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电力工业发展现状范文

电力工业发展现状精选(九篇)

电力工业发展现状

第1篇:电力工业发展现状范文

关键词:热工自动化;电力行业;应用;发展

中图分类号:TM76 文献标识码:A

随着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我国电厂的科学技术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其中,电厂的热工自动化技术最为突出,电厂的热工自动化系统的最主要的部分就是控制系统DCS,它在控制结构和控制范围上都发生了极大的改变,监控系统、总线技术和管理系统的投入使用,为热工自动化技术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热工自动化技术迈向了一个崭新的舞台。

1 热工自动化技术的概念

热工自动化技术主要是运用自动化系统控制发电过程的情况下,控制发电过程中产生的数据的测量、报警和自动保护、信息处理等,以求无人操作但能正常运行。为了保障发电设备的安全,在发电厂的设备投入生产的过程时,要对设备的运行状况、投入与产出的比例进行自动化控制,降低重大事故的发生率,同时也减少资金成本投入,扩大了经济效益。一般情况下,电厂自动化系统由自检系统、控制系统、报警系统、保护系统四个子系统组成。

2 我国热工自动化技术的应用现状

在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初期,我国机组的单机容量较小,并分开设置控制盘,而且还要求工作人员24小时轮流值班进行操作与控制,这一时期,通过传递函数描述的是热工自动化理论的雏形,完全靠手工和人力顶着,生产力低下,设备效率低,空气污染严重,经济效益上不去。

在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再热机组把锅炉和汽轮机连成一个统一的整体,提高生产效率。并开始着手研究利用计算机进行监视和控制的工作,由于当时的计算机的安全性和可靠性都非常低,因此必须保留全套的控制装置和仪表设计,以确保机组正常的运行。这一时期的热工自动化的理论基础是状态空间分析方法,为热工自动化的实现奠定了基础,为计算机引入工业生产的过程中奠定了一个良好的基础,拥有了一个不错的开端。

到了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我国为了提高热工自动化的水平,分别从日本、意大利和法国引进了成套的、单机容量大的再热机组,同时也把先进的自动化监视系统带到了中国,这一时期形成了第三代控制理论。因为电力生产的过程很复杂,再加上受到很多因素的妨碍,给精确数学模型的建立提高了难度,且难度无法想象。

在二十世纪末,我国的电力系统又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在电力系统的日常工作和生产中广泛的应用DCS控制系统。在我国的300MW以上的电机组中,大部分都是使用运行时安全性能和经济性能都比较高的DCS系统进行控制。随着PC和DCS的出现,在计算机可视化软件的基础上,工作人员的有效操作有了极大的提高。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DCS和PLC之间的界限也变得越来越模糊不清,甚至有合二为一的趋势。绝大部分的PLC都有通讯接口,这就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故障停机的概率,反而对DCS的连入有极大帮助。在管理信息化的过程中,可以把DCS中运行的数据参数输送到MIS系统中,进行数据的再加工与共享。

电子技术的迅猛发展,带来了DCS系统的结构变化,DCS系统应用技术向着单元机组的一体化控制系统方向发展,既可以降低故障环节的次数,又可以减少信息传递的途径,从而提高DCS系统的可靠性能和安全性能,为DCS系统的发展注入了新的能量和活力,推动DCS系统的快速发展。

3 热工自动化技术的发展前景

国家提出的“可持续发展”战略,热工系统将向智能化、环保化、网络化发展,将不断的减少它的操作步骤,向一体化发展。

(1)单元机组监控智能化

DCS系统在单元机组中的广泛应用,DCS系统的投入使用使机组的监控系统更加完善化。但是,电力行业却没把机组监控提高到智能化的程度,依然费时费力,工作效率也不高。虽然我国的化工、冶金行业都广泛运用智能化监视控制系统,并大大提高了经济效益,但是,智能化的监视控制系统在我国电力行业中的应用还是一个新生事物,属于刚起步阶段。随着电子技术的不断发展,电厂的单元机组将向智能化、自动化发展,这是不可避免的发展趋势。因此在电厂未来发展的过程中,单元机组监控智能化在电厂应用会越来越广泛,这是社会进步与经济发展的具体表现。

(2)过程控制优化软件广泛应用

电厂热工自动化控制技术将沿着提高模拟量控制系统的调节范围和品质指标的方向发展。在二十一世纪的今天,电力行业的竞争激烈程度不断加剧,通用性强、易操作的优化控制专用软件在电厂的应用中颇受好评,并得到进一步的发展与推广,优化控制专用软件的经济效益非常明显、安装操作非常简单方便、通用性又非常强。SIS系统与生产实际相结合,进行技术创新,使自身的应用技术向着成熟化发展,在信息技术的应用中发挥着比较明显的作用,以确保电厂安全、高效、环保运行。

(3)现场总线与DCS互相依赖生存

在未来电力行业的发展过程中,现场总线总是与DCS系统、PLC系统的联系紧密,密不可分。它们之间相互依赖共同生存,共同发展。以DCS系统和PLC系统为基础,现场总线能够很好的扩大自身的应用空间,而DCS系统和PLC系统则要依赖现场总线来达到完善自身的功能的目的。

(4)监控系统趋向集中化

过去通常情况下,一个集控室是由一台或者两台的机组使用,电子室又被分成很多个小型的电子设备间,分布在主设备的周围,其目的主要是为了节省电缆,这就导致了每个电厂都会有多个辅助车间存在,加大了日常工作的工作量。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更新,管理水平也在不断的提高,机组容量不断扩大,也就导致了全厂的单元机组容于一个控制室,监控系统趋向集中化发展。由于电厂单元机组的电子设备间越来越集中,使用I/O柜的配置方式来分配现场的监视信号,它们大多都是远程的,例如:浙江省国华浙能宁海发电厂的四台机组由一个控制室进行监控,使单元机组电子室比较集中,促进了机组运行管理水平的提高,减少了工作量,提高了经济效益,获得了科技创新的国家金奖。

(5)无线测量技术的运用

无线测量技术在电力行业的运用,不仅能对运行的过程实施监视和控制,而且还能够获得必要的关键信息,通过对各种信息的整合分析,最后进入DCS系统。既能够节省大量的资金投入,又能够推动和改善自动化技术的发展过程。例如供热和污水区域的测量等,这些对工作人员身体健康产生不良影响的工作区域,都可以采用无线测量技术进行远程的监控,既能改善工作人员的工作环境,又能获得日常工作所需要的数据,一举两得,何乐而不为呢。

