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农作物生长管理范文

农作物生长管理精选(九篇)

农作物生长管理

第1篇:农作物生长管理范文

关键词:农业生产;物联网;推广

1在农业生产过程中应用物联网技术

1.1在种植领域中应用

物联网技术不断发展,并在种植业中广泛使用,极大地促进了种植业的发展。相关人员可以使用物联网技术辅助种植业工作,有效采集和识别种植作物的相关信息,也可以实时监控作物生长情况,快速传送并自动化分析相关数据。物联网技术在种植领域的应用,促进了种植业的现代化发展[1]。相关人员运用物联网技术中的监测技术,可以随时监控作物生长情况,便于相关人员依据实际情况及时采取措施控制作物生长,确保农作物在生长过程始终处于最佳的生长环境。使用物联网监测技术,可以帮助相关人员随时采集、分析和处理有关农作物的信息,并采取针对性的解决措施,从而更好地控制农作物生产,达到绿色种植要求。

1.2在养殖领域中应用

在传统畜牧业中使用物联网技术,可以促进畜牧业发展,有效解决畜牧业经营中的各种问题,加速传统畜牧业向现代畜牧业生产经营管理模式转化,使现代畜牧业向信息化和产生化的方向发展,极大地促进了现代畜牧业的发展[2]。畜牧业在发展中主要使用物联网技术中的智能拓扑结构,实现精细化养殖,更高效、智能化地管理家畜。在养殖过程中,可以综合考虑家畜生长所需环境和食物等方面的信息,利用物联网技术分析和处理各种数据,从而监督管理家畜生长的全过程,真正实现数字化管理。

1.3在生长环境领域中应用

农作物在生长过程中很容易受天气、土壤等外在环境因素的影响,需要相关人员采取措施处理好这些问题,为农作物生长创造健康的生长环境。使用物联网技术,可以随时监测农作物周围环境的各种数据信息。物联网技术会衍生类似云数据、实时测控和智能传感等技术,在不同农作物种植地区都可以监测、传输和处理分析相关数据信息,保障农作物健康生长。

2在农业生产过程中推广物联网技术

21世纪科学技术快速发展,极大地改变了各行各业的生产经营模式。农业是我国最重要的支柱产业,在农业发展的过程中借助物联网技术,能够促进农业现代化发展。一是尽可能提升传统农业指标中的收益指标,重视农作物品种、产量与价值效益间的关系。二是紧跟时展需求,有针对性地提升农业生产效率,节约生产成本,提高产量,更智能化地管控农业生产。三要建立更完善的农业生产管理平台,全程控制农业生产各个环节。

3在农业管理中应用物联网技术

3.1全程监控农作物和畜牧业产业链信息

当前,媒体上曝光了多起食品安全问题,造成这些问题的一部分原因就是没有严格监管农产品从生长到销售的全过程。为此,相关部门可以采用物联网技术全程监控农产品生产、加工、运输和销售环节,避免发生食品安全问题,确保所有流通于市场的农产品都符合质量要求。例如北京奥运期间,负责食物的工作人员采用PFID电子标签和GPS技术启用追溯系统保障食品安全,通过查询产品的生产原料可以找到其对应的身份信息。通过查询菜谱追溯农产品的种植地,确保选用的食品原材料安全,还可以实时监控所有材料的加工到配送环节。一旦出现异常参数,会自动启动报警装置,以此保障食品不会出现任何问题。

3.2实现智能化农作物种植和畜牧养殖

温室或大棚种植农作物,对周围环境的要求比较高,要求相关人员控制好湿度、温度及光照等。使用物联网技术可以通过各种传感器实时测量、调节温度、湿度等。如果传感器中反馈的数据有异常,说明需要灌溉或施肥或喷洒农药等。使用无线传感器,不仅可以为农作物生长创设一个良好的生长环境,也能获取更丰富的农作物生长信息,还能为使用者自动分析相关信息。将物联网技术应用于水产养殖,可以使水产养殖户管理更加便捷。例如天气发生变化时,造成水塘氧气不足,水质、pH值出现较大波动,使鱼、虾等无法正常生长。使用物联网技术可以全天监测水塘中的水质情况,一旦变化较大就会报警提醒养殖户,及时解决水质和投食问题,减轻养殖户的劳动强度,获取更高的经济效益。

3.3定期推送农业信息

农业信息包括天气及使用传感器收集到的各种数据等。通过整理分析这些数据信息,农业部门可以有效预测未来一段时间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发出相应的预警报告提醒养殖户,有效预防病虫害。

4在农业管理中应用物联网技术的有效措施

4.1建立种植和养殖物联网标准

国家可以针对在农业管理中应用物联网技术的措施出台相关标准,每个地区可以依据当地农产品特点及其需要的生长或养殖环境,开展顶层设计,积极鼓励、推广在农业管理中应用物联网技术。此外,养殖户也要积极参与到其中,在实际生产中使用物联网技,实现农业管理数据化,获取更大的经济效益。

4.2加大投入力度

为了保障农业管理,政府应充分发挥引导作用,加大宣传,让种植、养殖户感受到使用物联网技术进行农业生产管理是有效的、可行的。政府也可以设计实验基地或示范园,让种植、养殖户切实感受到使用物联网技术的益处。利用物联网技术实时监控农产品从生产到销售的所有环节,保障农产品质量达标。同时,相关部门可以为种植、养殖户开设讲座或发放宣传手册和视频资料等,让他们更深刻地认识和了解物联网技术。

第2篇:农作物生长管理范文

关键词:农作物;栽培技术;关键要素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作物产量的多少直接关系着百姓生活的幸福程度。农业的发展离不开技术的支撑,之前的粗放型增长已经不能适应我国农业的现代化的发展,转变生产发展方式对农业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对农作物栽培技术的关键要素分析有助于技术的进步和提升。笔者对农作物栽培技术的要素提出几点见解,不足之处,请诸方家指正。

一、农作物品种的选择

品种的选择对农作物的发展十分重要,在栽培农作物的时一定要充分考虑到品种要素。因为,这是第一步也是最关键的一步。但是由于我国幅源辽阔,地势差异大,气候条件也都着差异,因此在品种的选择时要因地制宜、因时制策,充分考虑的自然条件和土壤因素的影响,不能一味的崇尚“高产品牌”。比如,我国北方一般选择种植小麦和高梁等农作物,而南方则是大都种植水稻、油菜和甘蔗等农作物。

二、科学的农作物栽培模式

(1)科学的播种育苗

播种育苗的时候一定要科学合理,在育苗的时候要考虑到湿度和温度的影响,合适的温度和湿度对幼苗的生长十分关键。育苗的过程一定要足够的耐心和细致。以水稻为例,在水稻栽培过程中,分为整体施肥、种子处理、播后管理和适时收获这4个部分,在这3个部分的水稻作业中合理有效的进行选择与把握,才能更好的实现水稻高产。

(2)可控的移栽时间

移栽幼苗也有着十分严格的要求。移栽的幼苗的时间要合理把握,移栽的过程要和移栽的规格联系起来,也就是说移栽的时间、规格和过程要充分协调。以防止幼苗受到伤害。比如水稻移栽,要分两个步骤,首先是成功的育苗,在幼苗长到一定的高度时,移栽到秧田。其二,在秧田生长时控制好水源和肥料,待幼苗长到粗壮时移栽到稻田。

(3)合适的播种时间

由于我国自然条件差异大,在同一时间的不同地点,气候的差异有着显著的不同。为此,选择合适的播种时间更加有利于农作物的生长。由于收到光照强度的不同以及降雨量的大小等条件的影响,以及时间上的差异等因素使得农作物的生长周期具有很强的时间性。何时播种何时收割,农作物种植时间已形成较为完善的可控的规律。比如适宜夏季播种的农作物有:甘蓝、西红柿、黄瓜、花菜、芹菜及水稻等:适应冬季播种的农作物有:“冬小麦、南方的大白菜、油菜、荞麦等。因为不同农作物在不同生长阶段对光照和需水的不同导致形成农作物播种的时间差异。因此,在农作的播种时节上应予以合理控制。

