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坎坎伐檀范文

坎坎伐檀精选(九篇)

第1篇:坎坎伐檀范文

1、涟漪,读音为lián yī,形容被风吹起的水面波纹。常用作比喻心里细微的活动。出处《诗经·魏风·伐檀》:“坎坎伐檀兮,寘之河之干兮,河水清且涟猗。”

2、例句:被某件小事激起心中的涟漪。(意思是:某件小事致使内心有些波动)

(来源:文章屋网 )

第2篇:坎坎伐檀范文

【关键词】初中语文;注释;“干”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在2007年3月第2版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初中《语文》教材八年级上册第28课《观潮》中 “江干上下十余里间,珠翠罗绮溢目。”文下注释②[江干]江岸。而在2013年5月第三版《语文》教材七年级上册第25课《河中石兽》中:“沧州南一寺临河干”文下注释③[河干(gān)]河边。这两例注释看似没有太大的区别,仔细想来两者之间还是有着很大的范围区别。“江岸”“河岸”的范围应该只包括江河两侧堤岸的范围,界线比较明确;而“江边”“河边”的范围要模糊得多,既可以无限宽,也可以无限窄。该如何解释才能更加符合文章作者的创作意图,我们尝试从“干”这个字的意义发展的角度来讨论一下这个问题。

一、现代汉语中“干”字的来源

1986年12月出版的《简化汉字总表(1986年新版)》,第一表中收录“干【乾】”,文下注释“③乾坤、乾隆的乾qián(前),不简化。”由此可知,现代汉语中使用的“干”是由“”和“乾”的一部分简化而来的简化字。那么“干”是不是为“”和“乾”所造的新字呢?翻阅文献和工具书我们发现“干”并非是新造字形,甲骨文中就收录了、等多个字形,东汉的许慎也在《说文解字》中收录:“犯也。”也就是说“干”并不是一个新造字形,至晚在使用甲骨文的商代就已经产生。由此我们可以推断,现代汉语中“干”意义应该来自于“干”“”和“乾”三个字。那么,教材中的两个“干”字的含义,是来自于其中的哪个字或者哪两个字?

二、意义考察

1.“乾”字含义考察“乾”字是有qián和gān两个读音的多音字,《简化汉字总表》的注释已经将qián这个读音帮我们排除,我们只需要考察gān这一读音上的含义。

与“湿”意义相对,表示水分很少或者没有水分。

例如:中谷有,其乾矣。――《诗・王风・中谷有》

在表示“没有水分”的基础上引申为“枯竭”。

例如:外强中乾。――《左传・僖公十五年》

(3)在(1)的基础之上产生活用,或用作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干――竭尽。例如:乾泽而渔。――刘向《说苑》

(4)表示加工制成的干食品例如:人负朱六斗,卒自携五日乾粮。――沈括《梦溪笔谈・官政》又如:豆腐乾等。由以上例子来看,将“河干”“江干”的干解释成没有水分的“干燥”的含义,显然是不合适的。

2.“”字含义考察《文解字》载:“,木也。”即“”的本意应该为“筑墙时支撑在墙两端的木材。”在这个意义的基础之上后来又引申出“事物的主部分”的含义。如:“”、“”、“骨”。

3.“干”字含义考察(1)由甲骨文的字形来看,“干”应该是一种类似于现在的“叉子”一样的一种武器,或者是用来打猎的工具。用它将野兽或者敌人控制起来,使其无法行动、攻击。文言文中表示“盾牌”的含义较为常见,后来也泛指兵器。

例如:

能执干戈以卫社稷。――《礼记・檀弓下》

在此基础上又产生了《说文解字》载的“犯也。从反入,从一。”即侵犯,犯上作乱的含义。

例如:

赵孟使人以其乘车干行,献子执而戮之。――《国语・晋语五》

干国之纪。――《左传・襄公二十三年》

文言文中“干”字,除了表示“盾牌”、武器外,还有一个常见意义,用来表示“岸,水畔”。《说文解字》载“水而高者。从干声。五旰切。”但《说文解字》载“干,犯也。”似乎和岸没有关系。翻阅资料我们发现《甲骨文字典》《金文编》《战国文字编》中均未收录“岸”的字形,《古文字类编》在“甲骨文”“金文”栏目下未收,在“其他文字”栏目下收摘自《秦印文字汇编》字形,这说明“岸”的产生年代最早不应该早于战国时期。由此,我们可以大胆推断在“岸”字这一字形在没有产生之前,古人一直在用“干”这一字形假借过来表示“堤岸、岸边”这一含义。

