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讲诚信的企业案例范文

讲诚信的企业案例精选(九篇)

讲诚信的企业案例

第1篇:讲诚信的企业案例范文

(一)为学生分析诚信为是会计行业的“生命”?主要从二来说明:我国已加入wto,我国的会计准则将与国际接轨,与外国投资者打交道会更多,不讲诚信受罚会更重,经济损失会更大,也会的形象。外国会计行业也将市场,我国会计行业还呈失信严重的状况,会计市场即便再过十年,赶不上国际,还会拱手送给别人,会计从业人员将会面临失业的困境。分析让学生意识到会计人员讲求“诚信”长期利益和持续发展,放弃短期利益;为集体利而益牺牲个人利益,为整体利益而放弃局部利益,为利益而放弃利益。

(二)会计诚信的案例会计教学内容,将诚信贯穿于教学的。当置身于错综的经济环境中时,面对眼花缭乱的会计,应如何会计原则,书本并地告诉该怎么做,也不着标准答,一切都需要职业判断,很容易让意志和个人私欲凌驾于原则之上,从而错误的判断和选择。

在会计诚信的培养,传媒的披露所带来的震撼和比理论的灌输和说教更为,更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师社会地将报纸、杂志一、网站所报道的新闻和案例教学内容的补充,来弥补教材的,将诚信教育贯穿于会计教学,多学生更多地关注身边比比皆是的信息,有性地指定和学生阅读某些财会的报刊、杂志、书籍和网站,让学生在现实生活中学会如何识别和判断虚假会计信息,学会如何拒绝经济利益的诱惑而坚守诚信。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书本上的知识,也许五年十年之后就要更新,而时代的发言人,传媒所传递的信息毫无疑问是与时展同步的,点,是的会计教材永远无法企及的。的学生紧跟时代的发展,在现实生活中地传媒来地获取知识,更新和扩展地知识面,才能地职业判断力,地诚实守。

(三)聘请企事业高层会计人员实例讲解,会计诚信教育的说服力。

第2篇:讲诚信的企业案例范文

会计教学开展诚信教育的必要性

会计诚信是企业法人、会计师事务所、中介机构、证券分析师和会计人员等的行为准则之一,如同社会个人的道德规范,它的作用不但是提供真实的会计信息,更在于向社会传递行为人的信用和声誉,丧失诚信的企业最终将被社会抛弃。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要求市场交易双方必须遵守诚实信用原则,使竞争作用正常发挥,维持一切公平交易的秩序,使市场行为在平等的基础上进行。由于会计工作是向国家、社会和企业的各个方面提供信息的工作,因此其“诚信”水平显得尤为重要。

如何在教学过程中贯穿诚信教育

丰富教学内容一些会计教材在职业道德教育内容方面有所欠缺,教师应结合社会实际,有针对性地指导学生阅读某些财会方面的报刊、杂志、书籍,让学生在现实生活中学会如何识别和判断虚假会计信息,使学生的职业判断能力、职业道德水平逐步提高。例如有些企业因本期的费用支出较大,为了不影响期末预计利润,采用“压缩”费用的方法,对按规定应进行预提的费用不预提,以降低过高的成本费用,虚增或虚保当期利润。假设某企业从木材厂拉入圆木5吨,其他木料5吨,运杂费共计3 000元,全部由圆木负担,这样购入圆木的采购成本多计1 500元,其他材料的采购成本则少计1 500元,从而造成各种材料的采购成本核算不实,以达到人为调节利润的目的。

改革教学方式

1)聘请会计人员进行实地讲解,增强会计诚信教育的说服力。会计教师基本上是从学校走到学校,实践知识比较欠缺,显得说服力不够。应多聘请企事业单位会计人员和会计师事务所的注册会计师到学校来讲学,用他们亲身经历的实例对学生进行职业道德教育和职业判断教育,并聘请法院和审计部门的工作人员用实际案例对学生进行职业法制教育,使他们在走上工作岗位的时候不仅做一个守法的公民,更要做一个懂法的职业者。

2)开展有关会计职业道德的专题讨论,加深学生对会计职业道德的理解。例如,让学生就企业的广告费开展辩论。一般原则要求划分收益性支出和资本性支出,传统上将广告费归入收益性支出,作为费用列示在利润表内。然而,广告树立了企业的品牌和形象,广告费无疑会与企业未来各年的销售收入相关,为什么不能作为无形资产?学生通过激烈辩论,不仅深刻理解划分收益性支出与资本性支出这一基本原则,而且还可以从中领悟到一些应该引以为戒的东西。

3)在考试中加大职业判断、案例分析的比重,强化学生诚信意识。除传统的考试题型外,考试中可以适当增加职业判断和案例分析题型的比重,让学生指出并更正案例中企业财务核算的错误,可以使学生更好地掌握和理解一般原则,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职业判断能力和职业道德水平。

例如,某公司2001年1月1日借入购建固定资产的专门借款1 000万元,借款期限2年,年利率为3.6%,合同规定到期一次还本付息。2001年12月31日前共发生支出1 000万元,且固定资产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并办理竣工决算手续,2003年12月31日还本付息。要求:根据所学的“划分资本性支出和收益性支出的原则”判断公司的账务处理是否正确,并说明理由。其中在2001年底计息时公司作以下账务处理:借,财务费用360 000;贷,长期借款360 000。该案例是会计核算一般原则和“借款费用准则”的具体应用。根据准则的要求,在固定资产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前发生的借款费用按规定应予以资本化,计入“在建工程”的成本。而公司在2001年末计息时,却计入“财务费用”,将资本性支出误作为收益性支出,则低估了资产和当期收益,减少了企业所得税,造成偷税漏税。

如果会计人员都能视职业道德为行动准则,那么无论其专业技能和理论水平上升到什么层次,都不会做出造假违规损害国家和公众利益的事情。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是信用经济,诚信是市场经济的基础。从这个角度上来说,必须在会计专业教学中加强诚信教育,从源头上解决会计信息失真问题。针对一般原则的题目,让学生指出并更正案例中企业账务核算的错误,可以使学生更好地掌握和理解一般原则,同时也可以从一定程度上评价学生的职业道德水平和职业判断能力。

第3篇:讲诚信的企业案例范文

关键词:高校;财务管理;诚信

自2001年加入世贸以来,我国面临着严峻的国际形势,在日益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国如想在国际市场上立足,就必须强化企业内部管理体制,而企业众多内部管理体制建设中,加强财务管理是体制建设的灵魂,而财务管理体制的健全又以加强从业人员的诚信教育为关键。因此,作为财务管理专业人才的培养基地的高校,加强对学生进行诚信教育的意义不言而喻。事实证明:加强对学生进行诚信教育是深化经济体制改革、促进企业健康发展的必然选择。可见,高校财务管理专业教育教学过程中加强对财务管理专业大学生的诚信教育乃重中之重。

一、高校加强对财务管理专业大学生的诚信教育意义深远

众所周知,诚信,是国际交流与合作的前提,是构成企业之间互相信任的基础,是取得交往双赢结果的起码要求。高校财务管理专业教育工作者在教育教学实践中,不断优化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千方百计加强对学生的诚信教育意义深远。

(一)加强对财务管理专业大学生的诚信教育,为将来完善企业财务管理保驾护航。财务管理从业人员的诚信意识不是一日建立起来的,在校大学生们,应该从计划步入财务管理行业的第一天起,就要强化个人的诚信意识,为未来走进社会做好准备,只有这样,将来才能以合格的财务管理人才的姿态跻身于行业之林;才能为我国企业内部管理体制的健全增光添彩;才能为企业提出科学合理的决策提供依据。

(二)加强对财务管理专业大学生的诚信教育,为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光天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大学生的诚信教育提供了环境基础, 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体现。作为财务管理专业的教育工作者,只要时刻将财务管理专业大学生的诚信观念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融合,借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约束力, 就能促使其以坚定的信念去有所为和有所不为。既用实际行动践行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又提高了个人的职业道德素养。

(三)加强对财务管理专业大学生的诚信教育,为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准备条件。现代的企业制度,是企业财产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实践中,常常会出现因经营管理者的过错而损害所有者利益的现象,深入研究发现,大都是因为企业内部管理失控造成的,其中财务管理造假是最突出的问题。因此,加强对财务管理从业人员的诚信教育有助于健全企业内部管理和控制机制,只有这样,才能保障投资人的利益,才能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才能确保社会主义经济体制健康运行。

(四)加强对财务管理专业大学生的诚信教育,为我国依法治国方略的贯彻落实添砖加瓦。十报告中多次强调依法治国。 企业财务管理质量不高、信息失真是我国大多数企业面临的一个比较严重的问题。这严重扰乱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正常秩序,影响了财务管理信息使用者的决策作用,更与我国依法治国方略是相悖的。在财务管理专业大学生中加强诚信教育,可以从源头上解决财务管理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问题,有助于贯彻落实依法治国方略,有助于保障企业财务管理的真实性、合法性与完整性。

