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家长建议范文

家长建议精选(九篇)

家长建议

第1篇:家长建议范文

1、要关注孩子的各方面表现,要关心孩子。

关注微信群的各种情况,不要等待教师去解决这些问题,教师是没有办法去解决所有问题的。关心孩子,不是只关心孩子的成绩,而是要关注他的成长,出现问题,要和孩子,教师站在一起来对抗问题,而不是和问题在一起来打击,压抑孩子。(例举几个家长面对问题的反应。)孩子最大的特点就是,可以犯错误,可以出现问题,因为他是孩子。他犯错误,我们就是要惩罚他,因为我们施加的压力以及给予的惩罚都是可控的,而他长大后,因为自身的缺点所承受的后果是不可控的。有问题,早发现,早教育,早处理。对孩子教育所投入的时间和财力越早,所有的回报就越大,时间越晚,回报就越少,问题就越多。孩子的一些恶习一旦形成,就要花很多的精力去纠正,甚至根本无法纠正。

2、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也是最重要的教师,家庭是孩子永远的学校,影响力最大的地方。

家长们常常说的一句话就是,我的孩子只听老师的,老师的话更有作用。但是我要说:教师接触的仅仅是学校生活,总只有学校单一化的生活视角和思维视角,不可能完全承担起培养适合现代社会的并且指向未来的人才,人们常说,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我觉得很难做到,如果教师与学生的遇见,能够让彼此更加优秀,我就很满足。家庭是一所学校,它以自身独特的方式,通过家庭氛围以及父母的言论、行为对孩子产生深入骨髓的影响,这些影响无形中塑造了孩子的人格品德与基本素养。这种影响是任何学校以及社会教育所永远代替不了的。孩子是父母的名片,是父母品质以及家族精神的一个传承。所以为人父母,真的要做到言传身教,注重自身的成长和修为。如果你希望你的孩子是有上进心的,自己就要做到积极上进,如果你希望你的孩子能够尊重他人,自己就要尊重孩子尊重他人。有一句话说,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教不好的老师。

3、教育孩子守规则,除非你可以庇护他一辈子。

你违反规则,请承担后果,如果推卸责任,将付出更大的代价。规则是面对整体,而不是个人。周围的一切出问题了,就是自己有问题。(例举班规,遵守规则的本质)

4、关注孩子的朋友圈。

如果你的孩子和你说,我的朋友都好厉害啊,个个都好努力,那就是一件好事,如果你的孩子是,我身边的人都在玩网络游戏,那就说明你的孩子出现了问题。如果真的是出现了问题,家长一定注意守护好孩子,人是受环境影响的,除了家长,老师,对孩子影响最大的就是朋友圈了。发现了问题,就要关注孩子的日常,他在自由时间期间做些什么,要做到出必告,反必面。如果现在放任不管,将来也就没有办法管了,孩子是需要归属感的,不管的话,以后几乎就是很难掌控的。

5、注意孩子的仪表。

初中期间最重要的一个问题不是学习,而是青春期,这个时候孩子的三观正在形成,特别期待别人的关注,为了拥有一种存在感和别人的关注,有的孩子就会特别注意打扮自己。

6、关于考试成绩

家长们特别关注的是考试结果,这个很正常,但是我觉得最重要的是关注孩子的学习过程,他是用什么方式进行学习,他在学习上出现了什么问题,作为家长可以提供什么样的帮助,找到一个方式方法,然后实施下去,考试成绩只是一个反馈。不管考得好不好,都要有一个良好的心态去面对。大部分同学,要有一个好的成绩,不仅仅是自己的努力,更重要的是父母的持续关注,极少部分学生完全是自己自觉地去努力,就算是,也是在小学六年积累下来的好习惯和比较强的学习能力。孩子要取得好成绩,真的不是家长们想的那么简单,真的需要家长付出长期的努力。

7、关于培养目标。

8、关于带手机的问题。

A,不敢管 B,管不了,那我管,我可以没收手机,那基本是就不会再关注这个学生的学习状况了。

9、关于扣分的问题以及家长的态度问题。

第2篇:家长建议范文

    一、做好召开会议的准备工作,是会议成功的必要条件。一般包括以下几方面。

    1.根据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实际,确定会议目的和主要内容,可通过召开学校领导班子、班主任会,客观地分析现状,发现促进学生发展的有利因素,制约学生发展的不利因素,确定主要收集、交流哪些方面的信息,共同解决哪些问题,并明确工作分工。 2.印发开会通知。一般在会前两周。通知中要简要通报会议目的、内容、时间、地点(一般以教学班为单位,在学生教室)、咨询能否到会,并附学生家长对学校工作的意见、建议栏。会前一周收回。此举目的在于使学生家长做好充分准备,落实到会人员,提前收集部分信息。

    3.以教学班为单位,收集整理学生家长书面意见、建议,归类分析,更客观地确定需要沟通解决的问题。 4.由班主任会同任课教师,根据本班情况,准备详实的中心发言材料,并做好会议召开的有关准备工作。

    二、围绕会议主题,开诚布公,广泛交流,形成共识,增强合力,是会议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会议成功的关键,是学生家长的积极参与。从会议的召开,到会后的落实,都必须围绕这个关键来做。本人认为,应注意做到以下几点。

    1.组织安排要全面。从领导到教师分工明确:每级部由一名学校领导负责,任课教师分到教学班,班主任为会议的主要组织者和中心发言人。另外应安排几名教师,迎接学生家长,指引会议地点(特别是初次到会的初一学生家长),使学生家长一入校就受到热情接待,有一种良好的心态。 2.全面汇报教育教学工作。从学校的教育教学目标、任务,到班级工作的具体组织落实,向学生家长作全面汇报。如在教育教学过程中,采取了哪些措施,组织了哪些活动,收到了什么成效;教师是怎样教书育人的,学生在各项活动中有哪些突出表现;本班在全校、特别是在同规班中优劣之势等等。同时简要介绍下步的目标及措施。使学生家长对子女所在学校班级的教育环境、概况有个清楚的了解,并有助于献计献策。

    3.面向全体,坚持一分为二的观点,全面介绍学生个体发展情况。学生家长最关注的是子女在校的发展状况。教师应既肯定成绩、又正视不足,从德、智、体、美、劳各方面,介绍每个学生的发展状况,介绍学生发展突出的方面,不要遗忘任何一名学生。对后进生,更要介绍其闪光点,肯定其成绩。要使每位学生家长都了解孩子各方面的情况。

    4.全面介绍学校对学生校内外的管理要求,明确提出需要学生家长协助教育、管理学生的要求。如介绍学校的管理制度、作息时间、请假制度。要求学生家长保证学生按时作息,不要因晚上学习时间过长或看电视无度、睡眠不足影响第二天学习;让学生吃好早餐,保证身体健康;及时检查、维修好交通工具,教育学生遵守交通规则,确保交通安全、按时到校;注意观察学生变化,及时发现并纠正其不良行为而切忌护短;要尊重学生人格,用科学方法教育、引导,切忌因简单、粗暴的武力压服而影响其身心健康,导致教育失败等。总之,就是要达到学生家长以负责的态度,正确的方法,与教师共同塑造学生健康的心态,培养其良好行为习惯,激发其勇于创新、不懈努力的积极性的目的。

    5.教师与学生家长共同商讨教育措施。教师要设法调动学生家长积极发言,从中最大限度地了解学生的家庭情况和个性特点,有针对性地提高教育措施,与学生家长商讨。教师应就学生家长提出的意见,做出合理的说明,表明态度。要提出带有共性的问题,进行商讨。如怎样最大限度地扬长避短,把教育理想和现实结合起来?激发学生上进心的有效方法有哪些?教师和学生家长各应做哪些工作?怎样做到身教与言教的结合?如何创设良好的学校、家庭育人环境?等等。其目的在于把共同关注学生健康成长的良好愿望集中到科学育人的一致行动上来。

