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电力专业技术总结范文

电力专业技术总结精选(九篇)

电力专业技术总结

第1篇:电力专业技术总结范文

工作报告,范文中的一种形式。它是指党的机关、行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按照有关规定,定期或不定期地向上级机关或法定对象汇报工作。下面就让小编带你去看看电力专业技术工作个人总结报告范文5篇,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电力专业技术工作报告1我______年出生于市区。在校时历任学校学生会主席。____年6月毕业于______大学,同年9月在____电力部门参加工作。我是市区人,档案毕业后暂托管于______服务中心。虽然我全日制所学的专业非电力专业,但近年来我重点自修了电气化相关专业课程,不断强化我的专业技术能力。____年12月我通过了______的全省计算机网络应用考试。现我从事的工作主要是电力系统电气化专业工种。我对所从事的配电线路、线损管理、设备安装及检修工作比较熟悉。

近年来,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政治理论和业务知识学习,爱岗敬业,忠于职守,严于律己,勤廉务实,以高度认真的态度和善于创新的精神开展工作,取得突出成绩,受到好评。

一年多来我在身边师傅同事及领导的帮助下积极开展专业技术工作,我主动上进,虚心好学,不耻下问,苦于钻研。近年我认真参与单位组织的电气课题研究,寓理论于实践中,敢于创新敢于进取。

近年主要工作情况如下:

一、开展继电保护定值整定工作

____年10月,由于单位原来整定人员不足,我协助单位开展10kv配电线路(含电容器)、10kv用户站继电保护定值整定工作,开展工作以来建立了继电保护整定档案资料,如系统阻抗表、分线路阻抗图、系统站定值单汇总(分线路)用户站定值单汇总(分线路),并将定值单用微机打印以规范管理,还包括各重新整定定值的计算依据和计算过程,形成较为完善的定值整定计算的管理资料。近两年时间内完成新建35kv变电站出线定值整定工作和审核工作。未出现误整定现象,且通过对系统短路容量的计算为配电线路开关等设备的选择提供了依据。____年底由于机构设置变化,指导初级技术人员开展定值整定工作并顺利完成工作交接。

二、加强线损专业管理工作

作为分公司线损人员主要开展了以下工作:完成了线损统计计算的微机化工作,应用线损计算统计程序输入表码,自动生成线损报表,并对母线平衡加以分析,主持完成理论线损计算工作,利用理论线损计算程序,准备线损参数图,编制线损拓补网络节点,输入微机,完成35kv、10kv线路理论线损计算工作,为线损分析、降损技术措施的采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编制“十五”降损规划、____年度降损实施计划,月度、季度、年度的线损分析,积极采取技术措施降低线损,完成两个35kv站10kv电容器投入工作,完成迂回线路、过负荷、供电半径大、小导线等线路的切改、改造工作。

三、参与电网建设与改造工作

____年3月至现在我参加了______两个____变电站主变增容、更换____真空开关工作。目前作为协助人员,我配合领导开展郊区____变电站全过程建设工作,参加了霞山等5条____线路大修改造工作,配合了农网____线路改造工程,在工作中逐步熟悉设备和工作程序,协助完成工程项目的立项、编制变电站建设及输电线路改造的可行性报告,参与工程质量验收及资料整理工作,提高了供电能力,满足经济运行的需要,降低线损,提高供电可靠性和电能质量,满足了经济发展对电力的要求,取得了较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四、大胆参与专业运行管理,参加制定专业管理制度

由于我曾是学习文科,文字功夫较好。单位领导获悉,抽调我配合参与制度的完善与修订。包括内容是:供电设备检修管理制度;技改、大修工程管理办法;固定资产管理办法实施细则;供电设备缺陷管理制度;运行分析制度;外委工程管理规定;生产例会制度;线路和变电站检修检查制度;技术进步管理及奖励办法;科技进步及合理化建议管理制度;技术监督管理与考核实施细则;主持制定供电营业所配电管理基本制度汇编。参加制定生产管理标准,内容是:电压和无功管理标准;线损管理标准;经济活动分析管理标准;设备全过程管理标准;主持制定专业管理责任制:线路运行专业工作管理网及各级人员责任制;变压器专业工作管理网及各级人员责任制;防雷工作管理责任制;电缆运行专业工作管理网及各级人员责任制;变压器反措实施细则。积极开展季节性工作,安排布置年度的重要节日保电工作、重大政治活动保电安排。这些工作的开展,有力地促进了电网安全稳定运行。

五、开展科技管理工作

在工作中我尽可能采用计算机应用于管理工作之中,提高工作效率和管理水平。一是应用固定资产统计应用程序,完成单位固定资产输机工作,完成固定资产的新增、变更、报废、计提折旧等项工作。二是应用天津市技改统计程序完成技术改造(含重措、一般技措项目)的统计分析工作。三是协助完成分公司地理信息系统的开发应用工作,组织完成配电线路参数、运行数据的录入工作,形成线路数据库。四是协助配电线路加装自动重合器(112#线路)试点工作,形成故障的自动判断障离,提高了供电可靠性,为配电线路自动化进行了有益尝试。另外,在____年9月至12月间利用定额进行城网改造工程的电气施工预算的编制审核工作。

总之,在近年来的专业技术工作中,我自己利用所学的专业技术知识在生产实践中做了一些实际工作,具备了一定的技术工作能力,但是仍存在着一些不足,在今后的工作中,自己要加强学习、克服缺点,力争自己专业技术水平能够不断提高。

电力专业技术工作报告2一、电网规划的编制、修编工作

作为生产技术?a href='//xuexila.com/yangsheng/kesou/' target='_blank'>咳嗽保斡隷_____的编制、修编工作,该规划涉及如下内容:电网规划编制总则、农村配电网现状及存在问题分析、经济发展论述、电网现状、电网存在问题、依据经济发展状况负荷预测、____电网发展规划、10kV配网规划、一次系统规划方案、二次系统规划方案、无功补偿规划方案、投资估算等几大部分。为电网的建设与改造提供了依据,较好地指导了电网的建设与改造工作。

二、电网建设与改造工作

20____年至20____年,对____、____线路进行基础数据勘测和录入,随着对工作的熟悉先后参加了____输变电工程配套切改的____、____线路数据勘测及____台站、宋村站的新建工程,和化线、和津线、和召线、郝史线等4条35kV线路新建改造工作、农网10kV线路改造工程,参与设计、施工、验收20____年、20____年农网完善工程,在工作中逐步熟悉设备和工作程序,完成工程项目的立项、亲自对线

路进行勘测,参与设计改造方案,参加设计审核工作,参加10KV配变增容工程的勘测、设计、验收工作,参加工程质量验收及资料整理工作,制定工程网络计划图,工程流程图,所有建设改造工程均质量合格,提高了供电能力,满足经济运行的需要,降低线损,提高供电可靠性和电能质量,满足了经济发展对电力的要求,取得了较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三、专业运行管理

参加制定专业管理制度,包括内容是:供电设备检修管理制度;技改、大修工程管理办法;供电设备缺陷管理制度;运行分析制度;线路检修检查制度;线路运行管理细则;参加制定生产管理标准,内容是:配变增容管理规定;低压线路及设备巡视、维护制度;漏电保护器运行管理制度;相序牌悬挂标准;配电台区专责人职责;安全工器具管理规定。主持制定生产管理标准,内容是:电压和无功管理标准;生产计划管理标准;农网建设改造工程管理标准;设备评级管理标准;设备缺陷管理标准;变电检修、变电运行管理标准;输电线路运行检修管理标准;配电技术管理标准等。

积极开展季节性工作,安排布置年度的重要节日保电工作、重大政治活动保电安排、防汛渡夏工作,各季节反污工作安排。这些工作的开展,有力地促进了电网安全稳定运行。

参加电压无功和供电可靠性、“低电压”工作的实施,提出整改措施、制定整改计划,并指导计划有效实施,负责指导供电所电压无功、供电可靠性和“低电压”工作的有关资料的整理、完善。

四、科技管理工作

作为专业负责人,完成分公司地理信息系统的开发应用工作,组织完成输配电线路参数、运行数据的勘测、录入工作,形成线路数据库,所有线路参数信息都能够在地理图上的线路上查询得出,并用______绘制供电现状图。

五、农网标准化建设

主持并完成了农网标准化建设工作,从20____年至20____年共对____座____变电站、____条____线路、____条____线路、____多个配电台区进行了标准化建设,并通过市公司的验收,达到了省公司的农网标准化要求,被市公司命名为标准化线路和标准化台区。

六、新农村电气化村和安全用电村建设

20____年至20____年按照市公司的统一安排部署,积极推进新农村电气化村和安全用电村建设。对进行新农村电气化和安全用电村建设的各村进行现场实际勘察,按照建设要求对各村____线路、配电台区、低压线路、电表箱、电能表等制定改造计划,督促各单位按照要求施工改造,并做好资料整理,已完成上级下达的新农村电气化村和安全用电村建设任务。已通过了市公司的初验收。

