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地面裂缝修补方案范文

地面裂缝修补方案精选(九篇)

地面裂缝修补方案

第1篇:地面裂缝修补方案范文

关键词:旧水泥混凝土路面;改造技术;沥青路面加铺

中图分类号: U416.21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工程概况

随着地区经济的快速发展,其交通量也日益增加,重载交通量较大,某公路郴州过境段路面出现不同程度损坏。其典型问题是路面结构破坏严重引起路面大面积破损,填缝料失效引起路面水下渗等等。虽已进行过几次局部修补,但路面通行质量日趋下降,局部地段已影响到行车安全。为恢复其行驶功能,必须对该公路破坏严重路段进行维修改造。

2水泥混凝土路面破损调查与原因分析

为准确地评价路面板的损坏情况,找出造成路面板损坏的原因,为维修改造提供依据,对维修改造路段面层结构性损坏、行驶质量丧失、外观质量评定、整体结构寿命损失以及板块损坏情况等进行详细的调查,并在采用随机法抽样调查的基础上,对拟整治路段的路面进行了破损情况逐块调查。其主要病害为路面板连续的大面积的破碎,有的伴随有基层损坏;板块局部破损,表现为角隅断裂、板边破损;较严重的脱空、错台等局部损坏,局部路段路基严重变形。较典型的损坏情况分别见图1~图4,具体调查结果见表1。采用PCI综合法和断板率对旧水泥混凝土路面损坏进行综合评价,得到全路段综合指数PCI在20%~40%之间波动,断板率大多在10%~60%之间,表明该段水泥混凝土路面破损较严重。分析其原因主要是:路面结构受超载交通的影响较大,路面承载能力不够;施工时遗留下质量缺陷;填缝料脱落和老化现象严重,面板构造缝填缝材料失效。

图1破碎板图2 角隅破损

图3路基沉陷引起错台脱空 图4路基沉陷路面开裂

表1 调查路段路面行驶质量下降和结构破损状况

3维修改造设计

根据该路段的路面损坏特点,设计针对该路段的破损程度分段进行处治设计,主要是置换、维修已破坏的混凝土面层,稳定处治已变形或已失稳的基层;维修或换填构造缝,防止路面水进入基层;对于损坏严重的路段采用沥青混凝土进行加铺罩面;完善或疏通排水设施;修补桥面板,保证行车的安全。本着节约投资、保证质量的原则,针对不同的病害类型分别设计了水泥混凝土维修改造、沥青混凝土加铺罩面两种改造方案和其他辅助改造方案。

3.1水泥混凝土维修改造方案

(1)当板块内有2条以上的裂缝或该板块有2个以上的角损坏,或者1个角的损坏面积大于1/4板块,同时出现了错台或沉陷,或混凝土板破损后基层已损坏,先对基层进行处理和恢复标高,再进行换板处理。基层连续(单幅)长度≥20m损坏时,用6%水泥稳定碎石修补基层;连续(单幅)长度<20m损坏时,用C15水泥混凝土修补基层。如板下基层清除,发现底基层结构已破坏或路基已经变形,则先处理路基:采用级配砂砾石对路基变形部分进行换填,底基层用25cm厚5%的水泥稳定碎石、基层用18cm厚6%水泥稳定碎石填筑。

(2)当板块内有2条以上的裂缝或该板块有2个以上的角损坏,或者1个角的损坏面积大于1/4板块,但基层完好,面板裂缝在3条以内,且板块未活动时进行裂缝维修,暂不换板。

(3)当水泥混凝土面板内仅有1条贯穿裂缝,或1个角破损,且破损板角的面积小于1/4块板的面积时,只进行板块的局部更换,但在同一块板内不能有2块修补块。

3.2沥青混凝土加铺罩面方案

(1)对于路基良好、无滑坡、板块损坏较多的情况,先对旧水泥混凝土路面进行处理,更换破碎板,清除旧混凝土表面的松散碎屑、油迹和泥土,接缝和裂缝采用土工布T010/140处治,然后在上面铺筑沥青混凝土。补强采用抗折强度不小于4.5MPa的水泥混凝土。沥青混凝土加铺罩面改造方案为:旧水泥混凝土路面+6cm AC-20+4cm AC-13。

(2)路基沉陷、滑坡、板块损坏严重,需进行大面积处理时,在滑坡处理以后,清除已移动和已破碎的水泥混凝土面板,夯实路基后根据清除板块长度,20m以上的用5%水泥稳定粒料层填补,20m以下的用C15水泥混凝土填补,然后加铺水泥稳定碎石层,再加铺沥青混凝土。其改造方案为:旧水泥混凝土路面+15cm水泥稳定碎石+6cmAC-20+4cmAC-13。

3.3辅助改造方案

(1)裂缝维修根据损坏严重程度分别处治。当板内有裂缝而不需要换板时,只进行裂缝维修。对于裂缝宽小于等于1.5cm的缝或当缝宽大于1.5cm但裂缝处无翻浆时,先进行清缝,然后用优质填缝料进行封缝。清缝时,缝壁应垂直,如缝宽小于0.5cm,则扩缝宽度为0.6~1.0cm,深度为2.5~3.0cm;如缝宽大于0.5cm,则扩缝宽度为1.0~2.0cm,深度为3.0~3.5cm。当缝宽大于1.5cm,若裂缝处棱角掉块严重,雨天缝中翻浆,板下有脱空现象,影响了行车安全和舒适性,则根据板内其他破损情况分别按板角修补、板边修补或换板修补等方案进行修复。

(2)对拟整治路段的构造缝进行清缝、填缝等恢复处治。在水泥混凝土板维修后,对采用水泥混凝土修补路段的构造缝进行重新灌缝处理。

(3)如水泥混凝土板出现了错台,但板块完好,这时根据错台高差进行整治。当错台高差≤10mm时,用切削机具凿除错台,修补面纵坡变化应控制在1%之内;当错台高差>10mm时,应进行换板处理。

(4)当水泥混凝土板块有脱空现象或板块唧泥严重应采取灌浆措施,以加强板下支撑。脱空位置的确定采用目测法。当重载车驶过水泥混凝土板的接缝处能观察出上下位移或有唧泥现象或板块已经松动,但又不宜将其置换时,采取灌浆处理。

(5)对沿线的边沟和排水沟进行清理,将沟内淤积的杂物清除干净,对局部损坏的排水系统进行恢复。

第2篇:地面裂缝修补方案范文

关键词:路面病害 形成原因 处理措施

引言

近几年我国高速公路建设飞速发展,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大部分通车的公路在交通荷载和自然环境的综合作用下,路面逐渐出现纵横向裂缝、龟裂、网裂、坑槽、沉陷多种病害,严重影响了行车安全性和舒适性,路面状况急待改善。在病害处理过程中我们既要考虑处理效果,同时要兼顾经济效益,根据病害具体情况制定合理的处理方式。

1.主要病害原因

1.1裂缝

产生的主要原因:(1)沥青路面老化严重,由于营运时间较长,沥青路面老化严重,表面极易产生疲劳开裂;(2)雨水的作用,路段出现开裂后,造成雨水进入裂缝,并积聚于路面内部空隙中,这部分水在高温和行车作用下,产生较大的动水压力,造成沥青与集料的剥离,大大降低混合料的整体性和结构强度,同时在行车荷载的作用下,加速了开裂和水损坏的产生。

