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手腕康复训练最佳方法范文

手腕康复训练最佳方法精选(九篇)

手腕康复训练最佳方法

第1篇:手腕康复训练最佳方法范文

【关键词】 手外伤;康复护理

手是人体最重要的器官之一,它对人类的功能及外观极为重要。受外伤后可导致不同程度的手功能障碍,有较高的致残率,影响患者及其家庭的日常生活,给社会也带来很大的负担。我院开始只采用手术治疗该病,只偏重于手术效果,对康复护理不够重视,术后效果欠佳。2009 年后,我们针对手外伤患者采取系统康复护理方法,取得满意效果。现将我院自2009 年4 月至2011 年4 月收治的50 例典型的手外伤患者术后的系统康复护理训练经验介绍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50 例,男38 例,女12 例。年龄6~65 岁,平均33 岁。所有患者均确诊为屈肌腱损伤修复术,无其他疾病史。

本组术后随访6~12 个月后,按肌腱总主动活动度评价标准[TAM]评定[1]TAM(total active motion,TAM)=患指总屈曲度[掌指关节(MP)屈曲度数+近侧指间关节(PIP)屈曲度数+远侧指间关节(DIP)屈曲度数]-总伸直受限度[掌指关节(MP)伸直受限度数+近侧指间关节(PIP)伸直受限度数+远侧指间关节(DIP)伸直受限度数]。优:屈伸活动正常,TAM>220度;良:功能为健指的75%以上TAM达到220~200 度;中:功能为健指的75~50%,TAM达到200-180度;差:功能为健指的50%以下,TAM

2 治疗方法简介

手外伤患者在臂丛麻醉下行屈肌腱损伤探查修复术,术后给予常规护理加规范的早期系统康复,预防感染等治疗措施。

3 康复训练

术后病人取舒适卧位,抬高患肢。肌腱修复后应适当制动,但同时又要得到主动功能练习,以利肌腱愈合的可塑性及防止粘连形成。以往屈肌腱术后常采用保护性屈曲位,而忽视了功能锻炼,增加了发生粘连的机会。术后早期保护性主动和被动活动,是防止肌腱粘连的有效措施。

本组50 例按计划进行了系统康复训练,5 例因肌腱粘连严重,术后有3 例手指疼痛麻木症状明显,遵医嘱给予镇痛和抗炎类药物,3 天后即明显缓解;2 例患者出现患指肿胀、切口持续渗液症状,得愈患指抬高、每天换药20%甘氯醇日3 次静脉注射,4 天内症状均消失。在此期间对症治疗,症状缓解后即可进行康复训练。 转贴于

3.1 早期

可选用超短波、超声波等物理治疗。主动充分的屈曲和伸直手的各关节,以减少肌腱粘连。术后第1 天至1 周的训练:行控制性保护性活动[2],患者戴着Kleinert Splint动力支具以被动屈曲,主动伸直的训练为主,即指导患者主动伸直手指,然后放松让橡皮条将手指被动屈曲,每小时完成5~10 个屈伸动作。在主动活动前,先被动屈曲活动1 次,使关节活动开了,以后再主动活动。取下支具,护士一手使患手握拳,一手辅助患侧腕关节5 次,以避免腕关节长时间处于屈曲位而发生僵直畸形。使患手腕关节及指间关节处于屈曲位,充分被动屈患指的掌指关节5~10 次,然后患指主动伸掌关节5~10 次。腕关节和掌指关节被动屈曲位,充分被动屈近端指间关节和远端指间关节5~10 次,然后让患者主动,被动伸指指间关节5~10 次。活动时应适度。患者应在护理人员的指导下进行训练,训练要遵循循序渐进,由少到多的原则。术后2~3 周的训练:每天坚持完成上述的动作,每个关节屈伸5 次。护理人员应在患者疼痛范围内,逐步增加屈肌腱活动范围。3 周内白天必须穿戴,夜晚睡眠时去除橡皮筋的牵引。患者在此期间内不可以自主屈指活动,不能自行取下矫形器进行。

中期术后第4~6 周训练:取下支具,患指主动完成轻微主动手指屈曲练习,总主动活动度不超过30 度。每分钟5 次,连续25 分钟。此后逐渐增加活动次数。上午、下午、晚上各进行一个单元的被动活动锻炼,如借助各种器械:分指器,哑铃,皮球等,也可以在日常生活中有意识的训练手的功能,如穿衣,系扣,使筷子等都可以锻炼。训练结束后仍需支架保护。此时根据患者的病情情况和活动恢复程度,取下支具,进行指屈肌腱进式,无阻力训练,手指屈伸至指间关节最大活动范围,但不能手指过伸或用力握拳。分别进行指深指浅屈肌腱运动,改善掌指关节和指间关节功能,外固定解除后,进行患指的主动,被动活动,以恢复手指的灵活性和协调性,直至患指屈伸活动正常。每次30 分钟,每日2 次。

晚期 术后第7~12 周训练:开始可不在应用支架保护,手指与手腕可自由主动活动,开始进行患指的灵活性和渐进性的抗阻训练,如对掌,对指训练,握力器训练等。每次30 分钟,每日2 次。此时可根据患者的恢复情况,逐步去除支具,进一步恢复肌肉力量的训练,作大力的抗阻运动。如用力提取重物,握拳等。每次训练40 分钟,每日2 次。利用不同的握法和握力进行功能锻炼,以帮助患者恢复工作和生活的能力。

参考文献

第2篇:手腕康复训练最佳方法范文

【关键词】康复医学;康复治疗

康复医学是促进残疾人康复的医学学科,是综合和协调地应用医学、教育、职业、社会、工程等各种措施,对病残者进行训练,减轻患者身体、心理、社会功能障碍,达到重返社会的目的。

康复医学起源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英国首先开展了对受伤士兵的训练,帮助他们继续战后生活和工作。后来康复医学逐渐成为了一门独立医疗学科。

康复医学的治疗方法主要是用物理因子及方法来诊断、治疗、预防残疾及疾病,消除或减轻肢体和心理功能障碍,使残留的肢体功能发挥出来,尽可能在肢体、精神、职业、社会等全方面得到康复。康复医学与其他医学科不同处还包括,它强调心理功能的康复,不仅在身体上,也要在精神上也得到康复,在医学科技取得飞步进展的今天,患者已经不只满足存活,更要求提高生存质量和意义。这就决定了康复治疗必须针对的问题:训练残病者适应环境和改变残病者周围环境。具体可分为医学康复、教育康复、职业康复、社会康复。医学康复是患病急性期用医疗手段促进患肢功能恢复或代偿;教育康复则主解决青少年患者的教育持续等问题;职业康复顾名思义是相对于残疾人的自立就业;社会康复是有关民生,主要解决残疾人重返社会将遇到的社会问题。

以下以中风患者为例,说明康复治疗的具体事项。

中风病,老年人多发,近几年发病有年轻化趋势,病人90%会留下后遗症,如:口眼偏斜、舌强语蹇、半身不遂等,中风患者为避免以上不良后果的发生,就要进行康复治疗。

1 康复治疗的最佳时机:中风病人度过了危险期,就进入康复锻炼阶段了。脑梗死患者在发病后48小时、脑出血病人在发病后7天就可以进行简单的床旁康复治疗,主要是良肢位的摆放等。进一步的系统康复在脑梗死的病人,发病后5-7天,脑出血病人,发病后半个月左右开始。

2 康复治疗的具体作用:促进瘫痪肢体的功能恢复,阻止瘫痪肢体的挛缩,防止废用综合征出现,为步行创造条件;预防下肢静脉血栓的形成;避免骨质疏松症发生;促进患者自理能力恢复,产生康复信心,以积极的身心状态更好地配合康复训练。

3 康复治疗的具体方法如下:

3.1 运动疗法:康复训练最重要的方法,主解决患肢的肌力、

肌张力问题。包括肌力增强训及各个关节活动度的训练。

3.1.1 肌力增强训练:康复训练的第一步,肌肉收缩的力量为肌力,

是运动的基础,具体训练方法有等长运动和等张运动,等长运动是利用肌肉的等长收缩来进行肌力增强训练,进行等长运动康复时,肌肉收缩力很强,能引起心率及血压的变化,患心血管系统疾病的病人,要避免高强度的康复运动量;等张运动,是用最大肌力的12以上和以下阻力,分别可以增加肌肉力量、肌肉耐力之训练。

3.1.2 关节活动度的训练:肌肉牵张是涉及到活动范围的功能活动训练,保持柔韧性,要方式有,康复技师帮助的被动运动,和病人主动参与的主动运动两种。尤其是瘫痪肢体被动运动,是预防肌肉和关节挛缩、活动受限、减少因肌肉粘连引起疼痛的主要方法。

