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对预防医学的认识和理解范文

对预防医学的认识和理解精选(九篇)

对预防医学的认识和理解

第1篇:对预防医学的认识和理解范文

关键词: 预防医学教育 订单医学生 乡镇 社区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价值观正在发生变化,对健康日益重视,医生的角色发生了变化,合格的医生不仅要有诊断、治疗生理疾病的知识和技能,还要预防疾病,保护和促进人类健康。订单定向基层医学生作为未来基层医疗的主力军,必须加强预防战略和公共卫生教育,实现能治能防、防治结合的实用型基层医学人才培养目标[1]。

1.预防医学教育的重要性和意义

1.1加强预防医学教育是医学教育发展趋势。

2001年11月,IIME正式出台《全球医学教育最低基本要求》包括职业价值、态度、行为和伦理;医学科学基础知识;沟通技能;临床技能;群体健康和卫生系统;信息管理;批判性思维和研究。2002年国家出台了《本科医学教育标准—临床医学专业(试行)》,明确要求课程计划中必须安排公共卫生课程,培养学生预防战略和公共卫生意识,使其掌握群体保健的知识和技能。“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夫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譬犹渴而穿井,斗而铸锥,不亦晚乎”,这是古代医家对预防的重要性和意义的高度概括和总结。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防治并举、重在预防是未来医学的发展趋势,也是历史的选择。

1.2加强预防医学教育是提高人们健康水平的需要。

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物产的日益丰富,人们在追求物质的同时,对自己的健康越来越重视,意识也越来越强。以前由于受条件所限,生病后一般不去看医生,小病拖一拖,大病忍一忍,凭借自身免疫对抗疾病,实在没办法才去医院。而现在,人们只要身体稍有不适第一时间想到的就是医生,想立即消除疾病引起的痛苦。国家对人们的健康也越来越重视,我们在新中国成立前之所以被称为“东亚病夫”,就是国民身体素质太差,为实现“人人享有健康”的目标,医疗保险、商业保险、医疗合作等形式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看病难、看不起病等问题,减少了“因病致贫”等社会问题,有效地提高了人们的健康水平,但现代人更注重拥有不生病的身体,更想预防疾病。因此在临床医生的培养过程中,除了要掌握疾病的发生、发展规律,掌握如何准确快速地解除疾病的方法和技能外,还必须加强预防医学教育,注意培养学生三级预防观念及预防战略。

1.3加强预防医学教育是保护医护人员的需要。

不管是个人还是国家都存在一种错误的观念:只有当被查出“严重脂肪肝、肝硬化”时,才想到如何预防;只有当发生重大疫情时,才想到预防的重要性,但随着时间推移“好了伤疤忘了痛”,对预防又不重视,至少不够重视。目前医疗大环境中,普遍存在“重临床、轻预防”的实际,医生对自己的专业非常重视,也努力提高,但对于预防知识的掌握和学习就相对放松和薄弱。2003年的SARS(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s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由于发病较急、认识有限,医生缺乏相应的预防知识和技能,在这场抗击SARS的斗争中,医务人员付出了惨重代价。根据卫生部的SARS疫情信息,截至2003年5月24日,全国共报告5316临床诊断病例,医护人员感染的比例为18.13%[2]。只有加强医护人员自我防护意识和预防医学知识的学习,确保自身安全,才能更好地为患者服务。

1.4乡镇及社区订单医学生培养必须加强预防医学教育。

在医学模式从传统的生物医学模式转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新医学背景下,2010年国家相继出台政策扶持农村医疗卫生政策,改善农村医疗卫生环境,为农村订单定向培养本科医学人才,充实医疗人员,提高基层医疗水平。根据国家政策,订单定向培养的乡镇及社区本科医学生,将来就业的地点是农村,所服务的对象是广大农村人口,而农村存在地域广阔、生活条件艰苦、人员素质相对差等实际情况[3]。随着我国医疗体制改革的深入,农村医疗单位的功能发生了变化,构建了集社区预防、保健、医疗、康复、健康教育及计划生育技术指导的“六位一体”的社区医疗卫生服务网络体系,主要针对常见病、多发病及急危症前期处理,进行预防保健健康教育。农村人员卫生习惯、预防和传染病意识较差,乡镇及社区订单医学生在加强临床医学知识培养的同时更应加强预防保健知识教育,肩负起改善农村健康状况的重担。

2.预防医学教育的现状与不足

2.1本科临床医学专业预防医学教育现状。

医学教育一般由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和预防医学三部分组成,而作为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公共卫生学科,预防医学在整个医学体系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4]。目前国内对本科临床医学专业学生的培养开设了预防医学、流行病学、统计学等课程,占总学时的5%左右,但对预防医学教育不够重视,教学投入较少,以课堂教学为主,实践机会很少,学生学习积极性有待提高。乡镇及社区订单本科医学生培养对预防医学教育的重视有所加强,在课程上增加了健康教育、初级卫生保健及劳动卫生与职业病学、卫生毒理学、环境卫生学、营养与食品卫生学、儿少卫生学、妇幼保健学等课程,约占总课时的10%,实践教学也有所加强。

2.2预防医学教育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为进一步了解学生和用人单位对预防医学教育的认识,2012年对在校的2010级本科临床医学专业定向和非定向学生及赣南18县市的乡镇卫生院领导、医务人员进行了调查。调查的主要内容有:本科临床医学专业是否有必要开展预防医学教育,如何开展;预防医学对提高本专业水平及医生威望是否有帮助;你认为学校开展的预防医学教育是否能够满足未来工作需要;对预防医学学习是否有兴趣,如何才能够提高学习预防知识的兴趣;学校是否组织学生进行预防教育实践;基层医疗实践过程中是否会用到预防相关知识,比重如何。

通过对调查资料统计分析,大部分学生认为:①自己修读的是临床医学专业,将来从事治疗疾病,至于预防应由预防医学专业学生处理,对预防医学缺乏学习积极性;②课程设置不合理,统计学比重偏大;③理论和实践割裂,除统计实践外,只有一些案例分析,缺乏实际的体验感受。乡镇卫生院领导及医务人员认为:①现在的毕业生预防观念不强,特别是面对公共卫生时,无从下手;②要突出学生公共卫生观念及健康教育理念培养;③临床医学知识的掌握水平有待提高,技术高明的医生更有利于开展预防健康教育。

3.加强乡镇及社区本科医学生预防医学教育

3.1加强预防教育宣传,统一思想和认识。

疾病的控制重在预防,通过加强预防教育宣传,统一学生认识和思想。首先加强预防医学的重要性和意义宣传,可以通过图片展及录像等形式,介绍一些经典公共卫生案例,如SARS、禽流感等传染性公共卫生的危害。其次组织一些专题讲座,邀请一些专家学者讲学,使学生对预防医学有更深层的了解和体会。最后开展农村医务人员责任和奉献精神教育。随着农村生活水平的大幅提高,需要一批临床医学知识丰富又较好掌握预防保健知识的医生的引导,使农民摆脱旧俗,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树立正确的健康观念,提高健康水平。

3.2合理安排课程,提高理论教学水平。

在大学学习教育中,要优化课程,始终将预防战略贯穿医学教育的整个过程。在进行临床医学导论教学前就使学生对预防医学和公共卫生有比较清晰的了解,培养学生对预防医学学习的兴趣和好感,端正学习态度。在基础医学阶段教育学生早发现、早诊断对于挽救生命及预防公共卫生的重要意义。在临床实践中要告知学生无菌的重要性,如何避免交叉感染和院内感染,当感染出现时如何应对,时时绷紧预防这根弦,既有利于患者,又有利于自身健康。

3.3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强化教学改革,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师资是培养合格学生的基石,要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深化教学改革,提高课堂教学质量。首先要加强非预防医学课程教师的预防观念,在不同的课程中都体现预防在医学教育中的重要性,使学生养成预防的好观念和习惯。其次要加强预防医学课程教师预防观念,教师不但要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积极掌握最新预防知识和动态,而且要深化教学改革,教学过程中体现预防医学的实用性和趣味性[5],使知识变得明了通俗,容易掌握且牢固。教学过程中可采用PBL教学法、案例教学法等方式激发学生创新思维及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兴趣,提高授课质量。

3.4强化实践教学,提高学生实践能力。

医学是门实践性非常强的科学,预防医学也是一样,因此预防教育的成败关键是实践教学。首先要加强实践基地建设,与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疾病预防与控制机构建立良好稳定的业务关系,为公共卫生的教学提供稳定的实践基地。其次积极开展预防医学实践,除预防医学课程开设的实验课、实习课外,充分利用寒暑假让学生到基层卫生监督部门、防保所、防疫站等单位进行社会实践,加深学生对预防医学的认识,树立良好的预防观念。最后合理安排毕业实习时间,乡镇及社区本科医学生实习时间较长,有一年半的时间,可以安排两个月时间在基层进行公共卫生实习,掌握疾病,特别是传染性疾病的预防与控制,了解公共卫生事件的处理,学习居民健康档案的建立以及开展健康宣传教育。

参考文献:

[1]王小全,季晓辉.本科医学教育标准体系下我校临床医学专业预防医学教育改革初探[J].南京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4(12):337-342.

