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气象观测要素范文

气象观测要素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气象观测要素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气象观测要素

第1篇:气象观测要素范文

关键词气象要素;观测记录;注意事项

大埔县地处山区,由于山地有利于空气垂直运动,所以雷暴发生日数较多,根据近30年气象资料显示,大埔县最早初雷日出现在1月7日,最迟终雷日出现在 12月30日,全年最多雷暴日数107d,最少日数50d。而雷暴是一种灾害性天气,强烈雷暴的发生,常伴随大风、大雨或冰雹等强对流天气出现,有时人畜还受直接雷击造成伤亡现象,或引起火灾、或使建筑物倒塌,感应雷还能致电子设备损坏,给人类带来灾害[1,2]。因此,准确的雷暴资料,对天气预报的分析和工业、农业、计算机网络等都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笔者介绍了雷暴的气象要素及观测的注意事项,以期为提高雷暴认识和雷暴观测记录的准确性提供参考。如何发表论文

1雷暴的形成条件

雷暴是伴有雷击和闪电的局地对流性天气,它必定产生在强烈的积雨云中,因此常伴有强烈的阵雨或暴雨,有时伴有冰雹和龙卷风[3]。形成雷暴的积雨云发展旺盛,云的上部常有冰晶。冰晶的凇附、水滴的破碎以及空气对流等过程,使云中产生电荷。我国雷暴天气南方多于北方,山区多于平原,且多出现在夏季和秋季,冬季只在我国南方偶有出现。雷暴出现的时间多在下午,夜间因云顶辐射冷却,使云层内的温度层结构变得不稳定,也可引起雷暴,称为夜雷暴。

2雷暴来临时气象要素的变化特征

(1)气温变化。雷暴发生前由于受暖湿空气控制,所以常会感到闷热;雷暴发生时,由于下降气流出现,所以温度骤然降低。

(2)气压变化。雷暴处于发展阶段时,地面气压一直下降,但到成熟阶段,由于下降冷空气的出现,气压便突然上升[4]。这是因为雷暴附近地面的气压场的变化,导致测站气压自记曲线上出现一个凸起的高峰,这个高峰和气温骤降的时间大致相同。

(3)风的变化。当雷暴处于发展阶段时,地面风很小。雷暴到达成熟阶段以后,随着下降气流的出现,风向往往突然改变,风速立即增大,并带有明显的阵性,这种现象常常是雷雨即将来临的先兆。

(4)降水。雷暴降水都是强度很大的阵性降水,降水的持续时间取决于通过测站的雷暴单体的数目、大小、速度和部位[5]。

(5)湿度变化。雷暴发生前,由于上升运动的发展,把近地面层空气中的水汽大量上传,所以地面相对湿度减小。

3雷暴观测和记录

3.1雷暴观测

(1)在观测雷暴时,要特别定准雷暴的方位。打雷时(尤其在夜间)雷鸣响声四周回荡,其方向难以判定,所以,要密切监测云的来向和闪电的方位。

(2)结合天气形势或天气预报判断雷暴路径。观测人员应根据天气形势或天气预报做好可能雷暴的准备,特别是初雷时期更要注意,以免漏记或出现临时忙乱发生差错。

(3)参考风向判别系统。因为积雨云边缘有强烈的下沉气流,所以风标的指向常是雷雨方向,积雨云在测站北面,风向指北,积雨云如经测站南移,则风向立即转向南方。

3.2雷暴记录

(1)雷暴应从整体出发判别其系统,记录其起止时间和开始、终止方向。以该系统第1次听到雷声时间为开始时间,最后一次听到雷声时间为终止时间。

(2)以该系统第1次听到雷声的所在方向记为开始方向,最后一次听到雷声的所在方向为终止方向,按8个方位记录。如雷暴始终在一个方向,则只记开始方向。

(3)当积雨云入侵测站天空时,云体可跨占几个方位,甚至布满全天。当其中某一方向雷暴系统移到天顶或其他方位时,在原来方位或相邻方位可产生另一个雷暴系统,此时值班员切勿将2个系统的雷暴混记为1个系统,这样会造成回头雷暴或近似回雷暴的可疑记录,应另记1个雷暴系统。

4做好仪器和人身防雷工作

(1)目前观测场仪器都设有防雷设施,但强雷暴过后仍出现仪器被雷击的现象[6]。所以,雷暴出现时,特别是遇到强雷暴时,除做好雷暴观测记录外,值班人员应及时切断采集器的交流电,转用电池供电,以减少采集器被雷击的机会,保证气象要素的完整。

(2)观测员遇雷雨天气时应注意人身防雷安全,到室外观测天气状况时,不要佩带或使用有引雷的金属用具,不打金属雨伞,不拿金属照明用具,最好穿有绝缘功能的雨衣和鞋具等。

5其他注意事项

(1)在雷雨季节来临之前,观测员应做好观测前的准备工作,熟练掌握雷暴观测、记载等有关技术,有突发性较强的雷暴、雷雨天气发生时,应及时监测强对流天气的变化,做到准确无误地记载和上报。

(2)强雷暴常伴有暴雨、大风、冰雹等天气现象,所以,观测员观测到有可能打雷时,应提前检查各种仪器是否正常运行,特别应保持雨量传感器和雨量计的清洁,保持漏斗的畅通,保证降水量的准确率。

(3)雷暴等其他强对流天气过后,观测员注意检查仪器和防雷设施是否被雷击,同时要注意做好报文的检查及记录的整理工作。

(4)因雷击而造成灾害时,应将有关情况记入纪要栏。

6参考文献

[1] 兰斌.雷暴天气现象的浅析[J].内蒙古气象,2006(3):47.

[2] 张雅昕.浅谈雷雨天气观测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J].广西气象,2004,25(3):3.

[3] 毛荣方,郭敏杰.永安市雷暴天气气候特征分析[J].福建气象,2007(5):20-22.

[4] 覃彦英,黄庆国,罗思泽.岑溪市雷暴天气形势特征及预报[J].气象研究与应用,2009,30(3):28-32.

