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当今世界经济形势范文

当今世界经济形势精选(九篇)

当今世界经济形势

第1篇:当今世界经济形势范文

【关键词】 新时期;时代特征;时代观

当代马克思主义时代观是在继承前人思想的基础上,根据新时期的时代内容,把握时代脉络,发展出符合当下时代特点与中国国情的时代观。

一、准确判断新时期的时代特征

进入新时期以来,世界的经济发展与政治格局都有极其快速的发展和大的调整。中国的国家与社会建设也在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之后达到一个新的水平。因此认清这些新时期的时代特征,对于建立正确的时代观,确立今后发展道路是必要的。

1、当今世界是个“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的时代

对于当今世界以及身处其中的中国,认清时代形势对于建立正确的时代观是极其重要的。我们应该清醒的认识到,世界正处于深刻变革的时期,变革意味着改变,意味着国家之间的关系、格局以及国际新秩序的改变与建立。世界发生深刻变革的主要表现便是一众发展中国家如中国和印度的兴起,从而新的国际政治与经济的秩序得以逐渐建立。中国的迅速兴起可以说是世界发生重大变革的最有力表现,2013年中国经济总量达到568845亿元,从而跃升至世界第二位。中国的兴起被称为“二十世纪最重大的事件之一”。然而,发展中国家的兴起并没有完全改变发达国家的主导地位,老牌的资本主义国家仍然掌握着世界政治与经济的主要话语权,并试图谋取更多的更大的利益,因此与广大的发展中国家仍然存在着矛盾。

2、当今世界是个“充满机遇和挑战”的时代

今天的世界发展快速且有其鲜明的特点。首先,政治多元化是世界政治总的发展趋势,民主,不论是以何种形式,都越来越被更多的国家接受,然而强权政治和霸权政治仍然存在,也造成了一些国家之间的冲突,尽管世界不再被分为两大阵营,但在意识形态领域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矛盾依然存在。其次,经济全球化在当今世界各国的经济发展中已经不可避免。科技的飞速发展使世界生产力大大提高,传统产业也逐渐开始依赖高新技术,新兴产业和知识经济在世界经济中所占比重越来越大。然而,世界经济迅猛发展的最大受益者仍然是科学技术相对先进的发达国家,激烈的竞争使得相对落后的发展中国家处于弱势地位,也造成了发展中国家中的一些经济发展畸形。因此,面对全球经济快速发展的势头,发展中国家面临着更大的挑战。再次,随着世界各国之间的交流日益深入,各民族间的文化愈加融合。文化繁荣促进了各民族各国家之间的合作,但是其造成的问题也逐渐显现,不同文化的碰撞不可避免的导致了一些矛盾,面对一些强势的外来文化的入侵,如何保护本国文化避免在意识形态上被颠覆也是发展中国家面临的挑战。最后,世界局势的发展总体上说是和平稳定的,和平也是各国人民的愿望,但是局部冲突在世界各地时有发生,国家间周边安全以及恐怖主义活动使世界各国和平稳定面临极大的挑战。

所以,当今世界的飞速发展为中国带来了巨大的机遇,同时我们也要清醒的认识到飞速发展背后的各种隐患,以及摆在我们面前的各种挑战。只有全面把握当今世界历史性变革的脉动,科学判断时展特征和趋势,才能更好的在这个时代中提高发展自身。

二、建立正确的新时期时代观

建立新时期的时代观应建立在前人思想的基础上,根据新时期所处的时代状况,认清时代特征,把握时代走向,发展出新的时代观。

1、树立“共同发展”的时代观

进入新世纪,在世界发生极快变化,所有国家都在寻求一条适合自己的发展道路,为自己的国家谋求最大的利益是每个国家的终极目的,然而在当今世界,国家与国家之间的联系愈发紧密,不管是政治上还是在经济上,国家之间的利益关系甚至呈现出了“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局面。认识到当今世界需要各国紧密联系才能实现共同繁荣,因此建立共同发展观是必要的。

“共同发展论”的主要思想是各国通过“互尊互鉴、合作共赢”来实现共同繁荣。在世界经济一体化的条件下,只有通过互相间的合作才能达到共赢的局面,国与国之间的关系应该是互利的而不是竞争的。在实现共同发展的过程中,尊重世界上不同国家不同民族的文明与文化是关键。共同发展不仅在于各国间的融合,也在于相互间的包容,维护国家和民族的多样性,同时也要尊重不同国家不同的发展模式。

“共同发展”理论揭示了当今世界各国的发展趋势,超越了各个国家只为自己谋求利益的狭隘观念,也表明了中国在世界中发展态度,更是对“中国威胁论”的有力回击。同时,“共同发展”论表明了中国不仅寻求一条自己发展的道路,同时也在努力为世界共同发展寻找途径,承担自己的大国责任。

2、树立“共担责任”的时代观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随着全球化的浪潮愈发高涨,世界高速发展的背后问题也越来越多的涌现出来。经济全球化导致的全球性金融危机为许多国家带来严重的后果,恐怖主义活动的猖獗使得国际安全面临威胁,人口增长导致的粮食危机与公共卫生危机,能源与资源的短缺和气候环境的恶化等等诸多情况都令人堪忧。这些严重的危机危及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影响着世界的正常有序的发展。

我们应该认识到,当今的世界已经被快速发展的经济政治文化科技等紧紧地联系在一起,任何一项危机导致的后果已经不仅仅影响一个国家,而是影响着一个区域甚至整个世界上的国家,同时仅凭一个国家的力量也无法解决这些危机。因此,很好的处理这些世界性的难题和威胁是全球各个国家的共同责任。 “共担责任”论的提出,从人类整体利益出发,为解决全球性的问题提供了一条解决之道。

对于“共担责任”论的具体内容,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上,主要发达经济体应承担主要责任,积极维护国际金融秩序,推动全球经济的共同复苏;应对全球重大危机上,国际社会应该加强合作,照顾到世界各国之间的整体利益,在合作中要做到统筹兼顾,体现公平公正的原则。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实现平稳健康的发展就是对于维持世界稳定的最大责任,为此,实现自我发展,提高抗风险能力,发展中国家应承担应有的责任。中国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同时作为国际社会中的重要一员,在近些年的国际事务越来越积极的参与,承担了更多的责任,获得了广泛的赞誉。

综上所述,新时期的时代观应从时代全局出发,在深刻认识当今时代特征的前提下,建立不仅符合中国国情,适合中国发展的时代观,对于人类社会的整体发展与世界的和谐稳定都要有所推进。认真分析时代现状,把握时代特征,对于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有极大的意义。

【参考文献】

第2篇:当今世界经济形势范文

多极格局是二战后国际政治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世界经济政治发展的必然结果。其实,世界格局多极化的过程并不是在前苏联解体后开始的,在冷战期间两极格局的状态下就开始了多极化的潮流,并在冷战结束后得到了进一步加强。当前世界战略格局总趋势正朝着多极化方向发展,这一世界历史大潮是谁也阻挡不了的。二战后,“不结盟运动”和“77国集团”的形成标志着第三世界的形成,从而加速了帝国主义阵营和社会主义阵营的解体,极大地冲击了两极格局,使两极格局开始松动。而两大阵营的破裂和分化则加速了多极化趋势。美国在世界经济、政治上形成的“一超独霸”的局面既是两极体制被打破后的必然现象,又是一个终将被多极化体制所取代的暂时的历史过程。世界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所导致的均衡化趋势,是世界战略格局中两极体制解体并最终走上多极化的根本动因。未来世界战略格局中主要国家的关系将日益复杂化,起主导作用的很可能主要是美国、俄罗斯、日本、欧盟、中国这“五大力量中心”,其它一些重要的国际组织、区域集团和地区性大国也将发挥重要的作用。