    6.教师要豁达大度,以真诚的心态对待学生家长,这是密切合作,取得会议成功的重要因素。首先,教师应客观公正、实事求是地汇报工作,评价学生。对自身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要勇于承担责任。以虚心的态度对待学生家长,尊重、理解他们,正确对待他们提出的问题,通过平等对话,求得理解与一致。切忌板起面孔,推卸责任,甚至训斥、责备学生家长,或把家长会变成告状会。这样做,既挫伤了学生家长自尊心,又可能引起学生家长会后把气发泄到学生身上,以致事与愿违。其次,教师要力求成为合格的组织者,引导学生家长知无不言,言无不尽,充分发表个人见解,就有争议的问题展开讨论,辨明事理,求得教育理念的认同。特别是使借故推诿教育责任、认为自己无力教育子女的学生家长转变观念。此举比单纯由教师提出要求强之百倍。并且,还可使学生家长的有效教育方法得以推广。

第3篇:家长建议范文

【关键词】家长委员会;家园合作;家长参与;共同成长

【中图分类号】G6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604(2010)06-0049-04

一、提出问题

幼儿园家长委员会是在幼儿园指导下、由家长代表组成的代表全体家长和幼儿利益的常设性群众组织。家长委员会既是联系幼儿园与家庭的桥梁和纽带,也是家长直接参与幼儿园教育和管理的组织形式,更是家园共育的重要途径。〔1〕

组建、评价与换届是家长委员会组织运作过程中的关键环节,它们直接影响到家长委员会的运作效果。〔2〕因此,有必要对以下诸多问题进行深入探讨:目前幼儿园家长委员会是怎样组建的,应该怎样组建?对家长委员会的工作要不要进行评价,应该怎样评价?家长委员会要不要进行换届选举,应该怎样换届选举?家长委员会的运作受哪些因素的影响?应该怎样发挥有利因素并克服不利因素的影响?

二、对象及方法

笔者采用访谈法、问卷法、观察法和实物分析法等多种方法相结合的形式进行研究。在研究过程中,笔者对上海市8个区11所幼儿园的6名园长、17名教师与36名幼儿家长进行了至少两次访谈;对正在华东师范大学进修的来自84所幼儿园的84名教师进行了问卷调查,当场收回了82份有效调查问卷;在3所幼儿园共观察了5场家长委员会会议与5次家长委员会组织的活动。

三、研究结果及分析

(一)幼儿园家长委员会组建的情况

1.各种组建方式的比率

82名幼儿园教师在回答“您所在幼儿园的家长委员会是怎样组建的”这一问题时,所作回答详情如下表。

从组建方式来看,家长选举在四种方式中最为常见(51.2%),教师指定次之(31.7%),园长指定(9.8%)与定选结合(7.3%)较为少见;从幼儿园级别来看,家长选举这一组建方式在示范园中占绝大多数(80.6%),在一级园中接近一半(47.8%),在二级园中只占小半部分(29.4%),在未评级园中占绝小比率(9.1%)。

可见,上海市幼儿园家长委员会最常用的组建方式是家长选举。另外,组建方式与幼儿园级别密切相关,级别越高的幼儿园越倾向于家长选举,级别越低的幼儿园越倾向于园长与教师指定。

2.各种组建方式的效果

关于组建方式的效果,主要考察以下几点:该组建方式能否调动家长的积极性、主动性与责任感;家长委员会组建后,其成员能否尽心尽责;家长委员会能否得到非家委会成员家长的支持与配合。

(1)家长选举――效果最佳

调查发现,家长选举这一方式受到家长的普遍肯定。有不少家委会成员在访谈中说:“他们很支持我们的工作,我们当然也不能辜负他们,要负起责任来。”对于家委会成员来说,由于自己是被全体家长选出来的,能够感受到其他家长对自己的信任。

相应的,对于非家委会成员的家长来说,由于家委会成员是自己选出来的,自然对他们有信任感与认同感,愿意配合并支持其工作。

(2)园长与教师指定――效果一般

在园长指定与教师指定的组建方式中,家长处于比较被动的局面。有非家委会成员家长这样说道:“说老实话,我只大概知道他们几个是家委会的,但不知道他们(家委会)具体是干什么的。”笔者在访谈中了解到,有不少非家委会成员的家长对家长委员会这一组织并不了解,甚至不知道该组织与自己有什么关系,因为园长、教师并没有组织他们开展家委会的组建与选举工作,现有的家委会成员是由园长和教师指派的。

有一位家委会家长对笔者说起加入家委会组织的原因时说:“老师找到我,让我做家委会(成员),我也不好意思不配合,就做了。”由于家长不明白加入家委会之后的职责,因此“我也稀里糊涂的”,于是“老师让做什么我就做什么”。可见,这一组建方式组成的家委会其成员工作积极性与主动性都是大打折扣的。

(3)定选结合――效果较差

有教师向笔者描述了定选结合组建方式的优点:“先让家长选,如果选出来的人不合适,我们教师再把合适的人加进去。”这种组建方式的出发点是希望让选举与指定这两种方式优势互补。然而,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却有极大的随意性与混乱性。有非家委会成员的家长向笔者说:“我们要选谁不是最重要的”,因为家长并没有真正享受到民主,当那些并非由家长选举出来的人被教师补充进去时,大家感觉到“其实还是老师说了算的”。可见,定选结合看似是一种理想的组建方式,但由于没有良好的运作机制作为保障,定选结合不仅没有优势互补,反而放大了两种组建方式的缺点。〔3〕

3.相关原因分析

既然家长选举这一组建方式效果最好,为什么许多幼儿园不加以采用呢?问卷与访谈结果显示,家长与幼儿园双方都有原因。家长方面,许多人不了解家委会组织的性质、宗旨、任务等,因而对选举谁和怎样选举茫然无知,这导致了园长与教师对家长选举的不放心。幼儿园方面,有些园长与教师对家长不信任。第一,对家长的能力不信任。有园长与教师认为“家长不懂教育”,“他们也不了解谁是谁”,“家长自己选不好的”。第二,对家长的动机不信任。有园长与教师认为有些家委会成员“是有些私心的”,“心里只有自己的孩子”。园长与教师的这些担忧不无道理,但这并不能成为弃用家长选举这一组建方式的充分理由。事实上,当前有相当多的家长其能力与动机足以使家长委员会有效运转起来。幼儿园、教师应该考虑的是如何让所有家长充分了解家委会这一组织,并激发他们参与的积极性。

(二)幼儿园家长委员会评价的现状

1.评价是否必要

在回答“您认为有必要对家长委员会的工作进行评价吗”这一问题时,73名教师选择“没有必要”,9名教师选择“有必要”。6名园长中只有1名认为“有必要”。13名家委会成员中有12名表示希望得到评价。

2.评价有何价值

认为有必要对家长委员会工作进行评价的人认为,进行评价是有价值的:评价能够促进家长委员会的工作;评价能够提高家委会成员的积极性;评价能够提高家长的参与度。

3.谁在进行评价

笔者对进行过评价的幼儿园进行调查发现,目前,对家长委员会工作进行评价的主体是园长(占43.7%)和教师(占40.4%),非家委会成员家长(占9.8%)与家委会成员家长(占6.1%)较少参与。可见,在评价中家长的主体性没有得到体现,尤其是家委会成员少有自评的机会。

4.相关原因分析

既然评价有许多价值,而且大部分家委会成员家长希望得到评价,为什么大部分幼儿园却不进行评价呢?许多园长、教师与非家委会成员家长认为原因是“家委会的成员没有报酬”,因此“不宜再对他们说三道四”。可见,因为大家认为家长委员会的工作具有义务性,所以不宜作评价。实际上,这是一个认识上的误区。工作的义务性并不代表工作的随意性,家委会的工作要讲求实效,就有必要对其进行评价。

(三)家长委员会换届的情况

1.换届是否必要

在回答“您认为家长委员会有必要换届吗”这一问题时,45名教师、4名园长、21位家长选择“有必要”。

2.换届有何价值

不少受访者表示,换届能够换掉不符合条件的家长,吸纳符合条件的新成员。

此外,家委会成员积极性的高低与家委会换届与否有极高的相关度。笔者在观察时发现,同样是大班的家委会成员,在召开会议时,不进行换届的某幼儿园家委会的一位成员对教师说:“小班的时候小朋友小,事情多,现在小朋友都大了嘛,事情也可以少一点了。”显然,这样的心态不利于家委会开展工作,因为事情的多少与幼儿的年龄并不直接相关。进行过换届选举的某幼儿园家委会有一次的会议内容是:现在孩子要上小学了,我们要努力找一些以前这个幼儿园的家长,请他们来传授经验,可见,家委会的工作对于家园合作、促进孩子发展非常重要。换届能为家委会增添新的活力。

