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内科护理小讲课范文

内科护理小讲课精选(九篇)

内科护理小讲课

第1篇:内科护理小讲课范文

【关键词】 内科护理学;护理教学;小老师;初探

“小老师”授课法是指让学生走向讲台的过程, 它是一种开放型、多种能力训练的综合模式, 学生可在轻松愉快的氛围里吸收和掌握知识[1]。内科护理学是一门重要的临床护理课程, 它是临床各科护理学的基础, 学好内科护理学是学好临床各科护理课程的关键。而在内科护理学的教学中, 教师常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进行教学, 学生仅是被动的接受知识, 积极性不高, 课堂气氛机械呆板, 而内科护理学理论性强, 学生常反映难学难记, 有些学生甚至不能达到学习目标, 更谈不上能力的培养。斯米尔研究证实:如果把识记对象变成人们活动的对象, 则识记效果会更好[2], 为了提高教学效果, 我们尝试在内科护理学理论课的教学过程中使用“小老师”授课法进行教学。

1 “小老师”的确定

为了使“小老师”授课法达到最好的教学效果, 我们将一个班分成若干小组, 每组选出一名组长, 由组长组织该组的学生进行集体备课, 备完课后, 每组学生先在组内进行小讲课竞赛, 再由该组学生推荐一名优秀的同学作为“小老师”代表该组在全班进行讲课竞赛。

2 “小老师”授课内容的确定

2. 1 合理确定“小老师”授课内容 教师结合学生特点、教材特点, 并根据教学大纲要求, 选择难易适中的临床常见病、多发病为小老师的讲课内容, 这些内容比较适合学生自学、归纳和表达, 以便让初次担任小老师学生能顺利当好老师, 以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 并增强自信心。

2. 2 合理确定学习目标 学习目标是组织教学内容、确定教学方法的前提和依据, 也是评定教学效果的标准[3]。但制定目标时需要注意到学生的知识、技能水平, 制定的教学目标不能过高, 也不能过低, 否则会影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兴趣。教师提早将“小老师”要讲课的内容、学习目标告知学生, 并指导如何备课和备课具体程序:①先预习教学内容。②弄懂本节的重点、难点, 疑点。③掌握本节的基本结构和知识点的联系。④探索上课的教学方法。⑤准备好教学器材和模型(必要时)。⑥精心备好教案。⑦要求熟悉上课内容。⑧制作PPT课件。

3 教学方法

随机选取2009级本科护理2班为实验组(共50人), 5班为对照组(共52人)。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方法, 实验组采用“小老师”授课法, 并分为5组。内科护理学的理论课每次课为2学时, 先由学生唱主角, 学生小讲课约1.5学时, 每个学习小组通过竞赛的方式选出的 “小老师”站在讲台上给全班同学上课, 教师和其他学生在下面听课, 教师在下面详细记录。若有疑问, 其他学习小组的同学可提出质疑, 由该组同学作答。教师再用0.5个学时的时间进行补充和总结, 以加深学生对本堂课重点、难点的理解。最后由学生推荐出的评委团评选出一、二、三等奖各1名, 并评选出1个优秀的学习小组, 对于获奖者, 教师将颁发其奖状, 并给予一定的物质鼓励。最后教师还将对“小老师”的思维、语言表达及教态等方面的优缺点进行评价, 以便学生日后提高讲课水平。

4 “小老师”授课法在内科护理学教学中的优势与不足

近年来“小老师”授课法在护理学基础的实验教学中进行了多种尝试, 但“小老师”在内科护理学理论教学中的应用仍很少见。在大力提倡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全方位综合能力的今天, 护理人员作为人类健康的促进者与实施者, 更应具备较强的综合能力[4], 特别是出色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沟通能力, 故有必要改变现在医学教育中传统的教学方法, 运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4. 1 “小老师”授课法的优势 该教学方法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师的主导地位和学生的主体地位都得到了充分发挥, 学生通过积极的查找文献、自我学习及备课, 促进了他们主动思考问题, 并提高了他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集体备课和竞赛, 加强了他们的合作意识和竞争意识;同时学生站在讲台上讲课, 锻炼了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胆量;老师做学生, 学生做老师的这种角色互换, 增进了师生双方的相互理解和相互尊重。

4. 2 “小老师”授课法的不足 主要是内科护理学理论课时有限, 且学生人数多, 故不可能让每位学生都能来担任小老师, 有些同学想担任小老师的却因课时有限问题而未能担任。其次有少部分学生基础差, 理解能力差, 不善于表达, 故这些同学就会出现消极情绪。

虽然“小老师”授课法存在一些局限性, 但它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方法引入教学, 为学生的成长、锻炼搭建了一个较好的平台。作为一名大学教师, 教学的目的不是要灌输给学生很多知识, 而是要让学生学会学习, 善于思考和交流, “小老师”授课法能够达到提高学生解决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如何进一步发挥“小老师”授课法在内科护理学教学中的应用, 还需不断探索、不断完善。

参考文献

[1] 周丽萍, 张月, 等.让学生走上讲台教学的意向调查.南方护理学报, 2002, 7(6):48-49

第2篇:内科护理小讲课范文

笔者针对外科护理学烧伤课堂教学的难点,进行科学、合理的教学设计,取得较好的效果,介绍如下。

1、教学设计

1.1分析教材、制定教学目标教材为曹伟新等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外科护理学》第九章第二节烧伤内容,课时40min.内容包括病因、分类、临床表现、处理、护理等。其中部分内容与水电解质酸碱失衡、休克、感染等相关章节紧密联系,因此,教学过程中注意将相关课程内容融合讲解,引导学生进行新旧知识联系,运用所学知识归纳总结其中的护理规律,融会贯通地学习。授课对象为本科护理专业学生,根据其知识结构和培养目标,制定教学目标:

