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以诚信为本的经营理念范文

以诚信为本的经营理念精选(九篇)

以诚信为本的经营理念

第1篇:以诚信为本的经营理念范文

关键词:网络营销;诚信;企业;消费者

中图分类号:F25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9-9166(2011)0014(C)-0343-02

在网络营销的发展过程中,社会的经济形态、经济活动的模式以及人们的交往、思维方式等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愈来愈多的企业认识到网络对企业经营发展的作用,纷纷挤占这一科技制高点,并将之视为未来获得竞争优势的主要途径。然而,随着网络营销的技术障碍的消除,诚信问题成为网络营销发展过程中的瓶颈。一方面,产品以次充好、信息混乱等诚信问题,极大地打击了消费者对企业网络营销的信心;另一方面,由于企业的不诚信也会引起消费者在进行网络营销时的不诚信,从而形成恶性循环。有鉴如此,当前应针对这种情况找出解决的办法,从而为网络营销营造良好的诚信氛围。

一、网络营销中的诚信的定义

要理解网络营销中诚信的定义,首先要弄明白什么是诚信。所谓诚信,即诚实守信,也可以理解为真诚讲信用。诚信的基本含义包括:诚心,诚实,诚恳。诚信中“信”的基本含义包括:信用,即企业经营者及消费者必须言行一致,说到做到;信誉,即企业及消费者必须把信誉放在首位,以信誉赢得商誉;信守,即企业及消费者应自觉遵守国家法律,依法经营,按合同办事。

现在让我们在理解了诚信的基础上来给网络营销中的诚信下个定义。网络营销中的诚信是指企业及消费者把真诚和守信贯穿于网络营销活动之中的一种行为表现,就是以国际互联网络为基础,利用数字化的信息和网络媒体的交互性来辅助营销目标实现的一种新型的市场营销方式,并在实现网络营销的过程中做到诚实信用。

二、当前我国网络营销中诚信缺失的表现

在网络营销迅猛发展的同时,也出现了一系列问题,其中比较突出的便是网络营销诚信的缺失,如产品与样品不符、以次充好、信息混乱、收款不发货等诚信问题,这些诚信缺失问题极大地打击了消费者对企业网络营销的信心,不利于网络营销的进一步发展。具体说来,网络营销诚信问题主要有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产品诚信缺失

产品诚信的缺失是网络营销最常见、最主要也是给消费者带来最大损失的诚信缺失内容。产品诚信缺失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网上样品与实际销售产品不一致。网络的虚拟性使得顾客可以突破时间和空间的局限,实现远程购物,但这也使购买者在购买前无法看到或亲自试用产品。这样,有些缺失诚信的企业为了实现销售促进,在网上产品介绍中添加一些超出产品本身属性的介绍,侵害消费者的利益。2、以假借或盗用其他企业产品品牌、商标为手段,牟取更高利润。企业产品品牌、商标是企业的无形资产,而在网络营销的过程中,它们又是很容易被侵害的,而且企业在这方面的保护意识也有待进一步的增强。3、售后服务得不到保证。在网络营销中,对于产品来说,提供满意的售前、售中、售后服务、质量保证等是非常重要的。但往往企业很少有提供售后服务或者即使有售后服务也无法满足消费者需求。在这方面,企业存在的诚信问题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一是在售前和售中服务过程中,就有意模糊相关信息,不注明售后服务内容;二是在售后服务过程中,违背承诺,不上门安装、维修、保养等。

(二)网络广告存在欺骗性

网络广告的欺骗性表现在制作并虚假网络广告,以欺骗手段诱导消费者购买。网络广告是一个新兴的领域,是社会信息化发展的产物。近几年来,我国网络广告年经营额以每年超过200%的速度增长。由于网络信息流通没有国家和地域的限制,目前网络广告还处在一个缺乏控制的状态,利用网络广告进行诈骗的事件时有发生,网上大量充斥着各种各样的不实广告,已成为困扰网民的“网络牛皮癣”。

(三)网络营销网上支付诚信问题

网民最大的担忧仍然是交易安全得不到保障。网上支付的核心问题是交易的安全问题。在电子支付活动中,由于网络黑客猖獗,支付数据的伪造、变造、更改与注销问题越来越突出,严重地损害了消费者的利益,也带来了极大的社会问题。

(四)网络营销其他方面的诚信缺失

网络营销的诚信缺失也会给社会、国家等方面带来极大的损害。如偷税漏税、不健康的消费观念、不合适的消费方式等。

三、网络营销中诚信的树立

(一)加强企业营销道德建设,建设诚信营销文化

企业的诚信是一种无形资产,它反映了企业的信用、实力和形象,良好的信誉可以给企业带来实际的经济收益。如果一个企业缺乏诚信理念,在经营活动中损害了消费者的利益,虽然可能在短时期内获得一定的利益,但是从长期利益角度来看,它则是一种自我毁灭。一些企业非常重视诚信理念,例如海尔确定“首先卖信誉,其次卖产品”的诚信理念,从而成为家电业的巨人。相反,有些企业如保健品企业,由于缺乏诚信理念,用虚假广告骗人,甚至改头换面地使用一些老处方,却作为新产品向客户推销,最终自己被诚信缺失而拖垮。所以,诚信文化理念应该是企业必须牢固树立的经营企业文化的重要内容。诚信是企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二)树立诚信价值观

诚信可以为企业赢得更多的合作者,创造更多的商机和经济效益。当企业把“实现利润最大化”作为企业的价值观时,企业的诚信网络营销决策往往就会忽略,甚至无视消费者及社会的利益;反之,当企业把“为消费者提供最优质的产品和服务”作为决策时,就会以消费者及社会利益为出发点。靠诚信经营,在获得巨大经济效益的同时,也得到了社会公众的赞誉。由于诚信塑造的企业形象和品牌价值是企业最宝贵的无形资产,必将给企业带来长远的经济利益。此外,企业不仅是经济组织,还是社会组织,所以要承担一定的社会责任,这也要求企业在起码的伦理道德水平上生产和提供满足消费者需求的产品,得到社会的认可。

(三)加强诚信网络营销管理

开展网络营销的企业决策者应根据实际情况,制定本企业网络营销的诚信准则,并把这些准则有效地传达给所有的员工。经营者应在加强自身的伦理、道德文化修养的基础上,增强网络营销人员的道德责任意识,加强对员工诚信知识的培训,提高全体员工对诚信问题的敏感度,使员工在营销活动中不是被动遵守外界施加在自己身上的行为规范,而是根据基本的价值信念和社会认可的诚信规范处理事情。

总的说来,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日益成熟,消费者必会逐渐取代生产者,买方取代卖方。信用理念也深入人心,信用必然取代价格因素成为网络营销中消费者的首要考虑因素。而那些在网络营销中因缺乏诚信而得不到民众承认的企业,最终将会淘汰出局。企业及消费者在网络营销的浪潮中航行,诚信定会为你们保驾护航。

作者单位:哈尔滨师范大学

参考文献:

[1]刘晓红.电子商务中的诚信机制及风险防范.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2006年8月.

第2篇:以诚信为本的经营理念范文

论文摘要:孔子“义利观”的核心内容为“见利思义”、“因民之所利而利之”、“义以生利”等。孔子的“义利观”对现代企业构建遵守道德规范、讲求诚信、以人为本、完善激励机制、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经营理念具有重大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孔子以自己的思想体系为基础,对商、周以来的经济思想资料,尤其是春秋时代的经济思想成就,加以广泛的吸收和改造,形成了自己的经济思想体系。他的经济思想特别是“义利观”的核心内容“见利思义”、“因民之所利而利之”、“义以生利”,逐步成为中国传统企业经营的指导思想。在提倡诚信经营、重构社会信用体系的今天,孔子的“义利观”思想对构建现代企业经营理念具有重大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一、见利思义

孔子的“义利观”认为,“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论语·里仁》),在义利关系上,义比利更重要,利应该受义制约。孔子所说的“义”是指道德规范,“利”是指“经济利益”。一个道德完善的人,最起码的要求就是“见利思义”(《论语·宪问)》;人们从事经营活动,一定要“见利思义”,即首先要想一想,这种利以及求利的方式是否符合道德规范。如果合乎道德规范,那就当仁不让,心安理得地获取,这就叫做“义然后取”(《论语·宪问》);如果不合乎道德规范,那就宁可“君子固穷”(《论语·卫灵公》)。如果不是“见利思义”,而是“放于利而行”(《论语·里仁》),即一味追求利而不问其是否合于义,那就是“君子而不仁者”(《论语·宪问》)。可见,按照孔子的观点,经商办企业必须遵循职业道德,要光明正大赚钱,不发不义之财,不做伤天害理的生意。

孔子的“见利思义”经济思想,对于现代企业构建遵守道德规范、讲求诚信的经营理念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要成功地经营企业,最重要的是确立企业经营指导思想的经营理念,而经营理念中最主要的是如何处理好义与利的关系。企业经营“见利思义”则成功,“见利忘义”则失败。世界上一些长寿企业的发展史证明,遵守社会道德规范,拥有良好的企业信用是企业价值和企业竞争力的重要标志。注重信誉是企业参与经济全球化的必需素质,增强社会责任,也是现代企业持续发展和成功的必备条件。美国的安然公司、世界通信公司等企业虽然曾经创造过辉煌,但由于违背了社会道德规范和诚信经营的理念,很快就导致危机和破产。中国的一些大企业,尤其是一些上市公司,热衷于在资本市场上的违规操作,虚报利润,随意改变募集资金的投向,或者采取恶意担保、’借款等违背道德规范的做法,虽然短期获得了利益,但这种建立在损害社会公众利益上的利益,是不可能持久的,最终企业自食恶果。相反,那些“见利思义”守法经营的企业却能长期健康地发展。河南双汇投资发展股份有限公司与洛阳春都食品股份有限公司不同的经营理念产生的不同结果就是很好的例证。这两家公司原本经营条件极相似,上市后经过短短几年的经营,现在的经营状况却截然不同,其主要原因就是两家公司经营理念的差异。双汇公司把企业改制上市作为企业发展的契机,建立和完善法人治理结构,严格按照现代企业制度运作,树立了“见利思义”遵守社会道德规范的诚信经营理念,惜守信用,将募集的资金投人到所承诺的项目上,实现了企业发展与投资者获益的良性互动。春都公司改制上市后,并没有真正按现代企业制度运作,在经营理念上,没有做到“见利思义”,而是违背承诺,募集的资金长期被大股东和关联企业占用,致使公司运营资金严重不足,经营陷入困境,连续三年亏损后退市。可见,企业树立讲诚信、守法经营的理念对于企业经营发展至关重要。