3.相关原因分析

认为家长委员会没有必要换届的园长、教师与家长普遍认为“新成员什么都不懂”,因此“换届打破了工作的延续性”。可以看出,他们主要担心换届会导致家委会工作的断层,因而不支持换届。实际上,换届并不必然导致工作的不延续,只要新、老两届家长委员会工作交接得当,幼儿园层面管理、协调、指导得当,家长委员会的工作完全可以顺利开展。

四、改进建议

(一)明确家长委员会成员标准

以选举的方式组建家长委员会,既唤醒了作为家委会成员的家长的自信心与责任感,又增强了非家委会家长的信任感与认同感。不采用这种组建方式的幼儿园主要是因为家长与园长、教师之间互相了解不够,从而导致互相间信任不足。

针对这一问题笔者建议,教师应该向家长说明家长委员会的组织性质,并且说明家长委员会的成员标准。虽然幼儿园不同,选择标准可能各有侧重,但三个条件应是基本相同的:第一,基础性条件――有必要的时间,因为家长委员会的工作需要成员投入一定的时间。第二,前提性条件――有服务的意愿,因为家长委员会的工作具有义务性,成员没有报酬。第三,保证性条件――有工作的能力,因为家长委员会的工作需要有创意,讲实效,还需要协调多方力量共同参与。〔4〕

笔者曾经参与了某幼儿园中班家长委员会(组建方式为家长选举,成员均具备上述三个基本条件)组织的“亲子做蛋糕”活动。在前往蛋糕房的路途中,笔者从教师处了解到:询问意见、商谈价钱、安排时间、联系车辆等事务都是由家委会完成的,活动结束后,笔者对在场的家长进行了访谈,他们均对这次活动表示满意,认为活动开展得很成功。

可见,家委会成员如有明确的标准,家长在选举时就可据此判断适合的人选,进而做出明智的决定,选出能力与素质俱佳的成员,为家长委员会的有效运转奠定基础。

(二)共同参与家长委员会评价

目前幼儿园家长委员会的评价存在两大问题:一是大部分家长委员会成员渴望得到评价,而大部分园长、教师及非家委会成员的家长却没有对他们进行评价;二是家长很少参与评价,尤其是家委会成员的自评不足,缺乏话语权。

针对这一问题笔者建议,在评价之前,园长与教师应该让家长明确评价的目的:客观公正地评判家长委员会的工作,为改进工作提供依据。这是评价能否顺利进行的前提。

在评价时,园长与教师应该鼓励各方充分表达意见。家长委员会的成员、园长、教师与其他家长都应该成为评价的主体,以促使评价更全面、更公正。〔5〕

此外,各方共同参与评价还能提高家委会成员的积极性和责任感,并提高家长的参与度。

(三)做好家长委员会换届的交接工作

家长委员会换届时,应进行工作交接。老成员应主动向新成员介绍目前的工作状况,工作中遇到过的问题,最近急待解决的问题等,新成员也应向老成员请教经验,尽快熟悉并适应工作。

家长委员会的一位新成员向笔者讲述了他们与老家委会成员进行工作交接的一些情况:

这一次家委会(成员)有我们6个人,他们老的(家委会成员)就跟我们结对子……他们蛮有经验的,比如说组织活动的时候,这一次放在周六上午,下一次放在周六下午,因为家长的空闲时间不一致,这样轮流安排活动时间,他们就有可能参加上一两次活动。

可见,具备了“交接”这样一个过渡环节,能够保证家长委员会工作的延续性,不会因为换届而导致工作断裂。

家长委员会的组建、评价、换届环环相扣。组建是家长委员会运作的开始,评价可检验运作的效果,而换届则展开了新一届家长委员会的组建历程。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只有周详考虑到每个环节及各环节之间的联系,家长委员会的工作才能顺利而有效地运转起来,并最终促进家园共育。

参考文献:

〔1〕简楚瑛.幼儿教育与保育的行政与政策:欧美澳篇〔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2〕李生兰.幼儿园与家庭、社区合作共育的研究〔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20-25.

〔3〕中国学前教育研究会.中华人民共和国幼儿教育重要文献汇编〔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59-63.

〔4〕BERGER EUGENIA HEPWORTH.Parents as partners in education:Families and schools working together〔M〕. Upper Saddle River, N.J:Merrill,2004.

〔5〕LISAMBOUILLION, LOUISMGOMEZ. Connecting school and community with science learning: Real world problems and school――community partnerships as contextual scaffolds〔J〕. Journal of Research in Science Teaching,2001,38(8): 878-898.

Research on Kindergarten Parent Committee: Reality and Suggestions

Chen Dan

(College of Preschool and Special Education, East China Normal University, Shanghai, 200062)

第4篇:家长建议范文

摘要:本文主要对儿童学习声乐的好处进行对比和分析,认为儿童学习声乐应尊重儿童的心理特征,着重培养儿童的兴趣爱好和综合素质。同时也从经济的角度分析,认为家长让自己的孩子学习声乐更加的经济适用,并给家长合理的建议,让家长能够为自己的孩子选择合适的声乐教师。

关键词:儿童声乐;学习益处;家长心理;选择老师

随着社会主义的经济的不断繁荣及科技的高度发展,人们的生活得到极大改善,在物质生活不断丰硕的基础上,人们逐步对精神生活有着更好的追求。党中央号召,提高全民文化素质,提畅精神文明。对音乐的学习相应达到丰富人们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目的。儿童是祖国的未来,是祖国发展的基础,在尊重儿童身心发展的同时了解儿童的心理及生理特征,以此为契机,培养儿童音乐学习的兴趣,声乐的学习是音乐的学习中一个最基础的也是比较重要的学习内容,可以用科学的、轻松的、愉悦的教学方法达到启迪、开发儿童智力的目的。

一、儿童学习声乐的益处

1.与器乐的一些曲子相对比,歌曲更加的短小精湛,儿童会在很短的时间内就学会唱一首简单的歌曲。但是如果是器乐的曲子,就要花很长的时间去学习。可能要1节或是更多节课的时间来学习一首曲子,而声乐往往会在一节课中学习几首不同的小曲子。儿童注意力集中的时间不会很长,简短而又朗朗上口的歌曲会让小孩子在短时间就学会。可以在下课后马上就找家长或是小伙伴们表演自己学习的歌曲,使儿童很容易得到成功的满足感,这会让他们越来越喜欢声乐。

现在演出比赛的机会非常多,可能走到哪个商场就会有举办比赛的活动。学习器乐的不可能将乐器天天背在身上,学习钢琴的更是被条件所限,因为毕竟不是所有的活动都能有条件搬台钢琴。所以,学习器乐的大多都是参加考级,而比赛演出的机会不是相对不是特别多。但是声乐并不是,只要会唱几首歌曲在任何地方任何场合都可以表演,孩子会得到更多的锻炼,在得到掌声和鼓励后,小孩子会更愿意表现自己,更加的自信,有利于儿童的身心健康。

2.乐器初学阶段都有非常多的基本功练习,枯燥而费力,往往一首曲子要反复的练习,每天5遍10遍20遍,往往是半小时或是一小时,遇到考级的时候更是要练上2-5小时,小孩子往往很难具备这样的耐力与兴趣。大部分孩子会因此失去对音乐的兴趣和坚持。

唱歌是每个孩子都喜欢的,几乎所有的孩子都曾经有过自言自语一般地唱歌和编歌的成长阶段。现在很多的小孩子都会唱一首叫做《喜羊羊与灰太狼》的歌,仔细分析这首歌,字数又多又复杂,曲调也不是很简单,有的小孩子不认识这些字,却可以很清晰的唱出歌词。不需要老师或家长一字一字的教授,也不需要强迫孩子去学习,小孩子们只要看到这个动画片,听着片头曲片尾曲,会不自主的跟着哼唱,几次过后就能将歌曲唱出大概,如此的简单和轻松。

即使正式的进行声乐的专业学习时候,儿童声乐也是着重培养儿童的兴趣,针对儿童的生理心理特征进行教学,少有声乐老师会给儿童留课后作业,儿童不需要反复枯燥的练习,就能轻松的学唱一首歌曲,可见声乐的学习会让儿童一直保持着对音乐的兴趣、对唱歌的爱好。

