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与茶有关的知识范文

与茶有关的知识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与茶有关的知识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与茶有关的知识

第1篇:与茶有关的知识范文

一、活动主题

好茶总是先涩后香,人生总是苦尽甘来。

二、活动时间

待定

三、活动地点

待定

四、参与人员

待定

五、活动流程

活动分为三个环节,具体安排如下:

(一)专家讲解环节

邀请嘉宾主要围绕“鉴茶品茶”这一主题展开讲解,为下一环节做铺垫。

(二)私藏茶比拼环节

(1)活动前,征集自愿带茶的校友,为了把控活动节奏,人数控制在三人。

(2)活动现场,除去参赛的三位校友,其余人员组成大众评审团。

(3)正式比赛前,给三位参赛人员的参赛茶进行编号,分别为1号、2号、3号。

(4)接下来,给大众评审团每人分发3个50ml小纸杯,杯子上编号1、2、3。(给三位参赛人员也要发三个杯子,他们可以参与品茶,但不能参与投票)

(5)比赛正式开始。三位参赛人员依次冲泡自带茶叶,泡茶期间给大家介绍自己的茶,比如茶的名字、品种、来路、价格、味道、口感、功效等等。

(5)泡好后,由参赛人员倒给大众评审团,1号茶展示完成之后再进行2号茶的展示。最好用三个茶壶分别冲泡三款茶,一方面为了保证每款茶的完美展现,另一方面,可以后续不断给大家添杯。

(6)三款茶都展示完毕之后,在“腾讯投票”微信小程序发起投票,让在场的大众评审进行线上投票。

(7)投票结果出来之后,状元、榜眼、探花便知分晓。娱乐性质的比赛,以互相分享为目的,越简单越好。

(8)大合影

(三)大话茶叶环节

这个环节的主要目的是,在一种轻松休闲的氛围下分享自己与茶的故事,顺便学习关于茶的小知识~为了便于大家开展交流,准备了以下几个方向的话题。不在于正确与否,重在分享。

同时,针对话题(4)(5)(6),我在网上整理了一些关于茶的知识,制作了17个知识小卡片,并对卡片进行了编号1-17。聊完话题之后,将该话题对应的知识卡片(事先用A4纸打印出来裁成小条)发到校友们手里,一人拿一张,然后按照编号,让大家念出自己卡片上的内容。(设置这一环节的目的是让每位校友都有参与感)

举个例子:

比如,在聊完话题(4)中的问题1之后,由主持人将该问题对应的知识卡片(编号1-6)发给6个校友,然后由他们按照从1到6的顺序依次念出自己卡片上的内容。卡片内容为网络内容整理,并不代表权威,仅供娱乐和参考。

(1)关于品茶:你喝过的最好喝的茶是什么茶?

(2)关于价格:你买过的最贵的茶是什么茶?

(3)关于买茶:如何买到质量好的茶叶?

(4)关于冲泡:

问题1:应该用什么温度的水泡茶?(知识卡片编号:1-6)

问题2:泡茶应该泡多长时间?(知识卡片编号:7-14)

(5)普洱茶属于红茶还是黑茶?(知识卡片编号:15)

(6)关于科学饮茶:

问题1:晚上喝什么茶不影响睡眠?(知识卡片编号:16)

问题2:喝茶真的可以减肥吗?(知识卡片编号:17)

(7)关于茶叶的妙用:你见过哪些与茶有关的美食?比如茶叶蛋、绿茶饼、茶香鸡……(自由分享所见所闻)

六、物料统计

序号

物品名称

数量

1

50ml纸杯

每人3个

2

茶壶

3个(可由带茶的校友自带)

3

茶点(小饼干、小点心)

适量

4

瓜子花生坚果

适量

5

第2篇:与茶有关的知识范文

关键词:茶文化;教育教学;校园文化

茶文化蕴含深厚的民族传统文化内涵,承载着我国长久发展形成的文化基因,是我国最为宝贵的文化遗产。在新时代背景下,如何传承和保护茶文化,是当代社会管理者和教育者思考的问题。而借助教育这一重要的渠道,以校园文化建设为契机,促进茶文化在校园文化中的融入,不但可解决文化传承发展的问题,还能充实校园文化内涵,利于茶文化在学生群体中传播,对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审美观念、文化传承意识,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1茶文化教育和校园文化的内在关联

我国作为茶文化发源地,在悠久的制茶和种茶过程中,通过与其他文化内涵的相互融合,形成具有我国传统文化特色的茶文化体系。而这种以茶叶这种物质为载体的文化类型,有着物质和精神层面上双重意义。在物质层面,茶叶作为一种保健食品,通过饮茶和品茶促进茶多酚的吸收,有效的预防和控制人体疾病的产生,并加快新陈代谢,促进人体机能的恢复。而在精神层面,茶文化作为我国传统文化的代表,在长久发展中没有被其他文化所取代,反而吸收各类文化优秀要素,形成更为完善的文化内涵。茶文化倡导的仁爱、宁静、淡泊等思想,可净化人的心灵,给人以温暖和舒适的感受,促进人更加主动的修身养性。可见,茶文化不仅是一种传统,更是一种特殊的文化象征。从这一角度来看,茶文化可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具体而言,校园文化使学校在长久发展中形成特有的精神风貌,可真实反映着学校办学理念,还可展示着学生的道德素质和修养水平。在全面落实立德树人育人目标的背景下,各大院校开始重视传统文化教育,而距离学生较为久远的传统文化内涵,难以符合当代教育的理念,无法满足学生认知上的需求。为此,以更加贴合学生现实生活的茶文化为特色,将茶文化引入到校园文化中,可利用潜移默化的方式影响学生的思维、品质、思想等,使学生了解茶文化内涵的同时,缓解精神压力,在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中修缮身心,促进自身道德素质和个人修养的提升。

2茶文化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作用

2.1茶文化引导健康价值观,利于增强学生道德修养

随着经济的高质量发展,社会开放程度的不断提升,学生所处的学习环境和生活环境发生较大的变化。网络信息传播平台的构建,为西方文化和价值观的入侵带来机会,而对于大学生而言,由于自身辨别力不足,容易受到西方文化的影响,出现错误思想观念,挑战学生的品质和文化素养,也影响校园文化的建设。面对这种普遍存在的现象,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根本目的,就是促进校园精神文明的发展,平衡学生的心态,提升学生整体的文化素养。借助茶文化教育这一渠道,向学生介绍茶文化的概念、内涵、特色,以及对人身体和生活的促进作用。并向学生展示茶艺、茶诗、茶道涉及到的礼仪规范,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社会公德。可通过茶文化倡导的价值观念,来影响学生的思想和意识,同时将茶文化中蕴含的“仁、爱、真,怡”等精神,上升到哲理的高度,使茶文化形成更高的文化层次,对学生理想和目标进行深刻的启迪。另外,面对当前校园文化氛围不浓厚,学生对校园文化理解不深刻等现状,高校以茶文化为载体,开展与茶文化相关的茶事活动,不但可改变以往校园文化内容单一刻板,还能够陶冶学生情操,引导学生树立健康的发展观念,并受到传统文化深刻的影响,形成坚定的文化自信,促进和谐校园的构建。

2.2茶文化具备的美学功能,提升学生审美情趣

新时代下的育人工作,除关注学生知识水平和技能之外,还需要了解学生的精神状态,确保学生在未来的生活和工作中,保持良好的精神风貌和热情,这需要高校以校园文化建设为手段,将更多具有艺术美感的文化和艺术活动带到学生面前,使学生有着较强的审美能力,并在美的熏陶下实现人与内心的相互和谐。茶文化作为一种怡情文化,在长久发展中茶文化与艺术的联系日益密切,在高校校园中开展茶文化相关的活动,对提升学生的审美意识和情趣有着一定的促进作用。首先,古代茶相关的书画和诗歌,为世人描绘一个清幽淡雅的世界。而茶艺表演所形成的优美律动和独特造型,可为人们展示着肢体美和艺术美,可大大的提升学生对美的感悟能力,对于提高学生审美品味有着积极的意义。其次,在饮茶和品茶活动中,在茶文化营造的宁静悠远的环境里,深刻体悟人与自然和人与社会的关系,并使茶营造的意境美对学生产生积极的心理暗示,潜移默化的使学生性格更为稳定,思想也得到陶冶。最后,茶叶自身具备的养生功能,可使学生了解到自然世界的淳朴,逐渐达到返璞归真的境界。不但利于学生良好人际关系的构建,还能够促进艺术美和环境美的传播,在塑造良好校园环境,提升学生思想境界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2.3茶文化传承传统文化知识,丰富校园文化内涵