(6)热工自动化系统的可靠性提高

热工自动化系统的软件和硬件的性能与质量都存在着非常大的矛盾;逻辑控制的完善性和合理性也存在着严重的不足,至于热控人员的检修和维护水平就更不用说了,更是存在着一些问题和安全隐患,这些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就导致了热控保护系统引起的机组跳闸事件发生率不断攀升。电力企业面临着严峻的考验和生产危机。随着市场竞争激烈程度的不断加深,电力行业要牢固树立并按照“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执行下去,在秉承效益优先原则的同时,不忘生产的安全,从热工自动化系统的可靠性开始入手,不断进行先进技术的研究,以创新技术为目的,实现热工自动化系统的不断发展与进步。

(7)机组检修、运行以及维护方式将改变

随着电力市场竞争的不断激烈,电力企业将改变机组检修、运行以及维护方式。为了实现经济效益大幅度提高的目的,电力企业除了多多提高发电量以外,还得提高机组的利用效率,缩减生产人员的日常配备,加强与设备检修企业的联系,利用他们所具备的专业知识来提高电厂的劳动生产效率。因此,电力企业将不再聘用检修维修人员,机组检修、运行以及维护方式将被彻底改变,检修维修工作社会化是电力行业提高经济效益,减少资本投入的有效途径。DCS系统向各个功能领域渗透它的一体化,重新调整与明确将电厂内的分工,使电力企业不断协调化与信息化。

(8)推广辅助车间系统集控

随着经济的不断提高,发电厂也在不断的发展与完善,因此对操作人员的素质要求也在不断的提高,辅助车间因此也得到了全面地推广。在全面推广的过程中,辅助车间存在的问题与矛盾越来越突出。辅控系统之间要保持通信信号的不间断性,就得通过多模光缆来确保通信信号的稳定性与可靠性,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麻烦,各辅助控制系统的通信接口协议和物理接口,应事先规定好各接口的型号,最好能够统一接口型号。在选择辅助车间的控制系统时,为了操作简便,最好也是选用统一的人机界面以及操作方式,使得各个系统都能够方便、快捷的进入BOP网络。电力行业的应用设备也将向着统一化、简便化、一体化、智能化、灵活化发展。

结语

从总体而言,热工自动化系统向着智能化、一体化、透明化和高速化的发展趋势,是社会进步与科学技术发展的必然结果。现代控制理论在电力行业的投入使用,是对热工调节系统指标的一个巨大的挑战,计算机技术在不断地创新,故障信息系统也随之不断的更新发展。热工自动化系统中的DCS系统的应用,不仅完善了热工自动化系统的安全性与稳定性,更是提高了生产效率,还降低了成本投入,改善了工作人员的工作环境,确保了电力行业生产与运行的安全性。

参考文献

[1]常志超.论电力行业热工自动化系统的未来发展动向与前景[J].科技资讯,2013(01).

[2]孙长生,项谨,丁俊宏,王蕙.热工技术监督工作现状分析及拓展[J].电力技术,2009(12).

[3]朱清,杨景萍.浅谈电厂热工自动化的现状与展望[J].科技促进发展,2010(10).

第2篇:电力工业发展现状范文

摘 要 随着当前时代的发展,电力企业也进行了自身的人力资源管理改革,但距离成熟完善还有较大的提升空间。基于此类现状,笔者针对当前供电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优化思路,进行简要的分析研究。

关键词 供电企业 人力资源管理 优化思路

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经营收益是其根本目的,人员管理则是其核心内容。如何开展有效、合理、均衡的人力资源管理,成为供电企业以及研究人员长期研究的课题。笔者针对此类现状,简要剖析当前供电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优化思路,以盼能为国供电企业此类的管理发展提供参考。

一、供电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发展现状

我国供电企业前期属于具备行政职能的国营企业,后期随着国企改制,供电企业逐渐去除了行政职能。当前为具备一定市场化运营的国营单位,此类现状下供电企业整体的人力资源管理发展较为良好。但由于其前期的行政性质,供电企业当前在人力资源管理的过程中,相较于市场化运营的企业,还存在较多的问题。此类问题的出现,导致我国供电企业整体的规模较大实力较为雄厚,对内发展整体较为稳定,但在对外竞争方面还出现了较多的问题。

二、供电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一)绩效考核监督落实较差

供电企业在运营的过程中,由于企业改制等方面的原因。其在发展的过程中,虽参照市场化企业进行了一定的改制和制度设定,但在实际运营的过程中,还出现了较多的问题。其中较为突出的问题即为:绩效考核监督落实较差。绩效考核为人力资源管理中重要的管理板块之一,其对于人员薪酬以及企业的发展影响重大。当前在供电企业绩效考核中,主要体现的现象为:绩效考核制度存在,但监督落实效果较差。

(二)基层人员晋升标准模糊

供电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领导岗位设定依旧参照行政职能职务进行划分。此类现状下,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国企行政性质方面本质上未被去除。因此整体的企业文化也处于政府管理状态下的企业文化,最终导致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人员晋升管理不规范。并且涉及到的基层人员晋升标准,更存在模糊不清,无明确标准等现状。此类现状下,对于供电企业基层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以及未来的职业规划都造成了较大的影响,最终影响了供电企业的发展。

三、针对当前供电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发展现状的优化思路

(一)注重企业文化的学习与实践

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随着时间的过渡,逐渐形成自身特有的办事理念、工作态度、合作方式称之为企业文化。企业文化对于企业管理、企业发展影响重大,也属于人力资源管理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当前供电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也形成了自身的企业文化。但由于国企改制等方面的因素,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大量的人员被裁减。此类现状下为了保证新入职员工快速融入企业,并且进行实践利用。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人员,必须注重对新入员工的企业文化培训。以此增强企业员工的归属感,并加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二)优化企业绩效考核制度

供电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由于电力运行现状等原因。工程部门、电力抢修部门在绩效考核方面,当前实行的考核措施还存在较多的问题。例如:事件奖惩制度未落实,绩效考核办法落后。针对此类现状,供电企业应不断优化自身的绩效考核办法,以此激励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例如按照区域划分,如片区一定时间段内无故障出现,则进行奖励。出现故障现象则进行一定的惩罚处理。

