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凤凰古城的历史文化底蕴范文

凤凰古城的历史文化底蕴精选(九篇)

凤凰古城的历史文化底蕴

第1篇:凤凰古城的历史文化底蕴范文

(田 野)

每次来凤凰,我都会在清晨时品读崇山峻岭的雄浑与缥缈。在山峦看高山天空的云霞总有一种诗意的梦境。这与在大海、大漠、草原、平川上看云霞感觉是完全不一样。早晨的高山因水蒸气的浓重,而生成缥缈而柔软的白雾弥漫在山巅,覆盖着起伏的山峰,像无数的蓝色岛屿。群山和近岭的岩石,远处和脚下的梯田与溪流,高耸与盘旋的山峰和公路,山村飘浮的炊烟在白悠悠的雾里时隐时现,都一齐幻化成眼前空旷无边的宇宙景观。当朝日冉冉升起,跃上峰顶,用金色光焰拉开白色的雾幔,无数在白雾中沉浮的岛屿,便披上耀眼的霞光,变得苍翠如海,连绵起伏的山脉,便成了奔涌的绿色波浪一直涌向天边。

如果说山是凤凰的性格,水则赋予了凤凰的灵性。一座城市的美和灵性,魂和文化,梦和枯荣,光和血火,古和未来,绿和生命,都离不开水,水是孕育这一切的雨露和乳汁,是地底的太阳之光、月亮之辉。

读凤凰的文化之魂,我深切地感受到了凤凰是一座蕴含了史学意味、美学意味、哲学意味以及文学意味的古城。它的古城墙、青石板以及名人或底层人物的命运雕塑构成了一座让人魂牵梦绕的金字塔。

漫步在凤凰的青石板小巷,触摸这里的一砖一瓦,我在深深地思索、探询着一个现象:这一片世外桃源般的山野丛林,竟然在清道光二十年至光绪元年的30多年间,就出了41名提督、总兵,43名副将,31名参将。民国时期,又出了7名中将,27名少将。还诞生了中国第一任民选内阁总理熊希龄、文坛巨匠沈从文、国画大师黄永玉等诸多精英。是什么力量造就了这个边陲小城文星武将荟萃的文化盛景?

而当我伸手抚摸苍凉凝重的古城墙,走在幽深的青石巷里;当看到古城和山野、田园和老屋在无缝隙地承传着历史和文明从建筑、生态、景观、狩猎、人居的独特习俗中创造出的天才杰作和非凡景致时,一切都释然了。

文化是凤凰的灵魂和魅力之源。穿越千年历史风雨的农耕文化、楚巫文化、传统文化在这里交融升华,酿成了古城独特的风土人情和丰厚灿烂的文化遗存。文化底蕴的厚重深邃和文化内涵的博大精深,蕴藏于南方长城、旧坊民居、寺庙楼阁、寻常街巷、园林胜迹等丰富的物化形态;更形象而鲜活地表达于戏曲、庙会、舞蹈、音乐、绘画、雕刻、书法、蜡染、饰品等门类齐全的艺术形态;还体现在文化心理的成熟、文化氛围的浓重、文化性格的灵动上。

古老的山城是一座古老的兵城,是一座经受了漫长岁月的风雨和硝烟,灵与肉,血与火的搏斗的古老城郭。千年历史文化的洗礼,造就了凤凰人尚武崇文的乡风,无论是世家子弟还是贫家后生,一代代被军功与仕途鼓舞着,激励着,奔赴沙场去喋血功业和到异国他乡的外边世界去寻找精彩的人生。多少年来,这个倔强的民族,一群血性的汉子,就是这样勇猛地在城头擂响血鼓去与明清的官兵作战,毅然从军去参加南昌保卫、宜昌反攻、荆沙争夺、长沙会战。“兄弟们,顶上去!不要丢凤凰人的丑!”的呼喊仍在城头回响。我在读到沈从文先生墓碑上写的“一个战士,不是战死沙场,便是回到故乡”的碑文时,就感触到了中国的民族之心,凤凰的文化之魂,山水的生命之体。

在我看来,凤凰的文化是雅致而倔强的,也如湘西汉子般朴实。每当我走进沈从文和熊希龄故居、黄永玉画屋时,简约的陈设,撼人的成就,强烈的人格力量,都让我以一种敬仰心态去接受一次次神圣的人生文化洗礼。读凤凰的风情之韵,胜似品味一坛陈年老酒,浓郁的民俗风情,浓烈的生活情趣,深厚的乡土气息,让我的心在沉醉中飞翔。

当我第一次踏入凤凰,扑面而来的是青山绿水。青山绿水之中最惹人眼目的就是女人肩上的背篓了。如果说青山绿水是凤凰写在蓝天白云下生命的锦绣诗行,那么,背篓就是在诗行中跳动的诗眼迸发的明丽霞光。它是刻在湘西脊背上最古老的符号,从远古洪荒一路走来,它一如既往地在肩头上站立,盛满了湘西女人青翠的向往和血色的情感。

漫步凤凰,我找到了在唐诗宋词中才能寻得见的意境。吊脚楼、虹桥、古戏台。这不是楼,不是阁,她是生命的塔台,是一个不停息地走着的灵魂。你看,轻盈的小船会在楼下水里徘徊,清亮的曲子会挂在楼前的柳条上滴落在少女的发辫上。不是美的灵魂在飞,哪能吸引这么多聪明,高傲的眼睛。

漫步凤凰,我深深地沉醉在歌舞的海洋,激情的海洋,梦幻的海洋。那红灯万盏、载歌载舞的秀山花灯;那缠绵含蓄、优美明快的土家摆手舞;那高亢激越、即兴创作的土家族、苗族民歌;那音色柔和、曲调欢快、活泼优美的民间自制乐器“咚咚奎”;那音韵优美、旋律流畅、号称中国戏剧“活化石”的傩戏……这一切让人如痴如醉,不知归路。

读凤凰的人性之美,感悟的是一个纯静、新美、洋溢着蓬勃生命活力和近似宗教般神圣的世界。这里的山、水、人、鸟、花、石,这里的语言、微笑、情感、饮食,无处不充盈着真、善、美,袒露着灵秀、聪慧、豁达、希望、神奇、古典、雅致、粗犷和宁静。

我感动于边城人们对美的独特理解和不懈追求。一代又一代凤凰人不顾长途跋涉的劳累,把凤凰作为终极目标,这是一种对美学的真谛、对文学的皈依、对艺术的认同、对历史的评判问题的直接应答。每当我看到黄永玉先生精心创作、才情横溢的作品,细嚼蕴含在其中的智慧与幽默共生的艺术韵味时,我就读到了凤凰人对传统的继承、对文化的吞吐、对世界的思考、对美好未来的憧憬。只有懂得自然、人生、艺术的结合和追寻是生命的最高境界的人创造的艺术作品,才会深含道德和人性的至美。

我惊叹于山水风情、历史人文组构的闪烁着人性感悟的清新韵律。凤凰的山水、田园、古城、吊脚楼、沱江,在山歌优美的旋律中飞翔跳跃。有花瓣落地的碎影,有山泉出涧的欢鸣,有青鸟穿云的脆啼,有水车咿呀的呼唤,有轻舟破浪的篙声,有木楼姑娘与岸边情哥的唱和,有月夜古老山寨的笙歌,有蜿蜒南长城红砂石的梦魂,有凤凰古城历史跳动的心音。清泉之韵、波浪之光、苍山之翠、石峰之奇、花草之秀、木楼之野、人性之美、乡情之烈都化作音符在山与水、土地与阳光、云与雾、鸟与树、风与雨、星光与萤火的对话和倾诉中宣泄和张扬。

