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养猪盈利模式分析范文

养猪盈利模式分析精选(九篇)

养猪盈利模式分析

第1篇:养猪盈利模式分析范文

关键词:雏鹰农牧;财务风险;风险防控;企业风险;盈利能力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不断发展市场经济,企业越加频繁地参与到市场经营中。农牧业上市公司的数量也越来越多,导致同行业之间的竞争不断加大,催生企业财务风险的发生。我国长期以来的发展都以农业为主,农牧业对我国的经济发展尤为重要,但我国农牧业的经营相对于其他行业来说比较特殊,受到多方因素的影响,尤其受到自然和人文地理环境因素的影响较大。虽然国家给予农牧业发展一定的扶持政策,但我国大多数农牧业上市公司目前的财务状况并不乐观,进而面临的财务风险相对较大,因此不得不重视该行业的财务风险防范。本文通过对雏鹰农牧集团财务风险的研究和分析,希望对该集团的财务风险管理起到一定的警醒作用,同时也为农牧业上市公司的财务风险控制提供借鉴作用。

1文献综述

关于财务风险的研究,国内外学者有不少相关的见解。在财务风险定义方面,较早提出见解的是Ross(1995),他认为债务筹资会增加股东风险,企业所有者在外筹资时会带来额外风险,这种风险便是财务风险[1]。而在分析与评价方面,McNeil(2015)认为,企业外部环境是变化莫测的,外部环境、投资决策、筹资规模和盈利能力都是企业财务风险的影响因素,不合理的投资会对企业的财务风险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2]。国内学者在财务风险方面也进行了许多方面的研究。黄晓波,张亚茹,谢畅(2016)研究了农业上市公司多元化经营对财务风险的影响,并认为多元化经营可能会降低企业的资产周转率,增加企业的管理成本,增大企业的财务风险,给企业的发展带来不利[3]。何波(2016)主要介绍了畜牧业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及相关对策,并提出为了更好促进畜牧业稳健发展,畜牧企业要重视自身财务内部控制工作,这样做可以降低企业财务风险发生的概率[4]。芦笛,王冠华(2019)基于因子分析法和聚类分析法对农业上市公司的财务风险预警进行了研究,打破了传统的财务风险模型的建立方法,结果表明,中国农业上市公司大部分处于被警示状态,农业上市公司财务状况堪忧[5]。张明(2019)介绍了我国施工企业工程项目财务风险的防范应对措施,认为建立有效的财务风险预警信息系统是防范财务风险的重要工具,并且对于财务风险的防范要做到“从头开始”[6]。基于农牧类企业的特殊性,容易受到季节等因素的影响,风险水平较之其他行业相对较高,况且雏鹰农牧集团在最近几年经营状况不容乐观,甚至出现亏损情况,产生了较大的财务风险。因此在这一背景下,我们分析其财务风险的原因及具体表现,并针对具体原因提出相应地防范和控制措施。

2雏鹰农牧集团的财务风险概况

2.1企业基本财务状况。雏鹰农牧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建立于1988年,创办人为董事长侯建芳先生,该集团创立时成为国内第一家生猪养殖与销售为主业的中小板上市公司,并于2010年9月15日在深圳证券交易所成功挂牌上市,被誉为“中国养猪第一股”。雏鹰农牧集团的目标是为了让人们吃上安全肉,并大力发展以生猪养殖全产业链为主导的战略布局,企业主要包括生猪养殖、粮食贸易、互联网三大板块的核心战略,拥有粮食贸易、饲料生产、生猪养殖、线上业务等完整产业链体系。在企业不断发展的过程中,董事长侯建芳先生探索出了独特的“雏鹰模式”,进而使企业得到了快速成长。雏鹰农牧2016年到2018年的财务报表数据表明,企业近几年的财务状况并不乐观,见表1。从资产负债的相关数据来看,货币资金大幅度下降,可见企业的资金流近几年来存在较大问题。雏鹰农牧的负债情况一直居高不下,尤其流动负债比例较大,可见企业的偿债压力一直较大。从利润的相关数据来看,雏鹰农牧的营业收入一直在下降,营业利润大幅下降,并在2018年出现亏损状况,说明企业近几年的经营情况不容乐观。从现金流量的相关数据来看,雏鹰农牧近几年的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一直处于负值状态,即该企业近几年的投资并未给企业带来任何收益,甚至还造成了亏损。综上所述,雏鹰农牧近几年的经营状况一直处于下坡状态,已经产生了财务风险。2.2企业财务能力分析。2.2.1盈利能力分析。根据盈利能力的指标分析,如表2所示,雏鹰农牧集团的盈利能力存在严重问题,从2016年到2018年,净利润出现大幅下降,并于2018年处于亏损状态。从雏鹰农牧近几年的毛利率来看,该企业的毛利率并不是很高,在2018年出现负值,虽然农牧业的毛利率相比其他行业较低,但雏鹰农牧出现负值毛利率则表明企业已经处于亏损状态,销售净利率、净资产收益率、总资产报酬率的下降也表明企业处于资不抵债状态,企业所处的经营环境并不乐观,尤其是2017年以来的发展更是日渐衰退。2.2.2营运能力分析。从雏鹰农牧集团近几年的营运能力可以看出,该公司的资金使用效率并不高,且资金周转也存在较大问题。企业从2016年到2018年的总资产周转率、应收账款周转率和存货周转率一直处于下降状态,说明企业资金的回收速度不断下降,资金的回收存在较大问题,如表3所示。2.2.3偿债能力分析。从雏鹰农牧集团近几年的偿债能力可以看出,企业一直存在偿债压力,资产负债率不断增加,流动比率和速动比率持续下降,说明偿债能力不佳。一般来讲,利息保障倍数为1以下的企业会存在偿债风险,而雏鹰农牧2018年的利息保障倍数甚至出现了负值,说明企业面临着较大的偿债风险,如表4所示。

3雏鹰农牧财务风险原因分析

3.1财务风险防范意识薄弱。雏鹰农牧的主要经营方向是养殖加售卖猪肉,但在发展过程中不断花费重金建造“猪舍”,并因为要向合作社和银行吸纳资金而向合作社及银行提供巨额担保,导致公司陷入资金困境。此外,雏鹰农牧选择了生态猪和野生猪等一系列高端产品投入市场中,导致其经营业绩并不乐观,进而盈利能力大大降低。这些措施表明企业缺乏财务风险防范意识。3.2投资机制错乱复杂且收益不高。雏鹰农牧集团在投资机制方面存在一定的风险。2016年,雏鹰农牧以认购额为上海竞远投资集团100倍还多的金额与其共同成立电竞行业投资基金,并在同一年,其花费1.35亿元与沙县小吃进行合作。2017年,雏鹰农牧花费约17.8亿元投资6只产业基金。但上述投资并未给企业带来多大的效益,且企业很长时间都处于“烧钱”模式,可见由于企业投资方面存在的问题而造成企业的营运风险,进而财务风险增加。3.3筹资机制不合理。雏鹰农牧的筹资机制存在问题,资本结构不合理,债务筹资占比很大,而缺乏权益类资本的筹资。雏鹰农牧筹资的方式主要是借款筹资,存在巨额的商业信贷,且在筹资过程中对银行和信用社提供大量担保,由此可知该企业的筹资机制存在不合理现象,并且该集团的资本结构使得企业的偿债能力大大降低。3.4盲目扩张产生资金流困难。雏鹰农牧自开始以猪肉养殖和生产为主要业务以来,其不断扩大规模,主要表现在大范围建造猪舍,投建大量固定资产等活动。雏鹰农牧集团在固定资产和在建工程上的资产金额占总资产的一半以上,盲目的扩张给企业带来了资金流困难。

4雏鹰农牧财务风险防范与控制建议

4.1提高企业财务风险意识,做好财务风险防范工作。雏鹰农牧的领导首先应以身作则,增强自身的财务风险意识,加强对财务风险的识别与防范,并可时常召开财务风险管理会议,强调财务风险管理的重要性,带动员工及时了解财务风险的法律法规,进而带动整个企业提高财务风险意识,做好财务风险防范工作。4.2合理安排投资机制,建立科学的投资评价体系。雏鹰农牧集团应对投资方面的机制进行重新安排,减少与主营业务无关的资金投集,构建以养猪为主的专业化投资机制。此外,企业以后在做出投资决策前,应做出科学的投资评估,判断投资所带来的收益是否利大于弊。4.3合理调整债务结构,拓宽筹资渠道。雏鹰农牧在以后的经营过程中应合理安排企业的债务结构,使股权筹资和债务筹资的金额相对平衡,找到适合企业自身的资本结构进行筹资。此外,企业可寻求多样化的融资风险,拓宽筹资渠道,除了可向银行进行贷款外,可选择吸收机构投资者的资金,吸收内部投资等方式进行融资。4.4提高盈利能力,避免盲目扩张。雏鹰农牧应改变目前的经营模式,减少对猪圈等固定资产的大规模投入,然后可用省下的资金购买多品种的猪,找到适合企业自身的养猪模式,从而提高企业的盈利能力。企业应将更多的资金投入到产品研发、品牌建设等与经营相关的核心环节,进而保持长久旺盛的盈利能力。

5结语

本文以雏鹰农牧集团为研究对象,经过具体分析,可得出雏鹰农牧的经营存在一定的风险,进而得出一定的启示:第一,企业在经营发展的过程中,应时刻保持自身的财务风险意识;第二,企业应适时调整自身的债务结构,在发展过程中不断变动,找到适合企业自身的资本结构;第三,企业应明确主营业务,进而提高自己的核心竞争力,才能在市场上长久立足。

参考文献

[1]Ross,Westerfield,Jordan.FundamentalsofCorporateFinance[M].McGraw-Hill,Lrwin,1995:5-6.

