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葫芦的雕刻艺术范文

葫芦的雕刻艺术精选(九篇)

葫芦的雕刻艺术

第1篇:葫芦的雕刻艺术范文

小小农家满屋葫芦雕绘画

11月20日,在王德华家,看到葫芦雕绘民间艺人王德华、王丽春夫妇,二人盘着腿坐在炕上,妻子正熟练地剪纸,丈夫正对着葫芦雕刻,炕上摆着样式各异的葫芦艺术品,屋内墙壁上贴着年画、挂着各种剪纸和葫芦艺术品。

据王德华讲,他今年42岁,出身于新立乡刘家村农民家庭,从小酷爱读书,练过书法,喜欢画山水画。20岁时,通过别人介绍,与同样有着艺术天赋的王丽春相识。两人情趣相投,组成了美满的家庭。

葫芦身上打主意

2000年夏天,王德华在双辽打出租车,注意到车内悬挂的一个桃木斧子饰件特别好看。回家后他就从自家园子里摘下两个葫芦,开始专心琢磨起来。他联想起妻子经常画仕女图、剪纸,于是就用刻刀或电烙铁仿照妻子的侍女剪纸,在葫芦上雕刻,弄好后,又根据古装仕女的装束,涂上恰当的彩绘,仕女着上了装,加之有动作和姿势,活灵活现的古代美女呈现在葫芦身上。从此后,每当闲着没事,妻子画细线条的古代人物画、剪纸,他就在小小的葫芦身上进行精雕细刻,各个形态逼真。

半年完成葫芦画金陵十二钗

任何一个葫芦,只要到他们夫妻手里,就会成为一件造型独特的工艺品。10多年来,王德华雕刻出的各种图案的葫芦画艺术作品有2000多件,有的当珍贵礼物送给了亲朋好友,有的被双辽市博物馆选取收藏,有的送到了新立乡农家大院当做艺术品展览。目前,王德华的家里还留存各式葫芦作品近百件。“最近,花费半年多时间完成了葫芦画金陵十二钗,花费两个多月完成了桃木雕刻十二生肖。”

准备申请非物质文化遗产

谈到这些年来是否获得经济效益时,王德华笑着说,没别的,就是一种爱好,也没想指望它挣钱,就为了弘扬葫芦雕绘艺术文化和当地旅游业的发展。为了夫妻的共同爱好,家里故意腾出一块地,每年种植200棵葫芦苗。

第2篇:葫芦的雕刻艺术范文

关键词:东昌雕刻葫芦;传统技艺;传承

中图分类号:J314.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5)29-0152-01

“葫芦”我们在生活中经常看到,而我们看到的大都是一些葫芦工艺品,上面可能刻有“福”、“禄”等字体,寓意吉祥,这正是因为“葫芦”与“福禄”谐音,便赋予了葫芦吉祥美好的寓意,也正是因为这一点葫芦深受老百姓喜爱,据说在中国至少有二十多个民族崇拜葫芦,由此也可以看出葫芦的文化底蕴。

葫芦不但在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而且与宗教、艺术、民俗、神话传说等关系也十分密切,以葫芦为主题的种种意识形态,是构成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中华民族五千年灿烂文化博大精深,葫芦文化历经数千年的历史积淀,以其独特的历史渊源,深厚的文化内涵以及广泛的群众基础,在现代文化中仍占有重要地位。虽然葫芦本身是植物,但是随着历史的延续赋予了葫芦许多寓意,而这些寓意便成了葫芦文化了。

葫芦文化是一个广义的概念,它涵盖了许多方面,而工艺葫芦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工艺葫芦又包括很多种,有彩绘葫芦、雕刻葫芦、烙画葫芦、押花葫芦、范制葫芦等,这些工艺葫芦以其做工的精巧,手法的细腻而深受人们欢迎。当今社会,由于网络、计算机、手机等各种传播媒介的应用,人们的文化生活变得丰富多彩,各种文化充斥着人们的生活,而葫芦文化在这样的文化大潮中也受到了影响。人们对葫芦文化的关注度下降,市场上的葫芦工艺品也无法吸引消费者的眼球,可以说葫芦文化有些没落了。葫芦的吉祥寓意代表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一个时代不能缺失文化,葫芦文化也许无法代表整个的时代文化,却是时代文化不可缺失的一部分,它生于土地,来自民间,又归根土地,走向民间。

在此之前,也进行了一些调研,因为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此次也是去了雕刻葫芦的故乡聊城进行调研,具置是一个小村庄,我们向路边的老人打听关于东昌雕刻葫芦的事情。在与这些老人的交流中我们了解到他们这个村子有很多作坊,几乎每家每户都有葫芦,这里最不稀罕的就是葫芦。我们也向老人打听了葫芦作坊的具置,找到了一家比较大的作坊。

这家作坊的生意不错,不断的有人来找老板咨询,于是我们便四处看看,这里有很多葫芦的工艺品,雕刻葫芦、烙画葫芦等,大部分的葫芦雕刻或者烙画着吉祥图案,寓意美好又给人以美的享受,也有很多奇形怪状的葫芦。令我印象深刻的是镂空的雕刻葫芦,在制作过程中每一刻刀都要做到心中有数,最后成就这么一件艺术品。老板也是忙里偷闲和我们交流了一会,从老板那我们了解到这个葫芦作坊有一批民间雕刻葫芦手工艺人,大部分是年长的老人,手艺都非常好,几十年的老工夫,不过可惜,这些老师傅都不在,没能见着他们。

在这里我们也见到一位老人,他也是雕刻葫芦的手工艺人,年轻时就开始学习技艺,他给我们现场雕刻了一些图案,手法行云流水,线条苍劲有力,技艺令人赞不绝口,老师傅听了我们的来意,也是十分高兴。他说:现在雕刻葫芦的技艺年轻人学的很少,到了青黄不接的境地,希望你们能努力把设计做好,就能宣传这门技艺了。老人说的很伤感,他刻了一辈子的葫芦,一身技艺不能得到传承,这是极其令人惋惜的,年轻人向往浮华都市离开了,把这些珍贵技艺留在土地里,这些不仅仅是雕刻或者烙画技法,更是民间手工艺,中国传统文化。

