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果树常见的病虫害防治范文

果树常见的病虫害防治精选(九篇)

果树常见的病虫害防治

第1篇:果树常见的病虫害防治范文

1 果树受害情况的诊断

1.1 侵染性病害诊断

侵染性病害是由病原生物(包括真菌、原核生物、病毒、寄生性种子植物、线虫)侵染所引致的,具有相互传染的特征。由真菌引起的病害,一般在果树上表现出变色(如叶片发黄、退绿、发红、圆斑、角斑、轮斑等)、坏死、腐烂(如枝干腐烂、干枯)、萎蔫、畸形的病状,大多数真菌在病部产生霉状物、粉状物、颗粒状物等病征。例如苹果轮纹病,其症状为枝干受害,以皮孔为中心,出现暗褐色小斑点或小溃疡斑,近圆形瘤状物。果实受害初期,果面以皮孔为中心出现浅褐色的圆形斑,逐渐扩大成轮纹斑,病斑呈深浅相间的同心轮纹状。同时可以看到,病斑外缘有明显的淡色水渍圈。细菌性病害,植株病部常见症状是斑点、腐烂、萎蔫和肿瘤,如桃树根癌病、细菌性穿孔病。受病毒侵染的病害,症状多以花叶、萎缩、丛枝、小果叶为常见,如苹果锈果病、梨树脉黄病毒病。受线虫侵染的果树,往往会在果树受害部位形成虫瘿、根结肿瘤等,果树地上部分会出现顶芽、花芽坏死等现象。寄生性植物所致病害表现为植株矮化、黄化、生长不良,在果树上可以看到其寄生性植物,如菟丝子、列当等。

1.2 非侵染性病害诊断

田间病害没有大面积同时发生,无逐步扩散的现象,且从发病果树上看不到任何病症,也分离不出病原物,则大体上可以判断其为非侵染性病害。若发病果树有明显的灼伤、枯斑、畸形现象,且这些现象主要集中在某一部位的叶或者芽上,则多是由农药或化肥使用不当造成的。如果病害只局限于某品种上,而处于同一环境条件下的其他品种未见该异常,如畸形、白化、不实等,则病因多为遗传。若果树植株生长不良,表现出明显的缺素症状,特别是老叶或顶部上多见,则多可判断为缺乏必须的营养元素所致。

1.3 虫害诊断

果树受虫害后,现象明显容易判断。虫害通常分为害虫危害和蜱螨类危害。在害虫为害果树中,常以咀嚼式口器、刺吸式口器、锉吸式口器类昆虫危害严重。咀嚼式口器类害虫多食用固体食物,如鳞翅目害虫幼虫、天牛、金龟子、蝗虫等,有的将叶片咬食呈缺刻,有的卷叶进行危害,有的把叶子吃光,仅留下粗的叶脉,针对此类害虫多用胃毒剂、内吸剂、触杀剂、熏蒸剂类的农药防治。刺吸式口器的害虫主要取食果树汁液,如蚜虫、叶蝉、椿象等,造成果树生理或病理伤害如卷曲、色斑、虫瘿等,还会传播病害。在锉吸式口器害虫中常见的是蓟马,蓟马常锉伤果树组织并吸取果树汁液,最终使果树器官失绿、畸形,甚至枯死。对于刺吸式口器与锉吸式口器这类吸取果树汁液的害虫,我们常选取内吸剂、触杀剂类的药剂进行防治效果较好。蜱螨类为刺吸式口器,其常会取食果树造成果树器官的失绿、发黄,严重的甚至脱落。

2 果树病虫害的综合防治技术

2.1 农业防治技术 农业防治是果树病虫害防治的根本和基础。主要防治措施有:使用无病树苗,加强果树栽培管理,建立合理的果树种植制度和保持田园卫生等。首先,基于后期管理和病虫害防治等因素的考虑,需要事先做好科学规划,并且选育无病果树苗。如:为有效防治病虫害,要合理规划好果树株行距,在盛果期保持良好通风透光条件。果园建立之前要将土地进行平整处理,可以达到减少汛期积水,减少病虫害发生的概率。果园建立后,合理管理水、土、肥,不仅可以促进果树生长发育,而且可以提高其抵抗病虫害的能力。如某些果树的腐烂病、轮纹病、红蜘蛛、介壳虫的发生与危害都可以通过此种方式减轻。同时,及时修剪果树,清除焚烧果园落叶、落果、病枯叶、杂草等,刮除果树病斑,果树主枝主干上刷白,不但可以灭杀越冬病虫,而且还可以增强果树御寒的能力。另外,实行冬耕,一方面可以有效改良果园土壤,另一方面可以及时消灭越冬病虫,从而减轻果树根部病害的发生。

2.2 化学防治技术 传统的化学防治因具有收效好且快的特点,被广泛应用于现在生产的各领域中。在某一种或多种病虫害高发期,化学防治就显得尤为重要。然而,错用、滥用农药造成果品毒性残留超标、环境污染等问题日渐突出。鉴于此,运用此种方法要注意做到以下几点:优先考虑无公害对症农药,合理混用农药,来提高防治效果,但注意酸碱性农药不能混用,微生物农药与杀菌剂不能混用,混合后乳剂被破坏的农药不能混用;对配制农药浓度的要求也很高,需要严格对照农药标签说明进行,农药浓度不可以随意调节。浓度过低会影响施药效果,过高则会导致药害发生,增加污染、加速有害生物产生抗药性;准确把握施药时期,是化学防治的关键因素。

第2篇:果树常见的病虫害防治范文

关键词:松树;病虫害;防治措施

中图分类号:S763.7 文献标识码:A

引言

近些年来,我国林木种植中不断应用杂交技术,使得林木的种植范围逐渐扩大,但是也相应出现了很多比较棘手的问题。例如,当前我国的松树出现了病虫害趋势加重的现象。因此,加快了解松树的病虫害类别和现象,及时采取具有针对性的防治措施,避免因为病虫害而阻碍我国松树种植业的发展,意义深远。

1 松树常见病害类型及防治措施

1.1 松针褐斑病的症状、病因及防治措施

松针褐斑病的主要表现症状为:在病害初发期,感染松针褐斑病的针叶表面会出现类似圆形的褐色小斑点;在病害加重期,往往同一个针叶表面会被大面积的病害斑点覆盖,逐渐形成黄色、绿色以及褐色等多种颜色夹杂的病害斑纹。

通过认真的分析和研究发现,引起松针褐斑病的主要原因是:如果降雨量较大,分生孢子在水中持续2d以上就会到达最高病害萌发期,表现为芽管从气孔进入而致使松针褐斑病的发生。通常在该病的发病最高期,针叶表面出现的病斑中又会产生黑色的小孢病症,即使是已经枯死的针叶,在已死组织没有病斑的情况下也会出现子实体。

防治松针褐斑病的主要措施包括:在种植松树的时候要优先选择抗病和抗水能力较强的优良树种,避免培育感染过松针褐斑病的松树苗木,还可以采取混交林的手段来抑制该病的大范围蔓延。此外,还要时刻检查苗木是否感染病害,一旦发现及时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同时,还可以利用百菌清或退菌物来抑制该病的发生和蔓延。

1.2 松树赤枯病的病状、病因及防治措施

松树赤枯病的主要表现病状为:一旦松叶感染该病即会出现病斑并呈枯死状态,具体又表现为叶基、叶尖、全针以及段斑等枯死类型。通常只有新叶会感染松树赤枯病,而老叶则不会感染。