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决定了未来战略格局的发展。经济全球化已经成为当今世界最主要的发展趋势之一,同时也加深了各国之间的相互依存关系。毫无疑问,经济利益和经济安全问题已经成为影响国际局势和国际关系尤其是大国关系的最重要的因素。发达国家对落后国家能源和资源的依赖以及落后国家对发达国家技术的依赖,这就使得当今世界各国相互依存度大大提高,未来世界战略格局多极化发展的潮流继续前进是不可抗拒的历史潮流。作为第三世界国家的一员,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也是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我国在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上起制约作用,在经济发展上起示范作用,在维护第三世界权益的斗争中发挥重要影响力作用。当今,科学技术和生产力等已经愈加成为全球范围的产物,全世界的文化也在碰撞中交融,世界不再是无数文化共存却又毫无联系的散沙,尽管在经历了两次世界大战之后的很多年里,世界格局再也没有发生改变,并依旧保持了一超多强的世界格局。而现实的情况是各个国家不会因为结果而去追求结果,只会在条件成熟的时候去实现结果。为求生存,只能通过压榨、战争等方式实现资本、科技的积累,从本国公民利益出发,寻求更加利于本国发展的国家环境。

当今世界处于大变革、大发展、大调整时期,国际局势不确定性、模糊性和突发性的特点愈加鲜明。目前,世界经济面临二次探底风险,以美国和欧洲债务危机为代表的持续的全球性金融危机,以及由此而引发了社会危机和价值观危机,而席卷西亚北非的历史性政治大动荡和美国全球战略重心向亚洲地区转移,使中国周边环境出现新变化,形势日益严峻。这些将深度地影响当前及未来一个时期国际战略格局变化。

21世纪的第二个十年的国际舞台将是美国称霸和世界特别是欧亚大陆的反霸之间斗争的舞台。它将是一个“新战国”时期,因而新的合纵和连横必将在各国各个领域和层次展开。

第3篇:当今世界经济形势范文

经济全球化是当今时代的发展趋势,在世界发展的过程中不可逆转。但经济全球化使得国际环境越发复杂多变,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的问题层出不穷,因此世界上也出现了一种逆经济全球化的浪潮。如何在复杂的国际形势中准确认识经济全球化的趋势,已成为当前工作的重要内容。本文主要从如下方面对这一问题进行阐述:

1 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历程

经济全球化起步于15世纪欧洲的资本主义萌芽时期,欧洲商人通过殖民掠夺实现了资本的原始积累。到了18世纪中叶,随着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完成,工I生产从工厂手工业转变为大机器工业,生产力有了极大的提高。在此基础上,资本家为了满足社会化大生产的需要,更是广阔地开拓海外殖民以获取生产原料,一个全球化的经济市场初步形成。到了19世纪末期,随着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完成,资本主义进入垄断阶段,经济全球化的程度进一步加强。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随着科技革命的到来及一系列国际贸易金融体系的建立,经济全球化进程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并一直发展至今。

2 经济全球化的影响

2.1 世界日益成为一个紧密联系的整体

随着国际金融贸易往来的日益频繁和国际分工的发展,各国的经济联系不断加强。在这一世界经济体系中,任何国家都不能完全独立地发展本国经济。并且,在这一世界经济体系中,任何一环发生问题,就会在全球范围内引起连锁反应。例如最近几年中东地区的政局动荡给全球石油市场带来了强烈的冲击,不少国家经济下行压力巨大,由此带来的是全球经济发展的长期低迷。

2.2 民族主义运动兴起

“强烈的民族主义色彩,是民族主义在新的历史时期对全球化的一种合乎逻辑的反应。”由于新世纪的经济全球化浪潮是由西方发达国家主导的,广大发展中国家处于相对劣势,经济上的弱势地位必然引起这些国家的不满,民族主义情绪由此爆发。再加上西方发达国家在文化上的强势输出对他国文化的独立性造成的挑战严重刺激了这些国家的危机意识,这无疑助长了民族主义情绪。2010年前后在中东爆发的“布拉格之春”就是最好的例证。

因此,从一定意义上讲,当今时代是一个既在经济全球化趋势下相互融合,又是在民族主义浪潮下相互撕扯的一个充满矛盾的时代。

2.3 影响社会主义的意识形态建设

经济全球化在实质上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及其政治制度在新的时代条件下以新的形式在全球范围内进行的新一轮扩张,因此它也必然追求与之相适应的意识形态的新一轮的全球化。当前,社会主义国家在意识形态方面最重要的对手是资本主义意识形态,西方学者希望的是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通过“和平演变”的方法,用“非意识形态化”作掩护消解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因此,从本质上说“冷战”的结束并未结束意识形态方面的争论,反而使其以更加隐蔽、激烈的方式渗透于当代人的生活中。

3 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前途

3.1 发达国家的主导地位逐渐削弱

当前,虽然西方发达国家经济实力在总体上仍十分强劲,但其发展已经逐渐进入瓶颈期,发展势头逐渐削弱。而广大发展中国家最近几年来发展势头较为良好,经济上仍有很强的上升空间。而广大发展中国家经济实力的上升也会同时带动其政治地位的上升,在国际事务中拥有更多的发言权,例如金砖五国。这对削弱世界霸权主义国家的影响,维护世界和平具有重要的意义。

3.2 中国的国际影响不断上升

在经济全球化趋势下,由于中国实行的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能很好地应对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危机的影响,已经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引擎,不少国家都希望能搭上中国经济发展的“顺风车”,这对于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有着重要的作用。同时,由于最近几年来中国的“一带一路”建设取得重要进展,中国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指引着全球治理改革的方向,中国已经在世界上树立起了一个负责任大国的形象。所有这一切都昭示着中国国际地位的上升。

3.3 经济全球化最终会被取代

虽然经济全球化是以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为主导的,但它为未来共产主义的实现创造了坚实强大的物质基础。同时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资本主义所固有的矛盾必然会随着资本主义自身在全球的扩张而传播,其结果无疑是使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和发展中国家更加接近共产主义,因此经济全球化趋势最终必定会被共产主义趋势所取代。

经济全球化趋势是一把“双刃剑”,在这一过程中,中国只有在正确认识自身实际情况的前提下因势利导、抓住机遇,才能实现综合国力的极大提高,才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第4篇:当今世界经济形势范文

《货币战争4》中“欧洲合众国”是主要讨论的内容之一,它既是政治,也是经济,也是背后的金融力量。从欧洲各国文化、历史、利益划分和地缘政治来说,欧洲有着强大的分裂力量,很难统一。但是,就整体利益来说,欧洲也确实有统一的趋势。当世界上缺乏与欧洲抗衡的力量时,欧洲统一的动力并不算大。但是,当今世界美国已成为强大的一极,中国也成为欧亚大陆上重要的平衡力量,欧洲的统一便又成为一个极其重要的政治议题。欧洲近代历史上,拿破仑等都做过统一欧洲的尝试,但都失败了。在军事、政治努力失败之后,金融家或者说银行家们成为欧洲统一的强大推动力。

如果单从金融或经济角度,人们并不能完整地了解欧洲统一的难度。因此,金融或经济明显与政治无法分割。离开欧洲的历史,仅仅依靠金融理论或经济理论,实际上很难正确把握欧洲统一的话题。所以在《货币战争4》中对“欧洲合众国”或者说对欧洲统一的分析,已经超出了单纯的金融学范畴。