高校校园文化的建设,主要以传递正确的思想和观念,向学生展示学校办学风采为主。虽然大多数高校在长久的发展过程中,形成具有本校特色的校园文化,但是以理论为主的文化内涵,学生难以在其中获得深刻的感受,使得校园文化氛围不够浓郁,使学生思想和行为的引导力不足。而面对新的发展目标,高校需要借助校园文化这一宣传渠道,不但进一步充实校园文化内涵,还增加校园文化的生动性,以更加符合学生审美需要的内容,来增加学生传播文化的自主性,促进良好校园文化风气的形成。鉴于此,茶文化这种有着物质和精神两方面特性的文化形态,可借助茶德、茶道、茶艺、茶礼仪等更生动具象的内容,向学生展示校园文化的特色,并促进传统文化的传播,开阔学生的文化视野,极大程度的提高学生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主动承担文化传播和传承的重要责任,推动我国传统文化在新时代的发展。

3茶文化教育融入校园文化的策略分析

3.1以茶文化教育为导向增设校园特色文化课程,促进茶文化传播

以茶文化教育为导向,增设校园特色文化课程,需要秉持着以学生为中心的思想理念,立足学生需求确定课程主题,围绕学生发展实际选择课程内容,组织多学科教师积极参与其中,一同研发校园特色文化课程,进而保证校园特色文化课程开设的规范性和科学性。在具体实践中,相关学校首先可通过成立专门的茶文化教育课程研发小组,利用线上线下混合调查模式、面对面交流访谈等形式,深入调查学生学习诉求、家长期望以及学校与地方可利用的茶文化教育资源,围绕多方主体合理定位查文化教育课程。同时,校园特色茶文化课程的开发,应当以培育学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茶文化素养等综合能力为主,将当地茶企业、茶园、茶馆以及茶文化研究机构等作为资源依托,为校园特色文化课程中的实践环节实施提供支持与保障。其次,为构建以茶文化教育为导向的校园特色文化课程,还需要结合地方茶文化特色与学校办学特色,积极设定茶文化传统、茶艺知识、茶联创作等专项板块,完善茶历史、茶分类、茶文化、茶健康等几类主题内容。应从提升学生查文化素养与能力的角度出发,丰富课程活动方式,开展形式多样的课程实习、实践活动、校园文化活动,多组织学生开展校园茶文化演讲、茶礼仪演绎、茶文化小品等活动,引导学生进行自我教育、自主学习。除此之外,还需要聘请专职研究员每年在校内对全体教师进行专项培训,为其传授专业的茶文化知识与实践技能。并组织教师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带领教师参观学习茶馆、茶厂、茶园等地,引导其通过观摩学习、调查研究,逐渐形成良好的茶文化素养与知识储备,为校园特色文化课程的开展奠定坚实基础。

3.2以茶文化教育为引领构建多方协作育人机制,创设茶文化氛围

在校园文化建设中融入全文化教育,不仅有利于提高学生个人修养、文化水平与审美趣味,还可有效激发学生民族自信心和爱国热情,使之形成坚定的文化自信,更有利于建设和谐社会,早一步实现“中国梦”。虽然学校担任着传播和推广茶文化,开展茶文化教育工作的职责重任,但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需要获得全社会关注和重视的。尤其是在文化多元发展背景下,茶文化的传播与推广更是重中之重。面对这一发展形势,政府部门作为延续茶文化传播工作的主力军,更是要注重发挥自身职能作用,加大茶文化宣传教育力度,重点关注茶文化教育在青少年群体中的有效开展,努力为茶文化教育进校园文化提供良好外部环境。基于此,政府部门应发挥自身引领和带动作用,协同教育部门积极出台相应政策、制度与帮扶措施,为学校校园文化融入茶文化教育提供充足的资金、政策、制度支持与保障,带动学校积极开展茶文化教育。同时,媒体作为弘扬茶文化,为社会公众普及茶文化历史与专业知识的重要载体,应重视发挥自身作用与优势,积极参与到茶文化教育融入校园文化工作进程中。通过发挥传统主流媒体公信力与影响力优势,利用电视新闻传播,制作茶与青春主题栏目,研发茶文化视频节目等多种途径,对茶文化教育的优势、价值及作用等加以宣传普及。还可通过联手地方学校一同举办茶知识讲座活动,协同茶企业与茶馆举办多样化的校园饮茶活动,通过邀请学生参与制茶、泡茶、饮茶等活动,为学生赠送优质茶叶,让更多人了解茶、喜欢茶,从而达到宣传普及的目的。除此之外,还应当鼓励学生结合自身专业特点,在茶文化教育的基础上,进一步开展科学研究工作。比如旅游专业学生可研究茶园旅游专业课题;外语专业学生可研究中国茶文化向海外传播专业课题;历史专业学生课研究茶文化起源与民俗等课题。并将课题成果上传至校园网站,供其他学生观看、点评、讨论,既有利于发挥学生在茶文化教育中的主观能动性,又有利于营造浓厚的校园茶文化氛围,达到最佳效果。

3.3以茶文化教育为核心开设相关学生社团活动,传播茶文化知识

学生社团是开展茶文化教育,丰富校园文化体系,传播茶文化知识的关键手段之一,对于达到茶文化教育目的具有一定帮助。因为社团通常是基于学生共同兴趣、爱好及目标而自发成立的组织,是校园文化建设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而组建茶文化社团,可为学生进一步了解茶文化提供平台和契机。因此,学校应围绕茶文化教育开设相关学生社团组织,将志趣相同的学生组织在一起,成立茶文化社团,定期开展茶文化活动,引导学生相互切磋茶艺,交流彼此对茶的看法和心得,进一步加强学生对茶文化的了解和掌握。有利于提高学生社交能力,为学生今后人生发展奠定坚实基础。在具体实践中,学校应加强此方面的资金投入力度,加大资金支持购入先进的设备设施与信息技术,优化茶文化社团软硬件环境,满足茶文化社团线上线下交流、学习、互动等切实需求。同时,还应当定期邀请专业茶艺师到社团内开展茶艺培训、专题演讲、茶艺座谈会等活动,为每位社团成员传授专业的茶道礼仪、茶道精神与相关手法。当学校在重大节日中举办节庆活动或接待活动时,便可鼓励茶文化社团自发组建茶艺队进行专业表演,不仅有利于烘托节庆气氛,为学生了解茶文化并对外展示茶文化提供契机,还可宣传学校形象,提高学校知名度。除此之外,还可鼓励茶文化社团定期在校园内组织开展校园征文、手抄报、茶文化知识竞赛、茶文化教育主题班会等活动,带动其他学生积极参与其中,有利于促进茶文化知识的普及,营造浓郁的校园茶文化氛围。

3.4以茶文化教育为目标积极搭建宣传教育平台,加大茶文化融入

以茶文化教育为目标,积极搭建专业的宣传教育平台,首先可通过围绕学生个性特点、文化知识水平与学习需求的个体差异情况,结合各专业教学内容和目标,积极开设茶文化选修课程,丰富学生茶文化知识,为完善学生茶文化知识储备提供支持与保障。比如,在茶文化传播背景下,我国教育部门已有50多所学校开设茶道课程,并适当融入了专业学科知识,深受学生欢迎。其中最为常见的便是《茶文化概论》、《中国茶文化》等课程。此类课程传授的内容,主要以中国茶叶分布和种类,教会学生如何鉴别不同茶叶,掌握茶叶外观、味道与品茶技巧等为主。还有少数课程以培养学生个人修养、文化水平与道德素质为目的,开发了专门的茶礼知识内容,将儒家理念和理学融入其中,引导学生在学习相关知识的同时形成良好礼仪、修养,达到培养学生审美情趣,陶冶情操的目的。另外,为了保证这些课程内容的高效传授,学校可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在互联网平台中搭建专门的茶文化教育平台,开发教育教学、教学资源库、教学监督管理、聊天室、反馈系统等功能。监督线上茶文化教学效果与进展,更有利于激发学生参与茶文化的学习兴趣,让更多学生参与到茶文化教育当中。最后,还可通过在校园网站中开发独立的茶文化传播板块,定期发送茶文化相关文章,来实现茶文化教育目的。

4结语

第3篇:与茶有关的知识范文

关键词:茶艺教学 中职学生 养智 养性 育德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4)08(b)-0243-02

中职学生这个群体,在传统学习中可以说是处于“失败者”的地位,他们在成长过程中长期处于“弱势群体”,在知识水平、理解能力和行为习惯上,一部分中职学生和其他初中毕业生不在同一个层次,由于他们缺少对成功的体验,因而没有自信心。更有一些学生,往往有着多种性格上的缺陷或情感上的缺失。这样的学生,在一些优良品质方面往往逊于同龄的中学的学生,比如责任心、进取心、团队协作能力等。因此,中职学校不能只强调职业技能的教育,学校在教书的同时,还肩负着更为重要的育人责任。

目前,一些中职学校开设了茶艺课,尝试改变美育活动的传统方法,将茶艺技能的培养作为培养学生美育的活动之一,让学生在茶艺这一传统文化的感染和熏陶下,增加他们的人文素养,催生学生主动去追求美好的事物,进而体现为帮助学生找回自信,激发他们去树立正确的人生理念,积极追求更有价值的人生。时下的校园,各种主流、非主流文化盛行,很多学生对传统茶文化知识知之甚少;对于习惯了喝可乐和雪碧的年轻人,无从了解茶对人体的健康与保健作用;更没有途径去感知茶文化的社会功能以及茶与人的道德培养的关系等。以茶艺为载体的茶艺课的开设,即可以传承我国传统的茶文化,丰富学生的知识,又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情操。

