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师之惰范文

师之惰精选(九篇)

第1篇:师之惰范文

一、自身严格,是小学教师教书育人的师德基础

以身作则,小学教师只有自己在道德品行上严格要求,自觉地用自己的行为习惯作为学生为人处事的好榜样,才能引导学生在成长阶段养成良好的品行,为学生的一生奠基,对社会的未来负责。在我的从教经历中,在教学相长中,我对教师严格要求自己深有体会。一个教师在严格要求自己的过程中,首先要坚持积极学习并践行相关的法律法规,通过对《教育法》、《教师法》、《义务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等一系列教育法规、政策的学习,为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提供法律依据和政策准绳,更为我的教育行为设置法律的底线。其次,严格要求自己还应做到与时俱进,学习先进的教学理念,努力使自己的施教的方式更加科学化、人性化,更具时代感。最后,严格要求自己还应在实践活动中不断获取新的养分。马克思主义认为:实践是人类认识的来源,人类的认识作用于新的实践。

二、治学严谨,是小学教师教书育人的基本要求

韩愈说,“师者,所谓传道、受业、解惑也。”而为师者只有在治学中有了严谨的态度,才有资格有能力“传道、授业、解惑”,从而完成教学任务。治学严谨一方面要求对自身已有的知识和经验要敢于推敲勤于质疑,在不断订正中完善课堂教学内容。小学学生因为年龄和认识的局限,独立思考和质疑能力不强,对于课堂讲授的内容往往不加思索地全部接纳,所以只有保证课堂内容讲授的准确恰当,才能为学生建立坚实牢固的知识体系,为学生后续的中学阶段乃至大学阶段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治学严谨的另一方面,还要求每一个小学教师能够始终保持一个虚怀若谷的态度,勇于学习善于学习新生事物,批判扬弃地将其应用到教学实践中,做到教学内容与时俱进。小学教师在积极吸纳先进教学理念的同时还应积极用新的知识新的思维方式武装头脑,在治学中不断改进陈旧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在兴趣中自主学习,在学知识的过程中提高学习能力。严谨治学,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教师只有本着对教育事业的热爱,对学生未来负责的态度,才能“咬定青山不放松;”只有凭借顽强的毅力刻苦地钻研,才能最终达到治学严谨的要求。

三、对学生严明,是小学教师施教的重要原则

坚持对学生严明,不但有利于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构建和谐校园,同时也有利于学生知识的学习、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和身心健康的发展。严明也具有两层内涵,第一层严明的基础是严格。现今的小学生往往是出生于新世纪的独生子女,家庭条件优越,又在四位老人和父母的呵护下成长,往往个性较为独立,有时甚至表现得自私、唯我独尊,在教学管理上难度很大。对学生严格要求,绝不是简单肤浅的态度上的严厉,而是对学生日常学习生活高标准的要求和引导,从细处着眼,从一点一滴做起。教师在这一过程中用爱心去感化,用耐心去引导才能获得学生的信赖,最终达到全面提高学生素质这一教育的根本目的。另一层,严明的含义是公正。对学生公正意味着在客观上为每一个学生提供相同的学习环境,在主观上用相同的爱心和耐心呵护每一个学生的成长。小学生正处在成长阶段的初期,身心方面的可塑性很大,在智力和能力上也有可观的开发潜质。

第2篇:师之惰范文

【摘 要】学习惰性作为一种常见的负性学习状态,在初中学生中普遍存在,不仅影响教学的质量,而且制约学生自身的发展和提高。为帮助初中学生克服惰性倾向,提高学习效率,文章结合笔者教学实践,就初中学生学习惰性倾向原因进行了详细分析并提出转化策略,供参考。

【关键词】学习惰性;原因分析;转化策略

惰性普遍存在于每个人的内心,而学习惰性是指一种在获得学习结果的过程中,以一种消极负面的态度来对待,或者自动延迟,逃避推脱获得学习结果的一种心理现象。对学生惰性习惯进行清醒的认识,有利于教师更好的教学,使学生获得更好学习效果。因此,关注学生学习惰性问题并开展相关研究具有较强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1初中生学习惰性倾向原因分析

1.1初中生学习惰性倾向的形成源于受传统教育评价标准的影响

长期受传统教育标准的影响,听话的孩子永远是家长眼中的好孩子,是教师心中的好初中学生。在现实生活中,初中学生的生活由家长一手操办,即使家里再忙也不用孩子插手,不能因为做家务耽误孩子的学习,只有学习才是孩子的“正事”。于是,听话的孩子就养成了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惰性。而这样的初中学生其实是不会学习的,其惰性反而在慢慢滋生。殊不知,家长在认真琢磨题目时,孩子在旁边静静地等待着父母的答案。这一切助长了初中学生学习惰性的养成,其自主性也随之消失,更谈不上创造性了。而初中学生的学习也由教师说了算,由教师一人主宰,我讲你听,我说你记,一旦学生在课堂上提出这样那样的疑问,往往会被教师训斥为“多话”,被家长骂为“不听话”,从而成为教师、家长眼中的“坏”孩子。长此以往,学生变“乖”了,乖乖地听课,乖乖地做作业,乖乖地服从教师的吩咐,甚至教师讲错了,他们也乖乖地不吭声。长期下去,学生自然懒惰成性。

