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车间人才培养方案范文

车间人才培养方案精选(九篇)

车间人才培养方案

第1篇:车间人才培养方案范文

关键词:人才培养;汽车维修专业;教学方式;校企合作

当代社会各个行业领域进步飞快,职业教育同样也面临着严峻挑战,尤其是现代化技术手段的推广应用,极大的提升了汽修专业就业率。职业院校应充分契合实际情况设置对应岗位,合理安排教学内容,便于形成就业导向的课程体系,输送更符合时展需要的专业人才。汽车维修专业首当其冲,作为人们专业之一,应积极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正确看待新时期人才培养的具体要求,积极组织职业技能实践活动,在积累经验的同时,提升学生的专业技能和职业素养,对于后续就业竞争和发展有着深远意义。综合分析研究新环境下汽车维修人才培养内容,有助于推陈出新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指导后续工作高效有序进行。

1汽车维修专业发展趋势

汽车行业飞快发展,现代社会中汽车已经成为人们主要交通出行工具之一,汽车保有量急剧增长,而汽车长期使用不可避免的出现故障需要维修,维修工作贯穿于汽车全生命周期,但是由于汽车结构日趋复杂,高端技术的应用,致使汽车维修技术越来越复杂,对于汽车维修人才培养液提出了新层次的要求[1]。以往汽车维修多是依靠机械维修,当前已经过渡到基于电子检测设备检测,并对收集的数据深度分析来诊断和维修汽车故障,汽车维修从业人员布局需要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储备,还需要了解前沿的电路电气系统和故障诊断设备,并且在工作中也需要具备相应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表达能力,具备更强的职业素养。1.1学校培养。以往的汽车维修人才多是依靠学校培养方式,或是企业出资将人员送到对口学校参加专业培训,以此来提升汽车维修人员专业技能,但更多的是学习固定车型维修技术。对于本专业的人员,需要在后续工作实践中逐步提升自身专业能力,逐步掌握汽车维修专业技术,积累经验,技术人才成长时间较长[2]。1.2校企合作培养。纵观我国职业教育发展现状以及成功经验,校企合作模式已经得到了广泛应用,人才培养方面效果较为可观。采用此种方式,需要学校和企业整合各自资源优势,合作建立实训基地,并通过顶岗实习、运行机制和考核评价方法建立合作关系,实训中由专业教师和企业技术人员现场指导,坚持就业导向,以此来保证实训实训质量[3]。一般情况下,实训基地建设可以使学校出资建设,也可以是联合相关部门共同建设。职业教育发展好坏,本质上在于所设立的专业和培养人才是否符合社会需要,而校企合作多年实践中已经趋于成熟,可以客观反映汽车产业与维修市场的新要求,以此为依据来调整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案,引导学生掌握维修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同时,深化职业素养和社会能力,进而提升人才就业竞争优势,减少企业入职培训消耗的时间和资源,实现合作共赢的目标。如,当前校企合作开设的课程有“汽车电子技术”、“车身涂装”、“汽车发动机常见故障的诊断与检测”等,为实训活动开展打下了坚实基础[4]。1.3带徒制培养。对于一些规模较大的运输企业,多配备了相应的车辆维修队伍,由于维修车辆单一,因此可以维修总成互换,来减少维修成本,要求维修人员具备较强的维修工艺。纵观汽车维修行业发展现状,很多人员是由于自身学历不高,但是亲戚朋友做这个行业,就通过师傅带徒弟的方式来培养人才。此种方式,有助于积累经验,但是传授师傅可能受到学历水平限制,对于专业知识储备不足,前沿技术接受度不高,一定程度上导致汽车维修队伍整体水平偏低。面对市场上不断增长的汽车维修人才需求度,迫切的需要探索更为高效的人才培养模式,以此来迎合时展需要[5]。

2汽车维修人才培养中的问题

2.1教学模式和教材匹配度不高。汽车维修专业改革持续深化,其中存在一个主要问题即教学模式和教材匹配度不高的问题,实训项目缺失,加之配套设备缺失极大的影响到实训效果。对于汽车维修专业人才培养,需要结合学校实际情况,综合考量学生的知识接受能力和学习能力,力求将理论概念梳理调整,复杂问题精简化[6]。以往教材多是讲述理论基础上,进行实践操作,对于基础薄弱、学习能力差的职业院校学生而言,学习难度较大,甚至产生抵触情绪。尤其是近些年来,汽车维修专业不断扩招,迫切的需要新的汽修教材,而部分学校缺少深层次考量盲目选用新教材,教材中专业理论知识过于深奥,实践操作难度较大,难以客观反映实践操作内容,增加学习难度。现有教材转抄内容较多,整体编写质量偏低,内容多沿袭高等院校的机械专业教材内容,导致汽车维修专业教材特色缺失。2.2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力度。教师队伍整体水平,是教学活动高效展开的首要前提,结合当前职业院校汽车维修教学现状来看,理论教师与实训指导教师数量较少,并且很多教师甚至缺少企业岗位实践经验,对前沿技术设备了解不足,自然无法言传身教,带给学生更大的帮助。多数专业理论课教师是本科毕业生,或缺少企业工作经验或是根本没有经验,所学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经历脱节,动手能力较弱[7]。实践经验丰富的指导教师,多是来自企业,但是年龄大,学历不高,专业理论知识储备不足,难以实现理论与实践有机整合。与此同时,汽车维修行业不断变革发展,相关的知识和技术不断更新换代,因此教师的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均需要同步创新,只有打造一支高素质的双师型教师队伍,才能更好的满足汽车维修教学需要。2.3校企合作深度不足。汽车维修专业实践性较强,通过校企合作有助于坚持就业导向,与市场衔接,缩小学校和企业之间的差距,针对性解决问题。学校主要是为了培养高素质人才,企业则是追求效益,二者各自有着不同的资源优势。通过校企合作,学校可以提供专业教育支持,企业可以为学生提供实践实训机会,在企业岗位实践中内化所学知识,满足岗位工作需要[8]。但是,学校输送产品对企业而言不确定较大,很多学生毕业后并不一定会前往合作企业工作,加之一线汽车维修人员队伍不稳定,对于企业而言,投入未必获得收益,自然导致很多企业与学校的合作积极性下降。而这种情况下,企业对彼此之间的合作投入不足,貌合神离,甚至敷衍了事,不利于学生的专业能力全面发展。3新环境下汽车维修人才培养有效措施。3.1优化教学方式,编制最佳人才培养方案。结合新环境下汽车维修人才培养相关要求,立足于汽车行业发展现状,不断调整和优化教学计划,促使专业知识和实践能力有机整合,培养高水平的汽车维修人才。这就需要教师充分发挥自身引导作用,鼓励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到实践活动中,编制合理的人才培养方案,输送到社会符合需要的汽车维修人才。具体教学中,可以推行竞技教育模式,鼓励学生之间竞争,从而提高对专业学习重视程度,不断提升和完善自我,从而形成良性的学习风气。如,设立汽车维修骨干班,定期组织选拔竞赛活动,借助榜样模范作用来调动其他学生的参与热情,主动讨论和探索专业技能,切实提升教学质量。教师也要适当的传授自身实践经验,提升学生的责任意识,改善学生关系,为后续人际交往提供支持。3.2确定人才培养方向,增强知识实用价值。坚持就业导向,以此为依据动态调整人才培养方案内容,在教学过程中,帮助学生了解汽车行业发展趋势,以及高端技术和设备,在实践中运用所学知识去解决问题,丰富实践经验同时,有效促进学生的综合素质发展。这样学生在未来汽车维修岗位实践中,拥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和实践经验,切实提升学生的维修能力。具体实践教学中,联系现实情况,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处,提升知识实用价值。如,车辆教学中列举市面上较为常见的车型,学以致用,切实感受到知识的实际价值,激发学生专业学习热情,更具针对性。另外,应定期检查教师队伍的专业素养,可以发挥模范带头作用,调整教学方案将有价值内容传授给学生,为教学质量提供保障[9]。3.3借加强双师型教师培养,借鉴国外先进经验。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和培养,定期组织教师参加专业节能人才培训,多参加省级或部级培训活动,或是在汽车维修企业岗位学习。通过校企合作,每学期派遣一名教师到合作企业岗位实践,更新自身的专业知识和技能,积累经验。而学校暂缓该名教师的其他工作安排,薪资正常安排,通过此种方式可以调动教师顶岗实习的积极性,丰富专业课教师企业实践经验,理论联系实践,为汽车维修教学质量提供坚实保障。同时,可以吸收和借鉴国外先进经验,优化人才培养方案。如,丰田汽车公司人才培养中,推行T-TEP方案,为丰田公司每年输送了大量优秀人才。丰田公司同汽车维修培训中心建立合作关系,提供给这些院校专业技术和教学设备,而学校可以为丰富汽车维修人力资源储备,满足丰田公司的汽车维修需要,达成合作共赢目标。