1 茶艺教学有助于中职学生增长文化知识,提升文化修养

一个人的文化修养是需要通过时间去沉淀的,文化素养的提升是多方面的。虽然中职生文化课成绩不太好,但并不代表他们的文化修养的培养到此结束。文化是多方面的,在一个人最青春年华之时,赋予一定的文化熏陶,这将是一个人终身的精神财富。现在的大部分中职学生人生阅历浅,他们对新生事物充满好奇,勇于接受最新的知识,好胜心、参与感都很强。同时他们思维活跃,感知新事物的能力有时超过了老师,但提起传统文化,因为理解的欠缺使得他们觉得落后,不愿意接触。茶的故乡是中国,数千年的饮茶历史,茶由药用到食用,由茶艺到精邃高深的茶道,茶文化和其他传统文化一样源远流长。每个人都希望自己是一个脱俗近雅的人,其中有一条途径,那就是从茶文化入门。这是一门理论联系实际、与传统文化密切相关的富有艺术性和哲理性的课程,中职学校开设这门课程,对于提高学生的修养、培养他们高雅的情趣是大有裨益的。

茶文化课所涉及的内容,主要包括茶这一古老植物的起源及发展历史、茶的分类、原产地及生产工艺、茶名的起源、茶的成分及保健功能、茶的储存及鉴评、如何合理选茶、科学泡茶、中国55个少数民族的饮茶习俗以及茶艺、茶道等知识。通过这些知识的讲解和学习,学生们的反应是原来茶真是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另外,在茶文化拓展方面,学生可以欣赏到一些茶诗、茶联、茶画,这些以茶为内容的人文知识既拓宽了学生的视野,又提升了他们的人文素养。同时,结合六大茶类冲泡技艺的茶艺实践教学,学生不但可以学到很多礼仪知识,还能在传统音乐的伴奏中泡茶、欣赏茶舞,品味香茗,在提升学生兴趣的同时也提高了他们欣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

中国的茶文化知识,底蕴深厚,内容丰富,其中还涉及一些重要的历史人物、著名典故、丰富的诗词、茶书著作等,这些都为学生们掌握和提高其历史与人文知识提供了宝贵的资源。

最为实用的是:和年轻人喜爱的可口可乐比起来,茶叶里的营养成分非常丰富,如茶氨酸、咖啡因、茶多酚、矿物质元素、维生素等,这些都是人体不可缺少的营养成分,并且它们还具有一定的药用价值。茶能解渴生津,提神益思,提高人体的免疫力,是低脂肪、低热能的天然饮料。中职的学生正处于生长发育的关键时期,选择茶做为饮料,对其身体的健康是十分有益的。茶具有的完美的保健功能和药用价值已经被现代医学研究成果所证明。通过对茶文化课程的学习,学生基本上都了解和掌握了这些知识,比如:茶叶当中最主要的多酚类物质能减少辐射造成的伤害;茶叶中的咖啡因可以提神益思、消除疲劳;茶叶当中的维生素类、胡萝卜素、叶黄素等可明目,缓解视疲劳等等。课堂的教学实践同样说明,没有学生会拒绝这么实用的知识。当我带领学生欣赏中央电视台制作的纪录片《一片树叶的故事》时,学生们才发现,体现生活情趣的不只有咖啡,还有我们的国饮―茶,喝茶也不应该仅是老年人的嗜好,年轻人也应该去选择更为健康的饮料。

可以说,茶是集文、史、哲、艺术、美为一体的综合性文化。中国茶艺是既简便又容易普及的艺术,同时又蕴含着优美而又精致的智慧。在校园里开展茶文化教育,开展多种茶文化活动,让学生沐浴在“茶”的滋润里,不仅有利于增长知识, 提高学生的知识修养,也能丰富学生的精神生活,这样的“随风潜入夜, 润物细无声”的效果必将有助于营造良好的校园环境、启迪学生的智慧,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独立实践操作的能力,帮助实现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2 茶艺活动富有生活情趣和审美情趣,有利于学生性情的培养

茶艺是“茶”和“艺”的有机结合。它将日常饮茶中冲、泡、饮的技巧引向艺术化,以茶为媒体,引导人去与自然沟通,在品味中去感悟人生,完善自我。茶艺中的“艺”字,传达的信息就是整个茶事过程处处体现出一种灵性和美感。

比如在乌龙茶的冲泡教学中,“恭请上座―焚香安神―丝竹和鸣―叶嘉酬宾―孟臣静心―高山流水―乌龙入宫―芳草回春―分承香露―悬壶高冲―春风拂面―涤尽凡尘―内外养身―若琛听泉―游山玩水―关公巡城―韩信点兵―敬奉香茗―三龙护鼎―细闻幽香―鉴赏汤色―品啜甘露”等流程,每一个动作都自然、流畅、优美,每一个环节都款款有序,彬彬有礼。学生们在课堂上学习、掌握了完整的茶艺操作,不仅学习了技能,还训练了他们良好的仪容仪表、规范了常见的礼仪和他们的用语习惯,逐步提升了个人素养。

学习中国茶道,有助于发扬茶道的“和谐”精神,使人与人之间增进团结,和谐相处。茶艺表演常作为一种集体活动形式,是培养中职学生集体意识的良好途径。茶艺表演的和谐来自全体队员的团结、合作。在我校每年的技能大赛开幕式上学生都会参加表演,二十几名学生在长期合作的基础上达到了感觉与心灵的默契,表演中自觉地融合到集体中,不知不觉地和整个队伍团结一致,团结合作和集体意识也在其中得到培养。

茶艺审美不同于一般的艺术审美,它是一种高度综合的生活艺术,和主要靠耳朵欣赏的音乐以及主要靠眼睛欣赏的书法、绘画及工艺品不同,茶艺是一种全方位的审美。每一次茶事活动,从茶品、茶具、道具、茶席、音乐、服饰等方面都作用于人的全部审美器官,幽美的环境、精致的器皿、悠扬的音乐、动人的解说以及醉人的茶香,无不使人产生愉悦的直觉感受。学生在这样美的感染下会萌生对理想、信念和美好生活的追求。对于促进中职学生身心的和谐发展,茶艺的作用不言而喻。

3 茶道是体现时代精神的一种载体,能够帮助完善学生的品德

中国茶文化的核心理念是清、静、和、雅。这是中国传统的茶道精神与时代精神的结合,所以说茶道是体现时代精神的一种载体。

中职的学生,大部分学习自控能力较差却又有强烈的逆反心理,有的学习意志薄弱,不能围绕一个目标作长期的坚持不懈的努力,有的浅尝则止,有的半途而废;有些学生没有明确的人生理想和奋斗目标,没有追求,过分的利己主义。因此,加强中职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培养他们具备优秀的品质,提升提高他(她)们的综合素质已是迫在眉睫的工作。

茶圣陆羽在《茶经・一之源》中指出:“茶之为用,味至寒,为饮最宜精行俭德之人”。唐末刘贞亮在《茶十德》中更指出:“以茶利礼仁,以茶可雅志(心),以茶可行道”。著名茶文化专家陈香白教授认为:“中国茶道,就是通过茶事过程引导个体走向完成品德修养以实现全人类和谐安乐之道。”这些基本精神就是饮茶的道德要求,亦称为茶德。可见,满足单纯的生理需要的解渴只是茶的最基本的功能,对于品饮者来说德的要求是根本。饮茶在怡情、养心的同时,也被当做励志、养德的一种手段。

茶文化涉及了社会的各个方面,大到哲学、伦理,小到道德、人文各个方面,通过品茗来修身养性、陶冶情操、品味人生,达到精神的享受和人格的锻炼。由此说来,做为历史文化与大众文化的一部分,茶文化也理应成为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茶文化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进一步领悟到其中深厚的文化内涵,既获得身心的滋润,又受到传统的文化熏陶,即可提高自身修养,又可陶冶情操、净化心灵。因此,茶文化是当今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培养学生良好人格的理想的载体。

4 结语

当今校园里的文化学习已不仅限于书本知识,学生的知识领域正在逐步丰富、逐步扩展。在中职校园里开展中华茶文化课程的学习,茶艺教师不仅只传授茶艺表演,更要关注茶艺的内涵与学生的成长。通过茶艺的教学让职校这一群特殊体徜徉在中国茶文化的海洋中,让细腻温润、内涵丰富的茶文化之“灵泉”感其心,震其心,拂去其浮华之气,提升其内涵修养。

当然,提升中职学生的综合素质,陶冶他们的个人性情,促进他们身心的健康发展,茶文化的学习是不可能完全替代政治思想教育和其他的艺术形式,但茶文化及各种茶事活动寓教于乐,它在潜移默化中陶冶和教育学生,可起到与道德教化相辅相成的作用

我们希望学生能够记住:茶是不会让人失望的,选择了茶,就选择了健康和快乐的生活方式,同时也传承了传统文化。正所谓“一壶之容,大矣;一壶之味,醇矣;一壶之韵,久矣”。通过茶文化的学习来净化学生的心灵,培养学生的性情,提升学生的素质。以茶养智,以茶养性,以茶育德,引导他们用品茶的心境品味人生。

参考文献

[1] 张绍民.茶经的人生智慧[M].贵州人民出版社,2011.