1.2车辙

产生的主要原因:(1)交通渠化后由于行车荷载重复作用造成路面疲劳破坏;(2)基层强度较差破坏后造成路面沉陷;(3)路面面层配合比设计不合理,整体抗车辙能力较低。

2.处理原则及方法

结合处理处理效果及经济性,重点针对沥青路面的网裂、龟裂、块状裂缝、纵横向裂缝、沉陷、唧浆等现象,通过合理的路面结构组合设计和结构材料类型的优化组合,有针对性的制定适合路面结构的处理方案。

2.1铣刨回铺方案

对于龟裂、裂缝、车辙较差、平整度较差、修补等严重病害路段宜采用铣刨回铺方案:铣刨一层或两层面层后,现场考察下面层状况,如下面层状况较好,可不铣刨,在裂缝位置采用1m宽聚酯玻纤布贴缝处理,以延缓裂缝的反射,同时起到一定的防水效果,然后加铺相应的面层料,如果局部下面层状况不好,则继续铣刨相应下面层后,重新铺筑相应面层料,如果铣刨下面层后出现局部基层松散,则应对松散基层进行挖出处理后,方可进行面层施工;

2.2就地热再生方案

对于段落长度大于500m的龟裂、裂缝、修补密集、车辙、平整度等轻度病害路段,建议采用上面层就地热再生处治,进行现场热再生前需对局部严重病害进行处理,局部病害处理详见2.3局部病害处理方案

2.3局部病害处理方案

2.3.1裂缝病害处治方案

(1)对于缝宽在5mm以内的轻度裂缝(包括已灌缝的裂缝,但其附近无支缝、唧浆、坑槽等附加病害,同时缝壁散落较少、未出现二次开裂),可直接采用灌缝处理方案。

(2)对于其它缝宽大于5mm的严重程度横向裂缝,如裂缝间距较大(一般超过10m以上)可采用开槽回填处治。具体工艺为:在裂缝两侧各50cm范围内垂直行车方向开槽,开槽深度为原路面上面层厚度,开槽后在中面层顶面裂缝位置粘附100cm宽的聚酯玻纤布后回上面层混合料,回填材料厚度要求经压实后与原路面等厚。

(3)对于其它缝宽大于5mm的严重程度纵向裂缝,如裂缝间距较大(一般超过10m以上)开槽回填处治。具体工艺为:在裂缝两侧各50cm范围内沿行车方向开槽,开槽深度为原路面上中面层厚度,开槽后在下面层顶面裂缝位置粘附100cm宽的聚酯玻纤布后回填两层沥青混合料,回填材料厚度要求经压实后与原路面等厚。

2.3.2坑槽病害处治方案

对坑槽的修复可以采取以下方法:

(1)严格按照“圆洞方补、斜洞正补”的原则,划出所需修补坑槽的轮廓线,处理范围,其范围应根据坑槽适当扩大处理;

(2)沿所划轮廓线开凿至坑底稳定部分,其深度不得小于原坑槽的最大深度,并且至少处理至中面层;若基层已经松散破坏,将破坏的基层一并清除;

(3)清除槽底、槽壁的松动部分及粉尘、杂物,并涂刷粘层沥青;

(4)填入沥青混合料并整平;

(5)用小型压实机具将填补好的部分压实,采用沥青混合料进行回填、摊铺和压实,压实时应注意边部压实和对周边部分造成振动松散。

2.3.3网裂病害处治方案

网裂病害较轻时(初期的网裂,缝细,无散落,裂区无变形),加铺前喷洒粘层沥青可促使裂缝闭合,可不进行专门处理;如果病害程度较高(裂块明显,缝较宽,产生散落和变形),已经使路面发生松动时,宜先将松动部分清除,然后用沥青混合料进行回填。注意沥青混合料回填的压实度应超过93%(最大理论密度),修补至与原路面高程一致。

2.3.4唧浆病害处治方案

根据其发生的位置及成因按坑槽处理的方式进行处理。

2.3.5沉陷病害处治方案

沉陷范围较小时,一般由基层引起;沉陷范围较大一般由于路基引起。在桥梁和路面的搭接处最容易出现沉陷破坏,而且破坏也最为明显。对路面的沉陷可根据不同的情况和病害程度,采取不同的处理方式:

因路基不均匀沉降而引起的局部路面沉陷,若路基和基层已经稳定,不再继续下沉,可只修补面层。并根据路面的破损状况分别采取下列处治措施。

(1)路面略有下沉,沉陷深度≤20mm,无破损或仅有少量轻微裂缝,可在沉陷处切除沉陷范围,用上面层沥青混合料回填。

(2)沉陷深度>20mm或因基层结构遭到破坏而引起路面沉陷,应将面层和已破坏的基层完全铲除,基层采用中面层沥青混合料填补。基层处理完毕后用中面层沥青混合料分层填补,每层厚不超过8cm。如基层较完整,则仅处理面层调平即可。

3.结束

路面病害处理作为道路工程必须面临的问题,应科学分析病害形成的原因并制定合理的处理措施,充分利用有限的资源,做出科学的处理决策,就能创造很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第3篇:地面裂缝修补方案范文

关键词:沥青路面,病害,养护,维修

Abstract: through the research and analysis of asphalt concrete pavement maintenance road, analyzes the types and causes of road disease, put forward the maintenance and repair plan, and meet the safety of asphalt concrete pavement, comfortable driving performance, improve the use fixed number of year of asphalt concrete pavement.

Key words: the asphalt pavement, disease, maintenance and repair

中图分类号:U416.217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一、引言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对于路面平整度的要求越来越高,对舒适性和安全性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而沥青混凝土路面具有表面平整、无接缝、行车舒适、耐磨、振动小、噪音低、施工期短、养护维修简便、适宜于分期修建等优点,因此获得越来越广泛的应用。但对于各种因素的影响,不可避免的出现各种病害,再加上部分公路超载现象严重,致使一些路面出现了破坏,既影响了公路运输,又造成了很大的经济损失,因此我们需要加强沥青混凝土路面的养护。养护一般分为两种:预防性养护和修复性养护。及时的预防性养护能延缓在交通与环境施加的荷载作用下路面损坏的时间。

二、沥青混凝土路面常见病害及原因分析

1、车辙

车辙是指路面上沿行车轮迹产生的纵向带状凹槽,深度1.5cm以上。车辙在行车荷载重复作用下,路面产生永久性变形积累形成的带状凹槽,车辙降低了路面平整度,当车辙达到一定深度后,由于车辙内积水,极易发生汽车飘滑而导致交通事故。其产生的原因主要是沥青混合料级配设计不合理,稳定性差或由于基层及面层施工时压实度不足和车辆严重超载导致的。一般情况下车辙有两种类型:

①V字形车辙:这种车辙损害路面的宽度较大,路面两侧没有隆起的现象,横断面呈V字形(凹形)。这种车辙的成因主要是由于车辆荷载作用超过路面各层强度或路面强度不足,从而引起沥青面层以下各层包括路基在内各结构层的永久变形。

②W形车辙:这种车辙也属凹形车辙,但两侧路面有明显的隆起现象。这种车辙的成因主要是在高温条件下,车轮碾压反复作用,特别是上坡路段,交叉口附近等车速慢,车辆停留时间长的地方,车辆荷载应力超过了沥青混合料的稳定度极限,使流动变形不断累积形成车辙。