[2]McNeilAJ,FreyR,EmbrechtsP.Quantitativeriskmanagement:Concepts,techniquesandtools[M].Princetonuniversitypress,2015:30-81.

[3]黄晓波,张亚茹,谢畅.农业上市公司多元化经营对财务风险影响研究[J].农业经济,2016(05):104-105.

[4]何波.畜牧业财务内部控制存在问题的剖析及对策[J].财经界(学术版),2016(04):187.

[5]芦笛,王冠华.农业上市公司的财务风险预警研究——基于因子分析法和聚类分析法[J].会计之友,2019(24):79-83.

第2篇:养猪盈利模式分析范文

关键词:育肥猪;发酵饲料;饲喂;效果

随着规模化、集约化养猪业的发展和进口猪源的增加,生猪的发病率和死亡率也呈上升趋势,用药物防治猪病致使猪肉中药物残留问题及为追求育肥猪生长速度而滥用饲料添加剂问题,严重威胁到了人们食用猪肉的安全。袋装厌氧固态发酵饲料(以下简称发酵饲料)是吉林省农业科学院和公主岭国家农业科技园区伯仲生态牧业科技有限责任公司,通过技术引进与创新共同开发出的生猪专用保健型生物饲料,为了探索该发酵饲料的喂猪效果,进行了该次试验[1-2]。现将试验情况总结如下。

1材料与方法

1.1试验概况

供试猪只为体重相近、健康无病的32头长白×大白二元杂交猪。2010年5月11—20日为预试期,5月21日至8月28日为正试期,预试期内对每头猪进行编号。试验在公主岭国家农业科技园区伯仲生态牧业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养猪场内进行,试验猪由该场自繁,试验在同一幢猪舍的相邻4个圈内进行,圈内为水泥地面、自动饮水器、水泥板料槽,每圈10m2,养8头猪。

1.2试验设计

试验设2个处理,分别为:用全价饲料添加20%发酵饲料饲喂(试验组);用全价饲料饲喂(对照组)。将供试猪只随机分为2组,每组16头。

1.3试验方法

将菌种料、酶制剂、营养料等用混料机先预混后再与待发酵饲料一起用混料机边加水边搅拌,然后将搅拌好的混合料(含水量约35%),装入特制的带硅胶模的塑料包装袋中进行发酵,发酵好的饲料有酸香味、无结块、无霉味。试验组在预试期开始用发酵饲料逐渐增量喂猪,正式试验开始时过渡到按定量添加的发酵饲料喂猪。2组猪只饲喂方法相同,均实行自由采食。育肥期为100d,正式试验开始日与结束日早晨饲喂前逐头空腹称重。

2结果与分析

2.1增重

由表1可知,试验组与对照组猪只每头平均始重分别是47.28、45.76kg,差异不显著(P>0.05);试验组与对照组猪只每头平均日增重分别是798.4、760.6g,差异不显著(P>0.05)。

2.2饲料消耗及饲料报酬

由表2可知,试验组与对照组猪只总耗料量分别为3850、3630kg,根据猪只总增重量,得出增重1kg耗料分别为3.01、2.98kg。

2.3效益分析

由表2可知,试验组平均盈余199.40元/头,比对照组平均多盈余31.39元/头。

3结论与讨论

试验结果表明,饲喂全价饲料添加20%发酵饲料的猪只与只饲喂全价饲料的猪只每头平均日增重分别是798.4、760.6g,差异不显著(P>0.05);增重耗料分别为3.01、2.98kg/kg;添加发酵饲料饲喂的猪只平均盈余199.40元/头,比对照组平均多盈余31.39元/头。

第3篇:养猪盈利模式分析范文

一、畜牧生产及产品价格情况

1、畜牧业(生猪)生产情况。据部门统计,截止2月底,全市生猪出栏78.9万头,同比增长12.5%;生猪存栏192.76万只,同比增长9.8%,其中能繁母猪存栏21.82头,同比增18.6%。由于行情低迷,养殖户填栏补笼积极性不高。根据市政府下达的春季农业生产“开门红”经济指标要求,我局新技术新模式加大了宣传及督办力度,到2月底,全市已建成发酵床猪舍34栋,发展“165”模式养牛户32户,推广“1235”模式养羊户32户,新增“153”蛋鸡模式养殖户41户,分别占一季度任务数的68%、64%、64%和82%。

2、畜产品价格情况。从生猪规模养殖户和专业合作社等调查了解的情况来看,目前畜禽出场价为:外三元商品猪10.2—9.6元/㎏,同比降5.8%,仔猪购价每公斤在16-15元,同比降10%。良种鸡蛋出场价为5.8元/㎏,同比基本持平;肉鸡9.0-8.6元/kg,同比增13.5%;肉牛与肉羊出场价基本持平,每公斤约14元。与此同时,猪肉价格较去年底每公斤降4-3元/㎏,现猪肉零售价城区后臀肉为16.0元/㎏,同比降15.6%。良种鸡蛋零售价7.6-7元/㎏,同比降12.5%。肉鸡零售价为10元/㎏,同比升11%;牛羊肉价格为40-36元/㎏,同比持平。饲料原料方面,东北玉米价涨幅较大(每公斤达2.06元),河南玉米也高居1.9元/㎏,同比均上涨近20%;麸皮也涨至1.8元/㎏,同比涨12%,豆粕每吨约3250吨,同比降4.5%;生猪生长期饲料均价达2.80元/㎏,蛋鸡料达到2.50元/㎏,同比分别涨12.5%和13.6%。

二、市场波动原因分析

从了解到的情况分析,市场波动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1、生猪集中出栏。部分养殖户认为年前与年后是生猪销售的黄金期,期望售高价,将本应年前出栏的生猪积压至节后,但肥猪价格却从2月7日开始持续下跌,养殖户迫于养殖成本的增加,导致节后生猪集中出栏,加上2010年元旦后国家储备猪肉投投向市场,市场供应充足,引起猪价下跌。

2、存栏(笼)量增加。近几年来,中央能繁母猪补贴与保险、生猪改扩建项目及省级万头猪场建设等一系列惠牧政策的实施,带动了民间资金加入生猪规模养殖,导致全市能繁母猪存栏量增加,仔猪供应量及生猪出栏量随即增加。自2009年以来,蛋鸡养殖一直处于高利润状态,最高出场价达7.2元/kg,民间资本纷纷加入到蛋鸡养殖行列,导致禽蛋供过于求,从而出现下跌。

3、居民消费影响。春节前,受市民储备年货影响,猪禽产品市场需求价升量增。节后,市民腊货还将消费一段时间,猪肉市场交易偏淡,价格也一路下滑。另外,春节期间大量农民工返乡,造成沿海等地猪肉需求减少,外调生猪量下降,也造成了猪价下跌。

4、疫病频发因素。近期,广东、福建等地发生O型口蹄疫,部分养猪户提前出栏生猪,造成生猪供过于求。同时,造成消费者对食用猪肉持谨慎态度。

三、养殖效益情况

1、养猪出现亏损。从各地调查情况来看,京山、屈家岭外三元猪等多调武汉,猪价稍高达10.2元/kg,且出栏体重高达125公斤,养猪略有盈余(详见附表)外,其它县市猪价普遍只有9.6-9.4元/kg,而土杂猪仅有8.6-8.4元/kg,环比均不同程度下跌,养殖效益较差。而与此同时,饲料原粮价格却不降反升,形成倒挂,养猪普遍亏损。据测算,一头自繁自养的良种仔猪(12.5kg)成本大约为180元左右,饲养至100公斤出栏约需饲料275公斤,按生长期平均2.8元/公斤计770元,加上医药、人工、水电等其他成本头平约100元,总成本约为1050元,按当前售价每头育肥猪960元收入计净亏90元,若是外购仔猪(含土杂猪)育肥现出栏的亏损更多(去年下半年仔猪头平260元)。

2、蛋鸡养殖利润下降。据测算目前每只蛋鸡从购入到淘汰成本约为98元,而产出的鸡蛋收益为(全市均价5.8元/kg)92.8元,淘汰鸡每只可收入18元左右,只平盈利12元,同比利润每只下降8元;肉鸡现销价9-8.6元/kg,同比销价升15%左右,只平2.25kg可收入19.3元。扣除鸡苗、饲料、人工、医药、水电等费用17.8元,肉鸡养殖只平纯利1.5元。

3、肉牛养殖获利较难。牛羊养殖总体市场较为平稳,波动不大。河南、甘肃等地由于牛源紧张,架子牛涨幅较大,现200-250kg的架子牛每头超过5000元,而肉牛销价基本未涨(14.8-14元/kg),且销售渠道不畅,快速育肥若饲养管理好头平盈利500元已属不易;肉羊养殖上从春羔到年末出售,肉羊30公斤左右的体重头平可盈利80-100元,同比基本持平。

四、畜禽产品形势预测

1、猪价仍然保持低价位运行一段时间。随着学生开学、农民工返厂及即将到来的五一假期,猪肉需求量将逐渐增大,有可能带动价格上涨,但生猪的市场供应量增加及疫病影响,将抵消需求量上涨带来的价格优势。

2、散养户可能宰杀母猪。由于当前猪价低迷,养猪已出现亏损,加上去年国家未继续兑现能繁母猪补贴政策,即使补贴其金额也不足抵销高养猪成本,散养户可能宰杀母猪,规模养殖户有可能压缩母猪存栏。

