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工农业污染的防治范文

工农业污染的防治精选(九篇)

工农业污染的防治

第1篇:工农业污染的防治范文

1、农业生产中化肥和农药污染

现如今农药使用较为广泛,大量农药施入土壤中,除了少部分与作物接触之外,大多数还是残留在土壤中。如果说施加的农药属于高毒高残留型,它将长时间滞留于土壤中,造成土壤长时间地污染。化肥虽然对农作物的生长非常有帮助,但是不规范的使用,也造成土壤营养化、非营养物质积累、重金属渗入等问题的出现。

2、养殖产业中禽畜污物排放

目前农村规模养殖场很少配置污水处理设备,很多禽畜的粪便直接被排放到农业生产环境中去,适量可做有机肥使用,但是量多后户直接导致土壤盐渍化、土壤板结、水体恶化、水体营养化等问题的出现。

二、环境污染防治策略及建议

1、加强对“三废”污染的治理和无公害化处理

加强“三废”污染治理,是做好农业环境污染防治措施重要内容之一。首先要加强执法力度,严格参照国家有关环保制度标准,淘汰经营生产中污染较为严重的产业项目、机械设备,勒令禁止重工业污染向农村地区蔓延,确保农业生产有一个“洁净”的环境。其次要加强监管力度,尤其是做好农村经济产业中工业企业排污减排工作,参照相关的法律法规结合地方实际情况制定严格的污染物排放监管规章,严格控制工业企业污染物的排放总量。最后推进农业“三废”集中处理工作进程,根据地方环境承载能力及工农业生产发展情况,合理规划,调整农村产业布局,引导地方企业向城乡集中,集中监管生产排污情况。

2、加强对农药污染、化肥污染的防治工作

防治农药污染的关键在于尽可能地减少农药使用,积极探索使用综合治理措施。在病虫害的防治上,要将物理防治、农业防治、生物防治同化学农药防治有效结合起来,尽量减少农药使用,降低对环境的污染程度。同时,还要积极研发低毒、低残留、高效新农药,并加强使用指导。此外,还要加强对农药市场的监管力度,规范用药,严格遵守农药使用范围和标准。早在1982年,农业部就颁布实施了《农药安全使用规定》,在规定中明确将农药细分为高、中、低三类。在规定中,明确指出符合“农药安全使用标准”的品种,要严格按照标准要求执行,对于控制农药残留,防治农药污染效果较好。防治化肥污染要将有机肥和化肥使用有效结合起来,尽量不要在同一地方长时间使用一种肥料,积极推进测土配方技术,避免过无节制使用化肥,造成化肥流失污染环境,有效提高化肥利用率。在推进测土配方技术的同时,要积极探索扩充地方作物种类。此外,在加强化肥污染和农药污染防治工作的同时,政府一定要加强对规范用药和合理使用化肥的宣传和技术培训,引导农户科学合理用药,规范有效施肥。

3、加强对禽畜污物的防治工作

养殖业污物处理是农业环境污染防治工作的重点所在,在防治工作的开展过程中,要坚持无公害化、资源化、减量化的原则进行。对于养殖舍内的粪便要及时进行清扫,清扫后要进行冲洗,冲洗后要严格消毒。对于收集的粪便要集中处理,可采用厌氧发酵的方式,一方面有节能功效,另一方面可获得沼气,开发农村沼气产业项目。也可将收集粪便集中发酵制成有机肥料,与化学肥料配合施用,提高农业生产效率。

三、结语

第2篇:工农业污染的防治范文

【关键词】农村生态环境;环境法制;环境立法;环境政策

【正文】

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与新农村建设的加快,农村生态环境保护与农村社会经济发展相比较存在着明显的不同步。昔日的山青水秀土肥村美的秀丽乡村,出现了水体大面积污染、土壤肥力下降、垃圾随意堆放、工业污染加剧的情况。长期以来由于国家政策、资金和技术支持力度不够,农村生态环境保护落后于城市速度,对农村居民卫生和健康构成了巨大的威胁。尽管近期国家加大了农村生态环境治理政策力度,农村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取得了较大进展,但由于农村的点源污染与面源污染共存,生活污染和工业污染叠加,各种新旧污染相互交织,工业及城市污染向农村转移,使农村环境形势仍然十分严峻,并危及农村饮水安全和农产品安全,严重制约了农村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因此要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就要加强农村生态环境保护,切实解决危害农民群众身体健康、威胁城乡居民食品安全、影响农村可持续发展的突出生态环境问题。而解决这一问题关键在于是否建立健全农村环境保护的有效政策、法规与制度体系。

一、农村生态环境问题的表现

(一)水体污染严重,水生态系统破坏

农村水体污染主要表现是工业污水、农业污水和生活污水“三污合流”,未经处理的废水直接污染饮用水源,无法满足农田灌溉;同时近几年农村旱涝灾害频发,河流断流,湖泊萎缩,鱼虾绝迹,天然绿洲消失,水库蓄水减少,地下水位下降严重。

(二)基础设施建设落后,固体垃圾污染严重

长期以来,村庄建设规划差,基础设施少,道路无硬化、无公厕、人畜居住混杂、不可降解农膜使用量急剧增加却无法回收,固体垃圾随意堆放。

(三)农业生产不当,环境资源破坏严重

农民环保意识比较薄弱,滥施农药、化肥,恳荒围湖造田,乱挖乱采,不仅农业产品受到严重污染,也逐渐污染了土壤、空气、水源,对农业生态系统造成极大威胁。另一方面由于人多地少,再加上自然灾害多发,土地退化、沙化、碱化严重,进—步加剧了人地矛盾。

(四)集体林权改革滞后,林业生态系统破坏

集体林权改革滞后,经营主体不明确、经营机制不灵活、利益分配不合理,严重影响了农民发展林业的积极性。其次地方政府决策不当,盲目开发山区,发展果业,加剧了森林植被破坏。再由于农村经济落后,农民伐木为柴,乱砍滥伐现象屡禁不止,结果是森林生态系统的破坏,使生物多样性环境遭受了破坏,并造成了大量水土流失,土地蓄水量下降。

(五)工业向农村的转移,加剧了农村的工业污染

乡镇企业大多是一种以低技术含量、布局不合理、无集聚效应、粗放经营为特征的工业化。由于其生存环境、基础条件及管理水平的相对薄弱,造成污染后缺乏治理技术与资金,治理困难,使农村生态环境产生工业化污染问题。同时大量污染严重的城市工业企业搬迁到城郊或农村地区,或者直接将城市垃圾运往农村,造成城市工业污染“上山下乡”。

二、农村生态环境问题法制成因与对策

农村生态环境问题的产生有着自然、历史、经济与社会等诸多方面原因,这里只对其法制成因与对策进行分析。现行法制状况对环境的保护力度不够,立法是从过去的经济发展为重,环境保护为轻出发,“环境立法缺位,农村环境管理机构匮乏,环境保护职责权限分割并与污染的性质不匹配,基本没有形成环境监测和统计工作体系” 。①所以,要健全和完善我国农村环境法制建设,以新的角度和新的观念完善环境法治建设是统筹城乡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重要举措。下面对影响农村生态环境法制建设成因逐一进行分析。

(一)环境政策原因环境政策原因主要表现是环境政策失灵。环境政策失灵是指国家在农村生态环境保护方面的宏观政策失灵和微观政策失灵。宏观政策失灵集中表现为政府在宏观经济政策制定过程中忽视农村生态环境保护和缺乏必要的环境问题保护对策,只到07年国务院专门召开的全国农村环境保护工作会议,才出台了《关于加强农村环境保护工作的意见》,才将农村环境保护工作提到了新的高度。与城市相比,城市早已在这些方面如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环境噪声和烟尘控治、工业企业污染物达标排放、循环经济与节能及减排、综合利用等方面有一套行之有效的政策与措施。同时还有“创建环境模范城市”的鼓励政策以及有“飞行监测、限期治理、关停企业”等强制措施,而农村在这些方面几乎是空白。微观政策失灵是指具体的环境保护政策的缺陷而导致的环境问题。一方面是政策不够健全,在农村生态环境保护方面缺乏实效性强的政策,即使有政策但因原则性太强缺乏可操作性而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另一方面是已有的环境保护政策存在着不一致和不协调之处,尚需完善。无论是政策体系,还是工作力度,农村环保工作都还在起步阶段,其中农村生活污染治理、规模化畜禽及水产养殖污染治理、农业废弃物综合利用、土壤污染防治技术、农药和化肥面源污染防治等政策几乎是空白。因此,要根据农村环境问题量多面广、监督对象复杂的内在特点和工作基础薄弱的实际现状,加强农村生态环境政策支持工作,在政策上倾斜,在经济上扶持,在技术上支持。要多出台农村环保财政补助、污染减排财政奖励等政策手段,推动实施农业可持续发展战略。“尽管中国农村环境与经济的矛盾有别于城市, 但城市环境保护积累的经验和各项管理制度足以供农村环境管理借鉴。” ②环境问题的出现与经济发展密不可分。资源、环境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核心和基础,农业可持续发展需要生态环境支撑。所以加大政策保障措施,优化农村生态环境,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是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关键。

