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工艺美术运动风格的特征范文

工艺美术运动风格的特征精选(九篇)

工艺美术运动风格的特征

第1篇:工艺美术运动风格的特征范文

现代主义设计大师米斯·凡·德·罗提出:“少就是多”,奠定了现代主义运动功能主义的特征。“现代设计风格”是为全体大众服务的,通过倡导“功能第一,反对装饰”的设计宗旨使设计大大降低了成本,从而达到民主的目的,这是现代主义运动批判“装饰即罪恶”的主要根源。现代主义运动兴起于20世纪20年代的欧洲,经历了德国工业联盟、荷兰风格派、俄国构成主义运动的发展到包豪斯学院的建立成功确立了现代主义设计思想,二战后传播到美国最后影响了全世界。从装饰观念上来看,现代主义设计强调形式为功能服务,但并非不注重形式,相反强调形式的简洁和理性,采用非装饰的简单几何造型和中性色彩计划,以适应标准化和批量生产。尤其是包豪斯学院在基础课程中三大构成理论的确立,为现代设计风格的无装饰的装饰效果奠定了理论基础。但是从另一方面来看,现代主义最后发展为单纯到极点、少则多、冷漠而理性、千人一面的国际主义风格,势必会引发对它的反对,以及装饰动机的再次复苏。

二、工业发展大潮流下装饰动机的延续——装饰艺术运动

装饰艺术运动是与现代主义同时兴起的设计运动,受现代主义运动的影响,展开了对工业化、机械化的设计形式语言的探索,从而采用大量新的装饰动机使机械形式及现代特征变得更加自然和华贵,并设法把豪华、奢侈的手工艺创作和代表未来的工业化特征合二为一,与之前的艺术风格有所区别,从而产生新的艺术风格,但本质上与之前的工艺美术运动和新艺术运动都同为“装饰”运动。在工业发展的大潮流下,装饰艺术运动能延续对装饰动机的坚持,这与它的精英主义,或者说为一小部分富裕阶级及权贵服务有关。我们可以发现,装饰艺术运动影响到的国家主要有法国、美国、英国等工业革命最彻底的国家,但它的影响力是全世界的,甚至在中国上海也能找到装饰艺术风格的作品,这些国家和地区的共同点是物质丰裕,经济发达,聚集了大量的社会财富。装饰艺术运动的这种传统设计立场与在意识形态上追求无装饰的,强调民主性、大众性的现代主义设计有本质上的区别。装饰艺术运动常用设计语言的源泉多样,使得装饰艺术运动不像复古主义那样抱着历史样式不放,也不像现代主义那样完全抛弃历史,它走的是全新的一条路。当时考古学上的重大发现、传统艺术及原始部落艺术的启示、舞台艺术影响,给设计师众多的灵感。在设计形式上,装饰艺术风格往往以贵重金属、宝石或象牙等高档材料表现出来,因而给人以新奇和时髦的造型感受,弥漫着贵族高雅的情调;造型设计中多采用几何形状或用折线进行装饰,色彩强调运用鲜艳的纯色、对比色和金属色,造成强烈、华美的视觉印象,与以往讲究典雅的设计风格的色彩运用大相径庭,在其独特的色彩系列中、鲜红、鲜蓝、橙黄、鲜橙以及金属色受到特别的重视,达到了绚丽夺目甚至金碧辉煌的效果;趋于几何但又不过分的强调对称,趋于直线但又不过于直线;在色彩上具有鲜明强烈的色彩特征与以往讲究典雅的设计风格的色彩运用大相径庭。在其独特的色彩系列中、鲜红、鲜蓝、橙黄、鲜橙以及金属色受到特别的重视。通过色彩的运用,使其设计达到了绚丽夺目金碧辉煌的效果。

三、装饰动机强势回归,历史、折衷主义、戏谑、文脉主义表象下对个性、情感、生命力的追求——后现代主义运动

1966年罗伯特·文丘里在他的著作《建筑的复杂性和矛盾性》提出“少即是乏味”,成为一场反叛现代主义设计的思潮和设计运动的宣言。这场运动在20世纪60年代萌芽,于70、80年展壮大,它的出现主要原因是随着物质的不断丰裕,传统现代主义单调、缺乏人情味、理性而冷酷的面貌不再适合人们的审美需求,由此引发了追求富于人性的、装饰的、变化的、复杂的、个人的、传统的、表现的形式,以塑造多元化特征为目标,设计风格多样的后现代主义运动。从严格的理论上,后现代主义并未进行本质的变革,而是单纯从形式因素的角度批判和反对现代主义,是一种风格样式。罗伯特·斯特恩曾将后现代主义的特征归纳为文脉主义、隐喻主义和装饰主义,在设计形式上喜欢用古典的建筑元素,因受大众化和通俗文化的影响,往往戏虐地使用古典元素,同时喜欢采用隐喻的设计手法,广泛使用各种符号和装饰手段强调建筑形式的含义及象征作用。后现代主义的设计领域主要是建筑设计,文丘里、查尔斯·穆尔、詹姆斯·斯特林、迈克尔·格雷夫斯等设计大师都曾留下优秀而经典的后现代主义风格建筑作品。后现代主义以强大的包容力融合了多种装饰动机和手法,其开放性又使它并不排斥似乎将成为历史的现代主义风格,因此在后现代主义运动逐渐消退后,新现代主义、解构主义、高技术风格、新民族主义等等设计风格或流派层出不穷,以及当下对环境、人性的关注,我们的设计进入多元化时期,值得注意的是,在80年代的后现代主义时期掀起对20、30年代装饰艺术运动风格的研究风潮,相隔半个世纪的两种风格之间有了千丝万缕的联系,再次验证了经典的设计风格和样式会经历几十年甚至几百年轮回一次,比如在西方传统设计史中对古希腊、古罗马古典样式的复兴出现多次。

第2篇:工艺美术运动风格的特征范文

关键词 新艺术直线风格;现代平面设计;格拉斯哥派 

中图分类号JO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6708(2016)157-0034-02 

随着如今广告行业的发展,平面设计在人们生活和工作中随处可见,如何在中国平面设计中脱颖而出,成为设计师考虑的重要问题。随着人们审美观念的改变,如今人们不再只喜爱比较复杂和艳丽的平面设计,很很多人群更加注重直接、简约的设计风格。20世纪的新艺术运动,对平面设计的影响较为深远。本文主要度新艺术直线风格进行了分析,以期通过研究该风格的特点,使平面设计风格能够返璞归真,促进设计简约化的发展。 

1 现代平面设计现状概述 

随着计算机、网络等快速发展与普及,如今设计师大多数都是采用计算机软件进行平面设计,因此如今的设计方式和设计内容越来越多元化。现代平面设计在计算机的发展和推动下,体现出越来越多的风格和形式。 

新艺术运动是在20世纪初逐渐兴起,其最初是在欧洲各种发展,对很多设计范围都有影响,如绘画艺术、建筑、家具、服装等。新艺术运动主要倡导返璞归真、回归自然,因此其注重将原始的自然活力表现出来,主要是通过自然界生物中提炼所需的自然元素。新艺术运动在设计发展史上具有改革的作用,它标志着设计逐渐从古典走向现代。不同的国家和地区对新艺术的表现各不相同,其中法国的主要表现形式是曲线风格,即其设计多数为波浪起伏的风格。而以德国、英国等地区为代表的主要表现形式是几何形或直线风格,主要是使设计更加简洁。 

2 直线风格形式语言解析 

2.1 格拉斯哥派 

格拉斯哥派是由苏格兰的设计团体进行组合,而在新艺术运动中取得了相应的成就。在英国新艺术运动中,格拉斯哥派设计团队中查尔斯·麦金托什被认为是其中最受人瞩目的人物,其设计领域非常广泛,包括家具、建筑和海报等。查尔斯·麦金托什喜爱采用线条进行现代平面设计,主要是利用直线和几何图形等,其中其一般采用集合图形作为框架,然后利用各种直线进行布局,最后采用图案进行装饰。查尔斯·麦金托什所设计的平面内容与新艺术的联系主要表现在挂念上,其表现形式简洁、平衡,符合英国工艺美术运动的风格, 

格拉斯哥派以直线和几何图形作为主要设计风格,其具有的抽象艺术美感和简洁的表达形式,与新艺术运动中的另外一种曲线风格完全不同。直线风格并不是新艺术运动的主流风格,其更加具有抽象性艺术风格和理性的精神,从而推动了现代化平面设计的发展。 

2.2 维也纳分离派 

19世纪末,分离派在奥地利起源,其以与传统决裂的设计风格,而被认为是当时的先锋派组织。该组织主要是由艺术家、设计师和建筑师组成。在维也纳分离派风格的代表人物有霍夫曼、奥布里奇等人。其中霍夫曼的设计风格受到查尔斯·麦金托什的影响,偏向于垂直和网格,因此在其的设计作品中也会常常看到方形的设计元素,其设计作品中最终形成的纵横直线和方格网装饰特征,是象征分离的明显特征。 

