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吞咽障碍的康复训练方法范文

吞咽障碍的康复训练方法精选(九篇)

吞咽障碍的康复训练方法

第1篇:吞咽障碍的康复训练方法范文

摘 要 目的:脑卒中致吞咽功能障碍早期的康复训练护理。方法:将80例吞咽功能障碍的患者随机分为康复训练护理组(康复组)和单纯药物治疗组(对照组),观察康复训练15天~1个月后吞咽功能的变化。结果:康复训练护理组有效率为95%,药物治疗组有效率为65%,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结论:脑卒中致吞咽功能障碍患者早期进行康复训练护理,能降低并发症,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关键词 脑卒中 吞咽功能障碍 康复训练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2.29.286

Abstract Objective:the purpose of the article is to analyse the early period rehabilitation training care of swallowing dysfunction caused by stroke.Methods:is randomly separating 80 cases of patients with swallowing dysfunction to two groups,the rehabilitation training care group(rehabilitation gourp) and the simple drug treatment group(control group),then observe the change of swallowing function after 15to 30 days rehabilitation training.Results:shows that the effective rate of rehabilitation training care is 95% while that of drug treatment is only 65%.Conclusion:the refore the early period rehabilitation training care of swallowing dysfunction caused by stroke can effectively reduce complication and increase the life quality of patients.

Key Words stroke;swallowing dysfunction;training care

2006年7月~2011年7月开展吞咽功能障碍康复训练护理,经过15天~1个月的康复训练护理,收到了满意的效果。现将康复训练护理介绍如下。

临床资料

2006年7月~2011年12月对吞咽功能障碍的患者420例进行康复训练护理,其中男285例,女135例,平均62岁;脑梗死患者310例(其中脑干梗死180例),脑出血110例。

脑卒中致吞咽功能障碍病情评估,根据Mann吞咽能力评价法制定评估表,评估表包含意识状态、合作能力、听觉理解力、呼吸功能以及吞咽口咽阶段功能评估等方面内容,依据每个方面的严重程度评分,将吞咽障碍分为正常、轻度、中度和重度4个级别。

训练方法

间接训练:①口唇、面颊部肌训练:让患者做张口、微笑、反复发“八、八、拍、拍”声、吹肥皂泡、鼓腮、闭唇,持续5~10秒,然后在恢复到原静止状态,每次训练5~10次,每日3次。②舌部运动训练:舌做前伸、后缩、左右运动、上抬、抵后硬鄂、在口唇环绕,反复进行5~10次,每日3次。③咳嗽训练:有意识的进行咳嗽训练。④呼吸训练:腹式呼吸、缩口呼吸、声门闭锁训练。⑤构音障碍训练:下颌、舌、唇的训练;发音训练;言辩训练。⑥空吞咽训练:每日三餐前和晚睡觉前进行6~8次/日训练。⑦门德尔松法训练:当患者吞咽时咽喉上提,让患者在上提拉时停止吞咽功能,保留3~5秒。

直接训练方法:咽部训练:咽部冷刺激,医院消毒供应中心特制做大棉签、冰冻后应用。冰冻棉签训练之前,与患者进行有效沟通,取得患者配合。首先吸净口腔唾液,之后用冰冻棉签擦咽腭弓和舌腭弓,刺激咽反射,最后用饭勺1/4逐渐到一勺喂冷酸奶。每日训练2次,每次30分钟。

护 理

饮食的护理:①进食的姿势:通常采取半卧位(床头抬高30°~50°角),颈部前屈,头偏向健侧,病情许可的患者也可以做位饮食,陪护人员在健侧给患者进食。②食物的性状:有吞咽功能障碍的患者进食应首选;糊状、蛋羹状(如芝麻糊、米粉、稠粥)、馒头泡菜汤、蛋糕泡牛奶、豆腐脑等。病情好转后,再逐渐过渡到正常饮食。禁忌给予干硬、难咀嚼或容易黏在黏膜上的食物和太滑溜的食物,有窒息的危险。③食物的温度:对有吞咽障碍的患者冷食比热食好。④进食量及速度:每次以3~5ml较为适宜,然后酌情增加。速度应由慢开始,不应快,避免2次食物在口中重叠现象。⑤进食后残留食物的处理:吞咽后咳嗽、饮极小量的水(1~2ml),有利于刺激诱发吞咽反射,清洁口腔。

心理护理:良好的护患关系、有效地交流可使患者积极配合治疗;轻松、愉快、安静的进食环境,可避免患者精神紧张或注意力分散。鼓励患者使用健手进食,要分享患者的进食体验,要同情患者的处境,尊重患者的意见,用耐心、诚心融化患者的固执;以温柔的话语解除患者的孤独感,使患者从内心感受到家人没有嫌弃他们,护士没有看不起他们,从而积极配合康复训练;对于有些患者出现角色强化想象,责任护士要耐心讲解训练的必要性,使患者能积极进行训练,要多用鼓励语言,防治患者因期望过高而自暴自弃。

讨 论

综上所述,康复护理有助于患者提高生活质量,融入家庭和社会。按脑卒中致吞咽障碍患者恢复规律性分析,在发病早中期(1~6个月)康复训练效果最理想,因此,进行早期吞咽功能康复护理越早越好,对重度吞咽困难患者应尽早撤离鼻饲,进行吞咽功能训练。脑卒中后所致的吞咽功能障碍,不论是真性球麻痹,还是假性球麻痹,均会引起吸入性肺炎、营养不良、窒息等,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通过康复训练,并且严格遵守饮食的注意事项,保证了患者的营养状态,提高了患者的生存质量,使患者早日康复。除进行局部康复外,还应注重偏瘫肢体功能训练、上肢摄食功能训练、辅助具的选择与使用等整体康复效果,加强与康复医师、治疗师和语言治疗师之间的协同合作。今后还应致力于从众多的康复方法中寻找个体化的训练计划和摄食方案,并将其延伸到家庭、社区护理中,降低并发症,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参考文献

1 大西幸子.康复实用技术(吞咽障碍的代表性间接训练法)[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0:61.

2 张介眉,陈国华.脑卒中康复指南[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6:186.

第2篇:吞咽障碍的康复训练方法范文

【关键词】吞咽功能障碍;吞咽康复训练;鼻饲胃管;经皮穿刺内镜下胃造瘘术

【中图分类号】R7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1-0863-01

吞咽功能障碍是临床常见并发症之一,在颅脑外伤以及脑血管疾病患者中尤为常见,患者常表现为吞咽困难、饮水呛咳等,极易引起吸入性肺炎,严重时可导致患者死亡1。我院对中重度吞咽功能障碍患者实施合理有效的胃肠营养方式配合吞咽训练,取得了较好的疗效

1 一般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2011年1月至2013年8月间,我院住院接受康复治疗的中重度吞咽功能障碍患者52例,随机均分为鼻饲胃管组(NFT组)和经皮穿刺内镜下胃造瘘术胃肠营养组(PEG组),NFT组26例,男17例,女9例,年龄21~55岁,平均(43.1±15.9)岁,16例为脑血管疾病,10例为脑外伤;PEG组26例,男15例,女11例,年龄19~52岁,平均(45.1±11.2)岁,17例为脑血管疾病,9例为脑外伤。两组一般资料无显著差异(P>0.05)

1.2 方法

PEG组行PEG手术,术后予以吞咽康复训练;NGT组不行PEG手术,予以鼻饲胃管进行胃肠营养支持配合相同吞咽康复训练,两组所用营养液均为医院自制营养均衡匀浆,康复训练时间均为12周,前8周的训练为30min/次,5次/周,此后改为1次/周。训练过程中发现吸入性肺炎,并且体温持续2~3d超过38.5℃者,暂停实施吞咽肌康复训练。具体实施方法如下:1.吞咽基础训练:主要内容包括发音训练、咀嚼肌、舌肌、面颊以及口咽部肌肉的运动功能训练。2.进食训练:当患者的吞咽功能有一定改善后即可实施进食训练,训练前应先向患者阐明进食训练的重要性,以免发生误吸和呛咳。进食时应做好进食、进食环境、进食量、食物形态以及进食准备等方面的工作。(3)间接训练: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合理选择屏气发声、声门上吞咽运动等,并指导患者进行喉内收训练以及吞咽反射手法等,以提高康复训练效果。4.代偿训练:在训练过程中,可根据患者的训练、姿势以及方法等合理进食渠道,选择下颌下降吞咽法、转头吞咽法、随意性咳嗽法、点头样吞咽法以及交互吞咽法等合理的吞咽方法,以确保吞咽安全,改善吞咽功能

1.3 观察指标

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后8周对两组患者进行吞咽功能测评,测评标准按照洼田饮水试验进行,同时记录两组患者的吸入性肺炎发生情况及体重指数(BMI)