3.声乐最大的特点也是与器乐的曲子最不同的一点就是――它有歌词,那歌词朗朗上口并且生动形象。让识字的孩子读一遍就知道这个音乐讲述了什么样故事要表达什么感情,而不识字的孩子,在老师朗读完歌词并做简单解释后也会很快明白这段歌词是什么意思。这样,孩子能够很快的理解,可以轻易的在眼前浮现画面。有一首歌曲《小猫跑跑》歌词是这样的:

小猫小猫跑跑,喵喵喵。跑到河边找找,喵喵喵。

边找边在叫呀,喵喵喵。抓湿了爪子呀,瞧瞧瞧。

瞧瞧瞧呀,喵喵喵喵喵。小鱼没有抓着呀气的胡子翘。

小猫跑跑,小猫跑跑,小鱼没有抓着呀气的胡子翘。哎!(叹气)

几句简单的歌词,生动而又形象。孩子脑海会很轻易的浮现出一个画面:一只馋嘴的小猫,跑到河边去抓鱼。结果鱼没有捉到,爪子却被弄湿了。

孩子可以自动的根据形象的歌词做出具体的动作,可见歌词带给孩子们的是生动画面,是可以自己就能够领会理解充分想象的更能够轻易表现出来的。

4.现在大部分的器乐课都是以一对一的形式在上课,一个儿童对着一个老师旁边坐着一个家长。儿童学习器乐一样与自己在家没有什么区别,都是独立完成,没有接触到其他小朋友。而声乐却不一样,没有人数限制,可以一对一上课,也可以一对多上课。从自身的教学实践来说,本人更建议儿童来上大课,这样儿童不仅能学习到基本知识,也能够通过和其他儿童的共同学习来体验童年的乐趣,不会感到孤单寂寞,可以在声乐的课堂上交到好朋友,通过相处可以了解自身的优缺点看到其他小朋友的优缺点,互相学习,共同进步。

综上所述,声乐的学习更能培养儿童开朗的性格,让儿童学习到合作性、集体性,这对儿童的身心健康是非常有利的。

二、从儿童家长的角度出发,学习声乐更为经济

从经济的角度来说,声乐的学习对于意在培养孩子兴趣的家长来说更经济适用。有些家长的目的很简单,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受到音乐的熏陶,在声乐、乐 器的选择中,声乐更占经济上的优势。

首先考虑的前期投入,学习器乐的前提是需要购买器乐。钢琴是相对比较高的,几百万的钢琴都有,据本人了解,钢琴的最低价在1万左右且上不封顶,好的可能要十万或百万;弦乐器如古筝、琵琶、二胡、吉他等,稍微好一点的要在几百到几千元之间。经济条件好的家庭,这笔费用是九牛一毛,对于家庭一般的家庭或是较差的家庭,这可是一笔不小的费用。如果孩子能坚持学下去,投入是有必要的,如果孩子在学习了一段时间内,不适合或是不能坚持学下去,那么这笔费用可能就浪费了。但是声乐的学习因为它是声音的艺术,需要的发声器是儿童的嗓子。没有前期的投入,让家长从金钱的投入上愿意选择声乐。

其次,从学费的角度考量,因为声乐可以歌唱课,一位老师针对多名儿童教学,一节课的学费由多名家长分担,那么必定会比一对一教学的课堂要便宜很多。

再次,因为器乐的学习难度大,练习时间长,有的家长为了让孩子学的更好,会请老师来家里陪孩子练习,就是俗称“陪练”。虽然大都是在校的艺术大学生在业余时间去陪孩子练习,但是一个小时的费用也要30元。近两三年来“陪练”的价钱也在上涨,部分是在50元。这样算一下来,家长又需要多付一笔不小的费用。可是儿童的声乐学习,似乎没有家长会找“陪练”来陪孩子练歌吧。

由此可见,从家长在儿童兴趣培养或是专业学习方面的投资上,声乐的学习相对的更符合大众家庭的经济条件,更容易被家长所接受。

选择对自己孩子适合的声乐老师也是儿童家长需要注意的事情,不要“人云亦云”,在培养一下代的大事上不要存在“跟风”的心理,看别的小朋友跟哪个老师学就找哪个老师学,也不管这个老师是不是适合自己的孩子,一定要亲自去挑选老师,首先要对声乐老师有基本的了解,毕业学校、师承、学术成绩、自身专业获奖成就和培养学生情况等,虽然家长不需要把它当成是鉴定教师唯一的条件,但是也有必要了解。其次,家长要听声乐教师自己是否有很好的演唱水平、很好的歌唱技巧,只有老师自己掌握了正确的演唱技巧,才能准确无误的传授给学生,这一点非常重要。在教师有较好的技术水平前提下,更要看教师有没有亲和力、耐心、责任心,能不能和儿童进行愉快的交流沟通,儿童喜欢老师才能愿意学习并更好的学习声乐。

参考文献:

[1]徐效行.声乐心理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3.

[2]薛良.歌唱的方法[M].北京:中国文联出版社,2002.

[3]张淑芳.歌唱艺术与训练[M].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01.

第5篇:家长建议范文

首先很感谢大家在百忙中抽出时间来参加这个家长会,今天能有机会和大家一起交流培养孩子的一些体会,我也感到十分荣幸。因为孩子,我们走到了一起,开学初,我们曾向大家传递过这样一个理念:把一个信念播种下去,收获的将是行动;把一个行动播种下去,收获的将是一个习惯;把一个习惯播种下去,收获的将是性格;把一个性格播种下去,收获的将是命运。而此时此刻,我更加深刻的意识到,针对我们的孩子,送一个好习惯,的确强似送一个好成绩!送一个好习惯,就是送孩子一个好明天!我们很想用自己的真诚和责任最大限度的赢得各位家长的支持和帮助,然后将一份浓浓的师爱和良好的习惯传递给每一位孩子,为他们美好的明天打下坚实的基础。相信每一位家长有着比我更为由衷而急切的愿望。接下来我想谈谈作为家长该为孩子做些什么?

一、改变教育观念,培养教育学素养

国外一位大教育家曾经说过:“家庭中要有高度的教育学素养,如果没有整个社会首先是家庭的高度的教育学素养,那么不管教师做出多么大的努力,都收不到完满的效果。” 当前许多家庭教育存在着弊端:如:多数家长思想、文化素质较低,不能很好履行对子女教育的责任。庭成员中对子女教育方面的观念、立场不统一。家长对“只要孩子的学习好,其他什么都不重要”持完全同意的态度;有34%的家长辅导过孩子学习,但对学习以外的内容很少过问,有些家庭过分溺爱孩子,许多孩子享受着那种“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含在嘴里怕化”了的“贵族式”溺爱,而这无形中不知塑造了多少“缺钙”的中国“小皇帝”、“小公主”,这种在温室里长大的孩子感受到的是背书包的重量,学习的压力,而一旦面对生活的压力和受到各种挫折时,则往往不知所措,无法应对。在父母的含辛茹苦地“包办”之下,我们的孩子没有受训练的机会和欲望,缺乏起码的生存能力、自立能力、抗挫折的能力。还有些家长平时只注重自我娱乐,而放松了对孩子的监管。或者毫不避讳的将一些在孩子这个年龄不应知道的一些社会不良现象和一些不拘小节的生活坏习惯展现在孩子面前,很容易被善于模仿的孩子所仿效,这样的教育结果可想而知,

要知道,父母是孩子人生中的第一任老师,家长对孩子的影响是潜移默化,无处不在的,孩子的行为表现是在家长身边一天天不知不觉中形成的。作为家长如何教育子女“做人”是最为重要的,孩子犹如一张白纸,具有极大的可塑性,只要家长能对孩子加以正确的引导,是完全能培养出好孩子的。所以,如果希望孩子好,那么你得身先士卒,给孩子作表率,想让孩子爱学习,多看书,那么你不妨也坐下来,和孩子一道,安静地看书,如果你做不到在书桌前坐半个小时,那么又如何要求孩子每天从早到晚坚持五六个小时的艰苦学习呢?所以在你要求孩子的同时问问自己在这方面做得如何?