2、龟裂

龟裂又称网裂,通常是沿轮迹带出单条或多条平行纵缝,逐渐在纵缝间出现横向或斜向连接缝,一般多发生在行车道路轮迹形成龟裂。主要由路面结构强度不足引起的。

3、裂缝裂缝病害有纵向裂缝,横向裂缝和网裂三种形式,以下将分别介绍。 纵向裂缝。纵向裂缝一般有两种:一种主要发生在紧急停车带或路肩部位,其形状是沿路肩边缘向内逐步扩大,呈月牙形,这种裂缝容易使路基发生滑移,危险性很大,另一种是发生在行车道部位,多为纵向条带状,裂缝两端未延伸到路堤边缘。 对于纵向裂缝的处治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对于缝宽小于3mm的裂缝可不作处理,大于3mm小于5mm的纵向裂缝,可将缝隙刷扫干净,并用压缩空气吹净尘土后,采用热沥青或乳化沥青灌缝撒料法封堵。 如纵缝进一步发展,出现啃边、错台且裂缝宽大于5mm,则需铣刨上面层和中面层(铣刨宽度为裂缝两侧各1m),并对裂缝按方法(1)先行填实,沿纵缝铺设玻璃格栅,摊铺中面层.然后在中面层上沿纵向每隔5m设宽为1.2m的玻璃格棚,最后再摊铺上面层。 横向裂缝:横向裂缝是与路面中线近于垂直的裂缝,裂缝起初大多出现于路面两侧的硬路肩,逐渐发展而贯通全路幅。贯通裂缝沿路面大致呈均匀分布。 对于横向裂缝的处治方法: 对于基层开裂引起的反射裂缝及沥青混凝土温缩等引起的横向裂缝,如缝宽较小可不予处理,如宽度在3mm以上,可将缝隙刷扫干净,并用压缩空气吹净尘土后,采用热沥青或乳化沥青灌缝撒料法封堵。如缝宽在5mm以上,可将缝口杂物清除,或沿裂缝开槽后用压缩空气吹净,采用砂料式或细粒式热拌沥青混合料填充捣实,并用烙铁封口。 对于由土基沉降引起的横向裂缝,如出现错台、啃边、裂缝宽度大于5mm以上的,则需沿横缝两侧各50cm~100cm范围开槽,挖除上面层,按照方结(1)先将裂缝填实,然后沿横缝加铺玻璃格删,重新摊铺上面层。

4、松散

松散即集料和沥青逐渐脱开并散失。松散可出现在整个路面表面,但由于行车的作用一般轮迹处比较严重。产生松散的主要原因是由于混合料中沥青含量偏低,沥青与集料粘附性差,或由于沥青的老化、水的侵入也是产生松散的主要原因。

三、沥青路面的养护和维修方法

1、合理设计路面结构

(1)加强沥青路面防水设计。

(2)选用合理的基层和底基层结构。

2、沥青面层局部修补

局部修补是修复沥青路面局部面积损坏最常用的方法。其中坑槽、松散等修补又是局部修补中最常见、最普遍的工作。局部坑槽、松散等由于面积小、点为多、分布广、战线长导致单位面积的修补成本较高。为此,应尽可能减少设备和人员数量,提高坑槽修补机械化程度,安全、快速、优质、高效地完成修补任务。

3、直接罩面法

对于路面损坏较轻,路面承受荷载强度尚可的情况下,可用直接罩面法。此种方法的优点是对大面积修补情况下,原路面不必处理,施工工期短。但缺点是投资大,且由于提高了路面标高,故对路面排水带来了问题,若是桥面则增加了桥梁荷载。

4、沥青混凝土路面现场热再生修补技术

所谓沥青混凝土路面现场热再生技术即在现场对沥青路面加热并使之软化,利用添加再生剂、新沥青混合料和将原有路面现场再生,达到沥青混合料的质量标准,再经过摊铺、压实,完成沥青路面病害修补的目的。

沥青路面现场热再生修补技术根据加热源的不同有加热板热辐射传热和远红外热辐射两种方式,远红外热辐射又分为加热墙和加热管两种,远红外热辐射热量传导速度快、热效率高,但缺点是热量输出不易控制,热能源损失大,容易造成路面冒烟烧焦现象。相比之下,加热板辐射传热对路面加温均匀,易控制,热能损失少、修补效果好,对于坑槽、翻浆、沉陷、壅包、松散、脱皮、龟裂等小面积病害处治非常合适。

沥青路面现场热再生修补技术由于其施工周期短、工艺简单、施工成本低,对环境产生的污染小等优点,目前是世界上沥青路面养护维修最先进、最佳的施工方法。

第4篇:地面裂缝修补方案范文

关键词:道路桥梁;结构裂缝;加固处理

一、混凝土裂缝产生的原因分析

1. 塑性收缩裂缝

塑性裂缝多在新浇注的混凝土构件暴露于空气中的上表面出现,塑性收缩是指混凝土在凝结之前,表面因失水较快而产生的收缩。塑性收缩裂缝一般在干热或大风天气出现,裂缝多呈中间宽、两端细且长短不一,互不连贯状态,较短的裂缝一般长20~30cm,较长的裂缝可达2~3m,宽1~5mm。

塑性裂缝产生的主要原因为:混凝土在终凝前几乎没有强度或强度很小,或者混凝土刚刚终凝而强度很小时,受高温或较大风力的影响,混凝土表面失水过快,造成毛细管中产生较大的负压而使混凝土体积急剧收缩,而此时混凝土的强度又无法抵抗其本身收缩,因此产生龟裂。影响混凝土塑性收缩开裂的主要因素有水灰比、混凝土的凝结时间,环境温度、风速、相对湿度等等。

2. 沉降收缩裂缝 沉陷裂缝的产生是由于结构地基土质不匀、松软或回填土不实或浸水而造成不均匀沉降所致,或者因为模板刚度不足,模板支撑间距过大或支撑底部松动等导致,特别是在冬季,模板支撑在冻土上,冻土化冻后产生不均匀沉降,致使混凝土结构产生裂缝。此类裂缝多为深进或贯穿性裂缝,裂缝呈梭形,其走向与沉陷情况有关,一般沿与地面垂直或呈30~45度角方向发展,较大的沉陷裂缝,往往有一定的错位,裂缝宽度往往与沉降量成正比关系。裂缝宽度宽度0.3~0.4mm,受温度变化的影响较小。地基变形稳定之后,沉陷裂缝也基本趋于稳定。

3. 温度裂缝

温度裂缝多发生在大体积混凝土表面或温差变化较大地区的混凝土结构中。由于混凝士的体积较大,大量的水化热聚积在混凝土内部而不易散发,导致内部温度急剧上升,而混凝土表面散热较快,这样就形成内外的较大温差,较大的温差造成内部与外部热胀冷缩的程度不同,使混凝土表面产生一定的拉应力。当拉应力超过混凝土的抗拉强度极限时,混凝士表面就会产生裂缝,这种裂缝多发生在混凝土施工中后期。

在混凝土的施工中当温差变化较大,或者是混凝土受到寒潮的袭击等,会导致混凝土表面温度急剧下降,而产生收缩,表面收缩的混凝土受内部混凝土的约束,将产生很大的拉应力而产生裂缝,这种裂缝通常只在混凝土表面较浅的范围内产生。温度裂缝的走向通常无一定规律,大面积结构裂缝常纵横交错。梁板类长度尺寸较大的结构,裂缝多平行于短边,深入和贯穿性的温度裂缝一般与短边方向平行或接行,裂缝沿着长边分段出现,中间较密。裂缝宽度大小不一。此种裂缝的出现会引起钢筋的锈蚀,混凝土的碳化。降低混凝土的抗冻融、抗疲劳及抗渗能力等。