第2篇:凤凰古城的历史文化底蕴范文

1.1 景观立意和景观构思基点中的文化提炼

文化是一个城市精神品格形成的根本,凤凰路景观应当结合城市现代多元的文化特性,同时弘扬城市的文化,体现"历史与未来"的共生,体现莱芜市自身的城市特色,反映莱芜市的历史文化底蕴,使历史文化在设计中延续,再生。

1.2 具体绿化设计方案中的文化体现

1.2.1 景观构想

开篇--"衔远峦,吞牟汶,睹凤凰风姿绰约;送夕阳,迎素月,当春夏草木际天"。

开篇以一个以整个凤凰路及周边环境为内容的对联引出整个的设计方案,提升整个设计的内涵,从而开始了历史文化的长廊。其中,远峦代指的是莱芜的凤凰山,和凤凰路遥相呼应,气势宏伟;牟汶指的是流经凤凰路的莱芜的母亲河牟汶河;凤凰既可以理解为平时说的神鸟凤凰,也可以指凤凰路;春夏草木际天指的是春夏交接的时候,凤凰路周围一派繁荣的景象。整个对联给人展示了一个生动活泼的画面,形象地展示了凤凰路的景象,让人切实感受到凤凰路的气势与底蕴。

1.2.2 景观构想中各段名称的具体解释

本方案分南北两段(凤凰南路和凤凰北路)整体设计分为四个大的部分:

(1)有凤来仪(凤之仪)

释义 凤:凤凰,传说中的百鸟之王;仪:配合。凤凰驾临,是古时吉祥的征兆。

出处 《尚书・益稷》:"箫韶九成,凤皇来仪。"

(2)凤鸣朝阳(凤之歌)

释义 比喻有高才的人得到发挥的机会。

出处 《诗经・大雅・卷阿》:"凤凰鸣矣,于彼高冈;梧桐生矣,于彼朝阳。"

(3)金凤溢彩(凤之光)

以此为名,主要说明这段出彩的地方比较多,像凤凰本身一样流光溢彩,点点金光溢满整段道路。

(4)凤舞蝶影(凤之舞)

凤凰起飞引得蝴蝶翩翩起舞,在凤凰美丽的翅膀下,形成一个个的蝶影。此处以流畅的凤凰纹理表现,加以蝴蝶的张拉膜。

1.2.3 景观节点中凤凰文化的体现

凤凰路规划中有几块较特殊的区域,景观节点考虑就以这几块特殊区域以及公交港湾等具有一定变化的景观空间作为节点,本次设计选取三类节点进行设计:

一是道路交叉口处绿化带节点:丰富的植物色带点缀,草花、低矮花灌木与景石自然搭配,小巧别致,增加街口的人性化氛围。属于该类节点的自北向南有:

(1)松林映翠节点

通过凤凰斑点模纹与松林、地锦搭配体现生机盎然的自然景象 。

(2)凤鸣朝阳节点

(3)具有代表性的凤凰雕塑丰富的植物点缀,草花、低矮花灌木与景石自然搭配体现现代化的莱芜,表现莱芜大好的形势。

(4)石谷寻趣节点

(5)响水湾大街,据说孟子葬母时曾经过此地稍住。

(6)绿林映色节点:和泰莱高速路立交,形成一个独特的景观。考虑到道路通行的要求和高速路特殊点的需要,此处设计时主要用绿色植物大片种植点缀少许低矮灌木和草花,使人在通行时不会扰乱视线还能形成美的感受。

(7)凤舞蝶影节点:是整条道路的尾声,用模纹和植物以及草花形成一种凤凰起飞引得蝴蝶翩翩起舞的情形,在凤凰翅膀下形成点点蝶影。

二是凤凰路与河流的平行相连处,形成亲水景观。通过"密不透风,疏可跑马"及借景的造园手法,通过植物和水边平台、小品等结合凤凰文化给人营造一个安静,舒适的亲水环境。主要有以下几个:

(1)畔台栖凤

"渔舟逐水爱山春,两岸桃花夹去津。"属于河岸地带,在绿化时考虑实际情况,在规定的绿化范围内适当外延,是岸边形成一个完整的景观带。在这做一个凤凰的张拉膜,意味凤凰的休息平台。

(2)雀屏探凤:是一个十字路口,绿化是主要考虑交通要求减少休闲绿地,以防不安全因素的产生。孔雀开屏很美但还是不及凤,即探凤。

(3)凤引九雏:意为天下太平,社会繁荣。凤凰斑 点作的亲水平台,大小共九个,内有蛋形小品,形成一个欢乐的儿童娱乐园地。

(4)龙凤呈祥:意为阴阳和谐,婚恋美满,求吉祁福。主要考虑游人实际需要,做为餐饮设施。内设二十四根柱和古代二十四种神鸟相联系,又可以代表二十四种节气,寓为一年风调雨顺。植物主要用一些草花,灌木等,附近设有蝴蝶形状的张拉膜,和后面的凤舞蝶影形成呼应。 栖梧凤阁:属于这段路的开始,因为这条道路的绿化范围内有两个阁分别为金凤阁和银凤阁,意为凤凰来时休息的地方,所以取名为栖梧凤阁。

(5)凤育英才:这里有一所职业技术学校,取名为此意味着这里孕育着国家的栋梁,建设社会主义所需的人才。

2. 绿化设计方案

2.1 植物配置中体现的历史文化

根据《莱芜市志》等文献资料中的分析,根据设计区域所体现的文化内涵来确定所需的树种,除考虑植物配置时所考虑的原则外,还应适当的根据文化内涵来确定一些特殊的树种,如凤凰路在道路的开始段,考虑到凤凰的含义,用了梧桐树,就是引用了俗语"家有梧桐树,引得金凤凰。"

2.2 铺装及服务设施中的文化灵感

2.2.1 凤凰斑点亲水平台见图

这是道路设计过程中参考的一个文献,在具体的景观设计中,根据凤凰斑点的图形,进行抽象,演化从而得到实际设计中的图形--凤凰斑点样的亲水平台,这样既和整条路的文

化内涵相联系,又新颖别致,给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觉。

2.2.2 凤凰斑点形状的路灯

凤凰斑点形状的路灯,和亲水平台抽象过程基本以致,使得路灯的形式赋予变化,又不流于世俗,提取文化内涵的过程中,拥有的闪光点。

2.2.3 草坪灯

一般的道路绿化的设计都要考虑草坪灯,主要是由于草坪是现代的设计师所热衷的表现形式,在几乎所有的设计中都有草坪的存在,所以设计照明时应该考虑到草坪灯。现在的草坪灯基本上都是差不多的模式,或西或中,没有什么自己独特的含义,凤凰路道路绿化设计中的草坪灯,都是根据有关凤凰路资料或文献记载上的图案演变而来,既有自己独特的意义,推陈出新,满足了其功能,并且自称一家,没有盲目追随。

2.2.4 园林小品

小品大都以凤凰为题,在沿河公园做部分体现凤凰文化传说的小品,这种馆藏文物街头化的设计能起到寓教于乐的作用,丰富人们对于莱芜凤凰文化的知识。

2.2.5 园林小品

地面的铺装主要体现在材料和图案上。铺装图案主要体现在沿河主题公园内。如沿用历史上凤凰的图案作铺砖,既古朴典雅又可以提升现代城市品位。

总之,在道路绿化规划设计中应该体现自己的文化特色,深入挖掘自身的文化韵味,提高自身的品味,提高整条道路乃至整个城市的整体形象。使得道路绿化规划设计真正的成为城市的景观长廊和文化长廊。

参考文献

[1] 刘少忠. 街道绿化景观[J]. 中国园林, 1994,(2):20-27.

[2] [美]凯文・林奇. 城市的意象[M]. 项秉仁译.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0.