3.1.3 吞咽功能治疗:构音障碍、吞咽障碍的患者,要进行言语和吞咽治疗。

3.2 其他物理治疗:电疗法、光疗法、磁场疗法、超声波疗法,还包括热传导疗法和冷疗法等。均有改善血液循环,增加免疫功能,促进炎症吸收消肿作用,还可以镇痛缓解肌肉痉挛,促进组织再生以及提高肌腱的伸展性,减轻关节僵硬等作用。多方面的作用使神经功能逐步恢复,肢体缺失功能重建。

3.3 作业疗法:是日常生活能力训练,根据患者手功能的恢复情况,针对性的设计适合个体的作业训练方案, 训练患者自己吃饭、穿衣、二便等生活自理能力。作业训练主要分为二个部分:

3.3.1 减轻手指的屈曲痉挛训练:脑中风患者手功能障碍97%表现为屈曲痉挛状态,康复师治疗时将患者的腕关节、手指各个指间关节伸展开,处于负重位置,并将屈曲痉挛的五指加以重力牵引,肌力允许的情况下可以给予适量的抗阻力运动。如保持腕关节的稍微掌屈位置,进行手指的伸展运动;保持腕关节的稍微背伸置,进行手指的伸展运动;在肩关节前屈位置,同时要肘关节屈曲位置,进行手指伸展运动等。

3.3.2 手部矫形器的运用:根据脑中风患者手腕及手指屈曲痉挛状况配备手部静态矫形器。

3.4 传统康复治疗:主要有推拿疗法和针灸疗法,这两种疗法可缓解肢体拘挛、行气活血通络,根据患者病情及年龄的不同配以相应程度的特色治疗方案,可有效促进肢体缺失功能康复。采用西医康复治疗技术结合中医针刺推拿和中药汤剂治疗本病更是效果显著 。

3.5 心理治疗:中风患者中抑郁、焦虑的发生率很高,心理治疗对提高生活质量很重要。

3.6 康复工程:对有关节畸形、生活自理有障碍的患者进行矫形器训练和生活器具的制作及使用方法的训练。如:残疾患者使用的碗、筷子、汤勺等。

4 康复训练的方式包括:

4.1 康复技师和患者一对一的训练:一个康复技师面对一个

患者,进行手把手训练,以增加康复有效率,主要起到治疗和保护的双重作用。

4.2 一个康复技师和对数个患者的集体活动:集体活动是针对

相对残疾称度较轻的患者,这种活动形式使具有相似运动水平的残疾者,在相同的康复作业训练中,可以互相竞赛、互相激励。

4.3 患者独立的活动:康复治疗的过程中,应该有患者每日进

第3篇:手腕康复训练最佳方法范文

国际权威杂志《新英格兰医学杂志》发表过一项关于亚洲人体质指数与死亡率的关系研究,对110万亚洲人群长达9.2年的队列研究表明,较正常体重者,体重过低(BMI<15)者的死亡率会增加2.8倍。对亚洲人来说,BMI在22.6-27.5者,死亡风险最低。

老年性肌肉衰减的原因有很多,蛋白质营养不良是最主要的危险因素之一。如今有些中老年人盲目推崇素食,只吃米面、蔬果、豆类等植物性食物,拒绝肉鱼禽类等动物性食物,或只吃少量奶蛋类,都是错误的饮食习惯。此外,维生素D摄入减少或合成能力不足,会导致肌肉和功能的丧失,引起跌倒和骨折。安静久坐的生活方式、长期卧床休息或零重力条件也可引起肌肉蛋白的丢失。器官功能衰竭、炎症性疾病、恶性肿瘤或内分泌疾病等,也会进一步加剧病情。

要想避免肌肉衰减综合征,加强营养和力量训练是“两大法宝”。

营养处方:补充能量和蛋白质,特别是蛋白质营养。老年人对蛋白质的需要量比青壮年略高,只要肾功能允许,老年人膳食蛋白质摄入量要达到每日每公斤体重1.2-1.3克。每餐摄入25-30克蛋白质,能最大限度提高肌肉蛋白质合成。动物性食物的蛋白质应占膳食蛋白质总量的30%-50%,增加奶蛋、瘦肉、禽类、鱼虾和大豆制品等的摄入。还要提高维生素D的摄入量。患心血管疾病、糖尿病、肿瘤等疾病的老人,要增加维C、维E、类胡萝卜素、锌、不饱和脂肪酸的摄入。

运动处方:增加抗阻训练是防治肌肉衰减的有效方法。如使用哑铃、杠铃、拉弹力带、骑自行车、游泳、健身器械运动等。身体条件允许的老年人,每周可进行中等强度训练150分钟,或每周大强度训练75分钟;应分次进行,每次10分钟左右。要注意平衡和柔韧性,循序渐进,长期坚持,量力而行,避免损伤。

中老年人慎按颈椎

颈椎出问题时,不少人喜欢去一些按摩机构为自己僵直的脖子和酸疼的腰“松一松”。但是,不专业的脊椎按摩可能会使脊椎关节错位加重,还有可能导致更严重的后果。

依靠按摩,只能起到缓解颈椎疼痛的作用,很难达到根治的效果,尤其是中老年朋友,感觉颈部不舒服的时候,一定不要盲目按摩,应该先去正规医院进行系统临床和影像学检查。40岁以上的人最好不要做颈部强力按摩,有下列情况的人按摩不当有可能加重病情,甚至有可能导致瘫痪。1.骨质疏松导致的颈椎疼。2.由于肿瘤、炎症、颈椎滑脱等引发的颈椎疼痛。3.椎管狭窄、椎体不稳、骨质增生等退变引发的颈椎疼痛。

当然,也不是所有的颈椎不适都不能按,如果是由于肌肉疲劳引发的颈部疼痛,可以做一些肌肉松弛性的按摩。但按摩地点的选择很重要,按摩院、美容院等场所的按摩人员大多没有经过专业培训,用按摩、踩背等方式治疗颈椎疼痛是非常危险的。而正规医院的按摩医生是具备医学专科以上的学历并经考试获执业医师资格者,所以最好去专业的医疗康复机构,选择有专业证书、专业知识的医务人员按摩。

如果要比较彻底地治疗颈椎病,需要根据病情轻重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对于轻度颈椎病可到医院做牵引、理疗,加上吃药、外用药治疗,如果无效可以采用微创治疗;如果是严重颈椎病则需要手术治疗,这样才能达到根治的目的。另外睡觉要选择一个合适的枕头,枕头最好不要太高,也不能不枕枕头。

健走手杖保护膝盖

对于中老年人来说,最佳的健身方式莫过于健步走了,每天早晨或晚上遛遛弯儿,不但强身,还能防病,美中不足的是对膝关节损伤较大。如果能借助一个小装备――健走手杖,就能解决这一问题。

与普通健走不同,行走时使用手杖,膝关节所承受的压力可以减轻22%,走起来觉得更舒适,但运动强度丝毫没有减弱。借助两根手杖,人在行走或登山过程中,其实是四肢同时参与运动,与普通行走和徒手登山相比,健身效果能提高40%。根据国际越野行走协会和美国威斯康星州大学的实验结果,同样的时间、同样的距离,越野行走后,心率能提高13%,热量可多消耗20%-46%。它比散步有效,比慢跑安全,是健步走的升级版,是发展最快的有氧运动之一。老年人使用,还能减少意外摔倒的机率。

健走手杖包括把手、腕带和支杆三个部分,整体重量轻,杆体上粗下细,并有独特的腕带设计,可保护手腕不受伤,长时间行走也能保证血液流通。使用时要注意,在平地及缓坡,要跟平常走路一样,不能太快。用手杖不能像用拐棍一样向前撑,而要在身体两侧顶住地面向后推;上陡坡时,要将手杖撑在身体前方;下坡时需要利用手杖减轻膝关节的冲击力,手杖的位置要靠前,而且要比前脚先着地。

另外,用手杖时还要注意,要调节到合适高度,其次要正确使用腕带,手腕穿过腕带时不应该直接从腕带上方伸进去抓住把手,而是应该把腕带拿起来,从腕带的下方穿入,将带子压在手掌之中,然后再轻轻地抓住把手即可。

益寿宝典

长期素食亦损寿

一些老年人,“非素不食”,并自以为这种做法能“粗茶淡饭保平安”。其实,完全素食可能导致多种疾病。肉对人体有着重要作用。如果长期食素,就会导致人体碳水化合物、蛋白质和微量元素的缺乏和失衡,将影响身体健康。所以说,应适当食一些牛奶、肉类等低纤维食物,以保证体内营养物质的平衡,切勿光吃素食。

