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塑料污染方案范文

塑料污染方案精选(九篇)

塑料污染方案

第1篇:塑料污染方案范文

白色污染的调查活动

二、活动方案具体目标

1.通过学生自身实践活动,引起他们对白色污染的关注,让他们了解白色污染的危害。

2.通过学生参与实验和调查工作,培养学生观察能力、思维能力。

3.让学生了解白色污染的危害,获得正确环保的理念。

三、活动方案所涉及的对象、人数和需求分析

(一) 方案所涉及的对象和人数:本次方案所涉及的对象为四、五、六年级的全体师生、学校部分领导和有关科技人员,其中学生102名,占全校学生数的35.8%,教师6人,占全校教师总数的29%。

(二) 需求分析:

1.实验基地的选择与确定分析:预案实施阶段既收集材料,制定活动预案,并对各预案进行分组实施阶段时,试验所需基地由各试验小组自己选择确定,但必须严格按照安全性的原则,尽量圈定在学校附近。

2.环境资源优势分析:我们学校所处的曹东庄村是小食品批发和零售商店较多。每隔五天有一次集会,是附近农村主要的商贸集散地,有足够的资源让学生去调查。

本次活动可以及时得到卫生防疫站和工商部门的技术指导和帮助。

四、活动内容:

(一)调查方法:

1.实地观察

(1)我们在四海红批发商店门口统计了一下,半小时扔的包装袋与塑料制品次数:早上总共扔了80次;中午扔了126次;而晚上则扔了62次,这仅仅是一个商店,一天之内废弃塑料这样多,不难想象全县乃至全国废弃塑料,将是一个很大的数字。

(2)我们在一家小吃部里打听到:“他们一天中能卖掉快餐100份左右,每份快餐至少需要塑料快餐盒2个,也就是一天至少用掉塑料快餐盒200个。”

2.实地访问

9月15日——16日,我们分别来到农贸市场、大街等地方,调查发现,各种颜色的塑料袋使用量都非常大,而市场上的小贩和店老板则却对塑料袋是否会影响健康很不清楚。

9月15日早在这里市场看到,菜摊上摆放着或红或紫的塑料袋,肉店墙上挂着红色的塑料袋,就连菜场小贩们包装成捆的蔬菜也是使用如麻袋大小的塑料袋。在一个卖菜的摊位,我们看到成捆的蔬菜用略带紫色的塑料袋包装好,且大部分都用绳子捆扎好,于是我们上前询问小贩:“捆得这么严实,这些塑料袋的有害物质不就侵入到菜里面了吗?”谁知小贩告诉我们:“咋可能呢?我们一直都是这样包装的,也没见谁因为这塑料袋而吃出问题来。”而在市场里,就有不少商贩在卖调料品的同时也出售各种塑料袋。

9月15日下午我们在这里发现,这里的小贩们使用的塑料袋比一般的塑料袋厚了许多,有黑色和红色两种。我们问一位卖肉的老板:“这些塑料袋会不会影响健康?”他听到我们的问题似乎有点纳闷:“影响健康?这肉你又不生吃,怎么会影响健康?再说了,不用这塑料袋,你让我们用啥?”

9月16日早我们在一些餐馆发现,塑料袋的使用相当普遍,为了省去洗碗的麻烦,饭馆一般都会在碗上套个塑料袋。这些塑料袋一般都是白色的,分为透明的和不透明的两种。稀饭、饺子皮等无一例外都会在和塑料袋的亲密接触后进入顾客的肠胃。我在一家早点店询问一位老板用塑料袋装稀饭会不会危害身体健康,老板笑笑说:“肯定没问题,我们都是从正规渠道进的货。”当我们询问这些正规渠道是什么时,他告诉我,店外经常有人推销,我们就买一些,几乎家家都在用。另外,老板还告诉我,这些塑料袋大多数是从批发市场进来的,而对于这些袋子在高温下的化学成分对人体有无危害,这位老板也说不清楚。

2.上网和查阅报刊学生总结出了“白色污染”危害:

(1)侵略土地过多。塑料类垃圾在自然界停留的时间也很长,一般可达100—2XX年。

(2)污染空气。塑料、纸屑和粉尘随风飞扬。

(3)污染水体。河、海水面上漂着的塑料瓶和饭盒,水面上方树枝上挂着的塑料袋、面包纸等,不仅造成环境污染;而且如果动物误食了白色垃圾会伤及健康,甚至会因其绞在消化道中无法消化而活活饿死。

(4)火灾隐患。白色垃圾几乎都是可燃物,在天然堆放过程中会产生甲烷等可燃气,遇明火或自燃易引起的火灾事故不断发生,时常造成重大损失。

(5)白色垃圾可能成为有害生物的巢穴,它们能为老鼠、鸟类及蚊蝇提供食物、栖息和繁殖的场所,而其中的残留物也常常是传染疾病的根源。

3.开展学生调查。共向当地居民发放50份问卷。

白色污染调查问卷 调查时间:

调查地点:

调查人员:

调查对象:

问题:

1.你知道什么是白色污染吗 ?( )

a. 知道 b. 不知道 c. 知道一点

2.你购买食品常常用塑料袋吗 ?( )

a. 经常 b. 偶尔

3.你如何处理塑料袋 ? ( )

a. 留着以后用 b. 随便扔

4.建议您改用可循环使用的布袋篮子等代替一次性塑料袋盛装物品您认为?( )

a. 可以极改用 b. 不方便 c. 不卫生 d. 无所谓

发出50份问卷,收回48份,调查结果:

问题1:你知道什么是白色污染吗?有20%表示知道白色污染,而有80%表示不清楚。结果表明,大部分人是不知道什么是白色污染的,我们还应加强对白色污染的宣传。

问题2:你购买食品常常用塑料袋吗 ?

67%的人购买食品时常用,这是因为商家在卖货时用塑料袋装食品较方便,这就为白色污染的产生提供了前提条件。

第2篇:塑料污染方案范文

[论文摘要]坚决抵制白色污染,对环境有积极的作用。介绍白色污染的危害及治理措施以及对未来的展望。

所谓的“白色污染”,是人们对塑料垃圾污染环境的一种形象称谓。是一次性难降解的塑料包装物,它是指用聚苯乙烯、聚丙烯、聚氯乙烯等高分子化合物制成的各类生活塑料制品使用后被弃置成为固体废物。

城市塑料垃圾的消耗量、废弃量十分惊人。在“白色垃圾”中,污染最明显、最令人头痛、群众反映最强烈的,是那些遍布城市街头的废旧塑料包装袋,一次性塑料快餐具。据有关部门统计,仅以一次性塑胶泡沫快餐盒为例,我国全年消耗量达4亿至7亿个。

一、“白色污染”的现状及其危害

塑料包装材料在世界市场中的增长率高于其它包装材料,19901995年塑料包装材料的年平均增长率为8.9%。

我国是世界上十大塑料制品生产和消费国之一。包装用塑料的大部分以废旧薄膜、塑料袋和泡沫塑料餐具的形式,被丢弃在环境中。这些废旧塑料包装物散落在市区、风景旅游区、水体、道路两侧,不仅影响景观,造成“视觉污染”,而且因其难以降解对生态环境造成潜在危害。

“白色污染”,的主要危害在于“视觉污染”,和“潜在危害”:

(1)“视觉污染”。在城市、旅游区、水体和道路旁散落的废旧塑料包装物给人们的视觉带来不良刺激,影响城市、风景点的整体美感,破坏市容、景观,由此造成“视觉污染”。

(2)“潜在危害”。废旧塑料包装物进入环境后,由于其很难降解,造成长期的、深层次的生态环境问题。首先,废旧塑料包装物混在土壤中,影响农作物吸收养分和水分,将导致农作物减产;第二,抛弃在陆地或水体中的废旧塑料包装物,被动物当作食物吞入,导致动物死亡(在动物园、牧区和海洋中,此类情况已屡见不鲜);第三,混入生活垃圾中的废旧塑料包装物很难处理:填埋处理将会长期占用土地,混有塑料的生活垃圾不适用于堆肥处理,分拣出来的废塑料也因无法保证质量而很难回收利用。

目前,人们反映强烈的主要是“视觉污染”问题,而对于废旧塑料包装物长期的、深层次的“潜在危害”,大多数人还缺乏认识。

二、对于危害严重的白色污染,世界各国的态度如何

世界各国已经被难缠的“白色污染”困扰多年,对于抵制“白色污染”更是各出奇招。

欧洲的很多国家的超市都采取出售一次性购物袋的办法控制购物袋的使用量,事实证明,运用经济杠杆应对“白色污染”是个行之有效的办法。

立法禁止使用塑料袋是应对“白色污染”的官方举措。美国的旧金山市是美国第一个封杀塑料袋的城市。2007年3月27日,美国旧金山市议会通过一项法案,限令旧金山的超市、药店等零售商分别在6个月和1年内停止使用化工塑料袋。该法案规定,超市和药店零售商只允许向顾客提供纸袋、布袋或以玉米副产品为原料生产的可降解塑料袋,化工塑料袋被严格禁止。如果不想被罚款,商家就只能乖乖地放弃使用塑料袋。实施这项禁令后,每年将节省45万加仑的石油,也省却了1400吨垃圾填埋的麻烦。