第3篇:凤凰古城的历史文化底蕴范文

关键词:凤凰 旅游 可持续发展

湘西凤凰县地处武陵山脉南部,云贵高原东侧,是典型的“老、少、边、穷”地区,社会经济水平低下。但凤凰县历史悠久,旅游资源丰富,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我们应充分发挥本地的区域资源优势,将其转化为经济价值,实现凤凰县域经济的发展。我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以生态环境保护为前提,编制好凤凰县的旅游规划

实现凤凰县旅游业的可持续性发展,应将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有机结合起来,不能盲目开发、过度开发,开发时要建立在旅游承载力的范围之内。因此,我们应邀请地质、生态、环保等相关专家进行全方位的考察,科学的论证,制定出凤凰旅游总体战略发展规划表,按照这个表,政府职能部门严格把关,遵循开发过程中的每一个步骤,不断地总结,时时观察反馈的信息,把生态环保放在首位,实现旅游资源可持续发展的良性循环。

旅游规划制定完后,我们应根据旅游容量和客观环境的要求,有计划地组织旅游活动。我们要从长远的利益出发,不要贪图一时经济效益而葬送景点,应给子孙后代造福。景区辅助建设也不能盲目,特别不能搞“人工化”造景,应与凤凰景观保持一致,保持古城风貌,突出其古香古色,原汁原味,这样才有旅游价值,旅游资源才能得以持续利用和可持续发展。

保证生态环境监测数据的真实性,只有通过真实的数据反馈的信息,才能够从中认识旅游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才好对症下药。而当前笔者经过实地走访,得知环保监测人员普遍素质不高,法制观念淡薄,不出去调查,为应付领导检查,在家闭关造册,弄虚作假。因此,我们必须加强环保知识的宣传力度,唤醒民众对公共环保的认识、实现规范化、法制化的管理,把凤凰建设成为一个湖南生态古城风景区。[1]

二、深度挖掘凤凰的内涵,提高文化品味

挖掘古城凤凰的内涵,那只有在宗教文化、民俗风情,名人及名地上动脑筋。在宗教文化方面,应尽快恢复古宗教文化场所,如城隍庙、南华禅寺、奇峰寺、八角楼庙宇、田家祠堂等,深度挖掘沈从文故居及展览馆的内涵,保护好从文墓周边的环境,突出其是“人间最朴素最美的坟墓”,展现湘西一代文豪的感人经历。二是举办具有浓郁民族风情的文化活动,凤凰有人口37万,其中土家族,苗族占60%以上,具有很深的文化底蕴,通过举办活动,把湘西的声乐、歌舞及民间流传的绝活充分体现出来,突出凤凰的文化魅力,并典型地打造几个特色文化村,带动周边农村经济发展。三是利用名人效应,打造特色凤凰旅游品牌,凤凰名人很多,如民国开国总理熊希龄、画家黄家玉、作家沈从文,还有陈渠珍,郑国鸿,李振君等,我们可以开发名人的故居,了解凤凰人文历史,突出凤凰的内涵美,因为这种深度文化的享受不是三五天就能欣赏完的,她必须反复持续地琢磨,这样才能延长游客的停留时间,扩大游客的消费,拉动当地经济,形成产业。凤凰是古城,旅游已形成一定的规模,目前我们应该要进行延伸和拓展,以县城为中心,重新树立周边景区的品牌,开发腊尔山、禾库镇、三拱桥乡等旅游地,展现淳朴的苗寨风情、历史文化村,形成凤凰旅游区域产业集群的格局,最终实现共同富裕。[2]

三、大力发展乡村旅游

随着城市化和工业化的迅速发展,城市的绿化面积相对减少,交通拥挤,城市的生态环境日趋下降,加上紧张的城市生活,都市人群面临着环境和生活的双重压力,因此人们有返璞归真,回归大自然的强烈欲望。而凤凰正好迎合了都市人群的心理,她注重“古老、休闲、民族、环保”等特色,从而给游客有一种特殊的感觉,人们在旅游中得到了放松,凤凰不像其他旅游地如峡谷探险、攀岩、登山等耗费体力较大的旅游活动,她主要是以古建筑,古遗址为主的历史文化古城和浓郁民族风情的观光,体验旅游。[3]因此应大力发展乡村旅游,这里有乡村田园风光,扑面而来的泥土气息,清新的绿色食品,以及丰富的农耕文化,农业资源丰富,乡村旅游可以满足旅游的目的地不同的需求,如“农家乐”系列,不仅带动了当地的粮食、碰柑、禽蛋、蔬菜等农副产品的生产和消费,而且还无形中培养了一批“绿色养殖业”专业户,促进了一系列袋装野菜、旅游食品的加工和开发,推动了当地的农业产业结构向优质环保、高效、经济等深度开发及加工的方向调整和发展,乡村旅游让农村得到了实惠,以点带面,推动了整个凤凰县农村旅游业的繁荣和发展,

四、发展凤凰小吃打造民族饮食文化品牌

湖南凤凰人民在长期的生产劳动过程中,充分利用独特的自然环境和当地蔬菜瓜果生长的气候条件,用自己的劳动智慧,创造出了具有湖西特色的饮食文化。随着凤凰旅游日趋成熟,旅游文化建设越来越受到重视,饮食文化是旅游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应打造凤凰特有的民族饮食文化品牌。

(一) 醋食

醋食就是酸食,凤凰菜的最大特点以酸辣为主,如酸菜豆腐、糯米辣子、酸鱼、酸汤、酸肉等,特别是凤凰苗族待客最常用和盛行的佳品是腌坛酸肉鱼,乃食中一绝。他们将肉或鱼洗净切成小块,伴以食盐,辣椒粉等,放入坛中,密封,不让空气流通,两周后,即酸,取出食之,无腥臭味,味道可口,同类型的还有糯米腌酸鱼,制作原理一样,是待客人的上乘佳肴。

(二) 血粑鸭子

(三) 苗家野腊味

(四) 酸萝卜

(五) 社饭

此外,凤凰土乡苗寨还有一些特色菜,味道不一般,如板栗炖鸡、罐罐菌、小米蒸鱼肉等,此外,我们还要充分利用凤凰民族饮食文化资源,实现饮食和旅游的结合,进行特色美食菜肴的深层次开发,这必将会打造凤凰民族饮食文化品牌,推动旅游业的发展,并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4]

五、优化资源配置,发展社会融资、建立旅游新机制

凤凰县旅游管理体制应实行现代企业管理制度,遵从市场运行规律,实行“三权分离”,即所有权归政府各部门,经营权归企业,这样既调动了政府各部门的积极性,解决了资金短缺问题,减轻了国家负担,又有利于资源的合理流动,有效地配置了资源,大力地发展了社会融资,提高了群众自己发展旅游的积极性,有利于旅游资源的长效保护及管理上的创新,增强了监管力度。[5]对于距中心城市或主干交通较远的乡村旅游资源,政府应在宏观上予以指导,出资修通公路,当地旅游资源由当地人民自己出资或融资修建旅游基础设施,由村委会自己管理,政府可以帮助协调解决疑难问题,开发之初免征一切税收,鼓励村民自己创业,待到旅游形成一定规模后,再将其纳入旅游管理范围之内,实行规模化管理。

结束语

凤凰县旅游的可持续发展需要政府、社会、群众村民的广泛支持,不是三言两语就能说清的,它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历史任务,需要引进和培训大批的管理人才和专业技术人才,聘请当地的民族工艺老人开发民族工艺品,为旅游市场提供高档次的,品种繁多的民族工艺品,只有拥有人才,才能有效地管理好市场。我们坚信,不久的将来,凤凰旅游将再上一个新的台阶。

参考文献:

[1]张海燕.民族地区旅游资源开发与可持续发展研究――以湘西凤凰县为例[J].吉首大学学报,2003,(9).