(二)立法原因

立法原因主要是指农村生态环境立法缺位,已有立法对农村生态环境保护力度不够。《环境保护法》立法时间较早,受时代影响侧重于工业污染控制和城市环境保护,对农村生态环境保护方面关注不够,仅有几个条文很简单。我国目前的诸多其他有关的生态环境法规,如《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水污染防治法》、《大气污染防治法》等,对农村生态环境管理和污染治理的具体措施与制度规定不足。二是农业自然资源利用与生态保护缺乏统一规范,并且未能将农村环境、农村自然资源和农村生态的保护统一起来,农民的环境权益无法得到有效保障。三是行政法规不到位,本应弥补农村生态环境的上位立法的过于原则性和不足这种情形,却未能出台一部农村生态环境保护的综合性行政法规。“一些重要环境领域还存在立法空白,如土壤污染防治、农用塑料薄膜污染、农村噪声污染、农村生活污水污染、农村环境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的立法基本是空白” 。 ③各地方即使有相关地方法规,在规定上也不尽相同,比较混乱,并且是条块分割,形不成完整统一制度体系。如农业部负责农业环境保护工作,主要是保护和管理农业环境,控制农药、化肥、农膜对环境的污染,推广植物病虫害的综合防治。国家环保总局负责农村村镇环境保护工作,各个地方政府所颁布的农业生态环境保护条例涉及到渔业、水利、林业多个部门,内容和规定都存在差异。因此,加强立法工作,完善农村环保的地方性法规体系是农村生态环境保护的基础。将来的《环境保护法》的修改应强调农村生态环境保护,并制定农村生态环境单行法;相关法律法规的立法也要关注农业生态环境的保护。同时尽快制定《土壤污染防治办法》等专项法规,逐步把农村环境保护纳入法制化管理体系之中,修订原有涉及农村环境保护而不适宜的法律法规,做到有法可依,责权清晰,有效防止农村地区种植业、养殖业、工业、生活以及外来污水和废弃物的污染,防止农村生态遭到破坏。

(三)法律制度原因在农村生态环境保护制度方面,考察现有的有关生态环境建设的基本法律制度,会发现现有的制度比较零散、不全面,缺乏对农村生态环境建设的基本法律制度系统而明确的规定,无法满足生态环境建设的实际需要,从而导致制度缺位、制度执行和监督不力的情况。目前相关法律法规虽已建立了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排污收费制度、污染集中控制制度、限期治理污染制度等一系列生态环境管理制度,但这些制度主要应用于城市环境污染的治理方面。同时在农村生态保护方面仍存在制度缺位现象,至今仍没有一套治理农村生态环境问题的制度具体安排。在这种制度缺位的情况下,诸如土地退化、水土流失、水资源浪费与污染严重等重大生态环境问题难以得到有效治理。再次,尽管在有些方面建立了制度,但由于制度执行不力,致使制度功能不能有效发挥。从环境污染的治理制度来看,如排污收费制度,资源收费制度虽然对控制环境污染有积极的作用,但在实施中存在着一定问题。此外,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计划、农业、林业、畜牧、水利和科技等多个部门,管理体制与环节多、各项治理措施相互脱节,造成制度执行和监督不力。因此要尽快建立起农村生态环境保护的基础制度。“农村环境保护制度和考核体系建设要尽快建立,将城市环保和农村环保置于平等位置,从法律、法规体系上,对农村环境保护制度的建立提供依据”, ④它是构成农村生态环境建设法律的基本内容,对于实现生态环境建设法律的目的与任务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这些制度应当包括:除继续完善排污许可证制度、征收排污费制度、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等制度在农村环境保护工作中切实可行外,还应建立如下制度:农村生态环境建设规划制度、农村清洁生产促进实施制度,生态环境建设问责制度、农村环保责任制度和农村生态环境考核制度,畜禽养殖污染防治管理制度、生态环境监测制度、农村生态环境信息公开制度、农村生态环境补偿制度、农村生态环境建设财政转移支付制度、生态环境破坏事故防范与预警制度、农村环境纠纷法律援助和公益诉讼制度等。

(四)政府管理原因农村生态环境问题形成的重要原因之一是环境管理不当。主观上来看农村生态环境管理是有政策但政策在部门之间协调不足或冲突,无手段和措施来达到政策目标;农村环境管理机构匮乏,环境保护职责权限分割并与污染的性质不匹配,基本没有形成有效行政管理工作体系和管理措施。客观上是农村生产与生活中不科学的行为,长期形成的一些生活陋习和农村环保基础设施的缺失,企业地处偏远、点多面广,排污主体具有不确定性,监管主体很难界定,难以用城市的监管的手段与用行政执法的手段来治理。因此要克服以上不足,农村环境治理要走与城市环境治理不同的工作思路,要创新工作方法,增强服务意识,变监督管理为预防管理,变单纯的依法行政为服务与执法相结合。具体工作中要将农村环境污染防治纳入年度考核范围,实行行政问责制的工作体制,形成党委领导、政府推动、部门联动的工作格局,落实工作人员与经费,探索多元化、市场化、专业化的农村环保治理社会化管理模式和机制。其次,制订农村生态环境建设规划及年度实施意见,根据年度工作重点,将各项整治和建设任务分别落实到相关部门,并建立农村环境保护责任制,设立环境指标作为对乡镇考核的重要指标,专门出台年度生态任务和环保专项行动考核办法。再次,要强化农村环境服务与执法力度。在服务上,要象创建国家环保城市一样大力开展生态乡村示范创建,重点开展农村工业点源污染防治、生活污水与垃圾治理、农村畜禽养殖业的管理、土壤污染防治、流域河道整治、生态产业实施等关键工程。加大农村农业污染控制与治理技术的推广运用力度,落实好“以奖促治”和“以奖代补”的政策措施,做好农村环保项目申报,积极争取中央和省里的专项资金,加快推进农村环境保护基础设施建设。在执法上各执法单位要切实克服地方保护主义,积极配合有关部门加强对乡镇企业的监管和对违法排污企业的打击力度,加大农村环境执法力度。

(五)生态环境技术规范制定与推广原因现阶段农民的环境保护意识还不强,对环境保护的认识尚不足,对环境保护的知识很欠缺。滥用化肥与农药、秸杆随意焚烧、家禽粪便污染水源等问题日益突出,农民却对破坏环境的行为及其产生的后果浑然不知。长期以来,农民缺乏环保理念,而政府在农村环境保护中主导作用不足,农民缺少科学规范来保护环境,也缺乏科技与资金,导致农村污染治理基础设施建设和运营的市场机制难以建立。过去的农业技术推广体系随着各乡镇精简与压缩,基本处于瘫痪与失灵状态。既是尚存的农技推广系统由于缺少财政支持,也无法开展农业技术推广,从而切断了农民获取环保措施的最重要渠道。农村的环境污染治理正是由于存在着政策、技术、经济等方面问题,从而使农村污染治理体系滞后于农村现代化进程,基本没有形成有效防控与治理机制。因此要组织农业科技服务专家队伍,在农村中大力普及环保法律法规和科技知识,提高农村干部群众保护环境、防治污染和维护生态平衡的自觉性和责任感;要大力推广绿色植保和环保防治技术,引导农民发展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生态畜牧业、改善农村环境质量、地表水环境等环境问题;要发展生态农业,控制农药、化肥、农膜等对农田和水源的污染。积极推进农村环境的监测工作,加强农村环境质量监测。要针对农村环境保护工作现状和农民群众的特点,采取符合农村实际、贴近农民群众的形式,制订简单易懂的安全控害技术规程,把农产品安全生产安全与监控、农村生活污染防治、畜禽养殖业污染防治、秸秆综合利用、水产养殖污染防治、农药化肥面源污染防治、土壤污染防治等技术编发成切合实际的农村生态环境保护技术手册,把生活与生产活动的科学规范以及环境保护法律法规送到农民身边、农户家中,使环保科技知识与法律法规深入人心。

三、结论

环境法制建设是事关农村生态环境问题的重要措施,因此针对农村的生态环境保护问题,要加大政策扶持力度,推动农村可持续发展。

【注释】

[1]李建平,《农村环境污染防治对策研究》,《安徽农业科学》2007第3期35页。

[2]林真、李卫华、丁洪,《我国新农村建设中的环境污染问题及其治理措施》,《农业环境与发展》,2007年第1期32页。

第3篇:工农业污染的防治范文

土壤是农业生产的基础。然而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以及各种农药化肥原料的滥用,导致土壤出现了较为明显的污染,制约着当代农业的进一步发展,也造成了一系列生态环境问题。因此,必须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治理土壤污染问题,恢复土壤肥力,保护土壤生态环境,才能确保我国农业现代化可持续发展目标的顺利实现。 

1 农业发展对土壤污染防治的影响 

1.1 农业发展对土壤污染防治消极影响 

必须以规模化经营为基础,建立土壤污染防治的法律法规。土地流转是农业经营规模化发展的必然趋势。但是,在土地流转与土壤污染防治之间却有着极为密切的联系。比如,在土地流转的过程中,很可能会产生生物、物理等途径的影响,从而对土壤的结构造成破坏。另外,土地流转之前已经发生的土壤污染往往在土地流转之后才产生影响,这也会对农业生产、人畜安全等造成严重的威胁。那么,如何界定土壤污染问题的发生责任,是目前土壤污染防治法律法规建立过程中所必须予以充分重视的问题。 

