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买椟还珠的含义范文

买椟还珠的含义精选(九篇)

买椟还珠的含义

第1篇:买椟还珠的含义范文

古时候有个人买珠宝,只取其“椟”(盒子),而把珠子还给了卖者。虽然我们会觉得买珠人确实有点荒唐可笑,但要思考一个问题:为什么会有“椟”比“珠”珍贵的认识错位呢?其实,主观上是买者知识的欠缺,但客观上肯定是“椟”所用包装设计精巧、所用材质好,或者图案装饰精美绝伦,不然为何买者要“椟”而不要“珠”呢?

当下OTC营销最重要的一个手段就是在产品的包装上大做文章,在各大连锁药店处处都见到琳琅满目的堆头和陈列、各种形式的POP广告,甚至有一些企业与专业媒体合作举办POP陈列大赛。这种营销现象的背后到底蕴藏着怎样的思考?因为产品同质化竞争的背景下,通过产品的外在形式即形式产品进行营销策划,无疑是吸引受众的眼球,增加吸引力,更是在整体战略下的一系列的营销行为。

形式产品,真的不止是形式……

一、形式是产品品质的体现

成熟的形式产品是产品品质的体现。在OTC营销中,设计精美、高端的产品会给人一种品质感、高端化,在产品包装设计之初,设计师要在产品的属性、特征中寻求设计元素,并以此为核心展开设计。同样的药品,包装设计不同,给消费者的信心就会不同。药品商业公司、零售公司或者消费者,在选药时如没广告支持,在同类竞品几十个、甚至上百个中要脱颖而出,包装形象差异化即形式产品就显得非常关键了。在花费相等的前提下,优秀的包装更能给人物超所值之感。优秀的包装是产品质量的延伸,它给受众一种质量认同,是产品品位的外在体现。

案例分析

作为一个百年老字号某传统中药企业。在上个世纪末,老品牌小富即安的保守思想,渐渐使该企业陷入产品虽好,但定位低端、消费者关注逐年降低、品牌形象老化的困境,利润增长十分缓慢。之后,该企业决策层果断分析认为,传统的产品如果不在使用方式上创新,是没有生存空间的。企业决心从核心产品的形态上进行变革,推出了战略性产品---×××(产品名称)气雾剂,由止血和镇痛两瓶组成,一白一红,特点鲜明,辨别度很高。其中白瓶为喷雾式散剂,红瓶是保险液。从包装工艺到包装材质均为精品,让人一眼就可以看得出来。随后通过体育明星形象代言、央视广告强大的传播力,该产品成功跃居气雾剂类产品第一品牌,成为居家和旅行必备产品。

二、形式是品牌核心价值的体现

包装是产品的外衣,是体现产品价值的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是核心产品的外在体现。充当着企业与消费者沟通的桥梁和纽带作用。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美的追求也越来越高,过时的包装理念及其包装制品已远远不能满足人们的审美需求,“美观,个性化(即差异化)”的包装越来越为消费者所推崇。一个成功的包装设计,不仅仅是包装产品,吸引消费者选购,更多的是体现企业文化内涵及品牌核心价值。

成功的包装策划能让消费者记住包装、记住品牌、记住企业。所以形式产品不仅代表产品的本身,更体现了与产品联系在一起的品牌及企业。

案例分析

某制药旗下有胃药系列、皮肤用药系列、女性护理系列、心脑血管系列、其他等五大系列50多个品种品规的产品,这些产品的包装均是以企业徽标为基准的包装系列,在设计中将平面图案立体化、美观化,设计成质感很强的立体球形图,以三条曲线色带飘动为水波纹,在蓝色的海洋背景的衬托下,将“水是生命之源”这一理念很好的体现出来,强化了该企业品牌核心价值。

并以其核心品种“奥美拉唑肠溶胶囊”为明星产品,重点设计,再进行系列化延展。胃药系列以蓝色调为主,女性护理系列以粉紫色为主,皮肤用药以橙黄色为基调,心脑血管系列以绿色为基调。

这样整个系列的产品形象完美展现在受众面前,当我们只要看见其中一个包装元素就会联想到产品、品牌,甚至是企业。这是形式产品存在又一价值。

以上两个方面只是形式产品存在意义的一小部分,笔者抛砖引玉,希望能引起大家的深思,但笔者坚信,形式产品远不止是形式,它存在的价值会越来越明晰,在同质化竞争的环境下,它会更多地参与到营销行为中来。我们一起期待吧!

链接:什么是形式产品

第2篇:买椟还珠的含义范文

关键词:纯粹;节约;健康;发展

DOI:10.16640/ki.37-1222/t.2017.09.265

1 买椟还珠式食品包装的弊端

1.1 过度包装

现如今,很大一部分食品存在着过度包装的问题,如咖啡礼盒、酒品礼盒、保健品礼盒等等,它们的包装更甚于食品本身,起了喧宾夺主的反作用。过度包装表现形式主要分为礼品式、开窗式、填充式、应对式四种。

礼品式――迎合消费者口味和显气派,礼品盒内的产品体积较小,外包装较大。

开窗式――在包装盒上设计成开窗式,窗口以外不可见处没有产品,让消费者误以为可见的知识少部分,其余部分仍有产品。

填充式――为了使商品包装大一些,不让较小的商品在大包装中晃荡,盒内大部分填充泡沫塑料等杂物。

应对式――为了应对监督检查,在盒内放置一些礼品和其他物品来达到提高限量指标合格率的目的。

1.2 独立包装

企业为了迎合消费者方便携带的需求,生产出了一系列独立的小包装,虽然满足了消费者,但同时带来了大量的包装垃圾,形成了资源浪费,没有合理的节约资源;产品的成本反而增加了,形成铺张浪费的局面,起了本末倒置的副作用。久而久之,不仅污染环境,并且产生巨大的资源浪费。