例如:坎坎伐檀兮,置之河之干兮。――《诗・魏风・伐檀》

后来为了表义的明确,才造了“从干声”的形声字专门用来表示这一义项。

例如:淇则有岸。――《诗・卫风・氓》

三尺之岸,而虚车不能登也。――《荀子・宥坐》

这里需要说明一点,《诗经》中表示“堤岸、水边”含义是“岸”与“干”均有使用,使用“岸”字的有三例:

帝谓文王:无然畔援,无然歆羡,诞先登于岸。――《诗经・大雅・文王之什・皇矣》

高岸为谷,深谷为陵。――《诗・小雅・十月之交》

淇则有岸。――《诗・卫风・氓》

使用“干”字的也有三例,分别为:

出宿于干,饮饯于言。――《诗经・邶风・泉水》

坎坎伐檀兮,置之河之干兮。――《诗经・魏风・伐檀》

秩秩斯干,幽幽南山。――《诗经・小雅・斯干》

《诗经》的出现年代虽然远远早于战国,这不能说明“岸”字已经产生。检索比《诗经》时间稍晚的《论语》《尚书》《左传》《孟子》均没有出现“岸”字。这可能是文献传抄中的问题,抑或是经过焚书坑儒之后,口头传经出现的问题,目前笔者还没有更好的解释,待后续研究。但是,上述材料足以证明初中语文教材中的两个“干”字都应该解释为“河岸、堤岸”。注释中将[江干]解释“江岸”是比较恰当的;而将[河干]解释为“河边”稍显不妥,应该改为“河岸”。

参考文献

[1]许慎.说文解字[M].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2001.

[2]段玉裁.说文解字注[M].南京:凤凰出版社,2007.

第3篇:坎坎伐檀范文

关键词: 诗经 摹声 重言词 上古

两个相同的汉字重B在一起,称为重言。《诗经》中的重言词除了“纯粹用同一音节重B构成的双音词,还有一种是与重言词作用相当的双音节词构,我们称之为重言词的变格”①。常用的变格大致有六类:有字式、其字式、斯字式、思字式、彼字式、兮字式。本文研究的是摹声重言词,摹声重言词的变格主要是其字式、有字式和兮字式。

《国风・周风・关雎》:“关关雎鸠,在河之洲。”“关关”是摹声重言词,《鲁》②说:“关关,音声和也。”《玉篇》③:“关关,和鸣也。或作口官。”“关”在上古时为见母元部。