老人美容更长寿

心理学家认为,潇洒大方的仪容常会使老人感到年轻。这种“还我年轻”的心理,对促进健康、延年益寿很有益处。因为,当人处于愉悦和满足的心情时,能够促进身体分泌更多的酶、乙酸胆碱等生化物质。这能将体内血液流量、神经细胞的兴奋状态调节到最佳状态,增强机体免疫系统的功能。

夜卧不覆首

这句话是劝告老人们睡觉时不要盖上脑袋。因为盖上脑袋睡觉对健康极为不利,特别是在冬季气温偏低或者夏季空调房里,有些人喜欢将头缩在被窝中,这样做容易导致多种疾病发生。因为被窝里空气浊,呼出又吸进极不卫生。此外,如果女性头上有饰物,也最好取下来,否则也会影响睡眠。

腹肌发达才能长寿

在肥胖人群中,腹部肥胖者发生猝死的机率大大升高,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的发生率也相当高。因此,将松垮的腹部练成肌肉,是增加寿命,提高生活质量最重要的一环。美国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的一项研究发现,如果腹部皮下脂肪超过正常标准的15%-25%,那么死亡率会增加30%。与全身肥胖和身体其他部位相对肥胖的人相比,腹部脂肪含量高者得心脏病的可能性也更大。

第4篇:手腕康复训练最佳方法范文

【关键词】初中体育跳绳成绩提高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4810(2012)08-0149-01

体育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促进初中学生综合素质全面发展的重要方面。学校体育工作的主要内容是体育课堂教学,能够增强学生的体质,提高学生的运动技能,让学生在德智体美方面全面发展。提高初中体育课的课堂教学效率,是广大体育教师在教学实践中需要不断探索和解决的问题。

一 跳绳成绩的提高策略

1.跳绳的技巧

跳绳时摇绳的主要部位是手腕。只有当手臂有足够的力量时,才能保证跳绳时不会因为手臂无力而停止。因此建议学生在闲暇时间可以试着去锻炼手腕的力量。

跳绳时,跳起的高度不宜太高,一般在3~5cm之间就可以了,太高或太低都会影响跳绳的速度,落地时需要稍有屈膝缓冲动作。一般跳起时的双腿膝盖都是直的,小腿更加不能有明显的曲膝动作。

跳绳时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呼吸要有节奏,全身要放松。不能在神经紧张的情况下跳绳,那样会直接影响情绪和跳绳的水平。

在跳绳的过程中,如果出现绳子勾住脚的情况,说明绳子的长短不适合,或是跳起的高度不够,再或者是跳起时机和手的摇绳不配合,既协调性没掌握好。要是在跳到后半程才勾住脚的话,则说明是体力问题引起的。

2.跳绳的练习方法和辅助训练

第一,跳绳的练习方法。跳绳之前最好活动一下身体,特别是相关的部位。如肩膀、手腕、手臂、脚踝,让身体为跳绳做好准备,避免扭伤、挫伤、肌肉拉伤。

在练习定时跳(也称一分钟跳)时,因为时间短,所以一定要保证跳的速度,在练习时需要重点练习手腕和手臂的力量与身体的协调性。以防止在跳绳过程中发生因手臂发麻而使跳绳飞出或摔倒的现象发生。

在练习计数跳绳时要保证跳到固定的数目。开始练习时不需要强制在速度上提高,匀速练习就好,等到已经控制好了身体的协调性以后,再在速度上进行提高。

花样跳绳看的是一个跳绳者的综合能力。速度是基础,最主要的是多学多看多模仿,同时要敢于尝试新动作。在选好音乐后,把音乐的旋律和跳绳的速度与动作紧密结合,反复练习,从而取得更好的成绩。

在跳绳时,绳子的选用也是很重要的。正所谓君预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定时跳绳应选定速度绳,花样跳绳要选用专业的花样跳绳,这是非常重要的。不正确地选定绳子会影响跳绳的质量。

第二,跳绳的辅助训练。在课余时间可以利用垫脚尖这个简单的动作来增强踝关节的韧性和力量。也可以进行模拟跳绳,模拟跳绳的目的在于以最快速度练习双脚的跳跃能力。手臂、手腕、腰腹下肢力量练习,可以通过做仰卧起坐、俯卧撑、高抬腿、跑步来加强。

3.不同的训练阶段使用不同的绳子

最主要的是根据不同的训练阶段选用不同的绳子训练。在练习初期选用一般的绳子,在练习速度的时候选用好的绳子,这样能让学生们既提高了速度又掌握了绳子的耐性。

固定时间,重复训练法。如练习60秒单飞,固定10秒钟,重复10秒钟最快速度练习,因为10秒钟时间短,人也不容易累,这样可以持续练习30组左右。一方面练习最快速度,另一方面强化手腕控绳感觉。计时计数项目都可以用这个训练方法。

递增训练法。比如,练习连续三摇跳,可以从连续跳30个开始,每组递增1个,一直跳到50个,失误要重新开始。这种训练方法可以使同学们有一种自我满足感和自我超越感,同时可以使基本功更扎实,是一种练习技术稳定性的好方法。练习三摇还有一个小技巧,就是绳子稍微长一点点。大多数人会认为,绳子短了直径短,不是更容易跳吗?这是对的,但是连续三摇跳看的是你一次性连续三摇跳的个数,失误就算结束,不是比速度,所以为了保证安全,特别是比赛时,千万不要缩短自己的绳子。

二 跳绳的注意事项

跳绳对地面也有要求,地面要平坦,一定要铺上地毯,这样可以防止因绳与地面摩擦扬起的尘土污染同学们的呼吸道及眼睛。练习跳绳,最好选择饭后半小时之后。

三 总结

综上所述,跳绳练习时的注意事项有很多。教师授课时,一定要在课前作好充分准备,在课堂上要根据不同学生的身体素质来做针对性的有效指导,一定要把练习跳绳的方法有效地灌输给每一位同学,只有选择对了适合自身的练习方法,学生们才能积极主动地去练习,跳绳的成绩才会提高,这样指导教师才能有效地完成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第5篇:手腕康复训练最佳方法范文

肩伤

容易产生的伤病:肩关节周围的肌腱损阮产生原因:

肩关节损伤在网球运动员中十分常见,主要与肩关节的特殊解剖结构,以及其专项动作要求有关。肩关节由肱骨上端的球状关节头和一个相对浅的关节窝构成,需要关节周围有四块短肌及其肌腱(合称旋转肩袖)来加固肩关节。网球运动中发球和扣杀时球拍击球后,上肢在几分之一秒内加速旋转,肩周肌肉产生并维持这一运动,但是这些肌肉的肌肉一腱单位可能会因为疲劳或急性损伤。

长期网球运动会选择性地增强肩关节前部肌群(肩胛下肌和胸大肌),同时过度牵拉,损害最终(由于损伤肌纤维的修复)减弱肩关节后部肌群。不管是高水平职业选手还是业余选手,这种肌肉力量不平衡和柔韧性不足的发展将使其肩关节很容易受伤。

症状:

疼痛可能定位在肩关节前部、后部或上臂外侧;

肩关节的疼痛随着上肢过顶动作而加重;

有时侧卧出现肩部疼痛;

直接压迫受损肩袖部和肩周肌腱出现敏感反应。

病理:

早期肌腱微细损伤性炎症,后期出现肩袖撕裂和关节盂唇磨损甚至撕裂。

预防:

牵拉练习,放松肩部紧张的肌群,如肩胛下肌、三角肌、胸大肌与背阔肌等;

力量练习,针对最需要增强力量的肌肉进行练习,如肩后外旋肌群(冈下肌,小圆肌)和肩稳定肌群。

康复:

保持肩关节的活动范围,包括旋后肌群的牵伸和关节囊后部的牵拉;

增强三角肌、旋肩肌群和肩胛骨稳定肌群的力量;

增加肩部肌群的本体感受功能,如瑞士球上俯卧撑等。

受害球星:莎拉波娃

莎拉波娃势大力沉的发球和凶猛的底线正拍为她赢得了三座大满贯,却也摧毁了她脆弱的右肩。从出道以来,莎娃就一直在与肩伤做斗争。因为肩伤,2005年莎娃的参赛数量从前一年的20站减少至15站;2007年,她又因肩伤全年只参加了13站比赛;2008年8月,莎娃肩伤复发,不得不退出北京奥运会以及美网,在2008年10月做了肩伤手术之后,莎娃缺席了年终总决赛以及2009澳网,直到2009年印第安威尔斯站参加双打比赛才算复出。但复出之后莎娃的状态远不及从前,只能在小比赛折桂,再也无力称霸大满贯。