(4)合理的种植密度

在移栽幼苗的过程中合理的密度有助于幼苗和农作物的生长,因为,农作物随着时间的增长,它根部和躯干都会发生变化,合理的种植间距更有助于农作物的生长和丰收。有根据农作物的特点合理的布局,不能种植太密集也不能种植的太稀疏,使得土壤资源利用最大化。

三、农作物施肥的管理

施肥在对农作物的培养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位置,在培育不同的农作物时要合理的选择肥料的种类和施肥的量。根据农作物品种的不同以及土壤性质的差异,那么使用的肥料也是有区别的,并且农作在不同的生长阶段需要的不同的肥料。因此,在培育和种植农作物的过程中一定要根据该农作物的特征选择农肥,而且要控制好施肥量的多少。值得注意的是,一定不能出现在农肥的种类和使用的错误,一旦出现错误很有可能会导致农作物的停止生长或死亡。

四、土地的管理

因为土壤性质的不同,为此在培养农作物时对土壤的管理也是十分重要的。首先,我们要了解土壤的性质,比如说是呈弱酸性或者是弱碱性等。其次,根据不同的土壤性质选择不同的农作物,或者采取相应的办法改变土壤原有的性质。农培育养殖农作物的过程中土地的管理工作的性质呈现出复杂的趋势。土地管理的工作主要就是在播种完农作物后,要对土地进行较为合理的管理以便农作物可以合理的成长。而管理土地主要工作就是松土和除草,可以依据农作物的生长习性做出具体的管理措施。依据农作物是否具备抵抗除草剂的特性,可以选择采取药物除草的方式来清理农田中的杂草或者采取人工除草的方式。而土地的湿度对农作物的影响也是显而易见的。在培育农作物时要根据季节以及降水量的不同来把握浇水的量,例如,水稻生长的初级阶需要大量的水,但是,在长江沿岸附近,通常会有一个阶段出现枯水的情况,降水量很难满足水稻生长的需求,这时就可以利用长江的分流和干流以及储存的水对水稻进行适当的灌溉去除虫害。

第3篇:农作物生长管理范文

暗管排水技术有着较长的使用历史,我国的暗管排水技术有着很丰富的理论经验,在农田中得到了充分地使用。随着我国农业技术的发展,暗管排水技术在农田中得到了更加广泛的应用,其建设情况以及对农田系统的应用效果会随着时代变化而变化,应该得到关注。

2分析暗管排水的技术

暗管排水技术是一种在农田中应用较为广泛的技术,指的是通过人工开挖的地下水沟或者在地下埋下的管道,排除田间多余的水分。通常情况下,土壤里的水分会通过管道的衔接处或者从管道壁上的孔中渗入到管内,进而对土壤中的水分进行处理,改善土壤的生态环境。与其他的措施相比较,暗管排水可以节省农田的使用,排水的效果较好,同时帮助农田进行机械化的操作。暗管排水主要分为三部分,吸水部分、集水部分和排水部分。吸水部分是通过吸水管道来吸收土壤里的水分,并且将农田里的水分排出去,集水部分是将田间土壤中多余的水分集中起来,通过流水管道让其排放到明水中,排水部分截取的是水库、河道、水道中的地下流水,从而降低地下水的水位。与此同时,当地下水位降低时,低洼地区的土壤会避免遭受地下水的浸泡,防止土地更加盐碱化。

3暗管排水技术对土地改良的作用

3.1暗管排水技术可以帮助土壤控制水位

暗管排水系统可以集合吸水部分和集水部分两方面的功能,将地下水吸收以后通过管道排放到明水沟当中,这一作用可以将农田下面的地下水充分地排出去,使得农田下的水分保持在合理的区间内,保证农作物下的水分适合其自身的生长,为农田植物的根系创造良好的生长空间,保证其根系不遭受浸泡,保持良好的生长状态。

3.2暗管排水技术可以防止土地的盐碱化

土地盐碱化是农田种植中的较为严重的问题,对农田的生长产生了较大的危害,因此,为了控制土地的盐碱化程度,种植农民做出了大量的技术改进尝试。其中,暗管排水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改善土地盐碱程度的方式,对土地盐碱化的趋势发挥了较大的作用。暗管排水技术在控制地下水水位的同时防止了土壤中盐分的返回,从而将土壤内的盐分保持在科学的含量当中。暗管排水技术对农田进行了科学灌溉,同时对土壤进行淋洗,从而使得农田加快脱盐,使得土壤下的水分更加淡化。

3.3暗管排水技术能够改善当前土壤的状况

暗管排水技术改善了土壤的质量,改善了其地下水位,同时暗管排水可以帮助土壤改善水气的状况。当地下水位过高时,地下水位过高时使得土壤当中会积攒较多的水分,土壤的含水量过高时导致土壤的水分过高,使得土壤中植物的根部水土的水气过高,植物的气热分布不平衡,降低了农作物的产量。暗管排水技术在土壤中的应用可以降低土壤中的水位高度,改变土壤中农作物根部的含水量,从而使得农作物中水气的含量保持稳定性,使得农作物在合适的水分中生长。暗管排水技术的主要作用是改善土壤的状况,使得农田中的土壤保持稳定,使其水分能够在合适的范围内。当前我国农田中使用暗管排水技术的农作物的生长状况以及产量与周围的农作物相比较有着较大的优势,尤其是在经过两年的试验之后,农作物的生长情况远远高于其他地区的农作物。

4暗管排水系统的规划以及应用

暗管排水系统在进行规划设计时需要注意吸水部分的管道必须具有较强吸水能力,将地下水聚集起来,使得管道的分布保持平行状态。集水部分的管道应该根据当地的土地坡度来进行设置,与吸水管道之间的夹角应该在30度以上,进而保障吸水以及集水之间保持畅通。暗管排水系统需要安排好与明水沟之间的交集区域,二者之间做好链接。暗管排水系统在进行施工的过程中,需要注意做好对土地以及地下水之间的管理,加强对排水系统的管理以及养护。暗管排水系统需要根据工程的实际情况以及土壤的盐碱程度来选择合理的管理方式。另外,暗管排水系统需要由专门的管理部门来进行负责,保证排水系统可以满足地下水的排水要求,并且及时地控制当地水位的变化情况,合理地调整水位升降。土壤在冬天灌溉和春天灌溉的时期容易发生返盐的现象,需要进行特别关注,努力地防止土地盐碱化过高的现象出现。

5结语

第4篇:农作物生长管理范文

近年来,土地管理逐渐被人们重视,但农业规划以及土肥方面有所欠缺,不仅在经济方面投资减少,研究的力度也在下降,对于土肥基础的内涵重视不足,下文介绍土肥基础的特征以及存在的意义。 

1.1 土肥基础的特征 

土肥基础是量性的,从土地面积的角度出发,土肥基础是有一定土地面积的,在一定面积的基础上去完善土地结构,从生态平衡的角度提高土地养殖农作物的质量和效率,从生态的角度维护农作物的环境质量、生态平衡,确保土地的农作物培养十分的肥沃,土壤的化学性质及物理性能有所提高,提高农作物的生产质量[1]。如果农作物种植的土地缺乏可持续发展性及充足的肥料,农作物的生长也一定会受到很大的影响,也就是说,农业生产需要土肥做基础,也需要土肥进行农作物养殖的整体性以及协调性的整合,对土地农作物的种植进行全部因素的收集与调查研究,为农作物的生长营造良好的环境,创造优质的生长条件。 

1.2 土肥基础对于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积极的推进作用 

在农业土地管理的过程中,土壤中存在着大量的营业物质,其中的有机碳量達到了生物圈的总碳量的75%,碳元素对于农作物的生长有很大的促进作用,为农作物的健康成长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和创造了有利的条件,因此,土壤基础对于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有积极的推动作用[2]。使用土肥基础能够在使用的过程中很好的改良土壤的结构,使得农作物种植内的土壤的含量大大的提高,进而使得土壤内的碳汇容量大大提高,一旦土壤内的碳汇容量提高,会减少农作物种植过程中化肥的使用,降低农作物培育的成本以及农业生产的成本,如果没有合理的应用土肥基础,会降低土壤结构的保肥能力,使得土壤逐渐变贫瘠,甚至无法促进农作物的健康生长,造成农业生产的质量大大降低。 