《国风・周风・葛覃》“集于灌木,其鸣喈喈。”“喈喈”是摹声重音词,毛亨④注:“喈喈,和声之远闻也。”“喈”在上古时为见母脂部。

《国风・周风・螽斯》:“螽斯羽,薨薨兮。”“薨薨”是摹重言词,朱熹⑤:“薨薨,群飞声。”“薨”在上古时为晓母蒸部。

《国风・周风・兔D》:“肃肃兔D,林丁丁。”“丁丁”是摹声重言词,毛亨:“丁丁,p声也。”“丁”在上古时为端母耕部。

《国风・召南・草虫》:“翰莩妫阜螽。”“骸笔悄∩重言词,陈J⑥:“《广雅》⑦:‘海鸣也。’”“骸痹谏瞎攀蔽影母宵部。

《国风・召南・殷其Y》:“殷其Y,在南山之阳。”陈J:“殷,犹殷殷也。”所以“殷其”其实是变格的摹声重言词,毛亨:“殷,雷声也。”“殷”在上古时为影母文部。

《国风・邶风・终风》:“似湟酰虺虺其雷。”“虺虺”是摹声重言词,毛亨:“暴若震雷之声虺虺然。”“虺”在上古时为晓母微部。

《国风・邶风・击鼓》:“击鼓其镗,踊跃用兵。”“其镗”是变格的摹声重言词,朱熹:“镗,击鼓声也。”“镗”在上古时为透母阳部。

《国风・邶风・匏有苦叶》:“有弥济盈,有唯鸟雉鸣。”“有唯鸟”是变格的摹声重言词,毛亨:“唯鸟,雌雉声也。”“唯鸟”在上古时为馀母微部。

《国风・邶风・匏有苦叶》:“tt鸣雁,旭日始旦。”“tt”是摹声重言词,毛亨:“tt,雁声和也。”“t”在上古时为影母东部。

《国风・邶风・简兮》:“简兮简兮,方将万舞。”“简兮”是变格的摹声重言词,闻一多《风诗类钞》⑧:“简简,鼓声。”“简”在上古时为见母元部。

《国风・王风・大车》:“大车槛槛,毳衣如I。”“槛槛”是摹声重言词,毛亨:“槛槛,车行声也。”“槛”在上古时为匣母谈部。

《国风・王风・大车》:“大车,毳衣如J。”“”是摹声重言词,“”在上古时为透母文部。

《国风・郑风・有女同车》:“将翱将翔,佩玉将将。”“将将”是摹声重言词,朱熹:“将将,声也。”“将”在上古时为精母阳部。

《国风・郑风・风雨》:“风雨潇潇,鸡鸣胶胶。”“潇潇”和“胶胶”都是摹声重言词,朱熹:“潇潇,风雨之声。”“胶胶,犹喈喈也。”“潇”在上古时为心母幽部;“胶”在上古时为见母幽部。

《国风・齐风・卢令》:“卢令令,其人美且仁。”“令令”是摹声重言词,朱熹:“卢,田犬也。令令,犬颌下环声。”“令”在上古时为来母耕部。

《国风・齐风・载驱》:“载驱薄薄,簟朱T。”“薄薄”是摹声重音词,朱熹:“薄薄,疾驱声也。”“薄”在上古时为并母铎部。

《国风・魏风・伐檀》:“坎坎伐檀兮,置之河之干兮,河水清且涟猗。”“坎坎”是摹声重音词,毛亨:“坎坎,伐檀声。”“坎”在上古时为溪母谈部。

《国风・唐风・鸨羽》:“肃肃鸨羽,集于苞栩。”“肃肃”是摹声重音词,毛亨:“肃肃,鸨羽声也。”“肃”在上古时为心母觉部。

《国风・秦风・车邻》:“有车邻邻,有马白颠。”“邻邻”是摹声重音词,毛亨:“邻邻,车声也。”“邻”在上古时为来母真部。

《国风・豳风・七月》:“二之日凿冰冲冲,三之日纳于R阴。”“冲冲”是摹声重音词,陈J:“《韩诗》⑨云:‘冲冲,声也。’”“冲”在上古时为澄母侵部。

《国风・卫风・硕人》:“施B瑁g鲔发发,葭I揭揭。”“琛笔悄∩重音词,朱熹:“瑁B入水声也。”“琛痹谏瞎攀蔽晓母月部。

《小雅・鹿鸣》:“呦呦鹿鸣,食野之苹。”“呦呦”是摹声重音词,陈J:“《说文》⑩:‘呦,鹿鸣声也。’……《广雅》云:‘呦呦,鸣也’。”“呦“在上古时为影母幽部。

《小雅・伐木》:“鸟鸣嘤嘤。”“嘤”是摹声重音词,郑玄{11}:“嘤嘤,两鸟声也。”“嘤”在上古时为影母耕部。

《小雅・伐木》:“伐木许许。”“许许”是摹声重音词,朱熹:“许许,人共力之声。《淮南子》{12}曰:‘举大木者呼邪许。’盖举重劝力之歌也。”“许”在上古时为晓母鱼部。

《小雅・南有嘉鱼》:“南有嘉鱼,A然罩罩。”“罩罩”是摹声重音词,杨慎《升庵经说》{13}:“王雪山云:罩,……鱼回斡水声。”“罩”在上古时为端母药部。

《小雅・采芑》:“服其命服,朱芾斯皇,有[珩。”“有”是变格的摹声重音词,朱熹:“,玉声。”“”在上古时为清母阳部。

《小雅・采芑》:“显允方叔,伐鼓渊渊,振旅阗阗。”“渊渊”是摹声重音词,陈J:“渊渊读,故云鼓声也。”“渊”在上古时为影母真部。

《小雅・采芑》:“戎车cc,ccll,如霆如雷。”“cc”和“ll”都是摹声重音词,何楷{14}:“戎车,还师之车也。ccll,如霆如雷,皆车声也。cc,指轻车言。ll,指重车言。言声之舒缓者曰c。……ll;当依陆本通作哼哼,声重迟貌。”“c”在上古时为透母元部。“l”在上古时为透母文部。