传统土壤污染在防治的过程中,也会衍生出很多新型的土壤污染问题。比如:农药的施用。虽然目前国家已经提倡采用高效、低毒、低残留的农药,但是很多农户为了提高农业生产效率,会大量施用农药,使得我国的农药施用量呈现出持续上升的趋势。农药残留有一部分就会随着大气的沉降而落入土壤中,还有一部分则随着地表水深入土壤,这些因素的出现都加重了土壤污染的程度。化肥的施用。虽然在国家大力倡导发展绿色农业、生态农业的影响下,很多农户在农业生产中已经越来越重视农家肥的使用,但是,由于没有经过深加工处理的农家肥中重金属的含量严重超标,如果农户盲目的使用农家肥,不但会造成水体严重污染,同时也会导致土壤出现重金属超标的现象。农膜的使用。大范围的农膜利用对土壤造成的破坏则更加的直接和严重。机械化作业。由于机械的作业过程必须要使用燃油,而燃油的废弃物遗留到土壤中必然会破坏土壤的结构,同时机械化作业过程中所产生的扬尘也会造成空气质量产生严重的影响。因此,机械化作业的应用也是导致土壤污染的主要因素。 

另外,随着规模化农业经营的不断发展,很多农户采取大规模单一农作物种植的模式,不但对土壤的肥力产生了严重的影响,同时也对土壤生态环境的多样化发展产生了潜在的危害,如果发生农作物病虫害的话,将会严重的破坏大面积土壤的生态环境。 

1.2 农业发展对土壤污染防治的积极影响 

必须制定规模化农业生产经营的管理制度,才能确保农业规模化经营效率的稳步提高。而这也就为土壤污染的监管和防治提供了基础和依据。就土壤污染的防治而言,前期的预防所产生的效果要远远好于污染后的治理。只有在规模化管理制度的引导下,才能实现对土壤污染的实时动态监管。一旦发生了土壤污染事件,也有利于统一的治理与整改。随着先进的农业技术的推广和应用,农民环境保护的意识也发生了大幅度的提高。现阶段的农户,已经充分的认识到生态环境保护在农业生产过程中的重要性。比如,很多农户在使用农膜的过程中,都从以往的就地焚烧转变为循环再利用。在农业生产的过程中,农民自身的智慧和创造力也在先进的农业技术条件的影响下,而发挥出其在农业生态环境保护过程中的积极作用。比如,农户为了有效的控制和减少烘干机作业过程中扬尘向空气中的排放,就根据自己的生产经验自行设计了简易的除尘室,这种看似简单的设计,不仅有效的降低烘干机作业过程中对大气环境造成的污染,同时利用除尘室也降低了烘干机作业过程中,对周边居民所产生的噪声污染,这种生产第一线的农民智慧,也为我国农业生产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实现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2 治理土壤污染提升我国农业环境的措施 

2.1 建立健全土壤污染防治立法 

由于我国农业用地的污染现象已经呈现出日趋严重的发展趋势,而这一发展趋势也制约了农业经营的发展和进步。为了从根本上解决农业土地污染日趋严重的现象,必须建立健全并完善土地污染的法律法规,才能促进我国农业污染防治效率的稳步提高。所以,在大力宣传农业梯度污染防治法规时,必须引导农民以“治理为主、防治结合”的指导思想为基础,积极的参与到土壤污染防治工作中。必须对土壤污染的监管与监测予以充分的重视,建立健全并完善土壤污染动态监督管理机制,确保土壤污染防治措施的有效落实;土壤污染防治技术研究的力度必须进一步加强,根据土壤污染的实际情况采取不同的污染防治技術,并制定切实可行的治理和修复措施,才能确保土壤污染防治效率的全面提高。另外,土壤污染法律法规的建立可以积极的借鉴欧美发达国家相关法律中所涉及的内容:法律执行主体必须由国家环境保护部门、农业部门以及国土部门共同承担;相关措施的实施必须自环境保护部门发现土壤污染事件之日起直至整个事件调查完毕之后。 

2.2 利用农业发展进行土壤污染防治 

任何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应用,都必须以造福人类为前提。农业规模化经营,为农业规模化管理提供了新的机遇,同时规模化管理也最大限度的降低了管理成本的投入,为我国农业现代化目标的实现奠定了良好的基础。随着国家进一步加大智慧农业推广的力度,如果可以将土壤污染防治与我国智慧农业推广紧密的结合在一起,建立全新的土壤污染监管机制,那么不仅可以在最短的时间内发现和控制土壤污染事件,同时也从根本上降低了农业生产损失,促进了农业生产效率的不断提高。 

2.3 重视农民素质的提高,激励环保技术创新与推广 

经过深入的调查研究发现,农民自身具备的智慧和动手能力,是促进农业生产效率稳步提高的关键因素。同时,农民的生活与土地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所以,在大力推动土壤污染防治工作的过程中,必须充分重视农民自身的智慧以及动手能力在土壤污染防治工作中所发挥的积极作用,才能从根本上促进我国土壤污染防治工作效率的不断提高。但是,由于我国农民受到自身文化水平的限制,其自身的土壤污染防治意识还有待于进一步提高,而国家相关部门则应该加强其在知识技术方面的支持,才能确保土壤污染防治工作的顺利实施,另外,针对农民在生产过程中的创新和创造成果,必须予以政策和物质上的激励,积极推广农民在实践过程中总结出的先进经验,才能从根本上推动我国土壤污染防治工作效率的不断提高。 

3 结束语 

建立健全并完善土壤污染防治的相关法律法规,不仅可以促进土壤污染防治工作效率的稳步提高,同时对于农业生产经济效益的提高也发挥着积极的促进作用。完善的法律法规不仅会推动农业经营条件的进一步优化和升级,同时也促进了农民自身生活品质的稳步提高。农业生产的发展离不开土壤的支持,虽然我国现阶段针对土壤污染防治的相关法律法规还处于筹备和酝酿的阶段,但是相信在未来,我国针对土壤污染防治的法律法规必将会促进我国土壤污染防治工作效率的不断提高。也就是说只有建立具有合理性、科学性、前瞻性以及可操作性的土壤污染防治法规,才能促进我国土壤污染防治工作效率的不断提高。 

参考文献 

[1]陈云龙.完善我国农业用地土壤污染防治法律制度研究[D].安徽大学,2013. 

第4篇:工农业污染的防治范文

农村水环境是整个农村经济健康发展的基础,农村水污染防治法律制度不仅防治农村水污染,保护良好的农村水环境,而且维护农村社会秩序的稳定,这决定了其调整对象的复杂性。农村水污染防治法律制度调整手段具有明显的综合性。农村水污染防治法律制度是由民事法律规范、刑事法律规范、行政法律规范等各种法律规范组成,这决定了农村水污染防治法律制度调整手段的综合性。农村水污染防治法律制度以可持续发展观为核心价值,这体现了其调整时空的可持续性。我国的环境与资源保护法是以可持续发展观为指导思想,农村水污染防治法律制度作为其重要的组成部分,也应将可持续发展观作为重要的价值取向。

二、我国农村水污染防治法律制度存在的问题

在我国环境保护法律体系中,农村水污染防治法律制度是其重要组成部分。但由于我国农村水污染防治立法存在起步晚、不受重视等原因,我国现行农村水污染防治法律制度仍存在一些不足。

(一)缺乏切合农村特点的水污染防治法律制度

现代环境问题起因于现代工业的发展,现代工业的发展加快了城市化进程,也带来严重的城市污染,最先受到污染的城市自然成为我国环保立法的背景。在该立法背景的影响下,我国在环境保护方面长期存在着“重城市,轻农村”的立法思想。我国对城市和大中型企业污染的治理制定了很多优惠政策,而农村水污染的治理却鲜人问津。例如大中型企业的排污费返还使用制度、可低价或无偿征地来建设城市污水处理厂,这些在农村水污染的防治上并不适用。

(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未严格执行

乡镇企业的建立和发展对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有着重要作用,一般是该农村的经济支柱。乡镇企业的重要作用使得当地的环境执法机关很难在农村严格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使得乡镇企业的水污染防治设施不完善,甚至没有水污染防治设施,严重污染农村水资源。

(三)地方政府环境法律责任不明确

近年来,中央出台很多法律、法规和政策来治理水污染,但是依然收效甚微,因为相比中央政府,地方政府对于污染防治有更重大的影响。我国法律虽然规定了地方政府监管本行政区域水环境的权力,但是并没有规定地方政府的环境责任。现如今,我国农村水环境污染越发严重,从表面上看是地方政府环保机构不健全、执行力不足,但归根到底是因为我国农村水污染防治法律制度没有明确地方政府的环境责任。

三、完善我国农村水污染防治法律制度的相关建议

目前,我国农村水污染形势严峻,农村水污染防治是一项艰巨而复杂的任务,仅依靠以往的行政手段难以取得较大成果,需要我们运用法律手段来防治农村水污染。

(一)转变我国农村水污染防治法律制度指导思想

农村水污染防治首先应该转变立法指导思想,改变现行立法中重点防治城市和大中型企业水污染的状况,建立起城市和农村统筹协调发展的水污染防治机制。我国农村水污染防治法律制度的指导思想应确立为:以保护农村水源和居民饮用水安全为目的,协调农村水资源开发和水环境保护间的关系,结合农村水污染的特点,积极推广高效低耗的水污染防治技术,提高水资源利用率,控制农村水污染,实现农村经济、社会和水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二)明确我国农村水污染防治法律制度基本原则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第三条规定:“水污染防治应当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综合治理的原则。”该原则适用于防治农业面源污染,可以有效防治农村水污染。然而我国农村水污染具有污染面广且污染源分散的特点,因此,完善我国农村水污染防治法律制度还需要明确环境公平原则、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原则、激励与约束并重原则、分类治理原则。