4结论

总而言之,新环境下积极推动汽车维修专业改革,应契合我国实际情况,坚持市场导向、就业导向,借鉴国外先进人才培养方案来推陈出新,理论联系实践,合作共赢来提升汽车维修人才培养质量,助力汽车行业高水平发展。

参考文献:

[1]庞敬礼,彭桂枝,范祖庆.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师徒制”人才培养模式实施评价体系研究[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9,32(3):56-57.

[2]张睿.德国双元制教育对我国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人才培养的启示[J].汽车实用技术,2020(4):191-193.

[3]陈锐.浅谈新能源汽车专业实践教学改革与探索[J].南方农机,2019,50(13):220.

[4]康斌.中职汽车维修实训课程现代师徒制人才培养模式分析[J].现代职业教育,2020(12):208-209.

[5]吕国成.基于“1+X”证书制度下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研究[J].人文之友,2020(17):300.

[6]黄玲,王洪艳,郝志莉.“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以高职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为例[J].辽宁高职学报,2020,22(4):8-11.

[7]王海峰.汽车运用与维修技术专业3+2中高职衔接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汽车实用技术,2020(6):207-209.

[8]顾杰志.校企合作模式下高职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研究[J].湖北农机化,2020(8):125.

第2篇:车间人才培养方案范文

1以岗位职业能力为基准,整合优化课程设置,制定“2.25+0.75”模式人才培养方案

从实体的角度看,课程的内容是课程计划、课程标准和教材。课程计划依据人才培养方案,人才培养方案通常包括入学要求、学习年限、职业范围、人才规格、工作任务与职业能力标准、课程计划、教学计划、实施条件等要素。汽车营销与服务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培养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一定的机械工程学、管理学、经济学的科学基础;具有汽车营销与服务专业知识和从事汽车销售、汽车使用与维护、汽车配件的营销和管理的能力,能在汽车服务及其相关行业从事汽车销售、汽车维修服务、汽车保险查勘与定损、汽车服务企业经营管理等工作的高技能人才。为了强化行业职业核心能力的培养,我们依据学校的定位目标,同时结合该专业特色需求,对专业课程进行优化整合,制定了“2.25+0.75”模式人才培养方案,即利用2.25年时间在学校修完基本素质模块课程、专业基本能力模块课程、专业岗位能力模块课程、职业能力拓展模块课程、素质拓展课程、部分综合实训课程的学分,用0.75年的时间在企业顶岗实习和做毕业设计(论文),完成大部分的综合实训课程,这种方案的设置既兼顾理论基础知识和技能的学习,同时将顶岗实习时间和做毕业设计(论文)时间连贯起来,有利于学生将理论和技能运用到实践,并得以继续学习和提高。从能力内容的角度,国外高职教育认为教育的最终表现为学习者获得了预期的职业能力,把职业能力划分为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专业能力是指具有在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基础之上,有目的、符合专业要求、按照一定方法独立完成任务、解决问题和评价结果的热情和能力;方法能力是指个人对在家庭、职业和公共生活中的发展机遇、要求和限制做出解释、思考和评判并开发智力、设计发展道路的能力和愿望;社会能力是处理社会关系、与他人最佳相处和相互理解的能力。拉尔夫•泰勒把课程划分为目标、内容、组织和评价4个基本问题,现代课程理论就是关于课程目标的确立、课程内容的选择与组织,以及评价目标达成程度的学问。课程体系是育人活动的指导思想,是培养目标的具体化和依托。基于能力本位的教育观,我们力争构建实用的、系统的专业课程体系,强化对职业能力的培养,包括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强调职业或岗位所需能力的确定、学习和运用,以达到具体职业的从业能力要求。依据人才培养方案,汽车营销与服务专业的课程设置,包括基本素质模块课程、专业基本能力模块课程、专业岗位能力模块课程、职业技术能力拓展模块课程、素质拓展模块课程、综合实训模块课程6个部分。(1)基本素质课程模块。有必修的思想品德、思想概论、大学英语、体育、法律基础、大学生心理健康、军事理论等,主要培养学生思想品德修养。(2)专业基本能力模块。课程包括应用文写作、高等数学、计算机应用、基础机械识图、汽车机械基础、汽车理论、汽车发动机原理、汽车构造与维修、消费者心理学、市场营销、经济学概论等等,此部分课程是本专业的学生从事本行业必备的理论和技术基础课程,是实践教学的基石。(3)专业岗位能力模块。课程主要有汽车及配件营销、汽车销售实务、汽车服务企业经营管理、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汽车售后服务实务、汽车市场调查与销售策划、汽车保险与理赔、二手车鉴定与评估等、汽车车身修复与美容、广告实务,此模块课程主要培养学生的职业岗位能力。(4)职业技术能力拓展模块。课程是校企合作定向班课程,本专业依托与一汽丰田、东风雪铁龙/标致、长安福特、一汽大众-奥迪等知名汽车制造厂商和一些国内中高端品牌集团化企业已开展的校企合作为项目基础,创新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新模式,此部分课程的设置主要是加强学生的岗位职业技术能力,学生可以熟悉企业的具体岗位工作。(5)素质拓展模块。课程是人文社科类和艺体生活类、军事训练课程,主要是培养学生的人文修养和艺术素养,提升学生职业和生活品质。(6)综合实训模块。课程是集中性实践教学环节,包括汽车构造拆装实训、汽车二级维护实训、专业综合技能实训与考证、顶岗实习、毕业设计(论文)等,此部分课程群的设置,构建一个具有实用价值的实践教学体系,将学生所学知识和实践相结合,加强实践训练,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专业基本能力模块课程、专业岗位能力模块课程、职业能力拓展模块课程相应地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基本素质模块课程、素质拓展模块课程、综合实训模块课程也相应地培养学生的自我管理、人际沟通、组织协调、主人公意识等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