1.3 土肥基础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含义 

土肥基础在农业生产的过程中推进了农业生产的科学发展,土肥基础的应用处处体现了科学发展观的全面、协调、可持续观点,根据不同的农作物生长需求调制不同的测土配方,根据土地的生长需求进行农作物的田间试验,科学的考虑农作物的生长要求和作物施肥规律,确保农作物在生长的过程中得到充足的肥料支持,尤其是土肥基础确保土壤内含有的氮磷钾肥料的数量和配比是符合作物生长要求的,由此可见,土肥基础的科学应用能够确保农作物在生长时得到最好的“土”和最佳的“肥”,土肥基础在一定意义上提高了农作物的品质、产量、经济效益,降低了农作物的生产成本,确保了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2 强化土肥基础在农业发展中的措施 

土肥基础在农业应用的过程中需要科学的农业规划以及管理,如果在使用土肥基础的过程中忽视了土地的保护,会对土地的规划及农作物的生长带来消极影响。在应用土肥基础时,不仅仅是简单的肥料或者是土地,而是包含了土地内的一个整个生态系统,如各种小动物、微生物菌群、粘粒、空气、热量、水分和植物等有机物,土肥基础应当从一个整体的角度出发,科学应用整个土肥基础,避免土肥基础使用不当产生的消极影响。 

2.1 健全及土肥基础内的化肥结构,提高土肥基础内化肥的利用效率 

为了确保土肥基础的应用效果,要求在优化土肥基础结构时,从化肥的角度出发,确保土肥基础的质量,实现土肥基础应用的“高浓、复合、专用”的目标,为此,在选用土肥基础结构时,研究人员应当从农业市场的需求角度出发,对农作物的生长所需要的化肥进行深度调研,在与农民进行深入交流后,从宏观角度调控农作物的生长,为农作物的健康生长带来合适的施肥品种,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及质量[3]。 

2.2 在土肥基础培养的过程中增大有机肥料的占比,提高农作物产量 

随着经济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于生活食物的健康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社会生活中推崇健康生活的概念,在农作物培养的过程中对于有机化肥的要求很高,为了提高绿色植物的生产质量以及生产效率,在研究土肥基础时,应当提高有机化肥的占比,在使用土肥基础的时候使用绿肥、养禽基肥及农家肥,为了降低农作物生产的成本,利用农作物的秸秆进行二次利用可以有效提高土肥的养分,降低农作物生产的成本。尤其是在寒冷的冬季,农作物的生长环境恶劣,土肥基础中使用水田绿肥及一些豆科绿肥能够保障就农作物在恶劣的冬季得到最好的土壤养分,实现茁长的成长。不仅如此,在农作物种植的过程中,沼肥的科学利用对于保持农作物的生长环境具有积极意义,沼肥不仅优化了农村新能源的建设,保障了农作物生态环境的保护,同时,沼气产生的沼渣及沼液助于农作物的生长,提供了非常优良的农作物生长养分。 

2.3 提高土肥基础研究人员的专业素养,提高土肥基础的质量 

土肥基础在培养时,应由专业的人员进行科学研究,做好土肥工作的研究和应用,在农作物种植时,定期对农作物种植的土壤的营养进行确认和诊断,使农民在种植农作物时得到正确的指导。为此,土肥基础的研究人员在日常工作时,应当定期加强对农作物耕地的营养诊断,从农作物生长的角度出发制定出合理的施肥计划,为农作物成长制定优良的施肥计划,实现优质的土肥基础以及土壤结构。此外,土肥基础人员还应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素质,组建专业的、高素质的土肥管理队伍,为农作物的健康成长奠定良好基础[4]。 

3 结语 

在当今时代,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概念已经成为全社会的共识,为了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在日常的农作物种植过程中,农民及相关的研究人员要认识到土肥基础对于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意义以及重要性。在研究过程中,确保土肥基础能够实现土壤内的养分均衡,符合农作物的生长成长需求。在进行土肥基础研究时,从科学发展的角度出发,从农业生态系统的角度出发,优化土肥基础的产品结构,协调农作物生长的因素协调,避免土壤结构不健康对农作物的生长产生的影响,提出切实可行的农业生产建议,实现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提高农作物产量和质量,实现高速的农业经济发展,提高土地管理及耕地管理的效率,为人类社会的生活质量提高及人类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参考文献 

[1]赵彩霞.土肥基础对发展农业的重要作用[J].中国农业信息,2014(2):242. 

[2]徐志平.切实加强土肥基础建设促进海西现代农业可持续发展[J].福建农业,2008(3):8-9. 

[3]吴自勤,李敏,武翻江.土壤肥料是农业持续发展的基础[J].甘肃农业,1996(5):26-28. 

第5篇:农作物生长管理范文

8月6日,省委、省政府在鹤壁召开玉米高产创建暨秋田管理现场会议,参加会议的有各省辖市主管农业的副书记、副市长、农业局长和省直涉农部门负责同志。省委副书记陈全国、副省长刘满仓出席会议并讲话。

会前,与会代表一同详细考察了浚县农科所夏玉米攻关田连续五年亩产超800公斤,连续两年亩产超1000公斤,去年亩产达到1064.78公斤的高产经验;实地了解了浚县夏玉米高产示范区,实行统一技术培训、统一供种、统一播期、统一测土配方施肥、统一病虫害防治、统一适时晚收“六统一”的成功做法。会议上,鹤壁市、许昌市作了典型发言;省农业大学专家作了技术辅导报告。副省长刘满仓就当前如何抓好秋田管理做了安排部署,省委副书记陈全国就抓好粮食生产的重要意义,及建立粮食生产核心区做了重要讲话。为了认真贯彻好省玉米高产创建暨秋田管理现场会议精神,做好我市当前秋田管理工作,市政府决定召开这次电视电话会议。下面,结合我市的实际情况,我讲三点意见。

一、正确分析形势,充分认识搞好秋田管理工作的重要意义

今年我市的秋季农业生产在各级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下,经过全市广大干部群众和科技人员的共同努力,秋作物长势良好,为秋季丰收奠定了一个良好基础。市委、市政府对秋季生产非常重视,专门听取有关部门的情况汇报,多次召开电话会,工作会对秋田管理等项工作进行了全面部署,李书记、杨市长,李建顺市长多次深入渑池、陕县、灵宝、卢氏调查研究,指导各地开展秋田管理,市农业、林业、水利、烟草等部门都分别成立了督导组和技术服务组深入基层指导秋季生产。各县市区对秋季农业生产也都高度重视,都制订了领导干部包乡,技术人员包村的责任制,并组织科技人员深入基层开展技术培训,促进了农业实用技术的应用和各项管理措施的顺利开展。据统计,今年我市秋作物播种面积为204万亩,截止8月14日,已全部中耕一遍,追肥124万亩,浇水38万亩次,病虫防治170万亩次,大部分秋作物目前长势普遍良好。

大家知道,秋季生产是农业生产最为关键的一季,特别是今年,国际粮价居高不下,我国四川又遭受特大地震灾害,中央对粮食安全高度重视,总书记在视察河南时嘱托我们“能不能保证国家粮食安全,河南的同志肩上是有责任的”总理也指出;“河南为国家的粮食安全做出了重要贡献,要在加强农业基础工作、提高农业生产能力方面再上一个新台阶”。中央领导对河南粮食生产寄予厚望。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要求以打造河南粮食生产核心区、建立粮食稳定增长长效机制为突破口,做好农业大文章。并多次召开电视电话会、现场会,安排部署秋田管理工作。明确提出玉米产量要超过小麦,总产要超过去年的双超目标。对于我市来说,尽管粮食生产不是我们的优势,但面积仍占秋作物面积的60%,特别是烟叶、蔬菜、果品、药材等高效经济作物主要都在秋季,农民经济收入的重要来源主要在秋季,切实加强秋田管理,力争秋季农业丰收,对于稳定农村、稳定社会、促进农村经济健康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当前秋作物生长已进入了关键时期,也是病虫、干旱、冰雹等多种自然灾害频发的时期,各级党委、政府要站在确保国家粮食安全、支援抗震救灾、促进农民增收的高度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立即行动起来,广泛动员组织广大干部群众迅速在全市范围掀起秋作物管理高潮,全力以赴做好秋田管理工作,为夺取秋季农业丰收打好基础。