二、因民之所利而利之

孔子认为在使用、管理人的过程中,不可一味用暴力强制,而要“因民之所利而利之”(《论语·尧曰》),即允许他们获得一定的经济利益,使他们对劳动或工作较感兴趣,从而使劳动或工作能取得更好的效果,达到“惠则足以使人”(《论语·阳货》)的目的。可见,孔子的“义利观”非常重视运用激励机制来发挥人的劳动积极性。孔子认为喜富恶贫是人的本性,“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论语·里仁》)。因此,应利用人的这种本能进行正确引导,以调动他们的积极性。

孔子的“因民之所利而利也”的观点对于现代企业构建以人为本、完善激励机制的经营理念具有指导意义。中国企业要做大、做强,最缺乏的是人才,企业竟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竟争。因此,企业应树立以人为本的经营思想,重视人力资本投资,开发人力资源,以新的观念、眼光和要求去选拔、评价和配置、使用人才。企业在经营活动中应加大职工培训投入力度,切实搞好员工特别是研究与开发、营销等员工的培训,不断提高员工的素质。尊重员工,给员工提供发挥才能的机会,使人的显性智能和隐性智能更多地发挥出来,使员工的个人发展与企业的发展融为一体。企业应不断探索有效的以人为本的管理方法,最大限度地激发人的创造潜能,建立和完善企业员工发展带动企业发展的激励机制。大力推行年薪制,加大效益年薪的比重,实行以股票期权和技术人股等方式取酬。同时,应创造良好的组织氛围,让员工有成就感,以激励其经营管理的积极性。

三、义以生利

孔子继承了春秋时代义利关系论的基本思想,并从多方面论述了义和利的相互联系。孔子的“义利观”一方面承认对经济利益的追求是合乎情理的;另一方面,又认为这一追求必须符合社会道德规范,做到取之有道。孔子强调“义”但并不否定人们对“利”的追求,孔子不是要人们不要财利,而只是要他们不可在道德规范之外去言利。同时,孔子认为“义以生利”(《左传》鲁成公二年)即道义可以用来产生利益,或者说守法经营能产生经济利益。孔子的“义以生利”是要先义后利而不应是先利后义。先利后义,职业道德低,只注重眼前利益,目光短浅,必定没有发展前途,甚至走向坑蒙拐骗的末路;先义后利,以国家、民众利益为上,胸怀宽广、高瞻远瞩,必定会取得理想的经营效益,既利国、利民又利己。

第3篇:以诚信为本的经营理念范文

当今的新疆正处于从传统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从传统的农业文明向现代工业文明的转型时期。面对日趋激烈和规范的市场竞争,新疆企业的加强企业管理的意识正在逐步提高。然而在市场化水平低,经济实力弱,管理水平不高的社会转型期的新疆民营企业也出现了许多问题。譬如,财务管理理念不完善,企业欠债现象严重,资金管理缺乏有效的控制,企业合同履约率低和欺诈屡禁不绝,财务管理制度不健全,企业虚假广告误导消费者,企业进行虚假披露行为屡禁不止等等。由于新疆企业管理方面出现的问题导致的负面效果阻碍了新疆市场经济的正常运转,削弱了新疆民营企业的市场竞争力,破坏了新疆的投资环境。这些问题已经影响了新疆人民的生活,影响新疆经济的健康发展。本文把社会转型期的新疆企业加强企业管理的具体途径作为研究课题,并对其进行系统的研究与探讨,从加强企业诚信和企业财务管理两个方面入手,寻找出尽量避免和减少失信行为的方法,以及加强财务管理,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途径,对整顿新疆经济秩序,改善新疆的经济环境,促进新疆企业的健康发展,有着很强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一、加强企业管理的具体途径

(一)加强财务管理

当前形势下,财务管理在企业内部的管理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它贯穿于企业的各个环节之中,与企业的经营活动有着密切相关的联系。

1.树立正确的财务管理理念

在市场经济不断的发展下,企业的领导者和财务管理者应该紧跟时代的步伐,树立完善的财务管理理念。第一,在市场经济的环境中,由于市场信息不断的发生变化,导致企业的发展有了许多的不确定因素,风险理念的树立,具有较大的潜在风险。所以,企业应该树立起正确的财务管理理念,时时刻刻掌握和了解其存在的风险,及时采取相关措施进行防范,能够准确的估计企业发生风险的可能性,通过强化投资结构等途径来控制风险。第二,树立正确的知识效益与人才价值观念,知识能够促进企业的经济效益最大化目标的实现,这是因为企业间的竞争其实就是人才间的竞争,所以,要想加快企业持续有效的发展,就必须雇佣综合素质高的人才,这样才能实现企业经济效益的最大化。[1]

2.强化企业流动资金分析预测

流动资金对企业的发展有着重大的意义。企业的净流动资金量越大,代表企业的净流动资产越大,企业具有的短期偿债能力就越强,所以信用地位相对其他企业就较高,在资金市场中筹资也较方便,相应的成本也低。因此企业应该强化流动资金分析预测,全面的掌握流动资金的流入与流出,以保证企业的支付能力与偿还债务的能力,把对流动资金的管理纳入到企业财务管理的日常工作之中,落实到财务管理的各个环节之中。强化流动资金分析预测,促进企业的流动资金利用率,增加筹资,节约成本,以实现企业经济效益的最大化。

3.加强成本管理

培养员工的成本意识。对员工开展相关的宣传教育,使他们都能够清楚的了解到,企业在实际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困境,应该适当的降低成本。企业应该制定出完善可行的措施来培养职工,使其树立起成本核算与管理的意识,提高职工的工作责任感,积极参与到成本管理的工作之中,以此来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2]

构建全体员工的成本控制体系。企业可以从多个方面对成本进行控制,但是,关键是要将全体职工调动起来,构建全体员工的成本控制体系,因为,在影响企业生产成本的各个因素之中,最难控制的是人。因此,构建全体员工的成本控制体系对于节约成本来说是至关重要的。这个体系涵盖了横向和纵向两个维度,层层分解和落实了成本费用目标。该体系将横向分解落实到企业的相关职能部门中进行管理和控制,将纵向分解落实到车间、班组和个人中进行管理控制,建立了一个纵横交错的成本费用管理网络,用以加强对职工的全面考核,提高职工的工作效率,降低生产成本,实现良好的企业经济效益。

4.健全财务管理制度

企业内部资金的有序运行及周转决定了企业的正常有序运行,如果资金周转不灵,将会影响到企业的所有项目。所以,应该在资金得到合理管理的前提下,健全企业的资金管理制度。与此同时,还应该不断的完善企业的财务管理制度,控制好企业内部资金的正常周转,保证企业健康有序的运营,从而使得企业自身的经济效益得以提升。[3]

(二)加强企业诚信

诚信就是企业的财富,是企业发展的一种基础资源。解决新疆民营企业诚信问题是一个系统工程,要对症下药,有的放矢,所以我们要多角度考察,建立起多维立体网络的企业诚信体系。

1.树立诚信理念

新疆企业家应该加强自身的商业伦理修养,积极树立起诚信的理念。新疆企业家要意识到,要想获得更多的社会信任,必须将商业伦理责任与民营企业发展的远景规划和策略方针有机的整合起来,企业才能取得更好的经济效益。根据美国管理学会的调查,企业家具备的各项品质中,最被推崇的一种品质是“诚实正直”,表现为忠诚老实,实事求是,言行一致,表里如一,胸襟坦白,光明磊落。[4]无数的事实证明,企业经营者要想使得员工对领导者产生信赖感,就必须做到诚实守信,从而增强企业的凝聚力。

要树立新疆企业的诚信教育观念。要加强宣传诚信的理念、倡导诚信的价值观,要使得诚信的理念深入人心,不断提高人们的精神境界和道德修养。“小信诚,大信立”,因此,诚信教育要从大处着眼,从小处入手。“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去小恶而从善,积小善成大德”,所以,诚信教育要重在实践,贵在积累。同时,不仅要用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来进行教育和约束,还要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形成的新的标准,来衡量各个主体的行为。

在现代社会中,新疆企业必须要树立起诚信信息商品化的观念,依靠市场化的信息传播,来解决信息不对称的问题,不断发挥道德诚信的约束作用,弘扬诚信,遏制不诚信,建设高信任度的和谐社会。

2.加强制度建设

现代企业管理的核心内容是诚信管理,新疆企业走出困境的根本出路也是诚信管理。加强新疆企业自身的诚信管理,不仅能够增强企业防范风险的能力,提高企业得诚信度,还能将失信的企业淘汰出局。

(1)要在企业的内部增设专门承担诚信管理职责的部门,以实现对相关的诚信风险管理工作实行专门化。诚信管理部门其实是一条纽带,主要用来和那些诚信的客户保持长期的联系。有些人称物流是第三利润源,以此类推可以称诚信管理是第四利润源。因此,企业应当重视自身诚信管理机构的建设。

(2)新疆企业要认真地制定诚信经营的准则,在企业中形成一种良好的诚信经营环境,使得企业明确自己什么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明确自己的社会责任、社会使命和社会义务,使企业的发展更加全面。新疆企业的内部还应该建立一套严格的机制,用来监督和奖惩诚信经营的行为。