韩国政府从1999年起要求全国商场超市不再免费提供塑料袋和纸质购物袋。为推行和宣传这项措施,韩国政府当时在全国张贴了10万张宣传画,分发了20万份宣传册和6.5万个环保购物袋。新加坡也从去年开始举办“自备购物袋日”活动,每逢星期三,新加坡全国206家超市就会以非强制性的方式鼓励消费者少用塑料袋。

世界上其它国家也酝酿出台相关的法律法规,遏制“白色污染”。法国将从2010年元旦起,在全国范围内禁用不可生物降解塑料袋。澳大利亚环境、遗产和艺术部长彼得·加勒特宣布,澳大利亚的超级市场将分阶段停止使用塑料购物袋,这项计划将于2008年底前开始实施。

在我国,如何防治“白色污染”,保护好城市生态环境呢?有关专家提出以下防治措施:

(1)将“白色污染”防治工作纳入法制化轨道。目前,国家对此末专门立法,广大群众希望有关法规尽快出台。

(2)制定中长期治理规划。非降解塑料制品从城市生活中“退位”已是必然趋势。这就要求人们应当有个紧迫观念,为其做两种准备,一是找出路;二是制定时间表。有关部门要在根治污染、减经污染、预防污染三个层次上规定任务、明确责任,使“白色污染”的治理有步骤、有目标、有期限地稳妥展开。

(3)重视“白色污染”防治;的科学研究和技术攻关。大力支持可降解型“绿色”替代产品的研制、生产、销售和使用。

(4)增强全民环境卫生意识,把“白色污染”防治作为“两个文明”建设和综合整治城市环境的重点内容来抓。

(5)狠抓污染源头治理,实行减量化、无害:化和省资源化、再资源化原则。一方面要抑制:“白色污染”量,另一方面强调“白色垃圾”的回收利用。

抵制“白色污染”的冲锋号已经在全球吹响,公众、商家、政府一个都不能少。

三、结语

随着白色污染问题的不断恶化和人类对其环境的重视,消除白色污染愈来愈受到人们的重视。完全生物降解高分子材料由于其生产成本太高,用途难以进一步扩大,而淀粉基降解塑料在淀粉基降解后,残余的碎片并不能完全降解,其分解产物是否会造成二次污染尚不明确。如何解决目前的环境问题,笔者认为首先应强调废旧塑料的回收、分类、加工,使有限的资源循环利用;其次是强调全民行动起来,响应号召,拒绝使用一次性塑料袋,改用温馨可爱结实耐用可长期使用的布袋。相信在不久的将来,白色污染物从我们身边永远消失不见……

参考文献:

[1]长安,当代环境问题新特点[j].学科教育,1995,(06).

[2]方世南,环境问题:全球共同面对的问题兼与《该怎样谈论“环境问题”》一文商榷[j].学术月刊,2002,(02).

第3篇:塑料污染方案范文

关键词:塑料包装 污染 治理

一、背景

战略环评制度产生于美国1969年的《国家环境政策法》。该法案提出“在人类环境质量具有重大影响的每一项建议或立法建议报告和其他重大联邦行动中,均应由负责官员提供关于该行动可能产生的环境影响的说明。”

在2002年的世界可持续发展首脑会议上,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已经作为世界可持续发展的三大支柱,从此,世界各国开始全面提出“环境友好”的理念,随后“环境友好型社会”的概念相继产生。

2003年9月1日我国开始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使环境问题从源头和过程控制的实现具备了基本的保障。

由全国人大环境与资源保护委员会、全国政协人口环境资源委员会、文化部、国家环保总局、、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等单位主办,中国环境文化促进会承办的“2005绿色中国年度人物颁奖仪式暨中国环境文化节开幕式”于2005年11月30日在北京展览馆举行。此举拉开了“绿色中国年度人物”评选活动的帷幕。

2006年12月9日,“2006绿色中国年度人物”揭晓。

二、问题

当我们为这些受人尊敬的“绿色中国人物”感动不已的时候,除了感动,难道就没有感觉到我们该负的责任?没有感觉到我们肩上的压力在日益加重?

环境保护涉及的问题很多,本文主要就塑料包装袋的污染问题进行探讨。

我们每个人几乎每天都要使用塑料包装袋。您想过没有,一个中等规模的家庭一年需要使用多少个塑料包装袋?如果按每周两次购物、每次使用两个来计算,一个家庭一年需要208个(因为,很少有人用包装袋再次购物),那么,全国每年大约使用821.6亿个,10年使用8,216亿个,50年使用410,800亿个,……。而且,实际上,很多家庭每周购物的次数要超过两次,有时一次购物所使用的塑料袋也要超过两个。那就是说,刚才的估算是一个非常保守的数字。另外,除了塑料包装袋,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还大量地使用着其他一次性的塑料包装,如塑料餐盒、杯子等等,加在一起,一次性塑料包装的使用量是一个非常庞大的数字,由此造成的污染及污染的处理成本是非常巨大的。

三、各方贡献盘点

目前,对于这个问题的严重性和迫切性的认识已经成为绝大多数人的共识,而探讨一个长效机制、寻找一套科学合理的解决方案是我们的当务之急,也是众望所归。在治理包装污染的工作中,学者、政府、公众、企业都有所作为,但贡献程度各不相同。在探讨长效机制、解决方案之前需要对我们国家在治理包装污染工作中各界力量的贡献作一次大盘点,以便于我们整理思路、查找不足,用系统的方法建立一套解决问题的最有效的方案。

(一)学者的探究

关于包装与环境问题,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中期我国的一些学者在关于绿色营销的探讨中有所涉猎,但是,比较深入的研究是从2002年开始的。就具体内容不同,我们可以把这些研究划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1、关于包装税

刘安民在题为“包装污染税的分析与构想”的文章中对包装污染税的概念、包装污染税设计的基本原则、包装污染税的内容及包装污染税的意义进行了阐述;同一作者在题为“试析我国开征包装污染税的经济学意义”的文章中对包装污染税的经济学意义进行了阐述,提出开征包装污染税是市场经济的客观需要,它能更好地解决包装产品的生产与消费所带来的外部效应,能规范人们对包装污染物的排放行为,能促进企业技术创新,而且也体现税负公平和效率的原则。

黄春景在题为“期待‘环境税制’铲除‘白色污染’”一文中提出,应该把环境成本复归到造成环境污染的产品之上,因此,要提高产品的价格。同时,应当对那些环保产品的生产者实行税收优惠甚至财政补贴,以最大限度地降低它们的价格。

2、关于生态供应链和绿色包装

邓绩、陈杰在“构筑生态供应链铸造绿色质量”一文中提出生态供应链的概念,指出,“生态供应链是在系统观和整体观的指导下,运用生态思维把经济行为对环境的影响凝固在设计阶段,在整个经济活动中确保供应链内的物质流和能量流对环境的危害降至最小,既追求经济效益又追求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其目的是达到人类、自然和社会的‘三赢’,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存和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他们认为,绿色设计是生态供应链的核心和精髓;绿色制造是生态供应链的重要保障;绿色营销是生态供应链的必要组成部分;绿色消费是生态供应链得以顺利实施的前提。并指出,为了保证生态供应链的顺利运作,必须构筑融政府、企业和消费者于一体的全方位立体保障网络。

安冬风在“对发展我国绿色包装问题的思考”一文中提出,“绿色包装符合循环经济要求,是我国实行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发展绿色包装也是我国包装业再加入WTO后迎接世界经济全球化的必然选择,绿色包装成为西方发达国家阻碍发展中国家商品进入国际市场的挡箭牌、‘绿色壁垒’。”文章同时也描述了绿色包装在我国的现状:诸如,我国绿色包装法规不健全,而世界发达国家均制定了绿色包装法规,明确提出“制造污染者付费”及“推行包装技术进步”的原则,并采取一系列措施控制包装数量、改进包装质量、限制有毒金属及重金属的含量,制定对包装废弃物回收利用的指标;我国绿色包装技术发展相对落后,一般来说绿色包装的生产成本较高,企业普遍缺乏资金投入。

张辉、王萍在“实施绿色包装建立绿色经济跨越绿色壁垒”一文中提出,绿色壁垒是指在国际贸易中进口国以保护自然环境、生态资源及人类和动植物健康为由,限制来自国外的产品或服务,为进口商品制定一系列严格的环保指标,以保护本国产业的做法。主要包括:绿色关税和市场进入、绿色技术标准、绿色环境标志、绿色卫生检疫制度、绿色包装制度等等。

陈莹、罗薇、连高鹏在“关于产品绿色包装的相关法律问题的研究”一文中指出,发展绿色包装、保护生态环境、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已成为许多工业发达国家包装界的共识。研究绿色包装对贸易的影响,消除“绿色壁垒”,削弱由绿色包装而引起的贸易保护,对于发展对外贸易具有重要意义。他们同时指出,立法管理是一项行之有效的措施,通过立法来管理包装的生