1.2初中生学习惰性倾向的形成源于受传统教学方法的影响

传统的教学方法是教师讲学生听,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一个人在课堂上唱独角戏,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受到了压抑,从而变成了被动接受知识的工具,不需要思考,无形中形成了学习上的“惰性”习惯。这种不良的习惯归根到底也是受到传统教学方法的影响,因此教师必须与时俱进,探求创新的教法,以适应新时代教育的发展。

1.3初中生学习惰性倾向的形成源于受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

自古以来教师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便是崇高无上的。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家长更为关注对孩子的教育,教师的社会地位越来越高。一度被人们批判的“师道尊严”思想又在浸淫着部分教育工作者和受教育者的思想。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是初中学生的主宰,一切都由教师说了算,初中学生只有乖乖“听命于”教师。久而久之,学生就在学习上养成了惰性习惯。这种惰性习惯往往会影响批判思维和创新思维的培养。因此,教师要从提高课堂的趣味入手,活跃课堂的教学气氛,多让学生参与,让学生多说,不要限制学生多问、多疑,使课堂教学富有生命力。有生命力的课堂往往可以促使学生更多地去思考,更积极地参与课堂互动。

2初中生学习惰性倾向的转化策略

2.1以心换心,唤醒初中学生的主体意识

2.1.1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

首先,教师要尊重学生,把他们真正当成活生生的“人”,这样才能消除他们对教师的畏惧心理和依赖心理,充分发挥他们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唤醒他们的主体意识。只有双方相互承认对方存在的意义和价值,才能在一定程度上促进自我意义的获得和价值的实现,不尊重对方也就是不尊重自我,对方意义的缺损也就是自我意识的缺损。学生应该充分发挥自身的主体作用,与教师进行平等的对话、交流与合作。

2.1.2创造宽容、轻松和谐的课堂教学环境

现实的发展水平是指个体独立活动所能达到的水平,而潜在的发展水平是指个体在成人或比他成熟的个体帮助下达到的活动水平,这两种水平之间的区域即最近发展区,教学就是要不断地促使个体将潜在的发展水平变成现实的发展水平。最近发展区理论认为,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多为初中学生提供解决问题的机会,鼓励学生在问题解决的过程中学习、在问题解决中探索知识,成为解决问题的主人。

2.2以动促动,强化中学生主体意识

传统教育教学在无形中就剥夺了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与机会,也扼杀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最终的结果是导致学生思想的封闭、学习的被动和能力的缺失。为此,我们要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帮助学生克服自身的惰性,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2.2.1定目标,限时间,促自学

初中学生身上的惰性不是一两天形成的,仅仅靠激励的方法,难以一下子奏效,需要采用一定的方式方法促进其自学。

2.2.2有弹性,让空间,还自由

新课标指出,学生才是课堂的主人,课堂教学应以学生为中心,教师只能在课堂教学中发挥主导作用,扮演好课堂组织者、引导者、帮助者的角色,而学生才应该充当课堂的主体角色,成为学习的真正主人。为此,教师要给课堂以弹性,应根据课堂中学生的学习情况灵活进行安排。

2.2.3分层次,有选择,求自主

有学者认为,传统的教学模式过分强调教学的社会价值而忽视了其所具有的促进个人发展的价值,教学活动被看作是人才“标准件”的生产流水线,按照固定的模式,把千差万别的学生经过反复的打磨,最后塑造成一个个标准“产品”,学生没有真正被看作学习的主体。没有也不可能有抽象的学生,每个孩子都是一个世界――完全特殊的、独一无二的世界。在我国推行素质教育的今天,教师不仅要尊重学生主体的差异性,而且要使每个初中学生都能够得到全面发展和提升。教师在准备教学设计时,要分层设计,灵活安排,以形式多样的方法,促使学生进行自主学习、主动探究,让学生不仅能学到丰富的知识,还能学到实用的方法,获得自学的能力,为学生终身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2.3增强学生自主学习意识,促进其自主学习

