物馆的“镇馆之宝”。

北京地区的葡萄酒产业起源于宗教活动。100年前,法国天主教圣母文学院的修士们开始在颐和园北面黑山扈教堂周围种植酿酒葡萄。1910年,法国圣母天主教会修士沈蕴璞在北京阜外马尾沟创建教堂酒坊,生产法国风格的红、白葡萄酒,用于教会弥撒、祭祀和教徒饮用;1946年,教堂酒坊注册为“北京上义洋酒厂”,以黑山扈的教堂“楼头”为注册商标,正式向外出售葡萄酒。

龙徽的“香槟秘籍”

法国传统的香槟工艺在龙徽得以很好地展示:木制的摇瓶架古色古香,角度却是经过精心设计的,专为香槟转瓶工序准备,通过人工转瓶,每天转至适当的位置,可以让酒液将酒蚀汇集在瓶口,再将沉淀清出,保证香槟酒体清爽。据说这里的香槟压塞机和摇瓶架早在上义洋酒厂时期就已经广为使用,这也是龙徽酿制优质香槟的“祖传秘籍”。

“中国红葡萄酒”的传奇和将军的夜光杯

1954年,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前苏联援建中国150多个项目中唯一的食品项目就是葡萄酒项目,总理与米高扬将军签字仪式之后,颇有兴致地吟诗“葡萄美酒夜光杯”,将当时喝的这款来自北京上义洋酒厂的葡萄酒命名为“夜光杯”,此酒至今被保留在龙徽葡萄酒博物馆。

这里还有1959年为国家领导人宴会用酒的第一瓶“中国红葡萄酒”。1959年,酒厂更名为“北京葡萄酒厂”,它的中国红、桂花陈等葡萄酒在国内外葡萄酒行业享有很高声誉。

末代“皇弟”溥杰的题词

溥杰先生为“北京葡萄酒厂”酿制的桂花陈酒题词:“八月桂凝香晶莹琥珀光,绍庚前代味十亿共欣赏!”在博物馆内,您可以一睹末代“皇弟”的真迹!

酒界名家的评价

在整整的一面墙上,写满了龙徽所取得的成绩。龙徽庄园西拉干红葡萄酒是国内第一支“西拉”红酒,被国内红酒爱好者称为龙徽“酒王”,更被2005年度世界《葡萄酒报告》推举为亚洲“最令人激动和非比寻常的发现”第一名。

龙徽怀来珍藏是严格依照法国AOC标准生产的中国第一支原产地命名葡萄酒,被誉为“最佳中国红葡萄酒”,深受国际酒评家的推崇,入选2007年度亚洲十大品质杰出葡萄酒, 是唯一入选的中国红酒。2005年,龙徽更被全球40位顶级葡萄酒评论家评为亚洲“最有价值葡萄酒厂”。

国内最高价的红酒

华人巨星成龙携手龙徽,2005年9月2日在上海举办了“吉马之夜・龙徽干红――2005成龙上海演唱会”。在随后的“成龙杯上赛慈善拍卖晚宴”上,一瓶龙徽赤霞珠干红以13万元的天价,创下国内红酒最高价。今天,在博物馆内,另有一大瓶由成龙签名的干红葡萄酒见证着曾经的那一时刻。

地下酒窖

地下酒窖才是蕴藏着龙徽酿造传世美酒的关键。龙徽具有独到的两重窖藏技术,这里蕴藏着中国葡萄酒中真正的精品,每一瓶酒都经历橡木桶储藏期和瓶储期这两重的时间考验和品质鉴证。这里整齐地排列着从法国进口的橡木桶,龙徽的葡萄酒通常都要在这些橡木桶中培养12个月以上。它赋予葡萄酒橡木的香气,使酒更为柔和、圆润、肥硕,骨架和结构得以完善;再经过大约6~12个月的瓶储期,在更为安静独立的环境下成长,酒的香气更为细腻、协调、柔和,口感更加丰富柔顺。出乎匠心,精雕细琢,两重窖藏赋予龙徽葡萄酒和谐匀称、臻于完美的酒体结构和圆润细致的高贵品质,从而成为葡萄酒爱好者广为珍藏的“佳酿”。

龙徽投资兴建的北京首家葡萄酒博物馆,是对北京葡萄酒百年发展史的一个记录,是中国葡萄酒产业不断推陈出新精神的见证。它不仅是企业推广葡萄酒文化、传播葡萄酒知识的场所,更是一个休闲旅游的文化地。带上假日的轻松心情,走进龙徽百年葡萄酒的发展历史,还会担心虚度这个假日吗?

品酒推荐:

1. 珍酿窖藏龙徽干红葡萄酒

此酒系精挑细选河北怀来龙徽葡萄园树龄长、采收晚、糖度高、着色深、产量低、品质优的红葡萄,由龙徽法籍酿酒师采用法国传统工艺精心酿制,在法国橡木桶内陈酿多年,呈深宝石红色泽,具有浓郁的李子、胡椒、香草以及咖啡的风味。口感丰厚成熟,优雅完美,余韵柔和悠远,是不可多得的酒中珍品。

第6篇:红酒的历史文化起源范文

竞争催生格局。中国白酒行业随着一轮轮的搏杀,“茅五剑”居高临下拥有了巨大优势。啤酒行业经过你死我活的兼并,“金星、燕京、雪花”三大寡头占据40%的市场份额。红酒行业更是在波澜不惊地热闹一阵子后,张裕、王朝、长城仍固守半壁江山。“英雄造时势。”随着古越龙山、会稽山的觉醒,中国黄酒市场也是“山雨欲来风满楼”……