《小雅・车攻》:“萧萧马鸣,悠悠潇骸!薄跋粝簟笔悄∩重音词,何楷:“萧,通作啸,欢声也。马鸣之声似之。重言之者,非一马也。”“萧”在上古时为心母幽部。

《小雅・鸿雁》:“鸿雁,哀鸣嗷嗷。”“嗷嗷”是摹声重音词。“嗷”在上古时为疑母宵部。

《小雅・斯干》:“约之阁阁,林。”“”是摹声重音词,马瑞辰{15}:“案《广雅》:‘【木木】,声也。’,即【木木】之借。”“”在上古时为透母铎部。

《小雅・斯干》:“其泣牛朱芾斯皇,室家君王。”“拧笔悄∩重音词,陈J:“《说文》:‘牛小二声。’”“拧痹谏瞎攀蔽匣母阳部。

《小雅・鼓钟》:“鼓钟钦钦,鼓瑟鼓琴。”“钦钦”是摹声重音词,严粲{16}:“《疏》曰:‘钦钦,亦钟声也。’钱氏曰:‘声有节也。’”“钦”在上古时为溪母侵部。

《小雅・青蝇》:“营营青蝇,止于樊。”“营营”是摹声重音词,朱熹:“营营,往来飞声。”“营”在上古时为馀母耕部。

《小雅・采菽》:“其玟匿模鸾声GG。”“GG”是摹声重音词,陈J:“鸾当作銮。GG,犹哕哕。《庭燎》:‘銮声哕哕。’《鳌罚骸哕哕,徐行有节也。’”“G”在上古时为邪母月部。

《大雅・绵》:“褐,度之薨薨,筑之登登,削屡冯冯。”“”、“登登”和“冯冯”都是摹声重音词,俞樾{17}:“然《说文・阜部》:‘,筑墙声也。’知三家诗固有以为声者。”朱熹:“登登,相应声。”毛亨:“削墙锻屡之声冯冯然。”“”在上古时为日母之部;“登”在上古时为端母蒸部;“冯”在上古时为并母蒸部。

《大雅・灵台》:“鼍鼓逢逢。”“逢逢”是摹声重音词,马瑞辰:“《释文》{18}:逢,《埤苍》云:鼓声也。字作【音帷俊!闭饫铩胺攴辍庇Ω檬恰芭砼怼钡募俳琛!胺辍痹谏瞎攀蔽并母东部。

《大雅・生民》:“释之叟叟,A之浮浮。”“叟叟”是摹声重音词,毛亨:“叟叟,声也。”“叟”在上古时为心母幽部。

《大雅・卷阿》:“凤凰,PP其羽,亦集爰止。”“PP”是摹声重言词,严粲:“曹师云:《说文》云:PP,飞声也。”“P”在上古时为晓母月部。

《颂・周颂・载芟》:“有其v,思媚其妇,有依其士。”“有”是变格的摹声重音词,朱熹:“,饮食声也。”“”在上古时为透母侵部。

《颂・周颂・良耜》:“获之,积之栗栗。”“”是摹声重言词,毛亨:“,获声也。”陈J:“《释名》{19}作,云:断禾穗声也。,声义相近。”“”在上古时为知母质部。

《颂・鲁颂・有马必》:“鼓咽咽,醉言舞。”“咽咽”是摹声重言词,朱熹:“咽与渊同,鼓声之深长也。”“咽”在上古时为影母真部。

从上古到当代,语言经历了巨大的变化,因为缺乏保存声音的媒介,古时的字音就更难考察了。但是,通过对摹声重言词的声母、部的辨识与归类,我们仍然能窥得一些上古字音的秘密,从而更好地理解和学习《诗经》。

注释:

①韩宏韬.《诗经》重言词正变简论,甘肃理论学刊,2005.7(4).

②鲁诗.古代汉族今文学派三家之一.汉初鲁人申公所传.