(三)提升企业管理人员的法制意识

当前供电企业在人力资源管理的过程中,还存在较多的人治现象。此类现状严重影响了企业的正常发展,为了有效的改善此类现状。供电企业应注重对管理人员的考察核查,建立管理举报机制。以此形成监管机制,促进企业管理制度真实有效的落实。避免过渡人治现象,出现的贪腐等现象。

(四)明确企业员工晋升标准

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员工的流动以及晋升为正常的人力资源管理现象。其中人员晋升制度的落实,对于企业管理的发展,以及员工的稳定性影响重大。为了有效的改善此类现状,供电企业应明确关于企业员工的晋升标准,其中主要包括薪酬晋升以及岗位晋升两类。明确企业员工晋升标准,能够有效的提升员工工作的积极性,并且激发企业发展的动力。良性的刺激了企业在发展过程中的竞争力,并且保证了企业的人员稳定性,提升了企业的收益。

(五)参考市场化企业进行自身管理的改革创新

为了有效的提升供电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现状,供电企业可以参照市场化企业进行自身管理的改革和创新。针对其中适应的管理手段管理方法进行吸收,并针对自身现状进行完善。以此完善自身的人力资源管理现状,最终达到促进企业发展的目的。

四、结语

我国电力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为我国经济的发展以及社会的稳定,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当前电力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在发展的过程中,整体的发展现状也较为稳定。但在细节方面还存在较多的问题,笔者针对此类问题分析案例,提出了以下的优化思路。例如:注重企业文化的学习与实践、优化企业绩效考核制度、提升企业管理人员的法制意识、明确企业员工晋升标准、参考市场化企业进行自身管理的改革创新。以此提升供电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并且促进企业对外竞争中的核心凝聚力。

参考文献:

第3篇:电力工业发展现状范文

摘 要 随着社会不断的发展,我国的经济水平逐渐提高,而电力行业是促进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的重要行业之一。现阶段,我国电力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已经将现有的发展模式进行创新、完善,只有这样才能做到跟上社会发展的脚步,保证电力企业健康、稳定发展下去,同时还能做好我国整体供电不足的问题。基于此,本文对国网河南社旗县供电公司人资管理现状进行了简单的分析,找出其中的不足,并为其制定有效的解决对策,从而促进我国县级电力企业快速发展。

关键词 县级电力企业 人资管理 对策

随着社会不断的发展,电力市场在改革完成之后已经面临的非常严峻的挑战与竞争,电力企业要想在这个竞争激烈的社会中站稳脚步就需要加强对自身的管理与创新,只有这样才能跟社会发展的脚步,促进电力企业快速发展。现阶段,我够电力企业在人资管理方面中还存在着一定的不足,如果这些不足不能及时解决就会直接阻碍电力企业的发展。因此,县级电力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应该不断的将自身管理水平进行提升、创新、完善,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适当社会的发展。

一、县级电力企业人资管理现状

现阶段,我国电力企业在发展过程中还存在着一定的不足,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一)人员岗位配置不合理

县级电力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着人员岗位配置不合理问题,这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电力企业的发展。一般来说,电力企业的人员岗位配置应该根据企业的发展现状与经营能力而决定的,但是县级电力企业的人员配置更新时间较长,工作人一直以一个稳定的状态工作,工作任何的挑战性,久而久之就会丧失对工作的兴趣。

(二)人才培训制度不完善

随着社会不断的发展,社会对于人才要求逐渐提升,如果人才停止了学习就会导致自身的工作能力、专业知识技能下降,这对于电力企业来说也不例外。现阶段,我国县级电力企业在发展过程中没有完整的人才培训制度,导致企业中人才数量较少,而以下企业仍使用传统的管理方式对工作人员进行管理,久而久之就会导致员工的工作能力、水平下降,阻碍企业发展。

(三)缺乏完整的人员考核体系

员工的工作质量与效率与绩效考核体系有着非常重要的关系,只有将现有的人员考核体系进行创新、完善才能保证员工在工作期间以一个健康、积极、向上的态度进行工作。现阶段,县级电力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常常会面临着巨大的工作任务,但是在人员考核体系中仍使用传统的方式进行,没有对员工工作现状进行全方面的考虑,从而导致在开展绩效考核工作时员工绩效考核水平差距较大。

二、解Q县级电力企业人资管理问题的有效对策

(一)拓展招聘渠道

要想从根本上促进县电力企业快速发展,就应该将现有的招聘渠道进行扩展,只有这样才能为企业添加新鲜血液,提高电力企业整体工作水平,从而促进电力企业快速发展。县级电力企业在招聘人才时不仅可以使用传统的招聘方式进行同时还可以网络中进行招聘,同时还可以与一些电力专业的院校签订长期的合作机制,为电力企业提供大量的人才,从而实现院校与电力企业共同发展。

(二)制定全新的人才管理与培训制度

制定全新的人才管理与培训制度可以有效的提高员工的综合素质与专业知识水平。因此,在制定管理制度与培训制度时应该根据企业的发展现状制定出一项科学、合理有效的制度。

(三)建立完善的人员考核机制

绩效考核制度可有效的了解工作人员的工作水平、现状。因此,在制定绩效考核制度时应该根据企业的发展现状、岗位的技术含量、技术要求等进行制定,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所开展的绩效考核工作具有公平、公正、公开的特点。

三、县级电力企业人资管理体系的创新

(一)建立企业文化

企业文化是企业在发展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这对于电力企业来说也不例外。县级电力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应该根据企业的发展现状制定对应的企业文化,从而增加企业的凝聚力、提高员工对企业的忠诚度,从而促进企业快速发展。对于县级电力企业的人资管理工作来说,只有建立企业文化才能满足一切管理工作的精神支持,从而促进电力企业快速发展。在企业文化建立完成之后还应该做好对应的宣传工作,让员工意识到企业文化的重要性,让更多的人了解企业。

(二)建立特色企业绩效管理制度

电力企业应该根据自身的发展特点制定对应绩效管理制度,只有这样才能促进企业快速发展。将具有特色的绩效管理制度应用到企业的人资管理工作可以提高管理水平。

(三)建立企业人才储备体系

县级电力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应该跟上社会发展的脚步,在人才储备方面中进行创新、完善,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提高电力企业的竞争水平。同时,电力企业还应该通过一些科学、合理、有效的手段来吸引人才,保留人才,并建立一项完整的人才储备体系,从而促进电力企业快速发展。

本文对县级电力企业的人资管理工作现状进行了简单的分析,为其制定了有效的解决对策,并根据企业的发展现状制定了全新的创新体系。文中还存在着一定的不足,希望我国专业技术人员加强对县级电力企业人资管理创新体系的研究。

参考文献:

[1] 张璐.浅谈县级电力企业人资管理的创新体系[J].通讯世界,2015,13:241-242.

