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杀虫剂广告范文

杀虫剂广告精选(九篇)

杀虫剂广告

第1篇:杀虫剂广告范文

(1广西壮族自治区化工研究院,南宁530001;2广西来宾东糖桂宝有限公司,广西来宾546100)

摘要:探讨甘蔗螟虫的化学防治,为筛选高效的防治药剂提供科学依据。采用蔗茎浸渍法测定了噻虫嗪、杀虫单及其混配对黄螟幼虫的室内毒力。结果表明噻虫嗪和杀虫单复配表现出明显的增效作用,噻虫嗪与杀虫单比值为1:18 时增效作用最显著,共毒系数为133.43。根据最佳配比配制成3.8%颗粒剂进行防治甘蔗螟虫的田间试验,结果表明3.8%杀虫单·噻虫嗪颗粒剂制剂用量55、70 kg/hm2施药90 天后的防效分别为80.1%、85.4%,可作为防治甘蔗螟虫替代农药。

关键词 :黄螟;噻虫嗪;杀虫单;毒力;防效

中图分类号:S482 文献标志码:A 论文编号:2013-1023

基金项目:广西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计划项目“环保型高浓度草甘膦三元复配制剂的研发”(桂科攻14122005-31);广西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计划项目“农药化肥技术在缅甸的推广示范”(桂科合14125007-2-15);南宁市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计划项目(20135227)。

第一作者简介:韦茂春,男,1984年出生,广西河池人,工程师,硕士,从事农药开发与应用研究。E-mail:121506507@qq.com。

通讯作者:赖开平,男,1975年出生,广西都安人,高级工程师,博士,从事农药产品的开发与应用研究。通信地址:530001 广西南宁市望州路北二里7号广西壮族自治区化工研究院,Tel:0771-3326036,E-mail:lkpgxhg@163.com。

收稿日期:2013-12-19,修回日期:2014-11-17。

0 引言

广西是中国主要的蔗糖生产省区之一,目前甘蔗种植面积超过93 万hm2。蔗糖业是广西农民增收和地方税收的重要来源[1]。甘蔗上发生危害的害虫以蔗螟为主,蔗螟危害甘蔗后会造成甘蔗缺苗断垄,同时还会降低原料蔗的含糖量[2],若不进行防治,一般可造成甘蔗20%~40%的产量损失,严重时可达60%~70%[3]。广西蔗区的甘蔗螟虫主要种类有二点螟(Chiloinfusca tellus Snellen)、条螟(Proceras venosatusWalker)、黄螟(Tetramoera schistaceana Snellen)、大螟(Sesamia inferens Walker) 和白螟(Tryporyza intactaSnellen)等[4]。以往常用药剂主要有甲拌磷、甲基异柳磷、特丁硫磷和克百威[5]等高毒农药。随着这些农药的大规模应用而产生的问题越来越突出[6],由于它们的高毒、高残留等缺点,已不适合无公害农产品的生产要求。同时,甘蔗螟虫的抗药性日趋增强[7],其为害情况更加严重[8]。因此,必须筛选出低毒、高效的杀虫剂新品种。噻虫嗪属于第2 代新烟碱类药剂[9],杀虫单属于沙蚕毒素类药剂,2 种药剂都具有触杀、胃毒和内吸传导作用,对刺吸式口器害虫和螟虫都具有较高的防效。潘方胤等[10]在甘蔗种植时和大培土时各施用杀虫单复配制剂5%杀单·毒死蜱75 kg/hm2具有良好的防治螟虫效果,能减少原料蔗的虫节率。

许焕明等[11]通过田间药效试验发现,噻虫嗪的复配制剂40%氯虫·噻虫嗪WG 0.75、0.60 kg/hm2处理对甘蔗螟虫具有显著防效,能有效控制甘蔗螟虫危害。梁巧丽等[12]采用浸叶法、浸渍法和药膜法评价吡虫啉、啶虫脒、噻虫嗪和烯啶虫胺4 种新氯化烟碱类杀虫剂对棉花粉蚧3 龄若虫的毒力,结果表明3 种方法测定结果均显示噻虫嗪对棉花粉蚧有相对较高的毒力。长期从事甘蔗害虫的防治研究的罗志明等[13]发现噻虫嗪及其复配制剂根施对3 种甘蔗害虫稻蛀茎夜蛾、甘蔗粉角蚜及甘蔗蓟马的防效达70%以上,是甘蔗害虫防治的有效药剂。目前,噻虫嗪、杀虫单用来防治甘蔗害虫已有研究,但关于两者复配研究尚未见相关报道。笔者用蔗茎浸渍法测定噻虫嗪、杀虫单剂及其混剂对黄螟2 龄若虫的毒力作用并对复配制剂进行田间药效试验,以期为下一步制剂生产和合理用药提供科学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供试药剂

98%噻虫嗪原药(江苏绿叶农化有限公司);95%杀虫单原药(江苏天容集团股份有限公司);3.8%杀虫单·噻虫嗪颗粒剂(广西化工研究院配制);3%克百威颗粒剂(江苏常隆化工有限公司)。

1.2 供试昆虫

试验所用试虫为黄螟Tetramoera schistaceana(Snellen),该虫是严重为害甘蔗的主要害虫之一。试验所用黄螟从甘蔗田间采集并繁殖,卵孵化后取健康一致的2 龄幼虫备用。

1.3 饲养条件

将黄螟幼虫接入有带鞘幼嫩蔗茎的烧杯内(烧杯口盖有纱布防止试虫逃逸),放入相对湿度90%、(25±1)℃的恒温恒湿养虫室内饲养观察。

1.4 仪器设备

恒温恒湿养虫室;量筒、烧杯、玻璃棒、塑料盆;电子天平(感量0.1 mg);毛笔,镊子;移液器一套(100~1000、20~100、1~20 μL)。

1.5 室内毒力测定

设置噻虫嗪、杀虫单2 个单剂以及5 组不同的混配比例的混剂。在上述母液的基础上,按照预备试验结果,各配制7 个系列供试浓度的稀释液。两药剂的混配比例以及各处理使用浓度见表1。参照陶岭梅的浸渍法[14],将准备好的蔗茎在配制好的药液中浸渍15 min,取出晾干,用湿脱脂棉包住一头,再外包保鲜膜,置于烧杯中,每烧杯20 根蔗茎。每处理4 次重复,并设不含药剂(含溶剂和乳化剂)的处理作为空白对照。处理后用毛笔将试虫移入各烧杯中,每烧杯50头,杯口用纱布罩住,放入相对湿度90%、(25±1)℃的恒温恒湿养虫室内饲养观察。72 h 后检查幼虫死亡情况,计算死亡率和校正死亡率。

用数据处理系统(DPS)进行分析,计算各药剂的毒力回归方程、相关系数、致死中浓度(LC50)及其95%置信限;按照孙云沛法[15] 计算混配剂的共毒系数(CTC),当CTC≤80 为拮抗作用,80≤CTC≤120 为加和作用,CTC≥120 为增效作用。

1.6 田间试验设计

田间试验设5 个处理。处理1—3.8%杀虫单·噻虫嗪颗粒剂40 kg/hm2;处理2—3.8%杀虫单·噻虫嗪颗粒剂55 kg/hm2;处理3—3.8%杀虫单·噻虫嗪颗粒剂70kg/hm2;处理4—3%克百威颗粒剂75 kg/hm2;处理5—空白对照(不施药)。

采用随机区组排列,3 次重复,共15 个小区,小区面积60 m2。

试验点在南宁市邕宁区五塘镇沙坪甘蔗田进行。供试蔗田土壤为紫红色壤土,有机质含量1.7%,田间肥力基本一致。供试甘蔗品种为‘新台糖22 号’,供试蔗田为历年蔗螟发生严重地块,1 年宿根蔗,于2013 年3 月16 日结合甘蔗松蔸时施药1 次,药剂拌土均匀撒施于蔗株基部,并覆浅土。试验期间未使用其他杀虫剂,栽培管理按常规进行。

甘蔗出苗后,在第1 代螟虫发生高峰期过后且枯心稳定时,分别于施药后60 和90 天进行小区调查,调查各小区甘蔗总株数和枯心苗数。药效计算方法参照GB/T 17980.61—2004[16],计算各处理的防治效果。

枯心率=(小区枯心苗数/小区总株数)×100%

防治效果=[(对照区药后枯心率-处理区药后枯心率)/对照区药后枯心率]×100%

2 结果与分析

2.1 室内毒力测定

采用蔗茎浸虫法,对噻虫嗪和杀虫单混配制剂进行毒力测定。从表2 中可以看出,噻虫嗪与杀虫单按1:(6~22)各比例混配中,其共毒系数均大于120,对黄螟均表现出不同程度上的增效作用,其中噻虫嗪:杀虫单为1:18 的增效作用最明显,共毒系数为133.43,以此配方配制成3.8%杀虫单·噻虫嗪颗粒剂用于田间药效试验。

2.2 田间药效试验结果

各药剂处理对甘蔗螟虫的田间防治效果见表3。

从表3 看出,药后60 天,3.8%杀虫单·噻虫嗪颗粒剂40、55、70 kg/hm2的防效分别为78.8%、84.9%、88.3%。其中55、70 kg/hm2处理与对照药剂3%克百威颗粒剂75 kg/hm2处理差异不显著。药后90 天各药剂处理防效虽有所下降,但70 kg/hm2处理在药后90天的防效仍超过85%,与对照药剂差异显著。在试验期间,参试药剂对作物植株生长无不良影响,施用3.8%杀虫单·噻虫嗪颗粒剂的甘蔗植株长势良好,优于空白对照。

