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明代工艺美术的特点范文

明代工艺美术的特点精选(九篇)

明代工艺美术的特点

第1篇:明代工艺美术的特点范文

关键词:工艺美术;现代;思索

此处讲到的工艺美术,本身是美学与生活的一个融合体,作为艺术与科学的完美结合,它和我们的生活有着非常密切的关联。

由于当前时期经济高速发展,此时群众的生活能力得到了显著的提升。此时出现了一个明显的变化,即群众对于工艺美术相关产品在审美等方面有了全新的认知。工艺美术实则在人们对它有新的认识和要求的同时,在继承和发扬的基础上有了实质性变革和发展。它本身体现时代思维,同时还展示社会生活相关的内容。在过去的时候人们对待事物的认知能力非常局限,很多的传统思想束缚使得人们形成了立足传统来发展现代工艺的思想。美术的思维定势和遵循在继承基础上来进行发展模式。此处我们要承认,过去的工艺美术的确给我们带来了很大的贡献,它是传统文化重要的构成要素,其凝聚着古往今来群众的聪明才智,而且从不同的层面展示了浓厚的古代文化。在历史的银幕上我们很容易看到中华民族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伟岸身影和产生美好情感的渊源。

不过,历史展示的是过去的内容,如果只是从一个单纯的历史性上来分析过去的工艺美术和当前的工艺美术间的关联,就会导致人们形成被动的情绪以及一种惰性思想。自豪本身激发自尊和进取动力本无可厚非,不适度的强调却衍生出盲目性,乃至某些孽根性得以生存和扩展;把过去的工艺美术和当今的美术混为一谈,没有分清其在性质上的差异。从认识价值、审美价值和实用价值上只能作为现代工艺美术补充的传统工艺美术,成为一种主导力量,而它与现代文明环境难以适应的巨大差异性。从人们意愿的逆向越来越显示出落后于时代特征,时空条件下不同,所形成的传统和现代两大文化体系,在客观环境的制约下构成其相异的质,在工艺技巧上力超明、清;艺术风格直追汉、唐,这并不是现代工艺美术的实质体现。

要想带动现代工艺美术朝着更好的方向发展,就要立足当前的发展局面。“视传统为流,以时代为本”,该观点是在不断的探索之后得到的最为合理的选择。古往今来任何一个时代的那些全新创造都在一定程度上为历史的进步注入了全新的血液。假如后人只是单纯的仿照前人的思想,墨守成规的话,那么我们的世界就不会是今天的这个局面了。通过上述的内容我们可以知道,当前工艺美术能够获取较好发展的动力,就是因为其能够在保留过去优秀文化的同时,适时的引入全新的文化内容。我们常说工艺美术既是古老的同时又具有年轻的色彩,之所以古老是由于其历史非常久远,而之所以说其年轻是因为它一直体现到如今,人们尚难说清是何面貌、例又引出一层新的内容,即具有常变性。

工艺美术本身是一类以创造为特点的活动,是将实用的功利性和审美的行为通过一定工具和工艺手融为一体,物化过程以衣、食、住、行、用为最终对象构成一个完整的人类的生活方式,多元的文化属性主要依附于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两面一体的综合机制,显示出自身“综合文化的”性质有别于其他文化,围绕物质、实用、审美的主体,具有常变性态的科技环境、社会环境、经济环境互为渗透构成了工艺美术一个赖以生存的外部世界,这个环境和主体之间是互相关联同时又使互相影响的,是一个统一的有机体,带动美术发展进步,多层次的环境,多元的文化系列和多角度交叠,组合成宏观的视角,广阔辐射面上形成一个庞杂而有序的系统工程。

人们在利用自然的时候离不开科学,科学是社会进步的一个明显的特征。科技发展过程中的每个微小的进步带来的强大能量,促使人们在改造自然的时候能够获取全新的创造水平,进而获取很多的财富。经济进步,文化发展带动了环境的发展,上述的这些内容本身就是带动工艺美术发展的必然条件。古代的彩陶和铁器等时期的工艺美术的发展步骤清晰的告诉我们,在科技不断变化创新,美术也会随之发生变化。科技的前进,工业的发展带给我们很多的新产品,它们在我们的生活中发挥着非常关键的意义,至于这些产品算不算得上是工艺美术,在作答以前,我们应该站在历史的角度上作一番分析。老的工艺品被全新的替代,群众的生活发生非常显著的改变;边缘渗透,交差发展,结构复杂化,品种的多样化,客观环境变化和人类反应的保持平衡,这就是工艺美术循序演进的历程。如果我们固守成规的话必然会影响到美术的进步,同时还会影响社会的进步。顺应发展潮流,扩大内涵,发展自在其中,何乐而不为之。随着波澜壮阔的时代流潮向前推进,工业设计所代表的现代工艺必将迅速的扩展开来。不过我们要认识到,不应该一棍子把传统工艺打死。这些工艺所体现的是古代人们的才智,其可以恰到好处的弥补当前机械设计带来的死板化,更能体现人性特点。

工艺美术品中只有很少的一部分是用来观赏的,大多数还是有着实用意义的。对于工艺美术来讲,其参观人本身就是它的使用人。该群体的审美能力会从他的衣着服饰以及交通设备等方面体现。平时生活中的一件衣服,一套杯具或是其他的装饰性的物体,其设计人自己觉得会是艺术性的体现,但是在实际却恰恰相反,然那些被设计人员认为很庸俗的东西反倒会获取令人意想不到的效果。相同样式或是色彩的衣服,一些人穿着会很好看,而另外的一些人穿着不但体现不出那种本身的美,反倒会使得衣服原有的美大打折扣,这在我们的生活中是非常常见的。通过仔细的分析可知,工艺美术本身是有两个特点,第一是设计人员的艺术特征,第二是其使用人的审美价值。如果只是从一个方面来分析的话,是不能够确保两者都满意的,所以要从两者的共性中寻求一致点。又证明了工艺美术以突出性文化为特征。近几年我国服装业发展异常迅猛,是从流行色、服装新潮的预测中掌握了工艺美术的特有规律,获得了有效的控制手段而大见成效。

工艺美术从维系基本生理需要所产生的“生存价值”观念支配下,原始好、神秘的更多作为纯精神附属物的状态中,让位于“归属价值”为主导的发展阶段;具有实用价值的工艺美术,同时又作为财富的象征显示其价值的另一方面,而且是很重要的方面。价值观念成了衡量一切的主要尺度,在一定程度上衣、食、住、行、用即工艺美术是最直观的反映。以至今人对古人的日常用具常常得誉为“工艺美术品”。

在当前时代,现代的工艺美术逐渐展示出了其优越性,和过去的美术之间形成了一定的差异,设计人员站在本身和参加者的双重角度上探讨审美思想的相通之处。出现在量变阶段里的一些内容均是相互对立的,其思想不是很清楚。所有的要素均在互相冲击重合,在这种不断变化的环境中寻求立足点,得到的结论是多样化的内容,就是真实的艺术。我们本身即存在于一个多样化的环境中,统一中生存在多元的冲突和对抗,面对时代的现实,现代工艺美术的发展最佳选择是顺应时代潮流同步而行。

参考文献

第2篇:明代工艺美术的特点范文

1传统工艺美术

1.1传统工艺美术在现代室内装饰中的概述

人们亘古不变的追求美,把美融入到我们生活中,而传统工艺美术品用于室内装饰就是为了美化人们的生活。传统的工艺品一直都可以用来装饰室内,同时还有一些绘画和雕塑等也可以在室内装饰中得到运用,传统工艺美术的材料、工艺在保留自然特征的前提下会生产出多种形式繁多、种类丰富的产品用于室内装饰。在中国,大部分的传统工艺美术会在现代建筑上保留原有的民族特色和传统文化,彰显文明古国的魅力。以传统工艺美术为设计理念的室内装饰已经在我国的室内装饰行业中形成。在现代室内装饰装修中,为了丰富人们的生活居住环境,设计者们常常要营造多元化的文化氛围。中国传统的工艺美术积淀了中华五千年的精华,蕴含了中华民族深厚的文化价值,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和独有的理念,这是任何先进的西方设计都不能比拟的。可见,将传统工艺美术应用到现代装饰中,一方面具有较强的装饰价值,另外一方面也是对我国传统工艺美术的继承和发展。