产、流通和使用,以法律法规来促进绿色包装的发展。他们还对当前各国立法主要采取的两种类型即单项的包装立法或法规和综合性的包装立法或法规进行了介绍。

鲁选民、王德东、白晓丽在“关于绿色包装与积极包装的探讨”一文中指出,实现绿色包装的途径有:大力推广使用和鼓励研发绿色材料;注重包装材料回收、再用和再生;进行绿色工程教育,培养公民环保意识等等。

对于包装与污染问题,我国学者除了理论探讨之外,这一时期还做了一些他国经验的介绍。

3、关于国外经验的介绍

肖冬梅在“超市领军向白色污染说‘不’”中介绍,爱尔兰对每只塑料袋征收15欧分的税款,此举使该国塑料袋使用量减少了90%;1991年,德国颁布的《包装条例》规定:“污染制造者必须承担清理、消除污染对环境影响的费用”,要求包装材料的生产和经营者负责对废弃物的回收并履行相应的消除污染的义务,清污费用可加载售价中转嫁给用户。以及德国麦德龙超市推行使用环保布袋,等等。

梁燕君在“发达国家发展绿色包装风头正劲”一文中指出,美国20世纪60年代,一些州政府采用法律措施强制回收包装废弃物,掀起“保护美国和美丽”的生态保护运动。80年代末,美联邦政府制定包装与环保总政策:包括包装材料的减量使用、回收、再利用和焚烧。90年代,原材料和包装制品中至少25%可回收利用。

佛罗里达州《废弃物处理预收费法》(ADF),为了鼓励该法在包装容器生产上的实施,ADF规定,只要达到一定的回收再利用水平企业即可申请免除包装废弃物的税收。

德国1986年颁布《垃圾法》,其目的在于消除和减少垃圾的产生,提高废弃物韵再利用率。环境部于1991年6月颁布《包装法规》,该法成为世界上第一个规定由生产者和包装货物的厂商承担废弃物的收集分选和处理费用的法规。制定和实施该法的中心目标是减少包装废弃物的生产和使用量。

日本在1992―1993年期间开始实施的《能源保护和促进回收法》强调须生产可回收的包装产品和有选择地收集可回收的包装废弃物。并且在1995年4月以“污染者付款”原则为基础提出:消费者负责将包装废弃物分类,市政府负责收集已分类的包装废弃物,企业获政府批准后对可以对包装废弃物进行再处理。

冬辉在“发达国家减轻包装污染的新思路”一文中对发达国家减轻包装污染的做法进行了介绍,包括:选择易于处理的包装材料并积极开发新型包装材料,以减轻对环境的压力;开发可食性包装;在包装设计上考虑环境保护要求,尽量使用同一种材料或可分离的材料;设计周而复始循环使用的包装;尽量简化包装做到适度包装;做好包装物的回收利用工作;等等。

柴歆烨在“超市白色污染问题的解决”一文中指出,国际上流行一种绿色包装概念“3R-D”(reduce,reuse,re-cycle,degradable),即包装要达到减量化、重复使用、再生使用和可降解。他建议,在居民区设立固定的换购站,或与各废品收购点联系,指定专人收购;超市还可以定期举行一些类似“集购物袋换奖券”活动,等等。

(二)政府的作为

国家及各地方政府对包括塑料包装在内的“包装污染”的治理提出了要求:

1995年10月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

1995年,铁道部组织了233万人次到铁路沿线清理废旧餐盒、塑料袋等“白色垃圾”;

1996年7月1日,铁道部要求所有站、车均停止使用一次性发泡塑料餐具,打响了“禁白”第一枪;

1999年1月,国家经贸委6号令,规定到2000年12月31日,将在全国范围内禁止使用一次性泡沫餐具,改用环保型纸浆模塑淀粉植物纤维餐具,以消除“白色污染”;

1999年2月,铁道部再次重申:1999年9月1日是所有站、车销售和使用一次性发泡塑料餐具的最后封杀期;

1999年8月28日,宁波市通告:从1999年11月1日起,禁止生产、销售和在餐饮业中使用一次性发泡塑料餐具,生产者处以1,000元以上罚款;销售者没收所有产品,并处以500元以上罚款;使用者没收所有产品,处以100元以上罚款;

1999年10月10日,大连市94号文件:自2000年元月1日起,禁止使用和销售一次性塑料餐具、口杯和食盘;

1999年12月4日,上海成立了国内首家防止“白色污染”专业委员会;

2000年6月上海市政府第84号令暨《上海市一次性塑料饭盒管理暂行办法》,规定管理部门向一次性塑料饭盒生产厂家按每只3分钱收取污染治理费,作为回收利用的经费。

2000年1月3日青岛市《青岛市防治一次性塑料餐具和塑料包装袋污染环境管理规定》;

海南省于2000年3月2日发出《海南省人民政府关于消除白色污染的决定》;

福建省计委、省环保局2002年4月,在《福建省“十五”环境保护专项规划》中提出要“加强‘白色污染’防治的环境立法”;

2002年5月黑龙江日报和哈尔滨市环保局联合主办“消除白色污染,创建绿色家园”活动;

2002年12月2日青岛市《青岛市防治一次性塑料餐具和塑料包装袋污染环境管理规定2002年修正本》;

2005年5月,天水市环保局、团市委等单位在全市中小学倡导开展“消除白色污染,创建绿色家园”活动月和评选“环保小卫士”、“绿色小天使”活动全面开始;

2006年5月福建省确定《福建生态省建设总体规划纲要》提出了治理“白色污染”措施。

2007年1月27日(京华时报2007年1月28日报道),为倡导市民自带购物袋购物,海淀区计划对超市塑料袋实施收费。

(三)公众的关注

我们知道,解决由于塑料包装所带来的白色污染的一个重要的途径就是要尽量降低塑料包装的使用量和生产量。他国经验表明,塑料包装的有偿使用在很大的程度上能减少其使用量,但是,我国采取塑料包装有偿使用措施的商家却寥寥无几。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商家担心,有偿使用塑料包装袋会增加消费者的支出或者使消费者便利购物的权益受到影响,从而影响商家自身的利益。那么,商家的担心是否必要?如何减少和避免商家所担心的结果的发生?显然,公众即消费者的态度和反应是决定该项措施是否能够得到推行和推行效果的关键。

北京超伦科技开发总公司环境与发展研究所于2005年6月5日(世界环境日)在北京美廉美超市采取问卷调查的形式,对“超市对

塑料袋收费”问题进行的民意调查显示,一半以上顾客同意超市对塑料袋收费,而且54%的人同意问卷中所建议的超市塑料袋收费为每个一角钱;同时,近99%的被调查者认为,为了减少白色污染人们应该减少使用塑料袋;有65%以上的人同意政府采取措施,对塑料袋的使用收费或征税。

上海环境热线对于“超市是否应该停止免费提供一次性塑料袋?”的网上调查数据(2007年1月30日数据)显示,参与调查的总人数为31,350人,回答“是”的人数为24,147人,占77%;回答“否”的人数为7,203人,占23%。

新京报2005年7月28日报道,2005年7月27日《中国公众对编制国家“十一五”环保规划意见、建议书》在北京,这是我国首次在全国范围内就环保规划公开征集公众意见和建议。400多万公民参加了调查问卷活动,其中77.1%的公众认为超市、商场不应该提供免费的塑料袋。

2005年9月,广州方舟市场研究咨询有限公司受广州日报委托,就塑料袋收费问题对广州市500位市民进行了电话访问,调查显示,22.5%的广州市民表示“值得提倡”,近80%的消费者不支持收费这一方式,其中,有22.5%的市民表示也非常支持环保,但却表示“可以使用其他方式”;有13.0%的市民觉得“这是超市借环保的幌子赚钱”;有20.8%的市民“怀疑超市有其他用意”;而20%市民表示“赠送购物塑料袋是超市的服务,否则服务就被打折扣了”。对于“一旦超市塑料袋实施收费”的反应是,42.5%的市民表示“将不再用塑料袋,自己带篮子或布袋子装”,30%的市民说“将尽量少用塑料袋”,但是也有10%的人表示“无所谓,将仍然购买塑料袋来使用”。对于每个塑料袋应该收多少钱,调查显示,26%的人认为1角最为合适,而6%的消费者认为每个袋子卖2角合适,而认为3角、5角、8角的分别占到9%、8%和11%,而认为1元以上的只有1%。

(四)企业的举措

在一些商家的商场或网站上,我们可以看到提倡“绿色消费”、“少用一个塑料袋”等宣传标语,除此之外,商家为此而采取的相关行为和措施却很少能够看到。将理念和倡导正在变为行动的企业中麦德龙、家乐福、宜家等走在了前头。

麦德龙中国公司网站上“常见问题解答”栏目中有“为什么麦德龙不免费提供购物袋?”这样的问题,相应的回答是“我们有两种塑料袋,中号的售价人民币0.3元,大号的售价人民币0.5元。麦德龙鼓励我们的顾客为了环保重复使用这些高质量的购物袋。”

家乐福也在一些门店开通了“绿色”付费通道,使购买环保购物袋的顾客可以使用专用“绿色”通道结账而节省排队等候的时间。

宜家中国北京的公司网站上有“蓝色购物袋,商场经理好推荐”的文字和图片资料。

我们希望看到的是更多商家、更具体、更有效的举措。但,事实上,很难让我们看到。四、企业行为缺失或部分缺失。为什么?怎么办?