七、标准化部室建设

20____年至20____年,作为主要负责人,主持并完成了公司标准化部室建设工作,梳理上级文件、建立标准体系、确定专业指标、制定规划计划、规范流程控制、持续改进、做好资料管理,组织标准化知识培训、考试工作。并主持完成了生产技术部标准化部室的建设工作,制定、梳理工作标准____个、管理标准18个及各专业工作流程,并对公司所有的技术标准进行统一整理,下发各供电所执行。

电力专业技术工作报告3本人于20____年毕业于________大学,所学专业为高电压与绝缘技术。在20____年8月进入______________参加工作至今。在这三年中,我在高压所实验室组从事高压试验仪器、仪表检测和避雷器、互感器、变压器常规试验和一些厂家委托的特殊试验等生产一线工作。在各位领导和同事的支持和帮助下,自己的思想、工作、学习等各方面都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个人综合素质也得到了一定的提高,下面就从专业技术角度对我这三年来的工作做一次全面总结。

电力企业是一个特殊的行业,它需要职工有良好的自身能力和心理素质,因此我不断学习各种技能,努力学习和掌握各种高压试验仪器的使用及其特点,同时能根据各类电气设备的需要,掌握相关的电工基础、电工材料、高压工程技术专业知识,能根据现场电气设备情况进行交接试验和预防性试验,正确处理电气系统的设备故障以及系统突发性事故,进一步加强自己的业务水平。

一、学习专业知识,提高岗位劳动技能

从20____年参加工作,领导为了让我尽快转变角色,熟悉工作环境,适应生产要求,我一来单位就被分配高压所实验室从事高压试验仪器检测、避雷器、互感器、变压器常规试验等工作。

工作伊始,我发现学校里学到的专业知识同生产实际有很大的不同和差距。为此我努力学习专业知识,努力提高自己的岗位劳动技能,在短短的一年内,我主动跟随老师傅们勤下现场,吸收老师傅们的工作经验,虚心向他们请教工作中的技术问题,并对照自己原有的各项知识使自己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更好的结合。通过自己的努力,迅速掌握了各种高压试验仪器的使用和采用标准装置对其进行检测的方法,出现问题并能准确判断和顺利解决。一方面放弃休息时间利用各种资料进行专业学习,有针对性地强化自己的专业知识储备;

现场试验前,主动熟悉设备参数、接线方式和试验方法,试验时虚心向工作经验丰富的专家进行请教。工作之余,一方面放弃休息时间利用各种资料进行专业学习,有针对性地强化自己的专业知识储备;另一方面对自己不清楚的问题向老师傅求教,勤思、多做、苦学、牢记。认真总结试验中的得失,在结合工作实践的不断努力下,对设备的工作原理和常见问题及处理措施等有了深入的掌握,并积累了丰富的现场工作经验。

二、从事高压试验仪器入网评比和输变电设备状态检修工作20x__年和2011年为了避免不良试验仪器和设备流入电力系统,对电力设备的安全运行造成隐患,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托,____________于日前对国内40余个厂家生产的10种高压试验仪器及试验设备进行了检测评比。

我做为主要参与人对10对各类试验设备进行了现场及试验室两方面的严格检测。检测中充分考虑了各设备的现场适用性、安全性、先进性、可靠性、准确性以及技术资质等各方面指标。对没有通过的厂家要求必须进行整改,最后对通过检测的高压试验仪器及设备,发放了入网通行证。

20____年__________________积极贯彻落实国家电网公司开展输变电设备状态检修工作的要求,结合本省实际,遵循试点先行、循序渐进、持续完善、保证安全的原则,积极开展输变配电设备状态检修工作的探索,我做为输变电状态检修五大体系中第三部分“信息资料收集”和第五部分“培训和保障”体系的负责人,结合生产管理系统完善化,建立状态检修和状态评价管理系统,从信息收集、状态评价、检修策略制定、检修计划安排及管理考核等方面初步实现信息化。充分运用现代化手段,以生产信息系统为平台,开展状态评价工作,为开展状态检修下一阶段工作创造条件。

三、努力学习新知识,用知识武装自己

在完成好本职工作的同时,我还不断学习新知识,努力丰富自己。2009年我还负责了高压所实验室的国家实验室认可的工作,这对我来说是一个新的课题和挑战,我认真学习各项规程和制度,重点研究了各种校准方法的不确定度的评估,并编制了相应的程序和建立模型。2009年底,__________________负责________________集中规模招标采购项目导线、电缆检测工作。高压所实验室做为试验主体,我认真学习各项电缆的规程和试验方法,以及参数要求,结合实际情况确定检验的项目和对200多根电缆进行检测,对不合格电缆出具报告并提交给省公司。2010年实验室扩展新的试验项目,有载分接开关的检测,对新引进的检测标准设备按照说明书仔细研究,通过多次试验掌握了检测方法,并提出相关的检测实用技巧和改进措施。

总的说来,在这几年来的电力管理工作中,自已利用所学的专业技术知识应用到生产实践中去,并取得了一些成效,具备了一定的技术工作能力,但是仍然存在着许多不足,还有待提高。

以上就是我从事高压试验工作五年多以来的专业小结。总结是为了去弊存精,一方面通过技术总结,在肯定自己工作的同时又可以看到自己的不足和缺点,在以后的生产和工作中加以改进和提高,精益求精,不断创造自身的专业技术价值,另一方面,通过这次资格评审,从另一侧面看到别人对自已的专业技术水平的评价,从而促使自己更加从严要求自己,不断提升知识水平和劳动技能水平。三人行必有我师,我坚信在日常的工作中相互学习、相互请教,自已的业务水平必定能更上一层楼。活到老,学到老,知识无限的,学习是不可停止的。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本职工作之中去,更好在电力建设行业中发挥自己的技术专长,为企业创造更高的经济效益为企业、为国家做出更大的贡献。

电力专业技术工作报告4本人于____年毕业于____大学,所学专业为供用电工程。在____年__月进入电力实业公司参加工作至今。在这五年中,我先后在电力实业公司的线路班、变电班、生技股从事生产一线工作。在各位领导和同事的支持和帮助下,自己的思想、工作、学习等各方面都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个人综合素质也得到了一定的提高,下面就从专业技术角度对我这五年来的工作做一次全面总结:

电力企业是一个特殊的行业,它需要职工有良好的自身能力和心理素质,因此我不断学习各种技能,努力学习和掌握电力系统运行方式及其特点,了解全地区的配电网运行情况,同时能根据各类电气设备的需要,掌握相关的电工基础、电工材料、高压工程技术专业知识,能根据现场电气设备运行情况选择运行方式及经济运行方法,根据实际运行经验,正确处理电气系统的设备故障以及系统突发性事故,初步了解班组管理和生产技术管理的基本常识,进一步加强自己的业务水平。

一、学习生产运行专业知识,提高岗位劳动技能

从____年参加工作,领导为了让我尽快转变角色,熟悉工作环境,适应生产要求,我先后被分配至电力实业公司的线路班和变电班从事线路架设、电缆敷设、高压试验、继保及变电检修等工作。工作伊始,我发现学校里学到的专业知识同生产实际有很大的不同和差距。为此我努力学习生产运行专业知识,努力提高自己的岗位劳动技能,在短短的一年内,我主动吸收老师傅们的工作经验,虚心向他们请教工作中的技术问题,并通过自己的努力,迅速掌握了线路和变电运行的生产程序及各种一、二次设备的规范、参数。

二、从事施工设计和技术管理工作

____年年底,我被分配到电力实业公司生技股,主要负责输配电线路的设计和施工。此时,正是农网改造初期,工作量非常大,在时间紧任务重的形势下,我边工作边学习,很快就步入了正规。

首先,跟随老师傅们勤下现场,并对照自己原有的各项知识使自己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更好的结合,一方面放弃休息时间利用各种资料进行专业学习,有针对性地强化自己的专业知识储备;另一方面对自己不清楚的问题向老师傅求教,勤思、多做、苦学、牢记。利用较短的时间学会了各种线路的技术要求和参数,弄清楚各个设备的运行原理和铭牌参数,并利用配网调度图分析线路的运行情况,给自己增添了许多工作信心,丰富了自己的实践经验。

我参加了______的高低压农网改造工程,我主要负责线路的设计、施工图的绘制与修改、线路资料的整理。且丰富了公司的线路资料。我还参加了小吾营—龙关110kv二回线路改造工程,线路全长____公里,且大部分是山区,并且是冬季施工。我主要负责线路的复测、熟悉设计图纸并与施工现场比较、计算线路的各种技术参数。经过____个月的努力终于圆满完成了工作,最后我又把工程验收资料进行整理上报监理和运行维护部门。