(三)构建并完善我国农村水污染防治的具体法律制度

1.建立我国农村水污染防治规划制度

农村水污染防治规划制度是以管理农村水环境为目标,遵循环境保护的基本原则和要求,调整农村水污染防治产生的各种社会关系,综合考虑与农村水环境有关的地理、社会、经济、技术因素,合理安排排污时间和排污空间,从而达到预防农村水污染的目的,实现农村经济、社会、资源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

2.建立我国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制度

国家应该加大对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的重视程度,颁布专门的政策法规,投入专门资金建立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的基础设施。政府环保部门要形成一个标准体系来监督管理农村生活污水的处理,实现各部门分工明确,协调管理,有效利用环保资金。

3.明确政府的环境法律责任,强化责任制度

第5篇:工农业污染的防治范文

关键词:农村污染 减排重点 对策研究

中图分类号:X3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1)09(a)-0163-02

Pollution in Rural Areas and Countermeasures for Emission Reduction

Wong XihongYu WenjuanPan Fengqing

(Environmental Design and Research Institute of Luoyang City, Henan, Luoyang 471002)

Abstract: 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main livelihood in rural areas, sewage, solid waste, industrial pollution, pollution, farming, chemical fertilizer and pesticide pollution, for environmental problems in rural areas, rural water source protection, sewage control, waste control, industrial Pollution control, aquaculture pollution control, prevention of soil pollution in rural areas, agricultural non-point source pollution control, ecological demonstration projects, rural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 capacity building 9 were analyzed, and proposed pollution control measures.

Key Words:Rural pollution;Reduction focus;Strategy

1农村环境污染概况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根据2009年统计数据,我国农村人口达到7.1亿,随着农业和农村经济的不断发展,农村面源污染显的日益严重。许多农村地区饮水安全得不到保障,工矿企业三废超标排放现象比较普遍,生活和垃圾污染、畜禽养殖污染以及不合理使用化肥、农药引发的面源污染呈加剧趋势,导致土壤污染及食品安全受到严重威胁,已经对农村群众的生活和身体健康以及农村经济社会的健康发展产生了较大影响,成为制约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目标实现的重要因素之一。

1.1 农村生活污水污染

农村地区由于乡镇、村庄零散分布,地形条件和经济力量限制,基本无污水收集及处理设施,污水大部分靠自然散失、下渗,极少部分未经处理进入地表水体。根据人均产污系数计算,人均污水产生量30升/日・人,COD产生量16.4克/日・人,氨氮产生量4克/日・人,以此计算农村生活污水排放量约为77.7亿吨/a,COD产生量约为425万吨/a,氨氮产生量约为104万吨/a。污水经下渗进入壤,对土壤及地下水造成一定的污染。

1.2 农村生活垃圾污染

农村地区由于交通不便、经济条件的局限,未有垃圾收集及堆存场所,生活垃圾大多采用就近堆置方式,按人均垃圾产生量0.4千克/日・人,农村生活垃圾产生量约为1亿吨/a。垃圾的堆存对土壤及地下水源造成了一定影响,影响了农村地区居住环境。

1.3 农村工业污染

随着国家产业结构调整、淘汰落后产能工作力度的加大,关闭了大批“十五小”、“新五小”企业,促进了环境质量的总体好转。但由于农村产业层次不高,个别地方已关闭企业死灰复燃、已淘汰落后产能向农村转移等现象时有发生,农村工矿企业“三废”超标排放现象比较普遍。

1.4 畜禽养殖污染

养殖业是我国农村发展的重要产业。随着养殖规模的不断扩大、饲养数量的急剧增加,使得大量的畜禽粪便污水成为污染源。据《2000年全国规模化畜禽养殖业污染情况调查工作报告》显示,我国畜禽粪便产生量很大,1999年产生总量约为19亿吨,是工业固体废弃物的2.4倍,而且畜禽粪便COD排放量已达7118万吨,远远超过工业废水与生活废水COD排放量之和。

1.5 化肥、农药污染

国家环境保护总局2006年的数据显示,我国农药的年施用量已高达132万吨,其中高毒农药占70%;化肥施用量达4412万吨,氮肥施用量高达到2200万吨左右,有机肥施用量仅占肥料施用总量的25%,化肥利用效率却维持在35%左右的较低水平。大量使用化肥、农药对于提高作物产量、保障我国的粮食安全方面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但是,化肥、农药长期、过量施用造成了地表水富营养化和地下水污染,对环境造成了比较严重的污染。

2污染防治对策研究

农村污染防治对策主要从饮用水源、生活垃圾、生活污水、工业污染、畜禽养殖污染、土壤污染、农业面源污染、生态示范区建设、农村环境管理能力建设等八个方面进行分析。

2.1 农村饮用水水源地保护

2.1.1 乡镇及人口聚集区采取集中供水

距城镇现有供水管网较近的农村,在原城镇水源有富余供水能力的情况下,可增建连接管网,实现集中供水;较远村庄的聚集区可新建供水工程实现集中供水,水源地应采取统一净化处理和消毒后,由管网送至用户。

对于居住分散难以实现集中供水的农户,采取单户或几户联合的分散供水方式。采用浅井、山溪(泉)水引水;水资源缺乏或开发利用困难的地区,建设雨水蓄水。

2.1.2 划定水源保护区

所有集中水源地划定保护区,并报当地县级政府批准。原则上地下水源井单井保护半径不小于50m~100m;地表水源保护范围为取水点上游1000m至下游100m的水域及其沿岸,严格控制上游污染物排放量等,水源保护区划定的应征得当地行征主管理部门同意并批复实施。在水源保护区内严禁设立排污口,严禁倾倒垃圾及其它废弃物,清除保护区内垃圾、厕所、排污口等点污染源,划定卫生防护带,在保护带内,发展有机农业或种植水源保护林,避免农药、化肥等面源污染,减少水土流失,涵养水源。

2.1.3 集中水源地污染治理措施

划定的水源保护区内严禁存在可能影响水源安全的污染源和任何活动;对于深层地下水或经监测水质良好的浅层地下水采取消毒措施;地表水源和浅层地下水根据水质监测结果确定处理工艺,采用混凝沉淀、过滤、消毒的一种或几种联合的的处理方式。

2.1.4 建立管理及监测制度

加强对农村饮用水源地污染防治监管。建立完善地下水饮用水源地环境管理体系,清理并逐步关停地下水饮用水源保护区内违法排污单位;市、县、乡镇、村建立四级饮用水源安全预警制度和应急预案,定期开展饮用水源地水质安全检查,强化水污染事故的预防和应急处理。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每年进行一次水质分析监测。

2.2 农村生活垃圾污染防治

2.2.1 规范垃圾填埋场

距县城垃圾填埋场较远、交通不便且有一定条件的乡镇,要按照国家生活垃圾填埋污染控制要求,规划建设垃圾卫生填埋场。

2.2.2 简易卫生填埋场

离乡、镇垃圾填埋场较远、交通不便的较大村庄和列入到生态村的村庄,要规划建设简易垃圾填埋埋场。

距乡、镇较近的村庄设立垃圾中转站,垃圾可纳入乡镇集中处置系统。建立生活垃圾收集、运输设施:各乡、镇及村庄配置一定数量的垃圾筒(箱)、垃圾池,用于及时收集村庄产生的垃圾废物。根据垃圾产生量配置一定数量、规模的垃圾转运工具、中转站。

2.2.3 对各乡镇历史积存垃圾进行专项清理

垃圾收运-处理系统的建设,优先在创建国家和省级优美小城镇的乡镇建设规范化垃圾填埋场,并创建生态村的行政村建设简易垃圾填埋场,使其垃圾实现定点存放、统一收集、定进清运,建立示范工程,并逐步推广辐射周边村庄。

2.3 农村生活污水污染防治

在人口相对集中的乡镇,根据排放生活污水的水质与总量,选择化粪池、污水净化池、人工湿地、地埋式污水处理等技术模式,建设污水处理设施,或将乡镇生活污水并入附近的城市污水处理系统进行处理。对于在人口密度较低、环境容量较高、水资源匮乏的村庄,利用自然系统就地处理。完善农村地区管网建设,提高收水率。

优先在创建国家和省级优美小城镇的乡镇和生态村建设污水处理设施试点工作,建立示范工程,并逐步在有条件的乡镇和村庄推广。

2.4 农村地区工业污染防治

2.4.1 编制村镇规划和环境规划

各乡镇应编制城镇发展规划,制定和完善村镇环境规划,按照环境功能区划要求和工业企业相对集中的原则合理规划村镇工业企业布局。

2.4.2 建立监管机制

各乡镇设环境监管机构,提高工业企业准入门槛,按国家产生政策要求核实环评手续,防止污染向农村转移。对农村工业企业要加强监督管理,新上项目要严格按照国家产业政策和环保标准,落实环境影响评价、“三同时”制度,确保稳定达标排放。

2.4.3 开展专项治理

彻底清查关闭辖区内“十五小”和“新五小”,淘汰污染严重和落后的工艺、设备,引导、鼓励村镇工业企业发展循环经济,不断提高清洁生产水平,完善村镇工业企业的三废治理,促进农村工业企业各项污染物稳定达标。