1.4 统计学分析

数据以统计学软件SPSS18.0分析,以( )表示计量资料,比较经t检验;以率(%)表示计数资料,经χ2检验,P

2 结果

治疗前,PEG组的洼田评分、BMI及肺炎发生次数分别为(5.1±0.2)、(20.3±1.0)、(2.3±0.9),NGT组依次为(4.9±0.3)、(19.9±0.8)、(2.2±0.9),两组各项指标均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8周后,PEG组的洼田评分、BMI及肺炎发生次数分别(2.3±0.7)、(22.1±0.9)、(0.4±0.3),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P

3 讨论

吞咽功能障碍在颅脑外伤以及脑血管病变患者中非常常见,改善患者的吞咽功能障碍状况是现代康复医学研究的重点内容之一2。颅脑外伤以及脑血管病变患者在经临床治疗后多意识清楚、病情稳定,但对于经补偿性吞咽手法或者改变饮食性状等方法仍无法经口获取充分的水分及营养时,就需要实施经导管胃肠内营养支持。目前临床常用的经导管胃肠内营养方法主要有手术胃造瘘、PEG以及NGT三种3。本研究主要对比分析了PEG与NGT下吞咽康复训练的疗效。研究结果显示,两组患者的洼田饮水试验评分均较治疗前得到了显著改善,肺炎发生次数均明显降低,但两种方法之间存在显著差异,PEG组显著优于NGT组。故认为不同胃肠营养方式下的吞咽康复训练效果存在一定差异,即不同胃肠营养方式对于患者吞咽功能的康复效果具有不同程度的影响。配合规范有效的吞咽功能康复训练有利于改善患者的吞咽功能,指导实施吞咽基础训练以及尝试性进食训练,酌情配合间接训练以及代偿策略,在改善吞咽功能的同时还可提高患者的摄食能力。研究结果显示,在配合康复训练12周以后,PET组的BMI显著提高,而NGT组无明显变化,虽然两组的营养液相同,均经胃十二指肠管饲,但PET组显著优于NGT组,认为PET的营养支持效果更好。PEG无鼻饲胃管的干扰,可避免NGT对于消化道以及呼吸道的压迫及摩擦,因而更有利于进行吞咽功能康复训练,从而促进吞咽功能的康复。综上所述,PEG联合吞咽康复训练可显著改善中重度吞咽困难患者的吞咽功能,提高其生活质量,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姜从玉等.不同胃肠营养方式下吞咽康复训练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和吞咽功能的临床研究[J]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2012,34(11)841

第3篇:吞咽障碍的康复训练方法范文

[关键词] 脑卒中;吞咽障碍;鼻饲;吞咽功能训练

[中图分类号] R74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7210(2016)10(a)-0044-04

Observation on the curative effect of different training methods for stroke patients with dysphagia

LI Hong1i1 MIAO Shanzhi2 YANG Jian1 ZHANG Ying1 DING Shanshan1 WANG Meijun2

1.Department of Rehabilitation Medicine, Shanghai Xuhui Central Hospital, Shanghai 200031, China; 2.Shanghai Xuhui Federation of Disabled Persons, Shanghai 200030,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effect of different training methods for stroke patients with dysphagia. Methods Sixty stroke patients with dysphagia by nasal feeding admitted to Department of Rehabilitation Medicine, Shanghai Xuhui Central Hospital from January 2015 to June 2016 were selected. All case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control group A, treatment group B and treatment group C, with 20 cases in each group. In control group A, the patients were treated with neuromuscular electrical stimulation, tongue muscle motor training, mandibular training and feeding direction; the patients in treatment group B were treated additionally with Mendelsohn method on basis of control group A; the patients in treatment group C were treated additionally with ice lemon stimulation on basis of control group A. Once a day, 30 min each time, 12 days was as a course. The changes of feeding-swallowing function scores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and the clinical efficacy of the three groups were observed. Results After treatment, the feeding-swallowing function score of treatment group B was (4.20±1.08) points, and the feeding-swallowing function score of treatment group C was (6.20±0.77) points, both groups had highly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compared with that of control group A [(2.67±0.82) points] (P < 0.01). The effective rate of treatment group B was 80.00%, and the effective rate of treatment group C was 95.00%, both groups had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compared with that of control group A (45.00%) (P < 0.05). Conclusion Neuromuscular electrical stimulation, tongue muscle training, mandibular movement training, feeding direction and lemon ice stimulation can improve the swallowing function of stroke patients with dysphagia, which is a practical and effective rehabilitation training method for the patients with dysphagia after stroke by nasal feeding.

[Key words] Stroke; Dysphagia; Nasal feeding; Swallowing function training

吞咽障碍是脑卒中患者的常见并发症,已有研究证明,脑卒中后合并吞咽障碍的发生率为30%~78%[1]。脑卒中后重度吞咽障碍可严重影响饮食、引起误吸误咽,进而导致患者营养不良、电解质紊乱及吸入性肺炎等并发症,延缓脑卒中疾病恢复。研究显示,约有34%的脑卒中死亡患者是由吸入性肺炎所致[2-3]。临床上此类并发症一般采用插鼻饲管治疗,并积极给予吞咽功能训练。目前,对脑卒中伴吞咽障碍鼻饲患者吞咽功能训练效果的研究较少。本研究旨在探讨不同吞咽障碍训练方法对脑卒中伴吞咽障碍鼻饲患者吞咽功能的影响。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1月~2016年6月在上海市徐汇区中心医院康复科住院的脑卒中伴吞咽障碍并鼻饲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经纳入、排除标准筛查,确定受试者60例。将所有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A、治疗组B、治疗组C,每组20例。三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具有可比性。

1.2 入选标准

①符合全国第4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制订的脑卒中诊断标准,经颅脑CT或MRI检查确诊[4];②意识清楚且病情稳定,能配合康复治疗;③患者吞咽障碍并留置鼻饲管;④不忌电刺激;⑤摄食-吞咽功能评定标准评分为2分;⑥签署知情同意书。

1.3 排除标准

①由肌病、周围神经病或运动神经元病所致吞咽障碍;②认知功能严重障碍或听理解能力严重低下不能配合治疗者;③心、肝、肺、肾等重要脏器功能衰弱;④忌电刺激者。

1.4 退除标准

①突发二次卒中或其他重大疾病;②中途自动放弃者;③患者及家属依从性差,不愿配合治疗。

1.5 治疗方法

对照组A患者接受神经肌肉电刺激治疗、舌肌运动训练、下颌运动训练和进食指导。治疗组B在对照组A的训练方法上加Mendelsohn训练法。治疗组C在对照组A的训练方法上加冰柠檬刺激。

1.5.1 神经肌肉电刺激治疗 采用美国第一代Vitalstim吞咽电刺激仪。刺激参数波宽为700 ms、频率范围在30~80 Hz、刺激强度为5~10 mA的双向波。根据患者吞咽障碍情况选择放置电极的位置,并告知患者治疗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各种感觉,如被捏、推揉等感觉,根据患者的表现调整刺激强度,以能见到患者有吞咽动作为最佳[5]。每次电刺激治疗时间为20 min,每天1次,连续12 d为1个疗程。

1.5.2 舌肌运动训练 若患者舌不能主动运动,用吸舌器的吸头吸紧舌前部,轻轻地用力向各个方向牵拉舌头。当舌运动功能有所改善时,治疗师也可适当施加阻力,以促进其运动功能进一步正常化。每次治疗时间为5 min,每天1次,连续12 d为1个疗程。

1.5.3 下颌运动训练 指导患者尽量张口至最大维持5~10 s,然后松弛,下颌向左右两侧运动。对于咬合关节较紧的患者,可对其颞颌关节处实施关节松动手法治疗。每次治疗时间为5 min,每天1次,连续12 d为1个疗程。

1.5.4 进食指导 为照顾者提供进食指导,包括患者进食时的、一口量、食物的形状及误吸等。进食分为坐位和半坐位。坐位时身体坐直,稍向前倾斜30°,颈部稍向前弯曲。半坐位时协助患者取30°~60°卧位,头部前屈,患侧肩部以枕垫起。进食从少量开始再逐渐加大,尽快掌握最适合患者每次吞咽的进食量。刚开始尝试经口进食时,一般选择容易吞咽的食物(如鸡蛋羹、酸奶等),然后再逐渐根据患者吞咽能力及饮食喜好选择食物,食物的形状从糊状食物、婴儿粥、半流质、消化软食过渡到正常。每3天进食指导1次,共指导4次。

1.5.5 冰柠檬刺激 首先用预先自制的冰柠檬片和长棉棒刺激患者腭弓、软腭、舌根、舌两侧及咽喉壁组织,然后让患者用嘴唇抿柠檬片或挤少量柠檬汁滴到患者口中,以诱发患者吞咽动作,并嘱患者反复做吞咽的动作。根据患者反应情况,逐渐增加冰柠檬酸刺激量。每次治疗时间为5 min,每天1次,每次刺激3~5 s,间歇30 s,连续12 d为1个疗程。