第2篇:气象观测要素范文

关键词 地面气象观测;数据文件质量;影响因素;对策

中图分类号 P412.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7)11-0199-01

金塔县鼎新气象站自使用新型自动气象站以来,气象观测效率得到了提升,但也存在观测数据文件质量的相关问题。本文结合金塔县鼎新气象站日常观测情况,从观测场环境、台站硬件设备及人为操作等方面分析探讨影响地面气象观测数据文件的主要因素,找出提升地面气象观测数据文件质量的相关对策,以确保观测数据的完整性和准确性,为更好地开展各类气象业务提供有效的气象数据指导。

1 地面气象观测质量的影响因素

1.1 观测场环境因素

自动气象站观测仪器设备大多属于高集成现代化智能电子器件,敏感性强,易受到周边环境影响,如地温观测数据易受电磁干扰。此外,自动气象站周边小环境所在区域温度、湿度、气压、光照等动态变化均会造成影响。因此,自动气象站选址必须充分结合观测资料实际需要,做好相关技术分析,挑选科学合理的观测场地,确保气象观测数据文件质量[1-2]。

1.2 台站硬件设备因素

台站硬件设备是确保地面气象观测业务顺利开展的重要保障。如果硬件设备突发故障,如自动气象站内采集器或电源系统故障,势必影响气象要素观测数据的正常采集,造成观测数据缺测等,影响观测数据完整性;若通信线路故障,则会影响地面气象观测数据的正常上传;业务计算机故障会导致气象要素数据储存或传输异常等。只有确保台站硬件设备完好,才能确保地面气象观测工作顺利进行,保证观测数据文件质量[3]。

1.3 人为操作、维护不当

通过对影响地面气象观测数据文件质量的原因进行分析,发现其主要因素是^测人员操作、维护不当。如夏季降水集中,雷暴天气频繁,若长时间未将业务计算机调制解调器拔掉,雷击产生雷电流会沿线路对业务计算机或其他设备安全造成威胁。观测人员在打开变送器机箱门后未及时关闭,若出现降雨天气,机箱内元器件很容易进水受潮,影响地温数据测量准确性。

2 对策

2.1 加强自动气象站仪器设备的日常维护管理

必须加强台站观测仪器设备的日常维护管理。一是定期对仪器设备进行检查,查看其有无损坏之处,同时要严格依据相关规范要求做好仪器设备的清洁维护工作,确保仪器设备的完好性;二是做好自动气象站仪器设备的雷电安全防护工作,采取比较全面的直击雷以及雷电电磁脉冲防护,并定期对防雷基础设施进行检测,确保其性能的完好性;三是做好业务计算机的日常维护。严禁在业务计算机上装设与地面气象观测业务工作不相关的软件,也不允许在计算机上随意插取U盘或做与工作无关的事情。另外,需要在计算机上安装杀毒软件,并及时对杀毒软件进行更新,防止木马等病毒对业务计算机系统的入侵,确保系统的可靠性,进而使观测业务软件能够正常运行。

2.2 加强观测人员的培训,提升其业务技能水平

气象部门要将观测人员的培训作为日常工作的重要部分。一是加强观测人员职业素养的培训,培养其爱岗敬业的责任意识。使每个观测人员均能够认识工作中存在的不足,并能够针对不足之处加强学习,自我完善,充分发挥自身主观能动意识,确保地面气象观测数据的可靠性。二是经常开展培训实践活动,提升观测人员的业务技能。积极组织观测人员进行实践操作培训,促使其将理论知识联系到实际工作中去,提升其应急处理能力,一旦发生观测数据异常或其他故障问题,可以及时进行处理。三是制订相应的奖惩措施。培训过后要进行考核,考核通过后方能上岗。对于在岗位工作上表现突出的观测人员可以给予相应的奖励;反之,表现极差的观测人员要给予一定程度的处罚,这样便能够充分调动观测人员的工作热情,使其能够全身心地投入到观测业务中,减少错情发生,进而确保地面气象观测数据文件质量[4]。

2.3 加强自动气象站的监控管理工作

气象部门要进一步完善网络监控平台,要求观测人员加强数据监控管理工作。尤其要做好观测数据的实时监测工作,及时发现网络故障或者数据异常等问题,并针对异常问题迅速分析以及做出判断,随后及时采取相关措施进行处理。对于比较棘手且自身无法解决的故障问题需要即刻上报给上级相关部门请求协助,在故障未有效处理之前,可以通过人工观测以及数据输入,以减少观测数据的缺测率,确保地面气象观测数据的完整性和准确性,进而提升观测数据文件质量[5]。

3 结语

地面气象观测数据文件在气象业务中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为了提升地面气象观测数据文件质量,气象台站必须要找出影响地面气象观测数据文件质量的相关因素,并对其进行综合分析,找出科学合理的质量提升措施。首先,观测人员要加强自动气象站仪器设备的维护管理,确保观测业务软件长期保持正常运行;其次,要加强对观测人员的培训,提升其业务技能水平,减少错情发生,进而确保地面气象观测数据文件质量;最后,要加强自动气象站的监控管理工作,做好观测数据的实时监测,进一步提升地面气象观测数据文件质量。

4 参考文献

[1] 秦霞.地面气象观测数据文件质量影响因素及提升对策[J].现代农业科技,2016(17):208.

[2] 张新华,李雪,汪剑,等.影响地面气象测报工作的因素及对策[J].北京农业,2014(8):150-151.

[3] 朴成活,朴正哲,李烨.当前地面气象测报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处理对策[J].科技与创新,2015(9):83-84.

第3篇:气象观测要素范文

关键词 花椒;生态气象;观测方法;物候期;产量因素;病虫害观测

中图分类号 P421.1;S163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2)21-0265-01

花椒原产于我国,栽培历史悠久,广泛分布在黄河和长江中上游。花椒的生长发育受环境条件的影响,其中气象要素是重要的条件之一。对花椒的物候期、生长状况、气象要素等进行观测,可以鉴定其生长发育、产量形成、品质优劣与气象条件的关系,为开展特色农业气象预报服务,趋利避害提高花椒产量、品质提供科学依据。中国气象局在《农业气象观测规范》果树分册中对苹果、梨等经济林果的观测方法作了说明,但无花椒生态气象观测标准,根据花椒的生态特点,参照其他经济林果,对其观测方法、标准进行探讨。

1 花椒生态气象观测的要求及项目

1.1 观测基本要求

花椒生态气象观测采取平行观测的原则,即物候观测与气象要素同时进行[1]。气象要素观测可参照《地面气象观测规范》进行;花椒物候观测地段与气象观测场水平距离不超过3 km[2],海拔高度要尽量接近,最多相差不超过100 m,地形代表当地特点,并应远离大型水体、高大建筑、高速公路等,尽量减少边际效应。选择当地主要栽培品种,树龄在5~15年之间,生长正常的植株,观测地段面积不少于0.5 hm2或总植株不少于50株。