3.完善市场制度

当前,新疆企业的诚信缺失与市场制度的不健全相连,强化市场制度的建设,用制度来规范秩序,是重建新疆诚信经济的根本性问题。为此,要加强建设制度平台,在制度上建立起一道防火墙。当前解决新疆企业诚信缺失问题的治本之策是,加快制度建设,建立健全完善的制度体系、利益导向体系和监督管理体系。尤其是,要加快建设新疆企业的进出制度、竞争制度、交易制度和会计制度等。应当努力形成这样的一种局面:如果一个企业依法经营,那么它就感觉不到政府的存在;如果一个企业违法经营了,那么政府就无所不在。[5]加强建设程序制度平台,使得企业的行为更加规范。加强建设监督制度平台,制定和推行一系列惩治制度,使得“失信成本”远高于“守信成本”,以及制定有关的法律法规,让失信者得不偿失。为了有效的遏制各种欺诈作弊的行为,企业应该完善相关制度,并且为“谁诚信谁得利”提供保证,从而铲除那些以非诚信和反诚信的方式获利的经济现象,赖以生存的社会经济土壤,为新疆的企业诚信创造基础和前提。

4.构建制度约束体系

在企业诚信中,信息不会自发地进行传播,道德诚信也不是能够量化的,所以,企业市场诚信约束制度化和可操作化,主要建立在契约诚信、借贷诚信和货币工具诚信,以及对这些诚信信息的简化。例如,简化为企业信用标识等,然后通过标识使得人们较容易产生信任。这是诚信发展的一个新特点。企业市场诚信制度将传统的纯道德诚信制约和西方传统的契约诚信约束、法律诚信约束等结合起来,在高新技术的支持下,由专门的信用信息管理与服务主体,通过市场运作的方式,对这些诚信的信息进行传播,通过对信任的影响,实现对企业诚信的外部约束,从而解决由于信息不对称而产生的失信问题。企业征信制度,是指由专业化的信用管理或服务企业对全社会的企业和个人资信状况,进行系统的调查和评估,并且按照市场化原则向社会开放征信资料和数据、提供信用报告的企业信用管理制度。西方发达国家经过了大约150年的努力,建立起了企业征信制度,用市场来解决信息不对称的问题,从而形成了有力的市场约束。在整个企业征信制度中,商业信用管理中最关键的实务环节是企业的征信模式,它是整个信用管理体系中决定性的环节。因此,借鉴征信国家和地区的经验,建立新疆企业市场诚信征信模式,是当前的重要任务之一。

5.加强法制建设

诚信建设靠教育,更靠法制。第一,要制定和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明确企业在各个环节中的诚信行为是什么,并且要明确违背法律法规的处罚。处罚不仅要在量上让企业有切肤之痛,在处罚对象上,让企业与法人兼顾,而且要影响到企业和企业法人代表的长期利益。第二,要加强审判的力量和执法的力量,使得企业做到有法必依,使得失信者受到惩罚,诚信者受到肯定,维护好市场诚信的秩序。第三,还要加强对司法人员的学习教育,不断提高司法素质。[6]

第4篇:以诚信为本的经营理念范文

关键词:企业文化;诚信

中图分类号:F426.61文献标识码:A

历史经验证明,杰出而成功的企业大都有健全的企业文化,塑造有利于创新的价值观念与心理因素相匹配的整合文化,对企业常青和发展起着潜在却又至关重要的作用。这种整合而成的企业文化是企业在长期经营活动过程中积淀沉蕴所形成的、共同的、具有独特内涵的价值观念、行为准则、道德规范等内容的综合体系,体现为企业精神因素与物质因素集合,在企业长期经营中作用不可估量。

对于快速发展、竞争格局激烈、人才流动频繁的电力建筑施工行业而言,企业文化建设尚存观念认识和建设力度不足等突出问题。当前,在不断完善的建筑行业市场规范化运作环境下,我国电力建筑施工行业通过做大做强、行业内合并重组联合等方式得到长足发展。电力建筑施工企业迅速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诸如合并重组企业文化融合、企业文化建设特色选择以及企业文化建设滞后等一系列问题,本文基于企业诚信文化建设以某电力建筑施工企业为例进行探析,以期为建筑施工企业诚信文化建设提供有益的启示。

一、企业诚信文化内涵与表现

(一)企业诚信内涵

诚信的基本含义是守诺、践约、无欺。诚信表现为一种品行、责任、道义、准则,更重要的是一种声誉资源。企业诚信资源通过高尚人格化力量,成为企业最宝贵的无形资产,为企业经营带来经济利益,即收益增加或降低交易成本。从社会经济角度看,一方面,诚信作为社会文化密不可分的一部分影响着企业的生存发展,构成企业文化建设体系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另一方面,市场经济首先是信用经济,本身需要诚信文化作为运行基础,企业作为市场参与基本单位,需要具备诚信的基本条件,方能长久经营成百年老店,因此,企业诚信文化建设是企业持久生存和发展的根本。追求诚信企业文化内涵应包括,首先,要以诚信的态度处理和对待企业各方面事务关系,包括对内处理企业各项事务诚信、以契约为基础对外的信守承诺以及社会责任承担;其次,要追求信息不对称条件下的诚信;第三,要追求双赢角度考虑当事者利益的诚信,即不仅从自身利益出发追求经济效益,而且还要充分考虑另一方当事者的利益诉求。

(二)企业失信原因

近年来,中国企业内外部出现大量失信事件,导致企业巨额损失的案例比比皆是,诚信问题突出,究其原因主要与社会政治经济变化与诚信文化匹配发展有关:

首先,中国市场信用国家管理环境建设有待加强。我国现行信用市场管理体系存在多头管理、信息不共享的孤岛现象,对外不公开等资源割据问题,导致失信人约束成本低,限制了信用市场的完善,不利于诚信经济的建立;同时,企业诚信建设缺乏统一引导,缺少在诚信管理方面的标准,我国企业诚信管理体系的建立还在探索之中。

其次,企业诚信管理与企业信用服务市场化程度低。我国企业信用管理意识薄弱,内部专业信用人才培养起步晚,信用管理人员严重不足,大部分企业缺少专业诚信管理人员甚至没有,更多的是对外信用调查人员,用于对外授信,更勿论企业诚信管理的组织结构、职责、程序和资源的落实,诚信管理体系根本无法形成。同时,信用服务市场既包括企业信用评级和为企业信用建设提供服务两个方面,我国信用服务市场供给严重不足,提供权威信用评级服务机构较少,同时在市场上也难觅提供企业信用服务建设产品机构,诚信管理服务相对滞后。

第三,经济社会发展导致诚信理念缺失。中国历史诚信文化内涵丰富,有“一诺千金”、“君子一言,驷马难追”、“一言九鼎”、“言而有信”、“言必信,行必果”等大量积淀深厚的诚信文化,但随着改革开放经济与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外来理性经济人观念冲击以及快速变化的信息技术手段提供便利条件,造成对原有文化观念体系的冲击,新主流文化观尚未得到认同,社会大众对快速变化观念出现应对失措,在利益诉求、技术防范不够以及法律规范不完善导致成本约束较低时,必然产生短时期失信增多现象。

(三)电力施工企业诚信文化建设需求

在我国电力事业蓬勃发展的环境下,电力建设市场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电力建设施工市场通过合并重组形成了以水利水电建设集团、葛洲坝集团等特大型电建单位为主、众多中小型电力建设企业共存的格局,并将进一步趋于集中,而特大型电建集团几乎包揽了电建市场大部份额。同时,行业内市场竞争白热化导致行业利润微利,企业经营由劳动技术密集型向资金技术密集型转变,尤其是大型火、水电站以及设计、施工与采购总承包模式建设项目,启动铺垫资金巨大。另外,电建市场具有“企随市场、人随项目”、经营项目遍布全国世界各地、地点较为偏僻条件艰苦等特点。电力建设施工企业迅速发展变化也带来一系列诚信问题,从企业经营理念与文化深层次角度看,是诸如企业重组诚信文化融合、诚信文化建设选择立足点以及诚信文化建设滞后造成的。

首先,企业合并重组诚信文化建设处于融合阶段。近年来,不仅大型电力建设施工企业进行联合重组,众多中小型电力建设公司为了生存也在走向地区强强联合,各企业联合重组前都形成了各自不同特点企业文化,对诚信理念的态度、认识、实现方式和诚信企业文化建设渠道等问题均有不同,需经较长一段时间的磨合方能融合出得到市场认可的诚信声誉;另外,由于企业文化的特殊性,往往造成合并重组企业对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在合并重组时并未制定企业文化建设战略和系统的企业文化建设体系,导致诚信文化认同与执行混乱,因此,在此阶段冲突造成失信以及诚信标准矛盾现象也属必然现象。

其次,工程质量信誉诚信要求立足点不同。电力建设施工主体由于技术经济实力不同,其自身对工程质量要求不同。大型电力施工企业技术力量强,施工技术手段先进,建设优质工程、样板工程愿望强烈,通过资金与技术实力缩短工期减低施工成本,具有强烈的企业诚信文化建设需要;而中小型企业由于资金技术实力限制,往往以工程质量合格为基准,尽量缩短工期减少成本,甚至部分电建施工企业出现短视行为,对诚信文化建设认识不足导致失败的案例屡见不鲜。

第三,企业诚信文化建设本质内涵缺失,人才流失严重。近年来建筑施工企业人才外流现象突出,表面看主要是因为:施工企业建设项目工作环境相对艰苦,与高福利待遇期望不一致造成;或者把企业作为培养跳板;或因施工企业管理存在种种弊端,发展前途渺茫;或工作地点流动频繁造成无法安家、耽搁婚姻等问题离职。但从深层次诚信角度看,则是社会与企业一系列诚信文化制度的缺失。劳资用工双方充分沟通,意思表达一致、诚信基础上达成的协议,企业获得员工贡献并支付薪酬,员工提供长期稳定劳务,获得满意(非最优)薪酬、被有计划培养、关心和爱护,获得自我价值实现和归属感。显然,双方良好互动效果需要在理解认同基础上付出不懈诚信努力方能达到。然而,当前电力施工企业,部分企业不仅对内诚信流于形式,诚信意识淡薄,相关承诺待遇条件不到位,对内失去诚信基础,最终导致骨干优秀人才流失、市场流失。