其次,将先进科技手段应用到实际工作中去,同时应用acd绘制了线路走向图、相序图,交跨图。做到及时更新线路图纸资料,并将新旧图纸进行衔接、更新,使图纸资料与现场相符,与设备相符,

进一步完善了线路资料,保证了数据真实性,为真正指导生产管理和逐步实现线路的状态维护奠定了基础。提高了工作效率和管理水平。

我还参加了新安规和工作票的培训。今年我又被定为线路的工作票签发人,这使我身上的担子更重了。因为工作票签发人的安全责任很大,他的一点疏忽可能就会造成很严重的后果,他不仅要保证工作的必要性和安全性,还要看工作票上所填安全措施是否完备,更要保证所派工作负责人和工作班成员是否适当和充足。于是我开始勤下小现场,积极熟悉城区的各条街道名称结合配网图,了解了城区范围内的高低压线路的运行情况,认真学习《电力工业技术管理规定》、《电业安全工作规程》和《电业生产事故调查规程》,熟练填写各种工作票和措施票,并进行危险点控制与分析,为工作票的正确签发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三、努力学习新知识,用知识武装自己

在完成好本职工作的同时,我还不断学习新知识,努力丰富自己。____年底我参加了二级建造师的考试,并以优异的成绩取得了国家二级建造师的证书。为了更好的完成这项工作,我重新学习了各种规程、标准、施工和验收规范,按时圆满完成各项工作的同时也充实了自己。

总的说来,在这几年来的电力管理工作中,自已利用所学的专业技术知识应用到生产实践中去,并取得了一些成效,具备了一定的技术工作能力,但是仍然存在着许多不足,还有待提高。在今后的工作中,自已要加强学习、克服缺点,力争自己的专业技术水平能够不断提高。更能适应现代化电力建设的需求。

以上就是我从事生产运行工作五年多以来的专业小结。总结是为了去弊存精,一方面通过技术总结,在肯定自己工作的同时又可以看到自己的不足和缺点,在以后的生产和工作中加以改进和提高,精益求精,不断创造自身的专业技术价值,另一方面,通过这次资格评审,从另一侧面看到别人对自已的专业技术水平的评价,从而促使自己更加从严要求自己,不断提升知识水平和劳动技能水平。三人行必有我师,我坚信在日常的工作中相互学习、相互请教,自已的业务水平必定能更上一层楼。活到老,学到老,知识无限的,学习是不可停止的。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本职工作之中去,更好在电力建设行业中发挥自己的技术专长,为企业创造更高的经济效益为企业、为国家做出更大的贡献。

电力专业技术工作报告5本人95年7月毕业于__________,所学专业为电力系统及自动化。后分配至______,96年8月取得助理工程师资格。几年来在身边师傅同事及领导的帮助下做了一些专业技术工作,现做如下介绍:

一、继电保护定值整定工作(10kV及以下)96年9月至97年担负分公司10kV配电线路(含电容器)、10kV用户站继电保护定值整定工作,由于分公司原来没

有整定人员,但自从开展工作以来建立了继电保护整定档案资料,如系统阻抗表、分线路阻抗图、系统站定值单汇总(分线路)用户站定值单汇总(分线路),并将定值单用微机打印以规范管理,还包括各重新整定定值的计算依据和计算过程,形成较为完善的定值整定计算的管理资料。近两年时间内完成新建贯庄35kV变电站出线定值整定工作和审核工作。未出现误整定现象,且通过对系统短路容量的计算为配电线路开关等设备的选择提供了依据。97年底由于机构设置变化,指导初级技术人员开展定值整定工作并顺利完成工作交接。

二、线损专业管理工作96年至98年9月,作为分公司线损专责人主要开展了以下工作:完成了线损统计计算的微机化工作,应用线损计算统计程序输入表码,自动生成线损报表,并对母线平衡加以分析,主持完成理论线损计算工作,利用理论线损计算程序,准备线损参数图,编制线损拓补网络节点,输入微机,完成35kV、10kV线路理论线损计算工作,为线损分析、降损技术措施的采用提供了理论依据,编制“九五”降损规划,96-98各年度降损实施计划,月度、季度、年度的线损分析,积极采取技术措施降低线损,完成贯庄、大毕庄等35kV站10kV电容器投入工作,完成迂回线路、过负荷、供电半径大、小导线等线路的切改、改造工作,98年关于无功降损节电的论文获市电力企协论文三等奖,荣获市电力公司线损管理工作第二名。参与华北电力集团在天津市电力公司试点,733#线路降损示范工程的改造工作并撰写论文。

三、电网规划的编制工作98年3月至98年11月,作为专业负责人,参与编制《东丽区1998-2000年电网发展规划及2010年远景设想》工作,该规划涉及如下内容:电网规划编制原则、东丽区概况、东丽区经济发展论述、电网现状、电网存在问题、依据经济发展状况负荷预测、35kV及以上电网发展规划、10kV配网规划、投资估算、预期社会经济效益、2010年远景设想等几大部分。为电网的建设与改造提供了依据,较好地指导了电网的建设与改造工作,并将规划利用微机制成演示片加以演示,获得了市电力公司专业部室的好评。

四、电网建设与改造工作96年3月至现在参加了军粮城、驯海路35kV变电站主变增容工作,军粮城、驯海路、小马场更换10kV真空开关工作,参加了贯庄35kV变电站(96年底送电)、东丽湖35kV变电站(98年12月送电)、小马场35kV变电站(99年11月送电),易地新建工作,新建大毕庄35kV变电站(99年12月送电、2000年4月带负荷)、先锋路35kV变电站(2000年8月送电)。目前作为专业负责开展么六桥110kV变电站全过程建设工作,参加了厂化线等5条35kV线路大修改造工作,主持了农网10kV线路改造工程,在工作中逐步熟悉设备和工作程序,完成工程项目的立项、编制变电站建设及输电线路改造的可行性报告,参与变电站委托设计,参加设计审核工作,参加工程质量验收及资料整理工作,制定工程网络计划图,工程流程图,所有建设改造工程均质量合格,提高了供电能力,满足经济运行的需要,降低线损,提高供电可靠性和电能质量,满足了经济发展对电力的要求,取得了较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第2篇:电力专业技术总结范文

一、 安全方面

防止事故发生,保证人身安全是电力部门首要的工作。我在跟随师傅对设备进行的多次操作及维护工作中,始终坚持贯彻执行"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严格执行电力安全工作规程,认真分析安全工作中各类难点,针对各个工作任务的特点,有意识、有目标、有重点地做好各项安全措施。除此之外,还认真学习班组组织的日常安全学习,细心体会,并认真讨论分析安全事故案例,从中吸取经验教训,防止安全责任事故的再次发生。

二、学习工作方面

1、基础理论的提高

在大学里面,我们所学习的更多的是理论上的东西,而对现实的实物、实例了解较少。理论联系实际方面做的不够,理论与实际相脱节,这对深入学习是不利的,是所谓的闭门造车,没有实践的指导,理论不会得到很高提升。而来到景洪电厂之后,以前理论的东西得到了实物的指导,使原本模糊的概念变得清晰。突出表现在对发电机转子、定子、水轮机,励磁系统、调速系统、水工建筑等的结构有很深感性认识。

2、专业技能的提高

第3篇:电力专业技术总结范文

一、负荷预测及分析

根据本网的实际情况,通过调查研究掌握了基本资料和历史数据,运用数理统计原理和其他科学原理对电网的负荷及电量的因果关系进行预测,正确安排调度电力系统的设备运行方式和计划检修,对本电网和大用户实际电曲线与预测的偏差及原因、各行业的用电比例、生产特性用电规律、用电量进行分析,根据国家方针政策,均衡用电,保证了本电网安全、稳定和经济运行。

二、电网频率和有功功率及其调整

在电网中,所有有调节能力的发电机组都自动参与频率的一次调整,而为了使电网恢复于额定频率,则需要电网进行二次调频,根据本网的实际情况,则是以湘江电站(6×i-font-size: mso-fareast-font-family: 16pt; 仿宋_gb2312>3200kw)为骨干电站进行调频并通过与我方并网与大电网实行一点并网运行。在目前的现代化大电网中,仅依靠主调频厂的调频容量和调整能力很难适应电网频率的调整要求。因此,现代电网二次调频大多采用自动调频。由于本网是一个与大网并列运行的电网,频率的调整主要是依赖大网的频率调整,在并网运行的情况下,本网调频机组基本丧失调频能力,电力系统运行中,所有发电厂发出的有功功率的总和,在任何时候都是同系统总负荷相平衡的,本人结合本电网的实际情况,在丰水期,因水量充足,湘江电站(径流式电站)应带基荷,避免弃水。低谷段多余电量可上网销售;在枯水期,因来水较少,湘江水电站出力不足,负荷缺口由大网负荷补偿,有调节能力的水电站(高岩2×2500kw)则担任调峰任务,大工业实行错峰让峰,尽量保证生产、生活正常用电。