另外,克里姆特也是分离派的代表人物,其主要工作就是平面设计师。他在进行平面设计时,主要采用简单的几何图形作为构图框架,使用色彩艳丽,具有金碧辉煌的感觉。在后期的发展中,克里姆特开始注重对中国特色的运用,主要以中国传统戏剧和花样作为背景,增添画面的丰富感,从而在设计作品中展现中国艺术特色。 

2.3 德国“青年风格” 

新艺术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德国的“青年风格”,由于德国人民具有严谨的态度,其理性思维和简洁思维更加注重设计的简约性,因此其更加喜爱对直线的运用。而且由于其性格特征,曲线风格的浪漫情怀和复杂性,并不会受到德国人民的关注。在德国“青年风格”设计中,贝伦斯以直线为主和理性思维的表达形式,被称之为德国现代设计的奠基人。贝伦斯在进行平面设计时,主要是对字母和简单几何形状。如其设计的电风扇、点儿水壶等作品,都只注重企业识别设计。其为德国通用电气公司设计的公司标志,被该公司沿用至今。 

3 新艺术直线风格对现代平面设计的启示 

3.1 注重直线基本设计元素的运用 

随着人们的审美情趣不断提升,现代平面设计中为了能够抓住人们的眼球,会使设计内容和风格越来越复杂。另外,还有些设计时会特别注重各种图形的运用,致使平面设计变成了图形设计。然而在平面设计中,其基本设计元素是点、线、面,因此在进行设计时,需要注重对基本设计元素的运用。直线基本设计元素具有简约的特征,注重对直线基本设计元素的运用,能够让设计师认识到直线的魅力所在,从而树立设计风格严谨简洁的思想。 

3.2 采用精炼简洁的表现形式 

新运动直线风格是将简单的几何形体、直线等作为主要框架和基调,有效推动了现代主义设计的发展。如查尔斯·麦金托什、克里姆特、贝伦斯等,都主张平面设计以严谨、简约等为主要形式。利用直线基本设计元素的点、线、面等注重设计的形式感,使设计内容更加精炼和简洁。 

3.3 平涂和装饰化的视觉传达效果 

新艺术运动直线风格主要注重对线条的运用,通过采用清晰的线条和简单的色彩,表达出色彩层次感。通过理性的表现手法,能够以稳定、冷峻等特点,塑造出具有强烈冲击高和装饰性较浓的画面感。如在克里姆特的作品中,展现了平面化装饰的视觉传达效果。 

3.4 注重批判精神的培养 

虽然目前现代平面设计者重上批判精神,然而还是存在一定的跟风现象,因此其应该通过加强对直线风格的运用,注重吸取其中简约的设计理念,并在此基础上实现对设计风格的创新。每一个时代都有不同的审美观念,设计者在运用直线风格的同时,还需要注重结合当前的时代文化,在现代平面设计中,充分展现自身独特的设计风格。 

3.5 新颖的板式设计和构图 

以查尔斯·麦金托什、克里姆特为首的格拉斯哥派和分离派,主要在平面设计中中采用轮廓线,能够保证版面的和谐型性,避免使其看起来比较凌乱。现代平面设计应该注重对直线风格轮廓线的运用,从而使平面设计更加具有秩序感。直线风格的表型特征非常简洁明了,因此能够使设计作品主次分明,构造元素简单,信息传达明确等。 

第3篇:工艺美术运动风格的特征范文

[关键词]电影美术;色彩;形态;风格;功能

色彩是电影艺术中重要的艺术语言,在电影美术中色彩有着广泛的运用,随着电影艺术的发展,电影色彩的重要性日渐凸显。通过色彩的多样化运用,可以营造一种奇特的视觉效果,产生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在电影艺术中,色彩既是一种表现手法,也是营造影片艺术风格的重要途径,更是提升影片思想主题与精神境界的重要手段。与现实中的天然之色相比,电影艺术中的色彩更具有艺术性与视觉冲击力。本文首先阐释了在电影美术中色彩作用,对电影美术设计中色彩的表现形态和风格进行了探讨,并对电影美术中色彩的具体设计进行了研究,期望为相关的理论研究提供一定的借鉴和参考意义。

一、色彩在电影美术中的功能分析

在不同的电影情境中,色彩语言具有不同的含义,不同色彩之间的结合或转换,形成了电影艺术的色彩表达。色彩是重要的视觉语言,有着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可以在第一时间抓住观众的眼球,在电影商业化的今天,色彩已经成为电影营销的重要手段。每个电影导演对电影色彩的运用都有着自己的理解,因而电影色彩语言的表达往往会产生差异,甚至会产生冲突。在电影艺术中,色彩的功能是多方面的,既有象征、心理暗示和形象识别等作用,又有渲染气氛、烘托主题的功能。

(一)色彩语言的象征功能

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色彩有着不同的表情达意功能,这使色彩有着不同的象征功能,也使电影色彩艺术具有强烈的民族性和地域特色。如东方文化中,红色被认为是喜气和吉祥的象征,黄色是权威和高贵的象征,白色是不吉利的色彩;但在西方人看来白色是纯洁之色,是纯洁和美好的象征,红色、黄色是暴力和生气的象征。在电影艺术中不同的象征意义会产生不同的效果。中国古人尚红,认为红色能够表达出凛然正气和民族精神,张艺谋就认为红色是最具有中国民俗气息的色彩,因而他总喜欢用红色来表达作品的意韵。[1]在影片《英雄》中,红色的运用随处可见,残剑与如月身着红色长袍在红色的幔帐中穿梭,这种颜色似火似血,灼人眼目。此外影片《英雄》中,还大量使用了黑色和黄色,秦国尚黑,所以影片中的秦王始终身着黑色服饰,这与秦王宫殿的黑色浑然一体,既表现出秦王的自信,也体现了黑色的霸气与王者之气;黄色是土地的颜色,是中国的象征,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是至高无上的色彩,影片中大面积黄色的运用增强了影片的民族文化特征。

(二)色彩的心理暗示功能

人们对色彩的理解是基于对现实事物的关注,人们可以从事物的颜色联想到该事物以及该事物的功能,所以,以事物的颜色来代表具体事物是一件顺理成章的事情,这就是色彩的心理暗示功能。色彩具有暗示功能的前提是事物的特质被人们所广泛认同的,其特质可以通过象征意义体现出来。同时,也只有在各种要素相互作用的前提下,色彩才会产生心理暗示功能。绿色是树叶的颜色,因而可以暗示着生命和和平;红色是血液的颜色,因而红色可以暗示危险和快乐;红色也是太阳的颜色,因而红色也象征着光明、温暖;黄色是金子的颜色,因而可以暗示着权威和高贵,等等。

(三)色彩的形象识别功能

在电影中色彩运用可以增强形象的真实感与生动性。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电影中一切事物反映在观众眼中都是一种视觉符合。人们通过对事物的概括、提炼得到事物的象征性符号,这些符号既是人们联想的桥梁,也是人们识别事物形象的色彩与符号。色彩语言可以增强这些象征符号的稳定性或代表性。事实上,在电影美术中色彩的运用需要将各种色彩语言融入电影的各个要素中,使之相互联系、相互影响,在不同的情境下形成电影艺术的色彩基调和整体风格,提升电影艺术的层次,升华电影的思想主题。

二、电影美术设计中色彩的表现形态与风格

电影中色彩的运用不只是为了表现事物的自然色彩,更在于表达事物的内在本质。在电影美术设计中,色彩具有美学意义并被恰当运用于电影之中时,才能称之为真正的电影艺术语言。

(一)电影美术设计中色彩的表现形态

色彩的表现形态是指电影艺术中各种色彩组合所体现出来的不同含义。色彩的表现形态主要有两种:色彩的总体结构和镜头的色彩结构。电影的色彩形态是由电影制作人在相互商讨的过程中形成的一种美学观念,也可以说,电影色彩形态是工作人员的观念形态。而电影中的美术色彩形态则是指美术设计师将不同色彩相互组合、变化后形成的电影总体色彩,这种色彩包括形色、光色和情景色。形色是指有物质作为载体可以触摸的色彩,如服装色彩、道具色彩、景物色彩等,这种色彩体现在电影中就是人为设计的背景色彩。[2]光色是指光线的综合作用下事物在电影中呈现出来的色彩,如镜头光彩、电影整体光彩,等等。情景色是时间、空间、语言等要素共同作用所形成的没有实物载体的一定情景的色彩表现,如时代色彩、人物心理色彩,等等,这些色彩形态的具体运用需要美术师认真把握影片的内容、思想、主题,并对导演的艺术构想进行分析。

现代电影美术更注重色彩设计的主观作用以及色彩对电影风格形成的影响。现代电影美术中的色彩设计具有很强的抽象性与象征性,能够表现生活中的喜怒哀乐、人物内心情感变化。如今,色彩已成为电影美术设计的一种基本视觉要素,是一种精神象征和追求。