①知识目标。使学生理解烧伤病理生理,掌握烧伤面积计算和分类,掌握并发症预防和护理。

②能力目标。准确进行输液护理,维持有效呼吸,会妥善护理烧伤创面,促进患者舒适,掌握烧伤病情观察方法和要点。

③情感目标。重视患者情感和自尊需求,提供人文关怀。

1.2教学方法

1.2.1目标教学法以教学目标为主线,贯穿整个教学过程。如在讲解烧伤抗休克治疗时,教学目标要求学生能够正确进行输液管理。为达此目标,将教材中抗休克治疗和输液相关护理内容整合,综合为5个问题系统讲授:什么时候开始输液、部位及液体种类选择、液体量计算、如何安排输液、输液效果观察,使学生明确重点,掌握输液时机、输液通道选择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输液量的安排以及病情观察等临床护理技能。在讲解重度烧伤内容时,配合临床实例图片,以生动形象富于感染力的语言讲授,激发学生的职业认同感,强化学生的同理心,培养爱伤观念,提高其人文修养。

1.2.2比较法教学过程中,将学生容易混淆、掌握不牢的知识点进行归纳总结对比。如在讲解不同深度烧伤体征特点时,分别将工、Ⅱ、Ⅲ度烧伤进行比较,浅Ⅱ度和深Ⅱ度烧伤进行比较,并将I、Ⅱ、Ⅲ度烧伤特点分别归纳为“红斑”、“水疱”、“焦痂”等关键词,引导学生在比较中抓住关键词掌握重点。

1.2.3案例练习法教学中采用案例教学法,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_3].如在讲解吸入性损伤时,先以案例讲解,然后播放临床典型图片,引导学生讨论分析其临床表现、提出护理措施,使学生感觉自己置身于临床护理工作中,学会以科学的思维分析判断并解决问题。

1.2.4数据延伸法烧伤课程知识点分布零散,采用数据延伸法进行课堂小结,如提问学生“5、6、7”、“1.5mL”、“3O~50mL/h”等数据分别代表什么意义,学生就能够立即思考“5、6、7”是指成人的双上肢体表面积,“1.5mL”是指成人烧伤后第一个24h的输液总量为每1烧伤面积(Ⅱ。、Ⅲ。)每公斤体质量应补充胶体液和电解质液共1.5mL,“30~50mL/h”代表烧伤患者进行液体复苏后成人每小时尿量应维持在30~50mL/h.数据延伸法可有效的突出重点,提高学生辨析力,更好地巩固课堂教学内容。

1.2.5教学过程以临床烧伤病例导入本次课程,多媒体课件封面选择红色火焰为模板,凸显本次课主题。烧伤分类和临床表现是本节课的重点,通过播放典型图片,简易口诀、板书、对比举例、体现关键词等方式讲解烧伤面积计算和深度判断;病理生理是本节课的难点,讲解时利用学生已经学过的相关章节内容,启发学生思维,并拓展讲解不同阶段护理工作重点,体现护理专业特色,介绍目前国内外对烧伤瘢痕预防和治疗新进展,体现学科知识更新;在讲解烧伤处理和护理内容时,将两部分内容整合一起,综合为烧伤急救、维持有效呼吸、抗休克治疗与护理、创面处理与护理、营养支持与护理、并发症的观察与护理、心理护理等,使教学安排既遵循教学规律,又结构合理、知识一体化。讲授时插入大量的临床护理图片,如气管切开吸痰、中心静脉导管建立及维护、烧伤翻身床使用等,以临床病例引导,使学生身临其境,对授课内容有深刻的认识,并掌握牢固。教学结束前采用数据延伸法对课程内容进行小结,留思考题,让学生温习并巩固知识点。

2、小结

第3篇:内科护理小讲课范文

准备阶段由护士长与科室教学老师按照临床护理教学大纲,根据服务性学习的需要,整合皮肤科临床教学内容,确定10个服务性学习主题及内容。在项目实施前1月对皮肤科所有带教老师进行有关服务性学习带教方法的培训。

实施阶段①课程学习。护生进科室后由教学老师组织学习服务性学习的相关事项,将2~3名护生组成学习小组,根据确定的10个服务性学习主题及内容重新整合,查找、整理资料,让护生在皮肤科实习期间的护理活动更适合患者需要。②护理服务。按照重新整理的学习资料,在带教老师的引导下进行皮肤科各项护理活动,包括晨晚间护理、注射、换药、物理治疗、心理疏导、健康教育等。③组织反思活动。将有效的反思贯穿护理服务活动前、中、后,服务活动前的反思是让护生查阅文献,并将有关资料整理、整合。服务活动中的反思是以书写实习日记,回顾每天的服务活动成效、收获、不足及改进措施来完成的。服务活动后的反思通过小组讨论、发言、角色扮演、教师答疑等进行。

效果评价实习结束时对2组护生进行专业知识应用能力考核,包括专科理论知识、专科操作及结合学生病房所管病例教学临床小讲课,理论知识通过笔试考核和专科操作考核,各占考核成绩的40%,临床小讲课占考核成绩的20%。统计学方法数据采用成组设计t检验。