当今世界,汇率问题是经济领域、金融领域的重要的问题之一。究其本质,汇率的复杂就是政治分裂造成的。就历史和金融理论来说,中国古代社会虽然最早诞生了纸币,但在汇率问题上,的确没有欧洲那么多的实际操作问题。中国早在秦始皇时代就实现了统一,没有复杂汇率带来的无谓消耗。固定汇率乃至于欧元最终取代欧洲各国货币,实际上不过是欧洲在走秦始皇已经完成的统一之路。欧洲能否彻底完成此举,至少在目前看来难度很大。未来要完成,也需要历史的契机。如果欧洲不能实现真正的统一,它将失去在世界史上的地位。今天的希腊、西班牙、爱尔兰等国遇到经济上的麻烦,其他国家或者欧盟对于是否援助或援助条件如何往往谈得口干舌燥。这种事情要在中国,不过就类似于开发西部、东西部平衡发展的问题,中央政府很容易作出全面的政策调整。而在欧洲,虽然有金融方面的统一力量,但是仍然有相当强大的分裂力量始终存在,因此欧洲的整体协调才显得困难重重。

《货币战争4》中另一个重要的话题就是美元。美国实际上是摆脱了欧洲的内耗争斗,在另一个地方捡了统一的大便宜,才成为当今世界最重要的国家之一,美元也因此自信满满地想成为世界货币。

抛开美元的种种问题,笼统地说,当世界经济日益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全世界的确需要一个世界货币。面对这一问题,美元能否承担世界货币的责任,关键之一就是信用。严格来说,货币信用并非只是一个经济问题,而是一个道德问题。从这个角度我们就能看到,中国古代政权始终以严格的道德要求来规范自己的行为。这一道德要求,正是当今世界美元所缺乏的或者说是所面临的最大问题。

第5篇:当今世界经济形势范文

Abstract:Since the reform and open policy,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has adjusted the understanding method and the angle of view, forms take “peace and the development is the time subject” as the core time view, this time view key grasps the time development take the productive forces and the economic relationships as the understanding the tendency, embarks the assurance two kind of social system's relations from the national interest, has stable, practical and the comprehensive characteristic.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time view grasps the time for the posterity science to provide the important enlightenment.

关键词:中国共产党 时代观 国际形势

key word: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Time view International situation

作者简介:杨军, 女,武汉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主要研究科学社会主义。曾令晶,女,武汉大学科学社会主义专业硕士研究生。

中国共产党时代观是指中国共产党对时代性质、时代主题和阶段性特征等的认识和判断。20世纪80年代以来,人类科学技术的进步,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在增加世界财富总量和各国经济相互依存度的同时,加剧了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和两极分化;苏联解体、东欧剧变给世界社会主义运动造成重大灾难,改变了两种社会制度之间的力量对比,国际关系格局不断调整,西方大国强权政治和霸权主义有新的发展;世界各国面临的共同问题和共同利益日益增多,对维护世界和平与稳定提出了新的要求。但是传统安全问题仍然存在,非传统安全问题挑战人类的和平;世界上不同文明之间相互认同、相互尊重的程度有所提高,但西方大国凭借经济和科技优势把握话语霸权,向世界其它国家、特别是对社会主义国家进行意识形态渗透。中国共产党高度重视对时代及其发展趋势、特征的认识和把握,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继承马克思主义关于时代认识的理论成果,全方位地观察、分析当今国际形势,对时代的发展趋势和阶段性特征作出了新的判断,形成关于时代的比较系统、特点鲜明的理论认识,为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提供了重要依据和逻辑前提。

一、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时代观的主要内容

概括而言,中国共产党在改革开放使其形成的时代观,主要是对时展的主要趋势和阶段性特征的认识和判断,包括以下思想:

第一,当今时代的主题是和平与发展,但这两个问题并未解决。

20世纪70年代末期,邓小平根据当时两个超级大国的力量对比和国际关系的基本格局,明确提出“在相当长的时期内,避免新的世界大战是可能的”思想,以此为基础,通过分析生产力领域的发展、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的现实关系、国际社会的普遍态度等,在1984年提出“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突出问题”的判断。1987年中国共产党的十三大据此明确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同时,中国共产党人强调,和平与发展是国际范围内的重大的带全局性、战略性的问题,关系到全世界人民的前途和命运,但至今还未得到很好的解决,“总体和平、局部战争,总体缓和、局部紧张,总体稳定、局部动荡,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围际局势发展的基本态势。”[1](P522)

第二,制约和平与发展的因素是多样的、复杂的。中国共产党人认为,当今世界的和平与发展问题,受到复杂因素的影响。首先就是霸权主义与强权政治。“霸权主义是世界最危险的战争策源地,是危害世界和平、安全和稳定的根源”。[2](p491)随着两极格局的改变,霸权主义与强权政治不断出现新的表现,导致了一些国家和地区矛盾激化,局势紧张。其次是不公正、不合理的国际经济旧秩序。国际经济旧秩序保护发达国家的利益,使其可以掠夺发展中国家,转嫁危机,导致世界范围内的富国和贫国之间的差距扩大,甚至引起局部的战争、动乱或危机。其三是日益凸显的非传统安全威胁。包括恐怖主义、贩毒走私、严重传染性疾病、海盗活动、非法移民、环境破坏、经济金融危机等在内的非传统安全威胁日益严重,与传统安全威胁相结合,成为世界实现和平与发展的主要障碍。

第三,当今世界正在发生巨变,求和平、促发展、谋合作是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中国共产党人看到,由于科学技术迅速推进、经济全球化迅猛发展,当今世界在国家关系、生产管理和组织、生活方式、思想观念等诸多方面正发生巨大的变化。这种变化是“前所未有的历史性变革”,使我们所处的时代成为“一个充满机遇和挑战的时代”。国家之间相互依存日益紧密,形成了“利益交融、休戚与共的局面”,国际社会面临全球性重大挑战和威胁,求和平、促发展、谋合作是时代对人类提出的新要求。因此,世界各国应努力推动互利合作来实现发展,应树立共同责任意识,携手应对各种风险。中国作为负责的社会主义大国,要努力推动构建和谐世界,这是顺应历史潮流的选择。

第四,两种社会制度既对话合作,又对抗竞争。中国共产党人改变以往只重视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对立斗争的片面认识,根据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长期共存的现实,强调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既要对话合作,为世界和平奠定基础;又要对两种社会制度的本质和价值追求保持清醒的认识,不能忽视两者对立斗争的必然性及斗争对抗的新形式。社会主义国家要大胆吸收和借鉴资本主义一切优秀的文明成果,要通过实现全面发展与资本主义国家竞争,显示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同时要保持应有的政治敏锐性与警惕性,积极防止、反对资本主义国家对社会主义国家的“西化”战略。

值得注意的是,中国共产党在这一时期里,对于时代的性质没有做出明确的说明。列宁曾提出十月革命后时代的性质是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中国革命和探索社会主义建设中,长期坚持了这一思想。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共产党虽然没有重申时代的性质,这并不意味着放弃了列宁关于时代性质的思想。无论是在宏观上论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还是具体地分析世界形势、国际关系,强调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社会理想,思考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分析我国意识形态现状和建设,提出中国要学习和借鉴人类一切文明成果,等等,都是以“两种社会制度长期并存”为前提的。中国共产党关于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基础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思想,关于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求和平、促发展、谋合作的思想,关于尊重各国人民选择社会发展道路的思想,等等,都显示出制约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要求,反映了在两种社会制度和平共处之中的斗争与交锋。