松树赤枯病常常病发于每年的5月份,一般新叶感染该病,继而出现很多新的子实体,再加上雨量较多,该病的病菌一旦遭遇大雨又会产生很多分生孢子盘,并扩大感染的范围。此外,由于7月较高的气温也使得该病在7月前后处于高发期。

防治松树赤枯病的主要措施包括:选择抗病和抗旱能力较强的松树树种,以增强松树的免疫能力;一旦松树感染此病,则可以喷洒5%的可湿性退菌特粉或800倍液的50%的多菌灵可湿性粉剂来进行治疗和预防。

1.3 松疱锈病的病状及防治措施

松疱锈病的主要表现病状为:发病初期,松树的树皮会肿胀变软,如果是在5~6月份发病,那么松树的枝干会出现黄白色的疮囊;发病后期,逐渐变成疙囊继而破裂,借风传播,一旦遇到冷湿气候则又会发芽而产生芽管。

防治松疱锈病的主要措施包括:因为一般该病常发生在2m以下的枝干上,那么可以在没有感染到树干之前就剪掉感染枝条,防止病菌传播;最好在该病的病发初期即划破病患部位,然后涂抹松焦油来抑制病菌感染。

2 松树常见虫害类型及防治措施

2.1 松毛虫的病状及防治措施

松毛虫又称为火毛虫、毛虫或松蚕。松毛虫又分为思茅和马尾等多类松毛虫。松毛虫害一旦发病则很容易猖獗成灾,严重时会吃光全部的针叶,造成极大的损失。

防治松毛虫的主要措施包括:加强虫情的调查和测报,建造混交林,培育多层林分,增加抚育幼林的力度,保护植被,丰富天敌资源;此外,还可以通过吸引益鸟来防治松毛虫害。并且,使用苏云金杆菌或者白僵菌等病原微生物也能起到较好的松毛虫害防治效果。如果病害十分猖獗,还可以使用达净松或敌百虫等化学农药来扑灭害虫。

2.2 纵坑切梢小囊的病状及防治措施

纵坑切梢小囊是危害松树生长的一种蛀干害虫,通常以松树的梢头髓部组织和干部韧皮组织为主要病害部位。一旦松树遭受纵坑切梢小囊的入侵,将会使得松树体内的水分和养分来源切断,致使松树叶枯凋落而死。

防治纵坑切梢小囊的主要措施包括:加强虫害的检查力度,一旦发现要及时剥皮处理。在处理纵坑切梢小囊的时候可以通过清理囊害木来防止大面积感染,如果该法不能清理彻底,还可以使用喷洒化学药剂的手段来防治该类虫害。

2.3 松材线虫的病状及防治措施

松材线虫病对松树来说属于一类毁灭性的流行病,一般利用松墨天牛来传播,其毁灭性表现主要包括:较强的致病力,致使寄主快速死亡,传播迅速,一旦发病,极难防治等。

防治松材线虫病的主要措施包括:清理林地,彻底清除感染该病的松树残体,伐除后还必须进行烧毁处理,和其他树林之间建立隔离带等。此外,还可以注射内吸性杀线剂以防治该虫害的入侵和蔓延。

3 结语

综上所述,为了适应我国植树造林的政策号召,应该切实加强松树病虫害的防治力度。明确各类病虫害的病状、病因及防治措施,对于彻底防治松树病虫害至关重要。

参考文献

[1] 张建民,于伟.浅析我国松树常见病虫害及其防治措施[J].民营科技,2009 (07): 90-90.

[2] 孙永,褚林生.浅谈松树常见病虫害及防治[J].中国科技纵横,2011 (05): 149-149.

第3篇:果树常见的病虫害防治范文

关键词: 葡萄;常见病虫害;防治;皖北地区 

 

葡萄在生长发育过程中,常会受到多种病虫害侵害,严重影响葡萄的品质和产量,如不及时防治将会给果农带来惨重的经济损失。现将皖北地区葡萄的常见病虫害及防治方法综述如下。 

 

1主要病害防治 

 

1.1葡萄黑痘病 

该病是葡萄的主要病害之一,在全国各地普遍发生,特别是在春、夏多雨的地区发病严重。该病对葡萄的叶片、果实、新梢、叶柄、果梗、穗轴、卷须和花序均能侵染。病情严重时,会导致病部以上枝梢、花序枯死。 

防治方法:①消灭越冬病原。落叶后结合冬剪清扫果园,清除病枝、病叶、病蔓、病果等,集中烧毁。②选用抗病品种,如巨峰等。③药剂防治。初花期后连喷2遍杀菌剂,即可控制此病害。也可喷1∶0.7∶200倍波尔多液、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或科博500~600倍液。 

1.2葡萄白腐病 

又名腐烂病,是对葡萄危害最严重的一种病害。一般年份果实损失率在15%~20%,病害流行年份果实损失率可达60%以上。 

防治方法:①清除病原。发病时,及时清除树上和地面的病穗、病粒和病叶等,集中深埋;秋季落叶后,彻底清除病残组织。②药剂防治。可用40%福美砷可湿性粉剂,或50%退菌特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或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500~800倍液,或用福美双1份、硫磺粉1份、碳酸钙2份混合后撒在上面进行防治,用量15~30kg/hm2。 

1.3葡萄炭疽病 

该病是葡萄成熟期最严重的病害,主要危害果粒,严重时可使病果逐渐干枯,变成僵果。 

防治方法:①结合冬剪消灭越冬病原。②果穗套袋。于5月下旬至6月上旬幼果期,对果穗进行套袋。套袋前喷洒退菌特600倍液,果实成熟前1周去袋。③药剂防治。从幼果期初次出现孢子时开始喷杀菌剂。常用药剂有50%退菌特500~600倍液、科博500倍液、3°Bé石硫合剂加0.5%五氯酚钠、65%代森锰锌500~600倍液等,连喷2遍,以后每隔10~15d喷1次。 

1.4葡萄紫纹羽病 

此病是葡萄的根部病害,皖北地区的黄河故道地区较为常见。感病植株树势衰弱,新梢生长量少,叶片黄化,早脱落,数年后感病植株便枯死。 

防治方法:①土壤消毒。要彻底清除残留的树根,栽植苗木前,用土壤杀菌剂对园内土壤进行消毒。②增施有机肥和磷、钾肥,增强树势。③药剂防治。发病初期,先将病株的根部挖出,晾7~10d,然后用50%多菌特可湿性粉剂1 500倍液,或70%甲基托布津1 000倍液灌根。 

 

2主要虫害防治 

 

2.1葡萄透翅蛾 

该虫以幼虫蛀食枝蔓,树体受害后会造成营养输送受阻,叶片枯萎脱落,枝蔓枯死。 

防治方法:①剪除虫枝。结合冬剪,将被害枝蔓剪下烧毁。②6~7月,在粗枝上发现为害现象时,可从蛀孔注入80%敌敌畏乳油800~1 000倍液,再用黏土封孔,以熏杀幼虫。③在成虫产卵和幼虫为害嫩梢时,每隔7~10d喷1次50%杀螟硫磷乳油1 000倍液,或20%杀灭菊酯乳油2 000~3 000倍液,连喷3次为佳。 

2.2葡萄斑衣蜡蝉 

该蝉虫俗你“花大姐”,以成虫、若虫为害枝条和叶片,吸食汁液,致使叶片失绿变白,甚至枯萎脱落。 

防治方法:①结合冬剪,清理园内落叶和杂草,刮除越冬卵块,集中烧毁。②人工捕捉若虫。③药剂防治。成虫及若虫期,可喷90%晶体敌百虫1 500倍液、2.5%吡虫晽可湿性粉剂1 000~2 000倍液、3%啶虫脒乳油2 000~2 500倍液、50%敌敌畏乳油1 000倍液或90%敌百虫乳油1 500倍液。

