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电力负荷定义范文

电力负荷定义精选(九篇)

电力负荷定义

第1篇:电力负荷定义范文

关键词:负荷控制;电力;营销管理

1 负荷控制对电力营销管理的意义

电力负荷均衡的进行使用,这对电网经济安全的运行是非常重要的,对电网经济效益的实现也非常关键,所以通过对碾平负荷曲线的办法来进行负荷控制,从而使负荷达到均衡。又可称为负荷管理,其主要是用来碾平负荷曲线,从而达到均衡的使用电力负荷。负荷控制的办法较多,如直接控制、间接控制、分散控制和集中控制等都是电力负荷控制的具体方法。直接控制作为一种电力技术手段,是在用电高峰时将一部分可以间断的用电负荷切断;而间接控制则是在用电高峰期和低谷期实现不同的电价,从而来刺激用户减少高峰期的用电而选择在低谷期用电,这种方法可以说是一种经济手段;而分散控制和集中控制不同之处则是前者是由客户端的定时开关和定量器进行控制,而后者则时通过负荷总站来对控制信道和终端装置进行控制,其都是在改善负荷曲线的基础上进行的。

2 电力负荷管理系统建立的必要性

2.1 电力负荷管理系统的功能

电力负荷管理系统并不是一个单纯的系统,其是集各门高科技技术于一体的综合系统,所以其功能性也较多,通过电力负荷管理系统可以实现很多的功能。

2.1.1 多功能的用电监控。参数设置、参数和数据的查询;远方遥控客户端开关的分、合闸;地区及客户的功率、电量的监控;对有关的电力参数的采集和计算;有关图、表、曲线及系统接线图、地理信息图的绘制和打印;为领导决策、配电调度提供现代化的管理手段;对客户端的遥测、遥信、遥控;生成各类数据库;编制执行削峰填谷的方案;建立客户的档案。

2.1.2 实现远方抄表、预售电、防窃电与用电分析预测、用电监测。远方抄表即通过网络系统在计算机上即实现了抄表的工作,其节省上大量的人力和物力,同时还保证了抄表的准确性;而预售电的实现则需要在客户端进行负控装置的安装,这样不仅可以使预售电得以实现,同时可以对用户的用电情况进行实时监测,通过所采集的数据实现对本地区用电的分析、预测和管理功能。

2.1.3 除具有局域网的一般功能外,还能与系统内的上下级用电管理子系统进行远程通信,实现资源共享。

2.1.4 灵活可靠的通信手段。

2.1.5 设备的升级换代简单易行。

2.2 建立电力负荷管理系统的意义

2.2.1 对电力经营的意义

电力负荷管理系统不仅可以实现对用户的实时监控功能,同时对用户的窃电行为也能进行自动监测和记录,通过电力负荷管理系统可以实现对用户的催缴,在用户欠费时进行停电和限电的措施,同时使预售电的运营方式也得以实现,对长期以来困扰电力企业的电费收缴难等问题得到了有效的解决。同时该系统可以实现远程抄表作业,从而使抄表人员的工作强度得以降低,同时也保证了抄表的准确性。该系统的应用,使电力企业实现营销的自动化和网络化管理得以实现。

2.2.2 对电力生产的意义

可从电力需求侧管理(DMS)的角度进行削峰填谷,限电不拉闸,减少基建投资,减少机组启停调峰造成的损失。可进行配电线路负荷率调整,可对地方电厂和上网的企业自备电厂发电进行必要的监控。

2.2.3 对供用电秩序的意义

利用电力负荷集中控制的手段,配合法律和经济的措施,把用电管理深入到户,建立正常的供用电秩序。

3 负荷控制策略

3.1 削峰

进行削峰时则需要制定相应的削峰计划,从而使峭峰的目标得以确定,在削峰期间需要进行减荷操作。减荷即是需要用电客户在高峰荷期间主动进行停用可以间断的负荷;或是采用集中或分散的控制装置在直接控制负荷;制定分时电价,以电费的高低来刺激用户在高峰期限制用电负荷,而将用电负荷均衡到低谷期,这样不仅使客户的用电的经济性得以提高,同时也达到了削峰填谷的目的。

3.2 填谷

填谷即是当用电负荷处于低谷时,在这个时期内鼓励客户用电,从而实现碾平负荷曲线的作用。在进行填谷时可以采取的办法很多,但最重要的方法还是实现分时电价,从而鼓励客户在不同时期、不同季节的低谷区内进行用电,从而直充低谷,同时对于用热需求的客户,可以使其在夜间进行贮热,从而可以保证供应白天的用热需求。

3.3 移荷

所谓移荷,是将客户在高峰时的用电移到峰前和峰后使用。其方法有:贮热。此种电气加热器贮热容量不够大,只能供应2~4h的应用;用分时电价鼓励客户移荷;对电器设备进行控制,如可以控制电弧炉、加热炉之类的电气设备,使其由峰荷移出。

3.4 政策性节电降载方法

需要通过对用电设备的审查来制定节电降载措施,通过双燃料采暖系统的使用,使用电高峰期内用燃料进行采暖,而在低谷期同再切换为电采暖;同时加大对太阳能的利用;不断应用新技术和新设备,从而使电能的应用效率得以不断的提高;对于使用蒸汽的用户可以使其与热电进行联关,从而降低公用电网的负载。通过以下方法,可以实现降低负荷的需要,对降峰起到了协助作用。

3.5 政策性增载

3.5.1 采用热泵。采暖、供应热水及制冷等都可以通过热泵得以实现,同时热泵的效益较高,可以进于蓄能负荷,利其其进行调峰的效果不错。

3.5.2 改双燃料取暖。目前在进行采暖时,通常所使用的设施都具有一个系统,即单纯的煤气采暖或是电采暖,这样的系统都达不到节能的需要,所以利用双燃料采暖系统,在用电高峰期可以切换为煤气采暖,而到用电低谷期则改为电采暖,从而达到碾平负荷曲线。

3.5.3 采用促用电价。即用电量越多电价越低,以提高电网发电量、负荷率,降低发电成本。

3.6 灵活的改变负荷曲线

所谓灵活的改变负荷曲线,即灵活的改变负荷曲线的形状,以适应随时变化的发电能力,其方法有两种:需量预定。所谓需量预定是指可由供电部门根据电源状况和改变电网负荷曲线的要求,对客户的用电需量作出规定;改变供电可靠性。

4 结束语

近年来,电力企业的体制改革不断的深入进行,电力企业处于激烈的市场竞争当中,同时在国际经济一体化的大格局下,电力企业要想在国际市场竞争中占据优势,则需要不断加大企业商业化运营的力度,提高企业负荷预测的水平及准确率,努力开拓市场,从而在竞争中取得胜利。

参考文献

[1]周丽欣,尚厚才.新形势下负荷管理系统功能的整合与应用[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1,(3).