[2] 汪福生.对我国火电企业e-HR设计上若干问题的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北京),2011.

[3] 韩丽娟.国网甘肃省电力公司人员招聘策略及招聘流程优化研究[D].兰州大学,2016.

第4篇:电力工业发展现状范文

1.调查目标市场的农村经济现状首先,收集目标市场(县、乡或镇)的概况,包括其范围内的自然状况,例如其面积占城市面积的比例,人口数量和结构,农业生产的特点和结构,有何特长及优劣势,宏观发展方向等。其次,调查该地区农业经济发展状况,包括第一产业GDP增长趋势,第一产业各行业产值的构成情况,并分析各行业的变化情况,对比发达地区的同类指标,得出存在的差异与发展方向。

2.调查农业生产电力及相关能源消费现状电力消费状况。第—产业各行业的用电量及增长速度,第一产业用电量变化特点及其原因,电力消费特点——典型日负荷特性等。与电力消费相关的能源消费现状,了解在农业排灌、田地作业、收获机械、农产品的储藏、加工、保温、畜牧作业、渔业生产等多用途中,各种能源的主要用途。例如某地区柴油主要用于田地作业及收获机械;煤炭主要用于温室及畜牧作业场所的采暖和保温加热中,汽油主要用于农产品的运输机械,电力主要用于照明、排灌、加工、畜牧、渔业生产中的各种用电设备中。同时了解能源消费的特点,如数量、结构、品种、单耗的变化情况。

3.研究农业生产电力需求了解特定地区的农业发展规划与发展潜力;分析农业生产结构发展趋势;作出农业经济发展分析与电力需求预测。研究第一产业电力需求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农业生产用电量增长趋势分析;负荷特性变化趋势分析,根据电力市场调研预测电力需求。

4.制订竞争策略和市场开拓措施第一产业的竞争策略首要步骤是进行农村电力市场的潜力分析。如农业生产中电力市场的潜力;农业现代化和机械化水平提高带来的潜力;电价降低带来的用电潜力;电能替代其他能源的潜力等,开拓农村电力市场的措施。结合地区特点,制定适宜的农业电力市场的开拓策略,通过技术、经济、法律、管理等多种手段大力推进农村电力事业的发展。加快农村电网的改造,利用技术手段降低损耗;加强用电管理,降低农村电价,加强峰谷电价的宣传,大力推进农村峰谷电价,以优惠的用电政策,扩大电力销售;提高认识,转变观念,加强服务等。

二、电力在第二产业能源消费领域的竞争策略

1.调查第二产业目标市场的经济状况在国家连续多年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我国加入WTO的形势推动下,宏观经济继续趋好,整体经济实现快速增长。工业增长速度快,工业企业效益显著提高,2002年1—9月第二产业GDP与上年同比增长10.0%,第二产业依然是带动整个经济保持较快速增长的主要动力,主要特点表现在固定资产投资强劲增长,成为带动内需、拉动工业生产增长的主要动力。第二产业的投资增长幅度超过了第一产业和第三产业,其中冶金、化工、机械和轻工业投资增长率都接近或超过50%,一些高耗电的国有大中型企业恢复了活力。

2.调查第二产业生产电力及相关能源消费现状电力在第二产业中主要用于动力、照明和加热炉。用能比重较大的行业的能源消费结构中,原煤的比重偏大,电力比重并不高,热力的比重较大。在同一城市、同一时间的第二产业的能源消费调查中,电力占9.5%,列居第四位。这一部分用电量在电力企业总售电量中占57.9%。调查本行业内分类结构的能源消费特征,及电力典型日负荷特性等。同时了解能源消费的特点,如数量、结构、品种、单耗的变化情况,分析能源市场中价格变化对产业内能源消费市场的影响,如煤炭价格的波动对电力市场的影响,国际石油价格的上涨,就有利于电力终端能源消费市场中份额的扩大。

3.制定竞争策略(1)了解特定地区的第二产业经济发展现状,地区内第二产业概况,第二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等。(2)调查第二产业电力及相关能源消费现状;本地区第二产业用电状况;第二产业用电特点;第二产业电力消费结构现状;第二产业分地区用电现状;第二产业用电及负荷特性等。(3)分析第二产业分行业用电需求现状。(4)分析第二产业用电需求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可从多个角度进行综合分析,如从工业经济结构和用电结构分析、从工业大户分析、从产值及产品单耗变化分析、分析经济发展与用电需求的相关性。

三、电力在第三产业能源消费领域的竞争策略

1.竞争态势分析第三产业包括:交通运输、商业物资供销仓储、邮电通信、宾馆饭店招待所、房地产、公共事业、卫生体育社会福利、教育文艺广播电视、国家机关、金融保险、科研综合技术服务及其他。

2.制定相应的竞争策略(1)调查分析特定地区的第三产业经济发展及特点。(2)第三产业电力及相关能源消费现状及特点分析。分析本地区第三产业电力消费现状;分析负荷特性(当年年负荷特性、典型日负荷曲线、主要行业负荷特性分析);第三产业电力消费的主要特点;电力在第三产业能源消费中的地位和作用。(3)第三产业电力需求增长与经济增长的关系:第三户业经济结构与用电结构比较;第三产业经济增长速度与用电增长速度比较;第三产业经济发展与用电量的相关性分析;典型大户经济增长与用电需求关系分析。

四、电力在城乡居民生活能源消费领域的竞争策略

1.竞争态势同前面的市场调查一样,同一座城市,同一时间,电在城乡生活消费能源的构成中占8.3%,列居第四位,这一部分用电在电力企业总售电量中占10.0%。

第5篇:电力工业发展现状范文

一、供电企业输配电状况

现阶段,我国供电企业在开展输配电能管理工作时,常常会因为多种原因导致电能在运行期间出现问题,这使工程自动化管理与造价上存在着很大的问题,严重的话还会阻碍供电企业发展,在这期间主要问题由以下几点组成:

(一)电能消耗严重

电能输配状况对于社会的用电需求来说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然而,其在实际输配过程中常常出现严重的电力损耗现象,降低了电能的使用率与质量,导致各个地区出现供电不足的现象,增加供电企业经营成本,损耗电能技术与设备,对供电企业发展来说造成了很大的影响。

(二)复合型技术水平较低

供电企业在发展过程中要想提升自身的电能输配质量,满足社会的使用需求就应该将现有的输配电技术创新、完善,只有这样才能促进供电企业快速发展,保证电力运行安全。然而,供电企业在实际发展过程中并没有意识到这一问题的重要性,而输配电技术的综合性要求技术较高,很难满足电力设在实际运行期间的需求。

(三)科学管理水平较低

在这个现代化社会中,供电企业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并取得了良好的成绩。然而,供电企业在实际发展期间常常会受到传统固有思想观念的限制导致对电力设备实际管理期间不能严格遵守国家指定标准进行管理,仍使用传统手段进行管理,与此同时供电企业在发展过程中流动性较大,常常出现输配电技术工作人员调动现象发生,严重影响了输配电以及用电工程的正常运行,导致所开展的管理工作取不到良好的效果。

二、输配电及用电工程自动化运行应用

(一)故障排除

输配电及用电工程自动化系统在实际运行期间常常会因为多种原因导致用电系统线路以及电力设备出现故障问题,这对供电企业发展来说造成了很大的影响。而用电工程自动化系统的出现可以有效的解决这一问题,排除电力设备在运行期间存在的问题,并及时发出警报信号。比如说,在输配电及用电工程自动化系统主要由继电保护装置与自动化监测组成,可以有效的对电力设备进行实时监测,掌握输配电设备以及用电工程的?行状态[3]。如果电力设备出现故障问题,那么继电保护装置可以及时进行隔离保护,缩小故障范围,之后自动化监测终端可以将故障问题发动到供电企业相对应的监测中心中,管理工作人员可以及时制定出有效的解决对策,满足各个领域的用电需求,为供电企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提供良好的保障基础。

(二)远程操作控制

输配电及用电工程自动化可以通过远程操作的形式对电力设备进行控制,其中主要包括了计算机控制中心、通讯网络、数据采集系统等部分组成。工作人员在工作期间可以通过用电工程自动化系统对电力设备的运行状况进行分析,找出其在运行过程中存在的不足,并及时制定出一项科学、合理的解决对策,从而对其进行远程操控,保证电力设备可以安全、稳定的运行下去。如果电能在传输过程中出现问题,那么工作人员可以通过自动化系统对电力设备的运行现状进行全方面监测,找出准确的故障点,通过计算机分析其中的故障问题,并对其进行全方面监测、维修。

(三)优化输配电流程

输配电及用电工程自动化系统的应用可以有效的将电力设备中现有的输配电线路与用电流程优化,并利用多种电力自动化技术对电能运行全过程进行有效的管理,并通过自动化系统对电力设备的运行现状进行实时监测,根据社会的用电需求合理的对电力进行调度,从而减少电力无功负荷长距离运输的现象发生,保证人们的用电安全。另外,电力设备在运行期间还可以通过自动化系统对其的运行状况进行合理控制,并为其选择具有较高针对性的自动化输配电技术,从而提升输配电以及用电工程的质量与效率,为供电企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提供良好的保障基础。

第6篇:电力工业发展现状范文

关键词:电力变电设备;状态检修;研究分析

中图分类号:TP3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2064(2017)04-0157-01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人民生活水平也在不断提升,对各类能源资源的使用,除满足日常工作生活使用外有了更高的追求与需求。伴随着信息科技的发展,各行各类也都在进行着潜移默化的变化,这一发展变化中,电力行业也在发生的质的变化,除了日常运行的工作外,对电力变电设备状态检修的策略也经历着日新月异的变化。对电力变电设备状态进行检修,运用科学的设备开展检修与维护工作,从而对电力变电设备实现全过程的监控,对保证电网可靠运行、合理配置电力资源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1 电力变电设备状态检修的概述

电力变电设备状态检查是指电力企业在先进的状态监测设备和故障报修技术的基础上,分析得到的数据以判断设备是否处于异常状态,以达到预知故障并实现事前排障检修的工作。随着电子技术、传感技术和计算机数字信号处理技术的发展,以及各类综合性智能系统在在线监控及故障诊断系统中的应用,使得基于以上设备及技术基础的状态研究得以发展,并成为电力企业系统运行工程中重要的研究领域。

2 电力变电设备状态检修的原理及检修原则

2.1 电力变电设备状态检修的原理

电力企业对电力变电设备状态的检修从专业管理量化指标体系方面而言,主要是对设备的缺陷进行管理以及对在线监测实施管理。从电力变电设备状态检修原理的流程和相应节点性工作来看,首先要做的工作就是对设备进行原始信息的收集,进行这一工作的目的是要对变电设备的基本信息如运行年限、型号、结构图等进行摸底排查,通过这种方式达到全面掌握检修对象的状态并实施检索的作用。其次就是要对状态检测进行分类,实际运行过程中变电设备的状态会形成不同情况,通过长期的实践工作,电力企业已经拥有大量数据支持对这此情况进行分类,因此在得到状态监测数据后可以对状态监测出的情况进行分类,以确定是否要采取检修或采取何种检修方案。这是因为对设备状态的监测是通过多种传感器和测量手段来实现的,通过对设备运行状态物理量及化学量的检测,得出支持数据进行判断设备是否处于正常状态,最常见的监测手段是断路器状态监测及泄漏电流监测。

2.2 电力变电设备状态检修的原则

实施对电力变电设备状态进行检修的原则就是在对电力变电设备状态进行评价的前提基本上,有针对性地选择所实施的电力变电设备维修的方案、时机。这样做一方面能避免出现电力变电设备维修的盲目性,另外一方面也可以使电力变电设备状态检修周期延长,从而避免因某些设备缺陷原因导致的事故。深化对电力变电设备状态的检修,就是要保证能按照电力变电设备检修的工作标准、技术标准和管理标准开展工作。实施管理的核心就是基于电力变电设备运行状态,构建出完整的电力变电设备状态检修体制,这一体制要包含先进的检测设备,优秀的检测人员以及发达的信息化技术平台。