腕伤

容易产生的伤病:腕关节撞击综合征,包括三角纤维软骨损伤等,以及尺骨后指伸肌肌腱炎。

产生原因:

网球运动中手腕损伤可能是直接作用力损伤,如大力击球时空击、力量练习不正确或摔倒撞击导致。更多的则是长期的过度使用,特别是动作不合理过多使用手腕引起局部长期过大负荷刺激导致。

症状:

手腕前侧或后侧疼痛,偶有“咔嗒”声。部分挤压手腕时疼痛加重,手腕过度屈或伸展时出现疼痛加重。

病理:

腕骨磨损、软骨变形或坏死,肌腱炎等慢性炎症居多,急性伤则表现为创伤性炎症。

康复与预防:

主要是改正技术动作,减少手腕的过度使用;避免空击球动作,另外手腕稳定肌肉的训练,加强手腕周围肌肉力量有一定作用。必要的时候可以考虑使用手腕护具。

受害球星:克里斯特尔斯

克里斯特尔斯极具攻击力的双手反拍让她成为底线对攻中的女王,不过过多的参赛(她曾在2003年参加超过100场单打比赛)让她的左手手腕不堪重负。从2004年澳网之后开始,克里斯特尔斯就一直处于严重的手腕伤势之中,她不得不退出了多项大赛,并最终选择在2007年退出网坛。2009年,复出之后的小克更加懂得珍惜自己的身体,对参赛数量有着严格控制,以尽可能地延续自己的运动寿命。

肘伤

肘部容易产生的伤病:网球肘、高尔夫球肘等。

产生原因:

肘内侧的常见损伤叫“肱骨内上髁炎”,在网球运动中肘内侧韧带和内上髁在击正手上旋球、切球、发球时,前臂旋转及屈肌收缩使得肘内侧承受负荷增加,长期大强度的训练与比赛后出现损伤。由于此部位的损伤常发生于高尔夫球运动中,故又被称为“高尔夫球肘”。

肘外侧的常见损伤叫“肱骨外上髁炎”,又称“网球肘”,一般发生在业余网球选手身上,主要由于在反手击球时,依靠腕关节背伸发力击球的错误动作或者在击球后握拍手肌肉持续紧张而导致运动员的伸腕肌群肌腱长期受负荷刺激而出现腱止点处的损伤。

症状:

“网球肘”及“高尔夫球肘”分别为肘部外内侧疼痛,疼痛可放射到前臂肌肉。

病理:

肘关节周围损伤是由于肌腱附着点处由于肌肉的长期牵拉而出现腱止点周围组织的炎症和变性等。

预防:

正确的击球动作。

前臂肌肉力量练习及牵拉。

球拍的选择。球拍线:建议运动员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使用肠线,因为肠线传导的震动较小;拍线的张力不宜过大(大于62磅,损伤发生风险增加)。拍柄:选择大小合适的拍柄,当拍柄缠上胶带后其周长应与握拍手中指间到手心的距离相近,过大或过小都会导致为防止球拍旋转而使抓握时肌肉用力过多。

康复手段:

冲击波治疗。加强前臂屈伸肌群的力量训练。运动结束后前臂屈伸肌群的牵拉放松。

膝伤

容易出现的损伤:膝关节是网球运动员的易伤部位。常见的膝关节前方疼痛可能由以下部位的损伤引起:髌骨,髌骨下极,髌韧带胫骨附着点等;膝关节内部韧带与半月板。侧副韧带损伤等也时有发生。

产生原因:

股四头肌群力量不足,不能很好地缓冲分担髌骨的负荷是髌骨相关损伤的重要原因之一;错误的身体姿势,或者膝关节屈伸肌群、髋内外旋肌群的力量不平衡导致膝关节局部不合理的受力,最终导致局部组织的过度负荷引起慢性损伤的堆积而发病;训练的过度负荷,肌肉的过度紧张也可能引起局部组织的长期过度负荷。如网球运动中低位裁击球,左右变向跑,后跑救吊球和发球时过大的膝部动作都会引起膝关节过度屈曲等。

症状:

膝关节前方疼痛,髌骨上下沿与内侧面,髌韧带胫骨附着点等部位疼痛与压痛;

膝关节内部十字韧带与半月板损伤则有膝关节内部疼痛(较少)。

病理:

髌骨软骨面以及上下沿的磨损,髌韧带的周围炎与末端病等多见;十字韧带与半月板、内外侧副韧带的部分撕裂也时有出现。

康复与预防:

运动员应该避免参加会引起疼痛的活动,以静力性为主的方式训练提高股四头肌群及股二头肌力量(对膝关节起保护作用),并且做好运动后的肌肉牵拉放松。纠正错误不合理的跑动姿势,矫正下肢的肌肉不平衡,加强核心稳定与平衡稳定控制能力,都有很好的康复和预防作用。

受害球星:纳达尔

势如闪电的纳达尔总是能用不知疲倦的奔跑将对手拖垮,这也是他在红土球场上豪取佳绩的有力武器。然而随着在职业网坛打拼的年份日长,纳达尔的双腿也逐渐超出了正常范围的负荷,亮起了红灯。2008年,纳达尔便因为膝伤退出了上海大师杯以及戴维斯杯决赛。去年,纳达尔更是因为久治不愈的膝伤在法网遭遇败绩,也退出了接下来的温网大赛。经过一段时间的休养和恢复训练,近几个月纳达尔已经展露出了无与伦比的竞争力,再度称雄红土赛季。

足踝伤

容易出现的损伤:最常出现的是踝关节扭伤,其它跟腱炎与足底筋膜炎也多有发生。

产生原因:

网球运动要求大范围跑动和小步的急速调整步法,对足与踝关节有极高的负荷要求。过度使用与肌肉疲劳,以及局部肌肉不平衡(足外翻、背屈力量薄弱),生物力学异常是出现损失的主要原因。当然。以外的踝关节扭伤也时有发生,如训练时踩到球等。

症状:

踝关节扭伤多为极度内翻引起外踝的损伤,表现为外踝为主的肿胀、疼痛与活动受限等。

跟腱炎则表现为跟腱下部的疼痛,急速跑动或跳跃发球时明显。

足底筋膜炎表现为疲劳后足底疼痛,严重时急速跑动或跳跃发球时明显加重。

病理:

肌腱韧带的挫伤(踝扭伤),跟腱或足底肌腱筋膜的慢性损伤性炎症,甚至组织变形骨化等。

康复与预防:

小腿肌肉的牵拉放松,恢复踝关节的灵活性,加强足外翻与背屈力量,加强小腿三头肌的离心力量,以及足底肌群的力量训练等都可以有很好的康复和预防足与踝部损伤的作用。适当的协调灵敏性训练和平衡稳定性练习对于预防踝部损伤也有一定的作用。

受害球星:基弗

德国球星基弗曾以被誉为男子网坛的“金童”,但满身的伤病阻碍了他取得更大的成就,其中2009年在霍普曼杯中那次严重的脚踝受伤让他至今仍心有余悸。在对阵赫巴蒂的比赛中,基弗以3-1领先,但一次回球之后失去重心落地不稳造成他脚踝扭伤,躺在地上的基弗痛苦的惨叫令观众揪心,最后在赛会工作人员的帮助下,基弗才坐着轮椅离场。这次受伤也迫使他退出了2009年的澳网大赛。

腿伤

容易出现的损伤:急性肌肉拉伤或慢性拉伤的息剧恶化在大腿与小腿都有发生,以大腿内收和后侧肌群多见,小腿腓肠肌拉伤也有发生(腹股沟、臀部后下方、胭窝和小腿中上部)。

产生原因:

没有充分热身情况下急速跑动,侧滑步时身体不稳等导致腿部肌肉的过度负荷,以及运动后肌肉牵拉放松不充分,肌肉疲劳紧张堆积等都可能引起急性或慢性的肌肉损伤。

症状:

肌肉局部疼痛,相应功能受限,跑动时损伤肌肉疼痛明显。局部肌肉紧张有压痛,甚至有硬结,相应的髋关节外展(内收肌群)、屈曲(胴绳肌)或伸踝关节(腓肠肌)活动受限,并因牵拉损伤肌肉而出现疼痛加重表现。

病理:

肌肉痉挛、撕裂、肌纤维扭曲以及局部损伤性炎症水肿等。

康复与预防:

运动前的充分热身与动力性牵拉活动,运动后肌肉的充分静力性牵拉与按摩放松等。肌肉力量练习特别是离心力量练习,关节屈伸等拮抗肌肉群的力量平衡,以及核心稳定与姿势平衡能力的训练与保持等,对于康复和预防腿部肌肉损伤也有很好的作用。