1.3 劣质包装

现在许多无良商家为更大限度地获取利润,就会采用低档、劣质的材料对食品进行包装。在经过一系列往返运输、储存、搬运过程中产生不同程度的冲击,会对商品产生一定的影响,起了取舍不当的反作用。在商品学中食品包装的安全性就是对包装有一定的要求,不能太过劣质,这是对食品包装安全的前提条件。商家在谋取利润的同时,也应该良心经营,合理经营,为人们的食品健康着想。

2 买椟还珠式食品包装弊端的解决方法

这些食品包装不仅仅严重影响了消费者的身心健康,也会使我国食品行业停滞不前,得不到提高,影响我国在世界食品包装业的位置。所以我们应尽快使用策略来解决问题。首先,应制定严格的食品包装标准,特别是制定礼盒包装的强制性包装标准;并且,国家政府也应该投入其中,制定一系列相应的法律法规,从法律层面杜绝食品包装违规的现象;其次,相关部门可采取强制性手段,比如高额罚款、法律责任、对违规包装的处理采取生产企业责任制等等;最后,为了避免“过度包装”的弊端,我们应该鼓励厂家实行“适度包装”,提倡食品包装应该要为人们的身体健康着想。食品包装行业也应该行动起来,倡导无害包装和适度包装,采用更加纯粹的食品包装,树立良好和健康的消费观,建立资源节约型的美好社会。

3 纯粹的食品包装设计的特点

《易・乾》:“大哉乾乎,刚健中正,纯粹精也。”孔颖达疏:“纯粹不杂。”人的精神如此,食品的包装亦是如此。纯粹将成为现代食品包装设计的新理念,所以日后纯粹的食品包装设计应遵循以下几个特点:

3.1 适用化

适用化的食品包装设计要求经济实用,一切为消费者的利益着想,是一种核心的理念。在现实的物质和技术水平条件下,使食品包装的物质功能最优化,并且具有节约环保意识,充分符合消费者的生理结构和行为方式的习惯,运用与众不同的食品包装设计来满足现代社会人需求的造物活动。反对过度包装欺骗消费者,时刻保持一种节约意识。

3.2 安全化

随着食品包装的日益复杂,安全问题成为消费者关注的重中之重。食品包装材料的不环保、造假、对食品不能起保质作用等等,这些安全隐患都对消费者的安全产生着极大的影响。我应当设计处具有相对安全性、能保护食品、益于消费者健康的食品包装。

3.3 人性化

人性化在中国古代儒家学说里可以找到人本主义思想的萌芽,又可以在西方资本主义哲学思想里发现对“人性”的论述。将设计和以人为本的思想结合,所以设计师必须把“为人而设计”的理念贯穿于食品包装设计之中,巧妙地处理食品包装设计中出现的问题,使消费者更快地了解食品包装所蕴含的深层次意义。

3.4 自然化

在材料、技术、工艺及理念的运用下,起到食品包装与自然和谐发展的作用。企业应运用天然、绿色、可降解的食品包装材料,其内涵的自然环保价值延用至今,可回收合成其他行业所需的材料,从而节约资源,降低成本,起到环保,保护自然的作用。

3.5 美观化

不是华丽复杂的包装才最具观赏性,纯粹简洁的包装更耐看。一个好的食品包装设计应具有良好的观赏性,运用独特的设计思维来增强包装的艺术感染力和视觉冲击力,从而提升食品包装中所蕴含的魅力;同时,也可以将不同地区的区域文化体现在包装设计中,让消费者在食品包装中看到文化,文化中体现别具一格的美观度,注重品质的提升。

4 结语

第3篇:买椟还珠的含义范文

如果你要找一本奢侈品使用手册或者流行品趋势指南,那么抱歉,这本书也许并不适合你。《奢侈态度》的角度并不围绕着奢侈品而展开,而是将视野发散开来,延伸到奢侈和时尚市场行业的社会、人文、财经领域。作者旨在展现奢侈品的另一面:它尊崇工艺、尊重审美,蕴含着深厚的人文历史,同时又是身份和细节的最好阐释者。

先来看看书中介绍的摩洛哥首饰盒,作者王迩淞想起了中国成语“买椟还珠”―用书中的话说,“郑人买椟是品味不凡啊。如此奢华的盒子,里面无论放什么宝物,都会被它的风采所遮盖,其工艺价值显然已大大超过了实用意义。若不是真正的鉴赏家,若不是对精巧工艺和精致物品有强烈爱好之人,又怎会花钱买它呢?”如此另类而有趣的角度,看似荒唐,实则却相当符合今日大众的奢侈品味,同时更打开了我们看待奢侈品的另一扇窗口―细节造就奢侈。

从侯孝贤的纪录片《盛世里的工匠技艺》,谈到专为香奈儿的高级定制礼服制作织带的乡下老太太;从幕府将军德川家康,谈到奢侈K线;从劳伦斯•布洛克的侦探小说,谈到手工定制的衬衣;从雷曼兄弟的倒闭,谈到在全球一枝独秀的爱马仕股价……看似天马行空的组合里,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书中提到奢侈品,更提到被笼罩在经济危机下的奢侈品行业,就像一位挑剔的美食家,一边愉快又慵懒地细数钟情的美食,一边却担心摇摇欲坠的食品安全会毁了自己最后的一片乐土。