[2]许抄军,刘沛林.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与开发的模式探讨――以湘西凤凰古城为例[J].船山学刊,2004,(1).

[3]龙祖坤.旅游资源的捆绑开发――以湘西凤凰县为例[J].国土资源科技管理,2004,(6).

[4]梁自玉.湘西凤凰县民族饮食文化[J].华夏文化,2007,(2).

第4篇:凤凰古城的历史文化底蕴范文

关键词:陈宝 神鸡 地域文化

宝鸡是中国中西部区域中心城市,是陕西省第二大城市,西北第四大城市,宝鸡古称陈仓、雍州,在中国历史上具有十分重要的历史文化意义,在数千年的历史文化沉淀中,孕育了影响中国数千年的人文底蕴。在楚汉战争之际,著名的“明修栈道,暗度陈仓”的历史故事就发生在这里,这里也是遏关中与巴蜀的咽喉之道,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同时这里也是炎帝生息、周室肇基之地,在中华文明史上,意义非凡。众所周知,唐至德二载(757)二月唐肃宗李亨把陈仓县正式改为宝鸡县,宝鸡正式得名至今有1248年。[1]有关宝鸡地名的命名还需要从李唐王朝的龙兴之地说起。

一、“宝鸡”由“陈宝”和“神鸡”二者构成

在中国历史上,宝鸡与陈仓无任何关系,宝鸡之“宝”来源于“陈宝”,也就是陈仓北坂城的宝贝。据《史记》注引《汉书﹒郊祀志》云:“文公获若石云,于陈仓北坂城祠之,其神来,若雄雉,其声殷殷云。野鸡夜鸣,以一牢祠之,号曰陈宝。”[2]从《史记》注引《汉书﹒郊祀志》的记载来看,陈宝就是陈列在陈仓北坂城里的镇城之宝,其实也就是一块若石,即是一块陨石。秦文公认为这块若石非同一般,是秦国走向复兴的征兆,所以就像祭祀祖先一样,把它供奉在太庙里,象征着秦国的兴盛和吉祥。这就是“宝鸡”之“宝”的最初由来。又据《史记﹒封禅书》所说“其神来,若雄雉,其声殷殷云”[3],陈宝后来经过历史演化成“童子”而为雄雉,即是神鸡,这成为“神鸡”由来的最初依据。

从以上有关文献的综述中,我们能够很清楚的看到,文化的传承也是为了政治文明的发展,为了文化发展的需要,一块最初的“若石”在历史的演绎中就变成了“石鸡、神鸡”,进而成为宝鸡命名之源。据《史记﹒封禅书﹒封禅书﹒正义》注引《三秦记》:“太白山西有陈仓山,山有石鸡,与山鸡不别。赵高烧山,山鸡飞去,而石鸡不去,晨鸡山头,声闻三里。或言是玉鸡。”[4]又据《汉书﹒地理志》注引《太康地志》:“陈仓人所逐二童子名宝鸡者,雄止陈仓为石,雌止此县,故名雉县。”[5]所以综上所述,宝鸡之名来源于“陈宝”和“神鸡”。

二、宝鸡之名源于李唐王朝龙兴之地的地域文化

众所周知,李唐王朝与北周、隋等王朝一脉相承,都是关陇贵族地主集团,所以关陇之地也即是李唐王朝的肇基之地,唐人特别是李唐皇室对关中之地更是情有独衷,对这片土地注入了自己的希望。唐肃宗李亨之所以要将陈仓改名为宝鸡,主要是为了表达李唐皇室对渴望国家统一、国家富强和人民生活安定的一种美好希望,也是唐肃宗李亨为了自己的“中兴大唐”之梦而改名的。唐肃宗李亨在中国历史上也算是一位比较有所作为的一位皇帝,可是生不逢时,前朝的盛世与辉煌,到后来安史之乱所遗留下来的残破山河,只能让唐肃宗李亨把这种美好的希望寄托在理想之中。为了中兴大唐、兴复唐室,他将陈仓这块李唐王朝的龙兴之地更名为宝鸡,也是一种寄托着美好吉祥的梦想在里面。

这种以吉祥名字而命名的方式在中国历史上还有一例,那就是“凤鸣岐山”。陕西宝鸡有一个县叫岐山县,岐山县委、县政府所在地叫凤鸣镇,岐山在中国历史上也是一个历史文化名县,它是周王朝的奠基之地,周太王古公亶父率领周人长途跋涉,从陇西荒山为了躲避狄人的侵扰而迁居于此,经过数代的充分准备,也开始了剪商的宏伟大计。传说,周文王之时,有一只凤凰飞停在岐山北岭之上鸣叫,当时人们普遍认为这种“凤凰之鸣”代表着吉祥如意,都以为是周兴商衰的一种预兆。所以也就有了今天凤凰山和凤鸣镇等名称的最初由来。宝鸡之名的命名也和凤鸣镇的命名如出一辙,这也正是反映了人们对于美好、安定、强盛,和谐生活的渴望与追求。

宝鸡名称的由来,是一种特定的历史文化符号,是一种“吉祥如意”的美好寓意和象征。[6]在唐肃宗李亨时距离西周王朝已有近1800多年的历史,唐肃宗李亨肯定也回味起了周兴灭商的历史往事,面对如今的山河破碎、饿殍遍地,唐肃宗更有一种收复河山的美好宏愿,他把自己的理想和抱负都寄托在宝鸡这个李唐王朝的肇基之地上,突出的反映出了历史与文化的柔和。

参考文献:

[1]王宏波.唐肃宗与宝鸡得名[J].宝鸡社会科学,2005,4.

[2]司马迁.史记[M].中华书局出版社,1959.

[3]司马迁.史记[M].中华书局出版社,1959.

[4]司马迁.史记[M].中华书局出版社,1959.

第5篇:凤凰古城的历史文化底蕴范文

摘 要 湿地保护和旅游需要共存共发展。凤凰岛湿地公园旅游项目策划充分考虑湿地的自然资源、人文历史优势、农业产业现状以及独特的区位优势,将湿地公园旅游策划为三大主题群,并将保护、恢复、宣传、教育等贯穿到旅游行为当中,使得湿地旅游质朴化,实现旅游与保护融合发展。

关键词 湿地 保护 旅游 策划 生态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湿地在不断萎缩退化,因此,湿地保护、生态恢复成为近年来湿地工作的重中之重,相反“湿地旅游”却渐渐淡化、淡出规划者的视线,似乎以 “保护”为大背景的当下,旅游似乎是“破坏”、“干扰”湿地可持续发展的代名词。事实上,正确认识保护和开发的关系,控制好旅游的“度”或者项目类型,将湿地旅游融入生态保护和恢复中,使湿地旅游成为湿地保护和恢复的一个组成部分,也是湿地公园可持续发展不可忽略的后备力量。江苏凤凰岛湿地公园结合湿地自身的区位优势、自然资源、文化特色等,进行合理的、鲜明主体性的旅游项目策划,体现绿色、休闲、乡土、鸟类、宣传教育等朴实的风格,与湿地的生态环境相融合。 2 资源条件 2.2 文化底蕴丰厚凤凰岛四周有古运河、运盐河、京杭大运河,这片土地与运河有着最紧密的关系(图2)。凤凰岛湿地公园也必然是一个极具旅游开发潜力的“运河文化岛”。 2.3 农业特色突出凤凰岛为部级农业旅游示范点、国家3A 级旅游区、江苏省级森林公园,是扬州市区目前唯一的一家生态休闲度假类景区.