学者何基生认为:“自主学习意识的基本内涵是指学习者能自觉地认识到自己在学习中的重要作用,并形成强烈的自主学习动机,积极探索提高自主学习能力的途径,自主提升自己作为自主学习者的素质。”有研究表明,对有效学习者进行分析发现,学习优秀者通常都会表现出非常客观、清醒的学习意识,他们的学习定位是客观的而不是主观的,是值得信任的而不是令人怀疑的。学者张奇认为,那些不断发展自我学习能力和自我学习意识的学习者,与那些自我学习意识较薄弱的人相比,更容易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因为,他们能更好地从自身的角度,对学习的需要、认知和情感进行鉴别、区分,这样也就更好地促进了学习者的自我学习意识的发展。当学生形成了良好的自主学习意识时,学生就达到了自主学习的最低层次“能学”,要想达到自主学习的最高层次“坚持学”,必须借助自身的意志控制之力,激励自己坚持学习,让学习惰性没有乘虚而入的可能。

3结束语

综上所述,惰性普遍存在于初中学生之中,而导致初中学生惰性习惯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作为教师一定要认识到惰性习惯对学生带来的严重危害,并针对成因,采取相应的转化措施,发挥中学生的良性心理的积极作用,抑制惰性心理的发展,保障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及效果。

参考文献:

[1]魏凯.初中学生惰性成因分析及克服对策[J].吉林教育:综合,2011(12X):5-5.

第3篇:师之惰范文

一、懒惰心理的表现

1、思想方面的懒惰

懒惰的人常有明日复明日的思想。明知道这件事应该今天完成却总期待着能够明日去做。例如:有懒惰心理的学生在完成当天作业时,常找出各种理由拖拖拉拉,边玩边学,时间晚了,就想明天早晨早点起床再完成,面第二天又起床晚了,上学后,又有了新的任务,这样明日复明日,学习成绩可想而知。

懒惰的人常有依赖别人的思想。老师们经常会发现,在课堂上踊跃发言的总是个别几名同学,而更多的人懒得动脑思考问题。心里想:反正我不举手,也会有人说出正确答案。这种依赖别人的懒惰心理只会使思维变得越来越迟钝。

2、行动方面的懒惰

思想的懒惰必然导致行动上的懒惰。懒惰的人明明知道某件事应该做,甚至应该马上做.可却迟迟不做,或硬挺过去;做事时总是无精打采、懒懒散散拖拖拉拉;做事不积极、不主动、不勤奋。例如:在我校的养成教育中提出了:“在操场或教学楼内看到杂物要主动捡起”的要求,而许多同学由于懒惰,即使是弯弯腰这样的动作也懒得去做。学校每周末的大扫除,总有个别行为懒惰的同学溜边或干活时拈轻怕重,其懒惰程度可见一斑。

二、懒惰心理的成因

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懒惰心理的产生呢?

l、依赖性强。

如今的独生子女有严重的依赖性。什么事情都要靠父母或其他人,没有主见,缺少独立性,他们在家靠父母,在学校依靠老师,在社会上依靠其他人。这种依赖性就是导致懒惰的主要原因。

2、缺少上进心

上进心是前进的动力。缺少上进心的学生做事容易满足,对自己要求不高,得过且过的思想严重:做事不求真,不求质量,不求快节奏,常抱着“应付”的态度和“混过去就行”的不负责任的态度。而这种缺少上进心的表现必然导致懒惰现象的产生。例如:在我校每届儿童画展中,要求班级中的每位同学创作一幅美术作品,在班级内展出。就有个别同学放松自己的要求,心想:班级有这么多幅作品,也不缺我这一幅,应付过去就得了,于是懒得精心构思,懒得用心着色,草草完成了事。这种缺少上进心的表现是产生懒惰心理的根本原因所在。

3、家庭关系的影响

从客观上说,家长的过分溺爱,也是造成学生懒惰心理的因素。爸爸妈妈对孩子的过分娇纵,大包大揽,只会使孩子从小养成“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不劳而获的坏习惯。另外,有的家长本身就缺少时间观念,没有勤劳的习惯和雷厉风行,果断利落的作风。“身教重于言教”,这样的家庭影响严重影响了子女良好健康习惯的形成和良好行为的发展,促进懒惰现象的发生。

三、矫正懒惰习惯的方法

懒惰是成功的绊脚石,在充满困难与挫折的人生道路上,懒惰的人习惯于等、靠、要,从来不想去求知、发明、拼搏、创造,最终只能是一事无成。只有勤奋、刻苦、好学、上进,朝着预定目标孜孜以求,才会达到光辉的项点,为此要努力克服懒惰的习惯。

l、要养成每天清早按时起床和外出锻炼的习惯,改掉恋床不起的恶习。

2、树立劳动最光荣的观念。在家里主动干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帮助父母打扫卫生、洗脸、洗自己的衣物。在学校认真完成值日,不依靠别人,积极参加学校组织和各种劳动、远足活动,从而锻炼意志,磨练耐力。