第2篇:电力负荷定义范文

关键词:风力发电;综合负荷特性;定量分析;特征差异度

中图分类号:F407文献标识码: A

一、前言

发展可再生能源尤其是风能发电被视作解决能源紧缺问题、促进低碳环保经济的重要方案,风力发电已成为世界上增长最快的新能源.过去5年中,全球累计风电装机增长率达27.09%,新增装机容量增长率达35.48%,中国的风电装机总容量和2011年新增装机容量更是位居世界第一

二、风能发电的开发模式:

1.集中式———百万甚至千万kW 级大规模风电场以220kV及以上电压等级直接并入主网

2.分散式———万kW 级小容量风电场接入110kV及以下电压等级配网.在分散式情形下,风力发电作为分布式电源接入配网,必然改变传统的综合负荷特性,使之成为一种“广义负荷”.随着分布式风力发电并网容量的增加,渗透率逐步增大,对配电网区域综合负荷特性的影响不可忽视,研究此种条件下的负荷建模方法、评估分布式风力发电对负荷特性的影响规律及影响程度,负荷建模必须解决理论与实际工程问题

三、仿真方案

风力发电作为分布式电源接入系统后,对负荷特性影响的主要因素为并网时接入容量与接入点地理位置.为此,首先须制定合理的仿真方案.这里制定了具体仿真方案与仿真方法.

1.选用具有一定典型代表意义的IEEE-14节点配电网络作为仿真研究对象,仿真系统中,节点1是220kV 主网等值系统

的220kV 枢纽变电站的10kV 母线,为14节点配网与主网间的公共连接界面,也即“配网侧综合负荷母线”;接于母线1的配电网即为研究对象,其通过220kV 变压器从主网获得的下网负荷即为“配网侧综合负荷”.配网总额定负荷为28.7+j7.75MV·A,支路A 负荷为8.5+j4.65MV·A,支路B负荷为15.1+j1.4MV·A,支路。C负荷为5.1+j1.7MV·A.各节点负荷均采用感应电动机并联ZIP的综合负荷,并依据IEEE-14节点网络各类负荷典型参数对网络进行设置.

2.当配电网中不接入任何分布式电源时,在10kV母线上设置持续0.2s的三相短路故障,导致故障母线电压跌落近20%.以故障发生时刻为计时起点(t=0),测量故障后暂态过程中的综合母线负荷特性数据.此为不含分布式电源的原始态网络数据.

3.考虑风机不同接入方式.设置风机容量为总负荷容量的10%~80%,将风机分别接到节点2,3,4,5,7(其中节点2,3,4分别为不同类型的负荷支路上的共点节点,节点2,5,7分别为同一支路的首、中、末端),测量暂态过程中的综合负荷母线动态数

据.此仿真网络除风机接入的容量及位置变化外,其他条件均与原始态一致.根据所提仿真方案在IEEE-14网络中依次进行仿真,采集综合母线点吸收有功的仿真测量数据,并进行功率平移,将功率以各自稳态值为基准进行量化归一化后观察。

四、基本思路

为分析分布式风力发电电源按照不同容量和不同地点接入配电网对配网侧综合负荷特性的影响,这里采用递进关系的层次步骤分析方法,选择合适的对象进行分析.一般而言,可以将一个动态系统受扰动后的暂态过程分为前稳态、暂态、后暂态、后稳态4个阶段。显然,系统的暂态响应是其动态特性的直观反映;不同系统(或同一系统在不同条件下)之暂态响应的差异(或相似)程度,即反映了其内在特性的差异(或相似)程度.系统动态特性的差异程度可用不同的指标测度.显然,暂态过程持续时间以及相对于稳态响应的暂态偏移量可以作为描述暂态程度的重要指标.据此,定义4个“暂态特征参数”以刻画暂态过程中的负荷动态特性的变化程度,其物理意义.其中:

暂态时间t1———受扰动后的直至功率跃变到最大时的暂态过程持续时间;

调节时间t2———故障清除到恢复稳态的后暂态时间;

有功跃变量ΔP1———故障开始时有功功率的跃变值;

有功超调量ΔP2———功率波动最大值与后稳态功率的差值.

五、结语

随着分布式发电技术应用规模的日益扩大,定量准确地评估分布式电源对所接入配网的广义负荷特性的影响,对于负荷建模研究及其工程应用具有重要意义.笔者以分布式发电的影响为研究对象,定义“特征差异度”以衡量分布式风力发电对负荷特性的影响程度,实现其客观定量评估.研究结果表明:分布式风力发电对负荷特性的影响程度,随着其并网点距综合母线距离的增加而减小,随着并网容量比例的增大而增大,二者影响程度的相对大小与并网点所在供电回路负荷水平有关.尤其值得注意的是:接入容量越大,大扰动下的负荷暂态响应过程的功率跃变幅度以及故障切除后的稳态恢复时间显著增加.这里所提出的定量指标对于评估其他分布式电源对负荷特性的影响具有借鉴意义.

六、参考文献:

[1]马志博,刘友波.英国风电发展及其调度概述[J].电力科学与技术学报,2011

第3篇:电力负荷定义范文

关键词:非静电力 电动势 电场

0 引言

电动势是静电学里的重要物理概念,在本文中着重讨论非静电力和电动势的意义,说明不同电路中电动势所起的作用也不一样。

1 非静电力概念

1.1 静电平衡状态中的非静电力。导体静电平衡的必要条件是导体内部宏观点的场强应该处处为零。但必须特别注意,只有在导体内部的电荷不受任何非静电力的作用时才是如此。否则,导体内场强不是处处为零的。例如,一金属ab,在均匀磁场中作匀速运动,运动方向和磁场方向(×表示b垂直纸面向里),金属棒内的自由 电子 受到洛仑兹力的作用,而堆积在b端,使b端带负电,a端带正电。于是ab间产生静电场。当作用于自由电子的静电场力与洛仑兹力平衡时,此金属棒(仍以v作匀速运动)才处于静电平衡状态,导体内不再有电荷相对于导体作宏观运动。这时,导体内部的静电场并不为零。

稍后,将分析化学电池的内、外电路中的电场。我们确信,当化学电池断路时,两极各带正、负电荷,电池系数处于静电平衡,在电池内部,作用于电荷的静电力与非静电力平衡,合力为零,但电池内部的静电场强并不处处为零。