3 结论

通过噻虫嗪与杀虫单2 种药剂的配方筛选,发现它们存在增效配比,当噻虫嗪与杀虫单有效成分质量比为1:18 时表现出最佳增效作用。按质量比(有效成分)1:18加工成复配制剂3.8%杀虫单·噻虫嗪颗粒剂,对甘蔗螟虫有较好的防效。其使用剂量在55~70 kg/hm2,药后60 天药效达85%以上,药后90 天达80%左右,持效期长。3.8%杀虫单·噻虫嗪颗粒剂防治甘蔗施药技术简单,在甘蔗下种或中耕培土时与肥料一起撒施于甘蔗根际,降低了劳动成本,对人和环境的负面影响很小,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

生产上不宜长期单一使用同一种农药,为延长药剂的使用寿命,应与其他农药轮换交替使用,田间药效试验表明3.8%杀虫单·噻虫嗪颗粒剂可作为防治甘蔗螟虫的替代农药,使用制剂量以55~70 kg/hm2为宜。

4 讨论

甘蔗螟虫种类多、一年多代,防治难度大,用药次数多[17]。目前,甘蔗螟虫对辛硫磷、呋喃丹等有机磷类杀虫剂产生不同程度的抗药性,其主要原因是这类药剂对螟虫的作用位点单一[18],而利用不同作用机制的药剂进行复配使用,是延缓甘蔗螟虫产生抗药性的有效方法之一。近年来一些新烟碱类高效低毒杀虫剂用于甘蔗螟虫的防治上[19],效果不错。噻虫嗪属于新烟碱类杀虫剂,其作用于昆虫神经突触烟碱乙酰胆碱受体,具有更高的活性、更广的杀虫谱及持效期长等特点,对刺吸式害虫如蚜虫、飞虱、蓟马等防效较好。杀虫单是人工合成的沙蚕毒素的类似物,具有较强的触杀、胃毒和内吸传导作用,特别是对鳞翅目害虫的幼虫如螟虫等特效,该药环保无残毒,是国内化学仿生合成开发非常成功的一个范例,曾被誉为“二十世纪绿色农药”。因此,利用噻虫嗪和杀虫单进行混配,对甘蔗螟虫防治能表现出较好的速效性和持效性,同时还可以兼治甘蔗蚜虫、蓟马等。

参考文献

[1] 陈引芝,游建华,樊保宁.广西甘蔗专用肥研制及肥效验证研究[J].广西农业科学,2008,39(1):70-74.

[2] 管楚雄,蔡连明,林明江,等.广东翁源蔗区甘蔗螟虫系统控制技术研究与应用[J].甘蔗糖业,2009(2):1-7.

[3] 李杨,李恒锐,李茂植.2012 年甘蔗螟虫田间调查报告及防治建议[J].农业研究与应用,2012,142(5):69-71.

[4] 商显坤,黄诚华.甘蔗螟虫防治技术研究进展[J].安徽农业科学,2010,38(35):20064-20066.

[5] 龚恒亮,管楚雄,林明江.呋喃丹3G防治甘蔗主要害虫研究报告[J].甘蔗糖业,2005(2):11-14

[6] 李文凤,黄应昆,罗志明.5%丁硫克百威·杀虫单颗粒剂防治甘蔗害虫田间药效试验[J].甘蔗,2003,10(2):11-13.

[7] 杨友军.甘蔗螟虫为害加深原因及防治对策[J].甘蔗,2003,10(2):36-38.

[8] 李文凤,黄应昆,卢文洁,等.云南甘蔗地下害虫猖獗原因及防治对策[J].植物保护,2008,34(2):110-113.

[9] 张翼翾,张一宾.新烟碱类杀虫剂新用途的探索——对噻虫嗪作为多杀菌素增效剂的研究[J].世界农药,2013,35(4):23-26.

[10] 潘方胤,杨俊贤,安玉兴,等.新型低毒农药5%杀单·毒死蜱对甘蔗螟虫防治效果试验[J].甘蔗糖业,2011,2:38-41.

[11] 许焕明,黄霞,王艳红.40%氯虫·噻虫嗪水分散粒剂防治甘蔗螟虫药效试验[J].广西植保,2012,25(1):7-9.

[12] 梁巧丽,陆永跃,梁广文.应用3 种方法评价4 种新氯化烟碱类杀虫剂对棉花粉蚧的毒力[J].华南农业大学学报,2014,35(4):61-66.

[13] 罗志明,李文凤,黄应昆,等.噻虫嗪及其复配制剂不同施药方法对3种甘蔗害虫的防控效果[J].植物保护,2014(40):4.

[14] 陶岭梅,王晓军,姜辉.吡虫啉与杀虫单对水稻飞虱和螟虫联合作用研究[J].昆虫知识,2005,42(1):47-50.

[15] Sun Yun-pei, Johnson E R. Analysis of Joint Action of Insecticidesagainst Houseflies[J]. Journal of Economic Entomology,1960,53:87-89.

[16]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GB/T 17980.61—2004 农药田间药效试验准则(二)第61部分:杀虫剂防治甘蔗螟虫[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05.

[17] 覃振强,邓展云,黄冬发,等.几种杀虫剂防治甘蔗螟虫田间药效试验[J].广东农业科学,2012,16:72-74.

第2篇:杀虫剂广告范文

市场占比和用量双降

伴随农药零增长政策实施,农药行业尤其是杀虫剂行业呈现调减趋势。

农业部种植管理司调研员王建强表示,近年来,杀虫剂的占比和使用总量呈下降趋势,这体现了品种结构进一步优化,研发生产使用水平逐步提高。2011年以来,杀虫剂年均使用量(折百量)为12.6万吨左右,占所有农药的比重为41.76%,市场占比较20世纪90年代下降近20%,较10年前下降10%,下降的趋势比较明显。而从防控的总面积来看,2010年以来比上个10年增加了10%左右,比20世纪八九十年代增加了20%~30%。防控面积有所增加,而杀虫剂的使用量却在下降。市场占比和使用量双双下降的一部分原因,在于我国正在加快防效差、毒性高的老旧农药品种的淘汰步伐。全国农技中心推广研究员束放表示,农药行业正在向高效、低毒、低残留的方向发展。

据介绍,国内已经将39种毒性较高的农药列入禁止生产、销售、使用的名单,其中包括对硫磷、甲胺磷等杀虫剂以及部分除草剂、杀菌剂。三氯杀螨醇等产品也将于2018年10月1日起面临全面禁止销售、使用。

从品类看,2010年有机磷占杀虫剂总量的71.6%。与2010年相比,2016年有机磷占比下降9个百分点,氨基甲酸酯类杀虫剂用药量降幅为39.83%。

全球来看,在一些发达国家,杀虫剂也呈现下降趋势。近期欧盟统计局公布的统计结果显示,西班牙杀虫剂用量有所下降:2013年使用量约为0.7万吨,相比2010年(1.4万吨)下降了50%。英国杀虫剂使用量很少,2000年前后每年使用量在1500吨左右,近些年使用量持续降低,2011年之后每年使用量仅有600~700吨。韩国杀虫剂年使用量由9880吨(2001年)降到6403吨(2013年),下降了35%。日本杀虫剂使用量也在持续下降,年使用量由2.7万吨(2000年)下降到1.7万吨(2013年),下降了37%。

“杀虫剂是农药的重要品种,杀虫剂的使用水平直接关系到农业生产安全、环境生态安全、农药使用安全。”王建强表示,农药生产企业机遇与挑战并存,积极进行产品结构优化,推陈出新,淘汰高毒杀虫剂品种,科学找寻替代产品,才是未来企业“减量增效”的方向。

市场出现新需求

一方面是老旧产品退出市场,另一方面,由于作物虫害发生变化以及抗药性的产生发展,杀虫剂市场需求呈现新的变化,也为一些新产品的研发、推广提供了新契机。

据束放介绍,2016年与2010年相比,中等毒性杀虫剂用药量下降8.6%(折百量),高毒杀虫剂用药量下降23.52%,而低毒杀虫剂用药量有所增长,增幅17.56%,微毒杀虫剂用药量增幅更是达到637.96%。化学杀虫剂用药量下降7.17%,而生物杀虫剂用药量增长34%。

农业部农药检定所副总农艺师张文君也表示,杀虫剂是三大类农药品类中调整幅度最大的品类,许多高效低毒、环境友好农药因此得到广泛推广使用。据统计,2016年中国农药出口品种前10名中有3个为杀虫剂,分别是吡虫啉、毒死蜱、乙酰甲胺磷。2016年进口农药品种前10名中杀虫剂有3个,分别是氯虫苯甲酰胺、噻虫嗪、乙基多杀菌素。

据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高级农艺师李永平介绍,2013~2015年,水稻、棉花、大豆、油菜、花生、蔬菜主要害x发生面积呈下降趋势。但与此同时,马铃薯主要害虫(地下害虫、二十八星瓢虫和马铃薯蚜虫等)和柑橘主要害虫(叶螨、锈螨、蚧类和粉虱类等)近年来的发生面积在逐年增加。在一些作物上,次要害虫发生情况加重,比如在苹果上,主要害虫发生总面积呈下降趋势,但是蚜虫发生面积增加。

自今年6月1日起,新修订的《农药管理条例》实施,小宗作物用药逐渐规范化,这也给杀虫剂提出了新要求。以果树为例,大宗果树品种的药剂过于丰富。而小宗果树品种如樱桃、蓝莓等很少有药剂登记,存在无药可用的尴尬处境。加快小宗果树的杀虫剂登记,并给予相应的用药指导,这需要杀虫剂企业予以关注。