3、制定学习计划。所有各科作业都严格按老师规定的时间保质保量的完成,逐步养成不完成作业不睡觉的习惯,改掉“明日复明旧”的思想。

4、寻找榜样。找一个学习勤奋,做事勤劳的同学做为自己的榜样,并请这位同学多帮助和监督自己。

5、又进步了,天天坚持检查自己行为,如果当天没有懒惰现象发少,就在当天的日记本上贴一面小红旗,表明进步了。只要坚持一至两个月,久而久之,就会养成良好的习惯。

第4篇:师之惰范文

[关键词]惰性 惰性心理 学生

惰性是广大学生普遍存在的一种心理现象,是人在某种环境和某种消极心态的支配下,产生的一种懈怠、懒惰的思想和行为。受这种心理现象的支配,学生做任何事都拖沓、“懒”于去想、去做,或者逃避,甚至置之不理。

通常来说,惰性心理的产生才导致出现惰性行为。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上表现出来的放松、懒散、懈怠以及漠视情绪,能发现问题却不愿动脑筋想办法解决问题的消极心理状态。久而久之会使人逐渐失去创新的思维能力,而且会导致整个人对消极情绪的“免疫力”下降。

惰性思想袒护着惰性行为,惰性行为又滋长着惰性思想。学生惰性的存在严重影响到他思维的发展,知识的积累,优良品德的形成以及理想的实现。正确认识和研究学生的惰性心理,对加强其教育,培养新型人才有重大作用。

一、学生惰性心理形成的原因

学生惰性心理的形成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主要的原因表现在以下几点:首先,随着社会的进步,经济条件的发展,新的生产力在不断更新,使学生在家务和学习上对一些工具产生了一种依赖心理,总认为机械劳动可以替代一切手工。甚至认为只有利用机械才能做事,才能将事做得完美。从而懒于动手、动脑,这样极大的抑制了孩子的实践操作能力和发散思考能力。其次,学生的心理受到社会不良风气和传统思想的影响。很多家长认为自己的子女不是干活的料,为孩子包揽一切“工作”,使孩子得不到劳动实践和动手、动脑方面的锻炼,也正是这样影响了孩子正确的劳动意识,让孩子的惰性心理在思想上有了依靠。wWw.133229.COM再有就是生活圈内的人的生活习惯也直接影响着孩子。青少年学生对事物的认知尚处在学习的阶段,容易形成对周边生活人群的效仿,老师及家长如果做事拖沓,不能说到做到,孩子必然会加以效仿。总结起来有四种类型:一是情绪惰性。学生或家庭等外界环境的影响,或因个人非正常心境的影响,或因大脑皮质的兴奋周期处于低潮的影响而产生的惰性。这通常时间较短。当影响情绪的事件过去之后马上就能恢复正常,惰性也不随之消失。二是疲劳惰性。这是在学生的学习紧张或家务劳动过多时出现的。这时,思维困乏,精神涣散,精力不集中。热衷于自己的爱好,只对自己感兴趣的事物注意,对于主要事物只是应付,在学校时表现出作业敷衍和拖拉。三是习惯惰性。由于缺乏严格要求,长期懒惰敷衍而形成习惯。这种惰性具有顽固性的特点,一般表现在家庭富裕,娇生惯养或好说好动不守纪律的学生身上。四是生理惰性。这是因身体有病,生理发育不全所表现出来的惰性。它具有稳定的特点,表现在少部分有生理或身体负病的学生身上。

二、学生惰性心理的表现

1.心理自卑,不自信。学生表现出自我迷失,怀疑自己的能力,大多由于生理惰性引起,长期的失败心态加上缺乏表现机遇就会让学生形成“照猫画虎、照本宣科”的生活学习方式。宁可和别人一起错也不愿出一把风头。

2.思想懒散,甘守平庸。对学习生活不肯下苦功,懒得动脑、动手;对学习上遇到的难点要么置之不理,要么敷衍塞责,遇到问题爱找客观原因,推卸责任,得过且过,安于现状。

3.自以为是,盲目自满,不思进取。不愿接受新的事物,以为自己处在“高位”,盲目地乐观与自信,沉湎于过去的成绩上,不思进取,不愿接受新的学习方法甚至对新事物产生抵触情绪,采取逃避或排斥。

4.因循守旧,思想僵化。把所有事物都看成是一成不变的,胆小怕事,不敢创新,总走“套路”“老路”,学习模式化,人格奴隶化。

从辩证法的角度来讲,无论是什么事情、事物都有其两面性。惰性心理也不例外,它的存在与发展为学习实践制造了障碍,滋长了学生的“懒惰”性格特点,对学生的成长与发展不利。另一方面惰性也可能促进科技进步。因为惰性心理的人在参加劳动实践中往往“投机取巧”,将本来复杂的工作变得简单易行,这样才有了发明创造,从而促进了科技进步。

三、学生克服惰性的方法

1.形成良好的习惯,让惰性没有乘虚而入的可能。遇事后马上动手,行动起来,不要让大脑产生不置可否的念头,不给自己留一秒钟的思考余地。

2.制定一个良好的作息时间表,并按照作息时间严格要求自己执行。时间尽可能细化到小时到分,把复杂的事情变成一些小的、互不相关的、可以按部就班来完成的事情,这样就更容易把事情办成。