我们知道,任何一项措施的有效实施都需要以技术为基础,法律、制度和公众意愿为依据,管理为落实的手段。笔者认为,治理包装污染也需要技术、制度、管理三足鼎立。同时,包装污染的治理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其主体应该是由政府、企业、公众(包括学者)组成的三位一体。而本文上一个问题的研究表明,当前,我国治理包装污染工作中一个显著的特点是三者中企业行为缺乏或部分缺失。那么,导致这种情况的原因是什么?如何才能让企业发挥其应有的作用、担负起应有的责任呢?

下面,从学者的探讨中我们可以部分地得到答案。

早在1972年,William N.Gunn在(《哈佛商业评论》上题为“包装者和环境的挑战”(Packagers and theenvironmental challenge)一文的开篇就指出:“高成本、政府环境标准的不一致以及技术的不确定,使得包装问题解决的进程步履维艰,但是,最大的问题实际上是企业界的态度。”文章还指出:“对于商家而言,现代化的包装意味着销售额;而对于越来越多的人来说,包装意味着的却是街道上和公园里的垃圾、成堆的固体废弃物以及它对环境的威胁。”关于企业该有的作为,文章指出,“商界领袖面对的包装问题有哪些?他们计划如何来解决这些问题?固体垃圾处理技术有哪些变化?商界领袖在包装问题上能做些什么?他们是否把包装问题列为与企业发展目标、企业市场营销目标以及企业对公众利益的关注同样地位的问题?”针对当时美国的实际情况,在调查的基础上文章指出,“一些企业已经有了出色的表现,但从总体上考察,企业的作为还差得很远。”关于解决的途径,作者认为:“包装问题的解决与其说依赖于技术革新不如说依赖于组织和管理的革新”;“解决问题最大的障碍也许是人们心理上的问题,如人们对垃圾的态度。”

在文章的结尾,作者强调:“商界人士必须明白这个道理:包装废弃物以及其他形式的污染物是关乎公众健康的严肃问题,商界必须积极寻找解决办法。我们不仅是包装和产品的生产者,我们还是态度的生产者。这是我们必须和能够改变的,从我们自己开始做起的事情”。

对于企业决策者而言,这些年来,环境问题已经变为一个

影响决策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也正是由于这个原因,一些企业高管人员将1990年代称为‘环境的十年’。许多企业的产品设计变得更加体现对环境的友好,许多企业开始使用对环境更为友好的包装材料。同时,环境问题影响着物流的众多决策,包括整个价值链上的原材料的获取,内部物流以及外部物流。关于原材料的获Murphy、Paul R.Poist和Ichard F.从来自美国、欧盟和加拿大物流管理委员会的成员企业中随机抽取450家企业(包括制造业和商业企业),有效问卷的回收率为28%。研究表明,在回应调查的企业中,有超过80%的企业已经从战略的高度实施原材料的循环和降耗,有75%的企业已经从战略的高度实施原材料的再利用。

我国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环境资源压力,经济增长过度依赖资源消耗,经济影响的代价过高,环境污染的破坏过于严重。我们不能不说企业在其中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当前,企业生产成本中环境成本不完全,将负担转嫁给公众和政府,企业也因此缺乏保护环境的压力和动力。取的问题,有些组织明确要求供应商必须满足某种环境限制条件,如ISO14000已经广泛被应用。

研究表明,因为逆向物流(reverse logistics-RL)能够降低产品成本,能够使包装和产品中有毒和无毒的垃圾得到降解,并且能够加强库存管理,改善成本控制,增加收益、改善客户服务,改善公众形象。因而,众多的公司已经越来越意识到它是整体物流管理过程中的一个关键组成部分。现在,许多公司,如施乐、柯达、美孚、惠普、西尔斯等,正采取一种前瞻性的寻求价值的方法(value-seeking approach)开发RL项目。20世纪90年代末

第4篇:塑料污染方案范文

论文摘要:随着经济的发展,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垃圾中塑料成分也成倍增加。由此造成的“白色污染”破坏了市容环境,危害人体健康,因此,治理“白色垃圾”已成为全社会面临的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

0 引言

随着经济的发展,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城市垃圾产量急速增加。近几年来,塑料制品作为一种新型材料,具有质轻、防水、耐用等优点,在全世界被广泛应用,且呈逐年增长趋势。不可否认,塑料方便袋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便利,但随着塑料制品消耗量大幅提高,城市垃圾中塑料成分也成倍增加。由此造成的“白色污染”破坏了市容环境,危害人体健康。废塑料制品混在土壤中会影响农作物吸收,进入生活垃圾中的废塑料制品,给垃圾综合利用带来困难。因此,治理“白色垃圾”已成为全社会面临的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

1 “白色污染”的定义

这要从塑料开始谈起。塑料是一类高分子材料。以石油为原料可以制得乙烯、丙烯、氯乙烯、苯乙烯等,这些物质的分子在一定条件下能相互反应生成分子量很大的化合物(即高分子):聚乙烯、聚丙烯、聚氯乙烯、聚苯乙烯。随着塑料产量不断增大,成本越来越低,我们用过的大量农用薄膜、包装用的塑料袋和一次性塑料餐具在使用后被抛弃在环境中,给景观和环境带来很大破坏。由于塑料包装物大多呈白色,它们造成的环境污染被称为白色污染。

2 “白色污染”的危害

白色污染存在两种危害:视觉污染和潜在危害。

视觉污染指的是塑料袋、盒、杯、碗等散落在环境中,给人们的视觉带来不良刺激,影响环境的美感。前几年,有人戏称我国有两座万里长城,一为古长城,二为白色长城,指的是我国铁路沿线到处是白色的饭盒、塑料袋,这就是视觉污染。白色污染的潜在危害则是多方面的。

2.1 一次性发泡塑料饭盒和塑料袋盛装食物严重影响我们的身体健康。

2.2 使土壤环境恶化,严重影响农作物的生长。

2.3 填埋作业仍是我国处理城市垃圾的一个主要方法。

2.4 若把废塑料直接进行焚烧处理,将给环境造成严重的二次污染。

3 “白色污染”的防治

鹤岗市对治理“白色污染”十分重视,鹤岗市主管城建的副市长在深入区街综合检查现场办公时,就结合实际提出了运用市场化手段治理“白色污染”的新思路,按照市领导的指示和要求,环卫处对白色垃圾污染状况进行全面调研,制定垃圾袋回收方案如下:

3.1 定向收购:收购从事环卫工作的保洁员所送的垃圾袋。“社会人”捡拾的垃圾袋不与收购。原因是:以捡拾垃圾为生的人,在从垃圾点、箱、斗中捡拾可回收垃圾(罐类、纸壳)时捎带捡塑料袋,势必要打开盛装生活垃圾的塑料袋:一方面使袋装物膨松,甚至散落在垃圾箱、斗周围,后的垃圾增加致病菌传播。膨松了的垃圾易飘浮、飞落,一方面加大运输车辆的容积,另一方面落地污染环境,相对增加保洁难度;另外“社会人”从垃圾点捡拾垃圾袋,袋中纸类轻体物将随风飘逸,污染街巷卫生,就失去了捡拾垃圾袋意义。再则,常年在垃圾场捡拾垃圾回收物的“社会人”,若把捡来的垃圾袋返送至环卫收购点,势必造成垃圾处置反复,一方面造成一定的经济损失,另一方面造成二次污染。

3.2 捡拾指导:在回收工作中,鼓励从事环卫工作的保洁员捡拾白色垃圾,增强责任心。要求捡拾的垃圾袋来源于街巷,不要从垃圾点、箱、斗中捡拾垃圾袋。环卫保洁员工作时行走在设置有垃圾点、箱、斗、公厕的街巷道路中,顺便捡拾白色垃圾,收集起来,不但减少街巷的白色污染,同时自己又增加一定的经济收入。不鼓励从垃圾点、箱、斗内捡拾垃圾袋,对从垃圾箱、斗中翻找垃圾袋而造成环境污染的,将给予批评等处罚。

3.3 收购价格:暂定垃圾袋回收价格为每公斤3元。

由于废塑料袋的清洗、消毒、再造颗粒作二次原料成本高,再生品市场小、价格低,再生利用的经济可行性差,所以现有的废品收购点,很少有收购废塑料袋的,个别废品收购点收购价格非常低,每公斤在0.4—0.5元之间,导致“社会人”捡拾白色垃圾少。