二、做孩子的同窗,跟孩子一起学

同一个班级孩子之间的竞争,归根到底,是家长综合素质和付出心力的竞争。平时不闻不问,考差了大发雷霆,是不负责任的突出表现。起步阶段,重要的不是分数,而是学习兴趣和状态。家长———你有兴趣、进入状态了吗?

  曾经有一位家长问:“我们没有文化,没有能力帮助孩子怎么办?”

如果是这样,我想对您说:“做孩子的同窗,跟着孩子一起学吧!这不是在帮助孩子,这是在拯救你身为父母的尊严和威信———除此而外,别无他法。因为教师安排进度也好,组织复习也好,只能也只应当从大多数孩子的需要出发。所以,希望家长朋友们能拿出行动,扶孩子们一把。相信你们中的大多数已经知道:一年级学习内容其实不简单。孩子需要你的扶助———今天的扶,正是为了将来的不扶或者少扶,否则问题越积越多,差距越拉越大,孩子和您将不堪其苦。有句话说得好:最好的课堂就是无围墙的课堂,是老师、家长和孩子三合一的课堂,课堂需要每一位家长提供营养和动力,课堂并不仅仅属于教师和学生,而应当是大家一起成长的见证。在这里我也要感谢许多家长过去四周的配合。正是有了你们尽心尽力的扶持,你们的孩子进步很大。

三、培养读书热忱,提高阅读能力

对于一个学生来说,他第一应当热爱的,就是读书。因为这是他的责任。” “家庭智力生活背景,即书籍在家庭生活中所占的分量———于学龄前,便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儿童智力生活的状况。” “所有那些有教养、好求知、品行端正、值得信赖的年轻人,他们大多出自对书籍有着热忱的爱心的家庭。”现在他们站在同一起跑线上,看起来没有差别———六年之后,他们将多么不同。“不同”的原因有很多,最重要的,就是孩子的阅读能力拉开了距离。

   人的大脑好比有待开垦的荒地,广泛的高品位的阅读,能使它长出参天的智慧之树,结出丰硕的知识之果。只抠教材的人,他的精神世界无疑是贫瘠的盐碱地。即便现在的考分很高,他的将来也不容乐观。

  部分家长有这样一种错误观念:我的孩子完成“本职工作”已经很费力了,还是少读课外书,集中精力务正业的好。 对于这种看法,我们还是听听教育专家的观点:“儿童的学习越困难,他在学习中遇到的似乎无法克服的障碍越多,他就越应当阅读。”“正因为功课对于这些孩子来说很艰难,所以我们更要鼓励他们去读自己喜欢的课外书———这就好比让一个在封闭的屋子里干活干久了的人,到鸟语花香的园子里散散步。”

       有些孩子不是不聪明,而是开窍较迟。用教育学家的话,就是思维暂时处于沉睡的状态。那么,怎样唤醒思维,使他们蕴藏着的聪明才智苏醒过来呢? 最好的方法就是让他们多读有趣的课外书。

对于大多数家长,我要说的是:不要着急,不要攀比,不要期望一口吃个胖子,不要提出超越孩子接受能力的要求。读书是一辈子的事情,重要的是日日不间断和兴致勃勃。只要孩子在读,只要他这周比上周进步了,就值得高兴,就应当鼓励,最终他一样可以拥有值得骄傲的阅读能力。

四.培养孩子良好的品质,使其身心健康发展

作为孩子王,我也许比大家更了解孩子在群体中的角色定位。他们活泼但也淘气;他们聪明但也顽皮;他们懂事但也时常闯祸;他们追求荣誉却不懂得如何奋斗;他们衣着干净但却不注意班级卫生;他们也许很爱惜自己的文具却不会珍惜公共财产;他们会很在意班级得没得红旗却经常违反学校日常行为规范;他们甚至有时抱怨同学或老师没有给自己机会展示才华,而一旦拥有岗位三天就厌倦为同学服务……我常常暗自思量怎样来培养他们的恒心与责任,因为一个没有恒心的人几乎是做不成某件事情的,而一个没有责任的人更是做不好一件事情的。

另外,现在的独生子女,生活在“独”的环境里,家里东西和父母的爱均归他独自享受,再加上父母的过度呵护,逐渐使一些独生子女养成自私、任性、专横、霸道的不良性格特征。作为家长看到这一切难道不为此感到焦虑吗?我觉得应该利用各种场景和机会来改变孩子这种“独”的状况,培养孩子心中有他人的良好品质, 要教会孩子与他人分享,培养孩子谦让的美德 , 教孩子学会宽容 ,做到心中有他人,使孩子的身心健康发展。

作为小学教育,它是起点教育,也可以说是终身教育。说它是起点教育,因为它奠定的是知识与品格的第一块基石;说它是终身教育,因为它承载的是一个明天的梦幻,它决定发展的方向。因而,一个好的习惯显得犹为可贵。相信各位家长能理解我们的心情,让我们目光不要都聚焦在暂时的成绩或评比上,因为我们要进行的是一场持久的接力赛,孩子每一步的汗水与苦闷、成熟与思考,都是最好的财富!

第6篇:家长建议范文

1、期望学校图书馆能长期对学生开放,能让孩子们亲自进入图书馆挑选书籍,寒暑假是学生阅读的良机,期望教师给学生推荐必须的书目,学生读书的成绩要进入评价,读书的成果要有展示的平台,如果可能,每年是否可举办专门的读书节。

2、期望学校每个学年都有专门的体育节与艺术节,每个孩子都能在其中展示自我的才华,更期望每一天的体育锻炼能真正到位,培养孩子早起跑步、晚饭后散步的习惯,期望学校能有意识的经常利用广播,播放一些比较高雅的音乐作品而不仅仅仅播放一点通俗歌曲。

3、期望学校在可能的状况下,尽量把班级编得小一点,班级人数不要超过四十人,一个超过四十人的班级,教师维持住纪律都很难,更谈不上每个孩子都得到足够的关注。在可能的状况下,二十五人以下的班级是最为理想的。

(来源:文章屋网 )

第7篇:家长建议范文

摘要:幼儿教育是教育的基础阶段,教育开发形式影响着幼儿教育质量。本文在分析幼儿家长教育资源开发重要性基础上,剖析了幼儿家长教育资源开发中存在的问题,认为主要存在教育主体缺乏沟通影响家园互动效率,传统养育观念导致家长配合度低,教师专业能力影响家长资源开发,幼儿园缺乏长期开发规划等问题。最后,本文针对开发中存在问题提出了增强沟通、制定合理的开发目标和计划、提高教师专业水平与工作能力、增强幼儿园整体管理能力等对策建议。

关键词:幼儿家长;教育资源;开发

中图分类号:G61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18-0208-02

一、引言

《纲要》指出: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应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并积极支持、帮助家长提高教育能力。家长工作逐渐成为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幼儿家长来自各行各业,掌握的教育资源丰富多样,是幼儿教育阶段的宝贵财富。笔者将幼儿家长教育资源开发定义为:为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提高幼儿园的保教水平,幼儿园针对幼儿家长的行业技能、文化知识、个性特长、风俗习惯等进行综合整理与具体规划,把有效资源转化成可供幼儿学习的知识材料的过程。所以,如何充分、合理利用家长资源促进教学工作备受重视。笔者将逐步分析家长教育资源开发的重要性、挖掘其在开发过程存在的问题,并提供合理化建议。

二、幼儿家长教育资源开发的重要性分析

幼儿阶段的教育会为儿童成长奠定良好基础,为促进幼儿全面发展,充分利用家长教育资源,其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1.家长参与利于优化幼儿园管理。幼儿离开家庭进入幼儿园,会面临很多问题,家长总会有各种担忧。家园合作能够让家长参与幼儿园教育教学活动中去,能直接了解幼儿的在园状况,及时与教师沟通幼儿教育的相关问题,能够增加双方信任,保证幼儿园工作顺利开展。

2.家长资源是幼儿课程的源泉。幼儿园课程是幼儿教育的核心内容,根据幼儿的年龄特征及其身心发展状况设定。家长从事各种类型的工作,社会地位和身份背景各不相同,掌握不同的信息资源,可以为幼儿园课程的设置提供各种素材。此外,家长更了解幼儿,可以向教师提供幼儿的详细情况,教师可根据幼儿特征设置多元化的教育内容,提高教育活动效率。