[2]陈胤忠,唐才昌.医护人员SARS感染率高原因与我国医院感染管理对策探讨[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3,13(11):1047-1049.

[3]刘振优,徐凭.定向培养农村卫生院医学人才方案的思考[J].科教文汇,2011(27):150-151.

[4]王成岗.非预防医学专业预防医学教学的思考[J].西北医学教育,2012,20(6):1118-1120.

第2篇:对预防医学的认识和理解范文

[1]即人与环境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观念,预防为主的观念和社会大卫生观念。首先作为医务人员应树立正确的观念,在医疗教育实际中,着重强调预防为主在防治疾病中的重要性,不仅要能承担临床医疗工作,精于医术,同时应能够胜任疾病预防、保健、康复、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等综合服务的工作。要想适应新形势下卫生工作的需要,要成为高素质的卫生工作者,不仅要学好临床医学知识和技能,也需要学好预防医学知识和技能。

2目前我国预防医学教育现状

首先,教师与学生的预防医学知识和态度均需进一步加强高校理论教学与实习教学过程中仍然存在着许多不合理之处,如教学计划安排不合理,教学内容陈旧,教学方法单调,许多学生认为这一学科不重要,没有临床学科实用等。例如高校非预防医学专业《预防医学》授课学时一般在40~80学时之间,学时数明显不足。再者,预防医学教育教学投入低,尤其是缺乏经费保障,实践教学环节无法很好开展。其次,专业技术人员岗位上公共课程培训较少,对公共卫生和在人群健康保护与促进所承担的责任认识不足。因此,预防医学教育非常必要和紧迫。

3加强预防医学教育的对策探讨

第3篇:对预防医学的认识和理解范文

关键词: 护理专业 预防医学 教学改革

随着医学模式、疾病谱和卫生服务模式的转变,护士不仅要完成临床护理的任务,而且要能预防疾病,保护和促进健康,成为“既懂护理、又懂预防”的21世纪新型护理人才。教育部、卫生部明确了卫生职业教育教育改革的发展,应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岗位需求为导向”的办学方针,要求培养融“预防、护理、保健、康复、健康教育”为一体的具有整体护理能力的实用型护理人才。预防医学是现代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为适应新形势下医学教学改革的要求,提高护理专业的教学质量,促进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结合我校生源的基本状况,我对预防医学教学状况、制约教学质量的诸多因索进行分析,并进行探讨与实践,以期对护理专业预防医学教学质量的提高有所帮助。

一、坚持预防为主的思想,突出预防医学的重要性

在护理专业的教学过程中,预防医学未被摆在适当的位置,教学课时少,教学设施不齐全,很多实践内容无法开展。加之学生预防观念淡薄,认为临床治疗和护理优于、重于预防,学习目的不够明确,把预防医学的学习当作一般科普知识或生活常识,因而不重视,导致学习效果差。因此,强化预防医学课程学习的重要性是十分重要的。首先,要端正预防医学教学的指导思想,形成培养预防保健型新型护理人才的目标意识。其次,讲好绪论课是转变学生思想观念、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关键。通过绪论课教学,学生会对本学科有一个总体的认识,从而激发学习兴趣和动机。再次,结合三次卫生革命和建国以来我国预防保健工作的成就,以及近年来对一些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成功控制的事例,凸显预防医学在卫生事业发展中所起的巨大作用。最后,始终贯穿群体观念、环境观念、大卫生观念,使学生意识到卫生服务在内容上已经由治疗扩大到预防服务,由病理扩大到生理、心理服务,由院内扩大到院外服务,逐步认识医学功能的整体化、综合化、社会化。

二、合理安排教学时间,优化教学内容

近几年,预防医学授课时间大多安排在基础阶段进行。鉴于学生在此阶段尚未接触到临床护理医学的内容,还不具备医学方面的基础知识,缺乏基础医学的理论支持,学习兴趣不高,教学效果不明显,所以合理安排教学时间是十分必要的。同时,预防医学教学内容也应依据不同专业的特点突出重点,护理专业预防医学教学内容应突出护理专业的特点。针对社区卫生服务的迅速发展对护士预防保健能力的需求,应将提供社区卫生服务所需的知识技能纳入教材,创新构建护理专业预防医学配套教材,从而使预防医学教材及教学内容充分体现护理专业特色,以更适合护理专业的培养目标。

三、改进教学方法,增强教学效果

传统的教学采用教师+黑板+粉笔+教案模式,内容多以教材为主,采取“满堂灌”的教学方式,以老师为主体,学生处于被动的地位,难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另外,由于没有重视实践教学,实习课很少。少量实习课也只局限在简单的理化实验、食物中毒、职业病案例分析及部分统计学练习。由于时间、条件的限制,学生没有到社区、防疫部门及其工矿企业参观实践的机会,理论与实践相互脱节,不能提高学以致用的能力。因此,教师必须从思想上彻底改变传统的教学理念,尽快通过多种途径进行充电,不断更新知识,进行多种教学方法的探索,以增强护理专业预防医学教学效果。在实践中,我们进行了多种教学方法的尝试,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1.将“案例教学法”应用于教学过程。以案例导入进行教学或组织学生进行课堂案例讨论,可以调动同学的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积极主动思考问题,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进而有助于深刻地理解和牢固地掌握教学知识点。比如在讲解食物中毒时,可联系我国2008年发生的“三鹿奶粉中毒事件”;在讲解职业中毒时,可以联系私企“苯中毒”事件;在讲解环境污染时,可以联系伦敦烟雾事件、洛杉矶光化学烟雾事件、痛痛病、水俣病等案例,加深学生的理解,从而提高教学质量。此方法能避免课堂教学枯燥无味,活跃课堂气氛。学生带着问题听课,自己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再与实际情况相对照,从而能认识到预防医学知识学习的重要性和实用性。

2.采取多媒体与黑板教学相结合的方式。多媒体教学是把文本、图形、视频图像、动画和声音等运载信息的媒体集成在一起,并通过计算机综合处理和控制的信息技术。随着计算机多媒体的发展,这项技术已经越来越多地应用于教学方面,在讲解中利用多媒体插入一些与预防医学内容有关的图片、动画或视频,可以帮助学生理解、加深直观印象和扩大他们的视野,激发学习积极性,提高教学效益。如统计学中t分布的讲解,可以运用Flas将不同自由度的t分布曲线图形进行演示,这比直白的讲述和固定的图片更能让学生直观明了地掌握,从而起到更好地辅助教学的作用。但多媒体教学有所长也有所短,在教学中只能起辅助作用。如果过多使用或夸大它的作用,将无法收到预期的效果。故在预防医学教学中,我们采取多媒体与黑板相结合的方式,对重点、难点内容在黑板上演绎推理,讲解详细、透彻。