2.4.4 进行生态恢复

坚持有计划开发矿产资源,严禁私采乱挖行为,对已造成生态破坏的矿区要采取生态修复措施。在矿产资源开发较多的栾川、嵩县地区,积极开展矿区生态恢复,改善区域生态环境。

2.5 畜禽、水产养殖污染防治

2.5.1 优化布局及选址

优化畜禽养殖布局,发展畜禽规模养殖,促使散养向养殖小区集中。科学划定禁养区、限养区和养殖区,依法限期关闭、搬迁禁养区内的畜禽养殖场,改变人畜混居现象,改善农民生活环境。

2.5.2 养殖污染治理

加强规模化畜禽养殖场的污染防治,鼓励建设生态养殖场和养殖小区,在规模化养殖场推广大中型沼气工程建设,因地制宜开展沼气、沼渣、沼液和生产有机肥、无害化畜禽粪便还田等综合利用方式,实现养殖废弃物的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实现养殖场污染物达标排放。

对新建、改建、扩建的规模化畜禽养殖企业,要严格按照环境影响评价和“三同时”制度进行建设,对现有超标排污企业必须限期治理到位。

根据水体承载能力,确定水产养殖方式,控制水库、湖泊网箱养殖规模。禁止在一级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内从事网箱、围栏养殖;严禁向库区及其支流水体投放化肥和动物性饲料。

2.6 农村土壤污染防治

2.6.1 开展土壤污染调查及评价

在土壤污染状况的调查的基础上,摸清土壤污染现状,建立适合本地区实际的土壤环境质量监管体系,逐步建立土壤环境质量定期评价制度。

2.6.2 开展污染土壤修复试点

在土壤污染状况调查的基础上,分析土壤污染类型、分布、程度和污染物种类、来源,针对不同土壤污染类型,在主要农产品产地、污灌区、工矿废弃地等区域的土壤污染监测和修复示范。

2.6.3 建设安全农产品生产基地

积极发展生态农业和有机农业,加大有机食品、绿色食品、无公害食品生产基地的建设力度和生产基地灌溉水源、农药和化肥使用的监管力度,制定安全农产品生产基地环境保护规划,加强生产基地土壤、水、大气环境质量监测。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

2.7 农业面源污染防治

深入推广测土配方施肥等科学技术,指导农民合理使用农药、化肥、农膜等农用化学品,从源头控制农业面源污染,深入推广生态农业、有机农业,减少农药、化肥施用量。积极引导和鼓励农民使用生物农药或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推广病虫草害综合防治、生物防治和精准施药等技术。推行田间合理灌排,发展节水农业。鼓励农膜回收再利用。积极推行秸秆还田、秸秆气化、秸秆发电、秸秆生产饲料肥料等,严禁露天焚烧。

2.8 生态示范工程

2.8.1 深化生态示范建设

以创建生态示范县、部级和省环境优美乡镇、生态村作为加强农村环境保护工作的重要手段,不断深化创建内涵,建立农村环境保护长效机制,推广生态示范创建的典型成功经验,发挥以点带面的示范效应。把生态示范创建工作与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有机结合起来,积极引导一批生态环境良好、经济实力强的乡(镇)和村率先创建环境优美乡(镇)、生态文明村,推动农村环境保护工作全面开展。

2.8.2 进行农村污染防治示范工程。

实施农村饮用水水源地环境保护示范工程、村庄生活垃圾和污水处理设施建设示范工程、畜禽养殖污染防治示范工程、土壤污染修复示范工程、有机食品生产基地建设示范工程等施五类农村污染防治示范工程。

2.9 加强农村环境管理能力建设

2.9.1 提高农村环境管理能力

提高各县、区环境监测及监管能力,各乡镇及村庄配备专人负责辖区环保工作,建立和完善农村环境监测预警体系和执法监督体系,改善农村环境管理基础设施和条件。

2.9.2 建立村庄环保规章制度

积极推动编制村庄环境综合整治规划、探索村庄生活污水、垃圾处理物业化管理,确保各项环保设施长期稳定运行。

3结语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农村环境形式日益严峻和突出,农村生活污水、垃圾排放量增大,种植养殖业废弃物逐年递增,城市工业污染逐渐向农村转移等原因,导致农村地区环境状况日益恶化,环境质量明显下降。通过加大农村环境污染防治,以环境保护优化农村经济增长,推进农村生产生活方式转变,不断改善农村人居和生态环境质量,使农村地区环境污染趋势得到有效控制,农村人居环境和生态状况切实得到改善。

参考文献

[1] 黄宝华.浅谈当前农村环境存在的主要污染问题和解决的办法[J].内蒙古环境科学,2007(4).

第6篇:工农业污染的防治范文

关键词  水质与农业面源污染;防治措施;减轻污染 

 

1 水质与农业面源污染的途径及危害 

 

1.1水质污染 

1.1.1工业废水的排放。多年来一些工矿企业环境意识淡薄,“重生产,轻治理”,或从自身利益考虑,没有建立水处理设施,任凭污水直接排放入河,在这些废水中含有多种对人体有害物质,也对农业生产造成了巨大的破坏。 

1.1.2化肥、农药流失造成的水污染。农业在生产过程中使用大量的化肥和农药是引起水污染的又一重要原因。近年来,农用物资一方面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做出了很大贡献,另一方面也加剧了土壤的板结和水体的污染。 

 

1.2农业面源污染 

农业面源污染是指相对于工业和城市生活面源污染而言的,是指在农业生产过程中,农药、化肥、地膜等农业物资的不合理和过量使用,及畜禽粪便、农村生活污水、固体垃圾、农作物秸秆等农业废弃物的任意排放而造成的水体、土壤、生物和大气的污染。 

 

2 防治措施 

 

2.1水污染防治 

(1)政府部门要加快建立健全城镇污水和企业污水处理项目实施进度,切实改善环境,解决企业超标排污、城镇生活污水超标排污、农村生产、生活污染等问题;建立健全水污染事件责任追究制度,对严重超标排污的企业或生产线坚决关闭。 

(2)科研部门要加强科研,提升科技保障能力,强化环保配套服务,开展水域富营养化防治技术等一批科研攻关项目,走生物—生态治污发展道路。 

(3)水文部门要做好水质动态监测,对重要水域进行实时监控,及时把有关信息传报给当地政府及环保部门。环保部门要建立健全水资源保护法规体系,强化水域的综合治理,从恢复和改善水体功能出发,以水源地保护为重点,加大对重要水域的治污和水环境保护工作力度。 

(4)地方政府要建立有效保护水环境的长效管理机制,出台和制定奖惩政策,广泛宣传环保知识,使环保观念融化到每个公民的血液中,提高人们参与环保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自觉地把环保作为一种习惯、责任和义务。 

(5)农业部门要大力推广多施用农家肥和生物农药,减少化肥和剧毒农药的施用量,遏制地下水污染加剧的势头。 

 

2.2农业面源污染防治 

(1)农村固体废弃物治理。农村固体废弃物主要是指农村生活和生产中产生的固体垃圾。参照城镇固体废弃物处理方式,对农户的固体垃圾实行以自然村庄为单位,集中收集处理。设立自然村垃圾卫生保洁员,负责农户垃圾的集中、分检,把垃圾分成能回收利用的、可堆沤还田的、有毒有害不可利用的等三类分别处理,最大限度地削减固体废弃物对环境的污染。 

(2)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农村生活污水主要是农户生活洗漱用水。治理方法以能过污水收集管网进入污水处理池,可集中亦可分户处理。生活污水处理流程:暗管沉淀池厌氧池兼氧池过滤池缓冲区(湿地、农田等)水渠。 

(3)养殖业污染源治理。这类污染主要是农户畜禽养殖和大中型畜禽养殖场以及水产养殖业对环境的污染。①一般农户人畜禽粪便处理流程:粪便池(禽舍、畜棚、厕所)沼气池农田。②大中型畜禽养殖场粪便处理流程:畜禽粪便干湿粪分离。 

(4)水产养殖对水体污染的治理。提高饵料和药品利用率,减少投饵和用药量;设置增氧机;通过种植水生植物、撒播光合细菌,吸收降解和转化水中氮磷和有机污染物;定期清淤,减少鱼病进而减少施药量。 

第7篇:工农业污染的防治范文

摘要阐述了新形势下环境保护的目标任务,并针对农村环境污染日趋严重的客观现实,分析了当前农村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和成因,提出了农村环境污染防治的措施,对加强农村环境保护、治理农村面源污染以及促进农村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新农村建设;污染防治;环境保护

中图分类号x3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007-5739(2010)06-0391-03

envirinmentalpollutioncontrolofruralregionbasedonconstructionofnewsocialistcountryside

chen yong-hua 1fu wei-zhang 2 *chen hong-gang 1

(1pingyi environment protection bureau of shandong province,pingyi shandong 273300; 2college of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 shandong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abstractthe target of environment protection under new situation was introduced in this paper.according to the objective reality of increasingly serious enviromental pollution in china’s rural region,the primary environmental problems in current rural region were introduced.then the main reasons which led to the enviromental pollution were analyzed.finally,prevention and protection measures for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were proposed,which had guiding significance in rural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rural pollution management,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rural society,economy and ecological environment.

key wordsnew countryside construction;pollution control;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上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政策,新时期农村环境保护工作就是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建设“清洁水源、清洁家园、清洁田园”的社会主义新农村为目标,坚持以人为本和城乡统筹。围绕农村环境污染防治这一核心任务,全面推进环境友好型农村生产生活方式,积极培育农村生态文明,以环境保护优化农村经济增长,不断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和生态环境,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为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目标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环境安全保障[1-3]。