3.父母在假期里要给孩子尽可能多的自由,并要求他对自己的自由负责。有必要的话,应用心设计训练孩子自制力的计划,帮助他们控制自己的欲望。

4.教师做表率,严格要求,强化危机意识,投之以情,晓之以理,创造良好的竟争氛围。

5.开展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培养学生课外兴趣,让每一个学生融入其中,营造良好的人际关系。

第5篇:师之惰范文

但是在学习中,还有一种现象,就是已有的知识有时并不促进或干扰新知识的学习,而是保持一种不活动的惰性状态,还没有引起教师们的足够关注。

所谓惰性知识是指人们获得某种知识并贮存于头脑中后,处于一种不活动的稳定状态,它很难被提取出来加以应用。但它可以潜在地起作用。比如我国古代有些食古不化的书呆子,虽然能诵读许多诗文,但却不能解决面临的实际问题。这种现象在今天的教学中普遍存在,教师倾囊相授,学生竭诚而学,确实学到了不少知识。但是这些知识之间是如何联系的,在何种条件下来发挥这些知识的作用,却很少为人重视和强调。有时在许多条件下能够用这些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但学习者却难以激活这些惰性知识,以至于造成一些学生成绩下降,甚至掉队。实质上,惰性知识虽不能明显干扰新知识的掌握,但它无疑是一种浪费,随着时间的推移,终将被慢慢遗忘。这种现象远远不能适应新课程改革的需要,也是语文学习亟待解决的问题。惰性知识是如何产生的呢?

一是教师在教学中只强调记住新知识、新信息,而没有能给学生提供理解所学知识内在意义的必要信息,也没注重要求学生理解所学内容的意义和作用。这就是我们常说的死记硬背。结果使得所学的知识信息是孤立的、片面的、零碎的,不能按照客观规律进行整合,建立起各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学生学到的知识就会处于惰性状态,被激活的可能性很小。

二是学生在获取知识时,其适用范围太小,变式太少,在解决问题时找不到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这样,原有的知识就处于惰性状态。我们经常发现,学生做完一份试题后,过几天,把原试题按照原次序排列,学生答题的准确率则高.

三是学生缺乏应有的认知策略。如果缺乏用多种方式去思考所学的新内容,缺乏对新知识进行有意义的精心加工的策略,那么所学的知识彼此是孤立的,容易成为惰性知识。在解决问题时,如果不能用恰当的策略去回忆、提取有关知识,那么所学的知识仍然是惰性的。所以,在学习过程中,必须掌握一定认知策略,使所学的知识处在有意义的联系状态中,才能容易被激活,提取并加以运用。

根据上述分析,在教学中,我们必须防止惰性知识的产生,注重惰性知识的激活。如何才能防止惰性知识的产生呢?

第一,在教学中为学生记忆新知识提供良好的知识背景。在新知识学习前,教师应充分考虑到学生的背景知识的数量、质量,采取有效措施,建立新旧知识间的联系桥梁,使所学的新知识能够以有意义的方式与原有的认知结构联系起来,帮助学生激活、运用已有的知识,教给学生主动利用自己已有知识的方法、策略,让学生学会如何学。

第二,为学生提供丰富典型的事例,帮助学生理解知识的意义,使之形成一个概括的知识框架,并教给学生如何集中注意力在有用的信息上,记忆所学的方法和策略。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来讲,要学的知识是一些不熟悉的新信息。为了帮助他们理解新信息的意义,促进他们对新知识进行深入的加工,教师必须出示丰富的事例为学生提供对所学材料精心加工的机会,使得抽象的、无联系的信息具体化、意义化,便于学生深入地理解和领会。这样学生学到的知识就有意义得多。

在学习过程中,由于缺乏控制、管理自己的学习方法,不知如何去学习,学生常常不能理解、记忆所学的内容,所以教师还应教给学生如何去组织精心加工所学信息的方法,即如何记笔记,列提纲,如何安排学习时间,克服急躁情绪等问题,使学生更有效地理解和运用所学的知识。

第三,改善提高学生的学习、思维能力,在适当的情况下,给学生以提示。学生学习知识最终是为了应用它来解决实际问题,在很多情况下,学生虽然有解决问题的必要的知识,但是实质上这是学生缺乏一些思维和学习技能的表现。

上面我们谈了怎样防止惰性知识的产生,下面我们再来谈谈惰性知识产生后怎样激活。

首先要给学生造成愤悱的条件,就是教师讲授时不要把情境全部表达出来,不道破天机。叶圣陶说:“知识是教不尽的,工具拿在手里,必须不断地用心使用才能练成熟练的技能,语文教材无非是例子,凭这个例子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练成阅读和作文的熟练技能。