1.2 稳恒电路中的非静电力。由安培定理知道:纯静电系统的平衡是不稳定的,放电电流也是不稳定的。要获得稳定的电流,在系统内必须同时有非静电力对电荷的作用存在。

已充电的平行板电容器与电阻r连接成回路,放电电流是非稳恒的,电容器的静电能量转换成电流通过r时的焦耳热,而且能量很快释放完毕,于是电流停止,电容器a,b极板上的正负电荷完全中和,欲使回路中的电流稳恒,根据稳恒电流必须满足的条件 在回路中任作一闭合曲面,其内的电荷对时间的变化率成为零,也可以说回路中处处的电荷分布不随时间变化,但电荷可以移动。因而我们设想,带正电的a板与带负电的b板之间存在着某种外来的非静电力,它反抗a,b板间的静电力,及时地从b板取走正电荷,使b板失去正电荷而获得等量的负电荷,恰好补偿了b板在放电过程中损失的负电荷,使b板的电荷分布不随时间变化。同时,非静电力把从b板取走的正电荷及时地传给了a板,使a板在放电过程中的电荷分布也不随时间变化。这样可以使这个含有非静电力的回路保持稳恒电流。非静电力在b板取走正电荷,并反抗ab板间的静电力把正电荷传递给a板所做的功,转化成了回路中稳恒电流释放的电能以及形成稳恒电流的初始暂态过程中,回路所积聚的磁场能。具有这种非静电力的能源装置,我们称它为电源。

1.3 非静电力的物理本质。我们讨论一些常见的电源内出现的非静电力。如导体在稳定的磁场中作切割磁感应线的运动,导体中自由电子所受到的非静电力是洛仑兹力(磁场对运动电荷的作用力);导体在变化着的磁场产生的感生电场(不具有位场性质,是一非静电的电场)力;导体在变化着的磁场中运动,自由电子所受到的非静电力,既有洛仑兹力,又有感生电场力;如果性质不均匀,如化学性质不均匀(化学电池),物理性质不均匀(温差电池等),电池内的电荷可以宏观迁移,伴随有能量的传换。所有这些都可以归结为非静电力的作用。

在化学电池中,金属与电解质相接触的地方,导体的化学性质就不均匀。由于化学作用,发生电荷的宏观迁移,化学能转换成电能。我们可以说,这是由于某种“化学力”的作用所致,这种化学力便是非静电力。由此可见,非静电力可以有许多不同原因产生,各自的物理本质也不相同。洛仑兹力、感生电场力等非静电力是一种有质动力,或者说是真实的力,而“化学力”这种非静电力则是唯象的,是与力等效的作用,这些力并非来源于静电荷,它们不遵守库仑定律,但又可使电荷运动,故统称为非静电力。

从场的观点看,直接与电荷相作用的是电场力,因此作用于电荷的非静电力,也可以归结为一种非静电起源的电场作用,从而引入了非静电起源的电场(简称非静电场)这一概念。感生电场是一种非静电场,但是感生电场是一种真实的电场,由于它与静电场的性质不相同故称为非静电场(非位场),其它,如洛仑兹力,化学力等作为一种非静电力而言,都是一种等效的电场力,特别强调的是,不管非静电场(力)是真实的感生电场(力)或等效电场(力),非静电场(力)的主要物理性质是非保守场(力)。非静电场强的线积分与积分路径有关。

2 电动势概念

我们把如图2所示的a,b两板看成是化学电池的正负电极,电极间存在的非静电力是一种化学力,于是这个装置就是化学电池。在电池内非静电力对电荷作功,使a,b电位差保持不变,则此回路中的电流是稳恒的。

不同电源内非静电场对单位正电荷做功的能力不同,故引入电动势概念来表征电源具有的这一基本性质。

2.1 电动势的定义。在一般电磁学书中,电动势的定义有以下几种:

2.1.1 《pssc物理》给电动势的定义是:“电源内部单位正电荷从负极到正极获得的能量”。这种定义未引入非静电力概念,但反映了电动势概念主要的物理特点,把电动势与电压、电位等物理量内在地联系起来,在初等物 理学 中使用这种定义,学生易于理解,也便于与大学课程衔接。

2.1.2 福里斯、季莫列娃合编的《普通物理学》中说:“绕电路一周时,电位跃变的代数和叫做电路中的电动势”。这种定义也未引入非静电力概念。除化学电池外,其它非静电力作用不能引起电位跃变,此定义不适用。例如图3所示,金属棒中ab在磁场中绕棒的一端b旋转,洛仑兹力推动ab间的电荷运动而产生电荷及电位的某种分布,就不是一种跃变。因此,这种定义没有反映所有电源的共同特征,未突出电动势的本质,现已不被人们采用。

2.1.3 目前较流行的电源电动势的定义是:电源的电动势是单位正电荷从负极经电源内部移到正极时非静电所做的功。

式中为电源电动势,a为正电荷q从负极经电源内部移到正极时非静电场力所做的功。对整个闭合回路而言

即单位正电荷环绕闭合回路一周,非静电场力所做的功称为电动势。

参考 文献 :

第4篇:电力负荷定义范文

电压稳定的失稳特性、扰动大小和时间框架和功角稳定不同,早 期文献一般认为,功角稳定问题是研究发电机在各种情况下的同步运行问题,而电压失 稳是电力系统无功供给无力满足负荷的无功需求的结果,因为通常情况下,电压失稳是 以某些重负荷母线无功缺乏而导致的。即使现在看来,这种观点在很大程度上也是正确 的,但是近年来对电压稳定问题的认识的发展己经说明,电压稳定问题实际上要复杂得 多。

研究电压稳定问题,首先要有电压稳定问题的定义,可是由于该问题研究历史的短 暂因素和问题的复杂性,致使电压稳定问题本身的定义经历了一个很混乱的阶段,一直 不能有一个最终统一的让广大学者和研究部门都接受的定义,直到最近几年这种状态才 稍稍改观,但也仍然不能确定就是最终的定义。 本文的电力系统稳定性定义和分类是基于2004年IEEE和CIGRE联合给出的定义 和分类方法,这种定义和分类目前已被国际电力界广泛采纳。

从物理本质上讲,电力系统的电压稳定性是电力系统维持系统所有的负荷点电压处 于某一规定的运行范围之内的能力,这种能力有时候主要取决于网络输送到负荷的功率 能否满足负荷自身的功率要求。如果网络输送到负荷的功率不能满足负荷自身的功率需 求,负荷电压将会下降,严重时将失稳甚至系统电压崩溃. 随着电力系统的发展及电网规模的扩大,电力系统失稳的机理更加复杂。静态稳定 和暂态稳定曾是早期电力系统稳定的主要问题,随着电网互联向着大电网、超高压、大 机组、远距离的发展,电压失稳、频率失稳和振荡失稳己经成为电力系统失稳的更常见 现象。