抗药性管理引关注

抗药性加重是影响杀虫剂防治效果和产品推广使用周期的重要原因。不断寻找新的抗药性解决方案,将是杀虫剂开发的主要方向和重要工作,也是各个厂家、公司追逐竞争的主战场。

2016年,全国农技中心对20个省(区、市)的60个抗药性监测点的稻飞虱、二化螟、小麦赤霉病、棉铃虫、棉蚜、烟粉虱等11种重大病虫的抗药性进行了监测,结果显示,部分病虫对田间常用防治药剂抗的药性显著上升。

据束放介绍,目前在水稻上,褐飞虱已经对吡虫啉产生了高等抗性;灰飞虱也对毒死蜱产生了中等抗性。以棉花害虫来看,目前棉蚜对吡虫啉产生了高等抗性,对溴氰菊酯也产生了高等抗性。

同样的问题也出现在蔬菜上。小菜蛾对阿维菌素、苏云金芽孢杆菌、氯氰菊酯、虫酰肼等已经产生了抗药性;蔬菜烟粉虱对啶虫脒、吡虫啉、噻虫嗪、氟虫腈等产生了抗药性;温室白粉虱对吡虫啉、吡蚜酮、噻虫嗪等产生了抗药性。

中国农业大学教授高希武说,整体来看,中国农药抗药性由北往南、由西往东抗药性逐渐增加,这对杀虫剂的发展提出了挑战。

据了解,在害虫抗药性治理中存在的很大问题是杀虫剂的不合理使用:一是忽略了有效治理时期,二是忽略了剂量控制的基本原理,三是药剂轮用、混用不合理。

面对抗药性治理问题,高希武给出了建议:如掌握合适的施药时期和适期施药,并增加化学防治药剂品种的多样性,通过轮换用药、复配用药延缓抗药性的发生。

高希武同时强调了加强抗药性监测的重要性。他指出,现有的抗药性监测缺乏统一的衡量标准。通过标准化的抗药性监测,实时停用或淘汰不能或难于恢复靶标敏感度的农药品种,及时实施抗性治理措施,研发替代技术,能有效提高杀虫剂的利用率,对延长产品推广周期也是一种保护。

采取多种用药方式结合,也是延缓杀虫剂抗药性、减少用药量的方法之一。麦蚜是小麦上的主要虫害之一,通过种衣剂拌种的方法防治小麦蚜虫,省时方便,用药量小,对天敌也不会有影响,受到农民的喜爱。

通过杀虫剂与物理防治、生物防治相结合,也可以提高害虫防治效果。在我国,蔬菜种植面积仅次于粮食作物,害虫发生情况复杂,目前许多外来入侵害虫已经成为蔬菜上的主要害虫,如三叶斑潜蝇、美洲斑潜蝇、南美斑潜蝇等。应用Bt生物制剂防治鳞翅目害虫,应用寄生蜂、捕食螨防治粉虱、蓟马等害虫已经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新剂型新品种快速发展

近些年,一些关于农药或者杀虫剂的网络谣言甚嚣尘上。华东理工大学院士钱旭红表示,在所有化学品中,农药的安全性是最可知的。现在很多人认为有机食品就是安全的,就是放心的,实则也不一定,因为有机食品很容易存在毒性很大的霉菌毒素如黄曲霉素等。食品安全关键在于如何减少农药残留,如何避免农药过量使用,这才是现在应该关注的问题。“有调查显示,日本是全世界农药用量最大的国家之一,但是食品安全水平却很高,因为日本不会发生大量重复使用某一种农药的问题,所以这就提醒我们不能一味地强调农药减量,而忽视了增效和提质这两个更重要的方面!”钱旭红说。

新产品的研发为杀虫剂的抗性管理和减量用药提供了更多选择。据中国农业大学教授覃兆海介绍,近些年杀虫剂研发取得了一定突破。目前新研发的杀虫剂主要是新烟碱类、双酰胺类、呼吸链复合物抑制剂类和结构新颖但机理未知的杀虫剂。

统计显示,近10年来国内外公开的杀虫剂共27个,其中新烟碱类和双酰胺类是主角,各占7个;菊酯类杀虫剂也有不少新产品推出,如四氟醚菊酯、氯氟醚菊酯等;以线粒体呼吸链复合物为靶标的杀虫剂或将成为新宠,但传统结构类型的杀虫剂仍有爆冷的可能。

从现有产品来看,新烟碱类杀虫剂的市场销量虽然在逐年增长,但是主要的品种还是噻虫嗪、吡虫啉、噻虫胺等。以氯虫苯甲酰胺和氟虫双酰胺为代表的双酰胺类杀虫剂的销售额也在不断增长。

乙唑螨腈、氟吡呋喃酮、三氟苯嘧啶等一批新产品被认为具有一定推广潜力。乙唑螨腈在防治红蜘蛛上具有良好效果;氟吡呋喃酮可用于防治烟粉虱、木虱、蚜虫;三氟苯嘧啶在防治稻飞虱上非常高效。

除了新成分的研发,微胶囊剂等杀虫剂新剂型发展迅速。中国农业大学教授吴学民表示,未来农药微胶囊的发展方向应该着力加强基础理论研究,使控制释放更精准,并引入纳米材料等新的环保材料和新的制备方法,同时需要完善农药微胶囊的产品质量控制标准。与此同时,省力化制剂、飞防制剂等剂型的研发,也正在带动杀虫剂向高效、低污染、省力化l展。

第3篇:杀虫剂广告范文

论文摘要:文章分析了卫生杀虫剂的三个发展阶段以及市场营销的三种策略,即老品牌经营策略、一般新品牌策略以及“艾克式经营”策略。本文还提出了用经营保健品的理念经营卫生杀虫剂,创造健康环保消费新理念。

论文关键词:卫生杀虫剂拟除虫菊酯类市场营销

拥有高科技市场调查实绩的BusinessCommunicationsCo.,Inc.(总公司:美国康乃狄克州)针对新兴生物杀虫剂市场进行调查分析及整理得出:全球合成杀虫剂市场正以每年1.5%的负增长缩减。生物杀虫剂虽然目前市场成长率停留在2.5%,预计在2010年之前将以4.2%成长率持续成长,往后5年内将超过10亿美元规模。这主要是受到既有的杀虫剂造成污染且危害健康,社会对环境问题的关注程度提高等因素的影响。卫生杀虫剂是生物杀虫剂的一个小分支,在应用PEST分析方法,它会是和生物杀虫剂同样的命运,但是它作为一种小商品,却是城乡居民、宾馆、饭店、医院、办公场所的必备长备消耗品,有着巨大的市场。本文具体对卫生杀虫剂市场的发展历史以及现状作出分析,进一步得出符合现状的卫生杀虫剂的市场营销策略。

一、卫生杀虫剂的市场发展历史及现状

卫生杀虫剂主要指以杀灭蚊、蝇、臭虫、蟑螂、蚂蚁等家居害虫为主的杀虫剂。卫生杀虫剂种类繁多,有气雾剂、喷射剂、蚊香、电热蚊香片、灭蝇灯等等。整个市场以气雾剂为主,气雾剂又有诸多品牌,仅全国品牌就有、必扑、全无敌、雷达、灭害灵等,各地方品牌和诸多杂牌产品更是无计其数,全国每年仅气雾剂消耗量就达数十亿罐。卫生杀虫剂发展到现在已经历经三个阶段:

(一)高毒农药用做杀虫剂

如六六六,滴滴涕等。这个阶段六六六大多使用粉剂兑水,滴滴涕大多使用水剂。最初使用这些药剂对蚊蝇等害虫的确十分有效。但科研工作者历经长时间研究发现,这些农药毒性极大,在杀灭蚊蝇的同时,对人畜也有着极大的危害。而且更有甚之,这些农药不降解,能长期残留在体内。比如用它们杀灭蚊蝇,毒性便长期残留在蚊蝇体内,鸡吃了蚊蝇,毒性又残留在鸡的体内,人吃了鸡肉,毒性又长期残留在人的体内长期危害人类健康。现在这些农药已在全世界范围内禁用。

(二)敌敌畏用做杀虫剂

此类药物虽易降解,但其毒性依然太大,且其气味太大,既污染环境,又危害人类健康,虽然现在农村里部分地区仍然有使用者,但此类药物不适合家居环境应用。为进一步整顿和规范卫生杀虫剂市场秩序,确保广大人民群众用上卫生、优质、高效的卫生杀虫剂,许多地方政府明文规定禁止用此种卫生杀虫剂。

(三)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

此类杀虫剂是根据天然除虫的化学成分人工合成的。它具有其他杀虫剂所不具备的显著优势:高效——对蚊蝇类家居害虫杀灭效果极佳低毒——对人畜等高级动物危害极低;易降解——见光很快分解,基本上不污染环境。目前市场上流行的卫生杀虫剂基本上就是这种类型。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人工合成的已达十几种,比如丙烯菊酯、胺菊酯、高效卤氰菊酯等。他们被广泛应用在农药和卫生杀虫剂中。拟除虫菊酯虽然有着上述优点,但也有其不足之处:太易分解,见光分解,见水水解,药效持效期太短。只溶于有机溶剂,如煤油、四卤化碳、丙酮等,不溶于水。

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已经成为现在杀虫剂产品主要原料药,被广泛用于各种不同类型的气雾剂、喷射剂、蚊香、电热蚊香片等产品中。但由于其本身的不足,如何利用其优点,克服其缺点已成为国际气雾剂界的研究发展方向。现在国内依然停留在国际发达国家80年代水平,利用有机溶剂作溶剂,利用液化气、佛里昂作抛射剂生产杀虫剂。有机溶剂和液化气对环境和人体有着巨大的危害性,佛里昂不仅有危害,而且破坏大气臭氧层,即将被禁用。而国外有机溶剂等已基本不用。整个美国市场已全部使用水基环保产品,国内气雾剂界的专家学者也正在进行着此方面的研究和实验,但终因菊酯的水解性太快,现应用于生产的配方基本以失败而告终。所以这是制约中国卫生杀虫剂农药市场发展的技术瓶颈。