2.4 区位优势突出扬州凤凰岛湿地公园位广陵区泰安镇境内的最北端,是邵伯湖流经七条大河的连接点(图3)。 “凤凰岛现象”在扬州有一定的市场知名度,市场基础好,每年游客人数达 60 万人。

3 项目策划凤凰岛湿地公园旅游项目策划充分考虑湿地自身的自然资源情况、人文历史优势、农业产业现状以及独特的区位优势,将湿地公园策划为三大主题群:凤凰林业带项目群、金湾半岛休闲项目群以及聚凤岛鸟类生态项目群(图4)。每个项目群进行主题形象、主题标志、主导功能以及主题项目的细化策划。

第6篇:凤凰古城的历史文化底蕴范文

关键词:凤凰 旅游 保护 开发

1.凤凰县旅游资源的现状及特点

旅游资源是旅游活动的客体,激发了旅游主体的旅游动机,是旅游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旅游资源开发的成败直接影响旅游地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

凤凰古城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民族风情浓郁,自然景观多姿多彩。其旅游资源囊括了以下三类:一是自然旅游资源,如岩溶峡谷、峰林、溶洞、瀑布构造形成的综合地质遗迹景观,如沱江、南华山森林公园、腊尔山、奇梁洞、苗岭自然生态保护区大峡谷群等。二是人文旅游资源,如古建筑、南方苗疆长城。三是社会旅游资源,如少数民族风俗、传统节庆、服饰、苗银、悬葬等。

凤凰县旅游资源具有多样性、原生态和神秘性三大主要特点。

2.凤凰县旅游开发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自2000年实施旅游带动战略之后,凤凰古城旅游出现了飞跃式发展,但由于其发展迅猛和先天不足,在发展过程中,存在一系列问题。

2.1破坏严重,保护不力

凤凰县在旅游发展过程中,其自然资源、人文资源受到了很大程度的破坏,保护明显不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环境污染严重,沱江水质越来越差,交通娱乐噪声日益加剧;风俗名俗日渐同化,红事白事新事新办,土、石、木房改建为“洋楼”;商业化气息太浓,旅游商品无特色,非法拉客、宰客、强买强卖现象时有发生;非物质文化遗产面临失传。

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主要是因为:(1)保护意识淡薄,政府对古城的价值认识不足,只对一些零散的景点进行修复,没有当成一个系统工程。而当地居民对保护一些老房子很不理解,对改造受到限制表示不满。(2)政府立法不严,监督不力,导致古城规划与保护的规章规范缺失或无法落实。(3)保护资金短缺,凤凰是湖南省有名的贫困县,资金的缺乏导致保护政策难以落实到位。(4)游客的介入影响了当地居民的价值观。旅游发展带来的过量游客和大量旅游设施建设给古城脆弱的生态环境和居民独特的生活观念造成了很大冲击。由于外来文化的介入,居民的传统民风民俗都受到了很大程度的影响。

2.2市场机制不完善,管理不到位

调查发现,很多问题的存在是因为管理机制的问题,具体表现在:(1)各乡镇在旅游开发过程中各自为政,导致区域间的雷同,加剧了区域间不合理和低层次的竞争;(2)苗寨等大量的民族文化旅游资源开发停留在浅层次的开发上,缺乏吸引力和消费潜力;(3)景区景点开发缺乏强有力的规划,出现开发超前于规划;(4)行业管理不到位,旅游市场混乱。

造成以上问题的原因主要有:(1)旅游主管部门没有真正起到宏观调控作用,管理机构不健全,人员少,素质低。(2)景点产权不清,有些景点属于个体私营,统一规划和管理较难。(3)利益的驱动导致各乡镇之间近距离的低水平重复开发,造成恶性竞争。(4)追求经济利益时过于急切,使规划流于形式。

2.3旅游资源整合不够

凤凰县旅游资源丰富,但是在调查中发现其未能很好的利用这些资源实现优化的整合,具体表现在:(1)整体宣传推介不够;(2)民族特色商品开发不够,旅游产品结构单一,农副特产品停留在表层开发,名俗产品文化内涵挖掘不够;(3)基础设施不完善,接待能力有限,接待设施落后;(4)潜在资源未能有效开发,目前凤凰旅游资源开发主要停留在古城、南方长城和苗寨上等历史文化旅游与名俗旅游上,忽略了其在生态休闲度假方面的优势。

分析造成以上情况的原因,发现主要还是意识、资金和政策方面的问题:(1)目光短视,缺乏战略眼光。在产品导向上,容易投向低投入的无特色产品,开发流于表面。(2)缺乏资金支持和政策扶持。

3.凤凰县旅游资源开发的建议

3.1良好的政策导向

旅游资源开发保护应有相关的政策导向,形成规划和制度,发挥政府的宏观调控和监督作用,招商扶持,合理分配利益,培养旅游业高级人才,使其旅游业良性发展。

(1)政府主导,市场运作。一要迅速完成旅游规划,同时严格执行规划,避免县域内旅游产品近距离、低水平重复和雷同,形成合理的旅游开局。二是加强法规和制度建设,加强县内旅游资源的保护,防止继续破坏。三是政府必须加大基础性引导性投入。政府投入要抓住重点,着力造环境、造声势,积极引导社会民间资本的投入,形成政府调控、市场调节和企业运作相结合的旅游投资机制。四是加强特许经营权的管理。要提高特许经营权准入门槛。核心景区的所有经营项目和建设必须实行准入制,由旅游部门根据规划先行审批,然后由有关部门办手续。

(2)提高意识,加强宣传。提高人们对保护凤凰旅游资源重要性和目的性的认识,有效抑制现有资源的不断破坏;提高人们的环保意识,抓好生态环境建设。在旅游开发过程中,应该注重当地人民的参与,做到利益共享,宣传好他们的传统禁忌,尊重他们的文化和信仰,以避免当地人民对旅游资源开发产生反感甚至破坏。

(3)保护优先,开发跟进。首先要做好县内生态环境和历史文物的保护,针对具体情况因地制宜制定保护措施,具体可学习九寨沟和布达拉宫的成功经验。注意要保护的并不是凤凰古城的外壳,而是古城原有的社会形态,保留原住民。对沱江水质进行长时间分析和监测,加强野生动植物保护,退耕还林。其次要注意开发建设配套的交通设施、景区绿化等,尝试开发潜在旅游资源项目。

(4)招商引资,政府扶持。政府应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提供政策优惠。加快高星级宾馆的建设,解决旅游住宿档次低的问题;加快旅游车队和停车场的建设,解决承载不足的问题,提高车船档次;对加工凤凰特色旅游产品给予政策和资金上的扶持和鼓励,激励特色加工和深层次加工。

(5)行政执法,规范市场。积极探索解决影响旅游市场发展的深层次问题,通过地方性法规、政府规章和规范性文件等,依法规范旅游市场。加大综合执法力度,从工商、交通、公安、卫生、物价等部门抽调精干力量,成立旅游综合治理办公室,进行综合执法。政府职能部门要积极支持成立旅游协会、旅行社协会、旅游饭店协会、旅游景区协会等行业协会,把职能部门不该管和管不到的事交给行业协会去管,充分发挥行业协会在规范市场秩序中的积极作用。

(6)居民参与,利益共享。政府要适当引导,使当地居民参与开发,以建筑物、土地附着物、传统名俗等参股,共享分配利益,以避免发展过程中出现拦道、强卖等不和谐的音符。

(7)人才培养,提高素质。县内应该对旅游职能管理部门人员、旅游机构从业人员进行培养,可采取“引进来,走出去”的人才培养模式,提高其专业技能与素质。

3.2 有效整合旅游资源

对资源进行具体的归类,发掘其特色和卖点,对几者进行有效整合,找到之间的接入点,深度开发旅游产品。

(1)宣传整合。借助湘西旅游圈,整合旅游路线。加紧制作民俗风情晚会《烟雨凤凰》,继续举办“棋行天下”,每年例行举办苗族银饰文化节、民族饮食文化节,利用事件宣传。加强县内景点之间的对接,借助张家界、常德、铜仁形成的旅游辐射圈,主动与周边城市景点联系宣传,促成大湘西“一票制”。善于利用景点之间的相互宣传和知名景点的拉动宣传。