3、禽蛋价格持续低位然后逐渐回升。过去一年半,鸡蛋、鸭蛋持续高位运行,利润丰厚。当前蛋价下跌应属于理性回归,低位徘徊几月后,价格将逐渐回升。

五、稳定生猪生产的主要措施

1、强化生猪疫病防控。搞好疫病防控是生猪生产发展的保障。2月25日,我局在宾馆召开了全市畜牧兽医工作会议,会上对今年的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进行了安排布署。各县市区在3月初已陆续开针,4月中旬结束,之后组织抗体监测,确保免疫效果。同时,加强产地检疫,强化对生猪调运、交易和屠宰等环节的执法监督,确保全市不发生大的疫情和畜产品安全事故。

2、继续推行市直部门与养猪企业联系制度。去年4-5月,针对生猪市场低迷,以市委、政府两办文件下发了《关于稳定生猪生产的意见》,提出了稳定生猪生产的一些措施。近期,农行和信用社等各大银行、国土、工商、交通、农业、畜牧等16个市直部门将启动与去年确定的养殖企业(万头猪场)的联系,了解其资金需求、征地扩规、完善设施等事宜,协助联系户解决销售、贷款、征地、修路、排污等难题,为稳定生猪生产出谋划策。

3、扎实开展百队千村助春耕活动。3月14日上午,市委常委、副市长胡道银同志组织召开了全市百队千村助春耕活动会议,市直农口及涉农部门共组成100个工作队,集中10天时间,需深入1000个村,调查1万家农户。重点调查了解包括畜牧生产、填栏补笼、春季防疫、惠农政策、春耕备耕、农村农业工作建议等主要内容。我局彭敬宝等4位班子成员亲自带队调研。通过这次活动,将对全市春季畜牧生产和疫病防控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4、加快发展养猪专业合作社。利用广播、报刊等媒体加大对《农民专业合作社法》的宣传力度,以提高农民兴办专业合作社的积极性,增强农民的组织化程度。充分发挥养猪专业合作社的网络作用,可由合作社统一采购饲料、药品等生产物资分发社员,以降低养猪成本。同时,合作社可统一组织生猪外销,增加养猪收入,抵御市场低价风险。

5、强化部门服务功能。一是强化部门宣传引导与指导服务,加速推进发酵床猪舍、“150”养猪等新技术新模式;二是精心编制生猪养殖、技术推广、疫病防控、畜产品价格及市场走势等畜牧新时空(联通)短信,增加信息发送量和用户覆盖率;三是利用报纸、局信息网络、现场培训等形式,提高养猪户科技水平,增加养殖效益。

六、我市畜牧产业化发展新举措

1、突破性发展加工龙头企业。湖北神地公司溶菌酶项目进口设备已全部抵达京山开发区,目前正组织设备安装,若调试快则3月份底可投产,项目正式投产后年加工鲜鸡蛋1万吨以上,对促进京山乃至全市蛋鸡发展将起到积极的作用。钟祥盘龙(雨润)生猪屠宰加工已半年,要引导其开展猪肉制品深加工,稳定生猪市场,降低市场风险。为促进全市肉鸭产业发展,我局已促成彭墩村的湖北青龙湖公司与京山家兴禽业进行沟通,在青龙湖公司未建成肉鸭加工厂的情况下,力争促进两公司的合作,带动全市肉鸭产业化经营。

2、启动杨竹流域生态文明新农村畜牧业示范区建设。今年,杨竹流域(城区杨树港、竹皮河两条支流,流入汉江)畜牧业示范区(涉及东宝、钟祥、掇刀共20个村)着重进行包括发酵床、150等标准化生猪舍改扩建和新建家禽养殖小区。到2016年,流域内生猪出栏达10万头,家禽出笼500万只,建成标准化猪舍100栋,禽类等养殖小区10个。春季,我局已完成杨竹流域逐村调研核实和规划修改完善等工作,并将规划落实到了村、任务落实到了户。目前,东宝牌楼镇来龙村朱双玲8栋发酵床猪舍基本建成,其它纳入规划的养殖户近期也将陆续开工。流域内将采取适度规模养殖、同步污染治理、种养生态发展的思路,力争将流域建成生产发展、生态种养、农民增收、村容整洁的畜牧业示范区。

第4篇:养猪盈利模式分析范文

关键词:畜牧业;经济;生猪价格

一、畜牧业生产保持增长

2011年第一季度末,全县生猪存栏64.68万头,同比增长10.85%,其中:能繁母猪11.29万头,同比增长26.57%;牛存栏11.53万头,同比增长5.68%;羊存栏20.44万只,同比增长6.57%。出栏肉猪49.15万头,同比增长9.8%;育成优质仔猪66万头,同比增长21.28%;外销仔猪36万头,同比增长15.24%;出栏肉牛16734头,同比增长27.27%;出栏肉羊57562只,同比增长22.01%;出栏家禽58.62万只,同比增长11.32%。1-3月,全县肉类总产量53063吨,禽蛋产量724吨,分别比上年增长9.21%和30.92%,其中:猪肉产量48816吨,同比增长8.74%;牛肉产量2497吨,同比增长26.17%;羊肉产量921吨,同比增长4.42%;禽肉产量929吨,同比增长11.39%。完成牧业产值(现价)49708万元,同比增10.48%,其中:猪的饲养产值41774万元,同比增长9.79%,占牧业产值的84.04%。

二、项目建设和重点工作全面展开

一是能繁母猪保险工作已于3月4日全面启动。二是草原生态保护补助项目已落实草原禁牧承包面积3.0456万亩、承包户5户,草畜平衡承包面积1.45万亩,承包牧户4户,落实牧草种植良种补贴0.268万亩,承包牧户2户,完成落实农田种草养畜户152户,计划开展农田种草100亩。三是在中安镇大厦格和墨红清水溪流水启动新建2个万头猪场。四是计划新建千头养殖户10户,现已落实1户。五是计划新建养殖示范村(小区)30个,现已落实9个正组织实施建设中。六是新增生态养殖户2户,现已落实3户。七是春防工作全面开展,4月初全面完成春防工作。八是全县11个动物检疫申报点建设全面启动。九是对全县大、中规模养殖场、兽药饲料经营企业和定点屠宰场开展“瘦肉精”等项目开展拉网式排查,确保人们吃上放心肉。

三、猪肉和玉米价格同比上涨,牛、羊价格持平

1-3月,全县活肉猪平均价格为13.72元/公斤,同比上涨了40.86%,猪粮比价达6.21∶1,同比上涨了31.29%,高于于6∶1临界值,养猪进入赢利区域;仔猪价格15.82元/公斤,同比上涨了67.23%。去骨牛肉价格45元/公斤,带骨羊肉价格达35元/公斤,与上年同期持平。每吨玉米价格为2210元,同比增长10.17%;每吨浓缩料销售价为6000元同比增长9.09%;从猪粮比价上分析,如果把5.5∶1(国家标准是6∶1)的猪粮比价作为富源生猪生产盈亏平衡点,当前每出栏1头100公斤的肥猪赢利156元。

四、生产形势分析和预测

从第一季度畜牧业生产情况分析,生猪和仔猪价格同比、环比都持续上涨,养殖户全面赢利。这次全国生猪价格上涨的主要原因:一是生猪生产的周期性作用。此轮周期自2006年6月(猪粮比为4.37∶1)从低谷起动,同年10月开始进入盈利期,最高峰在2008年4月份出现,猪粮比高达9.64∶1,之后进入周期性下降轨道,2009年5月步入产业低迷亏损期,6月到达同年最低谷,猪粮比为5.65∶1,后受国家启动冻猪肉收储计划影响,生猪价格趋稳回升,12月猪粮比最高达6.47∶1。由于2009年年初国家出台了《防止生猪价格过度下跌调控预案(暂行)》规定,上半年进行了储备肉收储,生猪生产能力尚未得到有效压缩,产能整体仍处于供大与求状态,因而从2010年2月上旬开始生猪价格持续下跌,进入本轮周期“w”型底的第2次探底,6月触底,猪粮比为4.61∶1。之后开始快速回升,进入了此轮周期的上升期,本轮周期(2006-2010年)和1995-1999年周期走势如同一辙,都经过了2次探底。这次价格上涨,可以说是这一轮周期内的规律性上涨。二是饲料价格上涨,生猪养殖成本提高。目前猪肉价格仍在正常的市场波动范围内,生猪生产也进入了此轮周期的上升期,是生猪市场周期性变化的正常表现。预计今后两年在国家大的宏观经济政策影响下,同时国家对生猪行业的调控手段将更趋完善,生猪价格将基本维持在盈亏平衡线(猪粮比6∶1)附近小幅震荡,生产将呈稳步发展的态势,不会再出现大起大落的现象。

五、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一是富源县畜产品市场体系不健全,主要是畜产品交易市场建设滞后,无专业化的生猪营销组织。二是畜牧龙头企业龙头带动作用还不强,畜产品处于初加工阶段,量小、产品市场竞争力不强。三是双汇集团“瘦肉精”事件引发的畜产品安全问题可能会使消费者对畜产品消费陷入安全恐慌中,对生猪发展产生一定的不利影响。四是富源县畜牧业生产基础设施薄弱,技术装备落后,畜产品安全检验检测机构不健全、设备不完善。