二、采取有效措施,努力提高秋田管理水平

秋作物生长周期短,自然灾害频繁,管理回旋余地小,各地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采取有力措施,努力提高秋田管理水平。

一是要落实科学追肥。因地制宜,科学施肥,对高产田追施攻穗肥,对脱肥地块及时追肥,科学运筹肥水、切实提高肥效。

二是切实搞好病虫害虫综合防治。秋作物病虫害种类多危害重,各县市区要认真搞好预测预报,及时开展综合防治。要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方针,遵照治早、治小、治了的原则,坚持化学防治、生物防治、农业措施“三结合”,实施综合防治、科学防治,。当前重点抓好玉米螟、棉铃虫、三代粘虫、蚜虫、玉米叶斑病,矮化叶病的防治工作切实做到提早防范、及时扑灭、控制危害。选用对路农药,掌握最佳时期,大面积开展综防统治。在认真搞好常发性、流行性病虫防治工作的同时,切实加强对突发性、暴食性病虫害的预测预报,努力把病虫害造成的损失降到最低程度。

三是适时浇水。当前正是各种秋作物生长的关键时期,肥水需求量大。近日我市普降喜雨,全市大部分地方旱象已经解除,少数地方旱情依然存在,各地要立足抗旱夺丰收的思想准备,密切关注土壤商情变

四是及早动手做好良种补贴项目的准备工作。今年我市承担国家良种补贴项目113.8万亩,除灵宝开展玉米补贴8万亩外,剩余的105.8万亩全部集中在小麦上,项目实施任务很重,各县、市要根据省核定的良种补贴面积,搞好种植区域规划,根据多方面情况反映,今年小麦种子缺口较大,各县(市、区)要及早做好准备积极协助中标企业做好小麦种子的采购、调运,确保我市小麦种子的供应,并以村组为单位制订良种种植清册,提前进行公示,确保良种补贴项目公开公平公正,使农民真正得到实惠。

三、加强领导,搞好服务

抓好秋田管理是全社会的共同任务,时间紧、任务重、时效性强,各地要切实加强领导,搞好服务,确保秋田管理工作顺利进行。

第6篇:农作物生长管理范文

1.1信息化在农业物联网中的应用

信息技术在农业互联网中的应用主要是通过具备视频、光照、温度等传感器的数据采集系统来绘制出实时的数值空间分布图,并通过手机电脑等终端在网上键入与之相对应的密码,这样就可以直观地观察大棚内部农作物的生产状况。如果大棚内的农作物需要水分或者是有其他需求的时候,我们的工作人员只需要在互联网的操作界面点击相应的指令就可以完成相应的操作,最终实现了对农作物的远程管理。这种操作方式不仅方便,而且还不会因人为的操作而破坏农作物的生长环境。

1.2信息化在智能农机中的应用

智能的农业机械主要是运用了自动导航、图像识别技术及计算机总线技术等信息化的技术来提高农机具的操作性,这些智能化农机具的使用极大地缩短了作业时间,提高了农机作业的整体效率。

1.2.1精准整地技术

农作物增收的前提是要土地的质量规整,而精准整地技术正好符合了整地的要求,精准整地技术是在农机具中运用了卫星定位技术和土壤样品采集技术来对土地进行平整,最后让土地达到精耕细作的基本条件,并建立了土地信息模块,这样做是为农作物的精准播种等后续工作打下良好基础。

1.2.2农作物的精准施肥及精量施药

现阶段,农作物生长都要进行施肥和施药处理,一方面能够有效地制止农作物受到病虫害,再有就是施肥可以有效地为农作物提供所需要的养分,而传统的农作物都是只吸收土壤中的营养,因此农作物增长的速度相对较慢。而且当时由于没有防治病虫害的手段,使得很多的农作物都受到了大量病虫害的袭击,现在信息技术运用到了农机作业当中,精准施肥和施药技术的出现为农机作业带来了很大的好处。精准施肥技术主要是通过电子地图的方式来提供农作物的相关信息,这样操作人员就可以及时地了解土壤中各个营养的含量,并根据营养含量的多少来调整施肥的含量,使得土壤中营养成份的实际含量能够满足农作物的正常生长,这样不仅有效的减少了因施肥过量而造成的资源浪费,影响土壤的环境,而且还降低了农作物的生产成本,最终达到促进农作物增收的目的。

1.2.3农作物的精准灌溉技术

农作物在生长过程中,需要大量水分,一般情况下农作物的水分都是从土壤和自然空气中获取的,但是由于自然天气等因素的影响,农作物的水分获取受到了影响,这时就需要我们采用信息技术中的农作物精准灌溉技术来满足农作物水份要求。精准灌溉技术是在自动监测和自动控制的条件下进行的,精准灌溉技术能够根据不同农作物的不同生长周期来决定灌溉水分的多少,自动实施精准精量的水分灌溉,这样不仅节约了水资源,而且还不会影响到农作物的正常生长。

1.2.4农作物精准收获技术

传统的农作物收获都是依靠人力来完成的,我们以黄豆为例,我们知道不同的农作物其生长周期是不同的,黄豆在生长成熟之后就要进行相应的收割工作,但是如果在收割时正好遇到了干旱天气,黄豆就会炸豆,此时需要及时快速的进行收割,而传统的人力能力有限,等到全部都收割完,黄豆地中就会留下大量的黄豆粒,这样对黄豆的整体产量是有极大的影响的,可以说黄豆地中的黄豆基本上就是浪费掉了,为了避免这一情况的发生,在农作物的收割中成功的引入了农作物精准收获技术。精准收获技术主要是运用地理信息系统来掌握农作物的生长情况,当农作物成熟的时候,精准收获技术能够在第一时间知道,并利用精准收获机械来收获农作物,即使黄豆有炸豆的现象,也能够及时地进行收割,不会很大程度上影响到黄豆的整体产量。

2信息技术在农机监控中的应用

2.1农机监控技术

农机监控技术主要是指运用网络化来实现对远端农机设备并进行实时监测与控制的技术,可以说一个完善的监控设备能够在无人员操作的情况下,通过对农作物数据的采集和监控,对农作物的作业现场进行实时监控,而且还能够利用GPS定位建立农业生产数据的管理系统,最终实现和其他应用平台数据共享,为今后的农业生产提供有效的科学依据。

2.2网络视频监控技术

网络视频监控技术主要是为了进一步加强农机具管理,工作人员在农机具停放处安装视频监控设备,并将这些监控信号传送到农机监控中心,视频监控系统是与互联网相连的,工作人员可以通过互联网实时查看农机具的停放情况,这样有利于对农机具的监管。

2.3农机具的远程监控技术

农机具的远程监控,一般都是在大型的联合收割机和拖拉机上安装远程监控装置,当农业机械在进行作业的时候,视频监控装置会将农机作业的图像实时地传送到管理指挥调度中心,农机管理人员可及时地了解农机具的实时作业情况,如果农机具出现问题,那么工作人员可以在第一时间知道并及时感到现场进行修复,这样就会大大提高作业效率。

2.4农机导航跟踪技术

为加强农机管理,掌握每台作业车的作业情况,建立农机导航定位监控系统,在作业机车上安装GPS设备,通过导航设备可随时了解作业车的位置及作业情况,极大的方便了管理。

3信息技术在农机管理系统中的应用

3.1农机管理信息系统

农机管理信息系统主要是将农机管理人员的基本情况与农机具的基本情况等收录到计算机当中,并且设立一个专门的网络系统,工作人员可以在网络上查询需要的农机信息。农机管理信息系统的成功引入,在一定程度上规范了之前的农机信息的采集、加工等工作,使得农机管理信息更加的规范化、科学化,农机各个部门之间的联系也越来越密切,实现了农机的资源共享。

