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汉子听写大赛范文

汉子听写大赛精选(九篇)

汉子听写大赛

第1篇:汉子听写大赛范文

均衡难易度。听写竞赛最大的美中不足是,各队轮流上场时面临不同题目,且难易程度存在明显差异。题目随机性成为决定胜败的重要因素之一,有违公平竞争的原则。如果改进赛制,同一题目各队都派一名队员上场,不论题目难易程度如何,都面临均等机会。这样,不仅可以使竞赛更具观赏性,而且能够提高直播效率,使更多的队员有机会上场竞技。公平竞争是市场经济的精髓,也是竞技比赛的基本原则,只有提供平等的竞争条件,才能真正实现优胜劣汰。

重视费效比。听写竞赛中遇到一些生僻字,现场成年人书写正确率极低,上场竞技的中学生却能够正确书写。究其原因,一方面是成年人对电脑的依赖,导致提笔忘字成为常态。另一方面,是参赛学生用了大量时间学习和书写汉字,业精于勤。由此导致一个问题,信息时代如何学习汉字?学习花费的是时间,获得的是知识。信息时代是知识爆炸的时代,按照经济原则应以最少的时间掌握最多的知识,努力提高学习的费效比。据此,人们学习汉字的重点应集中在常用字上。除了专业人士外,一般人对生僻字只要会读即可。《汉字听写大会》不妨改为《汉字读写大会》,竞赛内容包括常用字的听写和生僻字的读音。这样,不仅可以吸引更多的观众,也能够提高学习的效率。

培养创造力。《汉字听写大会》的参赛队员展示了超强的记忆力。这既令人感叹,也令人担忧。信息时代创造力取代资本,成为最重要的生产要素。电脑网络和搜索软件的开发,使人们记忆力的价值相对下降。审时度势,教育的重点应从提高记忆力转向培养创造力。汉字听写大会若改为汉字读写大会,应以填空、组词和造句作为重要内容,比拼参赛队员正确使用汉字的能力。其中,具有创意的正确词句,还可以适当加分。这样,不仅可以使竞赛内容更精彩,也有利于增强人们的创新意识。

【素材解读】

随着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普及,在给汉字的拼写、传播带来极大便利的同时,也产生了以“提笔忘字”、“写字不规范”为主要表现形式的“数码时代的失写症”。随着这种“病症”的逐步蔓延,如何让年青的一代更好地使用和传承汉字,便成为了当下重要的课题。用游戏的方式激发孩子的兴趣和求知欲,让孩子们通过一个个汉字去触摸几千年的历史变迁,通过一个个汉字感知几千年前人类生活和生产的痕迹,通过一个个偏旁部首来揣测汉字背后的含义和流变,这是一个多么充满奥妙的过程!令人欣喜的是,《中国汉字听写大会》敏锐地把握到这一点,激发学生乃至全社会对于汉字音、形、意的兴趣,即使孩子们一下子想不起汉字怎么写,但是通过主持人提供的解释,还是可以通过偏旁、部首来推测汉字大概的写法。这就是汉字的魅力!前景是美好的,当有更多的电视人精心创作出更多寓教于乐的电视节目,当有更多的教育工作者能够真正地热爱汉字并热衷于将汉字的神奇与丰富性启发给孩子,当有更多的家长重拾“字如其人”的重要性,汉字的传承与发扬光大,将真实可期。

第2篇:汉子听写大赛范文

走入会场,记者立刻被现场的气氛所感染,只见选手早已就位,各个都是胸有成竹的样子。上午9点,主持人宣布比赛正式开始。来自全市的7支代表队的35名选手,5人一组轮流进行比赛。

镜头一 一撇一捺关成败

大赛刚开始,题目难度系数并不高,有很多词对于选手来说并不陌生,却还是有选手写错。相比于不会写,最令人感到遗憾的是,有几位选手因为记错或书写不规范等原因与成功失之交臂。比如第二轮比赛中,一名选手在听到“沽名钓誉”一词后,将“钓”字写成了“钩”。还有一轮,当考官读到“多余”二字时,选手们纷纷迅速地写出了答案。在所有人都以为这一题会顺利通过的时候,其中一名选手却因“多”字书写不规范而惨遭淘汰,引来台下叹息声连连。于是,考官耐心地解释:“我们都知道,汉字当中有一些字是上下结构,也有一些字属于左右结构。这位选手显然是把上下结构写成了左右结构,因此错了。”

镜头二 “淡定姐”独挑大梁

比赛过半,现场气氛越来越激烈,台下观众也纷纷拿出纸笔跟着写了起来,他们时而齐声为选手正确写出一个个难写的汉字欢呼,时而又为选手的失误惋惜不已。此时,其中一支代表队仅剩一名女选手孤军奋战。其他队伍都是轮流上场,而她刚比完一轮,还没来得及坐下,下一轮就又开始了,她只好用衣角擦擦手心的汗,继续应战。遗憾的是经过几轮厮杀,“淡定姐”也被淘汰了。

镜头三 超级学霸PK 战

听写大赛不只是简单的默写,而是要求学生具有广阔的阅读视野和全面的知识储备。参加听写大赛的选手,都是各学校层层选的。比赛进行到最后,赛场上就剩下一名扎马尾的女生和一名戴眼镜的男生。于是,裁判们商议后决定对这两位学霸进行加试赛。而此时,题目难度不断增加,出现了“耄耋(mào dié)”、“弊蠹(bì dù)”、“瘰疬(luǒ lì)”等生僻字。几轮加试赛下来,仍然难分伯仲。现场气氛也被二位学霸的争霸推向高潮。最终,古浪六中的宁小珍因准确写出“戥(děng)子”一词而险胜,也为凉州区第一代表队夺得了团体赛第一名。

个人PK赛:学霸们放大招,角逐汉字英雄

午后的阳光明媚温暖,照在人身上暖烘烘的,让人不由得想打个哈欠伸个懒腰。2点40分,主持人英哲手握话筒,宣布个人PK赛正式开始!21位选手昂首阔步走上台。在学校,这些选手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学霸,除了学习成绩优异,他们还拥有惊人的汉字储备量。下面就随我们的镜头,看看这场学霸之间的精彩较量吧!

镜头一 一个字难倒英雄汉

在第三轮比赛中,当考官读出“否极泰来”这个词时,观众席一片哗然。是啊,这是一个被大众熟知的词汇,也没有生僻字,但此刻抽到这一题的小姑娘面露难色,久久没有下笔。

原来问题出在了“否”字上,平时这个字多以读音fǒu出现,读音pǐ则只出现在少数词汇中,导致很多人都忽视了这个多音字。

一分钟规定答题时间到了,这位选手书写的答案是“披极泰来”,评委们纷纷亮出了“红叉”。这个答案显然是错误的,小姑娘红着脸离开了比赛场地。

比赛中,类似的情况有不少,例如“放纵不羁”的“羁”字、“妇孺皆知”的“孺”字、“秉烛待旦”的“秉”字、“福寿无疆”的“疆”字等等,很多选手都因为不会写这些常用字而意外地被淘汰了。选手们在平时的训练中着重练习比较难的生僻字,而忽视了常见字。

镜头二 生僻字考倒观众

随着场上剩余选手越来越少,比赛逐渐进入了白热化,题目难度也随之大幅度上升,有些题目让在场观众都傻了眼。

在三名选手争夺第二名的加时赛中,考官出的题目是“痈疽”,在场选手和观众听了都一头雾水,于是其中一位选手请考官解释一下这个词。考官面带微笑解释道:“痈疽指的是一种毒疮。”遗憾的是,几位选手都没能正确写出这个词来。

于是,考官继续出题,她读道:“齑粉,意思是粉末。”观众席又是一片哗然,很多人都无奈地摇摇头说:“太难了,选手们肯定写不出来!”就在大家窃窃私语时,台上一名高个子男生已经在写汉字的平板电脑上提交了答案,并露出自信的微笑。结果,他写出来的两个字完全正确,场上立刻响起掌声和喝彩声。

接着,考官的题目越来越难,例如“疖子”、“窨井”、“兖州”等,观众们不禁暗暗感叹:“中国汉字太难了!”