环卫部门本着化害为利,造福市民的原则,在回收过程中,提高捡拾白色垃圾劳动力价值,调动捡拾积极性。确定收购价每公斤3元。迅速激发了保洁员的积极性。过去被清扫后扔进垃圾箱,被风吹到街上、树上造成二次污染的垃圾袋,如今被拾起后叠得平平整整,送到了市环卫处。市环卫处对回收塑料袋全部运到外地进行集中销售,回收了部分资金。

采取市场化运作方式和运用价格杠杆原理收购废弃塑料袋,收到了“一石三鸟”的效果——环卫工人增收了,“白色污染”减少了,废旧塑料袋变废为宝了。实现了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三丰收。

3.4 停止使用一次性餐具及超薄塑料袋。由于一次性塑料餐具难降解,现在许多城市都推广使用绿色餐具——纸制餐具,因为纤维素能被微生物降解。但许多环保专家认为,用纸制餐具代替发泡塑料餐具亦不明智。首先,纸制餐具同样也会带来视觉上的污染,因为它们的降解速度并不快,往往在几十天甚至几个月内也不会降解彻底。其次,制纸制餐具时,除用到草浆、稻浆外,还要加入1/3左右的木浆,若全面推广,势必造成大量木材的消耗,导致森林砍伐的加剧。值得注意的是,我国森林覆盖率仅为13.92%,人均占有森林面积只相当于世界人均水平的17.2%,居世界112位。第三,制纸浆历来是耗水大户、耗能大户及排污大户。造浆工艺需大量水,而我国人均水的占有量在世界上排88位,已被列为世界12个贫水国家的名单上;若污水未经处理,直接排入河流中,会引起水污染;纸制餐具成型后需立即烘干,这就需要耗大量能。而我国能源结构是以燃煤为主,这样就会增加空气中so2的含量,引起酸雨。因此,无论是从环保角度,还是从节约资源角度,不使用一次性塑料餐具及纸制餐具都是一件好事。任何一次性餐具不仅不利于环保,也是对资源的最大的浪费。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应拒绝使用超薄塑料袋买菜或盛装食物,买菜可用菜篮子或较厚塑料袋,避免使用上的一次性,从而减少塑料袋对环境的污染。

3.5 加强环保宣传,提高公民的环保意识,在社会上形成良好的环保氛围,是解决白色污染及其它各种形式污染的前提。例如,要回收废塑料,就要实行垃圾回收分装制度,把不同类的垃圾放在不同的垃圾桶内,这就需要我们有高度自觉的环保意识。

回收白色垃圾减少“白色污染”,是一种探索性创新办法,虽需进行一定经济投入,但可获得环境效益和社会效

益,并且将在运行中进一步改进和完善管理办法,为加快我市城市建设进程,实现可持续发展做好基础工作。

参考文献:

[1]《城市垃圾管理与处理处置技术标准规范应用》上册 25页.

第5篇:塑料污染方案范文

关键词:成本效益分析;限塑令;费改税

中图分类号:F812.42文献标识码:A

收费制是目前我国“限塑令”实施所采取的主要手段。然而,收费制的有效性和是否存在替代品密切相关,在目前替代品供给不足且价格偏高的情况下,大部分消费者并不会因为收费而放弃使用普通塑料袋。于是,我们不得不思考:收费制能坚持多久,如何才能保障“限塑”的长效性呢?

一、税费之争

对于“限塑令”的执行手段,目前我国舆论导向偏向于收费,而非征税。概括这方的理由有以下几点:

1、认为收费操作比征税简单,征税违反“污染者付费”原则,认为购物者是污染者,费用理应由消费者承担,对商家征税不公平。

2、认为征税会造成不公平竞争,使规模以上零售企业失去了同不收费零售企业的优势。认为与其对其经营产生不利影响,不如让这部分收入在商业竞争中让利于民好。

3、爱尔兰国小人少,税收计划可行,中国与爱尔兰的国情不同,地域广、人口众多,收费更适合我国国情。

4、中国塑料袋协会塑料再生专业委员会副会长、著名环保专家董金狮也认为,“鉴于塑料袋收费在上海推行的情况,限制塑料袋使用应收费在先,征税在后。征税涉及税种的调整,列入征税项目就成为了法定义务,需要长期执行。建议先从收费等临时性措施中总结经验,待条件成熟后再议征税之事”。

以上观点不无道理,但是本文仍然坚持征税在先。

针对理由1:首先,理论上政府收费和税收没有本质区别,只是前者在政府部门征收,而后者在税务局征收。然而,从征收和奉行成本看,征税比收费更为规范、简便和确定,效率也更高。其次,征税并不违反“污染者付费”原则,因为我们可以对消费者实行征税。退一步,即使对商家征税,那笔税款也会由商家转嫁给消费者。此外,由于政府收费立项权和经营权的分散,更容易导致贪污、挪用和浪费现象的发生,所以对于能够实行税收制度的情况应尽量避免收费办法。

针对理由2:商家通过塑料袋收费,会有一笔不小的收入。这笔收入是消费者为污染环境所支付的成本,理应用于治理环境污染,而非给商家。在爱尔兰,政府就是利用征收塑料袋税,加大环保与清洁项目。如果我们费改税,保证将税收用于环保建设,这样不仅能取得“禁白”效果,还能有效改变当前环保投入不足的现状。至于“造成不公平竞争”,本文认为最根本的解决办法是整顿、规范市场,而非通过收费补贴!

针对理由3:必须承认小国易管,但是这并不足够让我们断定大国难治理。的确,大国的治理难度会超过小国,然而大国划分为众多的省市县以后同样可以达到“小国易管”效果。

针对理由4:正如其所言,税收政策制定的首要原则是客观原则。在制定税收制度时,确保其从我国国情出发,而非照搬外国,也非仓促形式,符合双方业务水平的实际情况是我们必须牢记在心的。中国现在虽然面临种种不利,但是我们可以在实施税制的过程中不断探索,不断完善,不断创造有利于税制实施的环境和条件。

尽管塑料袋问题在各国各地显现的程度不同,但均显示出了塑料袋所带来的社会成本,因此塑料袋处理方式理应与各国各地的具体情况相结合。然而,目前的处理方案多经验分析,而少有结合本国实际情况的分析,多散乱、短期的处理方式,少系统、长效的处理机制,并且很少有相关的社会成本效益分析。而从目前我国的实际情

况看,无论是收费还是收税,其实行前提假设是“限塑”这一行动是有效率的,这自然涉及“限塑”的成本效益分析。

二、成本效益分析

澳大利亚政府下属澳大利亚生产委员会(APC)的《废物产生与资源效率》报告曾指出,只有得到透明的成本效益分析的认可才能推行塑料袋禁令。报告发现,HDPE塑料袋在澳大利亚所有废弃物中所占比例仅为2%。所售塑料袋中只有不到1%被丢弃,即使被丢弃的塑料袋也只占清污费用年支出的2%,即400万澳元(现约合2,400万元人民币)。那么,在我国这些数据又会作何变化?我国“限塑”的成本和效益是怎样的呢?

且让我们为大家做一个粗糙的成本效益分析。之所以强调粗糙二字,是因为现实中由于一些数据难以量化和统计,而且我们忽略时间价值,数据均保留两位小数。为使论证更具说服力,在分析过程中我们将倾向于放大成本而缩小效益。我们以“限塑”所造成的损失为社会成本C,以“限塑”所带来的收益为社会效益B,NSB代表此次“限塑”的净社会效益。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确定C和B的数值。

(一)“限塑”的社会成本分析。本文以2006年为分析年份。通过对《中国包装年鉴2006~2007》的翻阅,整理出以下数据。(表1)

据我们了解,“限塑”所引起的损失有两个方面:其一,塑料袋行业内在损失所产生的内部成本,如淘汰产业的撤让成本(资产方面沉没成本),设其为C1;其二,塑料袋行业受限后所产生的外部成本,如结构性人员失业、财税收入减少,设其为C2。

于是:

C1=固定资产方面的沉没成本×a(固定资产损失比例,设a=0.8)

=固定资产净值年平均余额×0.8

=19.69×0.8=15.75(亿元)

C2=全部从业人员年平均人数×2006年平均工资(根据实际情况我们设其为1.5万元/年)+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营业税金及附加+企业所得税)

=42523×0.00015+(1.94+0.465+4.04×33%)=6.38+3.74=10.12(亿元)

(二)“限塑”的社会效益分析。根据《中国塑料工业年鉴2007》中国包装薄膜消费量及预测统计,我国2006年的塑料薄膜消费量为650万吨,预测2010年消费量将达至820万吨。同时,《中国包装年鉴2006~2007》记录的资料显示,我国包装工业产品80%为一次性使用后即成废弃物,这些废弃物占城市废弃物的1/3,并以每年18%的速度递增。此外,《中国环境年鉴2007》显示,2006年全国环境污染治理投资为2567.8亿元(而这实际上只是实际资源环境成本的一部分);《中国绿色国民经济核算研究报告2004》显示,2004年全国因环境污染造成的经济损失为5,118亿元。以上这些数据恐怕是远远超过澳大利亚的。