二、高校加强对财务管理专业大学生的诚信教育的有效途径

诚实守信是现代文明社会的标志。财务管理专业大学生的有信度,将直接关系到他们未来从业道德水准的高低。高校财务管理专业的大学生不仅要拥有丰富的财务管理专业知识,更要具有优良的诚信品质。因此,高校必须把加强对财务管理专业大学生的诚信教育摆在首位。

(一)优化课程设置。无知者无畏,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失真,一方面是因为财务管理者有信观念不强,另一方面主要是因为从业人员法律意识淡薄。针对财务管理从业人员有信观念不强的问题,高校要侧重道德教育,高校道德教育内容要顾及财务管理专业大学生的实际需要,关注他们的真实感受,根据专业特点、专业需要和学生的需要来进行诚信教育,从而激发学生诚信学习的主动性。针对财务管理从业人员法律意识淡薄的问题,在财务管理专业课中要增加法制教育课时,帮助学生提高法律意识,增强守法观念,树立坚持原则、依法理财、不拘私情、一心为公的职业信念。在教学实践中,不但要大力宣传各种法律条文,还要结合身边具体案例,教育大学生触摸警戒线付出的代价。

(二)聘请事业单位会计人员实例讲解,增强会计诚信教育的说服力。会计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学科,从目前情况来看,在会计教学方法上,我们国家基本上是以教师为主体来开展教学活动的,而我们的会计教师基本上是从学校走到学校,实践知识比较欠缺,有时显得说服力不够,因此应多聘请企事业单位会计人员和会计师事务所的注册会计师到学校来讲学,用他们亲身经历的实例对学生进行职业道德教育和职业判断教育,并聘请法院和审计局的工作人员用实际案例对学生进行职业法制教育,例如,汕头市的虚开增值税发票案。虽然有些抓虐指示对于我们职业学校的学生来说偏难,但学生对实际的教学案例往往都非常感兴趣,这样可以使学生牢固地树立职业道德观念,能够在错综复杂的经济环境下做出准确的职业判断,在金钱利益面前正确的把握自己。

我们的学生大都已经习惯于“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而我们的会计教材在会计职业道德教育内容方面是有所欠缺的,印次,教师应结合社会实际及时地将报纸、电视、杂志、网站所报道的各种新闻和案例作为教学内容的补充,来弥补教材的不足,多引导学生更多的关注身边的有关信息,有针对性的知道学生阅读某些财会方面的报刊、杂志、书籍和网站,让学生在现实生活中学会如何识别和判断虚假会计信息,学生如何拒绝各种经济利益的诱惑,从而坚守职业道德标准,这样学生的职业判断能力职业道德水平一定可以得到逐步提高,从而更好的运用所学会计知识为社会经济服务、另外,要求学生从自己做起,在平时的作业、考试、实习过程中都要以诚信为本,自己独立完成,将诚信教育贯穿于整个会计教学过程中。

于此同时,开展有关会计职业道德专题的讨论,加深学生对会计职业道德的理解,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可以以辩论赛的形式展开,学生的积极性必然会有很大提高,学生很乐于通过辩论这种形式积极参与到会计知识的主动学习和思考中,尤其是对当前社会发生的各种案例,他们会不遗余力地查找资料,力争以充足的论据,鲜明的观点表达自己的见解。

(三)践行诚信教育。财务管理专业教学离不开实训课程,实训课上,教师不要只关注学生的专业技能,还要加强学生的职业道德培养。财务管理专业教育工作者必须实训过程视为学生专业能力提升和会计职业道德培养的重要方式和场所,将职业道德成绩考核与专业技能考核等同起来,让学生在市场环境下接受利益与诚信发生冲突时的考验,感受遵守职业操守的重要意义。在《审计》课的实训教学中,通过尝试模拟企业、事务所、审计机关的不同角色和岗位职责,一方面检查了学生对专业知识的综合运用情况,另一方面也了解学生做事的态度。使学生身临其境,切实理解“诚实、守信”对维持市场秩序的意义。

(四)诚信教育的内容要与时俱进。随着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新问题也不断涌现,高校财务管理专业学生的诚信教育的内容也要随着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变化而变化。在诚信危机已成为严重的社会问题的今天,高校孤立地、一成不变地对大学生进行诚信教育,就会陷入到空喊“诚实、守信”的口号泥潭当中,不管教育工作者怎样努力,学生都很难养成“诚实、守信”的习惯。高校要想搞好财务管理从业准人才的诚信建设, 要将行业诚信观念与个人荣辱观融合起来,以此约束自己的行为;要将个人专业技能与职业道德融合起来,使会计诚信教育起到真正的作用。

(五)加强校园的诚信教育建设,优化诚信教育的环境。学校是学生最主要的生活学习环境。要加强校园道德氛围建设,优化育人环境,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诚信教育活动,使学生思想上受到启迪,情操上得以陶冶,诚信品质得到升华。可以通过诚信专题讲座、诚信演讲比赛、诚信签名活动、诚信主题班会等形式,赞颂诚信新风,鞭挞失信现象,激励学生从自我做起,塑造个人诚实形象,从现在做起,倡导校园诚信新风尚。要通过倡导、赞扬、鼓励坚持诚信的行为,贬抑、鞭挞、谴责查处会计造假等不良行为,将有助于人们分清是非,形成良好的风气,使学生处于一种良好的氛围之中,潜移默化地受到教育和同化。引导学生用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来看待社会上某些诚信缺失的现象,使学生坚信诚信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会计人员的必备素质。在学校生活中,诚信教育必须贯彻始终。要从学生进校起,就对他们普及诚信教育,要教育他们从作业不抄袭、考试不作弊、按时交学费等身边的小事做起,让诚信教育真正融入学习生活,为将来走向工作岗位奠定诚信基础,让他们以诚信的姿态和品质步入社会。

(六)各级主管部门高度重视。首先,国家要确定一个有效率的财务管理诚信教育机构, 精选财务管理人才能接受的内容,定期进行有步骤、有计划地指导、培训。其次,要发挥网络资源方便、快捷的特点,进行舆论宣传,让舆论的宣传营造一种各种诚信氛围,配合会计诚信教育机构的教育,加强法律知识的传播和法律处罚通报,只有财务管理人才具有了法律意识, 法律才起到了约束作用。

结束语:总之,加强对财务管理专业人才的诚信教育是一项艰巨的、复杂的、长期的系统工程。任何的理论研究都只是纸上谈兵,只有广大的教育工作者在课堂的一线实践,才能完成教书育人的教育目的。高校财务管理专业如想培养出对社会有用的财务管理人才,就必须及时更新诚信教育内容,建立健全财务管理人才职业道德评价体系,维护和提高财务管理人才的诚信水平,以此加强对财务管理专业大学生的诚信教育。

相信,在全社会的广泛支持和关注下,在财务管理专业教育工作者的共同努力下,我们就一定能为国家培养出一批又一批团结友爱、诚实守信、爱岗敬业的高质量的财务管理人才!

参考文献:

第4篇:讲诚信的企业案例范文

(一)个人简历“掺水”,就业推荐材料弄虚作假

个人简历一般是用人单位初步筛选毕业生的环节,为了能在众多的求职者中脱颖而出获得用人单位的青睐,毕业校企合作机制下高职院校学生就业诚信教育探析广西工商职业技术学院 付 光 谢 洁生往往采取各种办法在个人简历中不同程度地进行“注水”,如虚构学生干部身份显示自己的组织协调工作能力;随意修改自己的学习成绩进行“理想化”的处理;夸大自己的专业技能和特长;虚造实习实践经历、社会活动经验等内容。

(二)面试时夸大其词、言不符实

大学生在面试过程中利用求职技巧,展示自己的技能和特长以获得用人单位的青睐本来是无可厚非的。但有些毕业生为了签约某一工作岗位,在面试过程中夸大其词,甚至胡编乱造,做出虚假的回答。

(三)随意毁约、违约

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不少高职院校毕业生在就业过程中存在“骑驴找马”的心态,首先找份工作保底,而背地里又不断地去找自己认为各方面条件更加优越的用人单位,然后擅自单方面毁约。或者签约后,因升学或其他原因既不去签约单位报到也不跟签约单位做任何解释说明情况,单方面违约。

(四)毕业后拒还助学贷款

国家助学贷款政策的实施,就是为了不让大学生因为经济困难失学,减轻贫困大学生的经济压力,让其能够顺利完成学业,但是近年来毕业生拖欠国家助学贷款现象频频发生,造成高校和银行处在一个尴尬的境地。