三、电网无功功率负荷的平衡及电压调整

电压是衡量电能质量的重要指标,系统中各种无功功率的输出应能满足系统负荷和网络损耗在额定电压下对无功功率的需求,否则就会偏离额定值。本网是通过莲塘枢纽变电站三线圈变压器与大网110kv侧进行一点并网运行,电压水平取决于大网电压。若无功功率不足时,可以要求各类用户将负荷的功率因数提高到现行规程规定的数值,也可以挖掘系统的潜力,如动员用户的同步电机过励运行等;还可以增添必要的无功补偿容量,并按无功功率就地平衡的原则进行补偿容量的分配,小容量,分散的可采用静电电容器进行无功补偿(鹿马桥变、下白牙变);大容量的配置在系统中枢点的无功补偿则采用静止补偿器,或要求水电站增加出功出力或调相运行,也可调整主变分接头位置进行有载调压,来保证系统电压的正常。

四、电网的降损节能

电网的运行管理部门不仅要将各发电厂的运行成本或上网电价作为购置上网电量的依据之一,同时还必须追求电网运行的最佳经济效益,将有功损耗降为最低,这也是我们电网调度工作的目标之一。降低网损从技术上分主要有建设性措施和运行性措施两类。本人从工作实践中出发总结了以下降损的运行性措施(如改善潮流分布,调整运行参数、调整负荷、合理安排设备检修等)。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改善网络中的功率分布

第4篇:电力专业技术总结范文

课程教学体系基本结构的合理性决定专业学生技术技能学习效率和质量,即专业课程开设的前后顺序、课程教学课时要安排合理,以科学的课程组织形式开展教学活动。机电一体化专业课程体系结构考虑对技术技能型人才的质量要求,需要全面覆盖基础课程、技术课程、实训课程和选项课程四大模块,四模块分别占比:23%、20%、40%、17%。机电一体化课程考虑技术技能视角构建课程体系,要尤为注重技术技能训练。

2构建思路

机电一体化专业课程体系构建是基于学生未来职业要求和技术技能型质量要求的,要充分考虑职业资格考试和技能大赛对教学引领作用,在课程体系中集中体现技术、技能属性。考虑现有机电一体化专业教学模式,将机电一体化专业课程体系构建为“阶段+模块”、“理论+实践”的互补体系。机电一体化专业教学课程阶段主要包括职业基础能力培养阶段、职业专门技术能力培养阶段、职业关键能力培养阶段和职业拓展能力培养阶段四个阶段,对学生在未来职业中所需技术技能进行培养,全面提升学生综合专业能力。机电一体化专业教学课程模块主要包括基础课程、技术课程、实训课程和选项课程四大模块,其中基础课程模块就学生在未来职业中的职业素质和基础能力进行开发培养,切实提高学生职业综合素养;技术课程模块就学生在未来职业中的专业技术能力进行开发培养,主要设置职业技术性课程;实训课程模块就学生在职业技术性课程中所学进行实训教学;选项课程模块就学生在未来职业中具体工作岗位所需设置的课程,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和技术技能导向性。

3课程体系总体设计

高校机电一体化专业课程体系的总体设计框架是基于机械工程行业需求,强化学生技术、技能基础,拓宽机电专业能力,突出未来职业能力,提高综合专业素质,全面职业发展的课程结构,是面向多方向工作岗位需求,设计大类模块化课程的体系。机电一体化专业课程体系的总体设计包括集“自然科学+人文社会科学+专业思想教育”在内的基础课程教育(一个基础),包括集“电工电子基础平台+机械基础平台+计算机控制技术基础平台”在内的平台课程教育(三个平台),包括集“自动生产线方向+机电一体化设备+模具设计和制造+数控技术应用+计算机辅助机械设计”等多模块课程教育(多模块)。

4课程体系设置分析

第5篇:电力专业技术总结范文

关键词:电气工程;培养方案;改革;复合型人才

作者简介:王晓刚(1976-),男,吉林长春人,广州大学机械与电气工程学院自动化系副主任,副教授;王清(1963-),女,黑龙江哈尔滨人,广州大学机械与电气工程学院自动化系主任,副教授。(广东 广州 510006)

基金项目:本文系广州大学“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的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3)36-0131-02

目前我国电气工程领域有以下两个发展特点:一是随着我国年发电量和总装机容量的逐年增长,未来20年,我国电力工业和电工制造业将持续高速发展,对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的人才需求量越来越大。二是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以及能源技术迅速渗透到传统电工领域,出现了微电网、智能电网等新事物,这对高校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的毕业生提出了新的要求。与此同时,教育部提出实行“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旨在培养一批创新能力强、适应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的高质量工程技术人才,促进工程教育改革和创新,全面提高我国工程教育人才培养质量。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各高校都对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培养方案作出修订。[1-7]广州大学(以下简称“我校”)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原有的培养方案已经不适合于当今社会对人才的要求,因此从2011年开始对专业培养方案进行了大规模的修订,经专家评审通过并从2012年开始实施。新培养方案的最大特点是侧重于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

一、专业培养目标

本专业旨在培养能够从事与电气工程有关的装备制造、系统运行、自动控制、信息处理、试验分析、电力电子等技术开发以及计算机应用等领域工作的宽口径复合型工程技术与管理人才。在新培养方案中开设了电力系统自动化、工业自动化和智能电网与新能源技术三个专业方向,相应方向的学生毕业后可在电力行业、电气装备制造和应用行业,或者工业自动化设备集成制造行业、自动化设备和技术的应用行业从事电气、电子、自动化产品的研究、开发、集成、管理、安装、检测与维护等技术工作。

二、新版培养方案介绍

本专业课程基本框架设置为三个层次:第一层次以公共基础课程、学科基础课程、专业必修课程为本专业的主干课程。在此基础上,第二层次设置专业选修课程,选修课程分为电力系统自动化方向选修课、工业自动化方向选修课、智能电网与新能源技术方向选修课和跨方向公共选修课。第三层次设置集中实践环节,包括课程设计、认识实习、生产实习、毕业实习和毕业设计。

本专业基本学制为四年,允许在七年的弹性学制内完成学业。毕业的总学分不少于164,且各层次课程应满足相应模块的修业要求。公共基础课程平台包括通识类必修课和通识类选修课,分别要求达到36学分和11学分。学生至少需获得4个第二课堂学分方能毕业。多余学分可申请以50%的比例折算抵免通识类选修课程学分。在专业选修课程中,要求毕业前必须选修不少于38学分的课程。通识类必修课程、学科基础课程、专业必修课程是本专业全体学生修读的课程,如果考试不及格,按学校文件规定,必须重修。所有集中性实践教学环节是全体学生必须完成的实践环节。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学习兴趣在第三学年开始选修电力系统自动化、工业自动化或智能电网与新能源技术方向的课程,在相应方向所选修的课程要求至少要分别达到12、9.5及10学分。

另外还建议学生每学期至多选修2学分的通识类选修课程,并选择适当的经济管理类通识课程,以丰富自己知识结构。学生应特别重视学科基础课程和专业必修课程的学习,为后续学习、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开设的课程具体包括:

1.通识类教育课程平台(通识类必修课)

包括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等政治类课程以及大学体育、大学英语、计算机基础、心理健康教育等,共36学分。

2.通识类教育课程平台(通识类选修课)

分为人文科学类、社会科学类、自然科学类、工程技术类、体育艺术类、教师教育类六大类别,要求学生跨学科选修两类以上(含两类)课程,且要求在精品通识课程中选修不少于2学分,与专业相同或相近的课程不计入总学分。通识类选修课要求修满11学分。

3.学科基础课程平台(学科基础课程)

包括专业导论、高等数学、大学物理、机械制图、C程序设计、电路等,共30学分。

4.专业课程平台(专业必修课程)

包括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模拟电子技术实验、数字电子技术实验、电力电子技术、自动控制原理等,共17学分。

5.专业课程平台(专业选修课程——模块课)

电力系统自动化模块包括发电厂电气部分、电力系统分析、电力系统继电保护原理、电力系统自动化、电力系统调度、电力系统新技术专题、配电网自动化、高电压技术等,要求修够12学分。

工业自动化模块包括电机拖动技术、电力工程基础、电力电子技术装置及应用、现代控制理论、自动化仪表与过程控制、运动控制系统、电梯控制技术、智能控制、机器人技术、物流自动化技术等,要求修够9.5学分。

智能电网与新能源技术模块包括发电厂电气部分、电力系统分析、智能变电站技术、电力系统继电保护原理、智能电网技术、微电网技术、新能源发电技术等,要求修够10学分。

6.专业课程平台(专业选修课程——跨模块课)

这部分课程3个方向的学生都可以选修,要求模块课和跨模块课的总学分至少达到38。包括单片机原理与接口技术、复变函数与积分变换、电磁场、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电子电路CAD技术、专业英语、电气控制与可编程控制器、计算机虚拟仪器技术、DSP系统设计与应用、计算机控制技术、无线传感器网络技术、学科研究方法论等。