六、下步工作措施

第一,加大畜牧科技推广和政策扶持力度,在扩大生猪生产能力的同时提升生猪生产效益。一是要在稳定发展我县能繁母猪存栏的基础上,大力推广现代良种繁育技术,提高生产力。二是重点发展规模养殖,继续提升规模养殖的比重,实行标准化饲养。三是全面实行公猪定向化、母猪规范化、商品仔猪规格化、育肥猪生产标准化生产模式。

第二,做好动物疫病防控工作,确保畜牧业生产安全。加强对生猪养殖场的防疫监管,指导规模养殖场(户)建立健全防疫制度,做好消毒灭源和病死牲畜的无害化处理。加大产地检疫、屠宰检疫和运输检疫执法力度,严防病害猪肉上市,确保消费者吃上“放心肉”。落实重大动物疫病防制工作责任制,为畜牧业生产保驾护航。

第5篇:养猪盈利模式分析范文

一、 一季度国内生猪市场情况

2013年12月中旬以来,受消费需求增长偏弱,而生猪产能偏高、集中出栏增多等多方面因素影响,国内生猪价格由升转降、持续走低,且是近10年来首次出现春节前需求旺季养猪跌破成本线并进入中度亏损。1月底全国生猪均价已回落至12.3元/kg,月内跌幅高达18%。进入2月份以后,生猪行情震荡下跌,至2月下旬全国多数地区猪价已经跌破12元/kg。截至3月15日猪粮比价已跌至4.91:1,养猪亏损程度不断扩大,每头超过200元。

(一) 猪价持续下跌近两成,肉价抗跌依然坚挺

和前两年一样,直接影响CPI的猪肉零售价与生猪出栏价的联动性并不一致。随着猪价持续走低,猪肉零售价格依然保持一定的抗跌性。2014年以来,全国生猪出栏价已从年初的14.97元/kg跌至3月15日的11.29元/kg,跌幅达到25%;如果与上年12月初的价格比较,跌幅接近30%;猪价已跌破上年4月底的最低水平。与此同时,全国猪肉零售价格由年初时的22.73元/kg下降至3月15日的20.48元/kg,降幅约为10%。肉、猪价格差从年初的7.76元/kg扩大到3月15日的9.19/kg(图1)。

(二) 猪粮比价跌破调控预案中的盈亏平衡点,进入“红色区域”

猪价的大幅下跌,加上饲料价格的高企,使得养殖盈利急剧缩减,1月10日猪粮比跌破盈亏平衡线6:1,1月20日已经步入介于“5:1-5.5:1”之间的中度亏损时代。按照《缓解生猪市场价格周期性波动调控预案》的规定,1月26日,国家发展改革委了预警信息。截至3月15日猪粮比价已跌至4.91:1,同比下跌0.6(图2),已连续9周低于盈亏平衡点。自繁自养生猪养殖盈利水平跌至深度亏损水准,生猪出栏头均亏损200多元。根据国家发改委出台的《调控预案》规定,当猪粮比价连续一段时间处于5.5:1―5:1 之间(黄色区域)时,表明生猪价格出现中度下跌,政府将启动二级响应,适时增加中央冻猪肉储备规模;地方政府也要适时增加地方冻猪肉储备规模。同时,适当增加活体储备规模。如果进入5:1以下的深度亏损区域(红色区域),在坚持现行补贴政策的基础上,将对国家确定的生猪调出大县的养殖户(场),按照每头能繁母猪100 元的标准,一次性增加发放临时饲养补贴;对国家确定的优良种猪场的养殖户(场),按每头种公猪100 元的标准,一次性发放临时饲养补贴。

(三)生猪和能繁母猪存栏虽略有减少,但总体产能仍然偏高

国家统计局统计数据显示,2013年底全国生猪存栏47411万头,同比增长0.4%(图3)。2014年2月20日,农业部公布了2014年1月份4000个监测点生猪存栏信息,1月生猪存栏较上月减少4.2%,比2013年同期下降2.2%;其中,能繁母猪存栏较上月减少0.6%,较2013年同期减少2.6%。2014年3月17日,农业部公布了2014年2月份4000个监测点生猪存栏信息,2月生猪存栏较上月减少0.9%,比2013年同期下降1.1%;其中,能繁母猪存栏较上月减少0.8%,较2013年同期减少3.5%(图4)。生猪和能繁母猪存栏虽有减少,但并未发生大规模淘汰母猪现象,总体产能仍然偏高。能繁母猪存栏水平较高的现状仍将令国内生猪价格上行受压。

(四) 饲料原料等养殖成本继续高企

2014年以来,国内玉米、饲用小麦、豆粕价格继续高企。2014年全国玉米价格1月平均为2.29元/kg,比2013年同月的2.32元/kg低0.03元;2月平均为2.29元/kg,比2013年同月的2.35元/kg低0.06元;3月15日为2.30元/kg,比2013年同日的2.34元/kg便宜0.04元。2014年全国豆粕价格1月平均为3.99元/kg,与2013年同月持平;2月平均为3.98元/kg,比2013年同月的4.12元/kg低0.14元;3月15日为3.75元/kg,比2013年同日的4.19元/kg便宜0.44元。2014年3月第1周育肥猪配合饲料平均价格为3.32元/kg,同比上涨1.2%。

(五)仔猪价格小幅回落,市场出现回暖

2014年第10周全国仔猪价格小幅回升,仔猪市场惊现抄底。第10周仔猪均价为20.35元/ kg,与前一周相比价格上涨0.28元/ kg,涨幅为1.40%,同比上涨0.44元/ kg,涨幅为2.21%。在生猪市场持续低迷、仔猪市场价格有所反弹的情况下,市场的这种逆势而涨的行为让人看到了某种契机,部分养殖户有抄底的行为。不少养殖户反馈,目前大部分地区仔猪价格有所回升(图6),主要受不少专业育肥户抓猪需求影响,力求在中秋―国庆双节时节出售肥猪。

二、 生猪价格春节消费旺季期间下跌的原因

综合分析,猪肉市场需求量疲软、生猪市场供应量增加,是生猪价格下跌的主要原因。

(一) 消费需求极大受限,拦洪削峰作用明显

一方面,随着中央出台“八项规定”的贯彻落实,大吃大喝现象明显减少,2014年春节期间单位以福利形式发放火腿、香肠、猪后臀、肉包等食物的情况基本绝迹,猪肉集团消费需求极大受限。另一方面,暖冬天气抑制了腌制腊肉、香肠的需求,减缓了消费高峰期的到来。

(二) 生活习惯发生变化,节前囤积猪肉现象减少

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习惯也在不断变化,以前节前囤积猪肉的现象近些年也有所改观,由于各大商场超市一般初二就开始营业,购买猪肉也比较方便,所以现在很少有家庭一次性购买大量猪肉储存。加之暖冬天气有利于蛋、鱼上市量增加,价格普遍下跌。在比价效应下,居民选择替代消费现象增多。

(三) 进口猪肉增多,春节期间生猪集中出栏

据农业部市场与经济信息司资料:2013年我国进口猪肉58.4万吨 同比增11.7%。低价进口猪肉不仅对终端市场造成冲击,而且还大大影响到流通屠宰企业的实际盈利。在2013年5、6月发生禽流感事件后,鸡肉等禽类肉品一度无人问津,猪肉成为替代品。这使得猪价在原本属于淡季的三季度不降反升,由于三季度生猪行情看涨,养殖户纷纷补栏,导致这批生猪在2014年春节前集中出栏,造成市场上供应量过剩的局面,引起价格下跌。

(四) 养殖户“追涨杀跌”,屠宰场 “压价逼量”

目前我国猪肉生产和消费两端高度依赖于中间的屠宰企业,致使其拥有话语权,一旦出现需求不旺、生猪过剩,屠宰场就会利用养殖户“追涨杀跌”的心理“压价逼量”。屠宰企业的盈利高峰期便是养殖户的低谷期。12月中旬到1月底,生猪是20%多的降幅,猪肉是10%的降幅,这之间的差额便是屠宰场谋取的利润。

三、 后期猪价整体走势研判

第6篇:养猪盈利模式分析范文

关键词:猪肉价格;CPI

一、猪肉价格影响因素及其对CPI的影响机制

(一)猪肉价格影响因素分析

1 频繁变动的猪粮比扰乱养殖户预期

2 政府调控政策的顺周期性

3 散养比例偏大

4 疫情频发导致生猪供给不足

(二)猪肉价格对CPI的影响机制分析

通货膨胀从本质上而言是一种货币现象,因此猪肉价格也会受到货币供给量的影响。近两年来迅速上涨的猪肉价格以及居高不下的CPI,很大程度上源于金融危机后政府为了刺激经济增长所投放的天量货币。但同时应注意到,由于生猪养殖的周期性特征,生猪价格还具有在货币量影响之外的内在变动机制,且这种与货币量无关的价格变动同时可能传导至其他商品,进而对CPI产生影响。

1 猪肉价格对CPI的直接影响

猪肉价格作为CPI的主要组成部分之一,其变动必然会对CPI造成一定影响。我国CPI构成共含有8类商品,其中食品类商品占比最大,权重超过33%;而猪肉在食品类商品中权重超过10%,成为CPI中权重最大的商品之一。2007年4月至8月,猪肉价格上涨幅度达56%,创历史新高;与此同时,2007年3月份我国CPI突破3%的警戒线,8月份达到6.5%,创下自1997年以来的10年来最高点。