3.穿插运用预防医学生活知识链接,体现预防医学的实用性和趣味性。在护理专业预防医学的教学中应注意理论联系实际,突出预防医学的实用性和趣味性。在教学中联系与学生的生活密切相关的教学内容,让学生感受到所学的知识就在身边,很实用。例如,讲到三级预防的内容时,就可以结合国情适当举例。例如,在我国“SARS”流行期间,我结合疫情,给学生讲解,造成“SARS”疫情的病原是人群普遍易感的,一旦有传染源存在,便极易造成传播和流行。因此,为了控制疫情,必须做好“SARS”的三级预防工作,特别是第一级预防措施,如室内定期消毒、通风、注意个人卫生、适时戴口罩、改善饮食、适当体育锻炼等,以及第二级预防措施,如每天组织学生体温监测等。同时可将学校制定实施的“SARS”防治具体措施用三级预防的思路列举、讲明。这样学生不仅学到了相关的理论知识,而且能自觉主动地做好“SARS”的预防工作。在授课中也可以适当运用趣味性的表达和例子以调节课堂气氛,活跃学生思维,以加深对教学内容的理解,提高教学效率。例如:在介绍自我保健的内容时,我说:“等大家都会自我保健了,所有的健康问题自己就解决了,多好啊!”学生一听就笑了:开玩笑吧?可能吗?这时我借机点出:自我保健是有局限性的非专业性的卫生保健活动,要求“多依靠自己,少依赖医生”,强调的是在医务人员的指导下通过积极主动的自我保健来有效地防止疾病的发生,控制疾病的发展,将健康掌握在自己手里,而并非“全依靠自己”。这样的小知识点使大家在笑声中更加牢固地掌握。

4.重视实践教学,提高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预防医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只有通过实践,才能掌握基本的方法和技能。社会实践是很重要的环节,可适时安排学生参观污水处理厂、自来水厂、工矿企业、社区医疗部门、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等,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接触社会,充分了解预防医学在卫生工作实践中的作用。同时也应建立社区教学实习基地,带领学生进行健康宣教及流行病学调查,在实践性教学中让学生认识预防的重要性,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另外,还应改善预防医学实验室条件,开放实验室,播放实验录像等辅助教学手段,以向学生提供更多的实验学习空间。

总之,在新的医学模式、疾病谱和卫生服务形势下,结合护理专业学生招生规模不断扩大而岗位要求不断提高的具体实际,提高护理专业预防医学教学质量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工作,尽管其受到多种因素的制约,但我们应坚持不懈地加快护理专业预防医学教学改革的步伐,积极进行有效的探讨与实践,以培养出适应现代临床护理实际需要的实用型护理人才。

参考文献:

[1]庄勋,李百胜,朱和新等.对预防医学教育国际化的探讨[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8,(2).

[2]王玉荣.新形势下非预防医学专业《预防医学》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索[J].井冈山医专学报,2005,12(1).

[3]邱伟,李小波,罗江洪等.非预防医学专业《预防医学》的教学改革探索[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6,(8).

第4篇:对预防医学的认识和理解范文

1资料与方法

1·1调查方法与调查对象:采用专题小组访谈、重要知情人访谈等定性研究技术进行调查。专题小组访谈对象为来自北京同仁医院的2000级临床医学本科生12人,其中女7名,男5名。这些学生均来自预防医学教学改革试验班的学生,在到社区见习之前,均接受过预防医学的理论学习。重要知情人访谈对象是来自预防医学教学基地的全科医生7人。

1·2调查内容:(1)临床医学本科生安排社区见习的必要性;(2)社区见习的学时安排的适宜性;(3)社区见习所取得的效果;(4)在经历社区见习后,认为社区见习应加强的内容;(5)社区见习存在的问题与不足等。

2结果

2·1社区见习的必要性及其效果:参与访谈的12名学生均认为安排社区见习很有必要,认识到了学习预防医学方面知识的重要性。在访谈中,有学生认为,社区见习使他们有了对临床预防服务的感性认识,并认识到要做一名负责任的好医生,必须设身处地的为病人着想,除了对疾病的治疗外,掌握预防的关键环节和技术是必不可少的;通过走进社区,对社区居民患病状况和社区疾病谱的了解,增强了他们对预防观、群体观以及环境与健康关系的理解,表示将来无论是在专科医院里还是在社区诊所工作,掌握个体化病人周围人群的健康问题特点十分必要,而不仅仅是治疗眼前就诊的病人;通过社区见习不仅看到了社区医生为病人个体和人群提供预防服务的内容和方法,同时,也增强了医学生的职业责任感,促进了从医学生到医生角色的转变;社区慢性病管理的见习内容,极大地提高了学生对其目前所学的内科学知识的兴趣,并激发了部分学生对个体化健康教育方法和效果评价的研究兴趣。参加访谈的12名学生均表示愿意接受预防医学教育;在社区见习过程中,学生们有机会与诊所里的病人进行交流,体察到在社区特定环境中的医患关系模式,尝试与病人交流的技巧,并感到在社区诊所与病人交流时不像在医院的专科诊室里那样紧张。重要知情人访谈的结果发现:学生进行以全科医学教学基地为依托的预防医学见习,提高了基地全科医生临床预防意识,促进了基地教师预防医学理论和技术水平的提高;有的全科医生表明,虽然带教的时间只是8学时,但带教准备时间超过了带教学时的3倍,在带教之前复习了社区里现有文献并查找新的文献,系统复习了教科书,找出符合临床医学本科学生适宜的带教内容。教师在社区带教,促进了自己教学水平和业务工作水平的提高。社区带教也检验了理论课教授的质量与存在的不足,丰富了教学经验。

2·2社区见习的时机及学时安排的适宜性:参与调查的学生均认为安排8学时的社区见习学时较少,应增加学时,并适当缩减理论学时。有2位学生提出社区见习应占总学时的2/3,还有2位学生认为社区见习学时应为总学时的1/10,但更多的意见集中在占总学时的1/5~1/4。学生们提出愿意到社区里提供预防医学服务或设计实施科研课题。由于临床医学专业的学生毕业后均直接接触病人,他们希望通过预防医学的社区见习,培养自己的宏观和整体思维,掌握临床个体化以及社区人群整体的预防知识和技能。带教老师认为如果想掌握基本的预防医学知识和临床预防的技术,应在社区见习1·0~1·5个月。

大部分被访者认为社区见习最好安排在临床实习阶段,作为临床轮转的内容的一部分,可以利用整块的时间学习预防医学的实用技术。也有少部分学生认为应安排在基础阶段,每个学期都安排相应的见习内容,循序渐进,逐步深入。

2·3社区见习内容需要进一步完善:为了解学生对社区见习内容的意向,本次研究中,先请参加专题小组访谈的12位成员各自独立地列出他们希望在见习中学习的内容,共11个。

然后,小组成员根据此内容与未来临床工作的关系和重要性等,每人从中选择5个自己认为最重要的问题,并按照重要性的大小顺序,分别给予5、4、3、2、1计分,5分表示最重要(见表1)。

2·4学生对社区带教师资整体带教水平表示满意,带教技能仍需提高。在本次社区见习中,我们安排了富有社区工作经验、中级以上职称的社区卫生服务站的站长作为社区带教老师。结果发现:学生对教师整体的带教水平较为满意,但认为社区带教师资仍应提高带教技能,并要求教师应具备一定的学术水平和课题研究经历,认为社区带教师资的职称应为中级以上。

2·5社区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就预防医学课程本身改革来讲,我们改革的力度应加大,应使学生有更多的机会自己设计预防医学研究课题。目前的社区教学中安排学生深入现场调查的机会较少,见习中用到的数据/资料多为二手资料等,除了受学校整体课程结构(学时)的影响外,也受到了教学基地具体的教学环境、规模、带教师资能力等多方面的影响。但研究给了我们更多的改进启示:推进学校整体的改革,才能使预防医学教学的各环节改革顺利进行。

3讨论

3·1针对临床医学本科生的专业特点,组织以社区为基础的预防医学见习是非常必要的,它不仅有助于学生深入了解临床预防服务的意义和价值,亦有助于其复习、掌握和应用筛检、预防接种、各种咨询及健康教育的方法和技能;另外,慢性病的预防和控制,激发了学生对临床内科理论知识学习的兴趣。因此以临床预防为核心的预防医学社区见习,不仅可以巩固预防医学知识和观念,而且还可以成为临床医学与预防医学联系的桥梁。

第5篇:对预防医学的认识和理解范文

1目前《预防医学》教学存在的问题

1.1预防观念淡薄教学中仍存在重视基础和临床教育,忽视预防教育,甚至把预防医学作为普通的医学基础课,导致预防医学和临床医学处于分裂和脱节的状态。

1.2教学内容及教材不适宜教材是保证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尽管目前教材发行周期缩短,更新较快,但总的来说教材内容还是落后于学科的进步和形势的发展。而且从内容来看,目前非预防医学专业《预防医学》教材大体上分为两种模式,即以“三大卫生”(环境卫生、劳动卫生、营养卫生)和统计学方法为主要内容的模式和以“三大卫生”和流行病学、统计学方法为主要内容的模式,其对应的教材为《卫生学》、《预防医学》(规划教材)[4-5]。教材内容包罗万象,缺乏针对性,给教学带来不便。