混凝土结构成型后,没有及时覆盖,表面水分散失快,体积收缩大,而混凝土内部湿度变化小,收缩也小,因而表面收缩变形受到内部混凝土的约束,出现拉应力,引起混凝土表面的收缩。温度裂缝的走向通常无一定规律,大面积结构裂缝常纵横交错,梁板类长度尺寸较大的结构,裂缝多平行于短边。深入和贯穿性的温度裂缝一般与短边方向平行或接行,裂缝沿着长边分段出现,中间较密。裂缝宽度大小不一,受温度变化影响较为明显,冬季较宽,夏季较窄。高温膨胀引起的混凝土温度裂缝是通常中间粗两端细,而冷缩裂缝的粗细变化不太明显。此种裂缝的出现会引起钢筋的锈蚀混,混凝土的碳化,降低混凝土的抗冻融、抗疲劳及抗渗能力等。

二、混凝土结构裂缝的防治措施

1. 抗收缩开裂混凝土配比优化设计。

a. 抗收缩开裂混凝土的原材料选择和控制参数 b. 粗骨料级配优化设计方法

2. 混凝土抗裂组分及其应用技术使用。

a.纤维抗裂混凝土及其应用技术使用b.混凝土减缩剂及其应用技术使用 c. 混凝土膨胀剂及其应用。

3. 设计构造对混凝土结构裂缝的影响及其控制技术运用,特别是设计中构造措施 优化防止混凝土结构裂缝有效手段。

4. 混凝土结构裂缝预应力控制技术的运用,特别是预应力抗裂混凝土的应用技术的使用。

5. 混凝土结构裂缝的混凝土结构施工质量控制措施及优良施工技术采用。

三、混凝土结构裂缝监测与诊断技术

1. 光纤在线监测裂缝技术;2. 碳纤维诊断裂缝技术;3. 超声波检测技术;4. 冲击回波检测技术;5. 声发射检测技术;6. 以射线作为探测媒介的检测方法;7. 应变膜裂缝检测技术。

四、道路桥梁结构裂缝加固处理技术措施

(一)裂缝修补技术

裂缝修补的目的在于恢复结构物的防水性和耐久性,以及起到修饰美观的作用。结构有较严重的病害时,需要在加固前或在实施加固技术的过程中进行裂缝的修补。裂缝修补的主要技术有:

1、表面处理法

这是一种在微裂缝(一般宽度小于0.2mm)的表面涂抹填料及防水材料,以提高其防水性和耐久性为目的的方法。这种方法的缺点是修补工作无法深入到裂缝内部,以及对延伸性裂缝难于追踪其变化。因此,对于宽度发生变化的裂缝,要设法使用有伸缩性的材料。表面处理方法所用材料视修补目的及其结构物所处环境不同而异,通常使用弹性涂膜防水材料(如玻璃布)、聚合物水泥膏及水泥填料等。

2、注浆法

该方法系在裂缝中注入树脂或水泥类材料,以提高其防水性及耐久性。注浆法的主要注浆材料是环氧树脂,以往均采用手动或脚踏式输液泵注入浆液;但存在无法控制注入量。对于不贯通的裂缝难于将浆液注入到内部,注入压力太大有可能使裂缝宽度扩大等问题。所以,现在多采用低压低速注入法。此法具有易于控制注入量且可注入到裂缝深部的优点。当灌浆材料采用环氧树脂时,应该注意到,由于环氧树脂的粘度不同,有时浆液无法充分注入裂缝,但增加溶剂量又会降低粘性而达不到预期的目的;对于延伸性裂缝,环氧树脂的变形跟踪性较差(环氧树脂的变形量约为 2%),所以,对这类裂缝,应该使用可挠性环氧树脂。另外,环氧树脂与钢抓钉并用可使得裂缝部位加固后更具有整体性,是一种防止裂缝继续发展的好办法。

3、充填法

这是一种适合于修补较宽裂缝(0.5mm 以上)的方法,具体做法是沿裂缝凿一条深槽,然后在槽内嵌补各种粘结材料,如水泥砂浆、环氧砂浆、膨胀水泥砂浆、环氧树脂混凝土、沥青及各种化学补强剂等。

4、表面喷涂法

喷浆修补是一种在经凿毛处理的裂缝表面,喷射一层密实而且粘度高的水泥砂浆保护层,来封闭裂缝的修补方法。喷浆前,需要把结构表面的剥离部分除去,再用水冲洗清洁,并在开始喷浆之前把基层湿润,然后再开始喷浆。

5、粘结钢板封闭法

当钢筋混凝土构件产生主拉应力裂缝时,可对裂缝先进行处理之后,再在裂缝处粘结钢板,并用膨胀螺栓对钢板加压。钢板粘结方向应和裂缝方向垂直。

6、混凝土因碱骨料而开裂的裂缝修补

因碱骨料反应而产生的裂缝,一般为延伸性的,特别是钢筋用量较少时,对膨胀的约束较小,于是裂缝宽度显著变大。对这种裂缝,可以注入环氧树脂或涂抹防水材料,防止水分由外部浸入,从而控制碱骨料反应。

(二)梁式桥结构加固补强技术

梁式桥上部加固可以采用各种不同的方式,主要视桥梁的实际情况,承载能力的减弱程度以及今后的使用要求而异,一般来说,主要采取扩大原结构构件截面,以提高结构的强度和刚度;以新的结构代替旧的抗力不足的结构;改变原结构的受力体系,使控制截面弯矩的峰值减小;对原结构施加预应力,改变原结构的受力图式,以达到提高桥梁刚度和强度的目的。梁式桥上部结构加固增强技术主要有加大截面加固法、外部粘贴加固法、外部预应力加固法、改变结构体系加固法、增设纵梁加固法等方法。

五、道路桥梁加固工作程序

道路桥梁在使用过程中,随着使用年限的增加,其结构性能逐渐老化,出现各种损伤,为保证其安全性,就需要经常进行维修来满足其使用功能并延长其便用寿命。道路桥梁结构加固的工作程序为:

道路桥梁检定――确定加固方案――施工图设计――施工组织设计――施工――工程验收。

对桥梁结构加固方案的选择十分重要,方案的优劣不仅影响资金的投入,而且将影响桥梁加固的质量。合理的加固方案会取得良好加固效果,对使用性能影响小,技术可靠,施工简便,经济合理。

六、结语

道路桥梁结构裂缝产生的原因复杂、种类繁多,只有对裂缝进行系统全面的分析和研究,采取必要防治措施和适当加固修补方法,才能提高道路桥梁工程承载能力、延长经济寿命、使用寿命。

参考文献:

[1]赵国藩等,钢筋混凝土结构的裂缝控制[M],北京:海洋出版社社, 1991.

[2]王铁梦,建筑物的裂缝控制[M],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7、12.