7.实践教学平台

包括军训、金工实习、电工电子实习、认识实习、电子技术应用课程设计、单片机应用系统课程设计、生产实习、毕业实习、毕业设计。此外,3个方向的学生还要完成相应模块的课程设计,分别为电力系统课程设计、控制系统课程设计、智能电网技术课程设计,为期均为1周。实践课的总学时为28。

新培养方案各类课程的学分数、学时数及其所占百分比见表1。

三、新版培养方案所采取的改革措施

1.专业方向改革

与原培养方案相比,专业方向作了很大改动,这样做的原因有三:

第一,原培养方案并不分方向,所有学生都只是根据自己的兴趣在专业课程平台的26门专业选修课中自行选课,且要求毕业前修够至少36学分。这种方式存在很大的弊端,这是因为学生对专业方向的把握能力不够,所选的课程不够系统化,导致学生毕业时对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的内涵仍不明确,从而直接对考研或工作造成影响。

第二,原培养方案的课程侧重于工业自动化方向,电力相关课程较少。然而从近几年我系学生的就业情况来看,进入电网公司和发电厂等电力企业就业的学生每年都占据一定的比例,迫使我系对专业方向进行更合理的设置。

第三,随着电力工业的发展,电子、计算机、通信等信息技术以及能源技术与传统电工技术不断融合,丰富了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的发展方向。例如智能电网、新能源技术、微电网技术等新兴技术的出现要求本专业应及时地调整专业方向。

综上,在新的培养方案中将学生分为电力系统自动化、工业自动化以及智能电网与新能源技术3个方向,学生必须选定一个方向,并在相应的模块课程中修够一定的学分。这一改革措施的目的是使学生有更明确的学习目标,实现个性化发展,毕业时有更好的专业素养,也为学生在电力部门和新能源产业就业打下更好的基础。同时要求学生要选修一定学分的跨模块课,成为宽口径复合型人才。

2.课程结构改革

对比表1和表2可以看出,与原培养方案相比,新培养方案的学分数略有减少,而学时数减少的幅度较大。这是因为学校规定1学分由18学时减少至16学时,如电机拖动技术由原来的3学分64学时(含10学时实验)改为现在的2学分32学时。而专业课总学分的要求几乎不变,从而要求学生修更多门课,接触更多的专业知识,体现了全面发展的原则。

另外,新版培养方案要求学生至少获得4个第二课堂学分方能毕业。所谓第二课堂,即鼓励学生在校学习期间积极参加第一课堂以外的学术科技、文化艺术、社会实践等活动,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学生课外参加学科竞赛项目获奖、获得专利、、成果技术转让、完成科研课题和社会调查、获得技能证书等均可获得相应的学分。将学生在第二课堂的活动进行学分量化,与第一课堂学分共同构成综合素质评估体系,更为准确全面地反映学生的综合素质情况。

3.课程设置改革

由于专业方向的改动较大,因此课程设置上也有较大变化。改动较大的是专业课程平台,增设了多门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和智能电网与新能源技术方向的课程。工业自动化方向增设了电力电子技术装置及应用、物流自动化技术。在跨模块专业选修课程中,删去工业控制总线、电子电路故障诊断技术、楼宇自动化系统等课程。

另外,在课程教学内容上,要求紧跟理论和技术的发展动向,对每门课的教学内容都做了优化,保证学生学到最新最实用的理论和技术。

四、结论

电气工程领域的理论和技术随着电子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渗透而发生了巨大变化,高校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的培养方案应及时做出修订以适应社会对人才的要求。本文对新培养方案做出介绍,从专业方向、课程结构和课程设置三个方面进行了改革。新培养方案将更好地为社会培养宽口径复合型工程技术与管理人才。

参考文献:

[1]贾文超,张德江.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培养方案的改革与实践[J].中国电力教育,2009,(7):29-31.

[2]王玉华,陈跃,雷必成,等.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改革研究[J].中国电力教育,2012,(20):19-20.

[3]胡福年.电气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改革探讨[J].电气电子教学学报,2009,31(3):11-12.

[4]戴宪滨.工程类高等院校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探讨[J].中国电力教育,2012,(6):53,67.

[5]楼冯梁.浅析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J].机电信息,2011,(21):221,223.

第6篇:电力专业技术总结范文

研究实验教学体系的出发点

北京青年政治学院作为文科高职院校,开设的电子商务专业,主要培养适应市场需要的从事企业管理和市场营销与策划的电子商务应用型人才。经过几年的教学实践,基本完善了教学体系结构和课程设置。由于电子商务应用是综合应用学科,涉及到企业管理、市场营销和信息技术等学科,具有文理结合、技术性强、实践性强和应用性强的特点。因此,在进行基本的理论知识教学的同时,应重视和加强实用技术、技能教学环节和应用能力培养,重点建设与技术技能教学配套的实验环境和实训基地,以体现应用技术、技能培养和职业教育的特点,不断研究、总结适合文科类电子商务专业教学特点的通用技术技能实验和实训科目,规划适应电子商务应用需要的实验教学体系,总结教学体系中财经、商贸和信息技术课程在电子商务活动中理论与实践的衔接关系,制定出电子商务专业的基本实验流程和实验项目,更好地指导实践和实验课教学,规范本专业实验内容和实训内容,加强与之配套的实验环境和实训基地建设,使财经类高职院校电子商务专业的建设和发展朝着更加适应行业应用需要的方向发展。

实验教学体系建设的目标

文科院校开设电子商务专业,侧重于电子商务的商务管理与商务应用。在课程设置上主要以企业管理学和市场营销为主要教学方向和应用方向。所以,在实践环节上主要侧重于经济管理与市场营销等环节的实验和实训,并规划设置了相关的教学实验科目与实验流程,设立了相关的实验室。

文科院校开展电子商务教学,应当充分考虑和重视与之相关的信息技术教学与实践,总结课程体系结构中,经济学、管理学和计算机应用之间的有机结合,合理规划并设计出与教学配套的教学实验(实训)科目、实验(实训)大纲,并规划建设与实验科目要求一致的教学实验室和实验环境。

电子商务实验室的建设,首先充分利用实验室提供的企业管理和电子商务系统,以及物流管理系统等模拟教学环境为学生提供实践平台,加深学生对电子商务相关课程的理解,了解电子商务应用环节和基本业务流程。其次,加强对学生的专业和职业技术技能的培养,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掌握企业信息管理系统和电子商务系统的基本应用规律和操作技能。第三,为提高教学水平,开展教学研究,不断修改和完善实验(实践)教学体系,为各教师提供教学改革、技能实验和系统开发的基本实验环境。主要包括:企业内部网建设、网站规划与建设、网络财务、网络广告、网络营销和物流追踪等教学实验项目。

另外,充分利用电子商务实验室的设施,建设开放式的电子商务教学与实验管理平台,可以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创新和实践能力。

北京青年政治学院非常重视电子商务专业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目前,为配合专业教学已经建设了三个配套的实验室,实验室建设立足于基本理论,面向企业和商务信息化应用,紧跟信息技术电子商务应用的前沿,为学生提供学习、实践所需的较为先进的操作平台。目前,可以进行企业内部网基本建设、商务网站建设、商务流程管理和物流管理等专项技能实践,旨在加强学生对电子商务课程的理解和培养学生在实际企业应用环境中的实践能力,是连接理论知识和企业电子商务技术实际应用的一座桥梁。

实验教学体系规划与建设

由于文科院电子商务专业在相关的计算机与网络等信息技术的教学力量和技术力量相对较理科院校要薄弱,在规划和设计专业教学实验(实训)科目、体系结构和实验环境时,出现的对有关实验科目、内容和实验流程的研究、规划和设计不完善等问题,缺乏系统的实验体系结构和实验环境,这一问题在文科财经类高等职业教育的电子商务专业教学中尤为突出,缺乏适应高职特点,面向应用的通用实验科目、实验环境的规划与建设。

文科财经类高等职业教育院校和专业,教学目的和培养目标都是突出应用和职业技术方面的特点,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从事电子商务应用的实用型和应用型人才,以能力培养为主,重点培养电子商务的应用技术和技能。因此,在文科财经类高等职业教育院校和专业的电子商务教学体系中,应当更加注重应用技能和技术环节的实验和实训环节研究,规划和设计出符合高职教育特点的,财经类电子商务实验教学体系结构,制定出具有实际应用价值的实验(实训)科目、实验流程和实验大纲以及实验的评价体系结构,同时规划和设计出与实验配套的实验环境的基本实验室设备、软件配置和实训基地建设要求。

(一)规划以实验(实践)教学体系、理论课程体系相结合的教学体系结构

教学体系结构基本内容主要有以下几点:

1.研究和总结文科财经类高等职业教育院校电子商务专业的应用教学规律,总结课程体系结构中管理类、商务类和信息技术类等课程之间的联系,归纳出这些课程在实验和实训环节中的结合点以及实验和实训的基本知识和技能点。

2.制定适合本专业的具有实际应用价值的实验(实训)教学体系结构的参考意见。设计出具体的通用实验(实训)科目、实验流程和实验大纲以及实验的评价体系结构。

3.提出与实验(实训)配套的实验环境的基本要求。包括实验基础设施、实验室设备配置、实验室功能和系统软件要求、实验室管理使用方法和管理方法。

体系结构要建立的是在文科财经类高等职业教育院校电子商务专业的教学中,突破理论教学和实际应用脱节的难题,引导教学适应职业教育特点,突出应用技术和技能教学,真正体现职业应用能力的培养。

(二)实验教学体系的应用点

实验教学体系提出了文科财经类高等职业教育院校电子商务专业的实验(实训)教学体系结构,规范实验教学环节。

实验教学体系突出基础知识、基本技术、通用技能相结合的特点,现已经构筑了以电子商务网站建设、网络营销、网络广告等十余门有特色的核心专业课程,并制定了特色明确的实验(实训)教学大纲。这些课程不但注重与技能实践及最新的学科发展相联系,而且都配有相应的实践或实验环节,以培养学生的应用精神和实践能力,创造出一种强调综合素质,突出应用意识与实践能力、技能应用能力培养为特点的具有不断自优化功能的实验教学体系。

建立一个通用的实践教学体系,通过课程设计、社会实践和论坛等形式来锻炼学生的协调能力、沟通能力和对理论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

(三)根据教学体系的规划与建设,采取一些教学改革措施,以促进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的提高

具体教学改革措施包括:

(1)针对专业特点,不断总结教学经验、更新教学内容,编写高水平教材。

根据新一轮的实验教学体系的规划,以北京青年政治学院管理系电子商务教研室为主体,对实验环节中的实验内容、实验流程、评价标准和实验实配置进行调整,使之更加适应文科高职教育的特点,并编写新的实验教学大纲,同时编写出版与之配套的实验(实训)指导教材。

(2)优化教育技术手段,建立一个包含电子商务专业方向的课程教学多媒体课件库,利用北京青年政治学院校园网为学生提供网上教学平台,形成学生与教师的教学互动,促进学生自主学习。

(3)通过实验教学体系的建立,推进教学方法的改革,鼓励案例引导和任务驱动式教学、以实际应用带动理论教学,提倡以学生为主导的自主性学习和研究性学习的新模式,倡导学生的实践、应用活动。旨在引导学生积极参加社会实践,及时了解电子商务的发展和应用趋势。

(四)将电子商务专业实验室建设成展示学生应用特长的实验平台

(1)完善实验室的管理运行机制,制定学生应用试验专用机管理制度,实行开放式实验教学,鼓励学生进行社会实践和教学应用实验活动。

(2)鼓励教师将科研成果转化到实验教学内容中,将实验教学内容与学生课外实训活动相结合,实行开放式实验教学体系。

(3)统一规划电子商务专业实验课程,制定各实验(实训)课程的教学大纲,明确理论课教学和实验(实践)教学的关系,确定教学实验(实训)的时间表,合理安排理论课与实验课的学时比例。

试验教学体系不但充分重视和突出实验和实践环节对应用型人才培养的作用,并且强调相配套的教学管理手段和措施的运用,如建立网上教学交流平台,加强师生交流,根据教学安排,为学生提供相关课程的实验室模拟实践环境,如个性化网站建设、商务网站规划与建设、BTOB 、BTOC商务流程的规划与设计等。

电子商务专业实验室不但是一个实验平台,更应成为让学生发挥特长、张扬个性、培养综合素质的空间和平台。围绕着学生应用能力的培养,实验室建立学生应用项目与专用机管理办法等制度,鼓励学生进行应用项目立项,系里出设备,甚至部分资金,支持学生进行自我设计、进行个性发展。目前已组织学生参加全国电子商务大赛、考察著名商务网站、电子商务企业等。这些改革举措突破了封闭保守的实验教学模式,为学生个性自由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成才环境。

在电子商务实验教学体系的建设中,注重科研成果向教学转化,尝试实验教学活动的实践化。通过科研与实验教学结合的途径,开发一些贴近实际,有利于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实验项目,如商务网站规划与设计、电子商务BTOB 、BTOC和C2C商务流程实验平台等。于此同时,尝试部分实验教学活动直接在商务实践中完成的做法,将部分实验教学活动直接转移到教师和学生的社会实践和科研工作中来完成,促进了教学改革的深化。

新的人才培养模式,强调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实践能力和应用精神,这就促使人才培养方案中必须建立相应的实验和实践教学体系,推动教学模式改革从封闭转向开放,从重理论轻实践向理论与实践结合的产、学、研一体化教学模式发展,注重学生应用能力培养。

目前,电子商务实验室已经完成的有电子商务系网上交易平台、电子商务文献检索系统、网上商城系统、电子拍卖等系统,它们也是电子商务实验室的开放式的实习软件。

电子商务实验教学体系建设对教学体系的影响

电子商务教学体系建设在“以学生为本”的现代教育教学理念基础上,从知识、素质和能力三个方面,建立一切为了学生,适合专业培养目标要求的教学新体系,如图1所示。

第一,该教学体系的核心为“基础 +技术、技能+应用”的课程体系。基础类课程主要依托于管理系经济和管理学科优势,打造学生扎实的经济、管理和计算机理论知识。在济类课程中,管理学课程包括管理学原理、统计学、市场营销;计算机类课程包括程序设计、数据库原理、计算机网络与通信。

专业课程则是围绕着电子商务的应用,实现商务与技术相结合,其目的在于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目前已经构筑了电子商务网站建设、电子商务解决方案、网络营销、网络广告等有特色的专业课程体系。

第二,强调综合素质,突出以应用意识与实践能力、技能应用能力培养为特点的具有不断自优化功能的实验体系。建立和完善电子商务实验课程的教学大纲,从整体角度来整合实验教学内容,以适应电子商务的不断发展要求,体现实验教学内容的现代化、信息化、综合化。同时充分注意将教师的科研成果转化到实验教学内容中,以及实验教学内容与大学生课外科技活动的结合、延伸。

第三,建立一个实践教学体系,其目的是增强学生对电子商务实践活动的了解,锻炼学生的协调能力、沟通能力和对理论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培养学生的专业素养。它是培养学生认识和观察社会、训练应用能力和操作技能的重要教学环节,是素质教育的重要手段。它不仅要求学生对本专业所学知识和技能进行综合运用,而且让学生通过社会实践,进一步提高其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实现人才的培养目标。

我们主要通过一个完整的课程设计来整合学生所掌握的理论知识,锻炼并增强学生对实际项目的开发和管理能力,树立更好的团队合作精神,同时为学生争取更多的社会实践机会,让学生能够直接参与一些IT公司实际项目开发与管理工作,以此形成学生的第二课堂,让学生直接了解社会最新发展变化,拓展他们的视野。

北京青年政治学院为配合电子商务实验教学体系规划和建设研究,积极进行教学实践和基本建设,共建成三个电子商务实验室,九个电子商务实训基地。实验室配置了各类配套教学软件系统,主要包括系列实用电子商务教学系统,如网络财务、电子商务管理、物流管理和企业管理信息系统、教学演示系统等,开展除信息技术基础外的专业教学实验,包括商务数据库应用、网络程序设计、网站建设、网页与多媒体制作、电子商务主要业务流程实验、电子商务安全与支付、客户关系管理、企业资源规划、电子商务系统应用等实验内容。

第7篇:电力专业技术总结范文

1.1专业调查分析

(1)对企业的调查

2003年底,我们对陕西及江苏、上海等沿海城市的国有企业、民营、私营企业及三资企业等单位就岗位分布、应加强的能力、应加强的实践性环节、现在岗位上使用最多的课程等问题进行了问卷调查,收到有效问卷180份。调查得知:第一,高职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毕业生就业岗位主要分布在质量检测、调试维修,其次是生产管理与维护、营销服务;第二,岗位上应加强的能力主要是调试、维修,其次是质量检测、计算机、工艺实施;第三,应加强的实践性环节首先是电子产品制作,其次是电工基础实训、课程实训、毕业实习等;第四,岗位上使用最多的课程依次是《电子测量技术》、《电子线路EDA技术》、《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电子产品工艺》。

(2)对兄弟院校调研

全国共322所高校开设高职高专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专业代码:590201),其中陕西地区共八所。我系在2004年5月对西安地区部院校进行了调研,主要涉及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的招生年份、就业情况及岗位分布、教学计划培养目标、职业能力、主干课程等。西安航空职业技术学院将该专业职业能力分为电子技术应用能力、计算机应用能力、信息技术应用能力、通信技术应用能力、智能信息技术处理能力五个方面;岗位分主要岗位和次要岗位是航空职业技术学院信息专业的办学特色。

