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青少年逻辑思维培训范文

青少年逻辑思维培训精选(九篇)

青少年逻辑思维培训

第1篇:青少年逻辑思维培训范文

学生计算机课程逻辑思维能力随着近年来高中扩招和生源数减少,中职招生的门槛越来越低,生源质量逐年下降。笔者发现不少学生在请假条中不写请假原因和起止时间,思考问题往往只能看到问题表象,缺乏对问题前因后果的全面认识。作为一名计算机老师,我感到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急需得到培训和加强。鉴于计算机与生俱来的逻辑性,我们应该将逻辑思维能力的培训作为计算机基础课的目标之一,为学生今后的学习、生活和工作提供更多的帮助。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可以结合具体计算机课程进度,分为三个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简单条件的分析判断

将“if…then…(else)…”句式强化,变换形式,反复灌输,养成学生善于判断的基本逻辑能力。例如,讲述冯・诺依曼原理时,就可以将其转换成五个判断句式:如果没有输入,就无法告诉计算机做什么;没有输出,计算机就没法告诉我们结果;没有存储器,计算机就无法保存中间结果从而进行多步运算;没有运算器,计算机就没法计算;没有控制器,计算机就没法决定运算的顺序。最后,如果缺了任何一个组成部分,计算机都无法作为现代化的工具为我们提供帮助。

这一阶段,教师可以将很多内容变为“如果……那么……否则……”或者“如果不……就不会”等类型的句式,对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进行潜移默化的影响。当学生不知不觉地用“如果我这样做就会如何,否则又会如何”句式来思考问题时,第一阶段的目标就达到了。

第二阶段:复杂条件的分析判断

在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中,都会有EXCEL表达式和函数的章节。通过前面“如果……那么……”句式的不断灌输,这里再讲授IF函数用法应该是很轻松的,学生也会很容易就接受。函数的用法大同小异,单层函数很快就会掌握。所以这里,在尽快掌握了函数的基本使用方法后,适当增加函数嵌套的讲解和练习,尤其是增加IF函数的嵌套练习,使学生能更进一步,对复杂的问题进行逻辑判断。例如,我们可以通过把百分制换算为等级制的练习将IF函数的嵌套表现得淋漓尽致:如果成绩栏低于60分,那么等级栏就填“差”,否则如果低于75分,那么填“可”,再否则如果低于85分,那么填“良”,最后否则就填“优”。在讲解时可以借用程序流程图中的判断框来明确IF嵌套的思路,还可以通过改变条件顺序训练学生从不同的切入点来考虑和分析问题:

以表1C2单元格为例,图1对应公式为:=if(b2=60,”可”,“差”)));图3对应公式为:=if(b2

上机练习则可以结合学生的特点和兴趣布置习题,如让学生通过IF函数嵌套将每个人的星座根据其生日填写出来,或者将学生的亲朋好友按照年龄转变成“老年、中年、青年、少年、儿童”等。

第三阶段:组合条件的分析判断

前两个阶段的目标是培养学生对单一条件的判断和解决能力,而现实生活中还存在很多需要用“与”“或”“非”来对多个条件进行逻辑判断的问题。在对组合条件进行逻辑运算的教学中,我们可以暂时忽视问题的结论,多使用一些能激发学生兴趣和提高课堂活跃性的事例来帮助他们理解逻辑运算。例如,“少男”是什么意思?是年龄段为少年,并且性别为男,也就是“少”和“男”都要满足,是“与”的关系,“少女”亦是如此。再进一步,我们提问“世界上有没有少男少女?”规矩的学生会回答“有”,而调皮的学生可能会说“没有”。这时,我们的答案是“这个可以有,也可以没有,呵呵”,进一步的解释是,“既是少男又是少女的,没有,而一般我们指的是少男和少女,答案则是有。对应的,分别是少男、少女进行‘与’和‘或’的运算,‘与’是前后条件都要满足,‘或’是前后满足其一即可”。教学实例如下:

如表2,学校每月为农业户口学生发放伙食补贴,标准为男生50元,女生30元。则D2单元格公式为:=IF(AND(B2="男",C2="农业"),50,IF(AND(B2="女",C2="农业"),30,0))

第2篇:青少年逻辑思维培训范文

一、思维对解决问题的重要性

思维的优劣和问题解决好坏直接相关!同样是一道数学题有不同的解法,你一定会选择最简捷的方法,同样是编程序解决问题也一定会选择最简捷、语句最少的程序,因为多一个步骤、多一条语句会容易造成错误而且耽误解决问题的时间。可见思维对解决问题的好坏是非常重要的,然而在这个提倡创新的时代,创新人才是推动时代的前端人才,创新人才必须要有知识和创新的思维,创新探索能力是用知识和创新思维来实现的!只有知识没有创新思维是不能有创新能力的!处于青春期的青年,思维还没有形成,思维活跃但不成熟还处于自然状态,这一时期也是培养学生思维的最好时期,因此基础教育阶段对学生的思维的进行训练和培养是极为重要的,是培养创新能力、创新人才的重要基础。

二、如何在课堂上培养和训练学生的思维

如何在课堂上培养学生的思维呢?首先培养学生的思维习惯和思维模式,我们知道无论是哪门学科,学生在学习的时候都是在解决问题,解决问题的角度不同也就是说解决问题思路不同,结果也会不一样,如同样是一道数学题,有的学生用很简单的方法解答,有的同学用了很复杂的方法解决,有的同学根本就没有思路做不出来,在信息技术学科课堂上也一样,同样要操作,结果却有不同的操作过程!为什么会这样呢?抛开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那就是学生的思维角度,思维的角度决定了思路的选择,正像我们前面说的走路一样,有的人选择了一条捷径到达了目的地,有的人选择了远的路也到达了目的地,而有的人选择了一条死路到达不了目的地,因此首先要培养学生的横向思维。培养横向思维就是在解决问题的之前如何从多角度的思考解决问题的思路和办法。传统的教学中我发现教师讲的多,学生思维的少,学生动手的时间少,如果遇到有不同思维的学生教师也不很少对其分析与客观地对待,对同一问题有不同见解的学生也不能正确地对待,一味地跟着老师思考,这极大地限制了学生的思维广度,严重地影响了学生横向思维的发展,在实际的教学中,我们应该以极为宽容的态度来对待学生,鼓励学生开发多种操作过程。

第3篇:青少年逻辑思维培训范文

关键词: 小学科学教学 科学素质 培养方式

科学教学作为一种新的教学种类,并非寻常的文化课程以专门的科学知识作为其课程的主要内容,而科学教学却是以培养学生健康向上的世界观、价值观及良好的善恶丑判断能力为目的,并借此课程实现对中小学生最基本的逻辑能力的培养,进而激发学生对学习生活的热情,提高学生学习过程中的自觉能动性,提高其创新能力。由此从科学教学的定义不难看出这不是一个以相应知识为重点的课程,而是一个以培养人的主观逻辑能力为重点的课程。要实现科学教学中学生科学素质的培养,提高科学教学的工作效率,就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培养。

一、科学教学中的培养步骤细节简述

科学教学作为一门培养学生良好世界观、价值观的学科,本身在相应培养方面有清晰的划分与布置,其中包括对学生听读写能力的培养、对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对学生思维逻辑能力的培养、对学生思考问题能力的培养诸多方面。而要展开不同方面的培养教学工作的时候,广大科学教学者可以通过引入其他学科的教学方法,如举例教学法,实现科学教学工作效率的提高。

二、科学教学中各个方面培养细节初探

科学教学工作中各方面的培训,对学生各层面的培养是不同的,其不同层面在有序的教学大纲的连接下,形成了一个完整的科学教学方案,对学生逻辑能力的增强有很强的塑造力。要针对各科学教学方面的细节探究,就必须从科学教学当中最为基础的、针对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谈起。