二、大学生就业诚信缺失的原因分析

(一)社会大环境的影响

当今社会上不良的诚信环境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大学生的就业诚信,从政治领域的腐败到经济领域的造假,再到人与人交往当中的信任危机等社会诚信意识的缺失,不诚信现象屡见不鲜,对正处于“三观”形成关键时期的、准备从校园走向社会的大学生产生了不良的示范作用。而就业市场中对于个人和招聘单位的双向信用体系还没有建立和完善,无法采取相应的制度和法律来约束个人和招聘单位在就业过程中出现的诚信缺失行为。

(二)高校就业诚信教育和监管乏力

高校主要从传统诚信观来开展诚信教育,强调学生的自律性,较为重视经济上的诚信教育,但是对学生的外在具体行为表现开展诚信实践和教育力度不够,从而导致学生的知与行脱节。不少职业院校在就业指导教育中都采用全程化教学,即从学生入校开始就开设就业教育,但基本上是从职业生涯规划的教育开始,学生并没有充分意识到学习成绩以及在校行为表现在将来就业中的重要性。同时,高校没有切实有效的措施来监管大学生就业中的各种不诚信现象,学生就业诚信缺失的成本太低。甚至有的学校对于大学生就业违约失信的行为采取无视的态度,比如在学校推荐意见上毫无原则地使用“组织协调能力强”、“实践工作经验丰富”等溢美之词;对推荐材料的内容不认真审核,只管盖章;学生手上同时持有多份《就业协议书》,等等,学校的“纵容”无形中对大学生就业不诚信行为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三)家庭教育因素影响

家庭教育主导着子女思想观念的形成,家长的价值取向、行为对子女有直接的影响。但实际上,对于就业问题,不少家长更关注的是用人单位的好坏,不仅不重视对子女的诚信教育,而且对于子女就业失信的现象,更多是从个人利422015.7益考虑,理解甚至直言不讳地表示支持“失信”行为。

(四)用人单位自身因素的影响

有些用人单位不切实际地提高用人条件,过于看重毕业生的成绩、实践经历、获奖证书、等级证书等;有些用人单位对本单位的实际情况做出了虚假宣传,对毕业生许诺一些无法兑现的待遇;一些招聘单位只想通过招聘会对企业进行宣传,本身就缺乏诚信,这些都助长了毕业生在就业过程中弄虚作假或者违约。

(五)大学生自身诚信就业意识缺失

大学生出现就业诚信缺失的现象,不仅是外部因素的影响,更重要的是内部因素在起作用。不少大学生并不觉得对于在就业过程中简历掺水、夸大其词和违约等方面的现象属于诚信缺失,诚信意识薄弱。大多数高校还没有建立诚信监督机制,缺乏规范且具可操作的诚信监管和考核评价,对于出现的就业诚信问题的解决途径只在于道德教育。

三、高职院校学生就业诚信教育存在的问题

随着大学生就业问题日益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就业诚信教育也逐渐成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课题之一。高职院校一般都会通过思想品德必修课、就业指导课等课程从理论上培养学生的诚信美德,也开展一系列大学生诚信教育活动,包括开展诚信征文活动、签订诚信考试承诺书、举办诚信还贷教育宣讲会等。但面对新时期大学生在就业过程中出现的诚信缺失现象,在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院校在就业诚信的教育和引导仍然存在一定的问题。

(一)就业诚信教育重视程度不够

诚信教育作为高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一部分,不能仅仅认同为一种认知性的教育,更应该体现出是一种养成教育,全程化的教育,贯穿于整个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然而在许多高职院校对学生的诚信教育只是简单地碎片化教学,只是单纯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个分支内容。而就业诚信教育更被认为是就业指导教师的工作任务,相关的教学内容没有做出明确界定。高职院校在推行校企合作、工学结合过程中在一定程度上依然存在着重专业教学、轻职业道德教育的现象,企业指导人员也只注重技能传授,缺乏企业职业道德教育。就业诚信教育如果没有渗透或融入到整个专业教学活动中,仅仅依靠一两门课程中的某个专题的教育是难以取得实效的。

(二)就业诚信教育理论联系实际不足

就业诚信教育作为思想道德教育的组成部分,仅采用理论的说教是没有针对性和实效性的。大多高职院校对就业诚信教育还停留在传统的对理论认知的讲解上,较为重视系统化地讲授诚信道德相关的概念,引证中国传统文化的诚信实例,没有把诚信教育与诚信实践联系起来。这就造成了部分学生对简历“掺水”、夸大自己的能力、与多家用人单位签约等方面的问题,仅认为是就业过程中的手段或技巧,而不是诚信的缺失,导致言行的严重脱节。在学生实习阶段、步入工作岗位的过渡环节常常被忽略,没有充分利用和发挥校企合作为就业诚信教育带来的职业环境有针对性地开展实践性教学。

(三)就业诚信教育深度不够

大多高职院校在人才培养方案或课程体系中都提出要加强综合素质教育,但没有具体的目标和措施。就业诚信教育只停留在面的说教上,深度教育远远不够,没有发挥大学生自身主观能动性,普遍存在只管“教”,不管“育”或只“教”不“管”。不仅没能很好地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他们自愿去接受和认同相关规范和诚信,而且忽视了对学生在面临诚信问题时的能力培养,如对诚信判断能力、选择能力和解决诚信与利益冲突能力的培养。

(四)就业诚信教育评价机制尚未建立

就业诚信教育不能只局限在道德教化的层面上,不能寄希望于仅通过就业诚信道德教育,学生就能自觉诚信起来,而应该通过制度进行监管和约束。高职院校还没能建立完善的就业诚信教育评价,可以使学生在教育评价过程中不断地认识、发展、完善自己,利用企业对学生的实习评价、对毕业生的反馈评价等为毕业生就业过程中提供参考依据。

四、校企合作机制下高职院校学生就业诚信教育体系的构建

随着高职院校校企合作机制下的专业建设及课程教学改革推进,面对当前高职生就业诚信的缺失及其带来的负面影响,高职院校应利用校企合作多角度、多层次、全方位地开展就业诚信教育。

(一)构建全员化的就业诚信教育体系

从就业工作的全员化,到就业诚信教育的全员化,对学生进行就业诚信教育,绝不仅仅是思政课教师、班主任、辅导员的工作,而是全校全体教职员工的责任,专业课教师、企业导师均应参与到教育中。就业诚信教育的开展,应依托校企合作进行社会典型案例教育、在职人员现身说法、实习实训过程中体验式教育、专业教师结合课程特点进行渗透式教育。专业课教师在教学中要结合专业课以及专业技能训练活动,进行有针对性的就业诚信教育,使诚信道德观念潜移默化地渗透到学生的思想意识中去,这样的就业诚信教育更具说服力和感染力。例如,财会类专业教师在开展专业课教学时,可结合会计行业中存在的“做假账”现象开展就业诚信教育;检验类专业教师可结合检验报告数据的真实性开展诚信教育。学校也可聘请企业人员到学校担任兼职教师,结合企业的实际要求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诚信教育工作。这种寓诚信教育于专业学习的渗透式教育,似乎没有设置专门的诚信教育课程,但诚信教育无处不在、无时不在。

(二)构建全程化的就业诚信教育体系

校企合作机制下的高职院校,往往由企业与学校共同制订人才培养方案。要把就业诚信观念教育纳入高职院校学生的入学教育、思想政治道德教育、专业课教育、就业教育、实习实践中,贯穿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渗透到教学、生活和管理各个环节之中,使学生从入校开始就认识和理解到成绩、等级证书、获奖证书、实践经历在求职中的重要作用,在今后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要培养良好的社会信誉。

(三)建立健全大学生诚信档案

学生诚信观念的确立,教育是基础,但客观有效的约束机制是不可或缺的保证。高职院校要健全大学生诚信档案,客观真实地记录大学生的基本情况,包括经济情况、学习成绩、日常表现、奖惩状况、社会实践、实训实习以及信用记录等,并在评优评先、学生干部选拔中将诚信作为一项衡量指标。学生就业时,可作为向用人单位提供学生诚信情况的重要参考资料。大学生诚信档案的建立既可督促和保证毕业生诚信就业,又使就业诚信教育落到实处,让学生真正体会到诚信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四)以校企合作为平台,实现诚信的知行合一

高职生在企业进行顶岗实习时,不仅要利用好企业这个平台提升专业技能,更要融入企业文化当中。优秀的企业文化离不开诚信价值观,学生在顶岗实习期真正接触社会,通过在企业实习实践活动中渗透诚信教育,企业导师用诚信的企业精神强化学生的诚信意识,使学生在真实环境中认知并培养诚信意识,真正提升诚信实践能力。

(五)注重校园诚信文化建设

通过开展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校园文化活动,如利用校园网站、校园广播、宣传橱窗、校级刊物等舆论阵地广泛宣传诚信,举办以“诚信”为主题的知识竞赛、演讲、征文、辩论比赛、主题班会或主题团日活动,特别是邀请企业开展讲座、专题讨论会、观摩学习等实践活动,以及银行参与征信课程教学,为学生实证讲解拖欠国家助学贷款后果,积极营造校园诚信的氛围,不断强化和培养学生的诚信意识。