IEEE电压稳定工作小组和国际大电网会议的TF38.02.10工作组在上世纪九十年 代各自给出的定义基础上又在2004年5月,联合在一起开会讨论并给出了一份关于电 力系统稳定性进行重新定义和分类的会议成果报告arm。这份联合报告指出:电压稳定 是指电力系统遭受扰动后系统中所有母线节点电压都能保持在稳定的、可接受的水平, 它在一定程度上反应电力系统保持或恢复负荷需求的能力以及功率供给平衡的能力。 这份研究报告将电力系统稳定分为功角稳定、电压稳定和频率稳定三大类以及众多 子类,具体分类框架所示。

1.大扰动电压稳定:大扰动电压稳定性关心的是大扰动,如:如系统故障、失去负 荷、失去发电机等大扰动之后系统控制电压维持稳定的能力。它由系统、负荷特性、两 者间连续和不连续控制及保护的相互作用所决定。大扰动电压稳定性的判断,需要考虑 系统的非线性响应特性。

2.小干扰电压稳定:小扰动(或小信号)电压稳定性关心的是小扰动(如负荷的缓慢 变化)之后系统控制电压保持稳定的能力。它受负荷特性以及给定时间内的连续和不连 续控制作用的影响。这类问题可能是短期的也可能长期的,在分析时可适当的对系统方 程进行线性化,从而使方程变得简单,计算速度大大提高。 根据研究的时间范畴,还可以将电压稳定分为暂态电压稳定、中期电压稳定和长期 电压稳定所示。

第5篇:电力负荷定义范文

【关键词】暴雪天气;电力负荷;负荷特性

1.前言

电力负荷及负荷特性指标对气候、季节和天气的变化较为敏感,炎热夏季的一场大雨、寒冷冬日持续低温天气中遭遇的新寒流都可能会使得电力负荷发生变化,进而影响到负荷曲线的形状以及负荷特性指标。在这一问题上,不同区域的电力负荷及负荷特性变化具有一定的共性特征。然而,由于不同区域的气候特点、经济发展水平、居民生活习惯不尽相同,使得天气变化对电力负荷的影响又表现出一定的地域特征。因此,结合当地气候特点,开展极端天气对电力负荷特性的影响分析,探讨气象条件对电力负荷及负荷特性指标的影响,对电力企业合理规划电源电网建设、优化电网负荷特性、实现合理调度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吉林省属于温带大陆型季风气候区,春季干燥多风,夏季温热多雨,秋季秋高气爽,冬季寒冷漫长,全年降雪量约为550~910毫米,每年低温持续时间相对较长。近年来,随着全球污染加剧,温室效应对天气的影响越来越大,极端天气出现的频率逐渐增加,吉林省每年都会出现1~3次的暴雪天气。其中对电力负荷及负荷特性指标影响最大的是2007年3月4日~5日的暴雪降温天气。选择本次暴雪降温天气为研究对象,讨论其对吉林省电力负荷的影响具有更强的代表性和实践意义。

受南方气旋和强冷空气共同影响,吉林省从2007年3月4日凌晨开始出现明显降雪、大风、降温天气,这次暴雪天气雪量和范围,为建国以来之最。在降雪的同时,大部分城市出现大风天气,瞬时最大风速为17米/秒~19米/秒,全省气温明显下降,积雪深度达100~600毫米。

吉林省的持续低温天气一般从11月中旬开始,持续到次年2月结束,3月通常已经进入早春时节。发生在冬季的降雪由于处在持续低温、降雪频繁的环境中,产生的影响相对较小,而本次发生于3月的降雪和气温陡降的天气对工业生产、商业活动、居民生活都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强降雪导致部分地区农业设施毁损;高速公路封闭,铁路列车滞留,城市公共交通受阻,严重影响人们的出行;部分城市学校推迟开学,企事业单位停工,电力负荷迅速下降,部分电力线路跳闸。本文以吉林省某地区电网为例,分析了这次暴雪天气对电力负荷特性的影响。

2.暴雪天气对负荷特性的影响

2.1对负荷曲线的影响

2007年3月4日~3月5日,随着降雪量的增加,此次暴雪天气对地区电网的影响逐渐显现。为比较分析本次暴雪天气对电力负荷及负荷特性的影响程度,特选取前后几天时间同期数据为参照,3月3日~3月8日年吉林省某地区电网日负荷曲线如图1所示。

通过对暴雪天气发生前后的日负荷曲线分析可见,从3月4日6时起,该地区电网的用电负荷全面下滑,导致当日负荷曲线形状与其他日期的负荷曲线之间差异非常大。3月5日5时起用电负荷逐渐恢复,随着用电负荷的陆续增加,3月6日负荷曲线形状基本恢复,但负荷水平仍相对较低,直至3月8日才基本恢复至暴雪前水平。

2.2 对用电负荷的影响

由图2可见,突发的暴雪天气对某地区电网的用电负荷产生了较大影响。最大负荷与最小负荷的变化呈现出明显“先降后升”的U形,而峰谷差的变化趋势刚好与之相反。

最大负荷是指一天中用电负荷的最高值。由居民工作、生活习惯等因素决定,吉林地区电网春季正常日的最大负荷一般出现在19时。由于受到本次暴雪降温天气的影响,该地区出现交通不便、企事业单位停工、学校停课等情况,用电负荷下降十分明显,3月4日~3月7日的最大负荷明显低于正常水平。

最小负荷是指一天中用电负荷的最低值。吉林地区电网春季正常日的最小负荷一般出现在当天的凌晨3时~5时,此时的电力负荷主要由连续性生产的企业和其他持续性夜间用电产生。暴雪天气导致的企事业单位停工,夜间用电负荷随之大幅降低,导致最小负荷下降明显,3月5日的最小负荷196.4万千瓦也是当年全网最小负荷。

日峰谷差是指日最大负荷与最小负荷之差,电力负荷组成、季节变化和节假日是影响峰谷差的主要因素。受暴雪天气影响,2007年3月4日~3月5日该地区电网用电负荷迅速下降,峰谷差上升。当年最大日峰谷差出现在当年3月5日,达到105.97万千瓦,同比增长25.81%。