二、20世纪80年代中国共产党人时代观的基本方法和特点

20世纪80年代中国共产党人时代观显示中国共产党人在认识时展问题上,遵循和运用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方法,由此赋予了时代观鲜明的特点。

其一,以生产力和经济关系为认识重点来把握时展的趋势。中国共产党人把生产力发展和科学技术革命、国际经济关系作为考察时展的重点方面。邓小平特别关注资本主义国家生产力领域突飞猛进的发展,把发展问题即南北问题作为全球性战略问题中的“核心问题”,强调发展问题特别是经济发展是世界的主要矛盾;“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积极审视经济全球化的过程,立足于应对经济全球化来研究发展问题;科学发展观明确科技成为推动时代进步的决定性因素,关注经济全球化给各国经济发展带来的深刻影响,关注在经济全球化条件下各国利益交融、休戚与共的联系,倡导通过互利合作来实现发展。

其二,从国家利益出发把握两种社会制度的关系。中国共产党务实地评估社会主义国家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发展差距,深刻认识到社会主义还没有条件取代资本主义,资本主义也不能消灭社会主义,两种社会制度的现实关系是并存共处。同时超越仅仅从政治制度和意识形态的对立来认识两种社会制度关系的思路,确立国家利益至上的原则,明确在经济全球化条件下,不同制度国家之间既存在利益上的矛盾,也存在利益的汇合点,“考虑国与国之间的关系主要应该从国家自身的战略利益出发,着眼于自身长远的战略利益,同时也尊重对方的利益”[3](p330)。两种社会制度的关系因利益因素,将表现为并存、交流、合作与竞争、对抗、冲突的辩证统一。中国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的共同利益大于分歧,以维护共同利益为基础,就能实现两种社会制度国家之间的和平共处。

其三,与时俱进地把握时展的阶段性特征。中国共产党始终保持与时俱进的态度观察时展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注重把握时展中的阶段性特征,如经济全球化的迅速推进,政治多极化的曲折发展,信息技术的广泛运用,全球性问题的凸现,国际金融危机蔓延等等,不断丰富对时代及其发展变化特征的认识。

综观自20世纪80年代后形成的时代观,具有三个鲜明的特点:一是稳定。30多年里,中国共产党关于时代在现阶段的主要矛盾、发展主导方向的判断未曾改变过。尽管在20世纪90年代世界社会主义运动遭遇重大曲折进入低谷,伊拉克战争爆发,恐怖主义对国际社会构成新的威胁,中美在经济、军事领域时有摩擦,经济全球化导致南北国家差距拉大,以为核心的中央领导集体、以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都始终坚持和平与发展是时代主题的判断。二是务实。中国共产党以务实的态度来分析两种社会制度的现实关系,重视在“资”强“社”弱、资本主义主导全球化进程的条件下,社会主义在与资本主义共存、交流和冲突、对抗中发展自身,重视在现有国际格局中,通过多种努力,逐步提高社会主义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增强话语权和影响力。第三,全面。无论是对时代主题的判定,还是对时展阶段性特征的把握,中国共产党都是建立在对国际形势的全面观察分析之上的,通过分析世界范围的经济、政治、文化、军事、宗教、民族、意识形态、环境资源等状态,透视其中的关联和各方面因素影响力的消长,抓住时展的主要矛盾以及主要矛盾在不同领域里的表现,避免了片面性。 稳定、务实和全面的时代观,是中国共产党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改革开放,选择正确的国际战略,实现中国的和平崛起,同时灵活应对国际风险危机的重要根据。

三、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共产党时代观的启示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时代观的历史发展,为以后继续认识、分析、研究时代提供以下启示:

第一,运用马克思主义时代观的科学方法来认识时代。马克思主义创始人根据唯物史观,从生产方式和社会经济制度的角度认识人类社会发展演化的历史进程,把生产方式和社会经济制度作为划分时代的基本标准和依据;考察与一定生产方式和社会阶级制度相联系的社会各阶级,确定某个阶级在时展中的主导地位,由此把握时代的主要内容和发展方向,这样使时代观奠立在人类社会实践的基础上,并且具有了社会阶级内涵。运用马克思主义时代观的科学方法认识当今时代,就要认清在科学技术推动下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变化,以此为基础分析这种变化对于资本主义国家上层建筑、阶级关系和国际经济政治关系的影响,认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与经济全球化的辩证关系,明确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不会从根本上改变资本主义的历史命运,从而获得关于当今时展的特点和趋势的正确认识。

第二,从实际出发把握两种社会制度的现实状态。两种社会制度的关系及其发展趋势是时代认识中的重点。列宁曾提出的“从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时代”,这个时代是个漫长的大时代,其历史进程受到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力量对比的制约。由于历史的原因,在相当长的时间里两种社会制度关系的基本现实是世界资本主义的力量超过了社会主义力量,资产阶级还是时展的主导者。因此,要正视世界从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长期性和艰巨性;坚信当前资本主义在世界占优势,社会主义弱小不成熟,这并没有改变历史发展的趋势;正视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由于现实利益的需要和各种因素的影响,两种社会制度之间能够和平共处。既不教条地理解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思想,主观地判定社会主义能够很快在全世界战胜资本主义,也不因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处于低谷,认为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时代已经中断或者终结,时代性质已经发生改变。

第三,注重把握时展中的主要矛盾。任何时代都是在矛盾运动的推动下不断发展和演进的过程。矛盾的发展变化使时代呈现出不同的面貌,形成若干阶段。在不同的阶段上,主要矛盾塑造着阶段性的特征。因此把握矛盾,特别是主要矛盾及其变化,是认识时展阶段、时代主题、时代特征的基本路径。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正是从不同社会制度、不同发展水平乃至不同地域的国家之间的种种矛盾中,抓住影响全局的主要矛盾――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的矛盾,社会主义国家与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分析这些矛盾的相关因素和表现形式,形成了和平与发展是时代主题的科学判断。在一定的时段里,时代主题具有相对稳定性。因此要善于辨别一些新情况和突发问题,准确判断它们与主要矛盾的关系、对时展趋势的影响力等,不简单地因为它们改变对主要矛盾和时代主题的认识。

第四,把多种分析视角结合起来观察时代。中国共产党是从多种分析视角来认知时代的。基于资本主义发展趋势的视角,从宏观上认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及其运行中无法克服的矛盾和局限,明确资本主义被社会主义代替的历史必然性;基于国际形势的视角,认识特定阶段的人类社会主要矛盾、主导社会力量和发展趋势,把握时代特征或主题;基于经济的、政治的、生态的、科技的等等视角,认识某一因素及其变化对国际形势乃至时展的影响,认识各种因素的相互联系和交互作用,以及它们对时代面貌的刻画和对时展趋势的引导。把多种分析视角结合起来,能够克服时代认识中的单线思维和片面性。

注释:

[1] 《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专题摘编)》,中央文献出版社2002年版。

第6篇:当今世界经济形势范文

[论文摘要]冷战的结束终结了存在多年的两极格局,从此世界格局加速走向多极化。随着全球化的加速发展,经济全球化与世界多极化之间的联系不断加深,二者已然形成相互促进、相互制约的深层关系。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进入了经济全球化和世界多极化趋势加快发展的新的历史阶段。对于经济全球化进程,人们通过追溯世界经济的历史,直接参与国际经济活动,经历亚洲金融危机,对其所带来的正面和负面的影响的认识不断深化。而对于世界多极化,人们的认识还停留在某个表面,往往把世界多极化趋势与世界多极格局混为一谈,其实现阶段所说的世界多极化并不是指世界多极格局已经形成,而是指世界格局发展的方向和趋势。虽然多极化格局的最终形成需要经历相当长的一个阶段,但是却是一个不可逆转的过程。冷战结束之后,美国凭借其唯一超级大国的超强实力四面出击、到处干预,企图建立起一超独霸的单极世界。世人摄于美国的超强实力和胡作非为,许多人悲观地认为当今世界就是美国霸权领导下的单极格局。事实上,世界多极化趋势明显,并且随着全球化的发展,世界多极化进程加速进行。这从科索沃战争、伊拉克战争到近年的朝核、伊核问题可以清楚看到,科战、伊战时期世界各大国对于美国的单边主义无可奈何,近年的朝核、伊核问题却迫使美国不得不寻求大国合作,回归多边主义。那么经济全球化与世界多极化这两者之间有没有什么联系,如果有又是怎样的关系呢?