1.针对学生观察能力培养的细节探究。观察能力作为学生一种思维和实践相结合的能力,在学生学习中占据非常重要的地位,尤其在小学教学过程中,对于学生认识世界、增长见识建立起光荣偶像榜样,是非常重要的一种能力培养。观察能力的细节培养无外乎视、听、味、嗅、触五个方面,要对学生观察能力进行相应的培养培训,就必须从这五个方面对学生进行“五到”目标的训练诱导教学工作。科学教学的目的是教授给学生学习观察外界的方法,其更多的是教学能力的培养,“五到”教学目标指的是眼到、耳到、手到、心到、口到,其进行相应的培训课程原理是通过多感知的渠道,实现学生观察同一个事物的各项综合功能的到位。如小学自然课程中对“水”的认识,科学教学的目的是让学生了解水的特性,并掌握认识事物的好方法,这是开展科学教学课的目的。为此在教授过程中,科学教学者可以先将学生按照能力进行互补式分组,采用互动教学理念,在每组中放入一个玻璃杯,在杯子中倒入清水。然后老师通过引导的方式,让学生通过眼睛看、耳朵听、口中尝、手触摸、心思想,进行相应的“五到”学习,进而提高观察效率。

2.培养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科学教学作为一项以学生人生观、学习习惯为主题目标的教学任务,更多时候是对学生素质的培养。而作为当前教课改革工作中的创新教学理念,科学教学工作者必须严格把握创新教育理念的培养。创新能力的培养是智力因素和谐发展的表现,是逆向思维逻辑、科学思维逻辑、创造性思维逻辑三位一体的有序组合,是集革新、创造、发现和发明于一体的能力培养活动。在这个培养过程中,广大教学者可以通过多种方式,进行针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通过讲故事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促进学生创新思维的延伸。在科学教学,老师可以准备一些“爱因斯坦”的励志故事,如“狭义相对论”的提出,讲述爱因斯坦通过发散逆向思维,通过幼年时期人跟着光线跑的思考,到成年之后两车相遇过程中加速度的影响分析,从而综合当前事物发展的规律,提出具有巨大科学贡献的“相对论”一说,并且从狭义的相对论进而探索延伸,总结出广义相对论的励志故事,无形中向学生表达创新的重要性,并在故事讲述过程中对学生进行创新原动力乃至多思考、多观察、多想多写的科学培养方面的教育,从而借助一个故事既做到完成本次课堂创新教学素养的培训任务,又做到对学生基础教学知识要点的巩固,这无异于一个一箭双雕的良好教学案例。而在这类讲故事形式的教学中,青少年处于少年阶段,大多喜欢幻想和猜测,对于任何事物都有很强的好奇心,这迎合当前青少年的学习热情,改变传统“填鸭式”说教形式的教学模式,真正调动科学课程当中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课堂效率。

三、结语

科学教学作为一项以学生能力为主要培训目标,以学生科学良好的世界观、人生观为追求的教学任务,与传统教学科目有巨大的区别,其能力方面的培养通过“五到”教学方法的渗透,借此加强创新培养,从而为我国当前教学工作增添活力,推动我国小学科学教学工作的前进,并在新课改的要求下进行相应教学各阶段任务的安排,真正提高广大中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培养其热情的学习态度和高度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提高我国科学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赵永华.中等师范化学教学中学生科学素质的培养[D].湖南师范大学,2001.

第4篇:青少年逻辑思维培训范文

一、情感培养

(一)情感在中学生成长中的作用

1、态度影响中学生的创新成长:态度是世界上最神奇的力量,它栖息于思想深处,左右着我们的思维和判断,控制着我们的情感与行动。一个人的生活状态、人生方向完全受控于其生存态度的牵引。用什么样的态度对待生活,就有什么样的生活现实。积极的态度可以使我们到达人生的顶峰,尽享成功的快乐和美好,消极的态度使我们一生陷于困难与不幸之中。态度影响我们的事业、生活、人际关系等,决定我们的人生成败,态度决定一切。

2、情感影响中学生的创新动力:创新动机就是推动学生努力创新的动力,创新积极性的实质就在于学生有努力创新的动机。没有动力,哪来的积极性。因此,教师都应时刻注意培养学生正确的创新目的和创新动机。学生有了创新动力,乐于创新,就能在教师指导下掌握方法,发挥潜在的能力,运用已有的知识,取得良好的创新效果。

这就是说,创新动机的触发,必有情为先导,必与人的情感倾向、情感积淀与情感追求相结合,才能使情感的调动、情感的优化、情感的升华获得理想的结果。创新,由于情动而成为学生不可遏制的需求。

(二)情感在中学生成长中的应用

1、注重积极情感培养,形成良好创新态度:一位哲人曾经说过:"人生所有的能力都必须排在态度之后。"在态度这一内在力量的驱动下,我们常常会激发自身的无限潜能,而这种潜能如果被正确地用在生活、学习、工作中,结果会远远超出我们最美好的构想。有人说,就算我们到最后什么都失去了,但至少我们还能以踏实的态度去生活。的确,态度永远是你成功的基石,它永远能够承载能力,也永远可以为能力导航。

2、注重积极情感培养,激发创新欲望:①增加动手机会,体验成功:做足、做好创新实验,有条件的将演示实验改为学生实验,能够培养学生积极的情感。正如有的学生所讲:"见了仪器手发痒,不创造点东西心发慌。"实验,会使学生感到愉快。②引入竞争机制:将竞争机制引入辅导。辅导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竞赛,根据学生回答问题、观察和实验方面进行打分。此时,为了小组的胜利,同学们抢着上。刹时间,笑声、抢答声响成一片。同学们情绪高涨、心情激动。学习的效果就好。

二、创新思维的培养

(一)思维独立性培养

一个人思维能力的良好,表现为很多优秀的思维品质,思维的独立性即为一种。思维的独立性表现为善于独立地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不人云亦云,不迷信权威,善于摆脱思维的盲从性,独立地提出问题,独立地寻找解决问题的正确思路和方法。即在处理物理问题过程中,既不默守陈规,也不一意孤行,而是独立地创造性地进行研究,并不断探索解决问题的新途径、新方法。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思维的独立性,首先要求学生掌握好基本概念、规律和技能。适当增加探索型和设计型习题的训练,诱导学生根据所学的知识,认真地对物理问题进行分析和检验,获得正确的评价。要为学生创造成功的机会,积极鼓励他们独立思考、刻苦钻研、勇于创新。让学生付出艰辛的劳动后能享受到成功的喜悦,从而激发学习兴趣,增强探求知识的内在动力。要注意因材施教,循循诱导,对学生分析问题过程中所出现的偏差或错误,教师不要急于发表"高见",应多给予思维上的启发和点拨。努力为学生创设愉快合作的学习环境和自主多彩的活动环境。对学有余力的学生,要鼓励他们多看物理科技读物,多做课外实验,发展个人爱好和特长。定期举办物理知识讲座和学生小发明、小制作以及优秀作业展览,开辟好物理学习园地,引导全体学生积极参,培养学生勤于动眼观察、动耳聆听、动手操作、动笔记录、动脑思考、动口表述的好习惯,增强竞争意识和独立思考的能力。

这一思维品质的培养可以通过出设计型、黑匣子型习题和丰富多彩的活动进行,以启发学生思维、培养独创能力,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使之思维的独立性逐渐形成。

(二)思维逻辑性培养

思维的逻辑性是指思维能遵循逻辑的规律。概念、判断、推理是常用的逻辑思维形式,比较鉴别、归纳和演绎、分析和综合都是与发展物理规律密切联系的常用的逻辑思维方法,都可以使学生思维过程合乎逻辑的发展、遵循逻辑的规律。再者,物理学本身是具有严密逻辑性的知识体系。因而在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思维的逻辑性是理所当然的。

培养学生思维的逻辑性,教师在教学中应着力培养学生的比较鉴别、分析综合、判断和推理(包括演绎推理和归纳推理)的逻辑思维能力,经常出一些有训练逻辑思维价值的实际问题,从而培养学生思维的批判性。

(三)思维的广阔性的培养

思维的广阔性是指善于多角度全面地分析问题,从多种多样的联系和关系中去认识和解决物理问题。实施"变式"教学,是突破思维局限性和片面性的有效措施。例如,一次在科技辅导中,给学生一张纸让大家想值得用途,倡导"一题多变、一题多解"的训练。根据所教对象和内容的特点,精心创设符合学生认识规律、能激发学生求知热情的由浅入深、多层次,多变化的问题情景,启发探索、诱导思维。促使学生养成多角度分析物理问题的思维习惯。