1目前农村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

当前,我国农村环境保护形势十分严峻,点源污染与面源污染共存,生活污染和工业污染叠加,各种新旧污染相互交织,工业及城市污染向农村转移。

(1)农村饮用水仍存在安全隐患。全国仍有3亿农村人口饮用水不安全,其中因污染造成饮用水不安全人口达9 000多万人。大多数农村饮用水源地没有得到有效保护,污染治理不力,监测及监管能力薄弱。

(2)农村生活污染加剧。据推算,全国农村每年生产生活垃圾约2.8亿t,生活污水约90亿t,人粪尿年产生量2.6亿t。绝大多数没有处理,生活污水和垃圾随意倾倒,随意丢放,随意排放。“室内现代化,室外脏乱差”成为一些地区的形象写照。

(3)面源污染和土壤污染日益突出。我国是世界上化肥、农药使用量最多的国家,据统计,全国化肥和农药年施用量达4 700万t和130万t,而利用率仅为30%左右。流失的化肥和农药造成土壤污染、地表水和地下水污染。据不完全调查,目前全国受污染的耕地约有1 000万hm2 [4]。

(4)畜禽养殖及农业生产废弃物污染严重。全国畜禽粪便年产生量达27亿t,80%的规模化畜禽养殖场没有污染治理设施。在个别地区,畜禽养殖污染成为水环境恶化的主要原因。每年产生的6.5亿t各类农作物秸秆有20%未综合利用,或被焚烧,或被堆积于河、湖、沟渠或道路两侧。每年地膜残留量高达45万t,造成土壤污染严重[5]。

(5)农村工矿污染突出。乡镇企业布局分散,工艺落后。绝大部分没有污染治理设施,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因污染引发的上访、纠纷事件呈上升趋势。城市工业污染“上山下乡”现象加剧,全国因城市和工业固体废物堆存而被占用和毁损的农田面积已超过13.3万hm2。

(6)农村生态破坏严重。目前,我国农村还存在着大量掠夺式的采石开矿、挖河取沙、毁田取土、陡坡垦殖、围湖造田、毁林开荒等现象,很多生态系统功能遭到严重损害。

2农村环境问题的成因

(1)对农村环境保护的紧迫性和重要性认识不足。我国现有的环境管理体系主要是针对城市和工业污染防治建立的,缺乏城乡统筹考虑,对农村环境问题重视不够。一些地方“先污染、后治理”的现象严重,片面强调农村经济发展,忽视农村污染治理和生态保护。农村环保法律法规和制度不健全,监管能力薄弱。农村环保工作起步晚、基础差,缺乏农村环境保护的专门法律法规,如畜禽养殖污染防治、面源污染防治、土壤污染防治、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等方面的相关立法仍处于空白。

(2)农村环境监管能力严重不足。大多数基层环保部门经费紧张,监测设备陈旧落后,人员不足,无法开展农村环境监测和监察工作,地方政府对辖区环境质量负责的法定职责得不到履行。

(3)农村环境基础设施建设严重滞后。长期以来,农村环境保护方面的投入十分有限,缺乏投、融资机制和政策,村镇生活污水、垃圾处理设施严重缺乏。目前,我国近4万个建制镇和集镇绝大部分没有集中的污水处理设施,300多万个村庄的生活污水大部分未经处理就直接排放。

(4)农村环保科技支撑薄弱,宣传培训亟待加强。由于多种原因,农村环境保护工作尚未建立起配套的科技支撑体系。农村环保多是直接套用城市环保的办法,很少重视科技创新,缺乏适应农村区域特点的农村环保运用技术。农村地区的环保宣传教育和培训还很有限,导致一些干部、群众的环境法制观念不强,环保意识薄弱。

3农村环境污染防治措施

3.1农村饮用水水源地污染防治

(1)科学划分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应参照有关规范要求,尽快完成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定和调整工作,确定保护区等级和界限,并设立警示标志。优先划定人口比较密集的村镇集中式饮用水源保护区,把水源地保护区与各项自然保护区建设结合起来,明确保护目标和管理责任,加强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水土保持和水源涵养。农村分散式应用水源地的环境保护,要根据具体情况,采取相应的管理措施。

摘要阐述了新形势下环境保护的目标任务,并针对农村环境污染日趋严重的客观现实,分析了当前农村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和成因,提出了农村环境污染防治的措施,对加强农村环境保护、治理农村面源污染以及促进农村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新农村建设;污染防治;环境保护

中图分类号x3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007-5739(2010)06-0391-03

envirinmentalpollutioncontrolofruralregionbasedonconstructionofnewsocialistcountryside

chen yong-hua 1fu wei-zhang 2 *chen hong-gang 1

(1pingyi environment protection bureau of shandong province,pingyi shandong 273300; 2college of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 shandong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abstractthe target of environment protection under new situation was introduced in this paper.according to the objective reality of increasingly serious enviromental pollution in china’s rural region,the primary environmental problems in current rural region were introduced.then the main reasons which led to the enviromental pollution were analyzed.finally,prevention and protection measures for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were proposed,which had guiding significance in rural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rural pollution management,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rural society,economy and ecological environment.

key wordsnew countryside construction;pollution control;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上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政策,新时期农村环境保护工作就是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建设“清洁水源、清洁家园、清洁田园”的社会主义新农村为目标,坚持以人为本和城乡统筹。围绕农村环境污染防治这一核心任务,全面推进环境友好型农村生产生活方式,积极培育农村生态文明,以环境保护优化农村经济增长,不断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和生态环境,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为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目标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环境安全保障[1-3]。

1目前农村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

当前,我国农村环境保护形势十分严峻,点源污染与面源污染共存,生活污染和工业污染叠加,各种新旧污染相互交织,工业及城市污染向农村转移。

(1)农村饮用水仍存在安全隐患。全国仍有3亿农村人口饮用水不安全,其中因污染造成饮用水不安全人口达9 000多万人。大多数农村饮用水源地没有得到有效保护,污染治理不力,监测及监管能力薄弱。

(2)农村生活污染加剧。据推算,全国农村每年生产生活垃圾约2.8亿t,生活污水约90亿t,人粪尿年产生量2.6亿t。绝大多数没有处理,生活污水和垃圾随意倾倒,随意丢放,随意排放。“室内现代化,室外脏乱差”成为一些地区的形象写照。

(3)面源污染和土壤污染日益突出。我国是世界上化肥、农药使用量最多的国家,据统计,全国化肥和农药年施用量达4 700万t和130万t,而利用率仅为30%左右。流失的化肥和农药造成土壤污染、地表水和地下水污染。据不完全调查,目前全国受污染的耕地约有1 000万hm2 [4]。

(4)畜禽养殖及农业生产废弃物污染严重。全国畜禽粪便年产生量达27亿t,80%的规模化畜禽养殖场没有污染治理设施。在个别地区,畜禽养殖污染成为水环境恶化的主要原因。每年产生的6.5亿t各类农作物秸秆有20%未综合利用,或被焚烧,或被堆积于河、湖、沟渠或道路两侧。每年地膜残留量高达45万t,造成土壤污染严重[5]。

(5)农村工矿污染突出。乡镇企业布局分散,工艺落后。绝大部分没有污染治理设施,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因污染引发的上访、纠纷事件呈上升趋势。城市工业污染“上山下乡”现象加剧,全国因城市和工业固体废物堆存而被占用和毁损的农田面积已超过13.3万hm2。

(6)农村生态破坏严重。目前,我国农村还存在着大量掠夺式的采石开矿、挖河取沙、毁田取土、陡坡垦殖、围湖造田、毁林开荒等现象,很多生态系统功能遭到严重损害。

2农村环境问题的成因

(1)对农村环境保护的紧迫性和重要性认识不足。我国现有的环境管理体系主要是针对城市和工业污染防治建立的,缺乏城乡统筹考虑,对农村环境问题重视不够。一些地方“先污染、后治理”的现象严重,片面强调农村经济发展,忽视农村污染治理和生态保护。农村环保法律法规和制度不健全,监管能力薄弱。农村环保工作起步晚、基础差,缺乏农村环境保护的专门法律法规,如畜禽养殖污染防治、面源污染防治、土壤污染防治、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等方面的相关立法仍处于空白。

(2)农村环境监管能力严重不足。大多数基层环保部门经费紧张,监测设备陈旧落后,人员不足,无法开展农村环境监测和监察工作,地方政府对辖区环境质量负责的法定职责得不到履行。

(3)农村环境基础设施建设严重滞后。长期以来,农村环境保护方面的投入十分有限,缺乏投、融资机制和政策,村镇生活污水、垃圾处理设施严重缺乏。目前,我国近4万个建制镇和集镇绝大部分没有集中的污水处理设施,300多万个村庄的生活污水大部分未经处理就直接排放。

(4)农村环保科技支撑薄弱,宣传培训亟待加强。由于多种原因,农村环境保护工作尚未建立起配套的科技支撑体系。农村环保多是直接套用城市环保的办法,很少重视科技创新,缺乏适应农村区域特点的农村环保运用技术。农村地区的环保宣传教育和培训还很有限,导致一些干部、群众的环境法制观念不强,环保意识薄弱。

3农村环境污染防治措施

第8篇:工农业污染的防治范文

【关键词】环境污染;农村;现状;措施

0.前言

由于我国经济的发展,工业化进程日益进步,使我国面临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农村环境污染问题日趋明显,受到人们的关注。农村环境污染造成环境质量下降,同时导致生态环境及农作物受到破坏,直接影响农产品质量及安全,对人类社会造成伤害。污染得不到改善,会给我国经济带来一定的损害,因此,要从基础做起,将整治农村环境污染问题作为出发点,根治环境污染问题,为农产品的生产创造一个环保的环境,从而提高产品质量,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