(3)调研结果分析

通过走访用人单位及对兄弟院校的调研,说明在西部院校办此专业有一定市场前景,同时也给我院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的办学、教学计划编制提供了很好的帮助。电子信息技术是当今信息科学发展的前沿,是衡量一个国家现代化水平和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是我国今后二十年高科技发展的重点。目前,随着我国在电子信息技术理论上研究的快速发展,电子信息技术各个领域急需大量的信息工程技术员,信息系统管理人才,要求他们既掌握着比较丰富的基础理论知识,又具有较强的动手能力和一定的专业实践经验,能够在实际工作中较好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有较高的综合素质,能够在一线熟练进行电子信息设备的使用、管理维护、改造及信息的获取、传输、处理等工作。

1.2专业发展现状

经过充分的调研和论证后,从2004年9月开始我院招生第一届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以来,截止2007年共招收了12个教学班级。该专业毕业生就业形势有好有坏,我们认真反思其原因:一是生源问题,在04、05级生源中,文科生占相当比例,学生学习成绩不理想,动手能力较弱,与企业的要求有差距;二是制定教学计划总体较好,但也显现出一些问题,如专业定位不够准确,特色不鲜明等。

2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改革

2.1教学计划改革

为了扭转上述状况,电子系及时成立了专业教学改革及建设指导委员会,针对实际充分研讨、反复思考,提出了“以就业为导向,明确培养目标”的教学计划制定思路;商讨完善了教学计划的方案:结合毕业生就业的情况及教学运行过程中积累的教学经验,参考其它院校同类专业教学计划,在保持我院特点的前提下,调整并制定该专业教学计划。如增设专业方向的重点课程以加强职业技能的培养,删减信息管理方面的课程,进一步加强信息获取与处理、信息系统运行管理及通信技术方面课程的教学目标,使其与专业培养目标相接轨;抓好专业定位与特色:面向电子信息各生产制造企业,从事电子通信产品的安装、调试、运行、维护与管理及电子产品的工艺实施、生产组织、技术管理等工作。使毕业生具有安装、调试、维护电子信息系统、通信和网络系统等设备的能力,具备电子信息技术的开发、设计、推广、应用的能力。

2.1.12006级教学计划评审

为更好地发挥教学计划的导向作用,2006年7月学院组织校内外专家对电子信息工程技术等专业06级教学计划进行评审。来自兄弟院校、电子信息类企业的与会专家,从三个方面肯定了教学计划:条理清晰,思路明确,定位准确、主干课程到位;理论与实践课程控制在1:1,模块化教学有特色,对该专业选择讲授微积分基础、线性代数、积分变换的应用数学模块,很好地体现了“理论够用为度”的原则;实践能力的培训方案非常好,《电工基础实习》、《电子产品制作实训》突出焊接技术的重要性,与此同时,专家也提出了宝贵的建议和意见,如加强protelSE、maxplusII、multisim、matlab等工具软件进行电路设计和仿真调试;课程设置要准确,梯度要合理等。

2.1.22007级教学计划亮点

2007级教学计划以理论够用为度,明确专业培养目标、完善模块化教学、压缩课程门数与总课时、前移主干课重心、突出实践能力培养,体现职业教育特色为总思路。按照能力培养为重点,素质全面协调发展为目标,制定了专业素质、能力、知识的结构与要求。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并重;课程设置面较宽,使毕业生有更好的业务适应能力,将人才培养的大目标分解到各教学环节的每一步骤中。教学计划最大亮点就是“校内基础实训+工学结合、顶岗实习+校内生产性实践+校外生产实习”的信息专业实践技能培养方案,充分体现了“学校以教学为中心,教学以实践教学为中心”的理念。陕西康佳校企合作办学基地是专业“工学结合、顶岗实习”的成果;为积极响应“要积极探索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的校企组合新模式”的十六号文件精神,我们利用现有空房,依托校外工学结合、顶岗实习经验,引入企业生产线,模拟企业化模式生产小型调幅收音机是该专业“校内生产性实践”的重要体现。

2.2师资队伍建设

2.2.1加强师资培训,提高师资队伍水平

加强师资培训,提高师资队伍水平,主要是坚持“一个关键,一个重点,一个优势”的方针。一个关键就是加强教风的转变;一个重点就是加强学科带头人、中青年骨干教师的培养;一个优势就是利用青年教师多的特点,培养一支职业教育观念强的青年教师队伍。师资培训既包含长期的学历提高教育,也包括从事实验室建设、到企业培训,特别是去企业的实践锻炼。紧密结合教学、科研工作需要,有计划地开展各种形式的新知识、新技术培训,如组织专业组教师外出听取有关专家的学术报告、参加各类短期培训和学术研究班等。暑期去电子类相关企业进行为期一月的实践锻炼是信息专业组每个老师的“必修课”,了解企业对人才需求,熟悉企业生产流程、产品制作工艺,学习先进的生产技术和企业管理理念,从而提高教师的核心竞争力。

2.2.2产学研结合建设“双师素质”教师队伍

在学院领导、科研处和电子工程系的支持下,我们确立了以电路研究所为平台,电子教研室为重点,积极探索新型教育培养模式。通过近几年的实践,初步探索出一条以产、学、研相结合,在实践中培养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人才的新型职业教育体系。所作的探索主要有三个方面:电子产品的加工与调试、电路系统的研发、集成电路的反向设计,产、学、研结合,提高教师的工程实践能力,建设一支“双师型”教师队伍,从而促进该专业的整体发展。目前从事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教学工作的教师共有38人,外聘教师2人。其中副教授、高级工程师9人,占24%;讲师、工程师、技师14人,占37%;助理讲师15人,占39%;研究生5人、本科生33人;具有“双师素质”的教师8人,占总人数的21%,建成了一支能力强、素质好、思想觉悟高的“双师型”教师队伍。

2.3实验、实训室、实习基地建设

几年来,通过新建、扩建、完善等方式建成了包括模拟电子技术实验室、数字电子技术实验室、电路与电工实验室、家电实验室、单片机控制实验室等的5个校内实验室;包括EDA实训室、SMT实训室、PCB实训室、电子装联实训室、综合化实训室、科技创新实训室等6个校内实训基地;包括四川长虹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陕西凌云电器总公司、江苏扬中实习基地、陕西长岭电子科技有限责任公司、青岛实习基地、陕西烽火通信集团有限公司的6个校外实训基地。校内实验、实训室、校外实训基地运行良好,在专业人才培养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这些不仅为学生实验、实习提供方便,还给学院在专业建设、教学内容设计、课程开发、师资队伍建设、技术开发和推广、设备支持等各个领域开展合作创造了有利条件。

第8篇:电力专业技术总结范文

土木工程专业在土木与交通学院,本专业培养从事房屋建筑、地下建筑、道路、桥梁、隧道、城市轻轨等土木工程结构设计、土木工程基础设计及地基处理、土木工程结构的检测与试验、土木工程施工技术及工程管理等工作,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和宽广的专业知识,得到土木工程师基本训练,具有较强的创新精神和研究、开发、应用能力的高级土木工程技术人才。

主要课程:一、二年级阶段,学生主要学习高等数学、计算机应用基础、工程制图、工程测量、土木工程材料、理论力学、材料力学、结构力学、流体力学、土力学等专业基础知识;三、四年级阶段,学生分成三个专业方向:建筑工程、地下结构工程、道路与桥梁工程,分别按照三个专业方向系统进行混凝土结构理论与设计、钢结构理论与设计、高层建筑结构设计、工程结构抗震防灾理论与设计、地下建筑结构、道路勘测设计、路基路面工程、桥梁工程、隧道工程、施工技术与施工组织设计、建设项目管理与工程经济等专业领域课程的学习。

二.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在电力学院,本专业培养具有扎实和宽广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突出的创新精神、创业意识与综合素质、较高的外语水平、以及较强的计算机操作应用和独立解决电气工程技术问题的能力,能够从事与电气工程领域有关的、宽口径的复合型高层次教学、科研和工程技术人才。

主要课程:电路、电磁场、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电力系统、电机学、电器学、微机原理及应用、自动控制理论、电力电子技术、信号与系统、发电厂电气部分、电力系统继电保护、高压电技术、直流输电、电气传动控制、电气测试技术、变频技术。

三.电子信息类

为满足我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需求,延续学院优良人才培养传统,迎接世界电子信息产业新一轮产业转移和全球化竞争的挑战,培养学生成为新潮电子产品或新型信息服务的首创发明者、技术管理者和行业开拓者,学院2014年实施“电子信息类”大类专业招生。此大类专业以精英人才培养为目标,着重从综合创新能力、“宽深厚”知识体系和专业精英思维三方面对学生进行培养。