古越龙山,大手笔成就大品牌

公元前473,越王勾践卧薪尝胆灭了吴国后,北上会诸侯号称霸主,而绍兴是古代越国的国都。而“龙山文化”则是在大约50QO年前,黄河、长江流域的氏族部落先后进入父系氏族公社时期形成的文化遗存。黄酒古越龙山,既体现了绍兴酒古远悠久的历史,又体现了绍兴酒深刻、丰富的文化内涵。

潜龙升渊

从书生到企业家的精神突围

时光追溯到1998年4月10日,绍兴市政府一纸任命把同济大学工程机械专业出身的傅建伟从一家纺织企业调到古越龙山绍兴酒股份有限公司任总经理。不懂酒也不嗜酒,大学工科毕业却热衷于文学创作,曾出版过《朝花夕拾》、《琥珀色的诱惑》、《岁月留痕》的傅建伟,先前总给人“书生”形象,可就是这不起眼的书生,一连串的大手笔卷起“黄酒”千堆雪……

一、顶住压力,厚积薄发的一锤定音

“每当你看到一个伟大的企业,必定有人作出过远大的决策。”西方管理大师彼得・德鲁克一语中的地总结出企业发展的内在动力。“2003年底,我们到几家销售黄酒的外地商场拜年,营业员听说古越龙山的老总来了,脸上都显出茫然不知的神情。作为一家上市已七八年的酒类公司,古越龙山在消费者中陌生程度让我开始反思。2004年,央视未来广告公司的游说团到了绍兴试图撬动黄酒这一新兴行业的广告资源,走访了全国数十家黄酒企业都是否定的回答。听说绍兴正在“振兴黄酒”,央视广告公司一位副总走进了古越龙山。对这家国企来说拿出6000万元做广告,不亚于破釜沉舟,讨论历时半年多,大大小小的会开了无数个。最后提交经理办公会议时,开始说好的人还是不敢吱声了。”名牌是一个企业经济实力和市场信誉的重要标志。傅建伟无奈,只好召开董事会,最终一锤定音。

广告的窍门和形象代言人的战略价值就在于,通过形象代言人来激起每个人对物化社会的明星代言产品产生欲望。它从不与单个人说话,而是凭借区分性的关系形成一个消费部落,通过消费这一同谋关系,以代言人的艺术形象对产品进行品牌的精神重塑。傅建伟大胆决策,聘请著名演员陈宝国作古越龙山品牌形象代言人,既体现一流的实力,又把陈宝国曾出演越王勾践时那种“隐忍的爆发力”与绍兴酒的“水的形态,火的性格”进行一次“物人合一”的精神铸造,以央视黄金段投入6008万元的太手笔,打响了黄酒央视第一炮。“数风流人物,品古越龙山”广告语一时传遍大江南北。

二、渠道拓展,走出国门的逆风上扬

新的渠道能够改变行业格局。2005年,古越龙山与法国卡慕国际合作签订了为期5年的排他性合作协议。有着142年历史的法国干邑世家卡慕,是世界酒类中知名的奢侈品品牌。该公司在全球拥有3000多个免税销售网点,主要分布在全球各地的机场等。卡慕承担设立专柜的前期投入,同时享有古越龙山在免税市场的独家经营权。古越龙山每瓶的售价在55~76美元之间,与茅台一起以“中华国酒”的身份进入卡慕在全球免税市场上的销售网络。如今,巴黎、西班牙等42个国家和地区的消费者,都能品尝到正宗的绍兴黄酒。绍兴黄酒出口量突破2万吨,并在日本市场取代台湾绍兴酒,取得占有率超过90%的成绩。

在金融海啸的影响下,当许多企业都感受到阵阵寒意时,古越龙山上半年黄酒销量同比增长19%,利润增长高达552%。古越龙山理念上的突破,带来了产品结构的一场大变革。在农村市场上2008年推出的“方瓶新金五年陈”比原先流行的一两元的袋装酒贵了两三元,却更受乡亲们的欢迎。随后推出的四五元的“简加饭”、大包装的“坛加饭”,甚至上百元的“十年陈礼盒酒”,也在农村市场日益走俏,逢年过节甚至卖断了货。在城市,古越龙山大胆把眼光瞄向高端市场,开始了更大力度的产品升级换代:一方面通过薄膜过滤等技术,酿出味道更淳、色泽更通透的黄酒;另一方面通过新颖的设计,给一直以来“土味十足”的酒瓶,增添了时尚气息。

三、概念创新,别出心裁的原酒交易

2008年3月5日下午,绍兴中国黄酒博物馆报告厅内,一位蔡姓投资者在经过数十轮叫价后,终于以33万元的价格,夺得了起拍价为5.4万元的30坛50公斤装绍兴原酒的所有权。但他并非创造纪录者,在随后举行的五轮拍卖中,这些8年陈黄酒每坛最高拍到了2.5万元,折合每公斤500元,比起拍价整整高出近28倍!这场原酒拍卖会吸引了来自全国各地的200多名黄酒投资、收藏者。原酒是指储存在仓库里的大坛酒,与市场上卖的瓶酒的最大区别是未经勾兑、灌装,保持黄酒的原汁原味。原酒公司采取会员制销售,投资者可以预订生产,远期预售品种为下单之日起隔两年可提贷的手工原酒,即2008年预售2010年1月1日可提贷的2008年原酒。投资、收藏者买下原酒后,原酒公司可代为保管储存,销售满五年后也可回购,还可为投资者订制个性化瓶酒。