(二)电影美术设计中的色彩风格

色彩风格是指色彩所呈现出来的面貌,是特定时代艺术家思想观念的外在反映,具有相对的稳定性。风格是多种因素在特定条件下共同作用中形成的。电影色彩风格是导演在长期使用色彩的过程中形成的稳定习惯,这种习惯的形成受导演的文化背景和色彩观念的影响。一个优秀的导演必须有自己的色彩风格,只有这样才能在色彩中表达自己独特的情感,表现特定的地域特色,体现电影的象征意义。文化背景对电影色彩风格的形成具有重要影响。如欧洲文化较为内敛,所以其电影多注重色彩的组织结构和细腻色彩的表达,色彩使用更具有艺术性和思考性;而美国文化热情直接,所以其电影色彩风格较为华丽;中国文化讲究中庸,所以其色彩风格在一定程度上也较为中庸。

导演自身的色彩观念对电影美术设计也具有重要影响。在不同环境中长大的人会具有不同的性格、不同的知识结构和文化背景,导演也是如此,这些因素往往会使导演形成不同的色彩观念和电影色彩风格。如著名导演张艺谋、冯小刚等总是喜欢将色彩与影片故事情节相融合,以此来表现独特的电影色彩风格。

三、电影美术中的色彩设计研究

(一)各种电影元素的融合

故事情节是展现电影魅力的重要内容,只有感染力很强的故事情节才能打动观众。电影中故事情节都是导演精心设计和安排的,但仅仅有故事情节还不足以深深地吸引和打动观众,还必须将电影故事情节置于一定的环境中,并对人物形象进行深加工,通过电影美术设计使色彩真正融入电影之中,增添电影与美术的韵味和诗情画意。

优秀的影片离不开美术,因为电影美术能够将情与景有效地融合在一起。[3]如在影片《集结号》中,电影的上半场以黑白画面为主,白色的雪花与黑色的环境共同营造出一幅诡异的画面,给人强烈的精神震撼;后半场画面转为鲜艳的黄色和绿色。无论是黑白画面还是黄绿画面都属于美术范畴。此外,影片中的灯光、道具的设置都蕴涵着美术的意味,可以为影片增色不少。

(二)为影片营造强烈的美术效果

电影中的美术设计不仅需要与影片的主题相一致,还需要将影片的内在精神发挥到极致。这样的美术设计无论在整体上还是在局部上,都经得起揣摩,不仅可以在影片中找到自己的契合点,也能够更好地为电影艺术服务。如影片《集结号》为使观众体验当时的情景,真实地感受到战争的残酷,影片在人物造型、服装道具、性格特征、画面镜头等各方面都进行了恰当的色彩处理。如服装的色彩必须符合时代特征,使人物在性格上符合踏实、朴实的军人特征。虽然电影与美术存在诸多差异,但在影片《集结号》中,美术设计师却将色彩运用渗透到了演员性格之中,找到了电影与美术之间最佳平衡点,既塑造出了朴实自然的人物形象和性格,也传达出了最真切的影片信号,更带给人强烈的视觉震撼与冲击,而这些都与电影美术设计分不开。

(三)烘托影片主题

色彩作为一种视觉元素,进入电影的最初目的只是为了复制百分百的天然物质颜色。从彩《红色沙漠》开始则突破了这种限制,导演以色彩来表现人物内心世界,并且期望用色彩来创造一个特殊的现实,这些都显示了导演对现代文明的思考,从而使色彩成为展现人物内心世界、渲染影片气氛的工具。[4]而这种使用影片展现人物内心世界的手法也被许多导演模仿和使用。美国影片《爱情的故事》中就通过使用灰色这种忧伤的色彩,奠定了影片的基调,烘托了影片主人公凄美的爱情故事;影片《巴黎最后的探戈》中色彩的运用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整部影片以象征疯狂欲望的黄色为主色调,扩展了影片的内涵。国产电影《英雄》的感人之处,不在于故事情节的跌宕起伏和曲折离奇,而在于精致典雅的细节描写,画面与色彩的视觉统一。如通过人物服饰色彩的不断变化来反映人物内心情感变化。整部影片几乎就是通过色彩的不断改变来讲述动人的故事,色彩的艺术性在该影片中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发挥。

在电影艺术中色彩既是一种造型手段,也是一种视觉语言形态。色彩不仅可以对影片主题进行说明,增加影片内容的寓意性,而且还具有表情达意等丰富的艺术意蕴。如果表现力丰富的色彩不能正确运用,会产生喧宾夺主的现象,影响影片的视觉效果。由此可见,只有色彩与影片融为一体,形成色彩结构,使色彩成为影片内容,才能使色彩的意义真正得以体现。

[参考文献]

[1]刘玄.从《金陵十三钗》看张艺谋电影的色彩[J].电影文学,2012(15).

[2]周登富.电影《英雄》的色彩构成设计[J].北京电影学院学报,2003(03).

[3]李波.中国电影美术美学研究发展透析[J].电影文学,2012(17).

第4篇:工艺美术运动风格的特征范文

一、新艺术运动在各个国家的表现形态

新艺术运动在欧洲各国的性质和表现不尽相同,但也存在着一些共同的特色。比如他们通过艺术家集体的力量去探索现代工艺美术的语言,他们对反对传统的风格,要以新的工艺美术形式表现出时代的特征。尤其是新艺术运动所带来的影响和所形成的艺术特征更有相互一直的地方。

下面我列举一下几个国家,说明一下“新艺术运动”在各自国家的表现形态。在介绍的内容方面有所侧重,由于法国是“新艺术运动”的发源地,所以介绍的内容比其他国家相对详细一些。

法国是“新艺术运动”的发源地,“新艺术”(ArtNouveu)本是巴黎一家商店的名称,由出版商萨穆尔宾(SamuelBing)1895年12月创立,是在仿效威廉莫里斯设计事务所的基础上开设的,取名“新艺术画廊”,(TheGalleryDeI’artNouveu)。虽然名称是“新艺术画廊”,其实主要经营和展览风格新颖的家具及室内陈设用品。“新艺术运动”在十九世纪末就初见端倪,1900年的巴黎世界博览会为“新艺术运动”提供了强大的展示舞台,从那时候起“新艺术运动”在法国持续二十余年,并影响到其他国家,因而,我们称法国是“新艺术运动”的发源地。

法国的“新艺术运动”的发展主要有两个中心:巴黎和南锡(Nancy)。南锡主要集中在家具设计上,而巴黎则包罗万象,涉及领域非常广泛,包括家具、建筑、室内、平面设计等。在巴黎,最主要的代表人物是建筑师格里马尔。他为巴黎许多建筑以其出色的很多相当精美的装饰,其中最出色的是巴黎地下铁路的出入口站,一共有141种不同图案。他还为卡斯第尔.布拉齐旅店设计了一扇非常出色门,上面的图形变化莫测,线条优美,更是体现了新艺术的风格。在南锡,玻璃工艺家加莱是个十分重要的人物,以他为核心有南锡派的工艺美术联盟。他的玻璃器皿,运用砂轮磨花、酸腐蚀、金属镶叠、金属镂嵌和吹泡等特殊技法,加工出来的图案和花草昆虫都流畅美观,因而被成为“玻璃玻璃镶嵌细工”也不足为奇。

具有影响的“新艺术运动”组织有“新艺术之家”、“现代之家”、“六人集团”等。

英国的新艺术运动是莫里斯美术与工艺运动的继续。在莫里斯和拉斯金相继谢世之后,他们的学生马克默多建立了"新世纪艺术家协会",生产新颖的家具和装饰品,成为向"新艺术"的过渡。稍后,在格拉斯哥,出现了以麦金托什为首的设计家集团。1896-1909年间,他们为格拉斯哥的四家茶室进行了别出心裁的设计,风格简练、明快。1909年建成的格技斯哥艺术学院新主楼,被喻为英国第一所新艺术风格的建筑。

比利时地处英国和法国之间,经济和文化交流非常密切,英国工业革命对比利时影响很大,工业发展十分迅速。1859年,在艺术上比利时出现了一些基金的组织,如“二十人社”(LesVingts)。“二十人社”由奥克塔毛斯(OctaveMaus)领导,在比利时经常展出雷东、修拉、劳特累克、高更。凡高。塞尚等人的美术作品。

亨利•凡•威尔德是比利时“新艺术运动”核心人物,

新艺术在意大利的“自由风格”,主要表现在建筑设计方面,参加这一运动的建筑师、设计师,分布在意大利一些大城市里面,他们的创作大都与地区特色相练习,但新艺术在意大利新艺术发展中,一些期刊杂志的出版发行,起到了推进作用。都灵新艺术运动在佛罗伦萨也得到了发展。佛罗伦萨是意大利中部的文化名城,这个历史上艺术家云集、群星璀璨的城市,建筑物古香古色,已经形成独特的建筑格局。建筑师乔万尼米凯拉泽的作品很有代表性,他不受传统的束缚,而是从中汲取为新艺术有益的成分、参照文艺复兴建筑的典雅形式,充分运用优美、流动的曲线,装饰建筑物的内部和外观。在传统中融合了现代艺术的成分