正如作者王迩淞所说:凡能被人视为“奢侈”的东西,大都有丰厚的承载力。奢侈品不是一日炼成的,更不是大众眼中这般肤浅。香奈儿的一句话可以总结这本书的态度―“奢侈的对立面并不是贫穷,而是粗俗。所以奢侈品是好东西,是一种有灵性的物件,是这个复杂纷呈的社会中一种易于辨认的身份证,无需太多言语。”

《奇风岁月》

作者:【美】罗伯特•麦卡蒙 著

出版时间:2011年6月

出版社:译林出版社

本是一本流行推理小说,为何会一跃成为畅销全球20年的成长经典?这本与《麦田里的守望者》、《杀死一只知更鸟》齐名的小说,不仅入选美国中学文学教材,受到师生的狂热追捧,更成为畅销书榜上经久不衰的奇迹。《奇风岁月》讲述了1960年代,12岁男孩科里在美国南方小镇奇风镇成长的故事,让读者在找回童真之余,也重燃起对生活的赤子之心。

《南明史》

作者:顾诚

出版时间:2011年7月

出版社:光明日报出版社

这部史学家顾诚倾尽心力创作的《南明史》,有着“板凳甘坐十年冷、文章不写一句空”的美誉。引用方志达237部,引用书目达579种,几乎遍查南明义军所至的每一州县,可谓“言必有据”、“无一字无出处”,解开了许多历史死结。本书不仅展示一代史学家一生的治史成果,更收录了顾诚生前撰写的《我与明史》,回顾几十年的学术生涯。值得一提的是,其中许多文章都是整理后第一次出版。

《人生不设限》

作者:【澳大利亚】力克•胡哲 著

出版时间:2011年6月

第4篇:买椟还珠的含义范文

我们所学过的课文,有许多篇寓言故事。学习寓言,要通过“言”得出“意”,其实这就是归纳寓言的寓意。

不管是清晰还是朦胧,凡事皆存有目的性,相比之下,传统的寓言故事的目的性往往十分鲜明且又个性突出。因此,一般情况下,寓言的直接寓意还是比较容易看懂的,但我们又不应当仅仅满足于这种表层意义的理解,要努力去剖解寓言的多元多向性,在顺其表达的层次、角度理解寓意的过程中,着力探究其中必定存在的一般意义与特定意义、表层意义与深层意义、隐含意义与言外之意、本体义与比喻义等,尽力在分解和提炼的进程中多层面地发掘寓言故事的“意”之所在或“意”之所重,藉此来锻炼和提高自己的读解水平。现例说如下:

一、由表入里的层面剖析

像“刻舟求剑”、“画蛇添足”、“守株待兔”这类学生普遍熟知的寓言故事,拿来作一番由表入里的寓意剖析,无疑可以提高学生了解事物、认知事物的思辨能力。

“刻舟求剑”的故事,表面上看是在讽刺那些思想闭塞、固执拘泥的人,进一步分析就会看出它实际上是在嘲笑那些顽固守旧、反对革新者,而其告诫人们要懂得运动与相对静止之哲理关系的寓意就更深一层了。

“画蛇添足”的故事,看似是要说明假如做了多余的事反而会把事情搞坏,但如果稍微理性地分析一下,就可以从中挖掘出它的更深一层的寓意――取胜者应适可而止,不可因贪多而走向反面,从理论上说就是要懂得主观意识是客观事物的反映,真理多跨一步也会变成谬误。

再看“守株待兔”,表层寓意是讽刺那些企图不经过艰苦努力而侥幸获得成功的人;中层寓意是嘲笑那些“欲以先王之政,治当世之民”的政治上的保守派;深层寓意则是告诫人们要认识偶然性与必然性的关系。

二、顾此及彼的角度分析

无论是要看清某种客观事物,还是要表现某种主观意向,注重多角度都是不可忽视的一个问题。寓言寓意多向多面的特点可以激活学生认知、表述、阐发的角度。

像“滥竽充数”的故事,我们通常都是着眼于“滥竽”来评判,认定没有真才实学的人靠蒙混骗人是不行的,即不应以次充好。可换一个角度来分析,寓言不也讽刺了像齐宣王一类的昏庸者吗?齐宣王不昏庸,南郭先生又何来“充”的机会和效果。与此类似的还有诸如“狐假虎威”、“买椟还珠”等寓言故事。从“狐假虎威”中,既可以看出狐狸的狡猾,也应当分析出老虎的昏聩;而“买椟还珠”的故事,既可以说是对买者只重形式忽视内容的一种讽刺,也存有对卖方只重手段忘了目的的批判。

还有像“黔驴技穷”的故事,从老虎的角度或立场出发,寓言告诫人们要能透过现象看本质,不要被貌似强大的对手所吓倒,同时也讽刺了色厉内荏外强中干的恶势力;而从驴子的角度来分析,寓言又警示人们,要清醒地认识自己,谨慎地应付不利的环境,不要“出技以怒强”,这是从消极的一面去理解,从积极的一面去认识,这则寓言也讽刺了缺乏自知之明的人。