1.5.6 Mendelsohn训练法 对于喉部可以上抬的患者,当吞咽唾液时,让患者感觉有喉向上提时保持喉上抬位置数秒。对于上抬无力的患者,治疗师用手上推其喉部来促进吞咽。只要喉部开始抬高,治疗师即可用置于环状软骨下方的食指与拇指上推喉部并固定。每次治疗时间为5 min,每天1次,连续12 d为1个疗程。

1.6 评估方法

采用腾岛一郎制订的摄食-吞咽功能评定标准[6]。此量表分为3个阶段:单纯经口腔摄取、经口腔摄取和替代性营养法并用、单纯替代性营养法。这3个阶段又可根据食物形态、经口腔摄取与替代性营养比率、具体的替代性营养法等进一步细分。共10分,范围从1分(吞咽困难或无法进行,不适合吞咽训练)到10分(摄食-吞咽能力正常)。临床疗效评定标准[7],基本痊愈:治疗后评分达9~10分;明显好转:治疗后评分达6~8分;好转:治疗后评分达3~5分;无效:治疗前后无提高,仍是2分。基本痊愈、明显好转、好转之和为有效。

1.7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0.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描述,通过重复测量方差分析对数据进行主效应分析;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 <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三组治疗前后摄食-吞咽功能评分比较

与治疗前比较,治疗组B和治疗组C治疗后摄食-吞咽功能评分均明显提高,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 < 0.01);对照组A摄食-吞咽功能评分存在小幅度增加,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三组组间比较,治疗组B和治疗组C治疗后摄食-吞咽功能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A,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 < 0.01)。

2.2 三组临床疗效比较

治疗后,治疗组B、治疗组C的有效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A,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3 讨论

在人类的日常生活中,进食和吞咽是人类个体生存的本能和味觉美感的享受。吞咽是人类不可缺少的基本生存功能,也是最典型的、复杂的反射活动之一[8]。吞咽障碍是指吞咽固体食物或液体时出现呛咳或不能一次完成、进食缓慢等[9]。脑卒中后重度吞咽障碍不但影响水和营养物质的摄取,并且还可以导致吸入性肺炎、窒息等,所以必须插鼻饲管来改善营养状况,提高生活质量[10]。但是长期滞留鼻饲管的患者也会出现诸多不良的影响,如贲门肌肉松弛、胃肠蠕动减缓、肺部感染的概率增加或吞咽反射更加减弱[11]。若得到及时有效的吞咽功能训练,85%以上的患者可以恢复部分功能或症状减轻,提高生活质量,重返家庭,重返社会。否则,患者错失了最佳康复时机,有可能终身经鼻饲进食,给患者造成一定的心理负担,生活质量降低,所以及时给脑卒中伴吞咽障碍鼻饲患者进行吞咽功能训练,对改善吞咽功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12]。

脑卒中后吞咽功能的康复,一方面依赖受损神经细胞功能的恢复,另一方面依赖中枢神经系统功能的重组代偿。但这种神经功能的重组代偿不会自然发生的,而是接受反复刺激、训练、应用的成效[13-14]。吞咽功能训练不仅可以改善肌肉的灵活性和协调性,而且也重建了中枢神经系统网络及侧支芽生,扩展了皮质感觉区。更重要的是,多种吞咽训练方法相结合可以更好地预防吞咽肌群发生废用性萎缩,逐渐提高吞咽意识,改善吞咽肌肉运动的协调性,使吞咽功能逐步恢复[15]。

美国第一代Vitalstim吞咽治疗仪是唯一美国FDA认证的临床治疗仪,Vitalstim电刺激不仅首先加强了Ⅱ型肌纤维募集[16],而且也增加了中枢神经系统感受器的传入冲动,使受损的神经复苏,促进大脑皮质功能重组[17]。它可以较快速地获得进食功能的改善,即时效应明显,长期坚持使用可以很大幅度提高或恢复患者吞咽功能[18],因此也被作为综合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脑卒中伴吞咽障碍鼻饲患者主要表现在口腔期和咽期,口腔期主要表现之一是随意性舌的运动与吞咽相关的肌肉运动协调性降低。舌没有关节,产生力量时,通过协调运动变形,使速度和灵活性达到最佳状态,所以加强舌运动训练可以强化口腔运动,力量及协调的控制,促进感觉恢复,从而提高口腔控制食团及运送食团的能力,加快吞咽启动,提高进食及吞咽能力。下颌运动训练可以加强上下颌的运动控制、稳定性及协调性,从而提高进食咀嚼的能力,使食物形成食团。Mendelsohn训练法是一种广泛应用的吞咽技术,为了增大喉上抬的幅度,并借此增加环咽肌开放的时间与宽度,改善吞咽的协调性,进而起到代偿和改善吞咽功能的作用。冰刺激可使感觉传入增加,促进神经元轴突再生,树突侧支长芽及突触阈值改变[19],增强吞咽反射领域对食物的敏感性,提高对吞咽反射迟缓或消失患者进食的注意力。同时,冰刺激还激活处于储备或休眠的神经功能,改善神经兴奋性及吞咽肌肉的协调性,重造神经功能网络[20]。另外,面神经、三叉神经、舌咽神经共同支配了舌的味觉和感觉。使用冰柠檬还可刺激舌体味觉及浅感觉,增强患者吞咽前感觉的输入,恢复患者的味觉感知能力,减少口咽运动开始参与的阈值,缩短口咽反应的延误时间,加快口咽运动的启动。进食指导时,加强家属有关误吸的相关知识尤为重要,家属严格按照治疗师要求的操作,可以大大降低误吸概率,患者可以尽早拔鼻饲管,彻底经口进食。神经肌肉电刺激、舌肌运动训练、下颌运动训练、进食指导结合冰柠檬刺激,是将间接训练方法和直接训练方法相结合,对脑卒中伴吞咽障碍鼻饲患者表现的吞咽障碍如咀嚼无力、吞咽启动延迟、反复吞咽及误吸等进行了针对性、系统性的训练。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组C、治疗组B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A,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虽然本文中神经肌肉电刺激、舌肌运动训练、下颌运动训练、进食指导结合冰柠檬刺激,有效地改善了脑卒中伴吞咽障碍鼻饲患者的吞咽能力,早日经口进食、拔掉鼻饲管,减少肺炎的发生率,改变生活质量,但是对照组A由于病例数比较少,而且治疗时间比较短,有效率仅有45.00%,所以在以后的训练中可以继续研究观察。

神经肌肉电刺激、舌肌运动训练、下颌运动训练、进食指导结合冰柠檬刺激是一套实用性强、效果佳的脑卒中伴吞咽障碍鼻饲患者的康复训练方法,其充分发挥了脑卒中伴吞咽障碍鼻饲患者的进食潜在能力,以利于其早期拔除鼻饲管,恢复正常经口进食,以达到均衡营养、预防并发症、促进身体功能康复的目的。

[参考文献]

[1] Martino R,Foley N,Bhogal S,et al. Dysphagia after stroke:incidence,diagnosis,and pulmonary complications [J]. Stroke,2005,36(12):2756-2763.

[2] 招少枫,窦祖林,兰月,等.康复期脑卒中患者卒中相关性肺炎的影响因素分析[J].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2013,35(12):967-971.

[3] Maeshima S,Osawa A,Miyazaki Y,et al. Influence of dysphagia on short- term outcome in patients with acute stroke [J]. Am J Phys Med Rehabil,2011,90(4):316-320.

[4] 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各类脑血管病诊断要点[J].中华神经科杂志,1996,29(6):379-381.

[5] 闫豫萍.康复训练和Vitalstim吞咽障碍治疗仪综合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12, 10(12):1452-1454.

[6] 藤岛一郎,大熊るリほか.假性球麻痹による咽下障害とリハどリテ-シヨソ[J].神经内科,1997,47(1):32.

[7] 王娟,李志伟,余雨.电刺激及针灸治疗急性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疗效分析[J].重庆医科大学学报,2014,39(8):1131-1134.

[8] 窦祖林,唐志明,兰月,等.吞咽障碍临床与研究进展――美国、日本吞咽障碍年会热点透视[J].中国康复杂志,2013,28(9):859-861.

[9] 江小荣,孙智成.针刺-吞咽治疗仪结合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临床观察[J].新中医,2011,43(9):79-80.

[10] 孙铮,张敏,郝艳青,等.吞咽障碍患者进食安全评估指标的构建[J].中国医学创新,2012,9(35):141-142.

[11] 王卓,宋为群,屈亚萍,等.整合性吞咽功能康复法对缺血性卒中急性期鼻饲患者的作用[J].中国脑血管病杂志,2014,11(7):342-346.

[12] Carty A,McCormack K,Coughlan GF,et al. Alterations in body composition and spasticity following subtetanic neuromuscular electrical stimulation training in spinal cord injury [J]. J Rehabil Res Dev,2013,50(2):193-202.