黄酒不仅是一种产品,更是一种文化。既然古越龙山有文化产品的属性,就不仅有消费功能,而且还有收藏价值与自我占有的展示欲望。古越龙山“原酒交易”概念的提出巧妙将黄酒的文化、品位、价值等元素植入到原酒交易中,引爆资本市场股价的重新估值,古越龙山公布的原酒交易规则,使黄酒的销售对象一下子从普通消费者扩大到投资收藏者,这被业界称为“黄酒业的革命性突破”。

四、增肥减瘦,图谋第一的纪录刷新

目前黄酒销售主要的区域仍集中在江浙沪等传统黄酒市场,这一区域占据了黄酒销量的70%、销售额的80%以及利润的90%,因此如何真正走出江浙沪,是古越龙山真正做大做强的一个重要基础。为了达到未来江浙沪传统市场和外地新兴市场的销售额要达到1:1的比例,古越龙山即制定了“瘦身强体,整合资源,做强主业”的战略。2007年10月10日,古越龙山将旗下控制的氨纶资产以1.59亿的价格出售给浙江金时针织

印染有限公司,同时,古越龙山又高调兼并了女儿红。“虽然女儿红目前并未走向全国,但是女儿红在全国范围内具有较高的品牌知名度。女儿红通过其原有的品牌的影响力,将继续加大其在婚庆和宴会市场影响力,与古越龙山形成差异化”。决策的本质就是取舍。傅建伟的增肥减瘦,一加一减让古越龙山的实力大增,同时也提高了市场的竞争力。

古越龙山绍兴酒股份有限公司作为黄酒行业的龙头企业,因为拥有25万吨陈酒储量,一直备受瞩目。为了进一步彰显古越龙山的龙头地位,傅建伟决策建立了总面积为149550.03平方米的可储存10万吨大坛原酒的中国最大乃至全世界最大的古越龙山中央酒库。该酒库现已储存400多万坛各品种、各年份的绍兴酒,且多为远年陈老酒。2008年4月份,古越龙山启动申报吉尼斯世界之最的活动,当时同时向上海大世界基尼斯总部和沈阳的吉尼斯申报中心递交了申请书。现在收到了上海大世界基尼斯总部颁发的“大世界基尼斯之最”证书,而总部在英国的吉尼斯世界之最的申报尚在程序之中。申报吉尼斯世界之最的意义不仅仅是向世人展示古越龙山丰富的陈酒库藏,也是给消费者的一个承诺:古越龙山年份酒足年陈酿,品质保证。

会稽山,大历史打造的高品位

在我国古代“九大名山”中,会稽山排在首位。虽然会稽山并不巍峨,但它却深深镌刻着中华民族最为浓重的历史印记,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大禹一生中封禅、娶亲、计功、归葬的四件大事都发生在这里。与失败者相比,大禹治水的成功不仅是因为采用了疏导而非堵截的治水方法,另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大禹的九州分封的联邦制度与论功行赏的激励方法。黄酒以会稽山为品牌名,不仅向人们传达了绵绵不绝的传统文化,又暗喻着大历史下的文化伦理与商业精神。

狮王雄心

从战场到商场的华美转身

美国著名作家凯普的《自驱力》一书中说:“有自驱力的人就是追求卓越的人,为目标自己让自己跑起来的人。”18岁的傅祖康高中毕业后参加中国人民。1984年的自卫反击战傅祖康作为高射机随部队奔赴云南老山前线,6个战士潜伏在10平方米的猫儿洞,渡过了充满紧张、恐惧的7天7夜。光荣退伍后,许多战友纷纷选择当时看上去很稳定的国有企业,而傅祖康认为一个人过伍的高中生在民营企业更能大展手脚。进入了精功集团后从一般的会计一步一步考到高级会计师、高级经济师。2003年时任精功集团副总经理、中国轻纺城副总经理兼财务总监的傅祖康走马上任会稽山。战场上最难忘的7天7夜对于傅祖康的心智锤炼起到巨大的作用,并将个人百折不挠的信念融入到企业管理中形成一种藐视一切困难、永不言败的会稽山企业精神。

一、黄酒之源,拉大时间的包容性

品牌最大的资源莫过于时间。它的生生不息不仅代表了坚挺的品质,而且悄然无声地融入了太多的文化与历史。绍兴黄酒作为中国最古老的名酒,以糯米为“肉”,麦曲为“骨”,酒药为“魂”,鉴湖水为“血”,积2500年之功力,才炼成了“东方名酒之冠”。绍兴黄酒起源最早可追溯到7000多年前的河姆渡文化时期,在河姆渡文化遗址,出土了大量的稻谷和类似酒器的陶器,说明当时河姆渡人已经人工栽培水稻,并具备酿制米酒的条件。在《吕氏春秋・顺民篇》中,有“越王苦会稽之耻,欲深得民心……有酒流之江与民同之”的记载。“会稽山”是中国的“黄酒之源”应当之无愧。又因生产“会稽山”的会稽山绍兴酒股份有限公司始创于1743年(清乾隆八年),至今已逾265载春秋,并创下了“265年始终专一酿酒、265年生产从未间断、265年经营从未亏损”的三大奇迹。1915年,在美国举办的“巴拿马万国博览会”上,“会稽山”首次“亮剑”,便为绍兴黄酒获得第一枚国际金奖,奠定会稽山的不朽地位……