对应“限塑”的社会成本分析,我们也可以将“限塑”的社会效益归纳为两部分:其一,因“限塑”实施而使得塑料包装垃圾减少从而节约了垃圾处理费用的内部效益,假设其为B1;其二,因“限塑”实施导致白色污染所产生的经济损失和浪费的消除所带来的外在效益,假设其为B2。于是:

B1=节省的费用(这里我们作一个不过分的假设:中国投入因塑料袋所引起的白色污染治理资金占全国环境污染治理投资的1/100)

=1/100×2567.80=25.69(亿元)

B2=损失浪费(同B1计算,我们假设因塑料袋所造成的损失浪费占环境污染所造成的损失浪费比例为1/100)

=1/100×5118=51.18(亿元)

(三)“限塑”的社会成本效益。综上分析,我们可以得出表2。(表2)

通过上述成本效益计算,我们得出了NBS>0,即“限塑”是正确的,必要的。下面就介绍一下我们“寓禁于征”的税制设计。

三、关于“限塑”的征税方案设计

众多研究资料表明,塑料袋问题解决的关键在于回收和替代。鼓励整个社会对有回收价值的塑料袋进行回收,对于难以回收或者回收成本高于回收价值的塑料袋则采用环保材料替代。(图1)

正如图1所示,我们可以看到,替代途径是可以通过转变“消费结构”和“生产结构”两种方式进行的。这在税制设计实质上就是纳税人的选择问题,在这里,我们到底应该选择消费者还是生产者进行征税呢?

由于目前我国的塑料袋市场秩序混乱,很多生产塑料袋的生产者并不在税务部门的监控之内,因此向生产者征税并不会减少执行成本,而向消费者收费对改变消费行为会有很大的效果,有利于减少普通塑料袋的使用,增加重复使用次数。而且,由于税收具有转嫁性,普通塑料袋的需求弹性小,向生产者征税可能会使增加的成本转嫁给消费者。所以本文认为,与其让生产者费力转嫁,不如直接将消费者作为纳税人,实施先征后退的优惠税收政策,使得消费者因为这种繁琐(配合普通塑料袋的回收)而放弃另一种繁琐(不使用普通塑料袋),以改变滥用塑料袋的习惯。

参照图1,本文认为实行先征后退的征税方式,引导消费者朝着使用普通塑料袋的环保替代品和配合普通塑料袋回收工作的方向前进,使“回收”和“替代”融为一个连贯的程序,是实现“限塑”的长效机制。从税制要素角度将这个设计方案具体展开。(表3)

当然,一个长效、系统的协调机制不会在一夜之间成长起来,为“限塑”而设计的这个税制方案也是如此。在许多情况下,机制因为反应太慢、太苍白无力、太难以落实而遭到人们的否定。然而我们需要看到,究其原因这是一种执行力上的缺陷,而这种缺陷正在社会管理水平不断前进中一点点地缩小。我们有理由相信,随着社会的全面进步,随着机制的调整、完善,问题会被解决的。

(作者单位:浙江财经学院财政与公共管理学院)

参考文献:

[1]施颖.环保专项税税制要素设计[J].合作经济与科技,2007.5S.

[2]胡学勤.政府收费导论[G].公共经济研究,2007年刊,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3]羽中.中国首次绿色GDP2004年因污染损失5118亿[J].能源与环境,2006.5.

第6篇:塑料污染方案范文

    一次性快餐盒,因使用方便而受到了人们的喜爱,日常生活随处可见。目前市场上的一次性快餐盒大多是由石油中提炼的聚苯乙烯原料加上发泡剂,加热发泡而成。聚苯乙烯是一种使用极为广泛的高分子材料,具有毒性较低、熔点较高、可塑性强、生产简便等特点,因而成了制一次性快餐盒的首选材料。

    然而,由于聚苯乙稀制造的餐盒降解周期极长,在普通环境下,它的降解周期长达200年左右。也就是说,在很漫长的一段岁月里,保持自己的高分子形态不变。那么那些废弃的餐盒该如何处理呢?焚烧吗?不行。它们燃烧时将会产生10余种有毒气体,直接造成大气污染;掩埋吗?也不行。为了使材料成型,在生产过程中必须加入各类添加剂,时间一长,其中部分有毒添加剂便会逐渐释放出来,对土壤,以及水资源造成破坏;那么回收再利用呢?很可惜,它们的可再生价值极低,更何况每天要回收那么多体积大,质量小的餐盒又是何等浩大的工程啊!不但如此,用作发泡剂的氟利昂被科学界认可对地球大气臭氧层造成不可逆转破坏的“元凶”。由此可见,一次性塑料餐盒的难以降解正是造成“白色污染”的一大元凶。不但如此,用作发泡剂的氟利昂被科学界认可对地球大气臭氧层造成不可逆转破坏的“祸首”。

    一次性塑料餐盒对环境会造成巨大破坏,那么它对人体就是绝对无害的吗?事实告诉我们,答案并非如此。一项新的科研结果表明,制造一次性塑料餐盒的原料:聚苯乙烯是一种致癌的环境激素物质。实验证明,这类餐具在65℃以下的高温下会引发二恶英(Dioxin)的产生,而它正是前不久媒体不断提到的“最凶狠”的致癌物质。

    可见,一次性塑料餐盒无论对环境还是对身体健康都有极大的危害。随着人们的环境意识及自身健康意识的进一步提高,越来越多的人拒绝使用聚苯乙稀制成的快餐盒,一些新型环保餐盒也就应运而生。下面简单介绍几种环保型餐盒及其优、缺点:

    一、纸盒

    纸是人们最为熟悉的一类材料。“以纸代塑”自然成为了人们最先想到方案。以纸代塑技术即采用纸浆为原料,在模具中成型、烘干生产一次性餐具。优点:这种方法制作的餐具因其无毒无害、易回收、可再生利用、可降解等优点而被冠以“环保产品”的称号,是目前综合评价较好的替代技术。缺点:从纸的生产使用全过程来评价的话,该技术也有不足之处。一是纸浆的生产需要大量的森林资源,而我国的森林资源有限,大量的砍伐林木造成水土流失,因而不符合我国国情;另一方面,纸浆在生产时会造成严重的水污染,有的情况下污染程度甚至超过塑料。所以从宏观上来讲,以纸代塑技术并不能完全消除对环境的污染,只是将餐具对环境的污染提前到了制作餐盒时对环境的污染而已。再有,纸浆的生产成本高,使得用纸浆生产的纸餐具价格也比较高,因而以纸代塑也不是完美方案。

    二、植物纤维餐盒

    该技术是以植物纤维,例如秸秆、稻草、甘蔗渣等经过破碎得到纤维粉,然后混入一定量的胶或树脂,再注入到模具中加高压及高温下成型。优点:利用该技术生产出的产品在降解性方面较好且原材料来源丰富。缺点:这种技术生产的一次性餐具由于在生产中没有去除纤维色素(因为要去除色素必须要采取化学的漂白方法,势必造成水的污染),产品的外观颜色不尽人意。

第7篇:塑料污染方案范文

一、“白色污染”的危害

塑料袋、塑料盒子作为“白色污染”的罪魁祸首,其制成材料是聚乙烯,这种化工原料大都来自石油。其危害之广泛,影响之深远早已是显而易见:(1)塑料袋等塑料制品结构稳定,几十年甚至上百年也不能降解参与大自然的循环,未经处理的塑料袋等塑料制品还会造成土壤结构的板结,从而导致土地的破坏和农作物减产。(2)散落在环境中的塑料废弃物破坏了市容景观。如散落在自然环境、街头巷尾、江河湖泊的一次性发泡塑料餐具以及漫天飞舞或悬挂枝头的薄塑料袋,给人们的视觉带来了不良刺激。(3)抛弃在陆地上或水中的塑料废弃物,被动物当作食物吞食后,会导致动物中毒或死亡。(4)进人生活垃圾中的塑料废弃物质量轻、体积大,很难处理。

二、解决塑料袋环境问题的途径

由于塑料袋、塑料盒子造成的“白色污染”已在全球范围内泛滥成灾,在众多国家都已开展了“反塑运动”。免费刺激需求,免费难免浪费,国家公布有偿使用塑料袋的法令法规,目的在于减少塑料袋的消费量和使用量,这个初衷是好的,也是通过经济杠杆控制“白色污染”的一种思路。但从西方国家已有的经验来看,一味限用禁用塑料袋只能是治标之法,而非治本之策。国际治理“白色污染”的主流思路可以概括为“4R”,即从源头控制减量(reduce)、促进回收利用(recycle)、局部实行限制(restriction)、鼓励发展替代(replace)。其中最有效的措施就是“鼓励发展替代”。然而就目前的科技水平及成本条件而言,能代替塑料袋作为购物袋的主要产品是纸袋、可循环利用的纺织品购物袋以及可降解塑料袋。