经过4周护理实习,出科考核时实验组护理实习学生的专科理论知识、专科操作、临床小讲课成绩高于对照组,2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见表1。表12组护生专业知识应用能力比较(分,±s)组别n专科理论成绩专科操作成绩临床小讲课成绩对照组7634.56±2.3235.18±1.7216.03±1.32实验组8037.00±2.2737.64±1.5617.37±1.54t3.652.952.14p<0.01<0.01<0.05

服务性学习有利于提高实习护生专科理论知识和技能服务性学习在教学方法上强调以学生为中心,注重服务与课程相结合,学习目标、学习内容明确。护生在服务前全面了解服务对象需求,通过查找、整理文献,加深了对学习内容的理解。经过带教老师精心的组织和引导,帮助学生将学习与个人经验结合起来,在为患者服务时提高了运用理论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操作技能也得到了提高。表1结果显示,实验组出科考核理论成绩和操作成绩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说明将服务性学习模式应用到皮肤科临床护理教学中能提高实习护生专科理论和操作技能。

第4篇:内科护理小讲课范文

在进行护理教育改革前,我国大部分护理院校的课程体系中都很少涉及社会人文学科的内容[1]。如今,虽然我国护理院校开设了人文社科课程,但生物医学课程与人文课程之间缺乏横向的相融性[2],其平均学时较少,其授课教师多为护理院校毕业的本科生或硕士研究生,普遍缺乏关于人文社科专业教育的背景[3]。

2国外护理专业人文教育现状

从1960年开始,美国的护理院校开始推出人文社科课程。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此类课程日益受到重视,其平均学时迅速超过生物医学课程,对护理学生核心竞争力的提升及职业生涯规划的影响也越来越大[4]。国外护理院校人文社科课程的师资力量主要为人文、哲学、艺术专业背景的教师及专职牧师,其课程内容主要以护理伦理学、护理法学、疾病叙事的文学作品、历史、艺术等能引发学生热烈讨论、贴近现实社会的课题。例如,英国莱斯特大学华维克医学院开设的《医学与文学艺术》课程,其内容包括培养医护人员的形象、参观牛津艺术博物馆、分析及体会死亡和濒死的感觉、参加戏剧讲习班等[5]。

3进行护理专业人文教育改革的对策

3.1 采取灵活多样的授课方式

调查资料显示,护理专业的学生对传统课堂讲授式的人文课程教学形式较为抵触,对此类课程的学习效果较差[6]。在开展人文领域的教学工作时,广大护理教育工作者应放弃理论说教的教学模式,着眼于学生的情感体验和参与欲望,尝试应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如课题讲座、话题讨论、启发式教学、体验式教学、小组讨论等。在进行护理伦理学授课时应采用叙事型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在课堂上讲述亲身经历和内心感受,并促使学生在课下精读相关病例故事、写反思日记,最后指导其讨论相关故事的伦理学价值,在潜移默化中提高其人文素养。

3.2 实现人文课程的微型化

今后,进行人文课程改革的主要趋势之一是开展微型课程。开展微型课程可提高学生对护理工作的兴趣,发挥教育者的特长和潜能,弥补课程内容滞后于临床的缺点,开拓课程内容的深度和广度。微型课程是1960年由美国依阿华大学附属学校首先开发使用的[7]。它不是根据护理学科原有的课程框架、知识体系进行教学,而是根据护理学生的已有经验、兴趣、教师的能力、社会的需要来修订的。如果说传统意义上的生物医学课程是整个护理教育体系中大块的钢筋水泥结构,可用来建造高楼的框架结构和主体部分,那么微型课程就是建造高楼的小砖块。它们是不可或缺的,可以使整个护理教育体系变得更灵活、更丰富。

3.3 实现人文课程的综合化

当前,我国护理院校的人文教育课程多为学科课程教育。我国护理院校各学科的知识较为系统化,其教学内容的中心各不相同,各学科之间的联系性不强,不能使理论很好地结合实践,也不能提高学生应对临床具体问题的能力。如果将人文课程的相关内容有机地融合入到相邻领域的学科中,形成一门综合化的学科,实现多学科的重组,就可减少教学科目,避免多学科中教学内容的重复,克服分科过细的弊病,将各学科的内容有机地联系起来。

3.4 将人文精神渗透到考评体系中

在进行护理专业人文教育改革的过程中应将人文精神融入到考评体系中,如在国家规范化考试及用人单位的考试中加入伦理、法律、心理、沟通等需运用人文知识的考题,使学生高度重视接受人文教育的重要性,认真学习人文知识,变被动学习为自觉行为,从而在潜移默化中提高其人文素养。

3.5 积极开展隐性课程

隐性课程是指伴随正规课程的教学内容出现的一些随机课程,可广泛地渗透在课堂教学活动、校园文化、家庭、社会中[8]。护理专题的人文教育应从课内扩展到课外,在校园文化生活中营造浓厚的人文环境,让学生诵读中外经典名著、邀请社会知名专家进行人文学术讲座、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爱好和兴趣参加社团活。

3.6 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

教师是实施教学工作的主体,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是提高教学质量、施行人文社科类课程教学改革的关键措施[9]。目前,我国护理院校讲授人文课程的教师普遍存在知识结构不合理、缺乏人文社会科学知识的情况。学习人文社会科学的教师则缺乏医学及护理学的知识。我们可为不断完善教师的知识结构,如让护理专业的教师进行人文社会科学类课程的培训,由体育学院教师承担护理礼仪课的授课工作,由公共管理学院教师承担社会学的授课工作等。