(2)设施建设。旅游囊括吃、住、行、游、购、娱,着手计划成立能提供“一条龙”服务的旅游服务公司。加快招商引资力度,对旅游交通、住宿等进行设施的建设和完善,改变目前主要的逗留一夜的浏览方式,有效延长游客逗留时间。

(3)保留特色。凤凰的特色就是厚重的历史文化、浓郁的民族风情和神奇的山水风光。以此作为基本定位,各乡镇都要围绕这一定位,按照州县的旅游发展规划,突出各自的资源优势开发旅游产品。

(4)资源挖新。利用凤凰丰富的农林牧资源,有效整合,尝试打造生态休闲旅游中心,观光农业,形成区别于历史文化名俗游的另一大旅游亮点。

3.3 创新设计旅游产品

旅游消费者对旅游产品的期望开始偏向于体验性、休闲化、生活化、参与性与原真性。所以,凤凰在设计旅游产品时,应注重两点:一是要突出地方和民族特色;二是要注重挖掘文化内涵。

(1)吃。凤凰饮食的最大特征在于它的“土”,原料土,吃法土,环境土。要保持吸引力,具有其特质,凤凰旅游应吃出土味。除此之外,凤凰饮食还极具保健性,饮食方式也有亲和、温馨、热情、豪放的人文精神。在提供凤凰旅游饮食服务时,应以“土”为基础,打造现代的、科学的、创新的能被五湖四海游客接受的新产品。要保证原料的供应、处理过程中的卫生,要调和好不同游客的不同口味,注意辣的程度。除了重视吃的外在形式和顾客口感外,还要挖掘饮食文化的内涵,比如盛装器皿的讲究等等。

(2)住。提供多层次的住宿服务,可选星级酒店、宾馆、吊脚楼旅社,各具风情。游客在旅游中既希望获得新奇感受,又不愿过分背离自己习惯的生活背景。这就要求开发时在保留乡土气息的同时,也必须注重旅游环境特别是接待设施的卫生标准,至少使其达到都市旅游者可以接受的水平。

(3)行。古城内,环保行,继续保持无烟通行;古城外,注意景点之间的交通衔接,给予出游方便。

(4)游。以凤凰旅游资源的差异确定主题,体现地方的风俗民情与建筑风格,倡导地方居民的友好、热情、淳朴与真实的态度。注意保留一些原生态(如服饰、建筑),打造精品旅游线路和特色旅游产品。初步可包括凤凰探秘游、生态游、访古游和民间艺术游。

(5)购。在调查中,80%的游客选择了购买食品、烟酒和服饰,购买工艺品的较少。不买的原因主要是认为旅游商品无特色,而事实上,当地可以开发的旅游商品有很多。如:湘西黄牛肉、山野菜、猴桃系列产品、湘西麻鸭、凤凰桃李、蜡染画等等。在制作旅游商品的时候要考虑到易携带外,凤凰还应形成较成熟有序的物流市场。注意产品线的深入,有些可以深加工,有些可以高档包装,以满足不同顾客的消费需求。可采取店坊合一的产销方式,集观赏、学习、劳作与消费于一体,使游客既能参观学习,又能刺激购买欲望。

(6)娱。在调查中发现,游客的娱乐主要体现在酒吧文化的体验。游客希望凤凰之行能享受到一些奇异的娱乐项目,比如说探险探秘类娱乐活动,民俗文娱参与活动。所以,对探险探秘娱乐活动的开发以及保留当地居民原生态的喜庆活动是十分必要的。

参考文献:

[1]陈思翔.论湘西旅游餐饮资源的开发.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8.1

[2]王兆峰,易必武.凤凰旅游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战略.吉首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6

第7篇:凤凰古城的历史文化底蕴范文

凤凰,是一个能勾起无限遐思的烈火中的精灵;凤凰城,是一个美丽而涂满浓郁神秘色彩的地方。她位于武陵山脉中段,湘渝黔交界处,东北仰望张家界,西南俯瞰梵净山。

俗话说:“桂林山水甲天下。”但面对遍布凤凰城内繁星点点的古迹、鳞次栉比充满浓郁民族风情的精致临江吊脚楼、一派古朴幽深的静谧覆盖着的青灰色古石板路、城外深情环抱山城的鬼斧神工造就的突兀青山、雄壮地趴着山脊俯瞰红尘的苗疆长城、脉脉潺流清澈如怀春少女眼眸的沱江水,我想桂林也会在心中油然生起一股敬意吧!这也难怪蜚声海内外的“鬼才画家”黄永玉每在回忆空灵纯粹的凤凰故土时,不免老泪盈眶感慨万千:“在天涯海角我都为凤凰骄傲,它就该那么小,那么精致而严密,那么结实。它也实在太美了,以致以后的几十年我到哪里也觉得还是我自己的故乡好……”

且不说那城外沿江仲足于清冽水中的一排错落有致的吊脚楼几千年以来一直在默默散发着古老苗族的质朴与蛮勇 ,也不论那战国末期廪君种巴人为“避秦人乱”而栖居的桃花源那份与外世隔绝数千年的古朴悠然与精巧玲珑,单就城外那条有“静静的河水即或深到一篙不能见底,却依然清澈透明,河中游鱼来去都可计数”的文字描写的、浮沉过无数浪漫故事的沱江便足以让这座湘西小山城赢得世界无数真诚的赞叹!

在凤凰城人最大的骄傲,“赖一脉清波养育生命,滋润灵魂,放大人格”的“中国乡土文学之父”沈从文先生的《边城》里面,明眸善睐像金银花一样清新明丽的小翠翠与她那尽职尽责几十年如一日普度世人的老祖父、老实忠心的大黄狗相依为命于这条小河边,日复一日地用荡悠的方头渡船来表达对诸神、对充满灵性的所有生命与非生命的景仰。

当然,有了思春少女以及承载传达浪漫的小河与青山,自然少不了那执著敢爱的湘西少年――傩送。在爱情的两个极端方向:一边是王团总以一座新碾坊与日后的富足但庸俗无聊的生活作为嫁妆的王家小姐;一边是只有一只渡船与终身劳苦于沱江上那穷窘却温馨浪漫的生存为嫁妆的小翠翠。这位傩神送来的孩子毅然做出了抉择:“我不要得那碾坊,想要那只渡船。”因为“我命里注定要撑个渡船。”可令人惋惜的是,这首被沈从文自己称为在“充满古典庄严与雅致的诗歌失去光辉的意义之时,来谨谨慎慎写的最后一首抒情诗”有了一个难以称为“完美”的凄凉落寞的结局――傩送因同样爱恋着小翠翠的天保大哥的溺死而深深自责,最终痛苦地将对翠翠的一往情深化为一次没有明确归期的远航,以逃避心中那股浓重罪孽感的纠烦;而那于雷雨之夜失去了相依为命老祖父的小翠翠,便在那“这个人也许永远回不来了,也许明天回来”的期待中默默同忠实的黄狗摆弄着象征她与傩送爱情的渡船,等待着梦中的男孩成为眼前的存在。可是,傩神终究没有成全这对有情人……凄婉与悲凉,便成为这首“抒情诗”的基调……

每次看完《边城》,我心里都会不期然地泛涌起一股酸楚。那一叶弯弯的小舟,又怎么能承受得起这许多生命中难以承受之悲哀呢?沱江,一条容纳过一位多情少女苦涩眼泪与辛酸心情的小河……

在湘西人看来,生命具有神性,非生命充满灵性。脉脉沱江自旷古洪荒以来,一直以一首有曲无词的旋律在不息地吟唱着傩神对天地万物的祝福。沱江绿水为媒,江边古树作证,多少对有情人在这条江边山盟海誓约定终生。在江边,没有身份,没有家族地位,没有金玉褴褛,有的只是一对滚烫的心与两双蕴含无限温情的眼眸;在江边,我是你的“大大”(哥哥),你是我的“娘女”(女人),浪漫无可争议地战胜了一切而完成了对万物的主宰。在江边,喜剧的浓彩完全掩盖了悲剧的淡墨。这,也算是博爱的沱江的馈赠吧?