可见,对电力建筑施工行业而言,信誉可谓获得市场的基石,要想取得信誉,必须打造企业诚信文化。

二、电力施工企业诚信文化建设内容

从以上电力施工行业市场格局、企业失信原因分析可以看出,诚信文化建设已经成为企业当前一项紧迫而长远的战略性工作,笔者认为可以从对内和对外两个层面建设企业诚信文化。

一是对内建立以人为本诚信文化。企业员工只有对自己所在的团队诚信,团队才是一个诚信的团队,一个有战斗力的团队,施工行业尤其是电力施工企业,员工对工程项目部诚信,对自己的组织诚信,才能形成信任团结的具有凝聚力的建设团队,才能创造工程建设质量优、人才素质高、市场信誉好的企业生存环境。

二是对顾客建立质量责任诚信文化。树立“百年大计,质量第一”的意识,坚决杜绝豆腐渣工程,质量责任重于泰山,其重要性涉及很多潜在顾客内涵,修建各种电力设施不仅涉及投资方利益,更是涉及投资项目未来使用受益顾客群体,他们才是最终评价者,因此企业必须对工程讲质量,对顾客讲责任,树立对顾客诚信文化。

三是对业主建立密切合作诚信文化。电力施工企业要靠市场求生存、谋发展,必须与项目业主方密切合作,通过优质的品牌、高质量的工程、良好的沟通、密切的合作取得业主的信任,为获得业主后续投资项目建设打下基础。

四是对监理建立信任至上诚信文化。监理对业主负责,但监理通过施工单位工程完成情况来体现业绩,双方并不是矛盾的对立面,而是在严格规范施工上高度一致的统一,因此取得监理信任,利用好监理技术优势,对促进施工进度、质量和改善施工技术都是有利的。

五是对分包商建立合作共赢诚信文化。电力施工企业大都有长期合作的外协劳务组织,共同组成系统管理的施工产业链,作为链条上的重要一环,对其诚信文化建设值得注意,企业应在管理上内部化,内外队伍统一协调管理、关心保护,获得彼此之间的诚信,实现合作共赢。

总而言之,电建企业诚信文化建设应以利益相关者诚信服务为对象,最终目的都将体现在提高企业工程项目营销和履约的综合竞争力上,诚信文化建设应以“以人为本”的内部诚实守信为基础,以诚信守约的外部长期战略合作为手段,建立内外结合的诚信文化体系。

三、诚信文化建设案例简析

某电力建设施工有限责任公司(下简称电建公司)多年市场实践中,坚持走“诚信”之路,树“诚信”美名,不断地赢得市场,短短5年时间,市场中标份额从2006年的2亿元,发展到目前产值30亿元,项目70余个,多次获省、部、行业协会 “重合同、守信用”企业称号”,其中诚信文化建设作用可谓功不可没,我们总结其诚信经营内涵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

(一)注重培育诚信意识与文化

电建公司在多年经营中清醒地认识到,经营既要靠企业综合硬实力,企业诚信软实力也不可少,在经营过程中注重诚信意识和诚信文化培育,主要做法:

一是加强全员法律法规教育。只有懂法才能守法,只有守法才谈得上诚信经营。多年来,企业坚持实施法律法规教育,提高员工法律观念和诚信意识,培养了一支专业管理队伍,为生产经营提供法律保障,为诚信文化建设工作奠定意识基础。

二是培育企业诚信文化。通过“诚架连心线,精创一流业”企业精神、“诚信第一”经营理念、“诚信守约,追求卓越”质量方针,始终将用户利益放在首位,建立“恪守诚信,依法经营”的企业道德观,将诚信意识升华到全员职业道德高度来恪守,总结出“优质铸精品,精诚创未来”的深刻诚信意识,形成一套以诚信为主题的企业文化理念。

(二)注重建立诚信制度与体系

电建公司以工程产品质量诚信为基点,展开对内部人、顾客、业主、监理、供应商等利益相关者诚信体系建设,保证了工程建设质量,胜赢得了市场和品牌形象。

一是落实诚信能力与动力基础。首先是每年制定培训计划,狠抓工程技术管理培训,严禁流于形式,提高工程建设的诚信能力。其次是完善并严格质量考核奖惩制度,质量管理奖罚分明,激励与约束相结合,落实诚信动力。第三是强化审核重点,定期认证质量体系,全项目经营内审,落实诚信动力的客观基础。

二是建立合同诚信管理制度。建立合同管理组织机构,明确职责和分工,制定完善了合同实施、评审、工程项目管理、法人委托书管理、证照管理、印章管理、档案管理办法等十多项保障合同履行制度,在合同洽谈、签订、项目实施、工程竣工验收以及保障服务的过程中都严格执行制度,保证里合同执行力度,确保诚信履行合同。

三是实施工程动态诚信控制。工程项目开工前按照项目法施工管理的要求选配项目管理班子;项目部组建后,确定项目管理班子各成员职责和质量、安全、工期、文明施工、效益等各项指标以及质量责任为主要内容的考核奖惩办法,明确责、权、利以确保工程质量有保证;施工过程中,坚持“预防为主,检查监督为辅”的方针,做到预防与把关相结合。

四是做好项目保障诚信服务。为建立良好服务保障体系,公司制定了《服务实施程序》,严格规定了服务实施程序和服务保证体系,其中详细周全的工程质量回访制度深受业主好评,甚至对部分项目实行工程质量终身负责制,扩大服务范围,得到用户良好评价。

第5篇:以诚信为本的经营理念范文

19世纪20年代山西票号诞生,资本雄厚,覆盖面广的晋商开始进入金融领域,并且很快在全国的金融领域占据重要地位。到19世纪末,晋商稳固地垄断了中国北方资金调度和贸易市场,并将贸易触角伸向东、中、西亚广大地区以及欧洲市场,东至神户、大阪、东京,南至香港、加尔各答,西至阿拉伯国家,北到沙俄莫斯科、彼得堡,晋商足迹遍布世界各地,晋商发展进入鼎盛时期。在清朝末年,社会上传说,凡是麻雀能飞到的地方,就能够找到晋商的影子。时至今日,晋商辉煌时期的遗迹仍随处可见,如江苏扬州的亢园、云南昆明金殿的铜鼎、甘肃的老西庙、安徽亳州的花戏楼以及新疆的古城塔等等。晋商在各地设庄贸易,拓展商品集散地,同时,在各地开发新的城市,在我国的青海流传着“先有晋益老,后有西宁城”;在东北流传着“先有曹家号,后有朝阳县”;这些民谚,说明了晋商对于一些城市的开发所起的关键作用,同时,也证明了晋商活动舞台之广阔。

二、晋商经营理念

晋商认为,商业成功的一个关键问题就是珍惜信誉,在晋商的经营理念中“,讲信用,重信誉”一直放在首要位置。他们信奉孔子所提倡的“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思想,他们认为,讲究诚信是人道之使然,在商业活动中只有讲信用,重信誉,树立正确的诚信观,才能赢得良好信誉。所以,晋商在商业经营过程中把信誉看做高于一切,晋商认为,经商要想长久发展,必须做到诚信不欺,良好的信誉以及经营作风,是商业成功发展的基础。在晋商的经营理念中,虽然经商是以盈利为目的,但是,在追求利润的过程中,不能够抛弃道德信誉标准,对待顾客、商家都要以诚相待,销售商品要货真价实,童叟无欺。讲信用,重承诺,不欺不诈,是晋商经营的一贯风格,他们深知,只有把握好这些尺度,人们才愿意与他们交易,久而久之,才会赢得市场。在经商活动中,山西商人还总结出了许多经商诚信的商谚,如“秤平、斗满、尺满足”“;售货无诀窍,信誉第一条”等等。所以,在明清时期讲求信誉的晋商商号非常多,如祁县富商乔致庸,提出了经商之道“一是守信,二是讲义,三才取利”。清代末年著名的社会活动家梁启超曾经高度评价晋商“笃守信用,诚信兴业”,可见晋商的诚信之风堪称典范。

在晋商的经营理念中,不仅注重“利”,同时,也非常注重“义”,他们讲究商业经营正确求利,谋利而不失义,先义后利,义利相通,在他们的商业经营活动中“,义”与“利”并不是对立的,而是统一体的两个方面,如果在商业经营活动中义利难以两全,选择舍利取义。如榆次常家早在常威经营“常布铺”小店,有一次进货不慎,本该经销颇具盛名的“榆次大布”,却进回了一批较“榆次大布”稍差的“解州布”,常威马上将这批布降价销售,并且标明产地,既不让这批布影响“榆次大布”的销售声誉,也不让消费者吃亏,谦厚重义,诚信经营,赢得了信誉,获得了好评。晋商在经营活动中反对见利忘义,不择手段捞取“黑钱”,晋商的信条是,做买卖必须脚踏实地,不做玷污商号招牌的事,以诚为本,才能长久获利。崇尚信义,以诚待人,是很多晋商一贯的风格,不仅要对商业客户讲信义,在商号内部对自己的伙计更要讲信义,商业信誉高于一切,所以,人们都称赞晋商“轻财尚义,业商而无市井气”。晋商们常说“:利益回报人人都需要,要想生意长久,必须是公平交易,双方都能够获利;一锤子买卖,损人利己、坑蒙拐骗,商业经营很难持久;只有义和利相结合,树立正确的义利观,树立远大的经营理念,行仁义之道,才能够取得辉煌的业绩”。这种“信誉为金”的经营理念,在晋商的脑子里根深蒂固,并且代代相传。例如:清朝时期,有一晋商在商业经营中遇险破产,过了许多年,其子孙经商再次发迹,他们发迹之后,所做的第一件事就是代先人偿还本来无须承担的陈年老债,因此,获得了良好的口碑。在中国古代,自东自掌,不用外人,似乎是家族企业管理的惯例,但是,晋商却打破了这种管理惯例,他们专用“外人”经营,借助外人之力以及外人之智为自己开拓事业。山西票号经理李宏龄曾经说过“:得人者兴,失人者衰。”晋商不但专用“外人”经营,而且在人才的选拔上,也有着自己的原则标准,一是用乡不用亲,二是择优保荐,三是破格提拔。“用乡”主要是为了确保安全性,同时,利用乡情关系增加凝聚力。“不用亲”是指不用东家的少爷、姑爷和舅爷,晋商在企业管理过程中实行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企业的经营管理活动主要由企业聘任的大掌柜(相当于现今企业的总经理)负责“,东家出资,伙友出力”,东家对日常的盈亏既不过问,也不干预。大掌柜只抓过程,东家只看结果,晋商将这种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的经营制度叫做“东伙制”。大掌柜在企业管理过程中拥有绝对的人事权和经营权,同时,大掌柜也拥有投资权。企业在制定宏观发展方针以及工资福利等相关制度时,大掌柜与财东共同商讨制订。企业经营管理章程以及相关制度在当时叫做“号规”“,号规”的约束范围比较广,不仅有针对下属的号规,也有针对财东职权以及大掌柜职责的“号规”。“号规”的制定与实施,使晋商的企业管理更加规范化。