1.2现代室内装饰中运用的传统工艺美术

传统工艺美术运用在现代室内装饰中不是把传统装饰进行堆砌,进而成为古代装饰的简单克隆品,而是要在不打破室内整体性又要突出现代感的前提下应用传统工艺美术。在现代室内装饰中,传统工艺美术元素应与室内整体设计风格相适应,与格局、家具、陈设、植物、灯光相结合。在现代日常生活中总是会使用丰富多样的现代化产品,在保留室内使用功能和环境主题的前提下,降低传统工艺美术在现代装饰设计中的限制因素。为了使传统工艺美术的美学意义在现代装饰中得到充分发挥和使用,首先要了解传统工艺美学的核心价值。文化、材质以及工艺概念这三个方面的内容是传统工艺美术中最重要的部分,应以贯彻这三个要求为前提,使传统工艺美术的精髓真正融入到现代室内设计中去。设计者们应该开创出彰显传统中国化的室内设计,探索出符合中国传统文化精神的方法,例如,可以在一件作品中将传统工艺美术的材质元素、主体元素和地方文化元素等几个方面相结合。生活中也有很多传统工艺美术运用到现代室内的实例。例如,南京滨湖金陵饭店总统套房的装饰,除了在室内装饰样式上别具一格,它的建筑样式也有独特的意味———是宋明江南殷实人家的庄园。在陈设上面也匠心独运,除了使用主题为安碑林博物馆的昭陵六骏浮雕石刻图案的屏风,还采用了明清时景德镇官窑的十件不同造型的青花瓷器为母题。宋明时期的庄园风格和两件独树一帜的摆设,可以起到画龙点睛,相得益彰的作用,尽显五星级酒店总统套房的豪华、气派和档次,更加渲染其身后的人文特色。可见,该总统套房深受高级商会使用的喜爱,现代装饰中应用到传统工艺美术的优点与好处是非常明显的。

2现代工艺美术

2.1现代工艺美术在室内装饰中的概述

现代生活环境的巨大改变和源源不断产生的新信息,是现代工艺美术发展的巨大能源动力,时代的发展总是与人们的需求息息相关,现代工艺美术因此应运而生。但是值得注意的是,现代工艺美术在现代室内装饰中的运用,要与现代室内环境相结合,且应当遵循三个原则:第一是不同的室内结构差异,会导致现代工艺美术在室内装饰中的应用也存在区别。第二是根据个人来考虑,不同个体在性格、学历、审美等方面都不尽相同,对居住环境的要求也不一样。同时,兴趣爱好也变成了现代室内装饰中的一个重要考虑因素。第三是根据经济情况来决定的,消费人群的需求与资金额度,会直接影响室内装饰的层次。

2.2现代室内装饰中运用的现代工艺美术

现如今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对于各行各业来说都是一个全新的挑战和机遇。现代室内的装饰也应该与时俱进,现代工艺美术也应运而生。现代室内装饰不仅要考验设计的现代工艺美术,同时还要考验设计者的经验以及协调消费者的需求,以达到最佳的现代室内装饰效果。现代工艺美术在现代室内中的表现是多方面、多角度的,设计者除了要考虑空间角度之外,还要关注用户的身体健康和心情舒适。空间角度可以运用玻璃、金属架构等新型造型结构,还可以利用太阳能电池板,环保木材和石材等等,以此改善生活环境对人体的污染和伤害并营造出心情舒适的环境。自从爱迪生发明电灯以来,五彩绚烂的灯光就走进了现代生活,现代工艺美术要求避免光源的单一性和模式化,因此要充分利用现代照明技术和新型灯具。现代社会为每个人的个性展示提供平台,现代室内也是展示个性的平台之一,所以现代工艺美术在现代室内中运用要体现消费者的个性,而不是一味的追求奢华,而是能够体现出个人的独特性和风格,比如喜好游泳的可以在室内建立游泳池,爱好运动的可以在室内摆设健身器材,爱好读书的可以在室内设立书房,爱美的女性可以设计自己独立的试衣房。越来越多的人乐意在家里放置一些植物,这样既能体现情操又能净化空气,这些个性化的设置可以体现个人独特的品味,同时也可以衡量设计者的水平。现代工艺美术在现代室内随处可见。例如腾讯科技上海办公楼,该办公楼设计是以大自然中提取的各种颜色为主体,为了体现互联网时代年轻主体的蓬勃发展和创意无限,故采用多种现代新型灯具点缀房顶和墙面,使整个环境充斥着温馨舒适之感,加之,形式多样的现代办公桌椅摆设在环保木质地板上,营造出一种惬意的办公环境,整个公司的设计处处体现出以人为本的理念,并且能够满足各层次办公的需要。可见,把现代工艺美术运用于现代室内装饰是每个人的需要,也是时代的需求。

3结束语

第3篇:明代工艺美术的特点范文

就我国传统文化构造与发展来看,不仅包含了多项内容,同时存在的历史也是非常悠久的。但是从专业的角度进行研究就会发现,其实并不存在传统工艺美术这概念。针对这一名词,追本溯源就其实就是手工工业与手工艺两者相互结合的产物。如果单单将工艺美术视作为物质类抽象表现,其实并不全面。综合来说传统工艺美术就是物质类抽象与精神类产物相互结合的产物。在传统工艺美术逐步发展的过程中,为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艺术设计学科随之产生。这两者相互存在一定的相同之处,但是也存在不同之处。

传统工艺美术与艺术设计的相似点与区别

其实人们在研究的时候就会发现,传统工艺美术与艺术设计之间存在某种必然的联系。两者产生的时期不同,在社会历史中需要完成不同的社会使命。两者相互联系和影响,但是两者之间的差异性又具有非延承性。传统的工艺美术其实可以将我国历史上具有代表性意义的文化包含在内。简单来说传统艺术美术就是我国审美情趣的经历。但是艺术设计则不同。艺术设计起源于西方文明,无论是从图案、构成还是装饰方面都会在一定程度上体现现代工业发展的过程。从这就可以看出艺术设计是有着浓厚的西方文化,而传统工艺美术则是在本土东方文化的基础上发展起来,并且还强调了手工业的重要性。从这就可以看出,这两者其实在艺术方面的追求与体现,更多是重视创造性与动手能力,这一点共同凸显在传统工艺美术与艺术设计中。研究人员在研究的时候就发现,所谓的传统工艺美术与艺术设计并不是简单的称谓发生了改变,深层的含义就是不同的历史阶段人们认识与感悟一个过程,也是主体倾向的表达。工艺美术这一个名词即使是通过外文直译而来,但是研究人员在研究的时候就发现该名词就已经准确的概括了我国传统手工工艺。在此基础上,有的学者认为,所谓的传统工艺美术其实本身就涵盖了非常浓厚的经济特点。而艺术设计则是由着现代工业化大生产产生的。这就充分的说明了传统工艺美术与艺术设计之间存在着本质性的特点。随着社会快速的发展,现代文明更迭。自给自足的传统手工业逐渐朝着机械化的方向发展,而这其实就是传统工艺美术朝着艺术设计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社会文明快速发展的表现。在这样一种发展环境下,传统工艺美术在现代社会发展中处于一种比较尴尬的境地。

传统工艺美术与艺术设计之间的不可替代性

其实严格来说,传统工艺美术其实并不像名字变换那么简单。无论是从专业角度还是从学科发展的角度来说,艺术设计其实并不能涵盖传统工艺美术,传统工艺美术也不能将艺术设计表达出来。简单来说,这两者其实具有不可替代性的作用。而这其实也就说明了艺术设计是社会发展的产物并不能完全取代工艺美术所含有的历史价值。从名词的涵盖范围来看,设计涵盖范围是非常广泛的,工业、电子工业、制造业都被包含在设计范围中,但是工艺美术包含的内容主要属于美术图案、手工工艺以及装饰工艺等。从这就会发现,人们在研究的时候就试图实用设计来涵盖工艺美术的内容,其实这就属于一种误区。传统工艺美术大部分属于民间工艺艺术的传承,在风格表现上具有非常明显的东方特点。而艺术设计从设计的结果就会发现,其讲究的是正规教育下产生的不同艺术的表现形式。在表现形式上就会发现艺术设计其实就是通过现代的表现方式将创造性的思想表现出来。我国艺术设计学科在产生之后就一直由教育延续下来,通过教育将艺术设计朝着多层次、多专业的方向发展,并且在其逐步发展的过程中会不断将现代教育思想与理论引进来,促使教育者在接受正规教育的时候能够接受到新的教育理念。通过这样的简单论述就说明了创造性设计思维理念其实就是现代工艺与设计教育的核心内容。在现代社会快速发展的过程中,现代机械化已经逐步取代了手工工业。导致手工工艺赖以生存的工艺失去实际的用途,手工工艺也已经逐渐远离了人们的生活。但是即便如此,在研究的时候就会发现,手工工艺中的美术开始逐步走向复兴,渐渐回归到人们的视野中。如,我国已经将多项民间工艺划为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促使手工工艺获得应有的重视。与此同时,在经济快速发展的过程中,旅游市场逐渐开发,收藏市场逐渐升温,促使多种手工工艺渐渐获得市场认可。