奥地利新艺术的代表是"维也纳分离派"中的工艺家和画家们。他们有建筑与设计家奥托瓦格纳、霍夫曼、奥布里奇,画家克里姆特、莫赛等人。奥托瓦格纳为首的维也纳学派在新艺术运动的影响下形成了。奥托瓦格纳早期从事建筑设计,并发展形成了自己的学说,但在设计界的影响则是从1894年担任维也纳艺术学院建筑系教授开始的。他早期建筑风格倾向于古典主意,后来在工业时代技术的影响下,逐渐形成了自己的新的建筑观点。1895年,他出版的《现代建筑》一书中,指出新结构和新材料必然导致新的设计形式出现,建筑领域的复古主意样式是极其荒谬的,设计是为现代人服务的,而不是为古典复兴而产生的。在维也纳艺术学院就职演说中,他说:“现代生活是艺术创造唯一可能处罚点:。”所有现代化的形式必须与我们时代的新要求相适应“。在《电代建筑一书中,他对未来建筑的预测是非常激进的,认为未来建筑”像在古代流行的横线条他们设计的分离派陈列馆、印刷广告、装饰画等,主题上颇受象征主义影响。

德国新艺术运动是以"青年风格"出现的。它得名于1896年在慕尼黑创刊的《青春》杂志。年轻的设计家埃克曼、雕刻家奥布里斯特是其骨干。他们设计的缀锦、封面和各种美丽的花卉图案,被广泛地应用。此外,凡.德.维尔德和建筑家贝伦斯在柏林方面以抽象的青年风格设计建筑和建筑装饰。

西班牙的新艺术运动只限于巴塞罗那。建筑师高迪和蒙塔列分别代表着两种不同的风格。高迪以富有中世纪哥特艺术趣味的、简化的曲线形,设计了离奇古怪的卡萨.米拉公寓和圣家族教堂,至今是西班牙人的骄傲。蒙塔列所设计的卡兰塔音乐厅,代表了大陆风的历史主义的新艺术风格。

新艺术运动在欧洲大陆“昙花一现”,但在中国的哈尔滨却持续了30年。哈尔滨的艺术运动建筑数量居世界第三。早在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就有人将中央大街同柏林的菩提树大街、东京的银座大街、上海的外滩、天津的维多利亚(解放北路)大街相提并论,可见其影响之深远。此次“修旧如旧”的改造原则基本保持了中央大街建筑的欧式风格。中央大街整体改造完成,市民发现原来松雷商厦门前侧面大广告牌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一堵造型新颖、别致的“假墙”。这是一堵“新艺术运动”墙,它与所依附的中央大街58号保护建筑的前脸一模一样。哈尔滨工业大学土木楼后楼就极有新艺术运动时期的风格,现在世界上已不多见。这是1920年的作品,希腊陶立克柱式,厚重的石础,挺拔的柱身,柱身上匀称的凹槽,中段柔美的墙饰,与底层阳刚形成对比。目前是一类保护建筑。建于1927年的哈尔滨摄影社(现中央大街58号)就是世界“新艺术运动”建筑风格的句号。超级秘书网

二、新艺术运动在设计史上的地位

新艺术运动在设计史上有是有重要意义的。“新艺术运动”实质上是英国“工艺美术运动”在欧洲大陆的延续与传播,在思想和理论上并且没有超越“工艺美术运动”。它主张艺术家从事产品设计,以此实现技术与艺术的统一。在具体的设计中,避免使用直线,注重从自然中获得自然形式的运用,但还没有从功能、结构、形式的统一上进行产品设计。在追求自然形式上,“新艺术运动”试图摆脱任何古代亡灵,真正从自然中获得启迪,完全走向自然主意风格,强调自然中不存在直线和平面,在装饰上突出表现曲线、有机造型,装饰的构思主要来源于自然形态。艺术家在“师法自然”的过程中寻找一种抽象,把自然形式赋予一种有机的象征情调,以运动感的线条作为形式美的基础。

新工艺运动时期的建筑装饰的大胆实践,至今对探索新建筑发生潜在的影响。新艺术风格表现了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艺术家感到需要影响现代人生活的整个环境。这种风格当时不仅影响到工艺美术,而且还影响到建筑、雕塑和绘画。它是有意识地抵抗“循环论”,因而在工艺方面,如在陶瓷设计方面,为获自由的形式开拓了道路。良好地解决了艺术趣味同工业生产利益之间的冲突。与此同时,强调实用的主张,从建筑扩大到陶瓷、玻璃、金属器皿在内阿弟其他工艺美术,“形式服从于功能”的思想在各个领域表现日趋明显,工艺美术发展阶段也进入了造型简洁、装饰单纯的形式,对后来的艺术形式影响甚远。

参考书目及资料:

《工业设计史》杨钢主编张怀强编著郑州大学出版社2004

《外国工艺美术简史》张夫也著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西方现代设计艺术史》董占军著山东教育出版社2002第48、57页

《工业设计史》杨钢主编张怀强编著郑州大学出版社2004

《20世纪意大利美术》晨朋著湖南美术出版社2002第2页

第5篇:工艺美术运动风格的特征范文

一、多元性特征

声乐的第一大美学特征,就是它的多元性特征。这种多元性特征,表现在许多层面。

首先,从演唱方法上分,可分为美声唱法、民族唱法、通俗唱法三大类。

所谓美声唱法,源于意大利,它追求声音效果,讲究发声方法,注意运用华彩与装饰。

所谓民族唱法,追求自然质朴,讲究民族风格与地方特色。

所谓通俗唱法,系现代工业社会电子传播技术广泛运用之后出现的一种歌曲演唱方法,演唱者常手持话筒或胸麦、耳麦,追求时尚自然,对声乐训练没有太多太严格的要求。

一般来说,美声唱法强调国际化、民族唱法强调多样化、通俗唱法强调时尚化。从而从总体上构成了多元性的大格局。

而且,三大类唱法中每一种又可细分为多种,也在其“子系统”中呈现多元性的格局。例如美声唱法中包括歌剧、声乐套曲、艺术歌曲等;民族唱法包括戏曲、曲艺、民歌、民族歌剧等;通俗唱法包括乡村歌曲、校园歌曲、摇滚音乐等。

同时,这其中的每一种,还可以再细分为更小的“子子系统”,如“民歌”就可以再细分为山歌、小调、劳动号子、创作民歌等等。

其次,从声乐形式上,也呈现多元性特征。例如美声唱法,就有咏叹词、宣叙调、咏叙调、重唱、合唱、独唱等等。

再次,从演唱者的声音特征来划分,也呈现多元性特征,除了总体上分为男声、女声两大类以外,每种唱法中的男声或女声又各自分为高音、低音、中音三大声部,合起来计有l8种之多,可谓真正的“多多益善”了。

二、抒情性特征

声乐同音乐一样,都是抒情性的艺术。演唱者就是将词曲作者在歌曲中所表达的情感,化为自己的情感,再通过演唱将这种情感传达给听众,从而在听众中产生情感共鸣,以达到“以心拨心、以情动情”的艺术效果。

因此,从声乐的本体特征而论,其情感的真挚性、浓厚性、强烈性,便成为其主要内涵与核心内容。而对演唱者而言,在演唱中以情带声、声情并茂,也就成为题中应有之义。

三、节奏性特征

节奏是声乐最基本和最重要的美学特征,声乐的节奏包括乐音的长短、高低、强弱等变化组合的形式,它是歌曲旋律的骨干,也是歌曲结构的基本构成因素。

从本质上看,“节奏是主观和客观的统一,也是心理和生理的统一”。节奏不仅可以增强歌曲的表现力,而且使旋律具有特色,从而使听众以节奏为依据来把握不同的声乐体裁。

四、表现性特征

由于声乐是时间艺术与听觉艺术,它不提供直接具体的艺术形象,所以表现性便成为它的另一大美学特征。

这种表现性特征,主要通过声乐本身形象的蒙性、非语义性、多义性、不确定性,调动听众的联想、想象、情感体验,从而使听众获得“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审美享受。

五、表演性

第6篇:工艺美术运动风格的特征范文

一、书法艺术与字体设计之间的关系

文字是人类彼此交流的视觉语言,是记录语言的书面符号,中国的文字历经了数千年的发展,书法艺术也历经了数千年的发展,字体设计也历经了数千年的发展。从概念上看,书法艺术是以线条的组合和变化来表现文字之美的艺术形式,它主要通过用笔用墨、结构章法、线条组合等方式,进行造型和表现主体的审美情操。字体设计则是通过对字体结构和文字意义的理解,进行解构和再设计,使学生掌握文字的书写规律及韵律美感,目的在于培养和训练学生的设计和书写能力,并将这种能力运用到今后的专业设计中。直观地理解,二者并没有太大的区别,只不过书法艺术更加注重书者的主观感受,字体设计则是注重外在形式美的同时,强调其实用功能。