1.3授课学时不足目前,各院校包括我校非预防医学专业《预防医学》授课学时一般在40~80学时之间,学时数明显不足,难以按质按量地完成教学任务,成为制约预防医学教学质量提高的重要因素。

1.4教学组织形式和教学方式陈旧现在仍是先基础、后临床、再预防的教学过程和以课堂为中心、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模式。学生缺乏主动参与机制,处于被动学习状态,学习积极性不高,思维不活跃;由于教学经费的限制,一些院校教学、实验设备和器材匮乏,或设备陈旧,教学资源严重不足,再加上授课学时的不足,一些院校压缩实验课,导致学生实验课“缩水”,学生实践能力受到一定影响。

2提高预防医学教学质量的对策

2.1强调树立预防为主的思想教育SRAS疫情既暴露了预防观念淡薄的危害,同时也告诫我们预防胜于治疗,进行预防医学教育,培养学生树立预防为主的观念极为重要。因此我们在学生中加强了预防医学观念的教育,从学生入校开始,采用各种形式的活动如学生入学教育,疾病预防保健讲座,带领学生参加社区保健预防实践等来有效地增强非预防医学专业学生预防为主的观念。

2.2调整和充实预防医学课程设置与内容针对目前预防医学教学时数少,教学内容繁多的现象,我们一方面采取向教务部门申请适当增加预防医学课时数;同时根据授课对象,调整现有预防医学课程的类型、学时、内容,将预防医学课程分为必修课和选修课两种类型,必修课的内容包括:预防医学总论、医学统计学和流行病学方法三部分,同时将必修课改为考试课;选修课包括:健康教育学、卫生法规、医学科研方法等课程。

2.3重视教材建设和改革教学方法在教材选择上,坚持选用最新出版的规划教材;同时编写一些补充教材以替换教材中某些过时或不能满足实际需要的内容或章节,编写了“艾滋病防治”、“突发性公共事件处理”和“预防医学实习指导”等讲义。在教学方法改革探索中,为了提高学生对预防医学类课程的学习兴趣和培养他们解决预防医学实际问题的能力,在课堂教学别注意采用了案例教学的方法,在不同章节的教学上,引用各自与社区相关的典型案例进行讲授分析,增加了教学的针对性和实用性,提高了临床医学生对预防医学性质和任务的认识,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同时采用了多种形式的小组讨论法,如以问题为中心的小组讨论法等,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了教学效率,训练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逻辑推理能力。

2.4重视实践性教学,培养学生的实践技能和科研能力开展预防医学实践教学是培养防治结合的跨世纪医学人才的一项重要措施,也是预防医学教育根本目标的体现。预防医学实践一方面使学生将学过的预防医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融会贯通,另一方面给学生了解社会、增强使命感提供机会。为了培养学生的实践活动能力,我们在学生没有接触到预防医学的教学之前,利用第二课堂活动,与当地疾控部门联系,组织学生去社区进行实践,使学生对社区预防保健有一个初步的了解;在学习预防医学课程之后,分期、分批组织学生去社区进行不同内容的实践,使学生应用所学知识有计划、有目的地完成实习指导的内容,加深对预防医学的理解,提高开展预防服务的能力[6]。我们还鼓励学生参加与疾病防治相关的社团组织,如我系2005年在各相关部门的支持下,组织成立了以防治“艾滋病”为主题的“湘南学院红丝带协会”;鼓励学生参加科研活动,指导学生申报课题和动员学生参加教研室承担的科研课题。学生一入校就接触到疾病防治的实践活动,提高了对预防医学的认识,培养了实践活动能力。

3教学改革效果

第6篇:对预防医学的认识和理解范文

目的了解基层医院手术室护士职业防护认知状况,为提高基层医院手术室护士职业防护知识水平和防护能力提供参考。方法采用自制的问卷调查表,对7所基层综合医院的手术室护士进行一般情况、手术室护士职业危险因素的认知、护士对职业危险预防与处理的认知和护士职业防护培训情况等4个方面进行调查。结果调查对象中,对手术室护士职业危险因素41.88%完全了解、54.64%部分了解、3.48%不了解,得分8.31±1.72;对职业危险预防与处理知识40.58%完全了解、54.30%部分了解、5.12%不了解,得分12.23±2.01;护士职业的防护培训情况:45.22%培训到位、51.30%部分到位、3.48%不到位,得分9.22±1.81。结论基层医院手术室护士职业防护认知水平较低,职业防护能力不足,需要得到全面的培训。

【关键词】

基层医院;手术室护士;职业防护;认知;调查分析

手术室是为病人提供治疗和护理的特殊工作环境[1]。在手术和护理操作过程中,手术室护士常暴露在放射线、麻醉气体等危险因素之中,锐器刺伤和患者血液感染也威胁着护士的人身安全,因而,手术室护士的职业安全越来越受关注。通过各种措施加强职业防护,保证手术室护理人员的安全与健康,已成为护理工作必须面对的重要课题[2]。然而,手术室护士的职业伤害仍时有发生。为此2016年11月—12月,我们用自行设计的手术室护士职业防护认知调查问卷对7所二级综合性医院手术室护理士的职业防护认知状况和应对能力进行调查,分析原因,为提高基层医院手术室护士职业防护水平和防护能力,减少基层医院手术室护士职业伤害提供参考。现报告如下。

1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采取整群抽样的方法,于2016年11月—12月随机抽取本市7所二级综合性医院手术室护士115名为调查对象,均为女性。年龄20~43岁,平均(33.15±7.20)岁;学历:大专53名,占46.09%,本科:62名,占53.91%;职称:护士23名,占20.00%,护师64名,占55.65%,主管护师及以上28名,占24.35%;护龄:1~21年,平均(10.26±2.78)年。

1.2研究方法

1.2.1调查工具在参考有关文献和专家意见的基础上自行设计问卷调查表,问卷由四部分内容组成,第一部分为一般资料,包括调查对象的年龄、学历、职称、资历等;第二部分为手术室护士职业危险因素认知状况,包括手术室护士最常见的职业危险因素有哪些,空气污染、电离辐射、仪器噪声等对护士的伤害,化学消毒剂及药物治疗等因素对护士的伤害,接触患者体液分泌物等因素对护士的伤害,手术室特殊工作性质对身心的伤害,工作和精神压力对护士身心健康的影响等6个问题;第三部分为护士对职业危险预防与处理知识认知,包括什么是标准预防、常用的护理防护设备和用具及使用方法、什么是安全注射、如何避免安瓿划伤和针刺伤、如何处理被患者体液或血液污染的锐器损伤、如何避免化疗药物对护士的伤害、突发事件的处理及上报程序、用相关法律知识保护自己、如何减轻心理压力等9个问题;第四部分为护士职业防护培训情况调查,包括是否学习过有关职业防护内容的课程、是否接受过职业防护知识的专业培训、是否自学职业防护的相关知识、是否知道在手术室护理过程中存在职业伤害、是否知道职业防护的重要性、是否希望参加职业防护知识的培训等6个问题。问题的回答分3个选项,即完全了解(是)、部分了解(部分是)、不了解(否),每个选项分别授予2、1、0分,所有问题均为单项选择。问卷经专家审核后、选择20名护士进行预实验并由专家监测修正,专家小组审核评定信度0.932、效度0.875。1.2.2调查方法首先培训调查员。在自愿的前提下,选择我院12名20~30岁沟通能力较强的护士为调查员,调查员在调查前集中学习讨论,统一调查方法、指导用语和标准[3]。再将118名调查对象分为12组,每个调查员负责8~10个调查对象。其次,在被调查医院护理部的协助下,采取一对一的方式,由经过统一培训的调查员对被调查对象进行调查,先预约时间、地点;调查时,调查员对被调查对象说明调查的目的、意义及答卷方法,由调查对象自行填写问卷调查表,问卷填写后当场回收,再行访谈。

1.3统计学方法

将调查所得原始数据整理核实后,输入计算机,运用SPSS13.0软件系统进行处理。护士对相关知识的掌握用百分率和均分的形式表示,百分率用百分位数描述;均分用x珋±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以α=0.05为检验水准。