二、市场营销

2007年以来菊酯产品年销售火爆,产品经常供不应求。由于甲胺磷等5种高毒农药全面退市,国内农用市场对高效、低毒、低残留的拟除虫菊酯杀虫剂需求趋旺,国内卫生用菊酯的需求在未来5~10年也将处于加速增长的黄金周期。市场竞争之激烈,营销手法变化之多,较其它产品有过之而无不及。目前市场对杀虫剂的需求将因消费者逐渐寻求更有益于卫生的产品而继续增长,杀虫剂市场的竞争结构也可望发生显著的变化。由于人们对细菌繁殖的担忧加剧、环境标准日益苛刻以及专用配方产品继续取代通用化学品的原因,美国对杀虫剂的需求可望每年增加近5%,到2004年达到22亿美元,利润也将因一些关键的最终用品市场(如食品和饮料工业)的业绩改善而实现。但增长将受以下几个方面限制:木材防腐和改水处理市场增长缓慢、来自可选择的替代技术(如无菌食品与饮料包装、水处理紫外辐射)的持续竞争。中国卫生杀虫剂市场的营销策略大致是以下三种:

(一)老品牌经营策略

各老品牌产品继续延续其老的销售方法:即厂家免费为经销商铺货,待销售旺季过后,再将余货从经销商处拉回,将货款结清。余货待第二年销售季节时重新改换生产日期及包装后上市销售。老品牌产品历经年而不衰,因为其已经拥有一批非常忠实的产品经销商和产品消费者。但老品牌产品这种年年销旧货的销售方法注定其必将走向灭亡,更何况这种年年靠厂家免费铺货的销售方法既造成厂家无资金对产品进行技术改造,又助长了经销商销售的懒惰性,经销商销售就有利润,不销售也没有风险。

(二)一般新品牌策略

各种新品牌产品在技术上和产品性能上都较老品牌产品有很大优势,但延续老产品销售方法,新品牌产品厂家既不能马上收回建厂和产品开发的资金投入,也没有如此大的资金再进行免费铺货的投入。不如此销售,不单经销商不买帐,消费者对产品也没有什么认知。老品牌产品卖点也很简单,就是杀灭蚊蝇,讲究的是产品的高效性,再好一点的说法是高效低毒。其实产品在杀灭蚊蝇的同时,对人体健康也有着极大的危害,而且破坏生态环境。因为老品牌产品都是利用国外80年代技术生产制造,产品科技含量极低,如气雾剂,是各种除虫菊酯做原料,有的还用敌敌畏做原料,用柴油、丙酮、四卤化碳等有机溶剂做溶剂,用液化气、佛里昂做抛射剂。别说除虫菊酯和敌敌畏,单是这些有机溶剂和抛射剂对人体和生态环境的危害,稍有点化学知识的人都应该清楚。由于杀虫剂的气味让人厌恶,对刺激性气味敏感的人更是退避三合。一些老品牌厂家又推出所谓“无味型”产品,也只是换汤不换药,用新型无味柴油取代原来的柴油,不添加香精而已,虽然暂时很受消费者欢迎,也只能是瞒得了一时,瞒不了一世。新品牌产品推出的产品卖点较多,比如什么环保长效等,也多是停留在口头上,能真正达到世界上绿色化学产品要求的卫生杀虫剂国内基本上还没有。产品的长效性更是无从谈起,世界发达国家科技如此发达,长效产品都寥寥无几,据悉仅有法国曾经有过长效产品问世,当时药效还不错,随着蚊蝇抗药性的增强,现在也已经不再长效,更何况国内呢。

(三)“艾克式经营”策略

竞争日益激烈,杀虫剂生产企业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进而脱颖而出,必须从销售方法和产品性能上下工夫。在销售方式上,既要让经销商有利可图,又要能调动起经销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还要让经销商拿出资金来用于产品技术更新、生产周转和产品宣传。产品性能上,要真正站在消费者的立场上,让产品贴近消费者。随着人们健康意识、环保意识的不断增强和消费水平的不断提高,开发和研制新型环保和真正低毒产品应作为重点考虑对象。

现在我国卫生杀虫剂发展水平依然很低,应多向国外发达国家借鉴和学习,比如美国现在气雾剂已经全部为水基产品。目前,有调查结果显示,整个卫生杀虫剂市场、必扑、雷达基本上稳站第一集团军位置,所占市场比例约在30%左右。其它品牌产品均在第二集团中激烈拼杀。面对加入WTO后更加激烈的市场竞争,聊城凤凰精细化工有限公司所采取的一系列措施值得借鉴和学习。在市领导的帮助下,他们耗巨资从美国引进最新水基杀虫剂技术,生产AK艾克水基气雾杀虫剂,艾克产品用水做溶剂,能真正达到世界上对绿色化学产品的要求,而且艾克产品一瓶能顶三瓶普通气雾剂,在产品性能上具有其它产品所不具备独特卖点。他们提出的经营口号是“用经营保健品的理念经营AK艾克,创造健康环保消费新理念”。他们综合了白酒和保健品的营销方式和方法,在杀虫剂领域推出了独具特色的营销新模式。

第4篇:杀虫剂广告范文

本发明属于有机化工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作为杀菌剂的三唑酰胺醇类化合物,所述杀菌剂化学结构式为:其中,取代基R1和R2为苯基或对氯苯基或对氟苯基或邻氯苯基或邻氟苯基或2,4-二氯苯基或2,4-二氟苯基或叔丁基或邻甲基苯基或间氟苯基或对三氟甲基苯基或邻甲基对氯苯基及其他取代基,取代基位置、个数以及共轭位置不固定。合成方法为以一类三唑酰胺酮类化合物,在甲醇作溶剂的条件下,经硼氢化钠还原,得到一类新型三唑酰胺醇类化合物。该发明关键点在于提供了一种步骤少、产率高的合成新方法以合成一类新型三唑酰胺醇类化合物,又因产物其表现出良好的抑菌活性,有利于作为杀菌剂的应用。

申请号:CN201610850729.7

申请日:2016.09.23

公开(公告)号:CN106243054A

公开(公告)日:2016.12.21

申请(专利权)人:三峡大学;

一种三唑酰胺酮类杀菌剂,合成方法及其应用

本发明属于有机化工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作为杀菌剂的三唑酰胺酮类化合物,所述杀菌剂化学结构式为:其中,取代基R1和R2为苯基或对氯苯基或对溴苯基或对氟苯基或邻氟苯基或邻氯苯基或2,4-二氯苯基或2,4-二氟苯基或叔丁基或邻甲基苯基或间氟苯基或对三氟甲基苯基或邻甲基对氯苯基及其他取代基,取代基位置、个数以及共轭位置不固定。合成方法为以1,2,4-三唑-1-乙酸与α-氨基酮衍生物在有机催化剂作用下经缩合反应,得到的一类新型三唑酰胺酮类化合物,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步骤少、产率高的合成新方法以合成一类新型三唑酰氨酮类化合物,又因产物其表现出良好的抑菌活性,有利于作为杀菌剂的应用。

申请号:CN201610817065.4

申请日:2016.09.12

公开(公告)号:CN106243053A

公开(公告)日:2016.12.21

申请(专利权)人:三峡大学;

一种杀菌剂组合物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杀菌剂组合物,该组合物包含两种有效成分A和B,活性组分A为具有式(Ⅰ)的结构化合物,活性组分B为环丙唑醇,两组分之间的重量比为10~1∶1~30。本发明还提供了该组合物的制备方法及用途。试验结果表明,本发明提供的上述杀菌组合物增效明显,更重要的是施用量减少,使用成本降低。该杀菌组合物能有效防治作物的某些特定的细菌或真菌病害。通过将不同作用机制和作用方式的杀菌剂进行复配,对于扩大杀菌谱和延缓真菌、细菌抗性以及提高防治效果等方面具有很好的作用。

申请号:CN201610799725.0

申请日:2016.08.31

公开(公告)号:CN106234380A

公开(公告)日:2016.12.21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辉丰农化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杀菌剂组合物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杀菌剂组合物,该组合物包含两种有效成分A和B,活性组分A为具有式(Ⅰ)的结构化合物,活性组分B选自含糖类杀菌剂香菇多糖或葡聚烯糖,两组分之间的重量比为1∶0.01~20。本发明还提供了该组合物的制备方法及用途。试验结果表明,本发明提供的上述杀菌组合物增效明显,更重要的是施用量减少,使用成本降低。该杀菌组合物能有效防治作物的某些特定的细菌或真菌病害。通过将不同作用机制和作用方式的杀菌剂进行复配,对于扩大杀菌谱和延缓真菌、细菌抗性以及提高防治效果等方面具有很好的作用。

申请号:CN201610674115.8

申请日:2016.08.15

公开(公告)号:CN106070245A

公开(公告)日:2016.11.09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辉丰农化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杀菌剂及其制备方法

本发明涉及农药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杀菌剂及其制备方法。该杀菌剂由以下重量份数的原料组成:加拿大一枝黄花挥发油5~10份、井冈霉素6~11份、大葱3~5份、甘草15~30份、马齿苋3~14份、花椒2~10份、双苯三唑醇2~7份、溶剂25~41份、助溶剂11~16份及防冻剂2~12份。本发明的杀菌剂具有低毒、环保、杀菌谱广、持效期长、有效减缓抗药性的优点,是在农业防治作物病害中利用。

申号:CN201610650588.4

申请日:2016.08.10

公开(公告)号:CN106234467A

公开(公告)日:2016.12.21

申请(专利权)人:吴远宁;