结语

第4篇:明代工艺美术的特点范文

[中图分类号]:J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6)-08--01

一、明清美术忠义题材概述

(一)明清美术忠义题材

明清美术发展的重要内容之一就是反映忠义的作品,在作品中围绕着忠义进行创作,继承和发展了可亡国,不可忘天下的文化观念,注重忠义文化的教化功能,传递出艺术教育性。倡导普世价值观念。明清时期的忠义题材的作品的艺术追求相对较低,更注重数量和形式,从艺术层面上来讲艺术没有提高。

(二)忠义题材在明清美术中的价值

明清时期的忠义题材美术,开始融入到寻常百姓家,不在以追求艺术性为目的,而是追求题材的思想性,育人性,这与儒加艺术的本性思想是一致的,强调艺术的教化功能,艺术不仅仅是一种技艺也是教化的工具,预示着艺术发展的分化,走向专业化的特性。就这点而言忠义题材的美术,在整个明清美术发展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从艺术性而言,忠义题材的美作品地位不断地下降。

二、明清美术忠义题材的分析

(一)明清时期忠义题材的美术作品,和以往的艺术品一样存在于社会生活的上层领域,但是这种题材的美术在这一时期开始迈向生活,尤其是融入到普通民众的生活中;忠义题材美术作品立足于生活和社会,以多种形态,采用各种表现方式,向社会的各个阶层传播;与明清前的忠义题材美术的转播相比较,明中期以后忠义题材的美术作品传播范围更加的广泛,已经突破了地域的限制,社会阶层的主体发生变换,由社会的上层,逐渐向社会的下层人民转移,实现了主体的转换,成为明清忠义题材美术的特性。 明清时期从事忠义题材美术作品创作的人数量庞大,他们付出了艰辛的努力,不懈探索与创新,但是没有取得多大的进步,恰恰相反在艺术的追求上没有取得实质性的进步,缺少代表性的作品,从创作的形式上,专业的画家也好还是民间手工艺人也好,总的来说,注重在量的层面做文章,主要是想把创作速度提高上来,因此作品的艺术性被忽略,与明清之前的忠义题材美术作品相对照,明清时期的绘画技巧与质量出现大幅度的下降,固化某种创作模式,缺乏必要的灵活性;然而忠义题材美术作品这种特点却适合了作品大量生产和广泛传播需要,导致忠义题材美术作品更多地融入到普通百姓家中,离开了精英阶层,与他们渐行渐远。 忠义题材的美术逐步成为的民间美术,发挥着在民间教化育人的功能,忠义文化和美术紧密地融合在一起。

(二)明清时期的美术是我国近代以前封建艺术发展的末期,也是封建美术发展的又一成就历史时期,为古代美术的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但是明清的忠义题材的美术作品与明清的山水花鸟画相比较,对艺术的发展贡献不足,明清的山水花鸟画,成为揭示自然事物的审美意义和社会意义而感染人们心灵具有特殊力量与效果的工具,与忠义题材的育人教化的功能截然不同,成为社会发展的两个不同的层面;明清的忠义题材,却推进美术的细化分化,专业化发展看到了雏形。

明清美术发展的一个非常明显的特点是美术走向繁荣发展的同时与忠义题材开始分离,这种美术的发展特点,充分反映了明清时期的知识分子的重于文化素养,对于忠义不大关注,是社会经济和政治发展在不同阶层真实反应,体现出文化服务于生活的基本规律。明清时期参与美术创作的尤其是高雅艺术的创作主要是上层人员,但是专业性不强,多数是属于爱好进而走进创作的领域,成为美术艺术发展的大家,这是不同以往任何时期的在艺术上表现出的特点,与此同时,忠义题材的美术艺术发展,开始走进民众,众多的民间爱好者从工艺的制作的层面发展忠义题材的美术作品,创作数量大,范围广泛,参与的人员包含了社会的众多阶层,忠义题材的美术作品在明清体现出来的特点是以往任何时期所没有的。从根本上来讲,是社会发展尤其是经济发展出现了资本主义的萌芽,封建经济和资本主义开始同时存在,并不断的分化,社会阶层出现分化,艺术是这种社会现实的反应。

三、提高忠义题材在美术中的渗透策略

(一)明清忠义题材美术的发展成一个独立发展的艺术门类,体现了市民生活的意义,是民间艺术的主要部分。忠义题材的艺术扩展到到人口稠密、工商业发达的城镇,以满足市民群众的审美和生活需要。为广大农村提供艺术营养,推动农民艺术发展。丰富一些富于群众性的特殊形式,如风俗画、年画、戏曲小说插图等,把忠义的一些特殊的题材和内容融入到这些艺术形式中。忠义美术的创作往往是和手工业的生产有密切联系的,在促进经济发展的同时维护社会的稳定。

(二)明清的忠义题材的美术,要实现艺术性和工艺性紧密结合,在体现鲜明的忠义主题时,展现出优美的艺术特质,富有艺术性。

第5篇:明代工艺美术的特点范文

关键词:美术博物馆;学术性;江苏省美术馆新馆;文化建设;发展

中图分类号:J021文献标识码:A

Academic Characteristics of Art Gallery

LI Qin

当下中国的美术馆事业呈现出蒸蒸日上的发展态势,硬件建设上不断地推陈出新;同时对美术馆功能的认识,实现着观念上的更新,突出表现在从美术展览馆向美术博物馆的转型。在其中,美术馆的学术性成为一个十分重要的课题,它涉及到美术馆总体的办馆宗旨、个性特色等方面的确立,涉及到美术馆具体的收藏、展览、研究等各项工作的展开,关系到美术馆的功能能否真正充分发挥。

一、美术馆学术性的内涵及意义

与美术馆的“学术性”相关,有这样一些关键词:学术定位(学术方向、学术个性、学术品牌)、学术研究等。学术研究是狭义上的“学术性”的内涵,它只是美术馆的一项具体工作任务。从广义上看美术馆的学术性,宏观上,明确一个美术馆的学术定位;具体工作上,收藏、展览、研究等方面,体现一个美术馆的学术方向、个性、品牌。

1、根据《美术馆工作暂行条例》和《全国重点美术馆评估标准(暂行)》,从理论标准上,对美术馆的学术性的内涵,形成一些基本的认识。

依照《美术馆工作暂行条例》的相关规定:

(1)从美术馆的功能定位来看:“美术馆是造型艺术的博物馆,是具有收藏美术精品、向群众进行审美教育、组织学术研究、开展国际文化交流等多职能的国家美术事业机构。”(2)就美术馆收藏工作而言:“各美术馆根据自己的办馆宗旨决定收藏范围和收藏重点。提倡各馆办出自己的特色。” (3)在美术馆研究工作方面:“研究工作是美术馆业务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开展收藏、陈列等各项业务活动的前提。”

按照《全国重点美术馆评估标准(暂行)》的相关内容:

(1)从美术馆的立馆之本与发展方向来看:“立馆宗旨和办馆方针清晰明确,有鲜明的办馆特色。”(2)对美术馆的藏品质量来说:“藏品资源与本馆的性质、特色和任务相符,并形成基本完整的体系。”“藏品具有很高的历史、文化、艺术价值或浓郁的地域文化特色。”(3)在“藏品资源”中的“藏品展示与学术研究”方面:“学术部门能够独立承担国际合作项目和部级、省部级科研课题,特别是针对本馆藏品开展的学术研究或与本馆工作密切联系的研究课题,并将研究成果运用到工作中,取得显著效果。”(4)在藏品陈列展览与学术策划展览方面:“展览策划方案科学、合理,有艺术委员会进行论证;展品组织得当,内容研究深入”;“有长期的藏品陈列展览,陈列展主题鲜明、有创意,充分体现本馆特色,并定期进行更新”;“具有出色的自主策展能力和高水准的策展人队伍,自主策划的展览水平高、学术性强、有很好的社会反响。自主策划和参与策划的展览数量应占全年展览数量60%以上。”

基于对相关规定的搜索与归纳,可以看出,学术性与美术馆总的指导思想与具体的各项主要工作任务有着密切的联系。它影响着美术馆的形象,确立怎样的学术个性;影响着美术馆的收藏方向,形成怎样的藏品体系;影响着美术馆展览的学术含量,具备怎样的学术水准;影响着美术馆的美术史研究,具有怎样的学术地位。

2、已有的相关研究,对美术馆学术性的认识及提出的问题。

(1)关于学术性的内涵

美术馆的“学术性”从广义上而言,指的是“学术定位”。马鸿增认为“所谓美术馆的学术定位,有两方面涵义。其一是指我国美术馆整体的定位,即所有美术馆的共性;其二是指每个美术馆各自的学术定位。即各馆的个性。”

①“美术馆的整体定位应当包含三点基本特性,即博物馆属性、现代属性和中国特性。”