[13] 董继超,马跃文,耿咏梅,等.吞咽基础训练与摄食训练结合神经肌肉电刺激治疗脑梗死后吞咽障碍[J].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2010,32(9):685-686.

[14] Gross JC,Goodrich SW,Kain ME,et al. Determining stroke rehabilitation in patients′ level of nursing care [J]. Clin Nurs Res,2001,10(1):40-51.

[15] 匡晓明,荣阳,孙卓,等.脑卒中后吞咽困难的康复训练[J].中国医药导报,2008,5(10):160.

[16] 张开容,谭贵基,区健刚,等.VitalStim吞咽障碍治疗仪在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应用研究[J].中国医学创新,2015,12(5):14-15.

[17] 王线妮,林宏,齐海妮,等.电刺激对脑卒中吞咽障碍康复的效果[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08,14(3):222-223.

[18] 马蓓艳,胡江飚,陈海挺,等.Vitalstim吞咽治疗仪联合康复训练治疗神经源性吞咽障碍的疗效观察[J].现代实用医学,2013,25(12):1332-1334.

[19] 陈立典,陶静.应用针刺配合冰刺激治疗急性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疗效观察[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05,20(11):849-849.

第4篇:吞咽障碍的康复训练方法范文

1 吞咽障碍发病机制

吞咽是一种快速且需要许多的神经共同作用的动作,是人类复杂的行为之一,一般把吞咽分为口腔准备期、自主期、咽喉期和食道期四个时期,对于脑卒中后患者吞咽障碍的发生机制还不十分清楚,特别是对皮质吞咽中枢的研究与吞咽障碍的关系更不明确,目前多认为是吞咽的神经受损致患者出现不同程度的吞咽障碍。

2 吞咽障碍的评估方法

目前尚没有统一的标准化评定量表,国内常用评估患者吞咽障碍的方法有洼田氏饮水试验、吞咽障碍程度分级评价和吞咽能力评价方法三种。

2.1 饮水实验

洼田饮水实验是临床常用的一种诊断吞咽障碍的评估方法,具体操作如下:患者半卧位,常速饮30ml温开水,判断结果:1次喝完无呛咳为吞咽功能I级;分2次以上喝完,无呛咳为吞咽功能Ⅱ级;1次喝完,但有呛咳为吞咽功能Ⅲ级;分2次喝完且呛咳为吞咽功能Ⅳ级;不能全部喝完,呛咳明显为吞咽功能Ⅴ级此量表通过观察患者饮水过程中的表现来判断患者吞咽障碍可能的问题,分级明确清楚,操作简单,利于选择有治疗适应证的患者,但方法较粗略。

2.2 吞咽障碍程度评价

七层次吞咽困难评价:7级是正常:摄食咽下没有困难;6级轻度问题:摄食咽下有轻度问题,口腔残留很少,不误咽;5级口腔问题:主要是口腔内残留食物增多,没有误咽;4级机会误咽:用一般的方法摄食吞咽有误咽,但经过调整可以充分的防止误咽;3级水误咽:有水的误咽,使用误咽防止法也不能控制;2级食物误咽:水和营养基本上由静脉供给;l级唾液误咽:唾液产生误咽,不能进食、进水。

吞咽障碍能力评价由藤岛一郎研究制定,评分为0-10分,10分表示正常吞咽,吞咽能力≥9分为基本痊愈,6-8分为明显好转,3-5分为好转,1-2分为无效,分数越低表示吞咽障碍的程度越严重。量表具体内容如下:1分为不适合任何吞咽训练;2分为仅适合基础吞咽训练;3分为可进行摄食训练;4分为在安慰中可能少量进食,但需静脉营养;5分为可经口进食1-2种食物,需部分静脉营养;6分为可经口进食3种食物,需部分静脉营养;7分为可经口进食3种食物,不需静脉营养;8分为除特别难咽的食物外,均可经口进食;9分为可经口进食,但需临床观察指导;10分为摄食和吞咽能力正常。该量表不仅能够用于治疗初期的评定,还可以用于疗效评定,同时对康复过程中如何选择康复训练方案和营养摄取途径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但不能对吞咽障碍的程度进行量化。

上述各种临床评价方法各有优势和不足,临床应用中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相应的评价和检查方法,以更好地反映吞咽时的病理生理学和机械学变化,指导临床康复和治疗。

3 吞咽障碍的饮食护理

3.1 心理护理

脑卒中患者发生吞咽障碍常并存不同程度的其他神经系统症状,患者经常产生悲观、紧张、厌食甚至拒食心理,容易激怒或产生抑郁,对此医护人员和家属应安慰和关心他们,耐心开导和启发患者,努力消除不良心理,使其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积极配合医生,按时按量进食,以增强体质促进健康。

3.2 食物选择

选择容易吞咽的食物,特征是密度及性状均一,有适当粘性,柔软不易松散,易于咀嚼,通过咽及食道时容易变形,不易在粘膜上滞留等。另外,稠的食物较为安全,能满意地刺激触、压觉和唾液分泌,使吞咽变得容易,禁食块状固体食物以免卡在咽喉部引起室息,慎用流质饮食避免诱发吸入性肺炎。

4 吞咽障碍的康复指导

4.1 基础训练

4.1.1 吞咽功能训练

4.1.1.1 空吞咽与交互吞咽 当咽部已有食物残留,如继续进食,则残留积累增多,容易引起误咽。因此,每次进食吞咽以后,应反复作几次空吞咽,使食物全部咽下,然后再进食。亦可每次进食吞咽后饮少量的水(1-2mL),这样既有利于刺激诱发吞咽反射,又能达到除去咽部残留食物的目的,称为"交互吞咽"。

4.1.1.2 侧方吞咽 咽部两侧的"梨状隐窝"是最容易残留食物的地方,让患者下颏分别左、右转,作侧方吞咽,可除去隐窝部的残留食物。

4.1.1.3 点头样吞咽 会厌谷是另一处容易残留食物的部位。当颈部后屈,会厌软骨变得狭小,残留食物可被挤出,继之,颈部尽量前屈,形似点头,同时作空咽动作,便可去除残留食物。

4.1.2 舌唇肌运动功能锻炼 嘱患者做伸舌运动,使舌尽量往外伸,然后上、下、左、右摆动,回收后闭口磨牙,反复进行,对舌肌和咀嚼肌进行功能训练。然后让患者鼓腮、吹气、张颌、闭颌运动,对颊肌、喉部内收肌进行训练,分别是5~10 分/次,2~3次/天。或者使用吸管向一个装冷开水的杯子里吹气泡,尽量保持吹气气流的稳定,约15 分,并让患者面对镜子独立练习,促进舌、面颊、唇等相关肌肉群的运动。

4.2 摄食训练

脑卒中后吞咽困难的康复是一个较复杂的训练过程,经过吞咽训练以后,对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进行早期的基础摄食训练,可以改善患者吞咽功能,减轻脑卒中患者的神经功能缺失后遗症和并发症,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脑卒中后吞咽障碍尚无特异的药物治疗,而康复训练已成为治疗的主要手段。在患者的生命体征稳定、病情允许的情况下,应鼓励患者自己进食,防止废用性肌萎缩,有利于增强患者自信心和自理能力的提高,避免产生自卑感和过度依赖行为。进食时将头偏向患侧,提高对食团的推动力,如有食物滞留口内鼓励患者用舌的运动将食物后送以利吞咽。在协助患者进食过程中,嘱患者反复吞咽数次,确认完全咽下后再喂进第2口,适当给患者喝一点白开水,一般不用吸管,以免液体误入气管。

第5篇:吞咽障碍的康复训练方法范文

关键词:吞咽功能训练;吞咽功能障碍;鼻饲管

本人根据本科室吞咽功能障碍患者的特点,从2015年7月~11月对选定的患者进行试验并对其研究,在全科护士的努力下,取得了显著的效果,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针对吞咽功能障碍患者采取的吞咽功能训练, 随机抽取50例留置胃管的患者,分为两组进行研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将两组实验结果进行对照,从而验证吞咽功能训练能缩短吞咽功能障碍患者鼻饲管置管时间。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神经内科2015年7月~11月留置鼻饲管患者50例。并随机分为对照组25例和观察组25例,对照组与观察组在年龄,性别,症状,用药量差异不大,具有可比性(P>0.05)。

1.2方法

1.2.1材料 本试验采取纽迪希亚制药有限公司生产YZB/苏0818-2010鼻饲管,(商品名:复尔凯鼻饲管),规格CH14-10。

1.2.2分组 随机分为对照组25例和观察组25例。

1.2.3方法 对观察组患者进行吞咽功能训练,用洼田饮水试验进行评定。洼田饮水试验:患者端坐,喝下 30ml 温开水,观察所需时间和呛咳情况。见表1。

对照组在病情稳定后25例患者不通过任何训练,通过洼田饮水试验结果为1~2级,给予拔除鼻饲管,并记录鼻饲管留置时间。观察组在病情稳定后25例给予吞咽功能训练,2次/d,7d为1疗程,1疗程后洼田饮水试验结果为1~2级,可拔除鼻饲管,但如洼田饮水试验仍为3~5级,进入下一疗程,直至达到拔除指征,并记录鼻饲管留置时间,将两组鼻饲管留置时间进行比较。