镜头三 不起眼的逆袭冠军

终于到了角逐冠军的紧张时刻,台上只剩下五位选手,观众们的心也提到了嗓子眼,纷纷为自己支持的选手加油鼓劲。其中,呼声最高的是来自古浪六中的宁小珍和武威十中的马兰,比赛到现在,还没有难倒她们俩的题目,就连评委老师都频频向她们竖起大拇指。

一会儿,一位个子小小的男生走上前,表情淡淡的,似乎很紧张。考官给他出的题目是“簪缨世胄”,并解释道:“这个词指的是世代做官的人家。”这名男生先在平板电脑上写上“世胄”两个字,然后一动不动地站着想了一会儿,当答题时间还剩20秒时,他才飞速写上“簪缨”二字。

第3篇:汉子听写大赛范文

>> 浅淡高三文科特长生的地理复习指导 艺术特长生,还是艺术生? 考级 并不直通艺术特长生 艺术特长生,此路不通? 艺术特长生的教育探究 亲历“艺术特长生”招生 艺术特长生数学教学初探 艺术特长生招生倾斜 谈谈特长生在高考前如何做到科学用嗓及嗓音保健 浅谈高中体育特长生的科学选材与训练 高中体育特长生的科学选材和培养初探 制霸、复苏、逆袭 特长生 高等学校招收艺术特长生 如何做好艺术特长生的数学教学 对艺术特长生德育教育的探索 浅谈高校艺术特长生的招生与培养 艺术特长生语文学习兴趣的培养 艺术特长生:幸运的受益者? 艺术特长生走高考“特色之路”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中国 > 政治 > “文科学霸”逆袭艺术特长生 “文科学霸”逆袭艺术特长生 杂志之家、写作服务和杂志订阅支持对公帐户付款!安全又可靠! document.write("作者: 邓郁")

申明:本网站内容仅用于学术交流,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告知我们,本站将立即删除有关内容。 《中华好诗词》在10月19日开播,加入汉语文化节目的竞争。闯关、综艺等电视包装手法被用来包装汉字、古诗词,引起了这一类节目的收视热潮。

在试题中出现“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时候,《中华好诗词》的评委席上出现了分歧。

分歧的焦点是“见”应该读“xiàn”还是“jiàn”。

中南大学教授、百家讲坛主讲人杨雨认为:“如果读‘xiàn’,那是山在呈现出来,并不是这位诗人有意地要去看什么。”她喜欢这种“现南山”的悠然。

赵忠祥和明星守擂人喻恩泰不同意了。 喻恩泰高举起手,做出采菊的姿态,说:“诗人是在采菊那一瞬间,心很悠然地看到了山。”

“采菊有那么采的吗?”杨雨反问。一旁赵忠祥悠悠然地说:“有,有……杨雨老师,在植物和动物方面,我略占上风……”

全场哄笑,掌声四起。

在过去几个月里,类似的汉语竞赛节目迅速占据荧屏,并成为人们茶余饭后的话题。仿佛一夜之间,选秀的明星从歌舞高手变成了文科学霸。

在中央电视台推出《中国汉字听写大会》前后,河北卫视推出了《中华好诗词》,河南卫视则推出了《汉字英雄》,日前又传出消息,要请崔永元来主持姊妹节目《成语英雄》。

在此之前,没有人想到这一类打着“复古”、“传统”和“文化”旗号的节目,能够获得如此高的收视率。 不能唱歌了,那拼文化吧

《中华好诗词》总导演杨宝昆记得,节目的创意是在今年8月19日中午提出的。当时,河北卫视发展研究部主创人员和一位台湾电视人一起搞“头脑风暴”,他们面临的压力来自“限歌令”。

7月24日,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消息,为避免电视节目形态单一雷同,总局将对歌唱选拔节目实施总量控制、分散播出的调控措施。两个月之后,广电总局升级“限歌令”,2014年有可能只有四档音乐选秀节目得以存活。

在杨宝昆他们感到压力倍增之前,已经有人提前找到了突破口。

8月2日,央视科教频道推出了《汉字听写大会》。在播出之前,它几乎没有做任何大张旗鼓的宣传,但节目播出六个小时之后,在微博上便成为电视节目话题排名第一位,随后收视率节节攀升,迅速突破2%。这对一个没有歌舞、没有明星导师的课堂节目来说堪称奇迹,因为同期的《快乐男声》最高收视率只突破了1%。

《汉字听写大会》的播出并非灵感忽至,它筹备了整整六年,设计完成于四年前。

“它是多年来的一个电视梦想,但我需要等待一个敢于支持原创的媒体。”节目总导演关正文说。 当竞赛要展示文化时,明星不得不好好学习。在《中华好诗词》的候场间里,所有参赛明星都在捧着手机狂背诗词。

他的创意来自美国的全国拼字比赛,这是一档从1925年开始举办的比赛。看到一名50年前参加过比赛的老人指导他的外孙参赛,关正文深受感动。他感慨道:“在美国这样的多元化国家,拼字比赛让具有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在共同的美国梦中找到了共同点。”

在得到央视科教频道的立项之后,关正文用了两个月的时间,按照国外做节目的模式,制作了一本厚厚的节目执行手册,对所有的细节进行了尽可能详细的规定。然后,迎来了出乎所有人意料的成功。

借着央视节目的走红,更多人发现了早在7月份就已播出的《汉字英雄》,这是河南卫视跟爱奇艺网站联合制作的汉字听写节目。

对于杨宝昆和他的搭档们而言,再去制作一个写汉字的节目就是愚蠢了。他们想到了歌曲《但愿人长久》。上世纪80年代,台湾作曲人梁弘志为苏轼的一阙《水调歌头》谱了曲,由邓丽君演唱,之后传唱华人世界。

“为什么我们不能做一档普及传统文化、传统诗词的节目呢?”大家变得兴奋起来,当天下午,杨宝昆起草完方案,交给部门领导,晚上,他收到了台长批准立项的通知。 文科生的逆袭

汉语节目乍起的热潮,让人依稀想起曾经在荧屏上几起几落的电视益智类节目。

上世纪80年代中期,本着教育群众的原则,各个电视台都播出了知识竞赛节目,比如《党史知识竞赛》、《中学生知识竞赛》,甚至《节水知识竞赛》。由于形式呆板,很快被边缘化。

1998年,中央电视台开播《幸运52》,并在两年后夺得央视的“年度电视节目”奖。一时各种益智类节目纷纷亮相,并广受欢迎。这个名单中包括江苏电视台的《无敌智多星》、湖南电视台的《超级英雄》以及央视的《开心辞典》和《三星智力快车》。

但是随着电视选秀的兴起,这些曾经红火一时的益智类节目又一次被边缘化,它的再次回潮则是去年曾一度声势颇大的《一站到底》。但是跟它的前辈相比,这个问答竞赛的电视节目已经算不上益智。它的问题不再关于天文地理文史艺术甚至数理化,而是“灰太狼的老婆叫什么?”和“紫薇的亲生母亲是谁?”

从2004年《超级女声》火爆全国开始,选秀节目已经统治了电视荧屏整整十年,它不断变化形式来刺激观众的神经,但是一次次的刺激,也正在让电视机前的人们感到疲倦。而汉语节目的智力挑战,恰好撩拨到了昏昏欲睡的观众,而“汉语”两个字,似乎正呼应了人们深藏心中的文化焦虑。

《汉字英雄》制片人马东说:“做汉字节目其实就是差异化的选择,为什么是写汉字?因为汉字在中国人心里有独特的位置。因为介质变化触动了人们内心的怀旧情绪,《汉字英雄》可能唤醒了这种共振点。”

在过去几年中,随着电脑和手机的普及,越来越多的人疏离了手写汉字,提笔忘字也早不是新鲜事。教育部前新闻发言人王旭明曾在其微博上发起倡议:“解放孩子,救救汉语!”呼吁小学取消英语课并更注重汉语学习。类似的呼吁,已经多得让人感到麻木,但是普遍的担忧却不断被提醒、强调。

尤其是在看到电视里的题目,观众心中一片茫然,同时有一个声音叫喊着“我以前知道,现在居然忘了”的时候,它准确击中了观众的心理。文科生在此时逆袭了艺术特长生。 让明星也“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尽管好几档节目都极力避讳或淡化明星名人的作用,但毋庸置疑,重量级嘉宾是亮点之一。同样,《汉字英雄》请到陈道明和韩寒做“幕后高参”,由于丹、高晓松、张颐武担任现场嘉宾,化身“汉字先生”与选手进行互动。他们几位通过解读汉字的来龙去脉以及所蕴含的典故知识,拓展了节目的内涵和外延。

《中华好诗词》聘请著名主持人赵忠祥和中南大学教授、百家讲坛主讲人杨雨为“大学士”,做点评嘉宾;请喻恩泰、左岩等六位明星充当守关人,全国遴选出的100位诗词记忆达人是攻擂方。比赛设有 “百家争鸣”、“挑兵点将”、“金榜题名”三个板块。

诗词达人必须通过抢答为自己赢得上场参赛权,上场选手可随机挑选守擂明星进行答题比赛。担任主持人的则是不久前刚刚从央视辞职的名嘴王凯。他们在台上的互动让节目妙趣横生。

“‘十五好剑术,遍干诸侯。三十成文章,历抵卿相。’请问指的是哪一位诗人?”