[3]周国钓译,混凝土工程裂缝及补强加固技术规程[M],日本混凝土工程协会编,

第5篇:地面裂缝修补方案范文

关键词: 混凝土 裂缝 工程调查 鉴定 修补 加固

1. 前言

我国目前的土木建筑工程中,混凝土结构仍占主导地位,而任何一座混凝土建筑物由于种种内因和外因,都可能存在不同程度的裂缝。尤其需要注意的是裂缝有时是破坏的前兆,裂缝宽度、长度和数量发展到一定程度,将导致建筑结构的破坏。因此,混凝土结构的裂缝问题,已经成为威胁我们生命安全,困扰我们日常生活的严重问题。

2. 混凝土结构的裂缝原因推断

2.1材料选配不当

常见因素有水泥过期或品种选用不当;混凝土配比不良;水泥、骨料含过量有害物质;碱骨料反应;外加剂使用不当;水泥水化热过高;钢筋技术性能不良等。其中多数属化学性缺陷,因材料选配不当形成缺陷和裂缝。

2.2 施工违反操作规程

常见因素有搅拌、运输时间过长;振捣不良;浇筑速度过快;塑性混凝土下沉;施工缝接茬处理不好;初期养护不当;早期受冻;钢筋骨架构造不当;乱踩配筋致使保护层减小;模板刚度不足;模板支架下沉或失稳;过早拆模等。其中多数属物理性缺陷,因施工违反操作规程形成缺陷和裂缝。

2.3构件受力、变形使内应力超越材料强度

常见的受力有拉伸、压缩、弯曲、剪切、扭转等状态;常见的变形有因过大不均匀沉降、收缩和温度变形受到约束等状态。它们所造成的缺陷均属物理性缺陷,因构件受力、变形形成裂缝。

2.4环境因素影响

常见因素有环境的温湿度变化和差异;混凝土受腐蚀;地震作用;火灾袭击或构件表面遭灼热等。其中有些属化学性缺陷,有些则是物理性缺陷,因环境因素影响形成缺陷和裂缝表现。

3. 裂缝修补与结构加固

3.1裂缝修补方法选择

选择裂缝修补方法时应考虑的因素有:裂缝性质、大小、位置、环境、处理目的以及结构受力情况和使用情况等。修补方法的选择可

参照下表:3-1-1

3.2补强加固效果的确认补强加固工程结束后,应确认因开裂而损伤的混凝土结构物的承载能力是否恢复以及补强加固的时效和下一次补强加固所能保持的时间。

确认承载力是否恢复的方法有如下几种:

①裂缝追踪调查,确认裂缝不扩展己达稳定。当采用预应力方式进行补强加固时,应确认裂缝是否闭合。

②利用应变计测定钢筋或混凝土的应变。

③利用动载试验测定振动特性。

④利用静载试验测定挠度。

对于不能直接测定补强加固效果的情况,如果挠度、应变、裂缝等实测结果比较理想,可以认为己经达到所规定的补强加固要求。裂缝修补及结构加固工作应该严格按照以下工作程序实施:可靠性鉴定――经过比较确定修复与加固方案――进行修复与加固设计――施工组织设计――现场操作――验收;并遵照以下指导原则执行:实际出发原则,消除隐患原则,全面比较原则,协同受力原则,预防损坏原则,保留完好原则,有序实施原则。

4. 结语

本文介绍的混凝土裂缝的修复及结构加固技术仅仅体现了当前的科技水平,为了更好地确保混凝土结构满足使用要求和耐久性,需对裂缝修补、结构加固的材料、工艺进行进一步的研究,如:稳定、有效的注浆技术,低粘度、低收缩、高强度、可耐久的修复材料,能自行封闭、愈合的裂缝自修复技术,高强轻质的加固材料,安全、简便、经济的加固工艺等。笔者相信,在不久的将来,这些先进的技术都将服务于我国的建筑事业。

参考文献:

[1] 曹可之.大体积混凝土结构裂缝控制的综合措施[J].建筑结构,2008,(8):22-23.

[2] 李瑞华.混凝土施工中非结构性裂缝产生原因及防治[J].施工技术,2007,(4):45-46.

第6篇:地面裂缝修补方案范文

关键词:水泥混凝土路面;损坏原因;养护方案;路面养护;路面维修

一、养护的基本要求

水泥路面养护,必须做好预防性,经常性养护,通过经常的巡视观察,及早发现缺陷、查清原因,不失时机的采取措施,以保持路面状况的完好。水泥路面在使用中,必须对其使用质量进行定期的调查评价,有计划地进行修理和改善,选用良好的养护材料。水泥应具有强度高、收缩性小、耐磨陛强、抗冻性好等性能,以采用硅酸盐道路水泥和普通硅酸盐水泥为宜,其标号不应低于425号。接缝材料应选用粘结力强、回弹性能好、不渗水、抗嵌入能力强、高温时不流淌、低温时不脆裂、耐用、目施工方便、价格低廉的材料。

二、常见病害

水泥路面在行车和自然因素的重复作用下,出现的各种病害,依据其路面特点大致分为接缝破坏和混凝土板损坏两个方面:

(一)接缝破坏

1.接缝破坏。在路面板的胀缝上或在板的搭接处产生倾斜的剪切挤碎,甚至造成整块路面板碎裂或断开裂成很多块。这是由于胀缝内的滑动传力杆位置不正确,或者施工时胀缝内有混凝土搭连或落人坚硬的杂屑等原因,使路面板的伸胀受阻而发生板边的剪切挤碎。超重车辆的大轴载作用也可能导致混凝土板的直接断裂。

2.拱起。混凝土路面板在热膨胀受阻时,接缝两侧的板突然向上拱起的现象。这主要是非高温季节施工时,胀缝设置过长,缝隙过窄或缝内收缩时嵌入硬杂物,气温突变受热膨胀时,产生这种纵向屈曲失稳现象。

3.错台。接缝两侧混凝土路面板端部出现竖向相对位移,胀缝两侧混凝土壁面不垂直,使缝旁两板在伸胀挤压过程中,上下错开;或地面水沿缝隙渗入基层并使其软化;或者接缝传荷能力不足,轮载作用下相邻端部出现挠度差,都会导致错台产生。当交通量或基础承载力在横向各幅板上分布不均匀,各幅板沉陷不一致时,纵缝也会产生错台现象。

4.唧泥。车辆行经接缝或裂缝时,由缝内喷溅出稀泥的现象,称为唧泥。在轮载的频繁作用下,基层(地基)产生塑性变形积累而同混凝土板脱空,水分沿缝隙下渗而积聚在脱空的间隙内,又在轮载作用下积水变成有压水而同基层内浸湿的细料混搅成泥浆,并沿缝隙喷溅出来。唧泥的出现,使面板边缘部分失去支承,因而往往在离接缝1.5―1.8m以内导致横向裂缝。此外,纵缝两侧的横缝前后搓开、纵缝缝隙拉宽,填缝料长尖和脱落等也都属于接缝的破坏。

(二)混凝土板损坏

1.裂缝(断裂)。混凝土板的破坏主要是断裂和裂缝。裂缝出现的形式有:横裂、纵裂、网状裂缝或边角裂缝等。断裂是贯空全厚的开裂状裂缝。裂缝出现的原因很多,如缩缝切割太迟;土基强度不够或不均匀;板厚不足;板长达大,伸缩应力超过抗拉应力;温差大,产生较大的翘曲应力;水泥质量差,施工操作粗糙,养护不好,等等。

2.坑槽(剥落)。水泥混凝土表面局部破损,面层出现一定深度的洞穴。产生这些病害的主要原因是使用了质量差的水泥或矿渣水泥,或水灰比增大,或高温下施工,水分蒸发快,养护不及时,还可能由于轮胎防滑链或履带车辆通过造成剥落,混凝土强度不足出现露骨,施工不良、冻融作用产生起皮等病害发展而成。在抹面时,用砂浆找平或集料表面不洁被土粒包裹,使胶结力下降导致集料被剥离造成剥落。