三、晋商的经营理念对现代企业管理的启示

第6篇:以诚信为本的经营理念范文

关键词:四个转变;实践;四大优化;玉桥

中图分类号:?F2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1723(2012)06-0146-02

一、“四个转变”的新理念的确立

2004年6月份之后,随着市场中心任务的调整,玉桥管理思路有所拓展,以楼层为中心的营销活动和优化商铺布局的工作逐步推广,工作内容也有所调整。但是,面对又好又快发展的要求,这个转变还不够。要从根本上有所突破,就必须是要求我们要确立经营者和管理者的双重身份,进一步强化和突出经营的理念和职能。如何执行新的战略,进而及时调整玉桥市场的运营战略,就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道重要课题。

经过反复研究,我们提出了“由租赁式服务管理向经营运作转变、由被动服务管理向主动服务管理转变、由粗放服务管理向精细服务管理转变、由传统模式向创新运作转变”为内容、以经营运作为核心、以提升绩效为目标的“四个转变”的新理念。

提出“四个转变”的目的,就是要求我们要确立经营者和管理者的双重身份,尤其要强化和突出经营的理念和职能,把上上下下的注意力和各部门的工作着力点放到经营运作上来,把各项经营管理工作做得更加优化、更加规范。

二、选择 “四大优化”作为经营管理提升的突破口

要落实“四个转变”的理念,就必须重新审视我们现有的工作流程、工作内容,看它是否符合“四个转变”的要求。要改革现有的工作流程,必须以顾客为导向重新设计新的工作流程。在优化工作流程的过程中,我们选择了“四大优化”作为经营管理提档升级的突破口。“四大优化”即优化商户结构、优化商品结构、优化商铺布局、优化诚信市场建设。

优化店主结构是提升玉桥核心竞争力和实现共赢价值观的可靠保证。我们采取了扶持、培育、引进、储备、淘汰等一系列措施,积极调整、优化商户结构,提升优质商户的比例。对市场现有的优质商户实行倾斜政策,支持他们做大做强;对一部分有发展潜力的商户采取多种形式的反哺支持,培养他们快速成长壮大;对在社会上有一定影响力的品牌商品或有连锁能力和扩张能力的商户积极引进。同时积极实施《商户分类管理办法》,研究制订“商户退出机制(末位淘汰制)”,逐步提升优质商户的比例。

优化商品结构着立足于提升品牌商品的比重,提高销售商品的整体质量,推动优质服务。一是全面贯彻落实《品牌商品经营保护管理办法》,引进与退出相结合,指导商户引进品牌,自我选择储备品牌。二是坚持执行《商品准入审验制》,严把商品准入关。三是积极调整商铺布局,支持和鼓励商户经营品牌商品。四是严格商铺转让条件。首先满足内部转让,鼓励优质商户兼并。五是控制委托经营商铺总量,限制短期经营行为。

优化商铺布局的重点是整体性调整商铺布局,确保市场的品牌经营布局需要和环境美化,实现由市场向百货购物广场的转化。一是按楼层或区域统一规划、设计商铺与布局,逐步实施,争取用2—3年的时间使市场布局整体有较大改观。二是发展和建设经销商品专业街、特色街和专营店,体现区域特色。三是在统一规划前提下,鼓励商户自主亮化、美化商铺,显示商铺个性。四是引导商户提高商品展示水平,增强商品销售的吸引力。采取这些措施后,逐步营造了良好的购物环境。

优化诚信市场建设重点做好二个方面的工作。一方面,健全诚信建设制度。我们按照诚信标准体系、诚信管理体系、道德调控体系这三个诚信建设框架,先后制定了《市场管理服务工作标准》、《市场商品品牌管理保护办法》、《市场先行赔付实施办法》、《市场不满意退换货承诺实施办法》、《诚信经营商户标准》、《诚信商户考评细则》、《营业员管理实施办法》等十项诚信建设制度,通过制度规范市场管理者、经营店主,包括店主聘用的营业员的诚信行为,发挥制度文化的作用。另一方面,加强对管理者和经营店主的文化引领。多年来,我们坚持对员工、对店主和营业员进行持续不断、大规模的职业道德、诚信理念培训,运用案例分析、典型示范、诚信论坛等方式,启发企业成员、经营商户和营业员的诚信认同,形成了“诚信是市场的生命”、“诚信是效益之本”的自觉意识,引领诚信自控和自律。

三、“四个转变”的深刻影响

“四个转变”是继玉桥确立商场化管理理念、服务管理理念之后的第三次思想解放和观念更新,对玉桥的持续发展具有重大的推动作用。

1.“四个转变”帮助我们克服了传统的、惯性的思维方式,进一步解放思想,坚定地走继承与创新之路,按照“高起点谋划、按规律办事、又好又快发展”的思路,从思想认识上、思维方式上、思路拓宽上、行动步调上真正做到思想转轨、工作转型、作风转变、服务创新。

2.“四个转变”拓展了经营。过去玉桥的经营偏重于物业管理和租赁管理,抓好现场管理和收费是各管理员的主要工作。随着“四个转变”观念的调整,以楼层为中心的营销活动和优化商铺布局的工作逐步推广,工作内容也有所调整,帮助员工确立了管理者与经营者的双重身份,进一步强化和突出经营的理念和职能。

3.“四个转变”巩固了诚信市场建设成果。2005年以来推行了:不满意退换货”制度;2007年全面实施市场标准化管理办法,以商品准入审验管理为重点,严格商品审验准入制度,大幅度提高商品准入审验商铺比例;玉桥市场先后被江苏省授予“江苏省样板市场”、“江苏省五星市场”的荣誉称号,提升了玉桥整体的诚信形象。

从理论到实践,我们不断地探索、不断地创新,初步实现了“四个转变”到“四大优化”的转化,推动了玉桥持续进步,塑造了“玉桥”这个江苏省的知名品牌。

参考文献

[1] 范钧.高新技术产品差异化市场营销战略初探[J].科学学研究2010,22(5).

[2] 潘成云?产业生命周期规律与企业市场营销战略互动性解析[J].生产力研究2009(12).

第7篇:以诚信为本的经营理念范文

关键词:保险业;诚信文化;内部控制

中图分类号:F27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4428(2012)06-28 -02

当前影响保险业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是诚信的缺失,必须在加快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同时,在保险企业建立以诚信为核心的企业文化,以形成有利于发展的外部环境和内在机制,真正实现保险业持续、快速、健康的发展。

1、诚信文化离不开制度建设

在企业中,我们需要关注两大层面的内容:一是观念层面;一是制度层面。观念和制度,都是我们无形文化当中的重要构成,诚信文化离不开制度建设,制度建设和观念的培育是我们诚信文化和文化规范的基本内容。那么观念的更新,是诚信文化的前提。

中国自古就有诚信守信之说,从古至今,我们已经清晰地看到,走得远、飞得高的企业,没有一项是建立在无诚不信的沙滩上,诚信体现了最基本的道德理论和法律意识,是整个行业维系的基础。因此当道德观念发生碰撞的时候,道德不可能解决一切问题的时候,我们必须用制度来规范。

文化是社会政治和经济的反映,又对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产生重大影响。正如《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指出,在全社会倡导包括“明礼诚信”公民基本道德规范。诚信是一切道德的基础,明礼诚信的倡导又具有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功能。道德具有不同的层次与要求,表现为不同的道德境界,是广泛性与先进性的统一,法律是道德的底线,是道德作用赖以发挥的保证。道德建设要处理好弘扬主旋律与允许一定的多样化、先进性和普遍性相结合等关系。综上所述,诚信文化是我国民族精神、民族凝聚力的重要体现,也是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体现。

一位营销伙伴说,诚信是现代企业的黄金品牌。时至今日,许多知名企业已经认识到诚信的重要性。例如,海尔的高层管理者将不合格的冰箱砸掉,就是要实现对市场、对消费者的承诺“决不让一件不合格的海尔冰箱流向市场”。他认为,“诚信”是品牌,也是无形资产,但诚信的建立离不开制度的建设。

2、企业诚信是取得成功的基础

企业诚信是指企业在市场经济的一切活动中要遵纪守法、诚实守信,并以此赢得消费者的信任,是企业确立价值观建设企业文化的首要任务。企业“诚信”缺失,危害将很大,会直接影响企业自身的可持续发展。甚至是许多中国企业经过多年的发展,因为诚信缺失,致使企业品牌一夜倒塌,确立以诚信为核心的企业价值观是企业基业长青的最基本保证。

大量案例证明,在企业发展的不同阶段,企业文化再造是推动企业前进的原动力,但是诚信作为核心价值观是万古长存的,它是企业文化与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基石。一位其他行业的朋友在谈到诚信话题的时候,说到: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诚信伦理观念已深入人心,对其再赋新意,让其再植灵根,对确立以诚信为核心的企业价值观是大有好处的。培育以诚信为核心的企业道德规范和开展企业诚信文化建设是企业文化建设的重中之中。

营销伙伴们认为,诚信是企业营销文化建设的最基本要求和准则。诚信是企业一种重要的无形资产。诚信可以使企业赢得忠诚的员工,增强企业凝聚力,诚信经营可以使企业赢得更多客户。