每一个人的内心深处都有一种人格、尊严和文化向往的完美形象的想象,而消费就是通过物化来替代这种内心深处的向往。“慢慢品的老酒,微微醉的享受。”广告既不是让人去理解,也不是让人去学习,而是让人去希望。会稽山如此精妙地将黄酒之源用这种感性诉求在快节奏的当下非常诗意地表达出来,不仅让历史酝酿成一杯好酒付于笑谈之中,而且还会以一种文化消费的面目拉大需求的弹性,使人们真正体验到会稽山不仅是一种黄酒,更是一种文化沉淀――对诗情画意的江南水乡,对摇橹帆船吴越生活最深的向往。民国初年的郭凡生就曾经说过:“许多历史才可以成就一点点的传统,许多传统才可以成就一点点的文化。”与白酒的浓烈、啤酒的寡淡、红酒的暧昧相比,黄酒的品饮过程更能体现人生在步入中年之后所特有的儒雅大度和成熟稳重,最能体现成功人士的包容关爱和尊贵荣耀,也更能体现东方人的养生之道与和谐精神。因此,从会稽山的“1743”到“黄酒之源”,会稽山不仅向消费者充分展示了黄酒的历史,而且还体现了一种文化,因此饮用黄酒是人生的一种愉悦感受,是一种享受健康、高雅和高贵的生活方式的过程与品位。

二、与时俱进,百年传统下大胆创新

作为中国黄酒业中唯一集“中国驰名商标、中国名牌、绿色食品、中华老字号、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绍兴黄酒酿制技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基地”等众多部级荣誉于一身的企业,会稽山在品牌、资金、质量、历史等各方面具备很多独特的优势。譬如说,绍兴香雪酒是会稽山公司发明的;绍兴黄酒的第一块国际金奖是会稽山公司获得的:总理拔款修建的“绍兴黄酒中央仓库”建在会稽山公司;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绍兴黄酒酿制技艺”项目的唯一传承人、绍兴黄酒界“泰斗”、“活酒仙”王阿牛是从会稽山退休的……此外,会稽山还有“265年连续生产、265年连续赢利、265年专注酿酒”的辉煌历史。有精确完善的品质保障体系的会稽山本来坚守着自己厚重的历史就能创造出巨大的价值,可是在很长时间里,酒精度15度是绍兴酿酒业死守的一条“长江防线”。很多顽固者曾经认为:15度一失守,绍兴酒的品质就不能得到保证,要乱、要自砸牌子,后果将不堪设想。可是现代人更注重交际,要交际就要碰杯,要碰杯就要低度。绍兴酒因为易醉不能碰杯,被葡萄酒占去了很多份额。会稽山内部也意识到,酒精度不降是不行了。如何降低?却是个大难题,如果靠加水来低度,那无疑将严重影响绍兴酒的口感,真的要砸绍兴酒的牌子。会稽山的研发部门采用的是利用现代生物二次发酵技术来降低酒精度。低聚糖这一新产品研制出来后,公司内部召集了10位专家进行品尝鉴定,结果有4位说好,有4位坚决说不好,2位不表态。

“历史是由无数个创新的延续组成的。”傅祖康最终拍板,把新研制的“帝

聚堂”投放市场。没想到这一新产品投放绍兴市场后,消费者的反映出乎意料的好,因酒精度为11度,又没有了绍兴酒传统中的苦味,很快流行开来。浙江、上海、江苏是绍兴酒主要的三大销售地,为此会稽山针对浙江市场推出了“帝聚堂”品牌,针对上海人爱赶时尚的特点推出了“尚海派”品牌,针对江苏鱼米之乡的特点推出了“水香国色”。值得一提的是“水香国色”这个品牌,名字取得精彩,这个品牌推出后在江苏市场一片叫好,目前年销量已达到1个亿。与时俱进不仅是一种战略概念,更是一种战术实践。针对不同地区的不同口感推出不同品牌。会稽山的大胆创新让古越龙山感到了品牌文化与技术创新的双重压力。

三、信誉贮值,网上交易与酒庄创新

“莫道君行早,更有早行人。”就在古越龙山积极筹备“原酒交易”之际,会稽山已率先推出“酒庄”生意,即普通市民只要出资5万元就能拥有一个“酒庄”――“酒庄”包括100坛35公斤装的手工特酿美酒,贮存在公司提供的专用仓库,珍藏10年间可由“庄主”自由支配;10年后公司还将以一倍价格回购。会稽山“酒庄”精选优良原材料,按照“绍兴黄酒酿制技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要求精酿而成,成品以特制“宕大”酒坛盛装,每坛灌装净重35千克,每1 00坛2007年冬酿会稽山手工加饭为一个“酒庄”。随着会稽山“酒庄”的推出,其业已成为了投资热点。在中国黄酒业中再次掀开“酒庄”营销浪潮,低风险、高回报的超值享受令各界人士为之瞩目。

同时,1998年会稽山绍兴酒股份有限公司(原绍兴东风酒厂、东风绍兴酒有限公司)曾限量推出珍藏版酒文化储酒卡(面值100元)。10年后会稽山在报纸发出告示,公司将兑现当年的承诺,作为回报,所有持有酒文化珍藏卡的消费者既可提取会稽山1998年冬酿大坛加饭,也可按贮酒卡面值(100元)的600%提取相应价值的会稽山五年陈加饭酒。于是,许多当时抱着试一试的态度购买会稽山的文化储酒卡的人们真金白银地拿到6倍的兑现后,奔走相告。在所有的传播中,口碑传播的信任度是最高的。一时,会稽山在绍兴的太街小巷成为人们议论的焦点,而会稽山的文化储酒卡在这一事件中;成为人们心中的“文化储值卡”。