③《玉篇》,中国古代一部按汉字形体分部编排的字书.南朝梁大同九年(543)S门侍郎兼太学博士顾野王撰.

④毛亨,作《毛诗故训传》.

⑤朱熹,作《诗集传》.

⑥陈J,作《诗毛氏传疏》.

⑦《广雅》,我国最早的一部百科辞典.

⑧《风诗类钞》,是闻一多研究《诗经》总体规划的一个组成部分.

⑨《韩诗》,今文学派之一。指汉初燕人韩婴所传授的《诗经》.

⑩《说文》,即《说文解字》,是古代汉族文字学著作,东汉许慎撰.

{11}郑玄,撰《毛诗传笺》.

{12}《淮南子》,又名《淮南鸿烈》、《刘安子》,西汉皇族淮南王刘安及其门客集体编写的一部汉族哲学著作,道家作品.

{13}《升庵经说》,杨慎作.

{14}何楷,作《诗经世本古义》.

{15}马瑞辰,作《毛诗传笺通释》.

{16}严粲,作《诗缉》.

{17}俞樾,作《古书疑义举例》、《群经平议》.

{18}《释文》,即《经典释文》,是古人读经书时用的字典,唐陆德明撰,30卷.

{19}《释名》,汉末刘熙作,训解词义的书.

参考文献:

[1]韩宏韬.《诗经》重言词正变简论[J].甘肃理论学刊,2005(4).

[2]王力.古代汉语[M].北京:中华书局,2014.

[3]金启华.诗经全译[M].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1996.

[4]闻一多.风诗类钞[M].上海:开明书店,1942.

[5]朱熹.诗集传[M].北京:中华书局,1958.

[6]陈J.诗毛氏传疏[M].江阴:南菁书院,1888.

[7]王念孙.广雅疏证[M].北京:中华书局,2004.

[8]毛亨.毛诗故训传[M].北京:中华书局.

[9]顾野王.玉篇[M].苏州:苏州张氏泽存堂.

[10]许慎.说文解字[M].北京:中华书局,2013.

[11]郑玄.毛诗传笺[M].北京:中华书局.

[12]刘熙.释名疏证补[M].北京:中华书局,2008.

[13]杨慎.升庵经说[M].北京:商务印书馆.

[14]何楷.诗经世本古义[M].

[15]马瑞辰.毛诗传笺通释[M].北京:中华书局.

[16]严粲.诗缉[M].听彝堂藏版.

[17]俞樾.群经平议[M].江阴:南菁书院.

第4篇:坎坎伐檀范文

是的,多少声“大海啊,母亲”的呼唤,

多少条小溪带来的春天的歌唱,

给我柔情,给我欢畅;

凡是扑进我怀抱的人,

我都捧起一簇簇洁白的浪花,

祝他们幸福,祝他们健康。

有人说我是那么吝啬,

是的,只想在海边徜徉的人,

我只是给他们一点贝壳,

一点点破碎的希望,

而对那些闹龙宫的哪吒,

我才献出那无尽的宝藏。

有人说我的胸膛是那么宽广,

是的,我确实有包容宇宙的气量,

我欢迎咆哮的黄河,

我也欢迎那温驯的长江;

千溪百川啊,都是我的朋友,

向他们我都伸出热情的臂膀。

有人说我是那么深沉,

是的,乌苏里江畔怒吼的号子,

虎门炮台发出的隆隆炮声,

邓世昌弹奏的“十里埋伏”的悲壮乐曲,

它们时时在我的上空回荡。

我的心潮怎能不汹涌澎湃,

我又怎能忘记那历史的沧桑。

有人说我是苦难的化身,

是的,千百年来劳动人民的辛酸我都饱尝;

多少个“坎坎伐檀”的奴隶们的汗水,

多少位渔妇望夫石上流下的眼泪,

一天天,一年年,都汇入我的心房,

我的每一滴水才是苦的、咸的,

让人们永远记住那苦难和悲伤。

有人说我是欢乐的海洋,

是的,含着激动的泪,

我把运载火箭送上云空。

带着依依的留恋,

又把来自五大洲的朋友送走;

幸福的人们让我分享他们的天伦之乐,

第5篇:坎坎伐檀范文

我原想捧起一簇浪花,你却给了我整个海洋;

我原想撷取一枚红叶,你却给了我整个枫林.