3.磨光。路面磨成光滑面,其摩擦系数已达到极限以下,致使路面平整度和抗滑性差,原因在于宏观或微观纹理不当。可能由多种因素引起,如重型交通下的表面磨损;采用了太软的骨料;施工期间,混凝土还未达到足够强度,雨水就冲刷了新刻痕的表面;初凝后才压纹,效果不理想等。

三、水泥路面的养护维修

水泥路面的养护维修应保证原路面的结构标准,不降低原结构强度,有计划地对路面进行恢复补强,改善翻修,提高其技术状况,主要包括四个方面内容:保养、补修、加铺面层和翻修。

(一)水泥路面的保养

水泥路面必须经常清除泥土、石块、砂砾等杂物,特别是平交道口以及与其它不同种类路面连接的地方更应加强清扫保养。严禁在路面匕进行拌合砂浆或混凝土等作业,以免给路面造成污染,影响路面的排水平整度和抗滑陛能,对行车安全不利。水泥路面的接缝是保养工作的重点。混凝土板在接缝处受到动荷载作用和板本身伸缩的影响大,最易损坏。同时,雨水也容易从接缝处渗入基层,影响基层的稳定性。而接缝处的不平整,还影响行车的舒适。所以,接缝处是水泥路面的薄弱点,因而是日常保养工作的重点。在保养中,应及时排除嵌入缝内的杂物,填弃或更换填缝材料,以保持伸宿缝作的重点。在保养中,应及时排除嵌人缝内的杂物,填充或更换填缝材料,以保持伸宿缝的功能。为防止雨(雪)水下渗,水泥路面的填缝料应在雨季到来前(及冬季降雪前)更新完毕。

(二)水泥路面的修补

水泥路面出现的裂缝、坑槽、错台、破碎等病害应及时进行

补修,常用的补修方法如下:

1.路面裂缝的补修。裂缝的处治取决于它们的严重程度及板加筋与否。常用的方法:(1)水泥路面产生的纵向或横向裂缝,可把裂缝切成V形槽,清除灰土及油迹,在槽壁上涂粘结剂,然后用水泥砂浆补修;(2)水泥路面的板角部分容易发生裂缝。在裂缝早期可用乳剂和嵌缝料补充,晚期(角隅部分折裂)应凿成方形槽(钢筋混凝土板,要注意保留钢筋),清除后涂环氧粘结剂,重新浇筑同等强度的混凝土或嵌入同尺寸的预制混凝土块,接缝处用填缝料嵌缝。若角隅部分的基础薄弱,应先处理基础后补修面层;(3)因强度不足出现网状裂网时,可用环氧粘合剂或乳剂等填充,如裂缝集中而密集,宜翻修处理;(4)宽裂缝(1.5m以上)可采用条带形修补法;首先顺裂缝方向切割一方形槽,在槽内沿缝两侧向内10em每隔30cm钻一直径为16cm、深为6cm的巴钉孔,并在两孔间打一个lcm深的巴钉槽(巴钉取Ф12钢筋制作,长20cm,弯钩长5cm),孔槽内灌满快凝高分子聚合物砂浆,安装巴钉,再在巴钉上顺缝向布设二根Ф8间距为15cm的钢筋,然后在修补区薄涂一层界面增强浆(zv型早强界面剂等),浇筑快硬混凝土,洒水养护;(5)对严重宽裂缝接缝或断裂最彻底的办法是部分更换。具体做法:将断裂或破碎部分凿除,并在凹槽边缘板厚中央钻孔,孔深10cm,直径3~4cm,水平间30~40cm,每个洞应先将其周围湿润,插入一根直径为18~20mm、长约20cm的钢筋,然后用快凝砂浆或细石混凝土填塞捣实,待其硬结后槽中浇筑与原来相同的混凝土夯捣密实;(6)对于支路和街坊路也可用沥青混合料补修。

2.路面坑槽的补修方法:(1)深度大于及等于30cm的坑槽,需先作局部凿除,再补修面层;(2)深度小于30mm的浅坑,可用环氧粘结剂粘接,水泥砂浆或混凝土补修表面;(3)对于支路和街坊路可用沥青混合料补修。

3.路面板错台处理方法。(1)在完整板块之间的错台处理,可用细粒式水泥混凝土或水泥砂浆修补。板块高差超过10mm时,接顺的坡度不得大于1%。当错台高度5mm

灌浆施工法,按灌注材料分为沥青灌注法和水泥灌注法。其主要程序:用凿岩机在路面板上凿孔一用空压机清孔一以200―400kPa的压力将沥青(或300~500kPa 压力将水泥浆)注入孔内一木楔塞孔一养生三天(水泥灌注法)或除楔修孔(沥青灌注法)。

灌浆作业应先从沉陷量大的地方的灌浆孔开始,逐步由大到小,由近到远,直到路面板达到预定的高度为止。用灌注施工法,还可以处治水泥路面的唧泥现象。

4.拱起的处理方法。板端拱起但路面板完好时,可用切割机具缓慢地将被拱起端两侧的各2~3条横缝切宽、切深、释放其应力;直接切开拱起端,将板块恢复原位,然后清理和封填接缝。若板端发生破损或断裂时,应按修补破损或断裂的方法处治。

(三)加铺沥青砼面层

对原水泥砼路面(损坏特别严重的须凿除后用砼进行浇筑作为路面基层)进行清洗,清洗干净后洒布粘层沥青。在隔离层(粘层)上加铺沥青砼面层,采用热稳定性较好的开级配中粒式(AC一20)和细粒式(AC一10),原砼路面横坡较小时,通过中粒式调整为不小于1.5%。桥面部分可仅加铺细粒式上面层。面层原材料技术要求、配合比设计、拌合、摊铺等与常规沥青砼面层施工相同。要注意的是碾压时压实机具选择要考虑面层厚度,防止过振引起沥青混合料二次细粒化。

第7篇:地面裂缝修补方案范文

关键词:混凝土,裂缝,预防与处理

 

根据砼裂缝成因,采取适当措施进行预防要比事后补救有效的多。也就是说采取以防为主的方法,归纳起来。

1.采取适当以防为主措施的以下几个方面

1.1设计

在设计上要注意到那些容易开裂的部位,如深基与浅基、高低跨处等,应考虑到由于地基的差异沉降或结构原因而引起的薄弱环节,在设计中加以解决。在构件截面允许、配筋率不变而且浇筑方便和条件下,钢筋直径越细、间距越小则对预防开裂越有利。

1.2施工方案

良好的施工方案与预防、控制裂缝有很大的关系。施工方案主要应确定一定浇筑量、施工缝间距、位置及构造、浇筑时间、运输及振捣等。一次浇筑长度由垂直施工缝分割,最好是设置在变截面处或承受拉、剪、弯应力较小的部位。除控制一次浇筑厚度外,分层位置即水平施工缝留设位置也应加以注意;一般来说,因尽量留在变截面处,或远离受拉钢筋部位而设在砼的受压区,确定浇筑时间的原则应尽量避开炎热开气和昼夜温差大的日子。如果必须在夏季施工,则应采取材料降温措施来控制砼入模温度。