② 刘曦林认为“学术性”一个方面,“是学术定位,作为一个美术馆要有自身的特色,一定要有自己的学术定位,即收藏和陈列范围。”王璜生提出这样的观点:“美术馆必须跟美术史挂钩,……包括收藏‘构成美术史意义’的艺术家作品和相关资料。一个美术馆不仅要挖掘历史,借助美术史的眼光去展开去工作,还要积极参与历史的建构,推动美术史建设。”

狭义上的美术馆的“学术性”,指的是“学术研究”。刘曦林指出学术研究“是贯彻美术馆各项工作任务当中的一个准备性的阶段,或者是一个前提,这里涉及到美术馆学的问题。……主要有两个方面的研究。一个是近现代美术史的梳理,这是各美术馆的主要职责;另外一个是当代美术思潮的梳理,这是一般性的研究。”马鸿增指出:“美术馆的学术研究,一方面体现为高质量的学术论文(包括与定位有关的美术史、美术思潮、美术作品、美术流派、美术家的研究,对美术馆学基本原理和发展趋向的研究等),另一方面,体现为高质量的陈列展览策划,体现为展品的一系列学术阐释和审美评鉴,以培养观众,吸引观众,扩大观众群,提高美术展览的公共性。”

(2)关于学术性方面存在的问题

王璜生在《美术馆意识四谈》中指出:“中国的美术馆普遍地存在自主意识不足的问题”,问题体现的方面包括:“没有自己的学术方向和定位;没有自己的展览品牌和学术品牌;没有自己坚持的学术品格、路经和立场”。中国的美术馆在向美术博物馆转型中,需要解决许多问题,其中十分关键的就是学术性方面的问题,自觉地明确美术馆的学术方向;方向的确定,需要在与其他美术馆的联系与区别中,去思考独具特色的学术个性。这个问题对于国内很多美术馆来说,都是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陈履生从正反两个方面提出了深刻的认识。一方面,美术馆在转型中,需要改变美术馆作为展览馆运行模式,“必须认识到美术馆的发展方向、学术定位与美术馆的发展和文化之间的关系。在这种宏观思想的指导下,及时调整美术馆中的展览、收藏和研究教育诸功能的比重,特别是加大收藏和研究教育功能的力度。”另一方面,在关注美术馆展览的学术含量时,提出这样的现实问题:国内的美术馆跟随国际潮流强调展览的学术性,这与中国实际的国情不太相符。他认为“中国的美术馆首先应该是面向大众,一味追求学术上的高品位是不太现实的。并非所有美术馆都要追求高精尖的博物馆定位,一些美术馆目前还应承担展览馆功能。”转型过程中的美术馆,还需要根据国内艺术发展的现状,根据大众的审美需求,根据不同级别美术馆发展的要求,来确定体现美术馆的学术性的具体工作任务。

3、新的形势下,强化美术馆学术性的意义

基于理论上的基本认识,基于已有研究观点的指导,需要正确树立美术馆的发展理念,需要正确认识到:美术馆的学术性对美术馆转型发展具有的重要意义。

首先,美术馆需要进行自身角色的演变。美术馆是造型艺术的博物馆,然而在社会公众的概念中,它似乎更多是美术展览馆的角色。里面库房存放着艺术品,外面展厅轮流办展览。对艺术家而言,在美术馆办个展是展示自己艺术成就最高的归宿。但美术馆并不只是一个陈列空间,一个可以接纳展品的空房子。受硬件设施、运转经费等客观条件所限,造成对美术馆在社会文化角色上的认知偏差。

其次,国有美术馆要有明确的学术定位。国有美术馆,包括部级的美术馆和地方省市级的美术馆,应该有各自相应的学术定位。对于一个省级美术馆来说,应该根据本地区历史文化的特点、艺术的资源和未来发展的需要,来逐步形成美术馆具体的学术定位。这个定位应该切合一个美术馆的级别,或者说它主要服务的范围;应该切合本地区艺术发展的传统与现实,或者说它主要立足的基础。

再次,美术馆的学术定位要有特色。个性特色体现在藏品内容、展览水准、研究方向,甚至还影响到陈列展览的方式、教育服务的观念和方式。美术馆明确定位后,它的专业工作和管理就应该与之相符,并且随着工作的发展,不断累积增强自己的特色。

二、学术定位与美术馆的具体工作

美术馆如何明确自己的学术定位,体现个性特色,在收藏、展览、研究等工作中,如何实施相应的学术方向,从而发挥美术博物馆的多种功能,在美术史中体现现代美术馆的作用。美术馆的学术定位,有相应的决定因素和影响因素;美术馆的学术性,通过美术馆的具体工作彰显出来。

1、学术定位的决定因素和影响因素

(1)美术馆自身的优势

根据目前国内美术馆发展趋向,作为地方的省级美术馆,它的学术定位的形成主要由其所处的地理位置、文化土壤以及原有的基础决定,大都充分利用本地域的资源优势,形成自己独特的个性。

20世纪90年代开始发展起来的广东省美术馆,就是一个极好的例证。一方面广东美术馆重视对地方的美术史、美术创作所起到的重要作用,重视广东地域美术的收藏与研究;另一方面,“明确了当代艺术的收藏定位:即广东美术馆的当代艺术收藏是对中国当代艺术的广泛性、发展深度与新的活力的概述,同时给予艺术历史以责任性的研究和线索整理,使关注中国当代艺术发展的学者和未来的观众能够通过美术馆的收藏管窥中国当代艺术的发展线索。”

④由此,广东省美术馆的学术定位确立了比较鲜明的个性特色:本土性、当代性。

可以说,广东省美术馆为国内的省级美术馆树立了一个很好的典范,其经验就是:根据自身的优势,确立美术馆的学术定位;同时还要考虑自身的优势与其它美术馆的关系问题,即学术定位是否具有独特性。

(2)发展的可能前景

美术馆确立学术定位,它所涉及的学术主题在区域范围内是否具有发展的前景,是考察定位本身是否恰当准确的一个重要的影响因素。

深圳的何香凝美术馆学术定位的发展转变,提供了一个值得思考的经验。何香凝美术馆是一个多功能部级的美术馆,并不局限于陈列何香凝的艺术。开始设想:以发展何香凝艺术、海外华人艺术和女性艺术为三大学术定位。后来在实际中,逐渐形成:以何香凝艺术和当代艺术为主体的发展方向和学术定位。展示何香凝艺术的同时,组织一系列具有实验性的当代艺术。

所以说,在根据美术馆自身优势的基础上,还要考虑选择的学术方向在现实中的发展可能,考虑结合本地区艺术发展的趋向,逐渐调整方向,更加让美术馆的学术性定位取得鲜明的成效。

(3)经营性与学术性

确立美术馆的学术性,除了是一个学术问题之外,它还面临的另外一个重要的问题:经济问题。目前中国的美术馆在收藏、策展、研究、人才引进、教育推广等方面存在很多不足,其中资金问题很关键。如何在学术性与商业经营之间取得平衡?如何一方面要求收藏、展览研究具有相当的学术深度;另一方面又要能够满足普通大众的审美需求。这些问题是美术馆发展中正在面对与需要探讨的问题。

作为非营利性、公益性的国家美术馆,应该把学术性摆在一个重要的位置,建立纯正的学术体系,不受商业利益干扰。比如,在展览方面,注重策划学术性的展览,作为美术馆最有影响力的重要的展览;对于承接的展览,同样坚持学术品位,坚持展览资格的审查。

2、学术性的彰显与美术馆的主要工作

(1)收藏

数量多、质量高的馆藏品,为美术馆的地位与影响力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就质量而言,除了作品的经典性之外,还体现在艺术品的代表性,代表着某个时代美术的发展,代表着某个地域美术的成就。

在收藏工作中体现学术性,意味着拥有一定的收藏方向,形成大致的馆藏体系,在其中体现学术性的梳理。原有的一定数量和质量的馆藏品,奠定了学术定位的基础;自觉地学术定位,又强化了收藏的针对性。在收藏的途径上,无偿捐赠是可遇而不可求的,尤其是珍贵的艺术精品更是难以求得的。依靠有限的收藏经费,面对高昂的市场价格,国家美术馆的收藏工作通过具有针对性的选择,形成更见成效的收藏。

在收藏工作中体现学术性,意味着收藏工作与研究工作的相辅相成。“一些学者通过帮助美术馆建立高质量的收藏和文献库对美术史研究发挥了重大影响,同时确定了自身的学术地位。”

⑤“由于美术馆对藏品的重视和依赖,因此必然以鉴定、断代、风格分析作为基本研究手段,也必须以重要艺术家和作品作为陈列和研究的核心。”