——题记

时间仿佛心跳,在不经意就从我们的手指间滑落,等我想抓住时,却又是一年春草绿。

从不奢求你们能给予我多少,但在面对现实中你们关心的眼神,轻皱的眉角,内心的呐喊显得那么的苍白无力。很清楚,也很明白你们对我善意的关心,也理解你们对我的谆谆教导,但请放开我一会,就一会,让我未干的翅膀经受下风雨的洗涤,让我还稚嫩的脚丫踏一踏人生路上的坎坷。。

爱我,就放开我的翅膀。

夕阳西下,辗转入黄昏。黑暗,是造物主用失败、痛苦、迷惘编织成的茧。

谁不愿挣脱这繁琐一身的桎梏飞向碧蓝的天空?谁不愿沿一路清溪,翩翩起舞,撩起归浣女的情思?谁不愿越着坎坎伐檀声,流连于江南烟雨里?谁不愿。。。

而我们明白,脆弱的翅膀经受不住风雨,只有在孤独、黑暗中凝着刚毅与执着的体格,只有在水、火中锻造稚嫩,脆弱的心,才能让我挥洒自由、展翅飞翔。

不要善意的用您的剪刀剪开我的茧,帮我挥去生命中的苦难;不要让我窝在您温暖的怀里,帮我踏平路上的崎岖;不要让我过早的闻到花香,那是对我一种善意的摧残——我会在阳光下凋谢,枯萎。

爱我,就让我自己面对苦难。

我向往夕阳西下的残余,那里系着我勇敢的梦;我渴望融入浩瀚的海洋,那里沉着我执着的心;我想静静的翱翔在蓝色的天空,那里坐落着我心中的殿堂。

扬起头,眼角的坚毅残破不堪,展翅,奋力冲去,一个华丽的炫目,让人分不清虚伪的玻璃罩把我搂住,搂的生疼。

于是,闭上眼,任身上的羽毛无力的飘飞,任心中的痛无尽的蔓延。。。

也许,这笼罩住的世界很安全,很温暖,不会有暴雨的侵袭,雷电的肆虐,就像路上的一叶扁舟,赏花、赏月、赏风景,却赏不到脚下的湍流急坝,这,对于人生来说,究竟是怎样的一道”风景线“?

第6篇:坎坎伐檀范文

讲一些重点词的意义时,一般可以引导学生回忆已学过篇目中的同一词的意义。例如,笔者曾教贾谊《论积贮疏》中“卒然边境有急”的“卒”字时,就引导学生回忆《赤壁之战》中“五万兵难卒合”的“卒”字的意义;讲“生之者甚少而靡之者甚多,天下财产何得不蹶?”一句中的“靡”字时,就引导学生回忆《曹刿论战》中“望其旗靡”的“靡”字的意义;讲“蹶”字时,就引导学生回忆《赤壁之战》中“故兵法忌之,曰‘必蹶上将军’”的“蹶”字的意义。这样新旧联系,让学生既巩固了已学过的知识,又掌握了一个词新出现的意义。

二、归纳辨析,系统记忆

一词多义,是古今汉语都存在的现象,但在文言文中尤其突出,可以说一词多义是文言词汇的一个重要特点,笔者在讲授文言词意时,不是孤零零地一个个单独摆下,而是在出现了几个意义后就进行归纳,引导学生去辨析。如学习了《信陵君窃符救赵》,就对“伐”字的意义进行归纳。(1)坎坎伐檀兮(砍伐);(2)命子封帅军二百乘以伐京(进攻);(3)口诛笔伐(声讨);(4)此五霸之伐也(功劳)。学习《阿房宫赋》后,就对“可怜”的词义进行归纳。(1)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可怜);(2)自名秦罗敷,可怜体无比(可爱);(3)楚人一炬,可怜焦土(可惜)。把学过的这些文言词义,归纳总结,让学生一一去辨析,使他们学到的知识系统化,并牢牢地印在脑子里。文言词语积累多了,日后读文言文时,就可以根据上下文对一个词的词义作出准确的判断,达到执一驭万的目的。