一种杀菌剂组合物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杀菌剂组合物,该组合物包含两种有效成分A和B,活性组分A为具有式(Ⅰ)的结构化合物,活性组分B为腈菌唑,两组分之间的重量比为1∶40~40∶1。本发明还提供了该组合物的制备方法及用途。试验结果表明,本发明提供的上述杀菌组合物增效明显,更重要的是施用量减少,使用成本降低。该杀菌组合物能有效防治作物的某些特定的真菌病害。通过将不同作用机制和作用方式的杀菌剂进行复配,有效降低各单剂的施用量,对于扩大杀菌谱和延缓真菌、真菌抗性以及提高防治效果等方面具有很好的作用。

申请号:CN201610637533.X

申请日:2016.08.07

公开(公告)号:CN106212479A

公开(公告)日:2016.12.14

申请(专利权)人 江苏辉丰农化股份有限公司;

含有氟虫腈和吡虫啉的悬浮种衣剂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由氟虫腈和吡虫啉复配的悬浮种衣剂以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该悬浮种衣剂主要包括有效成分、助剂及其它辅料,其中,活性成分由苯基吡唑类杀菌剂氟虫腈和烟碱类超高效杀虫剂吡虫啉组成。该悬浮种衣剂经拌种使用,防治叶甲、金针虫、地老虎等地下害虫,也可防治苗期蚜虫等地上害虫,并且具有成膜性好、包衣均匀、悬浮率高、安全低毒、高防效等优点,本发明的悬浮种衣剂经低温、热贮稳定性及冻融交替性试验,外观无明显分层,水中分散性良好,各项指标均符合种衣剂相关标准。并且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其对玉米蛴螬具有良好的防效。

申请号:CN201610635737.X

申请日:2016.08.05

公开(公告)号:CN106035363A

公开(公告)日:2016.10.26

申请(专利权)人:天津市汉邦植物保护剂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含甲基吡唑的三唑类化合物在制备杀菌剂中的应用

本发明涉及一种含甲基吡唑的三唑类化合物在制备杀菌剂中的应用,该含甲基吡唑的三唑类化合物5-(1-甲基-3-甲基-1H-吡唑-4-基)-4-苯基-4H-1,2,4-三唑-3-硫醚类化合物在制备杀菌剂中的应用,具体为该类化合物制得的杀菌剂在防治水稻纹枯病菌、番茄早疫病、瓜类炭疽病、黄瓜灰霉病菌中均有明显的效果,该化合物为具有杀菌活性的新化合物,为新农药的研发提供了基础。

申请号:CN201610615679.4

申请日:2016.07.28

公开(公告)号:CN106135228A

公开(公告)日:2016.11.23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工业大学;

一种含氯苯并吡嗪结构的腙类化合物作为杀菌剂的应用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含氯苯并吡嗪结构的腙类化合物作为杀菌剂的应用。它以5-氯邻硝基苯胺和水合肼制得化合物1;化合物1与BMF作用制得化合物2;化合物2与三氯氧磷反应制得化合物3;化合物3与水合肼反应制得化合物4;化合物4与取代醛类化合物反应制得化合物(I)。其原料简单易得,制备方法简单、后处理方便,产品收率高,而且该化合物为具有抗真菌活性,特别是针对尖孢炭疽病菌、草莓炭疽病菌和枸杞炭疽病菌具有良好的杀菌效果,为新农药研发提供了基础。

申请号:CN201610605481.8

申请日:2016.07.28

公开(公告)号:CN106172418A

公开(公告)日:2016.12.07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工业大学;

一种含甲氧基苯并吡嗪结构的1,2,4-三唑衍生物作为杀菌剂的应用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含甲氧基苯并吡嗪结构的1,2,4-三唑衍生物作为杀菌剂的应用。它用4-甲氧基邻硝基苯胺与水合肼生成化合物(Ⅱ)。再与MBF反应,得产物(Ⅲ)。将化合物(Ⅲ)用POCl3氯化得到产物(Ⅳ)。化合物物(Ⅳ)与水合肼反应得中间产物(Ⅴ)。化合物(Ⅴ)以POCl3做溶剂,与取代酸类化合物反应得式(I)所示的含甲氧基苯并吡嗪结构的1,2,4-三唑衍生物;其原料简单易得,制备方法简单、后处理方便,产品收率高,而且该化合物为具有杀菌活性,特别是真菌尖孢炭疽病菌、草莓炭疽病菌和枸杞炭疽病菌等的防治具有良好的效果,为新农药的研发提供了基础。

申请号:CN201610617435.X

申请日:2016.07.28

公开(公告)号:CN106212487A

公开(公告)日:2016.12.14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工业大学;

一种含苯并吡嗪结构的1,2,4-三唑衍生物作为杀菌剂的应用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含苯并吡嗪结构的1,2,4-三唑衍生物作为杀菌剂的应用。它用邻硝基苯胺与水合肼生成化合物(Ⅱ)。再与MBF反应,得产物(Ⅲ)。将化合物(Ⅲ)用POCl3氯化得到产物(Ⅳ)。化合物物(Ⅳ)与水合肼反应得中间产物(Ⅴ)。化合物(Ⅴ)以POCl3做溶剂,与取代酸类化合物反应得式(I)所示的含苯并吡嗪结构的1,2,4-三唑衍生物;其原料简单易得,制备方法简单、后处理方便,产品收率高,而且该化合物为具有杀菌活性,特别是真菌尖孢炭疽病菌、草莓炭疽病菌和枸杞炭疽病菌等的防治具有良好的效果,为新农药的研发提供了基础。

申请号:CN201610608888.6

申请日:2016.07.28

公开(公告)号:CN106234385A

公开(公告)日:2016.12.21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工业大学;

一种含三氟甲基吡唑的噻二唑-2-硫醚类化合物作为杀菌剂的应用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含三氟甲基吡唑的噻二唑-2-硫醚化合物作为杀菌剂的应用,所述含三氟甲基吡唑的噻二唑-2-硫醚类化合物即5-(1-甲基-3-三氟甲基-1H-吡唑-4-基)-1,3,4-噻二唑-2-硫醚类化合物,它特别在防治水稻纹枯病菌、番茄早疫病、瓜类炭疽病、黄瓜灰霉病菌等有明显的效果,本发明化合物为具有杀菌活性的新化合物,为新农药的研发提供了基础。

申请号:CN201610615345.7

申请日:2016.07.28

公开(公告)号:CN106234381A

第5篇:杀虫剂广告范文

关键词:城市园林绿化植物 病虫害防治技术

中图分类号:K928.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随着我国经济的日益发展,园林绿化事业进展亦加快,树木花草的种类及种植面积不断扩大。但在花草树木的生长发育过程中,经常会遭受到病虫害的侵袭,从而使花草树木生长不良、畸形、腐烂甚至死亡,不仅降低花木的质量,失去观赏价值和绿化效果,而且造成很大的经济损失。加强对园林植物病虫害的研究,实施生态防护、综合治理等方法,将对园林事业的发展将具有重要的意义。

1 我国园林病虫害防治现状

我国林业部于1996年新确定了35个国内森林植物检疫对象,它们是日本松干蚧、梨圆蚧、湿地松粉蚧、松突圆蚧、落叶松种子小蜂、大痣小蜂、美国白蛾、杨干透翅蛾、杨干隐喙象、苹果棉蚜、松材线虫病、松疱锈病、松针红斑病、松针褐斑病、冠瘿病、杨树花叶病毒病、落叶松枯梢病、毛竹枯梢病、杉木缩顶病、桉树焦枯病、猕猴桃溃疡病、肉桂枝枯病、板栗疫病、香石竹枯萎病、叶枯线虫病、柑橘溃疡病等。

当前,我国园林病虫害除了日常的病虫外,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进口的、外地的花卉苗木源源不断流入本地,病虫害也会随之混入,爆发了大面积的病虫害,如:百锈病、樱花细菌根病菌由日本传入我国,给许多园林风景区造成了巨大的损失。为了防止外来病虫害漫延,目前我国以颁布的与观赏植物有关的进口检疫对象(病害)主要是柑橘溃疡病、桑萎缩病、苹果锈果病、柑橘黄梢病等。

2园林病虫害防治的理念

2.1可持续发展的观点。以往防治病虫害就是将害虫和病原微生物赶尽杀绝,这个观点在大多数人的思想中根深蒂固,而用可持续发展的观点,就必须更新这一旧有的观念,要容忍有害生物的存在。对有害生物不应只注重于杀死,更要注重于调节,只要把危害控制在不影响植物观赏效果就可以了。

2.2生态防治的理念。在人类管理的城市园林生态里,由于人类、植物、有害生物、环境条件和天敌等各组分之间存在着相当复杂的关系,所以其中任何一因子的变动,都会直接或间接地影响整个园林植物的生态系统。在防治上要从生态学观点出发,在管理上要创造不利于病虫害发生的条件,减少或不用化学农药,保护天敌,提高自然的控制能力,保持园林生态的稳定。

2.3综合防治的手段。现阶段制定园林植物病虫害治理对策时,应全面考虑生态平衡、社会安全、防治效果和经济效益,放宽防治指标,将有害生物控制在可允许为害范围之内。为此,我们的植保工作必须以搞好植物检疫为前提,养护管理为基础,积极开展生物、物理防治,合理使用化学农药,协调各种防治方法。

3主要病虫害的防治

3.1食叶害虫防治。因为食叶害虫具有咀嚼式口器,以幼虫为害健康的植株,使植物生长衰弱,为蛀干害虫侵入 提供适宜条件。且这类害虫大多生活,繁殖量大,且往往具主动迁移,迅速扩大危害的能力,发生具有周期性,因此,受环境条件因子影响较大,表现为虫口消长明显。对这类害虫主要坚持日常防治,剪除虫叶、虫枝,消灭幼虫;清除枯枝落叶,铲除越冬虫茧;利用害虫的趋光性进行灯光诱杀成虫;利用生物农药或天敌昆虫进行防治;化学防治。可喷施触杀或胃毒类杀虫剂,杀灭幼虫。