“李白。”

镜头转向评委席,赵忠祥说:“一直说李白一身傲骨,其实在这首《与韩荆州书》里头,老实说他有点迎合。‘生不愿封万户侯,但愿一识韩荆州。’他说我这万户侯都不想要了,就想见您一面呀。见您一面为什么,还是要一个什么官位。” 为了竞赛,《汉字听写大会》的选手把《现代汉语词典》背了几遍,有的甚至手抄了一遍。

王凯一本正经地说:“这应该是李白作为屌丝找工作的时候。像李白这样一个诗仙、一个谪仙人,可以让高力士为他脱靴,也可以天子呼来不上船,但是在他处于人生低谷的时候,他也会把自己的架子放得很低。”

对于呼吁重振传统文化的人来说,无论《汉字听写大会》还是《中华好诗词》,场面都让人感慨。

在《中华好诗词》的候场间里,所有参赛明星都在捧着手机狂背诗词,甚至在大舞台上现场录制的间隙时,他们也在或背诵或互相交流。喻恩泰甚至在录制之前闭门三天,在家苦读。目睹此景的赵忠祥曾经感慨,“导演快来拍呀,这场景多感人啊!”

至于比赛的激烈程度,也毫不亚于各种红极一时的选秀PK。

10月18日,央视《汉字听写大会》总决赛的决战时刻。安静的现场只有钟声滴答,弥漫着结果行将揭晓的紧张。

听到“chen mu qie chi”的题目,选手于加敏在电脑答题版上写下了“瞠目”。在众人屏息的寂静中,她犹豫了片刻,擦掉“瞠目”,重新写下文字正确的“瞋目切齿”。

全场的观众和她在场外的同学发出一片惊呼声,为她的“转危为安”鼓掌。女主持人冀玉华直呼:“我的心脏都快受不了了!” “锦标赛”导向是难免的

《汉字听写大会》比赛中,选手不仅书写错误要被淘汰,书写不规范也将面临出局,堪称史上最严格的听写竞赛。

参加比赛的选手都是由各省严格选拔后,派出的汉字听写高手。随着各省代表队不断亮相比拼,各省的支持方也纷纷在新媒体平台组建后援团,开始一路陪伴着所属省队选手的蜕变和成长,其规模和竞技模式被称为汉字听写“全运会”。

在这种赛制下,持续几月的《汉字听写大会》“捧红”了表现出挑的杭州外国语学校。带队的苏云生老师说,在备战决赛的十天集训里,学生的任务是掌握第六版《现代汉语词典》1780页,5万6千个字、词组,平均每天掌握150页。每天,他们要花上16到18个小时学习,凌晨两三点才睡觉。她笑称,原先和学生们比赛总是赢,但经过集训后的孩子实在太强了,她称他们是“现代汉语词典小六版”。 对收视率的担心很快被热播所打破,《汉字听写大会》的收视率直逼最热的选秀节目,而参赛的高手也成为新的偶像。

其中的几位优异者也如明星般在学生群体中受到了“膜拜”,15岁的刘浥尘被奉为“大师”,为了竞赛,他把《现代汉语词典》手抄了一遍。

这样的做法,流沙河老先生笑着说“太辛苦”。在他看来,认字,不是用突击的办法。“文字或者文化,慢工出细活,文火炖肉,才符合它的发展规律。”

但他很能理解电视竞赛的特性:“任何一件事,一旦你有悬赏,有特殊鼓励,都会出现一点偏差,叫做‘锦标主义’。这是难免的。但没必要去拿这个来指摘节目本身。”

此外,对于节目的吐槽和批评,最集中地体现在题目难、汉字冷僻上。如果说“貔貅”、“户枢不蠹”还算普及,“荦荦大端”、“裂璺”大概可说超出一般人的知识范围了。担任《汉字听写大会》解说的复旦大学教授钱文忠都不由得感慨,“这些词太古雅了”,“谁都不知道”。

关正文表示,对于难度的判断他们只能靠自己的经验推想。节目组将汉字词汇从所有人都能写对的到所有人都写不对的分成了十个等级的难度:“比如第六级,就推想60%的选手都该写不对,第八级就是80%的选手都该写不对。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控制现场比赛的节奏,不至于让竞赛无休止地进行下去。” 要很辛苦地面对商业主流

“恭喜大陆有这样的节目。起码在台湾,现在这样的节目绝不可能生存。”这是台湾文化人张大春的第一反应。

对有关汉语的电视“综艺”节目,张大春并不陌生。他记得40多年前,自己上小学五年级时,看过一档叫做《以小见大》的节目,主持人是台湾电视公司的演员田文仲。节目里首先出来一小段文字,如“环滁皆山也”,接着现场观众再背诵后半部分乃至全篇。

“真把我吓坏了,他们太厉害了!”

不过那档节目只维持了一年,“今天全台湾2000万人里,记得它的不到3000了吧。”

后来他还参与过读书节目的主持制作,也只撑了三年,而且还靠其他类型的节目养活。如果没有新闻局、文建会出钱支持,会死得更快。

“电视作为传播工具,有很多责任和面向。策划者要很辛苦地面对商业主流。”他表达了对彼岸同仁的敬意,却不想用大话来评论这类节目的积极效应,拔高大众对节目的期待,所以“不要说什么全民会怎样、能够长期地对庸俗大众产生什么影响。”

毫不意外,最追捧这几档汉语知识节目的,是有孩子的家庭。他们不用担心孩子跟着歌舞选秀中那些“过分有个性”的偶像学坏,也喜欢这种寓教于乐,这些节目无疑是“最令家长放心的综艺节目”。

第4篇:汉子听写大赛范文

宋琦出生于南宁市的一个普通家庭,父母的文化程度都不高,工作也不稳定。因为家里经济条件不好,所以父母并没有花太多钱来特别培养女儿,只在宋琦很小时送她去学过英语,其他时候全靠宋琦自觉学习。

有一次,一个同学听说学练字很有意思,便想去学。宋琦知道了,也产生了兴趣,于是,父亲又送女儿去学书法。正是这一段练习书法的经历,让宋琦发现了汉字的魅力。

“汉字从甲骨文一步步发展到今天,每个字都是有含义和背景的,在我写字的时候,心头就会涌上一股崇敬感和自豪感;投入到汉字的世界里,触碰到那些汉字背后深沉的历史厚重感,这是一种很享受的过程。”年纪虽小,但宋琦对汉字却已有自己的感悟。她举了几个例子,如“集”字在甲骨文中的字形很像小鸟聚集在树上的样子,是个象形字,后来才慢慢演变成了现代用的“集”字。每次读到这些典故,她就觉得汉字非常有趣。

凭借着这份独特的兴趣,宋琦阅读了大量的书籍,打下了深厚的文化功底。

对汉字文化的着迷,也培养了宋琦对汉字书写十分严谨的态度,拿她的话说,甚至是有些“苛刻”。因为她对汉字书写的规范要求很高,一笔简单的撇,长一点还是短一点,她都会严格按规范来写。由于经常不由自主地去纠正别人的书写错误,同学们都叫她“纠错大王”。

汉字听写大会开赛后,学校开始组织学生参赛。凭借着出色的表现,宋琦顺利入选校队。

进入校队后,成员们被聚集起来进行加强培训。大家每天会利用早读、晚自习等时间聚到专门的训练室里,阅读大量在常人看来很枯燥的书籍,为自己储备“营养”。《现代汉语词典》《古代汉语字典》等书是必备的内容,此外还有数十本老师们精心挑选的书籍。大家自己给自己订计划,规定自己每天要“吃掉”多少页码,并确保已将其吃透和牢记。

为了检验阅读效果,成员们自己设计了各种考验环节,如互相纠错、制作错题本、模拟比赛等。表现较好的人能赢得一些大家都喜欢的美食。这对于算是个“小小吃货”的宋琦来说可是十分有诱惑力的,也促使她付出了更多努力。