三、幼儿家长教育资源开发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1.教育主体缺乏有效沟通,家园互动效率较低。由于家园互动远低于理想水平,家长教育资源未得到充分地开发利用。如幼儿园与家长的沟通方式主要是通过家长接送幼儿时进行简单沟通,或开家长会时进行粗略介绍,或在相关网站信息公告等。虽然沟通方式多样,但实际收效甚微。家长普遍缺乏专业的育儿知识,同时也不了解什么是家长资源,如何开发,开发结果与幼儿发展有何联系等。

2.传统养育观念深厚,家长配合度不高。幼儿家长虽多有较新的教育理念,但由于工作生活压力大,自身工作繁忙,将幼儿交于父母照看。祖父母对幼儿多溺爱,不能很好地约束幼儿。他们的育儿观念较传统,缺乏与年轻父母的育儿交流,且年事已高,参加幼儿园活动时行动不便,不利于活动的顺利开展,逐渐影响了家长的配合意愿。

3.教师专业水平不高,对家长资源开发把控欠缺。幼儿教师贯穿家长教育资源开发的始终,对教师的专业素养要求很高,即教师要充分了解每个幼儿的家庭背景、性格喜好等,了解幼儿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在保教过程中扬长避短,保障其健康发展。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大多数幼儿园教师资源紧缺,致使准入门槛降低,他们学科背景复杂,专业水平参差不齐,缺乏对家长教育资源开发的整体把控能力。

4.缺乏长期规划,管理水平较低。幼儿园管理水平影响着家长资源开发。首先,幼儿园对开发的宣传不够。宣传不到位会使家长对教育资源的开发缺乏清晰的认识,导致家长准备不充分。其次,幼儿园对开发过程缺少整体规划,缺乏切实可行的方法和策略。最后,幼儿园没有合理的反馈机制。不能及时有效地对开发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反馈,以便随时调整。

四、优化家长教育资源开发的对策建议

1.增强幼儿园与家长的沟通联系,提高家长的配合意愿。在开发家长教育资源的过程中,先了解家长的实际情况并整理分类,挑选适合幼儿发展的类型进行备案,将其作为潜在的开发对象;提前将开发所需材料准确全面地告知家长,给予准备时间;主动与家长沟通,询问其闲暇时间及配合意愿,赢得家长支持;认真询问并记录家长的合理建议,适时调整开发计划。为提高沟通效率,可采取家长会、电子信息平台、社区张贴通知等方式,确保家长能及时获得信息。

2.制定合理可行的开发目标和计划,保证开发的顺利实施。开发幼儿家长教育资源的主体是幼儿园。幼儿园首先要有明确的符合幼儿发展的开发目标,制定详细可行的开发计划。要及时与家长沟通联系,做好宣传工作。尽量邀请到幼儿的父母参加,帮助幼儿和家长互动。其次,幼儿园要做好应急预案措施,为开发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设定合理的应对措施,以保证开发的顺利进行。

3.提高教师专业水平,增强教师的工作能力。教师的能力素质决定着教育发展水平。在教师选拔上要注重专业水平和实际能力,职后要开展针对性培训,帮助教师提高能力水平。教师要做好自身的专业发展规划,平衡好工作和家庭的关系,保持积极进取,乐观向上的工作态度,不断学习补充新知,促进自身发展。

4.提高幼儿园整体管理水平,促进幼儿全面健康的发展。幼儿园应多组织教师参加相关培训,提升教师的专业素质。加强与其他幼儿园的交流沟通,取长补短。同时,要密切关注幼儿教师的身心健康状况,进行必要的人文关怀,缓解教师压力,帮助教师解决遇到的困难。幼儿园还应加强与高校的合作,委托高校培养专业教师,或聘请高校专家召开家长座谈会;同时,可以接收高校毕业生到本园实习,缓解幼儿教师紧缺的压力。

五、结语

幼儿的健康发展离不开幼儿园和家长的共同努力,只有正确合理的开发利用家长教育资源,汇聚家长、教师、幼儿园等多方面力量,才能保证其在幼儿园健康成长,帮助幼儿更好地适应未来的学习生活,促进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S].2001.

[2]周丹凤.幼儿教育中如何高效利用家长资源[J].学园,2014,(4).

[3]Beth Hatcher,Joyce Nuner,Jean Paulsel.Kingdergarten Readiness and Preschool:Teachers' and Parents' Beliefs Within and Across Programs[J].2012,(14).

[4]尹小敏.幼儿家长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12,(30).

[5]青格勒巴雅尔.试析幼儿教育中如何高效地利用家长资源[J].创新教育,2014,(36).

[6]阳湘玲.基于家校合作的家长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J].新教育,2016,(1).

[7]Michele Cadigan,Heather Quick,Karen Manship.Transitional Kindergarten in California:Early Outreach,Enrollment,and Parent Perspectives. [J].American institutes for research,2015,(3).

第8篇:家长建议范文

关键词:无痕迹;青春期;自我成长;潜意识;沟通

中图分类号:G6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2)09-0075-03

一、引言

作为一名中学教师,笔者在一次抽样调查时发现,时下七成家长认为孩子太不听话,八成孩子则嫌父母说话太唠叨,是什么造成亲子矛盾与交流障碍?笔者以为一个主要原因就是我们新时代的家长对孩子在教育沟通上的痕迹过于暴露,过于显露的教育影响可能造成对一个孩子自尊心的打击。青春期的来临,自我意识的增强,逆反心理的驱使,都会对成人过于显性的教育构成潜在威胁而使其显得苍白无力。

罗曼・罗兰的名著《约翰・克利斯朵夫》中有一段令人感奋不已的话,正可以作为改进教育的注脚:“一个人对于别人的影响,不是靠语言来实现,而是靠精神来完成的。有一种人能够用目光、举动和透明的心境,在周围散布出一种恬静的、令人感动的气氛――这是一种来自心灵的力量,感受和施与的双方往往都不知道。”这种来自心灵深处的力量来自潜意识,笔者姑且把他称作“无痕迹教育”。

二、无痕迹教育的内涵理解

所谓无痕迹教育,即是指教育者通过具有内隐性、间接性的影响方式,有意或无意(本质上都是有意)地作用于受教育者心理活动的潜意识层面,从而有效影响受教育者的一种教育方式。

潜意识传递的教育之所以能产生影响,是因为人的意识八成是在潜意识领域活动,是一种不易被个体发现的“冰山下的广袤世界”,而我们平时的显性意识只是“冰山一角”展露于人们面前。人的潜意识有着无穷的力量,但又是不被人所明晰感知的,无痕迹教育就是作用于潜意识而发挥作用。我国古诗中“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文学意蕴正好诠释了无痕迹教育的佳境。

三、无痕迹教育的功能初探

当代青少年喜欢个性张扬,教育应着眼于孩子的主体性发展,而现行教育所培养的人最缺少的正是这种自主和创造的精神。现代心理学认为,现实中被忽视的潜意识心理活动对孩子主体性的完满发展具有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因此,作用于潜意识领域的无痕迹教育便在这意义上应运而生,它构成了主体性教育的半壁江山,并与显性教育(无痕迹教育的对立范畴)共同建构起了主体性教育的完整体系。无痕迹教育的人格完善功能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认知发展功能。无痕迹教育可运用其独特的影响方式,着眼于孩子的无意识活动,作为一种外界刺激来调控一个人的心理组织,以使其不断涌现突发性的直觉和灵感,从而快捷有效地促进自身认知能力的提高。

2.情意发展功能。现代心理学认为,情绪、情感、意志等心理体验过程一般是受无意识支配的,尤其对意识水平比较低下的人而言,其情意因素的潜意识性更占据绝对优势。无痕迹教育可通过各种潜隐方式,使个体的情感趋于更加成熟稳定,人格得到完好的发展。

3.道德发展功能。无痕迹教育能通过情境创设、榜样示范、鼓励内省等多种潜隐途径,使孩子于不知不觉中激发起道德需要,陶冶道德情感,锤炼道德意志,最终使正确的道德行为理想变成现实。

四、无痕迹教育的有效架构

在现实的思想教育活动中,我们时常埋怨教育效果不理想,却没有检讨自己是否只重视了有意识领域的灌输却忽视了潜意识这方沃土的开发。事实上,教育就是成人与孩子间在显意识领域和潜意识领域所进行的认知、观念的互动切磋,教育若想取得理想的效果,就必须重视无痕迹教育的价值功能。