2优化整合专业理论课程教学内容,加强核心课程的改革力度

以能力为本位的教学,强调按照从事某项职业所需要的职业核心能力设置相关课程和组织教学。

2.1优化整合专业课程教学内容,突出专业特点

汽车营销与服务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专业,在做教学计划时,应优化课程内容,以实现学生在知识、能力和素质上协调发展,适应汽车服务业人才市场的需求,课程内容的整合优化是完成教学目标和进行教学改革的重要体现,要求教师在认真深入分析教材内容的基础上,提炼出本课程的重难点,及时调整、完善、补充相关内容,紧跟汽车行业发展脚步,增加汽车服务新理念、汽车新技术、汽车诊断新方法、汽车维修新工艺的介绍,引入汽车服务营销理念,强化汽车服务生产管理意识,使教材内容与职业实际、行业发展、技术发展等紧密结合,促进学生掌握一定基础知识,并形成本专业的知识结构,具体做法包括:精简内容,突出专业基础知识、核心知识;合理调整原有知识的组织形式,使之系统化、结构化、层次化;在具体教学过程中,依据教学实际,对教学内容重新取舍、补充、组织编排乃至重新开发。在教学过程中采用启发式、案例式、讨论式、模拟演练、实际操作等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主动性,使之积极思考,勤于动手,从而提高学习训练效果。

2.2进行专业核心课程的改革,巩固专业基础

通过对行业、企业、学生、教师、学校等全面的专业调研,确立培养目标,按照“就业岗位-工作能力-核心课程”的结构模式,确定专业核心课程目标,明确专业核心课程在培养学生就业主要岗位(群)所需的专业核心知识、专业核心能力中的作用(表1)。核心课程确定后,要求该专业教研室根据产业动态、行业发展、企业需要、专业发展,进行切实有效的课程改革,针对专业所有核心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方式、考核方式进行综合改革。教学内容改革,要求根据职业岗位要求编写教材内容,重新进行教学设计,重新设计教学环节,突出课程特色,体现行业、企业技术服务最新成果,着重能力训练。教学方式改革,要求以学时为单位,以知识、能力为依托,安排恰当的教学手段;以课程定位和性质为依据,以学生主动学习为导向,设计合理的教学方式。课程考核以能力测试为中心,以实践能力考核为主线,丰富考核方式。

2.3构建系统的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注重工作本位学习

第3篇:车间人才培养方案范文

Abstract: This paper describes the idea, goal and implementation strategy of the “cooperation between school and enterprise, post practice” personnel training mode in the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According to the mode, the course system and teaching content are reformed deeply. The research is studied in the 2008 grade automobile major. The research result verifies the personnel training mode and has made initial successes.

关键词: 人才培养;校企合作;课程改革

Key words: personnel training;cooperation between school and enterprise;curriculum reform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0)23-0197-02

0引言

人才培养模式是支撑专业的基础。它涉及到高等职业技术教育中的实训基地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培养目标的制定、教学效果的评价以及教学内容的更新等诸多方面。人才培养模式关系到高职教育能否办出特色,而能否办出特色正是高职教育兴衰成败的决定性因素。

目前我国的高等职业教育仍然沿袭或者在很大程度上没有摆脱以往的学科系统化的课程模式。虽然这种模式可以为学生提供较好的学科理论基础,但其学习内容与职业实践的关系是间接的,有的甚至是脱节的。这就导致了人才培养的实际效果与市场需求之间的偏差,造成就业问题日趋严重,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高职教育的发展。因此有必要加强对人才培养模式进行研究和探索,构建一种科学的人才培养模式――“校企合作、顶岗实习”人才培养模式。

1“校企合作、顶岗实习”人才培养模式

“校企合作、顶岗实习”人才培养模式人就是指学生前两年里在学校完成公共课、基础课与专业理论知识的修读及专业操作技能的实训,然后离校,在专业教师的指导和管理下进入相关企业进行一年时间的社会实践顶岗实习,完成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学习实践任务。

即最后一年学生离开学校,在社会中学习,进入真实的工作环境,在企业接受全面的实训,综合运用所学的本专业的理论知识和技术 ,在实际岗位上进行本专业相关职业技能和技术的训练。这样学生一毕业就能直接上岗,真正实现了人才与岗位的“无缝”对接。

这与以往的教学方式、培养方案相比,产生了较大的变化,实质上是对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以及教学方法的改革,通过这种教学改革,在培养技能型紧缺人才方面体现出了如下的优势:

①学生方面:通过一年的实习锻炼,实际上等于学生在企业已经参加了一年工作,具有了一年的工作经历和行业的工作经验,容易找工作,接收单位也愿意优先录用具有工作经历的学生。企业招聘人才时,在同等条件下的前提条件是:有工作经验者优先。②学校方面:学生在企业进行顶岗实习的一年中,带队老师可以结合实际教学情况深入企业进行调研,以职业岗位群的需要为依据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根据企业的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的调整,不断更新教学内容,按照企业要求改革教学,能够参照企业岗位能力标准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水平,培养学生掌握新设备、新技术的能力。使毕业生具有上手快、适应性强等特点。

并且学校可以及时得到企业对教学质量的反馈信息,如:学校设定的人才培养目标是否得到了企业的认可? 学校培养的人才企业是否满意?学校的素质教育、专业建设、课程改革等方面存在哪些薄弱环节等,及时改进教学内容,改革课程体系及人才培养方案,紧跟时代潮流,服务社会,以适应社会的发展和需求。

综上所述,实施“校企合作、顶岗实习”人才培养方案,无论是对于学校的发展,还是对于学生个人利益方面都是有利的。校企合作、顶岗实习人才培养模式是高等职业学校能真正实现“人才培养向市场需求靠拢,教学内容向岗位能力看齐”的办学模式,代表着高等职业教育的办学方向。

2“校企合作、顶岗实习”人才培养方案的实施

实施“校企合作、顶岗实习”人才培养方案主要有两大问题需要解决:其一是课程设置,即需要进行课程体系改革,其二是学生一年实习的接收企业,即在这一年内由企业根据岗位需求培养学生,这种校企合作办学的运行机制是否能够良好的运转起来。如果把这两方面的问题解决好,“校企合作、顶岗实习”人才培养方案就会实施成功,教学改革就会收到良好的效果。

2.1 课程体系改革实施实例实施“校企合作、顶岗实习”人才培养方案,相当于减少了一个学期的课程,需要大幅度调整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有些课程需要合并,有些课程需要删减,最主要的目的是学有所用,围绕核心专业能力的培养形成课程体系,并突出本专业领域的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和新方法。因此,在课程设置方面,对课程内容进行了适当的取舍和革新。

课程体系改革的原则是:以职业岗位群的需要为依据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在进行职业能力分析的基础上制定课程体系,职业知识和职业能力的提高,着眼于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的调整。

以汽车运用技术专业为例,通过对汽车服务行业进行广泛的调研,征求接收学生企业的意见,在课程设置方面主要作出如下改进:

部分公共课、基础课相应地减少了课时 ,通过以上的变动改革,使课堂教学学时由1733减少到1490学时,即减少了一个学期的课程,从而保证了学生有一年的顶岗实习时间。以上减少合并的课程主要是部分公共课、基础课,与企业实际岗位相对接的核心专业课程并没有减少,根据企业需求有些反而还会有所增加。

通过上述的教学改革,目的是办出汽车行业的高职专业特色,紧密结合社会行业要求,走与社会相关行业合作办学的道路。逐步探索建立适应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满足我国汽车服务行业高级技术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模式。

2.2 在企业实施顶岗实习实例“校企合作、顶岗实习”人才培养方案是否会实施成功,关键是学生在校外一年的顶岗实习是否能够顺利进行,为此,山东商职学院与上海大众汽车集团合作,建立了校企合作的SCEP项目,学生在校学习和在上海大众汽车特约售后服务中心实习相结合,实现教学与工作岗位实际要求零距离对接。学生在接受SCEP专业培训的同时即进入了上海大众汽车进阶式服务课程体系的大门,并开始了职业生涯。为了保障“校企合作、顶岗实习”人才培养模式的顺利实施,学生在一年的顶岗实习中受到良好的管理、教育和培养,企业配合学校采取了如下措施:①根据企业岗位需求,参与汽车学院专业设置、培养目标、培养模式、教学计划、课程设计、授课及实习等工作。②根据学院教学需要安排和选派工程技术人员到汽车学院开展教学活动。③为汽车学院提供学生实训实习场所,并为学生顶岗实习安排生产岗位和指导老师,同时根据实际情况为学生的交通食宿等提供必要的条件。④负责学生实习期间的管理工作。负责承担学生实习期间的部分生活费和因公差旅费。⑤为汽车学院培养“双师”型教师提供方便。

从上述内容可以看出,实习企业为学生的毕业实习提供了良好的实习环境和优越的实习条件,使学生在一年的顶岗实习中能够受到良好的专业技术训练。保证了校企合作办学运行机制的良好运转。

目前“校企合作、顶岗实习”人才培养模式已成效初显,山东商职学院汽车专业已有25名学生顺利通过上海大众汽车集团的企业面试,走上了实习岗位,进行为期一年的顶岗实习。

3结论

我国高职学校实施“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方案是切实可行的,通过对08级汽车专业学生实施“校企合作、顶岗实习”人才培养方案,现已初见成效,可以使毕业生通过一年的顶岗实习,学生直接感受上海大众卓越的企业文化和优秀的管理理念,学到上海大众精湛先进的技术,熟练掌握汽车故障诊断及维修技术,具有基础理论适度、技术应用能力强、知识面较宽、素质高等特点,能够直接上岗工作。实践证明“校企合作、顶岗实习”人才培养模式,代表着职业教育的办学方向。

参考文献:

[1]杜国海,王涓.我国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及其比较[J].大学・研究与评价,2007,(6):84-90.

[2]王荞娟.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及其改革刍议[J].沈阳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1):95-97.

第4篇:车间人才培养方案范文

一、汽车营销的内涵

汽车营销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的汽车营销,是指将汽车产品(包括整车和零部件)以及与汽车相关的服务作为营销对象的市场营销。其内涵与以上所述及的内容相似,包括市场调查、营销策划、广告宣传、汽车销售(包括整车和零部件)、售后服务、汽车保险与金融、汽车文化等;狭义的汽车营销仅指汽车产品的营销,不包括与汽车相关的服务营销,其包括市场调查、营销策划、广告宣传、汽车销售(包括整车和零部件)、售后服务、二手车营销、汽车贸易、汽车租赁、汽车文化等内容。某种意义上讲,研究和培养狭义的汽车营销人才更加具体,更有针对性。广义上的汽车营销与汽车服务的内涵接近,容易造成混淆。因此,通常情况下,本文之论述的为狭义的汽车营销。

二、当前汽车营销人才的现状

当前汽车营销人才具有以下特点:

一是需求量较大。

二是汽车营销人才整体上学历偏低、素质不高。在目前国内汽车专营店的从业人员中,文化层次以中技中专、高职高专为主体,本科生仅占到5%左右。

三是汽车营销人员知识与能力缺乏复合型。众所周知,汽车营销人员至少应当具备汽车与营销的专业知识。当前一种观点认为,汽车的专业知识比较难学,而营销的知识则在实践中容易获得。因此,一些汽车企业(包括零部件生产企业)面向校园招聘时主要招聘车辆专业的学生,他们经过一段时间培训后再从事营销工作;有的汽车企业甚至在本企业或者面向社会招聘有从事技术工作经历的人员作为本企业的销售者。

四是高级营销人才缺乏。

五是国际型汽车营销人才缺乏。此处的国际型汽车营销主要是指面向国际市场销售汽车及零部件。面向海外销售汽车既可以通过国际贸易的途径进行,还可以通过在国外投资或购并的方法实施。

三、当前高校汽车营销专业的开设情况

当前,汽车营销专业较多地在高职(专科)学校开设,其开设模式有两种:一是与汽车技术服务专业相结合,形成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专业 。二是市场营销专业汽车营销方向。应当讲汽车营销是市场营销的一个分支,之所以将其作为一个方向,甚至作为一个专业,主要是因为汽车营销人才的缺乏和其在汽车产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

也有不少高校直接开设了汽车营销的本科专业。在汽车营销专业走在前面的主要有复旦大学和同济大学,前者开办了汽车营销EMBA专业,后者成立了汽车营销管理学院。更多的高校是通过汽车营销方向或汽车服务工程专业培养汽车营销人才,如湖北汽车工业学院工商管理(汽车营销)专业已开办多年,为汽车产业培养了一大批汽车营销人才。

四、汽车营销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定位

人才培养目标定位需要解决以下问题:一是专业的培养类型;二是专业的培养层次;三是该专业人才所需的知识与能力;四是所培养人才将来的就业或职业取向。就培养类型而言,汽车营销专业是应用型人才,即该专业所培养的人才是面向营销一线的,该专业人才经过简短的培训后能够较快地胜任营销工作,而不是直接从事营销的管理工作,只有经过较长时间的磨练,成长为高级营销人才后,才能从事营销的管理工作;就该专业的培养层次而言可以是高职(专科)、本科或研究生层次,随着高等教育的大众化和普及化,以及汽车产业发展对人才综合素质需求的不断提高,本科层次应当成为重点。汽车营销专业至少应当是机械基础知识、电工电子基础知识、汽车知识、管理学知识、营销学知识、法律知识、心理学知识、计算机知识、人文社会科学知识的复合。将来成为合格的汽车营销人员还应具备信息收集与处理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与人合作与沟通能力、计算机与外语的应用能力、科技写作的能力、适应社会与环境的能力、运用知识的能力、不断学习的能力、勇于创新的能力。在工作岗位中还要求汽车营销人员具备良好的思想品德修养、职业道德精神、坚定的意志品质、经受挫折考验的心理素质,健康的体魄和理智、乐观、热情、宽容、尊重、理解他人的品格以及敏锐地市场洞察力;就该专业所培养人才的就业或职业取向而言,似乎是明确的,但就汽车营销本身丰富的内涵而言,又是不确定的。广告人才、策划人才、销售人才、售后服务人才、二手车销售与评估人才、汽车租赁人才、汽车市场调查与预测人才、汽车咨询与服务人才均属汽车营销人才范畴。