1.2 生态气象观测项目

根据花椒外部形态特征,将其划分为9个物候期:芽开放期、现蕾期、开花期、展叶期、果实膨大期、着色期、成熟期、落叶期。每个物候期需进行始期、盛期观测。影响产量形成的因素有坐果率、新枝长度、树高、树冠直径、植株密度等;气象要素观测主要有温度、降水、相对湿度、日照等;主要的病虫害和气象灾害。

2 花椒生态气象观测标准

2.1 生态特征

花椒属芸香科花椒属,落叶小乔木或灌木,花芽为混合芽,聚伞状圆锥花序,奇数羽状复叶,果实为蓇葖果,球形表面有疣状腺点,成熟果皮呈红色或紫红色,种子黑色光亮[3]。

2.2 物候期标准

芽开放始期:芽开始生长,长约1 cm;芽开放盛期:整个植株有1/2枝条上芽均开放。展叶始期:观测枝上有1~2片叶片完全展开;展叶盛期:植株上超过1/2枝条有完全展开的叶片。现蕾始期:观测枝上花芽中能看到序状花序;现蕾盛期:超过1/2的枝条上能看到花序。现蕾期多与展叶期重叠出现。开花始期:观测枝上花序散开,花被开裂,露出子房体;开花盛期:观测枝上雌花柱头向外弯曲,并且由淡绿色变为淡黄色,初见开花至开花盛期为3~4 d。果实膨大始期:以该品种正常成熟果实为标准,果实达到完全成熟果实约1/4大;果实膨大盛期:达到1/2大进入膨大盛期。果实着色始期:青绿色的果皮颜色变淡,逐渐变成暗红色,着色尚不均匀;果实着色盛期:果皮呈深红色,疣状突起晶亮,近似透明。该发育期时间较长,一般6月上旬开始着色,7月上旬进入着色盛期,下旬完全呈暗红色。成熟始期:果实呈红色或紫红色,椒仁(即种子)变硬,青黑色,与果皮不易剥离;成熟盛期:种子呈黑色有光泽,易与果皮剥离,有极少的果皮开裂。落叶始期:叶子表面失去光泽,叶色变浅,叶面出现锈斑点,整株树叶片有10%有脱落;落叶盛期:叶片大量脱落,枝条上只剩下零星叶片。

将观测地段划分为4个相等的区域,每个区域选1个测点,每个测点连续选5株植株,共20株作为观测植株;每株上选发育较早的一枝作为观测枝,观测枝做上记号,一般物候观测在此进行。根据物候特征,记录进入物候期的株数,统计百分率,当进入某个物候期的植株数≥50%时,即为进入该物候期。比如:出现展叶始期的株数≥50%记为展叶始期;出现展叶盛期的株数≥50%记为展叶盛期。一般可根据物候期出现的历年值,当临近物候期出现时,逢双或隔日观测,旬末日必须进行巡视观测。在不漏所规定的物候期的前提下,可5 d巡视1次。开花期由于时间短,需每日观测。

2.3 产量因素观测

坐果率、树高、树冠直径、植株密度等可参照《农业气象观测规范》果树分册中的相关内容进行。由于花椒春季抽出的新枝能形成结果枝,对翌年产量影响较大,所以只观测春季新稍的生长长度,方法同苹果。

2.4 主要气象灾害及病虫害观测

资料表明,陕西省主要花椒虫病害有柳干木蠹娥、花椒窄吉丁、蚜虫、桔潜跳甲、锈病落叶病等[4]。观测病虫害开始、猖獗、终止日期,在观测小区内分别选5株,统计受害株数,计算受害百分率。常出现的气象灾害有春季霜冻害、春末夏初的高温干旱、采摘期的连阴雨等,根据植株表现出的受害特征及气象因素综合判断,灾害发生时及时记录其开始、终止的日期以及受害程度。

3 参考文献

[1] 中国气象局.生态气象观测规范[M].北京:气象出版社,2005:4.

[2] 朱艳杰.县级气象业务500问[M].北京:气象出版社,2004:79.

第4篇:气象观测要素范文

关键词:地面气象观测;学习要点;要求

Abstract: The surface weather observations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the meteorological observation, this paper focuses on the key learning points of the surface meteorological observations and meteorological elements observed, the final analysis of the specific requirements of good surface weather observations for future work surface weather observations provide a reference.Key words: surface meteorological observations; learning points; requirements

中图分类号:P411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码:

一、地面气象观测的概述

1.1地面气象观测的内涵。地面观测是指,在各种地面观测平台上,用仪器及目力对气象要素和天气现象进行测量和观察的方法和技术。地面气象观测用目力和借助仪器对云和近地面的大气状况及其变化进行连续的、系统的观察和测定。观测项目有大气压力、空气温度、湿度、地表温度、地中温度、风、降水、云量、云状、能见度、辐射、日照、蒸发、积雪、电线积冰等天气现象。除气压外,地而气象观测都在观测场内进行。国家基本站每天进行2 时、8 时、14 时、20 时四次观测,昼夜守班。除此还要根据需要增加观测项目和次数。高空气象观测借助仪器对自由大气中各高度的气象状况进行观察和测定。观测项目有空气温度、湿度、气压和风等。主要的探测工具有无线电探空仪和测风气球,以及气象飞机、气象火箭和气象卫星等。

1.2地面气象观测的发展进程。地面气象观测是气象观测中开始最早、发展最普遍的一类。在没有气象仪器之前,全凭目力(风、云和各种可见现象) 和感觉(冷、热、干、湿)判定。在气象仪器发展的基础上,17~18世纪欧洲陆续组建了气象观测网(见大气科学发展简史)。至19世纪末,随着通信网络的发展,基本建成了系统的气象台站网。此后,由于各种气象仪器的创制和新技术的应用,常规观测逐渐向自动化遥测过渡。