2结果

发出问卷118份,收回问卷118份,回收率100%,其中有效问卷115份,有效率97.46%。

2.1基层医院手术室护士职业防护知识认知状况

手术室护士职业危险因素的认知:完全了解41.88%、部分了解54.64%、不了解3.48%,得分8.31±1.72。护士对职业危险预防与处理知识的认知:完全了解40.58%、部分了解54.30%、不了解5.12%,得分12.23±2.01。护士职业防护培训情况:45.22%培训到位、51.30%部份到位、3.48%不到位,得分9.22±1.81

2.2不同护龄手术室护士职业防护知识认知状况见表1。

3讨论

3.1基层医院手术室护士职业防护认知水平较低,职业防护能力不足的职业防护能力不足

调查结果显示,基层医院手术室护士对职业危险因素的认知:完全了解41.88%、部分了解54.64%、不了解3.48%,得分8.31±1.72;护士对职业危险预防与处理知识的认知:完全了解40.58%、部分了解54.30%、不了解5.12%,得分12.23±2.01;与常模相比,有一定的差距。标准预防是控制医院内感染、降低职业危害的最基本的常识,也是预防职业危害成功而有效的措施,但115人中,对其概念、内容、措施完全了解的只有42人,占样本的36.52%。注射是手术室护士每天都要做的、最常用的操作,但什么是安全注射、什么是不安全注射、不安全注射有哪些危害,完全了解的只62人,占样本的53.91%。护士对职业危险因素和防护相关知识掌握的模棱两可(54.64%与54.30%)、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有的了解了职业危险因素对自身的伤害,但不知如何处理。这些都提示护士职业防护知识欠缺,防护能力不足。不同资历的护士其职业防护认知亦有区别,表1显示,护龄1~5年的护士与护龄6~10年和护龄11年以上的护士比较,不管是对职业危险因素的认知还是对职业危险的预防与处理的能力,都有显著性的差异,P<0.05,说明低年资护士职业防护知识水平较低,而6~20年的护士职业防护知识水平相对较高,与贺红英[4]调查结论一致,可能这个护龄段内的护士,随着工作年限的增加,职业防护知识呈现逐渐上升的趋势。与美国Benner提出的护理领域“从新手到专家”理论一致。该理论认为随着工作经历和经验的逐渐丰富,护士的知识形态由浅层次、显性(程序性知识)逐渐向深层次发展,护理能力才逐渐得以发展和完善[4]。手术室护士职业防护知识培训虽不尽人意,但3个护龄段护士无显著性差异,个别问题的回答有差异,如:是否学习过有关职业防护内容的课程,护龄1~5年的护士得分较高,可能低年资护士大多毕业于全日制护理学院或医学院校的护理学系的护理学专业,现有些护理学院和医学院校已开设职业防护相关选修课,故低年资护士该问题的回答得分较高。由于历史的原因,我国高年资护士的学历偏低,原始学历还有中专,尽管本次调查结果显示,调查对象均为大专以上学历,但有的是通过自考和成人教育获得的学历[5],即使是全日制护理大专毕业生,职业防护相关课程也未纳入教学计划,故大多数高年资护士没有系统的学习过有关职业防护内容的课程。对这一问题的回答得分较低。而是否自学职业防护的相关知识,则6~20年的护士得分较高,可能高年资护士在工作中,遇到与职业防护相关的问题,就要通过书本、网络,或向其他人请教来解决问题,故该问题的回答得分较高。在是否希望参加职业防护知识的培训问题上,所有调查对象均回答是,有系统接受职业防护知识教育的需要[6]。

3.2基层医院手术室护士职业防护认知水平较低,职业防护能力不足的主客观原因分析

导致手术室护士职业防护认知水平较低、职业防护能力不足的因素有主观和客观两大类。主观因素是护士职业防护意识欠缺,影响了护士职业防护认知和职业防护能力。在访谈中得知,有些护士认为锐器伤是手术室护理工作中最为常见的职业伤害[7],而且是难免的,防不胜防;有些护士不理解掰安瓿垫纱布、护理操作时戴手套、接触患者前后要洗手的目的,甚至有人认为只有手部皮肤破损时才戴手套。认为防护用具的使用太麻烦,会影响操作速度,抢救患者时就忘了自己的防护,即使受到损伤处理也欠妥当;有的护士认为手术室少量的射线和噪音对身体无大碍,对其防护就不甚认真;有的护士受传统观念的影响,认为操作中实施防护,是怕脏怕危险的表现等等。客观因素。一是医学院校的护理学专业大多数不开设护士职业防护相关课程,即使开设,也是以选修课的形式,而且临床护理各科教材中也未系统涉及职业防护内容,由于职业防护课程未纳入教学计划,教师也没时间对职业防护知识进行系统的讲解,护生很难从课堂和书本中获得较全面和规范的职业防护知识,许多高年资护士的职业防护知识都来源于临床经验。二是医院的职业防护培训制度不完善,培训力度不够,大多医院在新护士进医院岗前培训时有职业防护相关内容,但以后的业务学习,就很少该方面的内容,职业防护涉及内容较多,其掌握也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HermannEbbinghaus)认为:人们经历过的事物,要记忆在大脑内,从“记”到“忆”是有个过程的,这其中包括了识记、保持、再认和回忆。单纯的注重当时的记忆效果,而忽视了后期的保持和回忆,达不到良好的效果[8]。三是职业防护管理制度不完善。有调查显示:有的二级综合医院中,目前还没有建立职业伤害报告制度,1499名发生针刺伤的上报率仅占21.15%,所以护士对突发事件的处理及上报程序、用相关法律知识保护自己不甚了解,更何况采取及时科学的救助措施[4]。

4对策

综上所述,针对手术室护士职业防护水平差、防护能力不足的状况,加强手术室护士职业防护教育是一个迫切而严峻的问题。首先是增强手术室的护士职业防护意识,摒弃怕麻烦、做好职业防护是怕脏怕危险的观念,正确对待职业防护,工作中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和操作规程;其次是完善职业防护相关知识培训,学校、医院应积极创造和提供职业防护教育的学习机会。护理学院和医学院校护理系应将职业防护课程纳入教学计划,加强护生专业课程中护理职业安全防护课程教育[9];医院管理者应提高对医护人员职业防护重要性的认识,将职业防护列入医院安全管理的重要内容[10],加强对新护士进行岗前培训,定期组织职业防护培训班和职业防护培训的专题讲座等,定期对手术室护士的职业防护知识进行考核,督促护士通过书本、网络进行自学职业防护知识,提高职业防护认知水平。建立健全护士职业伤害报告和管理制度,做到出现职业伤害,即时处理,把危险降低到最小程度;开发研制安全、廉价的有效预防锐器伤的护理用具,使护士的锐器伤降到最低。另外,在手术室采用PDCA循环管理,能有效降低手术工作人员的职业暴露发生率[11]。综上所述,可有效地减少护士职业伤害。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和医疗技术的不断提高,新型手术越来越多,新型手术材料在手术中广泛应用,加之新型传染病的增多,在手术护理工作中,职业危险因素也在增多。因此,加强手术室护士的职业防护显得尤为重要,充分认识职业安全的潜在危险因素,对护士进行职业安全教育[12],不断地更新手术室职业防护知识,切实有效地落实各种防护措施,尽量消除和避免职业危害可能带来的严重后果[13]。

参考文献

[1]夏洪芬,田华菊.手术室护士职业防护现状调查及应对措施[J].泸州医学院学报,2007,30(5):448.

[2]张利然,刘丽萍.临床护士职业伤害防护研究进展[J].现代护理,2007,13(16):1562.

[3]陈晓春,向红珍.临床护理路径在白内障复明工程手术中的应用[J],当代护士:中旬刊,2012,19(8):76.

[4]贺红英.基层医院护士职业防护意识及影响因素调查[J].齐鲁护理杂志,2013,19(4):26.

[5]刘志娟,贾长宽,李淑兰,等.郴州市护理科研现状调查分析与对策[J].湘南学院学报(医学版),2011,13(6):102.

[6]杨丽娟,鲁玲玲,李方航.珠海市院前急救人员职业性损伤调查与分析[J].现代医院,2012,12(3):146.

[7]姚孟冬,张青,王小慧.实施目标管理提高血液科护生职业防护能力[J].现代医院,2016,16(5):755.