2.3对负荷特性指标的影响

在电力负荷受到暴雪天气影响的同时,负荷特性指标也随之改变。负荷率与最小负荷率在经历了3月4日与3月5日的陡降后逐渐回升,峰谷差率则在3月5日达到了顶点,随后逐渐下降至正常水平。3月5日峰谷差率36.25%是近年来该电网日峰谷差率的最高值,表明本次暴雪天气对该地区电网负荷特性的影响程度为历年之最。

3.结论

吉林省地处中纬度地区,冬季天气寒冷,暴雪天气时有发生,对电力负荷及负荷特性指标产生了较大影响。分析结果显示,突发暴雪天气会使得电力负荷在短时间内迅速下降,负荷曲线形状发生变化,并影响了负荷特性指标,导致峰谷差与峰谷差率陡增。在处理极端天气事件时,电网企业需要进一步提高超短期负荷预测的准确度,保障电力供需平衡,为用户提供可靠的电力供应与高质量电能,同时加强突发事件预案管理,提升突发事件应对能力,保障电网健康、稳定运行。

参考文献

[1]吴茜.电力负荷预测方法综述.科技与企业,2013(13).

[2]廖春映,梁润善,李乃标.气象因素对电网负荷特性影响的研究.科技创新导报,2010(17)

第6篇:电力负荷定义范文

本文从工业企业的复杂多样性入手,在电力系统负荷预测综合模型的思想的基础之上,将综合负荷计算模型引入到工业符合计算当中,也就是使用多种方法来计算工业负荷,并且以各时段的残差平方和最小作为优化的目标函数,从而求得所有方法的权重,并进行加权综合,最终以权重取值的大小来反应工厂所选取的各负荷计算方法的可信度。

1工业负荷计算方法

工业负荷计算的首要目标是来对计算负荷进行确定,从而实现变压器容量的选择和校验。在实际工程上,针对不同类型的工厂和不同类型的负荷,总结出了多种负荷的计算方法,比如指标法、需要系数法、二项式法等。

1.1指标法

该方法一般是被应用在设计任务书或者是初步设计阶段,并且是需要在进行多种方案比较的场合下使用的,它又被分为车间生产面积负荷密度法和单位产品耗电量法。倘若已知某企业或者车间的年生产量为m并且该企业或车间的每一种产品的单位耗电量为α,则可以采用后者方法来计算工厂的计算负荷 :

(1)

上式中, 代表该企业全年的有功计算负荷, 代表该企业全年当中最大利用小时数。

如已知企业的车间生产面积为S并且负荷密度指标为ρ时,通过采用后者的计算公式来进行所得的负荷为 :

(2)

上式中, 代表了车间的平均负荷; 代表了负荷系数。

1.2需要系数法

该方法主要是用来对多台三相用电设备的计算负荷进行求解的,求解的具体步骤如下:首先需要将用电设备按照性质的不同进行分类,对每种不同的设备选择合适的需要系数,并且对该种类的设备的计算负荷进行计算。因各组用电设备的最大负荷不可能同时出现,因此需要计入一个同时系数 ,并求得总的计算负荷。

1.3二项式法

在对工厂设备的台数较少、容量差别很大的车间或者配电箱进行计算负荷时适合采用二项式法,这种方法不仅考虑了设备机组的总容量,而且还考虑了多台最大用电设备所能引起的比平均负荷要大的附加负荷。

2建立综合最优负荷计算模型

综合负荷计算方法是根据一个已投入运行的工厂负荷变化情况,建立以残差最小为目标函数来求取各种负荷计算方法的权重系数,以此提高工厂的负荷计算准确度。在对此进行建模之前,首先需要介绍几个定义。

定义一:残差、方差和协方差的计算。

对于企业的一个已投入运行的新工厂,设 为历史时间段内的年最大负荷取值;在工厂投入运营之前用户完成负荷报装时,需要采用m种方法对该工厂进行计算负荷预估计,其中第i种方法的预估计值为 ,则该方法的残差为:

i=1,2,…mt=1,2,…n(3)

方差(残差平方和)为:

i=1,2,…m(4)

这2种负荷计算方法的协方差为:

I,j=1,2,…m(5)

定义二:可信度及综合计算模型。

假设存在一组权重为 (i=1,2,…m),该值的大小表示各负荷计算方法在综合模型中的可信度,并且其满足下列关系式:

(6)

i=1,2,…m

通过对各种方法进行集合,构成了综合计算模型,该模型为:

(7)

根据上面的定义,当综合预估计值大于x,并且历史年中的最大负荷xt的方差值达到最小时,可以对各种方法的权重系数进行求解,这就被称作为最优可信度。

在用户对企业中的配电变压器容量执行报装时,所针对的大部分都还是新的并且没有投入运行的工厂,在这种情况之下,如果想使用前面所做的研究从而获得比较准确的负荷计算结果,这时可以采用类比的原则的。

类比法的基本原理主要是:根据原有的资料分析新工厂的用电负荷性质及增长模式,然后找到与其类型相似的并且已投入运行的供电系统,通过对前面的建模进行分析并且求出各种方法的最优可信度,最后将这些已经求出来的最优可信度使用到那些新的需要进行报装容量的工厂中。

该模型的具体求解过程为:

(1)对于新报装的工厂通过采用类比法,不难找出和它相似的已经投入运行的工厂,通过利用当时的负荷报装资料,对这些已经投入运行的工厂,采用上述3种方法对其进行负荷计算;

(2)输入这些已投入运行工厂中历年时段的年最大负荷值;

(3)根据公式3、4、5分别计算在各个时段中的残差、方差和协方差;

(4)根据公式7建立综合最优负荷计算模型,该模型的目标函数为方差最小的方程;

(5)利用非线性优化方法来对模型中的最优可信度进行求解;

(6)同理,采用上述的3种方法来预估算新工厂的计算负荷,并将公式4中所求解出来的最优可信度代入公式7,最终得出结果。

3实例研究

某市一班制的电器开关制造企业从2005年开始就已经投入生产了,该厂的用电设备容量共有3143kW,我们可以通过它来对该企业的计算负荷的作预估计。表1为该企业从2005年到2010年各年的年最大负荷量,表2为四种计算方法的预估计值和预测效果对比。

表1某市某加工厂2005-2010年的最大负荷量

表2四种计算方法预估计值与预测值的比较

计算方法 预估计值 方差

由表2可以得出,综合最优负荷的计算方法方差要明显的比其他3种单一的负荷计算方法要小,这就说明在工程实际应用当中,通过使用综合最优负荷计算模型,可以获得最佳的工程预测效果,并且将该方法所求得的权重系数应用到该企业的新工厂生产数据中,即可预测出新工厂的计算负荷值。这种方法将类比法进行了运用,这需要设计人员不断在实践当中总结经验,并且对不同种类的电力负荷的计算方法进行分类及归纳,最终实现电气设计资料的不断充实,从而使电力负荷计算更加准确。

4结束语

针对我国目前所存在的工业负荷计算不精确的问题,通过分析常用的四种工业负荷计算,在电力系统负荷预测综合模型这一思想的基础之上,提出并建立了一种新的综合最优负荷计算模型。通过采用该综合计算模型,并选取和报装新工厂作为算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综合最优负荷计算方法的方差最小,这就说明该方法的计算准确度要明显好与其它方法。

参考文献

[1]刘介才主编.工厂供电(第4版)[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7.4.