1.2.4训练过程 :坐位或半坐卧位;条件:病情稳定适合训练;时间:餐前;练习部位及方法。

1.2.4.1下颌练习 ①把口张开至最大,维持5s,然后放松;②将下颌向左右两边移动,维持5s,然后放松。

1.2.4.2腮部练习 紧闭嘴唇,鼓腮,维持5s,放松,再作将空气快速地在左右面颊内转移,重复做5~10次。

1.2.4.3唇部练习 咬紧牙齿,说"yi"",然后拢起嘴唇,说"wu",轮流重复5~10次。

1.2.4.4舌练习 舌向前、左、右、上、下各个方向主动运动,或用纱布包住患者舌头,用力向各个方向被动运动。

1.2.4.5咀嚼练习 做咀嚼动作,重复10次。

1.2.4.6冷刺激 可将棉签在碎冰块中放置数秒钟,将冰凉后地棉签至于患者口内前咽弓处平稳地垂直方向摩擦4~5次,然后做一次吞咽动作。以上动作可顺序重复训练,2次/d,30min/次,7d为1疗程。

2 研究结论

通过5个月对选定的患者进行试验并对研究对象进行了效果判断,总结了吞咽功能障碍患者留置鼻饲管的时间,见表2。

将上面表格的数据用图表的形式进行对比见图1。

图1 两组患者对比情况

通过以上数据表明吞咽功能训练能缩短吞咽功能障碍患者鼻饲管置管时间。

3 体会

随着我国的老年人口数量不断增加,而心脑血管疾病是老年人的多发病,给患者造成严重的不良后果。做好老年人的心脑血管疾病的治疗和后期康复,成为现今许多医疗工作者研究的主要课题。脑卒中是心脑血管疾病中最易产生严重并发症的疾病之一,最常见的并发症为吞咽功能障碍,易导致患者发生窒息、营养不良以及肺内感染等,给患者的治疗和日常生活带来严重影响。通过吞咽功能训练,使吞咽功能障碍患者的吞咽功能好转或恢复,鼻饲管留置时间缩短,实现尽早拔除鼻饲管,达到自理,为吞咽功能障碍患者提供正规有成效的治疗方法。

参考文献:

[1]王晓翠,张智.吞咽功能训练对老年假性球麻痹患者胃管留置时间的影响[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9, 25(3).

[2]徐月花.康复训练综合疗法治疗脑梗塞后吞咽困难[J].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2008,08.

[3]徐月花.康复训练综合疗法治疗脑梗塞后吞咽困难[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8, 17(8).

[4]王学仕,张利鹏.康复训练配合针刺治疗卒中后吞咽障碍50例临床分析[J].中国美容医学,2010, 19(z1).

[5]甘敏,李良飞,林木兰.感觉统合训练对脑损伤鼻饲患儿吞咽功能恢复的影响[J].护理杂志,2013, 30(15).

[6]常燕群,易爱文.早期干预改善HIE患儿吞咽障碍的疗效观察[J].第五届全国儿童康复、第十二届全国小儿脑瘫康复学术会议暨国际学术交流会议论文集.2013,10.

第6篇:吞咽障碍的康复训练方法范文

【关键词】  急性脑卒中;吞咽障碍;康复护理;治疗结果

吞咽障碍是急性脑卒中患者常见的并发症。其发病率为29%~45%[1]。患者可因吞咽障碍而严重影响生命质量,并可引起吸入性肺炎、严重营养不良等并发症,甚至窒息危及生命,因而必须重视。针对意识清楚的吞咽障碍患者联合应用时间护理及康复治疗非常必要,可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促进患者早日康复[2]。近年研究表明,脑血管病患者并发各种功能障碍其功能的恢复与机体现有的生理状态及康复训练的时间有重要关联。随着时间医学的诞生和发展,以及其对护理学科的渗透与促进,如今已派生出时间护理模式,并开始受到人们的关注[3],我们将时间护理与康复护理联合用于急性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的临床治疗中,效果满意,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病例均为2008年1月至2009年1月在我院神经内科住院的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68例,均符合1995年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制定的诊断标准[4],并经头颅ct或mri证实确诊为脑卒中。患者均为初次发病,发病1~2 d内入院治疗,神志清楚,无认知及语言障碍但有明确的咽部异常病史。分为康复组和对照组,康复组34例,男20例,女14例;年龄40~76岁;其中基底节及内囊病变引起的假性球麻痹27例,脑干病变引起的真性球麻痹7例,脑梗死25例,脑出血9例。对照组34例,男22例,女12例;年龄43~80岁;其中基底节及内囊病变引起的假性球麻痹25例,脑干病变引起的真性球麻痹9例,脑梗死28例,脑出血6例。2组年龄、病变性质间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只对患者进行基础训练、进食训练的康复治疗护理,而康复组则根据人体1 d中生理活动的节律性变化规律加入时间护理,使机体处在最佳状态下接受康复治疗护理。康复组在患者病情平稳24~48 h开始定点进行康复训练治疗,基础训练2次/d(9∶00、16∶00),进食训练2次/d(11∶00、17∶00),心理护理1次/d,每天19∶00~21∶00实施,并让家属共同参与,时间为1个月;对照组则在病情平稳1~2周后开始进行基础训练、进食训练,训练的时间不固定,时间为1个月,然后2组进行疗效评估,具体治疗方法如下:

1.2.1 吞咽障碍程度的评判标准[5]:参照洼田的咽水试验,正常:5 s内30 ml温水一饮而尽,无呛咳;轻度:5 s内1次饮尽,有呛咳;中度:5~10 s内2次以上饮完,有呛咳;重度:10 s内不能饮完。

1.2.2 基础训练,即吞咽功能训练:用于中、重度吞咽障碍患者。①发音训练:患者张口发“а”音,并向两侧运动发“y”音,然后再发“wu”音,每次每音发5次。②舌部运动:患者将舌头向前伸出,然后做左右运动摆向口角,再用舌尖舔下唇后转添上唇,按压硬腭部,每次运动20次。③ 吸吮训练:患者食指戴上胶套放于口中,模仿吸吮动作,体验吸吮的感觉,每次吸吮20次。④喉抬高训练:患者把手指置于训练者的甲状软骨的上缘,在训练者吞咽时,感觉它的向上运动,然后让患者照镜子将自己的手指置于甲状软骨上,模仿上述动作20次。⑤咽部冷刺激与空吞咽:用冰冻的棉棒蘸少许水,轻轻刺激患者的软鄂、舌根及咽后壁,然后嘱患者作空咽动作。以上训练2次/d,当患者掌握了吸吮和喉抬高训练技能后,指导患在吸吮后立即喉抬高。这两个动作的协调一致,即可产生吞咽动作。

1.2.3 进食训练,主要是对轻度吞咽障碍者的训练。①选择最佳的进食体位:取躯干30度仰卧位,头部前屈,健侧肢体在下。②食物的选择:采用最易吞咽的食物,如菜泥、果冻、蛋羹,这些食物在口腔内容易移动又不易出现误吸,③进食方法:使用金属勺给患者喂食,每次进食约1/2勺,协助患者将食物放在口腔健侧处,放入食物后用匙背轻压舌部一下,以刺激吞咽,嘱患者注意力要全部集中于吞咽,而不是咀嚼或吸吮。但每次进食吞咽后应反复作几次空吞咽,使食物全部咽下然后再进食。

1.2.4 观察指标:为避免人为因素对康复训练的影响,采用定人、定时进行训练,并记录2组训练后患者疗效反应。

1.3 疗效判断 (1)痊愈:为吞咽障碍消失,饮水试验评定正常;(2)显效:为吞咽功能缓解,呛咳症状改善,饮水试验评定中度;(3)有效:为吞咽功能缓解,无呛咳,饮水试验评定轻度;(4)无效:为治疗前后吞咽功能无改变,饮水试验评定重度。

1.4 统计学分析 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组痊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表1 2组治疗前后疗效比较n=34,例(%)

3 讨论

3.1 影响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治疗效果的因素 现代医学认为,脑卒中后的吞咽障碍是由于上运动神经元的病变引起,表现为延髓神经支配的舌肌、软腭、咽肌、喉肌的功能失调。由于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对疾病缺乏认识,患者及家属强行进食或完全不能进食,易引起吸入性肺炎,严重营养不良等并发症,所以有效的康复训练显得至关重要。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如果丧失恢复的最佳时机,将有可能导致终身鼻饲进食[6]。随着人们对脑卒中生理、病理节律康复训练作用时间节律的深入认识,脑卒中的康复治疗效果除与治疗脑卒中药物的药理作用、功能训练有关外,尚与患者身体生理节律波动、康复训练的时间等多种因素有关。