在中国文字发展的过程中,不同的历史时期所形成的各种字体,都有着各自鲜明的艺术特征,而各种内在美的艺术形式,都能为现代设计所用。当我们用一种“敬鬼神,畏天命”的态度开始书写甲骨文时,书法之美便已不知不觉地融入到我们的血脉之中,刀刻所产生的挺劲朴拙的图形化文字,殷商巫术礼仪文化的时代风貌充分地得以展现。当文字发展到金文时期时,人们已开始有意识地将文字作为艺术品,强化对形式美的追求,从不自觉的行为,逐渐变成自觉的行为。秦灭六国后,以李斯为代表的一些人,为了提高工作效率,在以秦文字为标准的基础上,整理出书写更加简单的小篆,成为官方文书通用的字体。小篆线条挺劲圆润,且富有立体感,结构整齐对称,将庄严凝重与舒展自如统一于崇高肃穆的气度之中。以上三种字体古朴典雅,都有很强的装饰和图形化色彩,但在识别性上都很弱,在现代设计中,很难作为信息传递的工具使用。但很强的图形化特征,却可以作为其他文字的有益补充,去表现那类历史沉厚的设计课题。

隶书产生于秦代,大量使用于汉代,因为小篆结构的繁琐,笔画减少、化圆为方、书写速度加快的隶书便应运而生。隶书古朴厚重且便于识别,在现代设计中非常适宜于传统题材的表现。楷书始于西汉,魏晋盛行,盛于唐代;行书兴于东汉,是最为实用的字体;草书得名于草稿,从章草开始,唐展到一个高峰时期,至此不再有新书体出现。楷书、行书的定性化字形呈长方形,为现代美术字(印刷字)之基础,且风格多样、个性各异,在现代设计中被广泛使用。草书线条优美、灵动顺畅,有很强的韵律感,虽然识别性不强,但在现代设计中仍可以作为图形化语言使用。

综上所述,传统书法艺术和现代字体设计有很强的血缘关系,可以说过去的时代,当某种书体为官方所认可时,便成为该时代时尚的、实用的字体,书法家也自然就成了该时代的字体设计师了。

二、如何将书法艺术融入到现代字体设计教学中

在字体设计教学中,如何将书法艺术所蕴含的美感融入其中,是一个很值得研究的课题,笔者在课堂教学中也作了一些探索性的尝试。

1.理论讲解。在理论教学中,教师首先需要让学生了解文字即中国书法的发展史,认识书法艺术中所蕴含的审美取向。随着学生认知及思维的拓宽,教师便可以利用一定的方法来强化这种概念。如:教师可以在介绍中国书法艺术的审美取向及发展规律的同时,对有代表性的书法作品进行一些字体特征的分析,引导学生去认识时代审美风尚和实用要求的制约对书体形式的催生作用,从而能够启发和明晰对字体设计原质及方法的认知。

2.原型解析。教师尽量鼓励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对有设计风格特点的书法(特别是传统书法)作品进行临摹练习,目的在于通过具体感性地对字体结构及点画特征进行摹习,激发灵感,去发现、探索具有个性特征的、新的字体形式。由于其目的不是去写好、掌握某一名帖,因此对于字帖的选择,临习的方法与时间的安排,都应当与传统的临摹有所区别。如:字帖不一定强求名帖,只要是风格特征明显,具有个性,甚至是字体发展过程中的不成熟形态。由于其自身具有形式的倾向性和可生发性,反而可以成为我们观察、研究的资源;另外,一些非主流的书家,其独特的字体形态相对于传统审美,或许伤于乖张,但倒不失为字体设计中具有启发性的素材;再者,周期要短,原因在于我们不追求技巧上的熟练,而重点在于对其形态特征的解析;临习的手段与方法上,形似并非首要的追求,可更多地强调感受,强化对形态特征的夸张,主动把握内在组合及符号化局部点画的规律。而且,更进一步的是对于审美特征的把握、梳理,当然,从审美特征角度的运化、升华,需要更深层的文化审美的底蕴,但这正是从传统艺术角度进行探索的原动力与目的所在,自然是我们努力的方向。

3.案例分析。教师需要收集一些以书法艺术为基础的字体设计典型案例,做专题讲解,具体可从三个方面切入:第一,直接借鉴传统书法形态而进行的单纯的字体设计案例;第二,以书法的形态特色、审美风格为基础而展开的设计应用,如:以传统书法为元素的标志设计、包装设计、广告设计等,经典的例子包括:2008北京奥运会的一系列视觉设计,靳埭强的设计作品等;第三,可以尝试从日本的字体设计中汲取营养。日本也是一个东方国家,日本文字又是从汉字中分离而来,其文字设计就是在鲜明的现代风格基础上,融入了个性独具的东方文化元素,在审美取向上,是东西方结合的很好范例,我们可以从中得到很好的启示。在专题分析的基础上,再可以安排学生各选择几组自己感兴趣的字或词,结合书法艺术和现代元素进行多种形式的尝试设计。

4.综合实践。有了以上的基础后,教师便可以结合某些主题进行一些有针对性的课堂练习。如:教师可以寻找一些适合用传统元素去表现的实践性课题,结合主题,让学生去完成字体设计部分。

经过以上四个阶段的学习,学生对书法艺术在字体设计中的实用性、艺术性及时代性上,都会产生一定的认知,丰富字体设计的内涵,在今后的专业课程的学习中也自然会做到融会贯通。

第7篇:工艺美术运动风格的特征范文

兴起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新艺术运动,深受唯美主义与象征主义的影响,其涉及的内容广泛,是一场追求华贵、典雅、唯美和形式主义的“装饰艺术”运动。赫克托吉玛德作为其中最具影响力的代表人物,在设计作品当中蜿蜒起伏的曲线是他最凸显的艺术语言,强调取法于自然,注重自然多样性的和谐统一;他执着于追求理性严谨的结构,创作出自由不羁的理性主义新作;造型奇特新颖且形式多样,充满了奇特与梦幻。赫克托吉玛德将家居设计、室内设计、建筑设计整合到一个完整的设计体系中,在设计中注重整体与细部的巧妙共生。

关键词:

赫克托・吉玛德 新艺术运动 自然曲线 理性主义

中图分类号:J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0069 (2015) 05-0090-02

一 背景

18世纪,随着自然科学的发展,西方催生了大量的技术发明,材料的种类也随之增多,但是欧洲各国的设计并没有明显地受到工业革命的影响。1851年,第一届世界博览会在英国伦敦举办,这次世博会上的一些粗糙、简单的机械制造产品引起了一批设计师的强烈不满。因而他们推行自己的设计理念,并推动了英国的工艺美术运动在欧洲和美国的迅速发展。随着物质生活的改变也带来了,人们对精神生活的反思,绘画领域的“印象派”、设计上的英国“工艺美术运动”等相继登上了历史舞台,引发了人们对新艺术的兴趣,从而开始了一场史无前例的设计运动――新艺术运动(Art Nouveau)。新艺术运动开始在1880年代,在1890年至1910年达到顶峰。1895年萨穆尔.宾(Samuel Bing)在巴黎开设了自己的设计事务所――“新艺术运动之家”,主要从事家具和室内设计工作。新艺术运动的名称就出自于此。萨穆尔,宾采用弯曲回转的线条,不仅诠释着独特的风格特征,也是新艺术运动设计形式上的自觉。新艺术运动的设计风格多样且形态各异,有直线风格、曲线风格、装饰上的风格和平面艺术的风格等,其中蜿蜒起伏的曲线是最具有代表性的风格特征,同时具有独特的外形特征与美感的女性形象也受到人们的重视。作为新艺术运动最具影响力的代表人物,赫克托.吉玛德在独特的创作理念的基础上,以其蜿蜒起伏的曲线诠释着对于自然纹样的热爱,并强调取法于自然,注重自然的多样性的统一。

二 赫克托・吉玛德简介

1867年赫克托,吉玛德(Hector Guimard)(如图1)出生于法国,当时法国正处于“既定的秩序早就在浪漫主义面前土崩瓦解,将要面临第二次挑战”的时期。1882年(15岁)他在法国国家装饰艺术学校(Frenchnational decorative art school)研究学习。1885年(18岁)赫克托,吉玛德前往巴黎美术学院学习,主修建筑。1889年(22岁)他得到了一份建筑师的工作,因而离开了巴黎美术学院,在此期间他并没有取得文凭。他继续学习建筑设计,师从布鲁埃和吉尔伯特的学生沃德海默。1891年(24岁)赫克托,吉玛德完成了第一所建筑布瓦勒大街34号住宅,它采用红、褐砖及蓝釉面砖拼贴形成建筑的立面结构,他采用了不对称的处理手法,同时又具有一种视觉上的均衡。1893年(26岁)夏敦――拉加什大街41号私宅建成,造型上采用断裂的山花、相互连结的屋顶、毛面石构件和不规则碎石砖块等组成,这种奇异的汇合,与其非对称的设计观念相契合。1895年(28岁),吉玛德设计作品突出表现了从具象到非具象的转变,贝朗吉城堡公寓的建成使得早期独特风格达到了顶峰。这一时期,赫克托,吉玛德追求一种非对称的方式构筑,为了很好地诠释这种非对称的观念,他以结构暴露的形式来实现这种创作理念。