[2]中国航空工业规划设计研究院编.工业与民用配电设计手册(第3版)[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5.10.

第7篇:电力负荷定义范文

“电势差”是高中静电场知识关于电场力做功特点、电势能、电场力做功与电势能的关系、电势等概念与规律之后的一个教学内容,也是高中电学教学的重点和难点。电势差是比电势更有实际意义的概念,在物理学中,特别是在技术应用方面使用更多的是电势差概念。本节内容以电势概念为起点,再次运用类比的方法,把电势差与高度差进行类比引入电势差的概念,接着把电势差定义为“两点间的电势之差”,交代了电势差正负的含义。然后,从静电力在A、B两点间移动电荷时所做的功等于电荷在这两点间的电势能之差出发,导出静电力做的功与电势差的关系WAB=qUAB,经过变形得到UAB=■,同时得出电势差与电势零点的选择无关。再通过例题对电势差进行深化理解与巩固应用。

二、学情分析

本节内容涉及的概念有电势、电势能、电场力做功和电势差等,概念多且抽象,概念间的关系也较复杂,再加上静电力做功公式中正负号的应用以及正负号的物理意义等,都会对学生的学习构成困难。电势差即电压,学生在初中电学学习时已经了解电压概念,本节教学是对电压概念的深化。教学中要以学生原有的知识(电势定义式、电场力做功与电势能的关系)作为新知识(电势差概念)的生长点,引导学生从原有知识中生长出新的知识,能够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并体会收获的喜悦,同时还能培养学生的演绎思维能力。

三、教学目标

1.理解电势差的概念,知道电势差与电势零点的选择无关。

2.掌握两点间电势差的电势表达式,知道电势差正负与两点电势高低的关系。

3.知道电场中移动电荷时静电力做功与两点电势差之间的关系,会应用静电力做功的公式进行相关计算。

四、教学流程

1.回顾旧知,类比引入

(1)引导学生回顾小结已学知识:前面我们学习了电场力做功的特点、电场力做功与电势能变化的关系、电场中某点电势的表达式以及等势面等,研究电场的能的性质时,我们沿着“电场力做功―电势能变化―电势能―电势―等势面”的思路展开,同时与“重力做功―重力势能变化―重力势能―高度―等高线”进行类比。

(2)引出新概念:在电场中,我们更关心的并不是某一点的电势,而是某两点之间的电势之差(如图1),即电势差UAB=φA-φB。电势差UAB反映了A、B两点的电势差值的大小及高低关系,单位也是伏特。

(3)引导学生讨论下列问题:

①电势差是标量吗?怎样理解它的正、负及零的意义?

电势差是电势之差,故与电势一样,也是标量;电势差的正负反映了这两点的电势高低关系。

②UAB=UBA吗?为什么?

由电势差UAB=φA-φB的定义式可直接得出UAB=-UBA的结论。

【设计意图】本节电势差的教学离不开上两节内容的铺垫,所以通过复习旧知引入,理清相关概念和规律,同时运用高度和高度差类比得出电势差定义,让学生理解电势差概念及其引入的必要性与重要性。

2.顺藤摸瓜,逻辑推理

(1)提出问题:电势反映的是电荷在电场中所具有的能的性质,而功和能是密切相关的。电势差与电场力做功之间是否存在某种关系呢?(2)根据电势差的表达式UAB=φA-φB和上节学所知识,推导电势差与电势能的关系,进而推导出电势差与电场力做功的关系,即:

在引入试探电荷后,学生得出UAB=φA-φB=■-■=■=■。

3.深入思考,把握内涵

教师提出系列问题,让学生在讨论和回答中深化理解电势差与电场力做功的关系:

(1)UAB=■是电势差的比值定义式,其物理意义是什么?

电场中A、B两点间的电势差UAB在数值上等于把单位正电荷从A点移到B点电场力所做的功。

(2)电场中两点间的电势差与试探电荷有关吗?为什么?

有的学生会根据功的定义式从图1中推得WAB=qEL,L为A、B沿场强方向的距离,故而得出UAB与q、WAB无关,由电场及两点的位置决定。有的学生会提出,因为电势与试探电荷无关,故电势差也与试探电荷无关。

(3)电场中两点的电势差与零电势点的选择有关吗?

根据UAB=■,在电场中移动电荷时,电场力做功由场强及两点的位置决定(如图1),可见与零电势点的选择无关,故电势差也与零电势点的选择无关。前面通过电场与重力场的类比知道,空间某一点的高度跟高度参考零点的选择有关,但空间两个点之间的高度差却跟高度参考零点的选择无关。这里类似地得到,电场中选择不同的位置作为电势零点,电场中某点电势的数值也会改变,但电场中某两点的电势差也跟电势零点的选择无关。

(4)由UAB=■变形得到电场力做功与电势差的关系:WAB=qUAB,通过该公式计算电场力做功的物理意义和优越性是什么?

让学生领悟到,知道了电场中两点的电势差,就可以很方便地计算在这两点间移动电荷时静电力做的功,而不必考虑静电力的大小和电荷移动的路径。而且根据该公式求电场力做功时,不仅适用于匀强电场,而且对非匀强电场(或任意电场)也适用。

(5)公式WAB=qUAB或UAB=■中的三个物理量WAB、UAB、q都可正可负,计算时,它们的正负取值要注意什么?

应用公式计算时要注意带入各物理量的正负,公式WAB=qUAB中,若q为负,UAB为负,则静电力做的功为正功;若q为负,UAB为正,则静电力做的功为负功。

【设计意图】通过一系列问题的讨论与解答,多角度对公式的意义、内涵、运用方法及解题注意事项进行挖掘解读,让学生真正理解把握公式的本质,并顺利地将这一公式纳入到原有的知识结构中。

4.例题分析,学以致用

例1.如图2,如果B板接地(取大地的电势为0,则与大地相连的导体的电势也为0),A板的电势为8V,M点的电势为6V,N点的电势为2V。M、N两点间的电势差UMN是多少伏?如果改为A板接地,则B板的电势是多大?M、N两点的电势各为多大?M、N两点间的电势差UMN又是多少伏?