4结论

第5篇:内科护理小讲课范文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

2007~2008年温州医学院护理学院本科班各200名学生。

1.2方法

按授课次序,2007年采用传统教学法,2008年采用多样式授课法。随机分发100份教师理论授课评议调查表对学生问卷调查。

2授课方法

2.1走下讲堂,走进学生

耳鼻咽喉科护理学是一门非常精细、专业性强的课程,课程气氛沉闷、枯燥、单调,授课老师的一言一行都在影响学生学习的情绪。本人讲课会间断走下讲台,走向教室前排或学生中间,触及更多学生的目光,进行目光交流,同时拉近了师生间心理上的距离。学生们在听课时,感受到一种师生间的温馨和亲切感。在讲到有关耳鼻咽喉等解剖时,走进学生,在维护学生自尊的前提下,找到一些外观有特色的学生,如某学生鼻梁挺,介纠我们所看到的鼻梁仅仅是鼻子的外鼻的一部分,然后承上启下延伸,讲解到鼻子的结构。

2.2调动学生的参与性,做课堂的主人,避免填鸭式授课。学生被动接受理论知识,理解不深入,强行记忆印象不深。为了让全班学生能积极参与到课堂氛围中,本人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性。例如在讲解“慢性扁桃体炎”章节时,鼓励学生互相张大嘴,查看对方咽部的扁桃体团块;讲到先天性耳前瘘管时,先告知瘘管的基本形状及位置,相邻座的学生互相寻找。然后在热烈的气氛中接着讲解疾病的相关知识,学生在参与式的教学中,情绪高涨,感性和理性相结合,理解力提高。

2.3互换师生角色,增强课堂互动性

每学时课安排3~5min时间让学生上台讲课。用学生自荐和教师点名两种方式,学生踊跃参加。其讲课内容参照教师多媒体课件,也可由其选择带教材,结合个人理解程度发挥。其目的是锻炼学生的胆量,锻炼台上的讲课能力,另外,可以激发在座学生的新奇和期待感。学生讲课表现得很活泼。讲课结束时,本人给予肯定和鼓励,再予以适当补充,结束一个知识点。这种互动性使课堂气氛轻松活跃。

2.4知识点融入实例中解析

充分利用临床工作或生活中遇到的典型生动实例,进行知识点的讲解。如讲到“喉梗阻”章节时,抛出问题问学生为何小果冻在市场上逐渐减少了,引起学生极大的兴趣并激发学生的思维。在学生不同的回答中,总结出小果冻底部尺寸正好与儿童的喉入口直径大小相仿,易卡在喉入口处,引起喉腔阻塞;在讲到气管异物时,联系临床夜间收住的一例儿童吹口哨误入气管,随儿童呼吸,整个病区都是有节奏的口哨声,学生们在听课过程中,笑声连连。在贴切的实例中解析知识点,学生易理解,印象深刻。

2.5利用并整合充足的课件资源

耳鼻咽喉科临床专业本科理论课均由耳鼻咽喉科有临床经验的医师授课,他们制作的多媒体内容及图片丰富多彩。本人吸取精华,收集相关的图片为课件所用。多媒体图片丰富,尤其是耳鼻咽喉解剖图片,需要多角度、多方位,才能显示解剖站构[1]。同时在临床上注意收集典型病例症状,如将喉梗阻病例典型的四凹症状照片放入多媒体课件中,让课件内容更加感观化。采用多媒体课件节约了板书时间,让教师有更多时间讲解,当然课件内容重点要突出,不宜过多、过杂,色彩不宜过杂、过频,以免喧宾夺主。

3结果

3.1学生反馈信息

每次授课后,班级都会记录全班同学对老师授课的特点即优缺点,上报给护理学院,再由学院反馈给教学老师。从教学信息反馈来看:本人授课课堂气氛活跃、互动性强,学生参与性高,缺点是语速偏快。

3.2问卷调查结果

设定8项评价指标,每项满分10分,8~10分为优,6~8分为良,0~6分为差(表1)。结果显示教师情绪饱满100%,授课条理、重点清晰79%,理论与实际相结合87%,师生互动95%,学生参与性91%,激发学生兴趣和思维84%,多媒体课件丰富92%,促进记忆77%,各项指标都比传统教学法大幅度提高,表明了多样化授课方法能有效提高教学质量。

4讨论

4.1形式多样的授课方法,改变了“填鸭”式的沉闷单一的教学。教师和学生双向互动,是现代教学的基本要求,让学生认识教师与学生关系不再是生产者与被加工的产品之间的关系,而是学生主人翁式参与性的形式,促进学生积极参与,互教互学,体现师生关系的平等性,促使学生能掌握课堂内容,使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力得到充分的调动。

第6篇:内科护理小讲课范文

【关键词】中等职业学校;内科护理;学习方法

一、重要性

内科护理学是一门实践性和理论性很强的学科,培养目标主要是面向应用、面向实践。内科护理学是护理专业学生临床课中重要的一门课程,它是其他临床课程的基础,因此学生学好内科护理学对今后的临床实习、工作至关重要。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现代护理观念发生了重大变革,即由以疾病为中心的护理模式转变为以患者为中心,对患者实施身、心全面护理的整体护理模式。为了使学生在临床实习和今后的工作中能尽快地适应整体护理模式,笔者在讲授内科护理学时,将整套教学中总结出的学法贯穿教学过程中。对提高内科护理学的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具有积极的意义。