四、文化垫底,由大到强的凤凰涅

会稽山收购嘉善,以年产十五万吨的产能成为第一后,2006年11月,会稽山牵手香港凤凰卫视,投资500万元,利用凤凰卫视在亚太地区的覆盖率,在东南亚地区传播黄酒文化,打造会稽山高端品牌。2008年“会稽山与央视《鉴宝》栏目曾达成合作,是基于对这档栏目的目标受众与会稽山品牌及企业诉求十分吻合,不但进一步提升了品牌的文化价值,也会因国内“收藏热”的兴起让会稽山与央视《鉴宝》相互印证,让历史与时尚进行天地对接。”

时尚一向是消费的核心部件。为了进一步催化黄酒的时尚标志,培养下一代的黄酒消费群体,会稽山开始涉水影视。2008年9月19日,国内第一部以越乡黄酒文化为背景创作的高清纪录电影――《水客》在黄酒发源地绍兴正式开机。《水客》以历史上的真实人物――绍兴云集酒坊的第五代传人周清的生平为线索,用真实电影的记录形式,重现一段绍兴黄酒的历史,带领观众一道感受仿佛唾手可及的真实岁月。历史上,周清开辟了一条将绍兴酒用船沿京杭运河载至北京等地销售的新路线,在短短几年内,绍兴酒被周清南北贯通而风靡全国。1915年,周清带着自己亲自酿制的小京装黄酒来到巴拿马太平洋万国博览会,并获得金奖,成为绍兴黄酒历史上第一枚国际金奖。从此,绍兴酒名声大振,被誉为“东方名酒之冠”,打入了国际市场,远销世界各国。历史上,像周清这样推销绍兴黄酒的人,被称之为“水客”。高清纪录电影《水客》,便是以周清为切入点,讲述“东方美酒”的传奇经历。致力于弘扬民族文化、推广民族品牌的香港阳光卫视,在多次实地考察、取材之后,携手云集酒坊的继承者――会稽山绍兴酒股份有限公司,以历史事实为依据,合力打造高清纪录电影《水客》。用文化传播的方式,将这一段东方美酒的传奇历史展示于世,作为对中国黄酒文化的一次艺术化梳理。

双剑合璧,傅氏重塑黄酒江湖

第7篇:红酒的历史文化起源范文

酒作为礼品赠予亲朋好友,已经有很多年的历史了,它不但是节日里餐桌上必不可少的助兴品,有些还具有增值的价值。所以,送他人美酒,不光能满足爱喝酒的人的喜好,对于不沾酒的人们,也可以作为收藏佳品。

据统计,近十年来白酒平均升值达十倍以上,名酒价值不断凸现,升值的幅度更是惊人,如茅台、五粮液等。十几年前价值万元的名酒,如今可翻数十番。固然,这与我国悠久的酿酒历史有关,某种程度上酒已经成为中国文化的符号之一。白酒价值被逐渐认可,同时也说明酒的收藏市场也日渐成熟起来。

那么,什么样的白酒才值得收藏呢?酱香、窑藏作为首选。酒属于一次性消费品,而非永久性藏品,资源稀缺。年代越久远,品质越高超,升值空间越大。若是限量藏品,价值就更胜一筹。

专家提醒,值得收藏和投资的还是具有品质基础和文化内涵的名酒,目前市场上能够具有这种特性的也只有几个少数品牌。

而红酒作为投资和收藏品,受国外市场影响在中国起步与白酒比相对较早。它们是各大拍卖行上的“常客”,引来很多行家的竞相角逐。

顶级红酒对葡萄本身的品质、产地、当年的水土、气候、温湿度等因素都有着严苛的要求,而等级、酒庄甚至“证书”也很重要。红酒可称为是典雅而又挑剔的艺术,可以说人们对红酒的喜爱已经远远超出了饮用本身。作为“液体资产”,收藏顶级红酒会实现品位与财富的双赢。

酒的增值分为“自然增值”和“市场增值”。自然增值是指实物价值每年都会有固定的稳步增长,而市场增值则与股票类似,在供求关系变化与市场的“炒作”下会身价倍增。所以,投资以酒为背景的股票也是很好的选择。

收藏酒还可作为抵御通胀的良品,通胀导致货币贬值,从而也提升了藏品的价值。在这个通胀时代,全球已形成巨大的投资需求市场。如南京一箱1985年的茅台拍出130万元的天价;一瓶在22年前售3.75元的五粮液,而今已达900多元,是通胀平均高涨200多倍的水平。

第8篇:红酒的历史文化起源范文

然而在最近几年的广告中,我们可以经常看到其中有中国元素应用在其中,生产厂商对中国元素的运用越来越重视了。广告创意的好坏与否,是产品能否得到大力推广的关键。借助丰富的中国元素素材,独特的创意能给广告带来独特的魅力以及意想不到的效果。“中国元素”不仅仅是传统文化的一种象征,它必将中国的广告推向一个新的高度。以“中国元素”作为一种广告标识更加被大众所欣赏、喜欢。随着中国的富强,世界的发展越来越离不开中国,世界的传统文明也越来越离不开中国。中华文明5000年所吸收所代表中国特色的文化得以保留,所以中国的传统文化是最能代表中国,最具中国特色的一种文化。