第8篇:凤凰古城的历史文化底蕴范文

关键词:秭归;屈原文化;三峡文化;移民文化 ;产业化开发

一、秭归概括

     秭归的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殷商时期的归国,至今已经有了两千多年的历史了。作为伟大诗人屈原的故乡,“秭归”作为县名因屈原而来。《水经注》载:“屈原有贤姊,闻原放逐,亦来归…因名曰姊归。”后由“姊” 演变成“秭”,就是秭归。秭归县位于湖北省西部,长江西陵峡畔,山川秀丽。1998年因三峡水利枢纽工程兴建,县城搬迁至距三峡大坝一公里处的新县城所在地——茅坪,是三峡工程坝上库首第一县。境内存在许多跟屈原相关的名胜古迹,保存了丰富的屈原文化.

二、探析已开发文化资源

(一)打造独有屈原文化品牌,带动其它产业链条

秭归是屈原的故乡,为了让屈原文化散发持久光芒,秭归树立了打造屈原文化品牌,以龙头拉动整个产业链条的思路,现已取得阶段性成果。

1、凤凰山文物保护区

    在秭归新县城,毗临三峡大坝600米的地方建立了凤凰山国家文物保护区。保护区是观三峡大坝的最佳区位,同时将屈原祠、江渎庙为代表的24处峡江地面文物集中搬迁于此,主要内容包括以屈原祠为主的屈原纪念景区,以新滩古民居、峡江石刻、峡江古桥等重点的三峡古民居区,及屈原文化艺术中心、滨水景观带等配套景点。其中的主体就是屈原祠,有山门、两厢配房、碑廊、前殿、乐舞楼、正殿、享堂、屈原墓等建筑组成。2006年5月被国务院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0年开始保护区作为景区向外收费开放。保护区开发建设是以激扬屈原文化、追溯峡江楚韵、拥览天筑情怀为主题思路,突出屈原故里文化底蕴,把秭归县的历史文化、民俗文化与屈原文化资源结合起来,培育和发展具有巴风楚韵的文艺、戏曲、表演和饮食,拓展和发掘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祭祀、娱乐活动和旅游服务项目;同时注重开发具有三峡地方特色的历史文物、宗教文化、民居文化、茶文化等文化内涵丰富的旅游产品。

2、各式以屈原文化为主题的大型活动

2010年6月,在凤凰山国家文物保护区隆重的举办了第一届屈原故里端午文化节暨海峡两岸屈原文化论坛。2011年6月,中国诗歌协会在秭归举行授牌仪式,授予屈原故里秭归“中国诗歌之乡”称号,并称秭归为“名副其实的诗歌家园”。台湾著名诗人郑愁予、隐地、白灵、萧萧,中国诗歌协会秘书长张同吾等海峡两岸150多位诗人学者共同见证了这一时刻。

(二)发扬优势的三峡文化,变自然资源为文化资源

 秭归抓住契机,发展以移民文化为代表的三峡文化。秭归县淹没损失综合指标占全库区的10%,湖北省库区的53%,移民工作任务十分艰巨。但正因如此也使得秭归成了三峡移民文化的一个典型代表。成为了秭归利用文化资源发展旅游的一个优势。秭归旅游区打出三峡库区旅游线路,以三峡大坝为背景,以县城茅坪镇和凤凰山文物保护区为起点,以高峡平湖为主轴,整合区域内自然山水、人文风情、秭归物产、特色集镇等要素,形成山与水交融、自然与人文协调、观光与休闲度假复合的主题化旅游区。将单纯的自然资源与文化资源结合,加强其区域在旅游上的吸引力。

(三)以文化资源来辅助农特产,提高农特产附加价值

秭归地处长江上游下段的三峡河谷地带,属亚热带季风气候,是湖北著名的冬暖区,气候条件优越。主要农特产有柑橘,茶叶,烟草,板栗等。秭归利用其丰富的文化积淀,将文化资源用于辅助农特产,提高了农特产的附加价值。

1、屈原文化和柑橘

秭归培育柑桔历史悠久品质优良,种类多样,有脐橙、桃叶橙、夏橙、纽荷尔脐橙等。桔颂牌、长红等脐橙在全国有较高的知名度,或许国家绿色食品标志,颇受消费者青睐,产品畅销国内外各地。秭归也于一九九五年被有关部门命名为“中国脐橙之乡”。早在两千多年前,屈原就在故里秭归写下了《橘颂》名篇,而今,秭归柑橘仍旧声名远扬。除了柑橘本身的品质以外秭归还更加注重利用屈原文化来为其加持。如刚刚提到的在全国有较高知名度的脐橙的品牌就有叫“桔颂”的。农特产品有了文化附加值,经济价值也就随之上升了。

2、陆游与茶叶

陆游是我国南宋时期的爱国诗人,至夔州任通判时,途经秭归县(今兰陵溪)停留,并采茶品茶。有《暮辞秭归》为证。秭归地理环境适宜茶树生长。产茶历史悠久,为唐代贡茶产地之一。南方产茶地方众多,要打出自己的品牌,除了茶叶本身的品质外,怎样能提高茶叶的品牌价值也是一个重要问题。秭归在茶叶的营销上运用了秭归与陆游的渊源来给秭归茶叶赋予更高的文化价值,提高茶叶的品牌价值。

3、三峡和烟草

三峡是秭归除了屈原文化的有一张名片。秭归土地充裕,气候适宜,是湖北省烟草局定点优质烤烟生产基地县和优质烤烟科技示范基地,生产的烤烟可与云贵媲美。而运用“三峡”这个品牌来发展烟草,又给秭归的烟草提高了一个更高的台阶。

三、对秭归文化资源开发的设想

秭归作为一个有着悠久历史文化的县城,对于文化资源的开发虽然也已经做出了一定成果,但仍有继续发展的空间。

第一、关于开发屈原文化方面。作为屈原故里,在开发文化资源时,把屈原文化放在首位是必要的,而且还应更深层次。可以借鉴印象丽江等,排练大型反映屈原文化的歌舞剧,内容在加入屈原文化的同时也可加入秭归当地的风俗文化,也可用秭归当地的老百姓来做表演,以屈原祠为背景定期的进行实景演出,打造出属于自己的一个文化品牌。

第二、 关于三峡移民文化发面。现在关于三峡移民文化的研究,学术届

已有不少研究成果。秭归作为一个移民大县,从1998年县城搬迁至今已经过去了十几年,可以用镜头来反映移民前后的一些实际变化,利用当年的新闻镜头,加上现在可以来拍摄旧县城所在地和新县城所在地对比的镜头,制作出一个直观的反映移民变化的片子。