3 电力变电设备状态检修的实施方案设计

(1)对电力变电设备状态的检修管理是基于标准化作业,实现对电力变电设备状态进行检修并从中发现存在的问题。一般而言,对电力变电设备状态进行检修前都要严格遵循相关的《标准化作业指导书》,在了解了全部需开展的工作内容和进行完备的准备工作之后进行作业。检修过程中实施全程动态管理,当完成检修作业以后,还应按照标准化管理对现场进行清理工作,以保证电网设备运行状态的稳定。在进行变电设备状态检修的过程中,根据实际情况机动灵活地对方案进行调整,确保实现事故隐患的排查并使隐患能得到针对性治理。通过这样一系列的精细化的管理,实现对电力变电设备状态的检修,使得电能的质量以及供电能力得到保障。

(2)实现电力变电设备状态检修的运维一体化,在资源得到充分利用的前提下实现对资源的整合。这样一方面能使变电设备检修运行的职能实现合并,提高检修效率;另一方面,对实现员工责任一体化,实现运行、检修统筹兼顾,避免重复工作都能起到有利的影响。

(3)对于新建的电力工程来说,进行电力变电设备状态检修就是要实现质量管理的强化,构建出完善的工作质量责任制。通过对检修质量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监督,对存在的问题做到能及时予以发现,提出整改要求并保证能在规定的期限内完成整改。以分解的质量管理目标,合理的质量奖惩制度,提高检修人员的质量责任意识。

4 结语

综上,变电设备运行时会因为各种奇怪的原因产生出不同的不可控制现象,如果能够实现及时有效的监测并对变电设备状态进行常态化检修,就能够对潜在故障问题进行排除,因此电力企业对变电设备状态进行检修及实施将会直接影响到电网是否能稳定安全地运行。

参考文献

[1]王建国.解析电力变电设备状态检修[J].通讯世界,2014(20):150-151.

[2]毛俊A.电力变电设备状态检修研究[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15(29):68-69.

第7篇:电力工业发展现状范文

目前的设备检修体制,主要采用计划检修的方式,已经不能满足要求。为适应电力部门向市场化现代企业模式的转变,消化和移植一种新的检修策略,即电力设备状态检修。所谓状态检修就是根据设备的运行状态和健康状况而执行检修一种检修方式。

1.检修体制的演变检修体制的演变经过了2个阶段:事后检修(18世纪第一次产业革命)和预防性检修(19世纪第二次产业革命)。事后检修也称故障检修,是最早的检修方式,这种检修方式以设备出现功能性故障为判据,在设备发生故障且无法继续运行的时候才进行检修。采用这种检修方式需要付出很大的代价和检修费用,不仅检修不足而且会严重的威胁到设备和人身的安全。到第二次产业革命时期,开始推行预防性检修。预防性检修经过多年的发展,根据检修的技术条件、目标的不同而出现了定期检修、以可靠性为中心的检修、状态检修、故障查找、使用至损害再修等7种检修方式;其中以定期检修和状态检修这两种检修方式最为主要。

1.1定期检修定期检修也称计划检修,这种检修方式以时间为依据,预先设定检修工作内容与周期。我国电力工业的定期检修制度是20世纪50年代从前苏联引入。直到80年代定期检修仍是主流的检修制度。定期检修主要是根据设备的运行周期,编制设备的大修与小修计划,贯彻预防为主的方针,做到“到期必修,修必修好”。当设备到达维修的时间周期时,不论设备是否有缺陷和问题,都要停下来进行维修。定期检修在保证重大电气设备正常工作中确实起到了直接防止和延迟故障的作用,但实践证明,在当代电网情况下,定期维修制度不可避免地存在两大缺点:维修过剩与维修不足,维修过剩会导致浪费,降低企业的劳动生产率,降低设备利用率和供电可靠性等。维修过剩势必增加工作人员误操作、继电保护与开关设备误动作的或然率,以致造成设备损坏和人身事故。至于维修不足显然恶果相同。1.2状态检修状态检修也称为预知性检修,这种检修方式是在定期检修和监测技术的基础上,发展形成的一种新的维修制度;其利用在线或离线监测技术,以电气设备当前的实际工作状况为依据,通过高科技状态监测手段,识别故障的早期征兆,对故障部位、故障严重程度及发展趋势作出判断,确定设备是否存在缺陷与问题,据此判断各种电气设备最佳检修时机,是否需要退出运行进行必要的维修。状态维修的特点是“该修必修,修必修好”。状态检修是当前耗费最低、技术最先进的检修方式,它作为设备安全、稳定、长周期、全性能、优质运行提供了可靠的技术和管理保障。

1.3实现设备状态检修的意义在世界范围内的实践证明,设备状态检修可以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上的提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3.1状态检修之前的准备工作;状态管理不仅仅减轻了原手工作业的劳动强度、提高了工作效率,更重要的是,能够充分利用已有的状态信息,通过多方位、多角度的分析,最大限度地把握设备的状态,依此制定合理的检修维护策略。

1.3.2在实现设备状态检修之后;可以通过适时的维修来避免重要设备故障,同时又避免了不必要的维修作业,依此在有限维修经费中寻求优化分配使用。特别是在做到能对设备的寿命进行正确估计后,就可以更有效地储存和安排设备备件,这可节省大量的备品经费。

1.3.3通过设备的状态分析;对于预防类似事故、改进产品质量、提高设备监督管理水平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1.3.4在电力供应者实现RCM后,零售用户将因更可靠的电能供应而受益。

2.国内外开展状态检修的现状随着电力企业的不断发展定期检修制度已经渐渐不适应现代企业的运作需求,也不能保证设备的正常运行。因此,近几年状态检修在国内逐渐被提上日常议程。在国外,已经形成以可靠性为中心的检修策略(以下简称RCM)。