二、现状

目前医学中职学校学生文化基础薄弱,对学习有较强的畏难心理,而医学教育对学生素质却有很高要求,且包括文化课、医学基础课、临床基础课、临床专业课在内的医学教育学习时间短,课业负担重,相关专业课之间既相互独立,又相互联系、相互穿插。这对学生是极大的挑战。内科护理学是临床各科护理学的基础,新的教学大纲重点突出以能力为本位的教学理念,总教学时数为126学时,其中理论教学90学时,实践教学36学时。病种涵盖9个系统50种疾病,内容包括护理评估、护理诊断及护理目标、护理措施、护理评价。

三、教学中的学法

面对中职学生这样的现状,教师教书解惑的同时,还应教会学生怎样学习。“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以下是笔者在内科护理学教学过程中总结出的一些学法:

1、课堂互动,增强学生自信心

对于自信的学生而言,学习是一种享受,他们总是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学习中,从而带来更多成功的体验。可是中职生对学习有较强的畏难心理,学习对他们而言是一种负担,成绩只会带来更多的烦恼。他们总是觉得这个不会,那个不懂,然后怀疑自己的记忆能力、理解能力,继而以此为借口拒绝思考、逃避学习,并因此形成恶性循环。美国心理学家布格尔斯基认为,兴趣和注意力来自成功的体验,课堂提问应因人而异,对平时成绩不够理想的学生应该给予更多关注,经常对他们进行提问,并降低题目难度。回答正确后不要吝啬对学生的赞美和鼓励,应让他们体验到成功的乐趣,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使其集中注意力学习。

2、课上课下严把“三关”,提高学生吸纳知识的能力

(1)预习关

内科护理学并不是一门独立的学科,它涉及解剖学、生理学、病理学、生物化学、药物学等许多基础学科,而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不允许教师花大量时间讲解基础知识。可是不讲解基础知识势必会影响教学效果。解决这一问题可行的方法就是加强对学生课前预习的指导。用晚自习时间,浏览杂志一样的速度预习一遍下次课要讲的内容,做到带着问题来上课。有预习的听课肯定比无预习的收效大。准备好三色笔、课堂笔记本和课后整理笔记本。

(2)复习关

学生学习的大部分时间是在课堂上,因此听课必须要专心,要根据教师的板书和教导进行标记、划线、记笔记(可利用课本的页边空白处或课堂笔记本)。每讲完一个目标都要自问:“达标了没有?”若没有,就必须通过课后复习来达标。根据课堂目标,配合教师指定的配套学习资料进行复习,确定达标后就要将课堂目标要求的内容精简整理后抄写在课后整理笔记上,这对加深记忆大有帮助,教师也可把课后整理笔记当作作业进行定期检阅。

(3)习题关

及时完成教师指定的配套习题。将复习、做习题时遇到的问题及时向教师请教。

3、突出重点.提高学生举一反三能力

教师的工作不是把世界上可以知道的知识全部教给学生,而是使学生热爱、尊重知识,采取正确的方法求知识。如今知识不断更新,新理论、新成果不断出现,应教给学生正确的学习方法。例如在讲授风湿性心瓣膜病时,笔者先重点讲解最常见的二尖瓣狭窄,分析瓣膜病变特点、血流动力学改变、临床表现、听诊杂音特点、影像学改变、护理诊断、护理措施等内容之后,先让学生进行消化吸收,然后让学生在黑板上演示,解释另外3种心瓣膜病(二尖瓣关闭不全、主动脉瓣狭窄、主动脉关闭不全)的血流动力学改变,然后引出临床表现、杂音性质、影像学特点等,把教师的教学意图逐渐渗透到学生的学习过程中,转化成他们自己的学习成果,争取在最短时间内保质、保量地完成教学任务。

4、 案例教学法的植入,增加学生喜欢这门课程的兴趣

(1)案例选择

笔者从临床护理实践个案中收集和选择具有针对性、适合于所学内容的案例。案例的选择符合以下标准:

①典型性:案例来自临床实践,不太复杂,选单一病种或一种疾病为主的病例;

②知识性:必须将课堂教学的知识点融合在护理案例中。

运用案例的时机要恰当,课前要做好准备,整门课中需用的案例要循序渐进,掌握层次性的原则。就一课而言,可酌情将案例安排在课程开始、课中或课尾。出发点应放在加深学生对其讲授内容的理解和把握上。

(2)设置学生思考线索的讨论题或思考题

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设计难度各异的讨论题或思考题。问题的设计应注意启发性、诱导性和可争辩性,使之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具有讨论和钻研的价值。

(3)案例讨论

这是案例教学的重要环节,是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关键。学生根据提供的案例、讨论题或思考题进行分析,做出护理评估,按护理程序的过程相继提出护理诊断、护理目标和护理措施。一般可采取课堂随机发言或专题讨论的方式。随机发言是教师简要介绍案例,学生有针对性地自由阐述观点。专题讨论的形式有多种,时间可长可短。一般认为小组讨论宜深入,但耗时较多。不管应用哪种方式,教师不再是教学过程中的单一主体和单一信息源,是一个讨论的参与者,但是又是一个特殊的参与者,应该在讨论中起到的引导作用和启示作用,把学生的注意力引导到对“知识点”的发掘上来,使学生“启面有发、一启即发”。当然,教师也不应该以自己的意见去影响学生,甚至强加于学生,而应让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四、结束语

在日常教学中,笔者坚持采用PBL教学法及植入案例分析练习,注重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思考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对学生而言,知识不应只是书本上呆板的内容,而应是活学活用的工具。帮助学生理解知识,提高学生主动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进而掌握分析、解决问题的步骤,使每名学生真正做到想学、会学、善学、乐学。

参考文献:

[1]陈四清,李斯俭,付石龙.护理教学中案例式教学的分析与尝试.岳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22(5):63.