三、或是或非的取向辨析

中国的传统寓言故事,其可辨析的内蕴也毫不逊色。就拿“愚公移山”的故事来说吧,本来用以赞美真诚专一、敢于藐视困难――可谓寓意之一,也可用以赞美苦干实干、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作用――可谓寓意之二,还可说明对任何问题都要辩证地看――可谓寓意之三,但与此同时,也可以从完全相反的方面提出诸如“与其搬山,何不迁屋?”“为什么愚公听不进不同意见?”“不从实际出发会有什么结果?”“‘山不加增高’的说法符合科学道理吗?”等问题。

还有像“毛遂自荐”的故事,毛遂的自告奋勇固然可敬,但为什么非得到关键时刻才让如此的人才挺身而出呢?平原君在识人用人方面显然有很大的失误,他不但没能发现毛遂这样的人才,而且亲自遴选的另外十九位又皆为平庸无能之辈。毛遂自荐的“是”与平原君识人的“非”,正是这一故事最可咀嚼之处。

寓言是我们的好朋友,无论是大人还是小孩人从都喜欢它。有人给寓言打了个形象的比喻:寓言是一个“怪物”,当它朝你起来的时候,分明是一个生动活泼的故事;但当它转身离开的时候,却突然变成了一个严肃认真的哲学家。

其实,寓言是一种常见而又有趣的文章体裁。寓言中的“寓”就是“寄托”的意思;“言”就是要说的“话(或道理)”。寓言的作者常常借助于生活中的事情娓娓道来,通过这样的一些人和事将作者想要说的话(或道理)不直接说出,而是隐藏在故事中让人去细心体味。这种文体常常采用拟人和夸张的手法,使所要展现的内容形象、鲜明。

第5篇:买椟还珠的含义范文

中国经济的持续高位发展和世界经济发展格局的不平衡,经济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和经济欠发达国家或地区在各自不同的贸易心态下的经济策略,共同造成了中国国家经济发展所必须面临的复杂环境。作为中国国家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企业,必须与我们的国家一起共同应对日益复杂的世界经济环境,积极探索新的出路!

一、微利时代的特征和主要矛盾

1.2001年以来国内生产资料价格连续上涨,涨幅高达40%以上。企业对资源的消耗越来越大,对环境的影响日益加剧!企业的综合成本急剧上涨,而对应的企业收益却越来越低;

2.随着企业数量的不断增加,产品供给量迅速上涨,供求关系失去平衡。而我国相对落后的社会保障机制使得居民消费心态消极、消费能力受到抑制,更进一步让已日趋严重的供需矛盾雪上加霜;

3.需求主导经济格局初步形成,市场需求成为经济增长的关键因素。而我国市场经济建设时间较短,给企业适应市场的时间不足,相对的企业适应市场的能力较弱;

4.国有企业改制速度加快、民营经济地位获得承认和外资企业进入数量的增加,使得市场环境更趋复杂,企业间竞争加剧,整体赢利水平下滑;

5.行业发展日臻成熟,信息化程度越来越高。行业信息的透明度增加,企业高利润难以让消费者接受。

二、微利时代形成的主要原因

1.宏观原因:

1)随着科学技术和信息科技的飞速发展,经济全球化势不可挡。在全球化经济格局下,各种经济资源突破限制,开始在全球范围内流动,产品价格成为竞争的关键要素;

2)1978年开始,我国由计划经济时代转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时代。不到三十年的时间,我国国民生产总值呈几何级数增长,市场蕴含的巨大能量瞬间释放,而我们的管理经验、技术和手段却不够成熟,国家政策需要在运行中不断变化完善,在变化和完善的过程中导致产品市场价格产生不同幅度的波动;

3)我国幅员辽阔,各地经济和环境资源差异较大。在竞争发展的格局下,各地为争取发展速度往往忽略整体产业布局,造成产业发展极不平衡。更由于这种产业发展的不平衡,进一步加剧了已经非常残酷的产品竞争;

4)中国的消费市场举世瞩目,中国的经济实力不断增强。市场投资多元化步骤加快,导致经济过快过热,这也是对产品价格产生极大影响的重要因素;

5)市场机制不够完善导致监控不力,市场竞争秩序混乱。

2.微观原因:

1)受观念、技术和管理能力的影响,部分国内企业产品质量不够稳定,产品档次难以提高,影响产品的销售价格;

2)企业创新能力和意识不足导致企业竞争力越来越弱;

3)品牌意识不强和品牌运营能力不足,使竞争只能停留在产品层面;

4)营销技术匮乏和营销团队建设不到位,导致企业赢利能力不足;

5)战略缺失或战略系统构建不完善削弱企业的整体能力。

三、微利时代企业出路

1、创新制胜。面对时代的快速变化,我们只有以变化来应对变化。所以,创新是企业得以持续发展的必经之路。创新的层面很多,涉及面很广,我们不一定在所有方面都有能力创新,在企业追求创新的过程中,我比较支持“孤峰理论”的观点。所谓“孤峰”理论,就是不一定追求全面均衡的发展,而是根据企业的实际状况着重培养企业某一方面的能力,使之成长为企业最核心的竞争能力。我们在技术上有优势,那我们就把技术做到最强。我们在生产上有优势,那我们就把生产做到最好。只要有一方面获得超常的能力,我们就有可能在竞争中处于优势地位。