此外,让宋琦暗下决心“一定要杀出重围,上到中央电视台去”的还有一个原因,那就是她非常渴望能亲眼见一见自己的偶像――汉字听写大赛评委、著名的语言学家张伯江先生。

时间一天天过去,或明或暗的光影下,是一个个埋头苦读的身影。

终于,比赛开始了,人生的考验即将来临。

今年汉字听写大会的竞赛方式发生了变化,改为每次都是两位选手同时上场,书写同一题目,都写对或者都写错则比赛继续,直到其中一人落败离场。这让比赛的公平性大大提升,因为如果没有实力,仅凭运气是过不了关的。

冠军之路从来都不是一帆风顺的。在顺利通过南宁市赛的选拔后,宋琦在广西冠军赛的一开始便遇上了麻烦。在一轮较量中,因为一次带争议性的判罚,宋琦被无情地打到了复活赛中。虽然事后老师提出复议,评委组重新认可了宋琦的书写。然而这时比赛已经结束,不可能重新来过,就这样,宋琦还是不得不面临再输一场即将被淘汰的现实。

复活赛开始了,抽到一号签的宋琦第一个出场,仅用一个词就将对手击败,让对手输得心服口服。

复活赛的第二轮比赛却让宋琦万般难受。因为宋琦的对手正是自己朝夕相处的队友。她一下子就哭了。在学校里,她们是最好的朋友,这次比赛她们不仅同吃同住,而且同睡一张床。谁都不希望发生这样的事情,可有时候事情偏偏就是这么巧。一开始,惺惺相惜的战友情谊让宋琦状态很不稳定,但在一次次的PK中她慢慢进入了状态,并最终含泪将队友击败――“因为认真比赛,发挥出最好的水平才是对她最大的尊重”。比赛结束的一刹那,她和队友紧紧地拥抱在一起,既有成功的喜悦,又夹杂着太多的不舍。在宋琦心里,她是多么希望和队友一起晋级到全国决赛中去,这是她们当初一起许下的心愿啊。因为这样“同室操戈”的场景,宋琦事后还被队友和同学戏称为所向披靡的“克星”。

正当状态渐佳时,宋琦梦想路上最大的一次危机悄然来临。也许是由于紧张,一名宋琦认为实力与自己不相上下的队友却因一个简单的、大家都认为不可能会写错的词而惨遭淘汰。而此时,整个校队就只剩下宋琦一个人孤军奋战了。或许恐慌也是会传染的,看到这个场景,宋琦的心也有些慌了。到她上场时,她的紧张情绪依然没有消除,心依然“砰砰砰”地混乱作响。以这样的心态出战,被淘汰几乎是不可避免的。

一次不经意的抬头,让这场危机消于无形。宋琦看见赛场边的座位上,队友和老师们正高举着拳头给她鼓劲和支持。这个每支队伍都会做的寻常举动,却让她的心一下子就静了下来。“我不能辜负他们的信任。只剩下我一个了,我要替他们走下去,完成他们渴望登上更大舞台的心愿。”这份责任与担当,让宋琦“小宇宙爆发了”,随之一路将所有选手挑落马下,直至冠军到手,顺利进入全国赛。这一战之后,宋琦也收获了一件法宝――镇定。而这件法宝,也让她在此后的道路上走得更远。

在老师的眼中,宋琦却是一个“不听话”的学生:带队老师反复提醒大家,在与他人尤其是对手的交谈中要有所保留,不要将自己的老底全都透露出去,以免在比赛中被对手趁势击败。然而宋琦却不管这些,和别校的学生才认识没多久,就能凑在一起玩得不亦乐乎,不仅讨论对错,还交流如何应对才能发挥得更好,完全没有一点儿提防之心,这让老师既摇头苦笑又无可奈何。

宋琦性格乐观开朗,很爱交朋友,这点从上面“不听话”的“不良记录”中就已被证明。到全国赛结束,有的人只是参加了一轮比赛,体验了一番战斗,其他收获却全无。而她却趁着共同住宾馆、录节目的便利,结识了一大堆来自全国各地的同龄朋友。她的偶像张伯江先生,虽然因为赛事的忙碌而无缘见面交谈,但她却通过委托主持人转交的方式,送上了自己写的信和一个精美的绣球。张先生则回赠给她一张节目组摄制的,她在台上比赛而张先生坐在台下观看的签名照片,并将自己的手机号码留给她,要她以后多多联系。

宋琦还喜欢给自己制订各种超额计划,然后逼迫自己拼命地去完成它。大抵目标定得很高,然后竭尽全力去完成,即使最初设定的目标没有达到,收获也不会太差。

正是这种热情开朗、积极乐观的性格,让宋琦收获了巨大的人气。在全国赛正式比赛的前一晚,在河南安阳的宾馆里,宋琦收到了一份“让自己幸福得要死”的礼物――全班同学以及曾被她“消灭”的队友们,专门为她录制了一份暖心视频。大家在镜头里纷纷摆出各种鼓励的姿势,为她加油助威。于她而言,这是一份能够珍藏一生的感动记忆。

在老师的眼中,宋琦却是一个“不听话”的学生:带队老师反复提醒大家,在与他人尤其是对手的交谈中要有所保留,不要将自己的老底全都透露出去,以免在比赛中被对手趁势击败。然而宋琦却不管这些,和别校的学生才认识没多久,就能凑在一起玩得不亦乐乎,不仅讨论对错,还交流如何应对才能发挥得更好,完全没有一点儿提防之心,这让老师既摇头苦笑又无可奈何。

宋琦性格乐观开朗,很爱交朋友,这点从上面“不听话”的“不良记录”中就已被证明。到全国赛结束,有的人只是参加了一轮比赛,体验了一番战斗,其他收获却全无。而她却趁着共同住宾馆、录节目的便利,结识了一大堆来自全国各地的同龄朋友。她的偶像张伯江先生,虽然因为赛事的忙碌而无缘见面交谈,但她却通过委托主持人转交的方式,送上了自己写的信和一个精美的绣球。张先生则回赠给她一张节目组摄制的,她在台上比赛而张先生坐在台下观看的签名照片,并将自己的手机号码留给她,要她以后多多联系。

宋琦还喜欢给自己制订各种超额计划,然后逼迫自己拼命地去完成它。大抵目标定得很高,然后竭尽全力去完成,即使最初设定的目标没有达到,收获也不会太差。

正是这种热情开朗、积极乐观的性格,让宋琦收获了巨大的人气。在全国赛正式比赛的前一晚,在河南安阳的宾馆里,宋琦收到了一份“让自己幸福得要死”的礼物――全班同学以及曾被她“消灭”的队友们,专门为她录制了一份暖心视频。大家在镜头里纷纷摆出各种鼓励的姿势,为她加油助威。于她而言,这是一份能够珍藏一生的感动记忆。

在与宋琦的交谈中,记者时常会想起一种寓意着坚强与勇敢的花朵――向阳花。这个小姑娘一点儿也不怕生,完全没有初见陌生人的那种紧张与拘谨,言谈中总透露出一种难以名状的从容与自信,如同一朵迎风盛放的向阳花一样,积极,乐观,朝气蓬勃,充满灿烂与希望,不停地追求自己的目标,摇曳出明丽爽朗交织的美。

记者让宋琦评价一下自己,她想了好一会,列出了“乐观、严己、苛刻、有计划、目标明确、追求完美”等词。她说:“我只是想做到更好,不辜负一直那么努力的自己。因为我们付出了这么多的汗水,并不是为了去感受失败的苦涩的。”

第5篇:汉子听写大赛范文

关键词:小学语文;错别字;学习技巧

汉字是小学语文教学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但是由于小学生自身对汉字的认识比较少,加上对汉字结构的理解不深刻,导致很多学生在学习汉字时往往采用死记硬背的方式,然而这种方式效率非常低,使得很多学生浪费太多时间去学习汉字笔画,但仍会有一些看似非常相似的汉字无法写对,时间久了学生就会失去对汉字的学习兴趣,那么作为小学语文教师应如何引导学生学会学汉字成为教师亟须解决的一个问题。

一、将汉字变为一个个小故事,让孩子爱上每一个汉字

每个小学生的想象力都极为丰富,甚至一些成年人都赶不上,小学语文教师完全可以抓住学生的这些特点,通过引导学生不断进行联想,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每个汉字的基本结构来引导学生自己编小故事,通过编故事让每个学生都能对汉字有一个属于自己的理解,从而让每位学生都能对汉字感兴趣。