1896年(29岁)赫克托.吉玛德为巴黎地铁公司设计新地铁车站入口的建筑,为了产生一种似是而非的建筑形式,在这次的设计过程当中,他不断地探索与创新,转变设计思维,其设计风格被人们称之为“地铁风格”。1901年(34岁)建成的洪堡特,德,罗曼斯音乐厅,在设计上体现了理性主义的表现风格,同时也具有奇异的不对称性。

1919年至1929年(52岁-62岁)他的设计作品相对较少。直线或有角的形式成为吉玛德这一时期所热衷的风格,如布列塔尼大街19号以及1922年的茉莉广场的建立,很好地体现了他这一时期的风格特征。此后,他的建筑创作少之又少,几乎没有再进行创作了。1938年(71岁)赫克托,吉玛德与妻子前往美国纽约。1942年逝世,享年75岁。

三 赫克托・吉玛德作品解析

蜿蜒起伏的曲线是赫克托,吉玛德的作品当中最主要的设计语言,他善于运用具有生命力的曲线和有机形态的物件来进行创作,造型新颖独特,结构严谨巧妙。同时他认为自然界并不存在纯粹的简洁单纯的直线,卷曲回转的曲线也是最好的装饰品,强调取法于自然,崇尚设计与自然的和谐统一:他执着于追求理性严谨的结构,创造出自由不羁的理性主义新作,使其作品具有鲜明独特的个性,同时也带有深刻的思想性;造型奇特新颖且形式多样,充满了奇特与梦幻。所以赫克托,吉玛德极力地在设计当中追求自然的线性之美。在建筑设计上,它的装饰意味极其浓烈,同时注重整体与细部的和谐统一。

1.蜿蜒起伏的曲线

新艺术运动比利时的代表人物亨利.凡德,维尔德曾经写道:“线条是一种力,这种力的作用与其他基本力一样。”因此,线条给人的视觉冲击力与艺术表现力是极强的,无论是平滑的直线,亦或是柔和的曲线。赫克托.吉玛德善于运用弯曲回转的线条来表达自己独特的创意构思,表现出流畅和唯美的装饰效果。

如图2是1896年吉玛德为巴黎地铁公司设计的地铁入口和栏杆,线条流畅优美,造型奇特新颖。在这次的设计过程当中,吉玛德巧妙地将在贝朗吉城堡使用的装饰设计形式进行了转化,从而采用三维的设计形式,形成一种貌同实异的工业化建筑。地铁入口的设计上采用大块玻璃拼装的形式,从而塑造成海贝波浪边缘的独特造型,体现了吉玛德卓越的设计思维,以及无限的想象力。装饰上注重线条的弯转回旋,用蜿蜒起伏的曲线来展现出唯美与浪漫的装饰效果。他对自然的现象美非常热衷,我们能深刻感受到他对于自然曲线的钟爱。他通过对大自然中曲线的观察与探究,取法于自然,使用大量蜿蜒起伏的曲线,来满足人的审美诉求,因而形成了自成一体的设计风格,称之为“吉玛德风格”。这些都深刻地表明了吉玛德对于自然曲线的崇尚,以及对新艺术运动风格的完美塑造,同时这种独有的表现风格更好地迎合了法国人追求浪漫优雅的个性品质。建筑以橙色、蓝色、绿色和白色为主色调,主次分明,协调有制,不仅形态含蓄优美,而且也将它的功能发挥得淋漓尽致。可以说赫克托,吉玛德是将新艺术运动对曲线的热爱演绎到极致的典范,不仅强化了设计作品的视觉形式感,同时也迎合了新艺术运动自然、率真、精巧的口号。

2.理性严谨的结构

从理性主义的角度看,建筑设计有其内在的规律性,它不是随心所欲、虚无缥缈的,因此建筑设计必须将功能的科学性放在第一位,在遵循科学方法的基础上进行探索性的活动。有着科学功能的建筑是完美的建筑,甚至建筑形式美也必须符合经典的美学观念,并坦率地表达结构。因此,科学的理性主义认为建筑设计是客观的,具有一定的规律性,并且易于感知,在设计中应遵循一定的模式,注重设计的科学性。赫克托.吉玛德深受结构理性主义的影响,在建筑设计中将理性作为建筑设计的准绳,融入情感要素,设计作品美观、时尚、可靠和安全。

吉玛德的设计作品贝朗榭公寓的建成(如图3),标志着吉玛德早期独特风格的顶峰。贝朗榭公寓为六层,通过两条不对称的柱式来维持建筑等级的均衡。整个建筑以结构理性主义设计思想为基准,采用竖直线来展现建筑独特的造形结构,这种竖直线的运用,―方面易于判断与感知,另―方面给人以简洁单纯的形式美感。直立竖直线的运用,使整个建筑具有强烈的视觉引力,给人一种超越感,具有积极向上的审美意象。贝朗榭公寓的结构布局十分的严谨,设计上没有运用太多的曲线造型,而是以直线来传达出他独特的创意构思,充分表明了吉玛德求变趋新、勇往直前的个性品质,同时也反映出他对结构理性主义的独特认识。在设计过程当中,他将理性、协调和情感紧密地融合在一起,使得整座建筑更加具有科学性,同时也表明了他拒绝经典的统一和秩序,注重理性与严谨的结构布局。

3.奇特新颖的造型

观察赫克托.吉玛德的设计作品,不难发现其作品造型怪诞陆离,且形态多样。他善于运用奇特新颖的符号语言来诠释着对于艺术的喜爱,设计作品受到当时人们的极力追捧。他运用理性与神秘在设计作品当中勾勒出无限的生命力,同时他着眼于新的时代,寻求新的设计语言与风格,因而形成自身独有的艺术表现手法。赫克托.吉玛德的设计作品造型夸张且独特,充分显现了他不被现实所羁绊,追求自由的个性品质,这也为他独特的设计风格埋下伏笔,设计作品造型奇特、新颖充满了生动性与趣味性,同时也反映了他敏锐的观察力和活跃的思维。

赫克托,吉玛德的设计作品囊括的范围之广不仅包含建筑设计,而且还有家居设计、装饰艺术设计,因而它被称为“艺术建筑师”(Architect ofArt)。作为提倡总体艺术(total art of design)的先驱之一,吉玛德认为对于一幢建筑来说,建筑、室内、装饰、家具等设计应该是一个协调统一的整体。他在设计过程当中注重整体与细部的巧妙共生,很好地兼顾了建筑的结构造型和装饰艺术的统一,不仅具有强烈的视觉表现力,同时融入情感因素,充满了无尽的想象力。如图4是赫克托.吉玛德设计的吊灯,采用精美的竖直造型,将直线作为自身独有的表现手法,通过多条垂直的柱式形态来展现其创作理念。同时参差不齐的结构形态充满了律动感,使设计作品更加优美与和谐。整个吊灯的设计结构巧妙,造型独特,不仅形态与功能统一,同时具有一定的形式美感。他深受结构理性主义的影响,设计作品看似简洁单纯,却凸显出一种严谨,―方面造型奇特,刺激观者的眼球;另―方面整个吊灯的设计充满了现代感,对现代设计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第8篇:工艺美术运动风格的特征范文

[关键词]后现代艺术 反传统 新装饰主义 嬉皮士装

后现代设计中大量地引用对立修饰法、讽刺和隐喻的手法来进行设计,纵观后现代主义服装设计,它们以幽默、叛逆、奇思妙想丰富了我们的生活。同品味高尚、严谨得几近刻板的现代主义设计相比,后现代设计充分表达了青年人的年轻与灵动。叛逆的、游戏的,甚至有些颓废和放荡的各种后现代主义风格如瀑布般涌入我们的生活。

(一)后现代艺术特征

“后”即反的意思,表示对现代艺术的反叛。后现代艺术的几项艺术活动有:大地主义、表演艺术、概念艺术、过程艺术。通过这些后现代的艺术活动,可以感觉到后现代的艺术特征是装饰及情感特征。

装饰几乎是后现代设计的一个最为典型的特征,这是后现代主义反对现代主义的最有力的武器,强调运用装饰手法来达到视觉上的丰富感受。后现代主义的装饰风格体现了极大的包容性,特别是对于古代希腊、巴洛克、洛可可以及20世纪的新艺术运动、装饰艺术运动、波普艺术等任何一种艺术风格的融合运用。