受害球星:小威廉姆斯

小威廉姆斯是网坛当之无愧的女皇,但她对自己体重的控制远不如对球路的控制来得严格,过大的体重使得小威的下胺在球场上时刻承受着巨大的压力。2007年温网对阵汉图楚娃一役,湿滑的草地给小威带来巨大的考验,无法放松的奔跑使得小威不幸摔倒,紧绷的小腿出现严重拉伤。肌肉拉伤带来的巨大疼痛使得坚强的小威都忍不住哭了出来,幸好天空突降大雨,小威得以喘息,最终苦战过关。

腰伤

容易产生的伤病:下腰背部疼痛。产生原因:

反复激烈的下背部高度伸展是网球运动员出现下背部疼痛的主要原因;

其次包括网球单边运动特点导致腰部与髋部左右肌群力量与柔韧不对称。例如一侧髂腰肌紧张与对侧臀大肌、股二头肌紧张,最后引起腰椎骨盆受力不均衡而出现损伤。

病理:

包括下腰背部脊柱前突、小关节错位、背部的应力性骨折(椎骨峡部裂)和椎间盘突出等。

预防:

系统的柔韧性练习,矫正腰骶部肌肉张力不平衡情况,增加髋部活动范围,避免下腰背的代偿性活动;

避免长时间集中做发球和过顶击球动作;交叉训练也很重要,避免过快的增加运动强度,以避免过用性损伤;

矫正腰背两侧肌肉平衡,加强背部肌肉力量与稳定。

康复:

首先目标是控制疼痛和肌肉痉挛。随后运动员慢慢开始学习控制背部和腹部深层维持姿势的肌肉。进行系统的柔韧练习。恢复腰骶部正常的对称性活动范围,矫正局部姿势异常。在这些完成以后,开始腹肌和背部肌肉等核心区力量练习。增加下腰部稳定性。然后,运动员可以开始打些地面球,慢慢回到球场。

LINKS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

包括费德勒、海宁、安西奇在内的诸多网球选手都曾得过此病。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是由EB病毒所致的急性自限性传染病。其临床特征为发热,咽喉炎,淋巴结肿大,外周血淋巴细胞显著增多并出现异常淋巴细胞,嗜异性凝集试验阳性,感染后体内出现抗EBV抗体。本病无特异性治疗,患者大多能自愈,少数不能自愈的患者及重症患者需进行肾上腺皮质激素治疗,而肾上腺皮质激素是世界反兴奋剂机构明令禁止运动员服用的类固醇类违禁药品。

英雄也有难言之隐――臀伤

臀部(髋关节)受伤有点难以启齿,但确实有不少网球好手吃过这个闷亏。三届法网冠军库尔腾就是在臀伤的折磨下难求胜绩,饮恨退役。2002年温网亚军纳尔班迪安也因为臀伤而退出了诸多赛事,离顶尖行列渐行渐远。

第6篇:手腕康复训练最佳方法范文

人的全手与部分手臂缺失,现有的治疗方法有:

(1 )在残端上移植一个[1]或数个足趾[2-3],或行前臂分叉的Krukenberg’s手

[

4-5]。这种再造手指或手虽能代偿部分缺失的功能,但其外形从美观角度看与真手

相比总感不能令人满意。(2 )是假肢美容假手[6],其外形几乎可以乱真但功能

不够理想。功能假肢即使是目前已被大量应用的肌电控制的电子假手,由于肌电发

放较微弱,仅 uV 级,而且表面电极检出的肌电信息是肌群的募集信息,不完全反

映人脑对某一动作的运动指令。人体感受的外电场干扰又相对十分强大达 V 级。

 这些因素都影响肌电控制假手的动作准确性,尤其对多自由度电子假手影响更为

严重。1978 年 Herberts[7]报道三自由度肌电控制的假手,控制准确率达57 %。

八十年代Denning 等采用新方法控制的准确率达72 %。然而多数学者均认为,只

有达到误动作率小于5 %的假手才有实用价值。现在有人开始应用模式识别和人工

神经网络技术[8],亦有用埋入电极导出神经信息以及用电脑控制来

控制假肢的试验,进展甚微,而要实现95 %以上控制准确率仍困难重重。(3 )

手的异体移植。由于排异问题尚未解决,所以在临床上尚无成功的先例。作者们对

足趾移植再造手指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再造手指的动作受大脑指令的控制,动作可

以做到准确无误;又有装配电子假手的经验与条件,所以设计在前臂截肢残端上移

植一个足趾,大脑通过再造手指运动作为信号源,用以控制装配其上的多自由度电

子假手。这种用再造手指控制的电子假手其动作准确率己达100 %,现报告如下:

病例介绍

阳东华,女,19 岁,入院日期1996 年9 月10 日,住院号:300313 。患者于入院

前1 年半,因工作不慎右手与腕部被机器压碎,右前臂于腕上8 厘米平面外伤截肢

,残端切口己良好愈合。经检查病人智力与各主要脏器及各项实验室检查均属正常

范围。同年9 月19 日在全手麻醉下行左第二足趾移植手术。

一、足趾移植再造手指

l .受区准备:在空气止血带控制下,右前臂自掌侧正中,肘下10 厘米处纵形向

远侧,经残端作皮肤与深筋膜鱼嘴状切口,达相应的前臂背侧。于桡侧皮下解剖出

头静脉与桡神经皮支。于拇长屈肌浅侧分出桡动脉及其伴行静脉较细。分离出手指

屈肌与伸肌,桡侧腕伸肌与尺侧腕屈肌。修正桡骨残端备用。正中神经与尺神经已

在高位被切断。

2 .供趾切取:左足第二足趾的游离。自第二跖骨颈平面足背向远侧,经第一、第

二趾蹼分别作皮肤切口,向远侧延伸跨越至跖侧相应点,即在足背与足跖侧各形成

“V ”形切口,足背切口向近侧作“S ”形延伸,达胫前肌内侧距舟关节平面。保

留来自第二趾的主要皮下静脉与内侧足背静脉,直至大隐静脉起始部。分离并切断

拇短伸肌腱向近侧翻转掀起在其下即可显露足背动脉及其伴行静脉。分离显露足背

动脉与第一跖背动脉及其延伸至第二足趾的内侧趾动脉,结扎切断无关分支。自背

侧切断第一、二与第二、三跖骨头之间的跖骨横韧带,即能显露第二、第三跖侧趾

总神经,纵形切开神经外膜,按其内外侧分支进入各趾情况劈开趾总神经。保留去

第一与第三趾的跖侧趾神经完好,按所需长度高位切断去第二趾的内、外侧跖侧趾

神经。以后高位切断第二足趾的伸屈肌腱,骨间肌与蚓状肌。最后于中段平面切断

第二跖骨备用,此时血供未断,第二足趾血循环良好。

3 .足趾移植:在合适平面切断第二足趾血管蒂(足背动脉与大隐静脉),将游离

足趾移植至右前臂残端。各部组织对合:跖骨修整后插入桡骨截端髓腔,以二枚螺

丝钉贯穿固定。尺侧腕屈肌腱与内侧骨间肌对端缝合;桡侧腕伸肌腱与外侧骨间肌

腱缝合;指伸肌腱与趾伸肌腱、指屈肌腱与趾屈肌腱缝合。在手术显微镜放大下,

将大隐静脉与头静脉,用“9 ”0 尼龙线间断缝合10 针,足背动脉与桡动脉对端

缝合10 针。因桡动脉外径仅1.5毫米,故扩张后沿其纵轴作45 度斜切后才能勉强

对合。将桡神经浅支纵劈成二股分别与二条跖侧趾神经缝合。观察再造手指的动脉

血供与静脉回流均良好,切口逐层关闭。患肢以石膏托保护。术后72 小时动态观

察,再造手指存活良好。术后10 天拆除皮肤缝线,创面一期愈合。

二、伤肢的康复

由于右手与手腕截肢后,伤肢没有很好应用,故有明显的废用性萎缩。本例设计的

功能测试与训练项目包括:(1 )负重适应性训练;(2 )重量感受性训练;(3

 )手臂稳定度测定与训练;(4 )再造指控制功能的测定与训练。术后二月病人

转入交大康复中心,又经一月康复训练。手臂残端负重能力比训练前提高4 倍。重

建了重量感受识别能力,对重量的识别误差由100 %减少到20 %以内。手臂稳定

度在不戴或配戴假手情况下都达到了同龄组正常值以上水平。再造手指虽然感觉功

能尚未完全恢复,但患肢己能准确传递大脑运动信息。经专家检测,单自由度电子

假手(指伸屈)与三自由度电子假手可作指伸屈、腕伸屈与旋前及旋后六个动作,其

控制指令操作一百次无一次失误,准确度达100 %,即误动作率为0 %。随着康复

时间延长,骨端愈合更牢固,神经再生更完善,再造指的控制将会更快速灵活。

三、工程方面

本例采用开关控制与数字编码控制两套方法:(1 )开关控制最简单可靠,由于手

术中缝合屈伸与内收外展二组肌肉。所以再造指可以在 X-Y 两个标轴上活动,而

且桡骨还能旋前、旋后。故可准确按触六个开关。(2 )数字编码控制原理。亦容

易学会,正确度高。本系统采用全电子控制伺服系统、五机械触点、电路简单、性

能稳定、操作方便、控制准确性高,适合于残疾人使用,亦未发生错误动作。

四、电子假手的性能与参数

再造手指控制的电子假手由手头、臂筒(接受腔)、控制系统、假手套(仿真)和充电

器组成,单自由度再造指控制的电子手重450 克(不包括充电器),三自由度再造指

控制的电子假手重量为760 克。假手性能:形状仿真人手。最大握力8~12 公斤,

工作电压5~9 伏,工作电流222 毫安。动作速度:指开、闭各为1 1.2 秒,腕伸屈

各15 秒,腕旋前或旋后360 度各为10 秒。拇食指张开距离不小于100 毫米,对指

合拢允许间隙 l2 毫米(即仿真硅橡胶手套厚度)。控制系统开关控制单双自由度电

子假手,编码控制三自由度电子假手。

本文报告的前臂残端足趾移植再造手指不仅能准确控制单自由度电子假手,做手指

伸屈动作,帮助生活自理如取物、握杯、书写、打毛衣等。还能准确控制三自由度

电子假手,包括假手指伸屈、腕伸屈、旋前与旋后六个动作。经国家教委科技发展

中心组织有关专家测试鉴定,指令100 次动作无失误,亦不受外界干扰,完全达到

临床实用要求。

讨论

作者认为,在进行足趾移植于截肢残端的再造手指应考虑下达各点:(1 )移植的

足趾数,应以最小的牺牲,获得最佳的效果。一般移植一个足趾已能满足信号要求

,供区少一个足趾对足的外形与功能影响不明显,几乎可以忽视。(2 )手术时应

注意缝接二组肌腱,使再造手指不单有伸屈功能,并有内收外展动作。本例采用桡

侧腕伸肌腱与尺侧腕屈肌腱分别移植于再造手指的桡侧与尺侧,经康复训练达到再

造手指侧向动作的要求。选用的缝接肌腱亦应考虑伸屈肌的协同与拮抗作用。(3

 )二个趾神经原设计分别与尺侧的尺神经背支与桡侧的桡神经浅支相缝合,然术

中发现尺神经背支己在截肢时被切除,故只能将桡神经浅支劈开为二股,分别与内

外侧跖趾神经相吻合。(4 )病人截肢与入院的间隔时间已长达1 年半。截肢残端

明显废用性萎缩,尤以桡动脉外径己缩小至1.5 毫米,与足背动脉的外径3 毫米明

显的不一致。桡动脉缝合端经扩张与45 度斜切后才勉强对端缝合,头静脉与大隐

静脉的吻合亦有相似情况发生,这种情况在手术前应有充分估计。

伤肢的测试与康复训练对电子假手的应用自如是极其重要的先决条件。肢体截除后

,残肢必然发生明显的废用性萎缩。本例在训练测试前后,残端负重功能比训练前

提高了四倍,并重建重量感受识别能力,对重量识别的误差由100 %减少到20 %

以内。手臂的稳定度不管戴与不戴电子假手均达到同龄组的正常值。只有充分注意

到这些功能适应性的训练与测试,使主要指标达到装配电子假手的要求,才能使戴

上的电子假手应用自如。

本例为提高控制多自由度电子假手的准确性,减少误动作率提供了有用的途径与实

例,而且还在假肢研究中看到了医学与工程学紧密结合新途径的优越性。

参考文献

1 Vilkki SK. Free toe transfer to the forearm stump following wrist amp

utation: a current alternative to the

Krukenberg operation. Handchirurgie Mikrochirurgie Plastische Chirurgie

 ,1985 ,17:92-97.

2 Chen ZW, Wang Y. ”Hand reconstruction” by autotransplantation of to

es. Chin J Surg ,1981 ,19:7-9.

3 Yu ZJ,He HG. Method of reconstruction thumb, index and/or middle fing

er for digitalis hands. Chin Med J ,1985 ,

98:863-867.

4 Chan KM, Ma GF, Cheng JC, et al. The Krukenberg procedure: a method o

f treatment for unilateral anomalies of

the upper limb in Chinese children. J Hand Surg ,1984 ,9:548-551.

5 Garst RJ. The Krukenberg hand. J Bone Joint Surg (Br ),1985 ,73:3

85-388.

6 Pillet J. Anesthetic prostheses? Yes, but why? Singapore proceding 12

 th symposium of International Society of

reconstructive Microsurgery,1996, P337.

7 Herberts P, Almstrom C, Kadefors R, et al. Hand prosthsis control via

 myoelectric patterns. Acta OrthopScand,1973, 44:389-409.

8 Taha Z, Brown R, Wright D. Modeling and simulation of the hand graspi

第7篇:手腕康复训练最佳方法范文

1临床资料

本组共171例,男93例,女78例,年龄39~86岁,平均年龄62.5岁。91%的患者有高血压病史。出血部位:基底节区出血63例,内囊出血42例,脑叶出血18例,小脑出血12例,丘脑出血26例,脑干出血8例。

2护理措施

2.1正确的肢位

脑卒中发病后数月内多为弛缓性麻痹,之后随肌紧张的恢复很快出现痉挛,上肢为屈肌痉挛,下肢为伸肌痉挛。为预防上述痉挛模式的出现,卧床期患者肢体应取其拮抗位放置,即上肢诸关节全位伸展,下肢诸关节全位屈曲。仰卧位时,床头抬高10~20°,患侧上肢呈30°外展、伸肘伸腕、前臂旋后,为防止肩关节后缩,肩部垫一软枕;为防止下肢伸肌痉挛,轻度屈髋,于国窝处垫一软枕,使膝关节轻度屈曲;为预防足下垂,可于足底部垫软枕,踝背屈90°;一旦下肌伸肌紧张恢复,应除去软枕。健侧卧位时,患肢在上,肩关节前伸,肘、腕、指关节伸展,前臂旋前,为防止肩关节内收,可于上肢与胸壁间垫软枕,下肢屈髋、屈膝、踝背屈;患侧卧位时,患肢在下,患肢姿势及位置与健侧卧位相同,但不宜久卧以防压迫时间过长影响静脉回流,患肢肿胀和疼痛。[1]以上3种卧位姿势可交替。俯卧位患者难于接受不常用。

2.2舒适的

脑卒中患者变换十分重要。不仅对保持关节活动度,保持良好肢位,防止关节挛缩有利,且对防止压疮,改善微循环、预防呼吸道及泌尿道感染等不可缺少。重症患者以侧卧位为佳,避免仰卧位时的伸肌紧张,又有益于呼吸道分泌物的引流。急性期只要生命体征稳定,在确保呼吸道通畅的前提下,应每2~3小时变换一次。下列情况应视为变换禁忌:①头部轻屈即出现瞳孔散大。②玩偶眼睑征消失。③病灶侧瞳孔散大,对光反应消失。④呼吸不规则。⑤频繁呕吐。⑥频发全身痉挛。⑦低血压,收缩压在12KPa以下。⑧双侧弛缓性瘫痪。⑨去皮质强直发作。⑩发病后1小时内深昏迷。

3康复锻炼的主要方式

3.1关节活动度训练

为防止废用性关节疼痛与挛缩及预防偏瘫下肢深静脉血栓,应尽早开始关节的被动活动,如无禁忌,发病2~3日即可开始,应遵循以下原则:①保持最大关节活动范围,肩水平外展不要超过90°,否则易引起软组织损伤。②为无疼痛的活动或在患者能够耐受的范围之内,避免暴力活动,以轻柔手法为宜。③被动关节活动每日3次,每次各关节5~10回[2]。

3.2按摩

按摩能促进血液循环及淋巴循环,刺激本体感受器,调节新陈代谢及神经营养,缓解肌肉痉挛和关节挛缩畸形,防止或减轻肌肉骨骼的废用性萎缩,促进肌力的恢复等作用。患肢应处于功能位置,勿使肢体关节扭转、变曲,防止关节挛缩。按摩前要洗手、剪指甲,可用滑石粉涂擦皮肤。对痉挛性瘫痪手法要轻,使其放松,以降低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性。对软瘫患者手法宜深而重,以刺激神经活动过程的兴奋性。按摩的时间为3次/d,30min/次。