比如,在学习苏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时,有一单元的汉字为“凉”,这个汉字的笔画虽然不多,但学生会在两点水和三点水上面容易记混,学生死记有一定的困难,这时教师可以给学生编故事:“放暑假了,爸爸带我去北京玩,北京连续下了两天雨,空气非常好,我们玩得很开心。”这样的一个看似简单的故事,却将凉这一汉字拆分开,两天雨可以让学生很轻松地记住是两点水。再比如,在学习“跋”这个字时,教师可以给学生讲这样的故事:“今年暑假我和好朋友明明一起去爬山,由于我们没有坐索道,所以当我们爬上山后都已经满头是汗了。”这样的一个故事可以让小朋友联想到自己寒暑假出去玩的场景,相信他们都会想到游玩累得出一身汗的场景,这时再记忆这个字就比较轻松了,不坐索道爬山肯定是用脚爬,因此是足字旁,和朋友一起爬山,因此右边是一个友字,累得满头是汗,汗可以用一个点来代替,这样这个字就想写错都难。这种方法既丰富了学生的感性认识,又增强了记忆,从而激发了学生的识字兴趣,减少了错别字出现的概率。

二、建立汉字家谱,让学生集中记忆易错汉字

汉字家谱指的是教师可以将一些偏旁部首相似、意思相似等汉字进行分类,将这些汉字整合在一起,让学生集中记忆。学生写汉字容易出错的原因有很多,其中以汉字中的某一部分与其他汉字相似而写错有很大关系,比如,“口渴”与“喝水”两个词中右半部分都是一样的,但是左边的偏旁部首却不同,小学生对这两个字非常难区别,很多学生在写这些汉字时经常会出错,出错时间久了,学生再遇到这些汉字时,就会有一种抵触心理,他们会认为这些汉字非常难记忆。

面对这一情景,教师与其让学生不断出错,不如将这些汉字集中在一起,让学生主动面对,并引导学生进行记忆,比如,教师可以先将这两个字放在一起,然后给学生讲:“大家想一下,我们喝水是用什么喝呢?”学生肯定会说用口喝水,于是学生就能记住喝的写法,随后教师可以继续询问:“那么大家想一下口渴的时候我们想找什么?”学生肯定会回答水,于是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口渴时需要找水,所以渴这个字是三点水。”这样的家谱式记忆,可以让学生大胆面对这些错字,仔细分析汉字与生活的关系,从而加强对错别字的记忆。

三、开展错字听写大赛,实现从赛中学

小学生的心理性格中有很大一部分争强好胜的心理,在他们心目中,总有一点攀比的心理,对荣誉的获取非常看重,小到个人,大到一个团队,只要涉及荣誉或比赛,小学生都会非常积极地参与到比赛当中。不仅如此,小学生在参赛过程中都非常认真,他们会非常努力地进行比赛,同时为了获取胜利,他们会释放出平时好几倍的精力来面对比赛,甚至有时比赛失败后,学生会感到很沮丧,小学生的这种争强好胜的心理是其他任何一个阶段的学生都很难完全达到的。作为一位语文教师,应抓住学生的这一特点,在小学语文课堂中开展错字听写大赛,通过比赛的方式让全班学生参与到学习和比赛中,通过比赛的方式激发学生争强好胜的斗志,从而刺激学生在很短的时间内向错字冲刺,互相协助,最终夺取比赛的胜利,而不论结果如何,整个比赛的过程是最为珍贵的。比如,在上小学5年级语文时,教师可以每周举办一次错字听写大赛初赛,听写内容为每周学生最容易出错的汉字,每月举办一次复赛并决出月冠军,最后学期末5名月冠军将单独进行最后的PK,决出本学期听写大赛的冠军,因为通过比赛,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将每个错字都进行了巩固,以达到共同进步的目的。

总之,汉字的学习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一个重点,而对错别字的学习则是小学语文教学环节中的一个难点,在传统教学中,面对错别字,教师往往是让学生多写多练,经常为学生灌输“好记性不如烂笔头”的思想,然而这种记忆方式对于大多数小学生来说是不现实的,它忽略了小学生天性好玩爱动的特点,加上这些错别字本身都属于一些难以记忆、易混淆的汉字,因此教师一定要采用科学的方法来进行讲授,通过提高学习兴趣、集中记忆和以赛代学的方式,让学生攻克错别字这一关。

参考文献:

[1]龙云刚.新课程理念下识字教学探微[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0(05).

第6篇:汉子听写大赛范文

随着电脑、手机的普遍应用,国人电子版排文、电子版写信、手机短信成为时下免于手写的文字“输出式”。无论是专做文字工作的新闻、出版行业的记者、编辑,还是政府文秘工作人员,甚至大学生做作业都步入了“电子稿”时代。正因为这样,中国人写汉字出现错字、别字,害人误事的沉痛教训比比皆是。面对危机四伏的汉字厄运,媒体认知,听写汉字栏目“汉字听写大会”悄然兴起,无疑能引起国人对传统汉字文化学习的重视。

汉字是中华民族最伟大的创造之一,是它记录了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文明,它是中华民族和中华文化之根,是维系、凝聚大中华的纽带。书写汉字,可以对这一古老而又极具活力的文字产生敬畏之心,激发热爱祖国文化的感情。

中国人写不好汉字、不会写汉字,我们的语文教育有很大责任。我们不重视识字写字的教学。识字写字的教学在一、二年级比较重视,过了低年级,识字写字教学就很难见到了。语文课堂上只见围绕着课文内容教师问学生答,识字写字让给学生“自学”了。即使看到一些识字写字教学,也都是蜻蜓点水,做做样子。听写词语,在语文课堂上更是销声匿迹,甚至有人把它看成是浪费时间的行为。现在学生写的作业很多,各种补充习题、练习册、学案、试卷等忙得学生抬不起头来,虽然我们老师也要求学生把字写好,但这么多作业量,学生要“奋笔疾书”,书写质量可想而知了。再说,考试时,只要写对就行。语文考试成绩高的学生书写质量不尽人意的大有人在。我们一些语文老师语文素养也有待提高,把“尴尬”的偏旁写成“九”,把“冕”的上部写成“日”,把“莘莘学子”读成“辛辛学子”的大有人在。教师的书写理应成为学生的榜样,但大多语文教师不再练字,备课告别了书写,“三字”不过关,不像样的大有人在。

这样的语文教师,这样的语文教学,怎能教出热爱汉字的中国人!

如今,我们感到了汉字的危机,国家开始重视汉字的教学,在语文课程标准中强调要加强识字写字教学。提出识字写字不仅是第一学段的教学重点,也是贯穿整个义务教育阶段的重要教学内容。并在各个学段提出明确的写字要求,明确规定了要在每天的语文课中安排10分钟的书写,还要求各地开设书法课。这些要求、这些重任要靠我们语文老师去落实、去坚守。拯救汉字,是我们语文老师义不容辞的责任。

第7篇:汉子听写大赛范文

关键词:汉字听写;语文教学;启示

中图分类号:G427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4)15-027-1汉字热潮袭遍海峡两岸,以央视“中国汉字听写大赛”为代表的种种文化娱乐赛事,带动了全社会动手写汉字的热潮,这样的赛事展示了汉字书写的真谛和魅力,使汉字书写的良好习惯引发全民关注,使更多的民众意识到,大数据时代的科技虽然改变了我们的生活节奏,改变了我们使用汉字的方式,但我们更应该弘扬和传承汉字文化,化解“汉字书写危机”。更主要的是带给我们语文教育工作者若干启示,因为从比赛中我们发现在汉字书写和语文识字教学上所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

1.常见字写错却不知错。比如“尴尬”这个词,左边的半包结构应该是“尤”字少一点,并不是“九”;“眉”下面是是“目”而不是“月”。这些字之所以会写错,关键是观察不仔细,没有认真推敲字的构成。

2.书写不规范造成错误。这主要是我们同学在汉字书写时比较随意造成的,比如笔画该长该短不考虑,是横是撇不区分,间架结构分不清,最典型的如“落叶”的“落”是上下结构,“满足”的“满”是左右结构等。汉字作为一个表意文字,它的每一笔每一划都是有特定要求的,可许多同学却没认识到这一点。