【设计意图】本题意在使学生深刻理解电势的相对性,以及电势差与零电势点的选取无关的性质。

例2.在电场中把2.0×10-9C的正电荷从A点移到B点,静电力做功1.5×10-7J。再把这个电荷从B点移到C点,静电力做功-4.0×10-7J。

(1)A、B、C三点中哪点电势最高?哪点最低?

(2)A、B间,B、C间,A、C间的电势差各是多少?

(3)把-1.5×10-9C的电荷从A点移到C点电场力做多少功?

第8篇:电力负荷定义范文

物理学中已经引入了重力中心(重心)、质量中心(质心)、动量中心等概念,我们在这里引入电荷中心(荷心)的概念,定义如下:

①、物体中所有正电荷可认为集中于一点,这一点叫做物体的正电荷中心,简称正荷心。

②、物体中所有负电荷可认为集中于一点,这一点叫做物体的负电荷中心,简称负荷心。

这两个中心的位置,在平均意义上分别代表着物体中正负电荷的分布中心。

二、电荷中心论的三点基本假设:

①对任意一个物体来说,正负荷心在任意时刻不可能绝对重合,这两个中心总存在一定的距离,它们的平均距离用r0表示.

②通常情况下,物体中的负荷心以r0为半径,绕正荷心高速旋转,转速约为6.6×1015r/s,在平均意义上物体中的正荷心与质心重合。

③对任意一个净电荷为零的物体来说,其单位质量内正负荷心所含电荷量的数值均为Q0=9.648534147×107c/kg≈9.6×107c/kg,质量为m千克的任何物体内其正负荷心所含电荷量的数值均可表示为Q=Q0×m。

三、正电荷中心的受力情况

既然正荷心与质心重合,所以,我们研究正荷心的受力情况就等于研究质心的受力情况。当两物体发生相互作用时,两负荷心绕各自正荷心旋转时的平面和相位差是随时间而改变的,服从概率论统计规律。

图中的四个图分别表示质量相等的两个物体a和b发生相互作用时,两负荷心在某四个时刻的位置,这四个位置出现的概率相等,其中R表示两质心的距离。由图可知:r1<r2<r0<r3≈r4<<R,隔离正荷心(质心)b并对其进行受力分析(本文均以向右为力的正方向),当两电荷心出现在图中四个位置时质心b受到的合力分别为:

两负荷心在图中四个位置时质心b所受到的合力的平均值为:

如果两负荷心旋转时的转轴始终与两质心连线垂直,那么在任意一个周期内质心b受到的合力的平均值为:

设某一时刻两负荷心旋转时的转轴与质心连线的夹角分别为β1和β2,那么质心b所受合力在两质心连线上的分量的瞬时值为:

而平均值为:

得出质心b受到的引力为:

四、万有引力的电本质

根据以上分析我们给出任意两质点间的万有引力为:

例如对于太阳来说地球中的B为:

则地球中的正荷心所受引力为:f地=5.4×1024B地M地2=5.4×1024×1.8×10-52×(5.976×1024)2=3.5×1022(N)太阳对地球的万有引力为:

根据万有引力的电本质可推出万有引力应当与介质有关。

五、关于地磁场

地球中负荷心绕正荷心旋转时的转轴,在地轴上(且与地轴不完全重合的轴上)占有极微小的优势,从而使地球具有全球性的磁场(且地磁北极和南极与地理南极与北极不完全重合),这就是地磁场产生的原因。

六、关于重力加速度和物质波

由①式可以看出,负荷心在绕正荷心旋转时,在任意一个周内质心分别要受到一次引力和斥力作用,而引力总大于斥力,所以质心表现为引力,引力场中重力加速度的方向在每一个周期内都要变化一次,即重力加速度的频率约为6.6×1015HZ,正因为如此,物质在引力场中运动时的具有波动性,这就是物质波和光波的本质。

由③式可以看出,当β1=0(或β2=0)时,质心所受合力为零,也即在负电荷心转轴上质心所受合力为零。由于地球中的负荷心旋转时的转轴在地轴上占有微小优势,可预言在地球的两极附近重力加速度,而在赤道附近重力加速度。

七、真空中光速率不变及光线在引力场中的偏转的原因

可以预言光子并非真正的中性粒子(由于它的磁矩极小,现代技术无法预测出),在光子中负荷心绕正荷心(质心)旋转时,其转轴始终在运动方向上,即质心在运动方向上所受万有引力始终为零,所以光子的速率不受引力场影响。这就是真空中光速率不变的真正原因。而质心在垂直于运动方向上的万有引力不为零,所以光子在引力场中运动时,光线要偏向引力场,这就是光线在引力场中偏转的真正原因,并非空间弯曲。

光波的频率与负荷心绕正荷心旋转时的转速相等。

八、结束语

本文应用电荷中心论述了万有引力的电本质,并应用万有引力的电本质解释了地磁场,物质波、光波产生的原因,以及光的速率不受引力场影响和光线在引力场中偏转等现象。

本文提出的以下三点预言有待于实验支持:①万有引力与介质有关。②重力加速度的频率约为6.6×1015HZ。③地球两极附近重力加速度,而赤道附近重力加速度。

第9篇:电力负荷定义范文

[关键词] 分形 相似日 短期电力市场预测

短期电力市场预测是电网运行管理的重要工作,是科学安排电力系统备用容量,实现电力系统安全、优质、经济运行,优化配置利用资源,以及进行电力营销和市场交易的基础。

相似日法虽然应用广泛,但主要在相似日法的基础上,依靠预测人员的经验来完成次日的电力市场负荷需求预测,缺点为:首先,对相似日的选取依赖性较大,但是传统的方法是靠经验人工选取,这是相当不科学的;而相似日选出之后,也缺乏科学的数据处理方法来对相似日数据进行分析。本文针对传统相似日法的缺点在分维理论的基础上对其进行了改进。

一、理论基础

称集F是分型,即认为它有下面典型的性质:(1)F具有精细的结构,即有任意小比例的细节;(2)F是如此的不规则以致它的整体和局部都不能用传统的几何语言来描述;(3)F通常有某种自相似的形式,可能是近似的或是统计的;(4)一般F的分型维数(以某种方式定义)大于它的拓扑维数。