后现代艺术另一典型特征为情感艺术,将诗意重新带回我们的生活。后现代主义者认为,设计并不只是解决功能问题,还应该考虑到人的情感问题。这些设计是人与设计产品亲切、自由的对话。wwW.133229.Com比如一些透明、镂空的后现代内衣设计就充分考虑到人的适穿性问题和感觉问题,既体现了功能性又解决了人的情感性。后现代设计是针对过分强调功能而使生活变成了一种机器运转般毫无感情色彩的动作而引发的一种设计倾向。穿衣不仅仅是一个遮体的过程,更是一种气氛:环境、服装、的颜色和搭配,包括配件的运用,让我们感受气氛、感受存在的意义,从而达到一种心理的满足。运用的手法更是不拘一格:借用、变形、夸张等。

(二)后现代艺术影响下的后现代服装设计

受“后现代艺术”的影响,服装设计也产生了重大变革。一些过去被视为“另类、不合理”的设计概念也被运用、导入服装设计中,表现出“冲突性结合”、“零乱破碎感”等逆向思维。后现代服装设计的显著特点就是反现代主义,反传统主义,否定了理性和经验的时装设计,抛弃了比例、人体、协调、线形等基本要素,甚至还抛弃了时空的深度模式,不考虑历史的逻辑性和合理性,历史的式样尽可以与现代式样“混搭”。甚至也不考虑季节性,可以将非常厚的面料(裘皮)和非常薄(纱)的“混搭”。后现代艺术对服装设计的影响主要有:

1.反传统的后现代服装设计。后现代主义设计的通俗化特征将轻松愉快带入日常生活,使每天的生活不再像法官提审犯人一样严肃刻板。服装设计大师川久保玲和三本耀司抛弃西欧传统的西服美学,摈弃裁剪缝制构成的严谨美,时装可以使用撕碎、补丁、开绽、破口、翻里、反规则的边线、褶皱、卷曲、披挂、打结、像穿走了形、左右不对称等手法构成。利用立体裁剪与平面裁剪相结合的手法,使服装更具人性化、个性化。在面料使用上有孔的、皱巴的、水洗的、手搓的、初看像破烂但实际相当精美的纺织品。色彩专门用纯单色或无变化色。这种破烂式与英国伦敦服装设计师维维安·韦斯特伍德(一个不体面、破坏性的朋克摇滚设计师)的设计观点十分相似。维维安·韦斯特伍德是朋克之母,在她的时装会中不仅服装设计的轻松自然、富有个性,而且模特在表演时体现的诙谐幽默也总能让人耳目一新。

现代主义是设计的理想主义,而后现代则强调人们生活在“现在”,后现代设计也自然而然地表现出自然的特征。享乐主义高于一切,轻松快乐是最重要的原则,“好的生活比好的形式更重要”。与严肃冷漠的现代主义相比,后现代设计中大量运用夸张的色彩和造型,甚至是卡通形象,唤起了我们关于童年的美好记忆,让我们和我们的孩子一起再次感受童贞和无拘无束的快乐。另外,后现代嬉皮士风格也体现了青年人对现实的反叛精神。嬉皮士装发源于美国西雅图的摇滚音乐,受到青年一代的欢迎,颓废时装就是从舞台装演变而来的,1995年日本青年一代流行的“皮塔t恤衫”、“露肚脐装”也说明颓废装已经开始流行;在当时流行的所谓吉垃吉风貌,具有“颓废、消沉、低落、散漫”等意义,甚至“吉垃吉”这个词语就产生于青年人的俚语。嬉皮士风格可以是摇滚演员穿着工装和长筒靴站在舞台上狂歌劲舞,特别让人觉的有生活气息。反传统主义还表现在内衣稍作修改或基本不改式样就作为外衣穿着。如 1998年春夏季推出了非古典式样的外穿内衣,透明镂空、粗犷返朴、旧物再利用,重新加工,拼凑制成新的服装,服装上留下大量未完成的痕迹,表达出自然的、朴实的生活态度。反传统主义还表现在解构主义现象,在原款式的基础上,将衣片进行不同部位、形状的分割,然后在分割的基础上又进行组合,使服装结构具有耳目一新的特色。1986年秋冬服装设计大师戈尔捷的作品大胆尝试不同面料的相互组合,则是一种结构主义设计的运用。

2.新装饰主义的后现代服装设计。工业化时代的到来,大批量、规格化、缺乏人性的设计产品大量出现,人情味感觉的工艺装饰服装越来越引起人们的注意。1996年出现的新装饰主义强调手工艺的处理方法,利用印染、刺绣图案、玻璃串珠、人造水晶、金属亮片、流苏缘饰、层叠抽褶等方法设计。例如服装设计师1998年渡边纯弥的作品运用悬垂、打褶构成的浪漫的装饰主义,用经过特殊化学处理的印度棉面料,形成纯白的礼服,头部罩纯棉透明面纱,表现纯洁俏丽的美感。新装饰主义还强调复杂的洛可可主义,利用蕾丝、层叠抽褶来加强服装的浪漫情调。

(三)有市场活力的后现代服装设计

后现代艺术影响了一批年轻人,后现代设计并非设计师孤独的尝试。受后现代艺术影响的年轻人当然也要在市场中找到属于自己的衣服。市场给了设计师最有力的支持,同时设计师的名望也是利润的来源。当六七十年代波普风格、朋克风格兴起时,市场就敏锐地感觉到了这个潜力巨大的市场,设计师也迅速的为这群新人类标新立异的生活方式而大胆地进行各种后现代主义设计尝试,文化的多元化、生活方式的多元化、新材料、新技术的出现,使设计突破功能主义的束缚的发展。市场与设计师相互依赖。

总之,后现代艺术以它独特的魅力影响着服装设计师们及极富个性的人群。

参考文献:

[1]罗旻,张秋山.服装创意[m].武汉:湖北美术出版社.

第9篇:工艺美术运动风格的特征范文

关键词:龟兹壁画;装饰性;图案艺术

龟兹石窟壁画艺术表现形式的重要特征之一,就是具有鲜明的装饰性。龟兹壁画是绘于建筑物墙壁上,用来宣扬佛教文化以及装饰美化建筑的绘画作品,并且具有装饰的实用功能,表现形式富于装饰性。装饰并非单纯指表面的装饰,而是实用与美观、内容与形式、价值与审美诸方面统一的整体创造,是人类最古老的艺术形式之一。龟兹壁画呈现出平面化、秩序化的特征。构图方式一般采用平视体构图。画师们运用平面化的表现方法和形式美的法则,把空间、物象、色彩平面化,进行肢解、分离、重组,使壁画艺术具有了装饰意味。

龟兹壁画中的装饰性图案

新疆石窟艺术创造过许多永恒的象征,比如图案画。龟兹石窟的图案画是连接建筑彩绘、浮雕、壁画的枢纽,是新疆佛教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古代新疆的艺术体系起着装饰、陪衬、点缀作用。龟兹石窟图案画按其描绘摹画,从装饰对象和点缀部位可以分为:边饰图案、顶光图案、莲坐图案、藻井图案、菱格图案等等。在此,我们选取部分图案进行解析。

1.富于装饰性的植物图案

优美生动、独具一格的艺术形象是龟兹壁画的主要艺术特征。龟兹壁画中有很多装饰性的图案。以花树图案为例。龟兹壁画中的树,既美又具有灵性,这些树的作用有三种,一是作为一座山的装饰。二是作为一铺壁画或一幅菱格画的装饰。三是作为壁画和菱格图边角的填空和补充。壁画中树木的造型很别致,有的树冠表现的很大,以浓重的色调表现它的茂密,有的呈圆球状,绘画手法体现出一种稚拙的情趣。用高度图案化的花朵、树木、山峦、湖泊等为背景来衬托活动着的人物和动物,是古龟兹壁画普遍的装饰手法。这既同佛经内容有关,又同人物(佛、菩萨等)、动物的造型及色彩相和谐,使画面异常绚丽,同时又突出了主要形象。

花树优美的造型离不开线条。画面既有白描手法,又有“单线平涂”与“线面结合”的装饰变形,两种手法交替使用。画家在尊重客观事物特征的前提下,进一步夸张、变形、概括,打破自然比例,从现实生活中提取更典型更理想的美。从装饰风格和装饰特点上来看,作品造型优美,主题鲜明突出,景物陪衬相宜,人物与动物画面构思巧妙,典雅含蓄,耐人寻味。花树虽说是来源于现实生活,但是又超脱了现实,形成了一种别具一格的艺术表现形式,通过画家的创造,使画面富有文化意蕴,同时又把文化与艺术结合的如此贴切。在此可以看出,装饰是将人的精神和意识作用于物质的产物,不仅是物质的创造,还是内涵丰厚、范围广阔的艺术和文化创造。

2.窟顶装饰艺术――藻井图案

图案画中,藻井图案规模最大,纹样最丰富,结构最完整,表现手法最缜密,是各种佛教艺术中最为辉煌的一部分。藻井图案是对洞窟顶部的一种装饰和点缀,圆形描绘相接,四面壁画连成洞窟天井。经过描绘摹画的洞窟天井成为藻井,其中的装饰点缀图案才称为藻井图案。