考虑到随着我国经济增长和居民收入水平提高,食品类消费支出占比总体呈现出下降趋势。2011年国家统计总局调整CPI权重,其中食品类商品比重所下降2.21%;但食品依然是CP]中最大的权重部分,食品价格上涨10%,CPI就会被推高3%。2011年6月的CPI达到6.5,创3年的新高。其中,食品类价格同比上涨12.4%,影响价格总水平上涨约4.38%,占CPI涨幅的67.4%;而猪肉价格同比上涨56.7%,影响价格总水平上涨约1.46%,占CPI涨幅22.5%。

2 猪肉价格对CPI的间接影响

猪肉价格的变动,会导致相关商品价格的变动,进而进一步增加对CPI的影响。在我国,猪肉在消费者动物蛋白类食物中占绝对优势地位。鸡肉、鸡蛋均对猪肉的替代效应,要远强于猪肉对鸡肉、鸡蛋的替代效应。因此当猪肉价格上涨时,消费者的食物支出显著增加,猪肉价格上涨到一定程度后,消费者将选择鸡肉或者鸡蛋等其他动物蛋白类食物来代替猪肉,需求的增加将推动鸡肉、鸡蛋等其他动物蛋白类食物的价格上涨,促使CPI进一步上扬。

同时,猪肉是我国居民动物类蛋白的主要来源,其价格的变动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居民消费支出结构,甚至会影响居民日常支出结构。这种机制同样会对其他商品的价格造成一定的影响,但具体影响机制较复杂,此处不作具体分析。

二、相关对策建议

(一)遵循科学养猪的规律,提高养殖水平

近几年,我国生猪养殖饱受疫情影响,直接导致存栏母猪、仔猪死亡,影响下一轮猪肉供给,猪肉供给的大起大落与疫情有着直接的联系。虽然,近几年政府推出生猪保险、加强防疫工作力度等措施;但是,科学养殖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

(二)合理优化生猪养殖结构

从我国目前的生猪养殖状况来看,散养比例超过60%。与规模化养殖相比,散养对疫情的防疫能力较差;承受价格波动风险的能力较低;养殖弹性偏大。但是,散养也具有一定的优势之处。据相关数据显示,散养获得的主要产品产量高于规模养殖;而且,散养不同于规模化养殖所采用的定位栏,能够使得生猪拥有足够的活动空间,提高生猪体质,瘦肉含量更高。此外,相比于规模养殖户,散养户对于市场的信息更为灵敏,正是其饲养的灵活性,可以有效均衡市场供给。

(三)变顺周期调节为逆周期调节

目前政府的调控手段显示出较强的顺周期性,与市场自身的调节作用重合,在一定程度上加大猪肉价格波动幅度。因此,面对猪肉价格的波动,政府应该转变调控手段及思路。

首先,应该采取逆周期性的调节方式。当猪肉价格高涨或下跌时,应该放弃补贴政策,让位于市场进行调节,因为价格高涨本身就会对养殖户形成补栏的刺激信号,价格下跌会减少补栏积极性。其次,应侧重于信息方面的宏观调控,建立及时的生猪相关数据平台。包括,由国家设置信息分级预警机制和根据地域建立市场供求信息平台。根据不同地域的生猪市场状况信息,可以有效调控猪肉的流通,理顺猪肉流通机制,缓解部分地区的供求矛盾。

(四)鼓励养殖户积极参与期货市场,增强避险能力

与其他行业相比,猪肉养殖业对于饲料的依赖性较高。其中,饲料成本可以占到生猪饲养直接成本一半。养殖户可以应用期货市场进行玉米和豆粕合约的操作,来规避其饲料价格波动带来的风险。

期货交易风险性较大,养殖户往往由于专业知识欠缺和认识不足,形成对期货市场的抵触。这就需要由中期协牵头,期货公司参与,开设相关的期货市场知识宣传班,深入农村进行知识普及,提高广大养殖户参与期货市场的积极性。

此外,根据国情,推出生猪期货的市场需求和经济基础已经具备,生猪期货理应提上日程尽快推出,从而促进生猪供给和实现价格稳定,推动相关产业的健康发展;同时,生猪期货推出也为众多生猪养殖户提供了规避生猪价格波动的风险。

(五)将农超对接作为猪肉销售的新思路

农超对接是国内很多学者针对蔬菜价格波动剧烈提出的解决途径之一,但是通过分析发现,我国在蔬菜方面实现农超对接的客观条件有待进一步完善。农民与超市存在打交道的困难;蔬菜在超市销售并不能成为利润点,而且蔬菜不宜储存。

与蔬菜相比,猪有一定的特殊性,反而使猪肉可以成为农超对接突破口。首先,与一般的肉店相比,超市规模大,信誉好,冷藏设施更加完善,为其食品安全提供了更多保障,提高居民消费猪肉的放心度。其次,超市与屠宰场都以规模化为主,方便对接。规模是超市和屠宰场盈利的关键因素,只有规模足够大,才能保证盈利。规模化的屠宰厂中具有相关检疫环节,可以将经过检疫的猪肉直接运往超市进行销售,有效地减少中间环节,降低猪肉价格,为居民提供价低质优的猪肉。

参考文献:

第7篇:养猪盈利模式分析范文

对“八戒教育”总经理田学峰来说,刚刚过去的2016年喜忧参半。

喜的是,他勉力支撑了两年的创业项目在2016年8月被服务众包平台“猪八戒网”收购,找到了依靠。但之后“八戒教育”是否能实现盈利,从此前途一片光明,田学峰仍然不确定。

2014年开始,中国在线教育行业在经历了两年多的淘汰赛之后,“赛道”也变得越来越窄――资本趋于理性,并购潮随之而来。

教育行业的垂直媒体“芥末堆”在其的《2016中国教育科技现状蓝皮书》中称,2016年前三季度教育行业的并购规模达163亿元。

互联网教育研究院院长吕森林在接受《t望东方周刊》采访时透露,2016年前10个月,仅在线教育领域实际发生的并购案就有上百起,“可以预见,2017年会有更多的收购重组。”

并购潮之后,行业发展变局初现――线上线下加速融合,并开始呈现进入传统公立教育体系的新趋势。那么,在线教育的痼疾能被并购治愈吗?

“包养”与“求包养”

2014年,在电商领域摸爬了9年的田学峰看到,与此相关的职业技术教育存在巨大的市场空白。

“搞职业教育的缺乏实战经验,不懂互联网。即便是有一些线下的互联网职业教育培训机构,也很难实现跨地区发展。而搞互联网的又很难提供包括技术、运营、营销在内的系统的技术教育。”田学峰告诉《t望东方周刊》。

因此,他希望能够依靠自身在行业中的积累,突破线下培训机构和纯电商企业做培训的限制。

于是田学峰创立了“萝卜网”,为了降低运营成本,通过在线的形式做互联网方面的人才培训。

然而网站的运营并没有想象中的顺利。作为创业公司,“萝卜网”的知名度和影响力都十分有限,只能依靠平台导流的方式获客,而这种获客成本并不低。

“最初通过互联网获取一个有效用户的成本是3~5元,现在已经是10倍的价钱,达到30~50元。”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业内人士在一次行业内部交流会上介绍称。

“从整个行业来看,目前的获客成本占客单价的比例已经达到了25%~30%。”吕森林指出。

因此,企业难以盈利,一直靠田学峰的积蓄勉强支撑。

更重要的是,田学峰发现,在目前的市场形势下,“萝卜网”很难突破获客瓶颈。

这时,“猪八戒网”伸出了橄榄枝。对田学峰来说,双方的用户群高度重合,而且猪八戒网是一个大平台,具有大量优质的用户资源。

于是,2016年8月初,“萝卜网”成为“猪八戒网”的全资子公司,并更名为“八戒教育”。

而“一起作业”收购“快乐学”更多的是放眼未来的提前布局。

“对于我们来说,收购是一件水到渠成的事情。”在线作业和应试练习的教学平台“一起作业”CEO刘畅在接受《t望东方周刊》采访时说。

“一起作业”从创立之初就希望能够做小学一年级到高中三年级的全科在线作业。但刘畅后来发现,只是打通一个学科就需要花费很大的精力。因此,尽管上线已超过5年,但今天的“一起作业”也只实现了小学语文、数学、英语和初中英语的在线作业。

刘畅认为,这与中国教育在K12阶段具有多学科、多地域、多学段的特点有关,不同的地区有不同的教材版本,不同的学科和学段则有不同的特点,产品研发时都需要顾及。“而‘一起作业’的产品又是针对教师、学生和家长3个群体设计的,要考虑每个角色的不同需求。”刘畅表示。

因此,从2015年开始,想要打通K12全学科的“一起作业”就在观察行业,希望找到能够在学科内容上形成互补,而又发展较好的企业进行合作。因此,以初高中理科体系为主的K12在线教育企业“快乐学”成为一起作业完善业务线的并购对象。

营收增加4倍仍难盈利

从行业发展的角度来看,收购风潮的涌起也有其必然性。

吕森林分析称,在行业发展的初级阶段,在线教育的市场过热,同质化现象严重,“因此随着竞争的加剧,必然会出现大规模的并购重组。”

“并购之后,行业最明显的变化即出现了明显的马太效应。”吕森林强调。

而企业个案同样呈现出了明显的变化。

“‘萝卜网’被收购5个月以来,注册用户增加了两万名,每天都能接到30~40个订单,营业收入增加了4倍。”被收购之后的这些变化,令田学峰重拾信心。

在他看来,这都是因为“猪八戒网”给“八戒教育”带来了大量优质的付费用户。目前“八戒教育”客单价为5800元的课程销量大幅增加,就是得益于“猪八戒网”的成功导流。

更重要的是“八戒教育”发展模式的转变。

原来的“萝卜网”只能提供标准化的课程和服务,这类课程一般客单价较低,在1500元以下,只能以量取胜。

如今,背靠“猪八戒网”这一服务众包平台,可以提供附加值更高、更加个性化、体验式的教学服务,甚至可以重塑教学场景。

比如,目前“八戒教育”通过IMS教学管理系统,以模拟游戏通关的形式打包了80个学时的课程。每一个章节就是一关,用户在完成基本技能的学习之后,都要进行实战练习,合格之后才能解锁下一个章节。