2.3葡萄红蜘蛛 

又叫葡萄短须螨,它对嫩梢、叶片、果穗等都有危害。受害的叶片先由绿色变为淡黄色,之后变红,最后焦枯脱落。叶柄、果穗、新梢等受害后,表面变为黑褐色,极易折断。果实受害后,果皮粗糙龟裂,含糖量降低。 

防治方法:①冬季刮除老粗外皮,集中烧毁,把枝蔓上越冬的雌成虫消灭。②春季葡萄发芽前,喷施5°Bé石硫合剂。在葡萄生长发育过程中,可喷施5%霸螨灵乳油1 500倍液、30%哒螨灵乳油3 000倍液或10%天王星乳油4 000倍液。 

2.4金龟子 

为害葡萄的常见金龟子有铜绿金龟子、东方金龟子、苹 

第4篇:果树常见的病虫害防治范文

关键词: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措施

中图分类号:TU986文献标识码: A

前言

纵观现在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都是大同小异,浪费的资源大,但起的作用却不理想。城市是人类活动的主要场所,生态的建设直接影响到人类的健康发展。城市园林植物在生态建设中具有首要地位,而植物病虫害具有其特殊性和复杂性,而且其周期性非常强,要想对园林植物病虫害进行有效防治,必须掌握病虫害发生发展规律及特点,运用科学的方法进行防治。

一、园林植物的病虫害特点

城市园林植物具有品种多、处于人口密集区,与人们居住环境密切相关、组成结构不合理、园林环境多变等特点,这些特点决定了城市园林植物病虫害有以下几方面的特点:

(一) 发生严重,危害持久

园林植物主要分布在城镇的风景区、街道、公园、庭院等,这些地方都是人工建造的特殊生态环境,这种人造环境相比自然生态环境来说是比较脆弱的,会助长园林植物病虫害的发生机会以及危害性。园林植物的种类较多,生长周期不一,并且大多数品种经过长期的驯化过程,抵抗病虫害的能力逐渐减弱;再加上生长环境较差,土壤质量低劣、生长空间狭窄、空气污染严重、人为破坏等等因素,这些都导致了园林植物病虫害的发生较为严重,危害较为持久。这种危害一般具有隐蔽性、不可预见性、突发性和灾害性等特点,这些特点都是由人类行为导致的生态环境恶化以及管理养护不当而造成的。

(二)种类较多,结构复杂

与自然生态系统不同,园林植物系统内品种单一,其来源的渠道亦是多种多样。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国外各种不同园林风格的传入,植物的设计和配置方式更是千变万化,这些因素导致了多种植物病虫害共同发生的形成。另外,国内外不同植物的频繁交流,增加了外来病虫害侵入的危险,比如近年来贵阳地区发现了许多外来病虫害种类,像海枣黑点病、金叶女贞轮纹病、悬铃木网蝽、锈色棕榈象等等,这些病虫害一经传入,就会得到极为广泛的传播。

(三)防治手段多,实施较难

园林植物自身品种的特殊性以及所处环境的特殊性,造成了其病虫害防治措施上的多样性和特殊性,因此,在进行园林植物病虫害的防治时,必须随时分析不同地区病虫害发生的趋势以及规律,并且根据植物种类的不同,不断调整和改进防治方法及手段,做到防治措施的灵活性以及多变性,不能墨守陈规,确保防治措施的准确和一步到位。

二、园林植物病虫害部位(一)根部害虫 植物根部害虫都栖息于土壤中,防治较为困难,主要取食于树木刚发芽的种子或幼苗,给幼树生长带来很大的危害。多数根部害虫具有生态环境稳定、生活周期长、迁移性弱,以及随地温变化垂直活动等特点,同时根部害虫的发生与土壤的质地、含水量、未腐熟有机物的含量有关,根据这些特点可采用相应措施改变土壤环境,从而控制根部害虫的发生。 (二)枝梢害虫

枝梢害虫主要危害树木的枝梢、幼茎和叶片,其结果损伤幼芽,影响其主稍生长和主干的形成,严重时还会造成叶片失绿、脱落,有时还会引起煤污病,影响树木生长。

食叶害虫 食叶害虫是园林树木的主要害虫,其主要危害健康的树木,园林树木为害后树势削弱,进而造成整株死亡,为天牛等蛀干性害虫发生创造条件。 另外,食叶性害虫大多都表现一定的间歇性和周期性,种群数量多时容易引起大爆发,造成大面积园林树木死亡,比如,鳞翅目害虫大都是幼虫为害,且在4 龄以后由于食量大增而为害陡然加剧,故应抓住 l-3 龄时期及早防治。 三.园林植物中常见的病害 引起树木生病的病原有很多,以下主要介绍会引起景观破坏和树木死亡的生物性病原。生物性病原会先感染个体,形成发病中心,然后从中心病株向周围传播使发病面积越来越大,危害越来越严重。因此,树木病害的防治要贯彻“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原则,预防第一,治理为辅助手段。 (一)锈病 锈病是由真菌中锈菌目的一些种类引起的,可发生于树木枝、干、果等部位,主要病症是病部出现锈黄色的粉状物,或内含黄粉的泡状物和毛状物。常见的如竹秆锈病则是由柄锈科的皮下硬层锈菌引起的,主要为害竹秆中、下部,被害部位变脆、发黑,严重者可能整株枯死;松疱锈病,它是由栅锈科的荼藨生柱锈菌引起的,是世界检疫的松科危险性病害,主要发生于中、幼龄松树的幼枝和干皮部。(二)白粉病 白粉病由真菌中的白粉菌引起,常见有朴树白粉病、紫薇白粉病、水曲柳白粉病等。叶片会发生此病,但有时候嫩枝与幼果也会发病,发病时叶片出现一层薄薄的白粉,叶片不能舒展,甚至会黄化、扭曲以及脱落。

(三)炭疽病 炭疽病是由炭疽病菌引起,常见的有山茶炭疽病,病斑有不明显同心轮纹,且边缘分界明显;含笑炭疽病,病斑初期呈小斑点,扩大后有轮状斑纹,边缘稍隆起。此病害主要表现为叶片上出现粉红色粘液状的病症,严重时造成病叶脱落。(四)干、基腐朽病 这种病菌一般会使树木根、干木质部变质解体,它一般由真菌引起,多为害百年古树。它可使树木的物理性能大大降低,危害后期往往形成巨大的空洞。

四、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措施

(一) 病虫害防治应遵循的原则

园林植物病虫害的防治应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方针,大力提倡遵循“生态学原则”进行综合控制与防治,“生态学原则”是指在对植物进行育苗栽培、移植和养护的管理过程当中,对生态系统里的某个或某些构成部分进行有机调节,为植物本身以及病虫天敌创造一个适合生存的环境,从而达到预防或者减少病虫害发生的目的。

(二)栽培管理预防法

栽培管理预防法是一项综合防治措施,依据病虫害发生、发展、危害等情况进行治理,抓住主要生态因子,通过改善栽培、养护、管理等一系列技术措施,使得病虫害的适生条件发生改变,为园林植物创造良好的生长发育环境,提高其抗病虫能力,进一步抑制病虫害的发生。选择能抗病虫害的植物为园林建设主要品种,结合采用混交林的种植方法,科学搭配树种,将地被植物、草坪以及乔灌木复层种植,以便将自然控制因素的作用和植物对病虫危害的自我调控能力充分发挥出来。同时对树干进行涂白可以很好的防止冬季树木的冻害,破坏病虫的越冬场所等,都能对植物病虫害的防治起到一定的作用