中国人民大学环境学院的学者曾对这三种替代品进行研究对比论证,得出了以下结论:就目前现实情况来看,纺织品购物袋是最可行的方案,降解型塑料袋是长远之策,而纸袋不宜有较大发展。这是因为纸袋的制造过程会造成严重水污染,还要消耗大量木材,在原料获取和生产的过程中存在着破坏生态环境的弊端,用它顶替塑料袋得不偿失;纺织品购物袋能多次循环使用,结实美观,原料丰富,开发成本低,技术难度低,实际可操作性强,鉴于可降解塑料和纸购物袋的发展现状,当前把纺织品购物袋作为塑料购物袋的替代品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尽管纺织品(主要是棉布)在材料获取及生产过程中难免也会造成环境污染,并且在使用纺织袋过程中,因为会弄脏袋子,使用者经常需要水洗,从而也耗费了水资源。不过两权其害取其轻,纺织袋与纸袋比较还是优点更多;而降解塑料袋在不降低其使用性能的前提下是购物袋“绿色化”的最优选择,但从目前国内外塑料工业的发展现状来看,虽然对降解塑料的研究已取得一定进展,但多数降解塑料产品在降解可控性、降解产物的生物毒性等方面还存在着很多技术难题,导致现在开发出来的降解塑料袋性能不够完善,价格较高,无法大面积推广。

因此,纺织品购物袋是解决我国现阶段环境问题的短期方案,同时可以把开发可降解塑料作为长远发展方向。目前我国在环保纺织品购物袋生产领域的研究上还有许多有待完善之处,急需继续完善纺织品购物袋的使用性能,弥补其在环保方面的不足,还要采取进一步降低原料成本等方式切实降低纺织品购物袋的价格,使更多的消费者能够接受。

三、环境保护,人人有责

尽管人们已经深刻意识到塑料袋和塑料包装制品是“白色污染”的祸端以及“白色污染”对人类生存环境造成的恶劣影响,但由于它们给生活带来的诸多方便,加之人们长时间使用中所养成的固有习惯,决定了塑料袋和塑料包装制品不可能在短期内被完全消除。万事开头难,要想从根本上消除“白色污染”,必须动员全社会的力量,让每一个人都参与其中,让每个人都能意识到保护环境是全人类的责任和义务。

作为时代先锋的大学生,面对全球环境的日益恶劣,人类生存条件的恶化,应当追问一下自己:时环保知识了解多少?又为环境保护做了什么?这样才有利于帮助更多的大学生加强对环境污染问题的关注,从而积极学习环保知识,增强环保意识,参与环保行动。

如今可以看到,很多大学生对环保知识知之甚少。例如他们分辨不出哪些废弃物是可回收废弃物,哪些废弃物为不可回收废弃物;对废弃物回收再利用的程序了解不清,对很多自然资源的有限性意识不强。其中多数人的环保意识薄弱,参与环保活动的目的模糊。还有小部分学生认为自己是在校学生,环保离自己还很遥远,那应该是政府和企业考虑的事情。毋庸置疑,保护环境有许多事情必须由政府和企业来做,但这并不代表环保就与我们学生无关。这些学生完全没有意识到环境保护其实就在自己身边,可以从小事做起,也没有意识到环境保护是社会中每个人的责任和义务,只有人人参与方能治本治源。其实,不是只有政府公布的政令限制和律令奖罚、环保组织的积极宣传、污染企业通过更新设备改进技术来控制污染才叫环保,就餐时少吃一次盒饭,喝水时少用一次用即弃饮料杯,购物时少拿一个塑料购物袋子,这也是为环保做贡献。大多数时候环保不过是举手之劳,我们何乐不为呢?

要想让人们自觉爱护环境,做到大众环保、人人环保,还要做好宣传教育工作。大学生可以在全校乃至全社会不定期地开展“环保宣传周”、“环保活动日”、利用周末进行“环保一日行”及发起环保签名等活动,从而让更多的学生和社会人士知道做哪些事情属于保护环境,做哪些事情属于破坏环境;环境污染对我们自己以及对他人对后世存在哪些危害;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能够为环保做些什么。只有让每个人认识到开展环保的紧迫性与重要性,才有利于使更多的人树立起良好的环境保护意识,提高社会公德意识并积极参与环保行动,从而在整个社会范围内建立起“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的新风尚。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减轻并逐渐消除环境污染对自然环境和人类的损伤和危害。

四、大学生环保倡议

环保是现代生活中人类面临的最大问题。地球是人类唯一居住的地方,人类要在地球上安居乐业,就要爱护地球,爱护大自然。保护环境不仅只是当代人生存发展的需要,也是我们子孙后代生存发展的前提。消灭污染、保护环境,担负起每一个生存在地球上的人所应负起的责任,为此,大学生们应倡议:

第8篇:塑料污染方案范文

近几年中考化学试题,命题形式年年创新,答题创造性思维力度逐年强化,这就使教师在教学中一定注意培养和锻炼学生的创新思维意识,摒弃死守课本,循规蹈矩、人云亦云的教学方式,而应该形成不拘泥、不守旧、敢于探索、勇于创新的思维品质,把素质教育实施在教学中。具有创新性的试题主要把课本中有关知识与社会实践、高新科技等相联系,考查学生知识迁移、信息处理、创新思维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本文就近几年部分省市中考化学创新性试题为例,分析如下。 1以环境为情景而命题例1:(2008太原)今年6月1日起,商场、超市将不再免费提供塑料袋,这样做要解决的环境问题是()A.温室效应B.白色污染C.酸雨D.臭氧层破坏.解析:有关化学与环境的问题是近几年中考的热点问题,中考中容易考查学生的知识点有:水污染来源及危害、水体富营养化污染与禁用含磷洗衣粉、臭氧层空洞与臭氧层保护、汽车尾气、空气被污染的现状、防止空气污染的措施、固体垃圾的回收及利用等。本题考查的是日常生活中人们使用的塑料以软塑料为主,又多为白色,这些塑料废弃物给环境带来的污染称为“白色污染”;所以答案为B。 2以生活实际为情景而命题例2:(河北省)小明和小红对市场上销售的一种分袋包装的蛋糕发生了兴趣,因为蛋糕包装在充满气体的小塑料袋内,袋内气体充得鼓鼓的,看上去好像一个小“枕头”;,他们认为这种充气包装技术,主要是为了使食品能够较长时间的保鲜、保质,那么这是什么气体呢?小红猜想是氮气,小明猜想是二氧化碳,(1)请你帮助设计一简单的实验方案,来判断小明的猜想是否正确,简要写出操作步骤;(2)小明猜想如果正确,现象是;(3)你认为食品充气包装,对气体的要求是①②③。解析:此题不仅涉及到氮气与二氧化碳的判定知识,采集气体样品并检验的基本操作技能,文字的描述能力,还有对题目的分析能力,大部分学生经过分析,不难写出答案,本题较为简单,能够考查学生对基本知识的掌握情况。答案:(1)用注射器抽取袋内气体通入到少量澄清石灰水(或紫色石蕊试液)中,观察现象(2)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或紫色石蕊试液变红)(3)①无毒;②不与食品反应;③廉价易制得。 3以能源为情景而命题例3:(黄冈)能源是当今世界日益关注的热点之一,(1)化石燃料是人类获得能量的主要来源,煤是一种化合燃料,媒的主要成分是炭。另外还有少量硫、氮等元素,媒燃烧的产物中会造成温室效应的气体是会形成酸雨的主要气体是易使人中毒的无色无味的气体是从环保的角度看,汽油和乙醇相比,较理想的燃料是乙醇可由富含淀粉的谷物发酵产生。科学家预言,未来最理想的燃料来源于绿色植物。①绿色植物光合作用中发生能量转化是(填写选项序号),A将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B将光能转化为电能,C将化学能转化为太阳能,D将化学能转化为热能;②使用乙醇汽油的优点有(答出一点即可),(2)下列是目前正在利用和正在开发的部分能源,媒、石油、天然气、太阳能、风能、潮汐能、氢气、可燃冰等。回答下列问题:①属于不可再生能源的是;②通过非化学反应产生能量的能源是。(3)科学家们不断研发新能源“,神舟”;六号载人飞船的运载火箭所用的高能燃料是偏二甲肼(化学式为C2H8N2)在点燃的条件下,它与N2O4反应生成氮气、水和二氧化碳。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解析:化学与能源是中考的热点问题,也是社会所关注的问题。本题是一道综合性的题目,既考查了常见几种气体的特点,利用质量守恒定律书写化学方程式,又和物理中的能量转化相联系。难度不大,但需要学生掌握的知识点比较多。答案:(1)CO2SO2、CO、乙醇;①②节省汽油(或减少环境污染或促进农业生产);(2)①煤、石油、天然气、“可燃冰”;;②太阳能、风能、潮汐能;(3)C2H8N2+2N2O4点燃3N2+4H2O+2CO24以图表为情境命题例4:(安徽省)小明和小华进行盐酸与锌反应制取氢气的实验研究,小明用较稀得盐酸,小华用较浓的盐酸。他们分别取等质量的锌粒与足量的盐酸在烧杯中反应,并将烧杯中物质总质量随反应的时间的变化情况绘制成图1。试回答下列问题:⑴烧杯中物质总质量减少的原因是。(2)表明小明实验结果的是图中的曲线(填①或②)(3)请说明图中的曲线②与曲线①不同的原因是。解析:这是一道融质量守恒定律、盐酸的挥发性及图表分析于一体的综合性试题。由图表可知烧杯内物质总质量随反应时间的延长逐渐减轻。 一方面反应放出氢气,另一方面由小明、小华所用盐酸的浓度不同,要求学生不能忽视盐酸的挥发性。答案:(1)反应放出氢气、HCL逸出、反应放热导致水蒸气蒸发(2)①。(3)曲线②盐酸浓度较大,反应速率较大,所以开始曲线下降较快,曲线②盐酸浓度较大,逸出的HCL较多,所以最后的位置比较低。总之,学生要考取理想的成绩,必须要有扎实全面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同时养成良好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的学习方法。在此之上,还需要教师在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基础上,注重知识的运用,引导学生善于把书本知识放置于实际情境中,将掌握的书本知识与实际问题相结合,学生用所学知识和技能解释社会和周围的生活,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以基础和能力的不变应考试题目的万变。