⑥藏品陈列的形成,正是建立在研究的基础上,实现对馆藏艺术品的利用。研究方法的采用,正是切合馆藏艺术品的研究需要,实现对研究课题的确立。

(2)展览

美术馆展览的类型主要有三种:自己主办的展览、合作举办的展览、承接申报的展览。在展览工作中加强学术性,体现在前两种类型展览,在总比例中数量的增加与分量的提升;体现在接办的展览,在学术水准上的提高。

具体来看:第一种类型的展览,应该成为美术馆全年展览中最重要的最有影响力的展览,每年策划主办数个具有一定学术原创性的展览,是体现美术馆的学术个性最关键的方面。第二种类型的展览,可以与各学术单位如美协、画院、美术学院合作,引进扩大美术馆的策展资源,提升自身展览的学术内涵;还可以与国内外美术馆形成交流与合作,共同策划展览,实现资源的共享,进行展览的交换展出或者巡回展览。第三种类型的展览,需要经过由馆内外专家组成的“展览资格评审委员会”的评议与审定,向参展单位与艺术家提出美术馆在学术水准上的要求。

这样,美术馆通过展览传达了一种学术标准和取向,发挥着对美术史的归纳总结作用,发挥对美术创作和大众审美的导向作用。美术馆需要不断提高自主展览的能力和水平,凸现独具个性的学术主张。比如说,在策划展览中,需要考虑选择的艺术家是否具有代表性,如何构建展览的学术主题,如何让展览与艺术史发生联系,反映出艺术史发展的基本面貌。对当代艺术而言,展览的策划,应该具有某种前瞻性,提出某些学术问题,对当代艺术的整体发展具有建设性的意义。

(3)学术研究

根据学术定位的要求,美术馆的学术研究,需要对地域性的美术进行研究,体现美术馆的学术方向,一方面是挖掘具有美术史意义的东西,收集研究有关美术家、各美术流派的资料。另一方面是实现对当代艺术发展的推动作用。

美术馆的学术研究的特点在于面对丰富的馆藏和展览,有较多的机会接触到传统经典作品和当代创作现状。对馆藏品的评鉴,对当代艺术的判断力,考验着研究者的学术眼光。相对而言,美术馆的学术研究主要有关现当代艺术方面,所关注的学术课题,所研究的艺术家和艺术品,与现当代艺术创作的实践形成直接的联系。

美术馆开展学术研究活动,一个重要的方式就是举办美术馆论坛。一种是配合展览而举办的学术研讨会,另一种是独立于展览之外的学术论坛,往往是结合重要的纪念性活动,还有不定期举办的常设性论坛。由美术馆出面召集的学术论坛,体现的是美术馆在学术界的地位和影响力。论坛提出一个学术主题,针对美术史的研究、当下艺术的发展等等方面,邀请学术界的专家共同研讨,从而推动学术研究的展开与深入。

三、从江苏省美术馆新馆落成特展看美术馆学术性的发展理念

江苏省美术馆新馆落成之际,策划举办了美术作品特展,由三个部分组成:第一个是“走向辉煌――革命征程•江苏新貌作品展”,第二个是“大师大家――新金陵画派•江苏书画家作品展”,第三个是“传世经典――南京博物院藏古代绘画精品展”。通过展览可以看到,美术馆学术性的发展理念:其一,对当代美术创作的导向性;其二,美术馆收藏的个性特色;其三,精品引进展览的学术主张。

1、思考学术定位,确立美术博物馆对美术发展的导向作用。

第一个展览中的“革命征程”,体现了江苏当代艺术家们集体智慧和艺术创造力;“江苏新貌”单元的作品,反映改革开放以来江苏大地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是近两年来江苏省中青年骨干画家所作。两部分作品是江苏当下主题性创作的丰硕成果,作品体现了现实主义的创作精神,关注民生、关爱自然,彰显时代精神。近年来,在多元发展的艺术格局中,江苏在推动现实主义创作方面,树立了鲜明的学术形象。

对当代艺术发展而言,美术馆应扮演积极的角色,通过展览推出优秀的艺术家,反映艺术发展的历史与趋向。与传统的美术馆相比较,这些都是美术馆在社会文化艺术中的角色,适应时展要求的新的演变。在展览中可以看到艺术发展的脉络和趋向,看到一个艺术家发展的历程及其在历史中的意义和地位,看到一个艺术流派的源起和影响及与其他流派的关系。美术馆通过举办具有一定学术主题的展览,可以不断累积强化美术馆的学术个性,实现对当下艺术创作趋向的引领,推动更多的精品力作的涌现。

2、创立品牌意识,突出美术馆发展的个性化特色。

第二个展览“大师大家――新金陵画派•江苏书画家作品展”和第三个展览“传世经典――南京博物院藏古代绘画精品展”。分别是江苏省美术馆的馆藏精品展和南京博物院的精品引进展。在其中,可以看到江苏省美术馆初步形成的独具特色的收藏品,可以看到在引进展览中注重艺术的经典性,由此凸现个性鲜明的学术形象。

藏品的多寡优劣决定着美术馆固定陈列质量以及对外交流藏品展的规格档次;形成若干系统性的收藏,在数量和质量上,不断累积,才足以构成具有品牌性的固定收藏,而这直接决定着美术馆的学术形象。

在艺术品的收藏方面,美术馆以收藏现当代艺术作品为主,这是各美术馆的共性,以个性来讲,各地美术馆根据自身的优势与特色确定收藏的重点。江苏省美术馆历史悠久,重点收藏江苏地域在近现代美术史上出现的优秀的画派名家的作品。比如,“新金陵画派”是20世纪江苏兴起的享誉全国的地方性画派,是中国美术史上代表着一个时代的辉煌成就的画家群体。对“新金陵画派”代表画家作品的收藏,已经成为江苏省美术馆的一个学术品牌。

江苏的美术有着深厚的传统积淀,当下的创作更多是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实现创新发展。所以传统的经典之作,是宝贵的艺术财富。在学术方向上,重视艺术发展的传统性、经典性,由此体现对美术史具有学术性的思考。

3、拓展新的领域,有效发挥美术馆服务大众的功能。

作为社会公益文化设施,美术馆功能的发挥与实现,归根结底是为社会公众提供审美活动空间。强化服务大众意识,增进与社会大众的联系,让美术馆办得更具活力,成为美术馆发展新的着眼点。提高为社会公众服务的意识,可以使美术馆在很多领域开展新的工作。

办展览不仅仅是作品上墙如此简单,审美教育不仅仅停留在举办展览本身;为展览提供全方位的服务,使审美教育具有多种多样新颖的形式;美术馆服务公众有着诸多途径,可以在以下几个方面多下功夫:(1)美术馆发挥公共服务和公共教育功能的基本形式是举办各种类型的展览。为了拉近作品与观众的距离,展览中的导览相当重要,利用现代化设备制作语音导览,有条件需要的话,提供多语种的语音导览,通过讲解启发等方式,引导增进观众对艺术品的欣赏、理解能力,增加观众的美术史知识。(2)扩大宣传,在报纸、电视、网站等媒体上与美术馆相关的各种信息,印制展览小册子、馆藏画册。好的展览需要全方位的宣传,突出展览亮点,以多渠道展示,从而推广美术馆的影响力。(3)为艺术家及观众提供学习研究的诸项服务设施,如图书店、对外开放的图书资料、电脑查询室、美术家工作室、学术报告厅,以展览为基点,开发相关的服务项目。(4)举办美术馆学术讲座,请专家做学术讲演、艺术欣赏等丰富形式。目标之一是结合正在进行的重点展览,提供背景,增加某个领域的知识,另一个目标是让公众了解美术发展的特征。

中国的美术馆事业正拥有着崭新的发展空间,这预示着新的机遇与新的挑战。在拥有了现代化的场馆之后,如何在软件建设上也向现代化迈进,是摆在美术馆面前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在美术馆的学术性课题上,美术馆需要立足原有的基础,进一步确立自身新的形象,获得新的发展。

①马鸿增《美术馆的学术定位与个性特色》,《美术观察》,2003年第11期。

②同①。

③同①。

④王璜生《追补的历史――馆藏中国当代艺术作品展前言》。

第6篇:明代工艺美术的特点范文

关键字:设计艺术 本质特征 发展趋势

一、中西方设计艺术溯源

从最为广泛的意义上说,人类所有生物性和社会性的原创活动都可以被称为设计。从这个角度来说,设计的概念未免过大,因而我们这里讨论的是具有明确限定的狭义的设计,即合乎目的性,具有功能性、艺术性、科技含量和经济利益的设计。无论是中国还是西方,设计艺术都具有一个漫长的,内涵和外延不断变化的历史进程。