1.农村环境保护的意义

由于农村环境是农业环境的中心,因此加强农村环境保护是保护农村经济和社会持续、稳定和协调发展的需要,也是保证农村居民身体健康的需要,对提高农村环境质量与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和环境可持续发展均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及意义。

2.农村环境污染现状及类型

2.1农村环境污染现状

农村是农作物生产的主要地区,随着人们对于农作物需求量的增多,农民对农作物产量的要求,同时方便农作物的除草与治理的需求,越来越多的化肥、农药、除草药剂等被施用,农药随着土壤渗入水层,给水质带来严重的污染。同时,农业污水的任意排放也给水资源带来污染。造成土质破坏、土质营养流失,农作物受病害、产量降低,也直接影响人类的生命健康。

2.1.1畜禽养殖污染面广且量大,污染严重

农村养殖业的发展呈现无秩序、分散性的养殖,数量多且处理没有规范性,禽类、畜类的粪便直接排放没有进行管理及处理,由于堆积给土壤及地下水造成污染,同时给气味的排放给大气环境带来损害。农村养殖污染严重部分来自于集中养殖地区,粪便的排放量大且长时间没有得到治理,造成农村环境污染严重。畜类、禽类养殖带来的大气、地表水等造成的污染给人类健康带来威胁。

2.1.2化肥、农药施用强度高,流失量大

化肥、农药和农膜的使用,使耕地和地下水受到了大面积污染。农药残留,重金属超标,已制约农产品质量的提高。我国化肥和农药的施用量已居世界之首。化肥施用量为4637万t/a,按播种面积计算,化肥施用量达40t/km2,远远超过发达国家设置的25t/km2的安全上限。且在化肥施用中还存在肥料之间结构不合理现象。化肥利用率低,流失率高,不仅导致农田土壤污染,还通过农田径流造成了对水体的有机污染和富营养化污染,甚至地下水污染和空气污染。

2.1.3农村生活污水污染严重,生活垃圾处置系统有待完善

由于农村排水系统及垃圾的清理受到限制,没有得到完整的治理,导致生活用水无牌得到排放及治理,迫使污水排被排进水沟等地表面,给地表水带来污染,同时,给生活用水带来污染。

2.2农村环境污染的类型根据农村环境污染现状,主要分为3类

由现代化农业生产使用化肥、农药、地膜等造成的各类污染,简称农业污染型(面源污染);由小城镇和农村聚居点的基础设施建设和环境管理滞后产生的生活污染,简称生活污染型;由乡镇企业布局不当、治理不够产生的工业污染,简称工业污染型(点源污染)。

3.农村环境污染防治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3.1思想认识不到位,环境意识不强

在农业生产过程中,片面追求数量而忽视农产品质量,忽视农药化肥的大量使用对农村土壤以及河道的污染。大多数农民对科学用药、平衡施肥知之甚少,不能根据作物生长规律、土壤养分状况进行测土配法施肥,只是一味单纯地加大剂量滥施农药,结果不仅造成化肥农药利用率不高,而且对环境污染严重。

3.2传统农业格局被打破,养殖业与种植业日益分离

传统的畜禽养殖规模较小,种植、养殖一条龙,畜禽粪便大部分作为农家肥,对环境污染较轻。随着畜禽养殖业的迅猛发展,畜禽养殖业正逐步向集约化、专业化方向发展,不仅污染总量大幅增加,而且污染呈相对集中趋势,出现了一些较大的污染源。

3.3资金投入严重不足,导致污染治理不力

由于资金投入不足,导致农业生产资料的产品结构不能适应发展现代生态农业的需要。长期以来,中国污染防治投资几乎全部投到工业和城市。

4.农村环境污染防治的对策与措施

4.1加强宣传,提高认识

农村环境污染防治,关键是要把广大农民群众发动起来,充分利用各种媒体,通过各种有效方式,广泛开展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环保宣传和科普教育,在农村营造一个学习生态环境保护知识、宣传环境保护政策、贯彻落实生态环境保护措施的热烈气氛。

4.2加强领导,落实责任

把农村环境污染防治作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生态建设和环境污染整治工作重要组成部分,列入重要议事日程。进一步明确职责,建立齐抓共管、分工协作的工作机制。环境保护部门切实加强对农村环境污染防治工作的统一监督管理,开展农村生活污水生态化处理等农村环境污染防治技术研究与试点,探索农村治污的新途径和新方法,抓紧研究制订农村环境污染防治规划。

4.3完善环保法律体系,加强环境规范管理

农村环境管理单位应该落实法律法规的规范,保证农村尽在在法律规范下进行。同时,使环境保护在依法保护下进行,加强环境管理体制,将环境保护法律体系有效的进行宣传,并使人人意识到法律的重要性,意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及内容,积极落实环境保护措施,将农村建设为具有规律性、法律性、规范性与环保的地区。

4.4加大综合治理力度,开展农村环境综合整治

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包括:畜禽养殖及集镇生活污水的污染治理,生活垃圾的统一收集填埋,河道三清(清淤、清障、清水面漂浮物)以及控制水土流失。积极开展农村环境污染综合治理,重点抓好水污染治理、饮用水源保护、固体废弃物治理、人畜粪便污染治理和综合利用。

5.总结

农村环境污染问题的治理能够提高农村经济效益,促进生态环境发展,因此,必须建立完善的环境管理制度与监督体制,建立健全法律体系,使农村经济规范化,并得到良好的管理与监督。环境保护部门应该与各个单位加强联系,相互协调、监督、促进,在保证农作物不受到破坏的情况下进行环境保护治理手段的实施。制定环保法律,制约人们对环境的破坏并引导人们做好环境保护的基础,加强环保意识的渗透,了解环保重要性,使人人参与环保工作。改善农村环境,促进农村经济良好发展,同时为农村居民创造一个环保、清洁的生活氛围。

【参考文献】

第9篇:工农业污染的防治范文

关键词: 农村; 环境污染; 环境质量; 环境保护; 面源污染

随着我国现代化进程速度的加快, 在城市环境日益改善的同时, 农村污染问题越来越突出。尤其是在工业化和城镇化程度较高的东部发达地区, 农村环境质量下降与经济社会发展已形成了强烈的反差。农村环境污染问题对农村社会发展和农民福利改善的阻碍也将日趋明显[ 1~3 ]。农村生态环境、农产品安全问题以及农村环境污染防治已成为我国环境保护工作中新的重点和难点[ 4~7 ] , 如果农村环境污染问题得不到根本解决, 建设以和谐发展为主旨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就不能顺利进行。

1 农村环境保护概念及意义

农村环境是指以农村居民为中心的乡村区域范围内各种天然的和人工改造的自然因素的总体。它包括该区域内的土地、大气、水、动植物、交通道路、设施、构筑物等。农村环境保护是指对农业或农村环境资源的保护与管理活动。由于农村环境是农业环境的中心, 因此加强农村环境保护是保护农村经济和社会持续、稳定和协调发展的需要, 也是保证农村居民身体健康的需要,对提高农村环境质量与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和环境可持续发展均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及意义。

2 农村环境污染现状及类型

2.1 农村环境污染现状

目前, 农药、化肥和除草剂在农业生产上的使用,农业废弃物的任意排放, 乡镇企业粗放型生产经营方式是农村环境污染的主要污染源点[ 7~14 ] , 造成水质变坏、土壤污染、大气浑浊恶臭, 直接影响农业产品的品质,危害农业生产, 且易传染疾病, 影响居民健康。

2.1.1 畜禽养殖污染面广且量大, 污染严重 农村畜禽养殖多为无序分散状况, 且数量较多, 大量畜禽粪尿未经处理就直接排放, 造成当地环境(特别是地下水)污染, 现已成为农村一大新的污染源[ 8, 12 ]。集约化养殖场其污染危害更加严重, 畜禽粪便对地表水造成有机污染和富营养化污染, 对大气造成恶臭污染, 甚至对地下水造成污染, 其中所含病原体也对人群健康造成了极大威胁。

2.1.2 化肥、农药施用强度高, 流失量大 化肥、农药和农膜的使用, 使耕地和地下水受到了大面积污染。农药残留, 重金属超标, 已制约农产品质量的提高[ 8~14 ]。我国化肥和农药的施用量已居世界之首。化肥施用量为4 637万t / a, 按播种面积计算, 化肥施用量达40 t /km2 , 远远超过发达国家设置的25 t /km2 的安全上限。且在化肥施用中还存在肥料之间结构不合理现象。化肥利用率低, 流失率高, 不仅导致农田土壤污染, 还通过农田径流造成了对水体的有机污染和富营养化污染, 甚至地下水污染和空气污染。目前, 东部已有许多地区面源污染占污染负荷比例超过工业污染。

农药使用量约130 万t / a, 只有约1 /3 能被作物吸收利用, 大部分进入了水体、土壤及农产品中, 我国已有913万km2 耕地遭受了不同程度的污染, 并直接威胁到人们的身体健康。2002 年, 对16 个省会城市蔬菜批发市场的监测结果表明, 农药总检出率为20% ~60% ,总超标率为20% ~45% , 远远超出发达国家的相应检出率。因此, 化肥和农药这2类污染已经使我国东部地区的水环境污染从常规的点源污染物转向面源与点源结合的复合污染。