[2] 池宗宪.一杯茶的生活哲学[M].中国友谊出版公司,2005.

[3] 郑春英.茶艺概论[Z].教育部规划教材, 2006.

第4篇:与茶有关的知识范文

1文化素养 

    中国是茶的故乡,饮茶历史悠久,与之相生相伴的茶文化也具有非常丰厚的历史积淀。茶艺师作为茶文化的传承者,要想准确传达茶文化的精髓,理应具备一定的文化修养。这种修养既包括对茶的品种特性、生长环境、加工方法、适宜茶具、水质和温度、冲泡品饮方法等茶叶科学知识的了解与判断,还包括与茶相关的其他知识,如有关茶的历史典故、风俗人情,茶的保健知识,茶艺设计的审美知识、茶艺表演的表演知识等等的了解,并且能将这些知识融汇贯通,有机结合起来,在茶艺表演中将这些相关的信息传递给观众,使品茶者在享受茶之美的同时,还增加了茶文化知识,享受了品茶的乐趣。我国历史悠久,地大物博,茶区幅员辽阔,茶树的生长环境千差万别,茶叶品种包罗万象,与茶有关的历史典故、优美传说多不胜数,而各个民族的饮茶习俗更是千差万别,要掌握这些知识,做一名合格的茶艺师,非加强文化修养、博览群书不能生任也。 

2审美素养 

    茶艺之美,历来为世人所称道。在袅袅的茶香水汽中,蕴涵着茶文化的美,净化品茶者的心灵。茶艺是一门艺术,当然具备艺术所具有的美学特征。有人总结茶艺有“六美”:第一是“人之美”,即由外在的形体美和内在的心灵美构成茶人之美;第二是“茶之美”,我们在茶艺中赏析了茶之美,不仅是欣赏茶的色、香、味、形之美,而且欣赏茶的名之美;第三是“水之美”,水以“清、轻、甘、例、活”五项指标俱全,才称得上是水之美;第四是“器之美”,好茶具的工艺美术效果令人叹为观止;第五是“境之美”,中国茶艺要求在品茶时做到环境、艺境、人境、心境四境俱美;第六是“艺之美”,主要包括茶艺程式编排的内涵美和茶艺表演的动作美、神韵美、服装道具美等诸多方面,这就是茶艺六大美的享受。要充分体现、发扬茶艺的这些美,就要求茶艺师必须具备审美素养。审美素养,以文化素养为基础,又得到进一步升华。在整个茶艺表演过程中,从开始的环境选择、器具准备、音乐配伍,到茶艺表演的设计、表演过程的协调性,直至表演过程的结束,都要根据饮茶的对象、茶室的环境、茶类的不同而从审的角度进行设计、表演,从而使饮茶者在饮茶的同时,体会到茶文化之美,起到心灵的愉悦、放松作用。这些,如果没有一定的审美素养,很难达到目的。 

3表演素养 

    茶艺又是一门表演艺术。是在特定的环境中,以茶为载体,以音乐为伴侣,用优美的动作来展示、体现饮茶之美。所以从观赏层面上来说,要求茶艺师也必须具备一定的表演素养。茶艺表演不同于一般的表演,它是将泡茶的动作与泡茶的环境、器具、茶叶、音乐等 

第5篇:与茶有关的知识范文

关键词:信阳毛尖;知识产权保护

信阳茶历史悠久,文化厚重,其可考时间可以上溯到商周时代。民国时期,信阳茶获得了巴拿马万国博览会金奖,新中国成立后,信阳茶获得了诸多殊荣,如“十大名茶”、绿茶之冠等称号。随着时代的进步发展,以信阳毛尖为主要代表的信阳茶在国内国际市场上迅速崛起,在带来丰厚茶利的同时,也导致了大量的侵权行为发生,不仅对信阳茶产业的有序发展带来巨大的影响,而且对信阳茶的整个品牌形象带来了极大的伤害。在当前依法治国的大背景下,要想推动信阳茶持续健康发展,对信阳茶最现实的保护就防止其再受到知识产权方面侵害,能够对其进行知识产权方面的全方位保护。因此,本文以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信阳毛尖茶产业发展面临的诸多知识产权法律难题为考察对象,深入分析信阳茶知识产权保护存在的现实问题,并提出具体的建议和对策。

一、 当前信阳茶知识产权保护现状

近年来,信阳地方政府、茶行业协会和茶企在信阳茶的知识产权保护方面做了一些基础性工作,取得了一些有益的成绩。

1、 积极注册商标

商品商标是指使用于商品上的商标,商标的使用者为商品的经营者,包括商品的生产者和商品的销售者使用的商标。具体来说,注册商标又可以分为商品商标和证明商标,它是知识产权保护的重要方式之一。

早在上个世纪末,信阳市政府就富有远见的委托信阳市茶叶协会向国家商标总局提出注册“信阳毛尖”商标,经过不断努力,2002年,“信阳毛尖”证明商标被国家工商总局批准,此证明商标明确规定,信阳毛尖的产地为东至固始县泉河流域、西至桐柏山大别山交界处、南至大别山北侧、北淮河沿线,在这个区域内符合信阳毛尖加工工艺和品质特点的茶叶都属于信阳毛尖。经过多年的努力和经营,“信阳毛尖”的品牌价值不断提升,2015年,由浙江大学等多家单位对中国茶叶区域品牌的价值评估研究中,信阳毛尖以55.73亿元位列第三,仅次于西湖龙井品牌价值。与此同时,信阳的一些茶其企也主动出击,先后注册了“龙潭”、“蓝天”、“文新”、“九华山”、“何景明”等茶叶品牌,其中“龙潭”还被国家商标总局认定为是“中国驰名商标”。2009年,信阳五云茶叶集团还大手笔的将外地人注册的“陆羽”商标收购。

2、 主动争取地理标志

地理标志是标识某商品来源地,以及该商品的特定质量、信誉或者其他显著的特征,主要由该地区的自然因素或者人文因素所决定的标志。

由于历史和现实的原因,曾几何时,名茶信阳毛尖在国内外影响力不断减小,遭遇到了众多的非议,甚至是因为农药残留超标而受到各大媒体的的“口诛笔伐”,遭遇到了前所未有的生存发展危机。不得不承认的一个事实是,信阳虽然贵为历史名茶,当代中国的“十大名茶”,但由于缺乏为各方认可的行业标准,市场出现了质量参差不齐的假冒信阳毛尖,以次充好现象屡见报端,这些行为严重透支和损伤着"信阳毛尖"这个近百年铸就的金字招牌。近几年来,面对着普洱、铁观音等南茶、以及一些新派红茶的营销攻势,信阳毛尖茶"攻守无力",陷入既走不出去,又活不下来的困顿之中。为了更有效地规范信阳毛尖"茶的生产经营秩序,扶持这一支柱产业的发展,2003年10月,在信阳质监局的努力争取下,信阳毛尖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正式获批,该标准不仅清晰的界定了信阳毛尖茶的产地,而且还根据信阳毛尖茶的鲜叶采摘期将其质量分为几个级别:珍品、特级、一级、二级、三级、四级。除此之外,标准还对信阳毛尖内在的标准样、质量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以及外在的信阳毛尖标志、标签、包装、运输和贮存等方面作了详细说和的规定。同时吗,对信阳毛尖规定更为严格的国家标准《地理标志产品--信阳毛尖茶》也开始实施。这个标准与茶叶行业标准的施行有着重大的意义,它将信阳毛尖由茶园到茶杯的产制销诸多环节给予了明确的规范,保障了信阳毛尖生产销售的正常秩序,有力地推动了全市茶叶产业化进程\+①。

3、发明专利稀少

发明是指人类在利用自然、改造自然的过程中所创造出的具有积极意义并表现为技术形式的新的智力成果,是一种新的、有创造性的技术方案。发明又分为产品发明和方法发明,其中方法是指由一系列步骤构成的一个完整过程,有时也可以是一个步骤。

目前我国茶叶类注册商标上千个,截止2016年1月14日,在国家知识产权专利数据库内可以检索到的涉茶专利 164282项,期中有关信阳茶的发明专利有51项,而龙井茶拥有专利304项,碧螺春茶有234项,普洱茶有2392项。相比之下,信阳茶的发明专利过于稀少,无法为信阳茶叶的知识产权保护提供有力的法律依据。

二、 目前信阳毛尖知识产权保护存在的主要现实问题

早在2010年,在中国茶叶区域公共品牌价值评估中,信阳毛尖以41.39亿元紧随驰名绿茶品牌西湖龙井和安溪铁观音之后位列第三名。到了2015年,在中国茶叶区域公用品牌价值十强榜单中,信阳茶以55.73亿元,保持在前三甲的位置。但是我们也必须看到,在区域品牌庞大的价值之下,信阳茶叶知识产权保护方面问题不容忽视。