其次是诱发学生解决问题的动机。美国教育家哈曼说:“那些不设法勾起学生求知欲望的教学,正如同捶打着一块冰冰冷的生铁。”的确,教学如果不设法诱发学生地学习积极性,就不会达到预期效果,教师讲课像磁铁一样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的思维活动和情绪跟你波动,他头脑中的知识就会处于活动的状态,所以要想方设法“钓”学生的求知欲望,善于卖关子,创设矛盾,诱发学生寻根究底。

第6篇:师之惰范文

在我上四年级时,由于班上换了新班主任,所以我不知哪来了一股劲头,总是想方设法的在刘老师面前突出自己,不论是上课举手发言还是家庭作业这几方面,我都做得井井有条,力争上游。因此,我还被评为了班级中的发言之星……

但是,好景不长。这股新鲜劲一过,我便沉入懒道,上课不再那么积极、勇跃的发言,家庭作业也是草草了事,如应付差事一般。经常被老师在课堂上批评。我根本没把这一切放在心上,依旧那样沉沦下去。

那段时间里,我时常不写作业,总是被老师打、骂。“发言之星”的荣誉称号变成了“挨打之星”,老师对我的印象也直线下降,同学们嘲笑我,使我体会到了从未有过的自卑感。这是我才发现,让我变成这样的原因原来是懒惰,所以我便马上、立即行动,打算戒除懒惰这一恶习。

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啊!每当我写作业时,总觉得很累,想出去玩。但是我一直告诫自己:“加油,只要自己持之以恒,坚持不懈,总可以把这个坏毛病改掉的。”以后,我每天的作业按时按量的完成,该背得课文一字不落得背下来。就这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我逐间把懒惰这个恶习打败了,同时也把自己打败了,因为我用毅力这把绝世神器,在与自己对决时战胜了自己,所以我感到格外的开心、高兴。

通过这件事,我明白了一个道理: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的懒惰是无法成功的,万事成蹉跎是唯一的结局。我们要向墨染十八缸水的书圣王羲之学习;要向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的勾践学习,要向铁杵磨成针的李白学习。在这些人中,哪个不是战胜了自己,战胜了懒惰,勤奋刻苦的人!

第7篇:师之惰范文

有一天小懒惰正准备睡觉,忽然从窗外飞进了一个老头子。老头子说:“你是小懒惰吗?”“是的”小懒惰说。“我是奉懒惰国王之命来接你到懒惰王国去居住的。”老头子接着说。小懒惰问:“那儿用不用做工课呢?”。“不用”。小懒惰问:“那怎么去呢?”老头子拿出一瓶“万能魔粉”说:“只要把万能魔粉洒在头上,现说:我要到懒惰王国去“,就可以了,小懒惰按着方法去做,一会儿,就来到了懒惰王国。

小懒惰睁开眼睛,看到的与他想象的,简直是天堂和地狱。苍蝇满飞,垃圾发出了臭味,开店老板在睡觉。小懒惰说:“请你先带我去吃饭,我已经肚子饿了。老头子说:“好的,我马上带你去懒惰饭店吃一顿。老头子带小懒惰走进饭店,老头子指着几捆黑色的草,说 看,那是巧克力黑草,可以吃的”说完,便津津有味地吃起来。小懒惰拿了一捆吃。谁知,那黑草是放在污水里加工而成的。接着,老头子带着小懒惰直进了一座用石头垒成的城堡垒,拜见了国王。国王说:“祝你在这里生活愉快,但有一点你要记住,不要进城堡后面的木屋,嘿嘿,否则,我会把你关进牢房里。”说完,叫老头子带小懒惰出去参观。小懒惰根就没有心思看,只想知道小木屋里有什么东西。

一个没有月亮的夜晚,小懒惰偷偷地溜进城堡后面的小木屋。天哪,里面有一个美丽的小姑娘,小姑娘问:“你是谁?”小懒惰说:“我叫小懒惰,是从A国来的,你叫什么名字?”小姑娘说:“我叫陈红”是从勤劳王国来的,懒惰只会令人类进入灭亡,那么,我教你扫地,拖地,煮饭…..一个月后,你什么也会了。果然,一个月后,小懒惰什么都会做了。可这一切都被一直监视的国王看得清清楚楚。于是国王也把小懒惰关进了小木屋。

第8篇:师之惰范文

预习是独立学习的前提。从某种意义上讲,不会预习的学生意味着他还不会学习。可见预习的重要性。但面对预习,很多小学生却或多或少地存在着惰性心理。如至理名言所警示的:“每个人都有潜在的能量,只是很容易被习惯所掩盖,被时间所迷离,被惰性所消磨。”这种心理的存在,不仅影响着预习的质量,更重要的是容易导致学生产生一种厌学情绪、依赖心理。为了更好地指导小学生学会预习,笔者这里试着就学生预习的惰性成因及其对策进行简要分析和思考。