五、总结

第5篇:讲诚信的企业案例范文

关键词:中职会计;教学;诚信教育

会计工作反映企业或者事业单位的经济活动,应当本着实事求是的原则,诚信是会计从业人员最基本的要求。如今,会计行业出现了一些不良现象,其中之一是做假账,给国家、企业和社会公众的利益带来了巨大的危害,同时扰乱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秩序,违背了市场经济的原则,应该坚决杜绝做假账的现象。因此,在中职会计教育中进行诚信教育具有重要的意义,笔者结合中职教育的实际情况,对如何加强诚信教育谈几点看法。

一、中职会计教学中渗透诚信教育的意义

一位会计从业人员不仅需要具备过硬的专业本领,还应该将诚实守信摆在工作的第一位。毕竟,要想在这个行业里占有一席之地,职业道德是不可或缺的重要元素。中职会计教学培养专门的会计人才,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应有意识地加强诚信教育,将诚信的思想渗透到具体的教学活动中,引起学生对诚信教育的足够重视。因此,教师的诚信导向对学生一生的观念都会产生影响。在中职会计教学中,教师在教授专业课程时,应该有诚信教育的意识,可借机向学生介绍会计行业中关于诚信的法律法规,以及商业诚信在实践中的具体应用;另外,中职院校除了开设会计方面的专业课程以外,还可开设会计职业领域的法律法规的课程,使学生树立诚实守信的理念,帮助学生树立职业道德规范和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教学过程中运用典型案例。推进诚信教育

教学过程中通过对教学案例的讲解和分析,能够使学生的印象更加深刻,教学的效果突出了,学生的接受程度也就大大提高了。因此,在中职会计教学中,教师应该学会“以案说法”,通过具体的案例分析达到诚信教育的目的。例如,某企业在2010年12月份预付明年的保险费用25000元,如果财会人员在账务处理过程中将25000元全部计入当月的管理费用支出,就会使当期费用虚增,当期的收益也被低估了,这样的后果可引起偷税漏税的违法犯罪行为。案例当中涉及的会计人员就是没有遵守业内需要的诚信原则,引起了不良后果,给公司企业和国家的利益都带来的损害。通过这一案例的讲解与分析,学生不仅对自己专业的理论知识有进一步的了解,还使诚信教育的理念深入人心,给学生以警示;另一方面,现在多媒体教学已经日益普及,老师可借助网络截取新闻报道的真实素材,进行辅助教学,让学生提高会计专业意识,进行判断会计假信息的锻炼,加强提高职业技能,做到诚信从业。

三、专题讨论使学生深刻理解会计行业内的诚信

以上提到了案例教学,在教学的实际过程中可以让学生主动讨论、分析案例,这样的教学效率会得到进一步的提高。开展案例专题讨论的目的是使学生集体发现会计案例中存在的问题,案例中诚信的作用是如何体现的。进而提出修正的方法和措施。通过这种方式,学生会变被动接受为主动探索,能够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学生会借助其他途径搜集资料以便可解决问题,学生之间可以合作协商,也可就不同的观点展开辩论,促使学生学习效率的提高,让学生在讨论过程中发表自己的看法,明确诚信这个主题;相比较老师直接将诚信理念灌输给学生来说,通过讨论由学生自己去探究在会计行业中如何保证诚信更加有效。

四、加强德育

每个人的道德素质的养成都靠后天的引导和培养,因此,对中职会计专业的学生进行诚信教育时,要围绕素质教育理念,将诚信教育和会计专业技能有机结合起来。俗语说“有才无德是危险品”,在会计工作中,道德对于从业人员来说尤其重要,因此,在中职会计教学中应该加强道德教育,培养德艺双馨的人才,不能只重视专业技能教育,将诚信教育放到工作之后培养。在会计的专业教学中,也不能把德育单独列出来进行培养,这不仅使教学偏离了主要轨道,效果也不会很明显。因此,将德育和智育结合起来,在智育的过程中渗透德育,才能培养德才兼备的会计人才。德育的目的达到了,诚信便在学生的意识里真正树立起来了。

人无信则不立,商无信则不通,国无信则不固。会计行业的特点决定了在培养会计人才时必须注重诚信教育。诚信是会计行业的立命之本,也是会计从业人员的基本职业道德,因此在中职会计教学中如何进行诚信教育,是每一位教育工作者必须思考的问题,也必须落实到教学实践中去。本文探析的以上四点策略,希望给中职教育工作者一定的启发,从而更好地开展中职会计教学中的诚信教育。

参考文献:

[1]刘冬荣,刘建秋,会计诚信的制度经济学分析[J],求索,2008(09).

[2]向欣,关于加强大学生诚信教育的思考[J],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06).

[3]董成,会计诚信教育的理性思考[J],社科纵横。2009(04).

第6篇:讲诚信的企业案例范文

全面发动 营造非公企业守法诚信良好氛围

今年8月,随着堡镇民营企业开展守法诚信创文明教育实践活动实施方案的落实,堡镇商会第一时间召开了深入开展守法诚信创文明教育实践活动暨“三创”工作推进动员大会,提出以“争当守法诚信的堡镇文明商人、争做守法诚信的堡镇文明市民”的主题,全面发动全镇民营企业、商业门店经营者和员工积极参与到活动中来。

在镇政府的网站上,特地开辟了主题专栏进行宣传引导;在全镇各民营企业、商业门店、宣传墙体等地张贴教育实践活动主题标语以及“守法最安全、诚信最可敬、贡献最光荣”和“建设守法诚信新堡镇、创建生态文明新堡镇”等宣传标语,一时间守法诚信意识渗入到堡镇的每个角落,营造出浓厚的守法诚信创文明教育实践活动氛围。

上有号召,下有行动。活动开展伊始,堡镇各行各业的领军企业带头召开职工动员大会,主动宣传教育实践活动的内容,弘扬守法诚信的传统美德,让员工学法、知法、守法、用法,筑牢共同思想政治基础,增强他们对企业发展的信心。在积极推进的过程中,企业自身也树立了诚信为荣、失信为耻的意识,使诚信内化为企业生产经营服务的自觉行动。

全面重视 构建非公企业守法诚信体系

在新形势下,以守法诚信为重点的理想教育实践活动是否见实效,关键看堡镇商会能否在活动中真正下苦功、谋创新、抓落实。据悉,从今年7月以来,镇商会规划连续举办多场以守法诚信为重点的活动,例如,7月至10月,举办守法诚信培训交流活动,并组织全镇厂、店经营者以经济新常态下实现企业创新发展、转型升级为目标,采取参观考察、理论讲授、座谈交流等多种形式教育培训交流活动;8月,开展守法诚信警示教育活动。通过组织参观者观看警示教育片,剖析典型案例,以案释法等形式进行警示教育,提高活动参与者的思想政治觉悟,增强守法诚信的警觉性和自觉性;9月至10月,组织开展“依法治国、依法治镇、依法治企、依法治店”和“诚信立业、诚信经营、诚信发展”及创建生态文明镇知识竞赛,以及“争当守法诚信的堡镇文明商人、争做守法诚信的堡镇文明市民”、“争创文明单位”、“争当五星级文明户”演讲比赛等企业员工乐于参与的主题教育活动,形成争先创优的良好风气;8月至10月,组织开展守法诚信文明讨论活动,通过各种主题座谈会、演讲、交流会等形式开展大讨论,最大限度调动参与者的积极性。

值得一提的是,对于镇商会举办的活动,镇党委镇政府都高度重视,每一次规模大的活动,镇党政班子都派出领导全程参与,在行动上对镇商会的活动积极支持,也让活动参与者们感受到在党委政府关心下的镇商会所释放出来的正能量,切实体会到了守法诚信、信守承诺、以诚服人的新堡商精神。

全面承诺 真心谋求社会监督

守法诚信是现代市场经济的核心竞争力,只有遵守守法诚信经营理念,企业才能持续健康发展。对此,堡镇商会开创性建立商会会员企业和个人会员守法诚信创文明承诺书制度。27家镇商会执委企业经营者带头签约《守法诚信创文明承诺书》,同时发动全体员工人人签订“我的承诺”,并举行了守法诚信创文明集体宣誓仪式。据了解,此项活动要求,凡是会员企业和新发展的会员企业,均由经营者签字填写守法诚信承诺书,承诺书统一纳入会员企业档案,而且要求各企业,所有员工要人人签字填写承诺书,从我做起,从我家做起,从我单位做起,做到人人守法诚信,共创生态文明。

此活动作为堡镇商会的一项“亮点”工作,响应了镇党委、政府关于“三创”工作的号召和商会自身倡导民企守法诚信文明的理念,也配合主题活动打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组合拳”。据悉,镇商会还要求已签承诺书的企业,须将守法诚信创文明宣言和守法诚信创文明承诺书在各自企业或商店内上墙公布,接受社会各界的监督,督促严格自律。