1、知识产权保护意识淡薄

信阳是一座绿色的茶城,全市城乡大大小小的茶场、茶叶店不计其数。以信阳负忧为例,经营信阳茶的店面、商铺众多,但多数是分散经营,形成规模经营的大企业并不多见,注册成为连锁品牌的也寥寥无几。甚至从2010年在全国刮起的“信阳红”风暴的主角“信阳红”至今尚未被注册为商标,更有甚者,一些信阳本地的茶叶商户在信阳茶上市的季节,从邻省收购次茶充作信阳毛尖销售,或对陈年的毛尖茶重新包装销售给外来的购茶者,这再一定程度上不见损害了信阳茶的整体声誉,而且长远来看是对信阳茶原产地保护法律的践踏。同时,关于信阳茶的制作工艺,本地茶农也缺乏产权保护意识。当前,一些传统名茶如武夷山大红袍传统制作方法、福鼎白茶等都已申请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而信阳茶的制作工艺目前还没有专门申请法律保护,本地一些茶农对于炒制茶叶的技术操作流程和核心工艺并不讳言,甚至对好奇的游客会反复操作演示,一些掌握核心技术的老制茶师傅因为文化水平低,也没有意识对自己的掌握的核心步骤进行专利申报,可以说,茶农质朴的言行中折射就是对信阳毛尖茶知识产权保护意识的淡薄。

2、 产业化程度低,知识产权保护范围有限

和其他产茶地相比,信阳茶生产的产业化程度还比较低端。目前还没有形成良种培育、栽培种植、加工炒制、包装销售等完整的、有一定规模的产业链条。因此,当前信阳茶的产权保护仅有信阳毛尖商标和原产地标志保护等比较低级的保护范围,也无法从商业权、著作权、反不正当竞争、育种技术、销售包装设计、茶叶机械研发、商业秘密、茶文化艺术产品等知识产权保护的核心内容方面开展对信阳茶的法律保护。目前,在信阳大街小巷的茶叶店铺内,琳琅满目的标注为“信阳毛尖”包装随处可见,一些黑心商贩为了压低茶价、恶性竞争,将外地茶冒充信阳毛尖销售、将小山茶冒充大山茶销售的现象层出不穷,比如在2014年春天,在信阳毛尖春茶还未上市时,已经有一些本地商户拿湖北白茶来冒充信阳毛尖茶欺诈外地游客,此事件被本地媒体报道后引起极大的反响。总之,许多侵犯信阳毛尖知识产权的行为几乎每年都在发证,这令很多信阳大的茶企颇为头疼,不仅损害了茶农、茶企的利益,而且对挣个信阳毛尖的品牌经营造成极大的伤害。

3、 对知识产权保护的执法力度有限

目前,信阳当地开展的对信阳茶已有的知识产权保护力度也非常有限,措施乏力。信阳全市七县三区机构改革后,只有一个区设有知识产权局,专兼职人员有限,每年能够完成的执法任务非常有限,对信阳毛尖茶的侵权行为不能及时有效的予以制止,严重影响了执法的力度,无法为全市茶叶的有序发展提供保障和支撑。同时,信阳本地的工商、税务、质检、茶叶协会、茶叶办公室等各部门在信阳毛尖的知识产权保护方面,长期是各自为阵,监督权和执法权的分离无法形成对信阳茶保护的合力。2014、2015年连续两年的春季,信阳茶叶办公室曾经联合多家执法部门对市区内的多家涉嫌盗用“信阳毛尖”品牌的多家商铺进行执法约谈,责令其定期整改,更换门头商标广告和商标包装。然而,执法结束后不久,侵权现象死灰复燃,由此可见,对地方政府信阳茶知识产权保护的执法力度有限。

三、 完善对信阳毛尖知识产权保护的现实法律途径

1、建立信阳茶知识产权保护战略

知识产权战略是一种以知识产权保护为重要内容的整体对策措施\+②。而构建对地方品牌的知识产权保护体系首先要树立宏观层面的保护战略,这其中既要依靠政府的指导也需要厂商的主动行为。

因此,信阳地方政府应该积极作为,深入调查研究,指导信阳地方茶叶办公室对拥有自主产权的信阳毛尖生产工艺、产品进行重点的扶持或奖励,对茶企研发的高新科技产品进行地方保护。同时,要努力营造出对信阳毛尖知识产权保护的良好氛围,对那些相关的科技创新人员给予充分的尊重和安置,对那些侵犯知识产权的个人和企业要按照相关的法律法规进行惩处和公示。

2、 完善信阳毛尖茶的知识产权保护体系

在已有的知识产权保护措施前提下,要着重从专利权保护、商标权保护、著作权保护等方面着手,逐步建立完善的、覆盖范围更广的信阳毛尖茶的知识产权保护体系。

以信阳毛尖的著作权保护为例,信阳毛尖茶历史悠久,它不单单是一部制茶史,更是一部悠远深邃的文化史诗,历史上关于信阳茶的采茶舞蹈、茶歌、茶诗、口述文字如汗牛充栋,现当代关于信阳茶的散文、书画作品更是层出不穷,地方政府应该尽快着手对这些文艺作品进行著作权保护,通过法律途径为信阳茶的文化传承保驾护航。

3、 强化信阳毛尖的“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模式

“非物质文化遗产”指各族人民世代相承、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各种传统文化表现形式(如民俗活动、表演艺术、传统知识和技能,以及与之相关的器具、实物、手工制品等)和文化空间。\+③

申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不仅是对传统生活方式的传承和保护,提升手工制品的文化品味,而且还可以将传统法律无法涉及的知识产权部分进行晚上。目前国内富有远见卓识的白酒企业,如剑南春、五粮液、沱牌曲酒等已经成功将本企业产品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国内的很多产地地区都对本地茶申报了“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如安化县茶叶协会将“安化千两茶工艺”申报了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洱茶系的“张一元茉莉花茶制作技艺”、“大益茶制作技艺”早在2008年就已经纳入到了“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中\+④,而相比之下,信阳毛尖就比较之后,目前还未开展申报工作。

总之,信阳茶产业发展呼唤知识产权保护,尤其是随着信阳茶的发展,其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不断提升。据统计,十一五期间,信阳茶园面积达到150万亩,总产值超过40亿元。到了2015年年底,信阳全市茶园面积已经发展到了300万亩,年产茶叶20万吨,产值150亿元以上,涌现了文新茶叶科技园、光山CTC颗粒红茶、五云茶叶工业园等一大批茶叶龙头企业。在当前依法治国的大背景下,通过对区域农产品知识产权的保护来推动产业的优化升级已经成为各地政府工作的重中之重\+⑤。

[注释]

①王铁、郭瑞民,《中原茶典》,河南大学出版社,274页。

②周庆辉、段锦华,论普洱市茶叶产业发展与知识产权保护的问题和对策,科技创新与应用,2013(15)。

③杨子江,安化黑茶的知识产权保护,湖南城市学院学报,2013.3。

④张弘、纪得军,安溪铁观音文化的知识产权保护与利用,中国外资,2010(5)。

第6篇:与茶有关的知识范文

关键词:旅游管理专业;课程内容;课程设计;茶艺课程

作者:马晶(四川商务职业学院,四川成都610000)

近年来,随着旅游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地方利用茶文化资源开发设计旅游活动,把茶文化与旅游业结合在一起,相互融合、相互促进,以实现共同发展。在这种情况下,部分高校旅游管理专业设置了茶艺课程,以基础课或选修课形式出现在课程体系中,增进学生对茶文化的了解,成为全面发展的专业人才,以便将来更容易就业。

1高校旅游管理专业设置茶艺课程的必要性

1.1适应旅游业发展的需要

文化旅游是是我国新兴的一种旅游理念,引领了旅游业发展。茶文化作为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以丰富深邃的文化内涵、独具特色的审美价值、修身养生的休闲方式受到国人的广泛喜爱,这使其成为重要的旅游资源。开发拓展茶文化旅游业,需要大量的专业人才作为支撑。因此,高校旅游管理专业设置茶艺课程,培养学生茶文化相关知识,掌握茶文化旅游活动设计与开展技能,适应当前茶文化旅游业发展需要。

1.2满足职业发展的需要

茶文化旅游业迅猛发展,是当前国内外游客相当喜爱的一种文化旅游形式。受中国经济形势利好趋势影响,我国很可能成为全球最大的茶文化旅游目的地之一,将来既懂旅游又懂茶文化的专业人才会十分抢手。为适应这样的职业需求,高校旅游管理专业应当设置茶艺课程。

1.3完善旅游管理专业课程体系的需要

旅游管理专业不仅包含旅游方面的内容,也涉及文化、经济、管理等方面内容,这使得文化教学是旅游管理专业课程体系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特别是这些年来茶文化旅游业异军突起,对旅游管理专业的文化教育提出了更要要求。从教学角度看,旅游管理专业设置茶艺课程可以进一步完善专业课程体系,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茶文化素养。