经过几天的调研我们发现他们这个村子就好比一个大的生产流水线,村里的一部分农田专门种植葫芦,收得葫芦以后便被村里专门生产雕刻葫芦的作坊按照一定的价格收购,这些作坊会请一些民间的手工艺人制作雕刻葫芦、烙画葫芦等,作坊里也有现代机器进行生产,但大部分是手工制作,制作好后,作坊会自己进行包装,对外出售。

这样的经营模式给农户带来了经济效益,但是最近这几年工艺葫芦的市场确实不景气,像这样有收益的作坊并不多,并且越来越难做。另一方面那些工艺葫芦的生产大部分被机器代替,手工技艺也只是一些年长的老人掌握,得不到继承,使工艺葫芦面临较严峻的形势。这也是我提出这个命题的主要原因,技艺不能断,文化需要传承。

传统技艺之传承,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关于这些技艺如何去传承,一方面是要靠手艺人,他们是主要的传承人,还有一方面需要宣传,让人们体会到雕刻葫芦的技艺之美。从设计方面来讲,可以为其宣传进行服务,设计中要包含人文情怀,一个设计师要注重人文素质的提高,在设计中要体现文化特色,我觉得这是每个设计师都应该担当起来的。中华民族五千年历史传承下来的文化是我们的珍宝,我们的文化有自己的特色,对传统文化的继承是每个公民的责任,更是设计师的职责,如果设计只是为了设计,我们永远都走不远,设计要包含一定的人文色彩,要继承传统文化,为传统技艺服务,这样的民族设计才是有特色的,我们的民族技艺才能受世界欢迎。

参考文献:

第3篇:葫芦的雕刻艺术范文

姓名:孙骁

年龄:29岁

婚姻状况:未婚

“从心”生活:与野生动物为伴

孙骁从小在北京的四合院里长大。那时,常有野猫、野狗跑到院子里来,喜欢小动物的他总是找几个纸箱子帮它们搭个临时的家。大学毕业后,他顺利地进入一家国企,薪水可观,朝九晚五的生活让他觉得,生活单调得如一滩死水。

眼见许多野生动植物因为人类的发展而濒临灭绝,栖息地在一步步减少、破碎,他萌生了成为一名野生动物保护者的想法。不顾家人反对,他和几个志同道合的朋友组织了一个“小豹子”民间野生动物保护会。

虽然是民间组织,可孙骁和同伴们却像真正的野生动物保护者一样,择时前住不同地点进行野外考察活动。他们从学着安装红外相机,区分动物粪便,判断兽道(野兽足迹)开始,尝试进行野外巡护、野生动物监测、调查等工作。

他记得,第一次考察的地点是怀柔长哨营喇叭沟一带。虽然他们一行人只看到了喜鹊、红嘴蓝鹊、银喉长尾山雀等鸟类,并没有期许的野猪、豹猫等,但却让他的小世界打开了一扇窗,心中充满了欣喜。去青海玉树进行野生动物调查最让他难忘。一夜大雪过后,他们分成两个小组出发,寻找雪豹的痕迹。他所在的小组没发现雪豹的踪迹,另一组队员却发现了“大猫”的行踪,并循迹找到了“大猫”的家。得到这个信息,他拼命地赶向朋友那里,完全顾不上由于剧烈运动而造成的高原不适。那是他第一次看到雪豹的窝,窄小的洞口完全不是他心中设想的样子。他努力把头挤了进去,在手电筒的照射下,他看到雪豹侧身躺在角落里,蓬松的灰白色皮毛,散布着圆环状的黑色花纹,这些花纹随着雪豹的呼吸有节律地起伏着。他说,那一刻完成可以用震撼来形容,希望时间就此定格,能多观察一下这只“大猫”。不过几分钟的时间,他发现雪豹要出窝了。没办法,一行人只得躲到附近的岩石后面等待真容现身。当“大猫”从窝内窜出时,他的心激动得几乎要跳出来。他说,雪豹的尾巴几乎与身体等长,浓密蓬松的毛从空中划过时,美得犹如流星划过。那样子,他至今都记得。

每次从野外探险回来,他都会精心整理拍摄到的野生动植物的照片,他说,待这些照片积攒到一定数量时,他会发行一本画册,以便让更多的人了解这些看似离我们很远、实则却离我们很近的生命。

如今,在他的感召下,“小豹子”民间野生动物保护会已有数十名成员了,家人的态度也从反对变成了支持。接下来,他计划到各地开展公益野生动物保护讲座,告诉人们,保护野生动物就是保护我们自己,它们和我们一样值得尊重。

Q&A

Q:为什么会投身野生动物保护者行列?

A:虽然我只是个普通人,但却希望尽自己的努力为社会作些贡献。我特别敬佩德瑞克・朱伯特和贝弗利・朱伯特夫妇。他们在博茨瓦纳的野生环境中生活了30年,拍摄了许多部关于野生动物的纪录片。他们通过这种方式让人们明白,保护野生动物就是保护我们自己,虽然我不像他们做得那么好,但我会尽力做到最好。

Q:最大的收获是什么?

A:那些鲜活生动的野性生命给了我深刻的震撼,苍鹰捕鼠、羔羊跪乳的画面让我认识到每种动物都有它们生存的方式与信仰,他们和我们人类一样,值得尊重与善待。许多人喜欢都市生活,可美丽丰茂的野外生活却给了我无以复加的热情和希望,这份收获是“狭窄”的城市围墙永远不可能给我的。

Q:未来还想去哪里?