一、不重视预习地位——须彰显预习价值

相比其他课程而言,语文教学中,有些教师认为预习作用不大。一方面,语文课程的性质决定了其预习的作用,如第二课时就根本不需要预习;另一方面,有部分教师上课时需要设置悬念,以激发学生兴趣,如果让学生预习反而有害。当然,也有教师意识到预习的重要性,但重视程度不够。他们通常下课时叮嘱一声:“明天开始讲新课,大家先预习一下。”至于学生课后是否真的预习,或者怎样预习,却不再过问。总之,预习地位的不高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学生惰性心理的产生。

【对策】教师需要与时俱进,转变观念。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毕竟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培养他们形成自主学习的能力才是重中之重,而预习则是学生自主学习的前提。这是其一。其二,教师还需要让预习具体化、可操作。课前预习需要精心选择,具体明确;课堂中,预习反馈需要巧妙插入,点缀其中。这样既能起到课前预习的作用,又能及时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还能使学生在预习的基础上生成新的知识,产生新的思考,一举三得,何乐而不为?

笔者就曾要求学生在预习过程中做到以下几点:一是在课文中标出段落序号,圈出不认识或不理解的生字词,画出优美语句或者关键语句;二是在朗读课文的过程中,要求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读破句子,做到读正确,读通顺,乃至读出感情。比如,针对《泉城》这一课,笔者就要求学生必须把课文读熟,并且在第一课时内,重点通过个人读、小组读、男女读等不同方式的朗读进行展示。教师一方面要加强学生的朗读指导,另一方面也对学生预习进行巩固。这样,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提高预习在学生心目中的地位。

二、不讲究预习方法——须改变预习路径

俗话说: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可见,在课文学习中,预习的作用是多么重要。然而,对于预习,很多教师的思维还停留在“读读课文,熟悉生字”的基础上。学生在开始还有点兴趣,时间长了,必然会产生厌烦情绪,甚至产生惰性。当然,也有部分教师急功近利,方法简单粗暴,只重视结果,强调死记硬背,忽视了学生语言表达能力以及人生观的培养,从而让学生倍感压力,甚至感到恐惧,至于预习兴趣,自然无从谈起,而惰性却油然而生。

【对策】生活就是语文。作为教师,需要摆正观念,重视预习,认识到预习的形式可以多样。预习不仅仅是指读读课文,熟悉生字,更多的是需要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通过查找、走访等方式查阅相关资料,让课文“厚”起来,让课堂也变得“立体”起来。

如在《三顾茅庐》这一课中,课前就可以让学生阅读《三国演义》这部名著,让学生初步感知人物的不同性格,比如张飞的鲁莽,刘备的尊重人才以及诸葛亮的雄才大略。这样在深读、研讨课文中,学生对于刘备 “三顾”,张飞“不耐烦”,以及“隆中对”等内容的理解,自然而然地就能提升一个高度。再如《九寨沟》一文,课前完全可以先让学生收集一些好词、好句,或者九寨沟的图片,课堂上让学生结合好词、好句,或者结合图片,进行说话、写话训练。这样学生就能驾轻就熟地结合大熊猫的憨厚来进行想象描述了。这样的预习过程做到了两点:一方面拓宽了语文的学习空间,丰富了学生的积累;另一方面激发了学生的浓厚兴趣,有力地培养了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学科素养。

三、不强化预习行为——须培养预习习惯

从某种意义上讲,现在语文教学的弊端,更多的在于把教师的作用无限放大了,这在一定程度上弱化了学生的作用,学生的预习自然就得不到重视,更谈不上培养习惯了。这是其一。其二,很多家长往往把精力放在学生的巩固作业的督查上,而放松了对其预习的重视,或者无从下手进行预习指导。其三,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对于预习,教师重视,学生就预习;教师一旦遗忘,学生也就选择性遗忘了。总之,大多数学生对于预习还处在依赖状态,缺乏自觉的主动性,预习习惯还没有完全养成。

【对策】习惯决定成败,坚持就是胜利。刚开始,教师需要对学生的预习进行指导,与此同时,要与家长及时联系,对学生的预习过程及时掌控。当然,最好的方法还是先把预习搬到课堂上。钱梦龙就曾经说过:“……为了有计划地提高学生的自读能力,我认为应把课外预习移到课内,作为讲读课的一个基本形式固定下来。”他还创造性地设计了一种新的课型,即“自读课”。其实,这种方法完全适用于预习初期。笔者就曾在学期初花了几节课时间来指导学生的预习技巧。当学生初步掌握一定技巧后,则移到课前五分钟让学生自己预习,接着放手,让学生把预习变成一种自觉行为。这种由“扶”到“放”的过程,才是培养学生能力,消除预习惰性的根本之道。