2高校旅游管理专业茶艺课程设置分析

2.1课程设计

在高校旅游管理专业课程体系中,茶艺课程设计的主要思想是理论与实践现结合,以行业发展和职业需求为导向,结合茶文化体系设置课程,传授給学生茶艺相关的知识与技能,实现课程教学目标。

第一,理论教学与实践实训相结合,建立基础知识与能力培训一体化课程。茶艺的自身特点决定了其课程体系必须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使理论教学与实践实训无缝衔接。以泡茶为例,了解茶叶的特性、茶具的质地等基础知识是泡好茶的前提条件,掌握泡茶的工序、技巧是泡好茶的必备能力,只有兼具知识与能力才能泡好一杯茶。因此,茶艺课程要采用理论教学与实践实训相结合的课程体系,实现校内教学与校外就业的无缝衔接。

第二,以“茶艺师”岗位为导向设计茶艺课程。根据“茶艺师”的岗位要求、工作内容、工作任务、工作过程等设置茶艺课程,切实培养学生的岗位工作能力,提高未来的就业能力。

第三,在课程设计中融入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按照国家职业标准对“茶艺师”等工作岗位的基本要求设计茶艺课程,使教学内容与实际岗位要求相对接。

2.2课程内容选取与组织

2.2.1内容选取

基于课程设计选取茶艺课程内容,使课程体系符合旅游管理专业茶艺课程定位与教学目标。茶艺课程内容选取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第一,选取的课程内容要能突显应用性与实用性,做到理论知识够用、实践教学切合实际。从课程内容的规划到遴选,再到整合分解,每一个环节都要突显应用性与实用性并重原则,着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与职业能力。

第二,茶艺课程是一门理论性与实践性兼具的课程,其设置目的是补充旅游管理专业课程内容,培养学生的茶艺技能,使学生成长为未来对口岗位需要的人才。因此,应当根据旅游管理专业相关的对口岗位选择茶课程,如“茶艺师”等。以岗位活动为内容、以岗位要求为立足点,针对实际需求选择适合的课程内容。

第三,结合国家职业标准拓展课程内容。设置茶艺课程,不仅要学习相关的茶艺知识和技能,还要帮助学生掌握实际工作岗位需要的有关能力,取得国家职业资格证书,便于将来顺利就业。因此,茶艺课程选取的内容要与国家职业技能鉴定相适应,实现教育教学与职业资格证书考试接轨。

第四,把学生全面发展需求作为茶艺课程内容选取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为了学生全面发展,使学生具备良好的文化素养和岗位从业能力,增设茶艺课程,拓展学生知识与技能的广度、深度。

2.2.2内容组织

根据茶艺课程设计与内容选择要求,结合旅游管理专业特点与教学规律,基于“模块化整合项目遴选任务分解”思路建立茶艺课程体系。主要课程包括茶及茶文化基础知识课、各类茶及冲泡技能课、茶艺服务课。其中,茶及茶文化基础知识课的主要内容是茶叶基础知识、茶文化简史、饮茶的健康性等,教学目标传承茶文化知识,让学生掌握我国的茶文化;各类茶及冲泡技能课的主要内容是绿茶、红茶、白茶、乌龙茶等知识、冲泡技艺,教学目标是让其掌握各类茶叶的特性与冲泡技巧,能够进行茶艺表演;茶艺服务课的主要内容有茶艺接待服务、行茶礼仪、茶叶销售等,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茶艺服务能力、茶礼、接待能力等。

茶叶课程内容要符合旅游管理专业课程设置目标,具备实践性、职业性及开放性,能够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与职业素养,为未来就业奠定良好基础。因此,课程内容要兼顾理论教学与实践实训两个方面,改变过去重理论、轻实训的教学现状。如,结合冲泡技艺、流程等讲各类茶的知识,将知识讲解与技能训练结合起来,帮助学生把理论知识用于实践,真正掌握茶艺技能。

2.3课程教学

在旅游管理专业中,茶艺课程以基础课或选修课的形式出现,以培养学生的茶艺基本知识、茶艺表演技能及茶叶销售能力等为教学目标。为了实现这一目标,茶艺课程教学应强调以下三个方面内容。

第一,课程教学要教、学、做相结合,切实践行理论与实践一体化的教学设计,实现教学目标。在教学过程中,所有教学活动都在实训室内完成,先讲解理论再动手实践,学生一边学一边做,将理论知识内化为自身的实践能力。

第二,采用“三段渐进”实践教学模式,实行分段分层教学。在实践实训环节中,根据学生能力发展规律和一般认知规律将实践课程分成三个阶段,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逐步展开具体的教学内容,促进学生能力逐渐提升。第一阶段,在课堂、实训室内开展基础知识学习与技能训练,让学生初步接触茶艺并掌握基本泡茶技能和岗位工作能力;第二阶段,组织学生利用课后时间实训,强化课上所学,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操作技能;第三阶段,组织学生到合作企业内部顶岗实习,将课堂所学的技能应用于岗位实践,实现从课堂理论知识到岗位实践的顺利转换,培养学生岗位工作的职业能力。

第三,建立科学合理的课程考核评价体系,多渠道、多方式的进行教学考核,客观而全面地反映教学全貌,发现茶艺课程教学过程中的问题,并深入分析问题成因,及时制定改进措施以优化教学效果。第一,结果考核与过程考核相结合,使考核覆盖教学的全过程,改变过去只注重结果考核的片面做法;第二,理论考核与实训考核相结合,全面考察学生的知识与技能掌握情况,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第三,课程考核与职业技术鉴定相结合,使茶艺课程教学与国家职业标准对接,培养优质人才。通过以上三个方面的结合构建健全完善的考核体系,发挥考核结果对课程教学的优化、完善作用,不断提升教学水平。

第7篇:与茶有关的知识范文

关键词 农村 中职 《茶艺》课 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11-0014-02

一、《茶艺》课课程简介

《茶艺》课是中职学校旅游与酒店管理专业的实践课,是一门重要的专业核心课程,主要教授中国茶文化知识和中国茶的鉴赏、冲泡方法以及茶艺服务的流程和技巧,强调对学生实践技能的培养。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饮茶习惯的变化步伐也逐渐加快,《茶艺》这门课深受关注与亲睐。根据课程特点,我们积极探索课程教学方法的改革,在实践教学中引入了项目教学法、任务驱动、行动导向教学法,注意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以学生为主导,偏重于实践教学,注重学生的动手能力的培养。根据学校教学计划 ,使用项目教学法,整合教学内容,要注意由浅入深,迎合学生的接受能力,以兴趣为主线,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二、项目为导向,任务是风帆,计划是航线,激发兴趣、驾驭整合教材是关键

在农村中职学校,《茶艺》这门课没有统一的教材,有的学校使用的是《中国茶文化》,有的是自己编的校本教材,但核心的内容基本相同。在教学过程中,老师要根据实际情况组织教学。

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将需要传授的知识任务以项目的形式交给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以小组工作方式,由学生自己按照实际工作的完整程序,共同制定计划,共同或分工完成整个项目,让学生在收集信息、设计方案、实施方案、完成任务中学习和掌握知识,形成技能。一般来说,《茶艺》课需要完成的项目如下:模块一:茶文化基础知识;模块二:认识六大茶类;模块三:认识各类茶具;模块四:学习茶艺基本知识;模块五:饮茶习俗;模块六:茶与健康;模块七:中国名山、名水、名器、名茶;模块八:茶与礼仪。实施项目教学法的过程:明确项目任务、制定计划、实施计划、检查评估、归档或应用。项目教学法体现了“以学为本,因学施教”的教学准则。在项目教学中,学习过程成为一个人人参与的创造实践活动,注重的不是最终的结果,而是完成项目的过程,要求学生在项目实践过程中理解和把握课程要求的知识和技能,体验创新的艰辛与乐趣,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团队精神和合作能力等,具有实践性强的特点。

三、项目教学、任务驱动、行为导向法的运用与实施

把先进的职业教育思想和教学理念,引入农村中职学校校课堂,对课程的教学方法进行改革,实现技能、知识一体化,教、学、做一体化,将专业能力、方法能力、社会能力以及专业知识集于“工作任务”中。以工作任务为导向,组织实施教学,以学生的兴趣和经验为导向,设计工作任务。