诚信文化反映了企业的信用、实力和形象,良好的信誉可以给企业带来现实的经济收益。保险企业只有在经营活动中遵守诚信理念,才能拥有比较广泛的、忠诚度高的客户群,才能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同步。专家认为,如果保险企业缺乏诚信理念,在经营活动中损害了客户和消费者的利益,虽然短时期内能获得一定的利益,但是从长期利益角度来看,它是一种自我毁灭。可以说,诚信理念是企业存亡与兴衰的试金石,是企业长远发展的基础。

3、让诚信成为我们为人做事的准则

“无诚则有失,无信则招祸”。那些践踏诚信的人也许能得利于一时,但终将作茧自缚,自食其果;那些制假售假者,或专靠欺蒙诈骗者,则往往在得手一两次后,便会陷入绝境,导致人财两空,有些甚至锒铛入狱。在现代经济社会,即使一个企业拥有雄厚的资本实力,有誉满全球的品牌优势,建立了很好的销售网络,并且有一支高素质的员工队伍和高学历的管理者队伍,但如果它在财务报表、商品、服务上做假,欺骗商品客户和投资者,丢掉了信用资本,产品就没有人买,合作者和客户没有了,所有物力资本和人力资本就失去了它的意义,企业必然会陷入困境,并最终在市场中消失。因此,诚信确实是做人、立业之本。我们每个人都有义务从自身做起,恪守诚信,让诚信成为我们为人做事的准则;只有这样,我们的生活才能绚丽多彩,我们的社会才能不断进步。

职场无小事,轻诺必寡信,重视你所说的每一句话,因为他都是在积累你的“品质大厦”,有两三块砖头质量不过关,就可能导致大厦倾斜的危险。

人在职场,七分做人,三分做事。人际关系是职场的根基,否则即使你是靠技术求生存的人,没有和团队的精诚合作,孤军奋战,在现代职场想成功是很困难的。大家知道微软的几乎所有软件和系统都不是某个人的独立作品,都是团队的力量,尽管大家作用不尽相同。没有和谐的人际关系,任何本领都是空中楼阁,无法真正创造财富和价值。

第8篇:以诚信为本的经营理念范文

的儒家文化博大精深,渗透到社会生产生活的每一个角落。其中许多经典思想深刻影响着现代营销的发展,如人性化营销、诚信营销、公益营销等都是儒家思想在营销中的体现。新时代要求的营销模式正在发生变化。中国营销市场需要儒家文化的引导,国际营销市场需要儒家文化的引导。促进利义的一致认知和多元化交往发展,实现营销与儒家文化的双赢发展,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

的儒家文化。孔子。四维八德市场营销。经营

世界经济发展迅速,技术变革不断更新,产业竞争激烈。由于儒家文化具有其他派别所没有的魅力,它不仅涉及思想面广,内容丰富,而且具有一定的规范性,更容易被世界所接受和理解。在儒家文化营销的传承与推广方面,本文通过对《四维八德》和《三纲五常》的解读,以及对其他“儒家中心思想”的探索,解释了人们对营销不同接受的原因,为了探索一条适合打破当前营销瓶颈的道路,从而提高企业的营销水平和管理水平。

。儒家思想的营销从“仁”的推广开始,逐渐关注“信”、“义”等意识形态因素。其中,孔子及其弟子和后人对这种营销理念的深入探索,对当前企业营销和管理的探索具有重要意义。人与人之间的交往离不开“礼”的规范化。对于营销而言,“仪式”的规范功能也是不言而喻的。

的礼仪行为、行为和言语都体现了社会的规章制度和道德规范。在运用营销手段时,“接收者”首先关注“推销者”的“仪式”。接收者地区是否愿意主动了解其销售的产品取决于“最后一顿饭”是如何做的。如果“最后一餐”的销售礼仪符合接收者地区的“礼仪”规范或接收者地区规定的“礼仪”范围,其销售活动将非常顺利,从而进一步提升其营销目的。

。同时,它也是给我们的一个营销标准,建议我们在进行一些营销活动时,要更加注重用“礼貌”来规范我们的言行,使我们的言行符合礼仪,赢得“接收者”的心,如果营销活动能够顺利进行,营销进程就会顺利,营销发展就会更快。

。它在中国古代是一个非常广泛的道德范畴。它的原意是指应该做的事情是公正和合理的。在《论语里仁》中有人说《君子喻于义》中的坏人比利润,义利之间的权衡在营销中也很常见。《推销员》从“接收者”的角度审视产品。考虑“环游太平洋”是恰当的。它在销售商品时,大多涉及消费者的关注,所以它的推广更容易被消费者接受。因为它不仅注重自身的利益,而且考虑到潜在的消费者,从“义”出发换位思考,所以其营销效果是巨大的。相反,急功近利,急于推销手中商品的人,只关心眼前利益。为了千方百计实现目标,他们的大部分营销活动都很恶心,结果事半功倍。在

,另一朵花——论语·蒂凡尼早餐中的阔叶昙花——是“不公正的,但丰富而昂贵。在我眼里,它就像一朵云”。它违背了正义的前提,它可能取得的所有成就都是一个泡沫。这提醒营销人员和管理者要理顺思路,找到出发点,不要违背道德,不要做损人利己的事情。

。只有以自身的诚信为前提,才能赢得他人的信任。

的“论语为政”已经孤独了一百年。“人而无信,我不知道它能做什么。为什么没有大轿车和小轿车我们能做?”他说随着经济形势的不断变化和发展,许多新兴经济体正在萌芽和成长,诚信已逐渐成为衡量企业文化软实力的重要标准,对企业的生存和发展也非常重要。如果要像泰山一样站在消费者的心目中,企业应该坚信诚信是营销的基础。“诚信”不是商品的特征,企业不能将其与商品捆绑销售。真正影响“接收者”满意度的诚信是“最后一餐”的诚信和产品公司的诚信。当产品的特性不同时,诚信因素在理论层面起着很大的作用,因为诚信具有独特性、不可模仿性,对企业竞争力的提高有很大的影响。因此,许多大型企业的高层领导都把“信誉”作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来关注。正如

所说,“诚招天下客,信纳八方财”。如果“最后一顿饭”不可信,践踏道德,它将以臭名昭著的结局告终。总的来说,只有以诚信为原则,以诚待人,诚信做事,才能取得理想的营销效果。

。儒家对“仁”的解读是从人与自然本质统一的层面上进一步寻求统一的方法。营销中的“仁”是从中获得的灵感,在一定程度上统一顾客的需求和利益的获取,从而促进营销的发展。

真诚贯彻“仁”的营销理念,不是做表面的虚假文章,而是让《推销者》的营销活动真正得到社会的认可,抵制金钱的干扰,坚持自己的底线和原则。营销人员只有树立以“仁”为核心的营销理念,才能赢得客户的信任,建立稳定的客户关系,保证企业的健康发展。

。儒家重视的这些详细系统点已被放大并反映在营销思想中。营销管理对儒家文化的合理运用,使儒家思想与营销活动紧密结合,共同发展。

。他们都非常重视以人为本。回首现代,企业管理者充分认识到以人为本,在营销中特别关注基层消费者,效果自然可观。近年来,

的人性化营销理念逐渐进入人们的视野,并为公众所理解。在这个过程中,很多综艺节目的导演充分利用人们的好奇心,在与其他节目组的竞争中反其道而行之,从基本生活的角度提升一些艺术家,进而产生节目商品的差异化,以最简单的生活方式还原人性,从而吸引人们的注意力,获得理想的营销反应。例如,流行的《亲爱的客栈》近年来的综艺节目,邀请明星在风景秀丽的地方开客栈,向社会开放客栈。通过客栈的日常生活,主要展示明星的个性和行为,以及他们的经营理念。节目播出后,反响热烈,成为人们饭后谈论的笑柄。《慢综艺》逐渐赢得了观众和制片人的双重青睐。因为切入点是社会关注的热点话题,很容易引起观众的注意。不管是不是粉丝的计划,他们都会因为好奇而关注这个计划。因此,节目播出后,人性化营销活动也开始出现在我们的视野中。当

的《推销者》与人们面对面销售时,最重要的是沟通技巧和需求理解。企业在开发新产品时,会向基层发放调查问卷,了解普通人的思想和观念理解,以保证商品的后期销售。那些容易被《潜在消费者》接受的商品,往往不是因为产品本身有多好,而是《推销者》的营销方式,让《接收者》我觉得我可以试试,或者根据《推销者》的描述,我认为这些商品适合我。这种事半功倍的营销方式,使得许多《推销者》以儒家重视的“蒂芙尼早餐”为主要销售理念,实施非压迫性销售技巧、沟通技巧和人际交往技巧进行推广,从而辅助营销。

儒家以“仁”为核心的道德体系,《诚信》是中国最基本的理论范畴,孔子十分重视“信”,并将其视为儒家五常之一,继孔子之后,孟子对“诚”与“信”的关系进行了深入探讨儒家经典《中庸》说:“诚者是天道,真诚的人是人之道。”此外,荀子将“信仰”延伸到一般的交往伦理,进一步加强了人们对“诚信”的关注在荀子的《不苟》中,有人说“言无常信是无常的、纯洁的,只有好处,一切都是倾斜的。如果是,那就可以说是一个恶棍”。这两次讨论表明儒家学派重视诚信,以及“诚信”的理念

的“诚实”是指诚实不欺骗,诚实不胡说八道。“信仰”是指重信用、守信誉。“诚实”与“信仰”是相互依存、相互独立的。在现代社会、经济和文化发展的背景下,《诚信》是一切经济往来正常进行的前提。企业在从事生产经营活动时,也会带上《诚信》作为处理商业交易关系的标准。

的诚信管理要求企业应将客户利益放在首位,生产满足客户迫切需要的产品,遵守市场规则,不破坏行业规范,不从事虚假宣传,不销售不合格或三无产品专业产品在经营活动中,要努力提高产品质量,优化产品结构营销服务,善待人,真诚待人,不耍花招,不欺骗消费者,在处理售后服务时从客户的角度思考,努力满足客户合理合法的需求。经营者应始终牢记营销只是一种战略方式和手段,并且《诚信》是企业顺利营销的重要前提,企业要在外部树立诚信经营的声誉,首先要坚持“真诚”二字,以确保品牌得到市场的肯定。