(四)思维的深刻性的培养

思维的深刻性是指善于透过纷繁复杂的表面现象发现事物的本质。即善于用物理概念和规律去揭示物理问题的本质特征。要注意各种物理规律发现过程的教学。引导学生学会透过物理现象看清物理本质,知其然且究其所以然,养成善于质疑、勤于思考,深入钻研问题的好习惯。

第5篇:青少年逻辑思维培训范文

关键词:当今;毕业生;写作水平;较低;原因

关于如何提高学生写作水平的问题,既是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也是一个常谈常新的话题。许多同仁所倡导的注重观察、体验生活,多读多写、勤于笔耕,培养兴趣、热爱写作,锻炼思想、陶冶情操等办法,无疑都是正确的;如果在写作教学的过程中能够一一落实,那么提高写作水平自然可以期待。然而从目前大学毕业甚或研究生毕业的学生来看,他们的写作水平,令人实在不敢恭维。其中能够写出像样的大块头的文章的学员,真是凤毛麟角。许多用人单位及其领导也都为选拔不到能够写出一手好材料的有用人才而感觉到苦恼,并向我们提出质疑。那么广大青年学生的写作水平为什么不能尽如人意呢?原来我们犯了经验主义的错误。时代前进了,社会的气候和土壤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学生的思想、心理以及对于写作的态度也都随之发生了这样那样的变化。如果我们不能注意并研究这些不断变化的新情况,把学生写不好文章的原因仅仅归结在教学方面;如果我们不能找出学生写不好文章的深刻的社会背景和各方面复杂的原因,我们的语文教学和写作教学就不可能做到有的放矢,也自然收不到应有的效果。

通过观察和研究,我们发现我国当代学生对于写作的兴趣和重视程度,正在随着年级的提高和年龄的增长而逐步减退。在小学和初中阶段,学生对于写作的兴趣和重视程度还是较好的,他们的写作水平与以前的学生相比还没有明显的差距,有些学生的文章还是相当出色的。然而到了高中,由于课程繁多、学习难度加大、升学压力过重,他们能够用在写作上的时间和精力就越来越少了,学生的写作水平基本处于缓慢提升的状态,能有显著提高的学生不是很多。到了大学阶段,他们对于上写作课大都应付而已,高度认真地完成作文练习的为数很少。他们对于毕业论文或学位论文大都是东摘西抄,生拼硬凑,其中将论文写作作为一次探讨问题的过程而去深入系统地加以研究、严肃认真地予以完成的更是少而又少。对于这种现象,我们广大教育工作者不仅应当高度重视,认真对待,而且应当深入研究,找出对策。

一、导致学生写作水平普遍较低的主要外因:

我们以为,学生对于写作的兴趣和重视程度正在逐步减退的外在原因确实不少,而且仅靠学校教育是根本不可能予以解决的。归纳起来,大致有以下几点:

1、社会上诱惑力很大的东西实在太多,诸如网上揽奇、智力游戏、视频聊天、博客会话、各种格调低俗的娱乐性节目……;再加上盲目崇拜偶像的追星狂热。这许许多多极具诱惑力的东西,让那些缺乏辨别能力和自制能力的青年学生很容易下水;一旦下水,他们就会迷恋其中而不能自拔。他们哪里还有精力去学习、去写作呢?

2、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人们也进入了读图时代——色彩绚丽、生动感人、变化神奇的银屏形象,跌宕起伏、扣人心弦的故事情节,长于煽情、鼓动有方的节目主持,不用思考、无需理解的直观性动感信息,无一不能牢牢吸引公众的眼球,更何况是天性好玩的青少年学生呢?他们乐意将主要精力用于以上各个方面就是不愿意一字一句地去啃书本,尤其不愿意去读那些知识性、理论性很强,不动脑筋就无法理解的学术论文或学科专著。

3、由于社会上各种不正之风仍然存在,由于市场经济大潮中一夜暴富的先例确有一些,由于某些腐朽思想已经腐蚀了广大青少年的灵魂,由于住别墅、开轿车、出入高级娱乐场所已经成了许多学生羡慕和追求的生活目标,不少青少年在中学、大学阶段,便已做起了如何如何赚大钱、发大财、当老板、成大款的美梦。他们整天做梦,就是不愿意通过务实而艰苦的劳动去搭建由美梦通向现实的桥梁,他们哪里还愿意将主要的心思用在耗神费力的写作上呢?

4、还是由于受各种不良风气的影响,现代的青少年中不少人对于本人的衣着打扮、家长的身份地位、亲戚朋友等关系背景,对于同学间的互请互送、互相攀比,对于交异性朋友乃至恋爱同居,都觉得特别重要或感到是一种时尚,甚至被认为是学生时代多彩生活的必要组成部分,是体验社会与人生的必修课。学生们都在忙着做这些事情,哪里还愿意将更多的精力用于学习、写作之上呢?

5、从学生就业的情况来看,能够胜任技术工作、管理工作、营销工作的,由于能给单位或企业很快带来看得见的效益,所以往往在基本工资之外还能获得重奖或提成,其中干得出色的,也更容易得到领导的赏识,晋升的机会也就多一些;而能够从事文案撰写工作的(当然很少),大都是为他人作嫁衣裳,费尽心力,枯燥乏味,却无名无利,常常受到更多的批评和指责,工资待遇虽有保证但很难遇到获重奖、得提成的机会——这样的情况早就为在校的大学生所了解;作为头脑灵活、注重实惠的当代大学生,有几个甘于寂寞,愿意选择枯燥乏味的撰写工作呢?

6、由于受“学而优则仕”及官本位思想的影响,不少学生进入大学之后,便四处活动、想法设法争当学生干部;他们当上了学生干部之后,便又在校园之中大搞不正之风;再加上老师与部分领导的包庇纵容,他们在学生中造成了非常不好的影响,由此便挫伤了许多同学的积极性,使学生无法在健康的校园氛围中茁壮成长。

以上种种,从不同侧面、在不同程度上干扰、分散了学生的学习注意力,影响了学生的正常学习和健康成长;既如此,学生的写作能力又怎能得到有效地培养呢?

二、在家庭教育方面也存在着严重的隐患和问题。

学生不能把主要精力集中在学习上、花费在写作上,还有家庭教育方面的原因。目前看来,贫富悬殊的学生家庭确有不少,文化水平和文明程度差距很大的学生家庭也为数很多,独生子女比例很大,单亲家庭确有一些,家长在外打工、让年迈的父母和年纪尚小的孩子在家守巢的也大有人在。这些情况就使得孩子在家庭教育方面存在着严重的隐患和问题。在有些家庭中,孩子整天都被金钱和享受所牢牢包围,从小就以小皇帝或小公主自居,整天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要啥有啥、我为中心的特殊生活。在有些家庭中,孩子享受不到父母的关爱和温暖,也无法接受正常的乃至科学的家庭教育,学校和家长难以及时沟通也无法密切配合,孩子处于自流或半自流的状态之中,常常为了发泄或迁移感情而干出一些出格的事情。在有些家庭中,家长常用颠倒是非的溺爱和不能吃亏的纵容来教育孩子,用消极的乃至反面的示范效应来影响孩子,让孩子根本不懂得如何做人,不懂得学习的重要性,也不会以正确的态度对待学习。在有些家庭中,父母不懂孩子在不同的成长阶段所具有的不同特点,从小到大,一天到晚,就知道围绕孩子唠叨不休,虽然出发点是好的,但效果却不理想,孩子不仅不会领情,还常常产生逆反心理,甚至形成叛逆性格。孩子生活在不良的家庭氛围中,加之自由化思潮和其他消极因素的严重冲击,他们对于正面的教育便常生排斥心理,长大后便形成了对于正统文化的反叛心理。学生在这样的家庭教育面前,还怎么能够专心学习、用功写作呢?