3.2 时间护理与康复护理联合在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康复治疗中的应用 随着时间生物学的兴起,时间诊断学、时间药理学、时间治疗学、时间护理学等学科也应运而生。时间护理是指护理人员利用机体本身存在的生理节律,对患者心理因素、用药时间、生理病理等方面进行护理的一门新兴护理模式[7]。时间护理在疾病中发挥着不容忽视的作用,它渗透于疾病治疗的过程中,直接影响着护理的效果。此项研究目的在于时间护理就是运用人体生理活动随自然界的变化呈现多种节律性这一规律在机体身心处于最佳状态时采用吞咽、进食、心理等方式进行康复训练,为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的早期康复打下良好的基础。

目前时间护理在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治疗上尚未引起医务人员的广泛重视,康复治疗的时间是随意性的,护士总是在忙完了常规护理工作后才给患者进行康复治疗,虽然康复治疗有一定的效果,但效果不很明显[8]。在本研究中,我们应用时间护理+康复训练对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进行综合治疗,根据患者生理活动节律性变化的时间规律给予基础训练2次/d(9∶00、16∶00),进食训练2次/d(11∶00、17∶00),并辅以相应时间的心理护理,结果显示,康复组吞咽障碍的康复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可见,时间护理与康复护理的联合应用能有效改善患者的吞咽障碍,促进其吞咽功能的康复,并可防止咽下肌群发生废用性肌肉萎缩,明显提高了患者的生存质量。

3.3 时间护理应用机制 从日生物钟角度分析,调节人体内脏活动的植物神经具有一日内生理节奏,白天交感神经占具优势,而晚上则迷走神经占具优势。而人一天当中精神活性提高的时间区正是在9∶00~11∶00、16∶00~17∶00、19∶00~21∶00、00∶00这四个时段,在这些时间区内,患者表现为精神欣快,喜欢与人接近,乐意回答和提出问题,且生理、心理功能均处于最佳状态,此时对患者进行康复护理不仅能够得到患得的很好配合,达到功能训练的目的,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4 心理护理 做好心理护理是康复训练成功的基础和保证。脑卒中发病急、致残率,且常伴有多种障碍并存,尤其是合并有吞咽困难时,患者最基本生理需求受到影响,易出现烦躁、易怒和抑郁情绪。有效的护患沟通和良好的护患关系,适时的健康教育和舒适的住院环境可以使患者增强自信心,易于积极配合治疗。

综上所述,时间护理在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康复训练过程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它直接影响着临床康复护理的效果,因此,在护理工作中,结合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的生理、病理时间节律来选择康复训练最佳时间护理,不仅降低了脑卒中的致残率,提高了生存质量,同时也避免了各种并发症的发生。傅玉凤等[9]报道,中西医结合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有效率为75%,本研究的有效率为82.6%,提示时间护理与康复护理联合应用在急性脑卒中吞咽障碍的治疗中疗效显著,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

【参考文献】

   1 张丽芬,敢晓冬.脑卒中患者安全的摄信方法.国外医学护理分册,2000,19:518.

2 孔繁荣,叶虹虹.综合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疗效现象.华夏医学,2007,20:30.

3 李雪华,许素莲.时间护理对高血压病患者疗效干预的临床研究.国外护理学杂志,2007,26:1143.

4 全国脑血管病会议.各类脑血管病诊断要点.中华神经科杂志,1996,29:379381.

5 毛芙敏.110例脑卒中患者吞咽障碍早期康复护理.山西护理杂志,2000,14:36.

6 张婧,王拥军,沈彦.脑卒中后吞咽困难的7种筛选试验的评价研究.中国临床康复,2004,8:710.

7 张立新.时间护理学研究进展.护理研究,2006,20:23552357.

第7篇:吞咽障碍的康复训练方法范文

1吞咽障碍分期

吞咽的全过程分为口腔期、咽喉期和食管期[3],这三个期分别为随意运动、反射运动和蠕动运动。口腔期主要由口轮匝肌、咬肌参与,咽喉期主要由舌肌、咽喉肌参与,食管期主要由食管平滑肌参与。任何一期发生障碍均可导致吞咽功能障碍。因此,吞咽障碍分为口腔期吞咽障碍、咽喉期吞咽障碍和食管期吞咽障碍。脑卒中第1、2期的发生率最高[4]。

2吞咽障碍的评估

早期评估有利于预测并发症,目前国际上通用的评估方法主要有床旁评估和电视透视检查。

2.1洼田氏吞咽能力评定法此法操作方便、可靠,张婧等[5]推荐临床首选。评定条件:帮助的人、食物种类、进食方法及时间。此法将吞咽能力分为6级:1级为任何条件下均有吞咽困难或不能吞咽;2级为3个条件均具备则误吸减少;3级为具备2个条件则误吸减少;4级为选择适当食物,基本上无误吸;5级为注意进食方法和时间,基本上无误吸;6级为吞咽正常。

2.2床边误吸试验1982年洼田氏提出30ml饮水试验,此方法能够准确发现口咽期的异常问题,但对安静误吸不易发现可能会发生20%~40%的漏诊[6]。因此,Smith等[7]提出将饮水试验与血氧饱和度测定相结合的床边评估法,其准确率高达95%。但由于血氧饱和度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用于老年人及吸烟者以及慢性肺部疾患时应综合考虑结果。

2.3实验室检查当床边评估不能准确预见误吸时,则需借助仪器检查。目前认为吞钡X线荧光透视检查(VFSS)是诊断吞咽障碍的“金标准”[8]。VFSS是在透视下观察病人吞咽不同黏稠度的由钡剂包裹的食团和不同容积的食团的情况,通过从侧位前后位成像对吞咽的不同阶段的情况进行评估,并通过录像将吞咽全过程的图像资料完整地记录下来,便于进行详细的评估和分析。此方法因费用昂贵,且存在一定风险,并受设备条件和患者病情的限制[9]。

另外,还有咽部敏感试验、内镜检查、超声检查、表面肌电图等。

3吞咽障碍的康复护理

3.1康复训练的时机与时间多数学者强调脑卒中后吞咽障碍应早期评估和治疗。对脑卒中后不能经口进食者首选鼻饲饮食[10],但长期鼻饲刺激,可造成吞咽肌群的废用性萎缩[11]。所以目前较多观点认为,如果患者短期内不能恢复经口进食,插鼻胃管2周后应改为经皮内镜胃造瘘术[12]。王乐等[13]主张只要病人意识清楚,生命体征平稳可同时进行康复训练。每日3次,每次约10min,连续3周恢复吞咽功能效果显著。

3.2心理护理和健康教育脑卒中发病急,且多种障碍并存,尤其是合并吞咽障碍时,患者最基本生理需求受到影响,易出现焦虑、抑郁等心理。何玉琴等[14]报道,脑卒中病人焦虑发生率为18.4%,抑郁发生率25.0%~60.0%,因此为病人创造一个安静、舒适、整洁的康复训练环境,对病人进行有效的心理沟通与疏导,从生活、功能训练各方面给予正确的健康教育指导和精心照顾;减轻其心理负担,增强自信心,取得病人与家属的积极配合。

3.3摄食前的训练

3.3.1舌肌的训练指导病人做舌部前伸、后缩及侧方摆动和舌背卷曲运动[15]。若病人不能运动,胡冬梅等[16]对86例吞咽障碍的病人用干净的湿纱布裹住其舌部做不同方向的牵拉运动,有力时可用压舌板给予阻力,以强化肌肉力量,扩大可动性,收到良好的效果。

3.3.2软腭的训练寒冷刺激可有效强化吞咽反射。朱月琴[17]使用冰冻的棉棒沾少许水轻轻刺激软腭、舌根及咽后壁,然后嘱病人做空吞咽动作。从而诱发脑卒中吞咽障碍病人的康复护理,有利于吞咽动作。

3.3.3喉肌的训练用手指握住喉结做上下活动,点头空咽动作,通过吞咽肌群的感觉,诱发吞咽反射,发“啊”音有利于咽缩肌开放[16]。

3.3.4咀嚼肌的训练可做开闭颌关节,空咀嚼,空吞咽,吹气,鼓腮,缩唇,微笑,吸吮等动作[18]。

3.4摄食训练当病人吞咽功能有明显好转后,即可以进行摄食训练[17]。

3.4.1摄食的是起到保护最重要的因素之一。适用于病人的并非完全一致,要因人而异。对卧床病人可抬高床头30度,头部前屈,偏瘫侧肩部垫枕,因该容易引起咽下反射,且食物不易从口中漏出[19]。对能坐起的病人取坐直头稍前屈位,身体可向健侧30度,可使食物由健侧咽部进入食管,有利于吞咽,如头部转向偏瘫侧80度,此时健侧咽部扩大便于食物进入,防止食物误咽[20]。