一、全球化与多极化的内涵

经济全球化是指由于某些基本力量的推动,世界各国经济活动突破地缘政治的某些范畴,跨越国界,使相互间的经济联系日渐加强,相互融合的一种历史趋势和过程。经济全球化是各国经济相互依存发展进一步加深的过程。是人类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要求生产的国际关系与之相统一的新的发展阶段,表现为在全球市场范围内优化配置各种生产要素,跨国公司直接投资带动新的国际分工,资本在投资国之间大规模流动,各国政府降低人为壁垒进一步开放本国市场,世界贸易组织主导贸易自由化趋势,国际金融市场把各国金融活动一体化和自由化。这是全球资源从相对集中走向分散化的历史过程,任何国家都不可能在这些要素中居于绝对优势地位。世界经济发展的多元化、均衡化将更为突出。因此,国家要获取的经济权力再也不是由少数强国可以起决定性作用的权力,而是一种多元化的权力和相互制约日益加深的权力。多极化则是对两极格局或单极格局的否定,是国际关系民主化的客观要求。多极化是一种客观现象,是任何国际势力也阻挡不了的。多极化趋势的发展在更大程度上反映了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利益需求,其必然导致联合国作用的增强。应该看到多极化趋势是矛盾发展不平衡规律的客观反映,矛盾发展不平衡规律要求当代大国综合实力对比必然由不平衡走向新的相对平衡。

二、全球化与多极化之间的辩证关系

第7篇:当今世界经济形势范文

大学生形势政策学习心得(一)

他,是我国导弹、火箭以及航天事业的拓荒者和奠基人,是人们心目中的“科学圣人”,他就是为新中国的科学事业奋斗终生的伟大科学家——钱学森。钱学森的身上有着丰厚的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他的奉献精神,他的民族气节,他的坚强毅力,他的艰苦朴素,他对父母师长的缱绻情怀,他对爱情的忠贞不渝,有力地显示了他的品格、情操,无不令人景仰。

但其中给我最突出印象和强烈感动,是其爱国主义者的情怀。作为爱国主义典范的钱学森,爱国主义是贯穿他整个生命的主旋律,当他身在异国、羁縻难归时,他顾不上洗去一路的风尘就投身到了新中国的科技建设中,以一个普通的科学工作者的姿态,穿行在风沙弥漫的西北荒漠,成功研发了“两弹一星”,为中国火箭导弹和航天事业的创建与发展作出了杰出的贡献。爱国不仅是一种心情,在落实为实际行动的过程中更需要一种坚定的信念。

通过学习xx大会议精神,感触颇深。这是一次胜利的大会。xx大总结了党的xx大以来5年的工作,回顾总结了34年来改革开放的伟大历史进程和宝贵经验。深刻阐明了我们党在新世纪坚持举什么旗、走什么路、实现什么奋斗目标等重大问题,对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作出了全面部署,是我们党 团结和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在新世纪新阶段继续奋勇前进的政治宣言和行动纲领。

学习贯彻xx大精神,首先要准确把握xx大的基本精神,这是学习和贯彻的前提。“科学发展观”重要思想则是xx大的灵魂。“科学发展观”重要思想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继承和发展,是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和发展的强大理论武器。是我们工作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确立“科学发展观”重要思想的重要指导地位,是xx大的一个历史性贡献。

学习贯彻xx大精神,要继续把学习贯彻xx大精神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头等大事抓紧抓好。党的xx大精神特别是xx同志的报告,博大精深、意义深远,要学习好、领会好、贯彻好,必须花更多的时间,下更大的功夫。继续深入学习xx大精神,专题研讨xx大报告中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尤其要把握好 报告的主题和灵魂,进一步提高认识,统一思想,把全体专卖人员的思想和行动统一到xx大精神上来,统一到“科学发展观”重要思想上来。要采取“紧扣主题、 分层实施、联系实际、强化落实、加强监督”等手段提高学习效果,做到保质保量地完成学习任务。

大学生形势政策学习心得(二)

经过对《形势与政策》课的学习,我对国内外的形势与政策有了更深刻、更全面、更真实的了解。学校形势与政策教育是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是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开阔胸怀视野、增强责任感和大局观十分重要的方面,它使我们更深刻地认识了世界,认识了中国,认识了我们与世界的差距,以及我们自身的不足,使我在思想上迈进了一大步。了解当今国内国际的形势与政策不仅是帮助当代大学生取得成功的一方良药,也是帮助我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提高精神面貌的一种有效途径。形势与政策课作为一门政治素质教育的必修课,不仅拓宽了当代大学生的视野,也提高了我们的政治素质修养,帮助我们深刻理解当今时代的主题,强化社会主义荣辱观。当今世界飞速发展,“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时代过去了。地球村里的变化日新月异。生在当代,作为大学生的我们,岂能做那四角的书柜?抛掉陈旧的观念,拥抱外面精彩的世界,才是我们应该做的。新世纪的接班人就该有自己的思想,不能人云亦云。面对变化莫测国际形势,我们应有自己的主张。因为只有抛弃过去才能前进。了解国内外的形势与政策才能更好地帮助发展中国,认识中国。中国当前国际形势总体和平、缓和与稳定态势,但局部性的动荡与紧张有所加剧。国际竞争中,为什么有的国家胜出,有的却一败涂地?德国为什么会成为世界诸多豪华车主要生产厂商的大本营?中

国现在处于一个非常关键的时期,既是机遇也是挑战。在世界局势如此动荡的情况下,中国如果能够抓住机遇,就可以以此作为跳板,无论在经济或国际地位都会上身一个等级。但同时中国在快速发展的过程中,也会有很多的阻碍,学习了形势与政策,在看国内外的时事时,我会看的更深刻,更透彻。这也是我们大学生必备的能力。形势与政策学习不仅让我认识到了解国内外形势,准确把握政策的重要性,培养了我对认识世界,了解世界的兴趣,更教会了我如何去准确的判断形势,正确的理解与把握政策。形势与政策课教会了我用联系的眼光看待独立的事件。国内国际的一些重大时事不同程度的影响着,改变着世界的或者中国的当前形势。所以我们要看清内外形势,认清方向,找到适合自己的位置,我们要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伟大旗帜,坚持党的领导,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为把我国建设成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献出自己一份力量。还有形势与政策课程帮助我们在反思当今世界中国落后的症结,总结当今世界中国进步的原因的过程中,培养爱国主义精神,树立为祖国繁荣富强而努力,而发奋图强的精神信念。只有在正确的价值观引导下,在理想信念的激励下,作为现代社会的主流,当代大学生才能肩负起国家蓬勃发展的重任,利用自己的所学所有,实现自我价值,报效祖国,使中华民族繁荣富强,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最后,我想说学校开设形式与政策课是我的一笔非常宝贵的财富,这门课教会我认识世界,了解世界的第二个方法便是透过现象看