以绿茶的冲泡项目为例:1.项目确定:绿茶冲泡。目标:①掌握茶具的使用方法及用途;②掌握冲泡茶汤流程;③ 掌握泡茶水温、茶叶用量、时间;④ 鼓励学生创新,编排更加 “合茶性、顺茶理”表演程序,体现不同茶艺的韵味。2.制订计划:① 时间安排,10学时(包含示范讲解、学生模拟、对学生进行指导、问题总结、提高练习)。②人员安排,把不同层次的学生,根据学生不同的特点(学习成绩、学习方法、语言能力等)进行分组。每组人数一般为5-10人,每组选定一名组长,由组长进行统筹安排、监督实施等各项工作。3.项目实施:①情景模拟:客人到茶艺馆品茶,点了绿茶,要求茶艺师为其提供茶饮冲泡服务。茶艺师接到茶饮冲泡单后,根据绿茶的冲泡特点准备茶具、泡茶用水,并按照规范的冲泡流程冲泡绿茶。②预案:对学生在操作过程会出现的问题提前设置预案 (如水温、投茶量、冲泡时间等可能出现的问题)。③让学生根据绿茶的特性准备茶艺解说词、茶具、音乐,与小组成员进行相互配合完成茶艺展示。④通过每组的茶艺展示,让学生观察茶叶的品质特点、使用的茶具、用水、以及冲泡手法。4.项目评估:①学生自评:展示结束后,学生根据操作过程进行自我评分,将存在的问题进行记录。②学生互评:学生以分组的形式进行讨论,每组发放一份评分表,根据表演者操作的内容进行评分,操作结束后,分别指出两组在进行表演时存在的优点和缺点。这样让学生带着问题听课,在听课中不断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可以提高现场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接待与沟通能力、团队协作能力。③ 教师总评:在评价过程中,应对项目完成情况和学生个人在项目学习过程中的表现相结合进行评价。评价的目的不应只评出分数和名次,更应指出问题所在,并给出具体改进的办法,让学生在下一个项目学习中表现得更出色。

第8篇:与茶有关的知识范文

中国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了源远流长的茶文化,西方国家自传入茶叶后,也产生了独具特色的茶文化。囿于双方在诸多领域的差别,中西方的茶文化自然存在不少差异。笔者以中英两国茶文化为研究对象,将二者进行对比。首先分析了中英茶文化的差异,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外语教学团队建设的具体策略,比如增强他们的跨文化意识,更新教育教学理念,优化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丰富教学手段,打造高素质的外语教师团队,切实抓好外语教学。

关键词:

中西方;茶文化对比;外语教师;团队建设策略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茶叶的国家,茶文化已经变成了优秀传统文化的关键内容,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茶和人们的生产生活形成了密切交织的联系,透过茶文化能够清晰地展示中华民族的思维方式、文化风俗以及价值观念等内容。17世纪初西方国家开始向欧洲运输大量茶叶,自此茶被西方国家当成一种独特的饮料,逐步传播开来,在此过程中形成了不同于中国的茶文化。

1中英茶文化对比研究

笔者以中英两国茶文化为研究对象,将二者进行有效对比。以下是二者的主要区别。

1.1中英两国对茶叶种类的偏好不同

通常情况下,中国更倾向于饮用绿茶,这是绿茶具有清心明目的作用,有利于身体健康。英国人更偏爱饮用红茶,喜欢红茶的醇香和浓郁,从中国出口到英国的绝大部分茶叶都是红茶。迄今为止,这种状况在一定程度上发生了变化,中国对英国绿茶的出口量出现了上升态势,也能够看出英国人民对茶叶种类的偏好逐步在改变[1]。

1.2中英饮茶习惯和方式的差别

通常情况下,中国人更乐意饭后饮用一杯清茶,随时随地都可以饮茶,既能够放松心情,又可以提神、解腻。英国茶文化在长时间的发展过程中,逐步养成了喝午茶的习惯,它涵盖了下午茶和上午茶两种。我国喜欢饮用传统绿茶时,一般情况下只是用沸水沏茶叶,但是英国饮茶的方式出现了重大变革,它们的红茶通常情况下要加入适当数量的糖类和牛奶等多种调料,佐以茶点食用。英国的这些饮茶习惯和方法在很大程度上丰富了世界范围内的茶文化,变成了该国在饮茶文化的鲜明特色。对比两个国家的饮茶方式,能够注意到饮茶文化已经出现了重大发展和变化,在各个国家表现出了鲜明的茶文化特色。

1.3茶文化背后的茶道精神和思想状态的区别

从中英两国的茶文化差异来看,各自形成了独特的茶道精神。我国的茶文化历经数千年的丰厚沉淀,不但是一种独特的生活习惯,而且承载着鲜明的哲学理念和传统文化的人文精神。人们可以从中国的茶文化中,循序渐进地感受和品位博大精深的茶文化,从而达到精神的进一步升华。中华民族的茶道精神立足于传统民族文化的深厚土壤,并在其中深深扎根,稳步扩散开来,将道教、佛教与儒家文化的精神内容都融汇进去,体现出了回归自然、敬畏自然、宁静致远、淡泊名利的精神情怀[2]。中国茶文化体现了与众不同的精神追求,英国的茶文化则呈现出了显著的物质享受和追求。英国的茶文化只经历数百年的发展,和中国底蕴深厚的茶道精神比起来,英国茶文化的精神显然不太丰富,但是却比较讲究形式。英国人善于营造优雅舒适、悠然自得的饮茶环境,从而体现出自身与众不同的精神格调和生活品味。二者相比,也是各有千秋,不分伯仲。

2跨文化意识与外语教学

当前随着国内外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人员、资源、技术、资金等在国与国之间进行流动,国际文化交流的频次激增,内容丰富多彩,文化全球化的趋势日益深入。我国经常翻译各种类型、不同内容的英语新闻。与此相关的英语新闻日益增多。语言文字是文化的主要载体,在英语教学的过程中势必会牵涉到跨文化交流。这就需要广大外语教师充分地做好文化教学,培育学生的跨文化意识。本文以中英茶文化比较为切入点,指出了必须要培育学生的跨文化意识,它需要广大外语教师扎实做好英语教学,具备高超的英语文化知识,持续优化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手段。Hanvey(1979)认为,跨文化意识指的是在参与者在跨文化交流过程中对所涉及到的诸多文化内容的敏感性的把握和理解,也就是对共同文化和不同文化的异同特征的实际敏感程度,在运用外语进行交流时,按照目标语的文化内容,自觉地、合理地优化本身的语言输出和语言理解的意识[3]。因此教师在讲解英美文化概况的过程中,要善于把握和讲解中英语言之间的文化差异,使学生能够有效地理解这些文化内容和双方的异同,充分地考虑受众的接受心理,与语法要求保持一致,准确全面地传递源语言内容的主旨和思想感情。每个英语教师都要具备良好的跨文化意识,既要精通英语的语言知识和习惯用法,也要熟络英语语言背后折射的文化内涵,克服中英文化之间的文化差异和交流障碍,成功地实现跨文化交流。

3建设高水平的外语教师团队的策略思考

笔者以茶文化为切入点,提出了的打造高水平的外语教师团队的具体策略。

3.1必须具有构建和优化教学内容的能力

在讲解中西方茶文化差异的过程中,应该将其置于《英美概况》或者文化教学的内容中,还要合理地分析和把握中西方茶文化的差异和共同点。这就需要广大教师立足于教学标准和教学目标,合理地构建和优化这方面的教学内容。必须要重视以下两点,才能更好地凸显出教学效果,首先,虽然是在讲解英美国家的茶文化,但是应该切实以中国茶文化为主要参照对象,以它为知识根基,让学生更好地把握中西方茶文化的差异和共同点,展示中西方在不同的茶文化框架内的具体差异性。其次,在讲解中西方茶文化的过程中,既要关注差异化教学,又要从二者的差异性中总结和提炼它的具体形成原因,概括与国民性关系密切的文化内容,才能更好地契合英美文化的英语教学主旨[4]。

3.2优化文化内容教学的能力

长时间以来,国内英语教学始终以语言知识教学为首要内容,训练学生掌握更多的词汇,更准确的语法知识和翻译技巧等,当前亟需培育学生的跨文化意识和跨文化交际能力。既向他们展示中英茶文化的传统和发展历程,又向学生展示当前中英茶文化的具体发展状况,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比如,在观赏中英文化的茶礼俗以及饮茶习俗时,让他们把握中英两国各自的地域特点,培养他们的多元文化理念和思维模式。也可以开展情景教学,让学生深入地体验茶文化的深层次内涵,破除仅以语言讲解来呈现文化内容的教学模式,这样不但能够丰富英语文化内容,而且还能够利用更多、更切合学生实际情况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服务于中英茶文化的教学需要。

3.3灵活采取多种教学方法

老师可以让学生观赏多媒体教学中的图片、文字描述、茶具、茶叶景点,或者英国多个著名影视作品中英国茶文化的部分,如茶礼俗、茶艺表演以及茶道等资料,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中英茶文化的差异,让他们充分地感受茶文化的审美意境和独特的内涵。教师应该熟练掌握和转换教学方法,以有助于学生掌握知识和提高学习效率。眼下国内高校业已普及了多媒体技术,它在英语教学中体现出了显而易见的优势。教师可以播放关于中英茶文化的PPT,引入相应的影音片段和音像视频等形式,将静态化的英语知识转换为立体的、动态的图像,呈现出更具体、更直观的教学内容。在中英茶文化的英语教学过程中,教师既可以通过传统的讲授法,创设教学情境,让学生想象中英文化的不同内容,也可以直接播放中国与英国在品茗、喝茶方面的影视片段,这样能够增强学生的语言驾驭能力和语感,使他们有效地把握和理解这方面的词汇和文化知识。例如《傲慢与偏见》是非常知名的影片之一,它的不少内容淋漓尽致地展现了英国上流社会人士钟爱有加的下午茶习俗,教师应该让学生观看与下午茶有关的视频内容,让他们切实感受到英国特有的下午茶习俗,然后讲解其中的文化内涵,并将其和中国茶文化对比起来,更好地进行英语教学[5]。