A:我最想去的地方是四川唐家河部级自然保护区的山里。听说那里是中国森林野生兽类遇见率最高的地方之一,也许我能在那里看到更多的野生动物,这样我就能详尽地记录下他们的生活点滴,让人们多了解它们,真心地爱上它们。

现代文明与古老传承的碰撞

姓名:肖敏

年龄:35岁

婚姻状况:已婚

“从心”生活:捡拾传统文化

身为会计师的肖敏,她的生活一度只会和数字打交道,直到在米兰世博会看到中国展馆展出的葫芦雕刻艺术品后,她的生活便被这古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打乱了。她坦言,那是她第一次看到这样精美的葫芦雕刻。回国后,有一定绘画基础的她,做起了学习葫芦雕刻的梦。虽然同事们都笑她痴人说梦,可她却下决心学出个样儿来,特别是看到张太岭大师的《十二喜》《钟馗》,李玉成大师的《戏曲人物》《戏曲脸谱》等葫芦雕刻精品后,她更加欲罢不能了。

肖敏说,葫芦雕刻技艺鼎盛于清代,那时葫芦雕刻可是绝对的皇家贡品。据说,慈禧60大寿时贡品中精美的葫芦雕刻多达30余件。

学葫芦雕刻得先学会挑葫芦。“葫芦不能等到长老了再摘,那样它的皮质会发皱。太嫩了也不行,不利于雕刻、线描,”她解释道。老师告诉她,秋季采摘的新鲜葫芦因为内部潮湿也不能马上用,要经过刮皮、醋洗、暴晒等工序,等到外表近于土黄色后才算合格。葫芦坯子成型后,才能进入雕刻环节。雕刻时,要将构图以外的空白部分全部镂空,再透刻上折线纹、如意纹、古钱纹等各式花纹,这样不仅改善了葫芦的透气传声性能,也增强了葫芦的整体审美效果。最后一道工序是上色。用锅底灰和豆油搅拌均匀,加入色料,深抹在雕有图案的葫芦上,之后用棉布把葫芦表面的灰擦拭干净。于是,留在图案凹槽里的油灰能让绘制的图案更加清晰,永远都不会褪色了。而什么样的葫芦适合雕刻什么图案也是很有讲究的。果实下部圆大,上部有一粗短柄的“大葫芦”,通常用来雕刻人物和山水;形似两个球体,上小下大,中间有一个“蜂腰”的“亚腰葫芦”多用来刻花鸟鱼虫走兽;形状圆扁的“扁圆葫芦”,染色后会刻上花纹或者镂空,用来制成蝈蝈或者蛐蛐笼子。

肖敏回忆,虽说下决心要学会这门手艺时她便知道这不是件容易的事,当她真正学起来,那份精细复杂度仍超过了她的想象。单看常用的工具,就包括定格圆规、斜口刀、直口刀、圆口刀、剪线刀、刻笔、透孔器等二三十种之多。看到葫芦雕刻大师在一只直径50厘米、高40厘米的葫芦上面能雕刻上百种形状各异的花卉,花朵中间藏着许多昆虫、蝴蝶时,她总会深吸一口气,告诉自己一定要静下心来学到真功夫。

遵从老师的教诲,肖敏每每见到别致的图案、独特的葫芦样本总会悉心地收集起来,之后反复练习。为求精益求精,她刻坏了的葫芦坯子不计其数。同时,在学习过程中,她了解到,以往刻葫芦仅靠刀工,这样雕刻出的作品不够精细,现在各路大师都在传统刀工基础上,发展了刀刻、炮烙、镂空、平涂等一整套技艺,这使得雕刻的题材越来越丰富,不一而足,其中人物雕刻的取材尤其丰富。所以,如何在前辈的基础上创新也成了她每天都要思考的问题。

虽然以她现在的功底还不能雕刻写实性的花鸟虫鱼走兽、人物、山水,但肖敏已掌握了雕刻蝈蝈笼、笔筒、小盒子等小物件的本事,这些小物件每每完工,总会被朋友一抢而空。她也将自己的作品放到网店上销售,她说她不为赚钱,而是希望能多结交一些热爱葫芦雕刻的朋友,让这门古老的技艺被更多人所熟知、喜爱。

Q&A

Q:为什么一定要学葫芦雕刻?

A:虽说葫芦小,可在我看来它可是人文艺术,是文化图腾。人们赋予了葫芦许多文化内涵,它承载着我们的民族文化,值得我们了解和学习。其实,看老艺人下刀雕刻真的是种艺术享受。他们在创作时根本不用打稿,用笔下刀时紧时慢,时疾时徐,手法多变,运用自如,恰到好处,每每看到这些老艺人雕刻作品的模样,我就在想,这样的古老技艺一定要有人传承下去。

Q:葫芦雕刻是个慢功夫,如何能做到心无杂念呢?

A: 葫芦雕刻靠的是慢工出细活,雕刻时不仅要本领娴熟,更需要内心安静,可是相比技艺本身,学习的人更应该有颗珍视的心,从心里珍视这门手艺,这样在学习时就能做到心无杂念。我觉得热爱的程度,决定了一个人能在这条路上坚持多久。

Q:你觉得学习葫芦雕刻对你最大的挑战是什么?