三、追根溯源,学习成语

我们阅读报刊、文章,常常遇到一些成语,它是人们经常引用的一种古语。有些从字面看不可理解,必须知道它的来源或典故才能懂得意思,这就是追根溯源。如学习《廉颇蔺相如列传》,对“怒发冲冠”、“负荆请罪”、“完璧归赵”等成语的原义和出处就了解了。学习《鸿门宴》,对“项庄舞剑,意在沛公”、“秋毫无犯”、“人为刀俎,我为鱼肉”、“竖子不足与谋”、“劳苦功高”等成语的内涵也就清楚了。这些,在教学中,教师就要引导学生学习并掌握,吸取古代语言的精华。还有一些成语的字义仍保持着古义,在讲解文言词义时就要加以联系。如学习《鸿门宴》中“亡去不义”的“去”字时,说明“去”就是“离开”的意思,今天有成语“何去何从”(离开哪里?走向哪里?),学习“持剑盾步走”的“走”字时是“跑”的意思,今天有成语“走马观花”(骑在奔跑的马上看花)。这种联系,既加深了学生对一些文言词语的理解,又丰富了词汇积累,为他们阅读和写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四、多读熟记,翻译背诵

第7篇:坎坎伐檀范文

歌伴人生,大概有人类以来,就有了歌。到旅游的时候,看着藏族男女们一面盖房子,一面整齐地唱着歌,歌的起源不外如是。歌来源于生活,无论是“坎坎伐檀兮”,还是“关关雎鸠”,先民们从这些劳动与爱情的小调中开启了中华民族的文明时代。但很快,一位哲人曰:“郑声淫。”古老的“风”从耳际消失了,只剩下了礼乐。直到二十世纪,人们开始走向边地,突然发现那些在中原已经消失了两千年的“风”,却在边疆之地源远流长,依然在田野,在山川中嘹亮。

伴随着中国民歌时代到来的是电影电视的普及,那些边疆的如画风景在民歌的伴奏下进入人们的内心深处,歌与景和爱情故事的完美结合是认识边地的最初开始。就像《掀起你的盖头来》之于新疆,《刘三姐》之于桂林一样,在云南的旅行,总是与歌相伴的,无论什么样的风景,总是有一首歌在传唱,歌声里能够荡漾风景,沉浸时光;而看到风景的时候,脑海里却有着旋律的余韵。“大理三月好风光,蝴蝶泉边好梳妆。”苍山洱海,金花阿鹏,歌与景的完美结合,“苍山脚下找金花”成为到大理的向往。“马铃儿响来玉鸟唱……”、“有一个美丽的地方……”、“村村寨寨哎打起鼓敲起锣……”,在这些歌声中,石林、德宏、西盟的风光,亦或彝族、傣族、佤族的风情,深深地与歌紧密相连,千万年来大地的恩赐与文化的积淀在歌中散发出璀璨的光芒。

云南的民歌里,最有名的莫过于《小河淌水》,这首以“东方小夜曲”享誉世界的歌曲,背后却是一个不熟悉的风景。在风景处处的云南,弥渡并不是一个令人十分瞩目的地方,那么为什么还能孕育出这样一首云南民歌的代表之作?在云南流传着一句老话:“到了弥渡不想媳妇!”怎样的境界才能让人不想家呢?马帮的时代,南来北往的人们翻越千山万水,看过了西双版纳的热带雨林,看过了“三江并流”的雪山峡谷,绝世风景的背后是数不清的艰难困苦,携带着对风景的回忆和满身征尘,来到富庶美丽的弥渡坝子。平淡,所有的一切归于平淡。明月夜,小河畔,“哥啊哥啊哥啊!你可听见阿妹叫阿哥。”的温柔呼唤声中,所有的痛哭与伤悲,寂寞与思念,在这一刻化为一缕青烟。

一条平淡的小河,一片静寂的山林、一轮弯弯的明月,仿佛虚幻如梦。没有那些大江大河,那些名山雪岭,只有一个赶马的阿哥和一个多情的少女。《小河淌水》的世界里没有一个具象的风景,但只有经历了所有的风景与人生以后,才能看到这个梦。云南那些美丽的如山百合的秘密,隐藏在这首歌里——岁月如歌,风景亦如歌。