1.3地面气象的分类。地面气象观测按其不同的内容和用途,可分为天气观测、气候观测、专业观测和专项观测等。(1)天气预测。天气预测主要是为天气分析和天气预报提供气象情报进行的观测。按其作用不同,它又分为基本天气观测、辅助天气观测和补充天气观测三种。基本天气观测按世界气象组织统一规定的观测时次和项目进行,为日常天气预报绘制地面天气图提供气象资料。观测时间为世界时00、06、12、18时(相当北京时间08、14、20、02时)。观测项目为:气压(包括测站高度订正至海平面的气压值、3小时气压倾向和特性)、气温(包括测时气温和日最高和最低气温)、湿度、现在和过去一小时的天气、云况(云量、云状、云高、云向)、风向、风速、水平能见度、降水量、地面状况和特殊大气现象等。海上船舶天气观测还要测定船的航向、航速、海水温度,波浪的方向、周期和浪高,海冰和海上特殊现象等。观测结果经记录和计算,编成电码,在规定时次的正点后十分钟内发出情报。辅助天气观测是为绘制辅助天气图提供气象情报进行的观测。观测时次为世界时03、09、15、21时(相当北京时间11、17、23、05时);其观测项目和基本天气观测大体相同。补充天气观测是在以上两类观测的时次之间,为更及时地观测天气的变化,或满足某些特殊需要而进行的观测。其具体观测时次及观测项目按需要而定。(2)气候观测。主要是为气候分析研究积累资料而进行的观测。其观测时次和项目由各国自定,中国气象部门规定:时次和基本天气观测一致,项目和天气观测类似,另增加日照时数、各层土壤温度、蒸发量和积雪等。(3)专业观测。指适应各专业需要而进行的观测,如农业气象观测、林业气象观测、水文气象观测、航空气象观测等。它们的观测时间、次数、项目都按各专业服务的要求而定。如农业气象站,通常都加测各层土壤湿度、作物发育期和物候现象;航空气象观测要求着重对能见度、低云高、低层风向风速、以及雾、雷暴等危险天气现象的观测;水文气象站则着重对降水、蒸发等的观测。(4)专项观测。指采用一些专门的设备,分别对云雾物理、辐射、天电、大气臭氧、大气污染等进行的观测。其观测项目(单项或多项)、时间、方法和设备,均按不同需要而定。如辐射观测包括连续记录太阳总辐射和天空辐射,定时测量直接太阳辐射,记录日照时数等。

2.气象要素观测的学习要点在气象要素观测中,“新规范”对部分观测项目内容进行了调整和修改,并对仪器维护和记录的订正查算做了具体规定,较大篇幅地增加了新型观测仪器的结构原理和安装维护内容。因此,在学习“气象要素的观测”时,应注意以下几点:2.1随着观测仪器的发展更新,充实了大量新型观测仪器,应掌握新仪器的探测原理、安装和维护要求,并正确处理和掌握同类仪器之间的区别,以及探测结果可能出现的差异。2.2能见度观测给出了“夜间灯光能见距离与白天能见距离的关系表”,日常业务中,注意区别不同条件下(黄昏和凌晨、月夜、黑夜)同一目标物所反映的能见距离的差异。2.3视程障碍现象对社会生活的影响越来越大,为满足服务需求,在天气现象的观测中,增加了雾和沙尘暴的等级定义,以及“扬沙”、“浮尘”现象起止时间的记录[1-3]。当出现能见度

3.对做好地面气象观测的要求

3.1 提高思想认识。首先从观测员思想抓起,重新认识本职工作的重要性,树立爱岗敬业、吃苦耐劳、任劳任怨的精神;其次加强职业道德教育,提高工作责任心,培养认真细致、耐心负责的工作态度,明确工作职责,加深对涂改为造等行为的危害性和恶劣性的认识。

3.2 提高对各项规章制度重要性的理解和认识。组织业务学习和讨论, 加深对各项规章制度特别是值班制度、交接班制度重要性的理解,严格遵守各项规章制度,同时也注意调节人际关系,加强团结协作,增强集体凝聚力。

3.3 注意技术现代化。加强文化教育,提高文化层次,多进行技术交流,进行岗位技能培训,加强对规范规定和技术规定的正确理解;同时提高计算机水平,将专业知识和计算机相结合,努力适应现代化设备的要求,积极由单纯测报员角色向综合的、多种角色发展。

3.4 加强心理素质。新观测员应努力克服心理紧张的问题, 同时老观测员应该发挥“扶上马送一程”的精神,对新观测员多提醒点,实行“一帮一”的方式,帮助新观测员度过“紧张期”;而对老观测员,当仪器设备或业务运行方法发生变换时,一方面观测站应该学习、观测,比较差别;另一方面,老观测员应调整心理状态,打破惯性思维,克服依赖以适应新情况的变化。

3.5 保持最佳精神状态。观测员应注意班前休息,适时调整自已的生物钟以适应观测工作的要求,在观测前,勤动手勤动脑让思维活跃起来,以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更好的投入到工作中。

参考文献

第5篇:气象观测要素范文

关键词:地面测报工作;问题;应对措施

中图分类号:S225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74/nyyjs.20160432198

1 地面气象测报业务

地面气象测报业务工作在我国已经发展了数年,在科学技术水平的推动下,其观测方式也在发生变化,现阶段,地面气象测报工作已经完全进入了自动化观测阶段,其观测的内容和范围也在不断扩大,不仅提升了地面气象测报的质量,还使观测人员的工作量大幅度降低,提升了其观测效率。

2 地面测报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2.1 工作人员整体综合素质偏低

在实际的地面测报工作中,测报质量的高低要直接受到测报工作人员综合素质的影响。自从新设备和新技术投入使用到地面测报工作后,其测报质量得到了明显提升,但是又突显了一个新的矛盾,地面测报人员自身的技能还不能适应改革调整后的测报工作要求。地面测报工作涉及的范围逐渐扩大,对工作性能的要求逐渐提高,而现有测报人员的技术水平有限,在较短时间内很难对新技术的使用技巧进行熟练掌握,会阻碍地面气象测报工作的顺利开展,进而对测报质量产生影响。

2.2 测报工作制度管理力度薄弱

地面测报工作中,由于测报人员不能根据正确的操作规范和业务流程进行很容易造成地面测报中的相关设备出现故障,进而造成观测失误,影响观测质量。

2.3 观测员工作责任心不强

在实际的测报工作中观测人员要尽力排除外界因素造成的干扰,气象观测制度的改革推动了天祝县气象局业务一体化改革。由于气象测报是一项比较细致的工作,在工作过程中需要观测人员集中注意力,这样可以有效避免因观测员任务过多而分散注意力的情况出现,从而影响观测的准确性,进而影响观测质量,严重情况下还会使测报工作很难进行。一些观测人员由于缺乏责任感,很容易将生活中的负面情绪带到测报工作中。在改革调整,虽然对这种情况进行了调整,但是观测人员的工作责任性不强仍然是影响地面气象测报质量又一重要因素。