1.“让孩子在书香中长大”――人文环境的理性设置。荀子云:“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物质环境对一个人的影响是不可低估的。一个家里有盆花,有鱼缸,陈设井然有序的家庭,孩子往往从中受到陶冶而办事井然有条;而一个居室杂乱无章的家庭其孩子往往做事也是没有头序的。一个书香满屋的家庭,孩子肯定从小受到书籍的熏陶而对书有一种无法言说的亲切感,而一个麻将声中长大的孩子,他成为一个赌棍的可能性当然是十有八九的。

《孟母三迁》说的就是孟郊的母亲为了让孩子有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而让他远离一些小地痞的故事,道理很简单,那就是“环境育人”。作为新时代的家长,应该明白古朴的教育哲理被加上了“无痕迹教育”的新称谓,其效用其实是完全相同的。据此我们不得不高度重视给孩子营造一个良好的育人环境。

我国早教之父冯德全先生认为,家庭从小要给孩子一个良好的智力环境,有一个细节是他十分认可的,那就是应在孩子的小房间里张挂一张中国地图与世界地图。他认为,这样做让孩子可以在耳濡目染中了解地理知识、风土人情;另外,孩子从小就会热爱祖国与人类,培养广阔的胸怀与健康的情感;更重要的是孩子为志向远大而有宏图抱负,有利于对其进行人生观与价值观的教育。冯先生还说环境育人的原理大家都懂,具体策略多种多样,但家长一定要有意识,这种有意的安排通过无形的方式发挥作用,有利孩子在无形中成为优秀的人。

2.“有钱就能搞定孩子的培养吗?”――“父母意识”的责任拷问。近年来,研究家庭教育的心理学家已经开始将注意的焦点由外在显转向内在心理动因上,其中最突出的一点就是对父母意识的研究。所谓“父母意识”,是指成人对于为人父母这一角色的自觉、不自觉的态度、评价与操作方式。有研究表明,母性意识和父性意识在内涵上的差异,既是个体发展过程中不同性别间心理差异的表现,同时也对家庭氛围与育人环境产生深远影响。它不仅与父母的个性特点密切联系,而且体现着父母的价值趋向,有助于我们探究父母对孩子心理发展的本质的、根源性的影响。

有一类家庭,是典型的“男主外而女主内”家庭模式,家务与照顾孩子的责任全由女性承担,做父亲的每天难得和孩子有交流的机会。渐渐的,男孩子会变得女性化,做事也是慢条斯理的。实践证明,当父母共同抚养孩子时,父亲通常能体现出良好的接纳感和责任感,认识到自己对孩子和家庭的影响,进而形成良好的亲子互动,孩子会显得更有力量,同时也促进夫妻间的理解和感情。

由于一部分人的先富,时下已经悄然出现一种新型的育儿方式――寄养。有不少富裕家庭会把自己孩子寄养到学校老师家中,由教师负责孩子的生活起居与学习辅导。这些家长以为这样做可以减轻自己工作与生活的压力,并可以更快更专业地促进孩子学习的进步。但笔者以为,这样做的后果是亲情的缺失与父母意识的虚化。长此以往,作为父母也会变得不善与孩子交往而丧失一个完整的人成长的机会;孩子则会在情感上孤独并且变得只知学习而不知生活,就算成绩优秀也是一个低能儿,笔者以为这种做法是非常愚蠢与不负责任的。

3.“为分数还是为孩子终身考虑?”――教育观念的理性思考。父母教育观念是指父母在教育和抚养子女过程中所持有的有关孩子发展与期望及对家庭教育的看法和认识,包括家长的期望值、人才观、教子观等内容,这些内容总是会在无意中左右家长的教育方法而事关孩子的成长。

父母的人才观是一个很重要的认识问题,现在很多家庭被有些学校的应试教育之风所左右,而成了压抑人性的应试教育的帮凶。殊不知,孩子的成长需要心身整合、知识能力与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全方位引领,绝不能简单的被分数所左右,更不能因片面追求考试名次而延误了孩子本该有的全面发展。

父母的期望值是教育观念的一个重要维度,有的家长不切实际地要孩子非要考上重点高中不可,给孩子造成过大的压力,可就是没有给他前进的动力,这样的教育只会适得其反,是十分不利孩子进取精神形成的。所以我们提倡因人而异,根据自己孩子的兴趣与能力水平,提出适度的、合理的期望值,才能给孩子的前进提供强力的精神支持。十几年前发生在金华的“徐力弑母”事件,就是由于过高期望值而导致的亲子沟通障碍最终演变为一幕惨剧的,血的教训给我们敲响了警钟。

4.“于无声中现惊雷”――教育方式的至高境界。无痕迹教育的一个重要话题,就是使显性的教育隐性化,而无痕迹教育的最根本一点就是家长的“身教”。大教育家马卡连柯在《儿童教育讲座》中对师长的“身教”作用表述得十分到位:“你们自身的行为是在教育上具有决定意义的。不要以为只有在和孩子谈话时,才执行了教育孩子的任务。其实在你们生活的每一个瞬间,都在教育着他们,甚至在你们不在他们身边的时候,你们穿什么样的衣服,怎样跟人交流,怎么评价他人,怎么表示欢乐与哀愁,怎样对待朋友和仇敌,怎样笑,怎样读报……所有这些,都对孩子具有重大的意义。”你们的态度神色上的些许变化,孩子们却都能感觉到――这就是潜意识的力量、无痕迹教育的作用。说到这里,大家对一味的唠叨式的教育作何感想呢?

绍兴文理院的王柏勋教授把两个孩子都送进了北大。在中学教书时,工作很忙,王老师很少有时间辅导两个孩子的学习。他说:“每天我忙于搞科研,有时为一个论文搞得吃饭都没有心思。孩子就在无形中养成了爱读书、肯钻研的习惯,这种作用就是我们常说的熏陶吧。”可是综观时下的家庭教育现状,不少家庭由家长把关完成家庭作业,有的学校老师还要家长签字,甚至由家长负责听写。教育的痕迹性太重,其后果是什么?孩子变得厌学了、反感了,此时教师与家长还在哪儿一味地怪孩子不听话!

当然,教育作为人与人互相影响的过程,很难痕迹全无,但至少可以通过淡化教育痕迹而使部分痕迹从有到无,让更多的教育内容悄然渗入孩子的潜意识之中。社会学专家周亦农就曾经指出亲子沟通的几个要诀,认为家长与孩子说话要“好好说,慢慢说,轻轻说”。因为只有“好好说”才能避免逆反心理的形成,容易为青春期孩子所理解,最终转化为孩子自我改造的动力;只有“慢慢说”才能让孩子有胃口接受你的信息,才不易因信息饱和而使教育无效;另外,也只有“轻轻说”才可以使教育的痕迹谈化而进入孩子心灵深处,最终内化为孩子个人的行为与思想。

五、结束语

“大道至简,大爱无痕。”家长的教育影响作用于子女的不仅仅是其有意识的层域,而且还有常常被人们忽视的潜意识层域。无痕迹教育就是这样神奇,它通过创设情景、树立榜样、鼓励内省等多种潜隐方式,让孩子在不知不觉中激发起成长需要,确立起进步动机,陶冶道德情感,形成行为意志。只要我们不断地提供如此境界的信息,最终就可以使师长希冀的要求内化为孩子本身的信念和自觉行为。

参考文献:

[1]杨福章.试论潜教育的价值功能及其在思想教育中的应用[J].江苏高教,2007,(5).

[2]吕绍明.隐性教育:在把握特性中实现价值[J].湖北社会科学,2005,(12).