3.2蛀干害虫的防治。蛀干害虫除成虫期进行补充营养,寻找繁殖 场所及配偶等活动较易发现外,均隐蔽 生活,此类害虫多侵害生长势衰弱的树木。由于其危害的隐蔽性,利用化学药 剂直接捕杀较为困难。对这类害虫的防治主要要加强养护管理,使树木生长健壮,增强抗病虫害能力,在成虫期进行人工诱杀或施用化学药剂杀灭成虫,在幼虫尚未进入木质部之前,喷施触杀及内吸剂,消灭初孵幼虫,对已进入木质部的害虫,用敌敌畏等具有触杀、胃毒及熏蒸作用的杀虫剂,注射入蛀孔内,或用浸药棉塞孔,外用黄泥封孔,树干涂白,可预防或杀死虫卵。

3.3根部害虫的防治。根部害虫危害期主要栖居土中,给防治工作带来困难,此类害虫主要危害小苗的幼根及草根(如:金龟子)。 根部害虫的防治要在成虫期利用其趋光性或假死性进行灯光诱杀或人工捕杀成虫,喷施触杀类杀虫剂杀灭成虫,幼虫期在虫口密度较大的地方施粉剂,颗粒剂等(如:呋喃丹),也可用触杀类杀虫剂(如辛硫磷等)配制溶液灌土。

4常见园林病虫害防治的主要措施

4.1园艺措施。在选育和推广抗病虫害能力强的优良树种,按不同立地条件选择不同树种和密度;营造混交林,避免树种单一化;用无病虫害的壮苗造林;采取中耕、除草、施肥、灌水和修枝等措施加强对中幼龄林的管理,促进植物生长;及时清除系统中的病虫木,改善卫生条件;严禁乱砍滥伐,促进多层次的植被生长。通过上述措施,可以使植物生长健壮,抗病虫能力增强,各种天敌昆虫、有益微生物和鸟类等天敌明显增加,从而提高整个植物系统对病虫害的控制能力。

4.2化学防治。这种办法是应用有毒物质千扰有害生物的生理过程,从而将有害生物杀死、阻碍物质如抗菌素可阻止侵染物的扩展。杀菌剂可分为铲除剂、保护剂和内吸剂。铲除剂直接可杀死病原物,如五氯酚、甲醛等。保护剂可直接施于植物体,保护植物不受侵害,如低浓度的石硫合剂,波尔多液,有机硫、有机磷、有机氯等。内吸剂是指被植物吸入体内,起抑制病原物扩展的药剂,如托布津、多菌灵、苯莱特等。化学药剂的使用方法包括土壤消毒、种实消毒和喷洒植株等。

4.4微生物防治。微生物防治主要是通过某种特定的微生物侵入病虫害体,杀死或抑制其生长发育。在欧洲、美国和苏联的林区,已成功地用于防治15种主要鳞翅目害虫,包括落叶松毛虫、栋绿卷蛾、松带蛾和落叶松线小卷蛾。这种菌剂可从飞机上喷洒,对其他生物体没有毒害作用。昆虫病理学的研究目的,在于能取得象化学杀虫剂那样的快速防治效果,同时调节虫口密度,使之保持在危险限度水平之下,以达到防治的长效性。但有时天敌本身也会受到病原的侵染(如蜜蜂、蚕)。

4.5物理防治。物理防治是通过热处理、射线、机械阻隔等方法防治植物病虫害。对于虫害来说主要是通过人工捕杀、诱杀,此外还可以通过热水浸种、烈日暴晒、红外线辐射来杀死在种子里的病虫害。在生产上可利用一些害虫的成虫对灯光的趋性,设置黑光灯或高压灭虫灯诱杀成虫。还可采取超声波、热处理、射线照射等方法处理种子和插条,消灭病原物或害虫,如47~51℃温水浸泡桐种根1小时,可防治泡桐丛枝病。我国北方利用松毛虫下树越冬习性,在松毛虫春季上树前在树干上扎上塑料带,可阻止越冬幼虫上树,减轻其危害。

4.6遗传控制。这是一种主要利用昆虫的不育性来操纵同种个体的遗传控制方法。为此常应用强射线( X光线)或化学药剂,如碱性物质、抗代谢物质、氨基磷酸盐类、三酸杀虫剂剂、激素等。但使用这些化合物,往往会带来对环境的污染。自绝防治还包括染色体易位。一般把生物媒介物的利用称之为生物技术处理,它包括引诱灯、排斥灯、光周期装置、音响驱虫器(枪声)和超声波。此外,在化学刺激剂中有引诱剂、激发昆虫产卵或螫咬的吞噬刺激剂、忌避剂和植物激素等。这些方法成本较低,也不会留下有害残毒,对生态系统和人类都没有危害。

4.7苗圃地管护。要从苗圃的卫生状况入手,苗圃的卫生是减少病虫害侵染的重要措施。苗圃地中病残体要及时收集,并加以处理,深埋或化学药剂处理。生长季节中要及时摘除有病枝叶,拔出病株,并对病土进行处理。同时要把好苗木的进出,严禁带有病虫害的苗木进入苗圃和销出。在苗圃里配备专门的园林病虫害的技术人员,在苗木进出时进行严格的检验,防治带有病虫害的苗木直接进入苗圃造成病虫害的交叉感染。进购种植苗木前要严格检查苗木的植物检疫报告,没有检疫合格报告的苗木不能进入种植现场。

参考文献:

[1]《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卢希平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第6篇:杀虫剂广告范文

在河南省济源白云实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济源白云公司)的一间厂房里,几名女工拿着镊子,小心翼翼地把棉铃虫蛹从一个个小“单间”里拣出来。

这些让农民痛恨、政府头疼的害虫,竟成了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研究员秦启联的“宝贝”。原来,秦启联是想借招拆招,利用棉铃虫来饲养它的死敌――核型多角体病毒。

生物农药的发展商机

“昆虫病毒是非常独特的一类病原微生物,它源于自然界,对其他生物体安全。”秦启联说,“昆虫病毒生物农药对环境友好,对害虫选择性强,没有残留,是符合农业虫害综合防治科学规律的农药品种”。

循着这个思路,秦启联等通过工厂化生产活体昆虫,把病毒毒株接种到昆虫体内,利用虫体作为生物反应器增殖生产病毒,待昆虫死亡后,将病毒分离提纯并加工成可喷雾使用的生物农药。

近年来,秦启联和他的研究团队与济源白云公司一道共开发了8种昆虫病毒生物杀虫剂产品,用于无害化防治蔬菜、棉花、烟草上的棉铃虫、甜菜夜蛾、斜纹夜蛾和小菜蛾等害虫,全部获得农业部农药登记和工信部生产核准,其中“5000亿PIB/克棉铃虫核型多角体病毒母药”更是成为我国首个登记的全球含量最高的昆虫病毒原药。

如果说秦启联是“制毒”高手,那么中科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的研究员许艳丽就是治蛆(韭蛆)能手。许艳丽说:“韭菜上的韭蛆特别厉害,农民不得不拿毒性很高的化学农药直接灌注在韭菜根部来防治,导致韭菜的农药残留非常严重。”

想让百姓吃上安全韭菜,就必须转变思路。昆虫病原线虫是多种地下害虫的寄生性天敌,可替代化学农药用于韭蛆、地老虎、蛴螬等的防治。2011年,该所与济源白云公司合作,开发生产出了优质的昆虫病原线虫,目前已经在宁夏、河北、山东、北京等地进行大面积示范应用。

“发达国家的生物农药占全部农药的20%以上,我国生产的生物农药只占5%,但大部分产品都出口了,所以国内使用生物农药的比例可想而知。”济源白云公司总经理程清泉说,“国内虽有三四百家生物农药企业,但绝大多数规模很小,产品单一”。

市场的空白让程清泉嗅到了巨大商机。看准了就动手,济源白云公司经过多年的摸爬滚打,在国内生物农药市场迅速成长起来。

高速发展的济源白云公司

经过多年发展,济源白云公司先后与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成都生物研究所、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合作,投资7000余万元,建成了4条昆虫饲养及病毒扩增生产线,2条原药生产线,4条产品加工生产线、3种天敌昆虫规模化生产线和生物农药技术研发中心。

公司还非常注重新型生物农药的科研开发。经过不懈努力,济源白云公司研制开发了微生物杀虫剂、微生物杀菌剂、天敌昆虫等数十种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生物农药产品和相关的生物防治技术,形成了对多种农作物病虫害实施全程生物防控的技术体系。

目前,济源白云公司已在生物农药行业发展成为涉及领域广泛、产品种类齐全、科研技术领先、创新体系健全的生物农药产业化基地,也是我国最大的昆虫病毒杀虫剂研发与生产基地。

谈起公司的主导产品,济源白云公司副总经理成旭光说:“目前公司主要开发的生物农药产品有“科云”系列昆虫病毒微生物杀虫剂、新奥苷肽生物杀菌剂、天敌昆虫、生物调节剂和生物微肥共五大类20多个产品。”

济源白云公司生产的生物农药种类不同,用途也各异。系列昆虫病毒微生物杀虫剂主要用于各类蔬菜、棉花、烟草、花卉等经济作物上小菜蛾、棉铃虫、甜菜夜蛾、斜纹夜蛾等害虫的生物防治;新奥苷肽生物杀菌剂主要用于黄瓜、番茄等蔬菜、烟草以及水稻等作物上植物病毒病和细菌病的防治;天敌昆虫主要开发有昆虫病原线虫、瓢虫、赤眼蜂等,用于有机韭菜上韭蛆、园林草坪上地老虎、花生和马铃薯上蛴螬等地下害虫以及各类作物上蚜虫的生物防治。