[2]杨小文,张晓春.浅谈职业教育工作中学生能力的培养(J).卫生职业教育,2005,23(9):20―21.A

第7篇:内科护理小讲课范文

1.一般资料。2012级护理学专业本科四年制学生96名、2013级97名,其中男生6名,其余均为女生。经征得学生同意,采用系统抽样法选择15名学生作为实验组,其余学生为对照组。平均年龄(21.58±0.66)岁。两组年龄、性别和第五学期护理核心课程(内科护理学、外科护理学)期末总评成绩无统计学差异(P>0.05)。2.方法。(1)护理学专业核心课程床边教学模式建立。根据护理学专业培养目标、课程设置,确定内科护理学、外科护理学、护理综合技能作为床边教学的课程。在查阅文献、学生及教师调研的基础上,确定床边教学模式。①教学内容———整合。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三门课程整理合成一份教学日历,将见习、技能操作练习及综合能力训练与疾病护理学习有机融合。②教学方法———理论联系实际。疾病护理教学模式:“学生自学—病人访视—小组讨论、病例分析—教师重点、难点讲解,归纳、总结”的以学生为中心的床边教学模式;即学生在自学疾病相关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先到病房熟悉相应病人;然后回教室上课,结合案例进行小组分析讨论,教师对重点、难点内容进行讲解,并归纳、总结。综合能力训练教学模式:学生在病房选择典型病例,进行护理病史收集和护理体检,根据评估资料及病人辅助检查结果,提出护理诊断和护理措施,对病人进行健康教育、出院指导等。将技能操作训练融合在每一疾病护理的学习过程中。并充分利用医院的教学资源,让学生定期参加病房的晨间护理和交班报告会等,为临床护理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③教学评价———多元化。采用主客观评价相结合,即理论考试、技能考核和问卷调查相结合。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学生评价、同伴评价和教师评价相结合,全面评价教学效果。④教学运行———规范化。建立由学校和医院教师共同组成的床边教学管理小组,制定《床边教学运行方案》;设班主任和班长管理床边教学的日常各项事宜,建立QQ群;定期组织督导听课,以保证教学运行规范化。⑤师资培训———经常化。在床边教学基地严格临床带教老师的遴选、培训;定期备课;组织观摩教学及相互听课;进行教学评教,不断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2)床边教学实践。对照组按学校常规安排授课,内科护理学、外科护理学采用讲授和PBL法教学,护理综合技能在实验室采用综合性或设计性实验。实验组采用床边教学。2015年3-6月和2016年3-6月分别在大学附属医院实施床边教学。该三门课程理论和实践均在医院进行,每周2-3天。(3)评价指标。①理论考试和综合技能考核成绩:学期结束全体学生同时参加由学校统一命题的期末理论考试和综合技能考核,按统一的评分标准判分。②问卷调查:在文献类似研究问卷[2]的基础上修改而成,采用likert五分法,即床边教学对学生的作用是“很大”“较大”“一般”“不太大”“不大”。(4)统计分析。由双人核对后录入SPSS19.0软件,计量资料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显著性。

二、结果

1.护理核心课程成绩比较。具体如下(见表1和表2)。

三、讨论

1.床边教学是护理核心课程的有效教学补充。临床护理课程实践性强,只有通过早临床、多临床及反复临床[3],才能使学生真正掌握知识。绝大多数学校的做法是内科护理学、外科护理学理论在学校教室中进行,技能操作在实训室练习,一个系统或整个学期理论教学结束后集中去临床见习相应的病例,有些学校由于招生多,教学医院少,学校与医院远,甚至不安排见习或将见习与毕业实习一起安排,不利于学生对临床护理课程的学习。床边教学,将内外科护理学的理论和实践内容全部放到临床进行教学,使理论与临床实际密切结合。2.床边教学有助于提高护生的综合能力。临床护理课程是培养学生护士核心能力的关键课程。床边教学后实验组学生理论考试、综合技能考核成绩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学生自我评价对提高学习兴趣占96.7%,对提高听课效果占93.3%,对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及沟通交流能力的提高占86.7%;床边教学也能促进学生评判性思维能力的提高[4]。3.床边教学有助于促进护教一体化。大学附属医院具有教学与医疗双重功能。由于医院普遍护士配备不足,临床护理工作忙碌,临床护士参与学校教学少。通过床边教学,学生在医院上课,为临床护士提供了教学的机会。床边教学的系统备课、试讲及讲课实践,临床护士的教学能力明显提高,为护教一体化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作者:沈翠珍 何桂娟 徐 敏 祝亚男 余国红 单位:1浙江中医药大学 2浙江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3浙江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参考文献]

[1]孔令瑜,雷良蓉,余红梅,等.运用课堂与床边相结合教学法提高护生实践技能[J].卫生职业教育,2015,33(9):84-86.

[2]沈翠珍,孙秋华,沈勤.成人护理学课程中西医融合教学效果的探讨[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3,11:57-60.