[8]化前珍.老年护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1:39.

[9]肖美汝,陈玲.实习护生职业防护现状及对策的研究进展[J].当代护士:上旬刊,2016,23(19):9.

[10]张红莉,何春红.手术室护士职业防护现状及影响因素[J].中国临床护理,2013,9(1):270.

[11]任细妹,唐梦荣,肖永红,等.PDCA循环管理在手术室职业防护中的应用[J].中国当代医药,2016,23(18):119-122.

[12]赖章丽,陈立力.手术室护士的职业危险因素及其防护措施[J].中国误诊学杂志,2011,11(33):8067。

第7篇:对预防医学的认识和理解范文

【关键词】医院感染; 预防; 监控; 制度

【中图分类号】R827.1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4949(2012)09-0108-02

医院感染的预防与控制是保证医疗安全和医疗质量的重要内容,涉及医院管理的诸多方面,关系到医务人员的职业健康,落实好预防措施始终贯穿于医疗、护理的全过程,能最大限度地降低医院感染发生,因此加强医院感染管理,切实做好医院感染控制工作,对提高医务人员的自我保护意识,保证患者的安全,提高临床疗效有重要作用。那么,如何做好医院感染的预防与监控呢?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强化医院护理部在感染预防与监控中的组织作用

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正日益受到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和医院的高度重视,是医疗护理质量的综合体现。护士在医院内感染的预防和控制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WHO提出有效控制医院内感染的关键措施:清洁、消毒、灭菌、无菌技术、隔离、合理使用抗生素。这些措施跟护理工作密切相关。贯穿护理工作全过程。护理部负责制订消毒隔离制度及无菌操作等护理质量检查标准在执行消毒隔离和无菌技术操作的质量控制中有着重要地位。

1.1护理工作在预防感染中的重要性: 护理人员因职业的特点与患者及其家属及其他医务人员接触最频繁,护理贯穿于患者从入院到出院的全过程。如稍有疏忽,有可能造成医院感染的发生甚至暴发流行。因此要使护理人员充分认识到医院感染与护理工作息息相关。

1.2加强教育培训,提高医院感染意识: 提高认识,护理部必须从教育入手,对各级人员进行不同内容的消毒,隔离技术培训,使全体护理人员都了解预防医院感染的重大意义,具体要求和实施方法,使预防感染的各项计划和措施真正落实在各项技术操作中。

1.3加强培训: 加强教育提高全体人员的理论技术水平,增强预防和控制院内感染的自觉性,在各个环节上把好关,护士长作为每个护理单元的带头人是落实消毒隔离制度,减少医院感染的关键人物,组织重点科室、各护理单元护士长参加医院感染培训班,学习预防医院感染先进经验和好的方法,改进不足之处,对各级护理人员,要求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还必须加强个人卫生的管理,如保护工作服、工作帽、口罩等清洁和合理使用。

1.4健全规章制度,确定监控目标,措施落实是感染控制的根本: 与预防医院内感染有关的护理制度主要有:清洁卫生制度、消毒隔离制度、探视管理制度、陪护管理制度、治疗室管理制度、换药室管理制度、病区管理制度等。这些科学的规章制度是各项工作的准则和检查评价的依据。

确定监控目标:将医院感染目标与护理质量控制相应项目融为一体,利用护理管理优势,主攻"院感监控"难点,在护理工作质量检查的同时。有计划地检查"院感"措施的落实情况,制定"院感控制"的质量标准和奖惩措施,使质、控评分与科、室奖金挂钩。

2有效的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的策略

2.1加强感染的预防与控制的策略工作的组织领导

2.1.1健全医院和科室医院感染管理组织,加大管理力度。成立医院感染办公室,由一名院长、主要部门科主任、护士长组成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为了加强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工作,明确委员会管理办公室职责,我科采取定期与随机相结合方式对全院感染工作进行督导检查,发现问题及时采取措施,遇到问题及时提交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讨论,解决的问题形成决议后执行。

2.1.2提高认识加强基本功训练,医院感染管理办公室工作人员的长期不懈努力,修订完善了预防控制医院感染管理的规章制度,医护人员职业防护的预防和健康教育制度。

2.1.3多层次组织医护人员不断学习,医院感染管理办公室随机督查。督导落实措施流程。定期对重点科室进行监测,严格实施,发现问题及时整改。科室配备感染控制监控员。充分履行职责,发挥作用,每月科室结合临床实际学习预防感染知识,发生感染后在及时阻断传染源的同时,召开科、室、院的感染监控小组会详细查明原因,总结经验的基础上讨论制定落实整改措施,使院内感染发生控制在较低的水平。

2.2加强医院全员在感染预防与控制方面的教育

2.2.1普及"院感"知识,不断更新观念,医院工作人员由于分工不同,知识层次不同,对防止医院感染的重要性认识程度差异较大,为了最大限度降低医院感染和最大限度保护医护人员和患者的安全,根据不同岗位的医务工作人员采取举办讲座、参加学习班、学术交流等多种形式进行新知识、新概念以及与院内感染相关的法律、法规再学习,通过不断学习使全体医务人员掌握院内感染知识,增强预防与控制感染的自觉性,提高对医院感染预防为主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的认识程度。特别对新分配的职工,为履行好自己的职责,把预防医院感染相关法规知识,制度的培训列为岗前常规教育,长抓不懈。

第8篇:对预防医学的认识和理解范文

云南省红河州蒙自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办公室,云南蒙自 661199

[摘要] 随着我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有了质的飞越,同时人们对自身健康问题越来越重视。特别是近年来公共卫生事件不断,如非典、艾滋病、禽流感、HIV等,公共卫生问题逐渐深入到国家政治、经济、社会建设发展中。预防医学作为从医学科学体系中分化出来的一部分,主要是研究病害的预防和控制,与健康相关的生产环境及生活条件的改善的科学。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虽然出发点不同,但两者目的相同—为人们健康服务。本文就此重点探讨公共卫生与中小学预防医学的关系。

[

关键词 ] 公共卫生;预防医学;中小学;关系

[中图分类号] R197[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672-5654(2014)07(b )-0040-02

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一方面极大地改善了人们群众的生活水平,提高其健康意识,另一方面由于社会环境复杂等,造成如非典、艾滋病、乙肝感染等一系列公共卫生疾病的爆发,严重危害社会人群身体健康或生命。预防医学作为一门专业科学,主要研究方向为疾病的预防和消灭,人们生活环境的改善和创造,主要目的是预防疾病,保证人们身体健康[1]。公共卫生和预防医学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两者有明显的区别,但也有相通之处。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的概念逐渐被混淆或模糊,给人才培养带来困扰。本文就此对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的关系展开详细的讨论。

1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的概念探析

1.1 公共卫生概念的来源和发展

C.E.A.Winslow(美国耶鲁大学公共卫生学教授)在1920年给公共卫生下了一个定义:公共卫生是有计划、有组织的对环境卫生进行改善、控制传染疾病,并进行健康教育,构建社会体制,保证社区人们身体健康的科学和艺术。该定义是对美国公共卫生相关活动和做法的高度总结,被世界卫生组织一直沿用至今。Baker,E.L等人认为公共卫生是科学、价值观及技术的集合体,主要目的是有组织的促进人群健康。公共卫生体系包含专业理论知识、技术、公共政策、专业团队等众多要素,对从业人员专业素质提出高要求[2]。

随着时代的进步,公共卫生的概念和内容不断扩充,主要学科包括环境健康学和环境卫生、流行病学、卫生毒理学、社会与健康行为科学等诸多内容,它主要是从社会人群健康角度出发,从业者除了医生外,还有卫生检验学家、健康教育人员、护士等人员。

1.2预防医学概念的发展

预防医学是医学的一个重要分支,主要是利用医学工作来预防和控制疾病,为公共卫生服务。它对从业人员的要求很高,通常情况下入学资格为本科学历,包括环境卫生学、生物统计学、临床医学及项目管理等专业知识,其中,项目管理主要包括卫生项目技术、组织、协调、预算及评估等内容。同时对社会生产环境、生活条件中影响健康的因素熟悉掌握,并可以在临床医学中运用一级、二级、三级预防理论知识与方法。由此可见预防医学包含公共卫生知识和医学两大类科学,其从事人员一定是医生。