2.4 测报技术设备不足

我国的地面测报业务起步较晚,对设备到的使用存在有严重的重使用轻维护的现象,一些地区由于资金缺乏,不能及时更换和匹配相关的监测设备,现代化的地面测报工作对设备具有较高的依赖性,在测报工作中往往会出现测报设备不能满足地面测报工作的需要,所以,设备问题也是地面测报急需要解决的问题。

3 提高地面气象测报质量的几点对策

3.1 加强测报人员的综合技能培训

由于对地面测报工作的改革调整,新形势下地面测报业务涉及的范围不断扩大,使地面测报业务的科技含量得到了大幅度增加,但是,由于测报人员缺乏对测报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再加上工作过程中缺乏责任性,使测报工作重复的情况频繁出现,进而影响测报质量。所以,对于气象部门来说,应对测报人员的综合技能加强培训,同时对基础业务知识加强学习,不断完善相关规范,对于重点和难点的观测业务技巧进行熟练掌握,使观测人员自身的实践能力以及专业知识都能得到提升。另外,还要加强培训测报人员的职业道德水平,提升测报人员的工作荣誉感,以期提升地面测报的技术水平。

3.2 加强测报人员队伍建设

对测报人员队伍加强建设是开展地面测报工作的中坚力量,首先气象部门需要加大投资,积极引进新设备和新技术并派遣优秀观测人员到上级气象部门进行学习,保证测报人员可以提前了解新的理论知识以及相关设备的操作方式。

3.3 提升测报人员的责任心

在地面测报工作中,如果测报人员受到外界因素的干扰很容易出现精神不集中现象,会对观测结果的准确性产生影响。所以,在实际的测报工作中,测报人员应始终坚持实事求是的工作原则,集中注意力,提升测报工作的责任性,不将生活中的负面情绪带到测报工作中。对于测报人员来说,需要全面了解气象测报中操作规范,对观测到的气象要素资料以及天气现象如实进行记录和报告,使观测资料的准确性得到保证。

4 结 论

由于社会各界对地面测报工作的要求越来越严格,再加上其本身具有较高的工作难度,使测报人员面临着巨大的挑战,气象测报是一项细心、严密的工作,需要测报人员具有高度的责任心,在测报工作中严格负责,只有这样才能使测报工作的质量得到保证。

参考文献:

[1] 朴成活,朴正哲,李烨.当前地面气象测报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处理对策[J].科技与创新,2015.

第6篇:气象观测要素范文

    系统多圈层观测数据信息基础,结合公共气象服务需求,向各级党政领导和社会公众提供多轨道、无缝隙、精细化的预报预测产品的业务技术产品,包括气候、气候变化、天气、空间天气、大气成分、雷电、生态与农业气候、人工影响天气等的监测分析、预报预测、评估及应用等相关业务。准确可靠的气象预报预测产品是促进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维护社会安全的重要保障,重大气象灾害和突发性公共事件、农业生产和粮食安全、航空飞行、地面交通、重点工程建设、旅游、气候变化影响评估、生态环境保护等涉及人类生产生活的重要领域无一不需要气象部门为其提供准确可靠的预报预测结果和建议,因此作为整个气象事业的核心,强化气象预报预测系统建设,提供多元化天气气候预报预测服务产品,不仅是气象业务体制改革的目标,也是当前一项迫切的重要任务。内蒙古兴安盟阿尔山市气象局属国家基本站,承担着地方天气报、航危报、重要天气报等发报任务,几乎每个时次都有观测、发报,在为当地政府和群众服务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1 影响和制约气象预报准确率的主要因素

    天气预报是以大气科学理论为依托,各种气象探测手段为基础,数值天气预报为核心,同时依靠预报业务人员的综合判断分析最终形成的,其中每一个环节都存在着某些不确定性,很难保证每一次的预报预测结果都与实际一致,提高天气预报预测准确率在当前仍是一个世界性的问题。依据阿尔山市气象局实际,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讨论影响和制约气象预报预测准确率的主要因素[1]。

    1.1 气象监测信息获取不全面 阿尔山气象局观测站是国家气候站网的骨干和标准站之一,其基本任务是积累长期稳定可靠并具有准确性、代表性和比较性的气候观测资料,用于气象预报监测的系统主要为地面固定监测及肉眼目测等,实行业务人员昼夜连续守班,每h进行一次定时观测,以每天24次观测记录进行报表统计和上报。从时间观测上,监测信息的获取是定时而非连续不断的,而且全市监测站点的分布虽然在不断加密但还是有着空间间隔,如果天气变化恰好发生在这些时空或空间间隔中,就会导致获取的监测信息不完整,从而影响气象预报预测的准确率。

    1.2 气象预报分析技术急需提高 气象预报主要是通过对大气运动规律的监测,获取相关数据后,利用数字和物理学知识进行全面分析,进而得出结论,其分析技术依赖于和受限于数学和物理学的发展。阿尔山气象局由观测员按时对上级指导预报产品进行订正预报,然后发布气象预报产品,订正预报同样需要综合运用各种诊断分析、预报技术和方法,在预报业务方面,观测与预报有着必然的联系,但仅凭观测员现有业务能力和知识层面还不能完全掌握气象预报分析技术。

    1.3 气象观测环境受限制 按照我国有关气象法律对气象观测站点周围环境的明确规定,气象观测站应建立在较为空旷的地带,四周不能有高大建筑物遮挡等。但是,由于城市扩建等因素影响,近年来城市建设规模较快,观测场四周过度开发,影响和破坏气象观测环境及设施等行为屡禁不止,气象观测环境遭受影响和破坏的现象日益突出,影响严重的测站不得不迁移站址,直接影响着该地区气象观测资料的连续性和代表性,这也是近些年影响天气预报预测准确率的重要因素之一[2]。

    2 改进措施

    2.1 强化综合观测基础作用 做好综合观测监测是提高气象预报预测能力、加强气象防灾减灾、应对气候变化以及开发利用气候资源的基础,因此要不断提高气象预报预测准确率、精细化和专业化水平,坚持观测系统建设,加强观测自动化进程和观测系统标准化,充分发挥气象观测系统效益。不断优化站网布局与设备更新,完善专业气象观测系统建设,健全观测业务规范、技术标准和业务流程,加强中小尺度天气等气象灾害和关键性、转折性天气监测;并通过提高观测资料的数据质量控制,逐步实现国家、区、台站三级观测资料质量检测与控制实时业务系统,深化观测资料及数据产品的应用。