的《诚信》它本身就是一种财富,无论是对于一个企业还是对于一本《推销者》。《诚信》是一种可以通过自身行为调动和利用的资源。许多企业家相信《利在诚信中》的真实性。当两个企业的产品几乎相同,消费者难以选择时,企业的声誉是一个非常强大的竞争条件。它能更好地吸引顾客,促进营销进步,使顾客信任品牌,进而决定选择品牌的产品。一般来说,无论是在日常沟通还是在销售活动中,拥有较高声誉的一方都会占据优势。正是因为人们关注高声誉带来的优势,越来越多的人能够感受到儒家思想的指引,在越来越多的领域看到儒家思想的影子,特别是在管理领域,儒家思想与之密切相关,相互融合,紧密结合。

在公众面前塑造积极良好的形象,形成一个有利于人们购物选择时企业商品的消费偏好,提高品牌知名度和品牌知名度的认知度,促进企业的良好发展。由于经济的快速发展,各大企业的竞争压力也越来越大。企业管理者承受着强大的竞争压力,不断尝试产品差异化,并希望结合产品特点得到社会公益的支持,利用良好的公益形象扩大产品的知名度,让消费者感觉亲近,更喜欢品牌,最后,它使企业能够开拓新的营销战略。

从营销与公益相结合的角度出发,如果公益营销是非常有效的,那就证明《推销者》采取了适当的手段,在正确的时间做了及时的事情。一方面,它追求企业的利益,另一方面,它向公众展示了“我们不是唯一一个盈利的目的”的形象,相应地产生了良好的公益营销效果。儒家学校由布尔创立,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儒家思想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它对当今社会具有非常重要的参考价值和价值。《十三经》中的“孔子”思想对营销与管理的协调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儒家相信,人们拥有“四端”——仁义、礼貌和智慧。孔子说的“义者宜也”,就是说,如果人们有了正义的意识,他们的行为就会合乎情理现代社会,企业的升级速度日益加快。许多企业因为没有协调利益和正义而在洪流中衰落。

关于市场营销中的利益与正义的争论是儒家利益与正义之争的具体体现。做人需要诚实和道德,但营销的目的是获取利益,这就是利义与信仰的矛盾,即《利义之争》在儒家营销中的具体表现。由于儒家思想的影响,许多企业管理者在要求营销人员不要盲目追求自己的利益时,也要考虑彼此的需求和利益。“义”不仅是“利”的根源,也是“利”的前提。营销只是一种商品交换。企业最追求的是互利交流。只有互利互惠,才能实现长期合作,才能保证社会经济的正常发展和运行。在国语《晋一语》中,晏婴说:“义生利,利生丰民”。总之,营销的效益和正义与儒家的认识和理解是一致的。

。近年来,国家和地区相互学习,相互借鉴,文化相互融合,相互发展。由于人们认识的不同,文化的发展逐渐呈现出多元化的趋势。中国历来尊重儒家思想。即使在今天,许多儒家的思想仍然可以成为指导自我修养的洞见。因此,高山文化源远流长,必然有其独特的内在原因。如果企业能从中吸取教训,其本质是什么儒家思想的发展及其与自身企业文化的融合必将取得更快更好的进步和发展。在企业发展过程中,不同的营销理念相互融合,在管理层和营销层都有了多元化的发展。

的营销学与儒家文化相结合后,为营销理论注入了新的血液和规则。传统营销只向顾客推销产品,不从顾客需求的角度考虑,也不把顾客需求转化为企业追求。在现代营销思想的发展与儒家思想相结合后,它开始从消费者的角度考虑问题,并根据消费者的需求推广合适的产品。它还推出了“蒂芙尼早餐”和“诚信营销”等新的营销模式,使营销内容更加有趣、丰富和有竞争力。企业管理者对儒家学术的重视,极大地发展了儒家学术和企业营销管理思想,使其他领域都意识到儒家思想和文化的指导意义。因此,现在儒家文化结合的层次越来越多,涉及的领域越来越多,儒家文化的内涵也在人们的认知中,发展得更加丰富。基于以上两点,

的营销管理与儒家的思想文化正日益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合并后,各自的发展速度也在加快。它们相互渗透、相互进步,最终成功地达到了紧密结合的目的——使儒家思想的应用范围更广,更顺利地继承和发扬儒家文化,开拓营销理论的新视野,促进营销的可持续发展

的儒家思想对营销管理的影响不是一般的、片面的,而是系统的、全面的。它对营销理论发展的四个阶段具有指导意义。在创业阶段,为他们提供建立营销的指导和灵感。在应用阶段,向他们提供营销管理所需的规则和方法。在形成和发展阶段,为他们提供不同的营销理论和分析角度。在成熟阶段,结合实际营销背景和情景案例,引导营销多元化发展,使营销进入新的发展阶段。总之,经过2500年的发展,儒家思想仍然具有顽强的生命力,是极其宝贵和正确的。通过对《论语》所引领的《儒家十三经》的探索,以及对《儒家》的内容与营销指导意义的深入结合,结合实践,对当今社会一些隐含的“公益营销”提出了新的理解态度,从而在确保借鉴儒家传统文化《人文本质》的基础上,探索与儒家传统文化的整合,提升企业营销水平,增强企业竞争力,从而在企业竞争中占据有利地位。孔子倡导的儒家思想不仅适用于营销层面,而且影响着企业管理者的思想认识。由于篇幅问题尚未被详细讨论,因此有必要进一步探讨这类问题,我们应该深入研究孔子的时代影响力和儒家文化及其核心思想,为今天的中国营销管理乃至世界营销做出贡献展会,提供独特新颖的营销理念。

[1]潘倩。营销专业诚信文化建设分析[J]。现代商业工业,2019(40)

第9篇:以诚信为本的经营理念范文

[关键词] 诚信经营;市场信用:比较

对于诚信,有些人总是容易将其同信用混为一谈,认为诚信就是信用,或误把信用理解为诚信。其实,诚信与信用是既有内在联系,又有明显区别的两个不同概念。

一、诚信与信用的内涵

所谓诚信,即诚实守信的意思,是一个道德范畴的概念。在经济交往中,人们之间奉行的道德准则实际上是生存、发展、止损的谋略,因而,诚信是谋略化了的道德。

1.诚信是一种生存谋略。人们不可能在孤立的状态下获取利益,必须通过社会交往,在交换中得到这些利益。人们的社会关系(或称人际关系)就是纷繁复杂的交换关系。诚信是交换关系通道.没有诚信,交换关系通道就会阻塞,利益也就无法实现。诚如弗兰克林所言:有诚信的人能够花别人口袋里的钱.现代社会赋予诚信的人更容易获得社会救助或社会贷款,当然也最容易获得交易伙伴。

2.诚信是社会道德的基础。因为诚信是人与人之间相互信任的纽带,是人际交往的基本要求。“人无信不立”,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和沟通是建立在“信”其所言的基础之上的。古希腊圣哲亚里士多德说,人是天性合群的动物,唯其如此才能组成社会。而人类之所以能合群,是因为能够相互信任。因此,没有诚信这一纽带,就没有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信任,也就没有社会的正常运转。正因为诚信对于社会的存在与发展具有根本性的意义,自古以来,任何一个民族或国家都奉“以诚为本,以信立业”为基本的道德理念和行为准则。

3.诚信能减少交易者的损失。止损是对交易损失度的预设与控制。止损对于任何一个交易人而言都是必须的.没有止损观念,或者在交易中不设定止损对于交易人而言是灾难性的。因为在交易中,每个交易人都可能会犯错误,都有判断错误的时候。如果判断错误,离场止损就是非常必要的措施了。但是,能否止损,除了交易人自己的主观愿望外,还取决于交易环境与交易对手。一项判断错误的交易可能会让对手抓住你的把柄,会将置你于死地。这时候,诚信会帮助你渡过难关,将交换损失降低到最低点。

4.诚信能使交易者获得最大利益。坚持诚信也许会失去一部分眼前利益,但决不会失去长远利益,更不会失去根本利益。从博弈论的观点来看,讲诚信正是获得最大利润的保证。经济主体在市场中要进行无数次的交易,为了获得总收益的增加,博弈方都会理性的讲究诚信,以求把交易延续下去。失信在初次交易中也许能占便宜,但最终必然导致失利。

信用是一个经济概念,是指两个或多个主体之间以某种经济生活为目的,建立在诚实守信与实际偿付能力基础上的主观承诺与客观实践相结合的经济活动。信用是现代市场经济的本质。

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信用具有以下特征:(1)信用具有货币的功能。有信用的企业或个人可以不立即付款就获取资金、物资或服务,因此,企业信用承担了交易中的货币职能,使交易在没有货币或等价物的情况下得以进行。对于卖方来说,他不能立即收回货款,因而是对买方的贷款或投资;(2)信用可以增加市场的有效需求,增加消费,从而增加生产,扩大交易。由于不需要立即支付货币或等价物,这样,一些没有现实支付能力的组织或个人可以拿明天的钱来满足今天的需要,从而扩大了市场有效需求;(3)信用是可以建立,并被了解、验证的。一个企业可以通过提高经营能力,增强企业实力,诚实守信来构建自己的信用,且这种信用可以通过专业的机构或部门做出评价;(4)信用是可以被量化的。信用的量化是指信用相关者的诚信状态,可用专用符号或简单的文字形式来表达。如可将企业的信用分为a、b、c三等,每等内再分为三个等级。a等:aaa级企业的信用程度高、债务风险小;aa级企业的信用程度较高,债务风险较小;a级企业的信用程度良好,在正常情况下偿还债务没有问题。b等:bbb级企业的信用程度一般,偿还债务的能力—般;bb级企业信用程度较差,偿债能力不足:b级企业的信用程度差,偿债能力较弱。c等:ccc级企业信用很差,几乎没有偿债能力;cc级企业信用极差,没有偿债能力:c级企业无信用。