汽车的国际营销不仅是汽车企业创建知名品牌,走向世界的必由之路,还是我国成为汽车强国的标准之一。2009年我国汽车出口33.24万辆,比上年同期下降46%,而全年进口车上牌量达34万辆,同比增长26%,进口总量达41万辆,与2008年基本持平。要改变进口汽车数量大于出口汽车数量的局面,汽车国际营销人才的培养应当至于首位。当然,对于各高校而言,汽车营销专业侧重于哪一种人才的培养,除考虑该专业的市场需求外,还应兼顾本校的办学实际,但应以市场导向为主。湖北汽车工业学院的优势专业是车辆工程与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市场营销、国际贸易、外语等专业已开设多年,具备高水平的师资队伍与优良的办学资源,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如果在汽车营销专业中重点培养面向国际市场的汽车营销人才,一定会走在其他高校的前列,有所作为。

五、结语

汽车营销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有着重要意义,它能够指导该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也只有定位准确,培养出的人才才能经得起市场的检验,否则即使人才培养方案再完美,亦有南辕北辙之嫌。但是,汽车营销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定位的确定,仅完成了该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第一步,目标定位准确的人才培养方案,需要课程设置、实践教学、素质培养、能力训练的支撑,更需要得到汽车企业的支持,密切产学研的结合,及时收集整理汽车企业和市场对该专业人才培养的意见和建议,在实际教学中不断调整完善。惟如此,该专业培养出的人才始受到市场之青睐。

第5篇:车间人才培养方案范文

天津市静海交通局道桥工程处天津301600

摘要:伴随着国民经济的飞速发展,道路设施建设日益完善,居民购车刚性需求旺盛,中国汽车保有量呈持续增长趋势,从而推动汽车维修行业不断发展,对于汽车维修人才的需求量也越来越大,但目前我国汽车后市场还不成熟,汽车维修人员素质不高,技能不强等问题制约着我国汽修行业的进一步发展。文章分析了现阶段我国汽车维修与检修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改进汽修人才培养方案的相应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 :汽车维修;问题;对策

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统计,2013 年汽车产销2211.68 万辆和2198.41 万辆,同比增长14.76%和13.87%;2014 年,全国汽车产销分别为2372 万辆和2349 万辆,同比增长7.3%和6.9%,伴随着汽车保有量的持续增长,汽车维修行业不断发展,对于汽车维修人才的需求量也越来越大,但目前我国汽车后市场还不成熟,汽车维修人员素质不高,技能不强等问题制约着我国汽修行业的进一步发展。

1 汽车维修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

1.1 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不清晰。汽车维修专业培养目标的确立要以区域经济发展的趋势及市场的需求为根本的出发点,进行明确的定位,但是目前汽修专业的培养目标过于宽泛,很多职业院校看到汽修行业是热门行业就盲目跟风的开设了汽修专业,对于汽修企业需要学生具备什么样的技能,学校的师资力量是否能够开设汽修行业,学生在校期间需要掌握什么技能,需要培养什么样的能力则未进行认真的研究、分析和论证。

1.2 教材落后,与现实需要脱节。随着高新技术的高速发展,越来越多的高科技元素被应用到汽车制造中,汽车由以机械装置为主向机电一体化、智能化方向发展,传统的凭借经验及拆解汽车来判断车辆故障、确定维修方案的维修手段耗费维修人员的体力和时间,在拆解一些老旧车辆时如果操作不慎,极有可能产生新的问题,而且有些汽车零部件拆装费用高昂,车主不愿意接受,视频内窥镜等高科技产品的产生解决了维修人员不必拆解设备就可直接观察内部状况。现行教材内容相对落后,重点介绍传统的维修检测方法,对于视频内窥镜等新技术产品很少涉及,导致学生毕业后,无法适应实际岗位的需要。

1.3 教学过程重理论,轻实践。目前汽修课程采取的仍是以课堂为中心,以教师为主导的传统教学模式。职校汽修教师很大一部分是直接从应届博士、硕士中招聘,他们有着丰富的理论知识,但在解决实际汽修问题方面的能力比较欠缺,而且对汽修企业的用人标准并不了解,导致了他们在课堂上以传授理论知识为主,忽视实践能力,没有将教学内容与企业需求联系起来,课堂过于理论化,缺乏真实案例支撑,脱离了企业的实际需求。

2 改进汽车维修人才培养方案的对策与建议

2.1 创新教学模式。汽车维修涉及电力、机械等多门知识,内容艰深难懂,很多学生没有汽修基础,只能通过书本中的概念描述和插图来了解汽车的工作原理和内部结构,无法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因此需要创新教学模式,借助多媒体技术,利用三维动画技术模拟汽车的各零配件,展示汽车的内部结构及工作原理,将抽象的知识形象化,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更直观、更轻松地了解并掌握汽修知识。教学过程中要根据学生的实际需求和不同特征,研究把握学生学习规律,运用案例教学法、小组合作教学法等多种教学方法,探索多样化课堂教学方式,激发学生内在学习动力,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改善教学效果,实现课堂教学由重教师的“教”向重学生的“学”转变,由重传授书本知识向重学生全面发展转变。

2.2 组建双师型队伍。改变传统教育观念,重视实用型人才的培养,加大教师培训力度,鼓励教师参加实践经历,充分发挥校内实训基地的作用,组织教师参加技能培训,提升教师自身的实践技能水平。定期安排汽修专业教师参加校外的专业学习和技能培训,更好的学习和借鉴外部环境的专业知识,更深层次的挖掘本专业的前沿知识,了解行业的发展趋势。定期组织校内教师去企业顶岗实习,了解并掌握汽修行业的动态,了解企业的需求,通过授课使学生掌握最新技能,为企业培养专业技能与素质双优的实用型汽修人才。聘请汽车制造厂的工程技术人员、高技能人才到学校担任专职教师,将真实的案例传授给学生,组建双师型师资队伍,确保学校教学与实际运用的紧密结合,提升专业教师的综合专业素质,加强教师专业技能和实践操作能力。

2.3 深化校企合作,搭建实训平台。汽修专业是应用性很强的技术学科,实践课程对于学生能力的培养是至关重要的,要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使学生真正的掌握一门技术。随着我国汽车保有量的增加,汽车后服务市场对人才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为了紧随市场的步伐,为汽修行业打造更为优秀的高质素、高专业的人才,要注重实践,建设校内实训基地,为学生提供专业的维修车间,配备实习车辆和教学实习模型台架及充足的实践材料以满足课程需求,实现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加强与相关企业的联系,与相关企业签订合作协议,搭建校企合作平台,与企业联合建设学生实践实习基地,选派教师到企业跟班学习,组织学生到企业顶岗实习,形成校企联动合作共赢的良好氛围,将企业需求和人才培养有机结合,使学生在真实的职业环境中和生产环境中得到实践锻炼,才能更好地为企业服务,把学生真正培养成为企业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

3 结语

汽车维修与检修人员培养要以市场为导向,组建一支既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又有精湛理论水平的专业师资队伍,加强教学过程与汽修行业发展趋势的渗透融合,根据行业需求和变化进行动态化模块化教学,在教学过程中充分挖掘学生潜力,督促学员不断挑战自我、突破自我、全面提高学生适应社会发展综合能力、打造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复合型人才。

参考文献:

[1]赵春.高职汽修专业基于工作过程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张家口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02).