从拓扑维数来看,负荷曲线往往是一维的,而实际盒维数大于1。同一地区不同月份的负荷分形维数相近,上下不超过3%,同一整体的部分与部分之间具有相似性;不同地区在相等时间范围内的分维也很接近,上下不超过1%,即整体与整体之间的相似是存在一定差异的相似,同一地区不同时间段的负荷分维相对稳定,但随着时间段的增大负荷分维数有增大的趋势。

市场的变化具有一定的规律性,并且这一规律基本不随观测尺度的变化而变化。一般情况下,中等负荷网分维值比轻负荷网略大一些。同时负荷波动越大,分维数越大。另外,负荷变化的分维值也受到负荷调节效应的影响,负荷调节效应越强,负荷曲线的不规则程度越大,则其分维值越大。总之,不同种类的电力负荷曲线局部与局部之间及局部与整体之间都有很好的自相似性,从而可将分形理论用于不同种类的电力负荷预测中。

二、相似日的选取

在一段时期内,相同类型日的负荷曲线分形维数近似相等,即日负荷曲线也具有某种程度的自相似性。传统的相似日选取要考虑的因素有:日类型、负荷值、负荷曲线形状等。日类型包括是否节日,天气状况等比较直观的客观条件。但是,选取同类型日时会考虑到该因素。由于随着时间的推移,系统负荷结构会发生缓慢的变化,当历史日和预测日相隔比较久的时候,即使它们的影响负荷的因素很相似,预测精度也不会高。所以,在确定相似日的时候,历史数据的范围不应太大,一般就选取待测日前2个月或者去年同月的数据作为样本。

电力系统每日的负荷情况受该日及其附近几日的日特征量(包括日类型, 星期类型, 天气情况, 电价等等) 所影响。日实际特征量决定了该日的负荷曲线形状;而连续几日的实际特征量则决定了这几日的负荷水平变化规律。可以通过计算待测日及它附近几日的负荷维数替代通常方法中的趋势相似度。也就是说,所选取的相似日及它附近几日的负荷维数,必然要与待测日记它附近几日的负荷维数相近。而分型的标度不变性决定了分型在无标度空间内维数不变,那么可以近似认为,待测日前几日的负荷维数,必然要与备选相似日前几日的负荷维数相近。(1)数据预处理,消除由于天气异常或者其他原因引起的负荷异常点;(2)计算待测日前一周或者两周的负荷维数D0。分型维数有Hausdorff维,填充维,时间序列维等多种定义方法,其中沙盒维易于数学计算和试验测量,对处理离散数据具有一定的优势,沙盒维数定义如下:对取定的码尺δ,将分形图形重心置于边长为δ的256×256网格的中心设第δij个方格中的点数为Nij。令,逐步增大δ直到分形的最大尺寸,得到一系列的δi和相应的N(δi),作一元线性回归可得到分形图的容量维:

试图直接计算一个集的维数。受利用定义计算的局限性是很有难度的,严格的维数计算往往需要连篇累牍的复杂计算和几乎不提供任何直观启发的估计。但是电力负荷数据具有其特殊性,这里提出一种合适的近似计算方法。作为负荷数据,其在二维平面上的分布是很有规律的。其重心的表达式可以很容易的写成,而且负荷点水平距离都是一个单位长度,若取第一天为x0=0,那么=k/2。鉴于数据集是离散的,而且在x轴上是均匀分布的,为了简化计算采用一个近似算法,即只对包含第i个点的δ进行计算。引入分形空间中的定义,其中(X,d)为完备度量空间,x∈X,集合B∈H(X),称d(x,B)为点x到集合B的距离。那么维数的近似计算公式可写成:,其中, Bi为去掉i+1 个最近点所剩下的离散数集。(3)计算与待测日同类型日前一周或者两周的负荷维数D1-Dn,选取与D0接近的值所对应的一个或者几个同类型日作为备选相似日。

三、平均负荷预测

通过以上方法所找出的相似日与待测日相比较,它们附近几日的平均负荷变化规律是相似的,因此可以将它们看作是负荷水平趋势相似日,包括它们在内的数日的负荷水平趋势是相似的。那么先不考虑实际日负荷曲线形状,相似日和待测日这两日是水平趋势相似日,就意味着在一个足够长的时间段上它们和各自附近几日的负荷维数是相近的。那么可以计算出相似日相关的负荷维数,代替待测日相关负荷维数,再根据待测日附近几日的实际负荷数据计算得出所求平均负荷。

平均负荷预测的问题转化成为:有离散数据集合,其中x0

注意到这些数据具有时间序列性,而且待求点处于时间序列的最后,可以考虑使用时间序列维数计算的反运算来求得yN。要实现这种构思,有两个重要的因素会使结果出现误差:(1)距离r的选取对计算结果会有影响;(2)有未知点的存在,使得在进行包括该未知点的点对计数时会出现误差。

造成第二类误差出现的原因,在于xN未知的时候,的取值难以确定。可以利用θ函数的性质和相似日法本身来避免这种误差。利用上文中提到的方法,可以找出多个被选相似日,根据这些相似日的数据可以确定xN的所在的一个大致区间UN,注意到在区间UN中xN(x,y)的x是可以确定的,只有y是不确定的。如此对于每一个已知点xi就可以比较容易地计算出:

设全集

那么只要取就可以避免误差的出现。

相对于第二类误差,第一类误差是难以完全避免的。实际上,由于θ函数取值的区间性以及时间序列维数计算本身的不确定性,按照这种方法计算出来的最终负荷仍然是不确定的,只能以区间形式表示。那么现在要做的工作就是寻找一种方法减小第一类误差,也就是尽可能地缩小最终的负荷区间。

观察式

在xN区间已定的情况在,可以尝试在中选取多个r值使得取到[1,i-1]中尽可能多的值,计算出这多个r值对应的负荷区间,对这些区间进行处理,消除奇异区间,然后取剩下可选区间的交集作为预测结果。

四、结论

电力市场的实际负荷数据并不像其他图像,实际上的负荷分布往往是离散的,真实的负荷曲线往往是不光滑的。通过普通插值法来得到一条光滑拟合曲线,实际上只是对实际情况的一种虚拟。本文所设计的改进型相似日负荷预测法从分形理论入手探索负荷分布的内在规律,利用科学的方法选取相似日,处理相似日数据并进行负荷预测,改进了传统方法的缺点,经过实践证明其预测结果准确,对电力系统实际应用有重大意义。

参考文献:

[1]李西泉 陈辉华 朱军飞 陈 伟:提高湖南电网短期负荷预测准确率的分析与思考[J].湖南电力,2006,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