第8篇:内科护理小讲课范文

关键词:中职护理;药物应用护理;教学

【分类号】G712.4;R47-4

药物应用护理是在药理学基本理论指导下进行用药护理的综合性专业技能课程。它是解剖、生理、病理、微免等基础课与内、外、妇、儿等护理专业课的桥梁。作为中职护理重要的专业基础必修课,要求学生对临床常用药物的理论知识尤其是用药护理有一定的掌握和理解,同时通过实验实训培养学生动手、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细心严谨的学习态度,更重要的是将所学知识应用到护理专业课的学习中,相互渗透,学以致用,从而进一步提高护理技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成为医疗卫生事业合格的护理人才。针对我校中职学生及教学实际情况,就如何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本文从调整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师素质等几方面进行初步探讨。

1 药物应用护理教学现状

1.1 课程安排

药物应用护理教学安排在中职护理专业学生入校第二学年第一学期,此时学生已经完成解剖、生理、病理、微免等基础课学习,同时进行内科护理、外科护理、儿科护理的专业课学习。根据教学大纲本课程安排72个学时,其中理论54个学时,实验18个学时。教学内容涵盖临床各个科室用药,各类药物需要讲授名称、体内过程、机制、作用、用途、不良反应、禁忌症、用药注意事项及用药护理,其中部分章节药物在临床上很少应用,甚至即将淘汰;实验方面部分项目在中职院校难以开展,有些项目沿用本科教材与中职护理培养目标不相符。

1.2 学生方面

中职学生基本都是初中毕业,在初中阶段因自身学习态度、能力等方面存在问题导致中招落榜,大部分听从家长、老师的建议或者受同学的影响被动选择进入中职院校。由于选择学校与专业的盲目性,使原本就缺乏学习主动性的中职学生更加被动。

中职学生年龄小,基础差。中职学校课程多,教学进度快,学科之间联系紧密。药物应用护理涉及面广,内容多,内在逻辑性强,学生普遍反映难学难记。

很多中职护理专业学生认为本课程与是今后工作联系少,护士只要会打针输液就行,只注重护理专业课的学习,对本课程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导致学生出现敷衍甚至厌学的态度。

1.3 教师方面

担任药物应用护理的教师基本都是临床医学或者药学专业毕业。作为临床毕业的教师在从事教学后很少有机会到临床一线进行医护实践工作,对当前的临床医护工作的发展状况了解不全面、不彻底。作为药学专业毕业的教师没有系统学习临床专业知识,更没有从事临床工作,对临床护理了解不够,相关知识严重欠缺。这些都导致一些问题的出现,如教学定位不准确,教学重点的偏离等必将影响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

2 药物应用护理教学改革与实践

2.1调整教学内容,合理分配学时.

根据临床实际状况优化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效率。更新教材中经典但临床不常用药物,对以往教学中不重视或者删除但护理常用药物重新讲解,如水电解|类、消毒类等。调整教学内容侧重点,弱化原理性内容,强调应用。如在阿司匹林的讲授过程中,药物应用方面学生只需要知道其作用、临床用途,其中原理性知识简单了解。不良反应方面,在教学中不仅要介绍可能引起的反应还应细致说明预防、解救措施等相关用药护理知识,如学生不仅要知道阿司匹林的胃肠道反应,更应该了解通过饭后服用、同服抗酸药可避免或减轻胃肠道反应。

2.2优选教学方法,提高学习兴趣.

结合药物应用护理本身的学科特点,可通过以下几种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兴趣。

第一,启发式教学。教师在授课时通过提疑问、设置悬念的的方式来创设问题情境,启发引导学生的思维,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当涉及的知识点与临床或日常生活相关时会产生更好的效果。如在讲青霉素不良反应时提问为什么注射前要进行皮试?在讲授有机磷酸酯类农药中毒及解救时提问有人喝了敌敌畏后有那些反应,医生护士应该怎么办?如在讲到阿司匹林药理作用时,它的镇痛作与吗啡有什么区别?它的解热作用与氯丙嗪两者的区别?如在讲到抗结核药时提问学生林黛玉患哪种疾病去世的?如果穿越到现代可以用哪些药物治疗?通过一系列的问题引发学生的兴趣,真正做到让学生成为教学的主体。

第二,探究式教学。教师精心设计,创造特定问题环境,启发并诱导学生以该问题为中心,主动思考、分析并收集相关资料,在讨论中寻找答案,目的在于培养学生主动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由于中职生自主学习意识不强,主要是针对某一知识点进行探究式教学。例如在讲抗高血压药用药注意事项和用药护理时,教师将五种抗高血压药分别发给五个小组。如果病人向你咨询所选药物,作为护士你会怎么做?各小组内讨论发言,组与组之间相互交流最后得到完整的五种药物用药注意事项和用药护理。

2.3教师及时充电,提高自身素养.

通过自学、翻阅资料、上网搜索等形式补充医学知识,也可以通过组织教研活动探讨与课程相关的护理理论知识,或深入课堂旁听课程,深入到学生的实践中去,了解学生的实践情况,这样在以后的教学中才有针对性,真正做到教学中对学生进行职业培训。

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知名教授或医护人员学术交流讲座,同时定期输送一些骨干教师外出进修学习,参加专业性学术活动或会议,这样不仅可以引导教师追踪学科发展的前沿信息,拓展教师的知识面,而且可以促进交叉学科的学习,促进良好的教学、科研的氛围的形成。

3 结束语

现今正值我国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素质教育之际,探讨中职院校药物应用护理教学的实践与改革;解决教学过程中存在的若干问题,提高教学水平;面对复杂多变的现状,思考如何培养高素质、高技能、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护理人才,是我们教育工作者应不断探索和研究的问题,也是我们不可推卸的责任。

参考文献

[1] 马凤云,梁善子,李忠南,张久利.浅谈中职护理专业药理学课堂教学模式改革[J]. 卫生职业教育, 2010, 28(18):92-93.