A:葫芦雕刻需要手到、眼到、心到,极其考验眼力和心性,我以前是个急性子,可学习葫芦雕刻却让我真的做到了专注而不毛躁,此外,我也越来越喜欢创新,会想尽一切办法让自己的作品变得更好。

生活与心境的完美交织

姓名:程媚

年龄:28岁

婚姻状况:未婚

“从心”生活:拼出来的绚丽多姿

程媚是标准的理科妹子,大学专业是计算机,毕业后进入一家网络公司,轻松成为高薪白领。可她从小到大最喜欢的却是布艺,儿时就有“巧手姑娘”的绰号。考大学时,她一心想考服装设计专业,可因为拗不过家人,违心地报了计算机专业,但小时的爱好却不曾遗忘。

一次同事过生日,她精心缝制了一个拼布玩偶当礼物。不想在公司里一举成名,引得同事们纷纷向她讨要,正是这件事让她有了换种活法的想法。她再也不想憋在这方寸格子间里了。半年后,程媚果断地离开了网络公司,开了间拼布工作室。

为了更好地制作出满意的作品,从临摹大家作品到研习材料、花布的纹案,研究拼、缝、绣、押、贴、染、编等技法,她倾注了全部心血。在她的工作室中,存放着大量的棉、麻、灯芯绒、帆布、牛皮等各种材料。她说这些材料有些产自美国,有些则来自日本和意大利,这些布料的染色工艺很好,色彩鲜艳,做出来的作品更漂亮。程媚创作的材料全都是布头,作品里面没有大块的布。她记得小时候妈妈做缝纫活时就是这样,所有布头都不会扔掉,她喜欢这种旧旧的记忆。她说人家女生包里都是化妆品,她随身的包里随时备有剪子、针等工具,无论走到哪里,只要产生灵感,马上就会尝试剪出来。有时灵感来了,她就在工作室里,头也不抬地制作一整天,直到完成作品。要是感觉不对,拆了重做也是常有的事。

如今,程媚在制作拼布艺术品的同时,也去学校里兼职布艺老师,让更多的孩子们感受到学习布艺的乐趣。孩子们都很喜欢她,看到孩子们像她一样喜欢拼布这门艺术,她也会由衷地感到高兴。不过她笑着表示,当老师不是她的终极目标,和自己“较劲”,创作出更多好的作品才是她的理想。

Q&A

Q:为什么对拼布情有独钟?

A:我觉得拼布艺术不仅是女性艺术,更是一种母性文化,从一个完全空白的东西开始构思,到配色,再到缝制需要很长时间,但对我来说,拼布所能带来的成就感,是任何事情都比不了的。

Q:拼布让你的生活有了怎样的改变?

A:于我而言,拼布不仅仅是手工活,更是一种生活态度。它可以让我的思维不停地旋转,永远对事物保持新鲜感,以便可以从生活中找到灵感。它让我的生活变得更加有趣了。

Q:你对拼布文化的理解是怎样的?

A:我觉得拼布的文化含义并不只限于针法运用上,它更是很好的表达情感和寄托的方式。哪怕只是一个小钱包,有时也需要20多块布料,这让缝制的人必须静下心来,一点点构想,慢慢完成作品。这样的作品无论是送人还是收藏都装载着满满的情意,值得人们珍惜。

“从心”者的内心素养

不满足于现况

忙碌是都市人生活的主旋律,在周而复始的忙碌生活中,大部分人已习惯这种既定的生活节奏,可也有一部分人有着一颗不满足于现状的心,他们热爱生活,总是努力寻求一切可以让自己的生活更丰富多彩的方法,不满足现况的精神追求。

视“有趣”为生活主旋律

生活中,有些人活着的目的就是发现“有趣”的事。他们不甘心平淡,世界这个么大,他们不肯将自己困在既定的小框架中,而这样的心境,让他们施展潜藏的才华成为可能。

第4篇:葫芦的雕刻艺术范文

葫芦,是一种既可作蔬菜食用的餐桌之物,又可经加工之后成为极具观赏价值的工艺品。关于工艺品的葫芦加工技术,本刊以前曾有过简要介绍。近段时间,编辑部又接到一些读者的来电,询问并要求刊登葫芦的加工技术。为此,我们特编辑了下面这篇稿件。文中介绍的技术简单易学,加工材料易购、易做,方便有需求的读者学习、采购和加工。

葫芦是一种一年生草本茎蔓生植物的果实。它中间细,像两个球连接在一起。成熟的葫芦外壳坚硬,表面光滑,呈淡黄色,并会随放置时间的增长而逐渐加深直至红紫。老熟葫芦不仅可作为实用器物,而且还可通过各种手段制作成各种工艺品。下面介绍几种较容易的加工方法,供读者参考。

1.勒扎葫芦。用绳索结网,兜套在幼小的葫芦上,待葫芦长成后,便在葫芦上勒扎出网状的凹痕。凹痕的疏密,花瓣的大小、形状,由所结的网兜孔目决定,一般以匀称为上。勒扎葫芦有精与粗、巧与拙之分,强力勒扎不仅表面成纹,而且可以改变葫芦的造型。

2.范制葫芦。用刚性材料预先制成模具,在模具的内侧雕上设计好的花纹图案或文字,将模具套在幼小的葫芦上,葫芦长成后的形状和表面纹饰均由模具限定,完全随人所愿,虽宛如削刻而成,却无削刻的痕迹,实为天人合力的杰作。

3.火绘葫芦。即用烫花技术对葫芦表面进行艺术创作和加工。火绘葫芦清净淡雅,葫芦表面的瑕疵容易被掩盖,有时巧妙地利用瑕疵,反而能别生佳趣。这种方法一般适用于色泽浅淡的葫芦,因为色深的葫芦与烫焦的颜色对比不很明显,容易使人产生混浊不清的感觉。

4.押花葫芦。用质地坚硬而又温润的物体,如玛瑙、玉石、象牙、牛角等,磨成钝刃,用来按压葫芦表面,使之呈现出有如浮雕状的花纹。押不同于刻,刻总有肌、皮受损,押则是利用葫芦皮韧质疏的特点,用力按压,使之下陷,而葫芦表皮不破不裂,没有质地损坏。掌握按压运刃的轻重力度,可以产生高低起伏、凹凸阴阳、富有立体感的画图。

5.针划葫芦。是兰州的传统工艺品。使用当地所产的一种单肚无腰柄的小葫芦,大如鸡卵,小如荸荠。葫芦秋老下架刮皮干透后,打磨光滑,用针划上花纹,再用墨染,使图纹清晰醒目。也有与刀刻结合使用的,借以增强装饰效果。有的针划葫芦图案非常纤密,须用放大镜观看,属微雕之列,极其精妙。