凭借着与科研院所合作的科技优势,济源白云公司先后承担国家和河南省的多项科研项目。其中,国家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资金项目2项、国家重点新产品计划2项、国家发改委高技术产业发展项目1项、河南省高新技术产业化项目1项、省市级科技攻关等相关科研计划10多项,还获得了8项国家专利、4项河南省科技成果,为公司的高速发展提供了科技支撑。

“用药”观念亟须转变

生物农药能有效防治病虫害,害虫不易产生抗药性,农药残留很低,对环境和人类又很安全,照理说应该“以摧枯拉朽之势”取代化学农药。

然而,自从上世纪70年代生物农药研制在我国起步,发展至今它的应用普及率仅有3%~5%。我国生产的生物农药,一半以上出口去了欧美等地。

在食品安全问题日益突出的当下,为何我们自己不多用些生物农药?原因是多方面的。

成旭光说:“生物农药推广速度过慢,主要是使用者认为与化学农药相比,生物农药杀虫见效时间相对较长且杀虫谱窄。”

当病虫害大面积发生时,使用某种化学农药可以消灭多种虫害,但是在杀死害虫的同时,也消灭了这些害虫的“天敌”。时间久了,害虫还容易产生抗药性。

如何发挥生物农药的优势呢?程清泉认为,应该转变用药观念,将“治疗为主”转变为“预防为主”,生物农药就有优势。“欧洲人十分推崇生物农药,我们产品的一半出口去了那儿。”

同时,程清泉认为,政府对食品安全越来越重视,“这为高效低毒的生物农药发展提供了一个契机”。

为了大力推广生物农药,白云公司在济源市区世纪广场建立了一个生物防治的样本示范区。世纪广场所有树木都用瓢虫来防治蚜虫,还在草地、树木根部喷洒了线虫,防治会蛀空树木的天牛和啃食草根的蛴螬――这里是市民的休闲场所,不能喷洒有损环境的化学农药。

许艳丽告诉记者,以前用化学杀虫剂,杀死蚜虫的同时也杀死了瓢虫等天敌,但任何药物都不可能把害虫一个不漏彻底杀灭,而蚜虫的繁殖能力强于天敌,结果药力过后,蚜虫灾害反而更重。生物防治则能在瓢虫和蚜虫之间建立起新的生态平衡,长期控制蚜虫发生数量。

第7篇:杀虫剂广告范文

文章编号:1005345X(2016)03001903中图分类号:S661.1文献标识码:A随着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在我国苹果生产中,有害生物防控方面发生了巨大变化,认识这种变化,对于搞好防控工作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适应这种变化,才能跟上时代的发展步伐。概括而言,主要变化表现在以下方面。

1苹果生产观念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自从上个世纪90年代,我国苹果生产供给自给有余以来,宣告我国苹果生产的短缺时代已经结束,以数量为主的时代已成为过去,质量和效益受到空前重视,苹果的食用安全性成为主要生产指标。国家大力倡导进行有机无公害生产,通过基地创建,示范点的建设,引领苹果发展新方向,促进生产观念转变。经过近20年的努力,苹果生产中有机无公害生产的观念已深入人心,各苹果产区主打有机品牌,以提高产区竞争能力,有效地促进了有机苹果生产在我国的普及。

2从源头治理,生产中禁用高毒高残留农药,低毒低残留农药推广进程加快

我国是苹果生产大国,苹果生产中病虫害种类多,全世界苹果的主要病虫害有430多种,在我国对苹果生产构成危险,严重影响果品产量和质量的病虫害有30多种,每年防治病虫害所用的农药数量非常庞大,可用触目惊心来形容。在本世纪之初,国家加快了农药生产的产能升级,关停并转了许多高毒高残留农药生产厂家,促进农药生产向生物和矿物质转型,多次明文规定生产中禁用高毒高残留农药,实行高毒高残留农药限期退出机制,从源头上杜绝高毒高残留农药的生产,有效地控制了农药污染。其中有39种农药国家明令禁止使用,分别是甲胺磷、甲基对硫磷、对硫磷、久效磷、磷胺、氟乙酰胺、甘氟、毒鼠强、氟乙酸钠、毒鼠硅、六六六、滴滴涕、毒杀芬、二溴氯丙烷、杀虫脒、二溴乙烷、除草醚、敌枯双、艾氏剂、狄氏剂、汞制剂、砷、铅类;苯线磷、地虫硫磷、甲基硫环磷、磷化钙、磷化镁、磷化锌、硫线磷、蝇毒磷、治螟磷、特丁硫磷、百草枯水剂、氯磺隆所有产品和甲磺隆、胺苯磺隆单剂及复配制剂、福美胂和福美甲胂。有19种农药品种限制使用,其中甲拌磷、甲基异柳磷、内吸磷、克百威、涕灭威、灭线磷、硫环磷、氯唑磷、疏丹、灭多威、溴甲烷被禁止在果树上使用。

3构建多层次的防御体系,综合防治能力得到有效提升

随着栽培措施的改进和完善,农业措施、物理措施、生物措施对病虫害的防控效果越来越明显,已成为有害生物防控的重要途径,生产中以改善果园生态环境,加强栽培管理为基础,优先选用农业和生态调控措施,注意保护天敌,充分利用天敌自然控制,大量的应用物理措施控制有害生物,化学农药的使用量得到有效控制。 山西果树SHANXIFRUITS 2016(3)1薄膜覆盖和果实套袋措施的综合应用,基本上将食心虫的危害消灭,食心虫由过去的主要虫害变为次要虫害,对苹果生产的危害可忽略不计;食蚜蝇、捕食螨的释放,使得蚜虫和螨类的控制效果得到极大好转,蚜虫和螨类的危害明显减少;黑光灯、频振灯在果园中应用后,大量蛾类害虫得到诱杀;性诱剂应用后害虫的被严重干扰;粘虫板、诱虫带的应用导致不少害虫被告控制,失去行动能力,对苹果生产的危害大大降低等等,均有效地提高了对有害生物的防控效果。

4苹果生产中农药施用的机械化进程加快,有效地提高了防治效果

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提升,工业的快速发展,植物保护机械更新换代突飞猛进,由原始的手动喷雾到机载喷雾器、电动喷雾器的转变,再到近年来履带自走式果园专用喷雾机的出现,最新低空低量遥控无人施药机的使用,使得苹果生产中病虫害的防治效率大幅提升,施药更安全、高效、精准,人们心目中的群防群治的预期目标得以实现。

5危害苹果的优势病虫发生了很大变化

近年来,由于大量野生砧木资源减少,苹果汁加工业的发展,在苹果苗木培育中苹果籽的用量越来越大,这一现象直接导致了腐烂病在我国的爆发流行;生产中化学肥料的大量施用,引发的土壤养分失衡现象越来越明显,山东等地锰中毒引发的轮纹病呈现越来越严重趋势;果实套袋在很好地控制了食心虫危害的同时,为康氏粉蚧的繁殖营造了良好的生存环境,康氏粉蚧呈现泛滥发展态势等等,这种种变化,给苹果生产中病虫害防治提出了新命题,生产中要以变应变,要勤于观察,应用新思维,采取新措施,切实将病虫危害控制好,保证苹果生产高效运行。

6检疫性病虫呈现快速扩散态势

苹果有害生物防控的形势日益严峻,随着苹果产业的快速发展,苹果苗木和果品的流通范围在扩大,流动更频繁,为检疫性病虫害的扩散创造了条件,特别是苹果绵蚜和苹果蠹蛾危害范围扩大,对我国苹果生产的潜在危害进一步加大,防控形势迫在眉睫。

7农药的科技含量提高

随着科学研究的不断深入,农药产业的快速发展,对病虫防治试验的不断完善,有害生物防控中科技含量得到有效提升,各种复配制剂农药的应用,极大地提高了防治效果。如生产中广泛使用的愈合剂,在杀菌剂物质中加入胶体物质,在涂抹后能快速的在伤口形成一层膜,既可有效的杀灭剪锯口周围的病菌,防止伤口感染,又可有效的阻止病菌的进入,防止伤口风干,对伤口的保护作用明显增强。各种特效农药的使用,对病虫害的控制效果越来越明显,如在防治腐烂病时用500倍80%戊唑醇涂抹病斑,具有愈合快,复发率低的特点。再如苦参碱是由中草药经乙醇等有机溶剂制成的生物碱,使用后可使害虫神经麻痹,蛋白质凝固堵塞气孔窒息而死;白僵菌是一种真菌杀虫剂,其孢子接触害虫产生芽管,经皮侵入体内长成菌丝,并不断繁殖,使害虫新陈代谢紊乱而死亡;苏云金杆菌和阿维菌素属神经毒剂,使用后可使害虫麻痹中毒而死亡;茚虫碱通过干扰钠离子通道,阻止钠离子流入神经细胞,导致麻痹而死亡。

8苹果生产中使用农药明朗化

经过多年的生产磨合及生产形势的发展,我国苹果生产中有害生物防控目前定位以使用生物源、矿物源农药和有机合成农药为主,提倡应用低毒、低残留农药,有限制地使用中毒农药,禁止使用剧毒、高毒、高残留农药。其中苹果园中允许使用的农药主要包括:1%阿维菌素乳油、03%苦参碱水剂、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25%灭幼脲3号悬浮剂、50%辛脲乳油、50%蛾螨灵乳油、20%杀蛉脲悬浮剂、50%马拉硫磷乳油、50%辛硫磷乳油、5%尼索朗乳油、20%螨死净胶悬剂、15%哒螨灵乳油、40%蚜灭多乳油、苏云金杆菌可湿性粉剂、10%烟碱乳油、25%扑虱灵可湿性粉剂等杀虫杀螨剂及5%菌毒清水剂、腐必清乳剂(涂剂)、2%农抗120水剂、80%喷克可湿性粉剂、80%大生M-45可湿性粉剂、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