2、战略制胜。有人曾针对众多“昙花一现”的中国企业做过统计分析,结论认为大部分企业的失败都是战略因素造成的。因此,做好企业首先不能不做好战略。 什么是战略?对战略的定义有很多也很杂,在这里我也不必深入其中去讨论。我相信通过长时间的讨论和研究,人们已经对战略有了一个相对一致的认识。在这里,我把中国和西方对战略观点的不同之处略做分析,便于我们把握怎样做好企业战略。由于管理科学是西方人发明的,所以西方人谈战略是把战略纳入管理系统来说的,站在管理的角度来说,战略实质上是指战略规划。战略规划的主要工作就是“远景设计、目标规划、执行流程、计划检核”这样一些内容。中国人对战略的理解,主要是基于中国古代儒家、道家、法家和兵家等相关著作所倡导的思想基础上去理解的。因此,中国人理解的战略更多的是思想层面,不涉及流程、检核等方面。我认为,中国和西方对战略的不同定义和理解恰恰可以帮我们完善战略。中国的战略思想主要是解决“合众而一”的问题。所谓“合众而一”,就是把组织中的所有人的思想统一起来,只有大家统一到像一个人一样,这个组织的竞争力就无比强大了。西方的战略规划主要是把做事的方法具体设计出来,这样可以保证做事的正确程度。二者结合起来,就是我们企业做好战略的关键。

3、品牌制胜。未来企业的竞争有可能就是品牌的竞争。2006年以来,我们不断受到西方国家对我们出口产品的限制乃至刁难,主要原因就在于我们的产品没有自主品牌,产品标准都是人家制定的,他们说我们哪里不合格我们都没话讲。没有品牌,我们就只能像北京人调侃的那样“撅着屁股拣钢币”了。韩国、日本以及欧洲也都经历过微利时代,微利时代是工业化发展的必然阶段,这些国家的很多知名企业在很大程度上都是依赖品牌才能走出一条活路来的,日本丰田汽车、韩国LG、三星等就是最好的例证。

第6篇:买椟还珠的含义范文

关键词:趣味教学 心灵沟通 教学效果

基于新课程的哲学教学理念,更要求课堂教学生活化,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研究性学习相结合的能力,那么,如何从哲学的本真面目出发,提高思想政治课的实效性?带着对这些问题的思考,本人谈谈自己的浅见。

一、用风趣的语言感染学生,打破课堂的沉闷

思想政治课是说理课,所以应融知识性、思想性和趣味性于一体,教师用严谨、精炼、风趣幽默的教学语言,就能拨动学生的心弦,打破课堂的沉闷。在讲矛盾的主次方面问题时,我讲了一个买椟还珠的寓言故事,同学们体会到郑人高价买珠,结果只拿走了不值几个钱的盒子,舍本逐末,不分矛盾主次方面,颠倒事物的主次关系,只注重形式而忽视事物的本质和内容。故事情和理相结合,学生用愉悦的心境学习,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二、用漫画让学生直观感受,启迪思维

漫画具有直观的形象,蕴含着深刻的道理,通过解读漫画寓意,巩固所学知识,也能达到增强能力和激发学习兴趣的目的。例如有一幅漫画叫《小儿麻痹症》,漫画描绘了一个人只注重金钱,而忽视文化,因而两条腿一粗一细。从中我们可以得到的哲学启示是要坚持用联系的观点处理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关系,要正确处理好整体与局部的关系,使整体功能大于部分功能之和。漫画亮出后,集中了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兴趣盎然,思维活跃,印象深刻。

三、用时政热点唤起学生的学习激情

政治学科是一个时效性、时代性很强的学科,联系学生关注的问题和当前的热点,才能吸引学生,激起共鸣。例如, 2011年4月20日,由英国石油公司租赁的深水地平线钻井平台在美国墨西哥湾水域爆炸沉没,共有相当于490万桶的原油泄漏入海,造成了美国有史以来最严重的原油泄漏事故。事故严重污染墨西哥湾水域,沿岸美国5个州的生态系统、渔业、旅游业遭受重大影响。以此来启发学生思考联系的普遍性和客观性等。再如,2011年9月29日和11月1日,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和神舟八号飞船分别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准确入轨。说明既要尊重规律的客观性,又要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使学生既拓宽了视野,从广度深度上了解了新闻事件,又学会了用政治观点进行评价分析,从而加深了对所学知识的理解。

四、用动手实验操作吸引眼球

人们一般认为实验是教学中理科的专利,人文学科一般很少涉及课堂实验。这是对实验的一种狭义的理解。在高中思想政治课上可以大胆使用, 例如在讲到事物发展的原因时我做了这样一个实验:在平滑的桌面上放了气球、皮球,还有铅球,从学生中选了一个力气大的同学来使劲吹这三个球,结果气球被吹跑了,皮球向前滚动了一小段,而铅球却纹丝不动。实验结束后,我让同学们分析原因,得出的结论是三个球的质量不同。我因势利导说明,事物的运动变化内因起决定作用,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在进行实验时,最好选择较为典型和简单的实验进行,同时进行实验不一定要照搬实验模式,也可以将实验进行改动,增加实验的趣味性。有人说过,“只是告诉我,我会忘记;只是演示给我看,我会记住;如果让我参与其中,我会明白。”所以教师应将课堂的知识传授与课外的实践活动结合进行。