第三、 关于将文化资源注入产品这方面。现阶段关于这方 面的利用还主

要停留在利用秭归当地文化元素来给产品命名,这种开发利用还是属于一个浅层次的利用。怎么样能更深一步的来开发,是个值得好好思考的问题。

四、结语

 20世纪80年代以来,新兴的文化产业在全世界迅猛崛起,声势浩大。我们中国作为历史文化资源丰富的国家,更应该好好的开发文化资源,发展文化产业。秭归作为这众多资源中的一个点,能够抓到自己独特的文化要素,在开发发展的同时也做了相关的保护。希望通过文化资源的开发和文化产业的发展能将这个具有悠久文化的秭归推到更多人的面前。

参考文献:

[1]湖北省秭归县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纂:《秭归县志》,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出版,1991年5月

第9篇:凤凰古城的历史文化底蕴范文

山西省平鲁区地处晋西北黄土高原,是晋陕蒙三省五县的金三角地带,这里自古就有“朔北雄城、塞外天险”之称。该区国土总面积2314平方公里,总人口20.3万,其中农业人口16万人。全区辖2镇11乡,共352个行政村。

今年以来,素有“煤乡”之称的平鲁区大力挖掘历史文化,促进转型发展,一个以“门神故里”为品牌的文化产业镶嵌在平鲁大地,成为全区经济转型发展的新亮点。

转型:让文化资源活起来

近年来,平鲁从以煤为主、靠煤致富向发展文化旅游业转变,“煤乡”转身向世人展示她那厚实的历史文化底蕴。

“要把挖掘和整理文化定位在服务经济建设上,让文化旅游成为调整产业结构、促进资源型城市转型的新生力量。要以文化为魂,扭住城乡水、电、路、林、房、景一齐上,打文化旅游产业牌,形成煤炭之外的又一支柱产业,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发展。”平鲁区委书记李俊说。

旅游:依托文化深挖内涵

文化旅游以其丰富的知识性、开发利用的可持续性、形式多样的创造性,正成为当今旅游业发展的新潮流。平鲁

区委、区政府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省、市要求积极调整经济发展战略,依托宝贵的历史文化遗存,以前所未有的大思路、大举措、大发展,精心打造六大旅游板块:首先依托尉迟恭祠堂、凤凰古镇、北固山、乌龙洞等代表性历史文化资源,加强旅游文化创新,提升文化旅游景区品位和档次,建设有一定影响力的历史文化旅游板块;其次是利用明海湖、大梁水库等生态旅游资源,积极开发参与性旅游精品项目,建设山水度假旅游胜地;三是以李林烈士陵园为龙头,整合红色及民俗文化资源,建设较有影响的红色旅游板块;四是依托南山公园、环城水系、溪泉河水街等城市景观,完善休闲游乐设施,建设城市景观旅游板块;五是依托平朔露天煤矿、工业园区、风力电厂等大型现代化工业的优势,形成独具特色的现代工业旅游板块;六是依托农村自然生态、民俗文化、产业特色等实际,合理开发农村特色资源,发展农业观光型、休闲度假型、民俗文化型和地方风味型旅游产品,开发以“农家乐”为主的农家生态旅游板块。

文化:依托旅游加快发展

如果说,文化成就了平鲁文化旅游潇洒起飞,那么,平鲁文化旅游的日新月异,不仅让更多的人开始认知平鲁,而且更加期盼感受平鲁“门神文化、黄土风情、黑色基地、绿色生态”的旅游文化魅力。

两千多年的历史文化遗存再不能任风吹雨打去。

2008年2月15日,平鲁区召开了乌龙洞、北固山两大景区旅游开发建设论证会。

2009年8月22日,山西省长城保护研究会和平鲁区委、区政府联合行动,组织近40位摄影师对平鲁境内的明长城进行了全景拍摄。

2010年7月6日,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10多名专家来平鲁深入考察由平鲁区申报的“中国门神文化之乡”和“中国门神文化研究基地”项目。

近年来,平鲁区委、区政府按照由黑色向绿色、由资源型产业向文化旅游业转型的思路,精心打造关联度较大、影响力较深、前瞻性较好、发展潜力较大的旅游项目板块,紧紧围绕尉迟故里、“门神”文化这条主线,推进凤凰古镇、井坪古城、乌龙洞、明海湖等重点旅游景区建设。从2007年开始该区紧紧瞄准乌龙洞、北固山两大历史景观,采取政府推动、市场运作、企业捐资、社会参与的办法,投资2.5亿元开发建设乌龙洞、北固山两大旅游景区。与此同时,当地民间投资开发文化旅游产业的激情空前高涨。2009年春,煤老板王明海投资2亿元开发修建的明海湖长城文化旅游项目,为平鲁西北山区农民开辟了一条致富新路。

2006年,平鲁区展开了大规模的旧城改造。平鲁的建设者们同样以保护历史文化的长远眼光来改造和发展城市,在旧城改造中修建三大靓丽的景观。一是城墙景观带。沿全长1700米的明城墙从墙里到墙外,投资2500万元建设集城墙保护、城墙带绿化、广场硬化、景观亮化、现代雕塑于一体的城墙景观带。同时配置反映晋西北民间文化的民俗馆。二是溪泉河水街。对穿越井坪城东西的溪泉河进行园林式治理开发,打造成商业文化与园林文化相结合,江南风光和塞外特色兼具的靓丽景观。三是建成南山文化公园。井坪南梁是汉墓遗址,该区投资5000万元在遗址周围,依山傍势建设南山文化公园,园内有文昌塔景区、战国秦汉墓遗址保护区、文化活动中心、四季植物公园区、博物馆和碑艺园,值得一提的碑艺园将对平鲁境内出土的珍贵文物和散落在民间的碑碣进行集中保护并精心布展,增添和弥补平鲁的历史记忆,提高平鲁的城市品位。

突破:以“门神文化”打开新局

每逢春节,民间百姓有粘贴尉迟敬德和秦叔宝画像作为“门神”看家护院、祈保平安之风俗,此俗相延久远。

相传唐太宗身体不好,寝宫门外常有恶鬼号叫,六院三宫,夜无宁日。于是太宗告之大臣,秦叔宝奏说:“臣平生杀人如催枯,积尸如聚蚁,何惧鬼乎!愿同敬德戎装以伺。”太宗准奏,夜让二人侧立于门外,果然相安无事。遂留做二臣画像金装怒发,执玉符配金鞭、带弓箭守护平安,流传至今。秦叔宝所指敬德,便是平鲁区下木角村的唐朝名将鄂国公尉迟敬德。

大力发展文化旅游产业是调整产业结构,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是实现转型发展、跨越发展的必然要求。2009年平鲁区委五届五次全体(扩大)会议明确提出:要坚定不移地推进旅游文化产业发展,拓宽旅游文化产业发展领域,把老祖宗传下的“门神文化”在尉迟故里做大做强。

今年以来,平鲁区委、区政府积极调整经济发展战略,围绕边塞文化、古军事文化、佛祖文化等主题,以尉迟故里、“门神”文化为主线,推进凤凰古镇、井坪古城、乌龙洞、明海湖等重点旅游景区建设,精心打造关联度较大、影响力较深、前瞻性较好、发展潜力较大的旅游项目板块,在文化旅游产业方面迈出了可喜的步伐。全面启动了井坪古城修复工程,加快推进凤凰城镇、乌龙洞、明海湖二期工程建设,在区城范围胜利路以东、建设路以西、明珠街以南、红旗商店以北的旧城地段,通过拆迁改造以恢复其历史原貌;在古城内建造中华门神文化园和门神文化展厅,修复古城墙,完善古城景观,恢复千总署、参将署、民居和商铺,建设“民俗风情一条街”,并以此为平台,与传统节日、庙会相结合,逐步形成生动活泼、丰富多彩、影响较大的“门神文化节”。形成古代文化与现代文化相统一,历史景观与现代景观相呼应的旅游业发展新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