6.彩色葫芦。烧一锅沸水,加入少许骨胶(木工用胶),待骨胶溶解后再加入颜料(橘黄或玫瑰红均可),色彩深浅根据需要决定。然后将葫芦倒入锅内,用木棒上下翻动,使葫芦着色均匀后捞出沥水,置竹席上晾干,再用干净白布擦拭,即可光滑明亮,色彩明媚。

7.贴花葫芦。贴花是一项精美的加工艺术,图案繁多,如山水花鸟、仕女寿星、龙凤金鱼、猛虎熊猫等,都适宜葫芦贴用。常用贴花纸有两种:一是家具贴花纸。这种贴花纸图案规格较大,只适宜大葫芦贴用。方法是:用TO1-14快干脂胶清漆(化工商店有售)在葫芦的贴花部位(葫芦下肚的凸处)刷一遍,将贴花纸的正面(印画的一面)贴在刷漆部位,按平展,勿使折皱,20分钟后揭去贴花纸,漂亮的图案即贴印在葫芦上面。二是瓷用贴花纸(即瓷器上的贴花)。这种贴花规格较多,适宜大中小葫芦的贴用。方法是:用酒精在葫芦的贴花部位刷一遍,立刻将图案的正面贴在葫芦上,按平展。此后在贴花部位相对的另一面用国画颜料题写上吉祥祝辞或诗句,再刷一遍清漆,晾干即成。

第5篇:葫芦的雕刻艺术范文

J&J鼻烟壶迎来第三次拍卖清乾隆御制料胎画珐琅福寿万代葫芦形鼻烟壶估价最高

此次佳士得将继续推出88件J&J珍藏鼻炬壶。此珍藏由著名藏家李公伟(James Li)及其已故夫人菊露(JUlie)经三十多年精心搜集,部分藏品过去曾分别在纽约及香港佳土得拍卖,成绩斐然:2004年拍出的第一部分,成交额为2,987,792美元;2005年拍出的第二部分,成交总额为3,931,120美元。在此次推出的精品中,最为瞩目的是一件清乾隆御制料胎画珐琅福寿万代葫芦形鼻烟壶,估价达300,000~350,000美元。传世的白玻璃胎黄地粉彩葫芦形鼻烟壶数量不多,这些精品均是乾隆朝清宫造办处所制,此壶是其中一例,壶身饰以寓意吉祥的牵牛花和蝙蝠图案,底有蓝料“乾隆年制”款,精美绝伦。

此场专拍推出的其他珍贵鼻烟壶包括:

清乾隆御制铜胎画珐琅锦鸡玉堂富贵鼻烟壶,估价为200,000~250,000美元。乾隆朝早期,清宫造办处珐琅彩作坊无论在工艺制作还是釉上画珐琅都日臻完美,此时的珐琅艺术可谓登峰造极。此壶是乾隆早期的器物,题材独特,以锦鸡、牡丹和白木兰作为纹饰,寓意“玉堂富贵”。

清乾隆景德镇瓷胎画珐琅万代长春鼻烟壶,估价为120,000~180,000美元。此壶是乾隆早期景德镇御厂所制,瓶身绘满连绵的葫芦与藤蔓,并有浮雕的葫芦造型,另一件近乎一样的葫芦形鼻烟壶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

清十九/二十世纪马少宣作水晶内画时小福、王瑶卿像鼻烟壶,估价为80,000~120,000美元。马少宣的创作,以一系列当时朝中重臣和戏剧人物肖像为最著名。此壶一面绘京剧名旦时小福肖像,身穿裘领马褂。另一面绘京戏名旦五瑶卿肖像,身穿满族衣服。

清十八/十九世纪苏州黑玉带白皮渔樵耕读鼻烟壶,估价为80,000~120,删美元。工匠在黑、白、灰三色的软玉上充分发挥其想象力,利用不同深浅的色泽配合纹饰细节,效果极佳。图中三个人物的胡子、头发和帽子以不同色调表达,背面借淡灰斑纹刻划流水滔滔的溪涧。

清十八世纪宜兴堆料山水人物鼻烟壶,估价为70,000~90,000美元。宜兴陶业发展近千年后,至明末开始成为备受重视的艺术品。以宜兴陶泥做的茶壶及文玩最受士人欢迎,彩绘烟壶亦为数不少。这件宜兴烟壶除了彩绘外,还用尖刀刻划了花纹,使纹饰更添丰富,别具特色。

中国陶瓷及工艺精品:元青花葫芦瓶再现拍场 估价百万美元

在“中国陶瓷及工艺精品”拍卖中,佳士得推出一件元青花缠枝牡丹纹葫芦形瓶,估价高达1,000,000~1,500,000美元,备受关注。该瓶的底部两侧各绘有一块太湖石,而牡丹花则自石上伸展,布满整个瓶身,形态优美,展现出元代青花瓷器精湛超凡的技巧。元代的瓶多为八角形,此瓶的葫芦造型非常罕见。此瓶与2005年创造天价的元青花双葫芦纹瓶十分相似,当时,元青花双葫芦纹瓶在Noolle&Walls拍卖行最终以3,445,000英镑售出(含佣金),是预估价的10倍。佳士得此番推出的元青花缠枝牡丹纹葫芦形瓶是否能再掀狂澜,令人期待。EVelyn Annenberg HaU珍藏:清乾隆青花龙纹胆瓶担纲

第6篇:葫芦的雕刻艺术范文

关键词:葫芦艺术;价值;继承

维吾尔族葫芦艺术,是维吾尔族在漫长的历史发展中为满足本民族物质与精神需求而出现的装饰品。随着现代化社会的到来,维吾尔族葫芦艺术和其他民间手工面临着困境。但它是维吾尔族长期生活的产物,它不仅是装饰品而且具有历史价值、文化价值、审美价值、学术价值,所以对葫芦艺术进行研究非常有必要。