三、在学校教育和教育工作者方面存在着非常严重的问题。

学生写作水平普遍不高与教育界及学校有直接关系,主要问题有以下几点:

第一,不注重培养学生严谨的逻辑思维能力。

在学校教育中,除数理化能够帮助学生提高逻辑思维能力外,其他课程则很难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现在的课堂教学,无论什么课程,不管年级高低,一律以能否引起学生的兴趣为第一要旨。学校的教学质量评估体系也往往将此点要旨作为衡量教师教学水平的重要标准。学生在给老师打分时也以能否引起自己的兴趣作为衡量教学水平的重要依据。于是老师备课时,便把当代学生各方面的浓厚兴趣尽可能地备进教案,有些老师乃至教育工作者干脆就把迎合学生兴趣当作了教学改革的一个落脚点。在这样的形势下,学校教育学生的目的似乎不再是让学生学到“真知”,而变成了想方设法迎合学生的兴趣;学生也往往把是否感兴趣当作能否搞好学习的全部理由。岂不知,学生能否搞好学习,是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理想、意志、态度、方法、身心素质、相关的环境条件等也同样是学生能否搞好学习的重要因素,兴趣只是其中的一个直接因素。兴趣既是可以培养和改变的,也是受其他因素制约的。对于老师来讲,被动迎合学生的兴趣是一件比较容易做到的事情,而改变学生的原有兴趣,培养学生新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够持久地保持或者逐步增强,则就费时费力了。这对老师当时或很快就获得良好的评价或晋升的机会几乎不起作用,弄不好,还起反作用。在这样的评价体系面前,老师还愿意选择后面一种出力不落好的做法吗?老师长期迎合学生兴趣、迁就学生兴趣的做法,便难以增强学生学习的自觉意识,学生的理智便得不到应有的开发,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也自然得不到应有的培养。

再者,在当前的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中,也存在着非常严重的隐患。大家知道,逆向思维与顺向思维、发散思维与聚合思维、求异思维与求同思维、常规思维与创新思维等,作为某种思维形式是可以研究的,但是决不能以此来替代思维的基本规律和基本方法。有许多人对于脑筋急转弯的游戏方式很感兴趣,并将其作为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重要内容而引进课堂。我们认为,若从思维的角度来考虑,脑筋急转弯的游戏方式,所注重的是违反基本规律的一种反常思维,是不具有普遍意义和科学价值的。脑筋急转弯式的思维方式,常常把一因多果或多因一果的逻辑关系当成了一因一果的逻辑关系,常常运用偷换概念等错误做法,让学生去寻找与其所谓的标准答案完全一致的答案。老师如果动辄就进行脑筋急转弯式的思维训练,或经常孤立地进行所谓的逆向思维、发散思维和求异思维的训练,并把这些思维当作创新思维,以此手段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如此长期下去,学生还会按照思维的基本规律和正确方法去进行思维吗?学生的头脑中还会有科学思维的一席之地吗?在基本不懂或根本不懂什么是符合逻辑的科学思维、科学思维究竟有哪些基本规律的前提下,学生就只能进行所谓的逆向思维、发散思维、求异思维或进行真正的胡乱思维喽。只有让学生真正懂得什么是逆向思维与顺向思维、发散思维与聚合思维、求异思维与求同思维、常规思维与创新思维,并弄懂它们之间的关系,熟知运用它们的条件和规律,能够辩证统一、机动灵活地加以运用;只有让学生真正掌握人类思维的普遍规律和特殊规律,尤其要掌握辩证思维的深刻内涵、基本形式和基本规律,并能够将辩证思维的科学理论自觉运用于自己的思维实践,形成科学思维的理性习惯;只有按照“遵循规律——冲破既有的思维模式——再用科学的方法加以检验”的程序去训练学生,学生才可能具有科学思维的能力,进而进行真正意义上的创新思维。

第二,在教学中,不注重培养学生使用规范语言进行表达的能力。

不少专家出于好意,为了迁就学生的学习兴趣,为了适当降低教与学的难度,为了给学生多减轻一点负担,便把中学阶段对于语言知识的初步介绍几乎抹去了,对于汉语语言的基本规律几乎不讲了,让学生仅凭一点感性的知识,凭着对于自己接触的各种语言包括社会上流行的时尚语言的模糊感觉,凭着对于老师的课文分析和作文评讲的肤浅认识,而去进行自发的而不是自觉的语言表达。他们对于自己的语言为什么词不达意,为什么语句不通,为什么条理不清,为什么不能将自己的想法完整准确、清晰明了地表达出来,则一无所知或知之甚少。由于老师不能从正反两个方面说明语言规范与不规范的科学道理,学生便也无法在语言运用中,自觉运用规范语言,自觉纠正不规范的语言现象。现代的学生大都不喜欢学习那些枯燥的富含科学规律的东西,对于不花相当功夫确实难以弄懂的东西,他们也就干脆不去问“为什么”了。他们在中学阶段的学习,也只是跟着高考的指挥棒转的被动性学习,是一种只要能够升学、其他什么也不愿多问的急功近利的学习。而中学老师,为了不违背教学大纲的精神,为了避开简单几句话也确实说不清楚的问题,也就不去向学生解释其中的道理了。长期下来,学生按照语言规律、使用规范语言进行自觉表达的能力自然也就无法提高了。

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或语言专家,还应懂得,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对于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具有积极的能动的反作用,二者之间应当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关系。这是由语言是思维的工具,也是思维的直接现实的客观规律所决定的,不管你承认与否它都是一种客观存在。如果我们愿意尊重这样的客观规律,我们就应注意让学生在中学阶段便开始掌握语言的基础知识,懂得规范地使用语言的基本规律;从而让学生在逻辑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这两个方面,能够比翼双飞,共同提高。

第三,在培养学生写作能力方面也存在不容忽视的问题。

中学语文老师在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方面,往往不大注重立论活、选材广、说理难、实用性强的各种议论文的写作训练,不大注重学生思想观念和思维能力的训练。由于老师承担着繁重的教学任务也承受着升学率的重大压力,老师便没有多少精力去关注社会、研究人生了,他们特别注重的就是寻找和筛选模拟试题,对学生进行各种模拟训练。由此,他们也无法扩大学生的视野,无法引导学生去思考一些相关的社会问题,并形成正确的观点。老师在评讲学生作文时,也往往只讲观点是否正确,却不讲或讲不清观点为什么正确或不正确,怎样分析和认识问题才能使观点正确;只讲选材是否典型,却不讲或讲不清为什么典型或不典型,怎样做才能使材料具有较高的典型性;只讲词语句子是否规范,却不讲或讲不清为什么规范或不规范,规范的具体要求究竟有哪些;只讲思路清晰或混乱,却不讲或讲不清为什么思路是清晰的或混乱的,应当怎样才能够进一步理清思路;只讲说理不够严谨而系统,却不讲或讲不清为什么不严谨、不系统,怎样说理才能够做到既严谨又系统。老师往往只就面上的共性问题进行评讲,而不愿意深入剖析、找出内因、分门别类、个别指导。这样指导学生作文,就显得不深入或太浮泛,根本性的问题得不到解决,针对性也不强,作文教学的效率自然就比较低。为了让学生能在高考中得到高分,老师便在押题上狠下功夫,在押题的基础上便让学生进行一遍又一遍甚至几十遍的模拟训练,让学生的审题能力、构思能力、选材能力、布局能力、阐述能力只局限在比较狭窄的范围内。久而久之,学生的灵活而富有创造性的思维能力、举一反三的随机应变能力乃至整体写作能力就逐步退化了。当学生遇到未曾见过的题目时,当学生遇到必须通过独立思考,必须运用系统思维和辩证思维才能够成功地审题立意、稳妥立论、筛选素材、锤炼典型、巧妙布局、严谨论说的时候,学生可能就束手无策了。

到了大学阶段,写作课老师一般只是泛泛授课,而不能够突出重点、突破难点,重点训练学生议论文乃至学术论文的写作能力,然后以此为基点,适时地向其他文体扩展开去。大学老师往往只将主要的精力集中于个人的科研之上,不愿意也不可能将主要的精力花费在精心深入地辅导学生认真写作之上,更不可能通过深入细致的工作持续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再加上学生本来对写作就不够重视,学生的写作水平怎么能够得到有效的提高呢?