3.4系统研读中国文化和西方文化

只有深入地学习、了解和掌握中国文化,不断品味和感悟源远流长的中华文明和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高度重视对本国文化的理解和把握,深入研读那些极大地影响了我国发展变化的国学书籍,有意识地比较中西文化的各个方面,打牢自己的文化根基,才能在纷繁复杂的国际文化传播中传播和弘扬中华文化。教师还要自觉地学习和掌握《英美概况》、《英美文化史》、《英美文学史》等多种内容,强化自身修养。定期关注国内外的各种新闻热点和问题,大量阅读欧美主要的媒体新闻和信息,积极关心国内外时政要闻,养成每日听新闻、读报纸、查看英语新闻的良好习惯。只有这样,才能潜移默化地提升自身的语言技能和跨文化意识。还要大力阅读各种英文材料,观看原版的英美影视作品和综艺节目,阅读他们的网络交流信息和资料,从多个层面把握英语国家的文化日常状况,风俗习惯、社会规范与价值观念等。只有打牢中英文化的基础知识,才能更好地向学生讲解和阐释这些内容。

结语

综上所述,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跨文化交流日益重要,外语学习的重要性日益突出,这就需要人们具备强烈的跨文化意识。在讲解和教授外语知识和技能以开展跨文化交流的过程中,可以将中西方茶文化差异当成切入点,有效地开展外语教学。要求广大外语教师积极地更新教学理念,科学对比中西方茶文化的共同点和不同点,以此为基点,持续丰富英语文化教学,增强学生的跨文化意识和英语运用能力,打造优质高效的外语教学团队,更好地服务于英语教学。

作者:盖颖颖 单位:德州学院

参考文献

[1]闰虹.从中西茶文化的差异看高校英语教学中的文化教学[J].福建茶叶,2016,(8):307-308.

[2]穆文超,李权芳.从中西茶文化的差异看高校英语教学中的文化教学[J].福建茶叶,2016,(10):268-269.

[3]李颖.关于近年我国跨文化传播研究的反思[J].唐都学刊,2015,(2):74-75.

第9篇:与茶有关的知识范文

2009年4月20日,谷雨。由杭州市委、市政府与杭州八家国字号茶机构联合主办的首届“全民饮茶日”活动在杭州市举办。“全民饮茶日”由浙江杭州的8家国字号茶机构于2006年首次发起倡议设立,2009年4月12日正式发出倡议,将每年二十四节气之一的谷雨设为“全民饮茶日”。“全民饮茶日”的提出得到了全国15个省市和台湾地区的热烈响应。响应城市的全民饮茶日活动时间均定在每年4月20日前后(以农历谷雨时节为准),以统一标志、统一口号、统一宣传内容和形式开展。

茶是中国人的传统饮料,中国人饮茶已有数千年,茶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必需品。作为一种健康的饮料,茶叶中含有多种对人类健康有益的成分,饮茶有利于健康已经成为人类的共识。无论是“世界饮茶日”还是“全民饮茶日”,其宗旨都是为了让“茶为国饮”的理念不断深入人心,希望在若干年后,中国人见面的第一句话是,“今天,你喝茶了吗?”

福州:百岁老人亲授茶与健康

众所周知,5月1日是国际劳动节。而从今年开始,5月1日对于很多爱茶人来说。又有了另外一层含义――“世界饮茶日”。

在第一个“世界饮茶日”到来之际,一场由福建茶人之家和福州市茶叶协会主办,五里亭福州市茶叶批发市场和公泰茗茶联合承办的“世界饮茶日”活动在福州海峡大茶都广场隆重举行。福建是茶的故乡。茶对于福建人来说更是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项内容,但我们在喝茶的时候是否留意过如何饮茶才更健康呢?为了让更多的普通市民了解喝茶的好处,进而喜欢上茶,本次活动的主题就是“茶与健康”。

张老亲授养生之道

5月1日上午9点,活动在海峡大茶都广场拉开帷幕,许多榕城市民都利用小长假的休息时间,早早地来到了现场。尊敬的茶界泰斗张天福老人更是不顾炎日酷暑。亲临活动现场,并发表了简短的讲话,从自己的养生之道出发,给现场的市民上了一堂生动的健康课。

本次“世界饮茶日”活动分两部分进行,前一个小时是开放的自由式饮茶时间,主办方在现场设置了铁观音、武夷岩茶、红茶、绿茶、茉莉花茶、普洱茶等品茗交流区,吸引了众多的榕城爱茶市民。工作人员还在现场派发专门为此次活动印刷的《茶与健康宣传手册》,市民们在品茗区一边品茗一边阅读手册,学习怎么喝茶才是最健康的。而在会场的另一侧,福建省中医学院陈玲老师,福建茶人之家副会长兼秘书长、福建农林大学园艺系詹梓金教授,福建茶人之家副会长陈金水老师,福建省茶科所原副所长张方舟先生,福建茶人之家常务理事、国家茶叶产业技术体系岗位科学家郭雅玲女士等茶界专家也来到现场,组成咨询专家团,向市民进行茶与健康科普知识宣传。为茶友们在日常生活碰到与茶有关的健康问题答疑解惑。也有许多市民围坐在张天福老人的身边,向老人讨教喝茶长寿的秘诀。活动过程中还举行了茶与健康知识的有奖竞答活动。得到了市民们的热烈参与。

茶艺展示互动问答

在自由式品茗时间结束后,本次活动的承办方福州公泰茶庄还在活动现场的中心舞台上进行了一场特殊的茶艺表演。公泰茶庄的孙总亲自登台,为现场的爱茶人展示了用陶壶煮茶的过程。只见他身着米色唐装,神情自若,缓缓地将陶壶、茶杯、茶海等茶具置于表演台上,而后煮水、温杯、取茶、置茶、润茶、分茶……动作自然连贯,无声胜有声,吸引了众多茶人的驻足关注。

此次孙总煮制的是武夷山四大名丛之一的白鸡冠,他独创的煮制法能够最大限度地体现出白鸡冠“岩骨花香”的特质。张天福老人曾亲临公泰茶庄,对孙总创意的煮制法及公泰茶庄专注制茶、用心爱茶的经营理念表示了赞许。活动现场,煮制后的白鸡冠散发出阵阵清香,弥漫在围观的人群中。也得到了专家和市民的一致好评。

在茶艺展示之后,主办方还在现场举行了茶与健康知识的有奖竞答活动,精心准备的竞答的问题都和人们的日常饮茶息息相关,而答案则在现场分发的《茶与健康宣传手册》里。面对主持人的提问,市民们都踊跃参与,现场气氛高涨,每一位回答对问题的朋友都获得了一份精美的礼品。

杭州:奉茶赠茶全民饮茶

而作为主办地的杭州,热闹非凡的茶事活动则将美丽的西子湖渲染为一湖龙井茶水,更将被誉为人间天堂的杭州,布置成了一个巨大而茶香四溢的茶馆。浙江林学院茶文化学院数百名师生,在学院党组副书记汤勇的领衔之下,全线出动,奔向布满杭城的近百个大中小学、社区和写字楼的免费饮茶点,向广大青少年、市民、游客和上班族赠送茶水、茶具、茶与健康宣传册。

上午9时,“全民饮茶日”的启动仪式如期在西湖涌金广场举行,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会长、原浙江省政协主席、全国政协文史委员会副主任刘枫,原全国人大常委、浙江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毛昭晰,原杭州市政协主席虞荣仁等出席启动仪式。浙江省委常委、杭州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王国平宣布首届“全民饮茶日”活动正式启动。在中国茶叶学会理事长、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所长杨亚军宣读完“全民饮茶日”倡议书之后,浙江林学院茶文化学科带头人王旭烽教授代表杭州茶界宣读了“全民饮茶日”响应书。

王旭烽教授在“全民饮茶日”响应书中表示,杭州爱茶人积极响应“全民饮茶日”倡议,将以爱茶奉茶赠茶的实际行动,参与打造“茶为国饮、杭为茶都”的品质生活建设。通过饮茶日活动,倡导全民饮茶,以活动带动产业发展,提高人们的生活品质,希望全民饮茶日能年年办下去。

启动仪式之后是精彩的广场茶艺表演,浙江林学院茶文化学院创作并演出的大型茶文化舞台艺术呈现《中国茶谣》的部分片段――“道家茶礼”和“儒家茶礼”向观众完美地诠释了茶文化的经典与博大精深,赢得了现场观众的阵阵掌声。学生们还在现场展示了精美的茶席设计,吸引了不少市民驻足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