2.1 国外电力设备状态检修的现状:国外的设备状态检修发展较早。七十年代末,美国电力科学研究院(EPRI)就对电力设备的状态检修进行研究和应用,目前已向RCM发展。日本是从八十年代开始对电力设备实施以状态分析和在线检测为基础的状态检修。而欧洲大多数国家也正在进行检修体制的改革,方向也是状态检修。到目前为止,基于计算机网络技术的设备管理、事故分析和预警系统在美、加等国已普遍应用,且已发展了几个版本。如Integrated Maintenance System等。这些软件系统应用Intranet、Internet及GIS(地理信息系统)等最新的计算机技术,将状态管理、事故预警和事故处理进行有机的集成,大大改善了其设备监督管理环境,提高了监督管理水平。美国电力研究院(EPRI)设计的变电站的一体化系统是采用低成本传感器和先进的诊断方法来监测变电站设备的健康状况和性能。

2.2国内电力设备状态检修的现状在我国,电力设备状态检修方面的工作开展还处于初步阶段,有的甚至还没有建立状态管理的概念,但发展势头强劲,已经有了许多成果,作为设备状态检修的必要条件的电力设备在线或离线的监测装置已经是种类繁多。如:清华大学自1985年开始研究的电力设备放电在线监测系统,至今已有十多年的历史。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Internet技术的普及和发展以及电力系统的不断改革,我国的电气设备状态管理和状态检修得到一些发展,相应地出现了一些管理软件和检修系统。

第8篇:电力工业发展现状范文

1.电力企业客户服务存在的主要问题

1.1电力企业对市场竞争意识不强

我国的电力事业正在朝向飞速发展的方向前进,这就导致在我国的电力市场上存在非常激烈的竞争,只有在经过市场竞争中存活的电力企业才能更能有效地发展和进步。但是随着市场竞争达到一定程度,就导致了一部分非常大的电力企业在电力行业形成垄断趋势,就导致相当大一部分的国内电力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的竞争意识削弱,不具有当初电力企业刚起步时的活力和激情。不仅如此,电力企业的高级管理层在对企业的市场竞争的重视程度逐渐减小,导致电力企业的执行部门在对市场营销的时候不注重电力企业的客户服务问题的研究,这就必然会导致在现实的电力企业中,电力企业的管理人员和执行人员对企业的市场竞争重视程度大大缩水,同时也不考虑顾客的要求和体验,这就势必导致电力企业的客户服务质量下降,这个问题也是我国电力企业急需解决的问题。

1.2电力企业的客户服务体系不够完善

任何的经营行业都需要有一个完整的管理体系对员工进行约束,电力企业的客户服务工作也必须有自己的质量管理体系,通过体系的建立和完善来对企业客服工作人员进行规范,保证他们能够更有效的进行工作。体系的建立是能够保证电力企业的工作更加流畅的进行,通过每一阶层的客户服务工作人员进行不同的工作提高工作质量和效率但是在实际的电力企业内部,由于企业管理人员的疏忽或者执行人员的松懈,就会使得整个电力企业客户服务体系的不够完善,存在非常大的漏洞,不能够很好的限制日常的工作活动。如果内部人员和机构不能够采取有效的措施来解决这种体系不完善的问题,就会导致在以后的电力企业客户服务工作中进行的不够顺利。

1.3企业人员对客户服务能力欠缺

电力行业是我国非常优秀的、受欢迎的市场行业之一,能够吸引非常多的优秀人才,使电力企业的经营和建设得到明显的提高。虽然电力企业内部的人员非常多,但是他们都是精通于电力事业的电力工作人员和精英,所以他们在进行客户服务方面有一定的欠缺。企业也可以通过引进先进的客户服务行业的管路人员进行客户服务工作,但是这是在企业有足够的剩余资金的基础上才能够实现的。一般的中小型电力企业只能够满足一方面的优秀,即将工作重心放在电力行业的经营和钻研上,这势必会导致电力企业在对顾客的服务方面力不从先,亦或是电力企业的管理人员将工作中心放在对顾客服务的管理上,这种设想是不可能的,舍本逐末的方法任何的电力企业都不会在实际的现实生活中真正应用的。

2.提升电力企业客户服务现状的方法和措施

2.1改善现如今的企业市场营销模式

现代处于一个信息共享的时代,要求企业的许多经营活动都能够让广大的顾客了解和知道,并且能够对该电力企业有一定的初步分析和判断。电力企业在传统的电力竞争活动中太过于循规蹈矩,已经使用最古老的营销手段。电力行业不同于其他的经营行业,它掌握着任何地方都必须的电力系统,所以一直不缺少经营的市场,但是在我国电力经济的发展过程中,大多数的用户顾客都是应用少部分电力企业的供电系统,这就需要其他的电力企业要想在激烈的电力行业竞争中取得更多的优势就必须改善自己在市场的经营手段和方式。其中一项非常重要的经营手段就是通过改善企业的客户服务方式来赢取更多的市场份额,保证电力企业长久的发展和延续。通过加强电力企业的客户服务能够在很大程度上事半功倍的改善和提高企业市场经营的现状。

2.2建立健全电力企业客户服务体系

建立健全电力企业的客户服务管理体系是电力企业高层管理人员必须要进行的企业事项。客户服务不同于其他的管理部门,它是企业直接面向顾客?用娴男蜗蟛棵牛?客户服务工作的好坏能够直接决定电力企业形象和信誉的好坏,所以健全电力行业客户服务管理体系是企业管理者必须要悉心经营的重点工作。在实际执行电力企业客户服务行业的管理体系时,应该对每个部门的职能分工明确,并强调命令执行的执行力,保障电力企业在进行客户服务工作时能够时刻保持警惕,确保自己在进行与顾客交流的时候不在的问题,并且通过与其他部门的通力合作、细心研究得出最优的解决方案,是的问题得以解决。所以建立健全电力企业客户服务管理体系在一方面能够保证各部门的工作人员能够协同工作,共同进步,另一方面,管理体系的确定能够使得客户服务工作进行的更加顺畅,提高顾客对电力企业客户服务的满意程度。

2.3加强对电力企业服务人员的培养

面对电力企业内部内部客户服务人员的能力欠缺和没有剩余资金引进优秀的客户服务专业人员的现状,这就要求国内的电力企业不得不对自己内部的电力行业人员进行顾客服务工作的培养。将电力企业内部的管理人员和执行人员在顾客服务上进行足够的学习培养,争取培养电力企业内部的员工向全方面发展,不仅能够在电力行业上能够有所成就,还能够保证他们的客户服务工作得到管理人员和顾客的满意,实现全面发展。