第6篇:青少年逻辑思维培训范文

【关键词】基础性;工具性;影响力

逻辑学作为一门基础性学科,是用来构建人类思想的工具。作为一门支柱性学科,逻辑能够促进社会朝更加理性的方向发展。不管是创新人才的教育培养,还是科学理论的建立以及技术的进步,都与逻辑紧密相关。而目前在我国,逻辑学并没有获得与其自身相符合的社会地位,而且存在被边缘化等一系列问题。高校的存在就是为培育创造型人才,提高当代青年表达和学习的各项能力。而逻辑思考能力是上述各项能力的基石,在我国逻辑学作为如此不可或缺的学科,却未能获得与之相符的地位,有人误认为它是形而上学,有人更是把它作为形式主义的一种类型。不仅如此,在高校教育体系中,逻辑学老师的数目显著减少,能力也明显降低。普通逻辑学这门课已经有退出日常教学的趋势。师资力量较弱、教学理念、方式、方法和现代教育不能很好的适应,都是造成逻辑学学科与其本身所应有的地位完全不相符的原因。所以,彻底地了解逻辑学及其地位和影响,能够进一步完善逻辑学学科各方面的良好发展态势。

一、逻辑是理性思维的工具

当时世界正处在知识经济飞速发展的时期,这个时期的最明显的特点是知识不到被创造,人如果不想落后于世界的发展,就需要具备理性思维。逻辑思维能力是人持续发展前进的产物,也是区分野蛮人和文明人的重要标志之一。在创新人才的综合素质中,科学严密的逻辑思想是十分重要的逻辑思维能力。它不仅有影响创新的作用,同时也是创新思想产生和应用的坚实基础。如果某个人没有良好的逻辑能力,很易发生定义不清晰、判断不准确、推论不符合逻辑、证明缺少说服力这类低级错误,很难理智地看清事情的最本质特征,这样虽然具有很强的创新意识,还是很难让思想准确地反映出真实状况。从某种程度来讲,创新思想的形成是循序渐进的过程,整个过程都与逻辑思维最基本的素质密不可分。

逻辑学的基础作用是对人思维的培养,作为一门应用型学科,是指导人类使用逻辑思维并进行高效交流和讨论的必备手段。而发明和创新也把逻辑科学作为基石。西方的前沿科学一直以来都把演绎和归纳逻辑作为基石,这与当今科学的迅猛发展以及令人震惊的科技的飞速发展紧密相关。在人的知识体系中,逻辑思维是最初所具备的内容之一。其理论和方式对科学的诞生和发展都具有深远影响,逻辑学是一门基础性学科,它不仅改变了自然科学,还对人文社会科学的发展起到重要作用。虽然科学分类广泛,研究内容差异巨大,研究手段各具特色,但是即使在科学如此迅猛前进的当代,逻辑仍是它所依靠并且不能背离的。每一种类型的科学均是由一连串理念、假设、推断所形成,并且随其一起不断进步。整个理论体系也会做出相符合逻辑的改善和调整。所有这些都无法离开逻辑学,无法离开对逻辑知识在现实条件下的实践。在此层面上,列宁引用黑格尔的名言:“任何科学都是应用逻辑”。所以,不管是自然科学或是社会科学,都需要建立严谨、正确并且具有逻辑的体系。如果缺少逻辑知识,未经严格的逻辑练习,人类无法拥有丰富的理论知识。任何科学内容都需要把逻辑当做基石,需要符合逻辑,不符合逻辑要求的一定不能被称作科学。在缺失逻辑的情况下,不会有任何科学的诞生。严复曾经说过:“是学为一切法之法,一切学之学。”

二、逻辑是培养人才的重要手段

逻辑思维和创新思维的培养,特别是逻辑知识积淀和内化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从长远进行考虑和规划,不能只贪图短期的效果。要有庞大的、全面的逻辑知识作为基础,才能更好地激发逻辑潜意识。知识积累越深厚,潜意识开发的可能性则越大。根据相关专家预计,2020年,发达国家会创建把知识创新作为基石的国家高新技术体系,而发展中国家在2040年能够完成这项任务,所以全球预计在21世纪后半世纪迈进知识经济时代。伴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来到,社会文化的基础和核心就是知识创新,同时作为国家竞争力的核心,创新型人才会起到重要作用。所以,中国需要教育培养出一批拥有创新思想、理念和能力的新型人才,在新的知识经济时代具有更强竞争力,占据更高的地位,而逻辑在这一个过程中具有不可或缺的作用。

因此,唯有让创新人才了解熟悉逻辑学知识,接受系统的训练,培养良好的逻辑素质,才可以利用创新思维完成所需要的创造。在谈论21世纪创新型人才时,钱伟长教授曾说:“学好一门功课并非仅按照此课所教的方法工作,这是由于这门课所教的内容也许在几年后甚至几十年后都没能在实践中得以运用。但是倘若我们着重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素养,那他们在这门课所学到的逻辑思维的方式永远都会有用武之地”。曾经听说过一个打牌的例子,两种水平差异很大者都不按照常理出牌,但是水平较差这常是胡乱出牌,输的一塌糊涂,偶然获得胜利,也纯属巧合;而水平较高者常常连出妙招,以奇制胜。这两种人最大的不同是,水平高者收到过系统的训练,知道“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一个人如果想进一步提高创新能力,需要尽最大努力提升逻辑能力。逻辑学是一种认知方法,从已经了解的事物到未曾了解事物,它可以帮助我们增强自我学习的能力,探寻新兴事物。人们了解世界,探索未来,总是想要在保证正确率高的同时提高效率。所以,唯有彻底地明确逻辑在整个学科体系中所占据的地位和影响,同时把握好我国强力推动社会科学发展的良好机会,进一步开展逻辑学教育,重视研究工作,才可以推动逻辑学的不断前进和发展。

三、逻辑是新科学发展的重要动力

张晓芒曾经说:“思维素养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它对于认识、了解和创造世界具有统一概括的重要作用,它还把人类最本质的逻辑思维作为基石。所以,在思维素养的塑造过程中,只有关注到逻辑思维基石的地位,才能够在创造过程中,了解掌握并具备人各方面的特点。逻辑对的获得全新知识起到的影响,大多依靠演绎、总结和类比等等方法完成。更加具体地来说:我们能够通过逻辑演绎推理,把已知领域一般性的规律和与内容运用到其他某些非常规性的问题中,然后得到新结论和新理解;或者通过总结推理,从已知领域的非常规性的知识总结出常规性知识,拓宽我们的视野,了解新知识;另外我们还能够通过类比推理,由非常规到非常规,举一反三,以获取新知识。

人类文明发展的历程中,通过逻辑推理产生的重大科学成就数不胜数。欧几里德的几何学是依据已经存在的公理,通过演绎推理,得出了多个先前没有被发现定理。21世纪以来,我国现当代逻辑学取得的长远进步,不只为国内近代逻辑科学的进步起到继往开来的效果,让国内逻辑学进步产生巨大变化,另外它对于西方逻辑的系统输入,在某种方面上触发了我国陈旧思想方法的改革,而且让这类改革深入科学、历史学、教学、哲学等许多领域,因而它在我国社会甚至我国文化从传统转向现代的过程中具有一定的影响。爱因斯坦对此曾经评价:“我们所崇敬的古希腊是西方科学的诞生地,世界在此前所未有地见证了逻辑系统的产生,这个系统这样精确地一步步向前发展,这使其中的任一命题均成为无法置疑的―在此所说的其实正是欧几里德几何学。推理所取得的这种令人赞叹的成就,让人的理智得到了为获得未来成绩所需的自信”。举世闻名的化学家门捷列夫通过归纳推理,建立了元素周期表,提出了元素的周期律。类比推理在科学发展及取得的成就中有打开思维、举一反三的重要作用。历史中众多科学理论的提出常常由类比推理得到。康德曾说:“当理智缺少值得被讨论的想法观点的时候,类比常常可以给我们指出正确的方向”。如此可以看出,逻辑是获得新知识的重要工具。

逻辑学历史悠久而富有生命力,从古至今,不论哪个年代,不论东方、西方,逻辑学曾经都极为繁荣,有很多受人尊敬的逻辑学家,有严密的逻辑思维和震惊学术界的著作,它对人类思想的改变和文明社会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为逻辑学对当前教育、文化、技术、科学等各个方面的进步的巨大作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1974年偏斜的学科类型中,清楚地把逻辑学列入七大基础学科。这七大基础学科分别是:数学、逻辑学、天文学和天体物理学、地球科学和空间科学、物理、化学和生命科学。而英国大百科全书(1977)将逻辑学写入知识五大分科的第一位,这五大分科分别是:逻辑学、数学、科学(包括技术、自然、社会科学)、历史学和人文学(主要指语言文字)、哲学。通过这些可以看出逻辑学在社会历史中产生的难以磨灭的影响。

参考文献

[1] 黑格尔.逻辑学[M].人民出版社,2002.