3.2农机信息平台构建

(1)网络视频会议系统。

网络视频会议是指处于两个不同方位的个人或者是群体通过传输线路将个人或者是团体的声音和影像等资料传送给对方,从而实现实时互动的系统,为了进一步方便农业作业的技术交流,工作人员采用视频会议系统,从而实现了多节点的语音、网络培训的功能。

(2)短信群发系统。

之前的农机推广方式都是传统的依靠讲座等形式进行的,这一形式虽然可以解决农民的相关农业问题,但是信息不及时等问题还是困扰着农民和农机工作人员,信息技术的成功引入,农机工作人员利用手机将农户的信息进行整理,并且将农业技术中的相关管理注意事项编写成了简单易懂的短信,通过群发短信的方式来实现农业机械的推广以及农作物知识的传递普及。

4信息技术推广的建议

4.1加快农机信息化的推广

在农机信息化的推广过程中,各个地方政府要加大扶持力度,农机企业也要增加农机新产品研发的预算,通过农机产业信息化、管理现代化来进一步推进信息化建设,政府部门除了大力扶持外,还要发挥政府的统筹作用,加强对农机信息化的管理力度,并且在农机信息化的推广中,有效的利用网络等先进的科学技术手段来对农机的工作人员进行专业的科学培训,传授新的农机知识,进一步提高农机推广服务水平。

4.2加强农机信息化的培训

从我国目前的农机系统来看,信息化的人才是非常缺乏的,因此我们要加强信息化人才的队伍建设,以此来满足不同层次农机具的信息化建设要求,对农机的工作人员要定期的组织培训,每隔一段时间就要对农机工作人员进行考核,对于那些考核没有通过的人员还要进行深化培训,这样才能够更好的利用信息化的技术来促进农机信息推广人才的发展。

4.3加强农机技术的研究

农机技术的发展才是农业发展的基础,而信息化技术在农机技术中的有效运用可以说是农机深化发展的前提,我们要不断强化农机科技,来进一步推动农机网络化建设。此外,各个政府部门要牢牢的抓住农业这一大的部分,加大农业技术的投资也就是在增加我国经济的发展,各个政府部门通过对农机组织的有效协调,建立一个共享的农机平台,实现资源共享,这为今后农机技术的有效推广奠定了很好的基础。

5结语

第7篇:农作物生长管理范文

Liu Xueyun

(宁夏理工学院,石嘴山 753000)

(Ningxia Institute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Shizuishan 753000,China)

摘要: 宁夏鲜活农产品物流风险是影响宁夏农业经济发展的重要问题。宁夏鲜活农产品进一步发展的瓶颈已经从生产领域转入流通领域。强化宁夏鲜活农产品物流管理,降低流通风险,提高鲜活农产品价值。本文以宁夏鲜活农产品的特点现状为出发点,提出宁夏鲜活农产品物流中存在的风险,分别从技术风险、信息风险、流通风险、质量安全风险进行了分析,并提出风险防范对策。

Abstract: The risk of Ningxia fresh and alive agricultural products physical distribution is the important issue to affect the economic growth of agriculture. The bottleneck of Ningxia fresh and alive agricultural products' deeper growth has been changed over to circulation domain from production area. To strengthen the logistics management of Ningxia fresh and alive agricultural products can reduce its liquidity risk and increase the value. So this article is based on the agricultural products' current situation, presenting the existing risk and risk prevention counter plan which is separately analysed from the risk in technology, information, circulation, quality.

关键词: 鲜活农产品 物流风险 对策

Key words: fresh and alive agricultural products;logistic risks;counter plan

中图分类号:F251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1)32-0020-02

0引言

宁夏回族自治区为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工业产品物流发展迅速,但与此相对应的农产品物流的发展严重滞后。农产品物流特别是与居民日常生活联系更为密切的鲜活农产品物流占据市场的重要地位,但长期以来,由于缺乏对区域鲜活农产品物流系统的专门研究,很难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在实践中又缺乏有效的管理体系和制度安排,使得农产品物流发展缓慢,尽管发展迅速的工业品物流能为鲜活农产品物流模式提供较强的借鉴意义,但没有理论的支持也还是不够的。因此,针对宁夏省鲜活农产品物流中存在的风险进行分析,提出相应的对策,降低鲜活农产品流通环节的损耗、降低鲜活农产品的物流风险,对提高宁夏鲜活农产品经济价值具有重要意义。

1宁夏省鲜活农产品特点及物流现状

宁夏是全国最小的省区之一,总人口604万,总面积为66,400平方公里,南接甘肃,东接陕西,东北临内蒙古,具有多样、复杂的自然条件,全区枸杞面积达到50.9万亩,增长14.3%;肉牛饲养量达到150万头,增长13.6%,奶牛存栏达到32万头,增长18.5%;马铃薯面积达到365万亩;压砂瓜种植面积达到72万亩,增长44%;淡水鱼面积达到35万亩,增长25%;葡萄面积达到22万亩,增长25.7%;红枣面积达到45万亩,增长40.6%。产业大县建设成效显著,特色鲜明、产业集中、规模优势明显,符合市场需求的农产品产业带基本形成。特色优势产业发展集中度达到70%以上。农业发展具有以下鲜明特点[1]:一是富有民族特色。宁夏是全国唯一的回族自治区,清真食品的生产具有很强的区位优势,有望建成全国“清真食品配送中心”。二是人均占有水平较高。粮食、肉类和鲜奶人均占有量分别为500公斤、36公斤和80公斤,远远高出全国人均水平。三是区域特色优势明显。宁夏清真牛羊肉、乳制品行销全国各地,“宁夏滩羊”是宁夏特有种质资源。宁夏是我国枸杞之乡,有“中宁枸杞甲天下”之说。四是农产品质量品质普遍较高。由于地域区位优势,自然环境优良,农产品无污染、品质高。

农产品物流主要包括农产品集贸市场、批发市场、农产品生产加工单位、农产品生产加工个人以及消费者,其中以批发市场为核心环节。(其流程图1)在该模式下农产品的物流一般都会经过这样几个环节:生产者――产地市场――运销批发商――销地市场――零售商――消费者。通过对宁夏鲜活农产品物流的现状分析,主要存在以下问题:①物流技术落后,经营主体各自为政;②鲜活农产品物流信息技术不健全;③农产品物流产销脱节,物流服务的社会化程度低;④农产品质量安全难以保证。

2鲜活农产品物流风险分析

2.1 技术风险应用于鲜活农产品物流的技术主要有物流冷藏运输技术、仓储保鲜技术等。在宁夏省鲜活农产品物流过程中,从生产者出售产品的阶段到批发商运销产品的阶段,物流信息技术的应用程度较低,冷藏运输技术落后,无法有效保证鲜活农产品在运输中的“安全”和“绿色”问题。调查发现,农户在销售产品时有92.94%采用的是自产自销的方式,运输过程中自己运输的比例高达76.47%,在运输过程中大多采用敞篷车运输,没有任何冷藏保鲜措施。由于鲜活农产品的生物性能(含水量高、保鲜期短、极易腐烂变质等),对运输效率和保鲜条件提出了很高的要求。而目前宁夏农业物流基础设施落后,农产品物流主要是以常温物流或自然物流形式为主,缺乏冷冻冷藏设备和技术,且农产品流通渠道不畅,使得在物流过程中农产品损耗巨大。

2.2 信息风险物流信息技术主要指现代信息技术在物流各个作业环节中的应用。[3]据统计,宁夏有5个地级市、22个县区、198个乡镇、2379个行政村,农业信息服务网络建设初具规模,基层信息平台建设迅速。一是建立了以“宁夏农业信息网”为基础平台的省区级农业信息网站。目前已成立为宁夏农业信息交流服务的核心平台。二是自治区所有市县(区)全部建成了农业信息平台。其中“中宁枸杞之乡”、“利通农业信息网“、“平罗农业综合信息网”等市县(区)的特色农业网站,内容结构合理,信息服务的领域日益拓展并接近用户需求。三是有80多个乡镇建立了农业信息服务站,占乡镇总数的45%。还在集镇、市场和村庄设立了120个信息的窗口。