(二)生物防治法

生物防治是利用有益生物来防治有害生物,主要是以虫治虫、以鸟治虫、以微生物治虫、以蜗治虫、以激素治虫、以菌治病等方法来进行生物防治。在植物病虫害防治的各种措施中,生物防治对人、畜安全,不污染环境,不杀伤天敌,不会引起害虫的再次猖獗和抗药性,对害虫有长期的抑制作用。生物防治的自然资源丰富,易于开发,且防治成本低,是植物病虫害综合防治的重要组成部分和主要发展方向;另外科学利用天敌在田间建立的种群,可以长期持续地对害虫发挥控制作用,这是化学防治无法达到的,所以生物防治愈来愈受到人们的重视,值得大力提倡。 (三)植物检疫法

要想让一个城市的绿化环境达到更好,园林植物的检验检疫工作也不容忽视。在苗木调入之前要做好病虫害的评估工作,对繁殖力强、适应性广、危害性大,又能随植物材料传播的危险病虫种类,作为重点检疫对象

化学防治方法

化学防治是指用农药来防治害虫、病害、杂草等有害生物的方法。化学防治具有投入少、见效快、效率高等优点,但需要注意的是,化学药剂普遍具有一定的毒性,在有效防治的同时如果使用不慎或不按规定使用,则可能危害到人、畜、植物及环境。 在生产中,使用的农药种类繁多,需要对其药性及残留有清楚的认识,以确保正确使用。一般来说,按防治对象来讲,农药可分为杀虫剂、杀菌剂、杀螨剂、杀线虫剂、杀鼠剂、除草剂等;按照化学组成来讲,通常分为无机农药、有机农药、植物性农药和微生物农药。常见的无机农药包括砷素剂、氟素剂等,因其部分产品药效低、易残留且对环境影响大而受到限用或禁用;常见的有机农药包括有机磷杀虫剂、有机氯杀虫剂、有机氮杀虫剂等,是目前应用最多的杀虫剂。而微生物农药往往具有专门的杀灭效果而广泛用于某些病虫害的防治,如白僵菌、青虫菌、BT乳剂、杀蚜素等。

结语

综上所述,对城市园林植物病虫害要采用不同的防治方法来进行有效地防治,但是每种防治的方法都具有缺点,而且不能全面的将病虫害问题彻底解决,所以,生物防治要与化学防治相结合,因地制宜,互相协调、互为补充,充分发挥园林植物自身的生态调控能力,以达到预期的防治效果。

参考文献:

第5篇:果树常见的病虫害防治范文

关键词:李子树;病虫害;防治技术

中图分类号:S436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74/nyyjs.20150733122

李子属蔷薇科李属,原产于长江流域,其果实呈圆形、心脏形或长圆形,果皮有黄色、红色、暗红色或紫色,果肉有黄色或紫红色,果香浓郁,果核呈椭圆形,核面有凹纹。李子营养丰富,味道鲜美,且不仅食用价值高,还有较高的药用价值,果实耐储存及运输,故为经营者、消费者的青睐。本文主要针对李子树的病虫害防治技术进行探讨。

1 李子树的主要病害

1.1 红点病

李子树的主要病害包括红点病及细菌性穿孔病。所谓红点病即叶肿病,初期仅为害叶片,后期则会对果实产生影响。发病时可见叶面上有红黄色圆病斑,病斑微隆起,为害严重会致病叶早落。果实发病同要有红黄色圆病斑,影响病果长势,严重者会脱落。李子红点病好发于落后至硬核前,如年份多雨则会加重病情,尤其是植株过密的李园会更加严重。李子红点病的主要防治措施包括两种,一种是及时、彻底的清扫果园,将落叶、病果深埋地下,或带至园外彻底焚烧,以便彻底清除病菌;也可进行秋翻地及春刨树盘,尽量减少侵染来源。另外一种是采用药剂防治,在李树萌芽前、展叶后喷施5?Bé石硫合剂;李子开花末期及叶芽开放时,还可喷琥珀酸铜200倍液进行预防性保护;除上述措施外还要加强园间管理,注意排水、勤中耕,以降低果园土壤的湿度。

1.2 细菌性穿孔病

通常情况下湿度较大的果园,比如排水不良或多雨年份易发生细菌性穿孔病,这是由于高温、高湿的环境条件更利于病菌的侵染。该病主要对叶片、枝梢及果实等产生损害,导致叶片早落,影响树体的长势。染病后叶片会形成圆形或不规则的褐色斑,脱落、穿孔,病情严重还可导致叶片大量脱落;果实染病后会产生水渍状小点,并逐渐扩展,病斑中心呈褐色,最终形成病斑,病斑呈近圆形,边缘有水渍状晕环,中间稍凹,表面硬化;直径可达35mm左右;如果园湿度较大则病斑会出现黄色溢脓,导致果实脱落;核果开花后病菌会随之溢出,感染其他植株。针对细菌性穿孔病,同样要加强果园的综合管理,通过施播有机肥提高树体的抵抗能力,如果园地下水位高,土壤黏重,则要加强除湿、排水;改善果园的通风、透光条件;病枝要彻底清除,减少侵染病菌。此外还要进行药剂防治,休眠期可喷施波尔多液,落花后间隔2周即喷施一次65%代森锌可湿性粉剂。

2 李子树主要虫害及防治

李子树的主要虫害包括食心虫、蚜虫及红蜘蛛:

2.1 李子食心虫的防治

李子实心虫的成虫是灰褐色小蛾子,幼虫呈粉红色或淡黄色,一年发生2~3代,老熟幼虫做茧土下越冬;实心虫为害果实会在虫孔处流出泪珠状果胶,影响果实的正常发育,逐渐脱落;果实中虫道内积满豆沙馅状的红色虫粪。李树花芽萌动时食心虫幼虫出土,李树终花期前幼虫再化蛹入土越冬;李树落后后期可见越冬成虫;随着李果的成熟,食心虫的危害也逐渐增加。针对食心虫可以采用下列防治措施:成虫及产卵盛期是防治李子食心虫的最关键时期,此时可采用药剂防治措施,生理落果时第1代老熟幼虫会随之入土,可在生理落果前对树冠下土壤喷施50%辛硫磷乳油;越冬成虫盛发期、产卵期则可采用敌百虫或敌敌畏乳油进行防治。在落花达到95%、小果麦粒大小时可第1次喷药进行防治,所用药物包括敌杀死、速灭杀丁、来福灵等,间隔1周喷施1次,可提高防治药物。此外,还可以通过在果园放鸡或土施白僵菌等生物防治措施进行防治。

2.2 李子蚜虫的防治

李子蚜虫主要会对果树的新梢叶片产生危害,影响树体的长势,叶片受到侵害时会呈卷曲状,逐渐脱落,果树的产量会受到直接影响。针对李子蚜虫可采取以下防治措施:早春要合理剪枝,将被害枝条及时清除,并带至园外焚烧;如危害严重,可用50%敌敌畏乳剂溶液对树体打药;也可喷施40%乐果乳油800倍液。在每年5月上旬或中旬的蚜虫发生期可用药剂涂刷树干防治虫害,用2份水稀释40%乐果乳剂,用毛刷将其直接涂在主干周围约6cm宽,涂刷地注意刮去粗糙的翘皮,不过不能伤及嫩皮,再用纸包好;如果树为幼树,则要注意控制药剂浓度。