[2] 孙中原.逻辑哲学讲演录[M].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3] 王克喜.中国语言与中国逻辑[M].中国戏剧出版社,2006.

[4] 王习胜,张建军.逻辑的社会功能[M].北京大学出版社, 2010.

第7篇:青少年逻辑思维培训范文

关键词: 中学思想品德教学 思维能力培养 变式训练

现代科学知识浩如烟海,学生单靠“记问之学”已不能满足学习的要求,更重要的是要善于创造性地学习,这样才能提高学习质量。在中学思想品德课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是教学研究的一个重、难点课题。通过二十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我体会到,必须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智力,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主要途径和方法如下:

一、认真备课,精心准备

精心构思,巧设教学方案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前提条件。现在有些中学思想品德课老师有这样一种观念:思想品德课只照着本上划划、背背就可以,部分学生习惯用书本上现成的答案读、背,有的学生很少有疑问,似乎全然弄通弄懂了,其实不然。要改变这种状况,教师必须想方设法使学生学会动脑思维,使知识学得活、用得活。要达到此目的,教师必须首先做到以下几点:

1.备大纲。教学大纲规定了学科的教学目的、任务、内容、要求和有关的注意事项,是进行教学的依据和法规。教师备课前必须认真学纲,以大纲为指导,领会教材和编辑意图,做到心中有数。

2.备教材。教材是教学的主要依据。备教材就是教师深入钻研教材,首先熟悉教学大纲,熟悉全册教材,在掌握全册知识体系的同时,深刻理解每一章、每一课的内容,明确它在全册的地位和前后的联系,再详细备好每一节课。在备课过程中,要根据教材特点,提出教学设想。再按备课的五项要求,即:高度的准确性、明确的目的性、极强的针对性、周密的计划性、准确的预见性备课。教师要刻苦钻研教材,细心查阅教学资料,熟练掌握教材并运用教材,才能设计出切实可行的教学方案。

3.备学生。教学是教师和学生的双边活动,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处于主导地位,学生处于主体地位。要搞好教学,教师除备好课外,还必须备好学生。首先,必须熟悉不同类型学生的心理特点。实践证明,教师必须遵循青少年心理发展规律,掌握众多教学对象的不同的心理特点,才能因材施教,收到良好效果。其次,掌握不同类型学生的知识水平。教师了解学生的知识水平,就能以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能力。开发学生的智力。再次,了解不同类型学生的接受能力;教师备课时了解不同学生的不同接受能力,能恰当地确定教学内容和教学进度,使之切合学生实际,收到满意的教学效果。

4.备教法。教师备好了教材与学生,只是具备了搞好课堂教学的可能性。要使可能变为现实,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关键要备教法。这是培养能力、发展智力的一环。教学有法,教无定法,教师要遵循基本的教学原则,根据教材的特点,学生、教师的素质等特点,选择最优的教学方法,从而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5.写好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依据,是教师备课成果的升华和结果。教师在备课过程中要科学设计教案,认真推敲安排每个教学环节,使用恰当的教学方法,使静态教学变为具有探究价值的研究探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老师的启发和引导下,在探究问题的过程中提高思维能力。

二、恰当选择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教学方法包括教与学两个方面,教学形式和方法都为教学目的服务,采用不同的教学形式和方法,会取得不同的教学效果。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居主导地位,教师的主导地位在于其在知识传授过程中“导”的作用。学生处于教学的主体地位,是学习的主体。课堂教学活动是师生共同进行的双边活动,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在学生的积极参与下,进行集体认知活动的过程。它以知识的交流为主线,达到教学目的。因此,在备好课的基础上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是至关重要的。

1.创设情境,利用直观教学,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教学中适当组织学生讨论,彼此交流、相互启发,突破难点、疑点,通过议论,发现学生对知识理解、认识、掌握的情况,这样教师能有效获得反馈信息,弥补教学不足,大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2.激疑设难,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一个好的教师应该注意鼓励学生养成敢于质疑、善于质疑的习惯。在课堂教学中,只有学生和老师积极配合,质疑设难,打破对老师、对教材的神秘感,才能培养学生观察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才能培养学生的注意力、想象力、思维力。

三、进行变式训练,强化学生的思维能力

对学生进行习题的练习和解题指导,是思想品德课教学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也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重要途径。通过训练与指导,更有助于巩固与深化知识,对增强思维的灵活性,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和观察认识事物的能力,都起到重要作用。

1.精巧设计练习题。教师在吃透教材、把握全局的基础上进行习题练习。习题要有典型性、灵活性、启发性、新颖性,编制练习题要根据教学目标,突出思维能力的要求。注意知识、能力、觉悟三位一体的训练目标。目的要明确,要求要具体,并注重练习的序列性和层次性。

2.用不同的解题方式练习。教师根据所学知识的重点、难点,进行综合性练习,使用多种解题方式,使学习的解题能力得到训练,增强学生的思维能力。如做选择题时,可用排除法,也可用题干和题枝对应的方法等。

3.让学生自我命题。教师讲完新课后,留下时间让学生根据教材内容的重点,分组进行自我命题的练习,并在小组内交流,这样学生必须动脑,有利于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自我命题,不但可以调动积极性,而且学过的知识可以在实际设计命题中得到综合应用。

总之,在中学思想品德教学中,教师除了要讲清理论外,还要正确论证逻辑方法,让学生学到分析、综合、抽象、概括的方法步骤。这样,学生在学到理论知识的同时,也了解了论证问题的逻辑方法,从而培养了逻辑思维能力。只有充分启发思考,发展思维能力,才能科学地、富有成效地完成教学任务,提高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杨仕江.浅谈初中思想政治课素质教育的实施[J].教育界,2010(9).

第8篇:青少年逻辑思维培训范文

关键词:信息学奥赛;NOIP;专题培训;逻辑思维能力

信息学奥赛兴趣小组的构成包括辅导教师、学生、场地、培训时间、培训内容等方面。要搞好信息学奥赛兴趣小组,需要考虑的问题也特别多,从本人的实际教学经验出发,从辅导老师、学生、教学三个方面进行论述,给出我的想法和浅薄的见解,欢迎同行交流和指正。

一、教师是信息学奥赛主要的引领者,是成功带出学生最重要的一环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所以,信息学奥赛指导老师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这个伯乐要有慧眼识才的智慧。下面我对信息学奥赛辅导老师如何提高辅导水平,给出自己的体会和经验。

1.积极参与相关知识专题培训

培训是提高信息学奥赛辅导水平的快速路,应该积极认真地去参加。绍兴市每年定期会组织一次集中培训,培训的内容都是精心总结的专题内容,值得去学习和研究。暑期信息学奥赛夏令营又是一次非常难得的学习机会。我们把握好了这二次学习机会,你的信息学奥赛的辅导水平将会有很大的提高。

2.及时梳理、归纳相关专题知识

梳理、归纳相关专题知识是提高信息学奥赛辅导水平的必经之路。NOIP要掌握的专题知识不是特别多。遇到好的题目要及时做好笔记、及时归类,逐步地建立起属于自己的专题资料。及时

地梳理和归纳是非常有必要的,对于提高辅导教师的水平也很

重要。

二、学生是竞赛的主体,对学生的选择至关重要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是说明学生的重要性。那么,哪些学生适合学习信息学奥赛呢?不是每个孩子都适合搞信息学竞赛,能学出来的孩子都有一些共性的优点。

1.逻辑思维能力是第一条件

“因为信息学与数学的关系比较大,都需要很强的逻辑思维能力。”学过奥数对学习信息学奥赛也很有帮助,毕竟都是奥林匹克竞赛,思想有很多相通的地方。

2.“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信息学奥赛的学习在很多人看来是很枯燥和苦闷的,因为很多时候的工作都在蓝底白字的编译环境中进行的,学生如果不是真喜欢,肯定会觉得太枯燥了。而真正喜欢的学生会是一种享受,完全不会疲倦。