3.读音和字形对不上号。有些字其实我们大部分人都是会写的,却因为读得不对,或和自己想象中的读音不一样,导致不会写或写错别字。比如“酵母”这次词在比赛中出现时,学生就一脸茫然。酵母是一种单细胞真菌,在有氧和无氧环境下都能生存,属于兼性厌氧菌。听这个解释我们更茫然,其实“酵”就是“发酵”的“酵”,不过平时我们不这样读,才会出现这种错误。

4.词汇量贫乏。许多学生平时不读书、不看报、不注意观察生活,除了教材中出现的常见字能认识以外,其他词语一概不知,如果在生活中不留心是写不出来的。比如“盱眙”这个词。生活中随处可见,可大多数学生却写不出。

从以上所反映的问题,我们该做些什么呢?笔者以为:

一、语文教学要改革传统的语言文字教学方式

虽然关于语文教学的着力点问题,在语文教育界素有争论,但不管是偏重于工具性还是人文性,语文教学的核心是语言文字,这是无可争议的。历年来小学语文教学主要就是识字,写字,学习语句,写句子等。教学过程中也多以老师讲解、学生多遍抄写、机械记忆为主。初中虽然也涉及字词教学,但教师已不再花大力气去讲解,只要求学生自行掌握。高中阶段根本就不谈字词教学了。在我们脑海中记得牢的还是在小学时掌握的字,有些字虽然很常见,可我们却写不对、写不规范。这就启示我们:

语言文字教学不能仅靠小学阶段,要在语文教学中一以贯之,并随着年级的增加要教给学生咬文嚼字、推敲字义的方法。要知道汉字是上古时期世界上各大文字体系中唯一传承至今的表意文字,我们既要注意根据汉字的构字构词特点总结识字和推敲字义词义的规律,更要有对语言文字的敏感。其实,参加央视汉字听写大赛的选手,在听写时,他们就很注意根据意思推断某些字的写法,例如,陡峭、耆寿老、谗言等等,很多学生就是推敲字义词义写出来的。另外要进行教学方法的变革,要通过创设情境引导学生书写和理解字词。如游刃有余、空穴来风、蠢蠢欲动等成语,既可进行单独书写,也可做成语游戏,还可编故事。同时,也可像央视一样搞搞这样的竞赛活动,激发学生的兴趣。

二、语文教学要培养学生学习语言文字的良好习惯

任何一门课程的学习,学习习惯很重要,而语文的学习尤其重要。叶圣陶先生早就有过精辟的论述:“语言文字的学习,就理解方面说,是得到一种知识;就运用方面说,是养成一种习惯。”这是叶老经过几十年深入探索而总结出来的宝贵经验。托尔斯泰有关习惯的名言说的更妙:“好的习惯使人成为天才,坏的习惯能使人成为囚徒。”这些论述告诉我们:任何语文能力的形成,都离不开良好的语文习惯。学生在汉字听写中出现的问题也使我们充分认识到:语文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培养。

1.书写严谨、锱铢必较的习惯。只有这样学生在书写时才不会随意,才能把一笔一划是长是短,是撇是捺考虑清楚。

2.联想推断字义的习惯。只有这样学生才能认识到汉字是表意文字,碰到不会写的可自己根据意思去推断,才不会写别字。

3.仔细读书、留心生活的习惯。在生活中或读书时碰到不太清楚的字要勤思考,多查工具书,长期积累,这样才能不断提高自身的语文素养。

第8篇:汉子听写大赛范文

10月18日晚,央视播出的中国汉字听写大会总决赛中。这个杭!州外国语学校的女生气定神闲地写出“婉 娈”、“珉玉”、“裂罅”、“海晏河清”等11个词,淘汰了其他14位入围总决赛的选手,最终获得冠军。

她的学校门口挂上了红色的横幅庆祝,浙江省教育厅的领导向她祝贺。同学们戏称她“小冠军”和“大明星”,在网上,她拥有了自己的贴吧及粉丝。媒体记者围在她身边,想知道能写出这么多生僻字的女孩,脑袋里到底装了些什么不一样的东西。

可想在这个众人瞩目的冠军身上,找到特别之处,恐怕要失望了。和被封为“学霸”“神童”“大师”的对手相比,她显得过于平凡。学校举行记者见面会那天,留短发、戴眼镜的她穿着墨绿色格子衬衫和运动鞋,背着双肩背书包不声不响地就出现在会议室里。

和同龄人一样。陆佳营也喜欢做作业时耳朵里塞着耳机,哼着英文歌,虽然“不是很好听”;她边写作文边发愁地算字数。觉得和生孩子难产一样痛苦。她说自己长得又比较路人,一再强调真的没什么特别。

比赛前期,这个话不多、总是抿着嘴微笑的女生,并没有引起人们太多关注,她是全队中人气最低的那一个。有人找到她的网络ID,聊天时。她大大方方地回复:“我是陆佳蕾,对,就是那个最没存在感的人。”

但这个最没存在感的选手在比赛最后成功“逆袭”。“她很戏剧性。”陆佳蕾的指导老师、班主任苏云生说,最初在全校选拔测试中,她的成绩并不突出,前四名选手很快就定了下来,苏云生权衡半天。最终在导演组的催促下,选择陆佳蕾作为最后一个代表学校参赛的选手。

“我看中她低调朴实。认真踏实,一直觉得她是潜力股。”苏云生笑着说。

实际上。这个汉字听写的全国冠军擅长的并不是语文。她是班里的数学课代表,喜欢的科目是化学,参加的社团是法学,选修的是计算机C语言编程,最大的爱好则是网游和动漫,都和语文不太沾边。甚至,刚上初中时,她的语文成绩排在班里倒数十名。

这个有点完美主义的女孩,不允许自己掉队。为了写好作文,她进行各种尝试,把歌词扩写成故事、模仿林清玄和欧·亨利的文风、把老太太摔倒没人扶这种社会新闻作为素材写进小说里。两年后。这个语文后进生的成绩已经列入班级前十。

可她还是觉得自己是

团队里成绩最差的。担心拖队友后腿,备战时,《现代汉语词典》里5.6万个词条几乎被她用各色荧光笔画花了。字典看不完。别的同学很快就能划出重点,可她哪个词也舍不得丢,心里着急,就把自己关在房间里不理别人。老师劝她,不重要的词可以先放下,她却说:“老师,这个词从另一个角度理解也可以啊,我觉得自己做得还不够。”

她用侦探小说中的推理方法分析每一个字词。总决赛中出现的“婉娈”,她之前听都没听过,硬是根据汉字规律猜了出来——“美好的样子”这个解释基本和“女”字旁有关,而人们熟知的“峦”“鸾”的声旁都是“亦”。

“汉字也是需要去理解的。如果只是死记硬背,就只是横竖撇捺而已,如果去理解它,每一部分都充满自己的意义。”她说着。两只手臂规规矩矩地叠在桌子上。她和队友都很喜欢“葳蕤”这个词。因为笔画多,看上去枝叶繁茂、生机勃发。

在苏云生眼中,陆佳蕾一直很安静,很少听到她的响声。“她是一天天进步,只要看过的字,就再也不会忘记。她拿到冠军不是偶然。是靠一点一滴的积累。”巧合的是。同学私底下给她起的一个外号,就叫“积累”。和她名字的谐音很相似。她的另一个新昵称,是“陆大憝(音‘对’)”,“憝”是指恶毒的人。因为队友互相听写时。轮到她报“d”这个音序的词时.她挑的都是最难写的。

比赛3个月前已经录制完成。决赛结束后的那个晚上,大家在宾馆里吃了顿饭,简单地进行庆祝。后来,他们还和劲旅广西队玩了几盘“三国杀”。只是,不擅长游戏的小冠军连连被“虐”,最后默默地提前离开,回房间睡觉了。

她并没有太把获奖的事情放在心上。只是把这个好消息跟两个最要好的同学分享。可不知怎么,回来后全班同学都知道了。有人开玩笑说:“红了不要忘了我哦”,还有人戏称要给她当经纪人。一个同学在教室里帮她建了个贴吧,她当时就喊:“哎哟,你们又黑我。”

“我有点小尴尬”,说起这些,陆佳蕾表现得有点不自在,“我觉得还是平淡一点比较好,关注太多。反而不太习惯。”后来,央视导演来学校补充采访,她对着镜头说自己这也不好,那也不好。导演最后急了。问她:“你什么都不好,怎么还得了冠军?”