2.3 李子红蜘蛛的防治

李子红蜘蛛的成虫、若虫主要以叶片及初萌芽和汁液为主,影响新芽萌发,严重者会导致叶片焦煤内、脱落,针对李子红蜘蛛可以喷施5?Bé石硫合剂,并将老翘皮刮除集中焚烧;果树花前、花后及生长期,可喷施20%三氯杀蜗醇乳油800~1000倍液,防效很好。

第6篇:果树常见的病虫害防治范文

关键词:林业病虫害;发生原因;防治措施

发展林业不仅对改善生态环境具有积极的作用,而且对森林资源也具有重要的保护作用,能够促进林业资源的可持续发展,还对经济发展有一定的辅助作用。从目前林业发展现状来看,影响林业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病虫害。因此,在发展林业经济的过程中必须加强对林业病虫害的预防和控制,保障林木健康成长。

1林业病虫害防治的意义

建设美丽和谐社会,必须重视生态环境的发展。生态安全是五大安全之一,是维持一个国家稳定发展的基础。森林在生态环境中占据重要的地位,它可以净化空气、保持水土平衡,对人类影响最直接、最重要,是其他生态系统所无法替代的。近年来我国自然林区的覆盖面积正在逐步减小,虽然人造林面积日益扩大,但由于没有采取恰当的林业病虫害防治方法,对当地环境也造成了一定的污染以及破坏。因此,林业病虫害是威胁林业资源健康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防治林业病虫害意义重大。

2林业病虫害的发生原因

2.1气候环境变化。全球气候变暖对我国气候环境造成严重影响,冬季气温升高,春季引发干旱,夏秋季节极端天气突发,给多种致病原和害虫侵袭、越冬、繁殖、生长提供了条件。部分林业病虫害对环境的适应能力越来越强,导致林业病虫害虫源越来越多,对林木造成的危害越来越大。2.2林业病虫害防治不当。在林业病虫害的治理过程中,不同树种的管理方式不同,不同林区不同病虫害的发生概率和发生情况也有差别。而过量使用农药不仅不能提升病虫害的防治效果,还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病虫的抗药性,使土壤内残留大量农药,影响树木正常生长,使树木对病虫害的抵御能力降低,最终导致林业病虫害的大暴发。2.3单一种植。我国林业工程建设基本采用人工造林方式,在植树造林工作开展过程中由于缺乏科学的规划,对树种的选择存在单一性问题,营造了大面积纯种林。森林的林分结构过于单一,林间缺乏生物多样性,导致林业病虫害多发。2.4天然林面积小。从中国林业发展状况与绿化普及率来看,天然林占地面积较小。过去几十年,为了更好的发展经济,人们肆意砍伐林木,导致原始森林受到严重破坏,森林覆盖率下降,森林生态系统丧失了稳定性与平衡性,增加了林业病虫害发生概率。2.5林业管理方式不科学。不科学的林业管理方式是诱发林业病虫害的重要原因之一。由于人们只注重造林,不注重后期管理,使得林木成活率较低、生长速度缓慢、抵抗力较差,有些病虫害因为失去了天敌,迅速传播、扩散,但不能得到有效防治,使造林效果变差。2.6病虫害的防治难度大。通过人工干预的方式进行病虫害防控管理,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但仍存在管理机制不完善、管理标准不统一、管理方法不科学等问题。此外,林业病虫害发生发展非常迅速,很多时候防治速度赶不上病虫的繁衍速度,使病虫害治理变得非常困难。

3林业病虫害的防治措施

3.1修枝抚育。在林业管理中比较常见的一种预防病虫害的措施就是修枝抚育。修枝抚育技术能够在各种类型的树木上实施,树木生长过程中,经常会出现留茬过密、歪斜的现象,抑制树木的健康生长,从而降低树木自身的抵抗力。对病枝、病叶及时修剪和清理,可提高树木抵抗力,提升病虫害的预防效果,从而有效遏制病原微生物的传播途径;修枝抚育还能使树木发育和生长情况更好,提升林业生产质量。3.2多种树木混合种植。林业建设中多种植物的混合种植也是预防林业病虫害的方法之一。大量统计数据表明,单一树种的林分结构很容易受到病虫侵害,而且病虫害一旦暴发,扩散速度极快。根据种植地的具体情况针对性选择不同树种进行混合种植,可以使林业系统更具稳定性。3.3加强病虫害预测和检疫工作。严格按照相关制度贯彻落实好病虫害监测、预测及预警工作,加强林木检疫,从源头上降低病虫害发生风险,提升病虫害监测能力,做到“防患于未然”。实现病虫害防治全过程监管,提高防治工作的效率和效果,可以减少病虫害对森林资源的大面积破坏。3.4加强政策支持。政府相关部门应加强对林业工程建设中病虫害防治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及时出台支持开展林业病虫害防治工作的政策;同时林业部门应开展多渠道资金筹集活动,将筹集到的资金集中用于病虫害防治工作,支持相关技术研究工作的开展,加大先进技术及资金的投入力度;通过对现代科学技术的研发,加大对病虫克星、生物药品等现代科学技术的应用力度,保证林业病虫害防治工作的正常开展和有效治理。

4充分利用无公害防治手段

4.1物理防治4.1.1人工扑杀。对个体较大、容易捕捉的昆虫,在虫害暴发之前,采用人工捕捉林间害虫的方式,防止虫害传播蔓延。4.1.2诱杀法。林业人员可以在林区内安装杀虫灯或黄板,吸引害虫集聚,利用某些害虫的趋光性和趋热性诱导驱杀。该方法简单易行、经济节约。4.1.3隔离捕杀。一般是指在树木上缠绕毒绳,防止病虫害入侵。在树干上涂白能够有效抑制虫卵的生长,既阻挡害虫入侵,又可以保护树木免受冻害,这种方法常用于冬季气温较低的时候。涂白剂的主要成分是石灰、食盐、石硫合剂以及水,按照一定的比例混合涂在树木主干上。这些病虫害物理防治方法不仅安全无污染,而且防控效果比较好。4.1.4天敌防治。利用天敌对林业病虫害进行防治是一种较先进的防治措施。通过引进害虫的天敌能够丰富林内的生物结构,不仅可以控制害虫,还可以为生态系统的完善提供助力,通过物种之间的捕食关系来抑制虫害。此法对环境危害小,可以保护生态平衡。4.2化学防治。化学防治是目前防治林业病虫害普遍采用的手段,通过喷洒农药防治病虫害,降低病虫对林木的不利影响,给林木生长提供有利的环境。化学防治见效快、操作简单,但容易对水源、空气及土壤造成一定污染,极易在土壤中形成药物残留,影响树木的健康成长,也易导致病虫产生抗药性。因此,化学防治不适合在林区长期应用。在林业病虫害的防治过程中,应遵循科学化、合理化原则,优先选择对有害生物杀灭性强,但对其他动植物友好且容易降解的化学农药,在保证防治效果的同时,避免产生负面影响。

参考文献

[1]刘洋.林业病虫害的发生原因及防治方法分析[J].农家参谋,2021(06):36.

[2]王鹏飞.林业病虫害发生原因及防治对策分析[J].南方农业,2020,14(20):85~86.

[3]马保元.林业病虫害发生原因和无公害防治方法分析[J].种子科技,2020,38(04):79.

[4]胡艳,胡博,张楠,等.森林病虫害防治中营林技术的运用[J].农家参谋,2020(16):54.