3.善于自学是信息学奥赛成功的关键

看到外国媒体这样评价中国教育最大的失败是没有教会学生学会自学。确实在中国填鸭式的教学模式下,学生已经没有了自主学习的能力。所以,学生有自学的能力是非常好的特质,我们信息学奥赛的学习不能像其他科目一样,有这么多的时间,学生在课余时间去自学,及时补充自己的知识库,非常重要。

三、如何合理地去实施教学

1.严格控制兴趣小组人数

信息学奥赛兴趣小组参加人数最好控制在20人以内。奥赛培训不同于其他学科,每次上课学生都要上机去完成任务,这时候经常需要老师去一对一的辅导,人数多了,就做不到这样,必然会影响到教学。

2.学生培训应当定期化

学习作为一个连续性的认知过程,必须强调其定期化。信息学奥赛知识学习主要集中在兴趣小组上课时间,所以,定期化的培训很重要,要学生有固定时间去学习。

3.做好培训计划,完整上完考试大纲内容

古人说:“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在培训初期要制订好培训计划,有多少时间可以培训,有多少内容需要去让学生学习,都要非常清楚,在做计划的时候要尽可能详细。这样可以提前告诉学生,整个学习的流程,好的学生也可以事先去自学,最好也能要学生制订一个目标。

道路是曲折的,前途是光明的。孩子们都是纯洁的,在他们眼里没有功利性,兴趣是他们留下的唯一理由。尽可能让学生亲自动手、动口、动脑地学习,培养学生利用旧知识获取新知识的能力。这样,学生才能驾驶信息学奥赛这艘航船,顺利抵达胜利的彼岸。相信在我们一大批老师的默默努力下,让孩子们提前去接触这样一门新兴学科的知识、思想;让他们去学会交流、学会自学;让他们的思维更加开阔,张扬自学的个性;他们就是我们未来造福人类的英雄,让我们一起努力吧。

参考文献:

[1]吴文虎,王建德.信息学奥林匹克竞赛指导.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01.

第9篇:青少年逻辑思维培训范文

逻辑思维是一种依据一定的系统知识,遵循特有的逻辑程序而进行的思维活动,被誉为人类认识大千世界最基本的理性思维。在钱学森提出的思维科学理论体系中,逻辑思维被列在关于个体思维的三种形式之首,也就是说,逻辑思维是形象思维与灵感思维的基础、起点。人的大脑机制最能说明逻辑与语言的密切联系。科学家很早就发现逻辑思维是大脑左半球的功能,这个功能分区与第二信号系统——语言的大脑分区是一致的。发展逻辑思维,锻炼了大脑左半球,也能促进语言能力的提高。逻辑思维与语文的联系还可以从语文领域的四大要素来看。听、说、读、写是语文基本能力,这四种能力都是以思维,包括逻辑思维为基础的。叶圣陶先生说:“语言说得好,在于思维的正确,思维的锻炼相当重要。”写是说的书面形式,作者想把意思表达清楚,必须遵循人类共同的思维规律,没有逻辑思维,是不可能把复杂的道理和感受讲清楚的。至于读和听,如果弄不懂人家话语间、文章中的逻辑架构,实际上就是没有真正听懂、读懂。叶老对语文与思维关系的精辟阐述,为语文教师揭示了发展思维,尤其发展逻辑思维,从而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途径。提高逻辑思维能力,要有一定的逻辑学科知识为基础,而逻辑学科知识也正是语文知识的组成部分。传统语文总是把语、修、逻相提并论,逻辑知识短文也曾进入语文课本。目前流行着语文八字宪法之说,这八个字是字、词、句、篇、语、修、逻、文,特级教师魏书生教学生画知识树,总少不了“逻辑”的位置。可以说,逻辑是语文的有机组成部分,它与语法、修辞等专科知识共同建构了语文知识的整体框架。可以说,缺了逻辑的语文知识是缺腿的、不完整的。在语文教学中进行逻辑思维训练,从而普及逻辑知识,提高学生逻辑思维能力,这对提高语文教学质量,提高学生语文素质无疑是大有裨益的。从思维科学看,逻辑思维与创造性思维是密不可分的两种思维。现代学者张晓芒说:“任何一个创造性成果的产生,都包含创造性思维和逻辑思维,是两种思维合作下产生的结果。”这两种思维特质一是发散型,一是聚敛型,对一个完整的思维过程来讲是缺一不可的。还有的人更是直截了当地说:“直觉思维(创造性思维品质)乃是逻辑思维高度浓缩、简化、自动化的结果。”这正是说,逻辑思维是基础,是本,只有具备了良好的逻辑思维基础,创造性思维才能出成果。而片面强调创造性思维培养,忽视逻辑思维训练往往适得其反,欲速则不达。教学的长远目标是培养跨世纪人才。世界进入了智力解放、智力开发的时代,一位思想家说过:不要一个充塞的大脑,宁要一个开阔的大脑;不要一个无所不知的大脑,而要一个智力发达的大脑。“开拓学生视野,开展学生智力”也正是语文教学大纲为语文教学确立的目标。开发和发展构成智力因素核心的逻辑思维能力,应成为当前语文教学的当务之急。教学的根本目标,是把人类已知的科学真理创造条件使学生掌握,要教会学生思考问题,教他们掌握规律性知识而不是僵死的教条,要达到这个目标,首先要使学生具备逻辑思维能力。

思维训练,是指通过某种途径、方式掌握正确的思维过程、思维形式、思维方法的过程。把逻辑思维知识,正确的思维过程、形式、方法的掌握和传授贯穿在语文知识的教与学过程中,追求“逻辑思维规律、方法,与学生思维发展规律、语文知识内在规律,在教和学相互作用中的和谐和统一”,这就是语文的逻辑思维训练。通过训练,使学生逐步学会掌握用科学的抽象概念揭示事物本质,表述认识现实的结果这一掌握知识规律、途径和方法。逻辑思维训练内容包括逻辑知识的传授、思维形式及各种逻辑方法的训练和部分思维品质(如思维的广阔性、批判性、深刻性)的培养。逻辑知识指形式逻辑与辩证逻辑的一般知识;逻辑规律指形式逻辑的同一律、矛盾律、排中律;逻辑方法有实验、概括、分类、比较、对比等常用方法及归纳与演绎、分析与综合、抽象与具体等辩证方法;逻辑形式指概念、判断和推理;逻辑关系有个别和一般,反对、矛盾、条件、因果等,以及时间、顺序、机能关系及其相互制约性。

小学生具有直观思维、形象思维、逻辑思维三种基本形式。一般来说,学生对直观思维和形象思维两种形式较有兴趣并运用比较娴熟,对逻辑思维觉得比较抽象且运用比较不那么轻车熟路。由于小学生认识事物掌握事物的过程是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由单一到逐步增多的过程。所以,教师要根据学生掌握知识的规律对学生进行逻辑知识进行由浅入深的渗透和对学生逻辑思维进行由浅入深地训练。