五、用游戏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寓教于乐

游戏形式生动、趣味性强,把游戏引入课堂教学,让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使枯燥乏味的政治理论变得生动有趣,从而激发学习兴趣。游戏可以采取歌舞、即兴演讲、知识竞赛等贴近学生的活动。例如在讲矛盾的对立统一原理时,可以运用“反义词接龙”的游戏让学生体验矛盾双方既相互吸引又相互分离的属性和趋势。再如可以将学习中遇到的俗语谚语、诗词名言收集整理,组织一次哲理大竞赛,效果也很好。通过学生的亲身参与,使大脑皮层处于兴奋状态,增加了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总之,站在讲台上的教师既是一个导演,也是一个演员,有时还得是一个节目主持人,要增加课堂上的趣味性,在根本上还要靠教师全身心的投入、教育理念的转变、业务水平的提高。教学有法,教无定法,知识源于生活,教师平时留意观察生活,从生活中获取新鲜的素材和教学的灵感,使生活实践成为教学的来源、动力、归宿,就一定能达到激发学生兴趣,提高教学成绩的目的。

参考文献:

第7篇:买椟还珠的含义范文

一、问渠哪得清如许——寻找学习成语的源动力

苏霍姆林斯基十分肯定地指出:“如果学生没有学习愿望的话,我们所有的想法、方案和设想都将化为灰烬,变成木乃伊。”丰富多彩的成语故事就是学习成语的源动力,可以激发学生学习成语的兴趣。

来自神话传说的成语故事,带领学生走进远古时代。“开天辟地”“精卫填海”“夸父逐日”“八仙过海,各显神通”……这些成语带着学生走进神话世界,感悟古代劳动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了解他们征服自然的美好理想,学习他们不畏艰难险阻、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坚强意志。

来自寓言故事的成语,在简短精辟的故事中寄予深刻的道理。“拔苗助长”告诫人们不切实际地办事则欲速不达;“亡羊补牢”提醒人们出了问题以后要积极想办法补救,“犹未晚也”;“买椟还珠”“坐井观天”“刻舟求剑”……这些寓言故事激发学生的思维,点燃了他们智慧的火花。

来自历史故事的成语则带领学生走进中华五千年的历史长河,认识一个个名垂千古的历史人物,记忆一个个真切的历史故事。“完璧归赵”“负荆请罪”是蔺相如的智勇双全、宽容大度,亦是廉颇的知错就改、善莫大焉;“三顾茅庐”是刘备的求贤若渴,亦是诸葛亮的才华出众,等等。

低年级时,笔者利用课余时间给学生们播放成语故事磁带。孩子们是最爱听故事的,在一个个生动有趣的故事中,他们得到了知识的启蒙,激发了阅读成语的兴趣。此时,笔者再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成语故事,学生多渠道地(班级图书角、校园图书馆、市图书馆、电脑网络)吸收成语的精华,在充分阅读的基础上,组织学生互相交流,实现“听成语—读成语—讲成语”的学习流程。“讲成语”可以是讲成语故事,可以是说成语含义,可以是“说谜语猜成语”(如彩电——有声有色),可以是“说情境猜成语”(如体育课上,体育老师组织游戏,同学们纷纷举手表示要参加——争先恐后),可以是“我说成语你来演”(如一人说“捧腹大笑”,一人把成语表演出来)等。

二、儿童急走追黄蝶——探究成语特点,积累课外成语

在学生情绪饱满地渴望学习更多的成语之时,我们要给学生足够的时间,让学生自主学习成语,探究成语特点,积累丰富的成语。自学成语主要以课内知识为范例,引导学生从课内走向课外,增加学生的阅读量和词汇量。

例如学习了“冷嘲热讽”“惊天动地”等成语后,孩子们发现了这些成语的特点:其中含有一组反义词。我要求学生通过各种渠道去搜集含有一组反义词的成语。同学们的热情十分高涨,短短三天时间,他们搜集到了“逢凶化吉”“举重若轻”“积非成是”等数百个成语,真是“积少成多”啊!

一学期下来,学生在大量的积累探究之后,给成语归了许多类,如含有一组近(反)义词的成语、来自历史故事(神话故事)(寓言故事)的成语、形容春天(夏、秋、冬)的成语、“惊天动地”式的成语、ABCC式成语、AABB式成语、ABAB式成语……归类整理以后,我们还组织了各类比赛,如“成语接龙”比赛,“巧用成语编故事”比赛,巧编成语谜语比赛,成语手抄报比赛……学生在此过程中,不仅增强了搜集整理信息的能力,而且学会了合作、分享、交流,形成了积极健康的团队意识。

三、百花齐放春满园——形式多样的成语交流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教学建议中提出:“沟通课堂内外,充分利用学校和社区等教育资源,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拓宽学生的学习空间,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成语教学也是一种综合性学习活动。在掌握大量的教科书以外的成语后,我们组织学生重新走进课堂,通过各种各样的方式展示、推广自己所掌握的成语,交流彼此的学习情感与体验,丰富教学内容,求得新的发现,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实现共同发展。

交流成语主要以活动课的形式展开,通过组织学生参加活动,扩大了学生交往的范围,为学生提供表现自我的机会,引导学生超越自我。教师有责任让每个学生都体验到成功的乐趣,因此必须动员学生全员参加活动。首先提出活动内容与目标,至于怎么做、如何表现,让学生自己做主张,以发挥自己的特长为原则,其操作基本顺序为:自由选词、自主合作、自制道具、自愿展演。