全面引领 比学赶超弘扬正气

活动开展以来,堡镇商会注重以典型引路,将守法诚信创文明教育实践活动引向深入。首先抓好执委企业的带头作用,按照镇“三创”工作要求和商会实施部署,执委企业做到带头整治环境卫生、打造生态文明企业;带头搞好企业文化布置,营造浓厚宣传氛围;带头宣誓签字作出承诺,上墙公示接受监督;带头守法经营诚实守信,树立堡商社会形象。11月初,镇商会会同镇“三创”办对执委企业实施情况进行百分考评,并将考评结果形成简报通报各企业,辐射带动面上企业和商业门店齐抓共创。堡镇是崇明地区的第二商业重镇,镇区范围有十里商业街,镇商会以创建十里守法诚信文明商业街作为重点抓手,召开了四百多人参加的专题动员推进会,发动全镇商店规范其经营秩序,进一步促进整个堡镇地区文明程度提升,防止短板出现,也为其他企业做好标杆作用。镇“三创”办与镇商会组织力量对商店进行检查,实行百分考评,予以奖惩。

同时,从今年8月起,镇商会采取开会交流介绍,现场参观考察,出刊专题简报等形式,宣传教育实践活动搞得好的先进经验,供活动参与者学习借鉴。并组织会员企业家走出去学习考察崇明内外民营企业开展守法诚信和创建文明教育实践活动先进经验,提升活动参与企业的整体素质,引导企业家和员工自觉学典型、争先进、作榜样,强化先进典型示范带动效应。

第7篇:讲诚信的企业案例范文

一、关于在大学开设创业课程的议案

十一届全国政协委员何伟提交的《关于在大学开设创业课程的建议》的提案对目前大学生就业、创业现状进行了深刻的分析。无论是从因扩招影响的一年比一年多的毕业人数上看,还是从一直都不怎么高的就业率来看,再或者看用人单位对应届毕业生的满意程度,都无疑表明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越来越严峻。

而创业无疑是规避就业竞争的一大有效途径,相对于考研而言,更现实。可纵观目前大学生创业情形,实在不容乐观。虽然,现在很多大学生都对自主创业有着浓厚的兴趣,而且觉得自主创业是一个很好体现个人才能的平台,还对自主创业有着自己独特的想法。但大部分同学,只停留在臆想阶段,并不了解创业真正了解创业是怎样一回事。目前,社会上或者高校里都开始举办职业规划大赛或者创业计划大赛,以此来提高学生们对就业或者创业有个提前的认知与了解的做法也成效不显,毕竟这种比赛只是比赛而已,并没有真正能够帮助个人自主创业提供一些经验.

因此,为了提高大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从心理素质和技能筹备方面都做好充分的准备,在大学中开设大学生创业教育课程,我觉得,还是很有必要的。按照议案中所建议的那样:

1、建议我国高校增设创业选修课。创业选修课的老师必须是有创业经历的人。2、高校可以适当修改学制。因为一般高校的选修课都是一个学期一结课,而创业活动是长期的,所以在学制上,希望高校做出适当的安排。

*大学党委书记郑永扣代表对此也是非常关注,特别着急,“要多帮帮这些勇于拼搏的年轻人!”所以在今年两会上,他带来了关于“积极完善创业政策,促进高校毕业生创业”的议案。他在议案中建议,一方面政府要夯实创业资金平台,除了按年度直接投入,还可以采取阶段参股、跟进投资等方式,面向社会、企业募集资金;另一方面优化创业机制,除了强化高校毕业生创业“一条龙”、“一站式”服务机制之外,还要完善创业社会保障机制,建立创业破产救助制度,建立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机制等。

另外,民建中央在提出的《关于进一步完善我国创业政策体系》的提案中,也同样对大学生创业寄予厚望,希望政府给予积极关注,和足够的支持。

二、关于大学生诚信教育的议案

诚信是一个社会赖以存在的道德基础,是做人的基本原则,也是人在活动中相互联系的道义凭借。作为高素质人才的大学生,如果这最起码的社会责任都不具备,那么就是教育的一种失败,也是人才培养模式的一种失败!这将导致道德天平将严重失衡,在诚信体系基础上的社会将会变得残缺,也将由此引发更深层次的社会危机!

当代大学生群体中绝大多数学生能够坚守诚信道德,把诚实守信当作人生的第一要义。但也出现了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大学生诚信缺失的主要表现:一是大学考试中的舞弊;二是大学生学术研究中的诚信危机,包括毕业论文抄袭剽窃,伪造各类技能证书;三是大学生经济信用问题,如恶意拖欠学费,不履行助学贷款承诺等;四是大学生求职信用缺失诸如虚假求职,频繁违约;五是大学生的社会生活的信用危机。

鉴于此,从学校的角度探索大学生开展诚信教育的对策,两会期间,有政协委员提出了如下建议,可以说颇具使用价值。

第一,加强大学生诚信教育,帮助学生树立“人无信不立”的信用道德观念。

首先,以两课为主渠道,增加和渗透诚信教育的新内容。结合两课教育改革,一方面,要使大学生认识到,树立较高的诚信意识,这不仅是当代大学生必须具备的道德素质,也是走上社会后“以德立身”的基本要求。另一方面,也要让大学生懂得,诚信既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又是经济社会的道德底线。其次,丰富校园诚信文化活动。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和社会实践活动是开展诚信教育的重要载体,可将诚信教育的深刻性寓于各项活动的丰富性和新颖性之中,潜移默化地将诚信观念融入到学生内心深处。如定期召开诚信评议会、讨论会,举办诚信专题讲座,进行无人监考活动,开展诚信征文或演讲赛、“个人求职不掺水”签名、“远离作弊”考风考纪教育“、诚信校园”文化节等活动。通过诚信教育实践活动,使学生逐步树立起诚信。最后,建立诚信教育网站。利用网络媒体的力量,在校园内部建立诚信教育网站,让学生通过无记名对不诚信行为进行举报。

第二,建立健全大学生诚信档案。对大学生的诚信教育不能只停留在道德教化的教育层次上,还应当在实施教育的动态过程中,适时把握学生的诚信状态,

。内容应包括:大学生本人承诺书、学生的个人基本情况、品行说明、学习成绩、健康状况、经济状况、信用记录等。

第三,建立切实可行的诚信评价体系。基于诚信档案,对学生诚信状况按级别科学分类,定出可操作的量化考核标准,建立诚信测评体系。

第四,完善的诚信监督和惩罚机制。高校的纪检部门建立科学完备的监督制约机制,用制度约束学生的行为,促使他们形成良好的诚信品质。每年定期检查、核实相关职能部门对学生诚信品德的评价状况,收集师生反映的情况汇报。

总之,大学生的诚信教育是一项长期、艰巨而又紧迫的任务,需要全民参与。全社会要形成统一的道德风尚,柔性的道德要与刚性的法律,维护公共道德秩序,约束非诚信的行为,为学生创造良好的教育环境,形成良性教育循环的格局。

三、加强高校与民企沟通与协作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德力西控股集团董事局主席兼CEO胡成中在3月5日提出,希望政府加强高校与民企沟通与协作,从而解决就业难招工难的问题。党中央、国务院也是高度重视大学生的就业问题,提出“把高校毕业生就业摆在当前就业工作首位”,有关部门为此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明显的成绩,但我国大学毕业生就业的形势仍然十分严峻。2010年我国高校毕业生达630万人,加上往届未实现就业的,需要就业的毕业生数量更大。在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的同时,我国沿海地区的民营企业在春节之后普遍遇到招工难问题。据初步统计,珠三角地区节后用工缺口约200—300万,温州地区用工缺口达80万。加强高校与民企的沟通与协作,统筹解决大学生“就业难”与民营企业“招工难”问题,对于合理利用人力资源,促进社会的和谐稳定意义重大。

胡成中建议道,建立高校与民企的信息对接机制。一要加强舆论引导,转变大学生的择业观念,引导他们到民企就业。要充分发挥报刊、电视、网络等在促进就业方面的舆论导向作用,积极宣传民企的发展成就、企业文化、用人标准和福利待遇等,增强民营企业对大学生的吸引力。二要建立专门的高校与民企网络沟通平台。我国现有招聘网多为综合性网站,专门为民营企业招聘大学生而设的网站很少。建议由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牵头设立全国性的民企高校招聘网,拓宽大学生与企业的沟通渠道,定期全国民营企业用工信息和高校毕业生求职信息,帮助他们找到理想的工作。三要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科研院所、中介服务机构、校友会等组织的桥梁作用,引导各高校根据自身的学科特点、培养方向等,与不同行业、不同领域的民营企业建立广泛的联系。