2.3 流通风险鲜活农产品流通领域包括运输、贮存等环节。特别是蔬菜、水果、畜产品、水产品等生鲜农产品,是自然、人工养殖形成的产品,具有品种复杂、易腐败变质、保鲜的自然属性,同时生产规模小而散,主要分布在城郊及农村,而消费市场集中在城市,流通渠道多,流通规模小,流通路线有长有短;参加流通的人员复杂,有公司,也有私营;流通市场有批发市场、零售市场、代销点等。鲜活产品的自然属性及特点决定了流通环节有可能存在的风险。[4]①鲜活农产品在流通过程中会被某种致病性微生物污染。②在流通过程中,为了使鲜活农产品保鲜,经营者使用化工制剂处理鲜活农产品。③鲜活农产品的贮藏、运输、流通的方法和条件对鲜活农产品安全也有影响,都可能使鲜活农产品在流通中产生风险。

2.4 质量安全风险农产品物流处理过程效率低,质量安全风险大,质量无法保证,安全缺乏保障。为了满足消费者对农产品在质量上的要求,对鲜活农产品添加农业投入品。农业投入品包括各种农业生产资料,目前各种投入品,特别是农药、兽药的不当使用,会严重影响鲜活农产品安全。

3鲜活农产品物流风险的防范对策

3.1 构建鲜活农产品流通、冷冻、冷藏保鲜技术技术风险减少鲜活农产品物流因技术原因而造成的农产品损失,改变目前宁夏鲜活农产品物流主要是以常温物流或自然物流形式为主的现状,构建食品流通、冷冻、冷藏保鲜技术。从以下几方面着手[6]:①现代化冷链运输系统的最重要的部分是组合式冷库和箱式冷藏车,也是我们应着重发展的方面;②为保证农产品不受外界环境的影响,能长久的处于一种适宜的温度中,可以在车间内部配置温控装置;③对产品的货架期采用信息化管理的模式,对在柜食品的保质期进行严格的筛选,实行“先进先出”的原则,避免货物的囤积和拖过保质期的现象;④为实现物流信息一体化,我们可以引进新的管理技术和信息技术。

3.2 加大鲜活农产品物流信息平台建设提高鲜活农产品物流的信息化水平,降低信息不畅带来的风险,结合电子商务,建立基于物流管理的农产品物流信息公共平台,是解决宁夏鲜活农产品物流信息化水平的重要方法。同时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电子商务业得到了迅猛发展,农产品电子商务也将逐渐成为提升鲜活农产品物流信息化的重要手段。建立农产品物流信息公共平台,大力发展农产品电子商务,都能够使得农产品物流中在降低交易成本的同时,信息传递的效率和质量得到很大的提升,可以有效改善鲜活农产品物流中信息化水平不高的局面。所以应广泛采用信息网络技术,加快现代农产品物流与电子商务的融合,逐渐构筑起农产品物流信息网络管理系统。

3.3 发展以超市为节点的鲜活农产品销售管理发展以超市作为鲜活农产品物流的重要流通节点,针对宁夏鲜活农产品流通风险,重点从以下方面进行改进:①生产农户与超市直接对接,形成有组织的流通管理系统;②为确保农产品在运输过程中的质量和安全,要保证运输过程中生鲜农产品处在一种的恒温的状态下,我们可以采用冷链方式来运输生鲜农产品,进一步完善运输条件;③加大商品条码使用技术,采用这种新的技术手段,可以区分安全、优质生鲜农产品和普通生鲜农产品,采用商品系统分类和标签体系,能帮助我们更好地管理产品;④为了给消费者提供一种安全、优质生鲜农产品的溯源服务,我们可以在超市的产品上直接标识地条件和生产者的姓名等,以保证农产品质量的安全;⑤除了做好对超市的监管工作外,还要加强对供应商、合同农户等一些上级部门的监督和控制;⑥在超市中除了直接标识地条件和生产者的姓名外,还可以建立超市自己的农产品安全和质量标准,将监管工作落到实处;⑦可以将超市的信誉度和生鲜农产品的安全性联系到一起,为生鲜农产品的质量提供担保,给消费者的购买行为提供切实的依据和保障;⑧为保证农产品的新鲜度,我们可以建立第三方物流,以实现鲜活农产品及时的配送,此外,还可以建立农产品物流配送中心,保证货物集中、及时的发送出去。

3.4 加强和完善农产品质量监督体系要保障农产品及时、安全地供应到位,加强农产品质量监督体系是必不可少的,必须紧紧围绕产地环境、生产过程和流通领域等环节,强化我们的管理,实行“从产地到市场”的全程质量监控,我们应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做出努力:①加强行业协会等组织的功能,提高生产者的自律意识,从根源上杜绝不良经营行为的发生;②完善食品安全管理政策,它的建立,应与食品供应体系建设的内容相互配合,共同发挥协作的效应;③规范农产品的流通和检测,在质量安全方面,建立统一的标准,制定大家共同遵循的准则,制定统一的物流标准,统一物流行业的行为规范;④安全食用农产品的流通离不开市场体系的维护,我们应加大力度完善农产品市场体系建设;⑤增加农产品跟踪与溯源方面的研究与应用,保证农产品质量全程监控的工作到位;⑥加强宣传工作,提高生产者、经销商、乃至消费者对农产品的质量安全重要性的认识;⑦加大管理力度,规范企业的经营行为,保证农产品质量的安全。

4结束语

鲜活农产品从生产领域到消费领域,直接关系国民生活的质量与食品安全,政府监管部门要对鲜活农产品流通安全监管高度重视,同时要对鲜活农产品流通中信息技术、物流技术的投入,实现从生产到消费者合理链接,既保证农产品的流通安全,又提高农产品的经济价值。

参考文献:

[1]吴海鹰,陶源,马学茹[M].宁夏经济社会形势分析与预测,宁夏人民出版社,2007-2008.

[2]张铎[P].电子商务与物流管理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5.

[3]李学工[P].生鲜农产品营销物流运作机理及模型,农业经济,2006-3.

[4]陈清华,王朝良[P].特色农业发展管理实证分析,河北农业科学,2007-1.

[5]刘伟芳[P].《论农产品营销与物流的管理系统》商品储运与养护,2003-4.

[6]杨孝海[P].浅析特色农业发展之路.甘肃农业,2008-9.

[7]王新利,张襄英[P].构建我国农村物流体系的必要性与可行性,农业现代化研究,2008-7.

第8篇:农作物生长管理范文

关键词:新农村;物业管理;模式正文

呼和浩特市从2014年开始新农村建设工作。三年来,累计投资241亿元,完成2172个实施村建设任务,实现了行政村所在地村和较大自然村“十项工程”高标准全覆盖。这一工程的实施,加快了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加强了城市公共服务向农村拓展辐射,进一步改善了农民的生产生活条件。但是后期农村居民点的环境管理,公共配套设施的维护等成为困挠各级政府的难题。本文拟通过现代物业管理制度来解决新农村建设后期管理的问题,逐步缩小农村与城市物业管理的差距,促进农村物业管理市场化步伐,提高农民的生活居住质量。