例如中华文化中的茶文化,沿袭千年至今,至今仍是百姓生活中的茶余饭后的最佳饮品。例如康师傅茶叶的一系列茶饮品,厂家认识到中国的茶文化在中国的影响力,因此研发了一系列的茶饮品,比如茉莉花茶、乌龙茶、铁观音茶,都是中国大众所最喜爱的茶饮品,其包装上的淡淡的白色茉莉花更是代表了中国的元素,再加上其大力的宣传,以及明显代言,使得此系列的茶饮品,在中国市场大量的销售。其他品牌也因此纷纷推出了自己品牌旗下的特色茶饮品,也受到了广大人民的欢迎。在都市劳碌的生活中,坐下来拿起一杯茶,细细品味其中滋味,褪去快节奏的生活,来放松自己的心情,我想这也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也是广大百姓接受此产品的原因红花郎酒是四川郎酒集团责任有限公司推出的系列酒之一。它的包装非常大胆,它打破了白色酒瓶的传统,而是运用中国红作为其基本色,见到此包装,就可立即感受到中国千百年来的就文化,感受到了竹林七贤纵酒放歌,陶渊明饮酒作诗的场景,其中国元素更是体现了其独特的品位。再加上其独特的具有中国味道的名字,以及其酱香的独特口感,使其一经推出,便受到广大消费者的喜爱。

中国的传统的文化名酒五粮液酒,就曾推出一个特别具有中国特色的广告,一个绿衣女子泛舟,壮年男子在酿酒,其二人相会,相互敬精品酿制的五粮液酒。此广告更加表现出了五粮液源远流长的历史,其深刻的历史文化、背景。此广告把五粮液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也使得中国酒的文化能被外国友人所接受,使其在品味五粮液的同时,也感受到了中国五千年的历史文明,感受到了中国的酒文化,从而更加喜爱此系列产品。

第9篇:红酒的历史文化起源范文

关键词:嘉善黄酒;文化旅游;旅游开发;产业融合

本文为嘉兴学院商学院重点srtp及嘉善学院srt一般资助项目(项目编号:SRT2016C012);指导老师:唐铁球

中图分类号:F59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7年3月3日

引言

文化旅游可以促进旅游向更高层次发展,向群众传递文化知识、了解文化发展、继承文化传统、传承文化内涵,增加文化产品附加值,提升产品软实力,增强企业竞争力,进而促进文化创新,使文化产品更有情景性、更具亲和力,增强游客体验经历。

嘉善虽然拥有厚重的黄酒文化积淀和雄厚的黄酒产业实力,开发力度却略显单薄,因此古老的黄酒文化在研究产业融合下的旅游价值及开发显得极其迫切。为稳步推进黄酒文化旅游向高层次发展,调研小组科学分工,分别行动,在嘉善在西塘进行了问卷发放、回收与简单访谈,发放问卷134份,最终回收了有效问卷100份,综合细致地研究了嘉善黄酒旅游的现状。

一、嘉善黄酒文化旅游现状分析

(一)客源市场、黄酒消费地域与人群、消费能力情况。嘉善黄酒客源市场中,游客中以国内游客占多数,而国内游客中又以嘉兴、杭州、上海游客的比重最大。我们的问卷调查显示,其中嘉兴当地人占比17%,杭州占比13%,上海占比8%;在少量的国外游客中以临近中国的日本游客居多,但纯粹因嘉善黄酒前来旅游的人少之又少。

另外,黄酒的消费地域和人群也存在同样状况。在我国“入世”之后,嘉善黄酒的出口销量明显上升,近年均呈两位数的年增长率令人欣喜,但黄酒的主要市场还是在国内,国外消费市场实际十分有限。现在,国内黄酒的消费市场主要分布在我国东南部的江浙、福建、上海一带,而在广大的西部、东北部则难觅其踪影。

在消费能力上,通过我们小组的问卷调查,发现80%的游客愿意接受50元以上的黄酒,35%的游客有能力接受100元以上的黄酒。说明中国经济持续向好,国内居民收入水平提升、消费需求升级,人们对黄酒的需求由低端向中高端迈进,黄酒中高端市场潜力巨大。

(二)黄酒产品种类。黄酒历史悠久,是世界上最古老的酒类之一。黄酒的种类繁多,根据糖分比例可分成多种类别,故分支产品众多,可以迎合更多消费者的口味喜好。但对于同样历史悠久的嘉善黄酒而言,品质固然十分上佳,耐人饮食,但也却因此受到束缚,嘉善遵循古法专注酿造生产,酒肆酿造之法相仿,代代如此,因而没有再更多的创新口味,其相关衍生产品也很少。

我们在嘉善实地考察中了解到,各个店家的黄酒大多大同小异,多数以“女儿红”标榜,种类很少,消费者选择的空间非常小。

(三)游客对嘉善黄酒的认识概况。嘉善黄酒古已有之,其酿造技术在明清时代已经十分发达。嘉善黄酒品质上佳,口感醇厚绵长,温柔细腻,同时也具有相当多的益处功效,老幼妇孺皆宜饮用,因此长久以来一直深受本地百姓喜爱。但对于绝大部分的外地游客而言,无论是嘉善黄酒物质上的品效,还是其背后所含有的历史文化价值,他们都不是很了解,他们仅仅停留在黄酒的概念上来,而对于产地嘉善及此特产没有再多的认知。我们小组的研究显示,只有39%的游客对嘉善黄酒工艺、文化略知一二,而61%的游客对嘉善黄酒一概不知。我们还通过对游客是否了解“花雕”、“女儿红”等小故事的由来来侧面反映游客对黄酒的认知程度,结果表明,只有29%的游客有所了解。简而言之,就是游客们普遍缺乏对嘉善黄酒的认知。调查显示,65%的游客是有意愿了解嘉善黄酒的,61%的游客愿意以参观制酒工厂、参观黄酒博物馆等形式了解嘉善黄酒。但是,这部分游客却鲜有渠道来全面了解嘉善黄酒,已经对黄酒略知一二的游客也缺少加深了解的渠道。