    2.2 完善灾害性天气短时、临近预警预报系统 在全球气候变暖大背景下,极端天气事件频繁发生,要提高气象预报预测水平,就必须加强气象监测点建设,提高气象灾害综合监测能力,加强对以往发生的极端天气事件的预报能力及灾害天气具体影响的分  析、总结能力等。阿尔山地区年积雪期长达7个月,大雪大灾,小雪小灾,每年春季冰消雪融之际就是“桃花水”泛滥之时;2008年11月-2009年3月,该地区降雪量累计达46.5 mm,同比增加21%,其中3月9日最大积雪厚度就达35.0 mm,为做好“桃花水”气象服务工作,阿尔山气象局从3月下旬就开始监测春洪发展趋势,为党政领导和有关部门每日

    制作《防治桃花水专题气象条件分析》,并通过电视、广播及时发布预警信息,方便市民更多的了解最新天气形势,配合政府对危险地带进行人员分流。

    2.3 提升基层台站预报业务和服务能力

    县、市气象局处于气象服务的最前沿,担负着为民气象服务、防灾减灾和农业农村气象服务重任。2010年2月,阿尔山气象局经努力协调后,引进新型天气预报制作系统,在预报中增加紫外线指数预报、舒适度指数预报等项目,争取在天气预报制作软件中增加发布负氧离子监测数据的语音合成项目,以更好的为阿尔山市创建“健康阿尔山”、“生态文明体验区”提供优质服务。

    2.4 做好预报预测业务人才支撑保障作用 拥有具备现代预报预测技术的高素质预报员队伍是提高气象预报预测准确率的关键,因此,要坚持以人为本,重点加强预报员人才体系建设,培养掌握扎实理论基础知识、具有较强天气分析预报实践能力和高度责任心的学习型观测预报员,加强常态化的岗位培训和集中轮训机制,重视预报员岗位锻炼,在重大灾害性天气预报实践和预报技术总结交流过程中善于发现和培养骨干预报员,带动和促进观测预报员队伍整体素质的提高,提升现代天气预报业务发展的核心竞争力。

    参考文献

第7篇:气象观测要素范文

【关键词】地面气象观测;分类;记录

气象观测资料的准确对天气预报、气象情报和气候分析等科研活动的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不断提高气象观测报告的质量是气象观测工作一直以来的侧重点和难点,这就要求观测员要不断提高整体素质,对环境变化、气象探测设备特点对测报资料的影响有清晰的认识,笔者在这里就日常观测工作中一些常见的规范与常见现象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希望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1.观测场

观测场即用于地面气象观测的场地。地面观测活动的大部分项目都在观测场内进行(除气压外)。观测场面积应以大小为625O的正方形场地为佳,有平整的浅草覆盖,并以1.2m 左右高度的白色稀疏栏杆围列。场地内工作仪器的置放应遵循东西成行排列、南低北高的原则:测风仪器安装在最北面,风速感应器距离地面的高度为10m;由于百叶箱的通风效果良好,又有较好的防阳光辐射效果,气温和湿度的测量仪器应考虑置放在两个百叶箱内,测温元件和地面的高度为1.5m,以此保护箱内仪器和测量记录不受影响;雨量计和蒸发器置放于百叶箱南侧,器口离地面距离均为0.7m;观测场的南侧是地温场地,用以安装日照和辐射等测量仪器。观测场周围环境应开阔,保证观测工作不受局部地形与建筑物的影响。

2.地面气象观测的分类

地面气象观测包括天气观测、气象观测和其它一些特定的观测活动。

2.1天气观测将为天气分析和预报提供天气绘图报资料

通常情况下其定时观测时间为北京2、8、14、20 时每天4 次或8、14、20时每天3次。在台风季节,受台风影响的地区还要进行加密观测。

2.2气候观测

我国气象部门规定,气候观测应和天气观测的定时一致,气候资料每天以北京时间20 时为日界,根据温度、湿度等仪器的自记录,以小时为单位整理其读数,统计合计量、挑选24 小时内的最高值和最低值,并在月终和年终的时,统计地面气象观测的月报表和年报表。

2.3其他观测

应特殊专业或者任务要求开展的观测。例如部分台站为民航系统承担了专业航空天气观测的任务,为其提供相关的航线气象资料。

3.地面气象观测中的常见现象

3.1器差值

器差指气压、气温以及相对湿度的实际测量值和自记值之差,在正常工作状况下的仪器,其值总会在一定范围内作规律的窄幅变化,但是有时候会出现过大的器差值。在仪器状态良好,工作人员操作规范的情况下,自记仪器的滞后性是导致器差偏大的首要原因。因为自记仪使用周期较长,灵敏度会随之降低,进而滞后性增大,因此当环境要素的变化增大时,器差绝对值的区间也明显扩大。

3.2干、湿球温度

据湿球湿度表测试原理我们知道,通常情况下湿球温度总是低于或等于干球温度―这个温度值是经仪器差订正后的数值。但是,当空气湿度过大或有雾的时候,与此相反记录的现象也偶有发生,即湿球温度比干球温度略高。在这种情况下空气湿度很大,干球和湿球温度表的测值相当接近,加之湿度过大致使干球球体表层潮湿、两支湿度表性能的微小差异,湿球温度就会略高于干球温度。此时的温度计算应将干、湿球温度视为相同值。

3.3最低气温和最低地温

通常情况下我们测得的地面最低温度比最低气温要低。但是在夜间阴天且伴有降水的情况下,会出现地面最低温度比最低气温要高的记录。究其原因,是因为在雨水天气的夜间,地表层面辐射的冷却强度减弱了很多,与此同时,降水使土壤湿润,热容增高,地面降温速度变慢,最低地温就会高于最低气温的记录就会产生。再者,如有冷空气的影响,气温降速也会大于地温的降速,更会导致最低地温高于最低气温。

3.4降水

一般情况下,实测降水量与自记降水量是相符的,而实测降水量与自记降水量是相对应的,但是,在工作记录中经常出现没有实测降水量却有自记降水量的记录,此数值一般为1mm,这主要是因为降水后雨量计的滞后性所致,也有可能是雾、霜、露等湿度较大的天气状况引起。

3.5定时降水量与蒸发降水量

一般而言,定时降水量与蒸发降水量是相对应的。但是只有定时降水量,却无蒸发降水量记录的情况也会发生。出现这样的现象,对两者的观测时间差异成为主要原因;而无定时降水量却出现蒸发降水量现象的原因亦是如此。