1.自由选词。笔者要求学生从自己掌握的大量成语中,结合自己的兴趣、特长,选择出适合自己展示的成语来讲、来写、来演、来画、来猜。“小小故事大王”可以选择故事成语,如“亡羊补牢”“叶公好龙”;小画家可以选择“鸟语花香”“怒发冲冠”之类适合作画的成语;小导演与小演员们适合选择故事情节性比较强的成语,如“狐假虎威”“买椟还珠”等……由于选材比较自由,范围较广,不拘泥于文本课程,能激发学生学习成语的兴趣,使学生能主动探求知识,发现新知识、新信息以及提出新问题,体现了一种创新性学习。

2.自主合作。在成语交流活动课上,学生可以“个体户”的身份独自参与,更多的则是自由组合成学生小组参与:说成语故事的同学可以与画成语故事的小伙伴合为一组,也可以与小书法家配合;“我来表演你来猜”必须选择配合最默契的小伙伴一起合作;表演成语故事的这更需小组合作了,谁当导演、谁是主角、谁是配角,都由学生自己斟酌决定。有了自己选择合作伙伴的机会,学生显得特别兴奋、激动,为使自己组的成语推广成功,人人献计献策,学生既是策划者,又是导演,还是演员,还担任道具师的工作,表现非常积极、投入。

3.自制道具。笔者要求展演成语所需的一切道具均由学生自己设计制作。这样,学生不仅要动脑,更要动手操作,调动了一切能调动的因素来使展演更精彩、更成功。有的小组排演“狐假虎威”,学生做了栩栩如生的动物头饰;有的小组排演“凿壁偷光”,要制作房子围墙,学生反复试验,用木板做,用泡沫试,用硬纸板做,甚至把黄砖都搬来了,一次又一次,最后才决定用硬纸板剪裁、画画、上色,在粘在泡沫砖头模型上,这样做成的墙特别逼真……自制道具的整个过程恰恰也是孩子们磨练意志、锻炼能力、创新思维的过程,使他们和教师一起成为课程的有机构成部分,成为课程的创造者和主体。

4.自愿展演。学生都希望能展示自己的才华,特别是在经过充分准备之后,大家争先恐后地上台表演,展示自己所选的新成语。台上是一张张涨得通红的小脸,台下是不时响起的热烈的掌声,他们那绘声绘色的语言、充满童趣的表演以及对成语的情感投入,激发了学生对成语的学习兴趣与热情,使原本枯燥的成语教学一下子鲜活生动起来。

赞科夫说:“教学法一旦触及学生的情绪和意志领域,触及学生的精神需要,便能发挥其高度有效的作用。”形式多样的成语交流方式触发了学生的积极情感,使学生沉浸在学习的快乐中,乐此不疲。

四、绝知此事要躬行——加强习作,运用成语

第8篇:买椟还珠的含义范文

孟子生在邹城,死在邹城,没什么争议,未免令当代人失望,因为对古代闻人,大家喜欢的,是生得糊涂,死得暧昧,各地的爱地者,才可以纷纷声称某某就葬在本地,有户口为证,或者某某就是我们这儿某村的人,昨天我还和他的一百代孙吃茶下棋来着。

古宅于是乎新建矣,旅游于是乎开发矣,人民于是乎有币矣,而孟子不曾野生道死,弄得大家无法分一杯羹,好不扫兴。在今天的人眼里,卖不到钱的东西,就不是东西,是不是因为这个,人们对孟子失去了许多兴趣?

我以前数次攻击孟子的思想,其实,我对孟子本人,是非常喜欢的。在我心目中,孔予之后的先秦诸子,若论人格高尚、诚实、善良,没有比得上他的。闭上眼睛想孟子,出现的是一个爱激动的老头,心眼儿好到极点,头脑简单,经常被别人气得哆嗦。

说孟子头脑简单,并不是说他浮浅,否则就是无视他的思想中谈心性的那一大部分。我们知道,孟子一直拿他的伦理学当政治学用,他的政治哲学,是要还原到个人的,完全不像是一种社会理论,所以当时售不出去,但论其源本,仁义比起天命来,更接近真正的合法性――同意。孟子的理论是,大家都做好人,好社会自然生矣。那么,为什么大家都有能力做好人呢?因为性善。为什么大家非得要顺这善的本性,做点坏事,不也很舒服吗?如果好人不得好报,为什么还要做好人?这就涉及最深刻的道德动机了,孟子谈心性,就是要把道德的最终动机,建立在我们心里。

我最敬畏孟子的,是他坚定的义务论。孟子,从社会理想,到哲学范畴,和孔子离得并不很近,但道德上的义务论主张,是这二老高度一致的地方。这会引来一个问题,那就是,古代中国尊孔尊了那么多年,儒生主管意识形态那么多年,道德主义盛行了那么多年,而实际的状况是,义务论色彩越来越稀薄,到后来只剩一张皮,真正执行的,是用诚条伪装起来的越来越彻底的功利主义。

明儒刘宗周说:“君子之学,慎独而已矣。”这是孟子之学的要点。慎独意味着道德上的完全独立,不受他人评价的左右,只对自己内心的道德呼唤负责。一方面,中国的道德哲学中,这是最深刻、最个人化的一种,另一方面,也是最不能给社会提供伦理基础的一种。儒学内含的性质,在这里也最明显,最接近道家。

这确实是一条内圣之路,但有几个人能实现呢?所以明人一边大讲自省,一边任由社会堕落,因为群已之间,这种理论并未建成一种联系,个人的道德退路,并不是社会的伦理出路。何况,自己做自己的上帝,果真能提供“虽千万人吾往矣”的道德勇气吗?