“佳蕾谦虚爆了。”她的一个同班同学这样说。在学校里。担任组织委员的陆佳蕾人缘很好。她模仿综艺节目《一站到底》组织班会,和男女生都能打成一片,喜欢漫画的她擅长画画,常在社团里画海报,还在自己的雨伞上画了网游《英雄联盟》中的人物提莫队长,一只戴着防风眼镜的小浣熊,有人说她是一个被低估的英雄。

这个在电视屏幕上总是从容淡定的女生,私下里也会跟同学开一些无伤大雅的玩笑。“我这个人,不是很敢放得开,在电视上很沉稳严肃,私底下有点二。”有同学说,她是“妹子和汉子的结合体”。

陆佳蕾觉得自己的性格有点像男孩子,她几乎没买过毛绒玩具,也很少打扮自己。但当网上有人质疑她和队友的水平时,这个被形容为“宠辱不惊”的女孩忍不住写了篇帖子回复。“几分钟的表现,不够定夺一个人是什么样子的。一次考试总会有最高分和最低分,并不能证明什么……有人很厉害,我比不上,但我知道我对一些字的理解很好,对自己满意就好了。”这个老师眼中不太自信的女孩这样说。

和同龄女生不一样,陆佳蕾最爱看的不是张爱玲和亦舒,而是余华的小说,特别是《许三观卖血记》。

陆佳蕾的父母是做儿童图书批发生意的,他们在杭州拥有一家书店。小时候,每到放学和周末,陆佳蕾就会到书店里看书,尽管环境嘈杂,她还是能随便找个角落坐下,一看就是一整天。晚上睡觉前,她央求妈妈,讲个故事再睡。

如今,陆佳营和她的队友已经升入初三。那本厚厚的《现代汉语词典》被她放在寝室里,偶尔拿出来翻翻。那些背过的词,就像生活中熟悉的人,再也忘不了。同学之间经常开玩笑,故意把香菜说成听上去更加高端大气的“芫荽”。

经过那段20天的集体生活后,陆佳蕾和她的队友。这些原本来自不同班级的同学成了好朋友。对于他们,她给出的评价都很高:这个知识面广、心里很平静,那个感性、思维活跃。说到自己时,她顿了一下:“我觉得我啊,我还是一个比较踏实的人。”然后就没话了。

第9篇:汉子听写大赛范文

The weatherman said it would be warm. He must t

>> 翻译擂台(125) 翻译擂台 翻译擂台(92) 翻译擂台(95) 翻译擂台(96) 翻译擂台(98) 翻译擂台(97) 翻译擂台(109) 翻译擂台(106) 翻译擂台(105)评点 翻译擂台(104) 翻译擂台(102) 翻译擂台(101) 翻译擂台(103) 翻译擂台(100) 翻译擂台(99) 翻译擂台(117) 翻译擂台(115) 翻译擂台(112) 翻译擂台(113)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l;或者用稿纸誊写工整,寄往北京市海淀区海淀东三街2号新东方南楼19层《新东方英语》编辑部“翻译擂台”收,邮编为100080,截止日期为10月10日(以邮戳为准)。我们将隔期刊登有关译文的详细评点,并评出若干名最佳译手(奖品:《一瞥一惊鸿――一生必看的58部电影(下)》)和潜力译手(奖品:《漂亮的英文句子――英文这样写就对了》)。快来一试身手吧!

2014年8月号英译中获奖名单

李香爱

王蓉 赵莉莉

2014年8月号中译英获奖名单

韩单

方五绣

“反复”是汉语中最常用的修辞手段之一,通过多次使用同样的词汇或句子传达出一种强烈的情感,同时强化语言的气势。这和英语中的repetition异曲同工。虽然英语中通常会避免重复,但有意为之的重复同样可以起到强化情感、增强语气的作用。因此作为修辞格,repetition的常用汉语译名就是“反复”。尽管英语和汉语中的反复修辞格有一些区别,比如汉语中较多地使用反复,英语中使用反复的频率相对较低,但两种语言中反复的功能是一样的。这种相似性为翻译提供了便利,降低了译者误解原文反复修辞格的概率,同时也保证了译文的可读性。但在翻译实践中,由于语言反复的现象很常见,有时译者不一定能认识到这种现象的修辞特性,因而对其修辞效果也不加注意,导致译文在情感的表达上不如原文强烈,影响了译文的质量。

本次翻译擂台的参赛译文就体现了这一点。英译中和中译英原文中的反复修辞格都不难辨别,其功能也很明显,都表达了强烈的情感,形成了顺口的节奏。但许多参赛译者没有注意到原文中反复现象的修辞作用,或是虽然注意到了,但对其含义理解有误,导致译文不理想。我们在下文中具体分析。

2014年8月号翻译擂台英译中评点

英译中题目

I hear the voices, and I read the front page, and I know the speculation. But I’m the decider, and I decide what is best.

翻译要点

英译中原文包含两个句子。从语法上来讲,第一个句子中的后两个I完全可以不用,第二个分句前的and也可以不用,用了反倒显得不符合常规,因而具有了修辞效果,构成反复修辞格。第二个句子中,decider和decide在语义上呼应得很自然,形式上也构成了反复。在翻译为汉语时,译者要把这三处反复都表现出来并不容易:汉语中虽然不忌讳重复使用代词,但第一个句子中的后两个I完全可以省去不译,不译的话译文同样很流畅;and作为连词,有时只是起到连接两个句子的作用,翻译成汉语时通常采取省略的办法;由于英语和汉语表达习惯不同,decider和decide这两个同源词要翻译为两个形式上重复的汉语词也不容易。因此,很多参赛译者没有处理好这三处反复修辞格。参赛者对反复修辞格的翻译主要存在四类问题,下面来具体分析。

问题一 参赛者没有注意到原文的反复,三处反复在译文中都消失了。

例:我听到了流言蜚语,看到了头版新闻,当然我也知道这是在炒作。而我就是那个裁决者,由我来决定什么是最好的。

评析:译文中的“我”重复了四次,第二个I被省略了,这样第一句话中I形成的反复就消失了,原文五个I连用形成的强烈语气也打了折扣。原文中的两个and只有一个被翻译成了“当然”,原文中由and构成的反复自然也消失了。后一句中的decider和decide分别被译成了“裁决者”和“决定”,同源关系并不明显,反复可以说也消失了。正如前文分析的那样,and构成的反复在汉语中很难再现,但其修辞作用却不容忽视。翻译成汉语时,译者如果能在其他地方使用反复修辞格,对其加以补偿,也不失为一种解决办法。由I和decide构成的反复在汉语中不难复制,如果再现这两个反复,也可以对and构成的反复进行补偿。但上面的译文没有再现原文中的任何一处反复,修辞效果必然远不如原文。另外,译文对一些词汇有明显的误解,下文再详细分析。

问题二 参赛者在译文中只保留了两处反复,修辞效果不如原文。

例:我听到了那些声音,我也阅读了头版头条,我也知道那些猜测怀疑。而我才是决策者,什么是最好的由我主宰。

评析:译文中“我”重复了五次,完全再现了原文中的反复修辞格,语气很强。两个and译成了“也”,比较妥当。但后一个句子中的decider和decide分别被译成了“决策者”和“主宰”,同源关系消失,未能再现原文的反复。从整句话来看,译文对原文中反复修辞格所营造的修辞效果还是有损害的。

问题三 参赛者误译原文中反复的成分,反复修辞格消失。

例1:我听见了人们的议论声,也看见了头版头条,因此,我知道这是人们在炒作呢。然而我能自己做决定,而且我做的决定是最好的。

例2:我听到声音以后去看头版新闻,才知道此次投机活动。但我是决断者,可以采取最合适的对策。

评析:第一个译文把第一个and翻译为“也”,把第二个and翻译为“因此”,说明译者对两个and的理解有问题,误以为前者表示并列,后者表示因果,没有认识到两个and构成的重复,自然也就无法再现原文的修辞效果。第二个译文对and进行了灵活处理,把第一个and翻译为“以后”,把第二个and翻译为“才”,误以为二者都表示时间上的先后关系,“以后”与“才”没有相似性,同样不能构成反复。

问题四 参赛者用其他修辞格代替反复,表达效果不如原文。

例:我听到呼声,了解新闻,知道炒作。但是我是决策者,我知道什么是最好的。

评析:译文第一个句子里“我”只出现了一次,反复修辞格消失了,但“听到呼声”“了解新闻”和“知道炒作”构成了排比。这里的排比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and在汉语中无法再现所造成的遗憾,但其修辞效果毕竟与原文不同。再加上I所构成的反复消失了,译文语气不如原文强烈,传达的思想也不如原文深刻。