专业内涵:此大类专业覆盖信息工程(通信工程与电子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微电子技术)、电子科学与技术(物理电子技术)、集成电路设计与集成系统四个本科专业,第三学期按学生意愿为主转入信息工程专业和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

深造就业:近年信息技术应用加速扩张,物联网、云计算、数字家庭等新型高端电子产业形态不断涌现,对创新人才需求十分迫切。广东省是世界的电子信息产业基地之一,总产值连续25年全中国第一,占全国产值三分之一,电子百强企业占全国四分之一,广州-深圳-东莞-珠海被称为“世界信息工业走廊”。学院毕业生面对电子信息新型与传统优势产业人才需求,长期以来供不应求,广泛就业于电子信息产业各个领域,包括中国移动、中国电信、中国联通等运营商,华为、中兴、三星等大型通信龙头企业,腾讯、网易等互联网IT企业,以及广播电视、银行、商业部门、财税、金融机关和科研机构等单位。2013届该专业总体就业率:100%。

教学优势:学院重视教学改革,强化数学和工程科学基础教育,通过全方位工程引导,注重学生个体的充分自我发展,促进形成以主动性、责任感、合作性为表征的良好价值观念,改革成果荣获第六届教学成果二等奖(“研究型大学电子信息类专业精英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目前学院教学资源优势突出,拥有精品课程3门(数字信号处理,射频电路与天线,数字系统设计)、特色专业2个(集成电路设计与集成系统,信息工程)、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 个(电气信息及控制)、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1个(电子信息类专业型精英人才)、国家集成电路人才培养基地1个、国家工程实践中心1个(与TCL 通讯共建)、教学团队1个以及教学名师1人。此外,学院与TCL、中兴、移动、京信通信、三星、微软研究院、超声电子、德赛、雷曼光电、广州视源电子、泰斗微电子等IT龙头企业共建企业实习。

四、会计学

第9篇:电力专业技术总结范文

关键词: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培养目标,课程设置

 

1 引言

陕西理工学院在近半个世纪的办学历程中,始终坚持扎根秦巴山区,把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服务作为神圣的使命,形成了“扎根秦巴,艰苦创业,服务基层,培养下得去、留得住、干得好的高级应用型人才”的办学特色,成为支撑学校生存与发展的精神支柱。

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是我校新成立的专业,在专业方向、教学计划与课程体系设置以及实践环节和考试环节等诸多方面存在不足,限制了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以及优秀学生的脱颖而出。为了适应现在信息社会对人才的要求,克服当前严峻的就业形势,进一步贯彻我校有关创新人才培养的精神,对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人才创新能力培养教学模式进行探究是非常有必要的。本文就我校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课程设置的现状进行总结,以及对未来专业教学模式发展进行探索。

2 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建设存在的问题

我校目前的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的教学、实验和科研活动中,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1)理论课内容陈旧,与现代电子信息技术的发展严重脱节。2)各门课授课内容之间缺乏有机联系,课程开设先后存在问题。3)实践环节内容和手段比较单一。4)教师理论知识丰富,但对新技术应用、开发设计能力有待提高。5)理论教学、实践教学内容和手段比较单一,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方面缺乏有效的措施。针对以上问题,进行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建设并不断完善,才能培养出适合现代电子信息技术发展的应用型人才。

3 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与定位

我校是地方院校,我们有责任培养具有科技创新能力人才为地方经济建设服务。“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以培养有较厚基础、较宽口径和较强的实践动手能力的应用型人才为培养模式,制定的培养目标应跟上信息时代科技发展的步伐,不能一成不变,应该时刻关注人才市场对应聘者的知识结构、实践能力和科学素养等的需求变化,同时也应考虑到部分学生想要进一步探索、深造的需求,为它们敞开发展空间和留出可自行支配的时间。基于以上考虑,我们为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拟定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备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的基础理论和知识,受到科学实验和科学研究训练,能在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及相关领域从事科学研究、教学、科研开发、产品设计、生产技术或管理工作的各级各类应用型人才。在扎实的学科理论基础上,设定了多个专业方向,并且切实加强了实践性课程的比例,实现了“厚基础、宽专业、重实践、强能力”的人才培养模式。

4 2010版教学培养计划

我校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2010版教学计划计划课内总学时(含必修课和选修课)2350学时。论文参考。公共平台课程比例35%(其中素质教育选修课程比例约占5%),专业基础平台课程比例30%,专业平台课程比例22%,专业方向平台课程比例13%,必修课与选修课比例为7:3,实践性教学环节,40-45周,总学分25-30学分。对2010版专业教学计划修订中做到以下几点:

1)知识结构和课程体系整体优化的原则。论文参考。构建“平台+模块”的课程体系,加强课程间的逻辑性,结构上的科学性,开发综合性课程,培养学生综合应用能力。控制课内总学时,优化课程教学内容;增加选修课程比例,为学生个性化发展搭建平台。

2)优化实践教学体系,深化实践教学改革的原则。以基本能力训练为基础,以综合能力培养为核心,建立课内外、校内外相结合的多层次实践教学体系,丰富实践教学类型,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3)人才培养主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原则。注重人才培养和专业教育的社会适应性,创造条件让学生参与科学研究和创新活动,积极探索教育教学新途径、新方法、新模式,建立培养计划的年度审核制度,根据经济社会需求,适时调整人才培养方案。

4)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相结合的原则。实施大类培养及复合应用型培养,以强化通识教育、大类学科基础教育。相近专业应实施分段培养模式,实行较宽口径的专业基础教育;依据社会需要和学生发展需要,开设专业方向;同时,辅之以辅修专业及第二专业培养,拓宽专业口径。

5)将理论和实验有机结合,增强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分层次培养各类具有电子信息科学技术背景的专业技术人才。

5 课程设置

在2010版的专业培养计划中,根据现有实验设备、师资及目前人才市场需求情况,设定专业培养方向:信息与通信和信息技术与应用方向,每个方向设立专业方向必修课与方向选修课。方向的设置充分考虑到了社会经济建设对人才的专业理论、科学素养、技术和研究能力的要求。删除了原有计划中知识较陈旧的课程,新增《虚拟仪器技术》、《Matlab及系统仿真》、《嵌入式系统及应用》、《锁相技术》等课程。课程设置还做到了课程开设的先后顺序合理,各课程之间衔接有序。

2010版中加强的实践性课程,实践性教学环节,40-45周,总学分25-30学分。包括社会实践、计算机技能强化训练、高级语言编程实训、生产见习、金工实习、电工电子实习、课程设计ⅠⅡ、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生产实习、毕业设计等环节。其中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作为一门专门的实践环节课程开设,要求学生自己组队,选择教师开发电子作品,有利于提高学生创新能力,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锻炼,其设计作品为学生就业提供了良好的实践能力展示。为了学生有更多的时间完成毕业设计工作,将第八学期课程全部提前,第八学期学生认真做好毕业设计工作,切实提高毕业设计质量。

6教学方法

为了更好地体现“学以致用”的办学理念,解决目前专业建设中存在的问题,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的建设必须注重学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同时还要提高教师的教学和科研水平。

1)鼓励教师搞科研,丰富教师实践经验,在科研同时带动学生中骨干分子参与科研项目开发,提高学生科研动手能力。鼓励学生发表科研论文。

2)自主式学习教学网络建设。教师将教学课件、教学视频及课程相关资源上传到校内教学资源网,供学生自主学习交流,并提供相应的师生互动平台。

3)学生动手能力培养。加大实验室开放的力度, 并建设和完善电子创新设计实验室,为实践活动提供支持, 给优秀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设计和研究环境。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各类专业竞赛活动,如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全国“挑战杯”科技竞赛、机器人大赛、全国数学建模等。

4)动态课堂教学。论文参考。教师在上课之前备课充分,在教学过程中注意教学进度和最新科技发展及时补充调整内容,给学生发放相应的材料。

5)建立校外实践教学基地,探索“校企联合,订单培养”。可以为企业培养需要的人才,解决企业招人难,学校就业难的难题。

7 结语

专业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是人才培养成败的关键,是一项长期的任务,任重而道远,我们会继续不断学习改善现有教学模式。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建设应深入到相关专业领域中去,了解社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需要开设什么样的课程、需要学生掌握什么样的技能。只有针对社会需要,紧随现代电子技术发展,按照“学以致用”的办学理念,培养出来的学生,将来才会是最受社会欢迎的人才。

参考文献:

1、马明涛.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与发展[J].吉林农业科技学院学报,2009(3):68.

2、包永强,王青云,刘化君.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教学模式改革的探讨[J].南京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12):65.

3、林钧锋.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初探[J].漳州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16):93.

4、蒋海涛,尚晓星. 应用电子技术专业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J].科技信息,2007(17):23.

5、李敏君,王荣芝,杨昕卉,王淑玉,张梅恒.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J].科技咨询导报,2007(04):123.

6、赵华君,程正富,朱家富,曾祥伦,石东平.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重庆文理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26): 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