(一)中国设计艺术历程简述

中国的设计艺术可以追溯到几十万年前的石器时代,原始社会人类设计的石斧、石刀具有对称、节奏、光滑等朴素的形式美,包含有一定的审美观念和艺术手法。中国是个历史悠久,地广人多的多民族的文明古国,几千年来创造了璀璨的中华文明,智慧的人民在生产工具和技艺的变革上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因而在不同的时代也创造了不同的设计艺术成就。先后留有原始社会时期的具有划时代意义的石器和陶瓷设计艺术;奴隶社会时期的伟大创造——青铜器设计艺术;封建社会时期更是百花齐放、灿烂夺目,建筑设计艺术、园林设计艺术、家具设计艺术、服饰设计艺术、瓷器设计艺术、雕塑设计艺术等都在世界设计艺术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在中国近现代史上,中国设计艺术的发展也出现了断层。五四运动之后,在20世纪30年代作为中国工艺美术教育的开拓者和创始人之一的庞薰琴和一批设计家、设计教育家从西方引入现代设计艺术思想,对中国现代艺术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建国后,由于种种原因,设计艺术在我国只是被定义为“工艺装潢”这类狭隘的范围,并没有形成设计艺术的产业化,对经济的发展没有起到其应有的作用。直到七八年代改革开放后,中国的设计艺术才真正发展起来,逐渐成为推动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产业并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设计艺术。

(二)西方设计艺术历程简述

西方原始社会时期设计艺术和中国一样集实用和审美于一体,具有朴素的石器时代的痕迹。奴隶社会时期古埃及设计创造了辉煌的金字塔艺术。古希腊的多立克柱式、爱奥尼亚柱式、科林斯柱式奠定了世界建筑设计艺术的基础,其各方面的巨大成就也开创了欧洲设计艺术的历史。公元476年西罗马帝国灭亡之后,欧洲进入封建社会时期,由于受宗教的影响较大,中世纪的设计艺术推崇精神上的表现。哥特式的建筑是此时的代表,造型高拨、挺直,讲究装饰。文艺复兴时期,西方的设计艺术得到空前的发展,出现了像达芬奇、米开朗基罗以及拉斐尔等大师级的人物,这一时期的设计艺术崇尚个性、自由、解放,对后来工业时代的设计艺术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西方现代设计艺术的出现从一定程度上来说是工业革命的结果。随着18世纪的工业化,机器时代的到来,设计艺术也超出了为少数贵族服务的范畴,为大众所消费、设计与制作,生产活动分离,设计也超出了功能性,具有装饰性、趣味性、象征性等特征。19世纪下半叶,英国出现大规模的“工艺美术”运动拉开了现代设计艺术的帷幕,之后西方现代设计艺术得到了蓬勃的发展,经历了更加宏大,影响更广泛的“新艺术”运动,风格独特的“装饰艺术”运动以及流派众多,艺术风格多样的现代主义设计。西方设计艺术发展到现代主义之后的设计时期,出现了耳目一新的解构主义、新现代主义。如今数字化时代的到来,设计艺术必将继续绽放出新的绚丽火花。

二、中西方设计艺术本质特征的比较

要比较中西方设计艺术本质特征必须从哲学思想和美学思想入手,实践的理论指导理论的实践。不同哲学思想与美学思想的指导,设计的创作会呈现出不同的艺术特征。中西方由于地域差异,人文环境的不同,设计艺术所依托的哲学与美学思想也有着显著差异。中西方设计艺术哲学与美学思想是个宏大的论题,若真要求解非我能力所及,笔者不妨在这里管窥一二以抛砖引玉。当然中西方哲学与美学思想不能割裂,笔者分开论述只是方便在设计艺术这个特定的领域作些有意义的探讨。

(一)中西方设计艺术哲学思想比较

“天人合一”宇宙观是中国传统文化中重要的哲学思想之一,它对中国设计艺术特别是园林设计艺术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中国园林设计引山水入园林,曲径通幽,借境移情,既有人工设计的诗情画意又有与自然和谐,与天道和谐的意境。“天人合一”是古代哲学史中无论孔子儒家还是老子道家都强调的观点。《老子》中讲:“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这是主张天、地、人都统一于象征着自然无为的“道”。又讲“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这是认为天下万物由道而生。从中分析可以知道人的设计实践是效法“道”的,而“道”是效法自然的,设计也就是效法自然的。中国古代设计思想家还将设计门类与五行学说联系起来,运用“五行”概念来阐释行业行为与自然现象“相生相胜”即相互对立相互作用的关系。老子并在此基础上有提炼出“阴阳说”,建构出宇宙本原“道”之学说。庄子继承发扬了老子的观点,提出“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即一种原初、真实、本质的状态。

中国的设计艺术思想深受哲学思想的影响和支配,有着鲜明本质特征:(1)材美工巧。讲究天时、地气、材美、工巧,深刻反映了“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和人的宇宙观。(2)以用为本。强调用和美的统一,与荀子的“美善相乐”一致。(3)文质彬彬。追求“质”和“饰”的和谐统一,(4)顺物自然。崇尚自然顺物自然是其时期的核心内容。(5)重己役物。强调使用主体的感受并追求功能与审美的统一。(6)物以载道。以物载道、言志、象德。如“玉有九德”,象征着不同人的身份和地位。(7)象。象是古代设计思想的基本,如观物以取象、立象以见意、境生于象外。这种以象为中心的思维方式、认识方式、抒情方式奠定了中国设计艺术的美学基础。

谈到西方哲学思想,不得不提古希腊。古希腊历来被认为是欧洲文明的摇篮,也是欧洲乃至整个西方哲学的故乡,并产生了一批伟大的哲学家,如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亚。柏拉图认为绝对的形式就是美。形式是理念、美、真理、知识和善基石,他用美对形式进行抽象和说明,柏拉图用美来解释了理念、真理、知识之间的关系。柏拉图称之为善“这个给予知识的对象以真理,给予知识的主体以认识能力的东西,就是善的理念。它乃是知识和认识中的真理的原因。真理和知识都是美的,但善的理念比这两者更美,这也就是善的知识。”所以他认为理念还不是最终的存在,理念通过美而被自己超越(更美),这样借助于美的再一次超越,柏拉图从理念上升到最高形式——善。理念是超验的,它自身没有回归此岸之路,因此它最终只能成为属于神的性质的善,美不能用来说明神,柏拉图也无法再对善有所言说,这样柏拉图的哲学就停留在不可逾越的二元分裂上。

当然如同孔子和老子一样,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亚他们也有着种种分歧,但总的来说,中国的哲学思想讲究变化,没有国定的形式,“天人合一”。而西方的哲学强调固定的形式,尽管之间有紧密联系,但没有轮回。由于无法解释神,不能与神相通,中世纪的哲学成了神的婢女。这点在中世纪的建筑设计艺术上得到很好的例证。哥特式的建筑大都垂直向上,表现了一切朝向上帝的宗教精神,为神服务。而中国哲学虽然也认同“天命”,神可以主宰命运,但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人有轮回,人达到一定高度也可成为神。中国的古代建筑设计艺术大都“以人为本”,为人服务。

(二)中西方设计艺术美学思想比较

中西方古代设计艺术美学,由于大都产生于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时期,在一定的社会发展规律下,由于历史认识的局限性,本质上都属于古典主义美学范畴。但由于哲学基础、历史文化、民族审美的差异,设计艺术美学思想也具有不同的本质特征。

1.表现与再现

表现与再现通常被认为是中西方艺术的显著差异,其中在绘画中尤为明显。同样在设计艺术领域这种差异也表现很明显。中国设计艺术强调表现,而西方重视再现。如中国的园林设计体现了古代文人士大夫的身份和地位。中国园林的设计法无定式,追求“外师造化”,并不追求一山一水的准确度,采用散点透视,以人在其中游园的情趣为设计目的,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美。而西方的园林设计以几何形的法国园林为代表,则采用焦点透视,具有理性主义特征。园林内充满了理性的气息,整齐一律,均衡对称,具有明确的轴线引导,讲究几何图形的规律,就是连花草树木都修剪得整整齐齐。为一种人工的创造再现,强调人工美。造成这种审美特征的原因当然与我们上面所谈的哲学思想分不开。中国强调“天人合一”,西方的古典艺术观是“摹仿”。柏拉图认为,艺术是对“理念世界的影子”即现实的摹仿,亚里斯多德认为,艺术是对自然的摹仿。

2.形式与整体功能

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他们在想问题的时候脑子里面往往有一个制作图式,即想象着匠人制造物品的样子,然后用这个图式的结构去比附他们要理解的对象,包括整个世界。这一制作图式最典型的形态有两个:一是柏拉图的“原型—摹本”图式,一是亚里士多德的“形式—质料”图式。于是,柏拉图所看到的世界就是原型和摹本外在分立的两重天地,亚里士多德所看到的事物就是形式和质料内在复合的完整个体。而我们中国人理解世界的图式是金-木-水-火-土-金不断地循环,是“阴阳”太极,是八卦图式。因而西方设计艺术美学追求固定的形式美,设计条理清晰,对具体的形要求极为严格,中国设计艺术重道轻器,追求有无相同,注重意境,气韵以及整体的变化,和谐统一之美。这些在中西方的雕塑、建筑、家具、服饰等设计上都能体现这种差异。

三、中西方现代设计艺术发展趋势

西方的现代设计艺术是随着工业革命,工业化大生产而发展起来的。经过两次世界大战和战后经济高速发展后,西方现代设计艺术逐渐在世界形成了主流,传遍全球,当然其发展的过程也借鉴了东方的设计艺术思想。比较中西方现代设计艺术毫无意义,因为中国现代设计艺术在20世纪30年代学习西方之后才逐步发展起来,当然其中也继承和发扬了优秀的中国传统设计艺术思想,主流和西方现代设计艺术是一致的。

随着全球化的加速、科技革命进步和信息时代的来临,可以预言中西方设计艺术将继续相互交流、互补、融合,形成开放化、多元化、世界化的发展趋势特征。两大设计艺术体系殊途同归,创造了并将继续创造出璀璨辉煌的人类设计艺术文明。

参考文献:

[1]尹定邦.设计学概论.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4年版.