第7篇:果树常见的病虫害防治范文

关键词:城市绿化;病虫害;种类及防治

1 城市绿化植物病虫害发生的起因

(1)城区绿化因为地形条件复杂,绿地通风透光性较差,生态系统中的生物种群关系被打乱,以致成为病虫害的高密度发生区。(2)部分绿地内园林植物品种单一、种植密集、病虫害易流行、防治难度大。(3)园林系统大量使用的临时雇工,普遍缺乏园林养护的一般常识,管理上常常不到位,导致植物生长不良,各种生理性病害时有发生,加重了侵染性病虫害的发生。

2 常见病虫害种类及危害对象

2.1 常见病害种类及其表现

2.1.1 白粉病。发病症状表现在叶片、嫩梢上布满白色粉层,白粉是病原菌的菌丝及分生孢子。病菌以吸器伸入表皮细胞中吸收养分,少数以菌丝从气孔伸入叶肉组织内吸收养分。发病严重时病叶皱缩不平,叶片向外卷曲,叶片枯死早落,嫩梢向下弯曲或枯死,以4~6月、9~10月份发病较重。高温干燥、施氮肥偏多、过度密植、阳光不足或通风不良有利病害发生,主要受害植物有:月季、紫薇、红叶李、大叶黄杨、黄栌。

2.1.2 灰霉病。主要发生在花、果和嫩梢上,病部变褐色、软腐,潮湿时会出现灰色的霉层,春季低温多雨容易导致此病发生。

2.1.3 叶斑病。叶上有不规律型、长条形浅红褐色病斑,周围有退绿圈,后扩大呈不规则大斑块,病斑上产生黑点,主要受害植物有月季。

2.2 常见虫害种类及其表现

2.2.1 蚜虫。为刺吸式口器的害虫,常群集于叶片、嫩茎、花蕾、顶芽等部位,刺吸汁液,叶片皱缩、卷曲、畸形,严重时引起枝叶枯萎甚至整株死亡。蚜虫一年四季均有发生,一般在气温29%繁殖最快。

2.2.2 斑叶蝉。多栖息于叶背刺吸叶片汁液,导致叶片呈现出白色小斑点,叶片苍白导致早期脱落,主要危害植物有:月季、碧桃、海棠等。

2.2.3 星天牛。幼虫蛀害树干基部和主根,严重影响到树体的生长发育。幼虫一般蛀食较大植株的基干,在木质部乃至根部为害,树干下有成堆虫粪,使植株生长衰退乃致死亡。成虫咬食嫩枝皮层,形成枯梢,也食叶成缺刻状,主要受害植物有:杨柳、榆树、梧桐。

2.2.4 大袋蛾。幼虫取食树叶、嫩枝及幼果,大发生时可将全部树叶吃光,严重影响树木生长,_花结果,使枝条枯死或整株死亡,是灾害性害虫。影响植物有:法桐、枫杨、柳树、榆树、柏树、槐树、银杏等。

3 防治措施

3.1 植物选择

由于苗木从不同地区调运,将一些危险性病虫害所在地域传播给了园林绿化所在地,并带来极大的威胁。因此,绿化施工前应严格选择无病虫害的健康苗木,在绿化施工中发现病虫害时,退换所购苗木。

3.2 栽培措施

通过科学的栽培管理技术,防止病虫害发生,有利园林植物的生长发育,抑制或减少病原物的来源。

3.2.1 绿化树种的合理搭配。很多病虫害都是在同品种植物间传播,若同种植物片植面积大,就会加重一些病虫害的蔓延,植物种类多、同种植物片植面积小,则病虫因食物出现“断层”而无法传播,具有一定防治效果。

3.2.2 合理施肥和灌水。使用有机肥料要充分腐熟,以减少侵染源,使用无机肥料,注意各元素间的平衡,促使植株生长健壮,增强抗病力。采取正确的浇水方法、次数、水量和时间,可促进植物生长,增强抗性。

3.2.3 防止病虫传播。及时清除病虫植株残体和枯枝落叶,集中销毁,操作时要避免重复污染,整枝修剪时要防止通过工具和人手将病菌传给健康植株。

3.3 化学防治

第8篇:果树常见的病虫害防治范文

【关键词】核桃;有害生物;绿色防控

作为我国重要的干果经济树种,核桃树体高大,根深叶茂,寿命较长,抗逆性较强,但核桃有害生物较多,在其生长、发育和种子贮藏过程中,经常遭受各种病害的危害,还有鼠害和有害植物,这些危害造成核桃产量及品质严重下降,对果农的收入及区域经济发展造成直接影响。

Stern于20世纪50年代提出了经济阈值的概念,即对害虫的某一密度采取防治措施,将害虫密度控制在经济危害水平(economic injury level,简称EIL)以下。此后,不少学者提出了不同的定义,如盛承发于1989年结合棉铃虫的研究,提出经济阈值是指害虫达到某一密度时应采取控制措施,否则,害虫将引起等于这一措施期望代价的期望损失。

目前,绿色防控即有机防控是确保农作物生产安全、农产品质量安全和农业生态环境安全的重要措施。有机防控是指按照有机农业生产的理念,采用农业、物理、生物、生态调控技术,达到有效控制有害生物的目的。该文主要探讨核桃有害生物的有机防控技术。

1.核桃病虫害的有机防控

核桃有害生物防治要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方针,充分利用核桃四周的间作物及植被,强化核桃生物的多样性,提高害虫天敌的潜力,减少害虫发生的数量。

1.1农业防治

农业防治即利用病虫、核桃树及生态环境之间的关系,采取一系列措施促成核桃树的健壮发育,增强其抗病虫的能力,进而抑制病虫的繁殖,直接或间接消灭病虫,再进一步创造有利于益虫的生存及繁殖的条件,从而达到核桃控制病虫发生,减轻灾害程度。

1.1.1选择抗病虫害良好的核桃品种

根据当地的立地条件,选择适宜的优良品种,如宣威市地处云南省东北部,可选择抗寒性较强及抗炭疽病和黑斑病的新疆温“185”、香铃、“8518”核桃。

1.1.2科学建园

应选择地势较高、阳坡、土壤肥沃(富含丰富的有机质)等条件的地块建造核桃园,在云南,一般按照“七个一”(选择一块好地;选用一株优质核桃嫁接苗;挖一个长宽各80厘米、深60厘米以上的定植塘;施一担农家肥;浇一桶定根水;覆盖一块薄膜;有条件的地方设一个防护笼)的标准进行栽植,使树木易成活、生长健壮,以免除或减少病虫危害。

1.1.3合理密植

是核桃速生、丰产和有效防治有害生物的重要措施。栽植过稀,影响核桃速生、丰产;栽植过密,容易发生病虫害,栽培措施必须与核桃的生产技术措施保持一致,因为只有满足核桃生长发育的要求,同时兼顾到防止病虫发生的技术措施,才能达到速生、丰产和优质的目的。

1.1.4栽后管理

一是加强松土、施肥、浇水、排水、修剪、定干、整形等的科学管理(定植塘积水要及时排水,以防根腐病的发生,施肥提倡施用有机肥料和无机复合肥),促使树体生长健壮,增强树势,提高树体自身抗病虫能力,减少有害生物的危害;二是保持核桃园的卫生清洁,秋末冬初,将核桃园内的病虫枝剪除,刮除树干粗皮、翘皮和病变组织,清除树下落叶和其它剩余物,从而消除病源,降低次年发生病虫害的概率。