1.3施工质量

由于施工质量原因而产生的裂缝发生率在95%以上。如果在施工阶段控制住了裂缝,则在使用阶段开裂的可能性就很小了。论文参考网。因此,施工阶段是裂缝颈防的主要阶段,在施工阶段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首先砼要有合适的配比,选择合适的配合比,不仅要满足强度要求、施工要求,还要从防止产生裂缝的要求出发。适当地选择好水灰比,在满足强度要求的原则下,尽可能减少水泥用量。其次钢筋的成型和模板安装位置要准确、牢固,以免施工中变形。钢筋上的污物和氧化铁皮要清除,以免影响粘结力。第三是浇筑、振捣操作合理,特别是振捣操作技术,往往不被人们重视。过分地振捣对砼均匀性有害,振捣不足也不能保证砼应有的密实度,要恰到好处。

1.4养护

养护的目的是使砼正常硬化,强度增长,不受或少不受外界影响。技术关键是设法使砼温度级慢慢下降到接近外界气温,缩小降温过程中的温差。以便减小温度应力,阴力裂缝的产生。常规养护方法是喷水,对一般砼结构,减少表面收缩,防止龟裂是可行的。大体积砼由于块体内外温度不一致,强度增长不同,常常是在强度增长慢的表面开裂,其养护就不能只满足于用常规方法。具体说,尽量晚拆模,拆模后要立即覆盖或及时回填,避开外界气候的影响。养护期间应以砼强度增长最快的阶段为准,即7至28天,最好能长些。

2.混凝土裂缝的处理方法

2.1表面处理法。论文参考网。包括表面混涂抹和表面贴补法表面涂抹适用范围是浆材难以灌入的细而浅的裂缝,深度未达到钢筋表面的发丝裂缝,不漏水的缝,不伸缩的裂缝以及不再活动的裂缝。表面贴补(土工膜或其它防水片)法适用于大面积漏水(蜂窝麻面等或不易确定具体漏水位置、变形缝)的防渗堵漏。

2.2填充法用修补材料直接填充裂缝。一般用来修补较宽的裂缝,作业简单,费用低。宽度小于0.3㎜,深度较浅的裂缝、或是裂缝中有充填物,用灌浆法很难达到效果的裂缝、以及小规模裂缝的简易处理可采取开V型槽,然后作填充处理。

2.3灌浆法此法应用范围广从细微裂缝到大裂缝均可适用,处理效果好。利用压送设备(压力0.2-0.4Mpa)将补缝浆液注入砼裂隙,达到闭塞的目的,该方法属传统方法,效果很好。论文参考网。也可利用弹性补缝器将注缝胶注入裂缝,不用电力,十分方便效果也很理想。

2.4结构补强法因超荷载产生的裂缝、裂缝长时间不处理导致的混凝土耐久性降低、火灾造成的裂缝等影响结构强度可采取结构补强法。包括断面补强法、锚固补强法、预应力法等混凝土裂缝处理效果的检查包括修补材料试验;钻心取样试验;压水试验;压气试验等。

第8篇:地面裂缝修补方案范文

论文摘要:根据半刚性基层沥青路面的典型病害特征及产生原因,提出了路面养护维修的主要对策。

1.半刚性基层路面的典型病害特怔

半刚性基层沥青路面的典型病害可划分为两大类型:非结构性损坏和结构性损坏。

(1)结构性损坏

该类病害主要有桥头跳车,间距规则的横向裂缝、路表局部网裂和正常车撤等。

(2)桥头跳车

桥头跳车有一种情况:台背填土压实不足,导致填土在台背后数十米范围内下沉。

(3)间距规则的横向裂缝

这种裂缝一般为半刚性基层的结构性收缩而导致的反射裂缝。

(4)纵向裂缝

这种裂缝的数量较少,大多发生在高路堤地段路基外侧。

(5)路表局部网裂

路表局部网裂多发生在行车道轮迹下,成因为路面局部施工缺陷。

(6)路面局部凹陷龟裂

这种损坏是路面局部网裂的延续。因局部网裂没有得到及时的维修封堵,雨水渗人到基层,而高速行驶车辆轮胎的强大“泵吸”作用使半刚性基层的胶结材料被吸出。

2.路面维修措施

2. 1非结构性损坏的维修

维修的基本目的有两个,一是恢复行车平顺,二是封闭裂缝,以避免引发结构性损坏。

2.1.1恢复行车平顺

主要是对桥头跳车和车辙的处理。它们的平面分布截然不同,桥头跳车是横向的,车辙是纵向的。

2. 1. 2封闭裂缝

对于单条横缝和纵缝建议采用常规的灌缝措施。如果缝隙太宽灌缝难以实施,可沿裂缝两侧切割出10一15CM宽的条形槽,深度为沥青面层全厚。

2. 2结构性损坏的维修

2. 2. 1局部凹陷龟裂

局部凹陷龟裂分以下两种情况进行维修

(1)基层局部存在缺陷

有两种备选方案:一是将损坏的基层挖出,用半刚性材料回填作补;二是将损坏的基层局部挖出,用沥青混合料回填修补。

(2)整个路段基层均匀存在缺陷

有三种备选方案:(1)如果整个路段达到大修期限,则对存在缺陷的半刚性基层进行翻新重铺,同时对局部凹陷龟裂一并处置;(2)虽然存在缺陷,但累计轴次远未达到使用期限,则按3.2.1(1)方法进行处置;(3)如对有缺陷的路段实施整体补强措施,施工前将局部凹陷龟裂仍按

3. 2. 1的方案先行处置。

2. 2. 2结构性辙槽

确定维修方案时要考虑以下因素;(1)辙槽虽然只在轮迹处发生,但它反映了整幅路面均有缺陷;(2)辙槽的产生表明了半刚性基层已受侵害或已破坏;(3)两侧车道未出现辙槽,表明两侧车道与行车道实际上成为拥有不同承载能力的“两种路面”。

3.结论与建议

3. 1半刚性基层的维修

在对局部凹陷龟裂进行维修时,必须对半刚性基层进行处置。

(1)保证基层开挖的面积或维修的面积足够大,以使维修后的半刚性基层能够真正形成板全。

(2)基层修补完成后可立即铺筑沥青面层,但维修完成后不能立即开放交通,必须等半刚性基层强度达到一定的程度后方可开放。

(3)用沥青混合料修补局部损坏的半刚性基层在受力和成本方面更具优势。

3. 2采用密实防水的沥青面层维修材料

对于局部损坏的维修,养护单位不可能按原有路面的结构和材料逐层恢复。

3. 3辙槽分期维修实施对旧路面结构层的处置

将旧路面沥青表面的1一2个层次铣刨掉,然后喷洒戮层油,重新铺筑新的沥青面层与两侧车道路表面衔接,就足以实现分期维修的目的。

3. 4新铺沥青面层的平面布置

新铺沥青面层的平面分布须注意以下要点:

(1)使纵向接缝与渠化交通的轮迹保持足够距离,避免纵缝经常性随轮载作用,从而减小路面受力变形对纵缝产生的影响。

第9篇:地面裂缝修补方案范文

【关键词】碳纤维布 码头 横梁 裂缝 加固修补

1 工程概述

舟山老塘山港区一码头始建于2007年,历经5年运营,长期处于疲劳以及超负荷使用中,任其发展必将影响码头安全运行。该码头为高桩梁板式结构,由栈桥与平台两部分组成,码头设计泊靠8万吨级沿海货轮,然而在一次超设计吨级船舶停靠过程中,码头一横梁因遭超负荷撞击在海侧端产生几道应力性通长裂缝,缝宽近2~4mm不等,且有继续开展的趋势。在裂缝开展不能控制下,通过与设计单位的沟通和研究,我们决定采用粘贴碳纤维布的加固措施来限制结构的变形并进一步补强裂缝结构以保证结构的承载力与耐久性达到设计使用要求。