同时,可以适当实行优惠政策,鼓励民企招用大学毕业生。对应届毕业生初次到民企就业,各级政府可给予适当的补贴,支持企业对他们开展岗位培训。对促进就业有突出贡献的民营企业,要在财政、税收、融资、用地等方面给予特殊的政策支持。要为大学生到民营企业就业提供绿色通道。我国很多省市实行了居住证制度,但办证条件、办证程序限制很多。有关部门要实施更优惠、更便捷、更贴心的居住证政策,缩短办证时间,完善服务,让持证的大学生享受同城待遇。鼓励和支持民营企业兴建人才公寓,解决大学生的住房难问题。

另外,适应民企的用工需求,改革高校课程设置和教材内容。大学生就业的难点主要在普通本(专)科院校。这部分院校的毕业生整体专业水平不如名校生,实践技能不如职校生,处于基数大、就业难度也大的境地。建议:一是教研机构编写教材时,要广泛征求民营企业的意见,提高课程和教材的实用性。二是在有条件的民营企业建立大学生实习基地,提高大学生的实践能力。很多民营企业之所以不愿接收应届大学毕业生,是由于部分学生缺乏实践经验和实际操作能力,需要一定的时间和财力培养。政府部门要帮助和支持高校在民企建立实习基地,提高大学生的实践能力。三是高校要聘请来自民营企业的兼职老师,通过授课或讲座,使大学生更好地熟悉民营企业的岗位要求和生产技能。

四、对于大学行政化体制的建议

2010年03月07日,九三学社呼吁去除大学行政化体制。九三学社在《关于去除行政化,治理大学腐败的提案》中分析指出,随着大学不断扩招与规模扩张,高校基建以及招生事务成为大学腐败高发之地。

“解决我国大学腐败的关键就是去除高等教育系统的行政化。”对此,九三学社呼吁,国家有关行政主管部门要高度重视大学腐败的治理,坚决查办违法违纪案件,惩处犯罪分子,严肃党纪政纪,使干部受到警示教育,尤其是对各类学术腐败案件,教育主管部门要态度坚决,及时督办,消除学校内部的包庇、袒护;严格落实有关规章制度,加强高校领导班子的监督和党风廉政建设,健全高校领导班子的民主决策机制,规范决策程序,防止个人独断专行。

提案资料还指出,要尽快落实《高等教育法》,改变大学行政权力至上、学术权力微弱的现状。大学要真正回归教书育人的宗旨,形成尊重教师与学术、行政为教育科研服务的风气和环境;要取消实际存在的大学行政级别,改变大学校长的产生方式;要改革大学教师的绩效评价机制,清除学术腐败产生的诱因。

九三学社建议尽快制定《高等院校教职工代表大会条例》和《高等院校学术委员会条例》,强化教代会和高校学术委员会的权利;明确学术委员会的职责和议事规则,完善其在学校重大事务决策中的辅助决策机制,保证学术性权利在学校民主决策和民主管理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

第8篇:讲诚信的企业案例范文

企业经营不讲诚信,在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都存在,任何成熟市场国家都有诚信需求。从1994 年墨西哥危机到阿根廷的危机, 以及2001年位于世界500强前列的美国安然公司的破产事件, 无不说明这个问题。这就是说,成熟市场经济并不能从根本上以成熟代替诚信。但是,问题在于和企业怎样看待和对付这种不讲诚信的企业和行为。在一个社会中,少数企业经营不讲诚信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一批企业经营不讲诚信,社会对这种不讲诚信的行为麻木不仁,企业之间还相互效仿。

我国企业经营中的诚信缺失问题由来已久。这些年可以说是愈演愈烈,社会的无赖现象日益膨胀,整个社会诚信链条相当脆弱。一些企业经营不讲诚信,互相欺诈,用假冒伪劣产品坑害消费者的情况时有发生。据《工商报》报导,2000年,仅工商行政管理系统就查处假冒伪劣案件23.05万起,比上年增长36.86 %; 查处各类假冒伪劣商品总值38.81亿元,比上年增长95.61%;全国共捣毁制假售假窝点5.16万个,比上年增长3倍多。

在我国现实生活中存在的五花八门、毫无诚信的经营行为,已经成为人们见怪不怪的“正常”现象。企业间的诚信缺失必然导致交易效率下降和交易成本上升。我国诚信体系建设滞后已成为制约社会经济的瓶颈。一些企业偷税、骗税、骗汇和走私活动猖獗,一些企业任意变更或撕毁经济合同。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我国企业每年订立的经济合同约40亿份左右,但合同的履约率只有50%(20世纪90年代前我国企业合同履约率为90%)。一些企业故意拖欠客户的货款或拖欠银行的贷款,还有一些企业玩弄假破产真逃债的伎俩骗取国家的钱财。虽然发达的市场经济国家也存在拖欠逾期的应收账款,但它们拖欠的总量仅占贸易总额的0.25%-0.5%[1] ,我国目前已超过5%,是发达国家的10倍至20倍。“久债不还”已成为这些企业的“共识”。我国企业假破产真逃债的规模已经由过去的几百万元上升到数亿元水平。由于企业间相互拖欠货款,使得企业间互不信任,如履薄冰,现实的交易行为已经倒退到“一手交钱,一手交货”的原始的交易状态,使得企业间交易效率下降,交易成本提高,这种做法极大地制约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一些企业财务失真,明目张胆地编造假账假数据,违反财经纪律的行为屡禁不止……所有这些无一不是我国企业经营诚信缺失所致。

不仅一般企业和商业企业经营中存在着诚信缺失问题,就连应该最具诚信的上市公司也弄虚作假,制造虚假利润,骗取上市资格。串通庄家做市,报表重组,欺骗中小股东等现象,成了许多上市公司心照不宣的“秘密”。2001年股市缩水后的“ST猴王”、“ST幸福”、“银广厦”等股市丑闻,就是突出典型。我们可以说,我国企业经营中的诚信缺失问题已经到了十分严重的地步,它像瘟疫一样侵蚀着企业之间的信任以及人们对社会的信心,对我国市场经济乃至整个社会的健康发展产生了严重的负面。对此,必须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

二、我国企业经营诚信缺失的原因

1.信息不对称的有限博弈。诚信本身具有很强的外部性,当绝大多数企业都讲诚信时,少数企业不讲诚信就会受到严厉的惩罚。但是,当大多数企业不讲诚信,只有少数企业讲诚信时,少数讲诚信的企业只能是单方面受损。特别是在信息不对称的条件下,单个企业经营坚持诚信可以看作是一种风险。也就是说,在信息不对称的有限博弈中,任何一方都没有诚信的动力。骗一把就跑是信息不对称有限博弈状态下常见的现象。只有信息畅通、重复博弈才能建立起诚信经营的机制。因为,诚信经营机制的核心问题,是“当事人为了合作的长远利益,愿意抵挡欺骗带来的一次性眼前好处的诱惑”[2]。换句话说, 诚信机制发生作用的条件是信息畅通,当事人的不诚信行为能够被及时观察到,交易关系须有足够高的概率持续下去。然而,在中国目前的情况下,信息流通缓慢,企业间的交易概率有限,特别是我国交易地域规模庞大,企业间的交易频率较低,一个不讲诚信的企业完全可以在一个地区行骗后转向其他地区继续行骗。

2.企业缺乏真正的所有者地位。企业要作为诚信经营的真正载体,必须是真正的意义上的企业。真正的现代意义上的企业,必须是真正的所有者,拥有企业剩余的控制权和支配权。“企业的所有者就是企业信誉价值的索取者。如果没有真正的个人所有者,就不会有人有积极性维持企业信誉,企业就不可能讲信誉”[2]。也就是说, 企业不是真正的所有者,不具备企业剩余的控制权和支配权,是不可能建立起经营诚信的。因为,这种组织的行为通常是短期的,经营者只考虑自己任期内企业的经营问题,为职工发放更多的货币,他不可能有维持企业长期诚信的动力。企业的诚信经营的价值“等于未来收入流的贴现值,包含在企业名字中,买卖企业,实际上是买卖企业的信誉。所有者是否有积极性维持企业信誉,很大程度上是依赖于企业的所有权是否能有偿转让。如果现在的所有者即将退休或由于某种原因不愿意继续经营时所有权不能转让,信誉的价值就没有办法实施,他就不会有积极性维护企业的信誉”[2]。这就是说,企业诚信的建立,是以企业的改革为前提的,企业必须拥有清晰稳定的产权关系,并且产权关系是能够转让与交易的。现实生活中,国有企业产权不清,没有真正的剩余控制权和支配权,更谈不上所有权的转让与交易。民营企业虽然对企业资产拥有所有权,但产权得不到有效保护,民营企业家恐惧政策变动形不成相对稳定的利益预期,这种所有者地位也是不稳固的。在这样的体制下,无论是国有企业,还是民营企业,追求短期行为是必然的,诚信经营的机制就不可能真正得以形成。