3.4.2食物形态的选择根据吞咽障碍程度及阶段,本着先易后难的原则来选择[21]。糜烂食物最易吞咽,固体食物最难吞咽,糊状食物不宜误吸,液体食物易误吸,如能使用食物粘度计来检测流质食物的浓度则可以增加安全性[22]。食物的理想温度为40℃~60℃,太高会导致黏膜烫伤,太低则易引起腹泻[21]。但也有报道冷食可诱发吞咽动作,对此类病人比较适合[23]。

3.4.3咽部残留食物的去除杜敢琴等[24]提出患者吞咽后应咳嗽一下,可以喷出残留在咽后部的食物残渣。高丽萍等[17]提出点头样吞咽,可以去除残留食物。

3.5加强基础护理和安全设置每次训练前及餐后要进行口腔护理,口腔护理不仅能防止口腔、咽部病原菌的繁殖,而且能改善吞咽反射[25]。训练前加强口腔黏膜、舌、咀嚼肌的按摩,并做好安全设置,床边备吸引器、氧气、气管插管及气管切开包等用物,以备误吸食物时急用。

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康复是一个较复杂的训练过程,康复效果的好与坏直接与病人的生活质量息息相关,目前正逐渐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并取得很大进展,但仍有报道表明,大量的脑卒中患者早期存在的吞咽障碍尚未得到足够重视[26],回归家庭的吞咽障碍患者的康复护理差[27]。因此今后应加强相关方面薄弱环节的研究。

【参考文献】

1HanTR,PaikNJ,ParkJW.Quantifyingswallowingfunctiouafterstroke:afunctionaldysphagiascalebasedonvideofluoroscopicstudies.ArchPhysMedRehabil,2001,82(2):677-682.

2石向群,杨金升,杨树深,等.吞咽障碍对急性脑卒中患者营养及神经康复的影响.中国临床康复,2003,19(7):2704-2705.

3MannG,HankeyGJ,CameonD.Swallowingdisordersfollowingacutestroke:prevalenceanddiagnosticaccuracy.CerebrovascDis,2000,10(5):380-386.

4任萍,扬晓梅,简晓芳.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的饮食护理与康复.护理杂志,2003,20(4):71.

5张婧,王拥军,崔韬.脑卒中后吞咽困难9个评价量表的信度及效度.中国临床康复,2004,8(7):1201-1203.

6王拥军.卒中单元.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4,160.

7张翠梅,曾进胜.急性卒中后吞咽困难的评估与神经可塑性.国外医学·脑血管疾病分册,2004,12(4):271-273.

8李俊樱,窦祖林.吞咽障碍的功能性检查进展.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2003,18(6):379-381.

9胡瑞萍,蔡德亨,胡永善,等.吞咽困难的康复评定与治疗.中国临床康复,2003,22(7):3115-3117.

10贾海燕,肖爱军.吞咽功能障碍的护理诊断和康复护理研究进展.国外医学·护理学分册,2002,21(1):12-15.

11杨志峰.重症脑卒中病人鼻饲并发症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护理学杂志,2003,18(9):690-691.

12AknerG,CederholmT.Treatmentofprotein-energymalnutritioninchronicnomalignantdisorders.AmJClinNutr,2001,74(1):6-24.

13王乐,韩伏莅,林建勋,等.脑卒中患者吞咽障碍的康复治疗研究.临床神经病学杂志,2006,19(2):136-137.

14何玉琴,梁亮标,扬艺.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功能训练与心理护理.中国康复,2004,19(4):249-250.

15马白萍,扬丽娜,白向东,等.急性脑卒后吞咽障碍的早期护理干预.护士进修杂志,2006,21(1):48-49.

16胡冬梅,王春冬.脑卒中患者吞咽障碍的康复护理.临床实践,2006,24(11):137-138.

17朱月琴.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系统康复训练疗效观察.护理学杂志,2006,21(9):63-64.

18曹华,冯先琼,杨蓉,等.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护理进展.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6,22(8):54-55.

19马关玲,魏贵明.急性脑卒中后吞咽困难的早期功能训练研究.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4,20(9):17-18.

20王红,赵红,丁萍.脑卒中吞咽障碍病人的康复护理.护理研究,2004,18(7B):1255-1256.

21扬秀玉,王熠平,刘巧梨,等.脑卒中吞咽障碍病人的康复护理及效果分析.现代临床护理,2006,5(1):18-19.

22方凯.利用粘度计检测有吞咽障碍脑卒中患者的流体饮食浓度.现代康复,2001,5(4):58.

23金鹤.脑卒中合并神经源性吞咽障碍患者的护理干预.上海护理,2003,3(4):37-38.

24杜敢琴,王娟.急性脑卒中后吞咽困难后的康复治疗.中华实用中西医杂志,2004,24(17):3700-3701.

25矢内腾.老年人肺炎的预防对策—对误吸的对策.徐敏,译.迟宁,校.日本医学介绍,2004,25(6):269-270.

第8篇:吞咽障碍的康复训练方法范文

[关键词] 脑卒中;吞咽障碍;康复训练;护理

[中图分类号] R978.1 [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673-9701(2010)14-86-02

脑卒中是导致吞咽障碍的主要原因[1],而吞咽障碍可造成呼吸系统并发症和营养不良,甚至发生窒息。我院神经内科2008年6月~2009年10月共收治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103例,对51例观察组患者早期实施康复训练及护理,效果显著,现总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103例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男67例,女36例;年龄49~81岁,平均63.5岁;均经CT或MRI证实为急性脑卒中。其中脑干梗死45例,脑干出血15例,多发生脑梗死36例,脑出血微创术后7例。伴失语8例,伴意识障碍6例,多合并单侧或双侧肢体瘫痪。根据吞咽障碍的评定标准随机分为观察组51例和对照组52例,观察组从发病至开始康复训练时间(意识障碍者除外)为3~21d,平均为7d,疗程10~30d。对照组未进行早期康复训练。两组患者在治疗原发病的基础上均采取了一般护理措施及健康指导,并进行吞咽障碍的疗效判断。

1.2吞咽障碍的评定

根据症状及临床神经系统检查进行评定,103例患者均表现为流涎、说话不清、音哑或构音不清,吞咽费力、缓慢或下咽困难,误咽、饮水呛咳,张口伸舌困难、咽反向减弱或消失。

1.3分组方法

对103例患者进行吞咽障碍评定,根据吞咽障碍的程度随机分为观察组51例和对照组52例,两组无显著性差异,具有可比性。

1.4疗效判断标准

完全恢复:吞咽障碍消失;有效:吞咽障碍明确改善;无效:吞咽障碍改善不显著。

1.5统计学处理

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统计,P

1.6结果

两组吞咽障碍疗效比较见表1。

2吞咽障碍的一般护理[2]

两组患者均进行以下护理。

2.1评估吞咽障碍的程度

观察病人能否进食、进食不同稠度的食物吞咽情况、饮水有无呛咳、进食效果,评估有无营养障碍。

2.2饮食护理

给予高蛋白、高维生素的食物,选择软饭、半流质或糊状、胶状的粘稠食物,避免粗糙、干硬、辛辣等刺激性食物。少量多餐,给病人充分的进餐时间,充分咀嚼,如有食物滞留在口内,鼓励病人用舌的运动将食物后送以利于吞咽。进食后应保持坐位30~60min,防止食物反流。病人吞咽困难、昏迷不能进食者给予营养支持,遵医嘱给予鼻饲,并做好留置胃管的护理。

2.3防止窒息

提供舒适安静的进餐环境。不能使用吸水管,床旁备吸引装置,如病人有呛咳、误吸或呕吐,应立即让病人头偏向一侧,及时清口鼻分泌物和呕吐物,保持呼吸道通畅,预防窒息和吸入性肺炎。

2.4心理护理

针对病人不同的心理反应进行心理疏导,帮助病人消除恐惧、抑郁等。

3吞咽障碍的康复治疗方法

对观察组采取以下方法。

3.1间接训练法

对观察组不能进食的患者入院次日即行鼻饲饮食,配合静脉营养,待病情好转、稳定后即进行吞咽障碍康复训练。具体方法:①改善口面肌群的运动功能:指尖叩击、按摩及冰块磨擦口唇及面颊部,轻轻按摩,可减轻肌痉挛而有利于张口。对能主动配合的患者,让其做吸吮动作,以收缩颊部肌肉和口轮匝肌,然后做张口闭口鼓腮吐气的动作,再做咀嚼动作活动下颌,并给予一定阻力,反复进行,每天3次。抗阻力运动可以增加肌张力,改善唇闭合功能。②促进舌的运动:主动或被动做舌水平、侧方运动和舌背抬高运动,并用勺子或压舌板给予阻力,防止肌萎缩。③促进吞咽反射:寒冷刺激法。用冰冻的棉棒轻轻刺激软腭、舌根及咽后壁,连续反复5~10次,然后嘱患者做空吞咽动作;也可让患者吞咽小冰块,以刺激咽反射。寒冷刺激能有效地强化吞咽反射,增加吞咽的力量。④屏气发声法:患者坐位,吸气后屏气,此时胸廓固定,声门紧闭,然后突然呼气发声,声门大开。此动作可训练声门的闭锁功能、强化软腭的肌力而且有助于除去残留在咽部的食物。同时鼓励患者多做咳嗽和深呼吸动作。⑤吞咽电刺激:选用查塔努加集团生产的Vitastim吞咽障碍治疗仪对咽喉部肌肉进行电刺激,每次30min,同时让患者吞咽少量食物或水,改善吞咽功能。