现在中学课本里,颇从《孟子》中选了几段。有意思的是,那篇选自《告子下》的“鱼我所欲也”,列在初中课本里,而高中课本里,选的是“孟子见梁襄王”之类谈仁政,思想简单的几篇。也许选编者以为义利之辩,太初级了,只适合初中生思考,也许相反,以为高中生经验渐多,而孟子的义利之说,同我们的生活经验格格不入的地方太多,容易造成课堂混乱吧。

但这是每人迟早都会问自己的一个问题,这涉及我们每天的选择。我们无法完全接受孟子的道德方案,那么,我们的道德方案是什么呢?总得有个方案吧?

第9篇:买椟还珠的含义范文

关键词:“导学案”教学;小学数学;导学案运用

笔者的小学数学教学实践活动中,对于如何科学、合理地运用“导学案”进行了审视与反思。现将个人感悟与体会总结、整理如下:

一、尊重学生主体不等同于教师完全放手

诚然,小学数学新课改运动提倡“尊重学生的主体学习地位”,但与此同时,也做出了“教师应当充分发挥主导作用,及时给予学生必要的科学指导与帮助”这一重要指示。因此,要想实现对于“导学案”的合理、科学运用,作为教师必须坚持做到“该出手时就出手”,即当学生的独立自主数学学习过程出现认知偏差、理解不全面或者真正需要帮助时,给予他们最及时、最科学的指点、引导与帮助。

如在教“时、分、秒”这一知识点时,我要求学生结合导学案进行小组合作以便实现对“时、分、秒”相关知识的深刻认知。可是,学生在同其他学生进行合作与交流的过程中却不时能听到“时重要还是分重要?”“秒的发音好像小猫在叫”等类似无营养的讨论。对此,我及时给予了他们正确的引导:“刚才同学们提出了关于时分秒的众多看法,可是,究竟哪些才是真正有价值、与我们的数学学习内容密切相关的呢?请大家翻开教师之前分发给你们的导学案,对比书上的‘学习目标’进行认真的挑选。”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们得以及时的刹住了讨论过程中出现的偏差,并开始按照教师的要求对比“导学案”中的“教学目标”共同筛选出了一些真正具备实际讨论价值的数学问题:

1.时、分、秒是什么计量单位?

2.怎样快速判断出具体的时间?

3.时、分、秒之间的换算关系是什么?

……

在这些问题的基础之上,学生们展开了具有实际学习价值意义的预习活动,不仅将他们自身的注意力从“时、分、秒”众多繁琐信息中及时的脱离了出来,转而开始真正关注“时、分、秒”这一内容的学习重点与难点,在确保学习更具针对性与有效性的基础上,真正将导学案的良好作用进行最充分发挥。

二、运用导学案不等同于抛弃数学教材

教材是教师正常、有序展开数学教学活动的重要依据,其编排无论是从内容上、还是难易递增程度上都有着明显的规律,充分契合了学生的主观认知学习规律,本身就是一份很好的导学案,教师若是仅仅使用“导学案”教学一味忽视对教材这一根本性教学内容的合理使用,甚至直接抛弃,这无疑是一种买椟还珠、非常不明智的做法。

如在教“长方形和正方形”这一知识点时,教师就结合数学教材,创造性地进行了导学案的编制:

1.什么是长方形?从课本p72页的图片中你能得到哪些信息?结合教材中的做一做活动,尝试分析一下如下问题:

长方形有( )条边;四个角都是( )角;上下两条边( ),叫做( );左右两条边( ),叫做( )。

长方形有( )条边;四个角都是( )角;四条边( ),统一叫做( )。

2.怎么画长方形和正方形呢?教材上并没有示范,大家能根据自己的预习活动画出长方形、正方形吗?

如此导学案实现了对数学教材资源的深度挖掘与引申,有利于学生在阅读教材、导学案的基础上实现对于“长方形和正方形”相关知识点的更深刻认识与理解,从而为接下来取得高质量的学习效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三、导学案的利用应能教会学生熟练掌握自主预习的方法及技巧

利用导学案的根本目的在于使学生的自主预习活动更具科学性与有效性,从而为接来下具体知识点的学习做好充分的铺垫工作。鉴于此,教师数学教学实践中就会有意识的教导给学生一定的“导学案”自主预习技巧:在拿到导学案时,应率先对其进行浏览式的快速阅读,以便在最短的时间内快速把握导学案背后蕴含的数学知识重点与难点所在;其次,对导学案上的细节性内容进行反复的细读与钻研。在此基础上,结合导学案内容的不同,教给学生不同的导学案预习技巧。如针对概念性较强的数学定义等,可一边对其进行认真阅读,一边用笔进行勾勾画画,勾出自己能理解的部分,画出凭借自己能力所不能深刻理解的部分,还可以在导学案的空白处写出、标注出自己的不解及疑问;再如,对于非常抽象性的数学公式,则教导学生以导学案为依托,尝试进行拼、剪、折、对比等动手操作性质的实践活动……这些建立在导学案预习基础之上的方法传授,都为学生自主学习水平的切实进步与发展做好了充分的铺垫工作,有利于进一步发挥导学案的良好作用。

总而言之,“导学案”的编写与运用都应建立在依据教材、升华教材的基础之上,真正做到尊重数学教材。如此,方能真正发挥出“导学案”的积极优势及作用,进而显著推动学生数学自主学习能力的切实提升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