二、嘉善黄酒文化旅游存在的问题

(一)开发力度不够,对酒文化旅游不够重视。文化作为旅游的灵魂,是旅游发展的持续动力,因此注重文化的挖掘和旅游开发成为大势所趋。而嘉善对黄酒文化的开发不够重视,大多数游客都知道嘉善黄酒,甚至有些人还了解会稽就是今日之绍兴,但是对于同是浙江的另一个酒乡――嘉善的了解还是甚少,更别说嘉善有关黄酒的故事了。这就源于嘉善本身对黄酒文化的宣传太少。嘉善黄酒虽进军中国黄酒品牌前10名,但嘉善黄酒“西塘”还在向国家工商总局申报中国驰名商标,一直未成功,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嘉善黄酒的市场占有率。嘉善黄酒拥有丰富的文化价值,表现形式多种多样,现阶段的黄酒文化旅游产品主要体现黄酒文化最直接的方面,如历史发展、酿制技艺、酒器展示等,嘉善正是缺少对这几方面文化价值的深度挖掘。黄酒的酿制技艺是部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黄酒酒俗与嘉善人们生活息息相关,黄酒酒器有很强的艺术美学价值,其与嘉善的越文化、水文化、名人文化也有很大的联系,这些黄酒文化价值还没有很好地开发出怼

(二)缺乏国际视野。在当前开发的酒文化旅游中,吸引外国游客较好的为青岛国际啤酒节和张裕酒文化博物馆、张裕卡斯特酒庄等,值得注意的是,云南的葡萄酒旅游由于很好地和云南的其他旅游资源捆绑营销,虽然不是优质葡萄酒产区,但也吸引了大量的外国游客。相比葡萄酒和啤酒,黄酒中包含着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最富有历史韵味,其实是对外国游客最具吸引力的,但已开发的点却很少有国外游客。嘉善西塘中外国游客的比例少之又少,更别说让他们了解嘉善黄酒文化,甚至购买嘉善黄酒了。究其原因,主要是酒文化旅游开发中缺乏国际化视野:嘉善没有研究国外消费者、游客对黄酒的兴趣所在,或是通过不同途径的宣传激发他们的旅游动机;当然,在旅游线路设计、旅游产品及旅游纪念品打造方而也没有考虑外国游客的需求。而面对洋酒的不断冲击,走向国际市场一直是中国酒产业战略愿景,而通过旅游提升嘉善黄酒在国外消费者中的美誉度、认可度,同时宣传中国特色酒文化,无疑对加快嘉善黄酒产业乃至中国酒产业国际化步伐具有积极推进作用。

(三)黄酒与文化旅游联系不紧密。嘉善地处太湖流域杭嘉湖平原,位于浙江省东北部,江浙沪两省一市交汇处,地理位置十分优越。与此同时,嘉善古城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浓厚,具有相当潜力的旅游开发资源。认识到这两个得天独厚的发展因素,这些年嘉善也正在大力发展旅游经济,例如发力打造特色西塘古镇等,也取得了可观的成绩。通过文化旅游业的发展,嘉善可以间接带动本地的诸多产业,食品饮食业尤甚。然而,作为嘉善特产的嘉善黄酒,却没有十分好地和嘉善的文化旅游业结合起来。因为在很多时候,嘉善黄酒更多走的是独立发展路线,与其他产业并没有特别紧密的联系。

嘉善黄酒迄今已有5,000多年的历史,是中华民族的瑰宝,其文化底蕴自然也不会稀薄,具有相当的文化鉴赏价值,在这方面上若好好开发必定能成功吸引游客的一大亮点。调查显示,65%的游客有意向了解嘉善酒文化,可见黄酒与文化的结合有着良好的市场前景。因此,嘉善黄酒与文化旅游的关系完全可以更近一步,形成相辅相成进而达成双赢的合作关系。

(四)对酒文化的传承和创新不足。嘉善黄酒迄今已有5,000年的悠久历史,是中华民族的瑰宝。嘉善的酿造业在明清时代已非常发达,1984年在轻工部酒类质量大赛中获“部优产品”称号,载入《中国名酒》名册。1987年在中国食品博览会上获银奖,多次被评为浙江省优质产品。西塘人喜爱弄墨舞笔,习惯在水边、桥边摆个小桌子,顺手往小河里捞几把螺蛳,姜葱炒了,再置上花生米,倒上陈年黄酒,悠闲小酌。如此酒道,令人向往。但如此优秀的黄酒文化却缺少继承,如中国传统酒道中的精华部分受到现代文化影响冲击非常大,人们既不会去把酒问天,也不会去观酒,喝酒少了节制、少了雅趣、少了崇敬、少了养生,以竞争、权谋、名利为目的的饮酒造成了公众对酒、对酒文化形成广泛诟病。除了酒道,许多传统的优秀酒文化,嘉善黄酒都没能很好继承。另外,嘉善酒文化发展一直停滞不前,依靠着传统方式存活越来越难形成自己的品牌。而一些所谓的创新,如拼酒大会的出现反而起了适得其反的作用。在新时代,人们没有创造出酒文化在当今时代的新内涵。对酒文化传承与创新的不足直接导致酒文化旅游缺乏素材依托,成了无米之炊的酒文化旅游只能流于形式,也就很难真正吸引游客。