[2]杨先艺.中外艺术设计探源.武汉:崇文书局.2002年版.

[3]周剑铭:中国思想和柏拉图哲学.

第7篇:明代工艺美术的特点范文

materials. This event was organized by Academy ofArts & Design, Tsinghua University and undertaken byShanghai Art & Design Academy.

2015年12月12日,在上海工艺美术职业学院徐汇校区,来自中国、日本、英国、美国、法国、韩国、捷克、以色列、伊朗、德国、意大利、孟加拉国等12个国家的109位青年艺术家汇聚一堂,共襄盛典。题为“燃――首届薪技艺国际青年工艺美术展暨学术研讨会”在此开幕。本次展览共有陶瓷、金工、玻璃、漆艺、纤维等材质作品共计109件(套)工艺美术品参展,其中国内68件(套),国外41件(套)。本次活动由清华大学美术学院主办,上海工艺美术职业学院承办。

人类文明以篝火煮食为起点,绵延至今。薪火文化源远流长,伴随时展,薪火技艺不断进步,推动人类文明不断发展。上海工艺美术职业学院与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的青年艺术家们深感尊重文化多样性的同时扎根民族技艺是艺术学科不可或缺的人文精神。由此,以薪火文化为沟通载体,尝试策划了此次国际青年艺术交流展。

《礼记・月令》曰:“大者可析谓之薪”。薪,本意为薪柴。薪尽火传,柴虽燃尽,火种仍能留传。可引申为思想体系、学术精神或技艺薪火相传。“薪”与“新”同音,倡导青年学者新风貌。与火相关的工艺美术门类有陶瓷、金工、玻璃、漆艺、纤维等。透过器物可见技艺,传承传统技艺,弘扬传统审美,尊重各国艺术的多样性,是本展览的关注点。国际青年艺术展旨在培养传承薪技艺的年轻力量,弘扬民族技艺。展现当代青年风貌,尊重各国多元文化。本届展览以新时代的青年手工艺实践者为主体(原则40岁以下),力求体现国际青年学者的学术风貌,推动现代薪火文化的发展。

“燃”,本意为“引火点燃”之意,用此意为开端。

一,中国传统工艺美术现状

当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之后,人们对于艺术、对于美的追求也就越来越强烈。随着时展,我国工艺美术也在不断地进步,以往的传统设计不能够满足当前人们的美术精神享受,工艺美术的改革在当前是必要的。传统工艺美术具有民俗性和实用性的优点,从内涵和形式上需要不断进步和创新,从而形成符合现代人审美的情趣。

二,传统工艺美术设计的创新

传统工艺美术要想在世界艺术范畴中得到一定的认可,不断提升设计技术并对技术进行研发创新是很有必要的。要跟上时代的脚步,就需要新的设计模式和新的构思方法。从艺术的发展进程来看,传统工艺美术在设计部分必须打破传统的形式,不应只是看重产品的功能和效用,更多地注重设计理念,在作品中添加更多的时代元素。当前的设计,必须在审美情趣、文化涵养、道德理念等各个方面都有独特的创新性,才能不断提升作品的艺术品位。

三,传统工艺美术设计构思的创新

在工艺美术作品的创作中,设计构思是其中重要的环节,也是设计开始的环节,良好的美术工艺作品,需要创新思维作为创作指导,将审美理念融入到工艺美术设计当中去,才能保证作品的价值性。通过采用创新的思维对素材进行收集,然后加工、处理,称为对传统工艺美术设计的创新性构思模式,其表现是结合传统工艺美术设计形式,从价值观、审美、科学科技等方面体现出创新性。当代的工艺美术艺术家,将社会生活的热门事物,纳入到艺术创作之中,使得作品具有鲜明的实效性、时代特征和时尚元素。这种探索,为工艺设计理念提供更多的创新性内容。

四,工艺美术人才的代际传承

对于此次活动,上海工艺美术职业学院院长如此评价:“薪技艺国际青年艺术展暨研讨会,是一批有理想的年轻人,在当代全球化语境下和文化多元的时代背景中,探讨薪火传承如何与时展相适应的命题,即薪火技艺在当下的发展如何满足人们日新月异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双重需求。这些怀揣梦想的年轻人,面对现实,探索当代工艺美术的发展方向、方法等若干问题,并以学术探讨为根本基点,以时代背景为出发点,站在国际的视野角度,寻找工艺美术的发展出路,发起‘薪技艺’国际青年艺术展。此次活动,青年艺术家们不仅为自己拓宽了艺术道路,为整个工艺美术的行业发展注入活力,更值得称道的是,这个活动也积极践行了‘文化大发展、文化大繁荣’的国家发展战略。这次展览,在修缮一新的上海工艺美术职业学院徐汇校区举行,而这个校区的前身,正是创建于1864年的土山湾孤儿院区城,这里是中国近代工艺美术教育的发源地。历史和现实,传承与创新,通过此次展览紧密地连接在一起。”

五,上海工艺美院近年来在工艺美术之现代传承创新方面的探索

第8篇:明代工艺美术的特点范文

关键词:中国古代雕塑;装饰性;绘画性;意象性

        中国古代较少有纯粹的雕塑艺术品,这也使得一般人不重视中国古代雕塑。西方雕塑发源于古代希腊,古希腊人重视人体,将神塑造成完美的有血有肉的人。他们崇拜神,也崇拜和神一般完美的英雄——战士与运动家。为他们塑造供人膜拜瞻仰的偶像和纪念像。如此形成传统,在西方世代相传,成为一种纯粹的雕塑艺术。中国古代社会的制度、文化、哲学与宗教,都不同于古代希腊。中国远古时期重礼教,尊鬼神,艺术重心倾向于工艺美术,在礼器、祭器上发挥艺术天才,并且同样也形成传统,影响深远。从陶器、青铜器、玉器及漆器等工艺品发展出以装饰功能为主的实用性雕塑,在历代都占有主流地位。它们分为两大类,一类是纯粹的工艺品,例如象形器皿和供摆设的小型工艺雕刻。一类为建筑(包括陵墓)装饰雕刻,例如一般欣赏教材中都会列举的南朝王陵石刻辟邪和唐代顺陵石狮。实用性除反映在装饰雕刻上以外,还反映在明器艺术与宗教造像上。明器是随葬用品,其中雕塑品占有重要地位,主要是俑和动物雕塑,一般教材都举秦始皇陵陪葬坑兵马俑和唐三彩俑、马为例。俑是人殉的取代物,动物雕塑也用来代替活体陪葬,它们的实用性很强,并非纯粹的雕塑艺术品。宗教造像也是如此,它们是供信徒顶礼膜拜所用的,以佛教造像最有代表性。欣赏教材多以南北朝和唐代的作品为例,因为这些时代的佛教造像艺术水平普遍较高。宋元和明清也有好作品。

        出于上述原因,中国古代雕塑的装饰性相当突出。这是它孕育于工艺美术所带来的胎记,无论是人物还是动物,也无论是明器艺术、宗教造像还是建筑装饰雕刻,都普遍反映着传统悠久的装饰趣味。最显著的例子是欣赏教材中云岗北魏露天坐佛,南朝的辟邪和唐代的石狮。佛像的对称式坐姿和图案化的袈裟衣纹处理,使之显出浓厚的装饰性。