本质,通过对形势本质的剖析,让我们能够过滤现实世界纷繁复杂的细节,抓住事物的本质,更好的理解当代的形势,把握政策的真正本意本源。通过联系的眼光和透过现象看本质的方法,我不再像过去那样,登陆网络就被铺天盖地的信息所掩埋,我懂得如何去筛选已有的信息,如何去寻找需要的信息,使自己不再人云亦云,有了自己看待事物,判断形势的逻辑。此外,在学习了形势与政策课,掌握了一定判断形势把握政策的能力后,我们在课余时间,在焦点事件发生时,也学会了互相交流一下自己的看法和观点,在交流中互相学习。他不仅提高了我的综合素质,开阔了我的视野,同时还培养了我的能力与责任感,让我清楚地认识到当代中国与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坚定了自己的信念,使自己在大学生活中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大学生形势政策学习心得(三)

通过本学期的形势与政策课,我对当今变幻多端的国际形势有了一定的了解。有助于我们作为当代大学生思想的成熟、树立正确的社会主义荣辱观。通过了解世界的经济政治形势来了解整个时代的主题。当今世界形势发展变化很快且十分复杂,正处于旧格局解体走向新格局的过渡期,分析当前的国际格局,应该说还是一个以美国为超级大国,以欧盟、俄罗斯日本、中国为大国及国际集团的形式。下面谈一下美国的单边主义及世界的多极化趋势美国作为头号超级大国的地位在短期内是不会动摇的。

首先它的经济地位是不会动摇的,第二,它的军事地位是无法取代的,第三,是科技实力的优势。这些都为美国的大国地位及奠定了基础。

欧盟的发展也极为迅速,欧盟的发展是对美国和俄罗斯的抗衡,因为欧盟的东实质是在侵占俄罗斯的势力范围,从东欧巨变和苏联解体,俄罗斯作为苏联的后继者不能控制整个东欧。相反,欧盟抓住机会,利用欧洲共有的信仰和理念拉拢欧,对俄罗斯形成威胁;欧盟的扩展也是在蓄势对美国抗衡,试图摆脱美国的阴影,此前的欧洲需要美国的军事保护,而现在欧盟正在建立自己的军事共同导弹防御体系。

俄罗斯是当今世界上唯一一个在军事上可以与美国叫板的国家。俄罗斯的科技在国际舞台上占有重要地位。比如说航空航天业,它拥有航天航空的核心技术。只是经济发展速度缓慢。日本经济发展迅速,日本的经济支柱主要是电子、高科、轻工业、汽车、金融等,由经济带来的军事发展也是得到了很大提高。中国的宗旨是维护世界和平。中国的发展、特别是在改革开放二十年来的发展是非常快的,每年以8~9%的速度发展,世界惊呼:21世纪是中国的世纪。中国的改革开放带来了经济的发展,同时也带来了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中国在国际事务上越来越显得举足轻重,为维护世界和平做出了重要贡献。

随之而来的是兴起了“中国威胁论”这一说,但这实属一些国家的无稽之谈。基于以上分析我认为中国的发展要注意以下两点:

一、要保证经济的持续高速发展,不要错过珍贵的和平年代。只有经济发展了才能使国防、科技、教育、基础设施等方面得到提高,才能充分保障国家安全。

二、要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外交政策。有了良好的外交,才有良好的国际环境,才能吸引外资,为经济建设做出贡献。

经过对《形势与政策》课的学习,我对国内外的形势与政策有了更深刻、更全面更真实的了解,使我受益匪浅,感触良多。

形势与政策课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我们学生进行形势政教育的主要渠道、主要阵地,是我们每个大学生的必修课程,在我们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中担负了重要的使命,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更好地贯彻落实了中央的有关精神,是我们当代大学生关注的热点问题,帮助我们掌握正确分析形势的立场,观点和方法。

首先,给我们授课的老师滔滔不绝,睿智敏捷的思维,丰富多彩的素材,以及别有风趣的讲演,无不为我们展示了一位领导所具备的良好素质和出众能力,在这里,我们不仅享受着知识的积淀所带来得无限快乐,更被其无穷的讲演魅力所深深陶醉。我赞美他,是因为他优秀,我们钦佩他,是因为我们年轻,我们用自己年轻、活跃、开放、包含的个性来聆听哲人的教诲,固然会受益匪浅、泽被至深。

我们认识到,形势与政策左右我们的发展,对我们具有重要意义。史有“识时务者为俊杰”,今应为“适时务者为俊杰”。社会历史的大发展已决定了个人发展的最大环境、最大上限,制约着可选择度,决定着大学生成功的机率,影响很具体,也很深远.因此,我们应学会认识和把握形势与政策。形势是制定政策的依据,政策影响形势的发展。我们必须吃透政策的原意,懂得灵活变通,具备创新能力。

与此同时,我们还应顺应形势与政策,发展自我:找准自己的发展目标,结合自己的优势,定位自己的方向及发展地位;依据个人目标,制定切实可行的方案,努力奋斗,构建知识结构体系,拓展素质,不断提高个人能力,打造出“诚、勤、信、行”的品牌大学生;利用形势与政策,为我所用,形成对形势与政策的敏锐的洞察力和深刻的理解力,培养超前的把握形势与政策的胆识,“艺高人胆大,胆大艺更高”,利用形势与政策,实现自我大发展。树立一个远大理想,做一个成功人士!

第8篇:当今世界经济形势范文

关键词:执政文化;建设;国际

执政文化是政党的灵魂,是政党存在与发展的维系和支撑。由执政党建立、培育和推行的执政文化,是政党统治国家的主流政治文化,是社会文化的主导,具有其他文化不可替代的功能。

中国共产党十七届四中全会公报指出,当今世界正处在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出现了世界政治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国际力量对比出现新形势,科技进步日新月异,全球思想文化相互交融等新特点。这是党对新世纪、新阶段、新时期的新形势下,世情产生新的深刻变化背景,所做出的科学总结和总体把握。

当今世界综合国力竞争和各种力量较量更趋激烈,给我国发展带来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党要适应这样的新形势,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更好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实现十七大描绘的宏伟蓝图,必须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执政文化建设,以增强执政能力,提升党执政的核心竞争力。这是产生新的深刻变化的世情,对执政文化建设提出的崭新要求。

因此,深入分析研究当前面对的国际新形势,把执政文化建设置于科学理论的指导下,从而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执政文化建设,最终增强执政能力,提升党执政的核心竞争力,是适应和应对世情的深刻变化,适应和应对当今世界形势的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的需要,也是加强党自身执政能力建设的要求。

一、面对新时期世情产生的新的深刻变化,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执政文化建设的必要性

当今世界的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集中体现在:世界政治格局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趋势深入发展,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知识经济社会已经到来,全球思想文化相互激荡等。

(一)面对日益明显的世界政治格局多极化趋势,必须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执政文化建设

两极格局终结,世界并没有出现多极格局,但是多极化趋势越来越明显了。苏联解体以后,美国成为了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开始谋求独霸全球的战略,其霸权主义和构建单极世界企图遭到世界各国人民普遍抵制。近年来欧盟一体化整合进程逐渐加速,在政治方面其整合目标是各成员国用一个声音说话,其对世界未来政治走向的影响日益剧增。日本经济在二战后的废墟上破旧立新,由于其不甘于长期屈居在美国的阴影之下,外交战略逐渐由对美国的追随战略转向积极进取外交,以谋求政治大国地位。在休克疗法失败后,俄罗斯采取了务实稳健的经济政策,普京及其继任者重视经济发展,并且强调务实外交,以最大限度维护俄国家利益为总原则,为国家复兴服务,目前其大国地位有所恢复。进入新世纪以来,发展中国家经济出现了新发展势头,经济增长速度总体上较快,实力有所增强,是促使世界政治格局由两极向多极转变,维护世界和平和改革国际政治经济旧秩序,构建新秩序的基本力量。