3.6积雪和雪深

一般来说,若某日天气现象有积雪,那么该日就有雪深。但是,由于积雪与雪深数值采集时段的差异性,出现有积雪却无雪深的记录是正常的,也是被允许的。

3.7 E601型蒸发量

因为处于蒸发水面上空的饱和水汽压通常都大于实有水汽压,所以日蒸发量多为正值。但有时候也会有负值的记录现象出现。日蒸发量数值为负的情况通常出现在湿度较大的阴雨天气,蒸发量的数值在这种情况下较小,而且在测定了蒸发降水量以后,雨量瓶内壁上附着的降水量残余等因素也会对蒸发量造成影响,从而导致负的日蒸发量的出现。通常,蒸发量的负值是一个很小的量。

3.8 E601型蒸发量与小型蒸发量

小型蒸发量比E601型蒸发量要高的现象是相当普遍的,这是由仪器本身的结构、安装的高度和仪器工作环境的差异所引起。但是有时也会出现E601 型蒸发量大于小型蒸发量的现象。

第8篇:气象观测要素范文

【关键词】地面气象观测;人工站;自动站;数据差异;原因探究

0.前言

人工观测数据与自动气象站观测数据差异是大气探测工作关注的重点问题之一。自动站的建立极大地节省了观测站的人力配置,但是自动站不可避免地与人工站同一时间记录的气象数据出现了差异,这就需要在自动站与人工站记录出现差值大于规定标准的情况下,要结合天气现象、计算机、采集器等多方面的情况进行综合分析,反复跟踪对比观察,才能提高记录的准确性,以确保采集数据的质量。

1.人工台与自动台观测数据出现差异主要原因

1.1观测时间产生的差异

地面气象测报规范要求人工观测在观测时次为45~60分钟之间完成气温、湿度、降水、风、气压、地温的观测,自动站是在00~01分钟内按一定的顺序完成各项目观测的。人工观测靠观测员逐项进行,观测时间跨度较大,由于近地面气象要素随时间而变化,人工观测和自动观测时间上的不同步导致两种观测结果出现差异,这种差异随气象要素的时间变化速率和变化幅度大小而不同,一般而言,气象要素随时间的变率越大则自动站与人工观测数据间的差异越大。

1.2仪器原理差异

自动气象站中使用的气象传感器与人工观测用的仪器在原理上是不同的。自动气象站的传感器有较小的时间常数,可以观测到大气中比较小却有意义的波动,所得到的极值更具有代表性。

1.3时次差异

自动气象站安装在有人值守的气象台站使用时,每小时存储观测记录一次,一天共24次;有特殊要求的自动气象站,如中小尺度监测站等,观测时次更多。观测时次的增加,能获取更多有用的气象信息。在我国,采用的观测时制是北京时,由于我国幅员辽阔,不同的台站,不同的观测时次所观测到各类平均值存着不能忽略的差异。以温度观测为例, 4次、8次和24次观测所得到温度平均值是有差异的,部分台站4次观测与24次观测的月平均温度可相差0.6℃,年平均温度可相差0.2℃。

1.4观测环境和方式造成的差异

人工和自动站一般处于同一观测场,但有些项目的观测环境还是存在差异的,这也必然造成观测数据存在差异。例如:人工站气压表在室内,自动站在室外,室内外温度不同引起气压订正误差,必然导致两者气压出现一定的差值。

1.5其它原因造成的差异

自动与人工观测的气压,在拔海高度较低的台站,两者比较接近,在海拔高度高的台站,两者存在较大的差异。气象部门长期沿用气象常用表中的旧的重力加速度计算公式,该公式计算出的重力加速度有较大的误差。从理论上说,大气中气压的变化相对较为平稳,水平梯度较小,出现差异的原因是水银气压表旧的订正公式不准确造成的。根据国家气象计量站的振筒式气压传感器与水银气压对比实验结果可看出,新旧重力加速度公式存在与海拔高度有关的系统误差。

2.气象要素出现差异的情况

2.1气温

气温波动相对较大,所以不能简单地、随意地将单个数据进行比较,而要看一个较完整的资料系列的对比结果。现就某气象站2008资料中气温为例予以说明。设在t次观测时,气温的真值为ηt,人工观测值yt,自动站观测值为zt,人工观测的误差为et,自动站的观测误差为~et,则:

yt=ηt+et ; zt =ηt + ~et (t+1、2....n) (1)

(1)式中气温的真值部分由周期性变化量f(t)和趋势项(非周期性变化量)组成,则:ηt = f(t)+et (t+1、2....n) (2)

方差为:VαSt =Vαet +Vα~et =σ12+σ22 (3)

σ12是人工观测值的方差,σ22 是自动站测量值的方差。这是常规方法的计算结果。用隐含周期和自相关模型求出σ12-σ22,然后与式(3)联解,就可分别求出σ1和σ2。最后的计算结果:σ1>σ2,即人工观测的气温标准差大于自动观测的标准差。从该站2008年平均气温比较结果,自动观测与人工观测的平均差值很小,为0.1,即自动站比人工站高0.1度。从以上资料的分析中可以看出,与人工观测相比较,由于自动气象站的测量值是多次取样后的平均值,因而能抑制高频干扰混迭,可以较真实地反映当时的准确气温。

2.2相对湿度

在人工观测中,使用的测湿元件是百叶箱干湿表和毛发表,由于干湿表A值采用前苏联的数值,测出来的相对湿度系统误差偏大。在-10.0℃以下, 用毛发表测湿,误差也很大。在自动气象站中,用湿敏电容全程测湿,测量原理与人工观测差别很大。湿敏电容在相对湿度80%以下时,线形度好,测湿性能较好。在低温下,湿敏电容的测湿性能明显地优于毛发表。但湿敏电容在相对湿度80%以上时,开始出现非线性,相对湿度接近100%时,出现明显失真,这种情况在高温、高湿下更为明显,使用时应予以校正。

2.3风向风速

人工观测所用的电接风向风速计与自动气象站中使用的光电式风标风杯传感器,无论从原理、分辨率、准确度等各方面差别都很大,观测方法也不相同,因此,它们之间出现差异是必然的。