2.1.3 农村生活污水污染严重, 生活垃圾处置系统亟待完善 由于缺乏基本的排水和拉圾清运处理系统, 生活污水大多不经任何处理, 直接排放或沉积在村边沟渠和村庄地面, 最终对饮用水源造成污染。60%以上的农作物秸秆未被有效利用, 成为污染农村生态环境的主要因素。我国污灌面积由1978年的4 000 km2 增至2003年的30 000 km2 , 约占全国总灌溉面积的10%。全国因固体废弃物堆存被占用或毁损的农田为1 300 km2。小城镇和农村聚居点每年产生的约为112亿t的农村生活垃圾几乎全部露天堆放; 产生的超过2 500 万t / a的农村生活污水几乎全部直排, 使农村聚居点周围的环境质量严重恶化。

2.1.4 塑料农膜使用增加, 污染加剧 近20 a来, 由于大棚农业的普及, 地膜污染也日趋严重。我国的地膜用量和覆盖面积已居世界首位。2003 年地膜用量超过60万t, 在发达地区尤甚。据浙江省环保局调查结果显示, 被调查区地膜平均残留量为3178 t /km2 , 造成减产损失达到产值的1 /5左右。

2.1.5 乡镇企业布局不当, 工业“三废”污染严重受乡村自然经济的深刻影响, 农村工业化实际上是1种以低技术含量的粗放经营为特征、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的反积聚效应的工业化, 村村点火、户户冒烟, 不仅造成污染治理困难, 还直接或间接地导致农村环境和农业环境污染与危害[ 1~4 ]。目前, 我国乡镇企业废水COD 和固体废物等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已占工业污染物排放总量的50%以上, 而且乡镇企业布局不合理, 污染物处理率也显著低于工业污染物平均处理率。目前, 工业“三废”排放量及污染仍呈增加的趋势。

2.2 农村环境污染的类型

根据农村环境污染现状, 主要分为3类: ①由现代化农业生产使用化肥、农药、地膜等造成的各类污染,简称农业污染型(面源污染) ; ②由小城镇和农村聚居点的基础设施建设和环境管理滞后产生的生活污染, 简称生活污染型; ③由乡镇企业布局不当、治理不够产生的工业污染, 简称工业污染型(点源污染) [ 8 ] 。 [ Www.]

3 农村环境污染防治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3.1 思想认识不到位, 环境意识不强

在农业生产过程中, 片面追求数量而忽视农产品质量, 忽视农药化肥的大量使用对农村土壤以及河道的污染。大多数农民对科学用药、平衡施肥知之甚少, 不能根据作物生长规律、土壤养分状况进行测土配法施肥,只是一味单纯地加大剂量滥施农药, 盲目施肥, 结果不仅造成化肥农药利用率不高, 而且对环境污染严重。

3.2 传统农业格局被打破, 养殖业与种植业日益分离传统的畜禽养殖规模较小, 种植、养殖一条龙, 畜禽粪便大部分作为农家肥, 对环境污染较轻。随着畜禽养殖业的迅猛发展, 畜禽养殖业正逐步向集约化、专业化方向发展, 不仅污染总量大幅增加, 而且污染呈相对集中趋势, 出现了一些较大的“污染源”。水产养殖因在养殖过程中投放大量的精饵料、鲜活饵料、肥料和药物, 造成河道水体污染。在种植业中, 农民只认识到使用化肥农药简单、方便, 畜禽粪便用作农田肥料的比重大幅度下降, 导致养殖业与种植业严重分离。

3.3 资金投入严重不足, 导致污染治理不力

由于资金投入不足, 导致农业生产资料的产品结构不能适应发展现代生态农业的需要。长期以来, 中国污染防治投资几乎全部投到工业和城市。城市环境污染向农村扩散, 而农村从财政渠道却几乎得不到污染治理和环境管理能力建设资金, 也难以申请到用于专项治理的排污费。

3.4 监管体系不健全, 管理人员素质有待于提高目前环保部门还没有健全农业环境监测的专门机构、专职人员素质低、监测仪器和业务经费短缺, 对农业环境还没有常规监测[ 6 ]。大多数农产品既无1套标准化生产操作规程, 也缺乏产品质量检测标准, 更缺乏必要的检测监督手段。

4 农村环境污染防治的对策与措施

4.1 加强宣传, 提高认识

农村环境污染防治, 关键是要把广大农民群众发动起来, 充分利用各种媒体, 通过各种有效方式, 广泛开展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环保宣传和科普教育, 在农村营造1个学习生态环境保护知识、宣传环境保护政策、贯彻落实生态环境保护措施的热烈气氛。

4.2 加强领导, 落实责任

把农村环境污染防治作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生态建设和环境污染整治工作重要组成部分, 列入重要议事日程。进一步明确职责, 建立齐抓共管、分工协作的工作机制。环境保护部门切实加强对农村环境污染防治工作的统一监督管理, 开展农村生活污水生态化处理等农村环境污染防治技术研究与试点, 探索农村治污的新途径和新方法, 抓紧研究制订农村环境污染防治规划。

4.3 完善环保法律体系, 加强环境规范管理

农业农村面源污染防治必须进入有法可依、依法治理的新阶段。最关键的还是要完善农村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 加速对农业环保的环境立法, 完善环境保护法律法规体系, 逐步建立健全适应农村特点和环保工作实际需要的法律法规体系, 推动农村环保工作走上制度化、规范化的轨道。

4.4 加大综合治理力度, 开展农村环境综合整治

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包括: 畜禽养殖及集镇生活污水的污染治理, 生活垃圾的统一收集填埋, 河道“三清”(清淤、清障、清水面漂浮物) 以及控制水土流失。积极开展农村环境污染综合治理, 重点抓好水污染治理、饮用水源保护、固体废弃物治理、人畜粪便污染治理和综合利用。加大农村环保执法力度, 对污染和破坏农村环境的违法行为依法查处。

4.5 加强科技支撑力度, 大力发展无公害农业

控制农业面源污染必须发展生态农业, 发展生态农业必须依靠科技进步。充分发挥科技、农业、环保等部门的技术优势, 联合和依托高等院校、科研院所, 积极开展生态农业研究与建设。

4.6 推广清洁生产, 加速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处理

在农村推广清洁生产, 将农业废弃物、畜禽粪便、作物秸秆等通过资源化途径加以综合利用, 这是治理农业污染的最佳途径。如畜禽粪便和秸秆通过沼气化处理, 既利用了沼气能源, 又可利用沼渣、沼液作果园、桑园肥料; 还有以畜禽粪便为基质加工成复合有机肥料, 既保持了化肥使用简便、肥效快的特点, 又弥补了化肥对土壤的不利影响, 还较为彻底地解决了粪便污染环境问题。最大程度地使农业废弃物得到减量化、资源化和无害化处理。

4.7 强化监督和管理, 建立农业污染监测体系

根据水污染防治法和《基本农田保护条例》赋予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对灌溉污水水质、土壤、农产品及基本农田环境污染进行监测的法定职责。同时, 农业部门还应承担突发性农业污染事件的调查并采取必要的措施、开展农业环境整治的技术研究等。坚持“环保惠民”理念, 建立“政府主导, 农民主体, 环保牵头, 部门协助, 联合推进”的农村环境保护机制。建章立制, 强化污染监督和管理, 是确保农业农村环境不受污染的重要保证。要根据《环保法》, 制订各地各村切实可行的村规民约, 把保护环境、防止环境污染纳入全民环保行动中。多方努力引导农民主动形成良好的生活方式, 协助农民引用先进的生产技术, 通过“绿色”的生产经营方式, 使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相互协调, 达到改善农村生态环境目的。[ hi138\Com]

参考文献

[ 1 ] 国家环保总局12005中国环境状况公报[N ]. 中国环境报, 2005 - 06 - 151

[ 2 ] 国家环保总局12006年全国环境统计公报[N ]. 中国环境报, 2007 - 09 - 211

[ 3 ] 苏 杨1 中国农村环境污染调查[N ]. 经济参考报,2006 - 01 - 161

[ 4 ] 国家环保总局1关于加强农村环境保护工作意见[N ].中国环境报, 2007 - 05 - 211

[ 5 ] 周生贤1 《水污染防治法》修订说明[N ]. 中国环境报, 2007 - 08 - 281

[ 6 ] 中国国务院第508号令1全国污染源普查条例[N ]. 中国环境报, 2007 - 10 - 181

[ 7 ] 杨智明12005河北省环境状况公报[ J ]. 河北环境保护,2006, 7 (2) : 1 - 231

[ 8 ] 张笑归, 刘树庆, 窦铁岭, 等1白洋淀水环境污染防治对策[ J ].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2006, 14 (2) : 27 - 311[ 9 ] 杨志新, 冯圣东, 刘树庆1隔、锌、铅单元素及其复合污染与土壤过氧化氢酶活性关系研究[ J ].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2005, 13 (4) : 138 - 1411

[ 10 ] L iu shuqing1Effects of Cd and Pb pollution on soil enzymaticactivities and soil microbiota1Front [ J ]. Agric1China,2007, 1 (1) : 85 - 891

[ 11 ] Yang zhixin1Effect of cadium, zine and lead on soil enzymeactivities [ J ]. Jounrnal of Envirenmental Sciences, 2006,18 (6) : 1135 - 11411

[ 12 ] 周元军1畜禽粪便对环境的污染及治理对策[ J ]. 医学动物防治, 2003, 19 (6) : 350 - 3541

精选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