[2]丁磊.关于汽修专业设置与人才培养的探讨[J].商品与质量,2012(S8).

[3]邹怀君.高职汽修专业集中实践环节教学改革探索[J].科技信息,2012(11).

第6篇:车间人才培养方案范文

截至2018年,全国开设德语专业的高校共129所,其中浙江省共7所,分别为浙江大学、宁波大学、浙江科技学院、宁波工程学院、浙江外国语学院、同济大学浙江学院及浙江越秀外国语学院(以下简称“越秀”)。各校成立德语专业的时间如下:浙江大学(1969),浙江科技学院(2000),浙江越秀外国语学院(2004),宁波工程学院(2006),宁波大学(2007),同济大学浙江学院(2014)及浙江外国语学院(2015)。其中,浙江学院和越秀为民办高校,其余5所为公办高校。越秀德语专业现有4个年级11个班,共有学生300多名;现有在编教师17人,师资专业方向涵盖德国文学、语言学、翻译学、教学法、经济德语、科技德语、跨文化交际等各个方向。

二、德语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基本内容

根据学校统一指导思想及人才培养方案制订工作的基本思路和原则,德语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基本内容包含十一个方面,即培养目标、培养规格、主干学科、核心课程、学制和修业年限、毕业最低学分要求、授予学位、学时与学分、实践教学环节、知识能力素质矩阵图及课程设置,其主要和核心内容包括:

(一)培养目标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掌握德英双语应用能力,能在翻译、经贸、教育、汽车、外事、旅游、跨境电子商务等领域从事相关工作,具有国际视野和中国情怀,高素质应用型复合人才。

(二)核心课程根据最新《高等学校(德语专业)本科教学质量国家标准》的要求,德语专业的核心课程包括基础德语、高级德语、德语阅读、德语写作、德语视听说、当代德国社会与文化、德语语言学概论、德语语法、德语口(笔)译理论与实践和跨文化交际理论与实践。

(三)知识能力素质矩阵图1.从整个德语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出发(如图1)2.从狭义的德语相关课程设置出发(如图2)(四)课程设置1.从整个德语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出发(如图3)2.从狭义的德语相关课程设置出发(如图4)

三、德语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订的依据与标准

由于人才培养方案对专业建设和发展、乃至学校建设和发展的重要性,制订德语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过程经历细致的思考、调研、讨论和论证,主要依据和标准如下:

(一)学校的办学定位和目标根据我校“应用型、国际化、高水平”的办学定位,按照学校“顺势而为、强化特色、精心组织、大胆探索”的要求,德语专业致力于培养能主动适应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的具有国际视野的高素质应用型复合德语人才,十分重视语言实践类课程及发挥外教的作用。德语视听说、口语强化、交际德语、阅读、写作、口(笔)译等实践类课程均为德语必修课程;同时,外教担任的课程覆盖了七个学期的全程学习阶段。这有利于实现德语人才培养的高素质、应用型目标。此外,在开设传统专业方向“经贸方向”的基础上,德语专业大胆探索,首次开设了特色专业方向“汽车方向”课程,促进了复合型德语人才的培养。

(二)新《高等学校(德语专业)本科教学质量国家标准》(以下简称“国标”)的要求“国标”从宏观角度阐释了专业建设和发展的纲领性认识,提供了制订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重要参考和依据。新“国标”中不仅对德语专业学生提出了德语语言运用能力的要求,还提出了文学欣赏能力、跨文化能力、国情研判能力、思辨与创新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实践能力等更高的要求。德语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参考了新“国标”的要求,开设有德国文学史、德国文学作品选读、德国历史、当代德国社会与文化、德语语言学概论、跨文化交际理论与实践、中国文化与思想精萃及科学工作方法与论文写作课程,旨在提升德语专业学生的文化素质和素养和应用型人才培养。

(三)其他高校、尤其是同类高校的德语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研究其他高校,尤其是同类高校的德语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主要包括吉林华侨外国语学院、郑州成功财经学院、同济大学浙江学院、广州南国商学院等,在考虑本校校情的基础上,融合他校优点。总体来说,本校德语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在文化素质类课程上选择更为丰富,尤其是专业性课程,开设广泛,包含经贸、汽车、跨境电子商务等,这相较于其他高校是非常有特色的。

(四)社会调研和地域特色开展较为广泛的社会调研,考察地域经济发展特色,邀请德语专家和企业代表开展方案制订论证会,力求满足国内市场需求和地域经济发展的需求。近几年,跨境电子商务在全国、尤其在浙江及其周边地区蓬勃发展,人才需求急剧上升,而目前跨境电子商务人才较为紧缺,因此,越秀德语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新增了跨境电子商务专业方向课程供学生选修;此外,浙江及其周边区域拥有多家汽车企业,包括上海大众、吉利、起亚、华晨等,而德国的汽车生产技术驰名全球,国内汽车企业与德国汽车企业的合作较为深入,非常需要既有德语知识、又有汽车机械知识的复合人才,因此,本专业开设了汽车专业方向课程供学生选修。

(五)学生需求与学情注重学生由下而上的反馈,考虑学生的具体需求和学情。近两年,德语专业学生专四通过率逐年提升,考研热情逐年上涨,反过来对教学质量有了更高的期待和要求。为适应学生的考研需求,结合学校要求和德语师资的可行性,本专业增设考研理论与实战课程供有考研意愿的学生选修,相信对整体德语教学质量的提高及学生考研成功率有所助益。

四、越秀德语专业课程设置的模式与特色

在国家和学校相关文件的建议和要求下,在需求导向和能力导向的框架下,德语专业课程体系的设置遵循知识、能力、素质的全面发展和循序提升,德语核心课程设置分两类,即:语言知识类课程和文化知识类课程,其具体设置模式与特色如表1。

五、结语

第7篇:车间人才培养方案范文

关键词:卓越计划;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培养方案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48-0124-02

一、背景

为建设创新型国家、增强国家的核心竞争力和综合国力,教育部于2010年6月正式启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方案”(简称“卓越计划”),以培养造就一大批创新能力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质量国际化工程技术人才[1]。被誉为“工程师的摇篮”的哈尔滨工业大学成为首批61所“卓越计划”试点实施高校之一。2011年,热能动力工程等21个工科专业成为“卓越计划”试点专业。为实现建设与哈尔滨工业大学发展相适应的大学校区的奋斗目标,保持与校本部一致的人才培养模式,威海校区于2015年正式启动“卓越工程师培养方案”工作。

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原为内燃机专业,创建于1988年,由哈尔滨工业大学与中国第一汽车集团公司联合办学,旨在按产学研相结合的模式培养汽车工业领域高级人才。2015年更名为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是目前威海校区的特色专业和主导专业之一。在“卓越计划”的背景下,如何继续发挥该专业的特色和优势,培养新型卓越工程人才,培养方案的改革是非常值得探索与实践的。