3.以罚代打,罚打力度不到位。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推进,我国制定了一系列、法令和法规。就制假售假而言,我国的产品质量法规定:生产销售不符合保障人身健康和人身财产安全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的产品,责令停止生产、销售,没收违法生产、销售的产品,并处以(包括已经售出和未售出的产品)货值金额等值以上三倍以下罚款;有违法所得的,并处没收违法所得;情节严重的,吊销营业执照;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在产品中掺杂、掺假、以假充真、以次充好,或以不合格产品冒充合格产品的,责令停止生产、销售,没收违法生产、销售的产品,并处以违法生产、销售产品货值等值金额50%以上三倍以下的罚款;有违法所得的,并处没收违法所得;情节严重的,吊销营业执照;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从这些规定可以看出,对于大多数假冒伪劣产品的生产者和销售者来说,主要是以罚为主,而且罚没并没有使他们倾家荡产。在今天稽查力度十分有限的态势下,假冒伪劣产品的生产者、销售者只要10次中有2—3次逃脱罚没,就有利可图。对于国有企业中所存在的恶意欠债逃债的行为,由于国家与企业之间天然存在着“父子关系”,国家根本就不可能痛下“杀手”,较为常见的态度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甚至有些地方政府部门为了地方利益,还暗中支持企业欠债逃债。对于像“银广厦”这样的上市公司的巧取豪夺,虽然国家也出台了一些惩罚措施,但惩罚的力度也很有限,大股东未跳楼自杀,小股民倒是替大股东挨了板子。

4.地方保护主义和部分官员不正确的政绩意识。一些地方领导干部,由于地方利益作怪,对于所属企业恶意欠债逃债,千方百计予以包庇保护,甚至为其出谋划策;对于外地债权人的合法权益,不是依法加以保护,而是利用手中的权力横加干预。一些地方的干部为了一任政绩私利,对于所管辖范围内的制假售假听之任之,极少数干部甚至与制假售假者沆瀣一气,为制假售假者通风报信,干预行政执法部门的执法查处,成为制假售假的保护伞。所以,一些地方制假售假达到相当的规模,形成了产业化、规模化的水平,其生产者和销售者毫不掩饰,明目张胆地大干快上。有些制假售假企业作为地方的利税大户,还受到了地方政府的表彰。

5.整个社会道德水准下滑。企业的经营诚信是社会道德在企业经营中的表现。如果整个社会存在着严重的社会道德水准下滑,企业经营的诚信也就成了问题。不可否认,我国企业经营中的诚信缺失问题,同整个社会道德水准下滑有关。我们承认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企业应该追求利润。但是,企业必须坚持合法经营,讲究信誉,坚守信用,最起码做到利己不损人。然而,由于整个社会道德水准下滑,企业经营道德错位,许多企业见利忘义,损人利己,突破了应有的义利观和基本的道德底线。在经营活动中坑蒙拐骗、尔虞我诈、竞价销售、抢注商标、偷税漏税、假破产真逃债等损害消费者利益、其他企业利益和国家利益的行为,严重地损害了企业的形象。有些企业虽然自己能够做到诚信经营,但对其他企业不讲诚信的行为却高度容忍。据中国零点调查公司的一项调查结果表明,有40%的企业经营者对其他企业违反诚信经营的行为采取了高度容忍的态度,特别是对企业外部的领导者与客户关系中的不诚信行为的容忍度更高。例如,对“贿赂客户”的容忍度为71.3%,对“短斤少两”的容忍度为55.4%,对“不实广告”的容忍度为55.0%[3](p.200)。这种情况表明,在整个社会道德水准下滑的情况下,我国不少企业即使自己能够做到诚信经营,但对其他企业的不诚信的经营行为,却不愿意加以制止。

三、我国经营诚信的重建

我国企业经营中的诚信缺失,已经引起中央政府及各界的高度关注。朱róng@①基总理去年给国家学院题词“不做假账”,今年“两会”期间又将“诚信为本,操守为重”写入政府工作报告。近段时间,“诚信”一词席卷媒体并成为学者、百姓和议论的话题,足见举国上下对重建企业经营诚信的信心。

我国已经加入WTO,我们必须拥有诚信。否则, 就没有人愿意和我们打交道。倘若我国企业经营中的诚信缺失继续恶性,我们还可能被逐出WTO.这绝不是危言耸听。我们认为, 企业与国际知名企业的差距,不仅仅是规模的差距,更重要的是诚信的差距。如果说企业的规模差距在短期内依靠人为的方式(如加大资金投入,采取兼并联合的措施等)能够得以迅速提高的话,那么,诚信差距的缩小并不是一朝一夕所能完成的。而且企业经营诚信的维持比经营诚信的建立更为困难。要使我国企业经营重建起诚信之风,我们必须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加以努力。

在宏观上,我们必须明白企业经营的诚信之风的重建,绝不是单个企业的事情,而是一个全社会的问题,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才能形成。政府要特别重视和规范市场秩序,倡导企业按照价值、竞争规律、供求规律办事,为企业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要破除评价企业经营状况只重视经济效益而忽视社会效益的思想;要强化经营诚信的,健全经营的诚信评估体系和约束机制等。当前,特别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充分利用,及时公开企业经营的诚信状况,为企业间的重复博弈创造条件。由于信息不对称,“劣币驱逐良币”的规律在现实生活中经常发生作用。当人们无法辨别诚信企业与诈骗企业,无法辨别真实产品与假冒伪劣产品,无法了解优等上市公司和包装上市公司时,诚信企业的市场就必然被不讲诚信的企业所挤占。要形成全社会经营的诚信之风,彻底改变“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必须充分利用现代网络,建立起全社会的诚信体系,及时公开企业经营的诚信状况,为企业间重复博弈创造条件。为此,工商、税务、银行、物价、公安、法院等部门应该联手合作,建立企业经营的诚信档案,定期向大众媒体公布。要把这项工作当作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来抓,使企业的纳税情况、银行信用评比等级情况、合同和商标行为、经济检查记录,以及司法部门提供的企业经济案件记录、各种荣誉和不良行为等全部记录在案,随手可查。这样才能使诚信经营的企业拥有市场、拥有客户、拥有竞争力,使经营不讲诚信的企业失去市场,失去合作伙伴,最终被淘汰出局。

2.推进国有企业改革,明晰产权关系,制定有利于民营企业长期稳定发展的政策。经营的诚信基础是企业的产权关系明晰。产权制度的基本功能是给人们提供一个追求长期利益的稳定预期和重复博弈的规则。现实生活中,国有企业产权不清,责任不明,经营者和员工只拿国家薪水,他们的利益与企业的经营诚信没有直接关系。员工欺诈客户,所有者并没有承担任何责任。为此,必须推进国有企业的改革,明晰产权,明确责任,使企业成为真正的所有者,拥有剩余的控制权和支配权。企业的所有权亦可以转让和交易,为人们的重复博弈创造条件。实践证明当人们没有稳定的利益预期的时候,经营是不可能讲诚信的。政府的政策多变,人们就不会形成稳定的利益预期。尤其是对待正在蓬勃发展的民营企业,政府应制定长期稳定的保护其发展的政策,使他们形成稳定的经营预期,改变放弃诚信、追求眼前利益的短期行为。

3.加快立法,严格执法,加大打击力度。企业经营中的诚信缺失,大量的属于道德层面,有些已上升到法律层面。企业不诚信的经营行为已经危害到了整个社会经济运行和安全的程度,不用重典、姑息养奸将后患无穷。为此,政府必须加快立法的步伐,严格执法,加大打击的力度,特别是对于制假售假,恶意欠债逃债,严重坑害消费者的利益、其他企业利益和国家利益的责任人,要严加制裁和惩处。当然,也并不是惩罚越严,企业经营就越讲诚信。现实社会有许多不确定因素,合约得不到履行,如果是不受当事人控制的外部因素所致,惩罚必须是有限的;如果惩罚过重,不仅无助于企业经营诚信的建立,而且可能有害于企业经营诚信的建立。要做好这一点,就需要提高我们执法人员的执法水平。

4.克服地方保护主义,确立的干部考核标准。要在全社会重建企业经营的诚信之风,建立统一的市场体系和市场秩序,必须彻底铲除地方保护主义,让各种商品和要素在全国统一的市场内真正形成自由流动。为此,政府要抓紧制定相应的法律、法令和法规,如商品流通法,对违反相应法规,搞地方保护主义的要依法查办。对干部的考核,首先要考核其思想、职业道德、大局观念,建立稽查特派员制度,对政府官员进行全面考核。对于一些地方官员为了一任政绩,对所管辖范围内的制假售假、恶意逃债等不诚信的经营行为听之任之、甚至还充当保护伞者不得重用,问题严重的要严肃查处。