1 文化价值

维吾尔族葫芦艺术发展得比较晚,它不仅是工艺审美的一种形式,而且是维吾尔族文化的一种载体。维吾尔族葫芦文化是中华葫芦文化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维吾尔族葫芦文化有着不同于其他民族葫芦文化的鲜明民族特色。

维吾尔族葫芦用途广泛,可作日常器具、葫芦油灯、过河用具、葫芦游戏,体现出维吾尔族人民的原始自然崇拜遗迹。葫芦艺术其表现内容为几何图案、植物图案、书法为形式、人物、风景,其不仅是一种艺术品,更是一个民族的文化,其承载着维吾尔族装饰审美观、生活情趣与生活精神。维吾尔族民间葫芦艺术爱好者深入维吾尔族民间生活中,形象地、直接地、全面地体现了维吾尔族民间和民族文化。

2 学术价值

维吾尔族葫芦艺术无论是题材、技法,与内地相比有独特之处,质地独缺性、内容的丰富性、风格多样性,在中国葫芦艺术中独具无二。完善与发展、保护与继承维吾尔族葫芦艺术,是中国葫芦艺术的发展增加新的内容。维吾尔族葫芦艺术新时展起来的民间手工艺多种多样。目前,当地政府和相关部门还没有深刻意识到维吾尔族葫芦艺术的多方面价值,更没有意识到保护与继承的重要性。

3 旅游经济价值

随着经济的提高,维吾尔族旅游市场的发展,葫芦艺术自身独特的审美价值将吸引国内外游客的眼球。维吾尔族手工艺打造葫芦艺术产业参加新疆内举办的博览会,获得国内国外消费者的点赞。这不但提升了维吾尔族葫芦艺术的形象,促进了葫芦艺术的发展,而且成为旅游产业中具民族特色的一环,对旅游业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4 历史价值

要保护与继承葫芦艺术我们可以从维吾尔族民间生活、当时特定历史空间下维吾尔族居住的政府工艺方式、经济发展等内容。民间手工艺的失传主要包含以下方面的内容。

随着经济的发展广大人民增加物质需求审美意识的提升,民间手工艺很自然就会脱离他们视线,现代机器化的经济市场中民间手工艺很难找到属于自己的位置面临失传。目前出台的一系列保护民间手工艺的调整政策、得到了群多民间手工艺保护与继承。

维吾尔族葫芦艺术是中国葫芦艺术之中的一个奇葩,是中国民间文化中新发展起来的民族文化象征,如今如此发展的科技社会,应该扎实地做好继承与保护民间文化这方面的工作,为中华民族文化宝库留下珍贵的历史资料,也为日后宣扬与推广发展民间艺术提供必要的资源。

5 维吾尔族葫芦艺术的发展与继承

5.1 维吾尔族葫芦艺术与内地葫芦艺术的比较

兰州葫芦艺术在国内葫芦中比较有名。兰州刻葫芦源于魏晋时期。魏晋时期,兰州为古丝绸之路的必经之地,又是联系东西发展的一条纽带。当时胡商从和田带来巨型葫芦,原本用于盛水,后来兰州艺人在葫芦上刻图案和文字,这便是最早的兰州刻葫芦。

兰州的葫芦艺术与国内其他地区的葫芦艺术一样内容表现主要应用山水风景、花鸟、龙、诗词书法,变成葫芦工艺品。独特之处在于,中国画风格比较浓、创作方法上追求“实”和“虚”的结合、颜色清淡比较协调、技法精致、线条流畅、人物传神。观看他们制作的葫芦工艺品,不难发现作者对国画、中国文化等方面的研究具有不可低估的水平。

5.2 发展与继承葫芦艺术的措施

维吾尔族葫芦艺术发展过程中,民间艺人起到最重要的作用。目前,维吾尔族从事葫芦艺术的对象除了民间艺人外还有攻读美术学院的学生,他们制作葫芦艺术使葫芦艺术兴起、发展、创新,使葫芦艺术的知名度不断地提高,从而提高经济效益。

第一,挖掘维吾尔族民间葫芦艺术艺人,重视他们的培养与培养新的学者是保护与发展葫芦艺术的重要环节。

第二,地方政府支持下开展当地知名艺人与国内知名艺人技术与经验交流会,重视已有的葫芦艺术民间艺人进行培养与技术的提高,建立专业性的葫芦艺术艺人队伍;实现技术、技巧、结构、表现内容、文化涵义等方面的突破,同时借鉴国内先进的技术与维吾尔族独特的文化嫁接到葫芦上,鼓励葫芦文化产业的建设,创造葫芦艺术品牌。

第三,通过有效的教育把葫芦艺术内容通过教育引入各新疆各高校美术教育与艺术设计专业,培养学生认识民间艺术的价值、尊重民间工艺的精神。同时,培养挖掘民间工艺与继承与保护民间工艺的人才,使学生从小接触民间艺术培养感情,树立挖掘、保护、发展民间艺术的意识。

第四,当地政府重视葫芦基地的建设,结合新疆地理特色研发出各种品种的特色葫芦,制作成千姿百态、绚丽多彩的葫芦艺术为新兴起的维吾尔族葫芦艺术的创新与发展搭建平台。

6 结语

维吾尔族葫芦艺术进入文化市场后,其自身独特的艺术风格给当地带来了经济效益,同时不断提升了葫芦文化的创新水平。在挖掘维吾尔族葫芦艺术市场经济和扩展葫芦艺术形式的同时,我们要认真地思考维吾尔族葫芦艺术的继承与发展。其继承的不是单纯的葫芦文化,而是一个民族的文化,必须使其达到良性的循环延续。

参考文献:

[1] 段超.再论民族文化生态的保护和建设[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2006(4).

[2] 徐杰舜.中国葫芦文化的人类学解读[J].民族艺术,1997(01).