三、对嘉善黄酒文化旅游可行性建议

(一)黄酒文化旅游开发保障机制。嘉善黄酒文化旅游开发的动力保障主要是由企业、政府和市场这三部分组成。其中,企业是嘉善黄酒文化旅游开发的主要动力是企业,政府在嘉善黄酒文化旅游开发中起推动作用,市场的需求是嘉善黄酒文化旅游开发的助动力。在这三股力量的推动下,嘉善当地黄酒企业应该成为嘉善黄酒文化旅游开发的主体,作为黄酒产业转型升级的一部分,在科研、技术、资金和场地等方面为嘉善黄酒文化旅游的开发提供核心支撑。政府应该发挥支持作用,如制定相关文化产业政策、加强对外宣传黄酒文化和嘉善当地旅游基础设施建设等。市场的需求在嘉善黄酒文化旅游开发中起基础作用,根据统计结果,居民出游的首要目的是休闲度假,占60%;其次是旅游度假,占37%;而其余只占了3%。可见,游客的消费倾向还是比较强烈的,消费空间大。在尊重市场需求的基础上,了解旅游者消费倾向,开发相应的黄酒文化产品,体验黄酒文化,品黄酒韵味,最终完成旅游和体验过程。嘉善黄酒文化旅游的开发是一项长期工程,因而在实施的过程中,企业、政府和市场这三部分要相互支持,形成合力,才能为嘉善黄酒文化旅游的开发提供切实保障。

(二)积极推介,加大对外宣传力度。嘉善黄酒在全国范围内知名度颇高,但销售的主要范围却集中在长三角地区,地域性消费特征很明显。为突破这一瓶颈,在宣传方面可从黄酒文化着手。因此,嘉善黄酒文化的宣传应紧紧围绕“黄酒之都”这一特色品牌定位,以会展、旅游推介会、影视宣传片、户外广告、文物书画艺术展等形式积极开展对外宣传和推介。在全国各地举行黄酒会展和黄酒文化节庆活动,推介黄酒历史文化、黄酒酿造技艺、黄酒养生功效、黄酒品鉴、黄酒收藏等内容,以及以各种新兴媒体、新体验手法展示黄酒文化,吸引人们去了解黄酒的历史和功效、并品尝黄酒;通过与影视传媒业合作,以黄酒文化为主题,制作旅游宣传片,或以黄酒某一品牌的诞生为主题,制作电视剧或电影,强势进入央视和各大地方电视台、旅游卫视等进行播放,形成全国范围内的影响力;在当地定期举办一些大型书法文化艺术节,号召文人墨客饮酒作诗作画,吸引国内外文化爱好者慕名前来,扩大黄酒文化影响力;在全国各地举办旅游推介会,对外推介嘉善悠久的黄酒文化,展现文化旅游资源的优势,以便于对外招商引资;充分利用长三角地缘优势,在华东地区进行广泛的户外宣传促销,吸引更多的游客来嘉善旅游。

(三)品牌塑造,打造黄酒体验精品游线。品牌塑造是嘉善黄酒文化的重中之重,作为黄酒之都的嘉善,在开发嘉善黄酒文化旅游时,应好好利用“黄酒之都”这张名片,打造一条有特色、精品化的黄酒文化体验游线,尽可能多的将与黄酒文化相关的典型旅游点串联起来,根据旅游点与黄酒文化在文脉和地脉上的联系,在每个旅游点上展示黄酒文化,如展示历代各朝与黄酒文化的关系,恢复古代手工酿制黄酒的场景,还原黄酒之原始风貌,再到中国黄酒博物馆探寻黄酒文化的奥秘,最后到黄酒体验区寻找游客与黄酒的不解之缘,整个游线以历史的顺序将嘉善黄酒的历史景点串联,并将黄酒的起始、发展历史、黄酒典故、体验黄酒融入其中,整条游线以寻源、探秘、品味为活动主线,生动形象地展示嘉善黄酒文化魅力,使黄酒文化与旅游者之间产生共鸣,为游客带来独特的精神文化食粮。并将此游线向国际高端方向打造,使品牌游线国际化,让世界各国游人探寻几千年文化的古老国酒的神秘。

主要参考文献:

[1]吕艳伟.基于体验经济的白酒文化旅游开发研究[D].福州:福建师范大学,2012.

[2]李秋婷.中国专旅游产品开发研究――以葡萄酒旅游产品开发为例[D].北京: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2006.

[3]林清清,周玲.国外葡萄酒旅游研究进展[J].旅游学刊,2009.24.6.

[4]张萍,王爱红.体验式葡萄酒旅游产品开发研究[J].酿酒科技,2009.9.

[5]江志国,张春芝.贺兰山东麓地区葡萄酒旅游资源综合评价[J].酿酒科技,2011.7.

[6]张红梅,宋莉,沈杨.中国葡萄酒文化旅游发展战略研究――以宁夏贺兰山东麓为例[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12.

[7]付强.贵州仁怀白酒文化旅游体验性开发浅析[J].遵义师范学院学报,2014.

[8]孟宝,郭五林,谢美英,陈永.白酒文化主题特色旅游深度开发研究――宜宾个例分析[J].酿酒科技,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