而实战的订单就来自于“猪八戒网”的众包项目。

据田学峰介绍,一般客户在“猪八戒网”相应专区订单需求,“八戒教育”的学员在完成学习之后,自行选择适合的项目进行实战操作,然后提交成果。

“如果中标,就会得到相应的赏金。赏金额度不等,少则300~500元,多则上万元。”田学峰说。

按照田学峰的设想,未来“八戒教育”要更多地接入“猪八戒网”的业务生态,打通更加完整的技能培训服务链条。

具体来说就是,首先联合行业组织或者其他具有公信力的第三方,对“猪八戒网”的服务商提供职业能力评测,并就评测结果对服务商的能力点做标签,即某一服务商技术特长是什么,具体处于哪一水平级别。对于能力不足的服务商,提供技能升级的学习服务。

“这就类似于是到药房还是到医院买药的区别,到医院买药就会有专业医生的诊断服务和用药指导。”田学峰比喻道。

但他也坦言,尽管平台的运营已经出现了可喜的变化,但目前“八戒教育”还没有盈利,“目前来看2017年的上半年也很难有盈利,最快可能要到8月份才能实现单月盈利。”

整个行业亦如此。行业研究机构互联网教育研究院的数据显示,2016年只有5%的在线教育企业实现了盈利,仍有近70%处于亏损状态。

线上线下加速融合

无论是对于田学峰,还是对于整个在线教育行业来说,尽管未来依然充满了变数,但仍然有一些趋势可以把握。

吕森林分析认为,在线教育行业发展的模式逐渐清晰:O2O模式已全军覆没,基本被淘汰出局;随着政府教育信息化的推进,B2B会成为重要的模式;而B2C模式则会在一些细分领域占有优势,如职业教育等。但B2C模式要实现盈利,还需要2~3年的时间进行市场培育。

“主要是培养用户为互联网学习付费的习惯,因为目前大多数在线教育企业的付费率还只有2%左右。”吕森林透露称。

无论哪种模式,都显现出了线上线下正在加速融合的趋势。

“一起作业”作为辅助教学的工具性在线教育平台,始终是在通过与教师线下教学场景的结合,提升教学效率。

“‘一起作业’天然的就是在做线上线下融合的事情。”刘畅强调。

其他从学校端切入、以B2B模式为主的在线教育企业同样如此。

而B2C模式下,吕森林观察到:一些传统的线下教育培训机构,线上业务的比重在增加,而一些线上企业也开始通过收购小而美的传统培训机构,拓展线下业务。

如传统教育培训领域的两大巨头“新东方”“好未来”先后发力线上,强力推动线上业务。

早在2010年,“好未来”的前身“学而思”就成立了自己的网校。2015年随着在线辅导进入直播时代,“学而思”网校迅速发展。

而创立于2005年的“新东方在线”,目前已经推出了近3000门课程,拥有超过1200万的个人注册用户,移动学习用户超过3000万。“新东方在线”甚至于2016年变更为股份制公司,并获得腾讯3.2亿元的投资。

田学峰透露,未来“八戒教育”也会与大学或者众创空间等进行合作,开设职业再培训的线下网点,走线上线下结合的道路,“但具体如何找到好的结合点,还需要再探索。”

吕森林认为,融合是由在线教育与生俱来的“师生分离”属性决定的,“在线教育终端媒介与人脑之间的‘最后40厘米’,使得信息急剧衰减,从而引发学习氛围缺失、学习效果下降等核心问题的出现。”吕森林说。

因此,未来线上线下的双师模式或将成为在线教育的主流――远端是优秀教师在线授课,近端是线下教师随班辅导。

教育信息化的机会

而教育信息化的不断发展,也为在线教育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

2003年,国家提出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的五年规划,以此正式拉开教育信息化的序幕。

“事实上,这个工程实施了7年,国家和地方累计投入上百亿元,用以完善农村中小学远程教育设施。”北京携学教育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曾任职于地方教育部门的朱常琦向《t望东方周刊》透露称。

在此基础上,2012年,国家确定了基于“三通两平台”模式的教育信息化发展导向。

“事实上,整体来说,在线教育一直是游离在公立教育系统之外的。”朱常琦坦言。但是,随着政府的不断推动,国家的教育信息化已经进入了购买数据和服务的互联网化时代,这为在线教育企业接入公立教育系统提供了契机。

对此,刘畅感受深刻。

刘畅告诉本刊记者,5年前,“一起作业”刚刚创立时,他找地方教育主管部门或者学校谈进校合作时,要面临诸多质疑,最常被问到的问题就是“你们确定是不收费吗”。得到了肯定的答复后,对方还要反复确认第二年、第三年,甚至5年以后是否收费。

“那个时候大多数校长和教育主管部门还不了解在线教育是什么、有哪些产品、能够为教学带来哪些便利和改变。”刘畅说。

如今,开始有一些校长和地方教育主管部门主动找到刘畅,询问双方是不是可以合作,希望把一些考试题目在“一起作业”的题库里“过”一下,或者购买一些学校之间、区域之间的横向对比数据。

“因为他们看到了大数据可以代替教师的经验,为教学工作提供很好的指导。”刘畅说。

也是因为如此,“一起作业”未来将会投入更多的精力,扩大数据库,做好数据的挖掘和应用。如横向为学校提供更精准、更具参考价值的对比数据;纵向打破不同学段之间的数据鸿沟,为每一位用户提供从小学到高中整个K12阶段的学习数据,以数据驱动个性化学习。

未来的“八戒教育”也希望能够结合目前大学正在开展的双创教育,能够在进入公立教育系统中有所作为。“目前我们觉得比较好的方向是,与高职院校合作,进行课程共建。”田学峰说。

第8篇:养猪盈利模式分析范文

关键词:猪肉价格;CPI;通货膨胀

中图分类号:F123.1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9—6116(2012)03—0116—06

一、引言

猪肉是我国居民动物蛋白的主要来源,其价格走势与人民生活质量息息相关。但近年来,我国猪肉价格波动频繁,这一方面影响了人民的日常饮食,另一方面剧烈波动的价格无疑会打击养殖户的积极性,阻碍我国生猪养殖业的发展。

与此同时,我国物价普遍上涨,通货膨胀形式十分严峻。2011年以来,我国CPI逐月上升,2011年7月CPI达到6.5创37个月以来的新高。我国CPI构成共含有8类商品,其中食品类商品占比最大,权重超过33%,而猪肉在食品类商品中权重超过10%。作为CPI中权重最大的商品之一的猪肉,必然会对CPI产生重要影响,但这并非是猪肉价格影响CPI的唯一路径。除了直接影响外,猪肉价格的变动同时会影响其他相关商品价格,从而间接传导至CPI。加之由于猪肉在我国居民生活中的重要地位,所以相比于CPI,居民对猪肉价格的敏感度无疑更高,猪肉价格在一定程度上甚至可能改变居民的食品消费结构。因此,研究猪肉价格和CPI之间的相关性,考察猪肉价格对CPI影响的传导机制,无疑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实证分析

(一)猪肉价格和CPI的相关性分析

1,猪肉价格和CPI总体相关性分析

随着经济的增长,货币流通量必然呈增长趋势,CPI与猪肉价格同样也呈上升趋势(如图1)。若将CPI与猪肉价格长期上升趋势理解为货币量增加的结果,则CPI与猪肉价格的波动性则可以理解为短期性因素(如供求关系、异常事件的冲击等)扰动的结果。本研究所使用的猪肉价格来源于《中国畜牧业年鉴》,CPI来源于国家统计局,为月度环比数据,并将基期调整为2001年1月。

采用HP滤波法剔除猪肉价格与CPI中的长期趋势,得到两序列波动的循环因素(如图2)。图中循环因素代表了猪肉价格和CPI在2001年1月至2011年6月间的总体波动特征。猪肉价格循环因素显示,近几年来猪肉价格波动加剧,并大体呈现出长度为三年的波动周期。对猪肉价格循环因素与CPI循环因素进行Pearson检验,结果显示相关系数达到0.767,相应的t统计量为13.304,相应的伴随概率为0.000,意味着两序列的相关性显著。Pearson检验结果从统计意义上证实了猪肉价格与CPI的波动周期具有较高的重合性。

2 CPI与猪肉价格相关性演进过程

为进一步考察CPI与猪肉价格之间的关联性,我们将分别考虑在猪肉价格循环因素上涨以及下跌的不同时段内,CPI与猪肉价格的相关度。根据图2猪肉价格循环因素所显示出来的特征,我们将猪肉价格的波动划分为三个上涨区间和三个下跌区间,计算不同区间内CPI与猪肉价格的相关度,计算结果见表1。从分析结果可以看出,在各个区间内,CPI与猪肉价格之间的相关度均在5%的显著性水平下显著;从相关度具体的数值来看,CPI与猪肉价格之间的相关性呈现出不断增强的趋势。在猪肉价格第一个下跌区间(2001年01月~2003年05月),CPI与猪肉价格之间的相关度为0.544;在随后的上升区间(2003年06月~2004年09月),两者之间相关度略微下降到0.527;但在2004年10月~2006年05月,CPI与猪肉价格相关度上升到0.625;到了2008年03月~2009年05月,两序列之间的相关度达到0.973,意味着CPI与猪肉价格走势基本重合。