第9篇:电力工业发展现状范文

【关键词】电子信息工程技术;发展应用;现状;重要性;策略

1电子信息工程技术发展状况

电子信息工程技术是以电子技术为基础,集成信息技术、网络技术和通讯技术等多种技术于一体的综合性技术。初期阶段,科研机构主要是对电子信息工程的电子设备和信息系统设计、开发以及集成研究。随着科技的发展,社会生产生活对电子信息工程技术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使得电子信息技术得以快速发展。以图像、声音为主的电子信号传输,互联网数据传输,信息数据传输等都同电子信息工程技术有着密切的关联。该技术逐渐向智能化、集成化、小型化和移动化方向发展。电子信息工程技术引入我国后,经过多年的发展,目前该技术的涵盖的内容越来越宽泛,且在其实际应用中同其技术交叉融合,打破并超越了行业界限,形成新的产业链和技术核心。所以,为了能够使电子信息技术更好地服务于人类社会,我们必须要加强对该项技术的发展和应用进行研究。

2电子信息工程技术的发展应用和重要性

虽然我国的传统工业技术研究起步较晚,技术不够先进成熟,但是我国的电子信息工程技术却起点高、发展快,成为当前我国高精尖技术体系的核心力量。二十一世纪是我国电子信息工程技术在科技领域赶超世界先进电子信息工程技术水平的关键时期,也是信息技术产业爆炸发展时期。基于我国市场规模相对比较大,信息技术人才储备比较充分,这也给电子信息工程技术的发展应用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和技术创新发展的人才支持。电子信息工程技术是当前科技应用发展速度最快的科技之一,其对社会发展的重要性和广泛应用性已经收到国家的重视。我国明确提出:“优先发展信息产业,在经济和社会领域广泛应用信息技术。”的战略。当前,我国已将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作为最为主要的技术产业之一来加大对其发展。截止到目前已经成功培育出了一些世界级的电子信息企业,比如华为、联想、格力等。并形成以珠江三角洲和台湾为中心的电子信息制造产业集群。这是我国在新时期加快电子信息工程技术发展的重大战略部署。

在国家战略支持下,我国许多游戏的传统企业已实现了企业信息公开化,建立了网络化、智能化、数字化管理系统和相关产品自主研发平台,加速了信息化同工业化的融合速度,促进产业的升级与转型。以电子信息工程技术带动产业化技术发展是我国工业化发展的需求也是产业转型的着力点。该技术在高速发展应用不仅加快了产业转型升级,而且也推动了战略性产业的发展。电子信工程技术当前已在社会生产、生活等诸多领域中得以广泛应用,不管是在航天航空、智能化机器人还是智能家电、互联网都和电子信息工程技术有着密切联系。近些年来。我国电子信息工程技术发展迅速,已形成了规模化的技术产业链和行业集群。不过,我们也应认识到,虽然我国电子信息工程技术发展速度快,应用范围广,先进技术和产品已基本同步。但我国对电子信息工程技术核心部分还没有真正意义上的掌握。我国许多的先进电子信息工程技术还是从世界先进发达国家引进。针对我国电子信息工程技术发展应用现状,若想实现我国的电子信息技术同世界先进水平接轨,我国应加大对电子信息工程技术的自主开发研究,扎实掌握核心技术的同时研发更为先进的电子信息工程技术。电子信息工程技术已成为时代科技发展的推动力,对国家和社会生产力及科技发展的作用越来越重要。

3电子信息工程技术发展应用途径

当今是信息爆炸时代,是信息产业快速发展的时代,电子信息工程技术的发展对推动国家经济发展构建和谐、稳定、繁荣的社会发展环境有着重要影响和作用。所以,为了能够使我国早日实现同世界先进产业技术水平接轨,必须要加强对电子信息工程技术研发力度,国家应从政策、资金和人才方面给予大力支持。

3.1大力营造良好的创造发展环境,培育创新型技术人才

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作为以人才为主导,技术创新为发展要素的技术产业,加大对创新型人才的培育力度,为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人才施展才华提供良好环境和土壤充分激发技术人才的创造能力和主动性才能不断地提升国家产业技术实力。所以,在新时期,面多我国电子信息工程技术发展现状,应重视创新型人才培育的重要性,坚持以人为本的产业发展理念,加大科研技术投入,建立完善的核心技术储备体系,为技术创新发展提供重要的人力支持。

3.2以市场为导向,加大投入力度,促进信息化建设发展

实现电子信息工程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关键要得到国家的大力支持,在资金方面增大投入力度。拓展更为广阔的融资和技术创新投资渠道。可通过建立完善的电子信息工程技术基金保障体系,为电子信息产业技术的更新和改进提供资金保障。同时,国家还应引导IT行业同移动通信产业的跨越式发展,大力推广数字电视、互联网应用和相关软件信息服务的项目开发,推进产业自主创新和项目技术改造的有效实施。国家应尽快出台企业技术创新的扶持政策,鼓励企业技术机构技术创新和相关专业大学生创业。教育机构还应引导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学生积极创新,注重培养他们的创造能力,为我国电子信息工程产业输送合格的后备人才打好基础。加大网络信息平台建设力度,积极培育信息产业市场,为网络交流和扩大提供良好环境。

3.3鼓励产品及服务创新,培养电子信息经济持续增长

当前,随着国内外电子信息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准确掌握市场,不断对技术推陈出新,攻关核心技术,做好技术人才储备是电子信息企业赢得市场竞争优势的砝码,也是实现自身可持续发展的关键。电子信息技术产业应加强同相关电子信息设备制造企业的合作,注重自主知识产权,给予技术创新的合作企业资金支持。此外,还要加强政府国有化电子信息产品比例控制,给国内电子信息产业提供广阔发展空间,使他们形成危机意识,从而激发电子信息产业技术创新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4结语

综上,电子信息工程技术在社会生产和生活等领域中的应用,极大地推进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为了能够充分发挥电子信息工程技术的功效,更好地服务于我们,应加大对电子信息工程技术创新力度,为加速产业升级和转型提供重要的技术支持。

参考文献:

[1]刘延风.我国电子信息工程发展现状及保障措施探讨[J].产业与科技论坛,2009(4).

[2]郝文江,武捷.三网融合中的安全风险及防范技术研究[J].信息网络安全,2012(01):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