龟兹石窟最精致的藻井图案在克孜尔石窟104号洞窟主室。虽然画的是菱格图案,但每幅图却是形态各异的,佛陀在莲花座上的坐姿都是不一样的。绘画难度很大,而且所画的故事也不尽相同。

而龟兹石窟最壮丽的藻井图案在库木吐喇千佛洞第21窟。它是一座方形穹窿顶窟,中间有一朵大莲花。莲花象征着佛国天界中的欢乐、自由、幸福、纯洁。这幅工程宏大的藻井图案中的莲花分成内外九圈绘成,分别以多种花纹来装饰,使整个画面显得气势宏伟、结构严谨、纹样丰富、排列有序。莲花中央第一圈绘的是莲子,第二圈是联珠纹细线圈,第三圈是莲蕊,第四圈是垂缦纹,第五圈是一朵竞相开放的大莲花,第六圈是五身菩萨六身立佛,第七圈是茶花纹线圈,第八圈是莲蕾,第九圈是宝珠纹。构图和纹样独具匠心,中心内容以大莲花为中心,更使龟兹艺术富有激情,生动传神。

3.独特的菱形格图案

以菱形方格为基本单元四方连续图案化的结构绘画,一般绘在中心柱窟和方形窟的顶部。它是龟兹壁画特有的艺术形式。只有规律才能形成统一的美感,改变杂乱无章的现象,形成有节奏、有韵律的艺术形象。菱形格图案很好的解决了装饰效果上的一大难题,将大面积无法装修的每一个空白点,艺术的装点成一种或者数种美妙的画面,将洞窟点缀得更富于生气,让人们感到佛教艺术别有一番情趣。菱格画有两个基本元素:前面的佛教故事内容和后面的菱形格背景。在龟兹石窟中,在菱形格内所填充的动物、植物和故事的“菱格画”,更是全国石窟中独一无二的。菱格中的人物、动物的生动形象,被主次清晰、疏密有致的安排在韵律感很强的装饰图案之中,体现了装饰美的形式法则。

在众多的表现题材中,菱格构图的佛教本生故事画是龟兹壁画中最具装饰特色的部分。针对现实与人生,佛教思想讲究轮回转世和因果报应,包括佛陀也不能避免,所以,本生故事是宣传释迦牟尼的前世为行菩萨道时所做的种种感人的故事。画面一般位于石窟顶部,以高度概括,抽象变形的山峦图案划分出许多菱形格,山的形状有乳突形、平顶形和花瓣形等,交错重复填涂背景色,排列整齐,色彩华丽,富于秩序感和节奏美。每个菱形格里表现一个“本生故事”。卓越的画师采用高度概括和综合的手法,把复杂的故事情节浓缩描绘在一个个小小的菱形画面中。每幅图都是从一个“本生故事”中选取最典型的一个情节,以故事中的主要人物或动物为构图中心,四周辅以其他必要的人物、动物和背景等,极具装饰美感的一幅幅具有特色的绘画作品就这样呈现在观者面前。

龟兹壁画中的菱形格构图,充分展示了平视体构图的特点,这些充满了生活气息的世俗场景,集文学性、艺术性、资料性、图像等为一体,有很高的历史和视觉文化价值。

装饰性用线与晕染

1.丰富多变的用线

龟兹石窟装饰艺术比较讲究单纯、凝练和夸张,往往采取去繁求简的变化,运用概括外形,简化线描的方法,来提炼物象和人物的基本形态,如克孜尔石窟第8号和第80号洞窟中的菱格画《孕妇谤佛》,只用十几笔就把两个栩栩如生的人物描绘出来了。去掉可有可无的枝节,使形象突出,格调鲜明,是龟兹石窟装饰艺术的一大特色。

曲铁盘丝的线描画法是为了表现人物的量感和质感,并以此作为人物造型的基本手段。丰富多变的线条最富于表现力,运用不同感觉的线条可以形成画面的独特装饰风格。其用笔强劲,勾线细如盘丝,并依据人体结构进行着色,使人物形象显得沉着、圆转、洒脱,更加具有立体感,皮肤又轻施粉色,因而保持了形象外轮廓的完美性和真实性。这种以形写神、神形融合的特点造就了龟兹石窟装饰艺术的又一亮点。

2.富有感染力的凹凸晕染法

屈铁盘丝般的线条与凹凸晕染法相结合的重彩画法,是龟兹壁画画法的主要特征。龟兹壁画的凹凸晕染法来自印度,但又有古龟兹壁画艺术的独特风格。凹凸晕染法长于表现立体感,明暗面的对比更明显些,色泽也更明朗些。其特点:用明暗对比强烈的一面染,即在躯体颜面的暗面,作赭褐色的晕染;或者作两面染,即一面轻染,一面重染,中间空出不染以显出凹凸的立体感。突出主要形象和形象的主要部分,给人以形象之美的感受,形成山的动势以及人物的动感和各种动物、植物的动态,使一幅幅画面产生了空灵的感觉。

不论哪一类,都晕染层次丰富,色调齐备,同时又具有最高光辉点,染不碍线,线不碍染。染与线共同把对象的量感、质感、结构、动势乃至神韵风骨完整地表现出来。多次复合的线描同凹凸晕染结合,是使龟兹石窟壁画艺术表现绚丽多彩,充实饱满的又一个创造。

屈铁盘丝的线条、凹凸晕染法和色彩的对比运用,产生了线、形、色交错辉映的装饰效果,是龟兹石窟壁画画法艺术上又一特殊的成就。

装饰性用色特征

中国传统的装饰绘画的色彩具有抽象化、象征性的特点。在色彩运用上不拘泥于对自然界真实色彩的摹拟和再现,而是将色彩抽象成为一种文化观念。龟兹石窟壁画具有鲜明的装饰特征,其色彩关系和大胆的主观敷彩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1.清冷的色调

龟兹壁画的整体色调偏于清冷。由于多元文化的影响,龟兹壁画用色具有强烈的异域感,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首先,画面色彩非常的丰富而鲜艳,尽管历经千年的风尘,色彩依然保持着较高的纯度,这也大大地加强了壁画的装饰感。其次,则是众多画面都呈冷色调,这是龟兹壁画风格的代表性用色特征。部分窟顶较为完整的菱格画,更是明显地感受到这种独特色调给人带来的视觉冲击力,具有鲜明的特色和艺术欣赏价值。

2.赋有主观感情的色彩运用

龟兹壁画色彩运用的主观性。一方面,在现实主义绘画中,色彩是受三维空间限制的。而壁画追求的往往是平面的美感,而非纵深与立体。这种处理有利于壁画的平面表现,也是龟兹壁画的一个显著特点。另一方面,龟兹壁画的色彩运用不受描绘对象的固有色的限制,画家根据主观需要,根据制作工艺,材料等具体要求而改变,通过高度的概括、提炼、归纳、夸张等手段进行创作。比如菱格本生故事画,具有明显的配色规律,每一个菱形格都有一个背景色,这个背景色控制了这个小单位的色调,从整体看分别构成了蓝、土红色、绿、白四个主要的色块的反复出现。画家把山处理成蓝色、土红色、绿色或者白色,它的色彩源于生活,但又比生活更赋有主观感彩,画面虽然并没有遵循现实生活中山的颜色,但是也正是这些颜色上的运用使画面更具装饰性,更具有韵味。在龟兹壁画中,画家并没有凸显出环境色的运用,而是大胆采用高纯度、高亮度的色彩去填充画面,达到一种很好的装饰效果。

在龟兹壁画艺术中,题材范围非常广泛,图式构成奔放自由、形式感极强,突出了其鲜明的装饰性。从龟兹壁画的一系列独特的装饰表现语言上,可以看到通过佛教传播的丝绸之路,多国艺术表现风格在这里相遇,并被龟兹本土表现风格所吸呐溶解,形成了该地区特有的一套装饰表现规律。用线来造型,用凹凸法来表达体积,用最单纯的固有色来装饰物象,用适度的比例来表现物象的个体。这种表现形式曾经对中原艺术也产生过很大的影响。龟兹壁画的装饰表现是独具匠心的,从对待不同的表现对象的处理上,到具体的表现模式上,再到色彩的运用上都充满了浓厚的地域风情,使人们不但惊叹于古龟兹画家精湛的绘画技艺,同时也被这异域的装饰性语言所吸引。

参考文献:

[1] 刘金明. 克孜尔石窟壁画中的图案艺术[J]. 新疆艺术. 1986

[2] 霍旭初. 龟兹艺术研究[M]. 新疆人民出版社. 1994

[3] 李肖冰. 中国新疆古代佛教图案纹饰艺术[M]. 新疆人民出版社. 2004

[4] 王 征. 龟兹佛教石窟美术风格与年代研究[M]. 中国书店出版社. 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