世界向多极化方向发展是不可逆转的,根本原因在于各个力量都要维护自身的国家与民族利益,而不是转向屈从于他国利益。世界政治格局的形成最终取决于多种力量的博弈和对比。格局发展的总趋势是多极化,但是多极化格局,并不是自发形成的,它取决于多种力量的分化、组合、博弈、对比。

世界政治格局由二极向一超多强的转换,为我们提供了重要启示。苏联解体最主要原因是没有将其执政实践置于科学执政理论指导下,从而丧失了执政地位。这告诫我们,面对世界政治格局的深刻变化,必须加强和改进执政文化建设。从而为党的肌体注入崭新的生机与活力,把执政实践置于科学执政理论指导之下,客观真实地判断把握国际国内形势,增强党控制全局能力;从而巩固党的执政地位,更稳妥、更科学、更坚实有力地完成时代和人民赋予党的历史重任。

(二)面对深入发展的经济全球化趋势,必须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执政文化建设

经济全球化是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和必然趋势。新科技革命和生产的高度社会化为经济全球化提供了物质条件,国际贸易的高度发展为经济全球化提供了现实基础,国际金融的迅速发展成为经济全球化的重要推动力,国际间相互投资的发展加速了经济全球化进程。

经济全球化的影响具有双重性,其积极影响主要表现为:经济全球化使生产要素以前所未有的规模和速度在世界范围内流动,促使各国经济进行优势互补,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其消极影响主要表现为:由于经济全球化建立在不公正不合理的国际经济旧秩序基础之上,发达国家尽享全球化红利,广大发展中国家饱尝贫穷落后的悲苦。

经济全球化趋势深入发展,使世界政治产生了深刻变化,党执政的政治基础也必然产生相应变化。这对党的执政实践提出了新挑战,表现为:由于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贸易组织等超国界机构的干预,国家权力相对缩小;由于超国界机构和经济全球化的主导力量、主要载体——跨国公司,在未来政治体系中的巨大影响力和经济实力,使得政府行使国家主权时,政治主权受到多方面因素制约。

为了克服上述挑战,更科学有效有利地利用经济全球化的积极影响,更谨慎稳妥科学地避免经济全球化的负面效应。必须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执政文化建设,以增强执政能力,提高党执政的核心竞争力,提升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从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积极稳妥地推进政治体制改革;从而使党的执政实践活动能够更迅捷科学有效地应对经济全球化加速发展的挑战,使党执政的政治基础更加牢固。

(三)面对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与已经到来的知识经济时代,必须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执政文化建设

发展生产的根本途径是要提高劳动生产率和改善生产管理。而这两者都必须依靠科技进步,只有依靠科技进步才能提高生产力诸要素素质,才能改善生产管理,优化生产要素组合。科学技术在近代得到全面发展以后,日益呈现出加速化、综合化、社会化和科学技术生产一体化的特点。

在新科技革命的支撑、生产发展的需要、可持续发展的必然、经济竞争的推进等背景下,21世纪必然是知识经济世纪。其主要特征是:知识成为了经济和社会发展最重要资源,成为了竞争力的决定性因素;知识经济伴随着信息社会化、经济全球化时代而到来,它具有全球性竞争与合作的特征。

党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的高低,最终要用生产力标准来衡量。这在当今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科学技术成为第一生产力的国际背景下,意味着党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的高低,最终要用是否为科技发展创造了良好条件、是否为科技发展扫除了体制机制障碍的标准来衡量。目前,科学技术发展在我国面临以下困境:自主创新能力不强,长期形成的结构性矛盾和粗放型增长方式尚未根本改变;产业升级难度较大,影响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依然存在;科技的国际竞争日趋激烈,发达国家在科技上占优势的局面将长期存在。

克服艰难险阻,摆脱上述困境,必须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执政文化建设,以增强执政能力,提高执政的核心竞争力,提升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从而更迅捷、更及时、更科学地认清体制机制中的弊端,更有效、更有利、更合理地制定铲除弊端的科学方法和配套措施,更严谨、更稳妥、更科学地执行这些方法和措施,公正、公平、公开地评价这些行动的效率、效果、效能,并且建立畅通高效的结果反馈机制;由前一改革阶段的结果中吸取经验和教训,完善各领域改革间的统筹协调措施以及改革的步骤和方法,更科学合理、有效完善地进行下一阶段改革;从而将我国生产力的最新发展、科学技术的最新进展与体制机制深刻变革的实际情况紧密结合起来;从而更有利、更有效、更好地利用科学技术发展最新成果来解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

(四)面对相互激荡的各种思想文化,必须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执政文化建设

文化的统一性与多样性并存是现代文化的取向,这也是整个世界在全球文化发展过程中提出的要求,并且是发展的可能结果。全球化的加速发展促进了文化交流与互动,彼此间认知、整合的速度得以大大提高。同时,文化的民族自觉性也在全球化刺激下日益高涨,本土文化在民族感情影响下和全球化形成了强烈互动。

在全球化背景下,中国文化要适应全球化浪潮大趋势,为自身的发展注入新鲜的生命力和活力,不仅要容忍与其他文化共存,更重要的是通过文化之间的对话,不断地从其他文化汲取所需要的养分,以求壮大自身。这一点对处于相对弱势地位的中国文化尤其具有重要意义。

这就要求必须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执政文化建设,增强执政能力,提升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必须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必须领导人民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并且从中发掘出最本质的,与其他国家和民族共同的价值观念,加深和加速本国文化与他国文化的交流与融合。真正融入全球的共同发展,不断学习和借鉴他国文化精华和优点,使得世界范围的人类优秀文明成果可以为我国所用。从而更好地学习和借鉴一切人类优秀文明成果,更好的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从而增强中国的软实力,扩大中华文化的影响力、传播力、辐射力,遏制西方敌对势力对中国的西化图谋;最终发展壮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更强有力地为世界文化多元化发展做出应有贡献。

二、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执政文化建设的措施建议

随着中国改革开放进程向深层次领域的延伸,世界形势的新深刻变化必然对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基础产生更加深远的影响,党的执政文化建设如果不针对这种变化进一步进行加强,就难以更好地指导党的执政实践,难以适应新情况、新任务的要求。党的执政文化建设需要从以下两点进一步加强和改进。

首先,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增强党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是执政文化建设的根本目的。因此,在新时期世界形势产生新的深刻变化背景下,必须进一步拓宽中国共产党执政文化建设的思路和视野。其次,建设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执政人才队伍,是执政文化建设的根本目标;建设学习型政党,是执政文化建设的根本方法。因此,必须按照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总目标要求,建设学习型党组织。全体党员要不断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敢于并且善于学习世界范围内的一切人类优秀文明成果,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从而为执政文化建设开创良好环境。

参考文献:

1、陈元中.加强执政文化建设,提高党的执政竞争力[J].传承,2007(6).

2、吴秀粦,严以振,查英青.科学技术与社会[M].吉林人民出版社,2002.

3、王晓德,张晓芒.历史与现实—世界文化多元化研究[M].天津人民出版社.2007.