第9篇:家长建议范文

    一、 学生本期德育情况总结

    自一年级带班以来,本班孩子在行为习惯方面不断进步、不断提高,我就不面面具到了,记得在以前的家长会上,我提到过学生要学会与人相处,以便适应今后的社会生活。今天我只谈三个相处来汇报学生思想品德的表现:

    1、与家长和长辈相处。通过家长、老师及同学间相互学习和影响,孩子们更加尊重和孝敬自己的父母,我了解到许多孩子都孝敬父母、有孩子在妈妈生病时主动关心和照顾、有孩子真诚地劝告爸爸少抽烟、有孩子祝愿自己的父母在工作上取得成功、有孩子决心用良好的学习成绩报答父母……看到这些我真的感到这些孩子长大了、懂事了,同时我也感觉到我们的家长素质高、教子有方。其实,从小培养孩子具有一颗孝心非常重要,孝敬父母不仅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它具有极其深远的教育意义,试想一个学生连在自己身边经常照顾你、关心你、保护你的父母都不爱,那还谈什么五爱(爱祖国、爱人民、爱集体、爱科学、爱社会主义)?我作为班主任,在教育活动中十分重视培养学生的一颗孝心,让孩子明白孝敬父母、懂得谦让是美德、通过评选缤纷之星,让孩子知道孝敬父母具体该怎样做。有孩子将自己在学校得到的奖励(糖果)带回家给父母吃,这就是孝敬,有孩子不仅尊敬自己的父母,见到同学的家长也能主动问好,这就是懂礼貌。文明礼貌是一种良好品德,也是一种交际能力,今天的少年儿童必须要具备共享能力,学会适应社会、学会与人相处、学会分享快乐、学会体谅他人,而要学会这些必须从一个点头、一个微笑、一句问候、一声鼓励开始。因此,我们作为教育者、作为孩子的监护人一定要着眼于孩子一生的发展,从小事抓起,有的习惯不能将就,而要讲究。比如,学生离校时忘了跟老师说声再见,我会立即进行提醒,让孩子养成习惯,而决不会看在眼里、记在心中,期末评语中写上一笔“不懂礼貌”,教育是什么?在很大程度上,教育就是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让他们受益终生,小学阶段的教育就是要对孩子进行伦理道德规范的训练和读书写字等基本技能的学习。孩子不会处,我们要引导、孩子做错时,我们一定要即时纠正。培养孩子具有一颗孝心十分有必要,小时孩子不会体谅父母、关心父母,将来如何“反哺”?暑假里,可以让孩子当一天家,感受父母的辛劳,从而体会家务劳动的繁琐,既培养动手能力又加深对父母的爱。暑假中家长会带着孩子去走亲戚,希望家长们能注意引导孩子的礼貌言行、尊敬长辈。(见面问好、不乱动东西、饭桌上的礼仪、咳嗽、叠被子、说再见等)

    2、与老师相处。现在我们提倡师生平等,教师和孩子们要经常沟通,向朋友一样真诚地交流。同时,尊师重教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我们班的孩子在各位家长的教育下十分懂得尊重我,每天问早问好、谢谢再见都挂在嘴上,我真正感受到孩子们长大了、懂事了。其实,良好、和谐的师生关系会使教师更加投入工作,让学生更乐于学习。记得在以前学期的运动会上,我们班颗粒无收,孩子们不会有什么感觉,现在孩子们长大了,慢慢建立了集体荣誉感.为班级的每一次得奖欢呼.为我们班的失败失落。在与老师的相处中,学生是愉快的,在与学生的相处中,我也是愉快的。在尊敬老师这一点上,我们的孩子还是有不足的地方,看到学校其他老师(没教他们)不能主动问好,其实,多数孩子通过各种渠道都认识学校的老师,只是由于胆小、害羞而不能将问好的话脱口而出。有一次,我乘车遇到一位其他班的孩子,他不好意思叫我,身边的家长就对他说那是学校的老师,快去打个招呼,孩子马上过来说了一声:“老师好!”我又问他在哪个班,叫什么,过后,我在他班的班主任那儿了解了他,还表扬了他。……今后,在这方面我们都要注意引导。

    3、与同学相处。同龄人之间在一起很容易自由交流、无拘无束。学生之间是非常纯洁、正直的友情。我们不能用成人的眼光来看待他们的一些行为,比如在进行各种评选时,往往是好朋友站出来当众指出同伴的不足之处而且言辞非常尖锐,但下课后两人关系又十分融洽,这一点,我们成年人难以做到,这就是儿童的天真与单纯。同学之间在一起相处难免发生一些“矛盾”,有孩子常常在老师和家长面前数落对方的不是,试图借助大人的力量来化解矛盾,这是儿童的普遍心理。而我们一定要全面了解实情,教给孩子与人平等相待、友好相处的方法、培养孩子适应环境的能力。有的家长处理得很好,孩子回家反映与同桌有矛盾,影响自己的学习,家长并没有找老师给孩子换位子,而是要我别给她调位,让她自己去处理与同桌的关系,后来两位同学不仅很难发生口角,而且成了好朋友,用不恰当的话来说,这个孩子有了化敌为友的能力。所以,在看待同学关系这个问题上,我们不能充当孩子的保护伞,而要充分利用这些机会培养孩子的交际能力、适应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家长认为孩子在校与同学发生了矛盾就是受欺负了、受委屈了,其实不然。其一、身体接触就算打架吗?有孩子在下课时喜欢拍一拍同伴,这其实是表示友好,是儿童的天性,有孩子来回地打就有可能使一方获胜、另一方哭诉着来找老师,所以我们要正确看待学生之间的矛盾,不能只顾护短到学校来指责别人、为自己的孩子撑腰,这样不仅容易吓着孩子,也不利于自己的孩子。当然,我们班没有这样的家长。 郑佛智是我们班一个比较乖的孩子,这孩子特吃得.他妈妈给我说别让他吃那么多.有一天中午吃饭,菜比较好吃.但是不多.我知道他喜欢吃那菜,就给他多添些. 他说:黎老师你别给我添那么多菜,我说:为什么?孩子说:这菜好吃,给我添多了.后面的同学就会没有.所以别给我添那么多.

   二、一个巴掌拍不响。我们要详细了解事情,引导孩子分析自己的不足和过失,设身处地地为别人着想,多一分理解与包容,少一些挑剔和埋怨。从小就懂得谦虚和礼让、学会理解和尊重,将来他们就更能适应社会,更有发展空间,所谓“吃得亏、打得堆”。当然,我并不是让学生成为懦弱的孩子,受到伤害忍气吞声。如果,同学的行为太过分,还是要告诉老师和家长,这是对自己的保护也是对同学的及时帮助。

4、进一步提高学习质量的一点措施(家庭教育的角度)

(1)、给孩子树立自信、鼓励点滴进步,在很大程度上,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靠外部驱动,尤其低段孩子,他们更需要得到大人的赏识,有一位家长做得很好,只要有亲戚朋友来家做客,就把孩子画的画拿来给大家欣赏,客人们都把孩子夸奖了一番,后来孩子越画越好,取得了不少成绩。有家长注重孩子学习环境的布置,有专门的书架,放上孩子的书,让孩子能向别人展示自己的书,还有日记本需要准备专门的,以便能很快展示自己的作品。在别人面前,我们应该夸奖自己的孩子,孩子犯错误我们要关起门来耐心教育,给孩子面子。尤其在学习上,任何一个孩子都愿意取得好成绩,只是因为方法不当或是努力不够而暂时落后,教师和家长要为他们树立自信、指导方法,花时间帮助他克服困难、解决问题。

(2)、加强与老师的联系和沟通。我们之间本来就是合作者,彼此信任、相互交流对学生全面进步很有帮助。在交换意见的时候,最好不让孩子在场,有家长在老师面前数落孩子的不是,既让孩子难受也让我难受,这样的交流很容易变成老师和家长你一言我一语地批评孩子,并不利于我们商量一些好的教育方法来帮助孩子。同时,老师在单独教育孩子时,也请家长不要站在一旁,因为教师可能会用一些儿童化的语言来教育孩子,家长在旁边不太自然。希望我们经常交流,为着孩子的健康成长共同努力。

(3)、多与孩子交流,多关注孩子的学习,检查孩子的作业,询问孩子在校的学习。抽读、抽背、听写、考题等。

5在陪孩子的时候,要注意:

(1)培养恒心,不半途而废。教会孩子不要轻言放弃,如果10分钟解决不出一道数学题,大多数学生要就放弃,要就求助于他人,在学习中,我们要鼓励学生“尝试,尝试,再尝试”,从不同的途径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如实在解决不了,家长也只能提供解决问题的金钥匙,而不是直接亲自帮助他们解决问题,要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最重要的是过程,而不是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