2 公共卫生与中小学预防医学关系研究

从第一部分中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的概念发展可知,公共卫生是一个内容丰富,涉及知识多且广泛的科学,在社会、公共政策、政治、经济等方方面面有所提及。预防医学既包含公共卫生的一部分,也包含医学的一部分,是公共卫生和医学的结合部分,是连接公共卫生和医学的重要桥梁。

2.1预防医学包含公共卫生部分内容

美国医学研究所及美国卫生公共服务部认为公共卫生服务的基本内容有以下几点:①利用现代环境监测技术以及其他相关技术找出影响身体健康的环境因素,同时对人群健康状况进行全面的分析和了解。②采取问卷调查、实地考察等方式了解社区中的健康问题及相应的原因。③利用电视、广播、网络等媒体加强健康知识宣传,增强人们健康意识及应对能力,并充分利用健康教育组织、疾病控制中心等合作团队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④鼓励社区或个人制定健康规划,并对实施结果进行评价分析,提高计划的科学性、合理性。⑤制定并执行健康和卫生安全相关的法律法规。⑥构建一支专业的公共卫生服务团队,并鼓励创新,提出不同解决健康问题的方法和思路[3]。预防医学的主要模式是“环境-人群-健康”,其研究对象是人群,主要思想是预防疾病,方法是充分利用现代医学知识、技术和方法。由此可见预防医学包含公共卫生部分内容,两者的服务对象均为人群,主要目的是维护人群身体健康[3]。

2.2预防医学是有效预防和解决公共卫生中突发事件的重要手段

我国人口基数大,且大多数人口为农村人,公共卫生事业建设和发展存在一些问题,如很多农村地区公共卫生体系尚未建立,相关政策不是很全面等等。特别是重大传染疾病(乙肝、艾滋病、流感等)的侵扰,严重威胁人群身体健康。随着我国工业化的进一步发展,环境污染问题日益严重,使得癌症、心脑血管疾病等疾病呈现上升趋势,给人们生活带来不便,严重时致人死亡。同时我国公共卫生应急机制尚处于探索和完善阶段,不能及时的对公共卫生事件做出有效处理。而预防医学是围绕“环境、健康、人群”对社会生产生活环境进行改善和创造的一系列活动,并对各种疾病制定针对性的预防措施,从而有效防范和控制疾病。由此可见预防医学是公共卫生事业建设的延伸和补充,充分利用医学知识预防和解决公共卫生中的一些疾病。

2.3 公共卫生和预防医学在中小学生生活习性及健康中的作用

公共卫生包括居民健康档案构建、健康教育知识宣传及教育、儿童疫苗接种、高血压疾病指导等内容。针对中小学生来说,由于生活条件相对优越,深受父母的疼爱,不爱运动,易养成暴饮暴食的坏习惯,出现肥胖、营养不良等现象,不利于中小学生的身体健康。加上中小学生年龄小,尚未形成明确的健康意识,当下普遍存在身体亚健康问题。相关文献表明,中小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①认识不足,意识不强。中小学校相关领导对公共卫生突发事件认识不足,没有认识到其重要性,很多医疗、教学等设备落后且不符合卫生防病要求,特别是农村地区中小学,公共基础设施差,教室、宿舍、食堂等拥挤,饮食质量时常得不到保证。②中小学校内公共卫生救治体系有缺陷。当下很多中小学保健室工作人员大多是护士,专业性不强,难以处理紧急事件。③学校对食品卫生管理不当。国家虽然颁布了很多关于学校食堂、学生用餐等法律法规,但实际执行不到位。学校周围有很多小摊,卫生质量难以保障,时常出现食物中毒事故。④中小学生生活卫生习惯差,且疾病防范意识差低[4]。

为此,中小学领导要重视公共卫生突发事件,加强学校公共卫生基础设施建设,改善中小学生生活环境,如教室内经常通风,保持空气清新,指导或帮助中小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如勤洗手、勤换衣等,注意个人卫生。此外,要提高学校内保健室专业水平,以便及时的对学生情况作出处理。严格执行国家关于卫生食品安全相关法律法规,提高中小学生饮食安全。

3 讨论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但两者之间有一定的联系:两者目标一致,即促进人群身体健康。现代文明的进步和人们健康意识的提升,给公共卫生事业发展带来挑战和机遇。预防医学作为医学科学体系的一个重要分支,服务对象包括群体和个体,但偏重于个体。一方面要进一步加强公共卫生事业建设,利用网络、手机、电视等舆论工具加强健康教育及公共卫生相关知识宣传,如肺结核、艾滋病、乙肝等传染疾病的预防、监控及医治;食品、药品、公共环境卫生等规章制度的宣传、执行,等等。另一方面要进一步研究预防医学科学,加强环境与人群健康间的研究,改善和创造有利健康的生活环境,促进人群健康发展。同时要不断加强公共卫生从业人员和预防医学从业人员专业素质培训,特别是预防医学人员,提高其相应的功能能力和专业水平。此外,要把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有效结合起来,以预防医学为理论指导,公共卫生在预防医学的基础上深入社会实践,反过来是预防医学的实现形式[5]。

4 结语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目标一致,但概念、本质、角度有很大的区别。公共卫生现属于社会医学范畴,而预防医学本质上还是属于医学范畴。

[

参考文献]

[1]吐尔洪·尼牙孜.浅析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的关系[J].北方药学,2013(7):102-103.

[2]James W,Holsinger Jr著.赵莉,李蕊,马骁译.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概念辨析[J].现代预防医学,2011(15):3005-3006.

[3]张连生,常微.预防医学生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教学需求和效果评价[J].中华疾病控制杂志,2009(2):200-202.

[4]夏中法,徐勇.中小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防范和应急处理[J].江苏预防医学,2010(1):54-56.

第9篇:对预防医学的认识和理解范文

[关键词]健康教育; 宣传; 预防; 手足口病; 传播

[中图分类号]R72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005-0515(2010)-7-173-02

手足口病是一种由肠道病毒引起的、有一定传染性的疾病[1],多发生5岁以下婴幼儿,可引起发热和手足、口腔等部位的皮疹、溃疡,个别患者可引起心肌炎、肺水肿、无菌性脑膜炎等致命性并发症。该病传播途径复杂、流行强度大、传播快[2]。2008年,该病在本市有小范围内出现局部流行,引起人们极大的关注。所以加强该病的健康教育意义重大。为此我们医院在2008年以来,一直重视手足口病健康教育,开展了形式多样的健康教育活动。在对我院医务人员强化教育基础上,并加强对患者及家属的教育,组织医院专家组成员走出院门把健康教育宣传到社区、幼儿园、小学校,将健康教育融入到防治手足口病工作中,有效遏制该病的进一步流行,取得了显著效果。现将健康教育体会介绍如下。

1 教育目的

手足口病是全球性传染病,患者在发病急性期可自咽部疱疹破溃液、粪便中排出病毒,咽喉分泌物及唾液中的病毒可通过飞沫传播;疱疹液中的病毒污染水源后可经水传播;另外唾液、疱疹液、粪便中的病毒污染手、手绢、牙杯、玩具、食具、奶具以及床上用品、内衣等也可引起间接传播。人群特别是婴幼儿和儿童对引起手足口病的肠道病毒有普遍易感,感染后可获得免疫力,但由于不同型号的病原感染后缺乏交叉保护力,因此可反复感染本病[3]。所以掌握手足口病预防措施是预防手足口病的关键,健康教育又是落实手足口病预防措施的关键。为此,我们教育医务人员将健康教育贯穿在整个治疗护理工作中,特别是根据人群的年龄、文化程度、家庭背景、性格等,因人而异,有针对性的开展健康教育。通过健康教育,提高公众对手足口病防治知识和意识,主动采取预防和个人防护措施,养成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使病人和家属主动参与到防治工作中,并掌握在患病期间卫生消毒措施及大小便、生活垃圾处理方法等预防知识,消除紧张恐惧心理,积极配合治疗护理,防止交叉感染;从而有效遏制疫情扩散蔓延。

2 教育方式

根据人群的年龄、文化程度、家庭背景、性格特征等,采取一般教育与重点教育、普及教育与专业教育相结合的方法,利用语言、讲座、广播、电视、网络、宣传折页、张贴画、宣传栏等方式,有针对性开展健康教育。