比如,在教学《最佳路径》这一课时,教师就可以先让学生通过网络、资料等其他方式查找一些园林的路径,进行全班交流。如有必要,还可以请学生自己设计路径,然后谈谈自己的想法。这样有步骤的预习过程不但能丰富学生的知识视界,而且能激发他们良好的预习习惯,可谓一举两得。

当然,小学生在语文预习中,其惰性的养成还有其他成因,这里就不一一举例分析了。只要教师在预习中把握好一个关键,即处处从学生出发,想学生之所想,那么学生的惰性问题自然会迎刃而解。

第9篇:师之惰范文

关键词:惰性作业;自控不足;分层作业;远程掌控

学生在完成作业中,少写一项或两项,或者明知道作业内容却故意漏写,更有甚者,找他人或帮别人以及作业不能及时完成而抄袭他人的作业,这样完成的作业都称之为“惰性作业”。日常教学中,时有这样的“惰性作业”困扰着我们,屡禁不止,影响着知识的输入以及输出,更不能把知识转化为技能,也影响了课堂教学的进展。

学生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渐变得“自我”起来。学习的主动性只能由学生自己来掌控。

一、自控不足,“懒”学生导致“懒”作业

贪玩、好动、成绩不理想的小学高年级学生,写英语作业时喜欢偷工减料,并心存侥幸,只要“东窗不事发”就照做不误。调查研究表明,高年级班级英语作业上交不够及时,总有漏写、少写、、抄写现象发生。以下是我校五年级四班英语作业完成调查研究情况:

调查研究分析:小学高年级英语作业未及时完成的占19%,少写、漏写、以及抄袭他人作业的“惰性作业”占8.7%,而且这部分学生平时懒散,学习习惯也差,成绩不理想。

可见,小学高年级英语“惰性作业”较为严重,学生自控力不足,依赖性大,尝到了偷懒的甜头,因此“懒”学生导致“懒”作业!

二、监督懈怠,提供“惰性作业”滋长的土壤

学生往往看不到作业的重要性,往往被贪玩等一些心理左右而对作业敷衍了事,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及消化。

做家长的应该在学生的家庭作业中负到应有的责任!每天认真检查学生完成家庭作业,往往会影响学生做作业的态度。如果家长认真负责,学生便会认真对待,不会老师明明布置阅读两遍课文时只读一遍而了事。所以在这一过程中家长更应该做到认真负责,起到监督作用,而不应该每天只是忙于生计。

三、布置不当,拓宽“惰性作业”空间

小学高年级英语,词汇量大,语篇较长,一味地抄写令学生觉得枯燥无味,毫无兴趣。但高难度的语音、语法练习,学生难以独立完成。偶有书写慢,爱磨叽的学生,遇到量大,题难的作业时能磨蹭到晚上八、九点甚至更晚,难免又影响到第二天的学习,这样恶性循环导致作业不了了之,哪里谈得上顺利完成作业?因此,让“惰性作业”有机可乘,给“惰性作业”留有余地。

发现问题及时给予解决,怎样才能杜绝高年级英语出现“惰性作业”,把所学知识及时巩固与消化,并把其转化为技能呢?

1.提高家长督促意识,构建家校平台

俗话说:“教育好孩子就像家长和老师抬一桶水”,不管哪一方都得用劲,劲小了抬不起,劲不平衡水就溢出,管理好学生需要家长密切配合。那么,怎么让家长“动起来”?构建家校平台?

(1)给孩子创设一种安静的学习环境

不能在孩子完成作业时将电视开的大声影响学生专心做作业,更不能占用孩子的做作业时间,让其做家务。

(2)合理安排作业时间

家长要尽可能地让孩子周五晚上完成一部分,周六做完,到周日再好好休息玩耍。

(3)教给孩子正确的、科学的完成作业的好习惯

(4)做好监督、检查工作,做到宽严有度

2.调整作业布置,实现因材施教

(1)精心选择英语作业题

学生的作业题要精心选择,应着眼于典型及巩固学生为主的题。不要一味地强调难题,甚至是怪题来让学生做,这样会削弱学生的积极性。

(2)分层次有选择的布置作业

在平时的作业布置中,老师不妨分层次来布置。对于掌握较好的学生可以布置一些有难度的,甚至是超前的作业,让学生在探究中达到对知识的巩固;对于掌握程度一般的学生主要布置一些基础题。

(3)利用“家校通”,掌控作业远程化

借助“家校通平台”及时与家长沟通,把作业及要求告知家长,让家长知道该怎么做及如何帮助孩子顺利完成作业。例如,家长,你好!今晚作业:1.读Unit1全文两遍,背A;2.写作The first day:可以用对话形式,也可以自我介绍开学第一天情形。望家长督促孩子认真完成。

总之,作业是学生巩固知识,提升自己学习能力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环。教师只有在重视教学的过程中做到重视作业才能让学生取得好成绩。

参考文献:

[1]胡壮麟.语言学教程[M].修订版.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

精选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