一、呼和浩特市新农村物业管理的现状

通过在呼和浩特市九个旗县区的农村中选取样本,对样本的环境治理、村落治安、房屋及公共设备设施管理等情况以及是否已开展物业管理工作、物业管理工作的具体形式等进行问卷调查,并进行实地调研。根据调查结果,分析呼和浩特市农村在环境卫生、治安管理等方面存在的问题以及目前农村物业管理的现状。1.1环境管理。根据调查,目前呼和浩特新农村环境治理主要围绕农村垃圾收集和治理进行,根据当地实际,按照“户分类、村收集、乡拉运、县处理”的模式,制订了具体的实施方案,建立了城乡一体化垃圾处理机制。经济发展较好的旗县区在各村重点实施了村容环境改造整治,进行村内道路硬化、便道铺装、墙体抹灰及涂料、清运垃圾、安装路灯、新建和维修村民综合服务中心等,并尝试引入环卫公司,对农村环境卫生进行市场化管理。调查中也发现,在经济欠发达和位置较为偏僻的村落,村庄的环境维护主要依靠农民自行解决,村庄中院落杂乱、随意占道、垃圾污水乱倒等问题较多,保洁和垃圾清运是村民最急需的物业服务。1.2村落治安。呼和浩特市以新农村建设为依托,通过基础配套设施建设,提升了农村治安条件,特别是城中村及城市周边农村已基本实现农村视频监控全覆盖工程。以赛罕区为例,该区全面实施了立体化“治安防控”工程,101个行政村全部完成高清视频监控建设安装工作,并投入使用。但是目前农村的治安管理工作主要由村委会组织承担,专业性不强,村民对治安管理工作满意率不高。1.3房屋及配套设施管理。新农村建设工程对农村危房进行了大范围改造,改造工程以农户自建为主,采取原地新建、维修加固、置换等形式。在危房改造的同时,新农村建设工程对村庄基础设备设施进行配套建设,通路、场地硬化、文化室等基本公共服务设施配套,保障了农村居民基本生产生活需求。为保证房屋及配套设施的正常使用,需要进行经常性的维修养护工作。目前,由于大部分村庄都未引入物业服务企业,当村民自己的房屋或设备设施受到不同程度损坏时,被访农户所选择的维修方式有所不同。当房屋或设备设施出现门窗或水电方面的小损坏时,大部分的农户会选择自己进行维修,维修难度不大,满意率也高;而当房屋出现漏水、梁柱损坏或太阳能热水器等设备出现重大损坏的时候,则更多的会求助专业商户,时间长,满意率也较低。对于公共的建筑及共用配套设施则面临无人养护的局面,导致公共建筑和公用配套设施的使用年限缩短。调查中,大部分村民希望有专业的维修人员为他们进行日常的房屋和设备设施的维修养护工作。1.4绿化管理。呼和浩特市近三年累计在村间道路栽植各类苗木97.92万株,绿化面积达到1.25万亩。大部分村民表示近几年来村里的绿化环境变好了,村庄内部和周边有规划整齐的树木和花草,居住环境得到较大改善。目前大部分边远村庄的绿化管理工作是村委会在负责,无专业的绿化工人,较少进行修剪、补植、除草、喷药等工作,花木长势一般,村民对绿化工作的满意率不高。城市周边村庄的绿化工作则主要由园林部门负责,专业性强,养护标准高,村民对绿化工作的满意率也较高。

二、呼和浩特市新农村引入现代物业管理模式的必要性

自物业管理制度引入呼和浩特市以来,发展区域一直局限于城区。长期以来,农村地区物业管理的职责,实际是由村民委员会代为行使。随着城乡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和农村居住环境的改善,农民对治安和卫生管理的要求不断提升,村民委员会代管农村物业的模式已经不能满足村民生活的需求。引入现代物业管理模式可以优化政府管理效能,改变过去重建设,轻后期管理的发展方式,进一步改善农村居民的居住环境,维护房屋及配套设施的正常使用,实现农民居所的保值增值。同时,物业管理行业是一个劳动密集型产业,引入现代物业管理模式后,可以吸纳农村的剩余劳动力,经培训后上岗,承担所在区域的保洁、保安、工程维修等工作,实现农民在家门口就业的目标。对于物业企业而言,农村物业管理是一个新兴且潜力巨大的市场。有条件的物业服务企业可以通过进入农村市场,开展有偿物业服务增加经济收益,提升企业影响力和品牌效应。

三、呼和浩特市新农村物业管理的模式

据发达省份在新农村管理中引入物业管理的成功经验和国外类似社区物业管理的相关文献,结合呼和浩特市农村实际情况和地域特点,本文探索建立适合呼和浩特市新农村实际情况的几种典型模式:委托专业物业服务企业进行管理、政府购买服务、村民自我管理等三种模式,在这其中以市场化运行方式为主。3.1委托专业物业服务企业进行管理的模式。目前,城市住宅小区已普遍推行委托专业物业服务企业进行管理的模式,它是由业主通过招投标的形式,在市场上公开招聘物业企业,并委托专业物业服务企业提供环境管理、秩序维护、房屋及设备设施的维修养护,绿化管理等专业服务的方式。呼和浩特市城中村住宅小区,农民经济收入较高,对城市生活方式较为熟悉,对物业服务的接受程度也较高,有对物业服务的内在需求。另外,呼和浩特市城市的基础配套设施和公共服务也已基本覆盖此区域,物业服务企业进行物业管理的难度也较小,适合委托专业物业服务企业进行管理。这种模式的特点是业主的所有权与管理权相分离,业主只需按合同要求缴纳物业服务费,由物业服务企业提供专业服务。随着农村经济的飞速发展和城乡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委托专业物业服务企业进行管理将是新农村物业管理发展的方向,专业物业服务公司能提供高标准、规范化的服务,能够给村民带来更好的物业服务体验。3.2政府购买服务模式。对于近郊农村地区,距城市周边距离近,可由政府出资,购买保洁、垃圾清运等服务,满足村民的最基本的物业服务需求。例如将村级日常保洁和垃圾清运由村到镇(街)垃圾中转站的部分交由个人或公司承包,负责统一收集至指定的中转站,乡镇环卫所负责运至垃圾处理场,县区进行无害化处理,日常监督考核由区环卫处组织实施。通过购买社会化服务,实行市场化管理,实现城乡环卫一体化工作集中运行。运作过程中要加快城乡环卫基础设施建设,增加环卫设施数量,选择合适地点建设垃圾中转站,并配备垃圾压缩车和运输车,各村按要求设置垃圾桶,满足居民生活垃圾收集需要,实行垃圾收集和运输密闭化,改善农村居住环境。3.3村民自我管理模式。对于部分较为偏僻,经济欠发达的村落,农民无法承受较高的物业管理费用,对物业服务需求也不高,只需较低层次的物业服务,如社区基本安全维护、环境卫生的保护、设备设施的管理等。可由村委会带头建立村民自我管理模式,村委会推选有一定技能的人员经培训后成为物业管理员,负责村庄的保洁、保安、绿化、工程维修等工作。村民自我管理模式,可以节省招聘物业企业进行管理所需要的物业管理费用,在经济上减轻了村民的负担,给村民带来了更多的生活便利。但是这种物业管理模式的服务水平受制于村委会的管理能力。长期来看,应尽快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全面实行市场化。引入物业管理模式后,各级政府行政管理部门应履行的监管职责,提供必要的政策和资金支持,营造农村物业管理发展的良好空间。综上所述,呼和浩特市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可以通过现代物业管理制度来解决新农村建设后期“管理难”的问题,逐步缩小农村与城市物业管理的差距,提高农民的生活质量,使农村物业管理向专业化、规范化方向发展,促进农村物业管理市场化步伐,加速城乡一体化进程,为新农村的后续管理拓宽思路,让新农村建设成果长久保持发展下去。

参考文献:

[1]赵晓雯.成都市农民集中居住区物业管理模式研究[D].四川农业大学,2015

[2]李文张凯捷许艺娜.农村社区物业发展的典型模式分析[J].台湾农业探索,2015(8)

[3]王晓宇刘绪荒谭利芬.北京市生态涵养区农村社区物业管理现状调查研究[J].北京农业职业学院学报,2014(5)

第9篇:农作物生长管理范文

关键词:新农村;物业管理;模式正文

呼和浩特市从2014年开始新农村建设工作。三年来,累计投资241亿元,完成2172个实施村建设任务,实现了行政村所在地村和较大自然村“十项工程”高标准全覆盖。这一工程的实施,加快了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加强了城市公共服务向农村拓展辐射,进一步改善了农民的生产生活条件。但是后期农村居民点的环境管理,公共配套设施的维护等成为困挠各级政府的难题。本文拟通过现代物业管理制度来解决新农村建设后期管理的问题,逐步缩小农村与城市物业管理的差距,促进农村物业管理市场化步伐,提高农民的生活居住质量。