2.1 对医务人员健康教育方式2009年至今,由于流行季节,到医院就诊的手足口病患者数量大幅增加,医院领导非常重视,始终把预防放在首位,要求相关部门强化对医务人员的健康教育。院长在全体医务人员大会上,结合全国形势作了专题手足口病防治工作教育动员;医务处、护理部、感染管理科根据医务人员包括工勤人员工作岗位和性质不同,编写教材,制成幻灯片,分时段、分批次开展手足口病专题讲座,因人施教分层次对全院职工开展规范化培训。医院感染管理科专职人员分别对儿科门诊、儿科病房、口腔科门诊、感染性疾病科、手足口病门诊等工作人员、消毒员、保洁人员等分层次进行讲解,上卫生课,并亲临指导。及时编印下发各种防治手足口病宣传资料和信息,从互联网下载国家有关法规和工作指导原则,及时指导防治工作。通过全方位的培训和健康教育,普遍增强了全员对防治手足口病的认识,提高了防病治病知识水平和能力,为防止手足口病在医院内感染打下了坚实基础。

2.2 门诊患者健康教育方式几年来,我院一直设有感染性疾病科和手足口病门诊,接诊疑似手足口病病人。并且在医院门口、门诊大厅和门诊走廊开辟宣传栏、宣传展报等图片及文字解说。在门诊预检分诊处,工作人员发放印有手足口病的注意事项和消毒预防知识折页,尽量使宣传内容通俗易懂。导医护士引导有口腔溃疡或发热出疹患者到手足口病门诊就诊,诊室有墙贴,医护人员在给患者诊治过程中,通过语言讲解示范将健康教育融入其中,使患者及家属对手足口病的防治有全面的认识。

2.3 住院患者健康教育方式在病人入院时首先做好入院宣教,感染性疾病科把健康教育计划内容打印成册,发给住院的手足口病患者及家属。并采用语言教育、文字教育、形象教育等健康教育方法,在病房大厅、走廊设有宣传栏、宣传展报和墙贴,通过图片和文字解说通俗易懂的教育内容。在给病人积极治疗的同时,医生护士深入到床边讲解示范,使健康教育指导贯穿于每日24小时的护理及生活方式中,每周召开一次公休座谈会;护理人员亲自示范,逐一教患者及家属卫生洗手方法,示范各种排泄物、分泌物消毒处理方法,这样手把手使家属掌握了一定的消毒知识,让患者及家属出院时能掌握或基本掌握健康教育的内容,在定期随访和患者复查时继续进行健康教育,补充和完善健康教育内容,让更多的医学知识真正渗透到日常的家庭生活中。

2.4 普通人群健康教育方式走出院门把健康教育宣传到学校和社区,手足口病极易在幼儿园和托儿所发生集体感染,家庭也有此病集聚现象。所以,讲究卫生特别是饮食卫生、消化道隔离、加强锻炼、良好的卫生习惯等是预防本病最有效的方法。为此,我们医院组织防控人员经常到社区、学校、幼儿园进行健康教育讲座,发放手足口病健康教育处方,加强晨间体检工作;发挥专家的特长,到电视台对普通大众进行预防疾病、增进健康的宣传教育,指导与帮助他们预防感染手足口病;提高公众防病意识,受到公众的好评。

3 教育内容

3.1针对医务人员的健康教育内容①由专家组人员给我院医务人员讲解手足口病流行病学及流行特点、预防和治疗、医院感染控制、疫情监测、消毒隔离、职业防护、医疗废物管理、手足口病健康教育知识、一次性无菌医疗用品的医院感染管理、侵入性操作相关医院感染的预防等。②加强预检分诊制度落实,对轻症病例以门诊治疗为主,但需指导患者及家长对病人进行护理和隔离,并对患者所用物品及排泄物每天进行消毒。对重症病例应收住入院,重点救治。③落实消毒隔离制度,教育门诊、科室、病区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切断粪-口传播途径,讲解指导环境、各种物品的消毒方法及防护用品的使用。④加强工勤人员的示范指导,工勤人员工作范围广,接触患者污染的机会多,我们将洗手知识、各类物体表面的清洁消毒、医疗废物的分类处置、锐器伤的预防和处理及个人防护等基本知识作为培训的基本内容,必要时进行一对一的带教。加强环境卫生,开窗通风、勤打扫、勤日晒、保持洁具清洁、防止交叉感染的知识。

3.2 针对患者及家属的健康教育内容告知他们是与病人密切接触的、是被感染的高危人群之一,并且非终身免疫,可多次感染[4]。所以我们循序渐进地向患者及家属讲解本病的病因、传播特点、症状、治疗过程及预后、消毒隔离措施的必要性等。讲明执行入住隔离病房、执行呼吸道隔离、消化道隔离措施的重要性,并积极配合。告诉患者及家属不要随处吐痰,吐痰用专用器皿,并且要及时倾倒和消毒,房间内要定时开窗通风,餐具用具要洗刷干净后用开水煮沸消毒。给患儿勤换衣服,保持皮肤、口腔清洁,不共用玩具,饭前便后洗手等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鼓励患者及家属参与到社会中、促进邻里与社区间相互交流,对全社区预防和控制本病都很有益处[5]。

3.3 针对社区等公众人群的健康教育内容在托幼机构、中小学、社区等场所进健行康知识普及教育。开展饭前便后洗手、房间多通风、晾晒衣物等相关内容的健康教育;倡导建立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教会他们洗手、戴口罩、咳嗽或打喷嚏掩遮口鼻、对孩子晨检、口腔护理、皮肤护理、饮食调理的方法;建议家长尽量少让孩子到拥挤的公共场所,以减少感染的机会;锻炼身体,增强体质。

4 教育效果

4.1 健康教育调动了公众防病主动性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健康教育,大家都能认识到健康教育在手足口病防治中的重要性,对疾病的预防越来越重视,对手足口病的流行病学及其防治知识有了充分的了解,提高了公众的预防意识,患者及家属的积极性、主动性被调动起来,能主动参与到防病治病中来,起到了医务人员难以起到的作用,健康教育使公众、病人等人员预防疾病变成为自觉行为。

4.2 健康教育规范了医务人员相关行为医务人员在不断接受健康教育知识培训的同时,还承担为患者及家属等人员做健康教育工作的责任,所以必须先规范自己的行为,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医务人员在给病人进行诊治操作时均能执行标准预防和手卫生原则,执行消毒隔离制度及防护措施,积极救治患者, 提高了医院感染管理质量。2008年以来,我院没有发生一例手足口病医院感染,从而有效遏制了该病的进一步流行。

4.3 健康教育密切了医患关系做好健康教育可以密切医患关系。在疾病诊治过程中,有的患者及家属出现抵触情绪,如:有的患者对我们的消毒隔离工作不配合,有的认为得了传染病而害怕恐惧明显,有的认为是区区小病不值得一提。我们理解他们,在和他们接触时态度和谐、热情,循序渐进地做健康教育,工作热情、周到,以真情感动他们,所以也渐渐被一些患者及家属所理解,医患关系得到了加强,并能积极配合,参与一些预防工作。

5 讨论

健康教育是一项投资少、见效快的保健措施,是促使人们改善健康相关行为的有计划、有组织、有系统的社会和教育活动[6]。手足口病至今尚无特异性预防疫苗,但是手足口病健康教育目的明确,内容针对性强,对手足口病的预防工作确实起到了显著效果。

由于家庭和托幼机构是造成本病传播的主要场所;医院聚集的患者对各种感染具有不同程度的易感性,并且还携带着各种细菌和病原体,通过相互接触或间接接触,很容易引起交叉感染。针对这一特点,做好健康教育工作,做到思想准备、行动积极、消毒预防,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并教育自己的家人及邻居积极参与到防病治病中来,这对加强手足口病预防控制、做好疫情检测报告、控制院内交叉感染、防止疫情扩散蔓延起了极大的作用。实践证明:有效的健康教育是预防手足口病最有效的“疫苗”。

参考文献

[1] 吴瑞萍,胡亚美,江载芳.实用儿科学[M].第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805.

[2] 花志祥,林桦.手足口病129例[J].南通医学院学报,2003,23(4):461.

[3] 徐令兰.儿童需防手足口病[J].健康,2007,(5):28.

[4] 穆俊.手足口病98例护理体会[J].现代医学卫生,2007,23(23):36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