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能源与动力专业主要致力于内燃机的设计及制造、传统能源的利用及新能源的开发,是一门工程性较强的专业,学生主要的就业方向为汽车制造厂、发电厂、内燃机厂、锅炉厂、大型机械厂等。据专业近5年的就业统计数据显示:本科生毕业后进入汽车企业及电力企业从事产品制造及工程设计等工作的比例约为60%,从事本专业科研工作的比例仅为8%。由此可见,目前社会能够提供的科研工作岗位非常有限,从而造成了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的严重脱节。为了加快推进“卓越计划”的进展,培养新型合格工程技术人才,能动专业培养方案的改革已迫在眉睫。

二、培养目标

本着“卓越计划”的“面向工业界、面向未来、面向世界”的工程教育理念,同时遵照哈尔滨工业大学“卓越工程师培养方案”的基本思路:弘扬传统、与时俱进,科研支撑、校企联合,强化实践、突出特色,面向世界、培育英才。威海校区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结合专业特点,以“夯实基础,突出特色,注重能力”为基本原则,强化工程意识、工程素质、工程实践能力、自我获取知识的能力、创新能力及组织管理能力,培养具备动力机械及系统研发技能和应用技术,能在工业、国防等领域从事动力机械及工程研发、新能源开发利用、系统优化设计、应用管理等工作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三、培养模式

1.“3+1”嵌入式校企联合培养。在“卓越计划”的宏观指导下,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结合目前的实际情况,采取“3+1”嵌入式校企联合培养模式,不是孤立的3年校内学习和1年企业实践,而是逐步融合、相互交叉的校企嵌入式联合培养。前3学年,培养方案将传统的双学期制改为三学期制,每学年的最后4~5周为小学期。小学期主要安排卓越专项选修课程、企业认知实习、制造工艺课程设计、生产实习等实践教学环节,通过总量控制,最终实现校内学习累计3年,校外实践累计1年。这种多形式、多层次的嵌入式实践环节,能够循序渐进地增加学生对专业的感性认识,体验和感知本专业对知识、能力、素质方面的要求。

在整个实践环节中,企业学习阶段是核心和关键的部分。在此,学生主要完成以下三方面的任务:一是生产实习,实习岗位主要在企业的培训部门和生产车间,了解并分析实习单位主要产品的开发方法和生产流程。二是综合设计,在生产车间和产品开发部门进行内燃机或锅炉制造工艺设计及相关课程设计。三是毕业设计,根据企业的具体设计、改造、开发、攻关等任务,学生参与其中,选择某一子任务为毕业设计题目,严格坚持“一人一题”的原则,实现“真题真做”,且同一选题五年内不得重复使用。毕业设计要求由校企双方共同负责进行过程管理和考核,包括立项、中期检查、结题和毕业答辩,所有考核环节均在企业中进行,并由校企双方共同组成考核小组和答辩委员会。

2.双导师制。“双导师制”是“卓越计划”得以顺利进行的重要保障。优先聘请具有企业工作经历的教师担任专业课的主讲教师,同时从企业聘请兼职教师来校任教。大中型企业的工程师具有丰富的工程经历,并掌握较先进的工程技术,是补充“卓越工程师”培养教师队伍的主要资源。本专业长期以来一直与国内知名企业进行长期的科研和教学合作,其中包括第一汽车集团公司、沈阳航天三菱汽车发动机制造有限公司、山东潍柴动力股份有限公司、威海华能电厂、上海锅炉厂等企业,目前已聘请3名具有教学经验的高级工程师补充“卓越工程师”教师队伍,担任相关专业课的教学任务。同时,加大专业教师企业培训强度,根据课程设置和学科发展规划,有计划指派具有硕士以上学位的年轻教师到企业带薪工作,直接参与企业的科研、生产和管理活动。

四、课程体系

课程体系的改革与重组是落实“卓越计划”各项改革和创新的基本点。根据能动专业的工程师培养要求,改革传统的、陈旧的教学内容,增加新兴科学技术和工程应用知识,建立适应卓越工程师培养的知识体系,为此增加了卓越专项选修课程,融合学科基础课程,减少专业基础课数量,增设专业选修课。具体课程学分、学时学分分配见表1。

五、评价考核

考核评价体系的缺乏和不科学会使卓越工程师培养质量难有科学标准和保障,会导致人才培养质量的参差不齐[2]。因此,考核与评价机制的建立必须以学生实践能力评价为主体,注重对学生的工程能力、组织能力、团队合作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国际视野等方面的达成度的评价,这需要学校、企业及社会多方面共同参与完成。

实践环节的评价是考核评价体系的重中之重。实践环节总成绩由四部分组成:生产实习、工艺设计、专业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各部分的成绩由学校和企业指导教师的综合评价。企业指导教师对学生的综合评价由企业指导教师组织企业技术人员对学生在企业实践培养期间的平时工作表现、工作能力、解决生产实际问题的能力,该项成绩占各部分成绩的30%;报告(包括图纸、毕业论文)占各部分的40%;答辩成绩(答辩委员会由校企联合组成)占30%。最终实践总成绩按百分制计。

六、结语

为培养符合“卓越计划”要求的合格工程技术人才,本文针对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的培养方案提出了一些改革措施和探索。实际上,培养计划的改革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需要学校、企业和社会的共同努力才能完成。目前,由于该专业“卓越计划”刚开始实施,还需要在实践中逐步探索、检验并完善。

参考文献:

第8篇:车间人才培养方案范文

关键词 人才培养 应用型本科 实践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0绪论

应用型人才培养是学校响应当今市场需求的必走之路,是与时俱进“培养什么样的人才,哪种人才”的指导性文件。与传统本科相比,应用型本科的教育教学重在“应用”二字,教学内容满足行业需求,体现职业特色;教学方法强调理论联系实践,体现活学活用;教学评价突出学用结合,体现应用导向。在保障人才培养质量的基础上,应用型人才培养还必须主动适应社会发展对于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需求,突出培养实践能力,统一性和多样性相结合,培养复合型、创新型、面向现代化、世界化并具备与时俱进精神的人才。

1研究现状

1.1国内研究现状及相关评价

人才培养模式早就引起了国内众多学者的关注并进行了积极地探索,目前国内学者对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探讨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1)探讨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目标定位。如张同新的《本科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陈小虎、刘化君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及其定位研究》, 黄邦彦的《依托行业,校仓互动,构建应用型人才培养新模式》,蔡忠兵,罗三桂,郭碧乃等。《地方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制订的路径选择》等。

(2)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课程体系入手,阐述应用型人才发展规律和人才体系评价等。如汪禄应的《应用型本科教育人才培养目标与课程体系建设》,范巍的《应用型人才培养对新建本科院校教学体系建设的要求》等。

国内关于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起步较晚,无论是在理论方而,还是在实践方面,主要停留在较初级阶段,都有一定的拓展空间,国外的一些成功经验可以给我们许多的启示和借鉴。

1.2国外研究现状及相关评价

发达国家经济发展与他们国家的应用型人才的成功培养是密不可分的。多数发达国家一开始就重视理论联系实际,注重培养能把各种构思变成现实的具有较强知识转化能力的中高级应用型本科人才。在培养应用型人才方面,国外有着许多成功经验。