第8篇:坎坎伐檀范文

沿着黄河与长江的源头,漂流而下,从《诗经》中的“坎坎伐檀”到《史记》中的“金戈铁马”;从郦道元的《水经注》,到苏东坡的《大江东去》……同学们,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底蕴丰厚,这与古人的勤学是分不开的。“头悬梁锥刺股”讲的是苏秦好学的故事。苏秦夜以继日发愤苦读,困乏时,以锥子刺大腿,来振奋精神,坚持学习。读书光好学还不够,还需善疑好问。孔子从小入太庙“每事问”,他主张“疑思问”、“不耻下问”。荀子把“不知则问”和“不能则学”相提并论。王充更是强调“智能之上,不学不行,不问不知”。他们都把学和问联系在一起。不学不问怎能成为学问家,学贵在问,这样才能有所提高,有所超越。

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有知书达礼的传统美德。“程门立雪”“三顾茅庐”等等以礼相待的成语和典故,在历史上广为传诵。知礼讲礼,对人彬彬有礼,处处体现了以他人为重,以社会为重,是一个人高尚情操的表现,也是保持人们正常关系的准则。试问那些对长辈出言不逊,对朋友态度粗暴,在公共场所横冲直撞的人,能体现出有文化、有教养、懂礼貌、讲文明吗?当今社会,大家都说物质文明上去了,精神文明却衰退了,这与一个有“礼仪之邦”之称的民族、与一个进行现代化建设的民族相容吗?一个国家必须要有自己的国魂,一个民族必须要有自己的精神,才能把全民族的智慧集中起来,形成无比强大的精神力量和物质财富。中国传统文化上下几千年源远流长,延续下来的爱国、气节,奋发、立志,改革、创新,勤学、好问,勤俭、廉正,敬长、知礼等传统美德正体现了中华民族的国魂和精神。

遥远的东方有一条龙,她的名字叫中国。我们都是龙的传人,我们身上流着同样的血,我们学习着同样的文化。“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同学们,让我们畅饮这“源头活水”,“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让“孝、悌、忠、信、礼、义、廉、耻”这八个字时刻浮现我们的脑海,让人定胜天、锐意进取、浩然正气、居安思危、爱国爱民等伟大的民族思想推动我们进步,让我们牢记主席提出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继承传统文化,争做美德少年,实现民族复兴的中国梦!

第9篇:坎坎伐檀范文

祖辈们留下千年的企盼:传承美的精魂,在美与这世界相融之前,我们在黑暗中呼吸激越与执着。黑暗的载体是造物主用失败、痛苦、迷惘编织成的茧。

谁不愿挣脱这苍白的桎梏飞向碧蓝高远的蓝天?谁不愿沿一路溪流翩翩起舞,撩起归浣女的情思?谁不愿越着坎坎伐檀声,流连于江南烟雨里?谁不愿……

而我们明白,脆弱的翅膀经受不住风雨,只有在孤独、寒冷、黑暗中造就的凝着刚毅与执着的体格,才能让我心情挥洒自由与美丽。

不要善意地用您的剪刀剪开我的茧,帮我挥去那些生命中的苦难,请不要过早地让我闻到花香,那不是对我真正的关爱,而是一种善意的摧残。我会在阳光下萎缩,化作一片枯叶,融入泥土……

爱我,就让我自己面对苦难。

鱼的泪光

我向往地平线尽头那一泓清泉,那里系着我勇敢的梦;我渴望融入浩瀚宽广的海洋,把心变成蓝色;我想静静地在清流明净的湖水里遨游,身上不染一丝纤尘……

昂起头,眼光中的不屈不挠的棱角已残破不堪,我奋力冲去,一个华丽得让人感觉不到一丝阴森与狰狞的玻璃罩把我搂住,搂得生疼。

于是闭了眼,任身上的鳞无力地飘飞。

残阳如血,我看到周遭的东西一片狼藉,我的梦,我的心,我的泪滴。

也许,这玻璃笼住的世界很安全很温暖,不会有暴风雨的侵袭。不会有雷电肆虐,可这于人生而言,究竟是风景线,还是囚笼呢?

爱我,就别把我搂得太紧。

其 他

岁月的潮水汹涌着,把历史的血腥与人性的脆弱漂白成永远,在这永远里,涵混着太多的迷惘与痴迷,智慧与清远。

精选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