一、呼和浩特市新农村物业管理的现状

通过在呼和浩特市九个旗县区的农村中选取样本,对样本的环境治理、村落治安、房屋及公共设备设施管理等情况以及是否已开展物业管理工作、物业管理工作的具体形式等进行问卷调查,并进行实地调研。根据调查结果,分析呼和浩特市农村在环境卫生、治安管理等方面存在的问题以及目前农村物业管理的现状。1.1环境管理。根据调查,目前呼和浩特新农村环境治理主要围绕农村垃圾收集和治理进行,根据当地实际,按照“户分类、村收集、乡拉运、县处理”的模式,制订了具体的实施方案,建立了城乡一体化垃圾处理机制。经济发展较好的旗县区在各村重点实施了村容环境改造整治,进行村内道路硬化、便道铺装、墙体抹灰及涂料、清运垃圾、安装路灯、新建和维修村民综合服务中心等,并尝试引入环卫公司,对农村环境卫生进行市场化管理。调查中也发现,在经济欠发达和位置较为偏僻的村落,村庄的环境维护主要依靠农民自行解决,村庄中院落杂乱、随意占道、垃圾污水乱倒等问题较多,保洁和垃圾清运是村民最急需的物业服务。1.2村落治安。呼和浩特市以新农村建设为依托,通过基础配套设施建设,提升了农村治安条件,特别是城中村及城市周边农村已基本实现农村视频监控全覆盖工程。以赛罕区为例,该区全面实施了立体化“治安防控”工程,101个行政村全部完成高清视频监控建设安装工作,并投入使用。但是目前农村的治安管理工作主要由村委会组织承担,专业性不强,村民对治安管理工作满意率不高。1.3房屋及配套设施管理。新农村建设工程对农村危房进行了大范围改造,改造工程以农户自建为主,采取原地新建、维修加固、置换等形式。在危房改造的同时,新农村建设工程对村庄基础设备设施进行配套建设,通路、场地硬化、文化室等基本公共服务设施配套,保障了农村居民基本生产生活需求。为保证房屋及配套设施的正常使用,需要进行经常性的维修养护工作。目前,由于大部分村庄都未引入物业服务企业,当村民自己的房屋或设备设施受到不同程度损坏时,被访农户所选择的维修方式有所不同。当房屋或设备设施出现门窗或水电方面的小损坏时,大部分的农户会选择自己进行维修,维修难度不大,满意率也高;而当房屋出现漏水、梁柱损坏或太阳能热水器等设备出现重大损坏的时候,则更多的会求助专业商户,时间长,满意率也较低。对于公共的建筑及共用配套设施则面临无人养护的局面,导致公共建筑和公用配套设施的使用年限缩短。调查中,大部分村民希望有专业的维修人员为他们进行日常的房屋和设备设施的维修养护工作。1.4绿化管理。呼和浩特市近三年累计在村间道路栽植各类苗木97.92万株,绿化面积达到1.25万亩。大部分村民表示近几年来村里的绿化环境变好了,村庄内部和周边有规划整齐的树木和花草,居住环境得到较大改善。目前大部分边远村庄的绿化管理工作是村委会在负责,无专业的绿化工人,较少进行修剪、补植、除草、喷药等工作,花木长势一般,村民对绿化工作的满意率不高。城市周边村庄的绿化工作则主要由园林部门负责,专业性强,养护标准高,村民对绿化工作的满意率也较高。

二、呼和浩特市新农村引入现代物业管理模式的必要性

自物业管理制度引入呼和浩特市以来,发展区域一直局限于城区。长期以来,农村地区物业管理的职责,实际是由村民委员会代为行使。随着城乡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和农村居住环境的改善,农民对治安和卫生管理的要求不断提升,村民委员会代管农村物业的模式已经不能满足村民生活的需求。引入现代物业管理模式可以优化政府管理效能,改变过去重建设,轻后期管理的发展方式,进一步改善农村居民的居住环境,维护房屋及配套设施的正常使用,实现农民居所的保值增值。同时,物业管理行业是一个劳动密集型产业,引入现代物业管理模式后,可以吸纳农村的剩余劳动力,经培训后上岗,承担所在区域的保洁、保安、工程维修等工作,实现农民在家门口就业的目标。对于物业企业而言,农村物业管理是一个新兴且潜力巨大的市场。有条件的物业服务企业可以通过进入农村市场,开展有偿物业服务增加经济收益,提升企业影响力和品牌效应。

三、呼和浩特市新农村物业管理的模式

据发达省份在新农村管理中引入物业管理的成功经验和国外类似社区物业管理的相关文献,结合呼和浩特市农村实际情况和地域特点,本文探索建立适合呼和浩特市新农村实际情况的几种典型模式:委托专业物业服务企业进行管理、政府购买服务、村民自我管理等三种模式,在这其中以市场化运行方式为主。3.1委托专业物业服务企业进行管理的模式。目前,城市住宅小区已普遍推行委托专业物业服务企业进行管理的模式,它是由业主通过招投标的形式,在市场上公开招聘物业企业,并委托专业物业服务企业提供环境管理、秩序维护、房屋及设备设施的维修养护,绿化管理等专业服务的方式。呼和浩特市城中村住宅小区,农民经济收入较高,对城市生活方式较为熟悉,对物业服务的接受程度也较高,有对物业服务的内在需求。另外,呼和浩特市城市的基础配套设施和公共服务也已基本覆盖此区域,物业服务企业进行物业管理的难度也较小,适合委托专业物业服务企业进行管理。这种模式的特点是业主的所有权与管理权相分离,业主只需按合同要求缴纳物业服务费,由物业服务企业提供专业服务。随着农村经济的飞速发展和城乡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委托专业物业服务企业进行管理将是新农村物业管理发展的方向,专业物业服务公司能提供高标准、规范化的服务,能够给村民带来更好的物业服务体验。3.2政府购买服务模式。对于近郊农村地区,距城市周边距离近,可由政府出资,购买保洁、垃圾清运等服务,满足村民的最基本的物业服务需求。例如将村级日常保洁和垃圾清运由村到镇(街)垃圾中转站的部分交由个人或公司承包,负责统一收集至指定的中转站,乡镇环卫所负责运至垃圾处理场,县区进行无害化处理,日常监督考核由区环卫处组织实施。通过购买社会化服务,实行市场化管理,实现城乡环卫一体化工作集中运行。运作过程中要加快城乡环卫基础设施建设,增加环卫设施数量,选择合适地点建设垃圾中转站,并配备垃圾压缩车和运输车,各村按要求设置垃圾桶,满足居民生活垃圾收集需要,实行垃圾收集和运输密闭化,改善农村居住环境。3.3村民自我管理模式。对于部分较为偏僻,经济欠发达的村落,农民无法承受较高的物业管理费用,对物业服务需求也不高,只需较低层次的物业服务,如社区基本安全维护、环境卫生的保护、设备设施的管理等。可由村委会带头建立村民自我管理模式,村委会推选有一定技能的人员经培训后成为物业管理员,负责村庄的保洁、保安、绿化、工程维修等工作。村民自我管理模式,可以节省招聘物业企业进行管理所需要的物业管理费用,在经济上减轻了村民的负担,给村民带来了更多的生活便利。但是这种物业管理模式的服务水平受制于村委会的管理能力。长期来看,应尽快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全面实行市场化。引入物业管理模式后,各级政府行政管理部门应履行的监管职责,提供必要的政策和资金支持,营造农村物业管理发展的良好空间。综上所述,呼和浩特市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可以通过现代物业管理制度来解决新农村建设后期“管理难”的问题,逐步缩小农村与城市物业管理的差距,提高农民的生活质量,使农村物业管理向专业化、规范化方向发展,促进农村物业管理市场化步伐,加速城乡一体化进程,为新农村的后续管理拓宽思路,让新农村建设成果长久保持发展下去。

参考文献:

[1]赵晓雯.成都市农民集中居住区物业管理模式研究[D].四川农业大学,2015

[2]李文张凯捷许艺娜.农村社区物业发展的典型模式分析[J].台湾农业探索,2015(8)

[3]王晓宇刘绪荒谭利芬.北京市生态涵养区农村社区物业管理现状调查研究[J].北京农业职业学院学报,2014(5)

相关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