1.2.1德国应用科技大学(FH)人才培养模式

FH是“应用研究,项目开发与教学”,向社会提供一种在工作实践中“能独立应用科学方法的,面向应用的教育。”

1.2.2“三明治”教学法模式

“三明治”式教学法最早是在英国提出来的,即“实践--学习--实践”的教学法。学生入学后,先到工厂、企业进行一年的工业训练,然后回校学习2至3年的书本知识,最后一年再去工厂、企业实习。

关于人才培养模式,国外已相对比较成熟,综合发达国家对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探索,对以下几点有着共识:以培养能够适应时代变化和社会要求的人才为最高目标和办学理念,体现高等学校办学理念与时俱进的特点。注重创新模式而不是传承模式,变“授人以鱼”为“授人以渔”,这也是我们国家教育和l达国家教育的明显区别。

2研究内容

本文主要以我校车辆工程专业为例说明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与实施:

(1)旨在培养遵循唯物主义世界观,能够掌握车辆工程专业的基础理论知识,初步具备本行业的职业素质,能够从事有关汽车理论研究、产品开发、设计等方面工作,同时富有创新精神的高素质人才。

(2)能够达到汽车高级维修工的能力,使学生获得学历证书的同时,能顺利获得相应的有利于就业以及职业选择的资格证书。

(3)以机械工程、车辆工程为主干学科,开设通识教育课、专业基础课、专业核心课、专业方向教育课(专业模块课)、拓展教育课以及专业实践课(包含基础实践、专业实践、综合实践三部分)、专业内(外)选修课,实现多门学科的交叉应用。

(4)专业课程开设相对应的课内实验,在夯实理论知识基础下,采用校内实训与实习基地相联合的模式,也是本校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重点策略之一。

3预期价值

(1)以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为原则,在确定课程开设总学时的基础上,摒弃传统的纯理论教授方法,在专业基础课、专业核心课、专业方向课添加部分的课内实验,达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应用性人才培养宗旨;

(2)依据理论课程的开设学期,随后开设实训周以及课程设计,在全部的理论课程学习结束之后,安排专业见习实习1周与毕业实习周10周, 以便更好地反馈理论学习,用实践检验理论的正确性。

(3)不同于其他同等层次高校车辆工程专业的培养模式,我校着重培养工程应用型人才,也区别于其他同等层次高校,独特之一引进了整套汽车检测线,使得针对汽车检测线开设的课内实验独辟蹊径,又为我校人才的培养与建设添上浓墨重彩的一笔,实现能够系统的掌握汽车领域宽广的技术理论和专业技术实践能力。

基金项目:山东省教育科学研究课题,项目编号:16SC113。

作者简介:邱满,女,1989.11.26,汉,山东菏泽,齐鲁理工学院,教师助教,研究生,汽车设计。

参考文献

第9篇:车间人才培养方案范文

近年来,随着我国汽车市场与汽车产业规模的不断扩大,据相关数据统计表明,我国的汽车总产量已经居世界第三位,并且预计在2020年,我国汽车的年产量将达到1500万辆,将会成为世界第一汽车制造国[1]。面对这样的一种形势,我国的汽车市场对汽车人才的需求量自然也会随着增加,但是对汽车人才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我国如今的汽车人才队伍已经不能够适应汽车行业发展的需求,汽车人才的缺乏已经成为制约我国汽车产业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虽然我国的一些高职院校也为我国的汽车行业培养了大量的汽车人才,但是因为培养方式与培育目标还存在问题,从而导致培育的汽车人才往往很难适应汽车市场的需要。因此,对汽车运用技术专业的设置与人才培养目标进行探讨,有很重要的意义。

1高职汽车运用技术专业设置的构建方式

1.1加强专业课程的整合

随着汽车行业的发展,如今社会需要的是高素质综合型汽车人才,因此为了满足汽车市场的需求,也为了汽车运用技术专业的学生将来能够更好地适应社会的需要,在汽车运用技术专业课程设置中,可以通过加强专业课程的整合,加强彼此间的横向联系,从而形成一种新的专业知识结构。比如说汽车构造、检测以及故障诊断,还有将汽车维修中的发动机、电器以及地盘等相关的内容全部整合成汽车发动机、地盘以及电器的构造与维修这三部分的内容。这样不仅能够实现专业知识间的横向联系,同时还能够让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统一起来,最终培养出高素质的复合型汽车人才。

1.2加强“双师型”师资队伍的建设

在高职汽车运用技术专业设置的构建过程中,要想提高教学的质量,满足现代汽车市场对汽车人才的需求,还需要加强“双师型”师资队伍的建设。在这个过程中,需要先选取一部分青年教师到一线汽车市场中进行锻炼,让这部分教师去积累丰富的实践经验[2]。并且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还可以从中学到现代汽车市场中最先进的汽车技术与汽车制造工艺,之后让这部分教师来对学生进行实践教学,这样就能够将如今汽车市场中最先进的汽车技术与汽车生产工艺传授给学生,并且还能够让学生了解现代汽车行业的基本现状。同时学校还可以聘请汽车行业中的著名专家与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专业技术人员来做学生的教员,让学生从中学到真正的汽车技术。

1.3积极建设校内外实训基地

为了满足现代汽车市场对汽车人才的需求,高职院校必须要为汽车运用技术专业建设校内外实训基地。通常情况下,汽车企业一般都要比学校更加了解市场的需求,因此高职院校在培养学生的过程中,可以积极与汽车企业合作,将校企双方的资源进行整合,将企业的生产车间作为学生的实训基地,同时也能够利用企业中的相关设备作为学校的教学基地。这样学生就能够在最大程度上贴近汽车市场。并且通过这样的一种方式,还能够在最大程度上缩短学生今后的社会适应期,让学生在毕业之后能够更好地适应汽车市场的需求。

2高职汽车运用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调整

2.1让学生掌握汽车新技术

高职院校在培养汽车运用技术专业人才的过程中,要想培养出能够真正适应现代化汽车市场需求的人才,就必须要让学生掌握最新的汽车技术。只有将汽车中的最新技术融入教学中,才能够让学生适应社会的发展,这样才算真正的达成培养人才的目标。比如说随着电子信息化技术的迅速发展,如今的汽车电子产品已经占了整个汽车成本的50%以上,并且如今的汽车系统基本上都应用了电子信息技术,像汽车中的发动机管理系统与自动变速器的控制系统如今都已经集成了综合控制系统(PCM),而这些都是采用电子信息化技术[3]。因此让学生掌握新型技术是培养人才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目标。

2.2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现代汽车市场企业需要的不仅是复合型汽车人才,要求现代高职汽车运用技术专业的人才掌握与汽车有关的各种先进技术,同时还希望现代的汽车技术型人才具备一定的创新能力,这也是现代高素质技术型人才的标志,因此也是现代高职汽车运用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的重要目标之一。在实际的人才培养过程中,教师可以让学生围绕汽车中的某一个故障,让学生各自设计一种维修方案,之后让学生将各自的方案都提出来,再由教师进行评价。教师在日常教学的过程中,可以通过向学生展示国际上的一些新型技术成果,来激发学生自主探索的欲望,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相关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