[3] 扈庆学.葫芦民俗文化意义浅析[J].民俗研究,2008(12).

[4] 许林.甘肃雕刻葫芦艺术传承述略[J].美术大观,2009(05).

[5] 赵申.中华葫芦文化谈略[A].中国民俗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 1996.

[6] 王强.葫芦艺术人绊脚研究[J].新疆:新疆师范大学学报,2014(03).

第7篇:葫芦的雕刻艺术范文

听人讲过这样一个故事——树林里有一条小路,小路上有一块黑色的大石头,人们白天会绕着它走,可到了晚上,一不小心就会被它绊倒。

不少吃了亏的人都有过移开石头的念头,但转念一想,移开石头只是方便了别人,而自己已经摔了一跤了,权衡得失之后,便一走了之。

一天,一个年轻人在黑夜路过这里,也被石头绊倒,他的膝盖摔得流血不止。年轻人爬起来一摸,原来是一块很大的石头。

第二天白天,年轻人又来到小路上看这块石头,发现这是一块没有一点杂质的黑色石头,他左右端详着,觉得这块石头可以做成一个石凳,于是把石头运到了自己家里,将大黑石做成了一个石凳。

又过了几日,年轻人的朋友来到他家看到了石凳,发现这是一块品质上好的煤精石,是雕刻印章和砚台的好材质。朋友提出花钱买走这块石头,年轻人没有同意。他进城拜一位雕刻艺术家为师,用三年时间,学会了独特的雕刻工艺,从此走上了雕刻之路。他用这块煤精石雕出很多精美的印章和砚台,最终,成为有名的雕刻大师。

人们在赞叹年轻人的辉煌成就之时,却很少有人知道,成就他的就是那块曾经绊倒过许多人的石头。的确,生活中我们会遇到很多困难,困难既可以绊倒我们,也可以成就我们,就看我们用什么样的心态去面对。

(摘自《青岛日报》 李剑红/文)

“转弯儿”的哲学

沙俄时代,一个不会游泳的人不小心掉进河里,无论他怎样大喊“救命”,岸上的两名警察都无动于衷。情急之下,落水者突然大喊“打倒沙皇!”两名警察一听,这还了得,辱骂沙皇是要坐牢的,于是他们立即跳入水中,把落水者救了上来,送进警察局,落水者也因此获救。这个人的智慧在于不按常规出牌,让思维拐了一个弯儿,成功化解了自己当前面临的生命危险。

英国诗人布莱克有一句格言:“在找不到方向的时候,学会转弯儿,虽然曲曲折折,却能通向智慧之宫。”

有人种葫芦,一下子结了一个大葫芦。葫芦一般是用来盛酒或水的,但由于这只葫芦太大,如果装满酒水肯定会炸裂,倘若锯开用它的一半当水瓢,也因为太大而不适用。于是一位智者说话了:你们只知把水装在它里面,而不知把水装在它外面,把它放在河塘当船用不是很好吗?

学会转个弯儿想问题,是一门精彩绝伦的艺术。调整一下目标,改变一下思路,就能巧妙地穿过人生荆棘,发现别样的风景。

(摘自《中国花卉报》 乔兆军/文)

用好你人生的那把“盐”

著名的民营企业家黄启均提出了“一把盐营销理论”。他把盐比作可用的营销资源,把汤比作市场。假如有一大锅汤,只有一把盐,如果把一把盐全放进锅里,汤会淡而无味。但是,如果把汤一碗一碗舀出来再放盐,每碗都有味道。

人生其实也是如此,生命是有限的,好比仅有的那把“盐”,用好那把“盐”,才会让我们的生命更加动人。

成功学上有一个“二八”黄金法则,成功人士把80%的精力放在20%的重要的事情上,庸人恰恰相反,把80%的精力放在20%的不重要事情上。“一万小时天才理论”认为,在某个领域内如果十年坚持练习一万小时就会成为该领域的天才。匈牙利有个心理学家按照此理论把三个女儿训练成国际象棋大师。

人生只有一把“盐”,这就要求我们要找对“汤”。马克·吐温本是个天才的作家,可当时他热衷于淘金,想发财,结果做一行赔一行,欠了一屁股债。后来,他终于发现经商并不是他的长处,写作和演讲才是他的长处。于是,他全身心地投入到写作和演讲中,获得巨大的成功,终于在58岁那年还清了以前的巨额欠债。

第8篇:葫芦的雕刻艺术范文

通过“范制”“绳扎”等手段,葫芦可以被做成富于实用价值与观赏价值的工艺品。明、清时期,葫芦的种植得到了很大发展,特别是清代康、乾两朝,清宫造办处在皇家御苑设专人从事官模子葫芦的种植,其范制水平之高、品种之丰富为其他朝代所不及。至道、成时期,范匏技艺在民间盛行,主要产地有三河县,因其主要为刘姓所范,故名日“三河刘”。还有安肃县(今河北徐水),所产匏器人称“安肃模”。20世纪50年代后,由于社会的变革和人们审美情趣的改变,范匏技艺逐渐衰微。改革开放后,这门古老的工艺获得了新生,京、津两地出现了很多范匏高手,所范匏器不输古人。其中一些仿官模子葫芦器已经达到了乱真的程度,制作的一些挽结葫芦可以将两只、三只甚至四只葫芦挽到一起,令人叹为观止。同时,还出现了一批押花高手,所押葫芦水平之高令人惊叹。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审美情趣的丰富,葫芦收藏也越来越热,每年的秋、冬两季,北京的潘家园旧货市场和新天桥地摊都有小贩出售葫芦,尤其是新天桥,每到双休日,摆摊卖葫芦和卖鸣虫的商贩一个挨一个,人声鼎沸,虫声一片,熙熙攘攘,蔚为壮观。