2.4雨量

在人工观测中,普遍认为雨量器测出的结果是可靠的,其实不然。根据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大气探测所从1992年开始,在全国30个站与标准雨量器(一种安装在地坑中,承水口与地面齐平,承水口四周有防溅雨栅格)7a的对比结果可看出,雨量器的平均误差为6%~7%,这在分析自动气象站测雨误差时需注意的一个问题。自动气象站采用的翻斗雨量计要完全避免干扰信号的影响,还有技术上的困难,只要有一次测量错误,就使月、年降水量产生误差。此外,正当下雨时, 人工观测过程中就有雨量损失,致使产生较大的对比误差。根据目前自动气象站的实际情况,雨量的对比观测应以一次降水过程为起止点。

3.结论

气象站自动测量数据与人工观测数据之间的差异是多种因素造成的,主要原因是观测时间上的不同步,观测仪器灵敏度、设置方式以及观测方法不同造成的。总体而言,自动气象站受人为因素影响较小,观测结果更加真实、准确、可靠。自动气象站的推广使用,标志着我国地面气象观测发展到了一个新的水平,它将为准确地预报天气提供更多有用的地面气象信息。

【参考文献】

第9篇:气象观测要素范文

关键词 地面气象观测业务;问题;质量提高;措施

中图分类号 P412.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6)18-0197-01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与发展,人们对于天气预报精准度的要求变得越来越高,可以毫不夸张的说,人类的生产、生活都和气象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地面气象观测业务是气象业务的基础,其观测质量的指数直接对天气预报的准确性造成影响,进而影响着人们的日常生活。

1 地面气象观测业务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1 地面气象观测人员的专业素质偏弱

与其他一些行业相比,气象观测是一项相对比较专业的工作,因此该行业对于从业人员的素质有着较高的要求,其专业素质的体现也与最终的观测数据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纵观现如今地面气象观测人员的整体情况,其专业素质偏低是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他们大都在工作中缺乏主动性和进取心,固步自封,不愿意进行知识的更新换代。长此以往,各种问题在工作中不断积累,进而导致工作效率低下、工作失误发生。

1.2 气象观测人员缺乏敬业精神

随着地面气象观测业务的不断改革和新的观测设备的投入使用,特别是新设备的使用,其初衷是为了让大量的手工操作被成功解放出来,同时让以往繁琐的人工操作也变得简便化。然而结果却往往事与愿违。在实际工作中,一些观测员认识不到位,思想上麻痹大意,对工作的重视程度不够,工作中不能坚持做到一丝不苟,精益求精,导致人为失误的发生。同时,由于观测人员的敬业精神不够,导致地面气象观测工作出现了一定的错误,从而大大影响了气象预报的准确性。

1.3 各部门之间缺乏沟通与协调

近年来,为了适应社会的发展,气象部门开始逐步在以往的体制上进行相应的改革。但是改革的力度和程度不尽相同,部门与部门之间的沟通交流匮乏。由于沟通交流的有限,各个部门之间的矛盾层出不穷,让地面气象观测业务在改革行进的过程中表面上显得“轰轰烈烈”,实际上“举步维艰”,进而让整个地面观测业务的质量大打折扣。

1.4 对新设备、新技能的掌握不够熟练

随着气象观测业务的不断发展,许多地面气象观测站都在不断地引进新技术和新设备,这些设备的投入固然是件好事,然而由于观测员对新设备、新技能的熟悉程度不够,对仪器设备的依赖性又过高,一旦仪器出现故障,台站专业维修人员又不在时,观测员就显得“手忙脚乱”,从而导致观测数据错误或缺失,进而影响整个检测数据的准确性和连续性。

2 提高地面气象观测业务质量的主要措施

2.1 全面提升地面气象观测业务人员的综合素质

对于任何一项工作而言,从业人员的敬业精神和业务能力直接关系着最终的工作效果。因此,要想提高地面气象观测业务的整体质量,提升从业人员的敬业精神和技能素质是基本前提[1]。首先,气象部门应该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定期或者不定期地组织相关人员接受专业培训。通过培训,让他们能够与时代接轨,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知识和观测技能。其次,从业人员应具备相应的从业资格和一定的操作水平,熟悉并掌握《地面气象观测规范》和相关的技术规定。再次,为了提升地面气象观测人员的业务水平,气象观测站应该为其提供足够时间和足够数量的岗前实践操作机会,通过岗前的实践让这些专业技术人员发现自身存在的不足和差距,并在以后的工作中尽量避免和规避[2]。同时,对于已经在岗人员的培训和教育力度也不可放松,对于老员工在工作中遇到的不懂的问题,单位应该及时地予以解决。最后,在工作中应建立相应的激励机制,让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工作兴趣始终维持在一个高位的水平之上。

2.2 建立健全相应的地面气象观测工作规章制度

首先,气象观测部门在工作中应建立健全严格规范的工作流程。在具体的工作中,每个气象观测台站和个人都有一套自己的观测操作流程,为了今后更高效地完成工作,建立健全一整套统一的气象观测流程势在必行。在统一规范的流程之下,各项工作变得有章可循,有法可依,工作成效自然成果斐然[3]。其次,各个气象观测站还应该建立健全相应的人事管理制度,通过在全站范围内营造积极和谐的氛围,让全站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始终得以保持。同时,在此过程中相应的奖惩制度和激励机制的建立也显得十分必要。只有在一整套严格且规范的人员管理制度下,整个气象观测站的运作才能始终保持良性,并为社会大众提供源源不断的气象资讯,方便社会大众的生活。

2.3 建立健全相应的各种工作预案

首先,各个气象观测台站应该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制定和编制一些预警预案。预警预案为了保持其完整性应该保证有手工编制预案和电脑编制预案2份,以便一旦出现问题可以及时应付。其次,气象观测站还应该建立相应的故障应急预案。其常见的故障有供电问题、网络通讯问题和硬件问题等。因此,一旦出现上述这些故障问题之后,工作人员应该及时查明事故原因,并在查明原因之后进行及时进行修复[4]。

3 结语

在气象业务工作中,地面气象观测业务显得至关重要。地面观测业务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因此,在实际的工作中,不断提升地面气象观测站从业人员的综合素质和业务能力十分关键。只有这样,才能让地面气象观测业务的整体质量水平得以不断提升。

4 参考文献

[1] 李祖敏,梁珊珊,林雪香,等.浅谈如何提高地面气象观测质量综合指数[J].气象研究与应用,2014(4):99-102.

[2] 秦青梅.浅谈如何提高地面气象观测业务质量[J].农业与技术,2015(4):195.