第9篇:内科护理小讲课范文

1进门槛效应

在社会心理学中,人们把一个人接受了他人一个微不足道的要求后就有可能接受一个同类性质的更大要求的现象,称之为进门槛效应[1]。这就好像一个人欲走进一间房子,会遭到房东的拒绝,此时,他可以先说服房东让他先踏进门槛,其次说服房东让他的双脚进入门庭,达到这一目的后再说服房东让他进入房内就不难了,这时此人伺机再提出其他的要求也就不难。因此,人们形象地称它为进门槛效应,又称得寸进尺效应、先小后大效应。一方面,由于中专学生在学习上的惰性比较大,听课时又缺乏听课的技巧,感觉教师课堂上说的都是要掌握的,学习能力又较弱,面对一大堆的学习内容,就会对自己说“那么多内容,我记不住的,放弃算了”。另一方面,作为教师都希望能将教学内容全面地传授给学生,尤其是有统考、会考任务的时候,如果教师在授课与复习中内容过于繁琐,反而容易引起学生的抵触情绪。根据进门槛效应,在授课时,先将教学目标进行展示,在授课过程中密切关注学生的反应,课后进行总结性回顾,最后再把每一堂课需掌握、熟悉的内容在课后先总结成2~3个问题,以名词解释、简答题的形式让学生做在作业本上,且将每题的答题字数控制在300字以内,这样,学生均能按时完成作业,在下一次上新课前将作业内容进行提问,既可使学生重视每一次作业,又能在复习时做到有的放矢。

例如:妊娠诊断这一章,大纲上全部为掌握内容,若按书上所述详细讲授必然会引起学生的反感,如能在授课后给学生布置3个课后作业:1组名词解释:胎产式、胎先露、胎方位。2个简答题:早期妊娠的临床表现有哪些?早期妊娠和中、晚期妊娠的临床表现有哪些区别?3个小问题没有几个字,就会让学生感觉内容不多,可以接受。到了复习阶段,除了作业本上的内容外,再在书本上划出经常出现选择题的知识点,通过模拟练习将主要的知识点反复训练,如:产后出血的原因,可以选择题形式复习,也可以填空题或判断题形式复习,通过反复训练让学生掌握。对于学习困难的学生,教师要特别给予辅导,并且尽可能地缩小复习范围。

2遗忘曲线

德国著名心理学家艾宾浩斯曾经做过一个实验,在这个实验中,他利用无意义音节,如CEG或DAX,而不是像DOG那样有意义的字词作材料,用自己作被试,他派给自己的任务是通过机械复述来记忆长度不等的音节序列,最后得出了著名的遗忘曲线,又称艾宾浩斯保持曲线[2]:遗忘进程是不均衡的,在记忆的最初遗忘很快,以后逐渐缓慢,到了一定时间,几乎就不再遗忘了,也就是说,遗忘的发展是“先快后慢”的。由于现在的学生缺乏学习的自觉性,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经常督促学生复习,每次授课前安排10分钟的提问,提问可分为口头回答和书面回答2种形式,口头回答选择上一堂课的作业内容,在比较重要的几个章节,例如妊娠期孕妇的护理、正常分娩护理、异常妊娠护理、分娩期并发症护理、女性生殖系统炎症护理、女性生殖器肿瘤护理、月经失调护理这些重点较多的章节结束后,安排1次约10分钟左右的书面提问。生理产科、病理产科和妇科3个部分结束后安排1小时左右的综合测验。这样反复的复习就能减少遗忘,到最后总复习时学生就能对教材内容不感觉陌生。

3超限效应

人接受任务、信息、刺激时,存在一个主观的容量,超过这一容量,人就不愿意认真对待这些任务了[2]。正如著名作家马克?吐温有一次在教堂里听牧师演讲,最初他觉得牧师讲得很使人感动,就准备捐款,并掏出了自己所有的钱。10分钟后牧师还没有讲完,他有些不耐烦了,决定只捐一些零钱;又过了10分钟,牧师还没有讲完,他于是决定一分钱也不捐。到牧师终于结束了长篇的演讲开始募捐时,马克?吐温由于气愤,不仅未捐钱,相反还从盘子里偷了2元钱。由于中专学生的学习注意力集中时间较短,接受学习信息的主观容量往往较少,40分钟的课听下来她们就要不耐烦了,上课时经常开小差,因此,教师在授课时要注意语言的精炼,教学方法要多样化,以提高学生的听课兴趣。

妇产科护理学包含着妇科和产科2门学科的内容,相对来说课时少,内容多,教师在教学中要根据护理专业的特点把握重点、难点,如正常分娩各产程的护理教学,如果按教材内容面面俱到地讲,肯定不能完成授课计划,如果加快速度讲一遍,又会让学生听得云里雾里,不知所云。因此,应当将授课重点放在介绍各产程的临床经过,第一产程重点介绍产程观察,第二产程介绍接生准备与原则,第三产程介绍新生儿处理与胎儿附属物处理及产后2小时观察的内容。至于接生方法、新生儿脐带结扎法、助娩胎盘、检查胎盘胎膜、检查软产道都可放在实验课中讲解、示教。另外,课堂上要尽可能创造机会让学生参与授课内容,可以结合临床与生活实际讲解,通过安排讨论、操作、利用多媒体观看影像资料、图片等提高学生的听课兴趣。总复习阶段,教师在经过了一轮复习后,对于成绩在中等以上且学习自觉性较好的学生,可由其自行安排复习内容,不必每堂课都来听讲,给她们留下较多的自由支配时间。对于学习自觉性较好的学困生,教师在辅导中主要是帮助其制订复习计划,进一步突出重点。最后剩下的是学习缺乏自觉性的学困生,教师应用震慑效应促其提高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