5.加强宣传教育,努力提高全社会企业经营诚信的水准。发达市场经济国家经济发展的实践证明,没有整个社会诚信水准的提升,企业的经营诚信是做不到的。要提高全社会企业经营的诚信水准,必须加大宣传教育的力度,建立全社会企业经营诚信的目标,强化企业经营要遵循合法经营,讲究诚信,互惠双赢的意识。对经营诚信好的企业要予以表彰,对经营诚信差的企业要予以警示教育。要做到重建全社会企业经营的诚信之风,我们认为,必须采取有效措施,从幼儿园开始逐步强化人们的诚信意识、诚信知识和诚信行为。我们相信,只要我们坚持不懈地努力,全社会企业经营的诚信之风一定能够重建起来。

在微观上,必须看到全社会企业经营诚信的重建,是通过一个个企业来实现的。为此,企业必须建立起经营诚信的自律机制。

1.认真制定企业经营的诚信准则,照章经营。企业通过制定明确的经营诚信的准则,使企业明确自己的社会使命和社会责任,明确企业应该为国家、为客户、为职工做些什么;使职工明确怎么做符合经营的诚信准则,怎么做违背了经营的诚信准则。企业制定经营的诚信准则是为了使组织诚信与个体诚信同步协调,促进企业的持久发展。因此,企业制定经营的诚信准则必须从人性的要求出发,让职工愉快地接受企业经营的诚信准则,把企业经营的诚信准则转化为自己的自觉行为。

2.强化企业家群体的自律垂范作用。俗话说:“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企业经营的诚信与个体经营的诚信协调统一,最重要的是企业家群体的自律垂范。企业经营的诚信准则由企业家群体制定,企业家群体应率先执行企业经营的诚信准则,不能只说不做,更不能说一套做一套。

3.要加强企业内部经营的诚信宣传教育。任何一个企业要想获得发展,必须把它建设成为一个诚信型的组织。教育是实现企业经营诚信的一种手段。企业要有效实施经营诚信,必须在企业内部实施经营的诚信教育,藉以丰富职工的经营的诚信知识,提高他们经营的诚信水平。经营诚信教育的应当结合企业的实际而设计,最好能够通过案例的形式告诉职工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经营的诚信教育是一项长期性的工作,不可能立竿见影,也不可能一劳永逸,需要企业持之以恒地抓下去。

4.建立起企业经营的诚信奖惩机制。要想在企业内部形成一种良好的经营的诚信环境,企业就必须着力于建立一种赏罚分明的机制。例如,根据管理者和职工经营的诚信业绩、经营的诚信行为和经营的诚信信仰,提拔、奖励管理者和职工;当企业的管理者和职工违反企业经营的诚信准则并给企业形象和企业利益带来损害时,必须给予必要的处罚,决不能姑息迁就。

【】

[1]郭跃进。诚信问题:我国企业面临的严峻挑战[J]。经营管理,2001,(8)。

第9篇:讲诚信的企业案例范文

目前,媒体对大学生不诚信行为屡屡曝光,大学生群体备受社会的关注与争议。那么,是经济时代促使大学生抛弃诚信向“钱”发展,还是诚信教育未跟上时代节奏而导致涉世未深的学生难以分辨是非?这些是教育工作者需要深思的问题。很多高校确实存在重技能教育轻品德教育的现象,课程安排全部被专业课程排满,认为只有提高专业技能才是提高学生就业率的保障。长期诚信教育跟不上的后果显而易见:考试作弊、贷款拖欠、抄袭、作假等不诚信现象屡屡发生。摆在教育工作者面前的压力甚大,迫切需要建立一个既经济又高效的诚信教育体系解决当前大学生出现的诸多问题。

一、高校开展大学生诚信教育中出现的问题

据课题组调研显示,各个高校都有大力开展大学生诚信教育的想法,但由于开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导致诚信教育开展滞后或见效甚慢。课题组总结各个高校开展诚信教育中出现的问题,大致分为以下三类:

(一)学生角度

各高校表示,诚信教育难开展从学生角度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方面是学生的课表已经被专业课程排满,很难有更多的时间安排其他课程。另一方面学生在考证、就业的压力中,其他课程往往受不到学生的重视,课堂效果极差。

(二)高校角度

诚信教育课程教什么?怎么教?教材是什么?目前在各??高校都还是空白,还没有形成相应的教学体系。诚信教育如果想取得好的教学效果,需要分专业、分时段教学。不同专业学生的教材、教法都要体现专业特色,把每个专业的实际问题与诚信教育相结合,才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在专业实践认知的同时体会与专业结合的诚信,这种教育不仅对大学生在校期间的诚信起到督促教育作用,而且为将来步入社会奠定了坚实的道德基础。但是问题来了,分专业、分时段的课程建设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单凭一个高校自身,很难满足经费、时间、人员等各个方面的要求。

(三)师资角度

据了解,随着高校教师晋升职称对科研要求与日俱增的当下,很多高校老师把主要精力放在科研、晋升职称上,对于教学的研究程度大不如从前。在这种环境下,寻找能够关注诚信教育,在课堂中贯穿诚信相关案例的老师少之又少。因此,各个高校意愿开展诚信教育但找不到老师的情况是目前普遍存在的问题。

二、基于协同经济理念构建大学生诚信教育体系的必要性与可行性

(一)必要性

综上所述,各个高校仅仅凭借自身力量很难在短期内构建成熟稳定的大学生诚信教育体系,因此,需要高校、企业、社会协同协作,资源共享,共建诚信教育体系,旨在培养有技能、有品德的高素质人才。协同经济效应是1+1>2的效益,即各成员相互配合、互相促进,使合作后的总体效益大于单个个体的效益总和。目前,高校在大学生诚信教育中面临难以实施的局面,需要各高校间协作、高校与政府协作、高校与企业协作,最后高校、政府、企业都从中获得协同效益。协同的作用是能够促使各方受益,在付出资源最小化的基础上获得效益。这个效益是广义的效益,从高校角度而言,获得的效益是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教育体系的完善;从学生角度而言,获得的效益是自身素质的提高,就业成功率的提升;从教师角度而言,获得的效益是自身教学水平的改进与教学进程的顺畅;从企业角度而言,获得的效益是人力资源质量与经济利润的大幅增长;从政府角度而言,获得的是社会诚信体系的进一步细化与完善。可见,基于协同经济理念构建大学生诚信教育体系是能够满足各方所需的必要事件。

(二)可行性

信息化给协同带来便捷,应用互联网可以不受时间、空间的影响发挥协同作用。相关资源可以在互联网上进行共享,使用者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使用。互联网时代,使协同更具可行性。另外,协作会给企业、高校、政府都带来丰厚的协作效益,企业可以随时通过互联网了解学生对该企业的分析建议与学生的诚信资料,在获得学生创意的同时也为后续人才选拔建立依据。高校可以通过协作获得企业信息资源与学生校外实践场所,是建立校企合作的又一途径。政府通过协作促进了社会信用体系的全面建设,社会诚信范围进一步扩大。可见,基于协同经济理念构建大学生诚信教育体系对企业、政府、高校、社会都能产生实实在在的价值并且可行。

三、基于协同经济理念构建大学生诚信教育体系

协同经济是以各方共同参与为主导思想,达到各方效益最大化为终极目标的经济运行模式,该模式应用于大学生诚信教育体系中,旨在通过多方力量整改大学生诚信教育的现状,完善社会诚信教育体系,因为多方参与比单方独立运行更具有经济可行性与实施可行性。基于协同经济理念构建大学生诚信教育体系如图1所示。

(一)企业

企业主要为大学生诚信教育体系提供需求支撑。一方面诚信教育的开展需要提供真实案例才更有说服力,这些案例需要企业提供。另一方面诚信教育的深入开展,需要有需求方对接,也就是需要企业把诚信纳入就业标准。这样大学生诚信教育体系才能顺利实施并不断发展。

(二)高校

高校是诚信教育开展的主体,是诚信教育体系的实施方。各个高校之间也需要进行协同发挥高校教育特长,设立适应各个高校的诚信教育体系。

(三)政府、社会公众

政府、社会主要从社会要求与政策引导方面强化大学生诚信教育体系的建设与开展,促使该体系按照社会需求、政府要求的方向实施、发展。

四、构建协同大学生诚信教育体系需要注意的问题

协同体系是多方共同参与的,因此在构建体系时需要从时间、空间、制度方面严格要求,确保1+1>2的协同效果。

(一)时间

大学生诚信教育体系需要分年级、分阶段、有侧重点的开展诚信教育,例如:大学一年级诚信教育的侧重点在于诚信认知,需要让学生了解什么是诚信,诚信对于大学生职业规划产生的影响、重要性;大学二年级诚信教育的侧重点在于专业诚信,也就是在专业课程的讲授中贯穿诚信的内容;大学三年级以上诚信教育的侧重点在于诚信行为与诚信应用。这一阶段的学生与社会、企业接触明显增多,顶岗实习、校企合作实践都是学生参与企业的高校课程环节,因此,这个阶段诚信教育需要从企业实践案例、企业就业需要方面开展。

(二)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