第9篇:塑料污染方案范文

作者:宋佳玮,杨蕾

【关键词】包装工业,绿色设计,实践探讨

引言

具体来说绿色包装要符合以下的条件:用料的选择上要求节约资源,最好能减少废弃物的排放数量;使用后的包装要便于回收,最好能够重复使用或进一步加工成为其他的产品。处理此类绿色包装时会产生一定的热能,这种热能也是能源的一种,对这种热能加以回收利用可以起到节约能源的效果,因此绿色包装在被焚烧时要能够回收热能,且不会产生有毒有害的气体。对生活垃圾进行填满也是一种处理方式,因此,绿色包装在被填埋时要能少占用土地并能缓慢或迅速自然降解。在生产过程中发挥材料的能量效能,低污染是绿色包装生产和设计过程的特点。因此绿色包装有替代传统的塑料等包装成为社会新宠的趋势。绿色包装又被称为无公害包装,也被形象地称为环境之友。它的理念符合“3R1D”的原则,即减少包装材料消耗,包装容器的再填充使用,包装材料的回收循环使用及包装材料具有降解性。1996年,ISO14000将评价产品环境性能的生命周期评价(LCA)列为其六个子系统之一。

1绿色包装的设计要求

低污染是绿色包装生产和设计过程的特点。因此绿色包装有替代传统的塑料等包装成为社会新宠的趋势。绿色包装又被称为无公害包装,也被形象地称为环境之友。

1.1设计

根据性能和用途的不同,各种产品的包装设计种类繁杂,设计方案也千差万别。这并不表明设计方案之间没有任何可以相互借鉴取长补短的地方,设计方案之间具有一些共性,这些共性主要体现在设计的程序、方法、共同的概念和步骤等方面。一般设计产品包装的步骤包括:功能需求分析,产品规格定义,设计方案实施,参考产品评价这些方面。在产品的设计中针对这四个传统的方面还需要考虑一些因素:例如,市场消费需求,产品质量,成本,制造技术的可行性等。在绿色包装的设计上包装的大小和结实的程度是需要首要考虑进去的因素。包装的大小应该与包装的内容物的尺寸相匹配,包装的结实程度需要考虑商品的运输方式等因素,但也不能过分复杂和结实,给消费者带来不必要的困扰。

1.2材料的选择

包装在材料的选择上决定了其在生产过程中能否发挥它的最大效能。对于材料的选择,低能耗、低成本、低污染、易于回收等是首要考虑的因素。低污染、易于回收等是为了改变之前大范围使用塑料对产品进行包装带来的环境破坏,低能耗是为了确保产品包装的成本控制在一个合理的范围内,低成本则是因为包装是要大量投入生产的一种产品,如果成本高则会降低它带来的经济效益。选取的材料一般比较易于加工,在加工过程中排放的污染也较少,有的优良材料甚至可以做到无污染。绿色包装,还有一个突出的特点,就是与同类功效的产品进行比较,更加利于回收。如德国公司WHIRLPOOL用于包装的材料由20种减少到4种,降低了回收成本的50%以上。这个案例就成功地对材料进行了选择,有利于回收再利用,有利于资源的循环利用。

1.3绿色包装的可回收程度

1997年国家环保局公布了可降解塑料包装制品环境标志以及产品技术要求,实施可降解包装制品标志认可制度。由此可见包装的降解难易程度也成为一个非常重要的议题。一个非常著名的案例就是:新西兰奥克兰大学高级合成材料研究中心成功地将废旧的聚乙烯塑料牛奶瓶和PET可乐瓶和成了一种新的聚合材料,实验证明,这种新型塑料聚合材料性能效果提升近3倍,明显优于两种原材料。这种材料作为食品的包装也是非常适合的。这个例子说明,绿色包装的含义比我们所理解的要广阔的多,新出现的材料不仅使我们经常使用而且优于纸质包装,新型的材料可以被反复多次地利用、循环回收地使用,然而在这样多次循环使用的过程中它的性能并不会变低。除此之外产品在运输和使用的过程中产生的损耗也是测定产品包装的可回收利用率的一个重要的参考因素。

综上,绿色包装的设计理念要始终坚持:节约、环保、可回收、循环利用、低能耗的原则和理念。另外绿色包装的设计理念也要与时俱进、不断进行更新。绿色包装顾名思义,就是污染和能耗较低的包装,这个污染和能耗不仅仅存在于产品的生产过程中和回收过程中、运输流通和消费的过程也要被考虑进去。在对包装材料进行选择时应该充分考虑商品不会收到损伤、同时运输和储存都较方便,充分掌握市场,做好市场调查研究,针对内容物来设计绿色包装。

2包装工业的绿色实施探讨

2.1绿色包装的设计发展

随着工业化的普及和快速的发展,生产力得到了大幅度的提升,但与此同时环境问题也已经成为了世界首要的问题。人们的物质生活已经得到了基本的保障,对于环保的要求随之提高。人们越发青睐在生活中使用环保制品,减轻地球的负担。浪费自然资源,产生高的能耗需求并且对环境有污染的包装逐渐被人们,尤其是生活质量较高的地区的人们抵制,1975年德国率先响应《人类环境宣言》,并号召推出绿色包装――“绿点”包装标志(DERGRNEPUNKT),在这之后一系列发达国家也纷纷响应,推出了各种各样的绿色包装。如美国、日本、加拿大、欧共体等等,一股绿色狂潮在世界范围内掀起。与传统的产品包转设计的区别是:绿色包装摒弃了传统产品包装以营利为主要目的,忽视环境发展的弊端,将生态保护列入产品研发的范围之中,且将产品对环境的影响作为评估的一个重要指标。很大程度上抑制了资源的枯竭。传统产品中,发泡塑料餐具就是一个著名的案例,它们使用方便、用料轻巧,但它们在土壤中是十分难以分解的。从发展的角度看待绿色包装,他在我国的古代就已经有过出现的痕迹,并非高科技产物。我国的传统节日多与吃有关系,食物的包装也是我国古代生活的一个重要部分。端午节吃粽子,粽子是由粽叶即芦苇的叶子包裹糯米等制作而成,粽叶的清香增加了糯米的清甜气息。包装天然,食用过粽子之后也十分容易降解。这种食物的外包装来源于自然,最终回归自然,无需焚烧填埋,无毒无害无污染,十分符合绿色包装的特点和内涵。由此可见,绿色包装不一定具有时间和地区的限制,只要满足节约资源、防止污染,保持环境质量,维持多样性的、可持续发展的生态体系,以支撑长期的、有活力的经济系统的目的,再加上设计者因地制宜,大胆创造,就地取材,创造出节约能源,降低能耗,低污染的绿色包装并非难事。

2.2绿色包装设计制造的注意事项

前面已经提及过:绿色包装的设计理念要始终坚持:节约、环保、可回收、循环利用、低能耗的原则和理念。另外绿色包装的设计理念也要与时俱进、不断进行更新。绿色包装用以包装商品,而商品的消费主体是人,所以,绿色包装同样作为一种满足人的需要的产品,其设计理念也和其他产品,包括被它包装的商品一样,要以人为本,从人的需要出发,以满足人的最终需要为目的。满足人的需要的同时也要满足生态系统的要求,尽量保护生态系统的安全和完整。从产品开发概念阶段,就引进生态环境变量,并结合传统的设计因子如:成本、质量、技术可行性、经济有效性等等进行综合考虑。

绿色包装的概念已经得到了普及,很多消费者和生产者也已经具有了绿色包装的概念。但这些远远不够,从生产出合乎规格的绿色包装,到绿色包装逐渐在市场站稳脚跟,这是一场从技术到营销的浩大革命。无论是绿色包装的设计,选材还是市场推广,我们面临的挑战还有很多,但挑战往往预示着机会,一方面保护环境,改善生态质量也提升我们的生活质量,一方面为本行业带来更多的经济利益。原先的生产经营活动讲究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共赢,现在我们追求的是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与环境效益的统一。

3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