        中国古代雕塑具有明显的绘画性。中国古代雕塑和绘画是一对同胞兄弟,都孕育于原始工艺美术。从彩陶时代起,塑绘便互相补充、紧密结合。到二者都成熟之后,仍然“塑形绘质”,在雕塑上加彩(专业术语称作“妆銮”)以提高雕塑的表现能力。现存的历代雕塑,有许多就是妆銮过的泥塑、石刻和木雕。今天的雕塑艺术完全西化了,不再加彩,但民间雕塑仍保持妆銮传统。西方古代雕塑也有加彩,到文艺复兴以后,除宗教神像为求逼真效果,大多继续加彩外,一般雕塑不再加彩。中国塑绘不分家,导致了雕塑与绘画审美要求的一致性。中国雕塑从这一特点历代相沿,至今民间匠师仍然大都先勾人物线描草稿,像人物画白描一般,再复制成雕塑。也有人直接在硬质材料上勾线描稿,再雕而刻之。这样创作雕塑,带有绘画性就可以理解了。中国古代雕塑绘画性强,自有一种东方趣味,符合中国古人的欣赏习惯,他们是从绘画艺术的角度去看待雕塑艺术的。今天我们欣赏古代雕塑,也需要借用中国画的审美眼光,才能把握美感要点。

如果只用西方古典雕塑的艺术标准来指摘中国古代雕塑缺乏雕塑性,那无异于为适履而削足。

   中国古代雕塑的另一个特点是意象性。西方雕塑从古希腊时期起,就努力摹仿再现自然,写实性极强。中国雕塑和绘画很迟才脱离工艺美术的母体而独立门户。在漫长的几千年间,它们只是工艺美术品的两种装饰手段,这是塑绘不分的主要原因,也是线刻和平面性浮雕——画刻高度结合的中国式造型方法特别发达与持久的主要原因。装饰不求再现,只追求表现物象,因此发育出中国雕塑与绘画的共同品格——不求肖似(高度写实地再现自然),形成了高度的意象性特点。秦始皇陵兵马俑虽然表现出高于其他时代的写实性,但那也仅仅集中在俑的头部刻划上,而且形象也只是分为几种类型,不是每一件都各不相同,身体部分则无一例外是十分写意的。就是比较写实的头部,也不能和西方雕塑同日而语,它只是象中国画有工笔一样,比较深入细微而已,本质上依然属于意象性造型。其他汉唐陶俑、霍去病墓石刻、历代宗教造像无不显示意象性特点。

        中国古代雕塑语言精练,这是意象性衍生的另一艺术特点。中国古代雕塑始终没有发明西方雕塑的造型术来精确地塑造物象,而多从感觉和理解出发,像中国画一般运用经济的语言,简练、明快,以少胜多而又耐人寻味,常常给人运行成风、一气呵成、痛快爽利的艺术享受。例如,霍去病墓石兽采取“因势象形”的手法,充分利用岩石,自然的令人联

[1] [2] 

想接近某种动物的形状,只进行最低限度的艺术加工,使石兽的造形显出空间的自由而不斤斤计较于形似。加工的语言有圆雕、有浮雕、也有线刻,是根据岩石形状与动物形象的双重需要加以多变性运用的。这种圆、浮、线雕并施的语言,在汉唐陶俑、历代石兽以及佛教造像中均可见到。它们使中国雕塑在精练中块面更整体,因而有时更具雕塑感甚至建筑感,例如云岗北魏露天坐佛和龙门奉先寺唐代大佛,就是杰出代表。

        中国古代雕塑既然是意象性的,注重“以形写神”,必然也像中国绘画一样,注重头部的刻划。在中国古代雕塑和绘画中,头大身小逐渐变成一种习惯造型,一旦头身关系处理不好,在视觉上便难免造成不舒服的特点,这是不必为古人护短的。然而优秀的作品常常把人们的注意力,从缺点中吸引转移集中到刻划精彩的头部来。这些头部看似没有西方雕塑深入,可是结构十分严谨。搞过雕塑的人都有体会,临摹西方雕塑易,临摹中国古代雕塑的头部却相当困难。它们不如西方雕塑结构准确分明,却另有一种完美性,神完气足,很不易临摹到那种境界。在头部以外,又用充满韵律的身体衣纹线条来发挥美感,使人受感染的不是比例结构的准确本事,而是传神美化的功夫。龙门奉先寺大佛、服侍菩萨与天主力士像都严重头大身小,但依然很美,非常典型地说明了中国古代雕塑的这一特点。

第9篇:明代工艺美术的特点范文

(1)艺术设计的材料美

目前,在人类生存和发展的过程中,材料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并是现代文明重要支柱,对社会的发展方向具有重要影响。对于新型的科学技术能够转化为生产力,材料也扮演重要的角色。因此,在现代工业上艺术设计也离不开材料,要深入处理在产品结构及环境设计中,产品在形态,颜色,质感以及肌理方面处理,这样能够显示出新型材料重要特点。在运用较为适当有效的方式去处理材料,这样才能够进一步满足人类的需求,达到一种美的共享。对于不同材料而言,工艺手段也大不相同。正如常说的材美工巧,对于不同的材料要表现出不同的特点,对产品的功能性和美感具有直接影响。对于手工产品而言,需要制造者真正去触摸材料,深入了解材料自身的性能,整点,质感等。最大限度的发挥材料本身的质地优势。例如在我国典型古代家具中,明式家具是展示出最好质地美的家具之一。对于不同器材,在一些选材,制作方式以及加工技术方面都具有独特的特征。要深入了解材料自身的特点,最终达到能够传递更多美的信息,在产品与人类中间让生产和艺术达到高度统一。

(2)技术和功能在本质上是不可分开的,而且两者还具有一定的内涵

在审美价值的本质和形态结构上,形态美能够做出明显界定,相对于功能美能够在审美价值的表现方面做出相应界定。通常来讲,美学中技术美在思辨方面更具有操作和应用的性能。随着物质生产和产品文化中对美学的应用。技术美学,文艺美学和审美教育三者,共同作为美学中应用学科。在生产方式及商品经济不断发展的过程中,技术美学在社会和技术存在科学内相互渗透,融合,达到技术和艺术真正统一。美学原理中,技术美学真正达到了物质生产和生活中具体化,又能够在美学上对设计观念进行哲学的总括。技术美学中包含了很多方面,综合体现了在哲学,心理学,社会学方面的问题,其中还包括在文化和科学技术方面的知识。

(3)艺术设计的科学美

艺术设计中科学美是一种较为独立审美状态,体现了一种理智问题。在形态的角度上对科学美进行思考,其中包括科学伦理美以及科学产品美。在创作学中进行思考,又包括理论创造美和科学实验美。科学方面的美感并不是积极体现在研究成果上的,而最注重还是科学创造的过程。科学美必须经过理智所能够深入体会。这样也表明了科学的独特之美。科学美并不是自然所存在的,更体现了一种对现实生活的领悟和感知。在此种美感中,最主要的体现了自然的和谐。无论是在外在还是在内在,均能够享有一种美感,领会更为全面美。科技美也能够作为美感中一种高级形式,在总结出美的规律后,进行创造。在人类的审美意识和心理中达到了较高发展阶段。在客观上的,在人类创造的科学发明中,是通过不断发展的,总结出自然规律中的创造的形式与成果。在低碳环保的大形势下,应遵循内外空间条件和自然条件一体化的理念。真正实现设计的科学,专业化。例如北戴河美术馆建筑就深入遵循了这一理念。具体为:

(4)艺术设计的装饰美

艺术源于以装饰成为的标志。在艺术史中,装饰艺术一直在不断前进。在手工创作时代中,一般主要是通过对自然形态对产品的外形做出形状上装饰。在工业革命时期,大多数艺术运动都是围绕着装饰及被装饰物之间的关系进行处理的。在观念上视觉和功能美学上都存在一定的更新。在人类发展历史中,装饰艺术是焦躁的艺术形态。因此在艺术设计中装饰艺术占有重要位置。

2艺术设计美学的特点

在艺术设计的过程中,我们常会存在这样的看法:主观上,设计只是一种心理活动,再通过创新使得形成的要求对象及对其进行调整,对观念进行转变成为一种外在的形象和产品。与此同时会需要物质手段和技术,以真正实现审美教育的创造形式。进行艺术设计的核心是源于创造的,在创造的过程中解决问题的,并不是单纯进行欣赏,区别于纯艺术形式。艺术设计是通过一种为人造物实现的,出发点也是“人”。这样的在设计中要尽量满足于人类基本审美的习性,达到艺术和技术,实用和审美的统一。设计的审美价值和使用价值是相辅相成的。对于艺术本身的设计特殊性和复杂性的,设计美学的出现是非常自然的。艺术集中反映了对现实的审美,并增强了人类自身的审美观。在艺术美学的特征下,将人与自然,现实以及社会进行充分的掌握。美学也是以艺术为中心的,通过艺术对现实和意识的审美进行研究。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以及其他学科的不断深入,这种艺术美学形态也不断深入,丰富起来。

3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