3.3主动运动

当病人神志清楚,生命体征平稳后,可开展床上的主动训练,以利于肢体功能恢复,常的主动训练方法为:bobarth握手,桥式运动,床上进行等,训练由简单到复杂,着重训练瘫痪肢体和软弱肌群。应根据患者肌力情况,训练动作由简到繁,负荷由弱到强,时间由短到长,由单一关节到整个肢体,不可操之过急,以免造成关节或肌肉损伤。不能下床的患者自己要外展肩关节同时还要做屈曲和伸展肘关节、腕关节、握拳和伸拳等动作。主动运动:由于偏瘫患者关节强直、肌肉萎缩,故大多数患者懒于活动。此时,家属要督促和协助患者进行锻炼。

4预防并发症

4.1患者最常见的并发症是呼吸道感染、泌尿道感染和褥疮

为防止吸入性肺部感染,患者头部应保持侧位,其位置略高于口角,使口腔及呼吸道分泌物可自然引流,翻身时叩击背部,以利分泌物排出,呕吐物应及时清除,保持口腔清洁。为使呼吸道引流通畅,必要时行气管切开。应经常给患者变换和拍背,每2h一次,每次约5min,以促进痰液排出,防止坠积性肺炎,并做好口腔护理。为防止发生褥疮,必须保持床铺清洁干燥,铺厚海绵床垫或气垫床,协助患者每2h翻身1次,要经常给患者洗澡、换内衣、剪指(趾)甲等。

4.2防止便秘和感冒

患者长期卧床,肠蠕动减慢,常有便秘现象,故应多食富含纤维食物和多吃蔬菜、水果,以保持大便通畅。必要时服用缓泻药,避免用力排便而再次脑出血。还要保持室内空气新鲜,在冬季时每天开窗通风,每周用食醋加热进行房间消毒1次,以防受凉感冒而加重病情。

5心理护理

脑卒中患者由于偏瘫或失语,日常生活不能自理,表现为抑郁、悲哀、自卑等心理状态,性格也变得暴躁或不爱说话。要鼓励患者及家属树立康复的信心,进行心理疏导,指导家属应多给予爱心、理解,尽量满足其心理需求,尽力消除患者的悲观情绪。在实践中,主观愿望很重要,向患者讲清康复的重要性,康复中要使患者看到自己取得的点滴进步,以乐于进取。同时要加强护患沟通,护士在语言上行动上要保持良好形象,给患者及时必要的帮助。同时,还应保持家庭安静、整洁,采光照明充足,装修布置合理,营造一个清静舒适的生活环境,这样可有助于病人稳定情绪,促进心理康复。

6体会

康复锻炼愈早愈好。早期康复训练必须与临床治疗同步进行,不宜错过康复的最佳时间。只要生命体征平稳,神志清楚,神经系统症状不再恶化,48小时内即开始康复,一般1周内大都可以进行康复训练。通过锻炼患者会增加肌肉的运动和活跃全身各系统的生理功能。锻炼和加强大脑皮层的活动能力,依靠未受损害的神经通路,发展其代偿功能,恢复肢体的运动技能。应选择治疗的第一阶段及急性后期时开始进行,在患者尚处于“危机救命”阶段时,就应考虑到存活后将面临的问题,对患者的今后功能恢复具有关键性意义。

参考文献

第8篇:手腕康复训练最佳方法范文

【关键词】 脑卒中; 早期肢体康复; 护理干预

近年来,脑卒中的发病率逐渐上升,导致发病率高、死亡率高、致残率高的三高特点。在存活患者中,仅有10%患者能恢复接近正常,50%患者有严重的后遗症[1],严重影响了人民的生命健康和生活质量。为了降低致残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不少学者对脑卒中偏瘫患者的康复护理进行了深入研究,认为康复护理介入越早,肢体运动功能恢复越好,使患者最大限度地从身心残障中恢复,重返社会。早期康复的介入是综合医院贯彻“卒中单元”理念综合治疗脑卒中的一项重要举措[2]。笔者在康复治疗基础上,根据临床实践,总结了具有一定自身特点的护理经验,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9年12月~2010年12月收住的卒中单元病房经CT或MRI确诊为脑梗死的患者80例。男54例,女26例,年龄45~78岁,平均52岁。

1.2 纳入标准 (1)符合1996年全国第4次脑血管疾病学术会议修订的诊断标准[3],经头颅CT和/或MRI检查确诊的脑卒中初发者。(2)经神经内科常规治疗后神志清楚,生命体征稳定,无失语及智力障碍(MMSE>24),有肢体功能障碍,能够在连云港市第二人民院定期随访。(3)发病前日常生活能自理,无四肢残障,在研究之前所有患者均获得知情同意。

1.3 排除标准 (1)既往有脑血管疾病且遗留肢体功能障碍者;(2)四肢瘫痪者;(3)既往有精神病史;(4)伴有严重内科疾患;(5)既往有痴呆病史;(6)外地无法随访者;(7)盲、聋、哑患者。

1.4 方法 通过加强护理干预对患者进行早期主动和被动活动肢体、心理护理、家属配合、辅以针灸治疗和药物治疗等康复护理,44例肌力增加(0~4级),36例能拄杖行走,明显加速脑梗死患者的肢体功能康复。

2 护理干预

2.1 行为干预

2.1.1 早期主动和被动活动肢体 研究证明,人体大关节在静止运动3周以上,关节就可挛缩变形[4]。脑卒中患者在病情基本稳定时,应进行被动肢体功能锻炼。一般来说,发病3 d即可进行被动功能训练。患侧肢体的早期被动运动则可促进血液循环,维持关节韧带活动度,减轻痉挛及废用性萎缩,防止发生肌肉韧带挛缩,预防关节僵直引起的活动受限。并可使患者尽早体会和觉察到正确的运动方式,为今后自己主动功能锻炼和恢复生活自理能力打下基础。尽早的功能锻炼,可使足部畸形减少;运动时,肘关节屈曲挛缩减少;肩关节活动范围受限减少;大多数患者丢掉其所依靠的手杖即可步行。通过康复训练,采用被动活动患肢的刺激方式,一方面增强了患者患肢的感觉刺激输入,降低了其对偏瘫肢体的忽略现象[5];另一方面通过对偏瘫肢体、关节在无痛范围的活动,起到了既防止肌肉萎缩,防止关节僵直,促使肌力得到改善,又使身体的协调性得到很好的训练作用。通过反复进行翻身、坐位、立位、步行训练,输入正确的运动模式,通过传入、传出神经冲动的反复刺激,在病灶周围形成新的神经通路,充分发挥中枢神经的代偿作用,从而建立肢体由高级中枢控制的运动模式[6]。

2.1.2 良肢位摆放 (1)仰卧位:患肩上抬前挺,上臂外旋外展,肘与腕均伸直,掌心向上,手指伸直分开,整个上肢放在一高矮合适的枕头上;在患侧臀下放一个枕头,支撑整个大腿外侧,使骨盆前伸,以避免骨盆回缩、髋关节后突,防止下肢外旋,但不要超过中间位,以免造成内旋。足底避免接触任何支撑物,以免足底感受器受刺激,通过阳性支撑反射加重足下垂。(2)健侧卧位:在胸前放一枕头,使患肩前伸,肘关节伸展,腕、指关节伸展放在枕上,不能垂腕,手握布卷,使大拇指与其余四指隔开。患腿屈曲向前放在另一支撑枕上,髋、膝自然放置。(3)患侧卧位:治疗师将患臂小心轻轻拉出避免受压,放在前伸位,前臂外旋,手指拉开,掌心朝上。健腿屈曲向前,置于体前支撑枕上,患腿在后微屈。该可以增加患侧感觉输入,牵拉整个偏瘫侧肢体,有助防治痉挛。

2.1.3 辅以针灸治疗 通常采用上肢取肩井、肩贞、肩、曲池、尺泽、手三里、外关、鱼际、合谷穴;下肢取肾俞、环跳、委中、承山、太溪、昆仑、足三里、阳陵泉、伏兔。配合针灸治疗仪电刺激1次/d,留针30 min。针灸治疗前吸氧30 min有助于建立脑的侧枝循环和改善脑的血液循环及供氧状态,尽可能地减轻脑神经功能的受损程度,促进自我调节功能的正常恢复。