CPI与猪肉价格之间日益增强的相关性,表明猪肉价格与CPI之间的联系日益紧密。从表1中猪肉价格循环因素的标准差可以看出,猪肉价格的波动同样呈现出扩大的趋势。由于CPI与猪肉价格的波动周期联系紧密,而猪肉价格波动性在日趋增强,由此可以推测,CPI的波动性也会随之增加。

3 CPI与猪肉价格因果关系检验

使用格兰杰因果检验,进一步考察猪肉价格与CPI之间的相互引导关系。在格兰杰检验前,先检验两序列是否为平稳序列。经检验,在5%的显著性水平下,两序列均为不平稳序列,一阶差分序列均为平稳序列。对两差分序列进行格兰杰因果检验,滞后阶数为5,检验结果见表2。格兰杰检验结果显示,从统计意义上来看,猪肉价格的变动会导致CPI的变动,而CPI的变动对猪肉价格的影响并不显著。结合上文的分析可以看出,猪肉价格与CPI之间日趋紧密的相关性,源于猪肉价格对CPI的引导作用。

(二)猪肉价格和饲料价格波动周期分析

玉米和豆粕在我国主要应用于养殖业,特别是豆粕,其主要用途是制造饲料,而玉米饲料消耗量约为60%,其余40%为工业消耗。在我国生猪养殖中,玉米占饲料用量的比重约55%~70%,豆粕占比约10%~20%,玉米和豆粕的价格走势无疑会对猪肉价格产生一定的影响。同样对玉米和豆粕价格进行HP滤波分解,分离出循环因素,结果见图3,玉米和豆粕价格循环因素为主坐标轴,猪肉价格为次坐标轴。

从图3中可以较为直观地看出,猪肉和豆粕价格循环因素的走势形状相似,并且猪肉价格循环因素略领先于豆粕;而猪肉和玉米价格循环因素之间的关系并不明显,需要进行进一步分析。对玉米、豆粕和猪肉进行格兰杰因果检验。经ADF检验,三序列均为一阶单整序列,因此在格兰杰检验前进行一阶差分。格兰杰检验结果见表3。

格兰杰检验的结果表明,从统计意义上看,生猪价格的变动会导致豆粕价格的变动。豆粕最主要的用途是养殖业,而生猪养殖在养殖业中又占大头,因此生猪价格出对豆粕价格表现出较显著的单向引导关系。

三、猪肉价格影响因素及其对CPI的影响机制

(一)猪肉价格影响因素分析

1 频繁变动的猪粮比扰乱养殖户预期

玉米、大豆等作为重要的国际资源性商品,金融属性日益加强,主要表现为商品价格波动不仅受到供求因素影响,而且受到非实体性因素的影响越来越大。生猪养殖的最终目的,是出售猪肉盈利,本质上属于商品生产,而玉米价格则是影响猪肉生产成本的主要因素之一。从经济学基本原理来看,产品价格受制于生产成本。然而生猪养殖却又存在一定的特殊性,即具有较长的养殖周期。这一特征决定了养殖户调整养殖规模的时间窗口较短,而且一旦确定了养殖规模,则接下来的一轮生产周期中很难对生产规模进行调整,养殖规模对价格的敏感性较差,对价格的反应滞后期较长。同时,玉米种植周期相对生猪养殖而言要短,种植规模对玉米价格的反应速度相对较快。

在这些因素的共同作用下,生猪养殖周期和玉米种植周期之间的相关性较低。猪肉价格更多地受到自身养殖周期和养殖情况(如猪病疫情等突发性情况)的影响,作为饲料的玉米价格尽管对猪肉价格具有一定的约束力,但其约束的滞后期较长,约束机制复杂,对猪肉价格的影响被弱化。这也是近年来猪粮比波动剧烈的原因之一。猪粮比(即单位重量的猪肉价格与玉米价格之比)是衡量生猪养殖收益的重要指标,只有在猪粮比高于一定值时(大致为6:1),养殖户才可能盈利。但频繁变动的猪粮比破坏了农户的预期,使生猪养殖规模同样变动频繁,不稳定的供给进一步推动猪肉价格变动,从而形成恶性循环。

2 政府调控政策的顺周期性

政府的顺周期性调控政策与市场形成共振,加大猪肉供给波动(见表4)。首先,在猪肉价格大幅上涨时,政府调控往往具有一定顺周期。即采取养猪补贴,扶持规模化养殖以及加强生猪保险为主,刺激生猪补栏。而此时高位运行的猪肉价格已经对养殖户形成有效刺激,使得国家调控政策与养殖户预期形成共振,过度激发养殖户的补栏积极性,造成下期猪肉市场上出现严重的供大于求现象,引发猪肉价格大跌。

3 散养比例偏大

与发达国家的生猪规模化养殖相比,当前我国生猪养殖仍以散养为主(如图4),散养比重过高极大地增加了生猪供给弹性。与规模化养殖相比,散养生猪的抵御风险能力偏弱。首先,对于疫情的防治能力偏弱。因为散养农户往往缺乏经验,或缺少相关技术人员指导。其次,当猪肉价格较低时,散养农户难以承受,往往选择宰杀母猪或者是退出养殖;当猪肉价格上涨时,散养户则会盲目补栏,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加剧猪肉价格波动。

4 疫情频发导致生猪供给不足

疫情爆发造成生猪死亡,引发供给不足。生猪生产须经过繁育母猪、产仔、育肥三个阶段,大概一年半左右的时间,使得受到不确定因素影响的概率增大。尤其是近几年,我国生猪饲养频繁受到疫情困扰,06、07、09年全国均爆发大规模猪病疫情。由此看来,疫情的影响使得生猪供给的波动性加大,加剧猪肉价格波动的不确定性。

(二)猪肉价格对CPI的影响机制分析

通货膨胀从本质上而言是一种货币现象,因此猪肉价格也会受到货币供给量的影响。近两年来迅速上涨的猪肉价格以及居高不下的CPI,很大程度上源于金融危机后政府为了刺激经济增长所投放的天量货币。但同时应注意到,由于生猪养殖的周期性特征,生猪价格还具有在货币量影响之外的内在变动机制,且这种与货币量无关的价格变动同时可能传导至其他商品,进而对CPI产生影响。

1 猪肉价格对CPI的直接影响

猪肉价格作为CPI的主要组成部分之一,其变动必然会对CPI造成一定影响。我国CPI构成共含有8类商品,其中食品类商品占比最大,权重超过33%;而猪肉在食品类商品中权重超过10%,成为CPI中权重最大的商品之一。2007年4月至8月,猪肉价格上涨幅度达56%,创历史新高;与此同时,2007年3月份我国CPI突破3%的警戒线,8月份达到6.5%,创下自1997年以来的10年来最高点。

考虑到随着我国经济增长和居民收入水平提高,食品类消费支出占比总体呈现出下降趋势。2011年国家统计总局调整CPI权重,其中食品类商品比重所下降2.21%;但食品依然是CP]中最大的权重部分,食品价格上涨10%,CPI就会被推高3%。2011年6月的CPI达到6.5,创3年的新高。其中,食品类价格同比上涨12.4%,影响价格总水平上涨约4.38%,占CPI涨幅的67.4%;而猪肉价格同比上涨56.7%,影响价格总水平上涨约1.46%,占CPI涨幅22.5%。

2 猪肉价格对CPI的间接影响

猪肉价格的变动,会导致相关商品价格的变动,进而进一步增加对CPI的影响。在我国,猪肉在消费者动物蛋白类食物中占绝对优势地位。鸡肉、鸡蛋均对猪肉的替代效应,要远强于猪肉对鸡肉、鸡蛋的替代效应。因此当猪肉价格上涨时,消费者的食物支出显著增加,猪肉价格上涨到一定程度后,消费者将选择鸡肉或者鸡蛋等其他动物蛋白类食物来代替猪肉,需求的增加将推动鸡肉、鸡蛋等其他动物蛋白类食物的价格上涨,促使CPI进一步上扬。

同时,猪肉是我国居民动物类蛋白的主要来源,其价格的变动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居民消费支出结构,甚至会影响居民日常支出结构。这种机制同样会对其他商品的价格造成一定的影响,但具体影响机制较复杂,此处不作具体分析。

四、相关对策建议

(一)遵循科学养猪的规律,提高养殖水平

近几年,我国生猪养殖饱受疫情影响,直接导致存栏母猪、仔猪死亡,影响下一轮猪肉供给,猪肉供给的大起大落与疫情有着直接的联系。虽然,近几年政府推出生猪保险、加强防疫工作力度等措施;但是,科学养殖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

鉴于此,政府应该积极推动生猪疫情防御体系的建立。首先,加大培养生猪养殖技术员的力度。下派技术员对养殖户进行日常指导,解决突发事件,在源头降低疫情发生概率。其次,建立完善的疫情信息系统。通过建立网络化的疫情信息平台,让养殖户足不出户,就能及时了解到相关疫情的信息。再次,定期开设生猪养殖知识提高班。从根本上提高养殖户的专业知识水平,让养殖户依靠自己解决力所能及的问题,减少不必要的损失。最后,养殖户应合理配比饲料,从根本上满足生猪生长的营养需要;并给予生猪足够的活动空间,依靠运动增加生猪的瘦肉产量。