除了与反复修辞格相关的问题外,参赛译文还存在以下三类问题。

问题一 参赛者误译原文个别词,主要是误译voice和speculation两个词。

例:我听到些流言,看过头版新闻之后我明白过来,这只是炒作。但我才是决定人,我来决定什么是最好的。

评析:译文把voice译为“流言”,把speculation译为“炒作”,但在本句中,两个词的翻译显然都不对。Voice的本义是人发出的声音,结合后面的decider和decide来看,voice在这里可以理解为“观点”或“看法”。而speculation是speculate的名词形式,其本意是“猜测”“推断”,“炒作”是其常用的引申义,但原文用的恰好是其本义。

问题二 参赛者没有注意到原文中的语法现象,导致理解错误。

例1:我听到了各种声音,读了头版新闻,我也知道有种种猜测,但我是决定者,我决定什么是最好的。

例2:我听到声音,我读头条,我知道那只是猜测。但我是决定者,我决定什么是最好的。

评析:原文第一个句子中的voices、front page和speculation前都用了定冠词,说明都是特指。其中voice用的是复数,其他两个词用的是单数。第一个译文没有注意到speculation用的是单数,将其译为“种种猜测”,显然是错误的。把voices译为“各种声音”,虽然传达出了复数的含义,但特指的含义并不明显。第二个译文把voices简单地译为“声音”,没有体现出复数的含义,也没有体现出特指的含义。把the front page简单地译为“头条”,也无法体现出特指的含义。冠词和单复数都是汉语中没有的语法现象,翻译者稍不注意就会忽略其含义。

问题三 参赛者无故增译,添加了原文中没有的内容。

例:我倾听群众的意见,也去读头版新闻,同时还清楚大家的猜测。但我才是决策者,我会做出最佳决定的。

评析:译文把the voices译为“群众的意见”,其中“群众的”显然是增译,原文并没有这个意思;把the speculation译为“大家的猜测”,其中“大家的”也是增译。单独从原文这两句话来看,“群众的”和“大家的”这两种增译并没有根据。其中“群众的意见”这种说法还属于汉语的特色词,用在译文中显得格外别扭。不过,“大家的”这种增译还是有道理的。既然原文用了定冠词,说明指的是某一种特定的“猜测”,这里用“大家的”来修饰“猜测”,就对其进行了限定,特指说话人和听话人都知道的某一种猜测。

获奖译文:我听到了不同的声音,我看到了报纸的头版,我明白各方的猜测。但是我才是决定者,我决定怎么做才是最好的。(韩单)

评析:“我”重复了五次,“决定”重复了两次,再现了原文中的两处反复修辞格。“声音”前加上了“不同的”几个字,注意到了voices是复数形式。对speculation的理解也没有问题。但and构成的反复没有体现出来,“猜测”前面的“各方的”增译得也没有什么道理,把voices直接翻译为“声音”虽然也可以理解,但不如“观点”更易懂。对这个译文加以修改,就有了下面的参考译文。

参考译文:我听到了这些意见,我也读了头版报道,我也知道大家的揣测。不过决定由我来做,什么最好由我决定。(韩子满)

2014年8月号翻译擂台中译英评点

中译英题目

大山原来是这样的!月亮原来是这样的!核桃树原来是这样的!香雪走着,就像第一次认出养育她成人的山谷。

翻译要点

中译英原文前三句中“原来是这样的”重复了三次,构成反复,表达的是香雪对大山、月亮和核桃树有了新的认识,与后面的“第一次认出”形成呼应。译者要再现这个反复有两重困难:一是有的译者可能会认识不到该反复的修辞意义,在翻译时省略反复;二是其含义用英语表达有一定困难,如果机械地按照字面翻译,意思可能出错。这两重困难在参赛译文中有明显的反映。具体来说,参赛译文在反复修辞格的翻译方面存在如下三类问题。

问题一 参赛者改动原文结构,反复修辞格完全消失。

例:While moving on, Xiangxue surprisingly found what the mountains, the moon and the walnut trees are, as if it were the first time that she had recognized the valley which raised her up.

评析:译文采取了非常灵活的译法,把原文的四句话翻译成了一句。原文的前三个句子合并在一起形成主句,原文最后一句的两个分句作为状语,分别放在了译文的句首和句尾。整个句子结构完整,意思基本准确,语法也没有错,但反复修辞格在这个译文中完全消失了,传达的感情也不如原文强烈,节奏也和原文完全不同。

问题二 参赛者部分再现反复修辞格,修辞效果不如原文。

例:That’s what the mountain turns out to be! That’s what the moon turns out to look like! It turns out that the walnut tree looks like this! Xiangxue is walking, as if recognizing the valley that brought her up for the first time.

评析:译文的前两句都用了“That’s what … turns out to be”的表达法,形成了反复,意思也正确。原文中的“原来”是指香雪终于认识到大山、月亮和核桃树的样子,用turn out来表达完全没有问题。译文的第三个句子用了“It turns out that …”的句型,意思虽然不错,语法也没有问题,但与前面两句结构不同,原文中三个重复项所构成的反复变成了两个重复项的反复,语气不如原文强烈,表达的情感自然也不如原文浓烈。

问题三 参赛者再现反复修辞格,但译文意思有误。

例:There are the mountains! There is the moon! There are the walnut trees! Walking down the road, Xiangxue appears to recognize, for the first time, the valley which has nurtured her.

评析:译文前三句都用了there be句型,形成了三个重复项的反复,语气很强烈。但译文是简单的存在句,意思和原文不一致。原文的意思是香雪形成了对大山等的新认识,而不是意识到大山等的存在。大山等一直都存在,只是香雪对它们的认识与以前有了不同。

除了与反复修辞格相关的问题外,参赛译文还存在以下两类问题。

问题一 参赛者误解原文,译文意思与原文有出入。

例:It is the mountain! It is the moon! It is the walnut tree! Xiang Xue is walking in the valley, as if it was the first time she recognize the valley that brought her up.

评析:译文把“养育她成人”翻译成了brought her up,把原文的拟人翻译成了平实的表达,似乎真的是山谷把“她”抚养成人,容易引起误解。汉语原文的意思无非是说“她”是在这个山谷里长大的,养育“她”的是利用山谷里丰富资源的人,而不是山谷本身。

问题二 参赛者的译文表达不正确,存在语法问题。

例1:So should the mountains be! So should the moon be! So should the walnut trees be! Xiangxue walked along, as if this was the very first time she had recognized the valley where she was brought up.

例2:Mountains turn out to be this way! The moon turns out to be this way! Walnut trees turn out to be this way! Xiangxue walks, like the first time to recognize the valley that nourishes her growing up.

评析:第一个译文中,recognize和walk发生的时间应该是同步的,“走着”一词表明了这一点,be brought up则发生在这两个动作之前。因此,recognize应该用过去时,be brought up应该用过去完成时。第二个译文中,mountains和walnut trees前都没有用定冠词,似乎大山和核桃树都是泛指。但原文中,这二者都特指山谷中的大山和核桃树,翻译成英语时前面都应该加定冠词。

除此之外,参赛译文还存在一些其他问题,如无故增译、无故省译等。还有一些译文对人名的拼写不规范,比如把“香雪”的英语译名拼写为Xiang Xue、XiangXue、Xiang xue等。“香雪”显然是名,不是姓,根据汉语姓名英译规则,应该写作Xiangxue,即将两个字的拼音连写,第一个字的拼音首字母大写。上面提到的三种写法都是错误的。

获奖译文:So that’s what the mountain looks like. So that’s what the moon looks like. So that’s what the walnut trees look like. Xiangxue walks and seems to recognize the valley which has brought her up for the first time. (李香爱)

评析:译文前三句都用了“So that’s what … look like”句型,构成了反复,三个句子的英语表达也很自然。Mountain、moon、walnut trees前都用了定冠词,walk和recognize用了一般现在时,bring up用了现在完成时,时间上的区分很明显,符合逻辑。但mountain用了单数,不太符合逻辑,山谷里能够看到的应该不止一座山,用复数更好。另外,has brought her up的逻辑主语是valley,照搬了原文的拟人,这一问题在前文已经分析过。For the first time与recognize隔得太远,容易引起误解。针对这些问题,把这个译文修改一下,就有了下面的参考译文。

精选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