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40%福星乳油、1%中生菌素水剂、27%铜高悬浮剂、石灰倍量式或多量式波尔多液、50%扑海因可湿性粉剂、硫酸铜、15%粉锈宁乳油、50%硫胶悬剂、石硫合剂、843康复剂、68.5%多氧霉素、75%百菌清等杀菌剂。苹果生产中限制使用的主要包括毒性中等,对天敌杀伤力大的有机磷类杀虫剂:乐果、敌敌畏、敌百虫、抗蚜威、乐斯本、杀螟硫磷、辛硫磷等及对天敌杀伤力大,易产生抗药性的菊酯类杀虫剂:功夫、灭扫利、敌杀死、杀灭菊酯、氯氰菊酯等。苹果生产中禁止使用的包括甲拌磷、乙拌磷、久效磷、对硫磷、甲胺磷、甲基对硫磷、甲基乙硫磷、氧化乐果、磷胺、克百威、涕灭威、杀虫脒、三氯杀螨醇、克螨特、滴滴涕、六六六、林丹、氟化钠、氟酰胺、福美砷及其它砷制剂等。苹果生产中使用农药适应适应性的划分,促使有害生物防控朝着简便化方向发展,可极大地克服防治时盲目用药,对提高防治效果有很好的促进作用。

第8篇:杀虫剂广告范文

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是采取生态调控、生物防治、物理防治和科学用药等环境友好型技术控制农作物病虫危害的措施。加快推进绿色防控技术的示范推广应用,是推进现代植保建设的内在要求,是病虫害综合防治在新时期的深化与发展。为切实做好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示范工作,特制定本方案。

一、目标任务

农作物绿色防控示范区建设要突出以作物为主线,针对农作物重大病虫,在优化绿色防控单项技术基础上,集成农业、物理、生物和化学等综合配套技术体系,形成绿色防控技术规程。在全国建立100个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示范区,其中,经济作物每个示范区核心示范点面积不少于500亩,辐射带动推广面积1万亩;粮食作物每个示范区核心示范点面积不少于1000亩,辐射带动推广面积5万亩。示范区减少化学农药使用30%以上,农产品中农药残留量100%达到无公害农产品标准,危害损本文由收集整理失控制在经济允许水平以内。

二、示范内容

(一)蔬菜:在北京市延庆县等27个县(市、区)建立27个蔬菜绿色防控示范区,主要选用健身栽培、土壤消毒、植物诱导免疫、性信息素迷向和诱杀、灯光和色板诱杀、防虫网阻隔、人工释放天敌、生物农药等绿色防控技术防治枯萎病、根腐病、蚜虫、粉虱、蛾类害虫等蔬菜主要病虫。

(二)果树:在北京市平谷区等24个县(市、区)建立24个果树绿色防控示范区,主要选用健身栽培、植物诱导免疫、人工释放捕食螨、物理和化学诱控、诱虫带诱杀、生物农药和高效低毒化学农药等绿色防控技术防治苹果腐烂病、柑橘溃疡病、害螨、粉虱、蛾类害虫等果树主要病虫。

(三)茶树:在浙江省松阳县等10县(市、区)建立10个茶树绿色防控示范区,主要选用太阳能杀虫灯诱杀、黄板、信息素板诱杀、人工释放捕食螨、生物农药和环保型化学农药等绿色防控技术防治白星病、炭疽病、叶螨类、蚧类害虫等茶树主要病虫。

(四)水稻:在辽宁省盘山县等20个县(市、区)建立20个水稻绿色防控示范区,主要选用抗(耐)病品种,秧田保护、带药移栽、性信息素诱杀、太阳能杀虫灯诱杀、稻鸭共育治虫控草、翻耕灌水灭蛹、生物农药等绿色防控技术防治稻瘟病、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两迁”害虫、螟虫等水稻主要病虫。

(五)玉米:在北京市顺义区等7个县(市、区)建立7个玉米绿色防控示范区,主要选用抗病品种、白僵菌封垛、性信息素诱杀、食诱剂诱杀、太阳能杀虫灯诱杀、人工释放赤眼蜂、生物农药等绿色防控技术防治玉米大斑病、玉米螟、粘虫等玉米主要病虫。

(六)小麦:在山西省盐湖区等5个县(区)建立5个小麦绿色防控示范区,主要选用抗病虫品种、轮作混作、适期播种、秋播药剂拌种、生物农药和高效环保化学农药、性信息素诱杀、太阳能杀虫灯诱杀、人工释放异色瓢虫、捕食螨等物理、生物防治技术防治条锈病、赤霉病、小麦蚜虫、麦蜘蛛等小麦主要病虫。

(七)其他:在内蒙古自治区察右后旗等8个县(市、区)针对马铃薯、棉花、油菜、花生病虫以及蝗虫建立8个绿色防控示范区,主要选用健身栽培、性信息素诱杀、太阳能杀虫灯诱杀、生物农药以及生态调控等绿色防控技术防治马铃薯晚疫病、油菜菌核病、棉铃虫、东亚飞蝗等病虫。

三、示范工作要求

(一)制定细化实施方案。各地要高度重视绿色防控示范区建设工作,明确相关负责人和技术人员,及时落实示范地点、示范面积、示范内容、实

施目标和工作责任,确保示范区各项技术措施落实到位。

(二)强化技术集成创新。各地要以减少化学农药用量、提高防治效果、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为目标,强化作物全生育期的绿色防控关键技术集成示范,加强生物防治、物理防治、生态控制、科学用药等绿色防控技术集成应用,示范推广一批防治效果好、操作简便、农民欢迎的综合技术模式。

(三)大力开展宣传培训。各地要结合生产实际,加大对技术人员和广大农民群众宣传培训力度,通过召开现场观摩会、举办农民田间学校等多种形式,引导农民应用绿色防控技术。示范区要设立统一的示范展示牌,标明核心示范技术、实施单位和责任人。

第9篇:杀虫剂广告范文

关键词 稻纵卷叶螟;20%垄歌水分散粒剂;防效

中图分类号 S435.112+.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4)12-0109-01

水稻稻纵卷叶螟(Cnaphalocrocis medinalis Guenee)属鳞翅目螟蛾科,别名刮青虫,分布北起黑龙江、内蒙古,南至台湾、海南的全国各稻区。稻纵卷叶螟为迁飞性害虫,每年5―7月成虫从东南亚、海南等南方大量迁来成为初始虫源,在稻田内发生4~5代,各代幼虫危害盛期如下:1代在6月上中旬;2代在7月上中旬;3代在8月上中旬;4代在9月上中旬;5代在10月中旬。生产上1、5代虫量少,一般以2、3生危害重。成虫有趋光性和趋向嫩绿稻田产卵的习性,喜欢吸食蚜虫分泌的蜜露和花蜜。卵期3~6 d,幼虫期15~26 d,共5龄,1龄幼虫不结苞;2龄时爬至叶尖处,吐丝缀卷叶尖或近叶尖的叶缘,即“卷尖期”;3龄幼虫纵卷叶片,形成明显的束腰状虫苞,即“束叶期”;3龄后食量增加,虫苞膨大,进入4~5龄频繁转苞危害,被害虫苞呈枯白色,整个稻田白叶累累。幼虫活泼,剥开虫苞查虫时,迅速向后退缩或翻落地面。老熟幼虫多爬至稻丛基部,在无效分蘖的小叶或枯黄叶片上吐丝结成紧密的小苞,在苞内化蛹,蛹多在叶鞘处或位于株间或地表枯叶薄茧中。水稻稻纵卷叶螟是南雄市水稻主要发生虫害之一,在水稻分蘖期至抽穗期危害,主要为害水稻叶片,影响水稻光合作用,造成水稻减产,严重的造成水稻失收[1-2]。常年稻纵卷叶螟防治一般以阿维菌素、三唑磷为主,一般防效在60%左右,在发生严重时难以控制。为验证20%垄歌水分散粒剂对稻纵卷叶螟的防治效果并示范、推广,特于2013年进行该试验[3-5],现将试验结果报告如下。

2.1 安全性

该试验条件下,试验药剂对试验作物水稻安全,药后试验观察,未见有药害现象发生,水稻生长正常。

2.2 对稻纵卷叶螟的防治效果

从表1可以看出,药后7 d的杀虫效果分别为100.0%、86.0%,保苗效果分别为94.6%、77.1%;药后21 d的杀虫效果分别为100.0%、59.8%,保苗效果分别为95.6%、62.8%。

3 结论与讨论

该试验结果表明,在水稻稻纵卷叶螟防治适期2龄幼虫高峰期施用20%垄歌水分散粒剂150 g/hm2对水900 kg/hm2均匀喷雾,对水稻稻纵卷叶螟的杀虫效果及保苗效果均较好,且安全、持效期长[6]。

4 参考文献

[1] 马孝春,吴国希,侯松德.不同浓度2%阿维菌素防治稻纵卷叶螟田间药效研究[J].现代农业科技,2010(3):177,182.

[2] 刘文英.康宽防治水稻稻纵卷叶螟和二化螟应用效果试验初报[J].安徽农学通报,2010,16(6):93,150.

[3] 王旭东.20%康宽悬浮剂防治稻纵卷叶螟和二化螟效果研究[J].现代农业科技,2012(3):207.

[4] 郭炜,李清,何可佳,氟虫双酰胺与甲维盐混配防治稻纵卷叶螟试验[J].湖北植保,2010(3):50-51.

(下转第111页)

精选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