(二)合理优化生猪养殖结构

从我国目前的生猪养殖状况来看,散养比例超过60%。与规模化养殖相比,散养对疫情的防疫能力较差;承受价格波动风险的能力较低;养殖弹性偏大。但是,散养也具有一定的优势之处。据相关数据显示,散养获得的主要产品产量高于规模养殖;而且,散养不同于规模化养殖所采用的定位栏,能够使得生猪拥有足够的活动空间,提高生猪体质,瘦肉含量更高。此外,相比于规模养殖户,散养户对于市场的信息更为灵敏,正是其饲养的灵活性,可以有效均衡市场供给。

因此,合理生猪养殖结构并不意味着扶持规模化养殖的同时消灭散养,散养是生猪养殖的重要补充形势。应该是规模化养殖为主,散养为辅,两者相互协调、相互补充。可以让规模养殖户与散养户建立对接关系,由规模化养殖厂商成立公司与散户签约,形成包买商制度,由规模化厂商负责配种和销售。这样在提高规模化养殖的灵活性同时,也增加散养的稳定性,从整体上提高生猪饲养的稳定性和灵活性,平衡价格波动。

(三)变顺周期调节为逆周期调节

目前政府的调控手段显示出较强的顺周期性,与市场自身的调节作用重合,在一定程度上加大猪肉价格波动幅度。因此,面对猪肉价格的波动,政府应该转变调控手段及思路。

首先,应该采取逆周期性的调节方式。当猪肉价格高涨或下跌时,应该放弃补贴政策,让位于市场进行调节,因为价格高涨本身就会对养殖户形成补栏的刺激信号,价格下跌会减少补栏积极性。其次,应侧重于信息方面的宏观调控,建立及时的生猪相关数据平台。包括,由国家设置信息分级预警机制和根据地域建立市场供求信息平台。根据不同地域的生猪市场状况信息,可以有效调控猪肉的流通,理顺猪肉流通机制,缓解部分地区的供求矛盾。

(四)鼓励养殖户积极参与期货市场,增强避险能力

与其他行业相比,猪肉养殖业对于饲料的依赖性较高。其中,饲料成本可以占到生猪饲养直接成本一半。养殖户可以应用期货市场进行玉米和豆粕合约的操作,来规避其饲料价格波动带来的风险。

期货交易风险性较大,养殖户往往由于专业知识欠缺和认识不足,形成对期货市场的抵触。这就需要由中期协牵头,期货公司参与,开设相关的期货市场知识宣传班,深入农村进行知识普及,提高广大养殖户参与期货市场的积极性。

此外,根据国情,推出生猪期货的市场需求和经济基础已经具备,生猪期货理应提上日程尽快推出,从而促进生猪供给和实现价格稳定,推动相关产业的健康发展;同时,生猪期货推出也为众多生猪养殖户提供了规避生猪价格波动的风险。

(五)将农超对接作为猪肉销售的新思路

第9篇:养猪盈利模式分析范文

【关键词】生猪;生产能力;农户;对策建议

俗语说: “粮猪安天下”。猪肉安全与粮食安全一样,始终是一个关系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安定的根本问题。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对肉食品的需求不断增加,黑龙江省生猪产业也进入了平稳较快的发展时期。

1.生猪产业发展现状

1.1生猪生产能力稳步提高

据1000个农户的调查数据分析,2010年末,生猪年内出栏数量达到2550头,比上年增长15.4%。猪肉产量84464千克,比上年增长15.5%;占肉类总产量的60.3%。产业产值1210026元,比上年增长60.9%;占牧业总产值的46.3%,居各畜种之首。全年屠宰生猪能力超过2万头,其中,深加工企业2家,年加工能力1.6万头以上。规模饲养比重逐年提高,现有养猪专业户163个,养猪大场、大户15个。我省生猪产业的快速发展为丰富全国城乡市场,确保国家动物源性食品安全做出了重要贡献。

1.2养殖效益不稳定

据1000个农户的调查数据分析,2010年末,平均出栏一头生猪总收入474.52元、总成本243.58元、净利润230.9元,分别比上年增加2.11元、14.7元、-14.6元。利润下滑的主要原因是仔畜和饲料成本增加,2010年,每头仔畜成本66180元、饲料成本177711元,分别比上年增长6.9%和4.6%。目前,育肥猪收购价格持续回落,利润将继续下滑,由于全行业的盈利水平下降,不排除个别企业出现亏损的可能。

1.3产品价格波动较大

据1000个农户的调查数据分析,2005―2010年,生猪产品价格呈现波动性增长,受母猪存栏大幅上升、市场供需关系发生变化、饲料价位总体较高等因素影响,自2005年下半年开始,活猪价格持续下降,至2006年2月份,活猪价格跌破6.0元/千克的盈亏平衡点。2006年5月份,活猪价格降到4.96元/千克,较上年同期下降38%,为2000年以来的最低价位,出栏1头猪平均亏损70―80元。从2006年6月开始,活猪收购价格逐步回升。2008年,生猪价格开始进入12.2元/千克的高位区。2009年开始,生猪产品价格10.2元/千克呈现回落趋势,养殖效益有所下降,主要是玉米、豆粕、鱼粉等饲料价格上涨过快,造成养殖成本上升。2010年价格开始快速上涨,生猪平均价格达到15.4元/公斤,猪粮比价突破10:1,创历史新高。

2.生猪产业存在的主要问题

2.1规模化总体水平低

我省生猪养殖正处在一个由传统养殖向现代养殖转型的过程,规模化养殖虽然得到较快发展,但总体水平不高,散养户比重仍然很大。由于散养规模小,势力单,与市场的有效对接能力差,不能预判市场可能出现的变化,只是简单地跟随价格作出生产决定,在市场形势好、养猪效益高的时候,养殖规模快速膨胀;养猪效益下滑,出现亏损时,又空栏罢养,缺乏抵御市场冲击的能力,难以保持生猪生产的相对稳定。2009年生猪价格大幅下滑、2010年生猪价格大幅上升,说明散养猪仍左右着整个生猪市场,不解决散养问题,猪肉市场难以稳定。

2.2产销对接能力弱

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肉类市场竞争激烈,生猪产销的对接能力,已成为肉类产业发展的瓶颈。我省肉类产销一体化的机制还没有完全建立起来,龙头企业的拉动作用还没有充分发挥。企业多以效益为中心,猪少了抬价抢购,猪多了压价收购,不愿与生产者签订收购合同。“龙头”企业在产业化经营链条中没有发挥组织者、带动者和市场开拓者的纽带作用,没有与养殖户建立起风险共担、利益均沾、产销互补的利益联结机制。

2.3疫情形势较为严峻

生猪疫情形势严峻给产业安全带来严重隐患。一是我省以病毒病为主的非典型猪瘟时有发生,进而发生细菌感染,给生猪养殖户带来很大损失。二是我省大部分养猪户采用老方法进行免疫,免疫病种和免疫剂量调整均不到位,导致免疫失败。三是活猪贩运器具消毒不够彻底,常引发猪病疫情。

2.4金融服务滞后

生猪养殖在现代农业产业体系中是投资较大、利润较低的产业。我省农民生猪养殖资金不足,目前,农村金融体系所提供的金融支持和金融服务远远不能满足生猪规模养殖的需要。主要表现在:一是农村金融组织机构不健全,大型国有商业银行基本撤出了农村,农业银行、邮政储蓄银行开拓农村市场还在起步阶段,部分城市商业银行虽大力拓展农贷业务,但覆盖范围有限,农村金融服务由农村信用社一统天下的格局短期内难以改变,养殖户贷款需求很难及时、方便、快捷地得到满足。二是贷款周期短,农村信用社一般要求一年一贷、一年一还,而生猪养殖是周期性养殖行为,生猪出栏后又要立即补栏,“年初贷、年底还”的贷款方式不能适应这种持续的周期性养殖需要。

3.生猪产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3.1大力发展产业化经营,保证产销渠道畅通

一是对龙头企业采取扶持政策,支持基础好、信誉高的现代化肉类加工龙头企业的发展,提高竞争能力,使企业不断发展壮大,充分发挥对产业的带动作用;二是实施国家优惠政策与企业产加销一体化挂钩。凡享受国家优惠政策的加工企业,需与生产者签订收购合同,努力扩大订单比重,用经济手段推进两者紧密结合,强化对基地农户的指导与扶持,把分散的小规模生产与大市场对接起来,形成龙头带基地、基地连农户、风险共担、利益均享、一体化经营的运行机制;三是扶持和引导企业从长远发展出发,提高市场竞争力和反哺基地能力,防止市场出现大的波动。

3.2健全质量安全保障体系

近几年,疫病已成为影响生猪产业稳定发展的重要因素,应充分认识疫病防控工作的严峻形势,进一步加大重大疫病防控工作力度。一是强化补免工作,在做好重大疫病强化免疫的同时,认真做好疫病免疫密度和免疫质量的检查,对新补栏、漏免以及免疫抗体不达标的畜禽,要及时进行补免,保证免疫效果。二是建立疫情监测制度,认真开展流行病学调查和监测工作,健全疫情报告制度,确保及时发现疫情,及早消除疫情隐患。三是强化执法监督,加强对动物及动物产品的屠宰、经营、储藏、运输等环节的监管,加大对违法违规行为的查处力度。认真执行“严格程序、全程跟踪、双向隔离、双向检疫”的外引牲畜管理审批制度,严防外疫传入。四是加强基层动物防疫队伍建设,努力建立起适应防控工作需要的基层动物防疫队伍,建立完善的村级动物防疫工作经费补助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