第9篇:当今世界经济形势范文

关键词: 教学设计 思考 建议

一、教学目标设计

教学目标设计包括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价值目标。在讲授《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时,可以这样拟定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了解当代时代的主题是和平与发展,理解和平与发展之间的关系。

(二)能力目标:正确看待和平与发展问题,提高学生针对当前出现的政治问题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进行分析的能力和水平。

(三)价值目标:树立全球观念,培养和平观念,使学生认识到中国的迅速崛起在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中的作用。

二、新课导入设计

一个好的导入可以激活学生的兴趣点,有利于推进课堂的整体教学。在讲授本专题时,可以这样展开:

多媒体展示:美国遭受“9.11”恐怖袭击的视频及反战人士手持和平鸽照片。

教师:这些事件与我们今天讲课的主题内容密不可分,请同学们概括是什么问题?

学生回答,教师进行总结,引出讲课的主题――和平与发展。

三、教学内容设计

笔者围绕“和平与发展”,分别从含义、和平与发展是可能出现的又有可能遭到破坏及解决和平与发展问题的途径展开教学。

(一)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的含义

1.时代主题的转变。时代主题是对一个时期内世界上带全局性、战略性的基本问题或中心任务所作的理论概括。纵观历史,人类在20世纪上半叶两度惨遭世界大战劫难。其中第一次世界大战中伤3000余万人,死1000余万人,经济损失2700多亿美元。第二次世界大战死5100多万人,经济损失达4万亿美元。很明显,20世纪上半叶对世界形势发展具有全局性和战略意义的问题是战争与革命。随着国际形势的发展,在不同时期分别提出过“两点论”、“两个中间地带”和“三个世界”的判断。

随着国际形势的进一步发展,邓小平对时代主题的判断发生转变。他提出争取一个较长时期的和平环境是可能的。1985年,他进一步指出:“现在世界上真正大的问题,带全球性的战略问题,一个是和平问题,一个是经济问题或者说发展问题。和平问题是东西问题,发展问题是南北问题。概括起来,就是东西南北四个字。南北问题是核心问题。”

2.当今时代主题的内涵。当今时代的主题主要包含两方面含义,它既是指和平与发展是世界发展的基本趋势,又是指和平与发展是有待解决的两大课题。即当今世界总体是和平与发展的,但威胁世界和平与发展的因素又是时时存在的。我们应从两个方面看待和平与发展。

(二)和平与发展是世界发展的基本趋势

当今制约战争、维护世界和平的因素有哪些?

第一,和平与发展是世界的潮流。两次世界大战给人类造成深重的灾难。第一次世界大战,参战国有33个,经济损失达两千七百多亿美元;第二次世界大战,有67个国家卷入战火,物质损失达四万亿美元。两次世界大战给人类带来的创伤历历在目,人心思和是大势所趋,是遏制发生新的世界大战的重要力量。

第二,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世界各国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互相依赖性增强。加之世界政治多极化,出现“一超多强”局面,国际力量对比发生了有利于世界和平的深刻变化。

第三,核武器等毁灭世界的战争工具形成的“恐怖平衡”,也成为制约战争的一个重要因素。在这里教师引入电影《南京,南京》开头部分:1945年,美军在日本广岛、长崎投下原子弹所造成的重大损失,让世界看到了核武器的毁灭性,讲述核武器下的强强制约。

第四,现代战争的巨大消耗成为制约战争的又一重要因素。现在一场战争需要依靠强大的经济实力和军事武器装备。像美国这样的大国都不敢轻易发动一场战争,更何况其他国家。

第五,科学技术取代战争成为获取经济利益的重要手段。以前,发动战争可以获取很多利益,尤其是经济方面的利益。随着科学技术水平的提高,获取经济利益的途径越来越多。比如,输出电影电视作品。一部《功夫熊猫》,获取的经济利益非凡。

(三)和平与发展是世界有待解决的两大课题

当今威胁世界和平与发展的因素有哪些?

1.局部战争从未间断。在世界文明史的5000多年里,人类经历了大小14550多次战争;和平期仅为392年,如果把这5000多年当做一天来计算,在24小时中,就有23小时在打仗。人类在这些战争中付出了惨重代价。战争就像恶魔一样,不断吞噬着人类的财富和生命。当前,由于存在领土争端,种族、宗教问题交织等方面原因,局部冲突不断。

2.霸权主义、强权政治依然存在。有的大国常常打着“自由”、“民主”、“人权”的旗号,侵犯别国、干涉别国内政,引起冲突,威胁和平与发展的局面。比如,“人权”在不同的国家要具体分析。中国人口众多,人均资源有限,从中国的国情看,我们要为子孙后代的长远利益考虑,实行计划生育是有必要的。那么,有些国家就以此不断挑事,说我们侵犯人权,对我们的政策指手画脚。

3.恐怖活动频繁发生,危害人们的安宁。美国9・11事件,共有2998人罹难。

(四)解决和平与发展问题的有效途径

坚决地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改变旧的国际秩序,建立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基础的有利于世界和平与发展的国际新秩序。

四、难点释疑设计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设计要针对学生理解时的“难点”,进行深入讲解以释疑解惑。在讲授本专题时,根据多年教学经验,学生对课本197页的“和平问题是东西问题,发展问题是南北问题”在理解上有很多疑难,可以选择这个内容进行深入讲解。

(一)和平问题为什么是东西问题,而不是南北问题?东、西是指两大集团,主要是指上世纪50年代到90年代初的国际关系中以美国、西欧为代表的西方资本主义阵营和以苏联为代表的东方社会主义阵营的对峙成为国际政治的主要内容。东西问题是世界的和平和战争问题。

(二)发展问题为什么是南北问题,而不是东西问题?“南北问题”从地区概念上讲,是指位于南半球的发展中国家和北半球的发达国家或地区之间的问题;从经济概念上说,是指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之间经济发展不平衡、经济关系不平等问题。这是一个经济问题,也是一个政治问题。

五、师生互动设计

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要遵循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原则,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与热情,以实现师生之间的课堂互动,提高教学质量。

在讲授《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时,可以这样进行师生互动。

(一)在讲授“、邓小平对时代主题的不同判断的时代背景”时,可运用提问方式。

提出问题:20世纪上半叶和下半叶世界形势有何不同?

教师点评:在学生踊跃回答问题后,教师再强调身经战火纷乱的年代,在分析二次世界大战后的国际形势时先后提出过“两点论”、“两个中间地带”和“三个世界”的判断。而随着世界矛盾与国际形势的变化,邓小平对时代主题的判断发生转换,提出和平与发展是时代的主题。

(二)在讲授“二战后世界局部战争频频发生”时,教师可采取先课堂设问,再分类举例的方式。

课堂设问:二战后世界发生哪些局部战争?

分类举例:在学生发言后,教师再作总结。

冷战中的“热战”:朝鲜战争、越南战争;

发展中国家间的局部战争:印巴战争、两伊战争;

高科技下的局部战争:海湾战争、科索沃战争、伊拉克战争。

(三)活动探究:你认为第三次世界大战会打起来吗?

教师把学生分成两组,一组辩题为“第三世界大战一定会早晚打起来”,另一组辩题为“第三次世界大战不会打起来”。这里需要学生运用本专题所学知识对当今世界出现和平与发展的可能性进行分析。同时,由于和平与发展、战争与革命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而且在一定条件下有可能会转化,因此,就需要学生对当今时代的总体趋势进行分析,探索哪些因素有可能诱发战争,世界人民又应该怎样维护来之不易的和平发展局面。

参考文献:

[1]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105.

[2]吉锦文.《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教学设计[J].思想政治课教学,200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