怎样才能收藏到既有观赏价值又有收藏价值还有升值潜力的葫芦呢?收藏葫芦同收藏古玩一样,要讲究高、精、稀,即品位要高,做工要精,品种要稀。以下是一些有关葫芦的品种和收藏要点;

一、本长葫芦(图1、2、3)。这是在自然状态下长成的葫芦。俗话说葫芦之美贵在天然,好“本长”其形必须周正、圆润,皮壳有光泽,无霉变、花斑、磕碰划伤等,这样的葫芦几百个里难觅一二,足以说明天然葫芦之珍贵。

二、本长异形葫芦(图4)。这是葫芦在生长过程中发生病变所致。选择这种葫芦要强调一个“怪”字,欣赏这类葫芦要从具象和抽象两方面去观察,赋予它新的文化内涵。

三、押花葫芦(又称“轧花”“砑花”)(图5、6)。所谓押花就是用玛瑙、象牙、牛角等制成的工具对葫芦进行按、轧、挤、砑、勒,使之产生粗细、深浅不同的凹痕,从而立体地表现出各种人物、动物、山水风景、花鸟鱼虫等形象。所押图案应比例准确,造型生动,有层次有立体感。

四、范制葫芦(又称模制)(图7、8)。是在葫芦幼小的时候将其套上范模,使其长成所范之花纹图案。范制葫芦花纹要饱满,立体感要强,宛若浮雕,花脐越小越好,且居于葫芦底部正中。虫具葫芦无论是“本长”还是“范制”,都要求肚、腰、脖比例适中,所配口、盂大小合适相得益彰。

五、烙画葫芦(又称火画)(图9)。是用烙铁在葫芦上作画,使其产生粗细、浓淡不同的烙痕,从而达到表现山水人物、花鸟鱼虫的目的。所选葫芦要周正、圆润,皮壳完好无损,要把所烙题材与葫芦形状有机地结合起来,画面大小适中,虚实结合使之有层次感。要掌握好火候,切不可过火伤及皮壳。

六、嫁接葫芦(图10)。是将两个相近的葫芦幼时的蒂柄处切开,两切口相对捆绑在一起使之长成为一体。这种葫芦制作成功者甚少,市场上很难见到且价格不菲。挑选这类葫芦除考查其是否符合葫芦的一般要求外,还要看接口是否浑然一体,是否人为粘接。

七、挽结葫芦(图11、12)。是在葫芦幼小的时候将其一个或邻近的几个进行挽结,其难度很大,成功者甚微。选择这类葫芦主要是看挽结是否紧凑,挽结部位与整个葫芦是否相称,整体造型是否美观大方,皮壳有无损伤,是否坚硬有光泽。

八、绳扎葫芦(又称勒扎)(图13、14、15)。是在葫芦的生长过程中用绳索进行捆套,使其长成所希望之形状。收藏这类葫芦主要是看形,要形神兼备,既具外在之美又有文化品位。

九、刀刻葫芦(图16、17)。收藏这类葫芦主要看刀法是否娴熟,所刻图案是否形象逼真,构图合理。

一把好葫芦除具备以上条件外,年头也是非常重要的,它是判定葫芦价值最重要的因素。年代久的葫芦经长期盘摸把玩,手上的汗渍、油渍慢慢地浸入葫芦表皮,使之由浅变深,色如熟粟,这就是玩家所说的包浆(也叫皮壳)。老葫芦的包浆温润自然,手感舒服,一把年份好品相佳的葫芦往往能卖出不菲的价格。

由于利益的驱使,市场上出现了很多人工作旧的葫芦,如用高锰酸钾沏水涂染在葫芦上,涂染前先将葫芦用温水浸泡,擦拭干净后将高锰酸钾溶液反复涂抹,待颜色变深后放入蒸锅内加热使颜色渗入表皮。有的用茶叶水煮,将茶叶放入锅中加水后放入葫芦,水要没过葫芦,直至葫芦上色为止。还有的用油炸的方法,将油加热到一定温度用勺舀起浇在葫芦上,反复多次使其颜色由浅变深。这种方法清代就出现了,俗称“油炸鬼”。用以上方法作旧对葫芦的皮壳伤害极大,使其失去了自然的光泽。

第9篇:葫芦的雕刻艺术范文

10月1日,国庆节当天,我们一家去了陈氏书院。我上次去陈氏书院是在三四岁时,那幼时的记忆在脑海中已被惊涛骇浪所抹去。

来到陈氏书院,大门两边的巨大石鼓立刻吸引了人们的注意力。这可是广东最大的石鼓。可是当游客看到大门上的门神后,注意力就风驰电掣般转移到了两位门神上。只见门上画着尉迟敬德和秦叔宝,威风凛凛,好不了当!

院子里的木雕屏门上的木雕栩栩如生,好似上苍所制,真让人拍案称奇,难道不是吗?

艺术不仅在屏门上,还在展厅里。你看,这是工艺精致的剪纸、刺绣、玻璃画;这是栩栩如生的木雕、石雕、砖雕;还有那精雕细琢的象牙雕、缅茄雕、榄雕;最后是各种各样的陶瓷工艺品。这些东西不能不让人拍案叫绝,是吗?

艺术除了在屏门和展厅有,屋顶也是建筑装饰艺术的天堂。设计者巧妙地运用了木雕、石雕、砖雕、陶塑、灰塑、彩绘等建筑装饰艺术,使陈氏书院的屋顶与众不同于其它屋顶,让陈氏书院分成了三部分:屏门、展厅和屋顶。屋顶上的事物多种多样,你看,这是独角狮;这是蝙蝠;这是鳌鱼;这是梁山泊一百单八个好汉的聚义图。郭沫若老先生曾赋诗赞曰:“天工人可代,人工天不如。果然造世界,胜读十年书。”可见这屋顶的建筑装饰艺术多么让人惊叹,是吗?如果不是,还有哪里的屋顶之上有如此精美的建筑装饰艺术,能与其媲美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