2 加固方案以及施工工艺

由于该加固修补部位位于码头下横梁,因潮水影响可施工时间非常有限,且现场无法架设大型施工机具,使用功能要求加固后不过分改变结构物外形尺寸,又要满足投入使用后承载的码头自身静荷载和码头上部门机运作和停靠船舶撞击时的动荷载,以及考虑到海水环境中使用耐久性的要求,我们决定选用碳纤维布加固补强施工工艺。

2.1 灌浆法施工

(1)因码头横梁裂缝近2~4mm左右,故需先对横梁裂缝内部进行灌浆施工,对横梁内部进行填满密实,使横梁结构实体质量恢复到设计使用要求。

(2)灌浆施工工艺流程图

(3)对于砼构件上大于0.3mm的裂缝,灌浆前需沿裂缝凿成“V”形槽再封缝,而对于大体积混凝土或大型结构上的深裂缝,需在裂缝上进行钻孔灌浆,对于走向不规则的裂缝,除骑缝钻孔外,另需加钻斜孔,扩大灌浆通路。钻孔后,需将裂缝钻孔周边砼碎屑粉尘清理干净。

(4)在裂缝端头处、交叉处以及裂缝贯穿处,钻孔内均埋设灌浆嘴,其间距当缝宽小于1mm时,为350~500mm,当缝宽大于1mm时,为500~1000mm,埋设时,先在灌浆嘴的底盘上抹一层环氧胶泥,将灌浆嘴的进浆孔骑缝粘贴在预定的位置上[1]。

(5)对于“V”形槽的裂缝,先在“V”形槽面上,用毛刷涂刷一层厚1~2mm环氧树脂浆液,涂刷平整均匀,防止出现气孔和波纹,再抹上水泥砂浆(本工程采用固特邦HPM-W钢筋网加固用高性能复合砂浆封缝)对裂缝进行封缝。

(6)裂缝封闭后进行压气试漏,检查封缝效果,待封缝砂浆有一定强度时再进行试漏,试漏前沿裂缝涂一层肥皂水,从灌浆嘴通入压缩空气,凡漏气处均予修补密封至不漏为止。

(7)灌注浆液配制按照原料不同的配方进行,浆液一次配备数量,以浆液的凝固时间及进浆速度来确定,本工程浆液采用固特邦HPG-A无收缩自流密实水泥基高强浇注料。

2.2 碳纤维布修复加固方案

1.混凝土基底处理。

(1)将灌注浆液砼构件表面残缺、破损部分清理干净,对经过剔凿、清理和露筋的构件残缺部分,采用固特邦HPM-W钢筋网加固用高性能复合砂浆进行修补、复原,达到表面平整。

(2)对贴片范围进行定位、弹墨线,按修复、补强设计要求进行。

(3)将构件表面凸出部分(混凝土构件交接部位、模板的错差等)打磨平整,修复后的砼面要尽量平顺。棱角的部位,用磨光机磨成圆角,圆角半径宜≥30mm,最小不得小于20mm。

(4)清洗打磨过的构件表面,并使其充分干燥,可使用废弃棉被进行清洁擦干,或采用煤气喷灯,在控制喷灯移动速度、喷灯与混凝土表面间距情况下烘烤,在取得除湿和清除苔迹的效果后,立即进行电动钢丝轮打磨,以去除横梁表面浮灰、污渍以及油污等附着物。

2.涂底层涂料。

(1)本工程底层涂料碳纤维浸渍粘贴胶采用固特邦JN-C3PA/B剂,把粘贴胶的A剂和B剂按配胶重量比A:B=100:40称量准确后放人容器内,用搅拌器拌合均匀。

(2)用滚筒刷均匀地涂抹粘贴胶,滚筒刷不应含有任何加溶剂。

(3)粘贴胶指触干燥后,在构件表面有凝结凸起时,用砂纸磨光。磨光后若露出混凝土基面,再补涂粘贴胶。指触干燥时间因环境气温不同而不同,一般在1h到3d之间变化。

(4)本粘贴胶施工环境应干燥、通风、粘贴面洁净干燥、无油污,固化环境温度不低于5℃,在气温5℃以下、相对湿度RH>85%、混凝土表面含水率在8%以上,有结露而无有效措施时,不得施工[2]。

3.粘贴碳纤维片。

(1)防止碳纤维片受损,碳纤维片在运输、储存、裁切和粘贴过程中,严禁受到弯折,因此,贴片前应用钢直尺与壁纸刀按规定尺寸裁切碳纤维片,每段长度一般以不超过6m为宜,要使用更长的片材时,除精心防止弯折外,对脱泡(即赶出气泡)、渗浸过程必须加倍谨慎操作,为防止片材在保管过程中损坏,片材的裁切数量应以当天的用量为准[3]。

(2)贴片前用滚筒刷均匀地涂抹粘结胶,称为下涂。下涂的涂量标准如下:200g/m2的碳纤维片,400~500g/m2;300g/m2的碳纤维片,500~600g/m2。涂量根据施工部位的粗糙程度而变化,拱起部分、拐角部分、纤维片搭接部位以及残缺修补处要多涂一些。

(3)碳纤维布300mm宽,贴片时,碳纤维布丝方向与裂缝垂直,裂缝两边各150mm宽,纤维片沿结构裂缝纵向接头处搭接长度必须在10cm以上,且在该部位多涂抹粘结胶;在碳纤维片和粘贴胶之间不应留有空气,为此,应用专用工具沿着纤维方向在碳纤维片上多次滚压,使粘结胶充分渗浸碳纤维片中。

(4)纤维片施工半小时(根据干燥程度)后,用滚筒刷均匀涂抹粘结胶,称为上涂。上涂涂量标准如下:300g/m2的纤维片,200~100g/m2;300g/m2的纤维片,300~200g/m2。上涂时和(3)一样,用脱泡罗拉沿纤维方向用力滚压2~3次,使纤维内部补充、渗浸粘结树脂。

(5)需粘贴2层以上碳纤维片时,必须在首层修补完空鼓后再进行第二层碳纤维布的粘贴。

(6)如碳纤维片在施工中产生空鼓,处理方法如下:

①在碳纤维片空鼓处打开2个以上的孔,使用注射器从孔中注入粘结胶;

②沿纤维方向稍微割开,再用橡胶刮板、毛刷沾上适量粘贴胶,填进割开的缝内。

4.养护。

(1)粘贴碳纤维片后,需自然养护24h达到初期固化,并应保证固化期间不受干扰;

(2)在每道工序以后粘贴胶固化之前,用塑料薄膜等遮挡以防止风沙或雨水侵袭;

(3)当粘贴胶固化期间存在气温降低到5℃以下的可能时,可采用低温粘贴胶,或采取有效的加温措施;

3 碳纤维布加固施工优势

⑴碳纤维布重量轻,施工时不用任何重型设备,其厚度很薄,不需要较大的空间;

⑵采用高弹性模量的碳纤维布加固钢筋砼结构,能取得类似于钢板加固的同等效果,但其结构重量未增加,外表也轻巧美观[4];

⑶由于加固只使用碳纤维和配套粘贴胶,因此不会产生生锈现象,并且具有耐海水环境腐蚀等性能,碳纤维布本身具有极好的抗化学作用,非常适合码头加固并保证其耐久性;

⑷在该横梁加固工程中使用碳纤维布,为工程节约了资金,也大大缩短了施工周期。

4 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