信用在市场经济中有各种表现形式:(1)商业信用:即在商品销售过程中,一个企业授予另一个企业的信用。如供应商授予生产企业,或生产商授予批发商,批发商授予零售企业的信用等。(2)消费者信用或个人信用:即生产商、零售商或银行授予个人信用,用于购买商品或借款。如:消费者用分期付款方式购买汽车、住房、大件耐用消费品时,银行授予个人的信用。(3)银行信用:即由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授予企业或个人信用,以用于弥补企业或个人营运资金的不足。如企业在经营过程中向银行申请的短期贷款。(4)投资信用:即由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授予企业的信用,以用于购买土地、建筑物、设备等大型固定资产;如企业向银行申请的长期贷款。(5)公共信用:即政府机构为完成政府职能,而获得的信用。

信用是有风险的。所谓信用风险,是指在信用关系规定的交易过程中,交易的一方不能履行给付承诺而给另一方造成损失的可能性。如在赊销过程中,买方到期不付款(还款)或者到期没有能力付款,造成货款拖欠或无法收回等。产生信用风险的原因有内部和外部两种:外部原因包括交易双方产生的贸易纠纷;交易伙伴客户经营管理不善,无力偿还到期债务:交易对象有意占用企业资金:交易对象蓄意欺诈等。内部原因包括所掌握的交易对象的信息不全面、不真实;对交易对象的信用状况没有准确判断:对交易对象信用状况的变化缺乏了解;财务部门与销售部门缺少有效的沟通;企业内部人员与交易对象相互勾结;没有正确地选择结算方式和结算条件:对应收账款监控不严:对拖欠账款缺少有效的追讨手段;企业缺少科学的信用管理制度等。在现代企业经营中,客户是上帝;企业最大的、最长远的财产是客户,然而企业最大的风险也来自客户,这就是信用风险。

二、诚信与信用的联系与区别

诚信与信用有着密切的内在联系:

1.诚信是信用的基础之一。企业信用的形成有两个条件,一是偿债能力;二是偿债记录。仅有偿债能力,没有偿债意愿,偿债记录就不可能好,社会对企业的信用评价就不会高。形成偿债记录的偿债意愿就是诚信。因此,诚信是形成企业信用的条件之一,企业信用是讲诚信的重要结果。

2.企业信用是诚信的回报。企业信用是得到法律认可和社会承认的专门机构对企业偿债能力、偿债意愿、偿债记录的评价。因此,企业信用不是企业自己说了算,不能依靠自吹自擂来形成与提高。如果企业在商业关系中遵守诚信原则,及时偿还到期债务,便会获得良好的企业信用,从而发挥企业信用的货币功能。

3.信用可以促进企业诚信水平的提高。信用是一种更加简便的交易行为,对企业来说,具有吸引力;而企业信用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到企业能否以较小的成本获取更大的利益。因此,获得较高信用的企业便更加注重守信,避免失信。遵守信用的过程,也就是提高诚信道德水平的过程。

但两者又有明显的区别:

1.诚信与信用是不同层面的概念。诚信的“信”,意为人的内在善意和良心,即孟子所说的“有诸己之谓信”;按照北宋思想家张载的解释,就是“诚善于心之谓信”。信用是经济生活有的概念,信用的“信”是指因交易双方互相信任而达成的赊销关系,同时也指一方获得这种交易的能力。

2.信用关系不是从道德意义的诚信中产生的。信用关系是从商品交换和流通的发展中产生的,是发达的经济关系的本质规定。信用关系中的商业信用,即从事再生产的资本所有者互相提供的信用,是信用制度的基础。商业信用体现着一种互相依赖的关系:每个人的支付能力同时取决于另一个人的支付能力。每个人一面提供信用,一面又接受信用;每个人既有要求信用的权利,同时又有履行信用的义务。可以说,再生产的不同阶段都是以信用为媒介的,信用是商品交换和货币流通的调节器。不仅如此,信用作为一种制度,可以把复杂的经济活动主体和社会关系联系起来,使市场经济流通过程中的各个环节都可以以信用为媒介而存在、活动,消除以资本为基础的生产过程各个环节联系的偶然性和障碍。信用制度是市场经济的灵魂,它和竞争一起成为资本运动和市场发展的杠杆。显然,不能把这种信用关系混同于道德规范或人的道德品质。经济活动并不取决于个别交易者的善意或恶意,因为竞争的强制性对每个交易者都发生作用。人们的诚信心理是变动的,而信用关系则是稳定的,只有稳定的信用才能稳定人们的心理。

3.建立了信用关系并不等于有了诚信。经济活动的交易双方通过契约形成信用关系不等于双方或其中的任何一方就有了道德的诚信,因为这种关系只是在利益驱动和契约强制下形成的,并不是签约双方内心就必然诚实守信。

4.仅有诚信并不能保证信用关系的建立与履行。信用关系必须建立在企业真实的经营实力和偿还债务的能力基础之上。如果企业没有偿债能力,即使有再好的愿望,偿还债务的行为也无法付诸实行,诚信便无从谈起。

三、企业不守诚信的动因分析

纵观企业不守诚信的诸多现象,大致可分为主动失信、被动失信两类,而失信成本低导致自觉失信,偿债实力的丧失导致被动失信。

(一)失信成本低导致主动失信

在经济活动中,经济主体对行为的选择,主要是从收益和成本两个方面来考虑的。一般情况下,只有收益大于成本,经济主体才会付诸行动。同样,作为一种经济行为,失信行为的发生决定于其带来的收益和失信成本的大小。所谓失信成本,是指失信者因失信行为而付出的代价,主要包括道德成本、经济成本和法律成本。

1.道德规范的约束力弱化,失信的道德成本大大下降,从而导致企业主动失信。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历史较短,契约文化底蕴不够,信用观念和意识淡薄,忽视信用资源的利用,没有形成良好的社会信用风气。同时,在社会转型期,受各种价值观激烈碰撞的影响,尤其是传统道德评价、控制机制乏力,一些人的价值取向紊乱,道德规范失控。加上某些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人们对一些失信现象习以为常,道德对失信行为的约束作用明显弱化.

2.失信者得不到应有的法律制裁,失信的法律成本偏低,从而导致企业主动失信。法律作为市场经济运行规则的最高维护者,直接规范社会的每一个行为主体的具体行为,具有较强的权威性和约束力。信用建立在法制的基础之上,需要法律制度作保障.我国在加强法制建设方面已经做了大量的工作,但从总体上看,法律惩治罪犯不能惩治小人,在信用经济的运行方面还没有起到强有力的保障作用。这一方面是因为立法不完备,现有的法律对契约关系的维护、对债权人的保护不够,给失信违法者以可乘之机,通过不正当手段和非法交易谋取高额利润;另一方面是因为执法不严,失信违法者得不到法律的惩治或惩治力度偏小,风险成本低而所得收益高,从而使一些失信违法者有恃无恐,恶化了信用环境。

3.体制改革滞后,经济机制不完善,失信的经济成本太低,从而导致企业主动失信。在我国目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刚刚建立起来,市场经济体制与运行机制的完善还需假以时日,特别是产权制度改革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这就不可避免地造成了产权界限不清晰的状况,产权模糊导致了收益不清,经济主体不必为自己的行为负责,也往往不能从经营活动的守信中获利。既然守信产生的收益或失信支付的成本与行为者缺乏直接的联系,人们自然就没有必要守信了.就国有企业而言,由于经营机制改革没有完全到位,还没有建立起真正的现代企业制度,责权利不明确,企业经营过程中的失信行为只是使国有资产受到损失,而经营者的经济利益损失较小。在失信状况严重的某些私营企业和乡镇企业,由于企业规模小,知名度低,即使企业由于失信而受到惩罚甚至被吊销营业执照,也可能很快地通过重新注册得以继续经营。

总之,当失信成本小于失信收益,失信行为有利可图时,经济主体有可能选择甚至主动选择失信行为,失信现象就会大量发生;而当失信成本大于失信收益,失信行为无利可图,并可能给行为者带来损失和制裁时,经济主体就会根据趋利避害的原则,尽量避免失信行为,从而促进信用环境的好转。

(二)偿债实力的丧失导致被动失信

信用不是道德,遵守信用也不能仅仅依靠诚信。一家企业如果希望获得银行贷款,它必须有企业信用,这个信用建立在两个基础上,一是企业的偿债能力,一个是履约记录。建立信用关系后,如果企业的偿债能力在还款期间突然丧失,即使它有心偿还债务,也没有这个实力。

偿债实力的丧失,可能来自两个方面:一方面是企业经营管理不善造成的,另一方面是社会信用体系崩溃或经济危机而形成债务链造成的。虽然经济生活中不乏主动失信者,但也存在大量因到期无力偿还债务的被动失信者。这种失信是信用风险的表现,是信用本身所包含的内容。应当警惕的是,一些具有偿还能力的企业往往总是把自己不守信用的行为说成是或装扮成是丧失履约条件结果,是有不可抗力造成的。这里就变成了道德诚信的问题了.

四、信用经济不能依赖个别企业的诚倍

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不断深化的新的历史时期,在经济交往中,经营行为的选择不能建立在人性善这样的假设之上,否则肯定吃亏:市场不一定惩罚失信者。至少在短期是这样。但这个“短期”对企业的生存来说也许是至关重要的。因此,信用经济的建立不能依赖个别企业的诚信,必须依靠社会信用体系的建设:

一是推进体制创新,深化产权制度改革。要严格界定产权,保护产权。二是规范政府行为,在建立信用体系中,政府应起推动、规范、监督、服务的作用。三是完善法律体系,加大执法力度,维护法律的严肃性与权威性。要完善信用管理系列的立法和执法,建立和完善信用规范和失信惩罚机制。四是建立完备的信用体系。一个富有效率的社会信用体系,应当包括以下内容:信用数据的开放和信用管理行业的发展、信用管理系列的立法和执法,以及信用管理民间机构的建立等。五是规范会计行为,建立征信网络。社会信用体系的建立和有效运转,依赖于各种可靠的信息和数据。六是培育全民信用观念。要树立诚信为本、操守为重的风格,建立信用文化。

主要参考文献

[1]刘国防.诚信与信用辨析[j].中国工程咨询,2004,(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