1.2物理防治

根据害虫生物学特性,采取糖醋液、诱虫灯等方法诱杀害虫。

1.2.1捕杀法

利用人工或各种器械扑捉或直接消灭害虫。例如,利用金龟子的假死习性,在清晨或傍晚进行人工振落扑杀成虫。早春,剪去天幕毛虫卵块、有黄刺蛾茧的枝梢等。

1.2.2阻隔法

为阻断害虫的侵害途径,可以人为设置各种障碍。例如,在树干基部涂抹粘虫胶杀死越冬后上树的草履蚧若虫。此外,还有挖障碍沟、设障碍物等措施。

1.2.3诱杀法

利用害虫的趋性对害虫进行扑杀。例如,利用趋光性,用黑光灯对鳞翅目、半翅目、同翅目、直翅目、鞘翅目成虫进行诱杀;利用饵木诱杀天牛、象甲、吉丁虫等蛀干害虫;在核桃园周围种植蓖麻,可使金龟子食后麻醉,集中扑杀;种植早熟向日葵,能诱集桃蛀螟在向日葵上产卵,以减轻对核桃果实的危害。

1.2.4高温处理法

利用一定的高温处理,可消灭种实、木材等的害虫和病菌。包括热水浸种、日光曝晒、火烧处理等。例如,热水浸泡核桃种实,可杀死表面的细菌、病菌等;在冬季清理核桃园枯枝落叶,集中烧毁,可烧死其中潜藏的害虫和病菌。

1.3生物防治

生物防治即利用对树体有益的生物及产品来控制病虫害的种群数量,以压低或消除病虫害危害的防治方法,它具有无毒、无污染的特性,对作物、天敌及其它有益生物无不良影响,且对病虫有较长时间的控制作用。一般有以菌治虫,以虫治虫,以鸟治虫,放养寄生蜂,保护、招引、施放益鸟,结合探索发展林下经济,核桃园内散养鸡,鸡食虫、食草,鸡粪还可作为肥料等,实施综合治理,达到病虫害防治的目的。

1.3.1捕食性天敌昆虫利用

核桃园的天敌主要有瓢虫、螳螂、草蛉、食虫蝽象、寄生蜂、捕食性螨等,可利用当地天敌昆虫,引进或移植外地天敌防控有害生物,也可将人工饲养的天敌释放和保护自然界中的天敌相结合,效果更显著。

1.3.2致病微生物的利用

利用病毒、细菌、真菌、线虫、原生动物、立克次体等致病微生物引起害虫病害。例如,利用白僵菌防治核桃举肢蛾和横沟象的幼虫。

1.3.3其他动物的利用

主要包括果园养鸡、养鸭,果园有益蜘蛛和啄木鸟的保护利用。例如,鸡可取食核桃举肢蛾越冬出土幼虫,啄木鸟是天牛、吉丁虫的天敌。

1.3.4昆虫激素的利用

利用昆虫性信息素测报虫害发生期、发生量,指导防治适宜日期。也可利用昆虫性信息素制作诱芯,捕杀害虫。

1.4生态调控

生态调控也称生态控制,是病虫草害防治的一个新策略。即在核桃园生态系统的整体水平上,以生态学的原理为指导,充分利用核桃树、有害生物(病、虫、草、鼠)和有益生物(天敌和拮抗菌)之间的相互依存、相互制约关系,采取生态学的手段,创造有利于天敌或有益生物增殖和不利于害虫或病原微生物生存的环境条件,以核桃树为主体,以核桃园环境为基础,尽可能发挥核桃树和有益生物的自然控制作用,将有害生物控制在经济阈值以下,从而优化果园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在生产中,要重视核桃树体自身抗性、农业防治和生物防治等调控技术的灵活应用。

1.4.1破坏有害生物适生的生态环境

即通过破坏有害生物适宜的生态环境,降低病虫害基数,达到防控病虫害的目的。核桃许多病原微生物和害虫的为害以越冬场所隐蔽,如核桃举肢蛾在青果皮内危害、在土壤中越冬;核桃云斑天牛、桑天牛、横沟象、芳香木蠹蛾及吉丁虫躲在枝干内危害与越冬;核桃长足象、扁叶甲、步曲、舞毒蛾、草履蚧及毒蛾在树下土中、基部树皮缝内、石块、杂草及覆盖物内越冬;金龟子、缀叶螟则在土中越冬;黄须球小蠹为害在顶芽或基芽孔内越冬;炭疽病、黑斑病、褐斑病、白粉病潜伏在病枝、病果、病叶上越冬,这些隐蔽的生活环境为害虫和病原微生物提供了安全的避难所。由于药剂防治不易于接触虫体,因而效果较差;果园管理不善,园内或冠内通风透光条件差、湿度大常引起炭疽病、枝枯病、腐烂病及褐斑病等病害的发生;枝梢的徒长易招致蚜虫、卷叶蛾等害虫的发生;果园内积水常引起核桃根腐病。因此,必须采用一系列栽培防控和必要的人工措施才能有效地遏制病虫为害。

1.4.2创造拮抗菌的最适生存环境

拮抗菌是核桃果园中的有益微生物菌群,存在果树的叶面、果面、树皮、根面、根际、花器等处。它们大多是腐生菌、非病原微生物和低致病菌系,有的对果树病原菌有较强的拮抗作用(包括寄生作用、拮抗作用和竞争作用)或诱发植株的抗病性,因而能限制病害发展。对核桃病害有控制作用的拮抗菌需进行深入研究。在果园内增施有机肥和菌肥能提高土壤中拮抗菌的增殖活性。

1.4.3创造天敌的最适生存环境

根据害虫天敌的生物学特性及发生规律,创造适于天敌生存和繁衍的环境,保护和恢复天敌的控害能力。如秋末在树干基部绑草绳、草把、布条吸引树上的天敌于其内安全越冬,待来年天气转暖后释放其中天敌,消灭害虫;将有天敌的虫果、虫枝、虫叶收集保存于养虫笼内,待天敌羽化后放入果园;果园内间作农作物或三叶草等,也可在果园内养鸡、养鹅。

1.5药剂防治

当有害生物危害严重时,可适当采用生物农药或高效、低毒、低残留的化学药剂防治。4-5月,重点防治核桃扁叶甲淡足亚种、核桃长足象,兼治蚜虫、叶螨等;6月重点防治金龟子、天牛和病害,兼治蝽类、蚜虫、叶螨等;7月重点防治毛虫类、刺蛾,兼治其它害虫。害虫防治药剂可选用苏云金杆菌、白僵菌、1%苦参碱可溶性液剂、25%灭幼脲Ⅲ号悬浮剂等;病害防治药剂可选用波尔多液、石硫合剂、50% 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等。

2.核桃园草害的有机防控

杂草是组成核桃生态系统中食物链的重要环节,是食草动物、鸟类及昆虫的食物来源。杂草有益害之分,有些杂草是核桃病虫害的转主寄主,它们的存在会间接加重病虫害对核桃的危害;有些杂草是害虫天敌的栖居场所,或取食该杂草的昆虫是天敌的转主寄主,它们的存在可促进天敌的繁殖,间接减轻对核桃的危害。因此,杂草防治既不能见草就除,也不能任草滋长,而是顺应生态规律,以最小的代价将杂草群体控制在生态经济危害水平下即可。

在有机核桃生产的果园,禁止使用任何人工合成的除草剂。所以对杂草的防控应根据杂草与核桃园的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关系,采用物理、栽培及生物措施进行防控。

3.结语

在核桃园生态系统中,核桃树、有害生物及微生物相互依存、互相制约、相克相生,有机防控的最终目的使三者相生相克,处于一个和谐的动态平衡,获得最大的社会、经济和生态效益。为使核桃园生态系统保持平衡,无公害防控要全面贯彻“预防为主、科学防控、积极除治、促进健康治”的植保方针,突出核桃树的主体地位,改善生态环境和加强栽培管理,保持核桃园内生物多样性,增强树体抗性,提高该生态系统整体自然调控能力。在操作中突出“防治、控治”同步,抓关键有害生物的除治及关键环节的控制,把有害生物危害控制在经济阈值以下。在无公害核桃生产中,禁止使用任何化学药剂,允许、提倡使用植物源、微生物源、矿物源农药。允许使用的植物源农药以除虫菊、鱼藤酮、茴蒿素、苦参碱、烟碱等为主,微生物源农药(制剂)以苏云杆菌Bt、白僵菌、阿维菌素等为主,矿物源农药以石硫合剂、波尔多液等为主。有害生物防控并非“见虫就杀,见病就治,见草就锄”,关键是调控到经济阈值以下,保持园内生物多样性。当然,核桃有害生物的天敌和拮抗菌有待进一步研究。 [科]

【参考文献】

[1]司胜利,喻璋.核桃病虫害防治[M].北京院金盾出版社,1995.