2.1.4 一般及支持治疗 不同病期应有不同的药物治疗,脑梗死患者通常采用活血化瘀溶栓药物治疗,但多主张中西医结合的治疗原则。(1)调控血压,血压高于180/110 mm Hg时适当降压,一般不轻易降压;血压低时要适当升压,以保证良好的脑灌注。(2)严格控制血糖。(3)保护重要脏器(心、肾、肺)的功能。(4)保证足够的水电平衡和营养。(5)高血脂者适当降脂。(6)有其他并发症的要合理用药联合治疗并发症。

2.1.5 生活能力指导 当患者神志清楚、生命体征平稳能进行一些肢体功能主动活动后,康复护士就可进行日常生活能力指导训练,包括床椅转移、穿衣、进食、上厕所、洗澡、行走、上下楼梯、个人卫生等。可指导患者进行刷牙、进食、穿脱衣服、拨算珠、捡豆子等自理活动。2~3次/d,每次20 min。

2.2 心理干预 患者突然从健康变成瘫痪,不知所措,感到悲观失望,表现为精神抑郁、万念俱灰,不思饮食,产生对抗心理,拒绝治疗和护理。严重影响治疗、护理的进行和疾病转归。心理康复护理是训练成功的基础和保证[7]。良好的情绪能使神经肌肉的调节达到最佳状态,神经抑制被解除,神经易化增多,大大提高了康复的疗效[8]。脑卒中后抑郁是最常见并发的情感障碍,发病率为20%~50%[9]。脑卒中后抑郁患者情绪悲观,对自身缺乏信心,直接影响患者对治疗康复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以致失去神经功能康复治疗和康复训练的最佳时期,拖延康复时间,甚至丧失神经功能康复时机,从而影响患者神经功能的恢复。因此,向患者及家属宣教早期康复的目的、意义,让患者及家属了解现在医学上对康复的研究已取得很大的进步,正确对待偏瘫的事实,积极配合早期康复治疗,就能最大限度恢复肢体功能。向患者及家属宣教那些配合治疗获得成功的患者例子,使患者和家属看到希望,解除患者心理障碍,树立战胜疾病信心,使机体调整到最佳生理状态,以最佳心理和生理状态接受康复治疗和康复训练。在康复治疗阶段,患者常因急于求成而逐渐失望、悲观、抑郁。此时争取家属配合,从生活上、精神上给患者安慰和帮助,支持患者功能康复锻炼。在训练中,任何微小进步都要给予肯定和赞扬,同时加强肢体功能康复训练,训练进步利于改善焦虑和抑郁,而随着抑郁症状的改善,增强患者的信心,提高患者对治疗的依从性和主动性,从而促进患者神经功能的康复。

3 讨论

在急性脑梗死发生后,缺血病灶中心、完全性缺血的组织,在短时间内完全坏死,出现不可逆性改变。药物治疗的任务仅仅在于挽救坏死灶周围的功能受损的缺血组织,通过降低脑水肿,控制血小板聚集,降低血液黏度,改善侧枝循环等增加局部血液供应,促进部分神经细胞功能的恢复,故一般的药物治疗可有一定的治疗作用,但是完全坏死的脑细胞已不可能恢复功能,故药物治疗的作用是有限的。早期康复训练对促进侧枝循环式的轴突突触联系的建立、对侧大脑半球的代偿及功能重组可起到积极作用[10]。

综上所述,脑卒中偏瘫患者超早期施予良肢位的摆放可以防止患肢的挛缩和关节畸形;缩短患侧卧位时间,避免影响静脉和淋巴回流而加重病情;按摩、被动运动促进血液、淋巴循环,刺激肢体感受器调节新陈代谢及神经营养功能,从而预防肌肉萎缩、关节僵硬;促进肢体运动功能的恢复,减少伤残程度,提高生活质量。康复护理应尽早介入,并取得患者、家属的紧密配合,社会支持系统的密切配合对患者出院后继续进行康复训练,使患者最大限度地回归社会,对减轻家庭和社会的负担起到积极辅助作用。

参 考 文 献

[1] 段秀珍,黄永禧.现代康复医学诊疗手册.北京:北京医科大学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联合出版社,1995:1261.

[2] 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各类脑血管病诊断要点.中华神经科杂志.29,1996:379-80.

[3] 陈健,伏春梅,刘尧斌,等.引用卒中单元理念综合治疗脑卒中的疗效评价.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06,4(12):1058-1059.

[4] 薛慎伍.缺血性脑血管病的研究进展.济南:黄河出版社,2002:46.

[5] 陈九斤,杨朝辉,梅元武.康复训练与低频电刺激治疗脑卒中偏瘫.中国康复,2005,20(4):58-60.

[6] 郭国际,郭铁成.脑卒中患者偏瘫肢体的康复治疗.中国康复,1997,12(4):171-172.

[7] 毛芙敏.110例脑卒中病人吞咽障碍早期康复护理.护理研究,2000,14(4):171.

[8] 李韵.早期功能训练对脑卒中后心理康复的疗效观察.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2004,26(4):241-242.

[9] 李付云,候桂娴.脑卒中偏瘫患者康复期的心理障碍及心理干预.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04,7(5):48-49.

第9篇:手腕康复训练最佳方法范文

【关键词】脑卒中;康复训练;指导

2009年6月―2010年7月我们共收治脑卒中患者69例,为其治疗好转出院后,对其在家中进行康复训练给与出院指导,取得满意效果。现总结如下。

1临床资料

本组69例,男47例,女22例;脑梗死41例,脑出血28例;语言清楚、流利者42例,语言不清楚者24例,失语者3例;肢体功能:肌力0―2级27例,3―5级42例。

2 出院指导

2.1心里指导恢复期病人一般急于功能恢复,生活自理,而易产生急躁、悲观、失望、甚至精神抑郁等不良情绪,因此家属要主动与患者交流沟通,给与心理支持和安慰,要多鼓励病人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激发起做康复的积极情绪,讨论成功病例的经验,培养其健康的心理,克服自我封闭,提高患者重返家庭和社会的信心[1]

2.2健康指导出院后注意合理用药,不要听信别人,自行再加药物。合理膳食,营养均衡,多吃蔬菜水果,保持大便通畅。注意控制血压要平稳,血脂血糖要控制在正常范围之内,要定期到医院复诊,要医生及时了解病情恢复情况,调整治疗方案。

2.3康复训练的时间选择从发病至一周属于急性期,这个时期病情不稳定,应以治疗为主,康复训练为辅;发病一周至6个月为恢复期,这个时期病情基本稳定,是康复训练的最佳时期;6个月为后遗症期,也可以通过辅助训练获得一定效果。

2.4 康复训练内容和方法 ①.训练正确的卧姿:患侧卧位、健侧卧位、仰卧位三种方法。②.翻身训练:向患侧翻身、向健侧翻身。③.卧床期常用的训练方法:桥式运动、抱膝运动、双手叉握的自我运动。④.活动四肢关节:肩关节屈曲活动、肘关节伸展活动、前臂旋后活动、膝关节伸展活动、髋关节外展活动、踝关节背屈活动。⑤.坐起与坐稳训练:患者在帮助下坐起、自己坐起、坐稳训练。⑥偏瘫上肢的训练:上肢负重训练、推滚筒训练、移动木柱训练、翻扑克牌训练。⑦转移训练:从床上转移到轮椅上、从轮椅转移到床上、⑧站立与行走训练:站起的训练、患侧下肢负重训练、训练患腿向前迈步、在侧方帮助患者行走、在后方帮助患者行走。⑨日常生活自理技能训练:穿衣物、脱衣物、洗脸、洗澡、吃饭、做家务活动。⑩。听和说的训练:说名称指物训练、出示实物说名称训练、数数训练、识字图卡训练、利用手势或表情训练。

2.5 运动训练中常见问题的处理训练中经常出现肩关节疼痛,肩关节训练可暂停1-2周,有条件时可以进行理疗。如果出现手肿胀,要经常将患侧上肢抬高,手腕经常处于背伸位,尽可能不要在患侧手部静脉输液。

3 小结

脑卒中是中老年人的常见病和多发病,是导致长期残疾的首要疾病,目前有3/4的中风病人有不同的残疾,导致劳动力丧失,生活不能自理,然而如果通过系统的康复训练,可使多数患者减轻或避免残疾,恢复生活能力甚至工作能力。但大多数脑卒中患者,在家中不能正确掌握康复训练方法,不能进行有效的康复训练,这就要求医护工作人员,对脑卒中患者,在住院期间、出院时都需要进行全面、系统的康复训练指导,使患者能够学会康复训练方法,在患者出院后,能够进行全面系统的训练,真正达到康复的目的。

精选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