一、在语文教学中为什么要实施思维教育。首先,应该全面理解语文学科素质教育的内涵。要理解语文学科素质教育的内涵,首先应该考虑构成一个语文综合素质所包含的基本方面。一个人语文的综合素质是由其语言的素质、思维的素质和人文的素质这三方面基本的素质构成。我们知道,在大脑思考的时候,语言是思维的工具;在彼此交流思想的时候,语言是交流的工具。语文学科的素质教育,首先应该抓好语言素质的教育,让学生掌握语言这个工具。但语言总和思维密切联系着,二者的关系如同形式和内容的关系谁也离不开谁。没有语言,思维就会失去凭借,思想也就没有物质的载体;然而没有思维,思想就无从产生,也就不可能有彼此的交际。语言和思维的这种密切关系又决定了语言发展和思维发展的密切相关。要想发展学生的语言,必须重视发展学生的思维;而发展学生的思维,又必须重视发展学生的语言。思维素质和语言素质同等重要,二者缺一不可。因此,语文学科既是一门语言学科,又是一门思维学科。语文学科的素质教育应该是语言的素质、思维的素质和人文的素质教育的统一。其次,与其他学科相比,语文学科更强调对学生的思维教育。因为语文是一门思维性很强的学科,有着自身特殊的思想教育的功能。教学生学习以语言为工具进行思维和思维表达是语文学科特有的功能。 从思维科学的探究可看出,人的思维可有不同的参照,比如音乐家需要参照旋律来思考,美术家需要参照色彩和线条来思考,但无论怎样,人类主要是参照语言来进行思考的。中小学设立语文学科,就是要学生掌握语言,学会用语言来进行思维,并把思维的接果用语言表达出来,这是人类最基本、最重要的思维方式和表达方式。学生掌握了语言这个工具,学会了以语言为工具进行思维,并以语言为工具表达思维结果的本领,才能学好其他学科,因此我们说语文学科是基础的基础,叫学生学会以语言为工具进行思维,发展学生参照语言思维的能力,是语文学科特有的任务。语言学科的特殊功能,又表现为它有比其他学科进行思维教育更有利的条件。首先,语言学科反映了人类思维最基本的形态。发展学生的思维,开发学生的智力,传承人类的思维与智慧,可以说是中小学各学科共同的责任,而且语文学科涵盖了人类思维最基本的形态。这些人类思维最基本的形态(形象思维、抽象思维、灵感思维以及分析思维、知觉思维、再现思维、创造性思维)在语文学科中的反映是最全面的。其次,语文学科反映了中外最优秀的思维经验。教科书中所选的古今中外的名家名篇,不仅是语言的典范,而且是思维的典范。这些作品反射着人类智慧的光芒,“地球上最美的花朵”(恩格斯)。学生学习语文,就好象在这座人类智慧的百花园中尽情享受着智慧的沐浴。因此,语文学科在思维教育方面比其他学科有着更有利的条件,也承担着更重要的任务。

二、逻辑思维训练的方法。

(一)利用关联词教学,训练学生的逻辑思维。逻辑思维能力是指按照一定的思维程序进行正确、合理思考的能力。它要求对事物进行观察、比较、分析、综合、抽象、概括、判断、推理……它是采用科学的逻辑方法,准确而有条理地表达自己思维过程的能力。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我发现关联词教学能够很好地对学生进行形式逻辑的知识渗透与对学生逻辑思维的训练。例如:如果……就……这组关联词,属于假设关系,我将它分三类:1、为与事实相反的假设;2、对未发生的事进行假设;3、对一般规律的行为条件和结果的假设。第一类,与现实相反的假设。如,如果没有水,动植物就不能生存。现实是有水,动植物正常生存。 转贴于 水是动植物生存的必要条件,丧失这个必要条件,逻辑推理的结果就是动植物不能生存。讲透句子是对学生逻辑知识渗透,同时也是对学生逻辑思维训练。于是,学生纷纷造出:“如果没有空气,人类就不能生存。”“如果没有五谷杂粮,我们就会陷入饥饿的境地。”“如果科学没有进步,我们的生活就停滞不前。”……第二类,对未发生的事进行假设。如,“假如明天下雨,我们就不去秋游。”明天还未来临,去秋游是未发生的事。这里包含一个典型的三段推论:“下雨天不能秋游,如果明天下雨,结论:我们就不去秋游。“由于弄通逻辑关系,同学们造出许多有创意的句子:“我如果以后上课不注意听讲,学习成绩就不能提高。”“如果明天出炎日,我就要晒被子。”“如果我夏天独自游泳,就有可能发生危险。”……第三类,对一般规律的行为条件和结果的假设。如,我如果上课说话、做小动作,就会受老师的批评。老师对违反课堂纪律的事总要处理,谁上课说话、做小动作是违反课堂纪律,理所当然受老师的批评。这又是一个逻辑判断推论。学生弄通了关系,造出的正确句子不胜枚举。如“如果我刻苦学习,就能取得好成绩。”“考试如果粗心,就容易出差错。”“我如果多看课外书,作文水平就一定能提高。”“虽然……但是……”转折关系的关联词也能训练学生的逻辑思维。“太阳虽然离我们太远了,但是和我们的关系十分密切。”距离远,推理结论是一般关系就疏远,但是太阳和我们的关系却十分密切,来一个大转折。“刘胡兰虽然牺牲了,但是她永远活在我们心中。”牺牲是去世,但精神活着,即永存。死与活,又来一个转折。“小红虽然生病了,但是她还坚持来上课。”生病,推理是一般不能上学,但是小红却来上课,还是转折。“因为……所以……”这组因果关系的关联词同样能训练学生的逻辑思维。如,“因为太阳离我们太远了,所以我们看上去只有盘子那样大。”这里实际上也包含一个典型三段论,即:看东西近大远小,因为太阳离我们太远了,所以看起来小。学生学会了这层逻辑关系,造因果关系句子轻而易举。试举几例:“因为晓红病了,所以今天不能来上学。”“因为刘胡兰宁死不屈,所以敌人将她残忍地杀害了。”“因为我们天天坚持长跑,所以身体越来越健壮。”实践证明,关联词教学不仅能够渗透逻辑知识,而且能对学生进行逻辑训练。

(二)、引导学生归纳,训练学生的逻辑思维。课文《四季的美》中“春天最美是黎明。东方一点儿一点儿泛着鱼肚色的天空,染上微微的红晕,飘着红紫红紫的彩云。”这一段写春天的景色美。“夏天最美是夜晚。明亮的月夜固然美,漆黑漆黑的暗夜,也有无数的萤火虫儿翩翩飞舞。即使是蒙蒙细雨的夜晚,也有一只两只萤火虫儿,闪着朦胧的微光在飞行,这情景着实迷人。”这一段写夏天的景色美。“秋天最美是黄昏。夕阳照西山时,感人的是点点归鸦急急匆匆地朝窠里飞去。成群结队的大雁儿,在高空中比翼联飞,更是叫人感动。夕阳西沉,夜幕降临,那风声、虫鸣听起来也叫人心旷神怡。”这一段写秋天的景色美。“冬天最美是早晨。落雪的早晨当然美,就是在遍地铺满白霜的早晨,在无雪无霜的凛冽的清晨,也要生起熊熊的炭火。手捧着暖和和的火盆穿过廊下时,那心情儿和这寒冷的冬晨多么和谐啊!只是到了中午,寒气渐退,火盆里的火炭儿,大多变成了一堆白灰,这未免令人有点扫兴儿。”这一段写冬天的景色美。运用归纳法,春美、夏美、秋美、冬美归纳起来就是四季的美,即点题又点明中心。北师大版六年级上册语文课文《白桦林的低语》有这么一段:“窗下是茫茫林海,随着山峦起伏,绣出层层叠叠、浓浓淡淡的绿浪。紧靠着瞭望楼是一片白桦林。银白的树干,灰绿的树冠,随着阵阵山风,摇曳着身躯和手臂,仿佛在向我们低吟浅唱……”让学生自己分析景物特点:林海:茫茫,美;山峦:起伏,美;绿浪:层层叠叠、浓浓淡淡,美;白桦林树干:银白,美;树冠:灰绿,美……这一切就归纳出大兴安岭的美。第五自然段:“你有烟瘾,但在岗位上,你的口袋里绝没有一撮烟草、一根火柴棒,不错,你怀里揣着一小瓶酒,但你给自己规定:每两小时喝一口,绝不违章。你不带书报,不是你不爱看,而是你的双眼必须随时注意四周的情况--哪怕是一缕淡淡的细烟,也不能忽略轻放!你带了一台半导体收音机,但除了收听天气预报,你甚至不去收听最喜爱的歌曲,因为你的双耳必须随时捕捉远近异常的音响――哪怕是有人偷伐一棵小树,你也不能将他原谅!”这一自然段写守林人戒烟——忠于职守,限时喝酒——忠于职守,不准看书报——忠于职守,不准听音乐——忠于职守。学生独立分析守林人严格要求自己的四个限令可以归纳守林人忠于职守,无私奉献的高尚品质。《一夜的工作》从周总理办公室陈设简单,分析出周总理生活简朴,夜点只有一碟花生米和一杯绿茶还是分析吃周总理生活简朴,增加一人花生米分量不增加,仍然证明周总理生活简朴,由此归纳周总理生活十分简朴。这样训练就引导学生从个别到一般进行归纳,从而训练学生的逻辑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