第9篇:果树常见的病虫害防治范文

关键词:林业技术;病虫害;防治方案

林业发展对我国社会的整体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尤其是生态方面,树木具有良好的净化空气作用,有助于促进生态的平衡发展。随着社会经济和技术的进步,相关的林业技术也在不断发展,加强病虫害的防治工作是势在必行的。

1 林业技术的发展和应用

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影响下,我国的林业产业结构也不断的发生改变,由最初的第一产业结构向第二、第三产业结构发展,林业发展的空间得到了拓展,促进了经济的增长。目前,我国的林业技术研究的领域和方向不断的扩大,以生物学为支撑,向化学与物理方面进行研究。在林业的保护宣传方式上也发生了改变,随着信息化的发展,林业的宣传主要是通过互联网的形式进行宣传,不仅加大了宣传的力度,宣传面也不断的扩大。林业技术的不算发展,对于环境的改善非常重要的作用。

林业技术的不断发展,都是为了能够更好地保护树木,加大树木的存活率。林业技术的应用非常的重要,在许多地方,林业技术都得到了很多的应用。例如,在我国的陕西省渭南市,由于该地区属于干旱少雨的地区,所以在种植核桃时,林业局就用微型的水装置与覆盖不透水的薄膜来应用到核桃的种植中,大大提高了核桃树的存活率,同时核桃的产量也得到了提高。

2 病虫害的危害与防治方案

2.1病虫害的危害

林业的病虫害往往来势汹汹,对于林业的健康发展会产生尤为严重的影响。通过相关学者和研究人员的调查研究显示,自然环境中的部分昆虫具有极强的繁殖能力,千万不可小瞧它们弱小的身躯和体态,这些昆虫会对树木产生严重的危害,严重威胁着树木的健康。以我们常见的杨树为例进行分析,我们可以发现,杨扇舟蛾是一种比较常见的依附于杨树的昆虫,具有极强的繁殖能力,它们孵化出的小虫特别喜欢啃食杨树的树叶,这些昆虫通常情况下会将杨树的叶子全部啃食,只剩下树叶的叶柄。杨扇舟蛾的繁殖能力较强,通常情况下一年内会繁殖4代至6代。还有一种专门啃食杨树树干的昆虫,名为光肩星天牛。这种昆虫对杨树的实际危害性极大,严重情况下会导致杨树出现死亡。伴随着这类害虫的生长和繁衍,对我国林业发展产生严重的影响。

2.2 病虫害防治的方案

林业发展的实际情况显示,病虫害严重威胁着树木的健康生长,因而加强病虫害防治工作是迫在眉睫的,相关林业人员应当积极制定合理的病虫害防治方案,加强对林木的保护。首先要不断提高造林技术,促进树木的整体发展。从我国林业的实际情况来看,不同地区的树木种植情况存在一定差异,因而在实际的造林过程中,应当结合种植地区的实际特点进行全面系统的分析,进而采取适宜的种植技术,从整体上促进林业的发展壮大。尤其是一些偏远山区进行造林时,应当采取当地树种与外来树种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混合种植,从整体上提高树木抗病虫害的能力。在制定病虫害防治方案的过程中,应当注重提高林业管理水平。对树木的成长进行合理的管理,在病虫害发生的初期进行合理治理和控制,及早发现及早治疗,对于树木的成长具有重要的意义。

从整体情况来看,加强病虫害防治工作的有效管理,能够提高病虫害防治工作的实际效果,一定程度上提高树木的抗病虫害能力,提高树木的生存能力。与此同时,应当提高生物防治的力度。在实际病虫害防治过程中,应当积极借鉴先进地区的治理病虫害的经验为我所用,从而提高我国林业病虫害防治工作的效果。以虫治虫就不是为一项有效的病虫害防治措施,通过对大自然规律的有效利用,在减少了化学小品危害性的基础上,促进了对森林的有效管理。但是,在病虫害天敌的管理上,应当创造出适合病虫害天敌的生活环境,掌握好生物治疗的原理,并严格控制病虫害天敌的数量,以避免出现消灭一种病虫害又出现另一种病虫害的问题。通过多种措施促进病虫害防治工作的顺利进行。

在对病虫害进行防治时,可以采取生物农药的合理利用来进行病虫害的防治。化学农药的方式效果明显且价格相对合理,在实际的病虫害防治工作中得到较为广泛的应用。但是化学农药的使用,往往会增强病虫害的抗药性,导致随着随着化学药品的使用,病虫害的危害力更强。化学农药对环境的危害也比较大。因而生物农药的使用,具有良好的优势。生物农药能够进行有效的病虫害防治,与此同时能减少对环境的危害,提高对森林的实际保护效果,在遵循取之于自然用之于自然的基础上,促进了病虫害防治的有序进行,更好的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

所谓物理疗法,主要是通过对温度、激光和射线等物理因素对病虫害进行防治,起到良好的预防和治疗效果。物理疗法在病虫害发生初期具有良好的适用性,从总体情况来看,加强物理疗法的有效应用,对于病虫害的预防和治理具有重要意义,从而有助于促进林业的稳定发展。

防治病虫害不能把眼界放的太窄,要有长远的眼光,大力施行对环境的保护措施,用顺应生态的林业技术做好防控工作。提高预报的准确性,遵照环境保护原则,对农药的使用方面,也要出台具体使用方法的细则,预防和控制两手提高,使森防工作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提高了防治工作的整体效率,对病虫害的防治不光是着眼于"治",也可以选取生长优良,抗病虫能力强的母树采种,提高种苗的生存能力,严格控制种子的调制和贮藏,实行科学育林,合理规划砍伐计划,减少了防治工作的盲目性,给森林一个合理的缓冲期。

林业部门要定期对工作人员和技术人员进行培训,让技术人员对病虫害的类型、病虫害的发展形态走向、病虫害的危害以及病虫害的防治等方面有更深入的了解,遵循统筹规划与梯度推进的原则、突出重点的原则、市场优先的原则、创新与引进相结合的原则,多进行实地试验,把理论知识和学习到的对试验地的病虫害防治进行先进技术的演练,对于一些国际的林业最新知识和动向,及时组织专家组学习研究。

结束语

从整体情况来看,林业技术的发展对于推动林业建设具有重要意义。不同地区的林业病虫害具有不同的发展特点,在进行病虫害防治的过程中,应当充分考虑生态环境因素,加强林业技术的发展和有效应用,在进行有效的病虫害防治的同时,促进生态的平衡发展。

参考文献

[1]舒江.林业技术与病虫害防治的方案研究[J].内蒙古林业调查设计,2014,(5):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