3.2直接训练法

①进食的环境:应注意选择适宜的进食环境,避免不相干的人围观,让患者彻底放松,注意力要集中,配合训练。②进食的:不能坐位者取健侧在下的卧位,躯干上抬30°,头颈前屈,患侧肩部以枕垫起,食物不易从口中漏出,有利于食物向舌部运送,减少逆流和误咽。患者取坐位,颈部稍向前屈曲,使舌骨肌的张力增高,喉上抬,使食物容易进入食道,预防误咽。身体向健侧倾45°左右,使健侧咽部扩大便于食物进入。头转向患侧80°,不但使健侧咽部扩大而且可减少梨状隐窝残留食物。③食物的选择:选择患者易接受的食物。将食物做成胶冻状或糊状,有适当的黏性,不易松散。一般先用胶冻样食物进行训练(如鸡蛋羹)。进食的器具要适中,开始用3~4mL试之,然后酌情增加,渐过渡到糊状及流质食物。④进食方法:将大小适宜的食团放在口腔健侧,然后用匙背轻压舌部一下,以刺激患者吞咽。每次应反复吞咽数次,使食物全部通过咽部,避免残留食物越积越多,引起误咽。也可每次吞咽后饮水1~2mL,这样既有利于刺激诱发吞咽反射,又能达到除去咽部残留食物的目的。为防止吞咽时食物误入气管,进食前先嘱患者吸足气,吞咽前及吞咽时憋住气,这样可使声带闭合,封闭喉部后再吞咽。吞咽后咳嗽一下,将肺中气体排出,以喷出残留在咽喉部的食物残渣。侧方吞咽法:咽两侧的“梨状隐窝”是最容易残留食物的地方,可让患者下颌左右转,向侧方吞咽,可除去隐窝部的残留食物。点头样吞咽:会厌谷是另一处容易残留食物的部位,颈部后屈会厌谷变得狭小,残留食物可被挤出,继之颈部尽量前屈,形似点头,同时做空吞咽动作,便可去除残留食物。

4讨论

急性脑卒中患者吞咽障碍主要因双侧大脑半球病变影响了双侧皮质脑干束,导致假性球麻痹或脑干病变直接损害了Ⅶ、Ⅸ、Ⅹ、Ⅻ脑神经核及核下纤维造成口唇、面颊肌、舌及喉咽肌麻痹,口腔内压力不能充分升高,食物经口腔向咽部及食管入口腔移动困难。吞咽障碍影响饮食摄入,易造成患者营养不良、脱水、呼吸道感染甚至窒息等严重并发症而危及生命,同时给患者造成各种不良心理反应,不利于全身功能恢复。目前对吞咽功能障碍的治疗仍缺乏有效的药物,早期康复训练及护理效果显著,观察组总有效率94.12%。临床采用间接和直接训练法促进导致吞咽功能障碍的肌群活动,以降低肌张力、减少流涎、诱发吞咽反射、防止误咽,利用食物及进食的姿势和技巧引起吞咽反射,消除咽部残流的食物,促进吞咽功能的恢复,改善吞咽功能障碍,从而恢复经口进食的能力,改善了患者的营养状况,减少了呼吸道感染等并发症,缩短了住院日,提高病人生存质量,延长病人寿命,对病人整体全面康复都具有重大意义。

5健康指导

5.1疾病知识及康复指导

指导病人及家属了解本病的病因、主要危险因素和危害,掌握本病的康复治疗方法和自我保护方法,鼓励病人树立信心,循序渐进,坚持锻炼,落实康复计划。注意合理休息,防止感冒和跌倒。

5.2合理饮食

进食高蛋白、低盐、低脂、低热量的清淡饮食,改变不良饮食习惯,多吃新鲜蔬菜、水果、谷类、豆类等,使能量的摄入和需要达到平衡,戒烟、限酒。

5.3预防复发

遵医嘱正确服用降压、降糖和降脂等药物,定时门诊检查,动态了解血压、血脂、血糖变化和心脏功能情况,预防并发症和脑卒中复发,如有异常情况及时就诊。

[参考文献]

[1] 张文. 脑卒中吞咽障碍的康复训练诊治[J]. 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学报,2004,24(10):875-876.

[2] 尤黎明,吴瑛. 内科护理学[M]. 第4版.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616-618.

第9篇:吞咽障碍的康复训练方法范文

【关键词】 糖尿病;脑血栓;吞咽功能障碍;康复护理

doi:10.3969/j.issn.1004-7484(s).2013.08.434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8-4466-02

糖尿病患者比较常见的一种大血管并发症就是脑血栓,而脑血栓在临床上的症状主要表现为吞咽功能障碍[1]。糖尿病并发脑血栓伴吞咽功能障碍患者容易引起饮水呛咳、语言障碍以及吞咽困难等,容易造成吸入性肺炎症状,严重的患者会引起窒息死亡,对患者的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造成了严重影响[2-3]。现在对我院在2010年01月到2013年03月收治的136例糖尿病并发脑血栓伴吞咽功能障碍患者分别使用常规护理方法以及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康复护理的临床效果进行对比观察,报道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院在2010年01月到2013年03月收治136例糖尿病并发脑血栓伴吞咽功能障碍患者,所有患者均经过临床检查确诊。136例糖尿病并发脑血栓伴吞咽功能障碍患者中男性患者占89例,女性患者占47例,患者的年龄在48岁到86岁之间,病程在2-4.7年之间。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占68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方法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康复护理。两组糖尿病并发脑血栓伴吞咽功能障碍患者在年龄、性别以及病程等基本资料上无显著差异性,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对比观察两组护理方法的效果,探讨糖尿病并发脑血栓伴吞咽功能障碍应用康复护理的临床价值。

1.2 方法

1.2.1 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治疗 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康复护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针对吞咽功能障碍病情较轻的患者对其饮食进行训练,训练之前准备好必要的氧气以及吸引器等抢救器材,进食时指导患者取坐位,头部偏向麻痹侧,让食物能经过喉前面一侧,提高咽部对食团的推力;指导患者进行颊肌和喉部内收肌的训练,加强按摩舌肌以及咀嚼肌;加强患者对冷刺激的吞咽发射区训练,可以使用无菌棉签侵湿在0.9%的5ml生理盐水中,平铺在一次性的输液器包装袋内,冷冻2小时以上;加强对吞咽辅助肌群的锻炼,让患者的舌体努力前伸,3秒之后收缩,反复10-15次,抵上腭运动持续10-15次,抵左右颊部训练10次左右。对咽部内收运动进行训练,每次鼓腮大约10次,大约吸吮10次,深呼吸大约5次,每天训练2次。

1.2.2 判定两组护理方法的效果 主要包括显效、有效和无效。显效指患者经过护理吞咽困难症状完全消失,能够进行正常的语言表达和吞咽;有效指患者经过护理吞咽困难症状所有减轻,基本上能够进行正常的语言表达和吞咽;无效指患者经过护理吞咽困难症状没有得到改善。

1.2.3 选用软件SPSS18.0对观察的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使用t检验计量数据,使用x2检验计数数据,P

2 结 果

观察组患者经过康复护理在临床疗效上明显优于对照组(P

3 讨 论

糖尿病并发脑血栓伴吞咽功能障碍患者容易引起饮水呛咳、语言障碍以及吞咽困难等,容易造成吸入性肺炎症状,严重的患者会引起窒息死亡,对患者的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造成了严重影响。糖尿病患者比较常见的一种大血管并发症就是脑血栓,而脑血栓在临床上的症状主要表现为吞咽功能障碍。除了有效的临床治疗方法对患者给予治疗外,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患者康复护理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在提高临床治疗疗效的同时,降低了并发症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降低了复发率,被广泛应用于临床护理中,具有安全、可靠性[4]。

康复护理应用于糖尿病并发脑血栓伴吞咽功能障碍中能够提高临床护理质量,有利于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护理方法[5]。上述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经过康复护理在临床疗效上明显优于对照组(P

参考文献

[1] 彭晓艳.脑梗死吞咽障碍病人的系统性护理干预[J].全科护理,2009,20(35):352-353.

[2] 卢章琼,梁琴,罗坚.脑卒中患者吞咽障碍早期康复护理36例[J].内科,2009,07(04):146-147.

[3] 封常美.脑血管病患者吞咽功能障碍的康复护理[J].中国伤残医学,2011,05(03):135-1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